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栽培技术(精选8篇)
黄柏栽培技术 篇1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和黄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 后者习称关黄柏。具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等功能。川黄柏主产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江西、浙江等省;关黄柏主产东北和华北地区。
1 形态特征
1.1 川黄柏落叶乔木, 高10~12m。
树皮暗灰棕色, 幼枝皮暗棕褐色或紫棕色, 皮开裂, 有白色皮孔, 树皮无加厚的木栓层。叶对生, 奇数羽状复叶, 小叶通常7~15片, 长圆形至长卵形, 先端渐尖, 基部平截或圆形, 上面暗绿色, 仅中脉被毛, 下面浅绿色, 有长柔毛。花单性, 淡黄色, 顶生圆锥花序。花瓣5~8, 雄花有雄蕊5~6枚, 雌花有退化雄蕊5~6枚, 雌蕊1, 子房上位, 柱头5裂。浆果状核果肉质, 圆球形, 黑色, 密集成团, 种子4~6, 卵状长圆形或半椭圆形, 褐色或黑褐色, 花期5~6月, 果期6~10月。
1.2 关黄柏与川黄柏的主要区别为树皮有加厚的木栓层。
小叶5~13片, 叶卵形或近卵形, 边缘有个明显的钝锯齿及缘毛。花瓣5;雄蕊5;雌花内有退化雄蕊呈鳞片状。花期5~7月, 果期6~9月。
2 生长习性
黄柏对气候适应性强, 苗期稍能耐荫, 成年树喜阳光。野生多见于避风山间谷地, 混生在阔叶林中。喜深厚肥沃土壤, 喜潮湿, 喜肥, 怕涝, 耐寒, 尤其是关黄柏更比川黄柏耐严寒。黄柏幼苗忌高温、干旱。
黄柏种子具休眠特性, 低温层积2~3个月能打破其休眠。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整地黄柏为阳性树种, 山区、平原均
可种植, 但以土层深厚、便于排灌、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方为佳, 零星种植可在沟边路旁、房前屋后、土壤比较肥沃、潮湿的地方种植。在选好的地上, 按穴距3~4m开穴, 穴探30~60cm、80cm见方, 并每穴施入农家肥5~10kg作底肥。育苗地则宜选地势比较平坦、排灌方便、肥沃湿润的地方, 每亩施农家肥3000kg作基肥, 深翻20~25cm, 充分粉碎整平后, 作成1.2~1.5m宽的畦。
3.2 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 也可用分根繁殖。
3.2.1 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
春播宜早不宜晚, 一般在3月上、中旬进行, 播前用40℃温水浸种1d, 然后进行低温或冷冻层积处理50~60d, 待种子裂口后, 按行距30cm开沟条播。播后覆土, 搂平稍加镇压、浇水, 秋播在11~12月进行, 播前20d湿润种子至种皮变软后播种。每亩用种2~3kg。一般4~5月出苗, 培育1~2年后, 当苗高40~70cm时, 即可移栽。时间在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新芽萌动前, 将幼苗带土挖出, 剪去根部下端过长部分, 每穴栽1株, 填土一半时, 将树苗轻轻往上提, 使根部舒展后再填土至平并踏实、浇水。
3.2.2 分根繁殖在休眠期间, 选择直径1厘米左右
的嫩根, 窖藏至翌年春解冻后扒出, 截成15~20cm长的小段, 斜插于土中, 上端不能露出地面, 插后浇水, 也可随刨随插。1年后即可成苗移栽。
3.3 田间管理
3.3.1 间苗、定苗苗齐后应拔除弱苗和过密苗。
一般在苗高7~10cm时, 按株距3~4cm间苗, 苗高17~20cm时, 按株距7~10cm定苗。
3.3.2 中耕除草一般在播种后至出苗前, 除草1次, 出苗后至郁闭前, 中耕除草2次。
定值当年和移栽后2年内, 每年夏秋两季, 应中耕除草2~3次, 3~4年后, 树已长大, 只须每隔2~3年, 在夏季中耕除草1次, 疏松土层, 并将杂草翻入土内。
3.3.3 追肥育苗期, 结合间苗中耕除草应追肥2~3次,
每次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3000kg, 夏季在封行前也可追施1次。定植后, 于每年入冬前施1次农家肥, 每株沟施10~15kg。
3.3.4 排灌播种后出苗期间及定植半月以内, 应经
常浇水, 以保持土壤湿润, 夏季高温也应及时浇水降温, 以利幼苗生长。郁闭后, 可适当少浇或不浇。多雨积水时应及时排除, 以防烂根。
3.4 病虫害防治
3.4.1 锈病5~6月始发, 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敌锈钠400倍液或25%粉锈宁700倍液喷雾。
3.4.2 花椒凤蝶5~8月发生, 为害幼苗叶片。
防治方法:利用天敌, 即寄生蜂抑制凤蝶发生;在幼龄期, 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Bt乳剂300倍液喷施。此外, 也有地老虎、蚜虫、蛞蝓等为害。
4 采收与加工
黄柏定植15~20年后即可采收, 时间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 砍树剥皮。也可采取只剥去一部分树皮, 让原树继续生长, 以后再剥的办法, 连续剥皮, 但再生树皮质量和产量不如第一次剥的树皮。剥下的树皮趁鲜刮去粗皮, 至显黄色为度, 晒至半干, 重叠成堆, 用石板压平, 再晒干即可。产品以身干、色鲜黄、粗皮净、皮厚者为佳。
5 留种技术
选生长快、高产、优质的15年以上的成年树留种, 于10~11月果实呈黑色时采收, 采收后, 堆放于屋角或木桶里, 盖上稻草, 经10~15d后取出, 把果皮捣烂, 搓出种子, 放水里淘洗, 去掉果皮, 果肉和空壳后, 阴干或晒干, 于干燥通风处贮藏。■
复方黄柏喷剂治疗烧伤疗效观察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7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烧伤患者100例, 男65例, 女35例, 年龄3~67岁;原因:其中火焰烧伤16例, 开水烫伤70例, 油烧伤14例;程度:Ⅰ度38例, Ⅱ度6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2组性别、年龄、烧伤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尽快争取在严密消毒下行清创术。对照组用硝酸银软膏治疗。治疗组将复方黄柏喷剂药液呈雾状喷于患部, 每日喷药次数不限, 待到创面干燥时即行喷药, 直至使创面完全成痂时, 改变喷药次数, 其主要是保持成型痂的完整性, 避免瘢痕残留。Ⅰ度烧伤患者7d为1个疗程, Ⅱ度烧伤患者20d为1个疗程。2组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2]。临床痊愈:症状消失, 创面愈合, 红润光滑, 无瘢痕, 无痒感, 不影响毛发生长。显效:症状消失, 创面未完全愈合, 有瘢痕。有效:症状未完全消失, 创面未完全愈合, 有瘢痕。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创面感染不能控制。以临床痊愈+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82%, 高于对照组的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 论
烧伤、烫伤都是由热力灼伤引起的一种表皮和皮下组织损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伤。中医认为烧伤是火毒或热毒所引起的一种局部或全身急性皮肤损伤性疾病[2]。烧伤后人体皮肤失去正常屏障作用, 皮肤红肿, 创面裸露, 体液外渗, 热毒内侵, 创面剧痛难忍并可继发感染。清热解毒, 凉血止痛是治疗烧伤的重要方法之一。
复方黄柏喷雾剂临床应用疗效肯定, 具有使用方便、经济实惠、质量稳定的特点, 深受患者欢迎。方中黄柏清热燥湿, 解毒疗疮, 解除火毒, 为君药;榆树皮收敛生肌, 消除肿胀, 促进疮疡愈合;冰片性凉, 辅助黄柏泻火毒, 并可生肌止痛, 消除火毒引发的肿胀疼痛, 与榆树皮同为辅药。三药合用, 具清热、解毒、收敛、生肌、止痛功效, 可消除红肿、疼痛, 用于Ⅱ度烧伤可防止感染, 消除肿胀, 促进溃疡面愈合。烧伤的炎症反应早期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亢进、渗出和水肿[3]。有研究表明, 含有黄柏的烧伤喷雾剂具有显著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症渗出, 减轻水肿的作用, 说明其对炎性早期的治疗作用较强;3个剂量的喷雾剂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痛反应潜伏期, 镇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作用持久[4]。其治疗过程与中医的制痂疗法和西医的暴露疗法相似, 不需包扎。药物喷射在新鲜创面后, 经3~5min可形成一层透明药膜, 再重喷2~3次, 增厚药膜不致破裂, 可促使药痂形成并保留完整, 形成的药痂能阻断污染、细菌感染和外来刺激。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喷剂治疗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2组均行清创术, 对照组用硝酸银软膏治疗, 治疗组将复方黄柏喷剂药液呈雾状喷于患部, 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82%, 高于对照组的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复方黄柏喷剂治疗烧伤效果显著。
关键词:黄柏,烧伤,疗效
参考文献
[1]吴孟超, 吴在德, 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5.
[2]王东风, 李宁, 张波.双黄烧烫伤喷雾剂对大鼠烫伤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 :69.
[3]彭代银, 刘青云, 戴敏, 等.荫风轮总苷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安徽医药, 2005, 12 (3) :413.
游黄柏山的作文 篇3
去年的国庆假日,爸爸、姐姐、伯伯、伯母和我,还有姑姑一同去黄柏山。
黄柏山是平江县梅仙镇的一个风景点。到了山脚下我抬头仰望:啊!峰顶那么高我爬得上去吗?我们顺着一条石阶小路往上爬。我正东张西望,忽然,我听到了叮叮咚咚的水流的声音,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小溪。溪水顺着石沟往下流,飞流的溪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美观。我想:“也许前面会有更美的景色快走吧。”
我们走啊看啊,来到了半山腰,只听见哗哗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原来是瀑布。只见瀑布似银河决口,像从九天崩泻而下,拍石击水,发出轰然巨响。眼前的景象,使我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多么壮观啊!虽然是金秋十月,但整个山野还是这么绿,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绿。
这里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枫树林,枫叶红了,这枫叶红得像一片火海。瀑布、青松、火红的枫树连在一起,这红绿相间的色彩,我还以为是到了春天呢。只见爸爸用手机拍照,他们说要把这美景留下来,带给大家分享。
黄柏栽培技术 篇4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 Waters 2998型检测器;METTLER AE240型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瑞士MET-TLER公司) ;FA1004B型电子天平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DFT-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 (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 ;KQ-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等。
1.2 药材
生关黄柏饮片购自大连开发区保健大药房, 经辽宁中医药大学翟延君教授鉴定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
1.3 试药
盐酸巴马汀对照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供含量测定用, 批号110732-200506) , 盐酸小檗碱对照品 (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纯度≥98%, 批号MUST-10090303) ;乙腈、甲醇为色谱纯,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试验
根据炮制规范对炒炭工艺进行正交实验设计, 对关黄柏按照L9 (34) 正交因素水平表进行炮制, 以关黄柏中的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为考察指标, 结合生产实际选择炒制时间、炒制温度为考察因素, 因素水平见表1。
2.2 样品制备
取9份关黄柏, 每份20g, 按照正交试验因素表炮制样品。
2.3 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测定[3]
2.3.1 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对照品适量, 精密称定, 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5.2、14.96μg的对照品溶液, 即得。
2.3.2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各样品粉末 (过60目筛) 约0.2g, 精密称定, 置50mL量瓶中, 加入60%乙醇40mL, 超声处理 (功率250W, 频率40kHz) 45min, 放冷, 加60%乙醇至刻度,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
2.3.3 色谱条件
Agilent TC-C18 (150mm×4.6mm, 5μm) 色谱柱, 以乙腈为流动相A, 以0.1%磷酸溶液 (加入磷酸二氢钠使其达到0.02mol/L) 为流动相B, 按表2中的规定进行洗脱, 检测波长:345nm, 流速:1.0mL·min-1, 柱温:25℃, 进样量:10μL, 结果见表3。色谱见图1-图3。
2.3.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各生物碱对照品溶液适量, 注入液相色谱仪, 按“2.3.3”项下色谱条件测定, 并记录峰面积, 以对照品的进样量 (μg) 为横坐标X, 峰面积 (A) 为纵坐标Y, 绘制标准曲线, 得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巴马汀回归方程分别为:Y=4 062 106.770 8X-12 224.201 8 (r=0.999 3) , Y=4 131 597.030 5X+9 112.494 4 (r=0.999 1) , 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在0.005 26~0.157 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盐酸巴马汀在0.006~0.0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5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对照品溶液5μL, 连续进样6次, 按“2.3.3”项下条件测定各对照品的色谱峰面积, 计算其RSD分别为1.1%和1.3%, 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6 稳定性实验
取同一关黄柏炭供试品, 放置于室温, 于0、2、4、6、8、10、12、24h后, 按“2.3.3”项下条件操作, 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5%和2.3%, 表明该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24h内稳定。
2.3.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关黄柏炭供试品6份, 按“2.3.3”项下条件测定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各成分的含量, 计算其RSD分别为1.8%和1.5%, 结果表明供试品重复性良好。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6份已知含量样品0.2g, 精密称定, 分别精密加入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对照品各10mL, 按“2.3.2”项下条件操作。测得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97%和99.83%, RSD分别为1.9%和1.2%。
2.4 炒炭工艺优选
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均为关黄柏中指标性成分, 且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以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为检测指标, 故在综合评分中将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权重系数均定为0.5。综合指标OD= (mAi×0.5/mAmax+mBi×0.5/mBmax) ×100。炒炭试验结果见表3, 方差分析见表4。
注:F0.05 (2, 2) =19.0。
2.5 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关黄柏炭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 主次顺序为A (炒制温度) >B (炒制时间) 。从正交试验结果可以看出A1B3综合评分最高, 但结合关黄柏炭成品质量, 即表面焦黑色, 内部深褐色的要求, 最终选定关黄柏的制炭优化工艺为A2B2, 即每100g关黄柏在240℃条件下炒4min。
2.6 验证试验
按“2.5”项得到的炮制参数进行验证性试验, 得到以下结果, 见表5。从结果可以看出所指定的关黄柏炭工艺稳定可行。
3 讨论
试验中考察指标为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 为尽量客观反映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因素水平对关黄柏炮制品质量的影响, 拟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即以一个综合指标 (overall desirability, OD) , 将各个考察指标统一综合考察, 以综合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在综合评分中将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权重系数均定为0.5。综上, 综合指标OD= (mAi×0.5/mAmax+mBi×0.5/mBmax) ×100。同时, 在确定关黄柏炒炭的最佳工艺时将炮制后的饮片外观性状是否符合要求作为首要筛选条件。
本试验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测定方法参照2010版药典中关黄柏的含量测定内容。由于在实际进样时发现在同一进样量下各样品中指标成分含量差别较大, 为了使其在同一线性范围内, 故在1~20μL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进样量。
本实验参照了文献中的关于盐酸小檗碱和巴马汀的测定方法, 最终选定药典的方法, 其操作方法简单, 测定结果快捷。最终制定的关黄柏炒炭工艺在验证实验中结果良好, 说明本工艺稳定可行, 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2]贾天柱.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黄柏栽培技术 篇5
关键词:黄柏,盐酸小檗碱,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习称 “川黄柏”。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 其味苦、性寒, 归肾、膀胱经,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1]。黄柏含有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柏碱等成分, 同时还含有甾醇、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青荧光酸等40多种化合物[2,3], 其主要成分为小檗碱 (Berberine)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柏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 可抗病原微生物, 对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溃疡、降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4,5,6]。目前报道提取分离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方法主要有乙醇回流提取、酸水提取、碱水提取、超声波提取以及酶法提取等[7,8,9]。其中传统提取方法时间长、温度较高、能耗大, 不利于含热敏性有效成分中药的提取。而提取黄柏的一些新方法, 如超声法、酶法等, 所需设备昂贵, 生产成本较高。减压提取可在较低温度下使溶液处于沸腾状态而进行动态提取, 既可保证药材中热敏性成分免遭高温煎煮破坏, 又能减少许多大分子杂质如淀粉、鞣酸、黏液质等的析出, 便于制剂的成型和稳定, 且提取速度快、成本低。同时, 通过减压控制温度提取, 可找到中药各类成分最适宜的沸腾状态下的提取温度, 对于改进中药提取工艺现状具有重要意义[10]。本实验采用减压内部沸腾提取方法研究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本研究为减压内部沸腾提取技术在中药生产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
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公司) , RE52CS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 ZK82A电热真空干燥箱 (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 , CP225D电子天平 (德国St-artorious) ;DZKW-4电子恒温水浴锅 (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 ;KQ250E型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SHZ-D (Ⅲ) 循环水式真空泵 (天津华鑫仪器厂) 。
盐酸小檗碱对照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制, 批号:MUST-14082410, 供含量测定用) 。乙腈为色谱纯 (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水为超纯水。
黄柏药材, 购于成都市大丰中药材市场, 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先明教授鉴定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2 方法与结果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2.1.1 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 C18 (4.6×250mm, 5μm) ;填充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 乙腈-0.1%磷酸溶液 (50∶50) (每100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g) ;流速:0.8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65nm;进样量5μL;理论塔板数不低于4 000。
2.1.2 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 置10mL棕色量瓶中, 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 即制得浓度为100μg/mL的标准品溶液。
2.1.3 标准曲线制备分别精密吸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2、4、6、8、10μL, 依次进样, 测定峰面积, 按照设定的色谱条件进行分析, 以峰面积y及进样量x (μg) 进行回归, 其回归方程为:y=616 750x-88 126, (r=0.999 9) 。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在0.2~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1.4 供试品溶液制备1黄柏原药材溶液制备:称取黄柏粉末 (过三号筛) 约0.1g, 精密称定, 置100mL量瓶中, 加流动相80mL, 超声处理 (功率250W, 频率40kHz) 40min, 放冷, 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2样品溶液制备:精密量取2mL提取液 (传统提取法、减压提取法所得样品溶液) , 加流动相定容至25mL, 超声30min (功率250W, 频率40kHz) , 微孔滤膜 (0.45μm) 过滤, 备用。
2.1.5 系统适应性试验按“2.1.2”与“2.1.4”项下条件分别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在本色谱条件下对照品溶液、黄柏原药材、乙醇回流提取法与减压提取法中盐酸小檗碱保留时间分别为25.485、25.545、25.515、25.559min, 结果见图1。
2.2 减压内部沸腾法
取黄柏药材粉末, 加入一定乙醇溶液, 室温 (25℃) 下解吸一定时间, 提取容器置热水浴中, 快速加入适量热水, 同取后的滤渣, 按第1次提取相同条件进行, 合并2次提取液, 取样分析。
溶液105mL, 回流提取60
60min。共提取2次, 合并提取液, 备用, 取样分析。3结果解吸液考察
3.1以将
为60mL能充分解吸
液量为60mL。按“2.2”项下提取工艺, 分别加入40%、55%、70%、85%的乙醇溶液, 解吸30min, 然后进行提取, 得到样品溶液。取样分析, 考察解吸液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结果表明, 当解吸液浓度为55%时, 盐酸小檗碱提取较完全。因此, 选择解吸液浓度为55%。
取黄柏药材粉末15g加入的乙醇溶液
55%1020304050min, 然后进行提取, 得到样品溶液。取样分析, 考察解吸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结果表明, 随着解吸时间的增加, 盐酸小檗碱提取率逐渐上升, 当解吸时间达到30min时, 增加趋势不明显, 可能是物料已经解吸完全。故确定解吸时间30min即可。
取黄柏药材粉末1
入55%的乙醇溶液, 解吸30min, 然后分别加入4倍、7倍、10倍、15倍70℃的热水, 水浴温度70℃进行提取, 得到样品溶液。取样分析, 考察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见图4。结果表明, 液料比为10∶1, 盐酸小檗碱提取较完全。
3.4提取压力影响
取黄柏药材粉末15g, 共4份, 按“2.2”项下提取工艺, 加入55%的乙醇溶液, 解吸30min, 加入70℃的热水150mL, 分别于真空度0.02、0.04、0.06、0.08MPa下进行提取, 得到样品溶液。取样分析, 考察提取压力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结果表明, 当提取压力逐渐降低时, 液面有少量气泡, 提取液颜色较浅;当提取压力继续下降时, 液面出现大量气泡, 物料内解吸液沸腾, 提取液颜色加深;当提取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提取液也开始沸腾, 提取液浑浊。因此, 提取压力较高时, 物料内部溶液及外部溶液不能沸腾, 提取率较低;而提取压力过低时, 物料内外有沸腾, 解吸液逸出较快, 压力不易控制, 导致提取不充分, 提取率下降。选择最佳提取真空度为0.06MPa即可。
3.5提取温度影响
取黄柏药材粉末15g, 共5份, 按“2.2”项下提取工艺, 真空度为0.06MPa, 提取温度分别为40℃、50℃、60℃、70℃、80℃条件下进行提取, 得到样品溶液。取样分析, 考察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见图6。结果表明, 提取温度升高, 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也升高, 但温度太高时, 提取率降低;当提取温度为60℃与70℃时, 提取效果最好, 为减少能量损失过度, 则选择最佳提取温度为60℃。
3.6提取时间影响
取黄柏药材粉末15g, 共6份, 按“2.2”项下提取工艺, 加入55%的乙醇溶液60mL, 解吸30min, 加入60℃的水150mL, 真空度为0.06MPa, 水浴温度60℃, 提取时间分别为2、4、6、8、10、20min, 得到样品溶液。取样分析, 考察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见图7。结果表明, 提取时间短, 提取不充分, 提取时间为10min时, 提取基本完全。
3.7物料粒度影响
取黄柏药材粉末15g, 共3份, 按“2.2”项下提取工艺, 物料粒度分别为饮片、细粉、粗粉, 各加入55%的乙醇溶液60mL, 解吸30min, 加入60℃的水150mL, 减压提取 (真空度为0.06MPa, 水浴温度60℃) , 提取时间10min, 进行提取后得到样品溶液。取样分析, 考察物料粒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见图8。结果表明, 物料粒度为饮片和粗粉时, 提取效果较差;而物料粒度为细粉时,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提取较完全。
3.8减压内部沸腾法与乙醇回流提取法的比较
根据上述单因素考察结果, 确定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材细粉加入55%的乙醇溶液60mL, 解吸30min, 加入60℃的水150mL, 减压提取 (真空度为0.06MPa, 水浴温度60℃) , 提取时间10min, 过滤。取第1次提取后的滤渣, 按第1次提取相同条件进行, 合并2次提取液, 即得。将减压内部沸腾法与按“2.3”项下乙醇回流提取法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结果表明, 与乙醇回流提取法比较, 采用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盐酸小檗碱, 提取时间缩短了2倍以上, 提取温度 (60℃) 低于传统提取方法, 利于节能降耗。采用HPLC法测定有效提取得率, 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得率明显高于乙醇回流提取法。综合分析, 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效果明显优于乙醇回流提取法。
4 讨论
目前, 中草药的提取方法对于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极为重要。减压内部沸腾提取法作为常规提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法, 具有提取温度低、提取速度快、杂质少、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实验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减压提取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材细粉加入55% 的乙醇溶液60mL, 解吸30min, 加入60℃ 的水150mL, 减压提取 (真空度为0.06MPa, 水浴温度60℃) , 提取时间10min, 过滤;提取2次。比较2种工艺的提取效果, 减压内部沸腾提取法提取温度低, 提取时间缩短了2倍以上。本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有效提取率, 结果表明, 减压提取的得率明显高于乙醇回流提取法, 比乙醇回流提取法更加节约时间, 在较低温度下使溶液处于沸腾状态进行动态提取, 可以保证药材成分免遭长时间高温煎煮破坏。同时减压提取法在不改变提取溶媒条件下, 较低温度下可增大热敏性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 降低导致提取物易吸湿、强黏性的大分子物质的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 降低能量消耗, 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提取设备简易、操作简单方便、费用低, 尤其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有效成分[12]。因此, 减压内部沸腾法对中药的提取,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37.
[2]王衡奇, 秦民坚, 余国莫.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 2003, 12 (7) :523-525.
[3]廉莲, 咸晓燕, 楚冬海, 等.川黄柏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19) :149-152.
[4]鲁云博, 杨广德.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提取方法研究[J].中成药, 2004, 26 (3) :186-189.
[5]李娜, 陈琴华.黄连-小檗碱的药理作用研究的概况[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6 (11) :28-29.
[6]李波, 朱维良, 陈凯先.小檗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 2008, 43 (8) :773.
[7]梁柏林, 周民杰.酶法提取小檗碱工艺研究[J].应用化工, 2006, 35 (5) :373.
[8]张海容, 赵芳慧, 陈金娥.微波萃取-分光光度法研究关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J].光谱实验室, 2006, 23 (3) :526.
[9]程咏梅, 陈仁华.小檗碱提取工艺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6) :1445-1447.
[10]陈晓东.中药减压提取法原理及突破点[J].机电信息, 2008, 8 (23) :31.
[11]邢俊波, 刘云.正交设计优选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 2003, 14 (3) :129.
黄柏栽培技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 对照组男性28例, 女性32例, 年龄12~60岁, 平均年龄 (37.52±2.56) 岁, 病程6个月至20个月, 平均病程 (1.20±0.20) 年;治疗组男性25例, 女性35例, 年龄14~58岁, 平均 (37.21±2.61) 岁, 病程5个月至21个月, 平均病程 (1.10±0.30) 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黏膜充血、鼻甲肿大、流涕, 主要并发症表现为头痛、嗅觉减退、咽部干痛。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 药物组成包括生石膏20g、桑叶12g、元参12g、桔梗10g、菊花10g、辛夷10g、杏仁6g、黄芩6g。以水煎服, 1剂/天, 4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组患者采用黄柏滴鼻液进行治疗, 购自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50097。采用头后仰低位, 鼻孔与天花板垂直, 滴后10min恢复直立位, 2~3滴/次, 3次/天, 1周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12~24周, 平均 (17.50±1.50) 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 即无、轻度、中度、重度, 依次记为0~3分,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情况。重度:鼻炎症状无显著改善且鼻涕增多, 疼痛症状严重;中度:鼻炎症状有所好转, 但伴有1~2种临床表现;轻度:鼻炎症状明显改善, 鼻部伴有轻微不适感;鼻炎症状完全消失[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表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鼻塞、黏膜充血、鼻甲肿大、流涕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鼻塞、黏膜充血、鼻甲肿大、流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s, 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嗅觉减退、咽部干痛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嗅觉减退、咽部干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2所示。
(±s, 分)
3 讨论
鼻炎是肺病的表现病症, 以往患者在治疗后容易复发且久治难愈[3]。黄柏的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黄柏酮, 具有抗菌、收敛、消炎的效果, 因此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4]。本次研究探讨了黄柏滴鼻液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结果显示, 采用黄柏滴鼻液治疗可有效减轻鼻塞、流涕和头痛等症状, 增强机体抵抗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从根本上治愈鼻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娅梅.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19) :148-149.
[2]孙希忠.黄柏滴鼻液临床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探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9) :87-88.
[3]李玉瑾, 李佩忠, 金新, 等.盐水冲洗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 2011, 39 (4) :454-456.
黄柏栽培技术 篇7
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具有省时、节能、提取效率高等优点,且无需加热过程,可避免加热因素引起的药物成分结构发生变化, 与传统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相比,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目标成分的提取率[7]。 本试验以川黄柏为原料,采用浸泡-超声法进行提取,并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为川黄柏的药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KQ220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频率40 k Hz,功率100 W);KQ-25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频率40 k Hz,功率250 W);DS-7510DTH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生析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频率40 k Hz,功率450 W);循环水式真空泵(台州市信力电子设备有限公司);1260 高效液相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30B型万能粉碎机(江阴市鑫达药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2 试药
甲醇、乙腈为色谱纯(美国Sigma-Aldrich公司),实验用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川黄柏药材(安徽颐生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号:12072001);盐酸小檗碱对照品(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13-201212)。
2 方法与结果
2.l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柱(150 mm×4.6 mm,5 μm); 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50∶50,含0.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 m L/min,柱温40℃,进样量10 μL[8,9]。色谱图见图1。
1:盐酸小檗碱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5.77 mg,置于5 m L量瓶中,加色谱纯乙腈溶解并定容,摇匀,制得1 mg/m L对照品储备液备用。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川黄柏小片(约5 mm×5 mm)20.0 g,按一定料液比加入提取溶剂,浸泡24 h,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在一定功率、温度下提取,趁热抽滤,滤液静置过夜。 加入HCl调至p H = 2,再加一定浓度的Na Cl水溶液(加入量以提取液量的10%计算)搅拌,静置盐析24 h,过滤,用水洗涤沉淀,干燥,得生物碱粉末。精密称定生物碱粉末,置100 m 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色谱纯乙腈25 m L,摇匀,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在提取工艺研究中改变相应参数)。
2.1.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储备液0.25、0.5、1、2、4 m L置于5 m L量瓶中, 用色谱纯乙腈定容至刻度,同“2.1.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进样3 次,进样量10 μL。 以平均峰面积(Y)对进样质量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Y =38 854.3878 X-84.306 14,r = 0.999 93, 表明盐酸小檗碱在0.05~0.8 mg/m L线性关系良好。
2.1.5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 μL, 同“2.1.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 次,记录色谱峰,计算得盐酸小檗碱峰面积的RSD为0.24%。
2.1.6 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室温下放置, 分别在制备后0、1、2、4、6、8、10、12 h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盐酸小檗碱峰面积,并计算其峰面积的RSD为0.52%,表明稳定性良好。
2.1.7 重复性试验称取川黄柏小片6 份,每份5.0 g,按照“2.1.3”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并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得盐酸小檗碱质量分数的RSD为1.53%
2.1.8 回收率试验称取川黄柏小片6 份,每份5.0 g,置25 m L量瓶中, 每份加入小檗碱对照品储备液适量,按照“2.1.3”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并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得盐酸小檗碱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6%,RSD为1.81%。
2.1.9 样品的测定分别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 m L,经0.45 μm微孔过滤器过滤进样瓶中,同“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外标法计算,即得样品中小檗碱的质量分数。
2.2 单因素试验
以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盐酸小檗碱提取率的因素。 提取率=提取出的盐酸小檗碱质量/川黄柏质量×100%
2.2.1 提取方法的选择称取黄柏小片20.0 g,按一定料液比加入提取溶剂,浸泡24 h,平行2 份:第1 组,抽滤,滤液静置过夜。 加入HCl调至p H = 2,再加入一定浓度的Na Cl水溶液(加入量以提取液量的10%计算)搅拌,静置盐析24 h,过滤,用水洗涤沉淀,干燥,得生物碱粉末;第2 组,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在一定功率、温度下提取,趁热抽滤,滤液静置过夜,加入HCl调至p H = 2,再加一定浓度的Na Cl水溶液(加入量以提取液量的10%计算)搅拌,静置盐析24 h,过滤,用水洗涤沉淀,干燥,得生物碱粉末。 每组提取重复3 次,按照“2.1.3”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并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得到超声辅助提取率为4.74%(RSD为0.42%), 浸泡提取率3.21%(RSD为0.24%)。 由此可见,超声辅助提取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明显高于浸提法提取的盐酸小檗碱,故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盐酸小檗碱。
2.2.2 提取溶剂的选择称取黄柏小片20.0 g,提取溶剂分别为HCl-甲醇(1∶100)、HCl-乙醇(1∶100)、HCl-水(1∶100),按一定料液比浸泡24 h,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在一定功率、温度下提取,趁热抽滤,滤液静置过夜。 加入HCl调至p H = 2,再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水溶液(加入量以提取液量的10%计算)搅拌,静置盐析24 h,过滤,用水洗涤沉淀,干燥,得生物碱粉末。 按照“2.1.3”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并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用HCl-甲醇提取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最高, 这是由于甲醇穿透植物细胞壁的能力强、极性大、对生物碱的溶解性能好,而且沸点也较低[10],故选择HCl-甲醇为提取溶剂。 见表1。
2.2.3 提取剂中甲醇的所占百分比称取黄柏小片20.0 g,提取溶剂分别为HCl-60%甲醇(1∶100)、HCl-70%甲醇(1∶100)、HCl-80%甲醇(1∶100)、HCl-90%甲醇(1∶100),按一定料液比浸泡24 h,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在一定功率、温度下提取,趁热抽滤,滤液静置过夜。 加入HCl调至p H = 2,再加入一定浓度的Na Cl水溶液(加入量以提取液量的10%计算)搅拌,静置盐析24 h,过滤,用水洗涤沉淀,干燥,得生物碱粉末。 按照“2.1.3”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并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用HCl-70%甲醇提取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最高, 说明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在HCl-70%甲醇溶液中溶出度最大, 故选择HCl-70%甲醇为提取溶剂。 见表2。
2.2.4 料液比的选择称取黄柏小片20.0 g,提取溶剂为HCl-70%甲醇(1∶100),料液比分别为1∶10、1∶20、1∶30、1∶40(g ∶ m L),浸泡24 h,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在一定功率、温度下提取,趁热抽滤,滤液静置过夜。 加入HCl调至p H = 2,再加入一定浓度的Na Cl水溶液( 加入量以提取液量的10% 计算) 搅拌, 静置盐析24 h,过滤,用水洗涤沉淀,干燥,得生物碱粉末。 按照 “2.1.3” 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 并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在料液比1∶10~1∶20范围内,提取率变化较快,当料液比超过1∶20 时,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虽也有所增加,但增加较缓慢,为了节省溶剂及方便后续处理,故选择料液比为1∶20。见表3。
2.2.5 超声功率的选择称取黄柏小片20.0 g,提取溶剂为HCl-70% 甲醇(1∶100), 料液比为1∶20, 浸泡24 h,超声功率分别为100、250、400 W, 在一定温度下提取,趁热抽滤,滤液静置过夜。 加入HCl调至p H= 2,再加一定浓度的Na Cl水溶液(加入量以提取液量的10%计算)搅拌,静置盐析24 h,过滤,用水洗涤沉淀,干燥,得生物碱粉末。 按照“2.1.3”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并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用超声功率250 W提取盐酸小檗碱提取率最高,当功率大于250 W,提取率会随之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超声提取过程中,随着功率的增大,超声波空化作用增强,产生的空化泡破碎越剧烈,有效成分提取率越高,但功率过高,有些目标成分结构可能会被破坏,并且非有效成分也会大量溶解到提取溶剂中,有效成分溶解量相对减少[11]。 故选择250 W为超声提取功率。 见表4。
2.2.6 超声温度的选择称取黄柏小片20.0 g,提取溶剂为HCl-70% 甲醇(1∶100), 料液比为1∶20, 浸泡24 h, 超声功率250 W, 超声温度分别为40、50、60、70℃提取,趁热抽滤, 滤液静置过夜。 加入HCl调至p H = 2, 再加入一定浓度的Na Cl水溶液( 加入量以提取液量的10%计算)搅拌,静置盐析24 h,过滤,用水洗涤沉淀,干燥,得生物碱粉末。 按照“2.1.3”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并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超声温度升高,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也随之逐渐增大,当超声温度为60℃时提取率最大,但随着超声温度继续升高,提取率却有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超声温度过高会对溶出的盐酸小檗碱结构造成破坏,同时增大甲醇的挥发量,最终导致盐酸小檗碱提取率降低[12], 故选择60℃ 为提取温度。 见表5。
2.2.7 超声时间的选择称取黄柏小片20.0 g,提取溶剂为HCl-70%甲醇(1∶100),料液比为1∶20,浸泡24 h,超声功率250 W, 超声温度60℃, 超声提取30、40、50、60 min,趁热抽滤,滤液静置过夜。 加入HCl调至p H = 2,再加入一定浓度的Na Cl水溶液(加入量以提取液量的10%计算)搅拌,静置盐析24 h,过滤,用水洗涤沉淀,干燥,得生物碱粉末。 按照“2.1.3”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并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率也逐渐增加,但在50~60 min时增加幅度降低, 故选择50 min为提取时间。 见表6。
2.2.8 提取次数的选择称取黄柏小片20.0 g,提取溶剂为HCl-70% 甲醇(1∶100), 料液比为1∶20, 浸泡24 h,超声功率250 W,超声温度60℃,超声50 min,趁热抽滤,滤液静置过夜。 加入HCl调至p H = 2,加一定浓度的Na Cl水溶液(加入量以提取液量的10%计算)搅拌,静置盐析24 h,过滤,用水洗涤沉淀,干燥,得生物碱粉末,为提取1 次。 然后将滤渣重复上述步骤进行2、3、4 次提取。 按照“2.1.3”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并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提取次数为2 次时,盐酸小檗碱提取率明显低于第1次,以后基本没有盐酸小檗碱提取出来,说明此方法适合于提取黄柏中盐酸小檗碱, 且一次提取较完全。见表7。
称取黄柏小片20.0 g,提取溶剂为HCl-70%甲醇(1∶100),料液比为1∶20,浸泡24 h,超声功率250 W,超声温度60℃,超声50 min,趁热抽滤,滤液静置过夜。 加入HCl调至p H = 2, 再加入一定浓度的Na Cl水溶液(加入量以提取液量的10%计算)搅拌,静置盐析12、24、36、48 h,过滤,洗涤沉淀,干燥,得生物碱粉末。 按照“2.1.3”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并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随着盐析时间的延长,盐酸小檗碱的析出量逐渐增多,盐析36 h后小檗碱提取率趋于平缓,故选择36 h为盐析时间。见表8。
2.3 正交试验
以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料液比(A)、超声功率(B)、 超声时间(C)、超声温度(D)为主要考察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9,方差分析见表10。
由直观分析可知,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A > D >C > B。 通过方差分析可知,4 个因素中,A、D具有显著性影响(P < 0.05),C有影响但不显著。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3D2,即加入20 倍量HCl-70%甲醇(1∶100),超声功率250 W,50℃提取50 min。
注:F0.1(2,2)= 9.0;F0.05(2,2)= 19.0;F0.01(2,2)= 99.0
2.4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称取川黄柏20.0 g,平行3 份,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所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验证试验,测定最佳工艺条件下的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计算其提取率分别为8.214%、8.225%、8.209%,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其提取率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明显高于溶剂浸提法,此方法与文献报道基本符合[13,14];通过正交试验多方面考察影响盐酸小檗碱提取工艺的各种因素,进行提取工艺的筛选,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 盐酸小檗碱最佳提取工艺为, 加入20 倍量HCl-70%甲醇(1∶100),超声功率250 W,50℃提取50 min通过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进行验证,测定的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为盐酸小檗碱的提取方法及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手段。
摘要:目的 优化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以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超声辅助提取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溶剂为HCl-70%甲醇(1∶100),料液比1∶20,超声功率250 W,超声温度50℃,超声提取50 min。结论 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简单可行、速度快,可以明显提高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
黄柏栽培技术 篇8
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 2014年6月我院门诊行换药的腋臭术后感染患者32例, 其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14 ~ 45岁, 中位年龄27岁; 感染伤口轻度切缘愈合不良20例, 较重的切缘愈合不良9例, 有少许切缘坏死3例; 伤口感染面积1. 5cm × 2. 0cm ~ 4. 0cm × 6. 0cm; 均无腋臭遗传史, 无糖尿病史, 无全身感染及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感染均在术后10d左右发生, 疗程2个月, 换药室操作者为同一具有5年资质经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 换药室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定期空气培养, 空气细菌总数为≤500cfu/m3环境的换药室进行无菌操作。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治疗方法
1. 2. 1治疗组: 换药室采用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定期空气培养, 严格遵守外科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换药前半小时不要扫地, 避免室内尘土飞扬; 了解患者伤口情况, 洗手戴口罩。顺次揭开胶布、外层纱布、伤口内层敷料剂引流物, 用无菌镊揭伤口时沿伤口纵轴方向进行。如创面被内层敷料浓液浸透, 可用生理盐水浸湿, 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顺创口长轴揭去; 换药擦拭顺序均按先清洁后污染的原则进行。 ( 1) 轻度切缘愈合不良的感染伤口: 前期用3% 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后, 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 去除表面分泌物, 行浸有复方黄柏液的棉球数个擦拭伤口, 再将浸有复方黄柏液的纱布1 ~ 2层敷于伤口处, 前期每天换药包扎, 待伤口好转可隔日换药。 ( 2) 较重的切缘愈合不良的感染伤口: 可修剪创缘常规清创消毒后用复方黄柏液棉球擦拭, 将浸有复方黄柏液的纱布3 ~ 5层敷于伤口处湿敷包扎, 前期行每天换药, 后期根据伤口情况进行换药。 ( 3) 有少许切缘坏死或空腔的感染伤口, 必要扩创, 清除创面和坏死组织及脓液, 前期用3% 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用2ml注射器抽吸复方黄柏液对准窦道进行反复冲洗, 复方黄柏液棉球擦拭, 将复方黄柏液纱条轻塞窦道引流, 外湿敷复方黄柏液纱布3 ~ 5层包扎, 根据渗出情况酌情换药。因湿性敷料具有保护创面、吸收渗液作用, 湿润环境可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 刺激细胞增殖, 加快表皮迁移速度, 使白细胞功能增加[3], 因此如敷料过干燥可根据渗出情况酌情换药。
1. 2. 2对照组: 严格遵守外科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换药者洗手戴口罩, 无菌物品存放合理, 在有效期内。换药前期用3% 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反复清洗擦拭, 必要时清除创面脓液和坏死组织, 再用0. 33% 碘伏外涂创面消毒, 后用碘伏纱条外敷包扎伤口。
1. 3护理方法
1. 3. 1饮食护理: 换药期间创伤使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 伤口愈合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 营养状况的好坏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创面的愈合, 因此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并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 禁辛辣食物。禁烟指导, 因尼古丁作限制用于小动脉, 管壁的平滑肌, 会使血流减慢; 吸入的一氧化碳会竞争性地与血红蛋白结合, 从而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影响外周组织的氧供给[4]。
1. 3. 2活动指导: 患换药期间须提醒患者限制上臂运动, 如提重物、举高、打球、抱小孩等, 过早活动会加重伤口炎性反应渗出而影响供血、损伤肉芽组织影响伤口的愈合。
1. 3. 3基础护理: 换药过程中遵循无菌原则, 感染性伤口大多数由于外伤、手术和各种插管操作, 导致细菌入侵局部, 引起皮肤溃烂、化脓感染, 从而延长伤口愈合时间, 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痛苦, 增加经济负担[5]。换药操作应遵守一人一用的原则,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定期空气培养, 严格垃圾分类。
1. 3. 4心理护理: 伤口是局部的, 而影响是身心整体的, 对患者要有高度同情心及责任感。注重患者身心整体护理,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在换药时的痛苦, 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使患者早日康复[6]。不良心理可降低人体的抗感染能力, 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导致伤愈合延迟[7]。护理人员应以亲切的态度、礼貌的语言赢得患者的信任, 保证良好睡眠。
1. 4观察指标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
1. 5疗效评定标准显效: 伤口已闭合, 上皮覆盖, 形成结痂或瘢痕, 患者停止换药继续随访; 好转: 伤口已基本愈合, 上皮覆盖, 部分结痂。无效: 伤口愈合缓慢或伤口感染。
1. 6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率 ( %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第20天和第50天治疗组的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3讨论
复方黄柏液是纯中药制剂,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腐的功能, 主要由连翘、黄柏、金银花等药物加工提炼而成[8]。本文所用复方黄柏液可促进血管再生, 迅速消除炎性反应、水肿, 改善创面微循环, 促进肉芽生长和加速创口愈合[9]。临床上复方黄柏液适应于各种外科感染及感染性伤口和创面; 其吸收快, 作用强, 能迅速消除伤口感染引起的局部症状, 使用方便不粘连伤口, 减轻患者换药时所引起的疼痛。临床上研究表明复方黄柏液具有局部抗炎、抗感染作用, 可抑制局部细菌定植、增殖; 复方黄柏液还可促进血管再生, 迅速消除炎性反应、水肿, 改善创面微循环, 促进肉芽生长和加速创口愈合[10]。伤口换药时掌握正确的换药方法、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为避免换药时和换药后意外情况的发生, 促进伤口愈合, 护理告知尤为重要。
复方黄柏液有广谱抗菌作用, 使用本品前应注意按常规换药清洁或清创病灶, 能减少换药次数, 减轻患者疼痛, 又能随时观察伤口, 提高伤口愈合率。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液在腋臭感染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例腋臭感染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 治疗组常规清洗消毒伤口后应用复方黄柏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 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20天和第50天治疗组的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复方黄柏液能有效促进感染伤口愈合。
关键词:复方黄柏液,腋臭感染伤口,换药
参考文献
[1]李航.腋臭的皮肤外科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 2009, 18 (6) :864-866.
[2]蓝英, 蓝丽智.清创缝合术后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的探讨[J].广西医学, 2009, 31 (3) :399-400.
[3]程克林, 杨显芳, 张义辉, 等.15例地震伤员压疮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3) :229.
[4]姜连英, 马利平, 李秋菊.伤口护理敷料对感染伤口的疗效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9) :2135-2136.
[5]姜会枝, 徐振伟, 谢水娜.胫腓骨骨折术后难愈性伤口潜在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7) :35-36.
[6]秦淑君, 杨明珍, 许洁英.伤口换药中需注意的问题[J].全科护理, 2010, 8 (2) :144-146.
[7]姜丽英, 孙剑梅, 盛丽琴, 等.急性伤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 (10) :50-52.
[8]李昕, 姜波, 王红, 等.复方黄柏液治疗慢性宫颈炎30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 2010, 23 (3) :408-409.
[9]潘学田.中国药品实用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48.
【黄柏栽培技术】推荐阅读:
复方黄柏液07-17
黄柏/治疗应用11-01
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12-31
黄柏中学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计划11-06
黄柏镇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06-04
栽培技术07-19
技术栽培08-05
栽培利用技术07-08
蚕豆栽培技术07-21
葡萄栽培技术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