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方法

2024-05-23

系统化方法(精选12篇)

系统化方法 篇1

近年来,项目管理已被大公司、政府及小型非营利性组织普遍应用。具体到项目型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是企业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当今,商业机构间竞争全球化,项目型企业明显意识到,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技术不再是难题,规范化管理被提到重要位置,实行项目管理是项目型企业的必然选择。项目管理能力已经成为项目型企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1 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的相关性

迈克·波特提出:“在当今环境下,一切组织不可能保持静止状态。竞争,在不断地改变着大家所从事的商业模式。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能力适应这种环境,它将失去它的市场。企业项目的存在是为了完成组织的某个特定战略目标,以使该企业组织获得竞争优势。”

在组织中,通过项目主动拓展市场和应对市场需求是管理驾驭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实施项目管理能更加有效地实施组织的商业目标。管理者的角色就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识别并筛选合适的项目,这些项目应该能够以实现组织的使命为目标,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战略为导向,能及时获得收益,且与项目的投入相比是值得的。

项目成功的关键是,与项目关联的企业在项目过程中能够有效协作。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依赖于协作管理的方法,即企业领导能通过适当的项目把计划、组织、评估和控制结合在一起,这种协作关系如图1所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经意识到战略计划和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项目管理和战略计划的关系如图2所示。过去,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战略制定上,很少强调战略实施。现在,企业已经认识到项目管理原则既可应用到操作性计划实施当中,也可应用到战略计划的实施中。同时,项目管理已被看作是一种就某个项目做出的某种计划的实施工具。

项目管理与组织战略的关系体现项目管理在组织中应用的重要性。组织战略规划的第一步是战略计划,它由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来完成。它是一个定义和理解组织所从事的业务及如何在该业务领域保持竞争力的过程。战略规划的第二步是战略实施,即为了决策面并将所形成的计划转换为政策及程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实施过程不但需要所有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参与,更涉及组织的不同岗位角色,因此战略实施过程需要将组织的方方面面组合为一个整体。而整体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核心能力。好的项目管理方法能帮助组织实施战略,有效地产生明确的目标、行动计划、时间表、政策及程序,使组织有效地完成其战略目标。

2 企业系统项目管理方法特征

2.1 以企业组织为中心

企业系统项目管理方法是将以项目为中心转向以组织为中心。这是采用企业系统方法进行项目管理的第一步。

从项目经理的角度来看,特定项目的成功取决于该项目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例如,对于有些项目(如新产品开发),企业可能期望获得高利润;而有些项目(如进入新市场)只希望达到盈亏平衡。然而,如果这些项目实现了一定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它们就算是成功的。因此,即使某一特定项目没有带来其投入资本所应有的回报,但它可能也会带来效益增值,因为它推动了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而这一战略实施为组织创造了价值。

运用企业系统方法进行项目管理,要求管理者具备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营销管理及计量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多数项目经理而言,为了能像企业家那样思考、像CEO那样做事,还应不断获取新的技能、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对项目经理的新要求见表1。

战略是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一种行为导向,它应当能引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获得成功。在多数企业中,战略是通过项目得以实施的。项目组合的规划、实施及完成就是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一些经营卓越的企业(如“IBM”“3M”“波音”“摩托罗拉”等)在管理项目组合并使之与企业整体战略结合方面做得相当出色。项目管理中战略观念的树立需要在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中不断加强与落实。

2.2 采用新的约束指标

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求项目经理能够理解企业,尽最大努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控制体系。制定新的项目经理绩效评估指标,笔者认为,对项目经理的评估可以运用部分企业对CEO绩效评估指标。

如果企业要求项目经理把项目当成企业进行管理,就不能只强调项目的成果、期限和成本等具体因素及与这些因素相关的指标。这些指标只是具体项目的局部性指标,而非企业系统基础上的整体评价指标。如果项目经理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些局部控制因素,那么产生的结果虽然能按照具体的要求完成项目,但未必达到提高经济价值的预期结果。因此,对项目管理建立一个以利益价值为导向的控制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由满足具体详细的要求变为使顾客满意、促进战略意图的实现。

(2)把项目投资由限制在预算范围内变为对现金流进行管理以增加股东利益。

(3)由满足固定的项目期限要求变为选择时机进行市场营销以及选择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时间。

(4)由向内以项目为中心变为向外以顾客、市场、竞争和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为中心。

(5)由仅完成项目变为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

2.3 新的决策效果

企业系统项目管理方法关注的是发现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因素及具体措施,并在限制条件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价值导向强调项目实施和项目成果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所获得的效益,因此项目经理既要关注成果的创造,也要关注成果的利用。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会产生3个主要的决策效果:①为提高市场绩效设计项目计划;②选择时机实现现金流最大化;③为创造优势而投资。

3 结语

项目经理要在管理项目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企业系统的观念,成为一个具有企业战略思想的人。更直接地说,就是要把项目看作一个企业,而项目经理就是企业的主管,就是CEO。因此,要求项目经理从企业CEO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整个企业负责。项目经理的工作绩效则根据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情况来衡量。

管理者要在给定的时间和限定资源的情况下,取得特定的项目结果,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管理标准、指导大纲和具体措施。企业系统的思想就是制定这一系列规则的依据。因此,组织开发一种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时,不仅需要一系列政策和程序,还要求将这些指导大纲和标准一并深入渗透组织层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也就是把项目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使企业战略的贡献成为项目成败的重要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David I Cleland.Measuring Success:The Owner's Viewpoint,proceedings, PMISeminar/SymposiumMontreal[M].Canada,1986:20 -25.

[2](美)哈罗德·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杨爱华,译.第7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美)哈罗德·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杨爱华,王丽珍,石一辰,等,译.第10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王勇,张斌,译.第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项目管理[M].王春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王晓辰.成功项目管理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7](美)詹姆斯·刘易斯.项目计划进度与控制[M].赤向东,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刘佐太.市场竞争论——环境、市场、对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系统化方法 篇2

在Windows 98环境下安装Windows XP系统时,一般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是如果先装了Windows XP(比如有些品牌电脑在出厂前就预装了Windows XP Professional),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如不习惯Windows XP环境,某些设备驱动程序不支持Windows XP等),想再装一个Windows 98,但是系统会因为检查到高版本Windows系统的存在而拒绝安装!怎么办?format掉重装?Windows XP中上的软件、文件数据可不能丢呀!看,这时故障就出来了。

直接在Windows XP环境下安装Windows 98是行不通的,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我们可以绕道而行。不过绕道也得绕对道才行,不然也会行不通,那怎么才算绕对道路呢?就是必须将所有的磁盘驱动器文件格式转化成FAT32格式,否则安装Windows 98会出现多处报错(注意:不单单是Windows 98的目标盘,所有的盘都要转化为FAT32文件格式)。原因是:Windows 98和DOS都不支持NTFS格式,安装时不允许NTFS分区的存在。笔者就曾经在这里栽过跟斗,请广大读者注意。

准备好后,现在便拿出Windows 98的启动盘,启动到DOS下,从DOS下安装Windows 98到另外的分区,安装方法很简单。

多系统引导菜单丢失

这个问题算是最常见的了,笔者使用的初期,仅仅在一个月内就分别由三种不同的原因造成了Windows XP无法启动。

有一天,笔者的Windows 98系统出了点小毛病,“聪明”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出Windows 98启动盘启动到DOS下,迅速键入“SYS C:”一回车,Windows 98好是好了,可是重新启动的时候却直接进入了Windows 98 ,Windows XP“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实际上可不是Windows XP消失了,只是丢失了多系统引导菜单而已,你完全可以使用“恢复控制台”来解决,但是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请看笔者是如何找回来的:

用Windows XP的安装光盘引导,在DOS下运行Windows XP的安装程序,“假装”要重新安装系统,等到第一次拷贝文件结束后,按照系统的提示,把光盘拿出来,重新启动计算机,此时你就会看到熟悉的多系统引导菜单了,不用接着往下安装,只需编辑Windows XP的boot.ini文件,删除无关的选项(即删除掉最后那行长长的字符串)就可以了。最后还要做一些善后的工作:将刚才“假”安装时拷贝的临时文件删除掉。做完了上面这些,你重新启动机器看看,“久违”的多系统引导菜单又回到了你的怀抱。

Windows XP无法启动

只有真正使用过Windows XP才会知道,稍有不慎的操作都会造成Windows XP的无法启动。那么到底有哪些不慎的操作会引起Windows XP的无法启动呢?笔者配合实际经历,总结出以下三点现象及防范建议:

1、在装有Windows 98和Windows XP的机器上重新安装Windows 98,将会导致Windows XP无法启动(注意:这和在Windows XP基础上安装Windows 98不一样,这是在原有Windows 98的基础上覆盖安装),

这实际上是将位于系统启动分区根目录下的Windows XP启动文件覆盖了,造成Windows XP不能启动。解决的方法请参照“多系统菜单丢失”的解决办法,关键是编辑boot.ini文件。

如果你找不到boot.ini文件,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先进入C盘,单击菜单栏中的“工具”菜单,选择“文件夹选项”,在“文件夹选项”窗口中选择“查看”标签页,再将“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推荐)”前的勾去掉。

这时会弹出一个警告对话框,不必理它,选“确定”就行。同时还要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下选中“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选择“确认”后你会发现在该目录下出现了许多系统文件和隐藏文件,boot.ini启动文件也在其中。

2、在Windows 98与Windows XP双系统环境下,将Windows 98升级为Windows ,导致Windows XP无法启动。出现此种类型的故障是因为升级的Windows 2000改写了ntldr、ntdetect.com、boot.ini这三个重要的启动文件,Windows 2000无法引导Windows XP,造成Windows XP无法启动。

解决方法:启动进入Windows 98,将Windows XP的安装光盘放入CD-ROM,从i386目录中将ntldr、ntdetect.com这两个文件拷贝到系统启动分区根目录下,并将其设置为只读、隐藏属性。这样就可以启动Windows XP系统了。

3、更新Windows XP中的某一个驱动程序导致Windows XP无法启动。这种情况也经常可以遇到,这是新的驱动程序不兼容造成的。所以不要追赶时髦,请用稳定、可靠的驱动程序更新当前的设备。你可以进入Windows XP的安全模式修复,方法是启动Windows XP,在出现启动进度条时按住F8键,调出Windows XP的启动菜单,从中选择安全模式。进入后,请使用Windows XP的系统还原将系统恢复到以前的正常状态。

卸载NTFS分区上的Windows XP

如果是安装单独的Windows XP系统,为了安全起见,一般都推荐将Windows XP所在的分区格式化成NTFS格式。虽然我们推荐在多系统的情况下,保留FAT32分区格式,但如果你还是选择了转换分区到NTFS格式的话,当某一天想卸载Windows XP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麻烦。这时,你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 98,把Windows XP安装光盘放入CD-ROM ,运行Windows XP的安装程序,选择修复安装,接着在安装的过程中选择把系统分区转换为FAT32格式,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再次进入Windows 98,将Windows XP所在的分区(D盘)格式化掉。最后,请用Windows 98的启动盘引导计算机,在DOS下执行“SYS C:”命令,这样,Windows XP才能真正从你的计算机上消失干净。

程序无法在Windows XP下运行

系统化方法 篇3

关键词:飞机航电系统;故障;分析方法;诊断系统

在飞机航线维护以及飞机检修过程中,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故障,由于飞机类型较多,且航电系统复杂,外加故障原因与环境、设备、人员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对飞机航电系统故障进行准确诊断并及时排除故障对飞机安全航行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飞机航电系统概述分析入手,逐步探讨了航电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诊断方法。

一、飞机航电系统概述

目前通常采用的飞机航电系统为G1000航空电子系统,该系统具有高度集成的特征,内部包括高频通信收发机、GPS收发机、等航空通讯电子设备,同时在机舱内配备了两台高分辨率的高精度液晶显示屏。该航电系统充分应用了飞机的操控特征、大气数据和以太网连接通信领域内的数据成果,具备功能性与实用性。系统将航空电子设备和仪表操作显示集成到一个单独的显示系统内,用液晶电子显示替代传统的机械仪表,从而让航行信息具备高灵活度,但航电系统在带给航空人员便捷的同时也给设备维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G1000子系统则包括飞行仪表显示系统和导航与通信系统。飞行仪表显示系统主要负责为主系统提供飞行参数,例如航向、高度、外界大气参数、飞行姿态等,信息均可在PFD显示屏中显示。导航与通信系统则主要起到导航与通信功能,音频信号通过数字传输通道送入音频板,GPS信息则传送到MFD和PFD显示屏中进行处理。

二、飞机航电系统故障分析方法和诊断系统

1.航电系统故障

航电系统中最容易出现的是数据链路故障,由于数据链路状况主要以不同颜色的框框来进行区分,红色表示确定链路失效,黑色表示链路不明,系统无法准确识别,绿色则表示链路正常,例如PFD显示屏ARINC 429中1号通道状态框显示为红色,则提示航电系统故障与LRU GRS77相关,即PFD与航向基准系统间的链路失效。

2.通讯导航系统故障

在通讯导航系统中最常见的的故障表现形式如下:(1)COM信号接收发送故障;(2)GPS信号不正常,无法获取到卫星数据;(3)NAV信号收发异常以及G/S信号接收不到等等。其中,COM信号故障又可分为COM信号干扰、弱信号、无通信音等等。在正常情况下,航电系统均能对各类故障提供预警信息,实际操作中按下ALERT键即可看到显示屏中显示的故障预警信息,相关警告包括COM、NAV以及G/S等,在进行故障分析和排除过程中可借助相关信息对故障发生缘由进行查找,或进一步确认故障是否发生。

3.仪表系统故障

在航电系统姿态信息传递到各子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与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共同作用,如倾斜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仪表系统组间则主要负责对姿态参数信息进行采集,并将其传入姿态航向系统中,在该系统中,信息传递或者显示任何环节有误或者收到外界干扰均会导致姿态信息显示异常,从以往的故障数据调查以及飞行手册中可总结出仪表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1)发动机振动导致仪表断线。(2)显示屏或者GRS构型文件和软件失效。(3)各模块间数据通道失效。(4)仪表插头脱落或接触不良。

从故障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人为因素故障、系统自身元件故障、组间配置故障、参数错误等。

4.飞机电源故障诊断系统结构

机载电源主要有飞机发电机供电,若发电机故障则由机载蓄电池续电,通常情况下,飞机电源需维持三种状态,(1)有地面电源供电时,即使发电机运行正常,也不能向飞机上的设备供电;(2)断开地面电源后,飞机发电机恢复正常供电,同时蓄电池自动充电;(3)发电机故障无法供电时,蓄电池自动供电保证安全运行。

当电源供电关系不符合上述三种逻辑时,则提示飞机电源系统出现故障,需进行及时处理。电源故障诊断系统结构按电源类型可分为地面电源、发电机以及蓄电池三种,具体可通过发电机故障灯来对电源故障进行诊断。(1)地面电源电压超过28.5V,机内大功率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发电机故障灯燃亮。(2)发电机电压超过28.5V,机内大功率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发电机故障灯不亮。(3)蓄电池电压低于24V,机内大功率用电设备不工作,发电机故障灯燃亮。检修人员可根据正确逻辑和故障分析系统结构予以判定。

5.专家系统知识库构成和诊断分析方法

在飞机航电系统故障诊断领域专家系统应用极为广泛常见的有三种结构——基于规则、框架以及模型的专家系统结构。本文主要对基于规则的专家故障诊断系统结构进行探讨。在该系统中分别包括长期存储模型和短期存储模型,主要存储由规则激发而推断出的新的故障事实,存储器与推理机相互作用,并以规则知识库为主要数据支持,通过对故障模式进行匹配从而得出准确的故障诊断信息。知识库主要通过规则进行表示,例如常见的CLIPS是常见方法,每条规则代表一组因果关系,此外框架也是知识表示的一种形式,与高级语种对象类似,可提供一种更为方便的结构来准确表示常识性知识。创建知识库时,需对现有知识按照特定逻辑进行编程,利用规则和框架表示将故障知识加入到知识库体系当中,从而为故障推理提供依据。

三、结语

综上,排除飞机航电系统故障是保证飞机安全航行的首要前提,在具体诊断过程中,需对航电系统以及子系统进行严格的故障检定,例如通讯导航、电源、仪表系统等,可采用专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排故处理,为飞机安全航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鑫. 西锐飞机远景航电系统简介及故障分析[J]. 科技资讯, 2015, 13(12):16-16.

[2]李璠, 毛海涛. 飞机机电作动系统故障模式分析与故障诊断方法[J].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16(3):47-50.

[3]龙欣欣. 飞机航电系统故障排除方法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25):59-59.

系统化方法 篇4

一系统论与系统学习法

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47年创立的, 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 又一次“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新理论。系统论是指以一般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 也称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是指相互间既区别又联系的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能够达到目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系统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的整体, 每个子系统又都由各要素构成, 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有机结合、和谐有序, 才能使整个系统保持正常运转。

系统论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 使人们思维的角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进行学习的方法就是系统学习法。有学者把系统学习法定义为:所谓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把所学内容当成一个系统看待, 从整体上展开学习过程, 这样, 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 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 而是先定性概括, 了解知识框架, 再逐渐在大框架下明晰细节、完善结构, 针对缺失和不足予以专攻。笔者认为, 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出发, 把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看做一个大系统, 把各科课程看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把课程中的模块或章节知识看做这个子系统的要素, 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

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 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诊治, 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 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学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1. 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课程

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遵循这种辩证关系及其规律:首先, 在认识事物特性时, 应该坚持从整体出发去认识事物, 而不应从部分出发去认识事物, 否则就会陷于谬误;其次, 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 又应努力通过部分去认识事物整体, 通过部分去改造事物整体。指导学生运用整体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这种辩证关系来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具体要从所有课程和各科课程两个层次进行整体把握。

第一, 整体把握所有课程。如果把一门课程当做一个系统, 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一个大系统, 人类文化则是一个更大的系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下文简称《改革纲要》) 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纲要》对制定各科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 并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 在《改革纲要》指导下构建的新课程体系以及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都应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 则必然有着体系的整体性。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 首先, 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部分与人类文化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 站在文化的高度认识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对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从思想上对各科课程的学习都重视起来,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打牢思想基础;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各科课程这个部分与所有课程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所要学习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结构, 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

第二, 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各科课程作为所有课程的一个子系统, 必然具备系统的整体性。各科课程标准对本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 指出了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及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指出了本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各科课程, 教师首先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学习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绪言、引言等帮助学生理清本门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整套教材和每本教材的设计特点从整体上了解、构建起该学科的知识框架。

2.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认知结构

凡系统都是有序的, 它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是多层次、多等级的, 由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纵横联系构成立体交错的网络模式。系统内部之间稳定的联系构成系统的内部结构, 保障系统的有序性。指导学生运用有序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的基础上从所有课程的有序性和各科课程的有序性两个层次注重运用知识的有机联系进行学习。

第一, 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所有课程都是人类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其实, 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都有很多相通甚至相同之处, 并且各学科知识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理清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相通、相同之处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应用各学科知识之间广泛存在着的纵横联系, 使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建立起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 通过建立这种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来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

第二, 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各科课程作为学校所开设课程的一个子系统, 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更为紧密。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是对注重所有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 就是在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该课程学科知识体系层次和等级上的有序性, 通过从整体到部分的“逐渐分化”和从部分到整体的“意义建构”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3.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开放性是说一个系统如果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变换, 它就不再是孤立的系统, 而是开放性的系统。任何系统都是开放性的, 即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 都必须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否则, 就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无论是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大系统还是各科课程这个小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为“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就不能将知识的意义与应用割裂开来加以理解, 知识的意义和用法是密不可分的, 知识的应用范围含有越多的因素越精确, 知识就会变得越灵活。这也是《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的意义所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指导学生运用开放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建构认知结构的同时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课程内容时要注重运用情境学习法将个体、社会以及环境等置于统一的整体中来进行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实现学习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系统论作为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对教育科学研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把系统论引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中, 对促进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有着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 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系统学习法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知行统一, 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和全面发展, 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就是指导学生在理解系统论和系统学习法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学习法,学习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S].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李诚忠、王序荪.教育控制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3]毛小丽、高峰.系统学习法在大学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65~67

[4]陈伟、王涛、谢铁丽.强化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1 (6) :13~14

[5]常绍舜.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J].系统科学学报, 2008 (1) :87~89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陈伟、杜喜保、王心东.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整体观和认知主义的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1 (8) :136~137

电力系统工作方法 篇5

发电系统{火力发电水电核电等}

投资方不同,运作方式不同

(1)五大发电集团及电力集团国电集团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中电投集团

(2)香港华润集团----------投资和控股了很多电厂

(3)神华集团即原国华电力

(4)国家电网投资--------国投集团

(5)省投资公司-------------如鲁能晋能鄂能蒙能

发电项目种类有新建项目,改造项目和扩建项目

项目来源有 1)投资方每年的投资项目计划

2)各省委发改委的年度大项目计划和技改项目计划,凡破土开工工程都要经省发改委大项目处审批

3)设计院

4)资源公司或者代理渠道

新建工程

1)电厂--------------电气专工电气主任基建厂长总工

2)投资方---------------项目经理(五大发电集团)地方电厂

3)设计院---------------

4)资源公司或代理公司

新建项目要了解的问题1)是否有新建项目?项目内容?规模?何时上?何时招标?

2)指挥部在哪里?专工?处长?厂长?总工?

3)哪里组织招标?决标原则?是否低价中标?集团决标还是分厂决标?技术标与商务标的比例?

4)都有谁参标?有无行业业绩?有无企业业绩?运行效果?评价反响?谁的关系?

技术改造项目

1集团生技部2分公司总工,专工3电厂

技改工程要了解的问题1)多少台多少KW的机组?都是哪年上的?谁投资的?归谁管?运行效果?评价反响?今年有无新建工程

2)招标还是议标?那组织招标?决标原则?是否低价中标?技术标和商务标的比例?技术负责人?

3)都有哪些厂家参标?有无行业业绩?有无企业业绩?运行效果?评价反响?谁的关系?

工作方向1)生技处电气专工 处长

2)电气车间负责技改计划的主任 专工

3)生产厂长 总工

4)投资集团 生技部 计划部

信息来源:1厂内生技处 电气车间主任

2集团生技处 计划处

项目关注1技改工程钱由谁出50W以上要在集团备案,各厂计划都要报到集团批报关注决定机构 各集团 厂子是不一样的供电系统

基本流程电厂--------------电网输送---------------用电企业

75W变电站50W变电站 33W变电站---------------------超高压由超高压局管招标事项,省局介入不了 22W变电站11W变电站-----------------------------省电网分公司负责

6W变电站

3.5W变电站-----------------市供电局改造工程和用户工程,大部分都将其收到省局决标 1W变电站--------------------区县供电局

用户也有大容量的变电站 如 鞍钢自己有22W站,78个变电站

电网公司------------------电网分公司-----------------{省电力公司----------市电业局-------区县供电局省农电局-------------市农电局}

省电力公司生产局长基建局长省供电局基建部招标局或招标中心生产部 计划处 生技部 供电系统 招标办---物资部—入网—入网报价等

大型企业集团

集团客户分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

职能部分权分配1决标权谁?决标小组(董事长 总经理 总工等)

2入围权发标书------------物资采购中心

3选型权部门?生产部 安全部总工办 电气车间机电部 设备部4评标权技术评标和商务标的标准

省发改委或经贸委有个节能中心可以与企业 用户建立合作技能款

钢铁集团系统

动力系统自备水厂 变电站供水厂氧气厂 燃气厂 通信公司

二级企业是由集团生技部负责人管理

系统时间不准确的解决方法 篇6

A:虽然现在电脑系统都普遍采用Internet授时的标准,但是实际上在电脑当中的走时是根据主板的晶体管来决定的,这个走时能源供应主要是BIOS电池。电池电量不足以供应晶体管正常工作的时候,就会造成系统读取晶体管走时出现异常,从而出现系统时间显示不准确的现象。解决方法非常简单,买一块BIOS电池更换上就行了。

如果公司里的电脑是在局域网里面,不排除局域网里面某些电脑系统中毒,对其他用户电脑系统的入侵和破坏。这时可以安装一个ARP防火墙,或者启用安全软件的ARP防护功能,从而对局域网病毒的攻击进行防范。

◆ 解决Svchost进程占用过多内存

Q:Svchost到底是个什么进程?每次开机过两分钟它的内存占用就飚到99%,大概持续一分钟左右又恢复正常,让人有些莫名其妙。请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A:Svchost进程是系统的宿主进程,很多程序都需要注入这个进程才能运行,同样这个进程也很容易被病毒木马所利用。所以首先打开系统的运行对话框,输入“msconfig”命令打开“系统配置”窗口。分别选择其中的“启动”和“服务”标签,查看有没有可疑的启动项和启动服务,有的话将其禁用,然后重新启动系统再看看效果。

◆ Windows 8.1操作系统莫名蓝屏

Q:我使用的Windows 8.1系统,之前一直正常,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无缘无故出现蓝屏。我身边的朋友也有类似的情况。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

A:Windows系统蓝屏问题一般都是由于硬件问题导致,其中包括硬件驱动问题和硬件本身的问题。可是你说周围朋友也有类似的情况,那么就可以排除硬件相关的问题。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用户使用了第三方Windows更新程序修补漏洞,而安装的时候安装了不符合要求的系统补丁,从而因不兼容而出现蓝屏。用户只需要登录到安全模式,将最近安装的补丁卸载即可。

◆ 快速更改网络连接绑定的顺序

Q:当我在办公室里面工作的时候,常常会同时有无线和有线两个网络。可是有的时候明明连接了有线网络,笔记本电脑却仍然使用的是无线网络。能不能让笔记本电脑优先使用特定的网络连接呢?

A:首先打开系统的“网络连接”窗口,点击“高级”菜单中的“高级设置”命令。在“高级设置”对话框中选择“适配器和绑定”选项卡,接下来在“连接”下选中“本地连接”项。点击窗口右侧的绿色箭头,把“本地连接”提到“无线网络连接”之前,并点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完成网络连接的顺序调整了。

◆ 如何挽回老硬盘里面的数据

Q:我有一台电脑是上大学买的,最近刚毕业就开不了机了,不知道是不是硬盘坏了。可是这个硬盘里面有好多照片,有什么合适的数据恢复的方案吗?

系统化方法 篇7

飞机载荷校准系统是一套大型的测试设备。该系统由控制子系统、数采子系统和液压子系统等组成。其中包括20通道自动协调加载系统、512通道数据采集系统、200升/分液压源各一套及液压作动器20套。各部分通过电缆和油管连接成一个整体。

该套设备主要用于:飞机结构零部件及整机的载荷校准试验、静力试验;刚度测量 (位移传感器测量变形) ;温度测量 (结构件的环境温度飞机结构零部件的疲劳试验) 。

由于该设备属专用测试设备, 测量参数跨越电学、热力学等专业, 且其体积庞大, 无法搬运到实验室, 而且数采子系统 (以下简称MGCPLUS系统) 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整套系统的运行, 目前又没有相应的校准方法, 通过对其原理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以下校准方法。

2 MGCPLUS系统简介

本系统的测试通道包括472路应变、24路电压、8路Pt电阻、8路热电偶。各类测试通道的技术指标分别为:

应变测试通道:ML801 (放大器) +AP815 (连接适配器) 的精度为±0.2%;

电压量测试通道:ML801 (放大器) +AP801 (连接适配器) 的精度为±0.05%;

Pt电阻温度通道:ML801 (放大器) +AP835 (连接适配器) 的精度为±0.05%;

热电偶温度通道:ML801 (放大器) +AP809 (连接适配器) 的精度为±0.05%。

注:Pt电阻温度通道和热电偶温度通道的校准在本文中不考虑。

3 校准原理及步骤

3.1 校准原理

3.1.1 校准所用设备

a) 标准模拟应变量校准器;

b) 直流电压源或多功能校准器。

3.1.2 校准原理示意图

采用直接测量法, 设备连接如图1所示。分别由标准模拟应变量校准器和直流电压源或多功能校准器提供标准的应变和电压信号输入到应变测试通道和电压量测试通道, 由采集器MGCPLUS采集记录校准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得出该通道的相应测量点的不确定度。

3.2 校准步骤

3.2.1 应变测试通道的校准

a) 按图1将MGCplus采集器与标准模拟应变量校准器采用全桥连接, 而且尽可能采用六线连接, 再与采集控制计算机正确连接, 通电预热1小时;

b) 依据通道的测试量程及用户的要求选取如下校准点0με、100με、200με、500με、1000με、2000με、5000με;

c) 由标准模拟应变量校准器分别输出以上应变量到某一通道, 采集器MGCPLUS采集记录实测数据。逐一对所有应变测试通道进行校准, 并分别记录实测数据;

d) 交换标准模拟应变量校准器的A、C两端, 完成反向校准。

3.2.2 电压测试通道的校准

a) 按图1将MGCplus采集器与直流标准源或多功能校准器以及采集控制计算机正确连接, 通电预热1小时。

b) 依据通道的测试量程及用户的要求均匀选取如下校准点0V、2V、4V、6V、8 V、10 V。

c) 由多功能校准器分别输出以上电压信号到某一通道, 采集器MGCPLUS采集记录实测数据。逐一对所有电压测试通道进行校准, 并分别记录实测数据。

d) 将直流电压标准源 (或多功能校准器) 的输出设置反向, 完成反向校准。

4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1 以应变量测试为例, 首先构造其数学模型:

应变量测试通道的数学模型为

式中:

△ε—应变量的测量误差, με;

εx—MGCPLUS数采子系统的示值, με;

ε0—标准应变量校准器的输出值, με。

4.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a) 读数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选取一校准点1000με为评定点, 对其进行7次测量, 求出7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其实验标准偏差:

由于校准结果为单次测量结果, 因此由读数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为

b) 标准模拟应变量校准器的不准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标准模拟应变量校准器在1000με的允许误差极限为±0.05%读数, 则区间半宽度为a=0.5με, 一般取均匀分布, , 则:

c) MGCplus系统面板指示表的分辨力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MGCplus系统面板指示表在1000με时的分辨力为0.001με, 其区间半宽度为a=0.001με/2=0.0005με, 取均匀分布, , 则:

d) 当时的环境条件满足测试需求, 故环境条件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可忽略不计。

以上各分量独立且互不相关, 则应变量测试通道在1000με时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扩展不确定度 (k=2) :

应变量校准结果的表达:

电压测试通道的不确定度分析可参考应变测试通道的不确定度分析。

5 校准时应注意的问题

a) 校准所用设备的准确度至少应为被校准参数准确度的1/3;

b) 检测应变参数时, 组桥类型最好为全桥;

c) 对应变量采集通道进行校准时, 应变电桥激励电压的测试反馈补偿很重要, 因此校准试验或测试应变试验中尽可能采用六线连接, 以保证精度;

d) 校准或试验过程中地线一定要采用电阻小的导线, 接地电阻要小于4Ω。

6 结束语

系统化方法 篇8

近年来高职院校掀起了课程建设的高潮, 项目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成为课程开发的主流方法。由于计算机专业很多课程即要求学生有较多的理论知识, 又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使课程开发困难重重。机械的按照项目课程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方法开发的课程往往效果不理想, 本文以《Web程序设计开发》课程为例, 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采用的有效方法。

2.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教学”模式

教学的内容以学习情境展开, 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 学习从接受项目任务开始, 以完成项目的顺序为学习的顺序, 边做边学, 边讨论边交流。项目是知识体系重构的载体。

(2) 职场环境下“教、学、做”一体化的小组学习方式

在校企共建的软件开发与测试实训室中按照软的生产流程和全真工作环境, 并以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和组织实训项目。实训室按照小组学习的方式布局, 每组5-6人围成一圈, 集体学习。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小组接受项目任务后, 在教师的引导下, 集体学习与讨论, 制定计划, 按照计划实施, 然后采用自查、互查、教师检查等方式检测工作成果, 并针对检查结果进行修正, 最后总结和评价。

(3) 突出职业能力的开放式全方位考核方式

引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全方位绩效考核”方式, 坚持不但要考察职业能力, 也要考察职业素养, 在方法上不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的方式, 而采用工作过程+项目作品+专业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评分要素中, 工程过程包括了项目经理 (教师) 对团队及成员的考核、团队负责人对团队成员的考核、团队成员相互考核等, 项目作品由教师和学员要根据评定, 专业交流是一种类似于答辩而又更为平等和亲切的专业领域的谈话, 由此考察学生学习成果和职业的一种创新方式。

3.“6个步骤+2个循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采用的“理论讲解+实训操作”教学模式, 提出了基于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2个循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我们把整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分为6个步骤:情境描述、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验收测试、总结评价;“2个循环”指的是学生按照6个步骤学习完以后, 需要在课外按照6个步骤继续训练提升。

(1) 情境描述:该情境的详细描述, 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的工作场景、问题描述、需求描述、现象描述、环境描述、目标描述等。

(2) 需求分析:对情境描述的内容进行分析, 学生进入这个步骤时已经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根据相关描述, 分析背后的原因、客户的要求, 形成相关文档, 并练习如何与客户沟通获得确认。

(3) 方案设计:每个学生小组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 并在给定的条件 (预算、现有技术等) 下, 详细设计解决方案, 并模拟招投标过程选出最优方案, 强化文档撰写能力和合作竞争意识。

(4) 方案实施:每个学生小组利用学校提供的设备, 模拟企业网络环境, 实施自己设计的解决方案。

(5) 验收测试:小组交叉测试方案是否成功实施, 实施效果是否满足企业需求, 并撰写竣工报告。

(6) 总结评价:教师、企业专家和学生共同评价每个学生的表现, 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点评、讲解。

(7) 课外训练:企业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要求每个小组按照前六步重新完成。

在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 教师作为指导者提供咨询、建议和控制进度, 学生在实施过程遇到问题时首先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自己解决, 教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集中进行讲解。

4.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网络技术先进, 速度快捷, 并且在教室中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如计算机、交互软件、投影仪、以及其它音像设备, 课堂教学多采用电子多媒体课件和其他电子资源进行, 使文字结合了图像, 使静态结合了动态, 学生能直观感受教学内容,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交互性, 动态性, 可视性和趣味性,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和汇报方案也采用电子作业的方式提交, 作业的可视性和保存性得到提高, 大大节约了能源。一切学习的过程与手段基本上都依赖计算机系统, 突出软件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特色。

(2)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上网通过IE就能浏览到世界各地, 各行业, 各企业的网站信息, 我们在课前要求学生查阅各类参考资源, 进行网络资料搜集和整理, 通过这些积累来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上, 也不再局限于书本。

(3) 加强校企合作, 专兼职教师交叉授课

企业与学校之间互兼互聘, 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兼职教师, 实行专兼教师交叉授课, 使课程教学能尽可能结合实际, 在第一时间了解并掌握新思想、新技术, 与企业实际同步化, 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4) 设置创新实验室, 开辟第二课堂, 带动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和专业竞赛

除了第一课堂教学以外, 我们还积极开发第二课堂, 配套建设了创新实验室, 配备了企业标准的硬件设备, 带领有兴趣的学生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新技术和新动向。同时引入教师的企业实践项目, 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第二课堂除了参与企业项目外, 还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专业竞赛, 通过比赛来检验学生的能力, 激烈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中本专业06、07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参加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 (论文) 评优中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摘要:本文以《Web程序设计开发》课程为例, 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 描述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做法, 对计算机相关课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马华林.行动导向教学中一种基于团队学习的个性化教学模式[J].教育科研, 2011.

电梯系统教学方法 篇9

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该课程不但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要求, 而且工程实践性很强, 因此除安排上完理论课时外, 还安排了两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可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次独立设计的实践机会, 以培养其设计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 使学生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按照给定的设计资料和设计要求, 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 增强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3.1设计题目的选择。

设计题目:某小区五层住宅楼客梯的PLC控制。

题目的选择:对于电梯的控制, 可选用继电-接触系统或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 但是二者有各自的特点:

a:继电-接触系统:它的优点是线路直观, 大部分电器均为常用电器, 更换方便, 价格较便宜。但是他触点繁多, 线路复杂, 电器的电磁机构及触点动作较慢, 能耗高, 机械动作噪音大, 而且可靠性差。

b:PLC在设计和制造上采取了许多抗干扰措施, 使用方便, 扩展容易。它使用了梯形图和可编程指令, 易于掌握。总之, PLC取代继电-接触系统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 我选择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对电梯的控制。

3.2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3.2.1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 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PLC行业已经在工业市场上占有一大片领地。在此次设计中, 我将利用PLC来实现对电梯的控制。其中包括对PLC硬件的设计, 软件设计, 驻点路的设计, 控制柜的设计, 以及电梯惦记和其他设备的选择, 还有原理分析等。相信此次设计后, 我对电梯的实际运行能有初步的了解。

3.2.2控制要求。

电梯轿箱的控制要求:

a:选向:根据电梯各层内选外呼信号的先后和停止时轿箱所在的楼曾位置决定电梯的运行方向。

b:选层换速:指电梯能够根据轿内所选层而决定运行方向, 而且遵守或一直向上, 或一直向下的原则。并且在每次平层的时候都能够换速。

c:楼层位置的指示:选用了数码管显示的方法。由于FX2N系列已有内部计数-译码驱动模块, 所以只要外部加上LED七段显示管和电源就可以显示楼层了。

电梯门的控制要求:

要求当电梯平层的时候, 电梯门自动打开, 经过10秒钟后电梯门自动关上。如果遇到有人在门中间的情况, 电梯会因为光电开关的作用而自动开门。

补充要求:

除了上述两个要求以外, 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备用电梯电机的使用, 一但曳引电机出现故障, 备用电机将手动控制转入运行状态, 避免因曳引惦记出故障而引发的不必要的麻烦。

3.2.3主电路的设计。

拖动电机主电路的设计:

a:拖动电机的选择及原理:电梯的种类多种多样, 按拖动系统来分有交流单速/交流双速拖动电梯、交流调压调速电梯等等。在此次设计中, 我将采用交流双速电机作为曳引电机, 它的优点是简单, 经济, 更重要的是舒适感好。

b:备用电机的选择:备用电机只要选择和曳引电机一样的型号即可。

门电机主电路的设计:

门电机的选择及原理:只要满足功率要求, 门电机选用一般三相异步电动机即可。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门的开关, 采用星角降压启动, KS为速度继电器, 用来对开关门到头时制动, 防止轿, 厅门的损坏

3.2.4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

可编程控制的选择:a:由于市面上三菱产品型号较多, 种类齐全, 技术先进, 加之本人对三菱产品的青睐, 所以我选择较前沿的产品三菱FX2N系列产品。

b: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1) 输入输出点的估算:首先列出被控制对象输入输出的设备名称, 并根据所需要的输入输出点数进行统计, 根据统计的数据, 增加10%~20%的可扩展余量后就得到了输入输出点数的估计数据。以此为依据可以算出I/O总点数约为100点。

(2)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根据PLC输入、输出量点数与性质, 可确定I/O模块型号与数量, 高密度模块如32、64点, 平均每点价较低, 但受到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环境温度的限制, 同时应注意同时接通的点数不应超过总数的60%。

(3) I/O点的分配:授课时逐条分析。

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设计:根据PLC内部资源分别介绍。

3.2.5原理分析。

主电路图原理分析:

a:拖动电机工作原理:起动电机串如电抗LQ、经一段时间后KM1接触器接通, 电动机转入固有特性运转。减速时KMK断开、KMM接通, 慢速绕组串电抗LM和电阻RM运行, 延时一段时间后, KM2接通, 短接RM, 电动机串入电抗LM运行, 在延时一段时间后, KM3接通, 电动机在慢速固有特性上运行, 直到KMS或KMX断开, 电动机停止运转。

b:门电机原理分析:当电梯平层时, 开门触点KMK闭合, 电机正转, 轿门打开;当定时继电器到时, KMG闭合, 电机反转, 轿门关闭;当有人在门中间出现时, 光感触点闭合, 电梯强迫正转, 轿门打开;当轿门碰到开、关极限开关时, KMK或KMG断开, 并反向制动。

梯形图原理分析:

a楼层感应电路:当电梯在遗漏时M104接通、M111接通并保持, 电梯达到2楼是M103接通→M110接通, 并保持, 同时切断M111。

b轿内指令及门厅召唤电路:人在轿箱内, 当按下第3层选层按钮时, M502接通→M114接通并自保当电梯到达3层时搂层信号M102断开指令信号。

C门厅召唤电路:当电梯位于1楼, 如果3楼有上呼信号, 2楼有上下呼信号, 即M125、M122、M124接通, 电梯到达楼时上呼信号消除。

d电梯选向电路:当电梯位于2层楼, 则M110接通, 如果按下3楼指令按钮, M114接通, 赭石由于M110的常闭触点断开, 因此电梯向上方向继电器M130由M107、M106和M105的常闭触点而接通, 选择上行方向。反之, 如果1楼指令按钮按下, M116接通, 向下方向继电器M131接通, 选择方向向下。当上下方向均有指令时, 如果电梯已经处于上行状态, 则执行完M113、M112向上指令后, 在执行M116向下指令。

e梯平层、换速电路:如3楼有有指令位号, 即M114接通。在电梯将大到3楼时, M107接通, 使换速继电器M134接通, 发出换速信号, 并保持;当电梯达到顶层或底层时, 无论有无轿内指令都必须还俗。M144接通, M134, 折市电梯高速运行。

f梯起动电路:当换速M134接通, M143断开→Y012断开, 接通慢速继电器Y013, 电机在固有特性上运行。

g梯平层电路:如果电梯因不应有的原因, 上行超越平层位置, SPG离开隔磁板, 使X002断开, M140断开, 这时Y011由Y013、M140、M143和Y010的常闭点和M142的常开触点而接通, 电梯反向平层, 直到M1140接通。最后位于平层位置, M140、M141和M142均接通, Y010和Y011均断开, 进行抱闸。T450为延时断开时间继电器, 用于快速运行断开的延时, 以保护电动机绕组。

至此原理分析结束。

3.2.5设备选择。

主回路设备的选择:

a曳引电机型号。b备用曳引电机选型。c门机型号。d其他:曳引电机交流接触器。

计算说明:根据电梯最大载重量可算出电梯所需要的功率, 约11KW。

PLC型号及其开关输入输出量的选择:

根据要求可以估计I/O总点数约为90点。所以我选择FX2N-128MR主机。他的特点是运算速度高。

防冰系统试验方法 篇10

概述

对飞机的防冰系统进行试验主要有两个目的:1.通过试验确证使用此防冰系统的飞机在自然结冰状态下能够安全飞行,也就是要证明防冰系统的性能是符合设计要求或者是超出设计要求的。2.确定不防冰表面结冰对飞机的操纵性及其他飞行性能的影响,从而决定此表面是否需要防冰。

常见的防冰系统的试验有冰风洞试验、干空气飞行试验、自然结冰状态飞行试验、模拟自然结冰飞行试验。

冰风洞试验

冰风洞是一种对飞机部件表面进行结冰和防冰研究的地面模拟试验装置。在冰风洞中对飞机部件进行防冰试验,可以很快地比较各种设计方案。而且冰风洞试验全年都可以进行试验,不受外界气候条件的限制,其中的试验可以确定防冰系统所需要的最小功率(电功率、防冰热气需用量等)。冰风洞试验的缺点是模拟的水滴尺寸较大,且只能进行部件的模型试验,不能进行整机试验。

典型的冰风洞组成如图1所示。该冰风洞由风扇1.通风塔2.冷却器3.喷水系统4及试验段5组成。风扇由电动机带动;通风塔吸入外界的空气,与风洞中的气流混合,有利于风洞内空气温度的提高,缩短调温时间;风洞中气流的热量通过冷却器3传到制冷系统;喷水系统位于试验段前,用空气引射喷嘴中的水,使其雾化后吹向试验件;试验段有一转动体,用于安装试验件,并且可在试验时转动模型。

冰风洞可以对空气的液态水含量、水滴直径、气流速度及气温等进行调节,容易达到试验所需的条件,但在冰风洞中不能模拟高空状态,所以对防冰系统验收时,可以先在冰风洞中进行地面试验,初步确定防冰系统的工作性能。

干空气飞行试验

干空气飞行试验就是在晴空中进行飞行试验,通常在实际结冰状态试飞以前完成,保证试飞安全。试验时,飞机在晴空中进行各种功率及速度的飞行,以确定飞机不足以防冰的状态。将晴空中试飞的结果与地面冰风洞试验及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可以初步判定防冰系统的防冰性能。

1-风扇2-通风塔3-冷却器4-喷水装置5-试验段

防冰系统的干空气飞行试验比较容易进行,只要按照设计高度及外界气温进行飞行,飞行时测得干表面温度,然后可根据飞行速度及外界气温推算出湿表面温度,从而可以初步确定防冰性能。

自然结冰状态飞行试验

自然结冰状态飞行试验即在一定高空、气温、液态水含量及水滴直径条件下,飞机以一定的设计速度飞行。飞机在投入正式航线飞行前,必须要按照结冰设计状态进行试飞,由于飞行中很难找到与设计状态完全相同的气象状态,一般是在尽可能严重的结冰条件下飞行,然后根据已进行过的地面试验、飞行试验结果进行外推,来求出在设计状态下防冰系统的性能,从而确定防冰系统是否能可靠地工作。

自然结冰状态飞行试验分为两类:1.防冰系统的功能及性能试验。2.飞机和发动机在改变功率及飞行状态时的特性试验,以确定防冰系统在所有状态下是有效的或者在某些状态下不足以防冰。

在自然结冰状态飞行试验时,还要检查防冰系统的恢复特性,即将发动机和进气道防冰系统关闭2~3min,把机翼及尾翼防冰系统关闭25~30min,然后再接通防冰,看是否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的恢复防冰能力。这是为了保证在遇到结冰信号器损坏的情况时,直到飞行员发现飞机结冰再接通防冰,仍然能保证飞机的防冰效果。

模拟自然结冰飞行试验

模拟自然结冰飞行试验的方法有两种。

1.将模拟结冰云的雾化喷嘴架及试验件装在同一飞机上,飞机内装有一套控制及测量设备,它能控制防冰试验部件的结冰条件,即产生一定水含量及水滴尺寸的人造云。这种方法很适合对飞机部件进行试验,但不适用于整机试验。

1-雾化喷嘴2-骨架

2.用带有水槽及喷水装置的飞机来制造云,这种飞机人们称为“水槽飞机”,试验防冰系统的飞机在水槽机后面飞行,两飞机保持相同的飞行速度,这样使试验比较稳定。水槽飞机常见的喷水架如图2所示,将几个同心的圆管环固定在骨架上,环上均匀地装着雾化喷嘴,保证喷出的水滴均匀分布。

结语

浅析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 篇11

关键词:信息系统;大型复杂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

1 大型复杂新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

1.1 大型复杂新信息系统的特点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而所谓大型信息系统是由若干功能不一、结构各异的工程信息系统所组成的,一般具有工程量大、投资多,技术复杂,时间紧迫,质量要求高等特点。

1.2 大型复杂新信息系统管理的目的

大型信息系统由于其复杂性、庞大性以及重要性,对所有参加建设的组织和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加强管理方面是大型信息系统是为了在实际开发和工作中,如果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难题,通过对项目的计划、实施和执行的综合管理,来对项目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使系统在一个预期时间内能正常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其应有的效益。

2 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

2.1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

2.1.1 防范入侵行为。如今网络化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其中也会给信息系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网络非法入侵行为。对于大型复杂信息系统来说,它采集了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如果遭受入侵,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为了防范网络病毒的入侵,可以在信息系统和核心交换机之间增加入侵检测系统,实时地监控和分析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文件,一旦有可疑的数据包立刻拦截并且进行攻击检测,如果检测确认为入侵事件后立刻上传到安全管理中心,并且切断异常主机与信息系统之间的通信,保护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不受侵害。当异常主机确认回复正常后,再恢复其与信息系统的通信,保证信息之间传递的安全。

2.1.2 数据库安全管理。在进行大型复杂信息系统运行之前,先要确定数据库时候安全,因为里面存放着大量有关信息系统的资料,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数据库管理。其中首要确认的是对数据库用户注册及相关安全管理。其次是及时制定并实施数据库的本分及恢复计划,根据备份计划进行数据库数据和配置备份,并检查数据库备份是否成功。再有要定期对数据库版本进行更新,安装补丁等进行完善。最后要实时检测有关数据库的告警,并检查数据库的系统日志,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2.2 大型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

2.2.1 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的计划过程管理。大型复杂信息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就是在制定活动计划之前,必须先考虑过程计划,也就是确定用什么方法和过程来完成。由于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多,结构复杂,涉及的开发团队较多,需要制定信息化管理指南,文档模板和相关检查和评审表来统一大家的工作方式和管理过程。其中,管理指南统一约定了系统的工作流程与方式,将系统管理划分为计划、开发、实施、运维等几个过程,并对每个过程设置了评审节点。而且由于系统干系人较多,沟通复杂,还需制定系统的沟通管理计划,对系统进行评审沟通,方便改善不足。

2.2.2 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的实施和控制过程管理。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的执行过程主要指按照预定的过程进行实施,并对过程进行监控,与系统基准进行比较,对于偏差及时纠正。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由于划分为各子系统,管理者还需从总体上对各子系统的人员、进度、成本等进行统一协调与匹配。当各子系统见进行了优先级排序,统一协调后,才能良好配合,合理的利用资源。在大型复杂系统中,由于涉及多方的共同协调,因此必须对变更统一控制,否则会导致项目执行中的大量混乱,即外部变更和内部偏差所引起的变更必须遵循变更控制流程来作用于系统。其流程是对建议的配置项变更作出评价、审批和监督已批准变更的实施。

2.3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方法

现如今是一个网络发达,环境复杂的社会,因此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必然会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安因素,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也许不会凸现出来,但是它却隐藏其中,难免在日后的工作中产生各种问题,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就需要做好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从建设到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选择适当的技术和方法来进行预防,除此之外在必要时也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3.1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为了避免人员操作造成的风险,这就要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引导人自觉遵守。而且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做到奖罚分明。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了解信息安全方针和管理层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使员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事故的判断、预测和处理能力,减少因错误操作而造成的损失。

2.3.2 采用集群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加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除了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外,还需要一个稳定的服务器。这就要采用集群技术,是为了避免在只有一个服务器支持信息系统的运作下,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会对信息系统造成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损失。采用此技术后,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集群服务器会重新定向到集群中的另一台服务器,以保证用户对重要数据的不间断访问和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在服务器多CPU运行下可以保障系统高效、可靠、安全的运行,平衡额外的工作负载以优化信息系统性能。

3 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3.1 过度关注传统信息系统管理模式

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加强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的管理,但是普遍还是停留在传统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上,这就很难使得项目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复杂系统需要由复杂性理论和方法来处理,这也正是基于硬系统理论的传统信息系统管理应对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管理的局限所在。在很多项目中,预算超支、进度滞后或项目目標没有实现是常有的。

3.2 不注重信息系统中资源的管理

网络化的信息系统是通信网、计算机网和信息资源网及应用软件的总称。无论是整个国家,还是某个企业,其信息系统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但长期以来,许多大型信息系统建设都陷在“重通信、计算机和应用软件,轻信息资源”的误区之中。据对我国大型企业计算机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以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大多数是分散。独立开发的。其中多数系统普遍缺乏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缺乏规范化,导致信息不一致、共享程度低、处理不及时、传递延误等问题。

4 结束语

现代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已经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具有须有复杂、规模庞大、周期较长、技术密集等特点。因此,能否结合系统实践理论的要求,在所应用的项目中合理运用,在预期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理论。所以要不断的去加强完善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的管理体系,才能使之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金吾伦,郭元林.复杂性管理与复杂性科学[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20).

[2]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0(02).

[3]顾基发,高飞.从管理科学角度谈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08).

[4]吴孝灵,周晶,洪巍.基于复杂合同关系的大型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体系[J].项目管理技术,2010(08).

[5]王茜,程书萍.大型工程的系统复杂性研究[J].科学决策,2009(01).

系统化方法 篇12

1、基于公众网的PoC系统

作为新一代公众网上的增值业务, PoC系统具有建设、维护成本低;依托公众网覆盖广优点。与集群系统融合, 组成新的网络不仅可以发挥原有Po C系统的优势, 且可以利用集群通信系统稳定、可靠的特性增大系统调度效能。现就从POC系统功能和结构阐述系统互联可行性。

1.1 PoC系统功能

PoC系统是在现有的2.5代通信系统GPRS网络基础上实现Voip通话功能, 其实质就是:首先由手机将语音变成IP包, 通过GPRS网络传送到PoC服务器, 再由服务器根据被叫登记的位置, 送到目标手机上, 然后由手机将IP包还原成语音, 其与传统的在集群通信专业网中实现无线对讲有所不同, 但在功能上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单呼、组呼、动态重组、优先呼叫、空中接口加密、短消息发送等。这为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创造了条件。

1.2 通用的PoC系统结构

因为Po C系统是作用于应用层, 其并不依靠某一个特定无线通信机制。它能作用于任何一个同代移动通信公众网。这意味着Po C系统能够以一个通用的系统结构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这使得我们不必再在已有的集群系统上再建新网络来实现与其他公众网的互通。

2、PoC与集群系统的互联结构方案

2.1 系统结构

因为缺少一个可以在公众网和集群通信系统间通信的双通道空中控制接口, 所以互联必须通过网关来实现。这个网关应该是会话系统一部分。系统组织如图1。

连接网关有两种形式:无线网关和网络网关.无线网关主要承担的语音任务的连接, 而网络网关主要承担数据任务的连接。

2.2 无线网关的连接模式

无线网关连接模式有三种:直连, 侧连, 混合连接

(1) 直连结构。直连结构里,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有一个公共无线电设备, 这个设备通过特点的端口 (通常是一根电缆) 与无线网关相连。当PoC用户或集群用户按下PTT键并向网外用户呼叫, 公共无线电设备接收到呼叫信息时, 把这些信息通过特定的端口传送到无线网关上, 然后无线网关把接收到得语音信息传给目标系统中的公共无线电设备, 这个设备在把这个语音信息传给本地网络。 (2) 侧连结构。侧连结构里, 公共无线电设备仍然通过特定的端口与无线网关相连。当本地用户按下PTT发起呼叫, 公共无线电设备收到通话讯息并通过特定的端口传送到无线网关。然后无线网关把接收到得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并把他传送到会话系统中。相反的, 当无线网关从会话系统中接收到了语音数据流, 网关把它由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通过公共无线电设备传回本地网络。 (3) 混合型结构。在混合型结构里, 两个直接相连的无线网关通过一个模拟网桥与基站相连, 这里就没有公共无线电设备转发语音信息。

2.3 网络网关的连接模式

异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利用网络网关的IP协议相连。语音流以IP数据包的形式通过网络网关。网络网关通常是被定义为一个特殊的无线通信系统接口。它能把在两端的信息流格式进行转换。网络网关必须提供以下功能: (1) 语音编码转换。异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语音流编码通常都是用的不同编码体制。为了在不同的系统间传输语音流, 其信息必须适应其通信系统中的流格式。 (2) 加密和解密。当语音流离开网络网关或是进入网络网关时, 信息流被要求加密或是解密。如果两个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是兼容的并共享密钥, 语音流能够穿过中间层不进行加密或解密的行为。从而提供端到端的加密服务。 (3) 呼叫优先权及Qos。网络网关能够为紧急呼叫提供呼叫权限。同时也能够把基于呼叫权限的Qos信息和呼叫优先权信息传送给目标网络。 (4) 可伸缩性。网络网关能够同时处理多条语音流。随着业务量而调整系统处理能力。

2.4 语音会话系统

语音会话系统是连接在无线通信系统和网关之间, 管理不同无线接入网络的媒体单元。这个会话系统应该包括如下能力: (1) 会话控制:会话系统可以允许通话群组的动态创建、删除和调整, 并且能在组员间控制信令和语音信息的传输。 (2) 用户私密性:用户身份在这个会议系统应该是保密的, 例如, 在不被系统允许的情况中, 公安集群系统的用户与消防集群系统的用户是互不可见的。 (3) 统一的调度台:会话系统提供一个统一调度台, 这个调度台应该给会议系统的所有用户提供服务。在不同接入网的用户进行呼叫业务时, 这个调度台给他们提供信道、群组呈现等功能并能够实时监控语音会话进程。 (4) 密钥信息管理能力:会话系统的网络网关应该能够管理无线接入网接口的密钥。当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更新系统密钥信息时, 这个网关将能自动获得密钥更新。

3、结语

利用公众网的网络设施能够极大的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 并且增强系统通信能力。但其不能代替专业集群系统。这种网络结构使集群系统间和集群与PoC系统间的通信成为可能。可以预见将来、集群或PoC用户可以随意的使用公众网络和私有网络, 促进各个无线通信系统间的融合。

摘要:集群系统利用与公众网上的PTT业务互联互通, 不仅能解决过去集群系统覆盖范围有限、建设和维护费高的问题, 且可以依托公众网平台, 实现不同专网间的互联, 从而实现共网发展。文章就集群通信系统与PoC系统间互联结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PoC系统,集群通信系统,互联结构

参考文献

[1]99-P56480P, General Dynamics IWN Interoperability Archi-tecture White Paper

[2]陈伟升.浅谈移动对讲一键通的现状与发展[J]《.移动通信》, 2005年第2期93-96页.

上一篇:《甄嬛》下一篇:资产减值准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