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现状(精选12篇)
资金现状 篇1
【文章摘要】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为企业带来了很多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因而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就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同时也为企业更好的加强资金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渐加强,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 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企业管理中, 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 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资产, 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 推行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一、企业资金管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意识缺乏
目前, 企业在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上缺乏科学性, 没有把资金的时间价值引入财务管理中来。同时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 但是企业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认识, 致使企业一味地追求产量和产值。同时企业对一些高成本的产量长期进行不合理的风险投入和负债经营, 导致资金投入很多, 但效益却不尽人意, 从而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
2、资金使用效益差
尽管每个企业都可能制订了资金使用计划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 但多数企业不能做到按计划控制, 导致计划的可操作性差, 有的甚至将计划束之高阁, 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 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变得盲目, 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3、内控制度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日渐分离, 经理人员拥有更多的自主经营权, 在“内部人”的控制下, 随意篡改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职能弱化, 监督乏力, 会计秩序混乱。同时具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不多, 管理成本偏高, 考核重效果轻效率, 控制起点在事后, 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4、现金流控制不足
一些以利润指标考核为主要管理模式的公司, 在所属单位完成利润指标的前提下, 对其资产项目的完好性和现金流量的良性运行等状况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 致使有些单位需要新增资金时, 提供的是“可批性报告”, 一旦获得资金, 具体实施结果同报告相差甚远, 或者为使实施结果与报告相符, 甚至提供虚假报告, 使得企业对现金流的运行控制不足, 导致整个企业决策的失误。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1) 要增强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在周转使用过程中, 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价值增量。企业应利用资金需要量和资金使用收益, 积极开展必要的技术预测, 把握好时机, 抓住机遇。充分运用资金供求时间差以及价格差, 产生资金再分配效益, 利用资金信贷关系, 产生资金使用效益。运用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客观尺度, 按照经济上的可行性要求, 进行最优方案选择。
(2) 要明确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企业的资金管理要围绕着这一目的, 把成本同产品的功能、质量、寿命等结合起来考察, 防止只增产不增收现象, 注重资产增值, 讲究生财聚财, 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对经营活动实行全面财务监督。
2、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1) 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推行会计委派制, 建立新型会计人员管理机制, 确保协调沟通到位、履行职责到位、考核奖励到位, 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有存在的基础, 有效防止信息不对称, 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2) 单位领导要重视和支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 大力推广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明确内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健全内审工作机构。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转向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 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和实时监督。同时将内审与外审工作有机结合, 确保生产经营目标实现和所有者权益不受侵犯, 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3、加强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
(1) 做好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不仅依靠现金流量表, 还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通过现金流量表, 我们可以进行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同时还可以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等指标, 进行现金流动性分析。最后还需要进行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2) 进行现金流量预测。预期现金流量是企业全部现金流量扣除成本费用和必要投资后的剩余部分。预期现金流量的数据需要通过财务预测取得。通过现金流量预测, 可以得到预测期现金的多余或不足, 为资金预算管理做好前期基础工作。
(3) 编制现金预算。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应建立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系统。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 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 以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做好现金预算可以有效利用方案提前做好准备, 及时采取措施, 并且提供现金收支的控制限额, 防范资企风险, 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工作, 提高内部协作的效率。
4、加强企业资金的结算管理
为了加快企业的资金回笼, 提高资金利用率, 企业应从应收款入手, 联合销售部门、财务部门成立清欠小组, 跟踪分析, 及时考核每一笔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要做到当年销售的货款、资金当年回笼。无论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账, 都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另外要加大货款回收力度, 从源头解决资金流入问题, 在年初就要制定出压缩应收账款的总体指标和各项分解指标, 并将压缩应收账款指标和现金流量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 落实到各单位经营责任合同书中, 以确保资金的及时回笼, 加速资金周转。
5、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
在资金管理方面, 要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 推广财务管理软件的同时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 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因此企业应结合实际, 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 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 确保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
三、结论
综上所述,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只有改善企业管理状况, 搞好资金管理, 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防止资金流失, 从而促进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为企业带来了很多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因而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就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同时也为企业更好的加强资金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资金现状 篇2
关键词:企业;
资金管理;
对策 目 录 摘 要 Ⅰ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涵分析 1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1(2.1)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1(2.2)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2(2.3)资金管理制度缺失 2 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3.1)企业经营管理者资金管理的意识缺乏 2(3.2)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3(3.3)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3 四、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分析 4(4.1)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意识 4(4.2)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4(4.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4.4)建立和完善资金业务的监督与检查机制 5 结 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涵分析 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维系正常经营活动,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经济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采取审计、监督等系列方法、手段实现对企业资金内部的全面控制,从而服务于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化资金管理职能方面,可以保障经营资金更具流动性,通常有效的资金管理体制可以使企业拥有一定数量始终可变现的资产,当遇到人为或非人为环境变化以及自身战略决策失败带来的危机时,则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甚至具备一定的融资能力,且扩大或转移生产经营,在市场波动中抓住机遇,反败为胜;
另一方面,切实提高经营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非必要成本损耗,最终做到提高资金及生产盈利水平。资金管理的主要对象为运营资金,根据现有运营资金分类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按照资金的构成要素,可以将企业运营资金分为现有资金及等价物资产、存储货物、应收、应付账款等。由此管理项目被分为现有资金、等价物资产(证券等)管理、账款、存货管理及信用管理等,资产管理的主要功能在于确定各项目在资产总额中的最佳比例,通过管理提高资产周转效率,降低风险。第二种根据运营资金时间的变动性分为临时、永久性资金。临时性流动资金用于企业应对周期性、季节性变化带来的资产负债、货款支付,维系正产经营活动。永久性资金用于企业必要的生产投入及运营投入。通过资金管理合理分配二者的比重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2.1)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完善时期,企业经营意识尚有欠缺,尤其在资金管理方面,过分注重提高生产能力,将大量资金投入产品前期生产,造成运营资金堵塞,周转不灵,一旦遭遇风险便失去了经营的主动性。监管意识有待加强,企业在使用运营资金时,计划不足,随意性较大,给企业及相关利益主题带来很大的影响。缺乏资金管理意识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尤为明显,这与惯有的经营观念分不开,传统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资金投入扩大经营范围与经营业务,缺乏必要的资金管理意识,无法适应当今的市场环境。
(2.2)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由于缺少丰富的资金管理经验,对资金管理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形成科学的资金管理价值理念,且认识不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使资金的使用计划缺乏合理性,从而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由于没有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企业管理人员往往会缺乏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在执行中没有相关的制度作为依据,降低科学管理资金的意识,使资金规划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2.3)资金管理制度缺失 多数企业在发展中无法将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与市场环境及企业发展战略相联系,从而未能形成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审批环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制度保障,在业务流程管控上流于形式,对资金外流审批不严,常常只需业务主管领导签字便可以导致资金的外部流出,业务主管领导并非对业务进展情况完全了解,谎报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从资金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来看,有的企业并未单设专项评估部门,也未与外包公司建立合作,营运资金使用效果与企业员工工资脱钩,使资金使用评估形同虚设。
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企业经营管理者资金管理的意识缺乏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资金管理意识明显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快速发展,资金管理的意识缺乏使企业经营管理者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或认识到企业资金管理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资金管理意识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对比,业务流程更为繁琐,资金周转速度慢,实际占用的资金量大,很多企业资金配置不科学,不合理,缺乏系统的规划,甚至造成大量的资金闲置、资金使用成本居高不下等。当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变化时,企业往往会出现资金面紧张的状况,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企业周转不灵,损失严重。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如果缺乏的资金长期规划意识,将会无法科学地调度使得企业资金,资金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最大化。
(2)部分生产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产品产量,缺乏对产品市场的变化及需求的研究和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应有的市场分析和随机应变能力,对有限的资金资源不能够合理科学的调度和使用,这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3.2)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一方面,企业各部门缺乏对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各部门向财务部门报送资金预算编制所需的基础数据时,消极应付,提供的数据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生成的资金预算指标可操作性差;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系统构建不完善,各子公司、分公司不能与母公司实现会计核算数据共享,导致母公司不能有效地监控各子公司资金流,无法实现集团内资金的集中调剂使用,推高企业的筹资成本。应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管与激励机制,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持久的应用实施,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安全。一方面,企业管理阶层需要培育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人才,通过认同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控策略有专业认知和管理能力的人去进行企业管理,从管理层面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监管意识,确保内控制度检查评价工作的管理质量;
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认同企业内控制度管理制度并在内控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企业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推广和应用的积极性,促进内控制度成功地实施与开展。
(3.3)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没有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形同虚设,严重时会导致企业资产流失。具体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资产的内部控制不严格,资产的领用、登记等手续不严谨,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大量账外资产的存在;
不严格执行资金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经常发生;
部分企业的材料、物资管理不规范,材料、物资的出入库验收手续不完善,致使成本结转数据不准确,成本和利润的记录不真实。其次,许多中小型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管理意识薄弱,至于专项管理如企业的应收款管理等几乎为空白。在这类企业中,通常营销人员只负责销售产品,至于销售款项的回收不在职责范围之内,这样就容易使大量的资金被客户占用,企业对营销人员缺乏约束,考核不严,奖罚不明,甚至出现营销人员私自挪用货款的现象;
财务部门对应收款项监督不力,使客户长期无偿地占用企业资金的现象长期存在,使企业蒙受损失,这些现象对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倒闭。
四、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分析 (4.1)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意识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论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基层的普通员工都知道资金很重要,但是她们对于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才能够确保资金有效管理却比较模糊。所以我们所说的加强资金管理意识并不是单纯的强调资金的重要性,而是要全面加强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意识树立。在树立正确资金管理意识具体工作方面。首先就必须加强对资金统一管理的正确意识树立,资金不是某个部门、机构乃至个人的私人财产,资金是属于企业的,是促进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即便是在具体部门中运作的资金也必须树立起统一管理的正确意识,这样才能够让资金的流动变得可控、可感、可知,才能够让每一个环节运行中的资金都处于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当中。
(4.2)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投资、筹资和资金营运等环节的资金活动,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可以对资金的使用起到制约、规范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司战略目标实施与完成。建立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审批方式、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权限。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其制度,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按照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确保资金及时收付,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的良性循环,严禁资金体外循环。
(4.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是采取得力的措施,从而加速资金周转。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管理层需要高度强化资金管理的意识,将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资金进行严格的控制,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计划,保证企业资金的运转水平。合理调整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缩短营业周期,及时催收应收账款,加速资金回笼,加快营运资金周转,以便用有限的资金服务于更大的产业规模,为企业取得更优的经济效益提供条件。产品销售前,对客户的信用进行深入调查,评估其偿付能力,测定赊销额度,并采用恰当的结算方式,有效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比率。
(4.4)建立和完善资金业务的监督与检查机制 针对企业流动性强的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等资金,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稽查部门负责监督企业资产的收支情况,这也是资产管理中的重难点,要定期对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凭证真实性与完整性、现金使用范围的合规性、有关法律法规、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公司现金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等。一旦发现某一环节存在账实不符,或者数据和平常差异巨大,需要存档,计入稽核档案,做深入调查,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问责到人,并以示惩戒。
建立现金收支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
现金收支管理体系 稽核 定期抽检 不定期抽检 图1:现金收支管理体系(1)稽核岗位负责直接监督现金收支,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凭证真实性与完整性、现金使用范围的合规性、有关法律法规、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公司现金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等。发现问题,记入稽核档案,作为对出纳岗的奖惩依据。
(2)由会计人员组成定期抽查小组,每月定期进行一次检查,除检查稽核内容外,还需检查进行现金盘点,检查现金账实是否相符等。检查结果记入定期抽检档案,作为根据对稽核岗的奖惩依据。
(3)财务主管组织组建临时抽查小组,小组成员由纪检、财务、总经理办公室等工作人员组成,检查内容除定期抽查小组检查内容外,还检查现金收支授权审批执行情况,现金收支流程执行情况等。检查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每次抽检结果记入不定期抽查档案,作为对会计部门工作的考核依据。
结 语 结合全文的研究分析,就会发现企业的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起着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进一步对公司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提高管理水平,这也是为什么管理会计越来越有发展和研究趋势的原因。其实资金管理在实际的操作管理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在企业中能顺利成功的应用,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掌握资金管理的技能就等于掌握了一个企业的命脉,通过判断资金管理工作的好坏,就可以评价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企业应该给予资金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对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找出其本质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解决对策。要有专门的监管人员确保相应的措施到位,要对实施措施之后的财务状况进行统计,一旦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避免资金问题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总之,通过本文提出的一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让企业始终处于一个相对优势的地位。
铁道资金结算模式现状分析及探索 篇3
摘 要:文章介绍了铁道资金现行结算模式,包括内部结算模式、广州结算模式及上海结算模式,分别就各类结算模式进行分析,对比其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对未来结算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铁道资金;结算模式;优化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2-0120-02
1 概 述
铁道资金结算中心是铁路系统内部的资金管理机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为铁路单位开立内部账户,办理内部结算,监督内部货币资金收付,承担内部资金调剂和铁路资金集中调度,为铁路经营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目前结算中心从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大的铁路地区建有三级结算网络.设立了三级结算部门,为所在区域的铁路单位办理内部结算和通过协作银行办理对外结算,监管内部货币资金收付。对铁路内部开户单位来说,结算中心就是他们的“银行”,而他们就是“企业”。目前共有1个资金结算中心,19个资金结算结算所和52个结算室,人员共计809人。
铁道资金结算中心自1994年成立运营至今,在集中闲散资金,发挥资金规模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铁路经营和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资金结算中心通过内部账户和银行账户集中铁路单位资金,两种方式互为补充、共同发挥作用。
2 铁道资金结算模式现状分析
铁道资金结算目前存在两种结算模式,主流模式是内部账户模式,另一种是上海、广州结算所使用的集团账户模式。
2.1 内部账户结算模式
内部账户结算模式是結算中心在商业银行开立普通账户、成员单位在结算中心开立内部账户,集中内部账户资金并核算明细业务的结算方式,要求下属成员单位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其特点是:
①结算中心在商业银行开设结算账户,各成员单位在结算中心开设内部账户。
②各成员单位对外付款业务全部委托结算中心进行,即“成员单位仅对结算中心,不对银行”,成员单位之间发生的结算业务通过内部账户进行划转,所有结算业务在结算中心柜台办理,使用内部结算。
③结算中心内部账户之间(含不同结算网点间)资金可以实时到账,无需经过银行周转和资金划拨(轧差除外)。资金在结算中心体内循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每年可节约结算费用2 800万元左右。
④铁路单位对外资金支付由结算中心柜台人员审核记账后统一交银行办理。内部结算仍然使用传统的纸质支付票据和凭证。结算中心通过人工方式与银行进行票据交换。
⑤结算中心对发生的内部账户结算业务实施柜台事前监管。账户及资金信息反馈及时、完整、准确,便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分析。在此种结算模式下,结算中心须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并有相应的计算机系统支撑。
⑥目前内部结算业务办理范围受限。如内部账户无人民银行核发的开户许可证,不能实现电话费、水费、电费、税费等的自动扣划功能。
2.2 集团账户结算模式
2.2.1 上海结算所集团账户结算模式
结算中心在商业银行开立集团账户,结算中心和商业银行联合为成员单位开立结算账户,集中全部资金并核算所有往来明细业务的结算方式,要求下属成员单位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其特点是:
①结算中心在商业银行开立集团一级账户,成员单位在结算中心集团一级账户下开立二级子账户,该账户具备一般银行账户的功能。结算中心负责管理运用集团一级账户资金,二级子账户与集团一级账户保持联动,二级子账户值显示可用资金,实存资金在集团以及账户。
②结算中心在资金结算系统内为每一子户建立相应的内部账户,成员单位间的内部收付款业务由结算中心负责办理,对外收付款业务由商业银行负责办理,商业银行与结算中心联动。
③结算中心对在柜台办理的资金支付进行事前监管,对通兑业务事后监管。
2.2.2 广州结算所集团账户结算模式
与上海结算所的结算模式在账户设置方面基本一致,只是在柜台事前监管方面有所加强。成员单位间的内部收付款业务以及对外付款业务均由结算中心负责办理。对子户付款业务,由结算所在资金结算系统中记账完成后加盖“广州铁路资金结算所受理章”后交银行办理,对提入的票据,遇子户账户余额不足的,结算所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退票。商业银行与结算中心联动。
2.2.3 上海及广州结算模式的共同点
结算中心在银行开立集团一级账户(总户),铁路单位在结算中心总户下开立银行二级子账户(子户),该账户具备银行账户所有的功能,银行对子账户实行零余额管理,铁路单位同时在结算中心开立内部账户,内部账户与银行二级子账户相通。结算中心负责办理内部账户间的收付款业务,银行为总户记付利息。
银行和结算中心票据交换通过人工方式进行,铁路单位拥有人民银行核发的开户许可证。
2.2.4 上海及广州结算模式的不同点
上海结算模式是结算中心办理内部账户间的业务,其他结算业务由银行办理。结算中心与银行定时互传收付款信息,以使内外账户余额一致。银行统一对铁路单位记付利息并提供对账单等。广州结算模式是由结算中心统一归口管理结算业务,事先审核铁路单位所有支付业务,结算中心统一对铁路单位记付利息并提供对账单等。
2.3 两种结算模式的区别
2.3.1 账户性质
内部账户结算模式下,结算中心的账户(总户)是经人民银行审核批准在商业银行开立的,内部单位的账户是经财务主管部门批准在结算中心开立的。集团账户结算模式下,所有单位的账户都是经人民银行审批在商业银行开立的真实账户。
2.3.2 结算功能
内部账户结算模式下,必须到结算中心柜台办理结算业务,业务范围限于内部结算和主动性对外付款业务。
集团账户结算模式下,除内部结算业务必须到结算柜台办理外,其他业务均可在相应银行办理,可享受银行多样化的结算服务方式。
2.3.3 结算实现主体
内部账户结算模式下,结算中心受理并完成结算,是结算业务实现主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集团账户结算模式下,银行是结算业务实现主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3.4 与银行接轨的方式
内部账户结算模式下,通过人工与协作银行进行业务接轨,不能通过网络远程授权、支付密码等实现资金安全控制和业务处理。
集团账户结算模式下,与银行自然无缝对接,可实现网络远程授权、支付密码控制、业务集中处理等
2.4 两种结算模式利弊
2.4.1 内部账户结算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内部账户结算模式的优势:通过资金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内部账户间的资金划转瞬间到账,提高铁路资金周转速度。同时,由于使用铁路内部资金管理系统,能够节约财务费用;对内部账户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进行事前监管,加强了铁路资金风险控制,确保铁路资金安全;账户开立不受人民银行限制,开户单位账户信息、资金流信息不外泄,对银行依赖程度较小;积累了自办结算的经验,制定和开发了相关的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
内部账户结算模式的劣势:不能为开户单位提供托收、网银、信用证、保函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难以对接银行系统的网络远程授权、支付密码控制等新方式。对外业务办理不够迅速、便利;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法律责任较大。
2.4.2 集团账户结算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集团账户结算模式的优势: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银行电子业务相衔接。开户单位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冠以单位名称的独立账号,有利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银行网点较多,可通存通兑,业务办理较为迅速、便利,可享受托收、网银、信用证、保函等多样化业务功能,与银行的新业务、新流程容易接轨;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小,结算中心法律责任较小。
集团账户结算模式的劣势:账户开立受政策法律限制较多,个别账户因条件不符不能开户;资金监管只能事后进行;对银行系统依赖较大,银行容易掌握开户单位资金流信息。
3 新结算模式的探索
如何发挥内部结算和资金归集的优势,克服其弊端,是结算中心近年来寻求解决的问题。结算中心曾选择郑州铁路资金结算所开展“资金收付系统”的系统功能测试。“资金收付系统”是依托铁路办公网作为网络通道,让中心内部客户使用加密钥匙确认身份实现铁路单位与结算中心间的网络联通,门不出户实现查询、转账付款等的信息处理系统,结算中心延伸了结算柜台服务。使用“资金收付系统”的铁路单位即使与结算网点不在同一城市,也可實现资金监管、归集、资金支付,所以“资金收付系统”一方面将会拓展内部结算服务手段,为加强铁路资金归集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将为拓宽内部资金监管提供有效平台。
但是,由于通过资金收付子系统实现客户对外结算的支付信息只发往结算中心,需由结算中心套打银行支付票据给银行,存在结算中心套打票据速度慢,工作量大等诸多问题。最终由于后期系统开发、维护停滞,“资金收付系统”没有上线运行。但是,以上该结算模式的探索,为构建新型资金结算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 未来资金结算模式的设想
基于满足资金集中和监督管理的要求,同时满足成员单位高效、便捷的结算需求和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对未来资金结算模式的设想是:以结算中心为核心,借助内部网银和银企直联等方式,为成员单位开立相应账户,强化执行银行账户管理、大额资金联签、资金支付预约等制度,实现资金集中的实效性、资金监管的有效性、资金调配的实效性。实现集团账户内本地与异地账户间的内部结算问题,降低结算成本。解决结算与财务分割,内部结算与外部结算分割问题,提高结算效率。不改变企业集团下属成员单位已经开立银行的现状,减少了资金集中过程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沈学红.银行网络下结算中心的构建[J].经济师,2008,(3).
[2] 刘莉.关于我国目前企业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3).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分析 篇4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保险资金投资规模大幅增大
十几年来, 我国保险资金规模高速增长, 虽然近些年增速有所放缓, 但保费收入的绝对数仍是大幅增加的态势。据统计, 我国2012年保险市场全年保费收入1.55万亿元, 同比增长8%。其中, 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保费收入5331亿元;寿险业务呈现回升态势, 保费收入8908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862.8亿元;人身意外险保费收入386.2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7.35万亿元。截止2012年底,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6.85万亿元, 占行业总资产的93.2%, 可见保险资金成为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下图是我国历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保险年鉴整理。
(二) 保险资金投资方式不断拓宽
2010年8月31日开始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保险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 (一) 银行存款; (二) 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 投资不动产; (四)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2012年6月11日至12日, 保险投资改革创新闭门讨论会在大连召开, 保监会提出了旨在拓宽保险资金运营渠道并降低其投资门槛的保险新政13条, 其中几乎涵盖了保险业所有可预期的投资工具, 包括投资债券、委托投资、投资股权和不动产、资产配置、基础设施债权投资、境外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融资融券、创新产品以及托管等。此后, 保监会于7月、10月和今年相继出台了政策。新政的推出展现出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方式愈来愈多元化。
(三)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 债权投资比重过大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一直以来以债券投资为主。以下是平安集团2012年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图示。
在平安集团公布的2012年年报中, 保险资金投资总额达到1074188亿元, 由下图可以看出, 债权类投资总额达874236亿元, 占比高达81.4%, 很显然, 债券投资在保险资金运用上占很大比重, 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工具。
数据来源:平安集团2012年年报。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是很合理, 债权性投资占比过大, 虽会放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但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结构仍过于单一, 这种资金运用结构难以使保险资金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无法使资产与负债最优配置。
(四)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偏低并且不稳定
近些年来, 虽然我国在保险投资领域内不断开放, 但受国家政策、金融危机以及国家整个宏观形势的影响, 保险资金并没有有效投资, 仍保持着较低的收益率且跌宕起伏。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统计。
由上图可看出, 2001年以来,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4.55%, 仅比去年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1%左右, 比资本年收益率最低限高1.55%。很明显,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缺口较大。不仅如此, 受政策、资产管理能力以及投资技术和专业等因素的制约,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在这十几年间波动很大, 相当不稳定。在2007年和2008年,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近十几年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这不仅影响了很多产品的收益水平和竞争力, 阻碍了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甚至还导致了整个保险行业进入了一个困顿时期。
(五) 保险资金运用风险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工具越来越多, 并且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14年第1期中旬刊 (总第540期) 时代Times规模逐年的递增, 保险资金投资运用风险也在不断地扩大。新政13条中几乎包括了保险业内所有可以预期的投资工具:债券投资、委托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境外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融资融券以及创新产品等等, 这给保险公司资金运营带了诸如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众多风险因素。不仅如此, 随着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扩大, 保费收入逐年的递增,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规模也在逐年的扩大, 但投资机构相对来说数量很少, 投资水平有限, 这使得保险资金在日常管理和投资上增大了再投资风险。
(六) 缺乏专业投资技术型人才
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晚, 发展程度不深, 进而忽视了对专业投资人才的培养, 使得金融市场上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技术型投资管理综合人才, 这无形中使得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风险加大。
二、对今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监管, 完善政策法规
保险监管的目标主要有三方面:保护投保人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维护保险行业的安全与稳定。
一方面, 要加强对保险资金投资的监管。新保险法的实施以及将陆续颁布的新政13条等政策法规都展现了我国监管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性。新政13条使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扩宽, 投资风险加大, 加上陆续发展起来的保险集团, 他们拥有非常雄厚的资金实力, 也正因为如此, 他们可能引发的风险损失就愈大, 所以监管部门更应该加强对保险资金投资监管, 建立合理监管机制, 在探索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由于金融危机, 国内外经济形势一直不乐观, 我国保险公司收益率自08年以来一直很低迷, 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也因此集体下滑。作为应对风险、关系着保险公司生死存亡的准备金, 为了防止保险公司出现经营危机, 我国监管部门更应该加强对偿付能力的监管。2012年7月5日, 我国保监会颁布了《关于保险公司加强偿付能力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分别从四个方面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做出了要求:建立偿付能力管理机制、制定资本规划、及时制定偿付能力达标方案以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偿付能力的监管不仅保证保险公司免于破产的危险, 还保护投保人的利益, 促进保险市场稳定发展。
(二) 完善金融市场, 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作为保险资金投资运营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关系着保险资金运用是否安全。
首先, 要规范股票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股市一直比较低迷。原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任时在中国入市退市机制上、上市公司分红上以及保护投资者等市场监管方面发布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第七任主席肖钢面对着IPO改革、市场信息、“三公”建设以及金融创新等难题, 临危受命。虽原证监会主席已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但是仍然无法稳定股市过度投机。因此, 股市是必须要进行规范和完善, 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资金运用的风险。
其次, 大力推进债券市场发展。从上文可知, 我国大部分保险资金用于债券投资, 债券市场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而现如今我国债券市场, 国债居多, 中国各个企业认为股权融资是一种“摇钱树”, 宁愿多发些股权而不愿去发行债券, 这导致债券融资在我国受到了冷遇, 我国的债券市场也因此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所以, 大力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鼓励中小企业债券融资, 既可以缓解股市中IPO阻塞难题, 也发展了我国的债券市场, 达到“双赢”的效果。
最后, 改善其他金融工具市场。新《保险法》以及新政13条等相金融FinanceNO.1, 2014 (Cumulativety NO.540) 关政策的提出,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愈来愈宽。保险资金能投资多种金融工具。因此, 健全各个金融工具市场才能有效降低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保证投资收益。
(三) 改善投资结构, 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随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限制的拓宽, 资金的投资配比结构就显得愈发重要。如果资金不能得到良好的投资配比, 资金的运用效率就低, 投资收益也低。而保险公司的规模正逐步扩大, 较低的资金收益率将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发展。因此, 合理的资金投资结构不仅能给保险公司带来较高的收益率, 同时也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 推动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逐步走向成功。
(四) 加大保险产品创新
保险产品的创新与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息息相关。一款好的保险创新产品不仅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给被保险人带来保障, 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收益, 同时也减少了保险资金投资风险, 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 保险公司也多了一层保护圈。
(五) 加大人才培养
要改善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就要培养出众多的专业技术型综合人才, 降低资金投资风险, 提高资金收益水平。
首先, 提高保险资金从业人员的门槛。这就需要建立严格的考试、选拔机制来提升保险资金从业人员的投资水平。
其次, 加强培训员工的投资技能。保险公司定期举办培训班和交流活动, 提升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相互借鉴投资工作经验, 加强实践技能。
最后, 要多加培养专业技术型综合人才。要想获得较高资金投资收益水平, 这不仅需要人才精通保险、投资类知识, 还需了解法律、计算机技术等各行各业的知识, 这样才能及时挑选并掌握国内外一些有价值的资讯, 合理安排保险资金投资策略。因此, 培养专业技术型综合人才迫在眉睫。
(六)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
一方面, 要提高保险资金管理水平。保险公司应建立资产负债的管理系统, 通过系统与各个部门进行对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及保险资金运用纪律, 减少不必要的或是人为的损失发生;并且, 随时对保险资金进行跟踪, 对保险公司的偿付力及保险资金的运用给予监督, 全面地评估风险。
另一方面, 提高保险资金在投资运用中的风险控制。保险资金运用专业人员应该实施投资组合策略, 对资金进行合理地配置, 实现多元化投资并且随市场行情变动及时评估风险, 调整投资策略, 保证资金安全性下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高林.保险资金投资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陈兴龙.保险资金运用学程[M].北京.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1.
[3]章伟程.保险资金投资运作及风险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2.15.
[4]严继莹.保险资金组合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商业, 2012.
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篇5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当前我国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中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为了研究的顺利进展,本文将范围缩小到县市一级,选取湖南省永州市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市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使用、支配等系列问题,对探讨县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管理问题具有可行性和代表性。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管理
一、研究区域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永州市是湖南省南边农业大市,处于湘桂粤三省交会处。先名“零陵地区”,还有其他许多别名,如“竹城”等,1984年,该市被一分为二,原来的零陵市被撤消,重新命名为永州市和冷水滩市。但十年之后,1995年,又撤销了两市,重新设立永州市,分成零陵与冷水滩两个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从古到今,永州市在两广、海南与西南等各省份的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又是湖南对外进出口的咽喉,素有:“南山通街”一说,历代帝王之国,其自然环境、水质等,都在湖南省排行第一位。当前该市产业结构以实现高速、稳定的经济与社会为第一发展目标,并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以绿色食品、自动化机械、高质量纺织、冶金和建材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永州市历经多次合并、更名、调整后,在农业发展路径上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由传统的区域布局向对外开放型生产发生了转变,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并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当前永州市共因辖管9个县,2个区,共192个乡镇,5349个行政村,总人品口600余万,农业人口470余万人。土地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470余万亩,(水田面积380余万亩,旱地面积83万余亩)。
全市共有5个粮食大县,而且这些县在全省粮食总发量中也排行靠前,当前有8个生猪大县,同样地,在全省全部排在前列。可见,永州市是当前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
二、永州市农业科技推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并不成熟,也只是阶段性的,这些成果还无法使整个永州市农业发展成为湖南省的绝对性农业大市,更不太可能在国家农业发展中充当主角。当前,永州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体系建设不乐观,正面临着“断线与断网”的局面。据调查,永州市目前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中,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年人均财政下拨的款约为4000块,其中一部分为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经费支持,其他所需的经费需由地方解决,或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行解决,或者由其他经营组织创收等。大多数乡镇农业农业技术推广站都没有正规的办公场所,推广人才的住宿问题更是无从谈及,他们没有既定工资,生活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也没有保障。全永州市当前共有18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而能够分到独立住房的、有独立经营门面的一半者不到,只有83个,且这些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各种条件非常艰苦,场所极其简陋。
(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机制改革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安排通常都是包办包揽,这是由于当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业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且我国当时被告的是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当初国家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如此同时,国家政府的改革也如火如荼。这次改革,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其表现就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性为事业单位,且从农业行政机构中相对独立出来,从此,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行了政事分离,也就是实行财务、人事、工作等相对独立。1986年,中央财政部就国营农业事业单位预算和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对有固定收入的单位,实行‘核定支出、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管理方案;对那些有经常性和稳定性收入的来源,但又无法达到管理经费自给自足的事业单位,要实行“定期、定额补助,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一定几年不变”的管理方案。对于那些能够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对本企业进行独立经济核心的企业,特别是对于实行经费自给有余的企业和单位,实行独立核心,让企业自负盈亏,除非有特殊规定或者政策所向,否则不再给予其他方面的拨款。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主要体现于三点:
第一,实行事业费包干、节约提成、创收奖励的政策,农业行政部门的统收统支政策取消。经费包干,其包干的基数和依据是根据编制与实有人数之间,按照一定的人头费标准来核定的,这一政策一般是一定就是好几年,最少三年内不得改变。
第二,取消全额拨款政策。事业费标准不再统一,因各级各地财政情况不同而各异。通常情况下,中央、省、市三级基本实行差额拨款。对于基本工资、少数部分办公支出,由政府作出基本保障。这一改革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事业单位,其自主权得到最大化扩张,然而,其经费压力却日益加大。较大一部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如果不努力地创收,他们是很难于维持下去的。也就是说,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其实还是实行国家与机构共同协调发展的政策。
第三,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大多数是由同一级财政主管部门来负担的。该级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在对其进行经费资助过程中,只对基建费、专项费等,给予一定量的补助。由于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95%以上都集中在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因而这两级财政是负担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主体。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事业费、项目费、推广机构创收费用。其中项目费对于县级以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来说,基本不存在。但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的结构指标却能够直接体现系统经费的结构现状,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中,有机构成的最直接体现,同时能够直接反映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费与所从事业务的经费之间的比例,同时还能反映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系统内部支持机构运转的资金与实际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资金比例。
(二)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事业费总量分析
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总量的异动情况。2005年-2014年,十年内,因政策变动,政府对事业费的投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以述分析可知,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投资往往是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具体实际进行的。
(三)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事业费支出分析
资金现状 篇6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养护;资金
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村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难题,强化公路管理养护是保护和巩固建设成果,降低后续再建设成本的重要举措。目前管理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以制度来保障,同时要确保财政配套资金到位,目前农路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养资金来源不足,后续管养开展举步为艰
资金问题是影响农村公路管护的最大瓶颈。随着道路里程的延伸,管养所需资金越来越多,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额度也越来越大,但受财力限制,实际到位的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同时通村硬化路建成后,经验收合格直接交付村级投入使用。相关政策明确要求农村公路村建村养,但绝大部分村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村级债务,减轻农民负担等大背景下,使得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各级政府财力又有限,在农村公路建设时已经倾其所有,村级“一事一议”政策很难得到落实,出现“事难议、议难成、成难行”的局面,从而很难筹到常年用于通村路管护的专项资金,从而严重影响了公路管养工作的正常开展。
2.日常养护意识淡薄,部分未列入财政预算内管理
首先是宣传措施不到位,管养意识没有深入人心。按照《公路法》、《江苏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村级公路养护主体为村民委员会,但目前还存在指导不及时、督促不到位的问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给农民出行带来了便利,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无限生机。但部分农民为获得更大的种植收益,采用“拱地头、扩地边”的方法占用公路用地,甚至在公路两侧堆积建筑材料,倾倒垃圾,破坏植树,致使每年要增加一定的管护费用。其次是管养意识淡薄。目前相当一部分县、镇还没将村道公路养护管理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部分镇村着管护意识差,存在重建轻养的思想,认为农村通公路和路面硬化后,行路难问题解决了,无需浪费人力财力去养护,从而没真正重视管护工作;同时部分基层财政部门财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部门农路管养没有设置专户进行专款专用,而上级部门的养护配套资金一般是按年终考核打分一次性拨付,而要真正形成日常养护机制,仅依靠上级拨款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随着建设里程的累积,镇村财力更加捉襟见肘,部分镇村以季节性突击及应付检查为主,支付管养费用时采取拆东墙补西墙或者拖欠的而方式,从而呈现出无养护机构,无固定养护人员、无养护经费,无养护机具的“四无”状态。
3.农路管养分级监督管理方式不完善,核算不及时
目前镇村级技术力量薄弱,管护质量难保证,区级交通主管部门由于管理的目标越来越广,也无法全面地从技术、日常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及时专业的培训:一是缺乏专业管护人员。为便于管护及降低成本,大部分镇村聘请本村村民专人管护或临时雇佣,且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均偏低,在养护台帐、小修保养经费台帐均不能按规范程序及时登记核算。二是缺乏专业工程鉴定人员,对于病害路段,需要专业工程师及时鉴定、修理,目前镇级也设有农路办,但仅是一套班子换多套马甲,没有专门设置专业岗位,技术监督管理不能及时跟上,对一些大修工程资金预算也无法及时上报。
二、加强农路管护资金管理的对策
1.多措并举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充足的养护资金是农村公路健康发展的关键,是衡量农村公路管养重视程度的主要指标。目前农村公路养护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奋斗目标,要积极争取财政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公路养护。
(1)政府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真正认识到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意义,积极筹措资金,并将其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2)引导广泛社会资金汇集到农村公路。要深挖农村公路第三产业潜力:形成农村公路沿线企业代养、扶贫挂钩单位出资、个人自愿出资和民间机构集资以及其他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公路养护资金的氛围。
(3)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企业或个人捐助或领养,如试行沿线林木分段承包,以日常达标养护换取确权;知名企业或知名人事道路冠名等方式。
2.科学使用养护资金
(1)对责任领导政绩考核时实行“建设和养护捆绑”。要避免“政绩工程”,形成只建不养的局面,要既提高建设质量,又注重养护,确保公路质量,从而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2)专业养护与日常养护结合。大中修工程要以专业队伍为主,提高实际养护水平和养护质量,避免前修后坏。引导群众参与农路日常养护,提高农民爱路、护路积极性,在降低养护成本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养护工培训。编写简明实用、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农村公路养护手册,对养护工进行辅导培训,推广农村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
3.落实资金,加强资金监管
(1)借鉴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模式。在管养领域开展“七公开”,将养护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公示,强化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2)制定资金使用办法,加强资金使用情况检查、监督和考核。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监管,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保证专款专用,要制订资金使用办法,进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并主动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定期进行审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结语
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养护,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建养并重,从根本上延长农村公路寿命,实现农村公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养护投资力度,缓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与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正常化、规范化养护,发挥农村公路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丽,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的再思考.中国公路
[2]王松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介绍.中国公路
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现状与建议 篇7
关键词:农业专项,产业结构,农村致富,现状,对策
一、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背景概述
自从2003年至今, 连续十二年“三农”问题成为政府聚焦的公共服务, 是对“农民真苦, 农村真穷, 农业真危险”的伟大改革。作为“农业强国”的中国, 多种粮食的产量居于世界水平, 这与国家的连续坚持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是不可分割的。为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劳动、改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产出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因地、因时制宜, 结合各地区、乡镇具体情况给以农业专项资金的支持和投入, 是发挥地区、乡镇优势、引导农民致富的策略, 是有效贯彻国家政策的表现。
2012年, 中央财政年初预算拟安排12286.6亿元用于支持“三农”发展, 国家财政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包括对育种、粮种补贴、农业水利建设、购买农机补贴、对农业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 充分体现了农业在我国的地位, 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决心。但是, 据了解, 不乏地方财政、政府的确挪用农业发展资金, 自行提用农业专款、资金分配不合理、跨范围跨区域使用资金等矛盾突出, 影响国家、省部的农业政策的落实, 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 对于各级财政、政府部门, 应该如何规范管理、按照国家政策来分配使用农业专项资金, 发挥其作用于功能。
二、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实况综述
(一) 农业投入主要采取行政推动模式, 容易造成过强的行政性干预
农业投入的参与主体基本上都是政府、政府委托的机构, 那么从辖地利益出发, 必然鼓励各单位、部门出谋划策, 争取项目、资金, 多多益善。特别是农业税取消后, 乡镇政府的收入大大萎缩, 因此这“免费的午餐”吃得越多, 那自己的成就感就越强, 只要吃到了, 吃得越多, 那就是自己能力、成绩的体现。即使地方没有实际配套的自筹资金, 但是相关部门仍谎报, 就是为了争取到资金补助。所以, 在政府官员看来, “农业专款”就像是自己的私人金库, 资金越多, 可操控性越强。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在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后, 24个省市的各地政府相继上报了自己的投资方案, 仅四川省公布2013-2014年实施的重大投资项目总额4.26万亿元, 占四川省2012年GDP的1.79倍。除此, 项目申请多了, 那拥有分配权力、审批权力的部门地位就高了, “跑部钱进”就是逐年形成的局面。项目、资金是否能申请下来, 影响因素是非常多的, 但笔者觉得其中两点是非常重要的:项目自身内容、“关系”。当然, “关系”户就得有足够的理由让上级部门钱出有名, 免得扣上“自由施惠权”的帽子。所以, 各种表面文章那是有声有色、公关处理更是如鱼得水。
(二) 专项资金无序管理、“被挪用”常见
农业专项是由各级政府主导的, 逐级下拨的, 出于地方利益考虑, 有的部门为了套取上级专项资金, 谎报配套资金、造假项目工程, 即使是已验收项目也再三使用;资金申请下来后, 有些部门的账务处理严重违法会计法规、专款核算规章, 没有独立立账和核算;部分部门则专款经费、经常经费一锅汤, 认为反正钱上没有标记, 放哪儿不都是一样, 不重视对“金库”的结构设置, 不乏大额现金支出, 原始凭料造假、伪造, 挪用、套取专项资金;再有甚者, 农业专项资金申报下来后, 地方财政用于天空补缺、平衡预算, 用于增加单位职工的福利补贴!如此种种, 不胜枚举, 让人不禁感慨, “农业专项资金”就是为“被挪用、挤占”而生的!在2011年下半年, 河南省调查的“设灵棚做法事, 为奶牛开追悼会”一案可是上了头条, 其原因是2000年, 省里给230头奶牛下拨60万元扶持资金, 漯河市召陵镇却将它截留挪用。经反复协商, 镇政府才同意返还30万元。另外30万元, 按原镇书记闫某的说法, 冲抵了2000年至2006的“租地款”。可他又说没交“租地款”。接着奶牛场多次被封门, 最长一次长达14天, 导致你们70头奶牛相继死亡, 40多吨牛奶变质。
(三) 农业专款投入、资金使用效益脱离
“农业专款”的收益主体缺乏独立性, 评价农业专款投入效益的责任主体更是无从谈起。这就没有人要真正对农业专项资金负责, 也不会有人关注投入-产出的评估, 关注资金使用效益的高低。政府部门的主导农业专项资金, 缺失市场性, 所以在分配农业专项资金时, 有些乡农数额过小, 连启动资金都没有保证, 又何谈项目的后期展开呢?有些地方划拨的多, 但是又没有重点扶持的对象, 资金搁置、派不上用场;但有些地方亟需有好的项目, 但是资金断链, 无法保证项目的进程, 错过先天的自然条件……正是没有人去评价专项的效益, 更加导致了专项分配的随意性, 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和浪费, 使资金的使用效益归零。
(四) 对农业专款的监督存在不少硬伤
“加强监管”是纠正农业专款专用不正之风的一剂膏药, 是相关部门跟踪专项流向, 保证专项资金投入的真实性的重要途径。但是, 这剂膏药虽是可解百毒, 但其价格高昂!且先看看体制内的监督:其一, 行政监督成本不菲。监督主体包括发改委、审计、财政、监察、国土、纪检等等, 检查所消耗的人力、财力巨大, 差旅费、交通费、招待费增长迅速;其二, 监督潜规则。这世道“铁面包公”已经缺失好多年了, 领导的视察工作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路线已经定了, 这种“潜规则”深入大海, 弄不好就被淹死了。所以, 上级“伪监督”, 下级“伪被监督”, 大家心安理得, 皆大欢喜;其三, 舞弊途径多、技术愈加娴熟。表面功夫完美, 作假技术专业、严密无缝隙。再看看体制外的监督, 这似乎就是“蜀道难”的结局了。不乏“小辈”秉着良知和信念去检举一些腐败的行为, 要么石沉大海, 要么反遭厄运。
三、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 强调政府引导, 发挥农业专项专款的效益
农业专项资金申请完毕, 县、乡镇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和引导农业项目的开展, 在资金上奖励和补助共存的方式, 发挥领头作用, 指导有关机构统一管理物料、资金, 监控项目完成质量, 并在投资完成后, 认真检查验收, 组织专业机构对项目作效益评估, 从而发现缺漏, 明确责任, 惩惰奖勤, 积累经验, 把资金利益、效益、责任整合为一体, 使得各相关部门, 包括项目实施主体、项目主管、各级财政部门等都重视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2015年初, 新宁县根据以往经验, 按照“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集中财力, 重点投入”的原则, 制定中期农业发展规划, 将发改、水利、财政、农业等部门涉农项目统一规划, 统一申报, 捆绑实施, 走“政府引导”的农田水利建设路线, 坚持人民群众在农业专项的主体地位, 充分利用涉农项目受益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监督农田水利项目建设, 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 调整农业专项支出结构, 重视项目跟踪
在我国, 大部分省份仍然将农业视为经济工作的首位, 国家、财政对农业项目、资金的投入有增无减, 旨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性工程, 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所以, 政府在立项、申报时, 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对优质高效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的项目要大力支持, 要特别重视生产性项目。项目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项目跟踪, 严格资金的支出和项目进程的一致性;此外, 农业专项资金必须有独立专户管理, 按项目级别大小等区别县、乡镇报账制;此外, 为减少资金的被挪用挤占现象, 在适当的项目中, 由项目施工负责单位直接出具原始凭证、发票等向县级报账等等。
(三) 农业专项资金“一把手”责任, 但要防范“一霸手”
对于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要确立目标责任制, 把项目资金责任分散到政府主要领导人、项目主管、项目施工负责人上, 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目标效益作评估之后要对各负责人予以奖励和惩罚, 对违法使用、霸占专款的负责人要查处, 通报批评, 并追回已发放专款, 同时, 根据具体情况, 在后期的资金投入中不予审批。在这个过程中, 一定要考核切实考核、评价项目效益, 防止“一把手”责任变为“一霸手”权利的扭曲局面发生。
(四) 开通体制外监督渠道, 强化受益群众的主体意识, 同时加强专项审计
按理说, 农民应该是农业专项最直接的受益群体, 项目开展的效益好坏他们应该也是最直接的体会者, 但是由于普通民众监督条件不成熟, 舆论监督途径被封, 所以农民的心声往往都是在村落飘摇, 最后又落叶归根, 烂在农民的心里。所以, 有必要要为民众搭建传递心声的桥梁, 向党、向真正为民谋幸福的高官反映最真实的农村、农业风貌, 做好农民、领导的沟通工作, 让领导真正了解农民的处境, 真正促进农业专项的落实。
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开展的审计行为, 坚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为最高信念, 充分履行本职职责, 对涉农资金有问题、违法的部门进行监督, 提出公正的审计决定和意见, 效果明显。所以, 在一些没有实行农业专款审计政策的省份、区域, 要加快审计整改, 而在已开展地方, 则要总结经验, 完善自身的审计制度、审计流程, 压缩审计成本, 投入到农业专项的绩效审计转变工作中, 为农业专项发挥应有的功能保驾护航。
四、结语
农业专项资金是国家用以解决“三农”问题和支援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 其作用、功能能否在农业发展中体现和发挥是国家调控效果的体现, 决定了农业发展水平, 因此, 管理好农业专项资金, 这是对每一个乡镇财政面临的共同难题。这项要务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 制定严格的管理机制, 方可以保证每一项专项资金落实到位, 专款专项, 确保每一项农业工作的资金时空具有连续性, “各计其效”, 发挥出自身的效应和作用, 从而保证农业生产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黄淑华.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4) .
[2]满连奎.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 2012, (2) .
公路资金管理的现状及改进 篇8
一、公路资金管理概述
资金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动力, 是推动经济建设的必要基础。在市场经济下, 资金具有流量大、使用频繁、流动性强、风险高等特点, 因此, 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极为必要。当前, 资金管理包括对企业资金来源和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工作, 可分为固定资金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 而公路资金管理也不例外。以公路建设的时间次序来看, 涉及到的资金管理流程主要如下:首先是建设的前期阶段, 主要工作是根据政府相关规划, 对建设进行立项和论证其可行性, 这个时期的资金管理较为简单, 重点要控制好前期委托管理合同, 并加大对资金筹集的管理和控制, 与此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审计体系, 确保资金安全。其次是建设阶段, 这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时期, 须做好如下工作:一是严格控制建设方的管理费用;二是做好征地拆迁的资金控制;三是把好原材料采购关;四是坚持按施工进度来组织资金。最后是工程决算阶段, 这一时期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按审计制度对账目、物资材料和债务进行完整的清理;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文物等工作的资金结算;三是根据合同结转工程成本, 以及及时理清各种合同保证金等。
二、公路资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融资结构不合理
目前, 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有银行贷款、国家投资、外部融资、地方自筹等, 其中, 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虽然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是公路建设中较好的选择, 但过分的依赖于一种融资方式, 导致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将产生极大的风险, 也会造成公路工程较大的还款压力。公路作为国家所控制的基础建设之一, 近些年, 我国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引导投资体制的逐渐改变, 公路建设的融资也正朝多元化发展。但由于政府引导刚刚起步, 加上陈旧的公路建设市场化机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使得民间参与公路建设的投资受到许多限制, 银行作为公路建设主要的投资商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公路建设中, 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清晰, 重视程度不足, 使得预算存在诸多漏洞。第一, 虽然公路建设单位有预算制度, 但大多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预算体系, 预算的编制程序不完善, 导致每个行业的预算不能有机融合起来, 使得预算与实际造价不实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二, 预算过程存在随意性, 没有严格的按照预算制度进行操作, 例如对工程变更管理不到位, 没有仔细核实工程变更的数量, 导致预算失实, 此外还过度的追求利润指标, 存在随意更改的现象, 使预算缺少严肃性;第三, 预算的监管力度不足, 缺乏时效性, 对实时监控程序的执行力度明显较弱, 存在资金支出和预算控制脱节的状况, 监管部门没有对预算进行到位的考核, 事后的审计监督都流于形式, 导致预算外支出频频偏高。
3、资金使用效率低
公路建设资金的流动环节比较多, 资金流量较大, 流通较频繁, 且各个环节管理人员对资金的控制存在差异, 因此, 现阶段在公路建设中, 资金使用效率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存在资金沉淀现象, 由于公路建设涉及的部门、单位较多, 而施工企业的各级单位均由自主开户的权利, 因此, 开多个银行户头成为普遍现象, 使资金沉淀状况严重;第二, 相关部门的配合度较低, 资金互通性较差,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 各级子单位之间的资金调剂程序繁多、状况频出, 使得部分单位资金大量闲置沉淀, 而个别单位急需资金却无力筹集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在侧面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第三, 投资存在随意性, 公路建设中部分子单位存在利用资金上小项目的现象, 虽然在短期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但并非顾全大局之举, 同时, 许多公路建设单位在资金充裕时不知如何规划使用, 在资金短缺时, 手足无措, 没有长远的资金管理意识, 降低全局资金的利用率。
4、资金使用存在盲目和违规现象
公路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涉及的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资金的流通较为复杂, 产生了一些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和违规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路建设资金中日常管理费用的开支具有随意性, 有部分人无视规章制度, 不按计划使用管理费, 随意安排资金的开支, 甚至于公款消费, 使管理费用严重超过原来的预算;二是存在挪用公路建设资金的现象, 项目单位支付的工程款或拆迁款等, 本应用在公路建设上, 但由于自身资金的不足, 资金被挪用于其他用途, 如办公费、福利开支或投资其他项目等, 使公路建设项目不能顺利开展;三是建设单位擅自更改建设规模, 部分地方政府及个别单位为建造形象工程, 随意提高设计文件中的建设标准和规模, 导致资金流动无法控制在预算内。
5、资金风险意识淡薄
虽然有许多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规定了公路建设中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法, 但财务制度尚不健全, 账户管理混乱的状况依然存在, 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风险意识不高, 随意修改规章制度, 以个人利益为先状况依然存在。按照个人认为快速便捷或是正确的方式进行操作, 忽略其中存在的风险, 给公路建设的资金管理带来困难,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违规对外担保或连环担保, 给公路建设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从而导致深陷担保诉讼泥潭, 公路建设无法顺利完成;二是财务支付手续不全, 如财务人员经手的付款凭证等缺少发货的票据或经办人的签章, 资金调拨不按流程和权限办理, 造成资金的损失;三是违规使用现金支付工程款, 不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违反了银行结算的相关规定, 既给财务人员私吞钱款的机会, 也为日后的纠纷处理带去极大的麻烦。
三、如何改进公路资金管理
1、完善融资结构
当前, 公路建设依然是由国家所掌控的基础建设之一, 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将受到国家基建压缩、信贷规模的影响, 对公路建设而言, 无疑承担了较高的风险, 因此, 改善融资结构, 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是改善公路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 要放宽民间资本投资公路建设的限制, 充分利用社会上各个渠道的闲散资金, 积极拓展融资方式, 推进融资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如加强与外商合作、合资、独资, 利用BO T等筹资方式, 同时, 鼓励中介机构参与融资过程, 利用金融机构中完善的财务制度指导公路建设融资结构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 政府提供相关的鼓励及优惠政策, 给投资主体一定的权利, 同时明确各方在公路建设投资中的职责, 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平衡利益安排, 推进市场化的发展。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确保资产的完整安全、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防止舞弊欺诈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和措施。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解决公路资金管理中违规性和盲目性的必要手段之一。一要明晰各自的职权分工, 明确管理责任, 杜绝因管理漏洞而出现某一项目缺少监管或多个部门争相管理的状况, 从而防止资金的流失和肆意挪用等, 使各项资金的使用有据可循;二要完善内部牵制制度, 公路部门中得主管领导、下级单位领导、施工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需相互牵制, 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管理模式;三要加强审计监督、检查, 将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结合起来, 不定期的检查和监督建设资金, 实行对资金使用的跟踪审计, 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公路建设经数十年的发展, 各个公路部门状况存在差异, 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改善资金使用缺少监督的状况, 防止资金被截用及流失。
3、完善会计审计工作
公路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所涉及的项目众多, 因此, 在公路资金管理中, 既需要完善的财会制度, 也需要公路财务人员在会计处理上严格把关。一方面, 要重视制度的建立, 对项目进行细分化的规范和管理, 如在工程初期对项目分块 (拆迁、征地、房建、绿化、机电工程等) , 对每一项的财会工作进行规范, 使后续有章可循, 从根源上杜绝预算失实;另一方面, 财会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及素养, 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做好公路财物的收发、领用和清查等工作, 认真处理相关的账目、凭证的填制、监督及审核, 为公路资金的使用情况提供有效的凭证, 监督资金的流通, 减少不必要开支带来的浪费, 防止资金流失。
4、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公路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其涉及诸多的环节及人员, 因此, 公路建设中工作人员, 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路资金的管理, 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显得极为重要。首先, 要加强对在职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 通过大力宣传相关的法规政策, 使每一个在职员工及领导者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力, 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不越权工作, 避免发生因个人利益而私自处理资金的状况。其次, 加强对在职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 完善上岗前的考核体系, 定期为员工开展专项的指导, 保证每一个在职员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能力, 避免因工作人员缺失专业技能而妨碍公路资金管理的现象, 如明确采用银行转账结算工程款, 杜绝现金支付现象, 向财务人员明确各项规章制度, 提升其金融风险意识。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的推进, 公路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公路资金管理存在诸多漏洞。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公路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融资结构不够合理、资金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低、资金风险意识不足等, 并从改善融资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会计审计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措施, 以期完善我国公路资金管理的规范化, 促进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路,资金管理,现状及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议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J].现代会计, 2009 (3) .
[2]黄秀华:小议高速公路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产业经济, 2010 (3) .
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9
资金作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经营业务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厂房、机器设备、生产用原材料、支付职工的劳动报酬等各种费用的货币资金, 这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应用不断地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与供应, 同时使企业自身得到一定的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 现代企业必须不断的谋求发展、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现代企业得到稳固的生存。缺乏资金, 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 更谈不上谋求发展。但是, 企业如果拥有了雄厚的资金, 不对其进行正确的运用, 那么企业也很难得以有效的产出。可见, 企业的资金状况是现代企业经营绩效的最好诠释, 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但是, 在实际生产中, 资金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资金的每一种形态都与资源的一种实物形态行对应, 例如:资金可以表现为货币资金、原材料与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等。因此, 如何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 如何加强对资金的运用管理是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缺陷
纵观我国各企业的资金管理现状, 表现出诸多不良现象, 例如:企业管理失控、信息失真、很难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对资金结算的管理比较分散、缺乏监督环节作保障;资金管理方式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缺乏对资金科学的预测等。面对这些问题, 现代企业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与运用, 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使资金能够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1. 企业还未形成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目前, 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还未形成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应该是相互对立统一的。就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来看, 企业的事权是可以分散的, 但是企业的财权必须是统一的、集中的。而目前, 很多企业还存在着“集而不团”的现象。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与联系, 产供销各环节信息脱节、不对称、缺乏透明度, 原本已经集成的连贯性业务被人为的分割成多个环节, 并由不同的管理层来管理。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受到三方面利益集团的影响而造成的, 即:企业的管理部门、企业的各个层面、社会的审计部门。就企业的管理部门而言, 不愿意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企业的决策者, 人为的造成信息孤岛;企业的不同层面又在截留各种信息, 有的为了保证该部门的经济利益, 不惜提供虚假的信息, 最终出现会计报表信息严重失真;社会审计部门有的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与诱惑面前, 忘记自己的职责, 审计工作走过场。
2. 对资金缺乏监控而造成分配不均
现代企业在资金分配过程中无法对资金实行有效的监控。企业只执行自己的管理职能, 对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或子公司的资金使用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而企业的各职能部门也不能尽心尽力的来执行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 资金协同效应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由于存在这样的监控体系不健全、监管失控的问题, 使得企业经常出现挪用资金、不能有效利用资金的现象。另外, 企业对资金的分配也不够合理, 不能有效的对企业的长期资金、流动资金进行均衡, 从而造成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地下的问题。
3. 资金管理的技术手段与方式还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企业的市场遍及全国甚至全球各地, 企业的产品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而千差万别, 这种需求的多样化、经营的全球化、多元化由此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规模化的大生产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这就需要大量的、准确的、真实的基础数据与相关信息作为支撑, 而要想真正将这些复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时、准确的集成起来, 很明显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无法实现。企业的资金占用情况不明确、产品的成本构成不明确、生产工时定额不准确造成现代企业的考核决策缺乏依据、已经无法再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精细化要求。传统的手工方式已经无法对生产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核算、传递。
4. 企业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加大了企业资金管理的难度
很多企业利用资金来进行对外投资, 在投资的过程中在没有经过市场调研与评估的基础上盲目对外进行投资, 投资于一些高风险业务中, 例如: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理财产品、高风险的生产设备、回收期并不确定的投资项目等, 这些投资项目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收回投资, 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借贷资金无法归还、资产收益率降低的风险, 从而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严重的将使得企业走向失败。
三、优化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目前, 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外国企业的加入更加剧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局面。面对新形势、新局面,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随处可见。
1. 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 资金始终都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度流动的资产, 那么, 如何加强对资金的应用管理,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每个现代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此,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只有紧紧把握资金管理控制这根主线, 深入研究企业聚财、生财、用财指导, 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 积极开展内部审计, 将对经济事项的监督关口移到事前, 实现有效的事前预防、始终控制。使企业从根本上意识到内部审计在监督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国的重要地位与积极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职能性。
2. 根据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 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投资范围
现代企业在利用资金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 应对各种投资进行优化组合, 合理的确定出生产经营性投资与金融投资的比例。因此, 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必须详尽的对投资项目的回收期进行分析, 计算出项目的内在报酬率, 充分将投资项目的价值考虑在其中。对于金融类企业而言, 主要的投资范围是金融投资, 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经营风险也较大。因此, 现代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合理的制定投资计划、科学的确定投资的范围。
3. 不断提高资金管理的技术手段与方式
资金预算是以货币的形式表示的用于控制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一种规划, 也是企业经营决策目标的货币表现形式, 更是一种资金管理的内部机制。因此, 资金预算是现代企业长期资金的投资行为, 是现代企业在行政、人事、质量、市场等方面最为有效的方法, 也是驾驭企业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企业可以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与预测, 严格控制现金的流入与流出, 保证企业各项费用的支付能力与偿债能力, 树立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环节中, 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严格控制现金流的出入关口,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严格把控, 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控制机制, 确保企业净收益的质量。
总之, 资金作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资金运用的多元化, 决定了资金运用管理内容的丰富多彩性。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看似简单的资金管理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今现代企业必须重视对资金的运用管理, 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 确保企业资金流的良性运行与循环。在资金管理上要不断健全资金管理控制制度, 加强对资金的使用规划性, 加强对资金的监督与控制, 加强对资金的内部审计, 有效的帮助企业规避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资金风险, 不断提升企业资金的管理水平, 集中力量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近年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各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中不断的克服各种困难逐渐的扩大规模。企业的经济利益提高了, 但是, 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资金的运用与管理问题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资金作为企业正常运转的血液, 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因此, 各企业必须引入新的资金管理模式, 对资金进行管理与优化, 在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增强对资金的管控力度。
关键词:企业资金运用,管理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邹莹.试论如何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J].会计之友 (上) , 2009, (6) :29-30.
[2]朱卫华。浅谈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J].武汉金融, 2011, (3) :65-66.
[3]何召滨.浅谈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实现形式[J].财务会计·综合版, 2010, (1) :53-54.
行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10
随着经济建设的如火如荼, 我国各行业的各方面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很多优秀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但是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 让行业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 管理方法要形成科学的体系。粗放式的经营已经不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内部管理的精细化才可以使单位管理进一步发展。资金管理是行业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 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许多行业对资金的管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对资金管理不够重视的现象层出不穷, 资金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无法在资金管理工作上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资金的具体流转过程中也有着各种漏洞的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行业的资金管理工作质量, 也阻碍着行业的发展。
二、加强行业资金管理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原因也各不相同, 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具体的管理工作无法做好, 诸多方面因素阻碍着资金管理工作的进行, 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提升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 从而加强行业的竞争力, 让整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 树立正确资金管理意识。
我国企业一直以来比较注重资金的使用和创收而不是资金的管理, 忽视管理导致了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建设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让企业的经营状态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 内部环境得到优化, 行业的发展将更有保障。
2. 提升人员队伍素质。
行业在资金管理中应该注意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 在选择管理人员时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所选人员都应持证上岗, 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不合格的人员绝不姑息, 坚决清除出管理队伍。为了行业自身的发展, 有必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在资金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加的得心应手, 保证企业的管理队伍年轻化,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建立合理的资金管理体系, 保障管理工作与行业发展需要相适应, 根据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与之相应的考核体系以及赏罚体系, 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大力实行责任制工作, 让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使命, 端正工作心态与态度, 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更认真的执行行业的管理制度。行业多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同的人才需求, 面对这种需求行业应从高校中寻觅人才,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将人才培养机制从行业内部延伸向高校内部,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更加符合行业的需求, 也能够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是一项好处多多的举措, 在促进行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发展。
3. 加强具体管理工作建设。
(1) 加强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的每一步都必须认真对待, 合同的签署也是资金管理的关键点, 资金的使用以及各种相关问题在合同中都有所显示, 这是资金管理的源头, 对其严抓严打可以为以后的资金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合同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在拟定过程中既要保护行业自身的利益又不能侵害对方的利益。拟订合同时, 凡是涉及到资金的款项都要严格对待, 确保合同意思明确, 避免因意义模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合同不光是一个部门的事, 它牵涉到许多部门的沟通协作, 拟定过程中各部门要加强沟通, 确保适应合同条款的规定情况, 让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升。
(2)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质量。应收账款是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的重头戏, 同时也是比较复杂与困难的一个部分, 应收账款虽然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一个合理化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加强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善将大大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正常周转, 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甚至让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与运转困境。所以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必须得到有效加强。首先, 行业部门应该组建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小组, 对当前存在的应收账款项目进行彻底清查, 同时还要锁定应收账款每一笔款项收取的直接负责人, 加强对其的管理与跟踪记录, 促使工作人员更加积极的进行款项回收。此外还要对应收账款的审批程序进行进一步把关与严控, 将收款项目、具体内容、款项数额以及回收计划都列入审核范围当中, 同时还要定期复查款项回收情况并说明具体原因, 对于无法有效回收的负责人要给予明确合理的处罚, 对于工作积极、成效卓越的优秀员工要给予及时的奖励, 最后还要将应收账款是否有效回收作为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重点内容来跟踪, 通过奖励、约束的双重机制让员工能够发挥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 同时加强自律与自控, 实现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质量的切实提升。
(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固定资产是行业部门资金的重要组成方面, 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和使用能够让一个单位的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但是如果管理不善, 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以及违规现象也很让单位头疼,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行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 固定资产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是必须查清的方面, 查清之后将固定资产重新拟定管理目录, 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要备案并追踪管理, 确保信息的准确与时效性, 确保固定资产规范合理, 能够为行业发展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结束语
资金是一个行业赖以发展的源泉, 企业的生存与资金息息相关, 资金在使用中难以避免出现问题, 投资中面临的风险和人员的挪用以及贪污都是不可不防的方面, 资金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运转状态, 企业也必将面临紊乱乃至崩溃, 对资金实行科学的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有力措施, 是一个行业获得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张培.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 2012 (4) .
[2]刘晓红.财务管理的重点是资金管理[J].企业管理论坛, 2012 (11) .
资金现状 篇11
关键词:商业背景;烟草;资金管理;财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烟草企业的资金管理在整个企业经济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资金管理是整个烟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足够完善的资金管理就不能对整个烟草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通过这几十年行业内部和外部采取一系列的治理规范工作,烟草行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较为彻底的整改,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得到有效弥补,重点薄弱环节得到了切实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经营秩序明显好转,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烟草行业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良好形象逐步树立,且烟草行业的资金管理可以有效的遵循企业资金管理制度。所以,资金管理制度对于我国烟草行业监督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建立、健全及实施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烟草行业资金管理工作的落实,这必将成为烟草行业资金管理是否安全和效益好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资金管理现状
中国烟草总公司于1982年正式成立,由国务院授权,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专营,并有一定行政管理权力。198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成立,负责对烟草专卖进行全面的行政管理,与中国烟草总公司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由于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之间的资金并未实行集中管控,而是实行财务分级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 商业销售的资金流量巨大,积累了大量的存款,而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缺少的资金只能通过贷款方式解决,因此存在着“商业存款高,工业贷款高”的难题,资金使用效率低。对于整个烟草行业,2012年的净利息率只有1.79%,2013年稍有好转,但是也只有1.95%,还未达到商业银行三个月存款的基准利率,资金运行效率的潜力可见一斑。
此外,在我国,烟草税率低于国外,在烟草行业景气时,企业积累了大量利润,但国家对产量实行严格的控制和计划管理,不能随意扩大生产规模,大量资金只能通过存款形式获得收益,同时乱投资的情况也常有发生。
十八届三种全会中,党中央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李克强总理也不断强调未来经济的重点之一就是盘活存量资产,这一点对于烟草行业格外重要。在未来,烟草市场的趋势一定是不断对外开发,外国的烟草公司会加大进入中国的力度,整个烟草销售制度也会逐步开放,我国烟草行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行业未来的趋势一定是要做大做强,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建立市场化的生产销售制度,同时完善内部资金使用的效率,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财务公司对于资金管理和烟草行业的意义
对此,国家烟草局适时提出了实现货币资金保值增值的目标,提出“要加强行业资金管理,探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精神。目前,烟草行业探索行业资金管理较为广泛的两条思路是成立内部结算中心和建立财务投资公司。在此,笔者更倾向于建立财务投资公司的方式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
首先,财务公司和资金管理中心的法人性质不同。对于资金管理中心而言,首先并无塑造规范、准确的运行环境,在实际操作中也缺乏法律依据。而且资金管理中心曾开展的内部融资业务不完全符合《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等金融法规规定,其合法地位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的有管政策表述也并不一致。而财务公司相对而言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可以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预先报批的情况下,经营抵押放款、承销企业债券、财务和投资咨询、外汇等部分银行业务。通过财务公司可以实现集团市场化管理和对资金的有效配置。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央企都成立了自己的财务公司,在集团内部进行转账和核算,提高了资金的周转效率,同时也可以为子公司进行担保融资,咨询,资信调查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独立的法人地位给了财务公司更多的自由和广泛的职能。
第二,财务公司的模式更市场化。从本质上说,通过结算中心等职能部门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仍无法摆脱行政强制的色彩,结算中心并不能促使子公司拥有一定的独立性。而财务公司在独立性和市场性上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通过设立财务公司,集团不再直接干预子公司资金的使用和取得,各个子公司的财权也有一定程度的独立,可以对自有资金进行一定的自主决策,这样不仅实现了企业资金的集约化管理,也使集团和各子公司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不断推进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开拓,从而达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财务公司作为一个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在产业和金融之间的结合上充当了桥梁的作用,一方面为企业管理资金,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这种桥梁的作用可以更有效的推动金融资本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
第三,财务公司可以拓宽公司的资金保值渠道。对于结算中心而言,资金的投资渠道并没有拓宽,而通过建立财务公司,可以大大拓宽企业资金保值的方式。烟草行业拥有大量的资金存量,如果单纯依靠银行存款,那么资金保值的效率是相当低的。如果成立财务公司,可以参与银行间市场的交易,银行间市场资金的利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同时,也可以进行国债的投资,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在5%左右,购买国债可以消化部分货币自己存量,同时达到资金保值的目的。除此之外,财务公司也可以进行股权投资,在国家大的战略投资领域积极参与,例如当银行发行优先股时,由于优先股的低风险和类债券的特性,非常适合财务公司作为财务投资者进行投资。财务公司通过拓宽公司资金保值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资金的保值收益率,更通过分散投资降低了风险,整体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四,财务公司可以作为集团的战略投资管理机构。未来市场化的竞争不可避免,那么市场化的资本投资机构一定不可缺少。只有拥有市场化的投资机构,才能在战略上快速反应,以金融资本的形式为企业的兼并重组即提供策略又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成为行业内真正的战略投资者。在本行业里,烟草系统的财务公司是最了解本行业发展规律的专家,有了这样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同时拥有金融资本的力量,当集团下属的子公司遇到各种问题或是好的收购标的时,可以帮助企业较好地解决问题或是有效的实施兼并收购,一方面为烟草行业做大做强提供强大助推力,同时也实现了行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烟草行业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贡献支柱产业,需要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管理效率的提升拥有极大的意义。建立财务公司的方法可以盘活资金存量,拓宽烟草行业内的投资范围,解决目前“两高”的难题。未来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要更为市场化的经验管理理念,财务公司可以通过其市场化的经营方式推动整个烟草系统越来越市场化,在安全的前提下,提升资本的使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任楠,黄岚.对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思考[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2]江旭.财务公司——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企业集团资金管理[M].高级会计实务,2013(6)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篇12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融资渠道
资金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资金短缺对于企业运转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企业来看, 我国企业的财务和资金管理存在管理手段少、监管不到位、资金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是目前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改善建筑企业资金管理, 使得资金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是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目前建筑行业市场存在着“僧多粥少”的问题, 建筑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由于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着漏洞, 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工程垫资、工程欠款金额较大和资金管理力度不够两个方面。
(一) 工程垫资和工程欠款金额大
由于建筑施工的工程量很大, 因此在工程结束之前需要垫付一定的资金。但是如果垫付的资金量过大, 出现工程欠款的问题, 就会影响到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行。近年来, 中央和各地政府十分重视工程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问题, 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解决该问题。但是由于新工程项目不断出现, 解决了旧的债务问题后, 新的债务问题又出现, 因此, 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欠款的问题。目前的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建筑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承揽更多的业务, 只能不断的压低价格, 让利给客户, 因此获得的利润很少。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资金不足, 企业需要垫付一定的资金才能继续施工, 这样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每一个工程都需要垫资, 垫付的资金要不回来, 最后成了工程款拖欠。这样不但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还使得农民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 对企业产生许多的负面影响。
(二) 对资金管理的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的许多建筑企业对财务和资金管理不够重视, 所以企业内部存在许多资金管理问题, 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 企业的负债率太高, 背负着沉重的银行利息, 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第二, 企业日常的生产运作需要一定的周转资金, 一些企业本身的资金周转能力较弱, 资金回笼较慢, 这使得企业发展的空间不断缩小。
出现这两方面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管理力度不够。企业内部的制度不健全, 存在很多的漏洞, 没有形成固定的运作模式。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不够规范, 致使白条满天飞, 出现很多人为的管理上的疏漏;许多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还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与市场的要求不同步, 在很多问题上资金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 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 建筑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资金管理监督和制约机制, 在资金的使用、投资、回笼等过程中没有形成科学的分配, 致使资金在运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 并且利润率不高。
二、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改善措施
(一) 加强企业预算控制
加强建筑企业的预算控制, 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建立由经营者直接控制的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机构, 为各级责任层划分详细的工作, 在预测、决策、监督、执行等过程中做到权责明确[2]。
加强建筑企业的预算控制, 需要从各个方面认真的计划, 从每一笔资金的收支情况到整个工程的投入情况等要进行全面细致的预算, 并按照逐级审批的方法, 使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有章可依。让建筑企业的资金产生更高的效益, 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二) 建立统一的资金监管
建立统一的资金监管为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提供了保障, 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运作需依照由资金预算管理机构提供的资金流量预算, 企业任何的资金流动情况都必须严格按照监管机制进行。
在建筑企业内部实行统一的资金监管的方式有两种:第一, 内部监管系统, 建立数据传输系统, 将企业内部与会计核算相联系, 让企业各部门的资金流动情况受到企业的监管和制约;第二, 外部监管系统, 建立数据查询系统, 将企业与金融机构相联系, 确保各部门在银行的全部资金流动情况都受到企业的监管和制约。
(三) 拓宽融资渠道
建筑企业在经营运作的工程中需要投入许多的资金, 企业自身并没有太多的资金可以用于工程建设, 因此, 需要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获得大量的经营资金。所以建筑企业在与银行进行沟通时, 需要注意强化自身的信贷管理, 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这样有利于提高信贷额度, 解决工程资金的问题[3]。
与此同时, 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融资。例如国内融信达、商票保贴等融资渠道。国内融信达采用的是采购合同建立的应付账款, 首先由银行先支付账款, 等到到期时由建筑企业还款给银行的方式。
(四)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考核
从目前来看, 建筑企业首先应该完善自身的经营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考核制度, 这样才能使资金管理体制发挥真正的作用。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考核方法, 在债权回收、合同条件改善等方面都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定, 并严格落实。
(五) 规范资金的使用
在建筑企业建立初期, 会为下设的每个部门设立银行账户, 其目的是方便企业与各部门之间的资金结算, 有利于企业业务的开展。但是如果设置的银行账户过多, 就很有可能出现一笔很大的不必要的开支。如果将这笔开支纳入到企业经营运行中, 很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因此, 如果企业使用好的调控手段,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规范资金的使用, 对资金实行统一的分配管理, 那节省下来的资金将会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资金管理对建筑企业的经营运作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 使得资金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针对目前企业中存在的工程垫资和工程欠款金额大、对资金管理的力度不够的问题, 可以通过加强企业预算控制、建立统一的资金监管、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考核和规范资金使用的方式来提高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资金现状】推荐阅读:
我国预算外资金现状分析11-10
【股票指标公式下载】-【通达信】看长做短资金(资金流量、资金存量)10-21
货币资金及结算资金管理和核算制度10-04
(专项资金、强农惠农)资金在线监管平台12-08
信贷资金转换成自有资金流入股市楼市09-20
开展资金监管 保障存量房交易资金安全10-18
资金存量10-19
资金结构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