新闻语言的导向性

2024-10-05

新闻语言的导向性(精选12篇)

新闻语言的导向性 篇1

1 课程现状介绍

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必须顺应时代要求, 树立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对于工科专业,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理论和实践教育并重,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C语言不但可以编写系统软件, 而且可以编写基于用户需求的应用软件。C语言以其结构化、功能丰富、可移植性强、目标代码效率高等优点被广大院校理工科专业选为程序设计的教学语言[1]。电气工程学院作为西北民族大学一个典型的工科学院, 下设专业均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

作为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 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C语言可掌握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然而C语言的数据类型较多、表达式丰富、语法结构较复杂, 使它成为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且缺乏应用的课程[2]。

2 教学存在问题

通过多年“C语言程序设计”一线教学, 发现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而程序设计的数学应用较多, 从而造成学生无法编程解决数学问题。分析其原因, 有以下几点:

首先, 对于我校生源而言, 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相当大, 更有一部分来自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其之前的教学师资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条件有限, 并且存在语言差别, 在自然科学课程的学习上本就多出一条语言障碍, 对其数学基础的打造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而学生的数学会相对积弱。

其次, C语言作为一种算法编程语言, 具有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严谨的特点, 在数据结构、科学计算、信息管理等方面应用较多, 也是“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先修课程。要想编写好的程序, 首先要对算法本身蕴含的数学思路非常清楚, 因此C语言对学习者的数学基础要求是较高的。

最后, 比如自动化专业, 该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对于学生而言, 由于还是新生, 对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编程还较陌生, 加之C语言程序设计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教材大都存在着内容陈旧、缺乏现代编程思想、过于偏重语法、难度高等缺点, 导致学生对编程学习多有畏难情绪[3]。

3 教学改革思路及具体实施

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由于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 影响编程语言的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教材等方面来探讨教学改革的思路, 组织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3.1 教学内容的融合

该课程如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学生同时期还在学习高等数学等课程。此时可以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程序算法和数学基础的融合, 在实例讲解上, 可引用如定积分, 黄金分割点、角谷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等。对于定积分, 其算法思路就是将积分区间细分为若干等距的时间段, 乘以每段对应的函数值, 再将各个乘积累加即可。用C语言编程实现时, 首先是各变量的定义, 然后设计循环结构, 计算乘积并逐个累加。求解黄金分割点同样是数学问题, 黄金分割的大值和小值取决于斐波那切数列中的前后相邻元素的比值, 这样结合起来, 就避免了单纯讲解斐波那切数列的枯燥乏味。角谷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 可以用循环结构来验证, 让学生通过设计简单的程序, 验证著名的数学猜想, 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2 教学理念的调整

在教学理念上,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学习的兴趣, 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

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渔其实不如授之以欲。也就是说教授知识不如培养思维能力, 而培养思维能力不如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呼唤。”教师的职责应是激励思考多于传授知识, 在教学中, 教师所起的作用应当是引导性的, 向学生提出程序设计任务, 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设法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爱好, 明确学习目的与重点难点, 启发其思路, 帮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提高其洞察力, 引导他们去自主正确分析和独立处理问题, 掌握程序设计的技能和技巧, 而不是机械地拿出所谓的正确答案。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 其实程序设计解决的一些问题在日常中非常简单, 只不过编程觉得太抽象了, 难以下手。其实编程可以说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和步骤的一种计算机的代码化。所以把枯燥的编程问题简单化, 形象化,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算法思路。比如编程交换两个数, 这就好比一瓶醋和一瓶酱油要互换容器, 如果是这个问题, 学生自然很清楚怎么做, 首先要有第三个空瓶子, 第一步把醋倒入第三个空瓶子, 第二步把酱油倒入原先装醋的瓶子, 第三步把第三个瓶子中的醋倒入原先装酱油的瓶子。在编程交换两个数时, 首先就要设置三个变量 (对应三个瓶子) , 然后两个赋初值 (已经装好醋和酱油) , 然后按上述的三步写三个赋值语句, 完毕。这样就简单多了。

3.3 教学方法多样化

对于C程序设计这样的编程类课程, 由于程序冗长, 语法规则正确与否还需由调试来验证, 这就决定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课堂上即使是多媒体教学, 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教师一人编程调试, 自编自验, 学生不能现场参与, 对教授的知识印象不够深刻。可以安排课堂教学和上机练习交替进行。

在授课方式上,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缺少互动, 气氛僵化, 不足全取。在C语言教学中, 对于一些内容较多, 习题题量较大的章节, 习题课可以安排成小组讨论, 全班分成数个小组, 各个小组分别完成划分好的部分习题, 并自行提前准备好课外的兴趣题目, 分析解决。教师提供指导点评即可, 然后将各组的题目汇总, 放在班群上共享。这种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小集体的荣誉感, 从而投入更多兴趣和热情。

对于一些编程工作量较大的题目, 费时费力的, 可以考虑做成填空式编程, 引导学生填写一些重要语段。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可以做成改错式编程, 让学生自己思考有何问题, 如何解决改进。这种填空式或改错式编程, 减轻了学生编程的负担, 同时又突出了重点难点。

对于一些较难的章节如指针一章,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 可以预先布置任务, 由一学生来讲解, 其他学生来提出建议。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自学,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4 实验教材的完善

鉴于当前教材上机实验部分内容略显陈旧, 因为经典教材的广泛使用, 其课后习题答案及实验程序大多可以轻易在互联网上获取, 从而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懈怠性, 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自然也很难通过这样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现有上机实验教材多立足于C语言本身的一些语法规则, 没有把编程思路和程序调试放在首位, 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此外也缺乏容易理解和生动有趣的范例, 比较死板、枯燥。实验题目验证性实验多, 设计性实验少, 通用性实验多, 综合性实验少。

可以考虑组织相关教学人员编写符合专业要求的实验教材, 将实验教材分为基础部分和开放性扩展部分。基础部分侧重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验证和编程技巧的掌握。扩展部分依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侧重方向。

就数学导向性的教学方法而言, 可以在基础部分增加数学问题编程, 强化数学基础。比如用C语言编程实现定积分, 傅立叶级数、泰勒级数, 解决一些排列组合问题等, 还可以结合一些古代的算经问题。比如我国古代的《张丘建算经》中有这样一道著名的百鸡问题:“鸡翁一, 值钱五;鸡母一, 值钱三;鸡雏三, 值钱一。百钱买百鸡, 问鸡翁、母、雏各几何?”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三元一次方程的试求解, 因为只有两个约束条件, 要求解三个未知量, 就必然要对其中一个未知量进行试探求解, 这里只要利用循环结 (下转第67页) 构就可以实现了。

有些同学即使对编程很熟悉, 但却很难理解算法本身蕴含的数学思路。通过这部分的学习, 可以帮助理解其蕴含的数学思路, 并将其解决思路代码化程序化。

4 结语

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数学导向性”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解题的能力, 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并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几方面探讨了该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及具体组织实施过程。教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只有不断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 才能推陈出新, 使C语言教学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摘要:针对学院工科专业的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 分析其主客观原因, 提出“数学导向性”的教学方法, 并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几方面探讨了C语言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C语言,教学改革,数学导向性方法,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侯建花, 杨长青.“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淮海工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 2010 (1) :114-115.

[3]郭慧敏, 詹玲超.将C语言趣味化教学进行到底:提高C语言课程教学效果方法之我见[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10 (28) :8030-8032.

新闻语言的导向性 篇2

2003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3日同中央党校新闻媒体总编辑、台长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班第一期学员座谈并发表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闻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大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先进思想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主持座谈会。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就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宣传,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定自觉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团结的工作、稳定的工作、鼓劲的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努力凝聚人心,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

李长春强调,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切实贯彻“三贴近”的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有领导有步骤有重点地改进新闻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多报道多反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要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改进和加强突发事件报道,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党报党刊和各级电台、电视台要把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结合起来,办出特色,办出风格,有效引导群众,更好服务群众。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互联网新闻宣传,努力办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办成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李长春强调,要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确保各级新闻机构的领导权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要切实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广泛开展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新闻阅评重在导向调控 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生产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很多,人们的思想困惑也很多。因此,社会舆论存在着多元化的倾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步入了深水区,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还会更多更复杂更尖锐。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新闻宣传工作担负着更为艰巨的责任。特别是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主流、强势、引领的作用,务必要把握好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因此,作为评议和调控媒体导向的管理机构的新闻阅评,更是责任重大。

弘扬什么、反对什么,都有一个导向问题。比如说刑事案件报道,不宜过于集中,不要详细介绍作案手段,因为会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灾情、疫情的报道,应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统一发布,报道时要把握好“度”,以免造成群众不必要的恐慌。在新闻阅评中,阅评员要多问几个“有没有”:有没有不良政治倾向?有没有涉及民族、宗教等方面不该触动的敏感问题?有没有泄露国家安全或军事方面的机密?有没有片面化、绝对化的问题?就拿批评性报道来说,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倾向。批评性报道时机选择是否适当?是否过密?是否影响稳定大局?是否涉及一级党委、政府的全局性工作?阅评员都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提示,把“评舆论导向”作为新闻阅评工作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

内蒙古自治区于1997年开设新闻阅评小组,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功能发挥较为齐全的新闻阅评机制。随着新闻阅评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为自治区的新闻宏观管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根据我个人的工作体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评议新闻,及时提出了建议。我国现今的新闻管理方式主要是事后评议,通过评议进行引导。近年来,新闻阅评小组利用新闻阅评简报、快报、专报等形式,及时向自治区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媒体提出过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比如,新媒体的管理、重大主题宣传的策划、本土新闻的采编等等,虽然是事后的评议引导,但对以后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都有着积极的提醒和引导作用。

二是坚持正面报道,总结成功经验。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新闻工作的重要方针。自治区媒体在正面宣传方面,创造出不少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阅评工作在总结媒体的新闻宣传经验中,不仅做到了及时,而且还从宏观的角度提升了经验的理性化。比如,每年的重大主题宣传、重大典型报道、重大时政新闻等,阅评小组及时发现精品,进行点评和推介,扩大交流范围,让不少新闻宣传方面的经验和亮点在全区广大新闻工作者中传递,充分显示了新闻阅评的组织协调和交流平台的作用。

三是推动新闻宣传的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突出了创新的精神,新闻宣传也必须致力于创新。在新闻阅评工作的推动下,内蒙古自治区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创新活动中,跟进新领域,熟悉新事物,学习新知识,选择新角度,探索新形式,开掘新题材,写出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好作品。新闻阅评近两年十分关注媒体同仁们在这方面的好成果,对一些好的新闻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分析,积极倡导记者们“走、转、改”的好作风,有力推進了新闻宣传的创新。

四是帮助媒体把握舆论导向。舆论导向的错情,虽然在内蒙古自治区媒体中很少发生,但它都是新闻阅评必须时刻关注的重点。这是因为,新闻舆论导向错了,社会上的错误舆论就会蔓延,进而对社会产生消极有害的影响。不少情况下,媒体在一些传播细节上常常发生错情,比如一些基本的新闻要素出了差错,或者语言表达上发生了错误,这些问题虽然不是直接的舆论导向问题,但肯定会影响到正确舆论导向的力度。因此,近两年的新闻阅评,特别关注了媒体的细节错误,一旦发现,及时进行综合点评,引起媒体的注意。

总之,新闻阅评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积极支持和发展正确健康的舆论,坚决抵制和克服消极有害的舆论,保证正确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责任编辑:邰山虎

网络语言导向性分析 篇4

1 网络语言的具体特征

网络对我们的语言有什么影响?网络究竟使我们彼此交流时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世界上最主要语言学家之一的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在其书《语言与因特网》中对以上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思考,最后得出结论:“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媒介。我们可以爱它、恨它,但决不可忽视它。”

网络语言作为时代发展和网络普及的产物,具有其鲜明的特点:网络语言简单生动、形象幽默;网络语言不拘于格式,使用方便快捷;网络语言给网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张扬个性的平台;部分网络语言产生于特定网络事件,一般限定在特殊的语境或事件中使用,多用于影射该种社会现象。

2 网络语言在新闻事件中的导向性分析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平台。但是在诸多新闻报道中,诱惑与陷阱同在。媒体往往运用网络语言自身的导向性来对事件进行定性,让读者在不经意间被左右立场。

近年来,媒体常用带有明显话题色彩的网络语言设立标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官二代”、“富二代”等网络语言在新闻事件中的出现频频出现,媒体在对新闻事件中的主角进行报道的时,为加强报道效果,引起关注会先对事件主角加以界定,甚至这些媒体在对事件进行报道之前已确定立场,对事件的主角有了负面的认定,所以在对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进行描述的语言常带有贬义。从之前的“李刚”事件、“郭美美”事件,到现在的“李天一”事件等等,主角身份无不界定为“官二代”和“富二代”。因为这两个词具有足够的话题性,并带有一定贬义色彩。“官二代”和“富二代”给社会大众的印象都是非常负面的,这就对读者的立场起一定的导向作用,进而导致社会舆论的一边倒。从社会对“官二代”和“富二代”的集体厌恶批判可见媒体的报道对读者的导向作用是非常大的。这同时也说明网络新闻媒体不仅能用网络语言对读者进行潜在的导向,甚至能够对事件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再例如各种“门”事件。网络新闻报道常常出现各种“门”事件,从“水门”事件发生之后的诸多事件媒体都喜欢用“门”事件介绍某类恶性事件,这让读者看到“门”事件就直接联想到负面的新闻事件或者一些丑恶的新闻事件。无论是“艳照门”“让座门”还最近的“农夫山泉门”,都是对一些负面新闻的报道,不仅是网络媒体界已经习惯对很多负面新闻用“门”作为标题,读者对各种“门”事情也已经相当熟悉,看见标题就能猜出是负面新闻,“门”事件的标题已经成为固定用语,读者潜移默化对各种“门”事件的主角都容易持否定评价,这就是各种“门”事件在标题上给读者产生的导向作用。

当然新闻事件中的网络语言表达不完全都是对主角的讽刺,比如之前备受关注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张丽莉老师是最先在网络被评为“最美女教师”的,后来媒体也一直使用这一称呼对张丽莉老师的事迹进行报道。从“最美女教师”这一称呼就可以看出,媒体在报道之前就已经对张丽莉老师有了一个很肯定的评价。作为读者在看到“最美女教师”这一赞美之词的时候,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对事件主角产生正面观感,进而影响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在这同时被她的事迹感动、被她的高尚品德感染,会促使读者自身向张丽莉老师学习,促进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这一事件中可看出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使用的正面网络语言能够对社会的大众产生正面引导作用。

作为传播信息的新闻媒体,在报道信息的时候,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仅要都要考虑到新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要考虑到新闻的影响性。这不仅是要考虑报道者在新闻报道中的立场、以及用词用语对读者的导向,更要考虑到整个事件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网络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应该更加注意,不要对利用网络语言的特征对读者产生暗示和误导作用。

3 结论

这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产生了比较随意,比较新颖的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一些特定网络词语甚至会对我们的立场产生暗示。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所特有的一个产物,不管它的存在对我们是利是弊,如何导向了我们的思维,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网络语言中陷阱与诱惑同在,不要轻易被网络语言所引导。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正在不断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随着网络的发展日益普,它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关键词:网络语言,新闻,导向性

参考文献

[1]张莉.从网络语言形成原因探究其发展前景[J].法制与经济,2008,7.

[2]张美娟.网络语言的特征及成因初探[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8,1.

[3]王献福.论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及规范[J].前沿,2008,7.

新闻语言的导向性 篇5

从跨体式新闻语言看传媒语言的规范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常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向广大的受众宣传政策法规、传递信息、普及文化科技、进行审美娱乐等.其中,由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形成的传媒语言及其规范问题,直接关系到大众传媒功能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化水平.本文结合大众传媒的功能和语体学的理论,以跨体式新闻语言为例,并在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传媒语言的规范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作 者:周芸 ZHOU Yun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650222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38(6)分类号:H0关键词: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 传媒语言 语言体式 跨体式新闻语言 规范

指向性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罗盘 篇6

关键词:指向性   教学语言   教学主体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对达成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日常课堂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时会失去目标指向性,游离于目标教学之外,在引导学生时,语言力度不够,目的不明确,制约并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课堂中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指向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启动式”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比如,在教学课文《七颗钻石》的时候,我有意识地从起始做文章。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百年不遇的旱灾让我们的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之后教师边放多媒体课件,边深请并茂地诵读句子: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次的旱灾非同寻常!望着所有干涸了的河流和水井人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草木丛林干枯了,看着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可是,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遇到了一连串神奇的故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这个童话故事有关。

导入环节,教师的教学言语将文本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和时事进行整合,然后紧紧围绕“大旱灾”这个主题展开,不露痕迹地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导航式”语言,构建课堂生成

精准的教学语言有助于准确地传递信息,优美的课堂言语也有助于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双方都处于愉快的状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时,教学语言要精练、生动,力度适当,在教学《喜爱音乐的白鲸》时,我问学生“白鲸回去的路被挡住了,这下白鲸是怎么做的呢?他们还会怎么做呢?”此时,孩子的想象就停留在文本的文字表述上,由于场合的特殊性,任凭我怎么引导都不能达到预设“白鲸想方设法挣扎”的层面上去。课后,经过专家的引领,我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直接从“白鲸遇险”引到“它们被冰层堵住了去路”这样的设计缺少梯度引领,于三年级学生的情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他们无法展开想象。既然过渡缺少环境的渲染和情感的铺垫,我就加大了教学言语的力度,极力渲染和营造情景会如何呢?

于是再次试教时,我特地用多媒体呼呼的风声,以及冰天雪地的画面,并引导学生:一转眼的功夫周围都成了一片冰雪的世界,天寒地冻的,一股股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钻。此时,白鲸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教学过程中,也许教师善意点拨会让学生灵动的思维动起来,他们的智慧就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得更远了。

三、“路标式”语言,实现课堂预设

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随课堂生成瞬息即变,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也紧紧地跟随文本指向,就需要教师动用教学语言,指向课堂预设。如在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梳理文本内容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反馈:课文讲了人们救白鲸的事情。孩子寥寥数字的高度概括与教学预设截然不同。于是我立刻顺水推舟,动用“路标式”言语,引导他们走向预设。

师:你这样概括地说,没读过课文的人肯定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救白鲸,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怎样说才能让他们也了解事情的经过呢?

惊奇的是,大部分的学生能立刻明白怎么去概括文本内容,但他们还是不能很好地讲述文本内容。于是我出示句子:(   )在北极玩耍时遇到(    ), 人们想方设法营救,后来用(  ),最终它们(    )。

此时,学生的思维立刻灵动起来,一个学生说:“课文讲了白鲸在北极玩耍时遇到寒流,人们想方设法营救,后来用音乐引路的方法,最终他们得救了。”也有学生说“用破冰船破冰的方法”,我发现学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但他们的回答综合起来,就能完整地讲述文本内容,于是我接着引导:这两个同学讲的很好,要是能把他们说的合起来讲一讲就更好了。于是学生们马上明白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小小的言语策略调整,似一块指引迷途的“路标”,给不知所措的学生指明了方向。

四、“驻点式”语言,营造课堂“磁场”

课堂上的时间十分有限,如何增强学习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小结,给学生构建一个课堂磁场,把课堂中的生成及时反馈给他们。在學习《七颗钻石》 第二自然段中“喜出望外”一词时,学生反馈这个问题的含义是: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是啊,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啊!看见这满满的一罐水,这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的心情会是怎样呢?(小姑娘的心情是喜出望外。)

师:小姑娘当初去找水的时候,原本只是希望找到一点水,即使是一滴水也满足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份惊喜大大超过了原先的期望。这就是喜出望外。

这种指向性教学把语言学习与悟意入情融为一炉,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言兼备。

语言对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自己主观意识,加强教学言语指向性,不断地生成教学的经验与感悟,不断积累让自己成长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秦志平.握紧人文精神的罗盘[J].小学教学研究,2010(6).

[2]唐俊.从失败走向成功[J].小学语文,2010(46).

论新闻策划的合力导向 篇7

一、新闻策略中的合力导向

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 网络媒体、移动客户端及自媒体等不断产生与发展, 新闻媒体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产品, 在“优中选优”的市场竞争中,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新闻策划, 明确新闻报道的思路, 确定新闻报道的主题和方向, 让新闻报道更加具有针对性, 才能真正实现新闻报道的价值。新闻报道的合力导向是新闻媒体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策略, 新闻媒体的合力导向, 建立在科学的系统的新闻策划上。可见新闻策划与合力导向是相辅相成的。

1. 新闻策划的精准与否直接影响其合力导向

在新闻报道中, 合力导向是新闻媒体为了应对市场竞争, 为了提升自身的新闻产品, 为强化新闻媒体的地位而做出的一种运营策略。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合力导向的作用, 能够提升新闻媒体报道的计划性与精确性, 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但新闻报道合力导向作用的发挥, 合力导向的实现程度, 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新闻策划。换句话说, 在新闻报道中, 新闻策划的精准度将直接影响新闻合力导向的作用发挥。这主要是因为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 任何报道的合力导向, 或者新闻媒体任何阶段的合力导向, 都必须建立在新闻媒体的精准的新闻策划上, 离开了新闻策划, 新闻报道的合力导向将变成一堆散沙, 难以真正地发挥作用。

2. 新闻合力导向反过来也影响新闻策划的功用

在新闻报道中, 新闻策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创造性的工程, 任何新闻策划都不是新闻从业人员个体所能决定的, 而是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发挥集体智慧, 积极的献言献策, 才能综合提升新闻策划的精准度, 才能制定完备的新闻策划。如在“王林因涉嫌非法拘禁被拘留”的新闻策划中, 因王林与诸多落马官员的关系及王林与各路明星的关系, 使这一则新闻成为轰动全国的大事件。在关于这篇新闻报道的策划中, 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记者, 还是初入职场的新记者, 在进行新闻策划时, 都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提升新闻策划的精准度和全面性, 只有群策群力, 充分挥发新闻从业人员的合力导向, 才能真正提升新闻策划的作用, 才能有助于提升新闻策划的功用。

二、新闻策划中合力导向的方法

新闻策划与合力导向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 那么在新闻策划中应该如何发挥合力导向的作用呢?新闻策划中合力导向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科学的合理导向的方法和原则。

1. 在新闻策划中应该保障合力导向保持正确的方向

在新闻报道中, 新闻策划的作用是为了提升新闻报道的计划性, 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完整性, 从而提升新闻产品的市场竞争性, 合力导向的作用是为了充分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 确保新闻报道更加具有针对性, 同时还强调新闻策划的精准度。可见, 不管是新闻策划还是合力导向, 都是为提升新闻报道的精确度而服务的。因此在新闻策划中应该首先保障合力导向保持正确的方向, 确保合力导向的运用能够真正实现“劲往一处使”, 导向正确, 是合力导向的基础, 是新闻策划的目标, 更是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保证。如在“艾滋病”的新闻报道中, 新闻策划的合力导向必须是建立在科学正确的基础上, 保障让受众能够正确认知这种不治之症的真实面貌, 掌握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 不排斥艾滋病人, 不歧视艾滋病人, 同时通过媒体的新闻报道, 还能号召社会大众积极帮扶艾滋病人, 形成互助互爱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可见, 在新闻策划中, 合力导向作用的发挥, 离不开正确的导向。

不过在具体的合力导向中, 由于不同媒体的侧重点不同, 不同媒体的新闻策划的水平不同等, 都使得合力导向作用的发挥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这种局面下, 作为新闻媒体的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在合力导向的导向性问题上, 做出明确的表率作用, 确保其他媒体可以从宏大的新闻事件中, 有效地引领精神, 及时纠正合力导向的偏激或者方向性错误。

2. 在新闻策划中要通过群策群力来发挥合力导向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兴媒体涌现, 新闻媒体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新闻媒体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信息冲突或信息竞争, 新闻策划在利用合力导向时, 必须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 通过群策群力来实现集思广益, 更好地提升新闻策划的精确性, 更好地发挥合力导向的作用。一般而言, 新闻策划主要针对大型新闻事件, 这些新闻事件涉及到方面众多, 在新闻报道中, 单方面媒体的力量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新闻事件的真正内涵, 难免会出现失实报道或者偏激性报道。因此在新闻策划合力导向时, 要充分借助于其他媒介的力量来提升合力导向的功用。如央视在进行“德惠大火119人丧生”的新闻策划时, 积极与吉林省当地媒体合作, 谋求信息共享。央视作为国家主流媒体, 在合力导向中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 地方媒体在新闻事件及内容中给予相应的支撑, 使得央视的新闻策划, 得以全面形象地展现了“德惠大火”的全貌。此外, 在新闻策划合力导向中, 还应该充分发挥受众的作用, 树立“以受众为主体”的新闻意识, 受众想看什么, 新闻媒体就针对性的进行报道, 因此在合力导向时, 要充分借鉴读者的观点。

3. 在新闻策划中要注重每个环节来力求合力导向作用的发挥

在新闻策划中, 合力导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新闻策划中的合力导向, 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地优化新闻报道, 提升新闻报道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新闻策划合力导向功用的发挥中, 必须重点兼顾每一个环节, 统筹兼顾, 确保每一个环节没有差错, 综合提升合力导向的作用。在新闻策划中, 策划部门中的主要人员, 或者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策划, 都应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积极的拓展自身的优势来提升新闻策划的针对性和质量, 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 那么新闻策划的合力导向作用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不利于提升新闻策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新闻策划中, 如果将合力看成一个整体, 为了充分提升整体的功用, 需要整体中的各个子系统都应该完整地进行新闻策划, 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相加的总和。这就要求在新闻策划中, 要注重每一个环节, 不断优化每一个环节。

4. 在新闻策划中要用“大局观”来优化合力导向

新闻策划既是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整体筹措, 同时也是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盘算与准备。因此在新闻策划中, 要运用“大局观”来优化合力导向。在新闻策划中, 要紧跟时代潮流, 做好新闻策划的预判性。如根据某个市场信息的反馈, 新闻策划要真正能够“嗅到”未来社会事件, 并提前做好新闻策划, 各个部门, 各个系统形成合力, 来提升新闻策划的预判性。

总结:

新闻策划与合力导向本身就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新闻策划中需要体现合力导向, 合力导向要为新闻策划服务, 并通过新闻策划中合理导向的相关原则来最大程度地优化新闻报道, 提升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摘要: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涌现, 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新闻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 必须加强新闻策划, 必须强调新闻合力。在新闻策划的合力导向实施过程中, 应该遵循导向正确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原则、慎重筹划的原则以及目标整合的原则, 以保证新闻传播事业能够形成整体功能和综合效应。

关键词:新闻策划,合力导向,原则

参考文献

[1]郑保章, 试论新闻策划的合力导向[J], 学术交流, 2012年5月;

新闻框架的倾向性探究 篇8

一、新闻框架倾向性对于新闻效果的影响

新闻的意义是报道相对客观的现象和事实, 通过报道者的评论引起观众的思考, 从而达到帮助观众重新认识社会的作用。而根据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主观不同, 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向和感受也各不相同。为此, 把握新闻框架的倾向性对于如实地报道新闻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认识, 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 在经过了系统的事实认证以后通过媒体的方式将其反映到群众当中。而这个过程中, 新闻工作者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新闻信息的内容是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的。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情感, 使新闻信息的处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复述, 正是这种带有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的新闻信息处理方式, 使得新闻报道中存在了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决定了新闻中的强调部分, 决定了一条新闻报道的侧重面。

凡事皆有好坏,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使得新闻信息被赋予了人性和情感色彩, 新闻信息不再显得突兀或者呆板。同时,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也使得在报道中会对客观事实出现偏离, 这种偏离可能会是负面的情绪所致, 也可能是错误的选材导致, 但是不论哪种情况, 都会偏离甚至丧失新闻对社会信息原有的真实写照。

二、正确把握新闻框架倾向性的关键

正确把握新闻的倾向性, 要从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上出发。新闻框架的研究者认为, 对于新闻倾向性的把握即是把握新闻对于事实的真实反映, 而在新闻信息的制作过程中, 新闻信息的来源和新闻媒体是出于一个相互竞争的对立面中的。不论是提供新闻信息的来源方还是报道新闻信息的媒体, 都希望自己对新闻信息的倾向成为新闻中反映社会现实的部分。为此, 在研究新闻框架的时候, 不仅仅要从新闻信息的处理手法上进行研究, 还要结合新闻媒体和新闻信息来源的差异性同相关的心理学。

1. 新闻框架的定义

对于新闻框架的定义, 要注意框架两个字。人作为一个个体对于事物和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基于自身的思想和逻辑基础得到的。为此, 框架可以理解为人们心理世界中用于解释和分析外界事物的逻辑基础。在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 人们需要通过框架思维调动自身的经验、认知去进行思考, 而在新闻媒体中, 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信息的处理和认识, 同样需要结合自身的新闻框架进行判断和理解。所以说, 新闻的倾向性其实就是新闻工作者自身思维框架的倾向性。

2. 如何保证新闻倾向性更加倾向于事实

新闻信息的倾向性即是新闻工作者认识思维框架的倾向性。而在新闻媒体中强调新闻工作者如何对新闻信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从传媒和新闻的角度来说难免苛刻了些, 毕竟处于社会不同构成中的广大群众的认知在大多数的时候, 是难以达到统一的。

而在过去的新闻框架理论中, 对于新闻框架的倾向性定义是通过观众对于新闻信息的普遍认知和感受进行的。对于这种方式, 又有一些研究者认为, 新闻本身就是在揭露社会深层次的事实, 是人们的社会认知的一种重建过程。为此, 通过普通观众对于新闻的认知进行新闻框架的定义是不可靠的。

为此, 要实现新闻传媒对于社会信息的深层次挖掘, 就要在充分考虑到社会认知的同时, 还要保证自身的思维独立不受干扰。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定自身的认识, 在对新闻信息进行内容方向的仔细确认以后, 要以长远的目光看待新闻信息对观者带来的影响。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 考虑到人民的根本利益。

总结:

对于新闻框架的倾向性研究需要从社会角度、心理学角度以及新闻传媒的角度进行倾向性产生原因的剖析。同时要基于新闻信息是在为社会群众反映社会真实信息的出发点, 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坚定新闻工作者的意志, 对新闻信息进行剖析和表述。在处理新闻的倾向性时, 新闻工作者要敢于背离大众认识大胆思维, 在对社会发展和人文构建有着充足的认识的同时, 敢于揭露社会真正真实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刘宝荣.正确把握宣传报道的倾向性[J].山东视听.2005. (08) [1].刘宝荣.正确把握宣传报道的倾向性[J].山东视听.2005. (08)

[2].周知.新闻倾向性与媒体审判探析——以“南京6·30醉驾案”的媒体报道为例[J].新闻知识.2010. (04) [2].周知.新闻倾向性与媒体审判探析——以“南京6·30醉驾案”的媒体报道为例[J].新闻知识.2010. (04)

意向性与语言的意义 篇9

语言的意义问题一直是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0世纪前半叶,关于语言意义问题的研究一般并未涉及心理意向方面,语言哲学家们关注的只是语言本身的意义。传统意义理论代表者罗素,早期的维特根斯坦等人坚持“指称论”的意义理论,只看到了语言意义的实在性维度,而几乎完全否定了思想、意向等抽象的心理维度对语言意义的创造和贡献。

50年代以后,由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心理意向和社会规章维度在语言意义问题的研究中不断得到强化,心理意向性作为一个必要维度在此时被引入到语言意义问题的研究当中。但在这一时期,语言哲学对意向在语言意义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语言哲学从语言分析及其方法通向心智哲学,并最终落向意向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结果,而心智哲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实际就是指称、意义等问题在心智层面上的展开。

2. 简述约翰·塞尔的意向性—意义理论

约翰·塞尔(John Rogers Searle)是当代英美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的主要特征是把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两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意义问题的核心是语言如何表征实在,塞尔在研究语言的意义时发现,语言的表征能力并非内在固有的,而是源自心理的意向性,语言哲学的研究要以心灵哲学研究为基础,而意向性是心灵的一种特征,心灵和世界的关联就是通过意向性来实现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哲学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

3. 意向性(intentionality)与语言的意义

塞尔对意向性的研究是由他对语言意义问题的研究而引起的。那么语言的意义是如何实现的呢?塞尔认为,语言的意义根源于说话者的意向性。在很多心理状态中都可以看到意向性存在的根据。比如,信念,总是关于某事的信念;恐惧,总是关于某事将可能发生的恐惧;意图,总是想要打算去做某事的意图。总之,语言的意义根源于人的意向状态,后者赋予前者以一定的意义,没有意向性,话语就仅仅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客观存在。

从日常生活中,塞尔还发现,语言的意义不仅仅是意向性问题,也是社会习俗和惯例问题。惯例对语言意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意向性网络(network)和前意向性背景(background)对意向状态的满足条件上产生影响。

首先,意向状态不能独立地起作用,每个意向状态只有在与其他无数意向状态的联系中才具有意向内容,塞尔将这个整体主义的联系简称为网络。其次,任何意向性都假定了某些基本的做事方式和某些关于事物如何运作的实际知识,即心理能力。塞尔将这种使得所有表征得以发生的一系列非表征性心理能力称为背景,整个意向性网络在这种非表征心理能力的背景下才能起作用。所谓“起作用”是指,这部分意向状态相对于其他意向状态来说只确定了它的满足条件,而整个意向网络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社会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在《表达式与意义》一书中,塞尔说,对语句字面意义的理解要求背景假设,这种背景假设是前向性的,如果改变了前向性背景假设,具有相同字面意思的语句也会产生不同的真值条件,或是有不同的满足条件,而句子的字面意义并没有改变。这就是塞尔意向性理论中的网络—背景模式,通过意向性网络和意向性的背景理论,塞尔将心灵与社会的关系更加清晰地描绘出来。

新闻传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篇10

新闻传播是国之大事, 党的要务。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事关人民福祉, 事关社会稳定, 事关民族兴旺,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任自流, 听任蛊惑人心的流言蜚语随意散布,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正确导向, 坚持以正祛邪, 始终不渝地把新闻传播的方向引到利党、利国、利民、利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自古以来“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的论断 (魏《典论•论文》曹丕) 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对新闻舆论传播导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思想上漠然置之, 行动上无所作为, 结果将导致新闻传播舆论领域出现正不压邪、似是而非的言论不断, 谬误流传。中外历史告诉我们, 正确导向是新闻传播的“灵魂”, 一旦失去这个“灵魂”, 我们就会不知所往, 受制于人。当前, 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加之新兴媒体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意愿的平台, 舆论多元化成常态, 尤其需要正确引导, 以明辨是非, 引领潮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弘扬真善美, 抑制假恶丑。弘扬民族精神与道德。不崇洋媚外, 但不排除外为中用。从实际出发, 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把公民引向爱党爱国, 团结互助, 建设强国富民的中华民族上来。多作正面宣传, 不要炒作负面事件。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在政治上识别大是大非问题, 就要注意“五慎重、五有利”。五慎重是, 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与生活, 涉及党、国家、军队的秘密, 涉及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外交政策, 涉及社会敏感问题等要慎之又慎。五个有利是: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民群众奔小康, 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而务实创新;有利于坚持真善美, 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无论是弘扬主旋律, 还是传播正能量, 都要全力在各新闻传播领域做到, 使之无一遗漏, 无一空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 都要坚持依法、科学的有效管理空间, 净化环境, 努力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权, 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积极作用。

提高正确的舆论导向力, 就要增强传播媒介信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英国著名学者霍尔曾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 他指出受众解读媒介信息的方式有三种:倾向式解读、协商式解读和反抗式解读。当受众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信息时, 发生的是倾向式解读。当受众部分接受媒介所提示的意义, 部分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媒介信息时, 就形成协商式解读。受众还可以对媒介所提示的信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 即进行反抗式解读。新闻传播要成功地正确导向舆论, 就必须引导受众尽可能多地倾向式解读新闻传播的信息, 尽可能地杜绝反抗式解读, 不断地强化新闻传播信息的客观性、科学性, 善解人意, 为大众喜闻乐见, 提高公信度,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闻语言的导向性 篇11

一、任务驱动——落实工作过程导向的有效思路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这种教育模式为基础,强调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参与意识,笔者在C语言教学上将章节式的教学内容以课题的形式重组划分。在研究学习每个课题的时候,将内容以学生必须掌握,并经过学习必须完成的任务知识和任务练习两大部分呈现如图所示。

任务知识主要是将一个学习课题的知识点划分为需要学生完成的几大任务,通过解决任务的过程达到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任务练习则是对任务知识的巩固,检查任务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以C语言中的“指针变量与一维数组”学习课题为例,将学习内容以三大任务来呈现:

用学习任务模拟企业中的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以课题的形式进行重组。课堂学习以完成对课题的研究为目标。课题成为学习领域中典型工作任务的载体。

二、学生工作页——落实工作过程导向的有效载体

笔者将每个学习课题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学生工作页,包含明确需要研究学习的课题名称;任务知识,有简单的解释说明;需要完成的任务练习和任务拓展;本课题学习情况反馈等几部分。

每位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课题前,都会拿到一张学生工作页。明确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的几个任务知识,然后有目的地根据工作页上的提示说明先进行自学。这个过程后,教师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检查学生对于任务知识的完成情况,并做补充说明,力争让学生对任务知识理解透彻。而学生是有备而来的,带着刚才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听讲,学习效果会更好。

大部分学生都已完成任务知识的学习后,进入下一个环节“任务练习”阶段。这个环节需要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的合作性。

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即学生工作页上的任务练习部分,直接将课堂上得到论证的正确答案写在工作页上,有助于他们重新整理解题思路。那么,对于部分学得相对较好的同学,在完成基本任务练习的同时,可以尝试拓展练习部分。这个部分不做硬性要求,但是学生若是完成了拓展部分练习,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得到加分,以示肯定。

当一个课题学习完成后,每位学生在学生工作页“学习情况反馈”一栏中,认真总结本课题的学习情况,反馈仍然存在但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反映自己的学习感想或其他建议等都可以。

每个课题学习完毕,学生工作页上交教师进行评价考核,代替对作业的批改。学生工作页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小组合作——落实工作过程导向的有效手段

以小组学习团队模拟企业工作团队,有利于培养学生协同合作、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较之传统教学,也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C语言教学时,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基本上是4~6名同学。每个学习小组任命一个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团队的负责人,负责带领全组成员一起完全学习任务。当组内碰到难题时,组长有责任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求助。在课堂管理上实行组员向组长负责,组长向教师负责的二级管理制度。

另外,把竞争机制带入小组学习活动中,营造组内协同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对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都领先的小组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并在考核分中加分,激发其他组学生的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以成功完成任务为共同目标,以集体利益为大局意识,增强组内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成长。每个学生在团队中努力成为同伴学习的榜样,众多学生也在同伴中寻找自己学习的榜样,从而形成你追我敢的学习气氛。

四、多元评价——落实工作过程导向的有效保障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知识、能力、态度等的综合体,培养现代合格的“社会人”。那么如何来评价我们的学生是否合格,我们应关注哪些因素呢?在学习领域具体化、实施化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应与每项培养目标相结合。对于知识、能力、态度的多方位培养,要求评价模式不能单一化,而应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这是落实学生主体的有效保障。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把“态度”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姜大源认为,所谓关键能力即参与意识、自信心、成功欲、心理承受力、社会责任感、全局与系统思维、联想与创造力等与纯粹、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的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比专业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笔者在C语言这门课程上采取的评价方式是这样的:学生最后的总成绩=关键能力(5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30%)。关键能力成绩占到总成绩的50%,并明确要求关键能力成绩必须合格才有资格参与最后的期末考试。在关键能力的评价中,笔者细分了几个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具体为“关键能力成绩=行为习惯分+学生工作页评分+小组协作分+其他附加分”。行为习惯是学生手册上要求学生需要做到的一些具体行为,如上课迟到、旷课、纪律差、上课睡觉等不良行为。根据制定的行为习惯条例扣分,将行为习惯纳入课程学习总分,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障有效课堂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工作页、小组协作,这些都是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将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进行加分鼓励,如学生工作页上“学习反馈”一栏,能坚持认真反馈的同学说明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这些正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如小组协作中,团队意识强、表现出色的小组或个人给予加分,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协同合作能力和突出的主体意识。而对于不认真完成学生工作页上的任务,或是在小组合作中不参与小组活动、缺乏团队精神的同学。要求其改进的同时,在分数上也给予一定的扣分体现,增加压力,督促其进步。

其他附加分体现在本课程方面有特殊表现者,如参加学校组织或其他单位组织的相关技能比赛获奖的同学,可以在附加分中给予加分,肯定其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

评价的多元化能更真实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那么教师在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之外,为使这一细化的各项评价做到有序有效,笔者重用了一个人物——课代表。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主要的决策者,但具体操作由课代表执行。课代表负责对关鍵能力进行周汇总,汇总成绩在下一周公布,并在班内排出名次。这样及时的反馈,能保证评价工作正常进行,并切实在学生中起到作用。

电视新闻编辑的舆论导向作用分析 篇12

一、电视新闻编辑和舆论导向作用的含义

在实际工作中, 所谓的电视新闻编辑具有双重含义:一种是指那些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工作人员;另一种则是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我们常说的是一种狭义的电视新闻编辑, 其注重的是在搜集采访素材基础上所进行的加工与合成工作。在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中, 编辑人员常常面对的是一些新闻节目的素材,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对这些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 根据实际情况和新闻播报的要求, 按照新闻的价值对新闻素材进行组合和编排, 并保证其真实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 在对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就已经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不知不觉中传递给了受众。简单来说, 在新闻报道中各类媒体就已将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评价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传递给了受众, 当受众在接收着新闻事件的同时, 也受到媒体意见的引导。我们将受众接受媒体引导的这一过程称为“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因此, 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作为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极强的工作, 它对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形象的树立以及经济秩序的维持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电视新闻编辑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分析

(一) 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新闻编辑舆论导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无论新闻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发生怎样的进步与转变, 传播媒介自始至终承担着宣传者、引导者以及监督者这三重角色的责任, 并与和谐社会的稳定、建设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国家发展进程中, 我国大政方针政策、思想路线的传播都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作为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舆论导向关系着党的思想路线、政策、方针的传播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 如何明确有效地构建正确的电视新闻编辑舆论导向, 促进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使公众熟悉并了解我国的方针、政策及路线, 更好地体现民主和民生思想, 是现阶段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 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正确的新闻编辑舆论导向

新闻编辑的舆论导向作用是电视新闻媒体传播的基本属性, 也是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其导向是否正确会直接对党和政府的发展, 以及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沟通造成影响, 因此, 舆论导向作用与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新闻编辑人员, 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在工作中坚持党的思想原则, 将要报道的新闻内容与党和政府的工作思想协调一致, 并将国家实行的方针政策落实到新闻编辑舆论导向工作的始终, 从而在实践中完善自身, 向广大受众传递正确的新闻编辑舆论导向, 以促进党和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 人们的社会行为离不开正确的新闻编辑舆论导向

随着广播和电视的出现, 新闻逐渐成为受众茶余饭后所共同关注的焦点, 成为每个社会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的出现、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深化, 人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传播渠道去获取最新的新闻消息, 如互联网、博客、微博、微信等。但即使新兴媒体如何方便快捷, 大多数的公众仍愿意通过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以及新闻事件的评论。这是因为自媒体传播平台的开放性使得虚假信息层出不穷, 积极或消极的新闻信息随处可见, 这使得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举棋不定, 无法确定新闻的真实性和有益性。如在自媒体平台上会经常报道一些贪污犯罪、国际争端、百姓争议等事件, 当公众对这些事件进行详细了解时, 会在无意识中受到这些消极内容的影响, 继而导致他们在生活中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变化, 久而久之就会对我国社会风气建设造成重大影响。这时, 作为电视新闻编辑人员, 可以对各类新闻素材进行筛选, 第一时间去对此类新闻的正确舆论导向进行报道和引导, 为受众传递积极的思想内容。

三、电视新闻编辑舆论导向的作用体现

(一) 电视新闻编辑的舆论导向彰显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心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沟通交流的重要喉舌, 在新闻节目编排时, 应坚持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 让党的主张深入广大公众的内心。同时, 电视新闻编辑在新闻节目编排时, 还需做好引导干部群众的工作, 努力将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另外, 电视新闻节目还需为党的宣传开设专门的栏目和系列报道, 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工作主张、人民群众的呼声传递开来, 从而促进我国更好、更高效地形成全局服务向心力和凝聚力, 体现电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社会责任心, 使其新闻报道在百姓生活中形成重要的舆论导向。

(二) 电视新闻编辑的舆论导向能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舆论导向作用体现在新闻媒体传播的一个工作环节中, 当媒体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了受众, 使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受到新闻媒体意识的影响。因此, 当电视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不同的受众对同一件新闻事件的看法肯定不同, 有的受众会由于这一新闻而产生消极的想法, 这时, 新闻编辑人员所要完成的工作就十分重要。新闻编辑人员既要在新闻播报时确保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又不能对受众的舆论想法进行直接引导。在工作中, 要始终坚持处于正确的引导地位, 要做到将大众舆论往积极向上的方向引导, 促进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 从而展现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精神。

(三) 电视新闻编辑的舆论导向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在电视新闻的播报中, 新闻编辑人员要努力做好巩固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确保新闻信息真实性的工作。因此, 身为电视新闻编辑人员, 要努力学习新知识, 以此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促进新闻媒体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 做到从本质上优化节目,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形成积极向上的大众舆论环境。同时, 电视新闻编辑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在新闻编辑中, 使用其他媒体不具备的新闻传播方式, 以期促进社会关系的协调, 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电视新闻媒体的社会作用, 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要做好电视新闻编辑的舆论导向作用, 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既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动态, 发挥好充当政府喉舌的作用, 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需要工作人员深入人民群众中, 担任好百姓的扬声器, 向上级部门反映民声。并且要确保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不断增强电视新闻编辑的舆论导向作用, 从而促进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 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焦阳.当今电视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导向作用的几点思考[J].传播与版权, 2014 (1) .

上一篇:科学观察能力培养下一篇:妊娠期糖耐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