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业态论文

2025-01-17

零售业业态论文(共12篇)

零售业业态论文 篇1

引言

零售业是流通产业非常重要的载体, 它的重要性在于, 作为以消费关系为起点相联系的流通产业的终端, 它承担着实现流通产业目标的重大责任。零售业包含着各种业态形式, 本文零售业业态这一方面作为出发点, 通过优化业态达到提高零售业效率, 并进而提高整个流通产业竞争力。

一、判定零售业态优劣的标准

1、竞争优势性

具有竞争优势, 是指它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它与其他零售业态及存在着直接竞争关系, 又存在着互补关系, 表明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 在满足特定目标顾客的特定需求方面, 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 便利商店的最大优势是为男士和青年男女提供便利, 超级市场的最大优势是为家庭主妇提供口用品的一次购足, 仓储商店的最大优势是为批量购买者提供廉价的商品等。

2、连锁适应性

由于现代店铺布局的分散化, 每个店铺的商圈范围逐渐缩小, 单店客流不会随着店铺规模的扩大而无限制的增强。这样, 零售业规模效益的实现, 只能通过众多分散的小店铺的集合, 这种集合离不开连锁方式的运用。因此, 再好的零售业态, 如果不适应连锁化发展, 就不是一个具有优势的业态。连锁化发展的适应程度不同, 决定着零售业态的寿命也不同。超级市场、折扣商店、仓储商店、便利商店等都是适合连锁经营的业态, 连锁经营是这些业态得以锦上添花, 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当它们在成长期时, 连锁经营可以使其迅速扩张;当它们在成熟期时, 连锁经营可以使其低成本运营;当它们在衰落期时, 连锁经营可以使其下滑趋势减缓, 全方位的延长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实际上, 连锁经营在本质上是零售业态的组织经营方式, 既不能引人连锁经营的店铺形式, 永远也不可能进化为零售业态, 因为零售业态的特征之一是广泛性。一般而言, 连锁商店是指在核心企业或总店的领导下, 由众多小规模的、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零售企业, 通过规范化经营, 以实现规模效益的经济联合组织形式。

3、运营“两便性”

现代顾客购物追求“两便性”:便宜和便利。二者皆备, 店铺可兴隆;二者居其一, 店铺可生存;二者皆不备, 必死无疑。因此, 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零售业态, 它必须能满足顾客“两便”性要求。当然, 这里的便宜, 并非指低价, 而是指物有所值。

二、我国零售业业态之电子商务优化路径

继以百货公司为标志的第一次商业革命和以超级商场为标志第二次商业革命之后, 以电子商务为标志的第三次商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巨大冲击力震撼着传统商业。

1、依据电子商务的商圈范围判断

电子商务是不同于传统商业业态的新型业态。众所周知, 传统商业业态的商圈根据业态的不同类型和形式而有地理上的远近不同, 客户辐射范围而因此有所差异, 并最终决定其客户消费群体及其消费能力和购买能力。例如:著名的上海徐家汇商圈业态。我们应看到, 即便是同一商业业态, 也会因具体地理位置不同而引起商圈大小不一;即便是同一商业业态且大小完全相同的商圈范畴, 也会因各自商圈内的居民总数、年龄、性别、收入, 爱好等分布差异而导致同一业态的两家不同商店销售额不同。总之, 所有传统商业业态范畴内各种零售实体的商圈仅是十分有限的地理范围, 很难突破其历史形成的稳定边界。而在电子商务业态下, 传统商业业态地理商圈被有效突破。电子商务凭借互联网自身无边界、无国别、无地理分割的空间无限性, 实现了商圈空间的最大化。

2、依据电子商务所供商品价值形态的核心价值构成判断

电子商务是殊异于传统商业业态的全新商业组织模式。传统商业业态所提供商品绝大多数是以实物的物质形式传递给最终消费者, 其鲜明的特点便是商品的有形性, 并成为它的外在表现属性及本质特征。这决定了传统商业业态提供商品的主要形式是集中陈列, 通过选择合适地理位置, 提供相对固定的销售空间, 摆设排列整齐的货架柜台, 展示品种多样的商品, 并以现场实现信息汇总方式, 通过商品内部结构调整, 整体布局、商场装饰来激发亲临现场的顾客的消费欲望, 以达成交易目的。消费者得到的商品是已增值的商品, 其商品价值构成是由原始生产价格和商业附加价格所组成的。而在电子商务的业态下, 虽然在无形交易下最终消费者得到的仍是以物质实体所承载的有形商品价值, 但从商家而言, 它所提供的是商品信息的整合, 并通过搜寻、分类、整理、汇总、编辑、制作而最终以图片、文字等手段并以目录索引的方式, 借助Internet技术媒体把信息传输给最终消费者。在此过程中, 它在产品价值链增长的过程中, 追加的是信息的价格而非物质消费品自身的附加值。因此从商品性态及其价值构成分析,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态有着本质区别。

三、我国零售业业态之后连锁发展优化路径

1、后连锁发展中的依附性混业经营

从国际上来看, 零售业态连锁经营正进入了混业发展阶段。混业经营是各种业务能力的整合整合再整合。它创新了一种连锁体系向混业经营的新构架模式, 以一切为顾客服务的现代经营理念为核心, 打破传统封闭的行业经营格局, 以多业连锁混合型组织体系, 使连锁经营在行业之间横向抱团, 为客户服务纵向做深。可以简单把它定义为, 在保持原有系统结构基本不变的条件下, 以一种业态为主导, 为数不多的几种专业性业态共同在一个稳定区域防同经营, 提供连贯服务, 并获得集聚带来的优化效应。这种集聚效应因为具有针对性和规律性, 往往以连锁经营为载体。另外, 依附性混业经营, 由于在同一区域内共生不同的业态, 优化配置了土地资源, 对其他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空间, 产生了正的外部性。与此同时, 这种业态有效配置了顾客的时间资源, 提升了流通运行效率, 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正外部性。

2、依附性混业经营与后连锁发展

这种专业型混合经营的方式, 在保留连锁性质之下, 打破了原有的零售格局, 既满足了企业扩张的需求, 也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购物的需求, 成为“后连锁发展”的标志。依附性混业经营在进入后连锁时代之后必然蓬勃发展。进入后连锁发展往往伴随经济能级的提升和需求层次的变迁。

依附性混业经营, 由于在同一区域内共生不同的业态, 优化配置了土地资源。对其他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空间, 产生了正的外部性。与此同时, 这种业态有效配置了顾客的时间资源, 提升了流通运行效率, 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正外部性。依附性混业经营的出现, 消费者全新的消费体验, 又实实在在降低了顾客的机会成本, 所以比起原先的零售格局中的各个业态的平均边际效用对价之比为高, 具有获得市场份额的理由。依附性混业经营作为一种业态理念, 也具有共有物品的性质———无排他性, 有竞争性。但是依附性混业经营带有很大的“即兴表演”性质, 会产生各种组合, 模仿不会单一, 所以竞争性比较小。所以饱和遥遥无期, 生命周期比较长。从营销角度来看, 依附性混业经营是两种不同业态“产品”在核心利益上的整合。核心利益的整合加上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的不断磨合, 会产生很大的牛鞭效应, 使这种新型业态充满创新的原始动力。这种业态创新恰到好处, 不会让消费者感到不可接受。原因是之前的热身准备做得很充分。在便利店、超市中已经有了“小概念”的混业经营。比如食品超市经营文化产品 (报纸杂志) , 21世纪便利店和美亚音像租赁的混合, 等等, 购物中心实际上也是混业经营。消费者对混业经营已经十分习惯了;同时, 依附性混业经营的各个单体业态早已为大众接受, 现在只是把它们整合到一起, 消费者所感受到的新鲜要远远大于所感受到的怪异。所以这种创新预期会受到欢迎。从顾客让渡价值论来说, 几种不同的业态叠加, 不仅仅是让这种新型业态的让渡价值得到累加, 其整合使顾客的时间成本, 体力成本分摊, 使顾客成本对于这种业态“边际成本递减”。大大增强了这种业态获得顾客购买的可能性。

依附性混业经营业态适应制度环境发展也提供了思路。依附性混业经营带来的业态发展生命力:依附性混业经营是业态创新的驱动器。依附性混业经营的理念与熊彼得的创新理念不谋而合。不同业态的整合、共同发展带来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效应比单体业态创新, 其能量要大得多。熊彼得同时指出:“创新不是孤立事件, 并且不在时间上均匀的分布, 而是相反, 他们趋于集群, 或者说成簇的发生。”提高对技术创新集群性的认识, 对提高业态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依附性混业经营提供了发展思路指导;提供了发展捷径:在自主创新的同时, 大力引进各自系统优势、诱发进一步创新, 即丰富创新源的供给, 又促进了创新技术的扩散, 而形成集群效应。从整合营销的角度理解, 依附性混业经营通过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组合, 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动态修正, 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强调了和顾客的有效沟通, 而非站在企业自身角度。因而符合营销发展潮流。

我国先进城市要率先关注依附性混业经营的业态发展模式。随着我国连锁经营的业务, 供给、结构组合的三个阶段即成本效应、规模化、市场占有率的问题基本解决, 市场开始进入“后连锁发展”, 必须考虑如何发展新的业态, 而不是在饱和中寻找渗透, 在低位竞争中寻找营销机会。依附型混业经营业态可以很好的满足人的多样性连贯需求, 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本文的主题是研究零售业态优化, 并且将优化的路径置于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这一背景之下。提出了判断零售业业态优劣的标准, 提出了零售业业态优化的两条路径选择, 分别是电子商务, 以及后连锁发展。

关键词:零售业,业态,路径,优化

参考文献

[1]华庆山.经济科学出版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3]柴华奇、濯森竞、陈王伟.零售业态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 (2)

[4]董博、银超.我国零售业态变革的反思与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 2006 (2)

[5]冯旭、鲁若愚、刘德文.零售商圈的吸引力分析[J].商业研究, 2005 (24)

零售业业态论文 篇2

1.1多元化

一方面,我国地域跨度较大,人口众多,各地区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者需求差异很大,这决定了我国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将长期存在。因此,我国零售企业要找到适合自身的业态。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管理先进的企业可以考虑多种零售业态并举,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例如沃尔玛既有综合性超市,也有便民的邻居店。另一方面,顾客消费需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就要求零售企业综合性很强,那些本来就具有综合性特征的百货店或大型超市应继续强化其综合性的定位,增加产品品种,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说百货店可以增加餐饮、超市、休闲娱乐等功能,增强其具竞争力。

1.2专业化

现阶段的消费者对专业化有非常高的要求。专卖店有利于提升企业与品牌形象,并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取得较高利润,产品与服务都非常专业化,更能做到顾客满意。

超市的专业化是零售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例如屈臣氏、国美、苏宁等这样的专业化超市只提供一种或相关种类的产品,但品牌多样化,满足了顾客专业化要求,又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

1.3差异化

1.定位产异化消费者去零售商购物关心的价值基本集中在:价格,品种,服务和时间。这样,零售企业的定位也将集中在:廉价,丰富,便利和快捷。沃尔玛“天天平价”的低成本战略,定位非常成功。我国大多零售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位雷同。根据美国著名管家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不单有成本领先战略,还有差异化与集中化战略等。针对我国零售企业定位上的问题,差异化是企业选择的重要战略。因此,我国的零售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建立自己的优势。各业态应准确定位、错位经营,避免恶性竞争。

2.地区差异化我国各地区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差异很大。它决定了我国消费者需求与消费习惯呈现地区性的特征。连锁零售企业一定要依据当地的环境特征去选择合适的零售业态,并适当改变经营产品。另外,新型零售业态应积极向二线城市、小城镇及农村市场拓展,因为农村市场与小城镇市场对零售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

第二章具体零售业态的未来发展趋势

2.1百货店衰落并转型,专题百货、主题百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消费人群来看,其他业态掠走了一部分百货店的消费人群,超市、大卖场掠走了综合百货中服务含量少的快速消费品,超市、大卖场贴近百姓生活,销量大、成本低,特别适合挑选性低、服务含量少的快速消费品。为此顾客原来在综合百货购买肥皂、牙膏、洗发水等,转而到超市、大卖场购买。大型专业卖场挤掉了综合百货众多硬百货商品,专业大卖场由于经营专业、品种齐全、数量较大、价格便宜,挑选方便,又吸引了一大批顾客。专业店、专卖店影响了综合百货较多软百货商品 专业店、专卖店的大量开设,吸引了顾客购买服装、鞋帽、包袋。批发市场抢占了综合百货的低档商品,各地的批发市场均以价廉取胜,抢占了综合百货的低档商品。

正因为综合百货受到各种业态的挤压,就应该进一步细分市场,发挥本身的专长,经营合适的产品,为特定档次、特定人群服务。部分综合百货应向专题百货、主题百货发展。

大多数百货店应向专题百货、主题百货商店发展,侧重经营某些大类的百货用品,专门为特定的目标顾客服务,形成综合百货与专题百货、主题百货的结合。

2.2便利店的发展空间不断地扩大

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践经验,人均GDP3,000美元是便利店的诞生土壤。因为经济发展到这个时候,有一大群较高收入的白领和所谓的“中产阶级”,人

们的夜生活开始丰富,而且一部分人对价格不太敏感而对方便很重视,于是方便店运用而生。

方便店一般面积为100平方米左右主要经营便利性食品,如面包、方便面、报纸、流行杂志等,辐射面300-500米。方便店的功能定位是满足顾客即时消费的要求,主要经营快速消费品。

便利店起步于人均GDP3,000美元,到人均GDP5,000美元便利店发展达到顶峰。这时便利店遍地开花。我国好多大中城市目前人均GDP近2,OOO美元,正是超市大发展期间。好多大中城市经济发展到人均GDP3,000美元时,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白领阶层,人们的生活习惯会发生变化,夜生活将会增加。这时超市的发展余地日益缩小,而便利店的空间在扩大。

如果不注意规划,几家方便店会相邻而设。因此,发展便利店要注意:一是便利店要向个性化发展,如侧重经营、增加服务,二是要有法规,例如有的国家规定300米内不准重复开方便店,防止资源的浪费。2.3传统零售商业态遭遇网上商店的强劲挑战

2007至2009年国内网络零售额年平均增长约117%。2009年网络零售额达到2586亿元,2010年的网络零售规模超过4500亿元。2012年,网络零售还将保持高速增长,这将给传统零售商带来竞争压力。尽管在一些生活必需品上,电子商务短期内还难以取代传统零售商,但在更多的百货类商品上,传统零售商既有的市场将会被更多的网络零售商分食。当然,2012年传统零售商的业绩不会因此受到特别明显的影响,但挑战已然存在。

第三章 连锁业态的发展趋势

1.传统百货店的市场将进一步被连锁企业蚕食和瓜分自从1999年长期稳坐中国零售业龙头老大位置的上海一百第一次被联华超市超出,联华超市于2000年和2001年保持中国零售业第一,2002年是上海华联,2003年是上海百联。可以说百货店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丢失的地盘将由连锁企业收复。

2.大型连锁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平均经营规模同比有大幅度提高如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2002年百强连锁企业的店铺总数达到16986个,比上年的13117个增长了29%。销售总额达到2465亿元,同比增长52%。2003年,百强连锁企业销售总额达到3580亿元,同比增长45%。有关资料显示,到2002年底上海已经建成的大卖场就有60家,而这一数字是上海2005年的目标。虽然在我国还不可能发展到像西方国家那样,几个大连锁企业占据全国大部分零售总额,但规模将不断增大这一点将是不能质疑的。

3.跨区域拓展,全国性的连锁集团正在孕育中,地区性特征越来越淡化如联华超市最近几年,正式采用推土机式和跳跃式发展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全国发展战略。同时沃尔玛公司也跳出了珠江三角洲,麦德龙公司也跳出了长江三角洲,正式启动其全国发展战略。

4.连锁经营方式,向更多行业的业态延伸特别是家电和药店的连锁专业店已有长足发展;同时,也向图书馆业、教育业、保健品业快速扩展。甚至出现了连锁经营同直销相结合的趋势。

5.大连锁企业之间的控股、渗透及合并与收购将愈演愈烈。现在很多连锁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不同区域的市场,如北京王府井与上海华联合作共同开发北京市场。2003年4月上海四大国资商业集团上海一百、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合并为上海百联集团,就是典型的案例。

6.各业态更注重市场细分,加快实施“体验式创新”。体验式或经历式创新是在价格和服务之外开创新的体验空间。传统上顾客是交易中被动的一方,有时是“受剥削”的一方,但在体验式创新的理念与实践中,这种情形大大改变了。体验式创新很有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公司内部,它不是复制其它机构的活动而是内部创新,强调的是公司在结构上、企业文化上的内功。

3.1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和网络是未来连锁超市发展的要求

连锁超市在人均GTP1,000美元时开始登陆,3,000美元达到顶峰,我国好多大中城市目前人均GDP近2,OOO美元,正是超市大发展期间。单体超市的面积一般数百平方米到上千平方米,经营的品种成千上万,满足家庭每日生活必须。超

市的辐射面增加到500米到1000米。

超市要向食品加强型发展。因为超市定位于满足家庭每日生活必须,故超市一定经营生鲜食品。但是生鲜食品经营难度较高,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做好。在我国,由于食品生产落后、供应链还末形成,故生鲜食品超市发展较慢。

生鲜食品超市的发展有很大难度,建立供应链将是关键。发展生鲜食品超市的关键是建立生产、加工、包装、组配、运输、销售的供应链。这需要政府、农民、加工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会成功。

超市发展方向

单体超市几乎不可能盈利,一定要开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做成规模,集约化经营,从而扩大销量、降低成本,变亏为盈。发挥本土优势,尽快建好连锁生鲜食品超市。大中城市超市商业应该发挥本土优势,探索建立连锁生鲜食品超市的新方法、新路子,尽快在全国率先建好连锁生鲜食品超市的系统和网络。

3.2连锁便利店发展空间大,注重特色服务

趋势一:依靠进销差价将是便利店业态主要盈利模式。根据对上海市场分析,便利店业态发展速度减缓,从内部分析,该业态缺乏物流优势。便利店经营是低库存的小批量多品类。对物流配送要求非常高,有的商品甚至是要求一日多配。但国内大多数便利店企业由于体系较弱,往往不能满足这样的配送要求。

趋势二:未来便利店连锁化经营的技术含量会越来越高,需要投入也越来越大,通过高技术手段来提高后台管理和服务能力。另外,本土便利店品牌经营同质化,缺乏特色服务。目前国内便利店企业大部分在店面设计,商品开发,商品组合,服务范围等方面。与超市相差不大,给消费者感觉只是一个微缩的小型超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未来商业零售业态越来越细分化,便利店业态将会面临其他类型中小型零售店铺竞争,便利店业态特色逐渐被其他特色细分商铺所同质化,如平价连锁药店、烟酒杂货铺、十元杂货店和连锁外卖快餐店(如丽华快餐)。

宁波网络零售业态发展分析 篇3

【关键词】宁波;网络零售;天猫;淘宝;淘品牌

1.网络零售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网络零售市场的急剧膨胀,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在2013年已突破一万八千亿元,淘宝体系的销售额超出一万亿元;以大淘宝为例,据统计,2012年,宁波就有3万多家淘宝网店,1000多家天猫商城网店,全国有将近600万淘宝网店,5万多家天猫商城店,提供上千万的就业岗位。网络零售正成为电子商务领域就业的热门,大量的网店催生了巨量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对社会生活带来较大影响。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等地区大量的外贸工厂面临业务萎缩的困境,传统靠订单吃饭的日子难以为继,企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网络贸易的环境的日益成熟,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近几年都保持高速增长,通过网络开拓销售渠道,成为大量外贸工厂发展自有品牌和拓展销售终端的有效途径,大批工厂和贸易商在淘宝天猫等网络零售平台建立了自己的直销网店。

2.宁波网络零售发展现状

2.1 天猫店经营情况

据宁波市贸易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宁波市注册经营企业开设的天猫网店接近一千三百家,慈溪现有天猫网店287家,总数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占宁波天猫网店总数的22.1%,比第二位的鄞州多50家,慈溪天猫网店发展呈两大特点:一是自有品牌网店占比高。由本地生产企业开设并销售自有品牌产品的旗舰店达到153家,占慈溪天猫网店总数的53.3%,占比超过一半。另外,有专营店100家,专卖店34家,分别占34.8%和11.9%。二是网店凸显本地特色。从慈溪天猫网店主营商品看,主要集中在家电办公、家居建材、日用百货和母婴用品四大品类,分别占全市天猫网店总数的52.3%、11.1%、7.7%和7.3%。1-4月,纳入慈溪市限上社零统计的网络零售额为2.68亿元,其中,家电类实现网络零售额2.62亿元,占97.8%。据统计,截至2014年上半年,浙江省开设淘宝天猫店最多的3个地市分别是杭州(7883家)、金华(4879家)、温州(2636家),全省占比分别为34.3%、21.23%、11.47%,就网店数量来说,宁波与这些城市的距离还是非常大的。

2.2 淘宝网店经营情况

2014年上半年,浙江省在淘宝网上共注册网店约140万家,近一年来有交易记录的约125万家,意味着近15万家网店处于歇业或停止经营状态。与此同时,淘宝与京东、1号店等几大网络零售平台竞争日趋激烈。部分网络零售企业汇总数据显示,企业在淘宝平台上的销售比重从去年同期的63.39%下降到61.81%,多平台销售的格局初步形成,宁波2012年经营的网店数量仅3万多家,这两年,随着网店经营竞争加大,网店数量基本没有太大的增长。

2.3 宁波网络零售现状

在网络零售领域,宁波走在前面的还是以传统零售品牌企业为主,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网络零售日,2013年双11,宁波人在天猫消费了5.57个亿,排名全国城市第11位,位列全省第二名;2012年和2013年,作为宁波网上代表企业的GXG,双11当天天猫店销售额都有过亿的表现,超过千万元,接近亿元俱乐部的企业其实还有很多,博洋控股集团旗下现有博洋家纺、艾维、唐狮、艾夫斯、涉趣多个品牌在进行全面的电商经营,每个品牌的营业额在双11都有超千万的战绩,总成绩应该在几亿元;太平鸟作为转型最早的一家传统服装企业,现在也是多品牌运营,女装和男装齐头并进,双11当日热门品牌销售额也都有过千万的战绩,综合业绩也是超亿元的;罗蒙,作为近两年才大局进军电子商务的传统服装企业,双11当天,仅2小时,即取得超过2012年当天3000萬元的销售业绩,男装品类即时销售排名第三名;雅戈尔,作为全国知名的中高端服装品牌,也在积极开拓网络零售市场。虽然,宁波品牌在网络零售领域已经具备较强的知名度,但市贸易局数据显示,我市电子商务总体规模和创新意识不高,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在B2C方面,入驻淘宝天猫开设网店的宁波企业仅3045家,个体商户4万家,占淘宝份额不到1%。在C2C方面,社交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等比较热门的电子商务模式宁波涉足较少,说明宁波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仍缺乏原创能力。根据阿里发布的2013年全国网商百佳城市排名,宁波零售领域网商的密度在全国百佳城市排名第18位,网购的消费者密度是第19位,宁波外贸网商的密度排名全国第3位,但内贸网商排名在金华、杭州等之后。

3.宁波网络零售发展前景分析

3.1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宁波作为全国知名的港口城市,外贸在宁波占有重要地位,高峰时期,全市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外贸业务;随着经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中国的外贸快车已不可能再向以前那样高速前进,大量的外贸企业和外贸工厂急需转型,发展电子商务就是目前最好的一条途径,通过网络零售市场,企业可以低成本的推广品牌和开拓市场。

虽然电子商务是中小企业进军国内消费市场最好的发展途径,但大量的中小企业存在认识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从而阻碍了网络零售行业的发展进程。

根据宁波发展电商的总体思路,宁波将以培育宁波经济发展新动力、新优势为宗旨,把电子商务作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经济重要支柱,努力打造“国家电子商务强市”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到2017年,全市网络销售额超1800亿元,年均增长65%以上;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5000亿元。

我市将开展人才培训和引进工程,争取在5年内开展50万人次普及教育,3万人的专业人才和200名高级电子商务职业经理。而在土地方面,我市鼓励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集聚示范工程,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电子商务园区、招引和集聚重点企业。大力盘活土地存量,如闲置厂房、仓储用房等,因地制宜发展电商。据市贸易局介绍,宁波市将为政策支持力度加码,整合相关资源,形成3亿元的专项发展资金规模。

3.2 培养“淘品牌”

虽然,宁波的一些传统品牌已经在网商阵营中崭露头角,但网络零售的繁荣还需要更多的企业来支撑。今后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培育淘品牌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贸易部门酝酿创建一个电子商务产业园,把与电商相关的物流、设计等产业集中到一起,通过园区建设,集中孵化一批有增长潜力的电子商务中小企业。期待今后在网络销售的排行榜上,能看到更多宁波本土淘品牌的身影。

宁波没有知名淘品牌的现状恰恰说明一个问题——宁波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滞后,宁波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水平整体偏低,不少企业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宁波对电子商务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比杭州、金华等城市起步晚,宁波企业做电商还处于自发探索的阶段;二是宁波企业传统上更偏重实体经济,相对轻服务业发展,有关部门也缺少对电子商务产业的系统规划和引导。

4.结语

宁波作为全国最早的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在网络零售等领域,依托传统品牌,创造了骄人的成绩,但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方面,与杭州等城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府和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共同推动宁波网络零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宁波电子商务的明日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国宁波网,双十一宁波传统企业表现抢眼 网络原创品牌无一上榜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3/ 11/23/007912133_01.shtml

[2]迟有雷.宁波经济(财经观点)2013年12期,“双11”:传统零售拥抱电商.

基金项目:本课题基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立项编号:NZ13030ZF)“宁波网络零售业态调研分析”。

关于我国零售业业态格局的思考 篇4

在西方发达国家, 以英国为例, 其零售业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 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无店铺销售等业态形式是逐步出现的, 并且这些业态的出现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地出现, 所以它们的存在数量和相对比例是比较协调的, 形成的是一种动态的较为合理的零售业业态格局。

相比之下, 目前我国有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购物中心、网上商店等多种零售业态。百货店日益低迷, 超级市场是我国零售业态的主流, 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发展势头迅猛, 购物中心、网上商店初露端倪。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加入世贸组织, 零售业的各种形态在较短的时间内纷纷进入我国, 形成了八大类型零售业态遍地开花的现象。短期来看, 这股强劲的增长势头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居民的消费,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但是我国零售业现在是一种略带盲目性的规模膨胀, 零售商之间是一种非良性的竞争状态, 而且, 大部份分布在较发达的中心城市或地区, 而拥有众多人口的广大农村却有很少的零售业。即我国零售业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巨大的消费力还没有释放出来, 原因何在?本文认为, 根结在于我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不合理。

2 调整我国零售业业态格局的必要性

从我国零售业的业态格局现状可以看出:

(1) 当下的业态格局严重制约了消费力量的释放, 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市场营销学上, 市场=人口+购买力+欲望, 而人口是市场的根本因素, 因为购买力和欲望都是依附于人口而存在的, 没有人口这个因素, 购买和欲望都无从谈起, 而且, 购买力是可以通过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企业对于商品的价格调整来创造的, 至于欲望, 因其根本上是由人的需要具体化到特定的事物或商品上而实现的, 所以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策略把握消费者心理的方式来激发消费者的欲望。可见, 人口才是决定市场规模的最关键因素。现在问题是中国的内需还没有拉动起来, 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拥有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这个市场不仅仅存在于沿海地区、中心城市, 还存在于农村、偏远地区。而且通过市场的细分, 可以发现市场的多层次性, 它不只是一块蛋糕, 而是多层蛋糕。

(2)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巨头已经纷纷涌入我国, 争夺这个巨大的潜力市场, 而我们的零售商还远远不是他们的对手, 提高我国零售商个体实力以及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已经非常紧迫了。

(3) 把握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所以我国零售业未来发展如何, 成败要看对市场的占有率和适应情况。

总之, 调整零售业业态结构既是市场的要求, 也是我们持续发展的需要。

3 调整现状形成合理的零售业业态结构

3.1 各种零售业业态的特点

(1) 百货商店。经营特点是“高服务、高成本”。顾客自由进出商店选购;商品销售实行“明码标价”, 对任何顾客都以相同的价格出售;陈列的商品数量大, 方便顾客任意挑选;顾客购买的商品不满意可以退换。

(2) 超级市场。采取开架售货方式;购物环境整齐、干净、舒适;商品大中小包装齐全、品牌众多;实施统一结算和关联商品陈列, 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

(3) 仓储式商场。带有批发性质的批售式商店;商品结构:主要以食品 (有一部分生鲜食品) 、家用品、服装衣料、文具、家用电器、汽车用品、室内用品为主。重点在商品的广度要宽 (指商品的种类要多) 。定位于中低档次;库架合一, 装饰简单, 节约成本;大多实行会员制;自主购物形式;经营管理机构精简、高效;选址在城乡结合部, 但交通便利性强, 并有大型停车场;营业面积大, 一般为10000平方米以上。

(4) 专业店。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配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的售后服务;采取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选址多样化, 多数店设在繁华商业区、商店街或百货店;营业面积根据主营商品特点而定;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 选择余地大;经营的商品、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

(5) 便利店。位于居民区附近;用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 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

(6) 购物中心。一群建筑, 是组合在一起的商业设施, 按商圈确定其位置、规模, 将多种店铺作为一个整体来计划、开发和经营;拥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场;以娱乐、餐饮、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 综合性强。

(7) 无店铺经营。如E-shop, 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 是一种能够让人们在浏览的同时进行实际购买, 并且通过各种支付手段进行支付完成交易全过程;目前网店大多数都是使用淘宝、易趣、购铺商城等第三方平台开启。

3.2 合理的业态结构

本文认为, 一个良好的业态格局首先应适应市场, 然后应能够通过引导消费者行为、欲望来创造市场, 并且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加以调整。

不同的业态各有优劣, 合理调节它们之间的数量和相对比例是发挥它们优势的关键。本文认为我国的零售业较为合理的业态结构应是以连锁超市为主体, 百货商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购物中心为重要组成部分, 便利店、网上店铺为有效的补充。连锁超市可以形成规模优势从而分布在各个城市和地区, 提供的商品门类齐全, 可以为居民的月消费、周消费、逢年过节大型的一次性消费提供方便, 因此应该成为零售业的主力军。百货商店定位于中高档商品的消费群体, 大多在城市中心, 为名牌商品的聚集地,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理念的更新, 百货应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商品的消费群体, 以低价吸引消费者, 而且多为批量销售, 有其特色和相当数量的服务群体, 所以也应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专业店是随着分工的细化而诞生的,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经逐渐的到细和精的地步;购物中心的综合性, 有其独特的魅力使消费者的购物成了一种完美的体验, 所以应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4 调整的建议

调整我国零售业的结构需要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政府方面: (1) 出台有关促进消费需求的政策, 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发放,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减免农业税, 建立养老、医疗、事业等保障机制, 解决广大居民的后顾之忧, 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 (2) 引导、支持零售企业的规模化经营, 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如采取降低贷款利率、减免税收和发放连锁经营专项贷款等, 促进企业形成规模经济, 提高国际竞争力。 (3) 对零售业业态结构进行宏观把握, 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适当发挥政府的干预作用。

企业方面: (1) 注意把握市场。在了解分析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环境后, 将市场进行细分, 确定自身的目标市场, 地位自身的业态形式。明确自己是去争抢现存的市场, 还是开辟新的市场。 (2) 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以及近期的发展目标, 并将企业自身与市场相结合进行分析, 不断地让自己适应市场的变化求发展。 (3) 加强连锁经营, 发挥规模效应。连锁的形式有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 各有利弊,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如行业特点、企业规模、产业环境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连锁形式。 (4) 创建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即零售商通过分析市场需求, 设计开发产品, 通过厂商进行生产, 但最后贴上零售商自己的品牌标识。这一方式可以提高零售企业自身的知名度, 减少中间环节, 同时建立忠实的消费群体, 便于企业稳定市场。 (5) 提高信息化程度。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设, 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统一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电子自动订货系统、出入库管理系统、信息反馈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等。总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提高效率。

消费者方面:适当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 合理调配自有资金, 学会理财, 但是不要做守财奴, 毕竟消费是生活的必须, 应适当提高消费水平, 进而提高个人、家庭的生活水平。

5 结语

面对我国零售业的现状, 我们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可以调整和改变结构现状, 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业态结构——以连锁超市为主体, 百货商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购物中心为重要组成部分, 便利店、网上店铺为有效的补充, 发挥各个业态的优势, 并形成零售业的整体竞争力, 从而拉动内需, 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零售业业态论文 篇5

很多人认为国内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高、家电产品价格弹性大是家电连锁企业高举 “价格屠刀”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国美、苏宁们利用价格竞争为其它企业树立了成功的样板,于是其它企业群起而效仿,进一步恶化了行业经营环境。也就是说家电连锁企业是“不得已而为之”。对此,我们不能否认。但是,我个人认为,家电零售企业的经营策略单一、缺乏整体创新才是导致业内企业纷纷高举“价格屠刀”、行业利润率极低的最重要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价格战、广告战”造成的营销费用增加只是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表面原因。客流不稳定才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影响因素。

从家电连锁大卖场本身的经营特性分析,由于只经营家电类产品,经营品类比较单一,与综合百货、超市相比,其吸引顾客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家电产品本身具有目的性消费强,随机性、冲动性消费弱的特征;另外,顾客在购买时倾向于利用周末集中购买,这样就造成周中消费(周一到周五)明显偏低,几乎所有的家电专卖店都存在周中客流稀少,导购比顾客多的现象,而周末消费集中(根据大中电器的统一数字,该公司门店周六周日两天的销售至少与周一至周五5天的销售相当,经常是大大超出)。在周中客流稀少、缺乏随机性消费的情况下,能否抓住周末消费成为每个专卖店的重中之重!

但是,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又很难改变顾客消费习惯的情况下,要抓住周末集中消费又谈何容易!为了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抓住有限的顾客,进行大规模的促销、宣传就成为国美、苏宁们的必然选择!于是,不断升级的促销战、广告战、服务战等开始不断摊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本来就不高的毛利收入。

综上所述,从根源分析,价格战、促销战、广告战只是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盈利能力弱的导火索而已。由于专卖店经营品类单一、顾客目的性消费多、随机性消费少并且购物时间集中,造成专卖店客流不稳定,使企业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吸引顾客,造成营销费用增加,才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仅仅呼吁国美、苏宁们理性竞争是不够的。必须从根子上解决专卖店客流不稳定、顾客随机消费少的问题。试想,如果每个家电零售连锁店都能够有稳定的客流,保证门店的正常运营,又有谁还会不顾血本的去争夺顾客呢?

二、业内企业在扩张时重数量、轻质量,缺乏策略研究。只管开店,不管存活,人为恶化竞争环境,进一步将企业逼入“促销找死,不促销等死”的死胡同。

以北京市场为例,以国美、大中为首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为了完成自己的年度开店目标,提高市场占有率,根本不顾竞争规律,一个企业在不到两公里的距离内同时开业两家店,与其它企业的竞争店对门而立、比邻而居的比比皆是!而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流,各连锁门店也只有舞动价格屠刀、贴身肉搏了。

正是家电零售连锁企业自己将自己拖入促销大战的泥沼。但是,这种现状不会持久。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一味的强力促销和广告并不能挽救这些门店和企业,因为一方面大规模采购并不能使产品采购价不断下降,考虑到产品的制造成本,总有到达降价底线的那一刻;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的促销和广告培养出的是更加挑剔的顾客,当顾客对门店所有这些手段都已经麻木的时候,当促销和广告仍然不能为门店带来足够客流的时候,那些布局不合理的店总有一家要倒下去,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再也无力参与这场游戏的企业要倒下去,直到市场重新恢复秩序和平衡。在国内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经历了群雄并起、门店数量高速扩张后,市场已经到了必须重新整合的时候了!

于是,我们看到今年四五月份大中、永乐未雨绸缪,宣布结盟预谋合并;于是我们看到国美收购永乐……。而我们看不到的,是一家又一家的家电大卖场已经关门大吉,是短暂辉煌后的“门前冷落车马稀”……。我们还看到,各家电零售连锁巨头不约而同的将提高单店运营质量做为200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认为只要提高单店运营质量,就能提高不断被人诟病的企业盈利能力。

我国零售业态变革的反思与对策 篇6

关键词:业态;反思;学习型组织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不到20年的时间,我国零售业业态从当初单一的百货业迅速发展到今天大百货、专卖店、超级市场、折扣店、仓储店、购物中心等多种零售业态同场竞争的局面。业态变革成绩斐然,但深层次问题也已显现,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我国零售业态的良性发展。

一、从单一业态一统天下到多种业态并存,业态变革成绩斐然

1. 大型百货商场历尽坎坷,日趋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大型百货商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百货商场一统天下、独领风骚的局面,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于新型业态的不断涌现,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大型百货商场每况日下,许多商场纷纷倒闭。此后大型百货商场在继续向大型化、豪华化方向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综合化、多功能化;在硬件建设和服务质量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努力;在立足百货商场基本经营方式的基础上,融合多种业态,开设以经营生鲜食品、生活日常用品为主的超市以弥补经营盲点,出现了超市化的趋势;经营手段和方法不断翻新,百货商场日趋成熟。

2. 多种商业业态群雄并起。从1992年开始,我国以引进连锁店和超级市场为突破口,拉开了零售业业态第二次变革的序幕。不仅超级市场、便民连锁超市、专卖店等业态迅速成长,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一些大城市中迅速扩展,占领市场,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方便店、仓储式商场、廉价商店、邮购、电视购物、电子商务、虚拟商厦等业态也争相粉墨登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3. 经过20年的剧烈变革,我国零售商业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零售商业领域多种经营业态并存、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的局面已经形成。作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变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商家的服务更加热情周到,商品更加物美价廉,消费者尽可货比三家直到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为止,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虽然零售业业态变革成绩斐然,但其间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二、我国零售业态变革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零售业态变革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我国零售企业的业态变革自主创新很少,基本上还是跟踪式的创新。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在形式上的模仿,主要是简单地模仿别人尤其是国外商家的一些店铺形式、商品布局、营销手段等等。这种做法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每出现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大家都争相模仿,导致零售企业之间很难拉开档次,形成经营梯度,企业定位往往雷同,特色经营不足。当前我国零售企业间存在过度竞争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许多企业对此都有切肤之痛,毋庸置疑“模仿”式的变革就是症结所在。

2. 当前我国零售企业业态变革差不多都是一种“速成”的方式。一些企业不注重对零售业态及其演变机制的深入研究,把主要的经历大多集中于对营业店面进行翻新、不断进行豪华装修。大多数企业都是照搬一些国外较先进商业企业的通用运作模式,来迅速跟上发展潮流。这种“突击补课”的方式显然难以形成由内而外的良性成长的态势。其实任何一种业态都有其自身产生过程,并不是短时期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必然会有更多的具有新型业态的国外零售商业企业涌入我国市场,这也必然使得我国的零售企业的业态演进速度大大加速。

3. 许多零售企业进行业态变革有较大的盲目性。零售企业往往简单地认为,只要其他企业向新型业态变革,自己也要不遗余力地跟进,往往容易忽视企业所在商圈的具体情况,如:居民消费结构情况、消费水平的高低、人口结构等等;由于变革的盲目性使企业往往过于注重经营方式上的变革,忽视流通渠道的构建、管理与优化,导致企业虽然表面上是新型业态的,但商品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仍然没有得到质的提高。

4.商业业态剧烈变革的同时流通设施现代化和社会化程度低,商流、物流不合理,造成流通领域效率低下,这也是极不合理的现象。在此,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零售业还未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帮助企业获得竞争力上的作用。连锁超市尚未在商品销售、存货、条形码识别中广泛引进信息技术,百货商场也未在货架管理等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作支持,而外资零售却能充分利用一流的信息技术获得竞争优势。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就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的后勤管理系统从而脱颖而出,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零售商。再如电子数据交换(EDI)使收集到的市场数据达到空前的程度,先进的商务软件再把这些数据处理成管理决策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这有助于经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对于解决我国零售业态变革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目前正值我国新型零售业态发展和传统零售业态优化布局和重组的历史关头,也是部署零售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因此及时解决零售业态变革中出现的问题至关重要。

1. 培育“内生”机制。如前所述,长久以来我国零售业态的变革大多是沿袭国外先进企业的业态。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如果我不能自主创新总是走别人走过的路,必然总是慢别人一拍。不但如此,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商业企业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对于市场的适应性有着先天的不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学者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对于我国商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大有裨益。按照圣吉的观点企业要建立学习性组织,必须经过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型、建立共同愿景、共同学习、系统思考)的整合才可能实现。通过这五项修炼使每个企业的员工在团体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改进自己的工作,增强创新精神,以期在零售企业内部建立起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促使企业业态更新的内生机制,避免出现目前企业迫于外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得不变的情况。可见,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不断学习的企业。

2. 确定业态的关键是对目标客层的选择。零售企业要进行业态的变革首先意味着企业对市场和消费重新进行审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经营重新定义和重新构架。一些大型的百货商场效益不好时纷纷将自己改造成超级市场,虽然说超级市场较百货商场来说是新鲜事物,但业态的演进并不是意味着原有业态的消亡,百货商场可以选择自身的目标客层实行明确的市场定位,或实行多种业态混同经营,避免在定位上同超级市场的重叠,百货商场仍然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大有可为。

3. 业态变革要总分结合所在商圈的实际情况,变出特色。零售企业在业态变革之前应对所在商圈的市场环境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了解群众的消费需求、消费倾向、消费特点和潜在需求等。在进行业态变革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模式外还应充分考虑上述特征变出特色,只有如此形成的新型业态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近两年来出现的仓储销售就是应市场和顾客的需求而产生的。以顾客、市场为中心,辅以国外同行的经验、教训来指导零售业态的变革,应当成为今后我国零售业态进行变革的一项基本方针。

4.我国零售业态的变革应由外延型发展为主向内涵型发展为主转变。经过2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零售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今后的发展重点应逐步转向集约化发展。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发展连锁经营。对于有条件的大型百货店可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连锁企业集团;小型百货店及居民区周围的小商店可进行连锁经营改造。改变零售业普遍规模小,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商业资本的集中经营,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效益。相信通过连锁经营,进行重组改造,零售业的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包括各种流通设施在内的“硬件”应快速实现现代化,大力发展EOS电子订货系统、EOI电子资料交换传递系统等先进技术,使之与原有的POS系统一起在流通、库存、销售中广泛使用,发挥现代化技术的最大效能。通过对这些技术的运用以达到及时掌握各分店销售信息、掌握市场动向、连续的存货补充、商品品种管理,物流配送直到分店的目标。此外,包括规范、法律和管理在内的“软件”建设也应成为培育和发展新型业态的重点目标。

5. 各种业态必须打破传统观念,走联盟道路,整合上游厂商,实施联合的多功能经营。随着竞争的加剧,零售业与上游厂商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事实上,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传统的企业之间竞争转向商品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商品供应链实际上是一条利润链,也是条能力链,它用利益机制将各具专长能力的参与者紧密连接起来,使他们不分主次,密切合作,形成一荣俱荣的双赢效应。而各零售业态的企业要重塑竞争优势,关键在于观念创新,必须抛弃过去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观念,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相互依赖、真诚合作,通过提高自己在供应链环节的效率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从而增加消费者的利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和更大的生存空间。各零售业态之间也必须走联合化道路,实施多功能经营。在传统零售业态联合的基础上兴起的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正是以其全方位、多功能的优势满足人们去购物场所休闲、娱乐的需求而获得迅速发展。购物中心不是某一新型业态,而是各种业态的一种集合,它要求各种业态的企业从传统的竞争思维中走出来,在消费需求的导向下走向新的联盟,建立联合化的购物中心是传统业态在信息时代立足于零售市场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续秀梅.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的探讨.华东经济管理,2000,(3).

2.刘小平.关于我国零售业业态变革的思考.青海大学学报,2001,(2).

3.郭冬乐,宋则.商业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蔡文浩.商业制度创新论.中国审计出版社.

作者简介:董博,河北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生;银超,河北经贸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

零售业业态论文 篇7

电商步步紧逼之下, 实体零售商不得不考虑转型。一时间, 咖啡馆+服饰、零食店+服装……各种“百货+”如百花齐放, 争相斗艳。这样的跨界转型, 能否带来实体店的逆袭?对此, 业内人士指出, 实体店通过多种业态的叠加, 以此加强体验感、个性化, 将是未来实体零售行业的一种趋势。

多种业态复合店崛起

走进鹏瑞利广场一楼的速品, 你会有点不相信眼前的景象。店内有一半的区域是咖啡馆, 三三两两的情侣或闺蜜, 坐在吧台上喝着咖啡, 吃着甜点, 低声交谈着;而另一半区域则是服装, 主打快时尚风。

这到底是咖啡馆还是服装店?该店负责人杜云飞说, 这叫复合店, 顾名思义, 就是多种业态的复合形态。整个店面达140平方米, 咖啡馆的面积约占一半, 另一半则是传统的服装区。杜云飞介绍说, “速品定位于快时尚、慢生活、爱乐活, 目标消费群是心理年龄在30岁左右的女性。为此, 我们的服装每周都上新, 与时尚同步;另一方面我们增加休闲咖啡区, 提供现磨咖啡、花茶、蛋糕点心等。”

其实速品这个品牌创立于2011年, 最开始其跟所有服装品牌一样, 只是单一的服装店。现在该品牌已经开发出第二代店, 第二代店是在传统服装店的基础上, 在服装店内开咖啡馆, 甚至是在餐厅里开服装店。

除了百货+咖啡, 还有百货+零食。今年6月份, 集合了多个服装品牌的合亿ITI时尚体验馆在东方广场开业。该店除了一直主理零售服装品牌外, 还引入了进口零食精品超市松阪库。同时, 该体验馆里还设有花艺店、时尚书吧、轻餐饮等专区。

传统百货谋划转型升级

在电商的冲击之下, 传统百货的处境十分艰难。有媒体报道, 万达今年上半年关闭万达百货十余家。正在筹建中的三水万达广场, 其负责人也明确指出不会引入万达百货。传统百货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面对这样的困境, 一面是品牌商家积极尝试跨界复合经营, 一面又是传统百货商场谋划转型升级。近日, 作为佛山资格最老的百货商场兴华商场向综合业态迈出了第一步。该商场在其三楼区域开辟出餐饮区, 引入了时尚餐饮品牌川碳烤鱼。“我们接下来还会引入其他餐饮业态。”兴华商场有关负责人透露说, 百货商场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而佛山本土另一个专注于传统百货领域的顺联, 则迈出转型电商的第一步。由顺联打造的网上商城顺联·购于8月18日正式上线。消费者可在线挑选家用电器、日用百货, 以及化妆品等商品。也可选择在线支付到店自提, 或者货到付款等多种支付方式付款。

行业声音

多元化体验更迎合消费者

“如果只是为买衣服而买衣服, 那就太没意思了。”90后小黄的观点极具代表性。对于80、90后消费人群来说, 品类单一难以达到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边走边玩, 满足他们的多元化体验。当然, 这样的复合形式, 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 也更符合购物中心、综合体的心意。

在“百货+”的模式里, 商家是否会彻底摒弃百货, 转型截然不同的体验业态呢?杜云飞告诉记者, 速品的主营业务仍是服装。从广州门店运营一年的情况来看, 服装依然是主要盈利点, 而咖啡餐饮等只是作为附加值。“其中服装的比例占60%, 剩下40%是餐饮等。”

浅析零售业态概念的变迁 篇8

在业态的研究领域内, 继19世纪50年代的麦克内尔所提出的“零售之轮”后, 欧美诸国的学者已提出了很多著名业态演变理论。如:“口风琴理论”、“自然淘汰说”、“辩证法”、“零售生命周期假设”等。然而Brown (1987) 把西方著名的业态理论归纳为环境理论、循环理论、冲突理论、环境-循环理论、环境-冲突理论、循环-冲突理论;针对单个理论不能完全解释的业态现象, 提出了环境-循环-冲突三位一体的统合理论。

环境理论的典型理论是“自然淘汰学说”。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一样, 能适应市场环境的业态能得到发展, 相反不适者则被淘汰。但不适应市场环境的业态也能通过科技等的创新, 刺激市场需求并改变市场环境。循环理论的代表学说就是“零售之轮”。零售之轮是指零售商因创新得到创造低价格、低服务的条件参入市场, 经过竞争被同化后, 升级成高价格、高服务的新业态。然而, 它并不能说明如便利店这种高价格、高服务的业态是进入市场的过程。“辩证法理论”就冲突理论的典型, 它假设既存业态是“正”, 新型业态是“反”, 二者在竞争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新型业态称为之“合”。该理论是以竞争作为视角诠释了新业态的产生, 但它忽略了消费者的喜好对业态的影响。

环境-循环理论正如其名, 结合了两者的特征。“修正版的零售之轮”则是其典型理论。“零售之轮”以价格作为视角, “修正版的零售之轮”则在其基础上加入商圈、商品共3个轮以消费者作为中心回转。而且其三个因素会同时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此理论忽略了业态内与业态间的竞争对业态的影响。环境-冲突理论的典型学说就是“零售发展阶段学说”。该理论表明零售商拥有简单、多样、深层多样3个不同服务阶段。这三个阶段会根据消费者的喜好与市场竞争的变化, 进行自我调节。但碍于费用的问题并没有哪个零售商能做到深层多样性的服务。循环-冲突理论的典型理论就是“三个零售之论理论”。它以“零售之轮”为基础, 以竞争与价格作为视角扩充其原有内容, 补充了高价格业态进入市场的过程。但该理论过分重视新旧业态竞争与同化的过程。针对已存业态对新业态在其进入市场是做出的回应态度却没有没缺做出说明。无论哪一个经典理论都存在着不能诠释业态的变迁或演变的现象, 都存在某种缺陷。虽然Brown提出了统合理论的构思, 但至今没有哪一个学者能提出概括环境-循环-冲突的业态演变模型。90年代后, 许多学者都对针对专门的业态作定量或定性的实证研究但仍然没有学者提出环境-冲突-循环统合理论的框架。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业态不断发展, 业态的概念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 更多的学者是引用旧概念。因此, 某些业态的衍生也就无法得到理论性的解释。

二、零售业态的概念及其变迁

业态相对于零售业种 (以下简称业种) 而言, 用于对社会现存的零售商分类。所谓业种是, 零售商的营业种类, 按照其商品区划分。但由于百货店、超级市场等近现代综合性零售商的出现, 业种已经不能对该类零售商进行分类。因此, 上世纪30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统计上出现了“types of retail establishment”的专业术语。然而, 1970年后, 在日本业态论的研究更是成为零售与市场营销研究的重心。业态就是日本语的译文, 于80年代传入中国。不少的学者都认为业态是以消费者的需要作为中心, 不同的零售商会专门针对不同消费者群的不同需要进行市场定位, 再调节自身的商品组合、定价方式、促销方式、选址等零售组合。相同的零售组合组成了相似的零售商, 当大量类似的零售商出现并被世人所认知后, 此类零售商则会被统称为某种业态。

日本商业用语辞典 (2006) 对业态的定义为“业态是营业形态的简称, 主要相对于零售业的营业种类而应用。它以店铺销售与无店铺销售、人为销售与自选、商品特征等为基准, 分为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但是业态这个术语由于其惯用性存在着不明确的部分。广义的营业形态是指经营形态;在某些场合经营形态还包含企业形态作为其最广义被使用”。简而言之, 业态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 其范围在不同场合其含义不一样。假设业态是经营形态甚至还包含企业形态的话, 其含义无异于铃木安昭 (1993) 提出的“零售形态”。零售形态是业态的前身, 在业态的研究还未盛行时的时候, 有日本学者翻译欧美论文所得出的术语。它包含店铺、企业、组织三个不同次元的形态。铃木安昭的零售形态论说明了店铺的形态这是店铺的营业形态, 并不包含无店铺销售的任何内容。企业的形态指得是企业采用的销售方式包含无店铺销售、单独店或多店铺经营等经营管理层面;多店铺的经营方式又细分为, 总店与支店的管理模式, 连锁经营模式。组织的形态则是企业采用的什么类型连锁管理组织方式层面与其出资组合的形态。由此可知, 业态仅是零售形态的一个次元而已、但二者都是作为零售商的分类做出标准, 不同的是二者的分类单位不同。前者是店铺、后者则包含店铺、企业与组织。因此, 若业态的最广义概念是既包含经营形态也涵括了企业形态的话则无异于零售形态。随着日本流通环境的变迁与行业的发展, 既存零售商的不断创新, 新型零售商的不断提高, 二者相互竞争所引发的流通革命, 至今形成多种业态并存的局面。特别是网商等无店铺销售的普及与购物中心的崛起。研究者对这两种零售商的归类产生了分歧。铃木的零售形态论中很明确的表明, 业态只是店铺的形态。换而言之, 业态不包括网商。网商是一种企业形态。购物中心并不是一个门店而是一个门店的集合体。购物中心正是一种组织形态也不是业态。然而, 不少的学者都称之为业态。此时, 业态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迁。

三、零售业态与零售形态

兼村荣哲 (1993) 在既存的业态研究的基础上对零售形态与业态的关系提出日本学者一般基于以下4种观点展开: (1) 零售业态与零售形态完全无异 (零售业态=零售形态) ; (2) 零售业态被零售形态所涵括 (零售业态<零售形态) ; (3) 零售业态涵括零售形态 (零售业态>零售形态) ; (4) 零售业态与零售形态二者的范畴不做明确化的使用。

针对零售业态与零售形态在不同场合或相同场合的混合使用时典型的二者范畴不明确的表现。某些学者专门针对零售商的店铺或企业做研究时,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乱才混合使用。但只能诠释零售组合, 甚至理论的过程会出现很多漏洞。如:真空地带理论虽然补充了零售之轮的不足点, 但是真空地带到底是什么, 没有任何学者解释。导致很多的学者猜测真空地带可以理解为未出现过的商品、店铺、经营模式等。若对业态的概念进行明确的规范后, 这些问题也就不会出现。

业态=零售形态的观点, 完全是从其作用的出发点所提出。二者均为零售商分类所用, 全部的零售商均称之为零售业态的话属于一种统一。特别是零售商的竞争与新型零售商的生成、生长等过程性的说明时, 可用业态的盛衰作为过程性的说明。然而由此可推出其学说的缺点:业态的范围会变成很大, 囊括所有零售商, 任何一个零售商都可以称之为业态。但是细小的家族零售商或细小的业种店是不能称其为零售业态。因此, 它存在着不足点。

业态<零售形态是最正统的一个观点。零售形态中的店铺的形态则是业态, 这一观点不能说明业态的构成因素或其构成源泉。而且无店铺销售的零售商则成为业态的对象外, 现在盛行的线上对线下, 实体店对网商的盛衰的说明只能看到零售组合。特别是关于业态间的竞争的分析, 零售业态的概念能说明的范畴就大幅度减低, 导致业态的分析不完全。

关于业态>零售形态的观点, 则是将业态以企业作单位考虑, 零售商都是企业, 因而在其分类中业态囊括了零售形态。这观点既承认业态是店铺的营业形态也以组织或企业作为单位, 在分析业态时能探究营业形态背后的经营管理、零售技术, 并能说明新型业态生成的因素与竞争的源泉。

关于零售形态的概念, 清水 (2007) 认为“零售形态也就是零售商业形态, 现在一般称之为业态的零售模式”。换而言之, 业态=零售形态。因此, 业态是由零售形态慢慢演变而成的。虽然仍有学者认为业态与零售形态应该区分展开研究。但随着流通环境的变化, 更多的学者采用的是业态去诠释零售商的演变。

四、零售业态概念的新视角

业态, 其概念涵括了不同次元的含义。正因为它的多次元含义导致许多学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论述, 而不对业态的概念进行提炼。业态理论是由不同的学者根据现实的零售业态不断演变后归纳所提出的。流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零售商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说明了零售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反证了零售业的变化更加激烈。新型的零售商不断出现, 过去的业态概念已经很难涵括它们。要建立能诠释零售业现状, 能对零售业演变进行推测的业态理论则要把业态概念重新分解。前文论述了业态与零售形态的关系, 但零售业并不止于其形态, 形态只是其表面的零售组合;更注重的是构建业态的零售技术层面, 也就是构成其竞争的源泉。因此, 业态概念应结合管理技术与零售组合两层面, 重新进行归纳。如何运用管理技术这一新视角去探讨业态的概念则成为了今后的课题。

商业零售要注重多业态发展 篇9

我们看一下电子商务,大部分食品在电子商务上成功,我举一个欧洲的例子。对食品而言,高物流的成本和相对低的毛利,传统的一些零售业坚持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从以上两个故事当中,我们得出以下关键点:在零售业当中,所有的业态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定位,都可以生存。我们要注重多业态的发展,尤其是便利店模式。

在所有业态中创新和专业化是零售业生存和成功的关键。

下面,我想说创新在零售业要弄清楚究竟什么叫创新,我们讲到创新往往就想到高科技,实际在零售业创新是无时不在的。我们零售业非常关键的是价格,当然,这点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都非常关注价格,都希望买到优质价廉的东西。但是光有这一点还是不够,我们还要注重差异化。我们分享一下家乐福在这方面的体验。

第一,在当今时代洞察消费者一些行为的变化,现在在家乐福中国区我们每年做3万人次顾客的调查,尤其刚才张主任讲到年轻人的客户越来越大,他们对消费行为有什么变化,我们每年对3万顾客进行调查,可以获得关于消费者一些关键信息。我们这个调查通过门店调查,也有通过网络调查,除此之外我们也和消费者召开一些会议,我们门店经理面对面和消费者进行交流,获得第一手的信息。

第二,我们说的创新是指在零售业可以表现在食品安全的方面。举一个例子,现在家乐福在各个地方通过与政府部门以及科研机构合作,在中国投资四个大型食品安全实验室,我们就可以检测水果、蔬菜、肉类、鱼类等超过3千个品项,相关检查结果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并且告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安全的工作。比如说我们使用的二维码,两年以前我们采用了二维码的技术。在家乐福农超生鲜食品对接上就有了二维码的技术,这样就可以获得购买食品的相关信息。这些生鲜的商品直接从农民手里采购,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得追溯的信息。

20 1 4年推出了高品 质的产品,就是“加优鲜”,这样的商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改良以后生产,所有“加优鲜”的产品具有三个特征。一个是原产性和可追溯性,还有是美味和安全性。

第三,零售业在社交媒体和沟通领域应该有所创新。我们现在使用社交网络的平台,通过微博、微信发布各种各样的话题和信息,和家乐福的粉丝有一个互动,我们目前的粉丝有700多万,所以我们的创新就在自己身边,可以运用在零售业各种环节当中。

第四,团队的专业化非常重要,也是零售业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所以培训是加强业务专业化的关键。在内部竞争方面,家乐福中国区在2000年就设立家乐福中国培训中心,就是培训大学生,到现在为止有两千多名家乐福员工通过内部的培训得到了晋升。我们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的培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样的专业团队确保在零售业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第五,我们认为在内部晋升和外部招聘之间还要能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因此,家乐福就推出了校企合作的项目,2014年通过管理培训生的项目,一共有两百多名大学生进入了家乐福中国区。

第六,跟我们专业人才有关,团队的激励和承诺也是一个关键,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帮助留住人才。家乐福近几年推出了一个利润分享计划,如果门店和团队一起努力达到这个目标或者超出这个目标,我们就拨出一些额外的利润和员工分享,每个月公司对门店的表现进行考核,主要是鼓励团队合作的精神,并激励团队有更加好的表现。

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概念辨析 篇10

近年来,我国以大中型零售企业为龙头的传统零售业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发展趋缓,网商崛起、消费者行为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传统零售企业迫切需要借助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机遇。而要利用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在内的新型管理理论指导零售企业创新实践,需要首先在理论上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只有在厘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应用相关理论指导企业创新实践。商业模式和零售业态,就是这样一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当下传统零售企业创新具有特殊意义并需要清楚界定的概念。

二、零售业态相关理论综述

(一)零售与零售业态概念界定

零售,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是指所有向最终消费者或用于非经营性用途的企业或组织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活动。零售的本质是将商品以及相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或用户作为最终消费之用的活动。所以不论是制造商、批发商还是零售企业,也不论这些商品或服务是如何送达到消费者手中,例如,经由网络、人员、邮寄、电话或自动售货机;或是在何处,例如在商店、大街或消费者家中,任何个人或任何组织只要从事上述活动,就属于零售范畴。所谓零售企业就是指主要收入来源于零售活动的企业或组织(国家标准术语: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

“零售业态”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最初是指店铺的营业形态,后逐步扩展为经营形态(赵尔烈、于淑华,1996)。夏春玉(2002)将日本学者对零售业态的定义归纳为3类:(1)以铃木安昭为代表的学派,将零售业态定义为“零售经营者关于具体零售经营场所——店铺的经营战略的总和”。这类观点认为,零售经营者要以某一目标市场为对象来进行选址、店铺规模及销售方法等方面的决策,从而形成零售店铺的形态。(2)以日本零售商业协会为代表的定义,认为零售业态是“与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的变化相适应的零售经营者的经营形态”,并认为零售业态应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点进行分类。(3)以向山雅夫的定义为代表。认为“业态”就是“零售商业形态”,是指“具有相同经营方式和相同经营技术、方法的零售商业机构的集合”,具体包括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等等。因此,也有学者也将日本学者的观点划分为:企业经营战略学派、消费者需求学派、企业经营形态学派三种类型。

我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将“零售业态”概念由日本引入我国。因此,对于“零售业态”概念的界定,我国学者基本接受了日本学者的观点。80年代末期开始有学者用“零售业态”分析我国零售业发展,并在90年代中期开始被大量使用。同时,之前被较多使用的“零售类型”一词逐渐被“零售业态”一词所取代。

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的诞生、修订及其英文翻译术语的变化也体现了零售业态概念的变迁:2000年8月1日实施的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GB/T 18106—2000),英文名称为“Classification of types of operation in retail business”;“零售业”和“零售业态”分别翻译为“retail business”和“retailing type of operation”.2004年6月30日实施的修订后的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GB/T 18106—2004)则将英文名称改为“Classification of retail forinats”,“零售业”和“零售业态”分别翻译成为“retail industry”和“retail formats”。至此国内对“业态”的英文术语选择统一于“formats”。零售业态概念也统一为: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1

(二)零售业态分类

国外关于零售业态划分依据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需求弹‘性标准、营销组合标准两大类:

1、需求弹性标准,最早由W.Christaller(1966)提出,被认为是业态分类的经典理论基础,即首先将商品进行分类,然后以此作为划分销售这类商品的业态依据。Christaller按照“需求弹性程度的高低”将商品划分两大类:①低弹性的便利品;②高弹性的选购品。并将商品的需求弹性作为业态划分的重要依据。后来的学者对业态划分的讨论大多是基于这一思想并结合商品组合来展开的。

2、营销组合标准以Kotler、Hirschman、Dinlersoz等为代表,根据产品线在最终使用载体上的营销要素组合对零售业态进行分类,即首先确定产品线的最终使用载体,然后根据载体运营要素或营销组合要素对零售业态进行划分。P.Kotler认为产品线的最终使用程度包括五个因素:①商品组合;②价格诉求;③卖场特点;④店铺管理形式;⑤店铺集合形式。W.J.Stanton(1978)则提出产品线载体应考虑四个因素:①店铺规模;②商品组合;③所有制形式;④销售方式。

综合现有研究,可以将我国学者对零售业态划分标准现有普遍接受的业态划分依据归纳为如下3类:

1、商品的品种和结构。经营商品的品种、范围和结构,是零售企业市场定位、确立消费主体的根本依据,也是划分零售业态的基本标准。不同业态有着不同的经营品种和结构,相同的品种经营即成为同一业态的必要条件。2、规模与区位。零售企业经营的规模与区位,决定着企业的商圈半径与销售对象,也是衡量零售业态的重要条件。例如,杂货店、便民店面积较小,以方便为宗旨,设在居民集中居住的地区,而百货店、超级市场则以较大规模设立在闹市和繁华的商业区。3、经营形式和售货方式。开架自选、定量包装、规范化经营、计算机统一收款是超级市场的基本特征,仓、店结合、存售合一、批零兼营、成箱成捆销售则成为仓储商店经营的主要特色。各种业态都拥有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形式和售货方式,显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2004),综合了上述观点,明确规定零售业态的分类原则为:零售业态按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进行分类。并根据上述分类标准对零售业态进行了如下分类:首先,零售业态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有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两类。其次,具体可以划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直销、电话购物等18种零售业态。

三、商业模式概念综述

商业模式概念最早出现于信息技术领域,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广普及,如今它已在包括管理科学在内的众多信息技术领域之外的广泛领域得到普遍应用。也许是由于使用的领域过于广泛,至今依然没有被一致公认的统一的商业模式概念。一些管理学者将商业模式视为:是对企业为了获取利润而进行的、与交换直接相联系的各种相关活动的整体性描述。例如,Applegate (2001)给出的商业模式概念: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Magretta (2002)也认为,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说就是关于企业如何运作的解释。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商业模式概念应该能够全面覆盖企业经营的每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应该包括有形的方面,如企业的资源组合以及各种运作流程,同时,也应该包括无形的方面,如企业获取利润的内在原因与逻辑。例如,Morris等(2003)将商业模式定义为-种简单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

奥斯特瓦德,皮尼厄(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和成本结构9个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用来说明特定企业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价值获取的商业逻辑的概念性工具。国内学者翁君奕(2004)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即客户界面、内部构造和伙伴界面的各环节要素的可能组合,而每一种有意义的形态组合称为商业模式原型。迈克尔.莫里斯(Michael Morris等,2003)通过对30多个商业模式定义的关键词进行内容分析,指出商业模式定义可分为三类: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经济类定义将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的经济模式,用以揭示企业“赚钱”的根本原因,即利润产生的逻辑,构成要素包括收益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和利润等;运营类定义关注企业内部流程及构造问题,构成要素包括产品或服务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等;战略类定义涉及企业的市场定位、组织边界、竞争优势及其可持续性,构成要素包括价值创造形式、差异化、愿景和网络等。

在上述众多概念之中,奥斯特瓦德、皮尼厄的商业模式9要素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受到广泛认同,并得到愈来愈多的使用,具体如图1所示。

四、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概念比较

(一)基于概念含义的比较

从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两个方面显著的区别。首先,商业模式概念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其核心要素是企业的价值主张,即企业为其目标顾客创造和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这显示商业模式概念的内涵在于揭示企业经营外在形式背后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而零售业态与此不同,零售业态概念在于刻画零售企业经营的外在形式,是以零售企业外在经营形式的区别为基础对其进行概念界定的。由此可见,商业模式概念本身比零售业态概念要具有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在含义。

此外,商业模式概念的构成要素也多于零售业态。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即包括企业目标市场、战略伙伴等企业外在要素,也包括价值主张、市场定位、内部资源、运作流程等企业内部管理要素,可以说,商业模式概念包含了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方面,是涉及企业管理全局和管理创新的整体性概念工具。而零售业态概念并不必涉及零售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而只是对零售企业经营形式的具体环境进行规定。

(二)基于概念产生背景的比较

与商业模式概念相比,零售业态的概念产生较早,并先于商业模式概念在零售行业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从概念使用的背景分析,可以发现,“零售业态”概念被零售业广泛接受,开始于零售业经营方式多样化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20世纪末。在这一时期,包括一价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和专卖店等多种形式的零售商店纷纷涌现,使人们对于零售企业的认识不断拓展,由于“零售业态”能够更好地反应零售企业经营机制的内涵和外在形象,并且可以更加有效地区分不同经营特点的零售企业类型,所以,在一些学者的倡导和推动下“零售业态”概念逐渐代替“零售类型”,在零售业得到广泛使用。

商业模式概念的产生与推广普及具有截然不同过程特征。商业模式概念产生并流行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之所以这样说包含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商业模式概念的出现源于信息技术。商业模式一词最初主要被用于计算机系统建模的过程中,程序设计人员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组织内部复杂的现实变量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使用。二是,商业模式概念的广泛使用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正是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方式,导致了一大批像阿里巴巴、亚马逊、脸书这类等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新型企业的巨大成功,吸引了整个世界的关注。由于这些公司与传统企业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理念与运营模式,致使人们不得不使用商业模式这一全新的概念来描述这些新型公司的创富逻辑,从而促使商业模式一词也成为当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并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应该指出的是与零售业态概念的推广不同,在商业模式概念的推广普及过程中,相关的学术研究一直滞后于现实生活中实际应用,这种情况只是在最近一两年来,才得到改善。

(三)基于概念作用的比较

综合分析零售业态相关理论可以发现,零售业态概念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有效识别和区分具有不同特征的零售企业,从而为企业外部的行业管理、社会宏观管理或者是宏观经济分析创造条件,奠定基础。而对于零售企业内部来说,具有或属于何种零售业态,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并没有很多具体的管理意义。

而商业模式概念则完全不同,商业模式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企业内部更有效率的运营和提升各个方面的相互支撑效果,以使企业整体实现最优化运作和利润最大化。商业模式概念的提出是基于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其主要作用是指导企业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适应市场变化和提升运营效率。商业模式概念的实践价值在于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具体、深刻、有效的创新方向与调整改进的具体路径和措施。商业模式概念是一个针对企业个体的概念,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以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概念的产生就是为了指导企业从全局的视角认识企业经营的本质特征,并将企业的各个局部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不断地发展变化,与外部世界实现动态平衡,并从这种平衡中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自身效益最大化。商业模式理论的应用价值在于从全局的视角指导企业经营运作,并利用系统涌现性原理指导企业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所谓的1+1>2的系统整体效应。

五、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是两个适用于描述零售企业经营特征的管理学概念,但同时,它们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管理概念。无论是从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还是考察两个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概念发挥作用的方式与途径,两者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零售业态概念产生于零售企业多样化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识别和划分具有不同经营形式的零售企业,和分析不同类型零售企业的运行特征与规律。而商业模式的概念则完全不同,商业模式概念产生于信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其主要作用是指导企业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适应市场变化和提升运营效率。商业模式概念的实践价值在于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具体、深刻、有效的创新方向与调整改进的具体路径和措施。所以,从根本上说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管理学概念。

摘要:本文在对零售业态和商业模式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零售业商业模式的概念、结构和基本要素;揭示了零售企业商业模式概念与结构的基本特征,指出了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在概念内涵、概念产生背景以及作用与意义等方面存在的本质区别,厘清了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概念与作用,为零售企业利用商业模式理论指导企业创新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零售业态,商业模式,概念辨析

参考文献

[1]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05).

[2]Morris,M.Schindehutte,M.Allen.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01).

[3]Osterwalder,A.,Pigneur,Y.,Tucci,C.L.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s:Origins,present,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J].Communica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2005,(05).2011

[4]奥斯特瓦德,皮尼厄.商业模式新生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黄国雄,零售业态的调整、组合与创新研究(上)[J]商业经济研究2006

[6]赵尔烈、于淑华,中日零售业结构与业态的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1996 02

[7]夏春玉,零售业态变迁理论及其新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2002 04

[8]李飞,中国零售类型研究:划分标准和定义[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04

零售业业态论文 篇11

关键词:零售业;快速消费品;创新与进步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02-2

0 引言

新政策改变后,各个商品销售领域都在不断改变和进步,其中变化最快的是快速消费品零售业。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变化快速,快速零售企业必须调整市场,赢取自己的“地位”,首先,要想发展的好,得学会创新,必须不断地调整经营策略,同时还得改造消费品技术,包括业态调整和重新选择业态,实现技术进步。这时候快速消费品的销售领域将会打开一条前所未有的通路。

1 零售业变迁影响因素

1.1 零售业变迁外在因素

在现在零售业发展变化之后,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推动中国零售业变迁的因素:综合讨论得出零售业的发展与变化中一个条件和两个动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一个条件,通俗地来说也就是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外界因素,例如:文化环境影响;经济环境影响;技术环境影响;人口环境影响等。这些因素如果只是其中一个或许并不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加到一起,就可以发挥巨大的影响作用。就像说,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综合因素下才会导致零售业变迁。

1.2 零售业内在推动因素

对于零售行业的推动因素来看,最主要的是企业推动力和消费者推动力这两项。首先,对于企业推动力就是创新,我国的零售业业态能够发生改革,不是单单因为制度,更有很大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研发能力、市场销售渠道的开展、品牌打造等等。其次,随着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行为变化促使零售业态跨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零售业发展后,消费者推动力这个因素也变得尤为重要,消费者已经从单纯的物质享受上升到了精神层次的需求。再加上社会经济体制会随之变化,国家会重视经济改革,变迁的结果是适应时代,但是,企业在发展中还是需要保持精髓,不能走失本心。

2 快速消费品市场形成

2.1 消费品市场成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竞争机制,现如今我国经济形势发生巨大的变化,相应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都发生一系列改变。对于公司来说,线上线下消费市场竞争激烈;消费市场必须紧紧抓住购买者的消费心理,比如:对于消费者而言,往往自己的收入与支出不成比例,这时候人们的金钱会不够支配,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就会对产品的价格很重视,不敢一直购买高价格物品,会选择贴近自己收入的消费地区。于是,对于消费品市场的开拓,要紧跟市场的走向,不能一意孤行。另外消费品市场也会随着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在生存中谋求发展。

2.2 快速消费品市场举例

快速消费品市场主要包括一些便利店,像国大365、快餐店等,主要是一些快餐、方便面、等速食食物。便利店的成立为一些低收入的人们谋取了福利,可以以低的价格获得最大满足,在满足顾客购物欲的同时还不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但是,便利店的存在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有很大的关联。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可以选择成立便利店,促进经济消费,而一些一线城市也需要一些便利店来调节经济支出,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地方建立,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在发达城市的快速节奏地区建立快速消费品市场,是一种机遇,是一种投资,这时候,我们还要具体分析,要根据我国特点去改进快速消费品形态技术,创造出一些人们稀罕的玩意、食物等,不断与时俱进,实现新发展,才能让快速消费品打开市场。

3 快速消费品市场发展分析

3.1 消费品国内市场分析

研究调查发现,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发展由低端逐渐走向中高端,其中主要的变化趋势如下:首先,由于手机APP、阿里巴巴、支付宝等一系列网络终端消费技术,促使网络销售量逐渐增多,方便快捷更加符合快速消费品的发展趋势,这时候,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可以一次性看到多家店面,哪家便宜,哪家实惠,哪家符合自己的购买欲,就选择哪家,这种便捷性能吸引了更多的老年人也加入了网购;其次,我们发现购买快速消费品的方式也在转变,一直以来人们对产品的购买都十分重视,所以就选择去有保障的专卖店购物,例如女性选择购买化妆品可以去天猫旗舰店、聚美优品、屈臣氏等大型有保障专卖店,这与普通混杂大商场相比可以提供更专业、更保障的产品。

3.2 消费品国外市场分析

另外,如今的出国热也在持续加强,不过更多的是海外代购也在非常受欢迎,因为现在国际快递也是十分方便,从国外购买的商品可以通过快递,在几天时间内拿到手,无形之中,海外代购又加剧了快速消费品的市场发展。据五年内人口消费统计,主要经济消费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及沿海地区,而并不是全国范围内都持续高消费。快速消费品如果想持续不跌落,就得不断创新,增加新的产品吸引顾客,如今世界缤纷多彩,人们对五颜六色越来越乏味,如果能够推出高端朴实产品,那一定会成为销售的一种主要竞争力。

4 快速消费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4.1 快速消费零售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们来关注一下未来快速消费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在熟悉了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各种影响因素后,我们可以依据特点发挥自己的“猜想”去展望零售业业态,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支持,但是同时也是因为自身具有发展的生命能力。

我国的经济还不是全部都达到小康水平,沿海地区以及一、二线城市经济突飞猛进,与一些偏远地区形成不小的差异,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理出来,我国快速消费品零售业的发展趋势:逐渐成“因地制宜”的成立模式,之前一直是最原始的方式,而现在也变得时髦起来,普通市场、旗舰店、专柜销售等零售都在进步,而且业态的种类也不再乏味,随着时代发展,才能不被淘汰。

4.2 快速消费零售业发展趋势依据

当今科学技术日益更新,市场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改革后跨行业发展也是很受欢迎的,这时候快速消费品零售业还依然是那样多种多样,零售业即将可以成为我国市场龙头老大,带动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将沿海地区经济追到“外国热”的劲头,将贫困地区的经济带动到像一、二线那样。快速消费品零售业态也会产生分支,各项独立,相互竞争,打破稳定缓和的趋势,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性,用各自的经营模式会发展得更好,分开可以多方面地为消费者服务,获得更多的利益,以最少的精力搞定差异问题,未来,生活节奏还会加快,快速消费品零售业尽可能适应时代,不断更新销售渠道与调整管理模式,发挥更大的市场优势,争取不会落到后面。只有紧随时代“潮流”才能不会在沉默中消停,迷失自己的特色。

4.3 快速消费零售业的展望

现阶段,快速消费零售业开始过渡到电子商务渠道,其发展速度势不可挡;另外,就是下线城市将继续成为快速消费品增长的引擎。消费者购买快速消费品的渠道的途径,将更加多元化。零售商的发展重点将会从大规模开店扩张,转移到巩固提升单店绩效。快速消费品企业应该尽快进行转型升级,让行业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久。

5 结论

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零售业态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完善,现阶段我国快速消费品零售业态呈阶梯状上升,经过逐步分析合理的插手行业的发展方向减少利益亏损,快速消费品零售业态趋势缓和,而且从企业来说,不能只押在一种零售业态上,得做好两手准备,充分利用每一项消费资源,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快速消费品行业技术也得到创新和进步。

参 考 文 献

[1] 黄建.基于快速消费品及其渠道特征的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46-52.

[2] 毕红毅,孙明岳.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04):62-67.

[3] 陈汉.森我国零售业增长态势良好[J].现代商业,2013(04):42-47.

[4] 陈兵兵.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供应链管理[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01):33-38.

我国城市零售业态发展策略探析 篇12

关键词:零售业态,竞争力,零售业态融合

1 我国城市零售业态的现状

由于零售市场的开放,外资零售企业大规模进入我国城市,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使我国零售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零售业态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百货商店的主导地位动摇

百货商店过去一直是我国零售企业中的航空母舰,然而,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快速发展阶段后,至90年代中期已趋于饱和。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地方盲目发展建设,造成大型百货业态相对过剩,使经营一度陷入困难。大型百货业增长自1996年普遍减缓,效益迅速滑坡,市场份额日益缩小,主导地位动摇。近年来,百货商店向大型化、豪华型发展,更加强调综合化和多功能化。许多百货商店扩大营业面积,增加商品品种,改善了营业设施和营业环境,大大加强了在硬件方面的建设,更加注重服务质量。

1.2 连锁超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外新型零售业态进入的示范作用,我国城市中很多商场对食品、日杂品开始了超市经营,而且以连锁经营为主。此后,超市经营所涵盖的商品种类日益广泛,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不断上升,连锁超市发展迅速。超市以优质、廉价和便利的特点赢得了大批消费者,它的发展机遇在于其自选购物形式、经营大众化商品与低费用。仓储式超市是超市的特例,以大众化衣、食、日用品为主,商品的种类较多,实行大批量订货等方式,实现廉价销售。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个人交通工具的逐步现代化,商品储藏条件的改善,消费者购物周期化、批量化习惯的逐步形成,仓储式超市在我国城市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

1.3 专业店、专卖店和便利店的发展日益完善

在城市的商业中心以及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内,经常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专业店和专卖店。专业店以销售某类商品为主,并集多个商家品牌,凭借规模化的经营、齐全的规格、专业化的知识、低廉的价格,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专卖店以销售某一品牌系列商品为主,销量少、质优、高毛利,能够满足中高档消费者和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的需求。随着城市居民购买力的增强,专业店和专卖店在城市中发展的日益成熟。

便利店具有商店面积小,营业时间长、顾客自我服务的特点,可以随时满足顾客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连锁经营的发展,便利店从改造粮油店、食杂店等传统的商业网点开始起步,在我国城市逐步兴盛起来[1]。便利店通常分布在交通要道以及车站、学校、办公楼等公共活动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24小时的便捷服务。由于城市居民生活的快节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便利店有着很大的顾客群体,发展日益完善。

1.4 大型购物中心呈良好发展趋势

大型购物中心一般分布在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上,通常包含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服务场所,业态涵盖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饮食店、杂品店以及娱乐健身休闲等,它把购物和娱乐结合在一起,迎合人们“轻松购物,享受生活”的观念。其综合性、全面性和多功能性,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层次、消费特点的需要。大型购物中心的出现,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升级,提高了商业科学管理水平,推进了商业组织化程度提高,促进了商业企业先进营销与理念更新,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型购物中心已成为欧美国家的主流零售业态,在我国城市,大型购物中心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 我国城市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已经有了各种各样零售业态,形成了百花齐放局面,虽然打破了零售业态单一化,但总的来说,我国城市零售业态发展仍比较肤浅,其表现是:

2.1 业态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差

我国城市零售业态发展不平衡,结构失调。例如,大型零售业态过度增长,建设中盲目上规模、上档次、过度追求豪华,新建设的商厦大都集中在商业区,使商店设施造价大大提高,经营成本上升,投资效益下降。我国城市零售业态布局紊乱、功能雷同、脱离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商业区域功能的发挥。

2.2 运作不规范,各业态的优势难以发挥

我国城市的零售业态运作很不规范,影响业态优势的发挥。百货商店市场定位和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多样化需求,片面追求面积和装潢,却没有从实质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连锁超市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盈利水平低,有些连锁超市在形式上统一店名、标识,但实质上仍然是单店操作,没有做到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2]。其它业态发展很不充分,大多缺乏规范的管理和长足的发展。由于运作不规范,我国城市的零售业态难以发挥在经营管理、价格、服务和消费者忠诚等层面上的优势。

2.3 业态变革不深入,仅仅是数量和形式上模仿

我国城市的零售业态变革还很肤浅,主要是引进国外模式,尤其是国外商家一些店铺形式、商品布局,模仿某些营销手段和技巧等[3]。许多企业不顾自身实力和消费者真正需求,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豪华装修,盲目追求多业态发展,而不去分析各种业态的适用情况。我国城市零售业态仅仅在形式上紧跟国际流行趋势,然而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3 我国城市零售业态发展的策略

由于城市的各个零售业态之间只有保持合理的结构、具有各自的优势、承担不同的功能、真正形成对立的统一体,才能保持共存共荣的局面,产生良性循环的效果。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国城市的零售业态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业态结构合理化

我国城市要实现零售业态的结构合理化,必须依照利民便民的原则,对零售业态进行合理布局。在居民区,开设便利店、中小型超市;在商业中心,开设大卖场、百货商店和专业店、专卖店;在市郊,开设仓储式商场。要注意的是,商业区的零售商业不能过度集中,要通过市场竞争和国家的宏观政策进行调节,以实现我国城市零售业态的结构合理化。

3.2 提升各业态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面临外资零售业的竞争,我国城市的零售企业要积极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既要有相对于其他业态的竞争优势,还要有相对于同业态中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根据各种零售业态的特点和自身产品的性质,选择科学的零售业态及业态组合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信息技术网络和营销组织网络,分析零售市场走向、消费需求趋势,不断调整商业运作方式,提高各零售业态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3.3 单一业态向多业态发展

零售业态多样化是大势所趋。我国城市零售业从单一业态向多业态发展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既要进行合理布局和总量控制,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带来的同业态之间的恶性竞争,又要用业态的多样化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和差异化。要稳定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增加服务功能,将目标顾客定位在中高收入阶层;努力发展连锁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使其成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一体化的场所;积极发展能够满足各种需求的专业店、专卖店和仓储式商场;发展电视购物、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等无店铺业态销售,满足人们足不出户购物的需求。

3.4 加强多业态混合经营,实现多业态融合

无论哪一种零售业态,都有其优点与缺点,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4]。零售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需要,将多种零售业态集于一身,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我国城市的零售企业不要局限在一种业态上,而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条件、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以一种业态为主,其他业态为辅,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整体的市场定位,产生单一业态无法形成的综合竞争力。多业态战略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通过一定的业态组合,零售企业能够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可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王维工、严巍、仓平:《上海零售业态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2002(1/2):17-19。

[2]叶燕、郭向阳:《我国零售业态结构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04(10):19-21。

[3]苏红梅:《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战略探索》[R];《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4(3):4。

上一篇: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研究下一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