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成本测算

2024-08-13

资金成本测算(共4篇)

资金成本测算 篇1

为准确把握蛋鸡和肉鸡产业发展走势, 搞好盈亏测算, 指导广大蛋鸡和肉鸡养殖户科学生产, 以获取更大效益, 推动蛋鸡和肉鸡产业发展, 为此, 本文针对当前蛋鸡和肉鸡养殖行情进行了粗略的成本测算, 希望对广大蛋鸡和肉鸡养殖户有所帮助。

1 蛋鸡养殖成本测算

1.1 仔鸡

通过调查了解到, 近期洮南市仔鸡价格在3元/只左右。

1.2 饲料

饲料成本=饲料消耗量×饲料价格

1.2.1 消耗量

其中:生长期 (至18周) , 每只鸡消耗饲料5.9~6.8 kg, 平均约为6.35 kg;产蛋期 (19~80周) , 每只鸡平均日耗料约115 g, 周耗料约115×7=805 g, 产蛋期 (61周) 耗料约805×61=49.105 kg。则生长期和产蛋期共耗料约6.35+49.105=55.455 kg。

1.2.2 饲料价格

通过调查了解到, 养殖户从厂家直接购买的饲料价格一般在2.6元/kg左右, 由此推算:饲料成本=55.455×2.6=144.183元。

1.2.3 防疫费

通过调查了解, 在不发生大的疫情的情况下, 每只蛋鸡一个养殖周期 (至80周) 防疫费用平均约为2元。

1.2.4 水电费

据调查, 每只鸡一个养殖周期 (至80周) 水电费用平均约为0.5元。

1.2.5 总成本合计 (未计人工成本)

在不计人工成本的前提下, 蛋鸡养殖总成本=仔鸡+饲料+防疫费+水电费。总成本=3+144.183+3+0.5=150.683元。

1.2.6 盈亏情况

目前市场鲜蛋的价格为7.12元/kg, 淘汰鸡为8.4元/kg, 按每只鸡一个产蛋周期生产鲜蛋18 kg, 淘汰时体重2 kg计算, 则每只鸡的产出为144.96元, 投入与产出比为1.04∶1 (150.683∶144.96) , 蛋鸡养殖处于亏本状态, 鲜蛋盈亏平衡价格为7.36元/kg。

2 肉鸡养殖成本测算

2.1 养殖成本

每出栏一只肉鸡养殖成本:目前鸡苗1.4元/只, 饲料1号料1~20日龄, 用量1 kg/只, 4 000元/t, 2号料21~36 d, 用量2.25 kg/只, 3 100元/t, 3号料37日龄至出栏, 用量2.4 kg/只, 3 000元/t, 以上合计用料5.65 kg, 饲料成本合计18.18元/只。

用药1.5元/只, 水电等0.5元/只。

人工管理成本约0.6元/只 (一批鸡出栏数÷饲养期内用工工资总和, 饲养期按60 d计, 用工按2 000元/月计, 用工人数按每3 000只肉鸡1人计) 。

固定资产折旧约0.5元/只 (每平方米鸡舍造价÷利用年限÷每平方米鸡舍年饲养鸡数, 每平方米鸡舍年饲养鸡数=每平方米鸡舍批饲养鸡数×年饲养批数, 每平方米鸡舍造价按450元计, 每平方米鸡舍饲养鸡数按冬夏平均11只计, 年饲养批数按5批计) 。

死亡摊销约0.17元/只 (死亡率×每只鸡苗价格×贴损数, 死亡率按5%计, 贴损数按1.02计) ;抓鸡费约0.1元/只。以上成本合计:1.4+18.18+1.5+0.5+0.6+0.5+0.17+0.1=22.95元/只。

2.2 盈亏情况

按饲养期60 d计算, 每只肉鸡出栏体重3 kg, 9.0元/kg, 则每只肉鸡的产出为27元, 投入与产出比为1∶1.18 (22.95∶27) , 肉鸡养殖处于盈利状态, 每只肉鸡出栏可赚4.05元。

3 蛋鸡、肉鸡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3.1.1 缺乏正确的养殖态度

大部分养殖户都是盘算自己现在上鸡等到卖的时候应该价格不错, 不去从管理上下工夫, 到头来赔了钱就埋怨市场, 极大的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当今, 养殖业竞争日趋激烈, 要取得更好的效益, 就要在保证良好管理的前提下, 走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之路。

3.1.2 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

伴随着畜禽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 产生的畜禽粪尿、废物、污水等有机废弃物日益严重影响着周边环境, 出现了诸如臭气、水体富营养化及“人畜共患”病的传播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极大地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但是, 如果对其进行综合治理, 合理化利用, 不仅可以减少污染, 还可以将其变废为宝形成产业, 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3.1.3 缺乏成功的养殖经验

不少养殖户看起来规模很大, 养殖的时间也不下十余年, 但他们却没有积累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只是稀里糊涂的养, 原来犯过的错误现在照样还犯, 原来感染的病照样感染。

3.1.4 缺乏合理使用药物的意识

有些养殖户缺乏正确的养殖观念, 不在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改善饲养环境上下功夫, 过分的依赖药物, 错误的认为用药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没病预防的效果, 殊不知, 这样一来增加养殖成本的同时, 使鸡体抗药性和药残都大大增加, 给人类的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3.2 建议及对策

3.2.1 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应该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 上下延伸, 拉长加固产业链。在推行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 要紧紧抓住三个环节:一是抓良种繁育。参照国际上先进的标准, 严格进行种禽饲养管理、良种繁育, 制定饲养、孵化、防疫的生产标准, 严格操作规程, 确保优质、健康雏鸡的供应。二是抓饲养管理。针对目前洮南市家禽饲养现状, 应以改善饲养条件、提高饲养质量为目的, 加快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园区建设。三是抓宰杀加工。按照操作规范和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对加工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 强化各个环节的责任意识,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2.2 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鼓励和引导家禽养殖大户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组织, 并充分发挥其职能, 带领广大家禽养殖户共同致富, 带动洮南家禽产业大发展。

3.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对牵头建设家禽标准化大规模养殖场 (小区) 的, 在用地上给予优先考虑, 在建设项目上给予优先扶持, 激发广大家禽养殖户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引进龙头企业, 推进洮南家禽产业化经营步伐。

高校生均标准成本测算初探 篇2

本文在对高校培养成本、监审成本和标准成本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拟重点探讨高校生均标准成本的内容、测算基础、测算方法和成本测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并以普通高校中的综合院校 (暂不考虑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 为例建立我国高校收费标准的算式模型, 希冀能为我国高校生均标准成本制度的构建提供一些思路。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区分

1. 高校教育培养成本。

它是指高校一定时期内在教育活动中用于培养每名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广义上讲, 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既包括学校耗费的教学成本, 也包括学生的生活成本, 还包括学校投资教育所损失的机会收益以及学生因接受教育未能参加工作而产生的机会成本。狭义上讲, 高校教育培养成本只包括学校耗费的教学成本。本文即是从狭义的角度来探讨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的。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是指高校将一定时期内为培养每名学生所发生的费用按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 然后计算出该成本对象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 高校教育培养监审成本。

它是比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更严格的一种成本。它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不仅要符合财经法规规定的开支范围, 而且要符合财经法规规定的开支标准, 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高校培养每名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价值就是高校教育培养监审成本。

3. 高校教育标准成本。

亦称生均标准成本, 它是指在某一时期, 一国或一地区的同类高校在同等办学条件下, 培养一名达到国家规定的平均教育水平的人才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标准成本不是实际发生的费用, 它测算的范围是监审成本规定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 测算出培养一名符合一定质量的学生所必须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 这个价值就是同类别的高校必须为学生提供的最低标准的社会平均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标准成本测算即为生均标准成本测算, 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成本测算准则, 计算高校在一定时期内为培养一名质量合格的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

上述几个概念有一定的区别:高校教育培养成本和监审成本是高校实际发生的费用, 是事后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 对它们要强调的是规范核算, 严格把关。而高校教育标准成本可理解为实际费用发生前的预算, 是对高校学生所需费用的一种事先安排。这里强调的是科学测算, 制定出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应该是人们共同认可的;这个标准的形成应该经过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广泛交流和讨论, 反映为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每名高校学生必须耗费的或高校必须为每名学生提供的、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教育资源的价值;这个标准的主要作用是可用来控制高校教育的实际成本和确定合理的高校教育收费标准。

二、生均标准成本测算的相关问题

1. 测算原则。

(1) 相关性原则。

该原则可理解为生均标准成本的测算范围与培养受教育者发生的费用密切相关。那么, 与高校教育活动无关、不能由受教育者承担的费用, 就不能纳入测算范围。如:灾害损失、事故、校办产业支出等非办学费用支出均不能纳入生均标准成本的测算范围。

(2) 权责发生制原则。

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标准成本测算显然不合理。因为高校的支出大多属于资本性支出, 在当期的支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后各个会计期间受益的, 如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等一次性投入, 可培养多届学生。因此, 测算时应先确定生均固定资产的总标准值, 然后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将该总标准值按比例分摊到当期和以后各受益期。

(3) 严谨性原则。

生均标准成本的标准用量不是各高校实际发生或拥有的数量, 而是由《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 (简称《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规定的符合基本办学要求的必需的用量, 是使受教育者达到一定质量最基本的支出。因此, 在对标准用量取值时, 应采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规定的生均占有量。

(4) 区域性原则。

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物价水平 (如工资水平、房屋建筑物单位造价成本等) 存在差异, 在确定标准价格时, 不同的地区可采用不同的价格, 以使生均标准成本符合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支付能力。由地区间价格差得出不同地区间的生均标准成本也可以略有差异。

2. 测算依据。

其主要依据包括:2004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2002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发的《成本监审办法》;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颁发的《关于2000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及《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等。

3. 测算对象。

测算对象为全部高校在校学生。通常可先将某一类学生确定为标准学生, 然后对其他层次的学生按折算系数进行测算。

笔者认为, 标准学生和折算系数可参照《成本监审办法》的规定来确定。《成本监审办法》规定本科、专科、第二学士学位、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成人脱产班学生、预科生、进修生等为标准学生, 系数为1;硕士生为1.5;博士生为2;来华留学生为3;函授、网络教育生为0.1;夜大等其他学生均为0.3。

根据《成本监审办法》的上述规定, 可得出某校某年度标准学生测算公式如下:

某校学生总人数= (年初学生数×8+年末学生数×4) /12

某校某年度标准学生数= (本科生数+专科生数+预科生数+进修生数) ×1+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来华留学生数×3+ (函授、网络教育生数) ×0.1+夜大生数×0.3

4. 测算项目。

《成本监审办法》规定, 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成。

不过, 以上分类方法还不太明确, 如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中高校发放给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等可单独列项为学生支出, 对家庭的补助支出因为同属于人员支出费用所以可纳入人员支出中;又如对科研费用的分类也不是很明晰, 考虑到科研费用通常是衡量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 应将其单独列项。因此, 标准成本测算项目可分为:

(1) 人员支出。

主要包括教职工薪金 (基本工资、津贴、奖金) 、社会保障缴费 (统筹养老金、统筹医疗、失业、工伤、住房补贴) 和其他人员支出。

(2) 学生支出。

主要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等。

(3) 公用支出。

可分为公务费和业务费。因两者均属于高校为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且计算方法基本一致, 所以笔者将其归入一个测算项目。

(4) 固定资产折旧。

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和图书等的折旧。

(5) 科研费用。

科研投入中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部分。《成本监审办法》明确规定科研费用的30%计入教育成本。

三、生均标准成本测算的方法

1. 人员支出。

根据人员支出项目, 可按如下公式测算生均人员标准成本, 即:

生均人员标准成本=各类人员成本项目标准成本之和/该校标准学生总数

其中, 某类人员成本项目标准成本=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即生均某类人员标准成本的测定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标准量测定, 二是年人均薪金测定。

(1) 生均教学人员标准成本C1。

按上述两个方面测定:

一是标准量测定。《成本监审办法》规定教学人员分为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综合院校标准学生与教学人员的合理比例 (即生师比) 为18∶1;生师比的计算公式为:生师比=标准学生数/ (专职教师数+外聘教师数×0.5) 。式中外聘教师数按0.5进行折算。因此, 当标准学生数为N时, 教学人员的标准量即为N/18。

二是年人均薪金测定。教学人员中的专任教师可细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类。应根据《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相关规定, 由专家对同等类别的高校进行比较, 确定出这四类专任教师占总的教学人员的比例。教学人员中的外聘教师的比例, 可根据《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不得超过专任教师的四分之一的规定来确定。

设它们占总的教学人员的比重依次为a1, a2, a3, a4, a5, 其年人均薪金标准依次为b1, b2, b3, b4, b5。则:

(2) 生均教辅人员标准成本C2。

也按标准量和年人均薪金两个方面测定:

一是标准量测定。因其标准量与教学人员的标准量密切相关, 因此可依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对相同类别的高校确定一个统一的比例a6。将此比例与教学人员的标准量相乘, 即得教辅人员的标准量N/18×a6。

二是年人均薪金测定。可参照教学人员年人均薪金标准的一定比例确定。设此比例为b6, 则:

(3) 生均行政人员标准成本C3。

可参考生均教辅人员标准成本的计算方法测定。设行政人员占教学人员的比例为a7, 两者年人均薪金标准之比为b7。则:

根据同类各高校的实际办学情况, 可测算并确定出综合院校、必要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数量, 可以此作为标准的行政人员数量。另外, 可参照国家不同级别公务员标准薪金水平, 将不同级别的行政人员数量和年人均薪金水平对应相乘。设汇总之和为X。则:

(4) 生均其他人员标准成本C4。

在分析同类高校的基础上, 确定有课时任务的兼职教师和从事管理工作的临时用工占教学人员的比例。设两者比例依次为a8, a9, 且两者年人均薪金标准与教学人员年人均薪金标准比例依次为b8, b9。则:

(5) 生均社会保障缴费标准成本C5。

这里只测定统筹养老金、统筹医疗和住房补贴等社会保险费, 其他两项由于目前高校还未普遍实行, 故不予考虑。由于高校对这三项社会保障缴费普遍采取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相结合的方法, 因此, 个人和单位的缴费基数和比例应结合同类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缴费基数通常为职工年人均薪金标准。设职工个人缴费系数为r1, 单位缴费系数为r2。则:

以上C1、C2、C3、C4、C5之和, 即为生均人员支出标准成本C6。

2. 学生支出C7。

由于教育部和财政部于1999年要求各高校每年都必须从本校所收学费中提取10%的经费, 用于通过各种方式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因此, 笔者认为, 此项支出可间接得到, 它应该占生均标准成本的10%。具体计算方法为:测算五项成本项目中的其他四项标准成本, 用它们的和除以90%, 即得生均标准成本C, 然后乘以10%即得生均学生支出标准成本C7, 即C7=C×10%。

3. 公用支出C8、C9。

笔者认为, 公用支出中的公务费C8、业务费C9由于其子项目繁多, 并且缺乏统一标准, 计算繁琐, 因此可不采用查找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的计算方法, 而采用统计调查法, 即通过分析近三年的历史数据或经验数据而确定所需数值的计算方法。

设通过实际调查论证同类高校的公务费支出为X1, 业务费支出为X2。则:

生均公务费标准成本C8=X1/N

生均业务费标准成本C9=X2/N

4.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工具、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六类。结合《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我们主要测算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标准成本、生均教学设备折旧标准成本和生均图书折旧标准成本, 这些指标是衡量普通高校基本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

(1) 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标准成本C10。

先根据《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规定可得到综合院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4平方米;然后根据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50年、折旧率2%计算折旧费。另外, 还要考虑随着房屋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加, 会产生一定的维修费用, 设其占折旧费的比例为s1。设每平方米房屋建筑物造价为p元, 则:

(2) 生均教学设备折旧标准成本C11。

根据《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规定可得到综合院校生均教学科研设备仪器值为5 000元。设其折旧年限为m年 (专用设备按8年, 一般设备按5年, 其他设备均按10年计提折旧) , 维修费用占折旧费的比例为s2。则:

(3) 生均图书折旧标准成本C12。

由《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得到综合院校生均图书占有量为100册。设其平均单价为q元, 折旧年限为w年, 维修费用占折旧费的比例为s3。则:

在实际测算过程中, 其他固定资产折旧标准成本的测算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5. 科研费用C13。

可参照公务费、业务费的测算方法。分析近三年的历史数据, 确定出同类高校的科研经费r, 将其发生值的30%作为生均科研费用标准成本。则:

将上述五项费用相加, 即可得到某地区综合院校的生均标准成本。

四、生均标准成本测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生均标准成本应分区域、分级、分专业核算。

首先应根据高校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标准价格差分区域测算。其次在各高校内部, 应考虑不同层次 (博士、硕士、本科等) 、不同专业之间师资水平、教学设施配备、科研经费等的不同, 进行分级、分专业测算。鉴于此, 生均标准成本的测算可采用如下思路:分别测算各省内各种不同类型的院校中各个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生均标准成本。这种测算方法, 既保证了生均标准成本测算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也考虑了不同类型高校的实际办学要求。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 也可在同类别同专业的不同高校间设置一定的差异率, 生均标准成本可在此比例范围内变化, 以满足各高校加大办学投入, 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凸显各自的办学特色。

2. 生均标准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

生均标准成本是相对稳定的, 在无异常的几年内, 可按照同一标准执行。但随着物价的变动, 生均标准成本也应进行相应的浮动。变动时, 应由物价部门统一制定浮动比率, 并进行社会听证, 以使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参与到价格制定的决策过程中。

3. 生均标准成本的测定需要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物价部门、各高校和社会相关机构的通力协作。

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程度来看, 构建生均标准成本制度势在必行, 但其制定过程是复杂的。在测算过程中, 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颁布各种相关的政策、法规;需要物价部门给出具有说服力的价格;同时需要各高校提供大量真实的内部信息、资料和社会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

五、小结

生均标准成本的测算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只是对生均标准成本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还有不完善之处, 必须在广泛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 建立起操作性强的生均标准成本的算式模型, 并进行试点, 以保证其可行性。生均标准成本测算从理论构建到具体实施, 还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田绣珂.谈高校生均标准成本测算方法.财会月刊 (理论) , 2006;12

资金成本测算 篇3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 对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 并详细的确认和计算相应的资源动因, 而后将其资源费用在作业中归集、体现, 并确认和计量作为动因。作业成本法的计算, 在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上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上没有不同之处,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费用的核算上, 其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分配原理:1.作业消耗资源, 产品消耗作业;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 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测算中的具体运用

医疗项目的成本一直是医院成本核算中的难题,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对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 提供了新的方法。现以剖宫产手术成本项目的核算为例。

(一) 建立资源成本库

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 医院医疗支出项目有十多项, 通过对财务人员、手术室人员、物资管理部门的走访、调查, 本着合理性、重要性、差异性原则, 通过对成本项目内容的分析、合并, 最终对设立出人员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日常业务费、维修费、其它费用共六大资源成本。

(二) 确定作业, 建立手术室作业中心并确定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核算要深入到手术室工作中去, 在具体工作中, 要结合手术室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 还要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走访, 特别是在和工作人员走访中, 要重点了解几个问题:工作内容、消耗材料、耗费时间、工作人数等。通过以上方法, 确定某医院手术室的作业流程, 分为接送作业、台上作业、准备作业、管理作业。接送作业和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总手术台次, 管理作业的分配是通过手术室人数进行分配。

(三) 分配资源消耗, 形成作业中心成本

在分配所消耗资源时, 能确定为某一作业所消耗资源, 则直接确认为该项作业成本。若是多项作业共同耗费资源, 就需要合适的资源动因将其分配到各作业中去。具体分析各作业中心成本。 (见表一、表二、表三)

通过与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走访, 调查, 测算, 对剖宫产手术直接成本进行了归集, 既台上作业成本库的归集。

作业成本法原则:作业消耗资源, 产品消耗作业。在对人员成本的计算中, 将作业时间确定为作业动因, 估算出总作业时间, 来估算单位时间费用率, 估计作业单位时间数, 计算成本发生因素的单位费用, 来测算人员成本在某项作业的人员成本, 也既是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根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对人员成本进行测算。手术室共有护士33人, 根据职工薪金收入、科室排班表及节假期安排, 共有25名护士参与日常工作, 测算如下:

理论全年作业时间:

25人*12月*22.5天*8小*60分=3240000分钟

假定有效工作时间效率为80%, 则测算有效工作时间为:

3240000*80%=2592000分钟

手术台上作业人员成本:

首先分摊管理作业成本:54473532人÷32人*30人=510689元

全年手术作业成本3044828元+管理作业分摊成本510689元=3555517元

有效作业时间:2592000分钟

单位作业时间价值:3555517÷2592000=1.37元/分

剖宫产手术需要手术护士2人, 而平均手术时间90分种, 则一台剖宫产手术直接人员成本为:

2人*90分钟*1.37元/分=246.6元

折旧费用的测算, 常规手术设备折旧为1, 305, 984元, 按总手术台次分摊;专用手术设备折旧费, 按照使用该设备的手术的手术台次分摊。

总手术台次为13848台次, 则单台次手术折旧费用为1305984/13848=94.3元。房屋折旧费为11间*80平方米*115元/平方米=101200元, 单台手术房屋折旧费为101200÷13848=7.3元。

固定资产折旧费为94.3元+7.3元=101.6元

卫生材料按剖宫产手术直接统计, 平均为1010元。

水电费根据有效作业时间, 分摊计算得出为8元。

物业管理费用的发生与作业面积想关, 按作业面积分配, 11间*80平方米*150元/平方米=132000元。

单台次物业管理费用为:132000÷13848=9.5元

设备维修费分为, 如是常规手术设备维修按总手术台次分摊, 专用手术设备按照使用该设备的手术的手术台次分摊。单台次常规手术设备维修费为25000元÷13848次=1.8元 (见表四)

(四) 据作业动因, 分摊次要作业成本

根据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 分摊各项作业成本的依据。 (见表五)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核算就手术室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 没有含有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的人力成本。管理手术作业成本分摊的作业动因是手术室职工人数, 所以管理作业成本作为间接成本分摊到各作业成本的人力成本中 (见表三) 。在接送作业成本和准备作业成本中共有8名工人参与到作业在, 因这8名工人是由第三方物管公司管理, 则不参与到管理作业成本的分摊。

通过对表四、表五的分析, 可以看出剖宫产术的成本中, 材料成本的比重达到了61.88%, 要降低剖宫产术成本, 主要还是从降低材料成本入手。

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医疗项目进行测算, 对成本的分摊可以更细化、更具体化、成本核算更精确;对作业流程的分析, 从根源上找到成本形成的原因, 更加有利于加强成本核算, 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精简作业链, 从而降低成本。

摘要:探讨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 对医疗项目进和精细成本核算方式。文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及运用。通过实例的方式说明了, 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测算中的运用, 建立资源库, 确定作业中心, 明确作业动因, 分摊作业成本, 测算出医疗项目成本, 分析了降低成本的方向。

关键词:医疗项目成本,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手术室,剖宫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2]桑生娟, 陆萍, 蒋文伟.作业成本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应用[J].财会通讯, 2010, (11) :125-126.

[3]章程.作业成本法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中的应用及作业成本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油田开发生产成本测算初探 篇4

所谓油田开发生产过程,就是指一个含油构造通过初探发现工业油流之后,经过部署详探井进一步控制地质储量、证实含油面积,再根据国家对原油的要求及油田生产计划,进行开采、运输、储集的全过程。总的来说,油田开发生产成本占到油田总成本的85%左右,可见,油田开发生产成本直接影响油田总成本的高低。对其成本的预测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价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做出最优决策,而且通过作业增值性分析,尽可能的减少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目前油田主要是根据平均吨油成本这一指标,结合油田未来各年的产量规划,核算出总成本,然后依据各个作业区的配产情况将成本核算到作业区,作业区再根据自身情况核算到更小的单位。这里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吨油成本是动态变化的,运用平均吨油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核算工作量,但不可避免的会降低预测的精度;其次,各个作业区的地质条件差别较大。油藏物性好的作业区相对开采成本就小,油藏物性差的开采成本也就大。仅仅依据产量去核算作业区成本也有失偏颇。本文结合油田未来各年产量及新增探明储量规划,分别确定出每年的评价井工作量、产建井工作量及措施工作量。通过划分作业中心,运用作业成本法将成本细分为若干个作业成本库,并归集为油田开发生产总成本,以期对油田成本核算有所帮助。

评价井工作量的测算

从工业油流的发现、探明到投入生产,通常要经过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只有获得了充足的地质资料之后,才能进行该级储量的计算。根据各个阶段对油藏的认识,可将油藏储量划分为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三级。预测储量只能粗略估算出储量范围值,其精度在50%左右;控制储量是在评价钻探初期所计算出的储量,精度一般大于70%;探明储量是在油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精度大于90%。根据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油田年新增探明储量可以表示为:

式中,N为年新增探明储量,104t;A为油田含油面积,km2;h为平均有效厚度,m;准为平均有效孔隙度,%;Swi为油层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ρo为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Boi为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m3/m3。将公式(1)变形得:

由(2)式可知,在油田生产开发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年新增探明储量与含油面积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故年新增探明储量可以用年新增含油面积表示。评价钻探中以一定的井距部署评价井,在成功探井的情况下,根据试油、试采情况就可以控制一定的含油面积。总的来说,目前的技术水平足以使评价井成功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例如,长庆油田2005年在虎狼峁地区完钻的6口评价井全部钻遇油层,评价井成功率达100%。本文为了简化起见,取探井成功率为90%。至于评价井的部署,应在初步掌握构造情况的基础上,以尽量少的井而又能准确地认识和控制油层为原则来确定。在一般的简单构造上,单井控制的含油面积通常在4km2以上,复杂断块油田上,评价井控制的含油面积为1~2km2甚至更小。由此可以确定评价井工作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建井工作量及措施工作量的测算

1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的测算

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是反映油田开发状况的重要指标。自然递减率是指在不采取任何增产措施的情况下老井产量的递减情况,综合递减率指的是采取一系列增产措施的情况下老井产量的递减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Dn为自然递减率,%;Ds为综合递减率,%;Qi为下阶段老井产油量,104t;Qc为下阶段措施增油量,104t;Qi-1为上阶段老井产油量,104t。

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的高低不仅与油藏构造情况直接相关联,还与油田的管理水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注水的科学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然递减率的高低;综合递减率更是与油田管理水平密不可分,措施工作量的多少,措施投入的合理性都将影响综合递减率。鉴于此,科学预测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显得至关重要。

在油田开发方案已经敲定、仅在小范围调整的情况下,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应在一定的范围内缓慢的小幅变化。然而,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数据会发现,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起伏波动很大,如图1所示。

对于这样的数据,再精确的预测方法都不能奏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油田内部统计资料管理不善,错报、虚报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数据的灰度较大,本文倾向于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进行预测:先运用序列算子对数据进行还原,然后通过GM(1,1)模型进行预测。

以1999年至2005年自然递减率为例,原始序列为X=(8.4,6.6,6,5.8,7.9,6.9,6.8)(单位:%),引入二阶弱化缓冲算子,得二阶弱化序列XD2=(6.852,6.841,6.876,6.925,6.95,6.825,6.8),以此为原始数据建立GM(1,1)模型,求出预测公式X(0)(k+1)=6.90275×e-0.00138k,对2006~2010年自然递减率进行预测,这5年的预测值分别为:X(0)(8)=6.836406,X(0)(9)=6.826982,X(0)(10)=6.817568,X(0)(11)=6.808169,X(0)(12)=6.798783。与2006年及2007年实际数据比较发现,平均相对误差约为0.46%,预测精度达99.54%。同样的方法对综合递减率进行预测,其预测公式为Y(0)(k+1)=4.46232×e-0.00234k,得2006~2010年预测值:Y(0)(8)=4.389809,Y(0)(9)=4.379547,Y(0)(10)=4.369308,Y(0)(11)=4.359095,Y(0)(12)=4.348904。平均相对误差为1.8%,预测精度达98.2%。

2产建井工作量与措施工作量

油田开发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新增的产建井会源源不断的转化为老井,每年的老井口数是不断变化的。比如说,t年新建的产建井,到t+2就会变成老井。根据计算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的同井同期原则,不能简单的用本期老井产量和上期老井产量相比较,这是因为在本年老井产量中,包括了前年新建产建井的产量,而在去年的老井产量中,则不包括这部分。所以在去年的老井产量中,必须加上前年的新建产建井产量。即:

新建产建井在投产以后,根据投入可以确定其产建规模,也就是新建产建井的生产能力,但在实际生产中并不可能完全达到生产能力。若将产建规模作为当年新增产建井产量,这将导致综合递减率及自然递减率计算数值小于实际值。故应使用新建产建井全年生产时的产量作为新建产建井产量。新建产建井在第一年投产后并不会全年生产,其产量与产建规模之比称为产油比,到了第二年,新建产建井将会全年生产,其产量与产建规模之比称为到位率。到位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将(8)带入(6)、(7)得到

将(9)、(10)式变形,得

根据t年老井产量和t年老井自然产量即可确定措施增产量和产建井增产量。

在产建井方面,由于可以根据油田开发数据计算出油田产建井单井年产量,能方便的算出各年产建井的工作量;措施增产方面,油田的增产措施很多,各种增产措施有利有弊,适用于不同特点的油藏,效果成本均不相同。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达到最佳增产效果,往往是各种措施组合配套使用。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各种措施的加权平均增产量来确定每年的措施工作量。产建井工作量和措施工作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开发生产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法又称ABC(ACTIVITY-BASED COSTING)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即通过作业将产品与成本联系起来,将每一项成本的产生都归结于相应的作业而不是产品。根据油田开发生产流程,可将油田开发生产作业划分为7个作业中心:评价钻探作业中心、新建井作业中心、采油生产作业中心、措施增产作业中心、原油集输作业中心、地面建设作业中心、其他生产作业成本中心。

评价钻探作业中心是指以进一步探明油田储油层面积和储量计算参数为目的,钻探评价井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各项作业的集合,其中包括钻井作业、取心作业、测井作业、试油作业等。在确定各年部署评价井口数的基础上,根据评价井平均井深及各作业单井次费用即可确定评价井作业中心成本。

新建井作业中心主要描述了油田为达到既定产量而部署产建井及配套注水(注气)井的过程中所需各项作业的集合,包括产建井作业和注水(注气)井作业,产建井作业和注水(注气)井作业又可分别细分为钻井作业、测井作业、完井作业、试油作业等。产建井平均井深及各作业单井次成本均可根据油田开发数据获知,由此可以确定产建井作业成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产建井与注水井(注气井)之间存在一定的配比关系,根据此即可确定注水(注气)井的井口数,根据相同的方法可以确定注水(注气)井作业成本,从而可以确定新建井作业中心成本。

采油作业中心主要是指利用注水注气等手段将含水原油从地层提升到地面的过程中所包含各项作业的集合,包括提升作业、驱油作业(注水注气驱油)等。采油厂日常生产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职工工资及福利等费用大部分都归集到采油作业中心成本中。

措施增产作业中心主要是指为了提高油井原油产量而在井下采取一系列措施作业的集合。包括酸化作业、压裂作业、补孔作业、堵水调剖作业等。根据每年增产措施井次及加权平均措施成本就可以算出措施增产作业中心成本。

日常维护作业中心是指为了维持原油正常生产、输送、储集而进行的各种作业的集合,包括油水井维护作业、集输设备维护作业、注水设备维护作业等。油水井维护作业又可细分为检泵作业、洗井作业、冲沙作业等。日常维护作业为全天候作业,工作量非常大。排除一些突发事件外,油水井和集输注水设备往往需要定期维护,其日常维护作业次数较为稳定。因此可以根据平均单井维护次数和油田总井口数确定油水井维护作业成本;平均设备维护次数和总的设备数量确定集输设备和注水设备的作业成本。

原油集输作业中心指将含水原油通过地面上一系列设备进行收集、初步加工处理、短期储存和外输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各项作业的集合。包括污水处理作业、油气水分离处理作业、轻烃回收作业等。原油集输作业成本与油井产液量、油水比等指标正相关。

地面建设作业中心是指配合钻井部署、原油生产集输所做的各项地面建设的集合,包括输油、注水管道敷设作业、道路建设作业、注水站、储集站的建造等。由于老区地面建设基本趋于完整,地面建设投入主要集中在新区。故地面建设成本与年新建产建井产量正相关。

其他生产作业中心包括管理作业、交通运输作业等。随着原油产量的增加,其他生产作业成本也会增加。

实例应用

本文根据某油田在2005年制定的2006~1010年的产量规划,结合根据递减率测算出的产建井工作量和措施增产量,算出各项作业中心成本(见表1)。这其中既包含实证部分,又有预测部分。结果证明,模型测算出的开发成本与实际想吻合,模型有着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忠.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关系研究.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4).

[2]姜汉桥,姚军,姜瑞忠.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3]孙燕芳,王勇.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在采油厂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16-19.

上一篇: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下一篇:绵羊外寄生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