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的成本测算

2024-09-10

工程中的成本测算(通用3篇)

工程中的成本测算 篇1

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随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数量在剧增,由原来工程找上门,到现在出门找工程;另外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监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监管更加严谨,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要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优良的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成本等,才能生存。

1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费用组成及分类

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施工工人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等人工费,消耗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材料费,机械台班费用,措施费,其他费等。施工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可以直接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

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费用的支出,是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水电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物资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检验费、工程保修费、劳动保护费及其它费用。

2 施工成本测算

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相关资料,结合项目所在地区市场行情、施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项目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行测算。

项目施工成本测算方法,以过去的类似工程作为参照,测算目前项目施工成本。即以近期内的类似工程成本为基数,通过结构与建筑差异调整,以及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直接费和间接费的修正来测算目前项目的施工成本。

施工成本测算,多方考虑影响成本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的测算成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诸多因素引起的施工工期延续,造成施工成本的加大。

2)工程成本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物价的变化。有些工程成本超支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物价大幅度上涨。

3)劳动力工资的增长,另外由于工期紧,而增加的加班工资,不可避免地使得工程成本增加。

4)工人素质的增强或者是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了人工费用;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所在地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影响,或施工工人素质与类似工程相比较低,使劳动生产率下降,从而增加了人工费用。

5)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和场地清理费等,这些费用对于不同的工程,其发生的实际费用是不同。在测算成本时,要根据对象工程与基于计算的参照工程之间的差别,修正施工成本。

6)工程规模不同,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人数不同,其管理人员工资、奖金,以及职工福利费等也都有差别。

以上这些因素对于具体的工程来说,不一定都可能发生,不同的工程情况也不会相同。因此,根据项目情况,分析影响因素,调整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

3 施工成本的控制

以建筑施工测算成本为基础目标,做好施工成本的控制,如下所述:

1)施工工期的控制,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均衡有节奏的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2)材料费的控制,在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以定额消耗量为依据,有效控制材料消耗。购进材料制定健全的管理体制,从购进价格到材料验收入库、出库使用,严格把关。

3)人工费的控制,严格执行计价定额,以不突破施工图预算人工费指标为控制目标,认真执行按劳分配原则,使职工个人所得与劳动贡献相一致,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合理搭配各工种工人数量,减少或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加强职工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等,提高劳动效率,来降低人工费用。

4)机械费的控制,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安排好施工工序,做好工序衔接,避免停工窝工,减少施工机械台班消耗。加强设备租赁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闲置,充分利用机械设备。严控机械台班数量,对计时台班严格控制,提高机械设备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和利用率。

施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体制,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组织一个高效的专业团队,使人、材、机等得到高效利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增强施工企业竞争力,才能在这个市场大环境下生存。S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不断增加,行业竞争的加大,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降低施工成本是每个施工企业生存的法则。本文为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组成及其分类,论述了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成本测算的影响,提及成本测算的方式,另外阐述了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提出了施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体制,控制施工成本。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测算与控制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商丽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J].

工程中的成本测算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模块化,平台

0 引言

全寿命周期成本 (Life Cycle Costing, LCC) 测算服务作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是项目决策与管理的重要依据。由于高速公路工程新技术、新材料的大量使用, 加之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复杂性和快速性的特点, 除工程造价测算外, 其他成本测算所需的数据信息和测算模型很难获得, 这不仅导致LCC测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 测算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甚至要求测算人员承担测算模型的技术开发任务, 导致服务成本过高[2]。因此, 解决工程LCC测算速度和质量问题, 成为高速公路工程LCC测算的关键。本研究基于模块化理论构建了高速公路工程LCC测算模块化平台。

1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尽管包括美英日北欧及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 推行LCC已逾三十多年, 而Korpi等在2008年进行的LCC测算案例的搜集结果却表明, LCC并没有在工程项目成本测算中得到有效运用[3]。Lingholm等陆续通过实证提出, LCC测算开展的障碍因素高度集中在“分析方法和测算公式的不统一”、“数据的可得、可用、可靠性差”等方面, 而LCC所兼具的专业技术性和预测开发性的服务能力特征, 使得传统工程造价专业人士对其望而生畏。Brindle指出虽然有丰富的技术性文献给出了LCC测算模型开发的假设性应用过程, 但很少有关于测算模型在高速公路工程集成管理模式中实际使用绩效的研究。因此, LCC测算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①如何在保证测算质量的前提下,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②如何在现有LCC测算模式下, 满足不同情境工程的LCC测算需求。

模块化是将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拆分成不同的模块, 再将这些模块进行动态整合, 形成更加复杂的柔性化系统的过程。随着服务业的发展, 以及客户期望值的增加, 服务提供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自身服务开发与生产的挑战, 模块化被迁移到无形服务市场。对于服务生产而言, 灵活性和低成本至关重要, 服务模块化可以作为一种兼容低成本和高收益的方式。通过服务功能的标准化、模块化, 达到缩短服务时间、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显然, 在设计阶段将LCC测算进行模块化, 可以有效解决LCC测算高成本、低效率、低质量的问题。

2 高速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测算模块化概念模型构建

高速公路工程LCC测算是在设计阶段, 从工程总体效益出发, 全面考虑工程的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的全过程, 通过预测各阶段成本的比重与结构, 整体优化, 最终目标是实现全寿命周期的总成本最优。模块的划分应该是有边界的, 不是划分的越细越好, 各模块边界的调整应该取决于模块间最佳生产规模的匹配性。据此, 本文从模块系统层面, 构建快速低成本目标下LCC测算概念模型。

2.1 基础模块:

由于LCC咨询服务的核心是对具体工程设计方案的寿命周期成本进行测算, 因此, 工程设计方案是LCC服务实现的前提, 是一种通用的载体性模块, 本文设为基础模块。在基础模块中依据功能原则实现工程设计方案的工作结构分解, 分析出需要进行LCC测算的成本单元。

2.2 功能模块:

在具体的工程设计方案测算情境下, 须为基础模块中分析出需要进行测算的成本单元选择合适的测算模型, 设为功能模块。在该模块中, 需要实现对基础模块中成本单元的测算。为满足工程项目测算效度的实际需求, 功能模块又具体分为标准功能模块和自定义功能模块。其中标准功能模块是具有常规测算模型的测算模块。自定义功能模块是具有特殊测算模型的测算模块, 如蒙特卡洛模拟模型、盲数法模型等。当设计方案需测算的成本单元明确, 且这些成本单元具备完备的测算数据和测算模型时, 使用标准功能模块进行测算。当设计方案需测算的成本单元所具备的工程特征参数不完备时, 则使用自定义功能模块对设计方案进行测算。

2.3 结构模块:

在具体的基础模块情境中, 必须考虑LCC测算功能的要求、测算模型、数据资源、信息技术等要素之间的配合和衔接, 以及三个模块、内部子模块之间接口的合理划分与协调, 需要一定的规则加以标准化和规范化, 本文设为结构模块。结构模块是一种判据模块, 它把基础模块与功能模块按照一定的规则匹配起来, 结构模块决定了与基础模块与功能模块的组合方式和类别。

上述三种模块的关系是:基础模块是工程设计方案LCC测算的支撑, 结构模块是测算模型的框架, 功能模块是架构中所使用的模型元素。由于结构模块是决定匹配模块的模块, 因此在结构模块上存在多个抽象的界面, 这些界面决定需要组合模块的数量和类别。

3 高速公路工程LCC测算模块化平台

基于上述高速公路工程LCC测算模块化概念模型的构想, 开发工程项目LCC测算平台, 有效提高LCC测算的效率。LCC测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分析方案的成本单元, 根据方案的参数特征、已有数据信息、测算模型进行LCC成本的测算。因此高速公路工程LCC测算模块化平台主要有两大系统组成:测算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平台中将测算系统和数据系统分别进行模块化设计, 各子模块之间可通过参数交换数据信息, 又能独立工作而不需要另一子模块的存在, 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数据耦合。在测算系统中, 当测算系统基础模块收到测算任务请求时, 结构模块根据测算任务的内容和效度目标, 根据数据库中预设的测算模型和测算效度、运算规定的数据条件之间的规则,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功能模块进行测算工作, 输出测算结果。当一次测算全部完成后, 本次测算过程将作为历史案例录入数据库, 待下次在进行相关测算时, 作为历史数据随时调用。

4 结论

本文基于模块化理论, 对高速公路工程集成管理模式下, 设计方案LCC测算进行了模块化划分, 构建了LCC测算模块化概念模型, 并基于该模型开发了高速公路LCC测算模块化平台。给出了解决LCC测算高成本、低质量的模块化路径。为高速公路工程LCC测算提供了可操作平台, 也为全寿命周期成本测算平台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众托.大力发展系统集成创新加速自主创新步伐[J].管理工程学报, 2010, 24 (S1) :6-11.

工程中的成本测算 篇3

一、开展标准成本测算工作

标准成本测算报告为构架、标测表体系为依据的标准成本测算体系可以为公司各产品分料、工、费等部分制定一套准确、可行、具有实际参照意义的标准成本。由于制定标准成本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较大, 因此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做到完善。首先要掌握该项目各项成本要素的实际发生情况, 这就要求测算人员深入生产车间对原材料消耗、装配工时、工装工具消耗等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记录, 确定数据构成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其次根据成本费用资料的特点, 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收集、分析的标准化体系表格;再次, 对各部门进行资料的收集, 主要包括材料定额、工时定额及其采购价格等相关的成本构成;最后到生产现场进行分析装配过程中装配数据的准确性。这一系列工作就是标准成本测算。之所以建立标准成本测算体系, 就是要通过以上几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核算标准成本, 之后进行与实际成本的比较, 论证标准成本的合理性。

(一) 设计标准成本测算系列表格

标准成本测算系列表格是搜集项目各方面基础数据的一套重要工具。它由若干张基础表格构成, 每张表格含有系的数据需求内容和准确的数据逻辑关系。依照主管业务内容不同分发给不同主管部门, 针对数据获取复杂程度限定不同时间长度填写完成交回测算, 再由测算人员前往生产车间进行了解、核实, 以获取最真实、最直接的项目生产信息。

设计标准成本测算系列表格时测算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考察和论证, 内容包括: (1) 数据到底应该精确到什么程度; (2) 哪些数据生成单位和职能部门是可以取得的; (3) 数据信息的精确程度对测算结果有多大影响。经研究, 标准成本测算系列表格确定了数据落实到单件标准产品、无法分离的费用应采用公允的分摊原则等要求, 规范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标准成本测算系列表格限定了详细的填写单位, 这些填写单位的划分是测算按照公司业务职责严格划分的, 大多数表格需要2个或2个以上部门配合完成, 填写的数据内容精确到行和列。参与填写的各部门不必关心其它部门所填写的数据内容, 而测算所需数据信息会在填写完成后由表内公式自动生成。

(二) 落实各单位数据汇报责任和规范数据合理性

正如上文所述, 标准成本测算系列表格限定了详细的填写单位, 那么标准成本测算数据也具备了合理有据的信息责任, 从而强化了数据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 测算主管单位抽调部分人员深入生产一线, 对搜集上来的标准成本测算数据进行逐个了解和核实。

在核实中我们发现, 一些数据的提供过于模式化, 大多数非常规的对测算结果存在直接影响的变动并未体现出来。每个项目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成本消耗点, 在现场了解相关信息数据过程中, 测算人员修改了部分不符合生产实际情况的数据, 诸如班组人数、实做工时、月产量等, 使数据更加真实反映项目现状。

(三) 生产现场采集数据信息

为充分掌握作业现场数据信息, 提高数据的可信赖程度, 测算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了一系列测量工作。

在装配工时数据采集时我们发现, 大多数生产工人、工装设备、工具和工作环境都是一样的, 因此标准工时在这种反复从事相同工作的流程性岗位比较有代表意义。

标准工时=标准作业时间+辅助时间, 而标准作业时间由工艺过程决定, 主要为直接增加产品价值的人工/机器时间消耗。对标准工时的降低只能通过工艺改善和辅助时间降低。测算中, 测算人员主要使用了直接观测法, 即使用秒表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测算选择一般熟练员工在正常环境下作业, 进行时间测量;根据工序性质不同选择使用了多次测量和连续测量两种方法。测算出正常工时后, 再进行宽放率的测算。对一些特殊的工种, 如体力消耗较大的工种, 宽放率予以适当放宽。

除此之外, 生产线标准作业工人人数也是工时测算的重点。根据生产单位提供的生产线工区工位图, 测算人员逐个核对了每条生产线的工位数量, 了解了目前不同工位装配工人的配备程度。

(四) 分析确定各环节标准成本

搜集到了标准成本测算所需要的各项数据信息并详细验证了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后, 测算开始分析这些数据信息, 同时实施对测算目标各环节成本的计算确定工作。

二、形成标准成本测算工作报告

标准成本测算的结果是通过标准化格式的“某项目标准成本测算报告”来体现的。标准成本测算报告是公司标准成本体系的骨干结构, 也是公司进行标准成本控制的准绳。标准成本测算报告相当于对各项目成本发生金额的立法, 任何不在标准成本测算报告列出却发生的成本和任何与标准成本测算报告内列出的数据有差异的成本均属于异常成本。随之建立的异常成本跟踪、分析、解决或解释体系可以利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的差异, 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 控制费用的支出, 逐渐达到标准成本的水平, 从而可以不断降低产品的实际成本。

(一) 报告概况

测算假设前提是报告的重要环节, 由于项目实际成本情况复杂多变, 测算工作中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成本情况。为达到标准成本测算要求, 测算对企业实际生产现状进行了反复测算, 最终拟定了一套符合测算要求且被广泛认可的测算前提。这些前提包括:确定产品的年产量、统一全部零件加工的热表处理情况和统一确定所有此类产品的工艺材料耗用定额。项目标准成本总表:是标准成本测算报告的数据汇总, 参考公司产品的出口特性, 表内同时出具了各项标准成本的美元金额和即期折算汇率, 这是标准成本体系需要对项目报价具有参考意义的特性所决定的。

(二) 报告主体

在报告主体中详细列示了测算得出的各项标准成本情况, 包括材料、装配、运输等多个报告模块。其中材料成本将项目单件标准材料成本分类, 分别确定人民币金额和美元金额, 折算汇率使用“概况”中标准成本总表确定的汇率;同时确定了材料的种类和项数。零件加工成本按其加工工艺可划分为钣金、机加等部分分类列示, 同时确定了零件的种类、项数和分工路线。装配成本由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部分构成。人工成本由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等部分组成。直接人工核算直接从事项目生产的工人工资;间接人工核算项目所在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中应由该项目负担的部分。制造费用涵盖了项目装配成本中除人工成本外的其他费用, 包括该项目生产所需的周转材料摊销费用、动力费、折旧费及分摊到项目的厂级、公司级制造费用。成品发运成本中包含了产品运输至合同要求的交货地由乙方承担的费用, 并核算至单件产品上。

(三) 报告总结

上一篇:综合接入设备下一篇:故障检查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