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

2024-10-06

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精选12篇)

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 篇1

摘要:当今时代,国民对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而不断增长。因此,在我国大力实施四个现化的战略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为我国群众文化发展力量的擎天柱石,应针对群众的文化需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群众文化的创新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以此促进社会融洽氛围的形成,促进我国文化经济的大发展,从而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修养,为巩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动力支持。

关键词:群众文化,特点,创新

我国近三十年来,快速发展的人民生活状况带来了人民需求内容的转变,即从以衣食住行为主的物质条件转变为以享受娱乐为主的文化需求,在需求的转变下,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就变成大势所趋。为了引导我国群众文化驶向正确的轨道、走上前程似锦的宽敞道路, 我国应更快地落实群众文化的运行机制改革,从而构建新时期群众文化格局。

一、群众文化

1871年产生的狭义文化拉开了文化发展的序幕, 文化的陶染范畴非常广泛,各个学科的专家们时至今日也未找到能够具体、准确概括文化含义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因此,文化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周知的定义。公众惯用的文化概述通常为:文化是一段时期内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文化是一种业余性、非盈利性、自觉性的文体娱乐活动,文化是一个偏向精神文明或注重社会意识的机构。其中,群众文化又是一种以浓厚趣味为参与前提、以面向大众为展现形式、以达成精神追求为最终目的的文体活动,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群众文化所拥有的更是一支极具娱乐性、参与性的群众队伍,而群众文化大致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和文化分离,同时不断地探求自我开发,准确地说,“群众文化”最先是于1953年进行运用。同时群众文化在无形之中接受自我陶冶、扩展各科学问、充足业余生活等都是文化发展的现象。

二、群众文化的特点

1.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成长、科学技术的频繁更新、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物质水平显著提高的21世纪,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层面要求已难以得到满足,而多元化的群众文化则充当起大众所需的原料角色,不断改变群众的精神面貌。大部分群众文化都具有正确的思想定位、积极的影响效果、繁多的活动形式等特点,它们虽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却也各自发挥其作用,为文化事业的新型研究提供路线。五花八门的群众文化在朝气蓬勃的发展中衍生了许多子文化,包括社区、乡村、广场文化等等。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行业作为一股新兴力量,也逐渐在兴盛的过程中增强其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稳固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行业常见的有歌剧院、 茶社、老年活动室等。

2.广泛的群众文化参与人员

现在,当大众的谈论话题涉及到群众活动时,人们的第一情绪反应便是欢愉,群众活动中尤以广场舞为典型代表。事实上,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地方都能成为群众文化的活动场所,如:公园、街道、社区等;群众活动内容同样是多种多样,如扭秧歌、打太极等可即兴参与的文化活动;群众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性、层次性的显著特点,群体成员也具有一定的团结性、创造性等特征,因此群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不可淡然置之,其社会效果深入群众。

3.独具特色的地方性群众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源远流长的世代风俗。广大群众应当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的风俗习惯,通过融合时代创新和传统继承的元素,打造出具有浓厚乡情气息的代表性群众文化。以福建客家文化为例,当地依旧普遍沿袭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传统节日,每年的十月还大力举办木偶戏、龙灯、 舞狮及具有趣味性、积极性的其他活动,促进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内涵,其取得的社会效益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不可小觑的贡献。

三、群众文化的创新建设

1.加大文化基础建设,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是否健全的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是能否为群众文化提供切实保障的关键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以上两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以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为代表的综合型文体场所建设,进一步开发完备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2.培养高素质的文化建设队伍,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

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接受专业的知识培训,提高个人的专业和修养,培养一批能辅助群众顺利开展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个人绩效的专业人才,其中有厨艺培训班、二胡学习班、民族舞教学室等等,如此高效的公共服务更能够填充群众的空闲时间和拓展公民的知识领域。

3.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促进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服务机构的建设中,有关人员应当端正实事求是的发展心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大众文化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活动。例如:划龙舟、猜灯谜、中秋赏月等活动,不仅能够铸造具有独特性的地方文化商标,还可以宣扬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为发展当地文化产业和建设服务机构谋求后备资金。

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 篇2

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说是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力量,群众文化的建设能够让其他文化形态共同协调发展,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其实质上是一个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事业与群众文化队伍的总称,表现为自我开发、自我娱乐与自我参与。在人社会化的过程中,“群”是最为主要的特点。社会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诞生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筹备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依赖着人民、依赖着群众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在整个历史与物质文化的进程中,生成与发展人类的观念形态文化是必经过程,就是因为这些文化与文化、文化与社会、文化与工作等所构成的活动就被称之为群众文化活动,其有着明显的社会互动特点。

2现阶段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

2.1有利于开展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群众文化与社会基层管理工作是有共同点的,主体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原则都是以人为本。一般而言,如果群众的管理范围加大,不便于开展社会管理工作。在开展社会基层工作的时候,管理人员要学会灵活将积极的工作方式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将社会管理基层工作做好做全。与此同时,要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热情,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群众活动,提高其积极性与活动的创新性,全面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2.2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市场表现出强灵活性与高频率的人员流动性,这样无疑会增加管理难度。群众文化活动实质上就是人民群众喜欢并且愿意自觉参与的`活动,因为群众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释放在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所累积的压力,让他们的身心得到舒缓,并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能接触到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成员,让大家无所障碍地畅所欲言。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民群众能够借此机会来释放压力,平衡身心,那么自然在往后的工作、学习中就会全身投入,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让自己的特长运用于适当的场合,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自然而然地经济也会得到稳定的发展。

2.3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 篇3

[关键词]群众文化;基层管理;和谐社会

1.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助力农村基层管理

1.1群众文化建设是增进群众沟通的助推剂

我国自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打破了集体化的劳动生活模式,日常的各种集中管理活动逐渐变少,同时,随着这些年经济生活的提高,人们逐渐的被电视、智能手机、电脑所吸引,私人活动已经远远高于集体活动,很多人更多的愿意呆在家里,这就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少,邻里关系愈发淡化。

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将群众吸引到一起来,进行共同的合作、协作,增加人们的沟通机会。如唱歌、跳舞、聊天、表演,等等。大力发展这些活动,能够给我们的农村基层管理带来无法估量的作用。人们通过参与共同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必须的精神生活需要,同时,也增进了人们的沟通,增进了理解,进而建立起互惠互信的交往基础,促进了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2群众文化建设是群众管理逐步组织化的融合剂

人们之所以形成社会,是因为需要集体的力量进行生活,个人是孤立软弱的,很难维护自身的利益,一旦其个人利益受到侵害而又无法获得来自集体组织的帮助,极易走极端,通过极端方式寻求解决方法。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通过跳楼、自杀、攻击其他人员、攻击政府部门等行为,这些行为的发生无非是要获取集体的帮助。

群众文化的开展具有广泛性和基层性、多样性等特点,它通过吸收社会基层群众参与到不同的活动集体中来,形成不同的社会组织,政府通过对这些组织进行合理规范的引导,使之形成规范化的制度,这些制度能够很大程度的对成员进行约束,极大地增强了组织的自我管理,同时,组织成员经常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关怀,能够将一些小的问题在组织内部消化解决掉,而且这些组织能够为成员进行一些合理的诉求的传达,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得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有孤立无援感觉,极大地减少了极端行为的发生,有效地提升了基层的管理质量。

1.3群众文化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激活点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乡村作为一个群居村落,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自然也有自己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具体表现在乡风,而乡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的是乡村的管理质量。好吃懒做、赌博成风的地方,其社会必然混乱,容易引发社会安全问题。由于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观念正在逐步的取代集体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在各种思想的影响下,变得有些混乱,致使当前的乡风不再像以往那样的淳朴,另外,由于乡村的生活相较城市而言,过于单调枯燥,人们在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很容易迷恋上麻将、打牌等娱乐方式,进而导致赌博成风。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群众文化建设来激活乡村文化,逐渐形成健康向上、和谐的乡村文化。群众文化活动本就源于群众,最能够激活乡村的文化,其不拘一格的文化形式,能够最大化的融合乡村的文化,同时又能够提升乡村文化的质量。

1.4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管理的有力补充

农村基层管理除了强制性法律管理,还需文化的软控制。只有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时候,才能实现农村基层管理的自我管理、法制管理。当前,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处于转变的过渡阶段,群众内部有着各种价值观、人生观充斥其中,进而造成了人们的思想的多元性,这些思想有好有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内部的秩序的稳定。单纯的依靠法律已经无法全面控制矛盾的萌芽。

群众文化的开展,尤其是一些宣传政府政策、思想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快速的将国家的方针政策传递给老百姓,实现上下思想一致的效果;群众文化的开展,特别是一些宣扬道德文化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群众文化的开展,能够将有共同喜好的群体聚集到一起,有利于形成更易于管理的组织,能够疏导群众中的一些不良情绪,缓解社会压力,将矛盾自我消化掉。

2.群众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要相得益彰

群众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使得社会管理更加的简单;而社会管理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建设和谐的社会。因此,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时候,需要我们做到几点:

2.1遵循内在规律

遵循规律,就是要尊重文化的发展自然规律。群众文化建设要抓住“群众”才是基础这个关键点,不能脱离的群众,搞理想主义工作。群众是群众文化的直接参与者与享受着,群众才是基础,一味的最求政绩而不联系实际,势必被群众所摒弃,就想宜州一位老百姓说的“鬼才愿意参加”,那就太失败啦。

2.2培育坚实的基层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的培养,不仅要专业还要热诚,要积极吸纳群众人才,形成一支有“指导人才、积极分子、民族文化传承人、乡土文化人才、现代歌舞人才”等人才构建的综合性专业队伍,大家各司其职又互相帮助,将群众文化发掘出来,还要发扬光大,将周边的群众都带动起来。除了积极培育各种专业队伍之外,还要积极开展市场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模式,藉由市场带动文化产业队伍的发展壮大。

2.3开展“满意”的文化活动

所谓满意,指的是群众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参与,认知上是否提高的活动。它同样关系到了群众对于管理者的满意度问题。如何把握“满意”这个尺度呢,我们应该从雅俗共赏、寓教于乐、亦庄亦谐、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几个方面入手,將我们的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而又有意义。

2.4开展有创新题材的作品

2.4.1接应时代气息

国家的发展、政府的工作、领导的方针政策、群众的生活、社会的动态、舆论的热点、世界潮流文化的方向都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只有将我们的作品结合时代的背景,才能碰撞出精神的火花。

2.4.2融合传统与现代

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进行结合,不仅能够使得传统艺术得到发扬,也是的传统艺术更易于被群众所接受。保护艺术文化不是一层不变,而是发掘其精华,并与新的思想进行碰撞。

2.4.3因地制宜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群众文化发展,就不会出现冷场的情况,如扭秧歌就不适合在南方的城市进行推广。因地制宜,需要我们在充分认识当地的文化习俗的情况下,进行符合其发展规律的改变,不能以个人意志为主导。

结语

群众文化建设利国利民,是新时期我国开展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地乃至基层,都应该重视起来,将群众文化建设当作长期的战斗来进行。

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探析 篇4

一、群众文化创新的意义

群众文化是社会的精神食粮,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从宏观角度上来看,群众文化的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新社会主义建设价值体系的需要。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我党明确提出了以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体现在国民的生活生产中。精神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一部分,文化的创新将直接刷新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群众文化体现着当下人民的精神需求和人民利益。和谐社会是政治,文化,经济的高度统一。群众文化的创新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微观上看,群众文化的创新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现有的群众文化形式从观念上以及形式上或多或少的落后于群众的实际需求。新时期需要新鲜的文化血液,这是一个思想,观念与文化融合的时代,用创新的思想和观念去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充分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巩固发展和谐社会,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

二、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群众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比较宽泛的概念,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元素。群众文化是经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共同作用和沉淀后形成的富有社会含义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我国群众文化在建设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意识方面的问题和具体文化形式以及执行方面的问题。

1. 群众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概念的误区,导致执行上出现偏差。

群众文化从定义上通常给管理层和决策者一个错误的信号:群众文化应该由群众解决,是群众自己的事业。群众文化与社会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社会文化才应该由政府解决。在这种错误的指导下,部分地区甚至让群众文化事业单位自负盈亏,自生自灭。因为缺少了政府的支持和督导,无论从财力,人力和方向上,地方上的群众文化工作都受到很大的局限,无法全面展开。

2. 文化事业与文化企业之间的联系误区,导致发展方向上出现偏差。

群众文化事业与文化企业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群众文化事业进行文化服务虽然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质,但是更看重的是其事业属性,包括引导性,示范性和公益性。文化企业则更看重的是利用文化赚取利益,将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文化事业需要钱来支撑和发展,其最终目的是追求更大的社会效益。文化企业是文化事业的发展手段之一,而文化事业是文化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两者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共同承担着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事业。但是当前的问题是政府决策层和社会理论界都将开展文化服务的行为视为兴办文化产业的行为。

以上两点是理论意识上存在的问题。具体文化形式和执行上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文化形式过于陈旧。无论是歌舞还是当地特色文化,缺乏新的表现形式。开展文化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活动的开展,满足不同层次的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以此提高国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一些过于陈旧的文化形式已经无法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其次,各地文化馆缺乏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没有新的思路注入群众文化发展事业,造成在文化活动的组织上执行力不足,创新性不够。现在的地方文化馆工作人员年龄都集中在35-45岁之间,文化馆给出的薪资福利待遇无法吸引到年轻文化工作者。

三、群众文化如何进行创新和发展

群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动力。群众文化的发展是依附于载体的,根据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载体:精神猜题,虚拟载体和物质载体。三种载体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表现。

物质载体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馆,博物馆等具体场所的建立是群众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政府等公共部门向群众提供基本文化生活的保障。物质载体是精神载体的基础,用以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之所需。

精神载体指的是群众的文化意识。意识提高了,行为自然跟上。文化工作者应该尊重群众的文化意识,对不同的阶层,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众开展事宜的文化活动和宣传是文化工作者的主要工作,避免出现群众文化建设低俗化,老龄化和单调化。群众的文化意识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化工作者对于这种差异要予以尊重,找寻共性,根据差异性创新精神载体。

虚拟载体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多媒体的普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本身就是创新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利用虚拟的互联网,实现文化共融。微博,微信,广播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拉近各地区甚至世界各国间文化的交流。

针对群众文化的三种载体,如何对现有的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是目前文化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的挑战。

第一,从理论上,社会文化与群众文化的概念应该是相互交错融合的。群众文化不仅仅是群众自己的事情,需要政府部门的理论和物质支持。改变文化馆的建立和发展自负盈亏,自生自灭的现状,由政府设立文化发展专款,用于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是各地的文化馆,包括博物馆,美术馆,礼堂等文化场所等将工作重点放在公益文化活动上,降低门槛,提高更广泛群众的文化水平,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事业与文化企业之间相互配合,文化企业的盈利专款专用到文化事业的发展,保证群众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物质载体。

第二,更新文化活动形式,用创新的思路开展文化活动。传统的文化活动多数是当地特色戏曲,歌舞,画展参观等。这种文化形式固然有其优点,但是天长日久难免显得陈旧。新的文化形式的开展更有利于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举办“万本图书进社区活动”“民生问题辩论赛”,“社区瑜伽汇报演出”等等,新的活动形式,新的节目编排,适合不同喜好,不同阶层的群众参与。前期的宣传工作要做到位,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之后,活动执行才能达到预计的效果。当地文化单位,文化馆等应该与当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媒体紧密结合,对举办的文化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塑造文化氛围,普及群众文化发展的概念。

第三,招贤纳士,大力引进新人才,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目前从事文化事业的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一届届90后甚至00后的毕业生,他们拥有年轻的心脏,充满活力的头脑和丰富的创新思维,对工作也更有冲劲。年轻一代的人才引进是群众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这需要政府,学校和当地文化事业部门的积极配合。政府提供给文化事业单位招贤纳士的政策优惠,适当降低文化事业单位的门槛,提高文化事业单位的福利薪资待遇,吸引高校毕业生。学校对于文化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就业指导时做好文化岗位的宣传工作。当地文化单位要给新人足够的机会,鼓励年轻人积极勇敢的提出新的想法和思路,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能够独当一面。

最后,网络多媒体的技术要配合群众文化的发展,但是更要注重网络上舆论的正能量和健康性。对网络宣传要积极鼓励,全面监督。对于网络上的群众文化发展成立快速反应机制,引导健康,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注重参与性。利用网络创建惠民平台,创意文化平台,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的发展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只无形的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不仅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推动了科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适应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需求。群众文化的创新应该从细微处着手,从思想上和执行力上进行深度改革,从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做起。

摘要:群众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人们物质生活充分满足之后,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提高促使这个名词的产生。群众文化应该是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进步和不断丰富的。然而传统意义上的群众文化虽然传承了我国文化中的精髓,却在创新方面显示出不足。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路为群众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群众文化,创新思路,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课题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J].理论动态,2011(5).

[2]张剑.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3).

[3]王开厂,王忠杰.群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J].大众文艺,2010(11).

对群众文化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5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是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历沉淀,形成各自特征,并赋予一定社会意义的整体印象。群众文化则是以群众为主体,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推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研究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工作既要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寻求自我的生存和发展,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公益性文化的责任,发挥其自身的功能。而群众性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是人们以自我意识认识和把握群众文化的主观实践。

一、群众文化的现状。

我国群众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形态,她几乎贯彻我国整个历史。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群众文化变得冷清了许多,市场经济下的多种选择给传统的群众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选择更加自由,更加多元,个体满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认同感,目前,多元化的市场文化消费,大众传播媒介的突起和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都对传统的群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费给群众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文化消费多了需多选择,如以商品形态存在的舞厅、音乐餐厅、电子游戏室、卡拉OK厅、桌球室、网吧等。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对群众文化的冲击。如电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谁占领了媒介市场,谁便能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再次,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化,个性化对群众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主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参与和自我欣赏,审美需要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在普遍中求特殊,在共性中表现个性,将工作做到小型化、多样化、具体化和实用化,以满足不同群众的不通文化需要。

二、发展群众文化的策略。

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开动脑筋,以创新的精神改变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僵硬死板的模式,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1、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和老年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2、发展通俗文化事业。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近平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首先,要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比如,长期以来,在提到城市群众文化工作时,人们往往能想到各类文艺比赛,省级城市搞省级大赛,市级城市搞全市大赛, 县级城市搞县级大赛,而在群众眼中,这些大赛是最缺乏观赏性和可看性的,因为这些大赛很难在外在环境上为观众提供集中于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的特殊氛围,所有的大赛程序都是雷同的,而且在演出过程中,组织者要开题演讲,评委要频频亮分,工作人员在场内来来往往,最后还有领导的颁奖环节等等,这些很难激发观众再次欣赏这类艺术的活动的欲望和情绪,像这种严重缺乏欣赏性的各类文化大赛活动应当得到彻底的改革。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也是发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因为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物质设备。它们也是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

3、发展城市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是现实城市文化环境和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了城市居民主要的精神活动场所。改革开放以来,广场文化虽没有以前那种特殊的地位,但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首先,广场文化要避免政治、经济色彩过浓,避免过于功利性。广场文化应该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使人们精神享受的愉悦的生活方式。其次,市场文化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虽然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有所上涨,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例仍然比较低,因此,必须考虑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再次,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必须铲除那些低级趣味,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的腐朽的和落后的精神垃圾。

三、构建一支高效的群众文化服务团队。

在群众文化工作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日趋需要的今天,群众文艺工作能否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地并脱颖而出,关键的一环就在于群众文化辅导人员是否能构建一支高效的群众文化服务团队贯穿在整个群众文化工作之中。但从长远的利益看,团结并培养社会文化群众群依旧是大部分群众文化管理机构必须坚持的一个的原则

1、建立稳定的群众文化服务人员群,团结和培养高水平的群众文化团队。稳定的群众文化人员群是获得高质量的有内涵的文化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群众文化则是群众文化管理机构发展的基础。其一是要广泛团结和邀请一批具有较高创造水平的社会作者成为群众文化管理机构的创造主力军。如赵本山来到下的“二人转”,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团结一大批优秀的群众文化服务人群,在全国首创赵本山小品社团,并且至今一直不断邀请一批批东北文化一线的专家给其撰稿。由于赵本山小品社团拥有了一批批高水平的社会作者群,使得赵本山小品社团一直以深受群众喜爱相声小品,为全国的观众奉献上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备受全国观众赞誉。不仅使得赵本山红遍大江南北,也使得他们团队人才辈出,连续在多年的春晚上演,全国观众不仅熟知赵本山的“东北二人转”,还知道他们团队的相声、小品、甚至几部电影,仅《乡村爱情》这部电影就拍演了第一部和第二部,深受广大群众追捧。

2、坚持“以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

群众文化服务人员是群众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本。其素质、责任感,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群众文化生活、办出精品、提高品位、增强权威的关键。现代社会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人才的竞争,群众文化服务人员无疑在期刊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人才角色。要更新管理观念,创造、搭建有利于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人才发展成长的环境和舞台,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培养、依靠高素质的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人才队伍,办出精品群众文化。

3、要建立公平完善的竞争机制。一方面各各基层文化馆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群众文化服务人员视为最重要的资本,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要建立透明、公平、民主化的决策机制,营造“尊重、平等、互爱”的氛围,促使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主动、自觉、自主地工作,主动参与 群众文化的管理,把群众文化视为展示自己才华的神圣舞台;另一方面各各基层文化馆要加大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完善资源分配制度,打破“终身制”,让正式员工与聘用制员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按岗位、责任定岗定酬。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建立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人才管理动态增长机制。同时要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鼓励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想象力和观察力所获得的创意和策划引领下,大胆提出具体的文化创造、编排、演出、辅导等实施方案。各各基层文化馆要认真分析和采纳群众文化服务人员的创意、意见,尊重和保护他们富有见地的独到见解,要及时地、动态地汇集相关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不同的创意、方案、成果,并把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最终实现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创造力的最大值。

4、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坚持“以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注意体现群众文化服务人员自身的价值。作为社会的人,人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价值认可,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亦不例外。这种价值认可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具体体现为工作待遇和社会荣誉,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价值诉求,无视人的这种本能价值诉求,一味地强调无私奉献,无疑是对“以人为本”的漠视。因此,作为一个文化单位,也应从人本思维的角度出发,努力为自己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创造追求价值的条件,发挥机制的激活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无疑是实现群众文化服务人员这种价值诉求的重要手段。各各基层文化馆可以通过实行“岗位管理、工效挂钩、人尽其才、合理流动”的人才管理机制,让每一个团队成员尽可能地找到适自己发展的位置,不仅可以到得与自己付出基本相等的薪酬,也能得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岗位,让每一个团队成员觉处“物有所值”、“劳有所得”,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在团队内努力工作的认同感。在今天,随着群众文化业的不断发展,还可以引入股份制机制,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让每个成员都能享受到劳动的股份报酬,同时又能最大限度提高群众文化服务人员自身的积极性和风险责任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也可以充分体现重视人、尊重人的人文关怀,还能够极大地激发“人”的热情,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建设一支复合型的办刊人才队伍。

在今天,随着群众文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已经不能是简单的文化职能,而必须是一个集采、编、撰、排及策划、经营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群体。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对群众文化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各基层文化馆应根据“个性化发展,整体性提高”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复合型的优秀文化队伍。要把培养创新型群众文化服务人才作为文化单位的长远战略任务,有针对性地制订和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不断地修订计划与方案。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组织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学习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加强与国内外和行业间、相关学校、研究机构、各各基层文化馆间的交流与合作,探寻有效的合作机制,选送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能力的青年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到相关单位进修、合作研究和实践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工作等手段,让群众文化服务人员通过对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工作实践上要积极组织群众文化服务人员投身群众文化的相关实践和创新实

浅析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 篇6

关键词:新形势 ;乡镇群众文化 ;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逐步深入,乡镇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尽管乡镇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新形势下广大乡镇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壶关县文化馆在新时期下如何进行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

一、新形势下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设施相对落后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还有很多地方的乡镇文化设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一些设施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甚至还有很多地方的文化设施没有建起来。与城市相比,乡镇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出在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二)文化队伍业务技能不足

随着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逐步开展,文化队伍的业务状况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看到,很多乡镇文化工作队伍还比较缺乏,而且业务技能不足。一方面,乡镇专业文体专干人员较少,而且没有经常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文化干部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欠缺,不利于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文化活动缺乏乡土特色

由于乡镇文化设施相对简陋,专业文化工作人员缺乏,无法经常性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当前乡镇文化活动主要是放电影、节日期间的歌舞表演等,没有充分考虑到乡镇群众的需求情况,活动缺乏乡土特色,没有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导致乡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满意度不高。

二、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思路

(一)壶关县文化馆加强了理念创新

新时期下,壶关县文化馆注重对传统理念的创新,注重从人才发展、政策法规、建设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群众文化创新工作。在工作创新过程中,注重把握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这一时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壶关县文化馆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注重群众文化的发展,更好地提升了镇上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问题上,壶关县文化馆加强了基础设施构建,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群众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促进了公共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第三,加强理论创新,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对待这一问题上,壶关县文化馆指导群众文化的制度设计、规章制定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发展朝着成熟方向迈进。

(二)对活动内容进行创新

群众性活动是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的关键,利用群众性活动,可以更好地对群众文化进行宣传,加强交流和沟通,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壶关县文化馆在应对这一问题时,积极地对活动内容进行创新,以“文化惠民”作为活动举办的宗旨,切实地让群众参与到活动当中,体会到群众文化带来的充实感和正能量。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新过程中,壶关县文化馆注重把握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群众文化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群众文化活动实际需要,对活动内容进行创新;二是及时把握群众活动的新动向和新趋势,能够更好地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应用,从而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在进行文化活动管理过程中,壶关县文化馆注重群众组织形式,对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并对活动内容进行有效设计,确保活动内容的积极向上,能够更好地起到教育性意义。

(三)对活动机制进行变革

壶关县文化馆在推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以优质文化资源为龙头,更好地提升群众文化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对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活动机制的创新工作。壶关县文化馆在对待这一问题时,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活动机制:一是以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为主导,吸纳群众参与活动当中;二是个人或是组织带头,组织的文化活动,对这些文化活动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注重对工作方法进行革新

壶关县文化馆在对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时,注重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脉搏,对现代元素加以利用,更好地实现了群众文化的创新工作。例如在进行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将现代化媒体,如广播、网络电视、数字电视应有于群众文化传播当中,实现了现代媒体在群众文化中的应用,使得群众文化传播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壶关县文化馆在应用现代化媒体过程中,注重对村镇农民的科普教育,将一些新技术手段进行宣传,让村镇农民对现代科技进行有效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群众文化朝着纵深化方向发展和进步。

总结:

近年来,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繁荣乡镇群众文化,充分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丛杰. 浅析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 东方企业文化,2014,20:98.

[2]杜婭妮. 浅析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J]. 才智,2015,09:353.

[3]上官友珍. 浅谈新形势下乡镇文化站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 今日中国论坛,2013,05:38-39.

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探讨 篇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人们的物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然而, 伴随物质水平提高而来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步骤, 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创新性仍然不足。如何加强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 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 我们浙江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创新方面已经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 取得了较大进步, 也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但从整体来看, 我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整体创新水平仍然偏低, 创新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缺乏人才支持。受地域限制, 农村的发展潜力有限。而且一般情况下, 农村的生活方便程度等各方面都低于城市。所以, 农村无法吸引到优秀的文化建设人才。农村的群众文化人才主要包括村委和镇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 其次是喜好文艺的村民。农村的生活水平略低于城市, 人们对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重视程度不高。虽然农村的村委和乡镇政府有相关的文化工作人员, 乡镇有文化站工作人员, 村里有宣传文化员, 但是, 在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 一般都学历较低, 年龄偏大, 缺乏创新理念。而且少数从事农村文化工作的人员, 对村民的文化需求了解程度不深, 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创新工作。

二是农村的文化设施较为落后, 资金不足。一方面, 在大多数的农村, 没有专供爱好各种文艺活动的村民进行文艺活动的场所。如很多农村没有老年活动中心, 阅览室等基本的文化设施, 即使群众对某类文化活动产生热情, 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场所而作罢。而且在农村也缺乏相应的文化专业培训, 某些群众想进行某些文化活动, 但由于没有教育培训, 也没有专业老师指导, 文化活动的开展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资金不足也严重制约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虽然国家对农村的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加大, 但与整个农村的需求来说还有较大差距。文化建设的创新表现在多个方面, 设施的及时更新是很重要的一个表现。而设施的更新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现阶段的资金投入是不能满足农村的文化建设创新需要的。

三是农村群众对文化建设创新的认同度不高。上文已经提到过, 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较低, 农村群众对于物质层面的需求较为关注, 而对于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则关注度不高。加上各种条件限制, 农村的文化建设仍局限在传统层面, 创新性严重不足。在目前的大多数农村, 文化活动仍是以政府为主导, 农民仅处于被动的参与地位。由于是政府主导, 因此行政色彩较为浓厚, 而文化气息就有可能被削弱。受行政色彩的影响, 文化活动的功利性较强, 文化建设变为追求政绩的行政行为, 不利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

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完善措施

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创新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村民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上文提到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着力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

第一, 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村民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多从事的是体力劳动, 因此, 针对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必须以不需要费很大体力, 并且能愉悦身心为宜。如在各大传统节日, 如元宵、当地风俗节日, 开展传统的舞龙舞狮、看花灯等活动。二是很多农民在从事农业劳动时, 只能依靠传统经验, 缺乏专业知识, 可以多开展相应的农民培训班, 在辅导农作物种植知识和养殖知识的同时, 辅导农民文艺才能等, 丰富农民多重知识, 增强致富能力。

第二, 加强农村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创新的基础, 文化建设必须以完备的文化设施为前提。农村的文化设施受政府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的影响, 处于不甚完善状态。因此, 乡镇政府和村委要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 在保证村民正常的物质需求之外, 加大对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现阶段已经开展了乡镇电影放映活动, 所放影片的剧情多为群众喜闻乐见, 时间多为夏天的晚上, 一方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增添夏天乘凉的内涵, 另一方面也拉近了政府、村委与村民之间的距离。这样的作法很好, 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摘要:农村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群众的文化建设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大重点。受各种传统性因素影响,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性不足, 制约着农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问题, 其次针对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

参考文献

[1]章勤:《关于新形势下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现状及发展》, 《群文天地》, 2011年第9期。

浅谈群众文化创新 篇8

一、创作文化精品是创新群众文化的前提

文化精品代表着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水平。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激发文化生产创作活力, 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广大文化工作者要从旧有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努力创作一批展示时代精神、体现地域特色、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发挥精神文化产品的积极导向作用。要坚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 建立健全包括组织协调机制、创造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市场营销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在内的文化精品生产保障体系, 打造一批具有莆田特色的品牌作品、品牌活动、品牌团体和品牌文化人。重点抓好文学、电视剧、广播剧、音乐、歌曲、舞蹈等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优秀艺术品种, 高度重视莆仙戏等莆田传统剧目和民间艺术的继承、挖掘和改造, 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内容健康、思想向上、寓教于乐、文明愉悦的精神食粮。

二、丰富活动内容是创新群众文化的基础

群众文化的主体和客观本来就有很强的求新意识, 为此, 必须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内容的创新;一方面应根据城市社区文化活动日常性、休闲性和多样性、延伸性的特点, 拓展活动领域, 把城区文化活动与节庆文化、体育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养生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就是要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 引导人民群众自娱和娱人, 自育和育人, 激发人民群众与时具进、艰苦奋斗、奋勇争先, 凝聚

展的基础力量, 是繁荣群众文化的重要保证, 必须下大力抓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切实为繁荣基层群众文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各级要制定科学完备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完善机构编制、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还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和业务讲座, 分期分批对现有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不断提高群众文化人员业务素质, 并有计划地从大专院校和社会上公开招聘、选拔一批热爱群众文化工作、文化水平高、懂业务的专门人才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要面向社会发现人才, 敞开渠道吸纳人才,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吸引更多的文化艺术精英人才投身基层、服务基层、建功基层。

总之, 群众文化的发展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各方各面的力量, 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形式的创新, 就是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戏剧、图书音像、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文化载体, 把群众性创建活动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 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把群众文化生活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三、深化体制改革是群众文化创新的保障

传统的文化行政模式下, 文化行政部门既管文化、又办文化、同时行使文化决策和文化执行职能, 极大地分散了精力。要创新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体制和机制, 形成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逐步集中精力进行公共文化规划与管理, 提高文化行政水平。要建立健全更具科学、更具规范的群众文化活动目标规划机制、社会动作机制和项目考评机制, 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行。要进一步整合群众文化资源, 发挥民间文化团体与文化中介机构作用, 形成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人才、节目与组织上的保证。

四、壮大文化产业是创新群众文化的有效途径

广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主流, 它就象一块巨大的磁铁把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到一起, 拉近了人与人之间更加亲近的距离, 为此, 只有通过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创新成果才能更快更好地进入社会价值体制。近年来, 我市文体宣传部门注意适应农村的发展变化, 在开创群众文化工作中, 着力培植, 发展业余文艺团体, 群众文艺队伍不断壮大, 着力抓好文化阵地设施, 为群众搭建文化活动平台, 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设施, 不断激发群众的创作热情, 催生一批形式多样, 雅俗共赏, 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文艺作品, 成为业余团队演出的丰富资源, 从而推动全市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总而言之, 只有对群众文化的内容、形式与手段等多层次的创新, 深化对它们的理解与实践, 才能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而有力地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群众文化工作者从群众的要求出发, 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多措并举, 建立良好的发展氛围, 以特色文化为基点, 因地制宜, 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从而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李继武.浅析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群文天地,

[2]张晶.浅析群众文化建设活动[J].北方文学 (下半月) , 2010 (08) .

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 篇9

一、当前城乡文化交融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镇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农村已经开始城镇化发展,但与此相对应的文化建设却相对较为落后,跟不上建设发展的步伐。在发展方面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体制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现状来看,很多基层文化机构发展不够健全,部分乡镇的文化工作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尽管设有文化宣传和服务综合服务站,但是存在经费困难、人员配备不足、文化建设落后哦等问题。有些文化站仅仅配备一名工作人员,编制较少,缺乏专业人员。这些状况使得基层的群众文化建设显得可有可无,和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其不适应。

2. 文化队伍不稳定,专职人员缺乏

由于编制、待遇、晋升职称、环境艰苦等问题,使得乡镇文化干部队伍极其不稳定,在乡镇、街道文化干部要申请个副高职称的岗位简直是难上加难。为了提高待遇,为了不风吹日晒等,分配下来的大学生干不几年都找关系调到市局里了,使得乡镇文化干部队伍极其不稳定。文化站的人才引进缺乏自主权,现有队伍出现年龄偏大、专业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而且出现人员兼职现象,虽然设有文化专干,但是却兼职其他工作。因此基层文化队伍需要引进专业人才,留住有农村经验的人才,使队伍不断壮大,更好地服务百姓。

3. 资金不足,文化产业投入资本缺乏多元化

在专项资金投入方面,基层的文化建设投入费用还不足,相应的硬件建设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尽管一方面在积极倡导群众文化建设,但在核心的资金投入问题上却遇到瓶颈问题,最终造成群众文化工作紧紧停留在口头方面而缺乏实际的落实。另外需要重视社会资本、城市产业资本向农村文化产业的流入,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升。同时,要积极倡导和引导城市社会资本向农村文化产业的投入,丰富现有资本投入单一的现状,实现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多渠道、多元化。

4. 建设内容单一

随着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步伐,传统的文化建设如广场舞、传统节日演出等已经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必要的创新,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基础上,紧密结合新兴产业及与城市发展相接壤的产业如开展特色农村产业旅游、乡村一日游等来促进群众文化的城乡密切交融。

二、城乡交融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创新对策

在城乡一体化逐步发展的今天,不仅需要重视城市群众文化建设,同时还需要重视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加强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交融,创新群众文化建设策略和途径,促进城乡群众文化建设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1.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要解决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存在的困境,推动群众文化建设进程,首先需要各级政府要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在政策及资金、人才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缺乏资金充足利用到位,人员配置到位,保障文化工作队伍稳定。要理顺文化站的体制机制,提高其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监督和考核,将基层文化建设列入政绩考核当中,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标准,做好群众意见收集和反馈,从根本上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环境支持和保障。

2. 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在城乡一体化环境下,城市较为先进的文化建设要逐步影响和促进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的文化队伍建设力度,确保文化建设有专人、专业人才开展,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要从人才的待遇问题入手做好其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等保障工作,同时加强人才队伍的可持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定期举办相关的专项培训,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可以实行考试上岗制度和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从而促进其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还要鼓励和扶持各类群众文化业余发展队伍,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加强专项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群众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举措,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建设和发展。要大力开展先进文化和公益文化工作,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要在资金方面进行专项的划拨和监督使用,确保相应的基层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实施,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将文化事业建设费用纳入年初的财政预算,加强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以满足人们群众对文化设施的需求,形成适合群众文化发展需求的配套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展开。

4. 重视农村文化多样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有效交融

在长期的重视城市发展政策环境下,出现了城乡发展相互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农村社会经济主体发展受到抑制,农村的文化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为改变这种状况,在城乡文化交融发展趋势下,要推动双向的城镇化发展,突破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的壁垒,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要大力推动城市产业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向农村发展的力度,将文化发展的触角引导农村。在文化建设中,要继承和发展农村传统的文化,重视农村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营造积极向上、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文化氛围。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将农村特有的乡土气息引入城市生活中,通过建设生态园、农家乐、古镇游等农村特色的生态文化等促进城乡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同时,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要重视文化品牌建设,将其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引入竞争机制,发展文化市场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在促进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的同时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总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城乡文化的有效交融,在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负责的工作,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重视,要通过多种举措促进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得到提高,满足人们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需求,真正从整体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促进城乡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摘要:城市和乡村虽然是有着不同内涵的区域,但在城镇发展一体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二者又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在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两者之间的群众文化也在相互交融。城乡逐步走向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其中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消除二者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差距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城乡文化交融,群众文化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国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研究[J].大众文艺,2014(20).

[2]李秋霞.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4(17).

[3]黄梅.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5(4).

[4]庞书兴.关于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6).

注入科技内涵创新群众文化 篇10

关键词:科技,创新,群众文化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最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的文化,是构成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文化宝库,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社会制度层面各个子系统的方方面面及人的精神层面。科技文化包括科技知识、科技思想、科技教育与传播、科技体制、科技法规和科技道德等。从结构层次来看,主要包括普适性、基础性、创新性、发展性、开放性和整体性等方面。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产生新的学科,增添新的内容。科技文化博大精深,学科群落纵横交错,互相渗透。注入科技文化内涵,创新群众文化已成为增加群众文化的附加值、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1 科技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缺少科技文化支撑的群众文化活动则显得单调,甚至不能长久兴旺发达。因此,丰富的科技文化内涵是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的重要保证。科技文化涉及学科多,知识涵盖面广,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性,是全人类最易懂易用,也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共同语言”。

文化创新是始终保持文化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先进文化应该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引导社会不断进步的文化;文化先进性应该是立足于改革开放、不断创新的文化。创新群众文化,除了要传播主流文化所主张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之外,还应注入科技内涵,传播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文化品位。

文化创新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需求的总量不断增加,文化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只有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才能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创造出既能体现中国风格,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又能满足人民群众理想、愿望和审美要求,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以先进文化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科技文化的核心内质是科学精神。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规范结成一体,相互交织、相互贯通,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

2 创新科技群众文化是实施科技教化的过程

群众文化创新的先导是文化观念的创新。科技群众文化创新则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顽强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扬弃旧义、探索新知,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未来。

科技群众文化创新是指与创新相关的科技文化形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群众科技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群众科技文化氛围。

创新科技群众文化是实施科技教化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讲,群众文化无疑是对当前经济、科技发展的有益延伸。科技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展,以与时俱进的观点去看待群众文化,会发现大多数的乡土民间文化被延续和发展,并注入科技内涵。群众科技文化内涵应包括科技知识、科技思想、科技教育与传播及科学精神等。

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技群众文化的传承是陶冶情操,树立爱家、爱乡、爱国意识,推动社会人文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承接和鉴赏的一种重要形式。科技群众文化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以文化为平台延续和发展多样性,带动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通过文化的精神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科技群众文化创新的核心是文化产品及其方式方法的创新。优秀的文化产品必然是一个国家、民族、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必须适应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文化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通过创新,使文化产品既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其娱乐享受功能,成为先进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统一的载体。

3 科技群众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

科技群众文化共享工程是由各级政府及其机关职能部门强力主导,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事业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科技群众文化共享工程产业为主导,打造千百万集创意、研究、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文化科技产业基地。

科技馆是一个展示人类科技成果、弘扬创新精神、活跃群众科学文化生活、开展科普教育的最佳场地。在科技馆,公众可以观看似苍穹的球幕电影;身临其境体验惊险刺激的科学幻想场景;接受最先进的文化科技产业培训等。

公共图书馆为占领科技高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创造了一个平台。在宽敞、明亮的文化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里,宽屏电脑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打开电脑,马上就会显示科技群众文化共享工程标志的桌面。点击主页后就会立刻进入文化共享工程主页,公众可以选择进入喜欢的栏目:欣赏来自博物馆的历史文物;或品味来自美术馆的美术作品;或点播电影库里中外影片;可以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来到《中国园林》中,伴着古琴的音乐,观看丰富多彩的歌剧、舞剧;可以通过网络与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相链接,查阅馆藏书目;还可以进入数据库浏览浩如烟海的数字资源等。如今,这些功能在各市、县公共图书馆都可以得到实现,使科技群众文化达到跨越式发展。

北京等地的节假日庙会活动、鸟巢欢乐冰雪季活动、世界花卉大观园“温暖赏花游、团圆过大年”花卉展等室内观花活动都具有强烈的科技群众文化突出亮点。庙会期间,通过发放宣传册、LED大屏幕滚动宣传及设立咨询台等方式,开展林业碳汇知识宣传普及;开通网上逛庙会科技群众文化活动方式,公众可通过首都之窗或首都园林绿化政务网“网上逛庙会专题”获取庙会相关图片、文字和动画类信息;市民和游客可通过北京市公园风景区地图网站方便地查询电子地图,了解附近公园风景区及其当前开展的科技群众文化活动,轻松安排行程等。北京市各级政府及其机关职能部门除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向群众宣传科技知识和党的富民政策外,还派出了科技服务小分队,给群众送科技、送政策、送图书、送电影,为群众送去全方位的科技文化服务。

以信息化建设发展带动科技群众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发展,初步形成以电信业为基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可集中整合信息资源,向农户提供互联网经营、互联网科技群众文化和互联网培训等应用服务。实现科技群众文化与农村信息化的共建共享,使“三网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破解了资源整合难、信息共享难、网络进村难等制约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难题,形成了科技群众文化建设的模式。

科技群众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发展可以使基层群众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科技大餐,为基层群众服务,将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光盘,直接送到农民手中,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科技群众文化共享工程可以在不断提高农民物质需求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使群众从自娱自乐中找到精神的依托,让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4 创新科技群众文化应注意的几点要素

1)构建科技群众文化生产服务的组织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增加文化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提高文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将现代信息技术导入文化产品的传播过程,快速、高效和便捷地传播科技群众文化产品。

3)科技群众文化人才是文化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群众文化创新最终取决于文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根本在于文化人才的观念、知识、技术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创新。没有创新精神的文化人才,就不可能创造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产品,更不可能经营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企业。

4)科技知识的传播是构成群众科技文化的核心部分。

科技知识的广泛传播,使得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正确、越来越深刻。当代科学知识具有高普适性、高智力价值、高实践效能等突出的特征;科技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人类之所以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不断前进,是人类从科技思想中不断汲取着营养的结果。

5)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全社会的科技文化创新精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科技文化的需求比重越来越大。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让科技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定意志,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强烈愿望。

论群众文化的创新与思路 篇11

关键词:群众文化;创新;思路

群众文化是指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群众为主体,以群众的自娱自乐为主导,以满足群众自身的精神生活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可以有效地宣传国家和党的政策、方针,能够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陶冶人们的情操,引导人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先进文化建设。伴随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我们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思路,与时俱进,要有现代文化创新的远见卓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才可以发展的更广泛、更健康。

一、推进群众文化创新的意义

(一)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

(二)先进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推进文化创新是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先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长期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涤荡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文化,在吸收世界有益文化成果的同时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始终保持我国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因此,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创新,使先进文化充分反映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变动中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需要

推进群众文化创新,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社会越发展,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要求就越迫切。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迫切要求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体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扩大,迫切要求培育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相适应的文化生产力和影响力。可以说,只有坚持群众文化创新,才能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越来越丰富,对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多样,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无论是古代作品还是现代作品,都要求以新的内涵来提升、新的形式来表现、新的手段来传播。只有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创新,创作和推出大批内容生动健康、形式新颖多样、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二、推荐群众文化创新的思路

(一)推进群众文化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群众文化创新的核心,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根本。要通过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内容创新,使我国群众文化产品更加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讴歌火热的现实生活。要通过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内容创新,使我国文化产品更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反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充分反映革命文化的优良品质,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二)推进群众文化形式创新

在长期的群众文化活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形式,每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都是人民群众文化选择的结果,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比如通俗文艺,亲切、生动,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与情感;广场文艺具有公共性、大众性等,开放程度高。所以我们要引导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创新,有机结合多种文化形式优势,提高群众文化的参与度,“文化的享受不仅在于它的内容,还在于它的形式,具有参与性才是真正的享受。”,真正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发展。

(三)推动群众文化特色创新

“文化是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等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生成和发展无不带有地方特有的传统引证。”文化积累越浓厚,地方特色越鲜明、越独特。建设大众文化、发展群众文化,离不开地域文化传统。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要注意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我们要切合时代特点,发掘时代元素,将时代因素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要注意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突出地方特色与时代主旋律,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引导。

(四)推进群众文化主体和发展机制的创新

群众文化的参与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他们的身上普遍存在有文化修养不高、价值取向缺失、文化视野狄窄和文化观念落后等不利于群文发展的因素,而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都是关系到文化创新的主要因素。所以,如何摆脱这些不利的要素,让人民群众能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新的群文信息,创新自己的群文理念才是重点。另外,推进群文的创新,还需要有群众文化创新的机制和体制来保证,转变群文创新观念,拓宽群文创新思路,才能正确地推进群文创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要切实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是关键。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用现代文明和技术改造传统的群众文化,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指导群众文化的创新,充分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魏维.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思路[J].大众文艺,2013,18:20.

[2]张子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研究[D].辽宁大学,2013.

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推进 篇12

一、用互联网思维推进群众文化工作

当前时代的环境复杂多变,人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群众思想意识的改变,各种文化的冲突,让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变化深刻。因此说当代社会不再是单一的社会形态,而这种局面对群众文化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价值观念的复杂性是一种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都呈现出了多样貌的形态,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较之以往更加丰富,加之各种文化思潮的袭入,比如美国文化、日韩文化等外国文化的渗透必然催生多元价值观。群众着重享受物质生活,放松了精神要求,追求个性化发展,忽视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其次,互联网发展迅速。现在是网络时代,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揭开了信息化生活的序幕。许多人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工具。网络上的丰富海量的资料信息对人们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虽然能够增加知识,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所传播的信息鱼龙混杂,时间久了自然会产生思想混乱。这些都不利于开展文化工作。

注重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各级党组织在互联网环境中要注重开展工作。通过这种实践工作,围绕互联网阵地,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模式。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互联网的优势就是用户粘性,因为互联网许多人聚集在了一起,如果通过互联网开展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利用好互联网开展工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型模式。本文认为可以从浏览器、主流网络媒体、主流应用软件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文化、核心价值观植入,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开创了群众文化新的工作模式。

二、用科技创新来推进群众文化工作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彻底揭开了信息化生活的序幕。许多社会群体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喜欢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工具。网络上的丰富大量的信息对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可以增加社会群体的视野和知识量,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工具来使用,那么这种新的方式势必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认识到互联网思维后,可以利用科技创新来推进群众文化工作。比如可以先选几个试点小区,在小区内建立局域网,通过局域网开展文化活动。建立微信群,如果有活动的话,可以在手机上发布消息。利用互联网将群众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为推进群众文化工作打好基础。另外,有关部门要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利用科技创新的口号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技创新的队伍里,这也是科技兴国的国家政策方针的体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它颠覆了传统的文化生活,尤其对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更为不利,更加困难。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受到了许多挑战,因此需要革新,需要创新推进,于是更加突出了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要求,如何应对这个局面,是我们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结合大数据技术,结合科技创新,我们可以在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上面有很大的创新,为继续推进群众文化工作开拓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吕振泉.解析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文学界(理论版),2012.

[2]金亚美.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群文论坛),2014.

[3]朱敏慧.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内涵[J].大众文艺(群文论坛),2014.

[4]洪华文.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2(18).

[5]贾杰文.对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01).

上一篇:和平解决下一篇:PICC的特点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