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基层

2024-07-06

解决基层(精选12篇)

解决基层 篇1

采样监测是兽医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基础, 合格的样品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和养殖场疫病净化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由于我市地处吕梁山区,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者技术水平低, 在监测采样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下面就本人在兽医实验室检测工作中对基层采样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法, 以供同仁参考。

1 在基层采样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表现为

1.1 血清制备存在问题

血清学检测方法是兽医实验室工作中最基本的检测方法, 而血清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因此血清的制备最为关键。 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 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在我市基层采集血清常见的问题如溶血、胶冻样血清等。 溶血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红细胞破坏, 胞内血红蛋白 ( Hb) 等物质和细胞内液进入血清。 制备血清过程中例如采血时在血肿的地方采集血样、血液注入采血管中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产生大量气泡、 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或突然化冻都能引起溶血。 溶血对ELISA检测法的影响主要是由红细胞溶解时会释放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 以HRP为标记的ELISA测定中, 溶血标本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显色。 刘玉振等研究发现, 溶血对HBs Ag的检测有影响, 当红细胞浓度>25%造成的溶血可导致假阳性。由于基层采血未能普及含有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 现场分离血清使得凝血时间不足, 血清中的蛋白纤维未能完全分离, 导致析出的血清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呈现胶冻样 ( 尤其是鸡猪血清最明显) 。 还有可能是脂浊血清, 出现的原因脂肪堆积过多, 或血清离心不合适 ( 时间、速度等因素) , 导致分离出的血清中存在着脂质小粒, 这些小粒容易附着在酶标板内壁, 非离子洗涤剂对这些物资洗涤不彻底, 造成非特异型吸附使得吸光值偏高而造成假阳性结果。 吴泽馨研究表明, 脂浊标本对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实验结果干扰较大, 极易容易形成假阳性结果, 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的正确度。

1.2 缺乏无菌概念, 样品污染严重

在采集猪、鸡血液过程中容易扎破血管, 导致流出血管外的血液受污染。 由于血清受到细菌污染, 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HRP, 以HRP为标记的ELISA测定中, 会产生假阳性反应。

1.3 病原学采样不规范

病原学可以从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角度, 深入揭示重要动物疫病病原的变异规律、流行特点、致病机制及机体免疫保护机制, 为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生物学研究由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的发展, 病原体检测方法也从组织形态学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 例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鼻咽拭子采样是病原学监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操作简单, 但是基层采样过程中存在采样器具不合格、 受污染、采样部位、样品保存液种类、保存方法不正确等问题, 使得病原学监测结果受到影响,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样品采集的时间、部位及采集质量对病毒分离、 提取以及制备有活性的RNA至关重要, 而样本保存与运输不当, 也会影响病毒的分离。

1.4 样品盛放容器标准不一, 加大实验室检测人员工作量

采集血清时, 由于各县市区采样的采样器具不统一, 分别为兽用采血器、真空管、注射器等, 造成检测过程中吸取血清困难, 严重影响实验室检测效率。

1.5 采样单填写简单, 难以准确研判检测结果并评估免疫结果

由于基层防疫人员文化水平低、 年龄老化, 采样单填写简单, 比如未能按照要求写清楚畜禽种类、日龄、代次、免疫程序、免疫时间、疫苗种类、疫苗生产厂家及批号。 由于现代疫苗技术发展, 特异性的检测试剂盒成为动物防疫工作研究者的重点。例如薛双等研究证实, 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抗体的检测不能使用IHA试剂盒检测, 猪口蹄疫病毒VP1 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 ( VP1- ELISA) 和口蹄疫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 ( LB- ELISA) 都可以用来评价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 这和陈方志等试验结果相同。

1.6 采血技术不规范、不熟练

直接导致畜禽应激反应大, 造成畜主对采样工作不支持。 由于基层兽医站人员部分为“ 三定”时期的人员, 牛羊鸡采样使用“ 采血针+ 负压管”尚未普及, 以及猪前腔静脉采样法使用较少, 造成采血时动物应激反应大, 畜主对采血有抵触情绪。

1.7 样品采集数量少

不足以代表整个养殖场的抗体水平。 根据统计学一般规律, 采样量达20 头时可信度达98%, 达30头时可信度达99%, 达40 头时可信度达99.5%, 达50 头时可信度达99.9%。 因此建议每个阶段分别至少采样30 头。 考虑到种公猪的特殊重要性, 最好每头种公猪都要采样。

1.8 忽视样品保存的时效性

对于市县乡三级动物防疫部门来说, 由于集中监测的时效性和区域性, 从乡镇兽医站组织采血到市级兽医实验室开展检测需要5 个工作日以上, 因此存在着在夏季血清样品冷藏容易腐败、抗体效价降低以及细菌滋生等问题。 由于血清在冰箱中长时间保存导致血清Ig G聚合, 使间接法ELISA的试剂本底加深。 冷冻血清融解后, 蛋白质局部浓缩, 分布不均。

2 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 采血前基层防疫人员提前告知养殖户, 相互配合, 尽量在采血前12h减少饲喂饲料, 多饮水。

2.2 普及使用真空负压管采血技术, 严格无菌采血。 只要是扎破血管流出血管外的血液不能采集, 因为血液已经受到污染。 制备血清的过程中有条件的话尽量在无菌操作台制备血清, 也可加入适当防腐剂。 标本在保存中如出现细菌污染所致的混浊或絮状物时, 应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检测。

2.3 制定血清制备标准操作规程。 采血完成后, 迅速将采血器倾斜30 度左右放入37℃恒温箱2h以上 ( 冬季北方天气温度低, 采集鸡血清时候要带热水袋, 加快血液凝集进程) , 拿出后在冰箱4℃放置过夜, 用3000 转/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 一般说来, 在5d内测定的血清标本可放置于4℃, 超过一周测定的需- 20℃保存。

2.4 采集的样品用防水油性记号笔标记要清楚, 编号要有规律, 样品的排列要有顺序, 以便于检测、统计结果。 采集的样品要有详细的说明, 包括畜禽的健康状况、日龄、胎龄、种类、免疫程序、近3 个月的免疫时间、疫苗种类和疫苗来源等数据。

2.5 病原学所有标本的收集、运输和保藏都应装在有螺旋盖的塑料管中, 以防止开、关标本管时产生气溶胶, 并用两层封口袋包裹严实, 不同场 ( 村) 不能混装, 同时注意采样过程中器械交叉污染。 采集样品要装在有冰袋的保温盒内及时送达实验室, 运送途中尽量避免摇晃, 以免溶血。 采样的鼻咽拭子WHO及美国CDC规定, 鼻咽拭子采集只能用塑料杆的涤纶或人造棉拭子 ( 如常用的聚酯纤维拭子) , 不能用藻酸钙拭子或木杆拭子, 因可能使某些病毒失活或抑制PCR, 脱脂棉含有荧光物质, 影响实时应荧光定量PCR结果。

2.6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采样技术培训。 通过组织骨干现场示范、防疫人员现场实践等方式举办实验室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比武, 同时发放自制的采样视频音像资料以期提高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玉振, 等.溶血对抗-HCV、HBs Ag等测定结果的影响.中国输血杂志[J].1999, 12 (1) :32-33.

[2]吴泽馨, 等.脂浊标本对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果的影响.内蒙古中医药[J].2012 (17) :107-108.

[3]薛双, 等.不同方法检测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抗体的对比试验[J].兽医导刊, 2012 (07) :68-69.

[4]陈方志, 等.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抗体水平检测.动物医学进展[J].2009 (08期) :116-118.

[5]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及运送技术规范.

解决基层 篇2

消灭纠纷在萌芽

企业基层中的矛盾纠纷,是在职工群众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纠纷,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变,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矛盾。近年来,我们板桥作业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把矛盾和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当前基层矛盾纠纷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矛盾纠纷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问题内容多样化和主体成分多元化、发生时间具有不确定性、苗头的透明度明显增加。二是干群之间的矛盾纠纷相对增多,干部是矛盾纠纷的主要方 面。三是矛盾纠纷大多表现在经济利益冲突,反映了当前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波及员工切身利益。四是矛盾纠纷的产生大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可预防性。五是矛盾纠纷有时会迅速演变发展,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六是矛盾纠纷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内可能比较复杂。

一、构建两级组织网络,全方位覆盖不留空白。我们根据信访维稳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作业区、井区两级员工纠纷调解理事网络组织。在作业区,建立了以总支书记、支部书记为主体纠纷调解理事会,同时将触角向下延伸,在井区和班组建立和完善了调解、普法、帮教等组织。配备调解信息员、法制宣传员组织力量,他们与基层员工长期生活、工作在一起,彼此熟悉了解,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到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信息,并及时上报矛盾纠纷信息,为第一时间掌握纠纷,化解矛盾提供先机。

在当前基层,员工所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就是与员工息息相关衣食住行。去年,我们曾处理过一个井区反映的井区干部管理工作混乱,员工伙食差的干群矛盾。员工反映井区食堂伙食差,伙食费开支不公开等问题,且员工情绪相对激动,有个别年龄偏大的员工暗中扇动并意图组织员工集体越级上访。井区的信息员及时将情况上报到了作业区,作业区立即组织了民事调解委员会人员深入到该井区,及时与大龄员工沟通,让他们先冷静下来,并一对一找员工谈话谈心,了解具体情况。在掌握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对由作业区总支书记对该井区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和规章制度教育,使他主动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和严重性,在事实和制度面前,该井区干部退还了不当所得,并在井区召开员工会议,当众向员工道谦,取得了员工的谅解。避免了一起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这起越级上访事件成功化解,得益于基层组织网络建设。

二、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方式 方法很多,关键要坚持“可疏不可堵、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逆”的原则,既要讲感情,又要讲政策,还要讲策略,更要讲方法。

老李和老王,两人同时是从另一个单位转岗到我们作业区的。两人在原单位就是同事且关系一直不错,转岗过来后,他俩也同时要求在同一个井区工作。前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两人在房子喝了点小酒后,不知道因为一点什么小事,一言不和竟拳脚相向。老李因为年龄偏大,被老王推倒时碰在了床沿上。第二天,老李因疼痛难忍去了医院,发现一根肋骨骨裂并要住院治疗。经过十来天的治疗的痊愈了,可产生了2千多的医疗费用。老李拿着这2千多的票据要求老王全额负责,老王却只负责一半。两人各持已见,各不相让,井区同事、干部纷纷相劝,不但没有效果,反而矛盾渐渐激化。作业区知道此事后,把两人请到作业区来,叫在一起,泡上一壶茶,点上一根烟,从他们俩在原单位的工作履历到现单位的工作岗位,从情感到缘分,从制度到感情,给他们进行了耐心劝解。最后,俩人分别承认负担一半医疗费用,并相互道谦,握手言和。

一般说来,矛盾纠纷化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预防为主。要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整体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矛盾的潜在问题了如指掌,深入分析,超前预测,以取得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权。第二,源头根治。要注意从把握矛盾纠纷的实质、发现矛盾纠纷的根源入手,从源头上解决 矛盾纠纷,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一旦发现苗头,应当及时靠上,采取有力措施平息,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内部问题突出化、局部问题扩大化。第三,关心员工。要重视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把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环节。第四,教育疏导。要坚持“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冷静稳妥”的方法策略,根据不同矛盾、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使矛盾纠纷 各方认清其中危害,本着自愿、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达到缓解矛盾、化解纠纷的目的。

三、突出实际效果,创新宣传教育手段。

解决基层 篇3

摘要:本文试通过对转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关键词:基层党建;问题;对策

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

1.当前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对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现在,一些单位和同志认为基层党建就是传达上级精神,组织党员学习,发展几个新党员,工作一般,要求不高;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有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认为经济工作是第一位的,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忽视组织建设,致使一些单位把支部建设放在次要位置,应付了事。还有些单位虽然也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不注重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上做文章,把支部建设当成一项单纯的任务来完成,形成了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双行线”现象,不仅降低了党建工作的标准,而且也制约了业务工作的开展。

1.2企业党组织思想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我国企业的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思想观念的问题。目前很多企业的党组织观念没能及时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环境,主要变现在:一个是工作态度上面,有些企业的党组织工作只重形式,忽视内容,没有形成很高的职业素养,缺乏崇高的工作态度,也有些企业的党组织成员对其工作缺乏激情,认为该工作枯燥无味,容易产生敷衍的情绪;另一个则表现在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思想上面,有些企业的党组织政治思想薄弱,政治理论涵养缺乏,对企业的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

1.3企业党组织工作方法落后

企业党组织能否切实实现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要依靠其工作方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然而就目前我国企业的党建工作方法来看,仍然有一些企业的党组织存在工作方法落后的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违背了党员永葆先进性的要求,同时也给企业改革带来了不利影响。

1.4基层党建的思想建设难以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

基层党建的思想建设理念直接决定着党建工作的完成质量。在实际的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传统的党建思想观念已经逐渐开始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缺陷。在我国的企业中,基層党建工作人员一般都是恪守传统的思想路线,没有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认不清当前严峻的市场地位,更没有一个长期的工作计划,最终导致企业的工作停滞不前,不能与我国已经发展的经济市场接轨。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没有做好思想建设工作,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也就不能够形成对企业的正确认识,难以有效的完成企业规定的工作,难以保证企业的内部运行效率。如此一来,我国事业的基层党建工作失去了应有的市场与新鲜血液,最终导致企业得不到快速地发展与进步,这是相当不良的现象,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

2.解决方法与对策

2.1要明确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传达贯彻落实给职工群众的任务;另一方面,担负着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建议的任务。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同时又是职工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企业的改革、改制离不开党建工作;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企业的队伍建设离不开党建工作;建立和谐企业离不开党建工作。

2.2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帮扶指导

一是要突出中心工作来帮扶。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以中心工作带动自身建设,明确支部议事范围,区分支委会与行政会的职能,重点关注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重点关注对企业发展建设、安全工作形势的分析研判,集中精力抓大事议大事,提高基层党支部总揽全局的能力。二是要突出考核考评来帮扶。上级党委要定期对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在年终量化考核和阶段性考评中,都要明确将基层党支部研究和落实中心工作情况作为考评重点,加强引导,形成导向。三是要突出业务培训来帮扶。要结合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参观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提高支部书记培训的质量。四是要突出薄弱环节来帮扶。上级党委成员要针对单位管理教育中的难点问题与基层班子一起分析研究,要深入查找支部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把“后进支部”作为党委成员联系帮扶的重点,加强指导,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基层党支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高党组织建设的整体质量。

2.3注意在基层支部建设中克服消极思想

要克服支部工作是“负担”的思想。作为基层党支部,既要承担日常勤务工作,又要负责支部工作,往往以业务工作忙而放松支部工作,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党支部成员要以对党的事业和支部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支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去解决,不断探索,真抓实干,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充分展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良好的支部工作业绩,树立起党支部良好的形象。

2.4要讲究方式方法,增强工作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一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基层党支部书记要从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出发认真、扎实地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根本上消除产生矛盾的根源;二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基层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知识水平不同、兴趣各异的职工,因此,做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千方百计地激发职工对思想教育的兴趣。要从职工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讲清道理,澄清模糊认识;三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在新的形势下,人际关系的复杂、改革力度的加大、分配利益的明朗化、分配角色的多元化、分配差距的拉大造成了部分职工心理上的不平衡,这无疑给基层单位的工作带来许多新的矛盾。基层党支部要把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主动搞好改革政策的正面宣传,做到入心入脑、入情入理,冲刷部分职工中的旧观念和行为习惯,增强对市场经济、对改革的承受能力。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必要时要提前做工作,防患于未然。四是增强工作的艺术性。所谓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就是使思想政治工作从内容形式到表现技巧尽量达到准确、生动活泼、形象直观,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要克服坐而论道、空洞说教,力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法拨动人们的心弦,启迪人们的心灵,做到讲道理不空洞,讲观点不含浑,讲政策不生硬;

2.5加强企业党组织的能力建设

新时期,要求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其能力的建设,培养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团结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其对企业的监督能力;同时,加强党组织团结企业职工群众的能力,维护企业的文化氛围,培养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切实发挥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

3.结束语

解决基层 篇4

在实施中, “五小”建设本着自建为主、省分公司适当补助为辅的原则,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 为有建职工小食堂条件和需求的60强县部分分公司拨付建设资金。去年解决17个县级分公司, 今年解决了18个县分公司, 每个县级分公司拨款1.5万元, 共计下拨建设资金51万元。县级分公司用下拨资金购买餐具和改善用餐条件, 已接受建设资金的县分公司基本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

为了保证专款专用, 督促县分公司食堂建设情况, 省分公司工会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对34个县级分公司小食堂建设再进行验收检查, 对好的表彰奖励, 对差单位通报批评。 (赖坤志曾丹妍)

四川铁通举办数据全业务培训班

本刊讯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数据业务以及代维业务的综合运维保障能力, 结合铁通公司第三届职工技能大赛的相关工作部署, 四川铁通于6月对26名技术骨干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第一期数据全业务培训。

则, 通过整合资源、明确职责, 进一步精细公司基础管理,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黎红)

绵阳铁通开展暑期宽带营销竞赛

本刊讯近日, 绵阳铁通全面开展高价值宽带营销竞赛活动。一是召开暑期宽带营销竞赛动员大会。7月3日, 绵阳铁通组织召开了《暑期高价值宽带营销竞赛活动》动员大会。要求活动期间大力做好营销宣传工作, 机关各部门积极参加经营部营销帮扶工作, 并集中开展错时营销, 进行现场演示、客户体验、业务营销、现场促销、业务办理等活动。二是开展暑期高价值宽带营销活动。活动中, 从资费、项目支撑、客户拓展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支持工作, 做到三个“统一”, 即统一目标、统一考核、统一管理。三是号召全体员工加入营销队伍中来, 掀起宽带营销的新一轮高潮。此次宽带竞赛活动, 按本地网分三组进行组内PK, 设置“宽带收入奖”和“宽带综合排名奖”, 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为实现暑期宽带营销目标奠定基础。 (黎红)

四川铁通两班组获全国优秀表彰

解决基层 篇5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工作的灵魂。近年来,各级基层国税机关认真贯彻“依法治税,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依法治税方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干部学法用法,建立健全岗责体系,加大评议考核力度,严格执法过错追究,进一步深化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大力推进了依法治税进程。但是,与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相比,基层国税在依法治税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

一、税收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

不少基层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淡薄,法律优位、法律保留、权责统一、程序正当、比例原则等依法行政观念比较缺乏。有的税务执法人员头脑里“官本位”、“税老大”意识作祟,习惯于居高临下、随意执法,对法律上的约束感到不舒服,对依法治税很不情愿;有的受传统的法律是治民工具观的深刻影响,一味强调纳税人要依法纳税,却很少讲执法者也应依法征税,还有的基层国税干部认为凭经验、凭情理执法来得快、来得好,只重实体法,忽视程序法,不按法定程序办事,程序违法不算违法的思想还根深蒂固,个别甚至把执法权变成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通过这几年来南充国税系统发生的案例就可以看出,基层国税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告知未告知、执法程序顺序颠倒、引用法律依据错误或不引用法律依据、证据提取不充分、不按规定制作法律文书等执法违法行为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二、依法治税的刚性还不足

虽然新征管法赋予了国税机关较多行政执法手段,例如,税款征收权、税务管理权、税务检查权、行政处罚权、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等,但在实际执法中,执法的刚性还显得不足,不少执法手段形同虚设,依法打击力度不够,处罚执行难以到位。由于程序较为繁琐,基层国税机关为避免执法风险,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在实际中很少得到运用,对于欠税的追缴,眼光只盯着银行帐户上有没有钱,对于征管法赋予的代位权和撤销权还很少有效运用过。

三、税收执法监督还比较乏力

一是监督过于分散,监督主体和监督责任也不够明确,存在多部门重复监督的现象。人人有权监督,结果人人走过场,对税收执法的全过程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即使事后发现问题,造成损失已很难挽回。二是监督没有日常化,大多是运动式的或者被动地进行,通常半年或者一年搞一次执法监督检查,而且多是对个别环节的监督,没有形成层级监督与结构监督,更没形成监督体系,收效不大。三是监督不够深入,只注重对日常税收征管质量的微机自动监督,而对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行政复议情况,案件查处过程情况、违章处理情况、听证情况等重大执法行为及行政不作为情况缺乏深入细致的监督。四是重执法监督检查,轻查处和整改。在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重大执法违法活动,检查人员往往“高抬贵手、既往不咎”,放纵违法行为,对于上次检查出的问题进行的整改情况如何不闻不问,导致了每次执法监督检查发现的大多是上一发现问题的简单重复,影响了执法检查绩效。五是过错追究难以严格执行到位。

四、纳税服务中介机构发育还不健全

当前,税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主要由税务机关离退休人员、税务机关清退的协税员和解决就业的内部税务干部子女组成。不少人员没有独立的服务意识,其政策业务水平难以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个别甚至打着国税机关的名义招揽业务,纳税人对此意见很大,已经严重影响到国税机关的良好执法形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有关规定,笔者对全市国税系统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税能力和水平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解决观念认识不到位问题,着眼于树立正确的依法行政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观念上是一脉相承的。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广大基层税收执法人员要树立七种观念:即:一是树立责任本位观,要由传统的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要把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切实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二是树立正确的收入观,坚持按经济发展状况来确定税收收入任务,“有税不收”或“收过头税”都是违反税收治税原则的,同时,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提高信息化运用水平,为组织收入服好务,增强收入的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三是树立正确的服务观,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在执法中服好务,在服务中执好法。要在执法中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维护和尊重纳税人的权利;四是树立正确的税收成本观。既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征税,又要注重科学管税、注意节约税收执行性成本和税收遵从性成本。减少管理幅度。充实城区分局管理力量,搞好重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解决税收行政执法体制问题,规范税收行政执法行为

税收执法是依法治税的关键环节,也是需要加强和改进的薄弱环节。各级基层国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一是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税收行政执法体制,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二是要重新梳理征管业务和工作流程。在打破“城乡二元化”征管格局后,征管机构及征管业务将会得到重组,各级国税机关要根据“流程最优、环节最少、审批最简、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原则,梳理征管业务和工作流程,优化职能配置,整合、重组征管业务,实现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为规范执法、提高征收效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提高税收执法案件的办案质量;建立健全税收执法案件开释制度,方便纳税人查询。四是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制度、奖惩机制和办法,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五是正确处理国税机关与中介机构的关系。国税机关是执法机关,中介机构是独立市场主体,其身份是纳税人,二者是监督与被监督、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此,国税机关与中介机构都要摆正位置,一方面国税机关要积极支持中介机构依法从事代理服务,另一方面,中介机构不能依赖于与税务机关的某种关系来招揽生意,而应当依靠其高质量的代理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六是要维护税法权威,强化税收执法刚性。各级国税机关要大胆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秉公执法,对违法问题不迁就,不姑息,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解决干部队伍执法素质不高问题,增强税务干部的执法能力和水平

徒法不足以自行。具有一支年轻化、革命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是做好当前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条件。一是严把“入口关”,对新录用公务员,要坚持高标准,宁缺勿滥,对新录入公务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在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要加强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使其熟悉税收主要执法业务后才能上岗。二是与高校合作,深入开展能力工程培训,提高培训的广度和深度,避免简单重复。三是从税务工作长远计,将基础条件较好的税务干部送高校攻读法律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盘活现有人才。四是各级国税机关领导作为依法行政的核心力量,应当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五是搞好现代税收人力资源管理,贯彻落实执法能级管理制度。做到“以考试考核定能级、以能岗匹配定岗位、以岗位考核定绩效、以绩效评价定奖惩”,充分调动广大国税干部工作上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问题。

四、解决依法治税环境欠优的问题,打造良好的依法治税环境

基层干部廉政建设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6

关键词:廉政建设;基层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32-02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等执行的基层,他们的廉政建设程度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现代执政理念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整个基层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客观地对待基层社会出现的廉政问题。

一、廉政问题的存在

(一)思想政治建设表面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基层干部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坚守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政治立场,才能在工作中、生活中保持廉政的作风。事实上,许多基层干部作风不正都是从思想变异开始的。

1.道德建设表面化。基层干部是政府与基层联系的纽带。他们不仅要对党、上级领导机关负责,更要对人民群众负责。但是,有的乡镇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迷失了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和执政之源这个最根本的道理,他们将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割裂开来,否认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表现在工作中,他们无视基层社会利益与诉求,热衷于对上级负责,甚至于直接将为人民服务变异为为上级服务。一个随处可见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很多基层政府宣传栏拒民于千里之外,表面上,这些宣传栏是为了便民、利民,让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实际上这些多功能兼用的“摆设”主要是为了应付上层检查。今天是环保主题,明天是计生专栏,后天是禁毒汇报,华而不实的内容只能说明他们实质是在搞瞒上欺下的作秀。

2.学风不正。为了端正基层干部正确的权力观,与时俱进地不断提升其自身的修养与道德建设,国家十分重视他们的政治学习。然而,现实情况表明地方干部廉政学习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学习动力不足。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价值观,经济上拜金主义等浊气仍然广有市场。同时,市场经济的利益诱惑以及其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些负面影响深刻地影响了一些基层干部;另一方面,乡镇干部收入低、出路窄、工作压力大。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部分基层干部学习目的的迷惑,精神境界难以提高。其次,学习效果不佳。有的干部工作和生活中不看书、不看报,将理论学习、培训当作公费游玩,沉溺于文山会海。他们作报告、写文章远离现实,尽是大话、套话、空话。理论上的一知半解表现出来即是作风不正,党性不纯。这种人不可能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思想上的松懈导致腐化堕落的生活是必然的结果。

(二)民主执政形式化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党要实现执政民主就必须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以民主的形式、手段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和贯彻。基层干部是地方党政的基础,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和执行程度直接关乎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以及党和政府在基层社会的形象。因之,有必要对目前一些民主执政问题加以重视。

1.官僚主义一定范围的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执政的宗旨。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就是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说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就是认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论。反之,脱离人民群众,否定群众路线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就是割裂党与群众鱼水关系,就是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1]然而,基层社会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存在并不是个别现象,表现之一,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有的干部身在基层不下基层或者不深入基层,一切唯上强调政策的执行,不关心政策与当地现实的距离,如有的地方枉顾实际赶农民上楼,拆村迁地强制村村合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搞形象工程,弄得民怨沸腾。之二,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有的干部平时作风粗暴,颐指气使,老爷味十足,对群众所反映问题解决方式简单偏激,甚至于个别干部思想道德不纯,存在欺民虐民现象。以“维稳”为借口,不公正压制和抓人的办法导致干群关系极为对立,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之三,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有的干部老于世故,遇事推诿扯皮,公务“缠身”,久拖不决,群众办事往往遭遇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腿跑断的尴尬。基层干部各种官僚主义的存在不但害人害己,而且误党害国,严重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

2.民主监督制度软弱无力。党要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扩大党内、党外民主,加强对权力监管以保证权为民所用。因此,当前基层社会一些权力监督与约束缺失的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些腐败份子之所以长期存在,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监督失衡,表现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难,下级监督太险,组织监督太短,纪委监督太软等;另一方面是我国目前还缺乏必要的民主参与保障制度。基层群众难以直接参加政权管理,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难以认真落实。

(三)享乐主义风俗化

享乐主义作为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生活状态在基层干部中广有市场。在新形势下,它表现为价值取向上强调个人利益至上,崇尚物欲幸福;工作作风上不重实效,贪图安逸;日常生活上铺张浪费,骄奢淫逸。有这种价值观的党员干部从思想到行为上已经彻底腐化堕落,走向违法犯罪是其必然道路。

二、廉政问题的解决

对基层干部中出现的廉政建设问题应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夯实基层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用,促进干部队伍先进性、纯洁性不变色。

1.加强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党的最高纲领以及在不同时期的最低纲领是其自身保持凝聚力、战斗力的思想根源,也是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结成统一战线实现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党内外情况复杂多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条。”[2]因此,必须将这个理想信念与资本主义区别,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与时俱进开展“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一系列党风、党纪、党性教育活动中促成干部队伍发生根本性变化。

2.加强基层干部群众路线教育。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首先,基层干部要了解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认识到党的领导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发展依靠人民群众。他们必须将之作为自己的价值选择,才能在兢兢业业的为人民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党员干部要认识到脱离人民群众的危害性。根本上说,违背了群众路线就是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其结果必然会向各种腐朽剥削思想靠拢,最终走向腐败。因此,基层干部要在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自我出发,按照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求真务实,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中密切党群关系。

(二)以人为本,促进执政民主化

以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改进基层干部民主执政方式。

1.根除官僚主义痼疾。官僚主义固然是一种顽症,但并非无药可治。首先,应从思想上端正自己,联系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就反官僚主义提出来的良好“药方”,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通过讲政治、讲正气使基层干部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在此基础上,保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认真作好基层社会的公仆与勤务员。其次,健全行政管理制度,规范权利运作。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成公共政府发展中实现科学执政。一方面将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思想道德评价作为其综合业绩一部分加以重视,另一方面完善行政责任负责制和离任审计制度,在对基层干部科学管理中匡正行政作风。

2.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基层干部廉政建设、完善执政理念,必须构建多方位、立体式民主监督体系,主要措施包括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健全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监察制度;完善人大、政协对党政机关监督制度。此外,应推动政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众参与制度与监督制度。

(三)强调艰苦朴素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和作风上真正扎根。”[4]可见,艰苦奋斗不仅是共产党人群众路线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表现。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基层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基层干部只有有清正的作风,才能重塑民风。因此,要反对崇尚奢靡的享乐主义,首先党员干部必须从思想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工作上廉洁勤政,其次政府应完善预算决算制度和党政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加强党内监管、法律监管、群众监管和舆论监管。

——————————

参考文献:

〔1〕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368.

〔2〕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纪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370-371.

〔3〕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5.

试论解决基层腐败问题的制度架构 篇7

1 基层腐败的现状与特点

通过对近年来腐败案件的分析, 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基层腐败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与民争利。基层腐败主要以基层群众为直接侵害对象, 腐败行为直接侵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如侵占集体“三资”, 导致基层公共资源私有化;如截留挪用各种惠民补助款, 导致基层群众不能分享发展成果;如强拆抢占, 征地拆迁成为腐败的高发区。

二是量大面广。基层腐败案件高发, 案件涉及基层民生、基层建设的诸多方面。

三是小官大贪。与原先贪腐者多为位高权重者相比, 近年来腐败现象有从较高职位向下移落、向基层渗透的变化趋势, 腐败现象多涉及科级干部及科级以下普通干部。许多地方出现“小官大贪”频发现象。

四是民生多发。随着国家民生政策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大, 投入的资金项目越来越多, 覆盖面越来越广, 但由于腐败行为的趋利性特征, 如扶贫开发、水利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领域已经成为腐败易发多发领域。

2 基层制度防腐的短板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走向反面。”制度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制度本身的作用。基层腐败的发生和蔓延, 固然有其深刻和复杂的社会背景、思想文化、个人道德等方面的原因, 但制度的某些“短板”, 却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的最深层次的根由。

一是制度设置不完善。制度的“缺口”就是腐败分子的“空子”。目前, 制度不完善突出表现在监督制度的不完善, 尤其是对权利的监督机制不全, 致使“权力失控”, 从而诱发腐败。我国基层单位有分布点多、工作战线长, 干部人多量大的特点, 实际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空白”。

二是制度建设针对性不够。腐败问题具有地域差异, 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这就需要地方适时出台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和解决, 但是, 目前基层的制度建设针对性不强, 对制度的供求现状缺乏必要的了解, 缺少结合地方实际的操作办法和配套措施。

三是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所谓可操作性, 就是指制度要贴近实践, 符合实际, 具体细致, 易于把握和操作。目前我国基层反腐制度往往都是照搬上级制度, 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执行的标准和方法, 如, 很多制度规定过多使用了“不准”、“禁止”、“必须”等模糊的语言, 导致制度操作时弹性增大, 往往形成“制度摆设”。

四是制度刚性不足。一项制度再科学, 再完善, 其生命力都体现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督不力、追究缺位, 基层的很多制度丧失权威性, 可以随意“打折”, 不得不让人怀疑制度的生命力。

3 基层反腐的制度架构

笔者结合社会实际、基层腐败的新特点及制度成因, 从权力监督和基层民主两个维度, 探讨当前基层反腐的制度架构。

维度一: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督

权力的失范是腐败的根本原因, 因此, 应从制度上实现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督, 即从权力行使前、权力行使中、权力行使后实施制度监控制约, 形成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完整监控链条, 有效地预防权力运行的失衡失控。

(1) 权力行使前———推进基层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权力运行的主体是人, 权力的腐败, 是运行权力的人的腐败, 因此, 权力监督就要关口前移, 解决好“授权”阶段的问题, 解决好权力是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的问题。要进一步健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入基层干部队伍, 改变基层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能力偏低的现状, 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2) 权力行使中———完善权力监管机制。当前, 基层腐败当中权力失控和权力过分集中, 尤其是权力集中在基层单位“一把手”而又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极其突出, 因此, 完善基层权力监管机制是基层制度反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进一步探索“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权力监督方式, 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三资”管理制度, 健全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审计监督和村民民主理财等制度, 规范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和集体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制度。

(3) 权力行使后———离任评议制度。对权力运行结果的监督和评议作为整个监督体系的最后一环必不可少。领导干部在任职期满后, 其上级权力机关应组织其所在单位的有关人员对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民主评议, 作为对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虽属“亡羊补牢”, 但对于干部本身, 是一种阶段性的监督和鞭策, 对于其他众多运用权力者来说, 也有着强大的震慑和警醒效果。

维度二:基层民主全覆盖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是反腐败斗争的决定性力量。事实表明, 只有充分相信人民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 将制度置于人民群众视野之内, 才能确保反腐倡廉制度的有效执行。解决基层腐败问题, 也只有依靠基层群众的力量, 将制度依托于群众, 将群众纳入制度, 才能发挥制度反腐的真正作用。

(1) 建立科学通畅的民意采集制度。回顾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历程, 民意的参与不可或缺。制度制定科学与否, 应由群众评价;制度运行是否有实效, 应由群众检验。要积极探索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丰富民意采集手段。

(2) 规范透明有序的民主决策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和村民自治的要求, 基层各部门要完善决策论证机制, 在城镇规划、征地拆迁、民生工程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中, 通过专家论证、社会听证、群众评议等方式, 充分反映群众意愿, 体现群众要求, 保障群众权益。

解决基层 篇8

1 存在的问题

1.1 农牧民对动物疫病认识浅薄, 防疫意识不够

新疆地理位置偏远, 地缘广阔, 但日益发达的交通使得人员、动物 (产品) 流动日趋活跃, 这也使得新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与我国其他地区相近, 疫情不断。近年来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等传染病又出现新的流行特点, 严重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但在新疆广大牧区的许多农牧民对动物疫病的认识严重不足, 对村级动物防疫员春秋防疫有抵触情绪, 且受经济条件和农村“重养轻防, 轻防重治”传统思想的影响,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效果, 加剧了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给畜牧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1.2 基层防疫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工作态度不认真

由于基层防疫工作比较辛苦, 工作量大, 因此在一线工作的大都是学历不高甚至是没有相关学历的年轻人。他们缺乏坚实的理论知识, 也没有扎实的操作技能, 一味注重于治病, 预防意识淡薄。对各种疫苗的存放条件、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不清楚, 本应该存放在4℃冰箱中却存在0℃以下, 致使疫苗失效。不能做到一畜一针头, 漏防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都给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留下隐患。

基层工作量大, 所接触的大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没有文化的人员, 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语言交流不便, 致使防疫工作的具体实施有很大的困难, 有的防疫人员怕麻烦、怕脏、怕累, 常常出现把疫苗运到村里、连队就不管了, 不向养殖户详细介绍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对兽医防疫机关所要求的抗体检测更是很少去做。发生疫病了也没人追究责任, 更没人去承担责任, 所以在新疆地区注射疫苗后还常常发病的现象屡见不鲜。

1.3 依法难治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 不及时上报, 阻碍执法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出现疫情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不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病死动物尸体不能依法处理, 病畜外调现象普遍, 传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造成疫病蔓延、传播。对此类现象, 极少数检疫、防疫人员互相袒护或是以罚款了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很难得到彻底地执行, 这就造成了更大的动物疫病隐患。

1.4 养殖方式给防疫工作带来困难

新疆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至今过着游牧的生活, 一年的居住地很不固定, 常常是春天在一个地方, 夏天在一个地方, 秋天又到了另一个地方, 有时一个月就会改变放牧区, 这种现象给政府的防疫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农村饲养户养殖结构不合理, 混养现象普遍, 畜舍建造不规范, 相互过于邻近, 农户相互之间走动频繁, 加之动物粪便处理不当, 蚊虫大量繁殖, 造成疫病传播。

1.5 我国兽疫管理体制还存在缺陷

我国兽疫管理体制的固有弊端是导致动物防疫工作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1.5.1 动物防疫管理者的认识问题

虽然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实施, 对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疾病, 促进畜牧业发展,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 不少动物防疫管理者没有树立在社会经济体制下, 农民的损失、个人的损失就是社会财富损失的观念, 结果造成有令不行、监管不力的混乱局面。

1.5.2 基层站归属不明确, 体制不顺

乡镇畜牧兽医站受县、乡两级管理, 即业务工作由县畜牧局管理, 具体日常工作由乡政府管理。实际工作中, 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主要接受乡镇政府支配, 每年除春秋两季防疫期间, 业务人员基本上能投入防疫工作外, 其余多数时间被抽去抓乡镇中心工作, 致使农村动物疫病防治、疫病监测预报、畜禽及产品检疫等工作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一些地方的防疫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1.5.3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断层严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基层兽医防疫监督站基本上没有大中专专业技术人员分配, 随着全国乃至兵团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 一些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缺少编制, 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 老同志逐年退休, 新人补充不上来, 断层严重。连 (村) 一级就更难保证有专业人员了。

正是由于人员的严重短缺, 每年春秋两季的动物防疫往往会临时征调、招募一些人员参与防疫工作, 主要做免疫预防工作 (打疫苗) , 打完疫苗这些人员就解散了, 但这些人员没有任何专业知识, 因而防疫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1.5.4 投入有限, 后劲不足

近几年来, 国家及省、自治区、兵团里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但在基层的防疫工作中, 还存在疫病监测、扑杀补助、强制免疫、疫苗供应、应急物资贮备等防治专项经费不足, 导致疫病综合防治措施不能落实到位,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2 对策

2.1 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搞好动物检疫, 抓好以检促防

大力宣传在新疆流行严重的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让老百姓从根本上认识到动物疫病的危害性, 使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各种寄生虫的发生和流行;使老百姓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同时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及相关的配套法规, 宣传科学养殖, 提高群众的防疫意识, 加大打击力度和防疫力度, 坚决制止私自屠宰和出售病畜禽及其产品, 逃避检疫监督等不法行为。使动物防疫执法管理工作步入正常的轨道。

在开展检疫工作时, 要管理好免疫证、免疫标识, 对无免疫证、免疫标识的动物一律补检、补标识, 从而达到以检促防、防检相结合的目的, 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可以采取“内外兼修”的方式:一方面对防疫人员定期开展业务技术和有关兽医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防疫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发现疫病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所以对工作在一线的防疫人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考核, 对不能胜任防疫工作的要及时调整, 将符合防疫资格条件的人员充实到防疫队伍中, 优化队伍结构。另外, 针对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 可以从农业院校的动物医学专业招聘应届毕业生充实到防疫队伍中, 从而提高防疫队伍的整体水平。

2.3 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于动物防疫, 国务院提出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 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是重要负责人”的要求。所以在基层防疫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和目标责任考核, 认真执行重大动物疫情举报核查制度, 免疫效果检测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 免疫档案管理等管理制度, 使基层防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使基层动物防疫形成各乡、各村由人负责, 各行由人管理的新格局, 以便有效的控制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2.4 改革现行的兽医管理制度

2004年7月份, 农业部兽医局正式成立, 内设综合处、医政处、防疫处、检疫监督处、药政药械处等五个职能机构。这是加强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和公共卫生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贸易的重要举措;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然而, 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兽医法规和机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很多方面很不健全, 于是在实际工作中, 就有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 做出一些无法可依的有害于畜牧业发展的事情。为制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建议改革现行的兽医管理体制。在遵守国家兽医法规的前提下, 根据南疆地区特点, 制定出一套比较合理的兽医法律条文, 有力地保证防疫措施快速地实施, 明确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责、利, 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健全机构, 明确职能, 理顺关系, 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喜的是, 新疆即将实施兽医机构改革, 将动物防疫与动物检疫机构分开设置, 改变以往“一套人马干两套事情 (防疫、检疫) ”的局面, 这就大大降低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5 加大兽医防疫工作的经费投入

在目前的情况下, 全靠基层站单方面的力量是很难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因此, 政府财政应给予适当的支持, 在保证基层站人员工资的同时, 还要解决好基层站取暖费、工作经费、捕杀补偿费用、防疫设施设备经费及工作人员的防护设备费用。

综上所述, 对于新疆基层兽医防疫而言, 兵团、自治区政府领导重视是前提, 人员、机构、队伍建设是基础, 制度建设是补充, 市场准入是关键, 经费投入是保障。只有做到了上述几点, 我区的动物防疫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局面, 我区的畜牧养殖业才会步入高速发展轨道。

解决基层 篇9

教科研是学校振兴、教师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但客观上说,当前中小学的教科研工作发展水平还不够均衡,品牌课题与科研成果还不够多,尤其是在基层学校教科室的建设上,还有很多期待加强的工作。具体表现如下:

(一)课题研究重立项,轻实践

部分学校重视课题的申报,由于受到质量提升、常规事务性工作压力的影响,过程研究不到位,且时常缺位,导致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科研成果的梳理缺乏厚度,从而导致科研结题的报告没有力度,科研成果虚化,缺乏了推广和应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各类评估的装饰,没有真正发挥科研是教学质量提升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重形式,轻思辨

不少学校的课题研究过分重视活动的形式和场面,开题热闹,过程冷清,研究浮躁。课题研究也只处于浅尝辄止的浅表性研究。尤其是课题过程性研究缺乏思辨性、生成性研究,课题组没有真的“俯下身”“静下心”,针对教学、学校管理中的真问题、真难题进行真研究,导致课题研究成果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对一线教学也没有多少实践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课题研究缺规划,落俗套

一些学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强教”方面,口号呼声高,行动上“短腿”,没有结合校情开展科研工作,而且缺少必要的科研规划,导致其工作落入俗套,没有新意,缺乏特色,就更难产生科研效果,从而使大家对“科研兴校”的命题产生怀疑。

(四)课题研究随自然,缺培训

一些学校在科研推进上,缺乏必要的激励与保障机制,课题研究依靠教师自觉性,科研成果随自然,没有细致的帮扶、针对性的指导和专业培训,尤其是对教师的科研能力,缺乏必要的专门培训,很多教师有热情缺方法,有经验缺提炼,导致学校科研推进成效低下,科研成果匮乏。

(五)课题研究重结题,缺品牌

不少学校把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异化为重课题的结题与鉴定,认为学校课题只要能够结题,能够通过课题结题鉴定就万事大吉了,而在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上缺乏战略性思考,不重视对课题研究成果的推荐,没有着力进行科研品牌的塑造,缺乏有特色和创新的科研品牌,导致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没有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二、基层教科室管理创新的若干建议与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而基层区域性中小学在学校科研工作的实践创新上,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积极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真难题来确定课题,开展真实的教科研实践,切实提升学校教科室科研指导与服务能力,不断推进基层学校教科室的规范化建设。

(一)提高基层教科室管理的建议

1.科学规划,认清方向

各中小学要认真梳理和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科研工作规划。

2.着眼问题,强化过程

各中小学要切实查找教科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摸清漏洞,不断完善学校教科室管理制度,落实校本科研的过程性管理。

3.立足培训,分层推进

各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一线教师科研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开展校本科研与教学行动研究的能力。学校教科室要善于分析学校教师的现状和兴趣点,分层、分类、分主题地开展科研指导与培训。通过培训,强化一线教师的学习意识、问题意识、课题意识和成果意识,扎实开展属于自己的“草根式”教科研,从而逐步提高教师教学行动研究的能力。

4.促进交流,营造氛围

各中小学要切实加强科研经验的分享与交流,营造民主、对话、协商、共享的科研氛围。学校教科室要想方设法创造教师科研交流的平台,拓展科研活动的形式,比如各类主题论坛、科研沙龙、青年读书角、理论交流会等,营造平等对话、合作分享的科研氛围,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性智慧的交流,推进学校新型科研文化的孕育和形成。

5.着眼未来,推进创新

创新是教科研的灵魂。各中小学要不拘泥于教育教学现状的束缚,努力推进学校科研形式的创新。如着眼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坚持课题研究为载体,立足岗位,着眼于问题,着力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努力通过从一线教育教学中摸索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学习减负,为学校发展增力,从而为推进全区中小学的教科研事业发展尽一份力。

(二)提高科研主任专业能力的基本策略

学校教科室主任是学校科研管理和工作推进的核心和灵魂人物。其实,教科室主任的舞台既广阔又狭小。广阔,是因为教科研是推进学校质量提升、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狭小,是因为学校教师或领导对教科研作用认识不到位,常“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因此,要真正发挥科研的先导、攻关、示范作用,基层教科室主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找准自己工作的立足点。建议科研主任在科研管理实践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自身的角色与岗位定位

学校管理历来遵循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科研工作如何从边缘角色向中心工作递进,赢得自身应有的空间与位置,需要通过教科研的成效来争取。通常,基层教科室主任一般身兼多份工作、头绪多,不仅要忙好本职学科教学工作,还要为教师做好科研指导与服务。因此,教科室主任应明确自身在学校全局管理中的作用与定位,不越位,也不缺位。在工作的落实上,则要追求到位。教科室主任的岗位定位主要是:引领、指导、培训和服务。

2.重视自身科研能力与素养提升

教科室主任要率先垂范,担当课题研究的领头人。教科室主任在教科研方面,应当有自己的话语权。因此,教科室主任要重视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有自己的科研强项。做到熟悉和精通某个方面的科学研究,为开展科研指导工作奠定专业基础。同时,教科室主任还应加强自身的教科研知识的学习,把握基本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观点,熟悉课题申报的基本流程,了解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掌握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清楚课程过程管理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有实施科研指导的专业底气。

3.加强对教师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能力

教师是一个经验性非常强的职业,但是教师的工作更需要有理性的行动。教科研有一项基本而重要的工作就是:总结和推广教科研成果。俗话说,教科研是教学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教科室主任不仅应当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同时也应重视科研经验的总结,探索教育规律,通过总结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改进教学效果,提升教育质量。教科室主任应有发现典型经验的敏锐观察力,有帮助教师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指导力,更要有宣传和推广经验的号召力,从而提升优秀教师典型经验的影响力。

4.重视科研服务与指导水平

解决基层 篇10

1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引进的品种缺乏规范标准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引进品种, 但是品种的引进却缺乏规范性, 使得很多新引进的品种并未发挥价值。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有一些养殖场为了能够减少成本投入, 所引进品种质量并不合乎要求, 这使得整个养殖场品种的性能质量都下降, 最终影响了养殖场的效益; (2) 品种引进时, 相关人员只是对品种进行了简单的卫生检查, 使一些并不健康的品种进入到养殖场; (3) 有些新品种主要是从小商小贩手中购买, 成活率难以保证; (4) 新引进过于频繁, 使得疾病传播风险加大, 使得养殖产业发展受挫。

1.2 饲料品种少、营养不均衡

畜牧养殖所使用的饲料品种比较少, 而禽畜正处于生长期, 根据无法满足生长需求。再加之, 现有的饲料转化率并不高, 禽畜难以从饲料中获得更多的营养。饲料现已经成为畜牧养殖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只是很多养殖场并没有引起重视, 认为禽畜吃哪种饲料都可以生长, 没有必要在此浪费心思, 因此在购买饲料时, 为了节约成本与方便, 几乎只买一、两种饲料, 禽畜营养难以均衡, 无法满足生长需求, 使得饲养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

1.3 饲养管理水平不高

饲养管理是畜牧养殖最重要的管理工作, 但是因为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陈旧, 使得饲养管理水平一直都没有提高, 尤其是养殖环境迟迟都没有达到改善。禽畜在优良的环境中生长的更快, 而且对质量也会有所影响, 但是管理人员管理方式过于粗放化, 没有形成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这使得禽畜饲养的时间比较长, 出栏率也比较低, 商品率也非常低, 因此影响了养殖场的整体效益。

1.4 免疫制度不健全, 疾病防控不到位

疫病频繁发生给畜牧行业造成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大部分的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 养殖场规模偏小, 防疫制度不健全, 缺泛专业技术人才, 没有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动物防疫当出现病情时, 难以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应对, 从而导致动物疫病蔓延。

2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的解决方法

2.1 严把引进新品种质量关

新品种的引进工作十分重要, 有关人员首先要对新品种进行性能测定, 做好选种工作, 以此来能确保整个畜禽产业品种的性能质量, 引种时, 要尽量选择在本地引种, 防止疫情传播;其次, 引进品种时, 有关人员要考查是否来自于疫情区, 要层层把关、层层筛选, 不允许有任何品种带着疾病进行养殖区;最后, 新引进的品种通常都属于幼崽, 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逐一的消除, 隔离观察一段时间之后, 如没有任何的问题, 才可以饲养。

2.2 制定科学的饲料使用标准

因为现有的饲料品种过于单一, 无法满足禽畜的生长需求, 为此, 养殖场以及管理部门应该依据现有情况, 制定科学的饲料使用标准, 要求采购人员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饲料, 同时对购进的饲料进行统一的管理, 以免饲料在存储过程中质量下降。因为养殖场所饲养的品种不同, 所以在采购饲料时, 一定要有所侧重。

2.3 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饲养人员应该精心选址, 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这对养殖场经济效益能够有所保证的关键所在。有关人员应该按照养殖场的要求科学选址, 合理布局, 建立健全各项实施, 以使禽畜能够在优良的环境中生长, 有关人员还需要采取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努力做实现禽畜标准化管理模式。

2.4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确保养殖场生物安全

防疫工作是一个养殖场成功与否的关键和基础, 因此, 每个养殖场必须建立适合本场的种畜禽免疫程序和场区消毒程序, 按照程序定期对场内饲养的畜禽进行严格的免疫接种和消毒, 不断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对出入养殖场的车辆、人员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 可知对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十分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畜牧业发展, 而且现阶段在基层畜牧养殖方面, 我国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 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才能够迈向成功, 因此可见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摘要:农村畜牧养殖业要想获得发展, 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好, 但是截至目前, 我国基层畜牧养殖业在管理方面却有比较多的缺陷, 使得农村畜牧养殖业迟迟都没有得到快速发展, 为此, 当地政府与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采取解决办法, 提高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对畜牧养殖管理问题的存在的介绍, 探讨了其解决方法, 仅供参考借鉴。

解决基层 篇11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沟通在政府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以李庄乡为例,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基层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内容,剖析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沟通;基层政府;公众;障碍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5.028

On the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Lizhuang Town Liangyuan Area Shangqiu City of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MEN Jianfang, MA Ying, HE Weik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mmunication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From the view of macro and micro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s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by the example of Lizhuang town,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local government; the public; obstacle

我国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承担者,是国家权力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发展机遇和矛盾凸现并存的关键时刻,社会生活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明显,信访、上访、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加,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1]。我们要重视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效率,认识到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障碍并解决它。

1 基层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内容

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在现代社会,沟通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个人在社会成功的基本前提[2]。可见沟通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就李庄乡政府与公众之间具体的沟通内容而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

1.1 政治信息

政治方面的内容是地方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针对政治方面的信息,政府部门都应该公开、透明地与公众沟通。就李庄乡而言,政治内容一般包括国家要求民众所需要学习的政治思想,例如遵守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民众的思想觉悟,维护国家统一;李庄乡政府有时候颁布一些政策要求村民遵守,比如每年禁止村民焚烧小麦和玉米秸秆等,这都是在与村民的沟通过程中开展的。

1.2 经济信息

经济方面的内容是基层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内容。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政府工作的开展也会很顺利。李庄乡政府为了提高整个乡的经济水平,积极引进外资建厂修路,例如神火铝业公司、商丘第四水厂等;建设新农村社区,将村民房子建在一起,增大整个乡的耕地面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等。这些工厂和社区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整个李庄乡的经济水平,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1.3 文化信息

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命脉,所以社会各个层面都要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李庄乡的森林公园和黄河故道发展了李庄乡的旅游文化。李庄乡蒙墙寺是庄子的出生地,该遗址现存的有汉代古城墙遗址、汉代古井和砖雕、古建筑龙纹琉璃大脊等,这些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努力。

1.4 生态信息

政府对于生态方面信息的获得不仅是调研的结果,也是与村民之间互动沟通共同努力的结果。李庄乡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北部有30 km的黄河故道大堤,乡政府所在的李庄村,在明清时候是远近闻名的养蜂村,所以有“蜂窝李庄”之称。李庄乡政府要想保护李庄乡的生态文明,必须要与民众进行信息共享、共同发展。

2 基层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性

2.1 有效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通过良好的沟通提高政府办公的工作效率,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互信的关系,利于政府在做出决策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3]。有效的沟通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提高信任度。如果李庄乡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沟通,民众所获得信息就会失真从而对政府缺乏信任,不利于政府工作的正常开展,那么李庄乡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也不会进步。所以基层政府与公众的良好沟通有利于民众更好地理解信息,从而提高李庄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

2.2 有效的沟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对于社会而言,好的沟通有利于政府及时获得最新的技术,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针对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李庄乡道路的拥堵、对文化遗址的保护不重视、环境破坏等问题,李庄乡政府部门通过沟通可以及时获得信息,然后给予及时的回馈,能够有效解决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方面的问题。

2.3 有效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政府决策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才能实行,决策传达的准确、清晰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对决策的理解和掌握是沟通的目的。在政府决策下达时,一定要与民众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利于政府对政治文化的健康传播,进而政府才能制订符合李庄乡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例如一些对生态的保护政策,避免因沟通不顺利而造成决策不能顺利在乡村之间进行顺畅的开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浪费时间。

3 基层政府与公众沟通存在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3.1 基层政府沟通渠道选择的不当

渠道选择障碍是沟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渠道的选择至关重要。2008年,李庄乡附近的万隆达食品厂负责人崔某就厂子拆迁问题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过程中,政府没有沟通好直接下达文件这种方式导致对方所接收到的信息有限,矛盾不但没有解决还更加激化。李庄乡政府是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站的角度较高,所以应该就具体问题与该厂负责人沟通清楚,选择大家都容易接受的方式。

3.2 基层政府办公人员职责不明确和拒绝倾听

政府部门的职责不明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基层政府与民众的沟通过程中,部分政府办公人员工作期间不认真,拒绝倾听百姓提出的意见;或者遇到民众来反映问题时,觉得所反映的问题不在自己所管辖范围之内或者是与其他部门之间有联系,为避免担责任而拒绝接待,这些行为阻碍了有效的沟通。

3.3 公众素质及受教育水平较低

据了解,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经过公务员考试选拔,人员受教育水平较高,李庄乡政府亦是如此。但是在做出一个决策下达到各村时,由于乡民的受教育整体水平比较低,他们在接受政策时就不会那么顺利,这就需要李庄乡政府派村书记去各村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传达信息。和现在运用高科技的沟通方式相比,李庄乡政府与村民的沟通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等,极大地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3.4 公众接收的信息量过大

沟通,是信息从发出者通过编码然后选择合适的媒介传给接受者,信息接收者对传递而来的信息进行解码转成自己能理解的信息[4]。信息并不是量越多才会更好,重要的是要有效的信息。李庄乡政府应该注意这一点,在传播政治内容时比如现在倡导的法治国家的建设信息时,所面对的群体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当民众一次获得的信息过量时,他们就倾向于接受能够理解的信息,对那些不理解的就会忽略,沟通内容就会失真。

3.5 基层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空间距离较大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空间距离减少了他们面对面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信息不能顺利地传递,政府与百姓之间就会发生误解。李庄乡政府在发展李庄乡的经济建设时,因所代表的利益不同在沟通时产生分歧。比如河南省商丘市未来农业一案,此案涉及多方利益,因信息不对称,很多百姓的投资都打了水漂,至今该问题还没有明确地得到解决,这是因为百姓与政府之间的空间距离障碍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向更高一层政府反映信息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4 提升基层政府与公众沟通质量的举措

4.1 选择良好的沟通媒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沟通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移动电话、邮件、视频会议等现代信息传输方式的出现,已经使得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与任何地点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进行沟通[5]。李庄乡政府要想克服沟通存在的各种渠道障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该被放在首位,李庄乡政府的行政机构办公时运用最新的科技技术,保证了沟通的畅通有效;同时李庄乡政府定期组织教课小组下乡到各村组织村民学习,掌握新技术的使用,改善沟通的质量。

4.2 端正办公人员亲民、善民的态度,构建有效的沟通平台

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以及服务态度不好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加强人员队伍基础培训建设,确保在与公众面对面沟通时能够保持尊重说话者以及积极聆听的谦逊、友好态度[6]。李庄乡政府想要成为百姓信任的政府,这是需要过程的。这种信任来源于政府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工作作风、言谈举止等方面。如言行一致、不要欺骗,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兑现自己所说的话并且言行一致能让你取得最大的信任。

4.3 提高人员的素质和受教育水平

沟通双方人员的素质的提高是解决沟通障碍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加强李庄乡政府的道德品质,提高政治作风,使他们能够清楚地掌握和理解组织的行为规范及组织目标,树立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这是很重要的。李庄乡政府提高民众的素质和受教育水平应该一方面定期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从而提高李庄乡整体的素质。

4.4 沟通时重点传递重要的信息

政府办公人员应从大量信息中进行筛选,重点传递有效的信息,避免村民因信息量过大而不能完全消化导致信息失真。李庄乡政府应该注意这些问题,中央政府下达的可以公开给百姓的文件很多都是用的官方术语,还有很多不重要的政治材料,李庄乡政府都可以经过筛选、转换之后再向村民传递。李庄乡政府应做到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繁杂的信息缩减成容易被接受容易理解的信息,只传递重要的信息,真正让人民收益并共同发展李庄乡。

4.5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沟通制度

完善沟通制度,逐渐形成政府“掌舵”和农民“划桨”的合力,为乡村治理有效沟通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这要求李庄乡政府在乡村治理中角色的转变,由过去“划桨”,转变为“掌舵”,乡政府和农民如何形成合力,达到乡村善治,需要一个合理而有效地结合方式[7]。完善李庄乡的政府制度以及民间组织机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以及农民对本村、本乡共同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参与积极性,确保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得到表达和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江成.政府与公众沟通渠道的构建[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0(1):61-64.

[2] 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9.

[3] 林晓云.行政沟通失败成因及防范措施[J].党政干部学刊,2008(6):30-31.

[4] 范小东.论社会治理视野下地方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式沟通机制的构建[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5(1):9-12, 20.

[5] 朱之明.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2):115-117.

[6] 朱文鸿.信访干部如何提升与群众沟通的能力[J].领导科学论坛,2015(21):1.

解决基层 篇12

一、存在的问题

1. 考风考纪有所松懈。

在电大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从上到下考试纪律都极其严格。严格的考风考纪不仅保证了优良的教学质量,也为电大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提高了电大的知名度,为电大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近年来一些基层电大考风考纪出现了日渐松懈的趋势。(1)在一些基层电大,少数学员无视考试纪律,铤而走险,违纪舞弊。(2)在个别基层电大,监考工作流于形式。一些监考人员对作弊行为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往往采取默许、纵容的态度。

2. 办学行为短期化。

从办学目的上看,一些基层电大把经济利益当作最重要的目标,当作一切工作的重心。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放松考风考纪;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忽视教学质量;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电大的长远利益及发展。

3. 师资力量薄弱。

(1)现有师资的学历与职称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是本科以下学历、中级以下职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极低。(2)教师鲜有进修与培训的机会。目前的电大既缺乏常规的教师进修与培训机制,也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持,许多教师长期得不到进修与培训的机会,也很少有上下级电大间的教学研讨等相互交流的机会。

4. 生源形势严峻。

近几年,电大招生情况一直呈下降趋势,令人担忧。造成电大生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普通高校的扩招、民办高校的崛起、不少名校在远程教育领地内争夺有限的生源;地方上各种办学实体纷纷开设大专班;自学考试花费少,毕业证权威性高等等。在各种办学实体上挂下联、四面夹击的情况下,电大的生源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5. 硬件设施亟待改善。

电大是一所高等院校,既然是高等院校,就应有高等院校的内涵与风范。但目前不少基层电大与国内许多普通院校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办学场地简陋,设施设备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二、解决策略

1. 坚决整顿考风考纪。

(1)加强制度建设。结合电大的实际,做好考风考纪宣传和学员诚信教育,完善考试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各级监考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认定,明确各级监考人员的职责与权限,明确对各种作弊行为的判定程序与处理办法,从制度上保证考风考纪的落实。(2)加强对基层电大的督考、巡考力度。抽调各地责任心强的监考人员,进行跨地区的交叉巡考与监考。(3)完善硬件建设,建立全国联网的考场视频监控系统,力争做到任何一个基层考点也都能随时调看全国范围内任何考场的实时考试情况,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2.提高基层电大的整体教学水平与管理水平。

(1)强化硬件及软件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与学术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学者来电大学习、交流。(2)抓好教师的考评,建立教师教学效果的考评体系和监控系统,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挂钩,奖勤罚懒。(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服务范围,实施远程教学,加强与学员的信息沟通。(4)加强科研工作,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科研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理论探索,也可以包括实用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发明。

3. 加强基层电大师资队伍建设。

不少基层电大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学历及职称层次偏低,知识老化,已很难适应高校教学的需要。为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1)鼓励现有教职员工通过脱产进修、在职学习等途径提高学历层次,更新知识体系。同时,逐步提高新进教师的准入门槛,以保证为电大、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2)强化教师服务意识,以学员为中心,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上一篇:数据采集技术下一篇:响度测量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