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决

2024-10-06

和平解决(共9篇)

和平解决 篇1

历史洞察力是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洞悉世界, 以历史知识和智慧分析和判断现实问题的一种“内视功”和“预见力”。它包括高效的信息收集能力、犀利的判断力、深刻的感悟力、准确的预见力、独特的创造力等五种主要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洞察力也就打开了学生看历史和世界的“天眼”。现以“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是和平统一还是武力统一?”为例说明培养学生历史洞察力的过程。

一、“搜集统一分裂史实, 用唯物史观把握方向”是基础

拥有丰富的史料储备可以使人纵横捭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我们认识历史世界的航标。只有史料、史论兼备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甄别真伪, 对各种历史人物客观地评价。

引导学生储备教材中涉及统一与分裂的史料。其中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主要有: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近代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对峙、日本占台湾、军阀割据、国民革命时期多个政权并存等;古代四大统一时期、西藏和平解放、港澳回归。世界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主要有:德意志的统一、美国南北战争。

指引学生储备的关于统一与分裂的史学理论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统一是主流, 分裂是支流;分裂有害, 统一有利;统一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正确的方式。

二、“内化前人统一经验, 掌握国家统一规律”是前提

内化前人经验, 可以使学生见始察终, 见盛知衰, 改造自我, 进而逐步形成学生的实践指南。学生储备了有关统一与分裂的史实后, 需要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关于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认识。对照古今应让学生认识到:两岸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两岸的分裂有复杂的国内、国际因素, 统一有利于两岸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抵御侵略, 分裂会导致两岸社会动荡、经济发展迟缓等, 从而在头脑中以观念的方式形成一个对统一与分裂应有的态度体系。

“国家统一的规律”是人类对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具有相似性的对“统一与分裂”历史现象和过程的归纳和描述, 以及对导致这些现象和过程出现的内在因素和外部联系的总结。它具有重复性、预见性的特点。学生应归纳把握的统一规律有:“大一统”的政治文化观念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是人们共同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观;“国家统一”始终是常态;分裂时期孕育统一的因素等。

三、“冥思苦想统一方式, 强化训练统一直觉”是关键

历史洞察力的形成要经过冥想苦思。鼓励学生独立思索:台湾问题的由来;中国历代政府对台的基本政策;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的演变;目前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等。在此基础上科学、理性地猜想实现祖国统一的可能方式:和平方式 (先开展经济交流,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经济体, 在发展之中开展对话和平等协商;加强文化交流, 两岸各自实行适应对方的改革, 缩小分歧, 形成统一共识) ;武力统一 (当台湾宣布独立或发生重大变故时, 出其不意一次性解决;当台湾当局不统不独拖延时, 阶段性解决) 。开展有关“国家统一与分裂”的复习专题, 通过对整个专题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解决的步骤和方法、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转化的条件等共性归纳, 触类旁通。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有关统一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学生直接感觉到:台湾问题解决的方式选择一定要考虑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反独”, 其次才是“促统”;台湾问题的解决过程是长期而曲折的, 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体验顿悟国统之策, 践行‘一国两制’之略”是根本

亲身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和历史人物进行情感交流;在有效的历史情境下, 学生设身处地地对原有的历史认知异质重构、顿悟经验, 形成国家统一的新思维, 最后自觉地投身于“一国两制”的建设伟业。

以“康熙帝收复台湾”为例让学生体悟:当朝廷内部是否要复台吵得不可开交时, 康熙帝敏锐地洞察到台湾对中国主权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力排众议支持施琅平台;当郑氏集团拒绝与中央谈判, 凭借水师优势以武拒统, 康熙敏锐地认识到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和平统一的前提, 和谈必须以军事威慑作为后盾;当郑氏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 称臣奉贡”时, 康熙敏锐地洞察到郑氏企图破坏中国领土的完整, 断然拒绝, 平台后, 设置州府巩固统一。将目前困扰两岸关系进展的“统独”问题放到历史框架中与康熙复台进行比较、迁移, 发现两者有极大的相似性, 康熙复台之法可以作为我们今日统台之借鉴。这样便对中央提出的“‘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方针会有更深刻、准确、清晰的理解。

和平解决 篇2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却阻碍着两岸的统一,甚至到现在成为了一个国际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一切的阻碍使我们两岸和平统一产生了很大的困难。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一贯是强硬的。因此,台湾问题也是我国外交的一条底线,任何国外势力粗暴干涉台湾问题都会受到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的谴责。然而,一些国外反华势力并不想看到中国和平统一台湾的局势,打着和平的旗子对台湾实施各种各样的政策,试图牵制着中国的崛起。面对如此的国内国外环境,我们必须保持头脑的清醒,早日实现中国台湾的和平统一。

从地理位置来看,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由于台湾的地理位置直接会影响到太平洋地区各国在海上的利益,所以该区域的各国都密切的关注着两岸的相关信息,以谋求自身的利益。对于我国人民来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心愿,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任务。和平统一台湾,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假如实现了和平统一台湾的愿望,中国能直接控制太平洋地区的交通枢纽,增加本国在国际谈判的筹码。同时,台湾地区的热带作物十分丰富,在某些领域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两岸的合作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快速地发展,实现双赢。

目前,支持祖国统一的台湾的民众和支持“台独”的台湾民众仍然是台湾地区的一个矛盾。随着时间的转移,知道大陆和台湾是同根同源的民众越来越少。这一切都不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作为新一代国家的主人,我们必须致力于两岸的发展和统一。

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在这一个复杂的国际社会里,经济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只有经济实力强的国家才能在经济、文化上引领世界发展。只有把台湾同胞的利益与大陆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祖国才能早日实现统一。只有经济实力强了,台湾同胞才能真心的回归祖国。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经济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能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在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论国际法院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篇3

关键词 国际法院 国际争端 和平解决

一、国际法院的优势

国际法院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而建立的,它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它所实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运用的基本法律原则,与传统的政治解决方法如淡判、协商、调查、斡旋、调停、调解等相比有许多优势:一是法律解决具有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程序规则,方便且随时准备受理案件,政治方法只具有临时性而缺乏专业性和制度性;二是法律解决的依据是国际法。政治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更多是考虑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国的政治利益,可能搀杂较多的社会习俗、道德规范而使结果缺乏法律上的确定性;三是司法判决对当事国有约束力,当事国有义务遵守且不得上诉,而政治方法不产生法律约束力,当事国只根据善意和诚信原则承担道义责任。基于上述原因,运用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逐渐成为国际社会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主要方式。

二、国际法院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中的局限性

第一,国际法院的受案率相对比较小。按照国际法院的官方统计,自1946年以来国际法院受理的案件逐年增加,审理的案件80%是诉讼案件,20%是联合国机关或专门机构要求发表咨询意见的案件。但是与现实中国际社会的纠纷总数比起来,国际法院解决的争端非常少,由此可知,国际法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二,国际法院处理案件的效率不高。根据《国际法院的报告》可知,国际法院处理案件的效率并不是很高,而且有些案件甚至经过十几年都没有解决,如加布奇科沃-大毛罗斯项目、几内亚共和国诉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诉乌干达等案件。国际法院的诉讼程序分为书面程序和口述程序两部分,书面程序是指有关争端当事国的诉状、辩诉状及必要时之答辩状连同可作证明的各种文件及公文文书送达法院及各诉讼当事国。由此看出,争端当事国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法院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增加了诉讼当事国的诉讼成本,延长了案件的审理时间,造成效率低下,可能导致争端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国际法院解决争端的效果欠佳。国际法院判决的执行问题备受冷落,虽然绝大多数当事国都宣称遵守国际法院的判决,但事实上很多判决并没有得到完全履行。国际法院判决的执行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一些案件还可能影响到国际和平与安全。是否执行法院的判决? 在多大程度上执行法院的判决?如何执行法院的判决? 这些都“主要由一系列政治决策组成”,对这一系列政治决策的研究表明,国际法院判决的执行问题是一个千姿百态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国际法院解决争端的效果。

三、国际法院充分发挥起作用的的对策

(一)适当扩大诉讼主体的范围

《国际法院规约》(以下简称规约)第34条第1款规定:“在法院得为诉讼当事国者,限于国家。”该项规定排除了国际组织、个人等成为国际法院诉讼当事方的可能性。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与传统的国际争端相比,现代的国际争端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既包括主权国家,也包括私人、非政府组织等私主体。实践中,以私主体为当事方的国际争端也并不罕见,如著名的“彩虹号”案件等。允许私主体直接作为当事人参与到国际争端中来,可以增加国际法院的受案率,对争端的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国际法院应该给予非政府组织等私主体参与国际争端处理的诉讼资格。

(二)适当简化国际法院的诉讼程序

国际法院有时受到批评,说它的诉讼缓慢。国际法院的诉讼程序结合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技术,包括书面程序和口述程序,而且诉讼过程涉及15名以上的法官。国际法院复杂的程序使得当事国大都不愿意把争端提交国际法院。笔者认为,在诉讼程序中最主要的应该简化判决的作出,国际法院判决的作出可以借鉴我国法院的做法,由15名或15名以上的奇数法官来投票决定,这样就会节约诉讼时间。书状数量和篇幅的增加也是造成诉讼时间延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不影响法官做出判决的情况下,适当地减少书状的种类和数量,适当地简化篇幅也是可以考虑的。

(三)确保国际法院判决得到有效执行

从国家的实践来看,“自助”在当前仍是权利国实现判决权利的最主要依靠,除此之外,通过国内法院或国际组织来执行法院的判决也可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权利国可以通过自助和国内法院来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但这两种方式是比较初级的。自助须以实力为后盾,而且它可能会招来义务国的反报复,从而使情势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定的国际机制以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目前,这种机制主要是通过联合国、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来运行的,联合国大会以及其他专门组织根据《宪章》和组织章程也可作出建议或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国际法院的判决得以执行。

参考文献

[1]毛晶晶.国际法院在处理国际环境争端中的不足和完善[J].法制在线,2010.

[2]于永洋.对我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审思[J].先驱论坛, 2010.

和平解决 篇4

2009年9月15日, 在东北农业大学举办的“黑龙江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发表了题为《化危机为机遇, 奏响救市、调整、规范“三重奏”》的讲话。深刻、尖锐、毫无保留地剖析了目前奶业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吴和平秘书长说:目前国内奶业发展面临严重危机, 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乳制品消费信心不足;出口下降;生鲜乳生产成本上升而收购价格却大幅下降;乳品企业成本和费用大幅上升, 经营压力大;进口原料粉价格低、数量大, 对国内原料粉生产企业构成严重威胁;国内复原乳、调制乳制品比例不断增大, 企业对奶源基地的依存度降低;奶牛养殖效益下滑, 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局面;乳品销售市场秩序混乱, 不正当竞争严重;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监管缺失, 扶持和引导行业发展的政策不到位。

吴和平秘书长分析:造成这场危机的外因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销售及采购不足;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系列影响导致国内乳品消费信心受挫;低价原料粉大量进入我国, 对行业形成巨大冲击;行业缺少有效规范, 行业标准、规章缺乏监管。内因是:乳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奶牛养殖方式落后;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 产业内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产品的价值导向混乱, 乳制品的营养宣传与消费者购买的营养价值不对称;复原乳、调制乳制品充斥市场, 与国际奶业发展方向不符;行业内的自律机制不健全, 缺少具有约束力的措施和手段来规范行业行为;针对企业间无序竞争缺少强有力监管;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

吴和平秘书长的分析指出了我国乳品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患, 有些问题是消费者根本不知道的, 还有些问题一直没引起关注。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阻碍行业的稳定发展, 甚至有可能再次给行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我们的国家、政府、企业、养殖者以及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使行业摆脱危机, 不断成熟。

吴和平秘书长指出:国内外的历史证明, 只要行业对人类社会有益, 当发生重大危机后都会提高其关切度, 产业体系、机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产业结构都会有大的完善和进步, 消费对产品的认知会更加理性, 从而促进消费。我国奶产业链条长、环节多, 存在着形成时间短、基础较脆弱和机制不完整等问题。但奶业又是一个朝阳产业、健康产业、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产业, 作为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更应化危机为机遇, 奏响救市、调整、规范“三重奏”, 及时采取快速、高效、务实的措施, 尽快改变当前的局面。

吴和平秘书长提出了救市、调整和规范的具体做法。

救市

就是要解决影响当前奶业发展的应急问题, 迅速制止形势继续恶化, 拉动市场消费, 扭转亏损局面, 拯救产业。

1. 加强宣传

推进乳品营养常识宣传和消费导向宣传, 特别是“原生态”类乳品对人类健康的意义的宣传, 还乳品营养的本来面目, 引导消费者知情消费。

2.对进、出口进行宏观调控

采取措施控制进口原料粉数量, 用政策鼓励国产乳制品增加出口, 盘活企业, 拉动养殖, 以保护奶粉生产企业和奶农的利益。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 政府对生鲜乳给予政策性直接补贴, 以改变奶牛养殖大面积亏损、企业压力大的局面。目前80%左右的奶牛散养户交售的生鲜乳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价, 70%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产奶牛取得的收入无法承担非产奶牛的支出, 且普遍存在变相压等压价、拒收限收现象。

(2) 制定大包装奶粉储备补贴政策, 拓宽出库渠道和大包粉使用政策, 缓解企业库存压力。

(3) 强力推进饮用奶健康工程, 每天每名在校学生或孕妇补贴配发1元钱的以生鲜乳为原料生产的鲜 (纯) 牛奶或等值奶粉, 促进学生或孕妇营养健康。

(4) 对生产和消售以生鲜乳为原料, 不添加任何辅料和添加剂的乳制品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性支持, 以鼓励企业实现产业政策要求的加工和基地相配套的长远发展路子, 使有奶源基地的企业与少奶源基地的企业处在一个公平竞争的层面上。一些企业少有或没有真正自建的奶源基地;与控制区的奶农或奶牛养殖场不签合同或签一边倒合同;企业与奶源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用或少用生鲜乳作原料的企业仍然存在。

(5) 适当延长奶牛养殖贷款期限, 给予企业增加贷款授信额度, 出台乳品加工企业减免税收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大包粉出口补贴或退税政策, 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4.严格包装标识制度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质监总局、农业部的“两个通知”要求, 用复原乳作原料生产的液态奶, 应标注“复原乳”, 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以生鲜牛乳为原料, 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标“鲜牛奶/乳”。以生鲜牛乳为原料, 不添加辅料, 经瞬时高温灭菌处理的超高温灭菌乳标“纯牛奶/乳”。文件明确这项规定“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健康消费;有利于加快与国际奶业接轨的步伐, 促进液态奶市场竞争的提高;有利于推进原料奶的优质优价, 增加奶农的养殖收益;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推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规定至今没有在全国得到普遍执行。当前情况下, 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执行查处的力度, 以促进救市。

调整

1.调整养殖模式

多数养殖技术是建立在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基础上的, 只有真正改变小而散的奶牛饲养方式, 技术和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 国家应在发展奶业合作社、推进合作社参与企业共建基地、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经营、规模化养殖新机制、适度规模经营、结合新农村建设搞规模化养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不应引导建超大型奶牛场和增加农民负担的形象类养殖小区等。

黑龙江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

2. 实行配额制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 (或由政府授权奶业协会组织调控) , 建立起乳品加工企业与奶源基地的供需配额制度, 养殖及其相关环节实行配额生产, 这样有利于企业有序经营, 有利于保护产业整体利益, 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 有利于企业间公平竞争。

3. 调整分布结构

对设备落后、质量不稳定、企业扎堆、布局不均、企业达产率普遍不高的现象予以调整, 关掉一批不具发展优势、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加工企业, 对优势企业进行资产重组, 提高其达产率, 推进技术改造的步伐。在少奶地区建厂建基地的应在税收、金融、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

4. 调整产品结构

企业经营要着眼于目前的生存, 但更应具有长远发展的规划。产品要符合消费者长期饮用乳品的需求, 增加农村乳品消费量, 产品要体现乳品营养的真实价值, 有差异性并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国家不应支持大量使用添加剂调制的产品及低营养和低含乳量的产品, 引导和支持企业用生鲜乳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乳制品。

5.调整利益分配结构

现在产品中的成本费用构成与利润分配不合理, 奶牛养殖、乳品企业、商家三者利润分配不合理, 商家利益盘剥名目繁多, 致使企业销售费用过高, 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调控, 使利益链上的三个主要环节分配更加合理。

规范

1.迅速建立第三方检测体系

现在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政府所属的有检测能力的机构就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第三方检测应是农企双方认可的、社会化、有资质、专业、从事日常检测、能负无限责任的中立性机构, 政府是制定或批准规则, 具有行政、执法和监督权, 这样的机构应是监测, 不是日常检测。多年来, 生鲜乳购销过程中收购方单方检测定论现象普遍, 双方因生鲜乳检测结果质疑冲突严重, 造成倒奶卖牛、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及社会不稳定情况经常发生。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法规, 规范检测主体和行为, 建立完整的第三方检测体系, 维护农企双方利益, 保证乳品安全。

2.科学规范生鲜乳及乳制品标准

我国国土面积大,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养殖规模、饲喂方式及营养结构差异性很大, 用几个点的历史数据去以偏概全的制定生鲜乳标准会给奶业行业的发展和乳品质量安全带来众多问题。比如现行的《生鲜乳收购标准》还是1986年制定的, 其中生鲜乳的脂肪和蛋白质指标比例是3.10%和2.95%, 不但脂肪和蛋白质指标的比例失调, 而且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等北方地区奶牛存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这些省份和自治区100头以下非规模化饲养比例占65%以上, 夏季这些奶牛产的生鲜乳蛋白多数都达不到2.95%, 有的企业就认为这种奶不安全予以拒收, 不但误导了奶牛养殖者, 而且由于标准不利于操作, 使得乳品企业实行的指标不统一。国家应在制定标准时科学采集数据, 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 产品标准要体现营养导向, 有利于行业的安全健康。

3.严格规范标识标注

产品标识标注是产品自身价值的外在表述, 是消费者选择性价比一致产品的重要依据, 是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渠道。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规范乳品标识标注监管力度, 建立违规查处和退出、赔偿制度, 维护消费者权益, 还乳制品真实面目。

4. 加强价格监管

为什么1千克牛奶的价格不如1千克水的价格高?有历史上用奶粉做复原乳的价值导向原因, 有恶意竞争抢占市场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在产品价值中没有充分体现生鲜乳生产和乳品的营养价值, 部分替代品带来的利益掩盖了乳品的真实价值。因此, 相关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严查低于成本价销售问题、国内外乳品虚高价格、恶意竞争问题。同时, 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建立具有较强约束力的生鲜乳及产品价格形成体系, 对价格实行有效监管。

5. 应加强舆论监管

建立乳品广告宣传审核把关制, 完善虚假宣传追责制, 严禁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行为, 引导媒体正确、客观报道。

和平解决 篇5

这次“和平之战”引起的争议, 还引发了人们更深入的思考。体育人才的“全球化”说明, “全球化”不仅是资本、商品、人才的跨国流动, 而且交流着思想和观念。各国之间在加强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交往的同时, 也加剧了国际竞争, 增多了国际投机, 增加了国际风险, 并对国家主权、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对我们和平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对于公民个人而言, 爱国主义包括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层内涵。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与国际主义连在一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摆脱了狭隘民族主义的限制, 为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形成而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超越了某一诸侯国、某一民族的界限, 从而表现出“国际主义”的特征。在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在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商贸的互利往来中, 体现出和平友好的国际主义的特征。近现代以来,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历史传统并把握中国当代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 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爱国思想。他们在主张维护民族利益并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 也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应该说, 与世界相联系的爱国主义, 从本质上说, 是一种摆脱了狭隘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 是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爱国主义。[2]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 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 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在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 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 内涵更加丰富。在现阶段, 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3]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 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情感, 树立对祖国的信念和信心, 并形成稳定的爱国行为;同时也要进行关爱人类、关注世界的教育, 使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行为与世界、全球利益相融合。这就需要我们把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来进行教育, 即教育人们在处理国家与个人、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中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时, 只有在把爱国主义变为一种对自身与祖国利益关系的自觉而理性的认识和为祖国而奋斗的奉献精神的时候, 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才有可能有稳定的、自觉的、理性的爱国行为。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点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和平时期, 经济全球化虽然使人们经济生活中的资本、产品、技术、信息、服务等可以进行普遍的流动, 但这种普遍性并不能必然带来全面的平等性。因此,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除国家民族间的贫富、利益、权利、地位等方面的差别和对立, 国家主权仍是一个民族国家全体成员共同利益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爱国主义仍然是团结和凝聚全体民族成员的旗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冲击和挑战, 呈现出如下新特点。

1. 鲜明的开放意识。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思想的多元化, 原有的封闭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与和平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格格不入了。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 以海纳百川的气势面对和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和进步观念, 包括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 以一种开放的意识和精神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 从本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角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从而清楚地认识到, 开放的爱国主义应是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统一, 是和而不同。只有具有敢于和善于接纳国外先进文化的胸怀和态度, 才能不断地汲取营养, 发展自己, 突出特色。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的精神品格, 培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合作意识, 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尊重与宽容的态度, 以及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4]

2. 健全的理性意识。

从近代屈辱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 对涉及国家利益和形象的问题常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和极度的敏感, 从而产生出非理性的情绪甚至行为过当。而理性正是和平时期里爱国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特征, 其表现为:冷静、现实、温和。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努力培养大学生形成一种理性的精神, 帮助他们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辨别国际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理论和思潮。只有正视本国的历史和国情, 认清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形势和地位以及自己的发展目标, 以国家和民族的整体、长远利益为重, 不意气用事, 才能把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对现实的深刻而理性的思考结合起来, 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宏伟大业联系起来, 用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的繁荣与壮大,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互利的合作意识。

大学生必须认识到,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奉行的爱国主义决不是允许排斥、歧视、压迫和侵略他国, 而是与人类的进步事业相联系、与世界和平与发展相一致。中国正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为途径, 以拓展国家战略利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目标。以互信为本, 加强了解、沟通, 促进共同安全:主张互利原则, 追求世界各国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普遍发展;以平等合作为途径, 确保彼此安全、世界和平, 共同繁荣。

三、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与时俱进是和平时期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念、机制、内容和方法, 都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 勇于开拓和创新, 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只有以创新的姿态, 切实探索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才能使它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的节奏之中, 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 在维护国家利益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坚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华民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中一定能够像过去一样再创辉煌。我们要放眼世界, 心系祖国,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使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高于一切, 只有祖国繁荣, 我们才能自豪;只有祖国昌盛, 我们才能幸福。每一个公民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永远联结在一起。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应当停留在口头上, 更要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在和平时期, 爱国不需要用轰轰烈烈的方式来表达, 而要把它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大学生要树立国家意识, 及时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知识, 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在坚持独立自主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毫无疑问,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奉行的长期政策。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概括来说就是反对大国的控制与影响, 自己也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 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国事务, 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自行决定对待世界事务的立场。可以说, 是否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国际和平与世界发展, 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惟一标准。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 我们应该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是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今日的改革开放完全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进行的, 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发展我们自己, 是为了提高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是与爱国主义的要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是一致的。

3. 在实践国际主义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心, 并不意味着要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立足国内, 不是要固步自封;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 也并不是要排斥外来优秀文化。全球化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全球范围内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局面的形成。[5]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和平时期, 实践国际主义就是通过扩大国际知识的传播, 使学生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习俗习惯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认清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命运的相关性, 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维护世界和平, 关心人类的共同进步, 反对霸权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 必须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全球观念, 培养全球眼光, 一切以全球为背景来思考问题、采取对策, 不忘人类发展的大目标;虚心学习其他国家、民族先进的科学文化;增强共赢感和共存感;学会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尊重、宽容和关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既是国际主义者, 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

参考文献

[1]汪大昭.如果郎平执教美国女排, 人民日报, 2005.2.2.

[2]朱桂莲.关于全球视阈中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思考.湖北社会科学, 2008, (3) .

[3]唐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初探.

[4]邱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青海社会科学, 2008.5, (3) .

和平浴佛节传经 篇6

邵武有一句俗话:“塑菩萨塑出×来” (×是方言男人的生殖器, 字典上没有相应的这个字) , 这句话是叽笑人做事画蛇添足, 做那种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事, 确实在人们所见到的神佛塑像中没见到过全裸体把生殖器都塑出来的。但在和平浴佛节传经这项民俗活动中, 却确实供奉一尊裸体的神佛塑像——太子菩萨, 而且只供奉这尊裸体太子菩萨, 没有供奉其他神佛像, 这就使得和平的浴佛节传经习俗披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严格地说, 浴佛节传经是全国独有的一项民俗活动, 只有在三个地方举行, 邵武的和平镇区、泰宁县龙湖乡的黄家圩和尤源两个村。以黄家圩为经头, 和平为中经, 尤源为经尾。坐“头经”的妇女如果到黄家圩参加传经, 要坐轿子去。但从2005年开始, 由于利益的驱使, 大埠岗镇宝积村等地也开始举行传经活动, 本和平原本只有延喜庵举办传经活动, 现在其他一些庙宇也开始举办这项活动以谋利。

和平浴佛节传经始于何时, 既无确切的文字资料记载, 也无口头传说可借鉴, 因而无从知晓, 也无从考证。原先的传经属道教活动, 由道士主持, 而且要把太子菩萨抬出游街。“改革开放”后的这些年来则改为由僧人主持进行, 但始终都是依托延喜庵举办。延喜庵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庵, 和平《庆亲里李氏宗谱》载有元代成宗十二年黄仲茂撰《开辟旧市地基并延喜庵记》, 云:“……于元初定鼎以来, 敬择成宗六年庚子岁 (1302) 卜居于此, ……余择庵宇之下开基架屋, ……但惜庵宇前遭巢贼剿灭, 此地年深岁久, 朽坏难堪, 仅存正栋, 墙壁俱无。爰于八年壬寅岁将价向丁凤翔买转庵宇, 择十月初十日辰时将庵宇旋转, 坐西向东, 作申寅向, 修整正栋, 筑其墙壁。……”《樵南丁氏族谱》也有相应的记载与此吻合。由此可见, 早在唐代, 延喜庵就已存在, 被黄巢军队所毁, 宋代何时重建未见记载, 到了元初, 庵宇已颓败不堪, 元成宗大德八年 (1304) 又重建。年深岁久, 元代建筑亦已不存, 现存为清代建筑。据当地老人讲述, 相传从前男人参加传经时, 是将弥陀珠缀在辫子尾上。男人梳长辫子是在清代, 可知传经活动至迟也在清代就有了, 至于最早出现于何时则无法确定, 有可能可以追溯到唐代。

应该说传经活动的宗旨目的主要是祈生子和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传经开始前用糖水洗浴裸体的“太子菩萨”, 尔后将太子菩萨置于糖水中, 尚未生子的年青妇女祈盼生子, 要以手触摸太子菩萨的生殖器, 并舀这糖水喝, 据说这样就能生子, 很灵验。参加传经活动的其他信众则是祈求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传经活动的经费来源, 从前是靠各宗族捐助和参加者的乐助以及庙中的田产收入, 普通的参加者捐助多寡不拘, 唯有坐“头经”“二经”和“三经”者要多出, 晚清和民国时一般为“头经”大洋至少60元, “二经”40元大洋, “三经”30元大洋。现在庙产和宗族资助已没有, 全靠参加者的捐助, 普通参加者一般5-20元人民币, “头经”和“二经”“三经”则靠“竞标”争得, 捐助最多者坐“头经”, “二经”和“三经”也依捐助数额排定。“头经”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坐的, 首先必须是夫妻健在、子孙满堂、有福气的富贵人家的妇女才有这资格, 而且必须是坐过“尾经” (俗称“经尾”) 的, 没有坐过“尾经”的不能坐“头经”。

浴佛节的前一天, 大量远道的女信众就会赶到和平, 她们都穿戴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手捻弥陀佛珠, 从四面八方涌来和平。和平镇上大部分人家这天也都是宾朋满座, 招待这些远道而来参加“传经”的亲友。延喜庵在这天也“起厨”了, 备办前来参加“传经”的僧道、帮闲众人当天的膳食和翌日中午庵中的斋宴。浴佛节的当天一大早, 通往和平的大小路上都行走着打扮齐整、手捻弥陀佛珠的妇人, 三三两两, 络绎不绝, 都是些附近不远村庄的弥陀老妇们赶来参加“传经”活动。

和平“传经”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街上举行 (天下大雨改在延喜庵内) 。在北门 (武阳楼) 城门口摆上一张方桌, 供奉“太子菩萨”, 摆设香、烛、油灯、花瓶、茶叶、果 (苹果、桂圆) 、柏枝 (代表百子千孙) 、檀香、香炉、符、经书以及糖水、糖果等。供奉的这尊“太子菩萨”很小, 只有十几公分高, 原先是铜铸的, 后来那尊铜菩萨丢失了, 现在用的是木雕的。经书有华严经、涅盘经 (贝叶经) 、金刚经三种, 每种120部。经书以红纸包裹, “符”也是以红纸或红布包裹, “传经”结束后散发给各信众。从供桌以下首先摆放三张交椅, 椅上铺盖大红或红花毛毯, 供“头经”、“二经”“三经”坐。还有一把以大红绸缎制作的华盖 (凉伞) 和一面大红旗, 只有“头经”可以享受张盖华盖和大红旗的殊荣。这三张座椅以下, 沿街往南摆放两排长板凳, 其他参加传经的妇女面对面分两排坐, 称为“尾经”或“经尾”。人多时, 长板凳可从北门一直排到南门, 排满整条街, 形成一条长龙。参加“传经”的都是年龄在46岁以上已念弥陀妇女, 这天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 穿上最新最好的衣服, 戴上金银首饰, 而且头上都要插柏叶和鲜花, 手捻弥陀珠。尤其“头经”, 穿戴更要讲究, 不但要头插柏叶和红花, 而且要穿大红花衣服, 佩戴金银首饰和玉佩, 浑身珠光宝气。

“传经”活动开始, 点燃香烛、香灯和檀香, 乐队奏乐, 由身穿法衣的道士或僧人念祷词, 对香灯、经书等逐一画符、念咒语, 尔后将点燃的两支香、一对红烛、香灯以及插了柏枝和花卉的花瓶、盛贮檀香、茶叶、果品的小碟和用红纸或红布包裹的“符”、经书等次第传递给“头经”, 再由“头经”传给“二经”, “二经”传给“三经”, “三经”再传给坐在身边的普通传经者, 逐一往下传, 最后传回到城门口的供桌。“传经”结束后, 将供桌上的糖水、果品等散发给在场的众人食用, 经书、“符”也散发给参加传经的诸信众, 所有参加者中午还都可以在庵内免费吃一餐斋饭。

“和平方舟”的希望之旅 篇7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中国专门为海上医疗救护量身定做的专业大型医院船,舰名“岱山岛”号,舷号866。2013年11月21日,船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解缆启航,前往菲律宾灾区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整整半个月 , 和平方舟 医院船共 接诊伤病 员2208人,成功实施了44例手术。 “谢谢中国海军,你们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因上呼吸道感染前来接受救治的菲律宾患者说。

【小编小引】 迄今为止,中国派出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之广、 数量之多 已经位于 世界前列 , “和平方舟”以和平名义而救助患者,为异国患者衔来橄榄枝,也带来福音,是希望与爱的“诺亚方舟”,这也正是我国实力日益强盛的体现。

和平街——故园拾遗 篇8

峰峰矿务局坐落于峰峰新市区与马头镇之间的峰峰街。峰峰街的北边是稍远一些的马头镇,南边是峰峰新市区,南北相距大约十华里。峰峰街西邻太行山。不对,应该说它就在太行山的山脚下。围绕着山坡建有连排成片的矿工居住区,其间散落一些村庄。从家里出发爬上山岗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以峰峰矿务局为核心方圆几十公里内,分布着二十几个煤矿。其中有几个老矿还是在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刚刚兴起时,由几位有抱负的商人开办的,后来又被日本人侵占。在峰峰煤矿自开采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几易其主,几易其名。1945年赶走日本人之后,煤矿才回到我们手中,并正式定名为峰峰矿务局,且被列为我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说起来,那都是很远很远的事儿了……

高中毕业那一年(1976年),我没能找到正式工作,父亲便托人把我安排在矿上的家属科做了临时工。一天一块钱,按天计酬。这一块钱的含汗量和含金量可是高啊!因为我的具体工作居然是修铁路。想想吧,修铁路而且正值盛夏。我一直健硕的身板儿,想必就是这繁重劳作练就的成果——感谢劳动!不然,现在的我一定是体弱多病。只是,爆烈的日光在我的膀臂上毫不客气地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皮肤上那些沉淀的黑色素顽强至今没有消退;高强度的作业还无情地“摧残”了我的身形,右臂的三角肌要比左边的阔出近一寸,搞得我永远都不愿穿讲究点的制式衬衣——因为领口总是往右跑偏!

起初,我们的工作内容是拆除那些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老旧铁轨,然后铺上新的国产铁轨,再与新开拓的线路相接。据称这些使用了半个多世纪都不曾变形的铁轨全部是德国人造的。某一天,趁大家休息的空档,我们的工头拎起十四磅的大锤,照着德国人的铁轨狠劲砸了下去,铁轨的表面居然没有丝毫变化。老师傅甩了甩小臂(兴许是手腕被震到了吧),涨红着脸脱口骂道:“他妈的!这些帝国主义的的铁轨还真他妈的硬。”“接着用呗,干嘛要换呢?”也不知哪个快嘴的小工友问了一句,“规格不一致,接不上茬儿。”若干年之后,有认知的人们挂在嘴边上的所谓“接轨”想必由此引申而来。

也是若干年之后,通过不断联想我才搞明白:四十年前我生活过的那个小区为什么叫和平街,原来是沿用了“峰峰街”的域名称呼习惯。峰峰街即是峰峰村又是峰峰镇政府所在地。所以,峰峰矿务局所辖的每个生活区都是以什么、什么街来命名的。初到峰峰若把街当做路去寻,一准儿上当。

当时各街区除了少数原住民的住房之外都是公产房,由单位统一分配,分配的方式既公平又简单,一般家庭每户两间。如有那种三世同堂和子女众多的大家庭,通过反复的逐级申请和主管部门的层层报批,可能会有所改善,只是需要一些耐心。要说当时最好的住房,可要属矿务局最中心那几套鬼子留下的日式别墅。

我是在和平街出生的。

和平街上全是平房,四五户人家一组,自东而西连成一排,又自南而北跟兵营似的一排一排排过去,六十来户人家排了十几排。每一户人家都是同样的里外套两间房,厨房位于正门对面。每到夏天的晚饭,几乎每家都把低矮的饭桌放在了屋正门与厨房之间,刚好能留出左邻右舍来回过往的道儿上。大家的收入水平相差不多,习俗相近,邻里之间自然就有很多方面是透明的。

和平街的东边,比较开阔,好比农村里的场院,南北各设了一个自来水供水处。当时的生活用水都是集中供给,自来水入户那可是很多年以后的事啦。于是,这里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和平街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公共信息集散地,当然也包括咬耳朵嚼舌根子的传播方式。居委会的许多政治活动会议在这里举行,参会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太和没工作的妇女们。面对这些没文化的家属们,居委会的干部从来都不会降低政治标准和讲话的音频,并且声色俱厉,俨然一副小救世主的模样儿。那时候的会可真是多到让人烦遭人恨!因为,几乎每一次开会都会涉及到我的祖母,而后我的家便阴云密布……我是通过父母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言语,并且在许多年之后才拼接出我的家庭出身和生活背景!原来,竟是如此地不堪!

祖父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在国民党军队为官,解放后被判历史反革命,病死在刑期,为了洗脱家庭污点,父亲毅然远赴朝鲜,保家卫国,继而决然从湖南举家迁徙到了峰峰矿务局。

记得,母亲手里攒了很多来自家乡的信,闲下来时她总会挑出一封,坐在门口去念。不,是唱!门外照进来的强光,把母亲的脸和身体概括成一幅粗粝的黑白版画。捧在她手里的信有节奏地跟随着头的点动不断地一起一落,信里的内容便会被那带着浓郁的湖南腔调儿或高、或低,或疾或驰或悠扬地吟唱出来,真的就是一首歌——一首饱含着心酸、饱含着思念、饱含着泪水的人间绝唱。我们通常所说的吟诗就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吧。然后,伴随着歌声那一幅幅浸透着相思的画面才会真切,才会令人陶醉。

母亲还会经常趁着午饭或晚饭的机会,饶有兴致地向父亲唠叨信里的“新发现”,父亲总会不耐烦地说:哎呦!你都说了多少回了,我懒得听了。平心而论,父亲拒绝的理由很充分。殊不知女人的感情出口只有两个:一个是眼泪,另一个便是嘴。眼泪总不能天天流,毕竟平实的生活是常态;而对于一个生活内容简单,对社会毫无兴趣并搞不太懂的普通女人来讲,言之所及除了一些反复的日常琐事,还能有什么呢?唠叨便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女人们的共性。这可能也算是对家人的一种关切方式吧。但又好像是一种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提醒,或者兼而有之。

生活的自然就如同自然流淌的河水,即便有时会被搅乱,哪怕惊涛骇浪,但只要继续终归要恢复平静。无论什么时期,自然与平实地去生活才是常态。所以,我有理由认为,和平街的那个场院所编织的故事不仅填充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带给了人们无尽的快乐。

最丰姿多彩的时光,是在晴朗和温暖的日子。

那时的男人,肯定是不会伸手去做家务的,人缘好的爱交际的总会搬个凳子,要么干脆蹲在场院边儿上的墙根儿下,歇凉、聊天。就那么干等着,等饭做熟了或者天黑了被嚷回去。对此,女人们并无怨言,因为老爷们挖煤很辛苦。

最热闹的还是自来水管的周围,洗涮的妇女围成圈儿,手不停、嘴不停,盆里盆外稀里哗啦,十分地畅快。好像水与女人天生有缘,并格外体恤女人们的不易。夏天里流出的水彻骨的凉,爽爽的;冬天里淌出来的水冒着热气,暖暖的。最不在意冷暖的是那些满院子捉迷藏疯跑的毛小子,随时都会没头没脑、满头大汗地窜过一个,不管不顾地嘴对着水龙头,一拧,“咕、咕咕”地猛灌上几口,惹得婶子、大娘一片啧斥,“慢点儿,别呛着!”“水太凉,别炸喽肺!”……

到了傍晚一般都是担着扁担拎着水桶排队等着接水往家挑的男娃儿们。除了守着水管近的几户人家之外,每家的厨房都会安置一口大缸,以储够一家人一天的用量,这挑水的重担自然都会落在老大的肩上,别管多晚,他(她)都得把缸挑满。

我六七岁那年,邢台闹地震。孩子们可是毫无灾难意识的,只觉着更好玩了。可不,院子里和房子的间隙都搭建着各式各样的简易窝棚,整个和平街被占得满满当当。高的低的,大的小的,尖顶的、平顶的五花八门。住所近了,邻里们的关系也近了,张家缺的李家有,王家短的赵家长。困难时期嘛,好说!一句老话儿“远亲不如近邻”说尽此番情景。最欢实的可要属我们这些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们,上蹿下跳,左躲右藏……心里寻思着,如果永远这样,该有多好啊!孩子们的世界是具体的,是看得着的。孩子们的理想是简单的,是能够得着的。一切虚妄的豪言壮语,能哄得大人们开心一下就足够了,可别当真。

好多年之后,我携妻儿回到峰峰和平街,妻子满脸疑狐,不知所思,儿子眉头微锁,一双眼睛四处打量。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读不到一点儿联想和那怕一顶点儿的热情。也难怪,和平街简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棚户区,大小交错,高低无序的房屋,看上去一片破败满目不堪。这就是你魂牵梦绕的故乡?

前些日子,闻听当地政府正紧锣密鼓与几家地产商谈判,意欲彻底改造这已经对城市形象造成严重损害的棚户区。

然后,一定是高楼耸立,跟北京、上海等城市别无二致,取而带之的将是“维也纳官邸”?还是“苏格兰小镇”?或者是“米兰花园”?嗨!不管叫什么,反正与和平街的过往不会有丝毫瓜葛。

再然后,伴随我儿时成长的那片热土,与我便只有心理上的纠葛,再无一丝的物理关联了。

景物随时光逝去

故事随岁月淡化

心思便越来越稠

乡梦便莫名沉浮

黄兴国

和平解决 篇9

关键词:对台方针政策,和平统一,和平发展思想,一个中国框架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无法否定的历史事实, 也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不可置疑的常识。由于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共内战、蒋介石退守台湾及50年代起美国的霸道介入, 导致1949年后两岸一直处于分离状态。台湾问题自此产生。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国家统一大业, 依据不同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 对台方针政策上相应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再到“和平发展”的嬗变过程。

一、“解放台湾, 一国一制”

从1949年建国前夕至1978年这段时期, 中共对台湾从单一的武力解放变为武力解放与和平解放并存, 并强调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和平解放台湾”, 谋求国家的统一。计划统一后台湾和大陆一致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即“一国一制”。

新中国成立前后, 由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中国共产党, 把“武力解放台湾”作为解放战争后期及建国初期的作战任务提出来, 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是很自然的。但由于当时百废待兴的大陆不可能集中全力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加之与有美国支持的台湾军事力量相差悬殊, 所以武力解放台湾难以实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排斥和平方式, 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为一个国家内部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实行和平统一提供了可能;大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台湾岛内政局趋于稳定, 两岸民众都不愿意看到新的战争爆发;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对蒋介石的军事行动和军事企图有所限制, 以避免更深地卷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抗。1955年4月, 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 开始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解决台湾问题。正是根据这种变化了的形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及时调整了对台的工作方针, 以武力解放调整为和平解放。

1955年5月13日, 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首次明确表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有了重大调整。1956年1月25日, 毛泽东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 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在1958年的金门炮战中, 因毛泽东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智慧以及蒋介石毫不含糊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 国共两党都调整了政策, 两岸由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为主转变为政治对抗为主。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不少爱国人士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不辞辛苦地奔走于海峡两岸。曹聚仁先生从1956年7月起多次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 在国共两党高层之间牵线搭桥, 不断沟通。曹聚仁将中共方面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千金之诺向台湾方面作了如实的通报。蒋介石囿于狭隘的利益, 在民族大义上没有勇气迈出关键的一步, 造成了历史极大的憾事、恨事。“文化大革命”爆发后, 蒋介石听到大陆方面发生一些极端的事情, 对中共的疑虑更深了。

70年代初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打开了。在国际上, 中共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 而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则越来越小。正在蒋介石感到十分孤立, 与中共联系有些犹豫之时, 章士钊受毛泽东委托为两岸统一奔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章先生终于和国民党方面联系上了。遗憾的是, 章先生由于年事已高 (时年92岁) 加之劳累, 于1973年7月1日在香港壮志未酬身先死。国共两党的沟通又一次中断。

1975年春节后, 蒋介石让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通过在香港的秘密渠道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因身体原因不能亲自到台湾访问的毛泽东计划让邓小平代表他去台湾, 以期两岸以此为契机, 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正当陈立夫十分高兴地在《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中期盼国共两党“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之时, 蒋介石却因病于1975年4月5日去世。国共两党的沟通再一次中断了。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为制定更符合实际的对台方针政策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对外开放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1979年1月中美建交,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近30年的时间里, 台湾民众在国民党的误导下对祖国大陆心存芥蒂, 这种隔阂不可能用强制手段来消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不再提“解放台湾”, 代之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实现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1981年国庆节“叶九条”谈话, 建议国共两党对等谈判, 第三次合作。1981年10月9日, 胡耀邦以中共中央负责人的身份邀请蒋经国等来大陆和故乡看一看。1982年7月24日, 廖承志在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的建议下, 致当年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窗蒋经国先生公开信, 从国家、民族、个人的角度, 力劝蒋经国“依时顺势, 负起历史责任, 毅然和谈, 达成国家统一”。1983年6月, 邓小平阐述“邓六条”时指出, 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 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提出两党平等会谈, 也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 台湾一方面, 视大陆和平统一方针为“统战阴谋”并以“绝不接触、绝不谈判、绝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作为回应。另一方面, 也相应采取了诸如停止对大陆炮击、派密使沈诚与大陆沟通等缓和措施。

沈诚在国共两党高层的沟通让蒋经国感受到中共的诚意并判断两党中央层次对等谈判是可行的。1987年11月, 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三不政策”已实际被突破。同年年底, 蒋经国已开始计划次年初在国民党中常会上讨论赴北京谈判的人选。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突然咯血而撒手人寰, 这次曙光初现的国共高层接触又一次中断。邓小平得知昔日前苏联中山大学同学蒋经国去世, 想起未竟的统一大业, 感叹“可惜, 经国死得太早了!”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开启两岸事务性商谈。1993年4月两岸举行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美国加紧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牵制;李登辉、陈水扁先后粉墨登场上演“台独”分裂活动, 使两岸和平统一的进展大大受挫。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 江泽民在1995年1月30日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 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005年3月, 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同年3月14日《反分裂国家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江泽民八项主张和胡锦涛四点意见及《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 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真诚愿望, 又体现了其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坚强意志;既有一以贯之的鲜明立场, 又有面对复杂情况的明确底线。

三、“和平发展思想, 一个中国框架原则”

2005年春, 在两岸关系极度紧张之际, 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 主动积极作为。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和国民党主席连战实现60年来两党首次历史性会谈并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在次年春第二次“胡连会”上, 胡锦涛进一步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2008年3月, 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 两岸关系迎来难得历史机遇。两党推动两岸关系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领导人9次会谈 (即8次“陈江会”和首次“陈林会”) , 签署19项协议, 不断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取得历史性进展和突破。2008年以来吴伯雄分别以国民党主席及荣誉主席身份6访大陆并表达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论述。大陆也有近20位省 (区、市) 主要领导同志率团访问台湾。

2008年12月31日, 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 深刻把握两岸关系发展规律, 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 鲜明提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论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以及怎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基于两岸和平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和两岸尚未统一的实际情况提出两岸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非常有包容性和创意的原则, 体现出中共对台工作的务实思维。

2012年11月,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写入中共十八大报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是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一脉相承的新论断, 提出“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 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清晰地阐明了国家统一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深刻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规律和前进道路, 作出了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科学论断, 贯穿了实现和平统一的战略考虑和务实思路, 指明了今后对台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大方向。

2013年6月13日, 习近平会见吴伯雄时强调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并提出四点意见:第一, 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国共两党理应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第二, 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第三, 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第四, 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无论不同背景下对台方针政策怎样演变, 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信心和诚心不变, 始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和根本利益不变, 着眼于祖国的完全统一的宏伟目标不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一定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祖国完全统一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成真!

参考文献

[1]童小鹏.风雨四十年: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社, 1996:273.

[2]梁柱.道是无情却有情:1949年后的毛泽东与蒋介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1) :68.

[3]唐为首《.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发出前后[J].文史月刊, 2006 (2) :51-52.

[4]陶涵.邓小平:可惜蒋经国死得太早了[J].共产党员, 2008 (2) :47.

上一篇:水稻工厂化育插秧下一篇: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