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金

2024-07-26

银行资金(共12篇)

银行资金 篇1

北京银行近日在京推出了全能管家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 (IBS系统) , 该系统的推出标志着北京银行现金管理服务业务迈上新台阶, 成为首家推出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同时具备面向中小企业和集团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城市商业银行。

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 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的需求不断变化和提升, 从最初的加快资金流转, 转变为建立合理的银企关系、控制财务资金成本和资产负债比率等。当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积累大量财富后, 现金管理的目标进一步从筹集资金转变为将财富进行合法、合理的运用以及保值增值等。

北京银行此次推出的全能管家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 将为集团客户提供一站式资金、金融管理服务, 满足企业不断提升的金融服务需求。该系统由统一数据服务平台、现金流管理、资金计划管理、资金结算管理、内部银行管理、金融交易管理、投资理财平台、综合查询系统等多个模块组成, 通过多银行数据服务程序实现企业和各银行机构信息直通式处理, 实现企业多银行账户资金的集中管控与统一划拨, 以全面、专业、便捷、灵活的系统服务, 满足企业掌控多银行账户信息、明晰资金流时效性、有效量化资金流、加强风险管控等多项资金管理需求。

全能管家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不仅以企业流动性管理为核心, 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金融服务, 而且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设计, 实现了客户端零维护, 方便企业的使用和维护。企业应用该系统平台, 将在实时监控资金流动情况的同时, 一改传统人工报表方式, 通过系统自动化处理很多资金业务, 极大地降低了资金管理人员日常操作的工作量, 使其可以将主要精力用于流动性分析, 关注现金流状况, 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分析数据以辅助企业决策。

银行资金 篇2

编号:年号

签发日期:年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行(部)开立有结算帐户自月 我行(部)办理的各项信贷业务无逾期(垫款)和欠息记录,资金结算方面无不良记录,执行结算记录良好。截止日,存款余额为元,其中款项资金

证明人声明:

1、我行(部)只对本证明书所指明期间内,被证明人在我行(部)偿还贷款及利息、资金结算和执行结算纪律情况的真实性负责。我行(部)对本证明书所指明期间之前或之后上述情况发生的任何变化不承担责任。

银行业资金链告急? 篇3

随着今年CPI的不断攀升,据最新的6月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新高,通胀预期的持续扩大让央行不得不收紧钱袋子,不断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手段回收市场流动性。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急剧收紧,甚至出现部分地方商业银行停贷,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

银监会宣布从7月1日起实施的“贷款与存款比不超过75%”警戒线的银行考核。迫使银行疯狂的揽存行为在6月推至新的高潮。

存款搬家并不新鲜,新鲜的是这次老百姓的钱不是进楼市、股市而是流向了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数据显示,仅今年前5个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就已达5万多亿元人民币。银行业的钱荒来了吗?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微博上提出了其友人的一个问题:“一位银行负责人来电讨论金融形势,问我,实体经济上资金偏紧,但6月末时不少银行一下子增加出那么多存款来,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是显示货币环境还宽松吗?”

此微薄发表时已在凌晨,但还是有很多网友参与讨论,其中不乏金融业高管。

其中巴曙松转发的一位金融行业网友“苏虹宇”表示“每到季度末,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考核都有存款冲动,都在突击拉存款甚至买存款。还有,由于各金融机构结账日期不同,可能同样一笔资金在两家机构都显示为季末存款。所以,季度数据是失真的。”

巴曙松进一步肯定了网友奚罗多德的观点“本身用时点M2来判断货币松紧已严重失真,理财资金、证券保证金等非存款资金在重要时点都有可能回流,相对而言社会融资总量可能较全面些。而且这里还有货币政策当局与货币政策执行机构之间的一种博弈。”

当下市场的资金到底有多少?财经评论员杨国英测算:目前资本市场的资金有1万多亿,再加上债券市场的5万多亿,总计近7万亿以及今年的脱媒资金总量会超过10万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低通胀、经济增、较高就业及国际收支大体平衡。”那么,在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出现大规模倒闭;银行、资本市场双向吸金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是否面临挑战?银行业结构性单一、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如何改善?

放缓调控步伐

“4月银行业整体的存贷比是66%,即使有今年流动性持续收紧的因素,这个数字也表明银行业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的。但也同时存在银行业整体的结构性问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英才》记者。

连平所说的整体结构性问题,即大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并不相同,一些大行资产质量好,存贷比偏低,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存贷比偏高,甚至达到监管红线。

近期不断爆出部分商业银行已停贷的新闻,甚至没钱放贷,理财产品才成了银行输血的唯一途径。数据显示,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较上年末回落2.8个百分点;1-5月共新增贷款3.5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4680亿元。

银行为什么没钱放贷,连平认为存款减少只是银行贷款增长回落的其中一个因素。“目前银行总贷款余额中票据占比不到3%,达历史低点,银行进一步通过压缩票据来扩大贷款投放的空间已经很小。因贷款少增而导致的存款创造减少是今年存款和货币供应增速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因信贷紧缩而导致大量“影子银行”融资快速发展,尽管融资总量并未明显减少,但由于直接融资不直接创造存款,也造成了存款增长放慢。

而在今年“实贷实付”的贷款新规制约下,由于贷款不能直接派生为贷款发放行的存款,贷款派生存款少了直接的第一环节,存款派生能力也有所降低。另外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等政策的叠加,导致的货币乘数下降,去年、前年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大量项目今年面临信贷需求,信贷市场需求量激增,这都是导致今年信贷紧张,市场感觉缺钱的原因。

供需矛盾的突出以及银行结构性问题,导致了货币市场上相对充裕的资金难以流动到需要资金的地方,这也是紧缩货币下货币流动的结构性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连平认为“资金流动结构性问题短期难以快速、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适度放缓总量紧缩来缓解小银行、小企业的困境。”

放缓调控步伐,减轻因金融机构集体性增加流动性储备而造成的流动性过度紧缺只是第一步。适度加快信贷投放、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对于解决钱的流向问题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连平判断“如果继续维持目前较严的信贷管控,未来信贷增速会进一步下降。若今年新增贷款7万亿,则年末贷款余额增速将回落到14.5%左右。这不仅低于经济正常增长所要求的增速,甚至低于金融危机前的平均增速(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贷款余额增速的平均值为15.3%)。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无法匹配。”

75万亿如何消化

中国正面临着迄今为止大量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困境交错重叠的时期和大量历史问题积累的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将上述问题的表现形容为市场的一种“纠结”。

“中国目前最大的结构问题是相对于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现在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外需减少、投资不能过度所以必须扩张消费。从中国的整体GDP来讲,扩大消费是中国经济结构问题最主要的环节。”

根据夏斌的判断,正是由于一直以来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在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投放了大量的货币、投资过度导致结构问题和周期交错的困境。这种困境,也是致使货币在流动中出现了不均衡。

目前市场上说的企业融资困难,是由于自然总量资金紧,在我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与周期性困境双重作用下,矛盾往往暴露突出的就是中小企业资金的问题,银行的角色则更为被动。

“现在市场都在谈‘钱流’,以出口为主导型经济的中国,在全球化中增长很快,由于美元贬值,出口所赚来大量的美元在中国大家都不敢持有,于是都把美元卖给了商业银行。”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5来计算,1000亿的出口额就相当于有6500亿人民币投放到市场,依照夏斌计算,如果中国经济按此模式持续,中国的物价以及房地产资产价格将无限上涨。

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要做的必然是收回市场的货币。2003年之前,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供应主要是通过给商业银行贷款,再由商业银行把货币贷给企业变成市场货币供应量。自2003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基本停止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货币基本都是买汇投放的货币。

“这种变化说明,如果中国不改变出口型经济的现状,那么靠买汇来投放货币的模式就会使得央行非常被动。”夏斌表示,在市场流动性泛滥时,人民银行就要选择对冲,即为了防范过多货币流入市场所带来的资产价格的攀升,人民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商业银行资金,限制商业银行发放信贷。也因此,市场感觉“钱少了”。

银行收紧银根、投资下降、消费无法上升,必然会出现经济下滑。那么是否会出现近来一直为市场所讨论的经济“硬着陆”可能?货币政策下一步是继续紧缩还是转向?

“‘硬着陆’的概念不是经济下滑一两个百分点就叫硬着陆。中国结构调整中,必然会有经济下滑的现象产生,由于刺激消费、扩大消费政策没有跟上而带来的下滑。判断经济是否有问题的关键因素不是要看货币的松紧程度,而是要看对失业人群的再就业、失业保险、失业救助等财政政策是否落实,整个金融体系是否稳定。”

坚持适度偏紧的货币框架,理顺利率价格,特别是在当前市场上各种利率大幅上浮的情况下,将银行基准利率转负为正,是夏斌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应该调整的方向。

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理论依据研究 篇4

一、混业经营理论

1999年金融业分业经营的代表性国家——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一法案正式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正式确立了银行、证券与保险业之间的参股和业务渗透的合法性, 从而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 揭开了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新纪元。随着加入世贸后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 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潮流将对分业经营体制下的中国金融业构成巨大的挑战。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跨行业并购以组建金融集团, 因而阻碍了中国金融业规模的扩大、分割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为了与国际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接轨, 迎接外资全能金融机构的挑战, 混业经营必将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

(一) 金融业资产的专用性低使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可能

不同行业对生产要素的品质、特征和结构等有不同的要求, 即资产具有专用性。资产的专用性越强, 资产在不同行业和业务之间进行转移的成本越高, 生产要素就会被锁定 (占据) 在相应的行业。反之, 就可以通过资源转移的方式在更广阔的经济领域内同时经营不同行业的业务。现代金融业, 其生产要素不外乎资本、信息、企业家才能三种形式。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 各种金融业务的生产要素专用性程度都很低, 这使混业经营成为可能。

首先, 金融机构资本要素的专用性低。在资本要素方面, 金融企业的生产要素可以细分为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主要表现为:从M0到M4之间的各种货币、有价证券, 以及各种抵押票据等多种形式的“货币”。对于金融工具来讲, 资产流动性越强, 其专用性越低。金融机构的其他固定资产, 如办公场所、计算机设备、通讯线路、甚至交易平台等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的通用性很强。从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本来看, 由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服务对象是类似的, 而两种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金融资产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 两类金融服务人员的知识积累也必然是趋同或者高度相关的。

其次, 信息要素的资产专用性低。金融业务是一种与信息具有最密切关系的经济活动。从金融机构的信息来源看, 不外乎宏观信息、行业和市场信息、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等。由于商业银行业与投资银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行业环境, 以及企业客户和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 可以认为两种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趋向, 以及与经济有关的各种非经济变动等方面的信息的获取和处理都是类似的。尽管由于业务操作程序的不同, 不同金融机构在信息利用上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但是这并不构成严重的信息专用性问题。

最后, 金融企业家才能要素的一致性。商业银行是一个注重创新的行业, 早期的商业银行创新主要围绕资产负债表展开, 后来的创新则突破了资产负债表的限制, 发展到表外业务的创新上。商业银行创新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专用性更为降低, 从而形成商业银行家和投资银行家的“经营才能”不仅没有专用性, 反而有更强的互补性。对我国而言,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金融市场将在几年内全面对外开放, 金融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国商业银行只有采取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选择才不会被历史抛弃。

(二) 我国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分析

首先, 从国际大环境看, 美国《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正式生效标志着美国在世纪之交放弃分业经营模式进入混业经营的新纪元, 这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制度变迁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 加入WTO以后, 中国经济和金融将融入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渠道, 因而必须按照WTO制定的游戏规则进行经济和金融活动。金融机构也一定要按照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 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 逐步实现混业经营。

再次, 从国内商业银行近几年来的情况来看, 其业务空间越来越小。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好的企业更加热衷于直接融资, 而一些效益更差的企业才愿意从银行间接融资。这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对象质量普遍下降, 难免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下降, 势必加大中国金融业的风险。

最后, 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极大的侵蚀了我国银行场传统的业务空间, 而混业经营则可以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 为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降低风险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 混业经营产生能产生种种益处

首先, 混业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构网点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和金融交易成本, 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 有效地促进竞争, 提高金融体制的效率, 混业后的金融企业资金实力、竞争实力都更加雄厚。

其次, 有利于优化金融资产结构, 降低风险。实行混业经营, 可以实现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和资产风险的分散化, 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使金融资产具有更大的整体稳定性。

再次, 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有利于我国金融企业扩大资金运用形式, 积极应对外国金融企业的竞争。

最后, 实行混业经营有利于实现金融服务的全面化、综合化。

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理论

货币市场一般指的是期限在1年之内的短期资金市场, 主要职能是满足经济体系的短期货币需求。资本市场一般指的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市场, 主要职能是满足经济体系长期资金需求。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区分是相对的, 两个市场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有大量相同的金融工具, 有大量相同的市场参与者, 资金经常互相流动。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化发展变得愈加明显, 资金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转移性流动更加频繁。

(一) 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割裂

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割裂状态,

首先, 在法规上的割裂。表现在1995年出台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1996年出台的《贷款通则》第20条“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得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等。

其次, 在市场组织上的割裂。表现在债券市场内部的割裂:两大债券交易市场的区别。一是市场参与主体不同;二是两交易系统所采用的报价方式不同;三是两交易系统依托的交易网络不同;四是两交易系统的债券开户、托管和结算方式不同;五是交易品种和方式不同。

(二) 货币和资本市场需要协调发展

1. 资金的多渠道运用

目前, 我国银行体系积淀着大量的存贷差, 由于没有找到的合适的投资利用渠道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大量的货币资金沉淀在运作艰难的银行体系, 造成了极大的金融风险。资金大量沉淀在银行体系不仅对银行是负担, 而且也无法使储户得到满意的收益回报, 更无法为急需资本支出的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的重要思路就是要将传统货币市场、存贷款市场中的货币疏导到其他更有效率, 风险更小的市场上去, 从而降低整个经济的金融风险。

2. 资本市场发展需要引入资金

我国资本市场之外最大的金融市场为货币市场, 因而从货币市场引入合规资金成为首选。我国资本市场需要的资金是多方面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购买股票和债券等证券需要资金;证券经营机构扩充证券投资和经纪业务需要资金;上市公司发行证券、进行兼并收购等业务需要资金。资本市场需要通过机构安排、产品创新、制度安排等从货币市场引入更多的资金, 才能发展壮大。

3.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的重要渠道,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的融通场所, 资本市场为长期资本服务, 两市场之间有顺畅的连通, 才能使短期资金与长期资本之间顺利转化,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果连通渠道不畅通, 就会造成市场的隔裂、长短期利率的扭曲, 最终导致储蓄不能顺利转化为投资, 损害经济的持续增长。整个经济体有时需要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 增加投资的投入, 但有时整个金融体系则需要更多的流动性, 长期投资需要变现进行流动。因此, 两个市场的连通作用是双向的, 对于双方都是必要的。连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沟通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金融中介同时参与两种市场而产生直接联通;二是通过企业资产运用的调整而出现间接联通;三是通过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转移投资而出现金融非中介化。

4. 资本逐利的本性要求没有流动障碍

银行业和证券业都是经营资金的专门机构, 一个是间接融资, 一个是直接融资。从本质上看, 银行业和证券业经营的资金没有根本区别, 资金是同质的, 都是在运动中追求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这在任何市场上都是一样的。因此, 资金必然会在市场上寻求任何获利机会。人为阻止资金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只要资金的本性不改, 资金就会在不同的市场上不停的寻求增值, 而不管是货币市场, 还是资本市场。银行业和证券业经营资金的同质性必然会要求两个市场融合。

5. 长、短期资金的人为划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传统观点认为, 货币市场是经营短期资金的, 资本市场是经营长期资金的。这种划分只是表面的, 也不能真正把资金截然划分开来。资金为了增值必然会不停的运动, 哪里有获利机会, 就往哪里流动, 而不会静止不动。

三、风险分散理论

风险分散, 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从理论上讲, 商业银行的“鸡蛋”就是资金, “篮子”就是可供商业银行选择的各种资产。风险分散理论认为, 在各种投资品种相关性不大的情况下, 增加投资的种类可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根据风险分散的原理, 商业银行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集中于某一种或两种资产上, 而应分散于多种资产上。当其中某种资产发生损失时, 商业银行不致蒙受太大的损失。对于我国银行来讲, 大多数银行的资产主要集中在信贷资产上, 在证券类资产的选择上很少, 这很明显违反了风险分散原则。资产结构多元化分布与稳健经营, 已构成了银行业基本的经营准则。就我国目前以贷款为主的单一型资产结构而言, 其风险无论用何种办法也是无法有效规避的。在以贷款为绝对主要资产的单一型资产结构下, 企业一旦不能按期偿还贷款, 商业银行就没有办法及时收回债权及收益, 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倘若是多元化的资产结构, 由于风险分散, 不但可以使风险小得多, 而且可以通过其它形式的资产收益来抵减信贷资产风险上的损失。因此, 与以贷款为主的单一型资产结构相比, 多元化的资产结构在分散风险、确保资产安全性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四、流动性理论

资产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各种银行资产由于其自身的固有特性, 其流动性有强弱之分:固定资产不具有流动性;贷款和投资是主要盈利资产, 其流动性也很有限, 或者不能马上变现, 或者变现要承受较大的损失;股票有较高的流动性, 其变现速度较快, 在市场正常的情况下损失也小;而现金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商业银行要保持足够的资产流动性, 从存量角度考虑, 必须要有一定的现金或其他易变现的股票债券等资产。为使银行资产能够灵活周转, 必须使各种流动性资产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 以随时满足客户的提款或贷款需求, 防止经营风险发生。商业银行保持资产流动性有利于其偿还负债、完善自身功能、提高信任度, 更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因此, 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是银行的生命线, 是规避各种风险的主要手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当前我国银行资金有进入股市的必要性, 有充分的理论支持。当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风险, 这需要我们加强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倪浩嫣.混业经营的理论分析和路径选择[J].经济科技, 2001, (3) :16-17.

[2]托马斯·梅耶.货币、银行与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3]蔡秀平.我国股票市场股权政策回顾及法律考察[J.]福建金融, 2004, (3) :4-5.

[4]于昆.论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 (7) 3:4-37.

银行资金概念 篇5

2准备金(包括二级准备金)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或总行的要求,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上级行,由总行统一上存人民银行,以备人民银行或总行防范支付风险,统一调度使用的资金.3各种期限的定期存款,上存上级行以取得一定收益的闲置资金.4各种期限的拆出资金,按照规定通过内部交易市场拆借给其他同级分支机构的资金,以取得一定收益间歇资金

5各种期限的拆入资金,按照规定通过内部交易市场拆入的其他同级分支机构的资金,以解决一时的支付困难.6各种期限的借入资金,按照规定通过内部交易市场从上级行借入的资金,以解决信贷资金不足所形成的支付困难

银行理财资金能不能进股市 篇6

据报道,7月27日,中国银监会召开座谈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进行讨论。新的《办法》与2014年的版本相比调整较多,监管要求较严。

消息传开之后,当日国内A股市场盘中大幅跳水,沪指跌幅一度深至3%,并击穿3000点整数关口,而深成指和创业板更是遭遇重创,收盘跌幅分别超过4%和5%。

为什么一个尚处于内部研究和征求意见阶段的《办法》,会对A股市场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很简单,2015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高达47万亿元,如果银监会采取措施封死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通道,那么定会对股市流动性产生冲击。少数媒体甚至将《办法》的新变化,简单解释成“禁止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

当然,从相关报道看,《办法》的确可能趋于严格。最让市场担心的是,监管层考虑对银行理财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比例,类似目前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或上一年度总资产的4%(孰低)的限制。然而,从网络传出的版本看,《办法》并没有相关条文。此外,市场普遍误解,理财资金投资不得对接资管计划、只能对接信托计划,这将严重限制理财资金进入股市。其实,《办法》限制的只是非标债权类资产的对接渠道,而非所有非标权益类资产,后者包含债权类、权益类和其他类(比如衍生品受益权)资产等。

无独有偶,2014年12月4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次传出时,当日A股市场一路飙涨,沪指暴涨4.31%,创下43个月新高,深成指时隔21个月重回万点之上,创业板也再创历史新高,连岿然不动许久的“两桶油”也双双涨停。该版本《办法》中“允许以理财产品的名义独立开立资金账户和证券等相关账户,鼓励理财产品开展直接投资”,这被少数媒体一厢情愿地解读为“银监会鼓励理财资金直投股市”。这其实也是个大大的误解。开立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不是一定要买股票,其中的“直接投资”也并非直接投资股市。而且,这样的规定并不是在这个征求意见稿中第一次出现。早在2013年年底,有关单位就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开立证券账户的有关事项通知》。

那么,银行理财资金到底能不能进入股市?应该说,银行理财资金原则上不得投资上市公司股票、未上市公司股权。而面向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及机构类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则不受上述限制。这些理财产品,甚至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因此,银行理财资金对股市的投资,属于“限制性投资”,而非“禁止投资”。此外,银行理财资金还有不少“曲线入市”的渠道,比如之前的“伞形信托”模式。当然,这种灰色渠道正在被封堵。

但不管有多少误解,理财新规终将出台。随着监管的规范和市场的发展,在后利率市场化时代,银行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将发生5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业务定位看,理财业务将成为银行战略性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中存款比例将持续下降,银行存款分流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提供丰富多样的理财产品,才能吸引和留住客户。由理财业务创造的收入在银行业未来利润的占比越来越高,或可支撑银行经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从发展趋势看,理财产品创新能力将大大增强。面对挑战,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将由被动转向主动,产品研发将由过去的产品导向型向客户导向型转变,更多考虑客户需求和体验。而利率市场化使原来割裂的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理财产品创新提供更多可能。

第三,从产品形式看,预期收益型产品将向净值型转变。净值型产品以净值波动来客观地反映市场的风险收益水平,有效传递“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理念。相关办法特别强调理财产品销售行为的规范,规定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介绍,其目的是推动理财产品从向净值型转变,并打破事实上的刚性兑付。

第四,从服务对象看,理财业务客户群体将进一步细分。商业银行将借助大数据手段,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洞察客户目前及未来的需要,提供针对性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如严格区分一般个人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并实施分类管理。对于一般个人客户,只提供低风险、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

第五,从运营机制看,将出现理财事业部或资管子公司。理财业务的运营模式是随着该业务在银行众多业务中的战略地位而逐步变迁的。2014年,银监会要求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下一步,部分银行将探索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将理财业务分拆出来,独立运营,并在公司治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等进行创新。

银行资金 篇7

(一) 大额现金支付漏洞

主要表现为: (1) 利用储蓄账户套取大额现金。一些开户单位为了套取大额现金, 往往通过存款转账, 把存款转入储蓄账户然后套取现金, 以致公款私存现象严重。如一些企事业单位将销售款、土地管理费等公款转入储蓄账户, 再通过储蓄存款账户套取大额现金使用;或异地通存通兑提取现金使用。 (2) 企业多头开户, 大额提取现金。自从行政许可法颁布以后, 银行丧失了对开户单位依法检查和处罚功能, 一些专业银行为了利用开户进行不正当竞争, 甚至帮助开户单位出点子、想办法, 绕着“红灯”放行以争抢客户, 从而导致开户单位的现金管理流于形式, 企业单位可同时在几家专业银行开立基本账户进行大额提现。 (3) 监守自盗。银行内部人员采用空划内部联行报单、通过票据交换将联行资金划转到私人账户提取现金或者利用票据交换伪造银行进账单, 通过所辖联行将资金转入私人账户;或是采取更改账目盗取库款或直接盗取库款的办法达到获取资金的目的。由于这类手法专业性较强, 多为精通业务的银行人员作案, 具有金额大和不易发现的特点, 使人防不胜防。

(二) 银行卡风险漏洞

目前我国每年银行卡涉案金额1亿元以上, 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上升, 利用银行卡进行违法犯罪往往是跨地域、大金额的隐蔽性犯罪。 (1) 恶意大额透支严重。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 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善且不具有强制性, 对个人经济行为的记录和监督尚为空白, 使得持卡人滥用银行信用、拖欠发卡银行资金、恶意透支现象严重, 发卡银行的透支追索工作陷入困境, 形成大量呆账、坏账。 (2) 银行卡欺诈风险。即非真实持卡人通过制作假卡、盗用他人名义等方式盗用他人资金或信用额度。发卡银行的很多大额资金损失都是由欺诈风险造成, 我国银行卡的欺诈风险也正呈迅速上升趋势。

(三) 票据管理漏洞

在观念上, 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都普遍重视现金, 而忽视对票据的管理。许多银行人员认为票据属于低风险业务, 银行人员对资料审查不严或违规操作使得低风险业务变为高风险业务。加之票据本身金额巨大, 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无金额限制, 付款期限可长达6个月,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上述漏洞进行作案, 造成票据大额资金支付损失。

(四) 洗钱犯罪

银行具有严格的保密制度、方便的转账工具、不受限制的现金收存方式以及遍及全球的营业网点等优势, 成为不法分子洗钱的首要选择。洗钱者可以把大量的现金由不同的人分次分批存入银行, 然后通过转账的方式在某一地域集中, 以逃避反洗钱工作人员的追查。银行卡账户跨行转账也是不法分子洗钱利用的手段之一, 利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支付工具在多个银行卡或结算账户之间进行多次跨行资金转账, 使得这些赃款远离最初形成地域存款账户, 避免开户银行的怀疑, 逃避监督。

二、银行大额资金支付漏洞形成的原因

(一) 基层人员违规谋私及管理层腐败

银行腐败是银行大额资金支付漏洞形成的主要原因。在银行基层人员中表现为违规操作、欺诈舞弊以及利用系统缺陷谋求利益, 如违规批准贷记卡, 盗用银行资金等。部分经理层人员以个人利益为重, 不按市场原则做出经营决策, 利用个人职务从事有利于自己的违法活动。如经理层人员假借客户名义, 以代客买卖的形式进行外汇交易, 大肆贪污挪用银行资金或从联行账户中拆借大量资金, 以贷款名义转出并转至其他账户名下。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发生的许多大案都与高层经理人员相关, 中信实业银行3亿元票据诈骗案与该支行信贷科科长直接相关, 广东梅州市兴宁信用社8.8亿元账外账更是由于该信用社主任胡某一手造成的。他们将大部分资金非法转移, 或购买房地产, 或炒卖外汇、股票, 或到赌场挥霍, 或通过赌场洗钱, 将赃款进一步转移到海外, 致使银行资金损失巨大。

(二) 制度执行不力

从银行已发生的各类大额资金支付漏洞案件来看, 无一例外都是在案发部位或环节上对制度的执行出现了错误, 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与大额资金支付相关的制度执行不力是大额资金支付漏洞形成的根本原因。大额资金支付相关制度形同虚设、操作中有章不循、对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的查处不力等导致大额资金支付漏洞增加, 造成银行大额资金损失。虽然现在已经颁布了《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但是商业银行普遍担心执行“办法”后引起存款减少, “办法”执行流于形式, 以致对犯罪分子利用现金、银行卡洗钱犯罪控制不力。特别是在内控方面, 许多银行的基层机构干部异地交流制度、重要岗位轮换制度以及近亲属回避制度等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虽然有的银行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内控制约机制, 但遇到人员培训、正常休假等情况, 兼岗、顶岗、不合理混岗、“一手清”时有发生, 大额资金支付风险隐患显而易见。

(三) 制度建设不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经济领域和金融体制已发生巨大变化, 原有的一些大额资金支付相关规章制度不再适用, 但新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 很多业务环节仍处于摸索过程, 至于大额支付系统运行过程中究竟会遇到哪些未预料到的问题、困难和风险以及采取哪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现行制度无法面面俱到。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质量, 产生大额资金支付风险。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得大额资金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银行大额资金支付漏洞的预警措施

(一) 塑造良好的银行文化及加强员工队伍管理一

一个良好的文化理念能够形成摈弃不良行为的氛围。塑造良好的银行文化, 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 能有效降低道德风险, 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降低银行大额资金支付风险。

加强员工异常行为监控。根据案例分析, 基层人员在作案之前和作案初期, 都会有经商、炒股、赌博、突然拥有过多财富、经常无事加班等现象。加强员工异常行为监控, 可及时发现和制止基层员工违法违规行为, 防范银行大额资金支付漏洞的出现。

严把用人关。银行对员工的素质应该有着严格的要求。银行是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 面对巨额金钱的诱惑, 个别员工道德操守很容易出现问题。银行在选拔人才时重才更要重德, 录用员工应先做调查, 对行为不检点和有不良嗜好者应决不允许录用。

(二) 加强银行内部会计控制预警

第一, 以“会计预警告知书”为载体, 针对大额资金支付业务, 由银行事后监督中心一式多联制成后, 分别发送各主管行长和所有关联部门, 充分揭示大额资金事项, 深层次分析预警原因和相关部门应分担的风险责任, 提出初步整改建议, 并限期收回反馈意见和追踪整改措施施行情况及效果, 从而达到及时查漏补缺和“全天候”跟踪防控大额资金支付漏洞之目的。第二, 建立有效的会计预警系统。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大额资金支付问题建立预警预报系统, 早期预知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风险, 防范于未然, 减少失误与损失。为此, 应根据各岗位风险程度的大小, 分别确定不同的检查频率, 对重要的岗位与要害环节, 如大额现款的支付、大额票据的承兑、大额资金的划拨等列为重点检查项目, 进行经常性稽核。

(三) 建立激励与约束预警机制

目前, 我国银行经营中有章不循、有令不行、大额资金支付漏洞案件偏多的现象除了体制原因外,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好了没有激励, 干坏了甚至违规了都不追究, 缺乏严格、有效、操作性强的约束机制。针对这一现状, 银行首先要对大额资金支付的内容、程序、检查时间、检查频率、工作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细的规定, 以使工作有章可循、考核有标准、责任追究有依据。其次要明确划分责任, 如大额资金流向监控责任、重大事件报告责任、重大风险事件快速反应责任等, 都要明确细分并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岗位。在此基础上, 出了问题要进行责任认定。责任认定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 明确哪些行为有责任, 哪些行为无责任, 责任大小是多少, 同时要规定, 大额资金支付的责任认定要经过哪些程序, 怎样认定, 由谁最终认定, 认定之后相应的处罚措施是什么, 确保大额资金支付程序明确、内容规范、要求具体。

(四) 建立大额交易监测预警系统, 提高网络管理安全性

建立大额交易监测预警系统, 与金融机构支付系统连接, 对金融机构发生的大额交易进行监测, 对可疑支付进行预警, 以便能及时发现大额交易动向, 事先发现大额资金支付问题的苗头, 真正实现防洗钱、防逃债、防逃税等各种违规违法活动的目的。建立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大额交易报告系统, 对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发生的大额交易进行自动统计并逐级上报;同时提高银行网络的安全性, 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网络漏洞洗钱犯罪等。

(五) 健全银行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法规预警措施

银行监管部门要强化大额资金支付管理, 制定与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并有针对性地对大额资金支付实行全面有效的风险监控, 防范和化解大额资金支付漏洞事件。应尽快出台《银行卡条例》, 明确银行卡业务的监管主体及相应职责, 规范银行卡支付行为, 明确风险控制和信息、安全要求, 切实防范银行卡业务的大额支付风险;应尽快出台适应我国目前经济情况的现金管理配套法规, 指导金融机构的现金管理工作, 规范大额现金收支行为, 尽快出台立足于反洗钱工作的《人民币现金管理条例》等, 使现金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依, 从法律上建立相应的预警措施。

参考文献

[1]袁小平、秦雷、梁劲:《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探讨》, 《金融论苑》2007年第3期。

会计核算中心的银行资金管理方法 篇8

由于会计核算中心设立单一银行账户, 集中核算各单位的银行收支业务, 如何保证各单位资金的及时收支、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是会计核算中心首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由于下属所有单位资金的收支都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这一个账户处理, 如此众多和频繁的资金收付, 要保证每一笔资金都做到精确无误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与核算方法是不容易办到的。笔者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 总结了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对资金管理与核算的方法, 认为该办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笔者认为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必要的银行账簿, 二是做好资金收付的账簿登记, 三是搞好月末对账工作。

一、建立必要的银行账簿

帐簿是记录经济业务的主要载体, 建立适应会计集中核算的银行账簿体系, 是做好银行资金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会计集中核算要求银行存款实行“单一账户、分户核算”, 这就要求银行类账簿既能反映核算中心银行资金往来的全貌, 又能反映各单位自身的银行资金运行情况。为此我们设立了两种银行类账簿, 即会计核算中心银行日记账、核算单位银行明细账。会计核算中心银行日记账由会计核算中心出纳登记, 核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银行明细账由各单位报账员登记。会计核算中心银行日记账又分为会计核算中心银行日记账 (大账) 和各核算单位的银行日记账 (小账) , 大账与小账的关系是:大账是所有小账的汇总。银行账簿设置情况图示如下:

二、做好账簿记录

做好账簿记录, 就是把与银行资金结算相关的业务事项完整、准确的记入相关的账簿中, 使相关账簿能够全面、正确的反映资金收、支情况、能够正确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由于会计核算中心银行存款日记账设置了大账、小账, 并且要求大账的登记事项必须是所有小账登记事项的汇总, 也就是说在登记大账的同时也要同时登记对应的小账。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各单位的收入直接存入会计核算中心开立的银行账户, 资金支付也全部在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记录收入时, 会计核算中心出纳依据银行盖章确认后返回的缴款单, 登记核算中心银行存款日记账, 记录银行存款的增加。资金支付时, 根据核算单位的申请, 办理资金支付。根据开出的支付凭证及银行回单, 登记核算中心银行存款日记账, 记录银行存款的减少。登记会计核算中心银行日记账时, 要求大账、小账必须同时登记, 并要求时刻保证所有小账的记录汇总与大账完全一样。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核算中心, 可以要求软件供应商提供同时登记大账、小账的功能, 这样即减轻了核算中心出纳人员的工作量, 又能保证大账与小账汇总完全一致。各单位报账员按照自己单位银行存款业务的收、支情况登记自己的单位银行存款明细账。

三、月末对账

实行集中核算以后, 由于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多、分布范围广, 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参差不齐, 参与核算中心资金运行的人员多 (主要包括各单位的收款员、报账员, 银行各个营业点的办理人员, 会计核算中心的资金管理人员等等) , 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如果有个别参与人员故意弄虚作假, 侵占资金, 那样将会给整个核算中心的资金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期末对账不仅是查找差错的一个手段, 更是预防作弊的重要途径。可以这么说, 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对账工作。

月末对账就是要检查相关账簿记录是否正确、完整。具体到集中核算下的资金核算来说对账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内部对账、二是外部对账。内部对账就是把本月发生的所有银行收、支款项在记录的各账簿之间进行核对, 外部对账就是核算中心账簿与银行对帐单之间的核对, 检查是否出现多记、漏记、错记现象。

对账工作的目标是:一要对好各核算单位的银行收支情况, 二要对好核算中心各个开户银行的收支情况。对账的顺序是先是各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对账、即内部对账, 后是会计核算中心与银行对账、即外部对账。在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对账的顺序是按核算单位完成月末结账工作时间的确定, 先完成月末结账工作的单位先对账, 后完成结账工作的后对账;所有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对账完成后, 会计核算中心再与银行对账。在内部对账时, 如果发现会计核算中心银行日记账登记错误时, 随时更正, 发现核算单位及银行对账单错误时, 记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待下期更正处理。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 应将错误的金额整个填入, 不要只填差额, 这样可以更直观的显示错误所在, 更有利于更正错误。

参考文献

[1]、于小镭、徐兴恩主编、《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 (中小企业类)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1

银行资金 篇9

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结合起来的信用支付工具, 是银行对外信用担保的一种形式, 是一种由银行承担付款责任的短期债务凭证, 期限一般在6个月以内。银行承兑汇票是有价凭证、无因凭证, 可以基于给付对价原则进行背书转让, 从而实现银行承兑汇票支付功能和结算功能。同时, 若收款人或持票人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之前想提前使用汇票上记载金额, 可以向开户银行申请贴现。在支付一定贴息后, 即可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上的金额。银行承兑汇票贴息随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的调整而变化。

基于银行承兑汇票上述的特点, 它可以作为支付结算的工具, 同时它比普通的商业信用多了银行信用的保障, 容易被其他企业接受。如果企业在购销中有大量的银行承兑汇票存在, 利用好银行承兑汇票, 将会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 同时获得一定的理财收益。但企业在实际交易结算中不一定将收到的票据直接背书转让, 因为有时可能会遇到收到票据金额与需要支付结算金额不对应的情况, 还有可能收到的票据期限和需要支付的票据期限不一样的情况, 这时就需要银行协助企业进行“改装”, 即进行票据的拆分, 大票拆小票, 长票拆短票等, 在拆分的过程中, 企业可以不使用现金, 或者使用少量的现金, 利用票据就可以完成整个业务流程收入和采购的需要。因此利用好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可以盘活资金, 降低资金使用的成本, 同时在票据转换过程中也可以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的时间差, 借助银行的短期理财工具, 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

二、利用银行承兑汇票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1.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要考虑企业的特点。该企业所在的行业是何种类型, 是大型的加工制造行业, 还是销售终端的零售企业。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业务特点, 资金周转的时间也不一样, 因此在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融通资金时采用的具体方法也不一样。

(2) 考虑该企业在整个供销的链条中处于什么地位, 是强势地位, 还是弱势地位。对于处于强势地位的企业, 利用好银行承兑汇票主要考虑到的是短期资金的使用;相反, 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在利用银行承兑汇票时主要考虑的是不直接贴现, 采用票据期限转换的办法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3) 考虑银行本身的特点。随着银行业的发展, 在以往大型银行的基础上, 很多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的银行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即使是大型银行, 他们服务的领域也有些差异。例如四大商业银行, 他们的门槛较高, 融资条件比较苛刻, 一般的中小企业就不要考虑, 但这些银行也具有一些特点, 如工商银行网点多, 结算方面方便快捷。还有些中等规模的银行, 他们提供的服务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例如招商银行具有资金平台管理的优势;还有些地区性的银行, 例如齐鲁银行、杭州银行, 他们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地区性的特点;此外, 有些银行是针对特定行业的, 例如昆仑银行主要面向钢铁企业, 兴业银行主要面对房地产企业等。企业应分析公司规模的大小、业务量的分布和所在行业的特点, 合理选择合适的银行和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

(4) 利用组合技术。企业应根据各种商业机会, 研究各种金融工具的组合, 有时单一地利用某种金融工具可能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合利用银行资源, 运用组合技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锁定风险, 获得综合收益。

2.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基本做法。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的基本做法是:以企业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质押, 在银行重新开立新的银行承兑汇票,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 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适当的拆分和转换, 以保证企业结算的需要。该做法的优点:

(1) 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这种做法可以绕过金融管制的壁垒, 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是一种在日常的购销中就可以使用的融资方式, 使用起来方便, 容易获得。

(2) 便于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支付结算。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合理安排票据的拆分与组合, 以大票换小票或以小票换大票, 满足采购或者支付的需要。

(3) 手续简便, 便于企业操作。只要企业有大量的银行承兑汇票, 无论收到和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的时间长短, 都可以进行组合。

(4) 节约企业资金成本。这种做法可以减少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方式下企业需要支出的贴现利息, 降低其财务费用。一般情况下, 企业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 贴现的利率比较高, 但若采用票据拆分, 则可以避免直接贴现带来的高额成本。

(5) 企业可以获得保证金存款利息, 实现票据的理财收益。在具体的实务操作过程中, 尽量避免活期存款, 在票据的转换过程中, 最大化利用滞留的资金, 获得短期理财收益。

但在具体的业务操作过程中, 还要考虑在票据转换过程中企业的商业地位, 商业地位决定结算地位, 因此要详细分析企业在购销过程中的地位, 确定自己的结算地位之后, 恰当地运用银行的资源和工具, 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但运用银行承兑汇票也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 公司必须存在大量的票据业务, 否则就失去了票据转换的基础。也就是说, 利用票据业务必须是票据对票据。其次, 公司上下游企业都用票据进行结算, 这样才可以运用票据的改装技术, 若上下游企业的业务不对等, 如企业收到的是银行承兑汇票, 但支付的是现金, 同时企业又缺乏现金,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一般只能选择票据贴现, 而不能采用票据质押的方式完成采购的支付, 这就是上下游企业的业务为不对等。再次, 与银行之间存在批量业务, 企业需要把基本账户设在该银行, 例如工资的发放等日常业务捆绑在该银行, 这样银行就可能为企业积极地设计银票业务, 帮助企业节约资金成本。

3. 银行承兑汇票“改装”的主要方法。

银行承兑汇票的“改装”方法有很多, 基本的改装方法有四种:短票变长票、长票变短票、整票变零票、零票变整票。前两种是期限的改变, 后两种是金额的改变。但在实际的票据改装过程中不仅仅是这四种, 可能是这四种基本改装方式的组合, 下面我们就基本的两种和两种以上银行承兑汇票的组合, 分析每一种方法下, 银行承兑汇票转换的适用范围及其特点。

(1) 短票变长票:将期限短的银行承兑汇票改装成期限长的银行承兑汇票, 我们分析一下该公司的商业地位:公司在整个供应链中处在相对强势的地位, 收到的可能是短票, 但支付的时候可以是长票。在这种情况下, 才有可能将持有的短期银行承兑汇票采用质押的方式置换成长期银行承兑汇票, 再进行采购时的支付。

对于这种票据的转换, 企业要充分利用时间差, 每笔票据到期后, 托收回来的资金全部存入保证金账户, 存为多笔定期存款。例如:第一种情况2个月银票换成6个月银票, 其间有4个月的时间差, 可以存为3个月的定期存款, 剩余时间为7天的通知存款;第二种情况3个月银票换成4个月银票, 中间有1个月的时间差, 可以存为7天的通知存款。在这种转换过程中企业应最大限度利用剩余的转换期限, 根据期限设计存款结构, 获得超过活期存款的理财收益。这种做法相对于企业直接进行票据转让,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活期存款, 在票据的转换中还可以达到延期付款的商业目的, 使理财收益最大化, 日积月累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2) 长票变短票:若该公司的上游客户比较强势, 该公司的下游客户也比较强势, 该公司从下游客户收取的多为期限较长的银行承兑汇票, 但上游客户要求现金付款或者期限较短的银行承兑汇票。这时公司可以将收到的单笔期限较长的银行承兑汇票采取质押方式换成短期银行承兑汇票, 但考虑到银行的敞口风险和对方可能提前贴现, 这时公司可以缴纳保证金和买方付息贴现、代理贴现等金融工具。

这种做法适用于上游客户视现金交易和短期银行承兑汇票相差不多的供应商, 而且卖家结算所提供的短期银行承兑汇票和现款折扣基本一致的付款条件。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对于公司而言, 可以避免将票据直接贴现带来的高额贴现成本, 将票据期限改短之后, 采取买方付息的支付方式支付货款, 避免卖方承担过多的贴现利息。

(3) 整票变零票 (单笔长票变多笔短票) 。整票变零票实际是银行承兑汇票的分拆业务。银行承兑汇票拆分是指以承兑申请人提供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质押并以其面额为限办理多笔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这种票据分拆要求分析该公司在商业中的地位:若该公司的下游企业 (销售商) 较为强势, 该公司从下游企业那里收取的多为期限较长的银行承兑汇票, 而该公司的上游企业也较为强势且上游企业比较分散, 要求现金付款或者期限较短的银行承兑汇票。若按照传统的做法, 该公司拿到下游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 因为急需资金, 于是到银行办理贴现, 得到现金之后支付给自己的供应商。这种做法会使企业承担比较高的贴现息, 导致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很高,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大票拆小票的方法, 避免高额贴现的财务成本。

例如, 某公司收到一张金额为1 000万元, 期限是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 但购料时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 要求期限较短的银行承兑汇票或者直接支付现金, 但供应商比较分散。于是该公司可以将该金额为1 000万元, 期限是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 拆分成期限1个月、2个月金额较小的银行承兑汇票。这样转换之后, 可以用于多笔支付的需要, 但要考虑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晚于新的银行承兑汇票, 需要企业补足将长票变成短票的价差, 一般是以银行定期存款方式补足, 然后办理票据质押, 同时要考虑卖家较为强势, 需要现金, 或者卖家可能将收到的短期银行承兑汇票视为现金, 可能会贴现或者直接支付结算, 因此还需要采用买方贴现及代理贴现这两种配套工具。由买方承担利息、代理贴现, 保证票据转换的正常进行。

(4) 零票变整票 (多笔票据短变长) :在业务链中, 若该公司处在相对强势的地位, 会收到下游企业期限较短的银行承兑汇票, 而且下游企业比较分散, 但在支付的时候付给供应商是期限比较长的银行承兑汇票, 同时供应商比较集中, 在这种情况下, 若该公司将收到的银票适当的转换就可以节约资金成本。具体做法是某公司收到3笔银票, 期限和金额分别如下表所示:

在此业务中, 企业应要求银行根据买方的需要, 协助买方变换银行承兑汇票的结构, 将短票采取质押方式置换成长票, 满足企业支付结算的需要, 在票据的转换过程中, 该企业支付给上游企业的票据是长票、整票, 收到下游企业的是短票、零票, 这样收回下游企业的短票之后可以将其存入银行, 根据期限设计存款结构, 得到超出活期存款的利息, 可以获得一定的理财收益。在这种票据转换的过程中, 企业可以最大化利用上游销售政策, 充分滞留现金, 利用票据金额和期限的转换带来超过活期存款的现金收益, 同时又避免了其他投资工具的风险, 从而起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三、结束语

利用好银行承兑汇票不限于本文介绍的方法, 银行承兑汇票本身可以有多种组合, 或者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和其他的银行产品进行组合, 都会为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切忌直接贴现, 最好是“以票易票”, 沿着产业链向上游或者向下游延伸, 在整个购销的链条中, 尽量不支付或者少支付现金, 以较低的融资成本满足交易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戴璐.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与金融创新的调查研究.生产力研究, 2010;2

银行资金 篇10

FTP体系是商业银行在不同部门之间、产品之间、客户之间模拟市场定价机制, 有偿转让内部资金的一种核算管理模式。转移资金的价格称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以下简称FTP价格) , 通常以年利率 (%) 的形式表示。

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基本原理

在FTP体系的管理模式下, 商业银行总行一般都设有总行资金库, 基层核算单位每办理一笔业务 (涉及资金的业务) 均需通过FTP价格与总行资金库进行全额资金转移。具体地讲, 基层核算单位每笔负债业务所筹集的资金, 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卖给总行资金库, 每笔资产业务所需要的资金, 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向总行资金库购买。对于资产业务, FTP价格代表其资金成本, 业务经营单位需要支付FTP利息;对于负债业务, FTP代表其资金收益, 业务经营单位从中获取FTP利息收入。

例如, 某分行做了一笔期限1年的定期存款, 固定利率1.5%, 金额1000万元。如果该笔存款的FTP价格为2%, 则经营单位从总行资金库获得20万元FTP利息, 减去其付给客户的利息15万元, 该笔存款的收益为5万元。

又如, 某分行发放了一笔贷款, 期限2年、固定利率6%、金额1000万元。如果该笔贷款的FTP价格为3%, 则经营单位每年付给总行资金库30万元FTP利息, 加上其向客户收取的贷款利息60万元, 该笔贷款的年收益为30万元, 两年收益共计60万元。

FTP体系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四大功能:科学评价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指导产品定价和集中市场风险。它们发挥作用的内在逻辑机理表现为:由于FTP提供了每笔业务的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 所以, 在FTP管理模式下, 银行对每笔业务都可以计算出其净利息收入。这样, 基于每笔业务的基础信息, 银行就可按产品、按部门、按客户或按个人来衡量其对全行整体收益的贡献。将这些量化结果运用于绩效管理上, 银行可以不同考核对象所赚取的收益作为考核指标。运用于优化资源配置上, 银行可以此为基础, 客观地比较不同产品的盈利性, 从而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有利可图的产品、客户群或地区。运用于产品定价上, 客户经理可清楚地量化业务的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 从而在综合考虑成本因素、获利因素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定价策略。

FTP体系集中市场风险的管理功能, 则是指FTP体系能剥离业务经营单位的利率风险, 将全行利率风险统一集中到总行管理。若一笔业务的FTP净利差在其整个业务期间内保持不变, 则表示该笔业务对经营单位而言没有利率风险。也就是说, 不论市场利率发生怎样的变化, 该业务的净利息收入都不会发生变化。但由于FTP体系带来的只是银行内部的资金转移, 它并不能改变银行整体的利率风险, 所以, 业务经营单位没有利率风险, 并不表示整个银行没有利率风险。事实上, 该业务背后的利率风险, 只是通过资金的全额FTP计价转移, 从业务经营单位剥离到了总行资金库。所有业务经营单位的利率风险都被剥离到了总行资金库, 也就是实现了市场风险的集中管理。正因为如此, 使得FTP体系同时还具有集中市场风险的管理功能。

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定价方法

目前国际通行的FTP定价原则是期限匹配原则, 即根据FTP定价曲线, 按照业务的期限特性、利率类型和支付方式逐笔确定存、贷款等相关业务的FTP价格。其中, FTP定价曲线是一条反映不同期限资金价格的曲线, 它是按照期限匹配原则确定产品FTP价格的基础。国外商业银行通常采用机会成本法 (opportunity cost) 确定其FTP定价曲线, 即:根据银行当前的机会筹资成本和机会投资收益计算各期限档次资金的价格。市场收益率曲线是国外商业银行确定其FTP定价曲线的基础。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如, 某分行于2005年11月21日做了如下两笔业务:

1.一笔期限1年、利率1%的存款, 其FTP价格 (不含其他调整因素) 等于FTP定价曲线上1年期的收益率1.5%, 该存款的净利差为0.5% (存款的净利差=FTP价格-存款利率=1.5%-1%=0.5%) 。

2.一笔期限2年、利率4%的贷款, 其FTP价格 (不含其他调整因素) 等于FTP定价曲线上2年期的收益率2.5%, 该贷款的净利差为1.5% (贷款的净利差=贷款利率-FTP价格=4%-2.5%=1.5%) 。

以上是最基本的定价原则,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 总行资金库在确定每笔业务的FTP价格时, 还要根据业务的具体特性选择不同的定价方法。通常, 一笔业务的FTP价格包括两部分, 即基础FTP价格和FTP调整项。其中, 基础FTP价格根据业务特性, 采用国际通行的FTP定价方法确定, FTP调整项则根据银行管理需要设置。当FTP调整项用百分点表示时, 产品最终的FTP价格为:产品最终的FTP价格=基础FTP价格+/-FTP调整项, 当FTP调整项用百分比表示时, 产品最终的FTP价格为:产品最终的FTP价格=基础FTP价格× (1+/-FTP调整项) 。

目前, 国际通行的FTP定价方法有十几种, 但最常用的主要是期限定价法、指定利率法、现金流法三种。

期限定价法是指按照业务的原始期限或重定价周期在FTP定价曲线上找到对应期限的点, 并以该点收益率作为基础FTP价格的FTP定价法。期限定价法通常适用于具有确定期限、本金一次支付、利率类型为固定利率 (整个业务期内产品利率固定不变, 以下同) 或定期调整利率 (产品利率跟随某个利率按一定周期进行调整, 以下同) 的业务。

例如:现有贷款A (1年期固定利率的贷款) 和贷款B, 贷款A是1年期固定利率贷款, 贷款B是一年期定期调整利率贷款, 其利率每3个月调整1次。按照期限定价法, 它们的基础FTP价格分别为3%和2%。

指定利率法是指根据业务的特性直接指定某个收益率作为其基础FTP价格的定价方法。使用该定价方法时, 首先需要确定指定的收益率 (如1个月LIBOR) , 然后计算该指定收益率在数据处理周期内的平均值 (如月度平均值) , 并以之作为该业务的基础FTP价格。指定利率法通常适用于无确定期限的业务、利率按天浮动的业务, 以及需由经营单位承担利率风险的业务。

现金流法是指以每期清偿的本金金额及其占用期限的乘积作为权重, 对FTP定价曲线上每期本金占用期限对应的收益率进行加权平均, 并以求得的结果作为基础FTP价格的一种FTP定价方法。现金流法下的基础FTP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i表示业务期限内或重定价期限内每期分期偿还的本金, Mi表示Pi所占用的期限, Ri表示起息日或重定价日Mi在FTP定价曲线上对应的收益率。

现金流法适用于本金按固定周期和确定金额分期支付、利率类型为固定利率或定期调整利率的资产业务。

吉林省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分析 篇11

关键词:村镇银行;效率;资金来源

吉林省村镇银行至成立以来在支持辖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融资和资本运作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吉林省村镇银行大部分受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的影响,辖区内农民收入不高,乡镇企业闲置资金较少,客观上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储蓄的提高。同时,村镇银行资金基本来源于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农信社而言,知名度和信誉度较低,融资渠道、经营资本及利润收益也都无法相提并论。以2007年3月成立的东丰诚信村镇银行为例进行测算,如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达到7:3,存款利息成本为2.3%;贷款平均利率为7%,贷存比保持在70%,贷款只有发放到4000万元才能保持基本盈利,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吸收存款6000万元(谢晓冬,2008)。

吉林省村镇银行作为小型商业银行,充足的资金来源是其维持经营、拓展业务的源泉,因此,若资金来源存在缺口必定会影响其后续发展力,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中,资本、存款和非存款性负债业务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从这三个方面比较,吉林省的各家村镇银行均存在资源不足问题,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吸收存款难度较大

吉林省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当地存款,存款规模的大小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产经营能力,在运行方面,各家银行普遍都存在吸收个人存款较难的问题。首先,村镇银行起步晚,农户普遍感到陌生,尚难建立认同感。相关文件允许自然人入股村镇银行,部分群众据此认为村镇银行是私营企业,不敢将钱存于此处害怕上当受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对村镇银行的信赖度,使得村镇银行在吸收市场存款上缺乏竞争力,最终形成资金来源狭隘、业务发展受阻的局面。其次,村镇银行设立地区经济有欠发达,网点设置较少,无法提供便捷服务。村镇银行是为辅助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而建立的,所以其所在的地方经济开发程度低,农户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存量低,此外,村镇银行一般无法迅速拓展业务网点,现代化程度也远不及同辖区的商业银行,因此很难成为当地居民的首选对象。

二、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不完善

吉林省村镇银行要想扩大存款规模、拓展对公业务就必须拥有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行号,而到目前为止,结算渠道是直接与中国人民银行对接还是通过其他金融机构代理,仍不明确,这样将给人民银行监控其资金流动性带来困难,也使得村镇银行自身的结算体系无法满足客户资金结算快速安全的需要,限制了客户与村镇银行的业务往来。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由于暂时还未进入全国拆借市场,只能从当地金融机构拆借资金限制了村镇银行融资规模的扩大。最后,村镇银行还不能发行、交易金融债券,使村镇银行无法通过主动负债来解决短期融资困难。

三、资本供给不足

在市场准入方面,村镇银行的制度限制了其运营过程中的资本供给,限制了拥有较厚资金实力的单个自然人、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单一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向其投资,严重影响了后续经营能力。此外,村镇银行做为新生农村金融机构,运营成本高,盈利效益差,资本持续补充能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在劣势地位。

本文针对以上影响资金来源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增设服务网点。村镇银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网点少、吸存难的问题就必须在业务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增设其他服务网点,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尽量选择存差地区,这样能够使得村镇银行吸存相对较易,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2.设计合理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开创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吸引更多客户,是村镇银行争取广泛资金来源的重要方式之一。吉林省村镇银行应该不断研发适合辖区市场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业务质量,树立真正属于自己的银行金融品牌,提升自己在农户和企业中的公信力,这样,资金来源也会随之扩展开来。

3.完善金融基础服务体系。首先必须解决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难题,尽早加入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允许村镇银行开立对公结算账户,这样才能为辖区农户提供快捷的金融服务,提高农户满意度,争取更多客户资源,增加了资金来源。此外,加入银行支付结算系统以后,村镇银行能够与其他金融机构展开同业拆借,形成主动负债,加宽了资金来源渠道。

4.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放宽民营资本准入门槛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营造良好的银行外部形象,加大公信力,免除存款人的后顾之忧,使客户在办理业务时不以银行大小为择优标准。对于在欠发达地区建立村镇银行,监管部门应该适当放宽门槛,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入股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充足的资本注入对于存贷比率较高的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银行资金 篇12

1 制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意义

首先, 内部资金价格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向有导向作用, 只有制定了相对准确、科学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在明确划分各部门 (责任中心) 的经济责任制前提下, 充分调动各“一线”部门的积极性, 促进业务发展, 提高战略管理水平。

其次, 只有制定了相对准确、科学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使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能建立在客观、可比的基础上;为分产品、按客户进行盈利性分析提供科学的资金成本依据;从而为真正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 为决策层提供诸如扩张、缩小某个业务领域的经营, 制定有利于银行长远利益的产品战略、客户战略等方面的科学的定量依据。

第三,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将“利率风险”从业务部门或某些产品中“剔除”出来, 借以保证银行收入的稳定增长。为了使业务部门的经理们能够集中精力实现他们的业务目标, 有必要建起一套有效的内部资金价格体系, 将利率风险从业务部门“剔除”出来, 并由总行资金部统一管理, 从而保证给业务部门每一个金融产品一个“净利差”。

第四, 有了内部资金价格体系, 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给不同的资产进行定价, 才能成为可能。当银行营理人员给某种银行产品定价的时候, 必须要考虑到银行资金的成本和产生这笔资产所需的费用, 同时也要考虑到一定的回报, 借以达到银行所期望的资本回报率或资产回报率。

2 制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方法

西方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确定通常使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平均成本法、边际成本法和基于现金流量的收益率曲线法。前两者较为简单易行, 通常称为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传统方法;后者较为复杂, 通常称为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现代方法。

目前国外大型商业银行为评估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广泛采用“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方法。该定价体系包括单资金池定价和多资金池定价等。所谓单资金池, 是假设资金池中所有资金都具有相同的属性, 整个银行系统的资金池内所有的资产、负债都具有相同的属性, 内部资金的转移价格是单一的, 同一时刻不存在多种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2.1 平均成本法

根据全行资金期限、利率敏感性和流动性等标准计算相应资金来源成本, 从而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方法。实际平均成本法简单、易于操作, 容易理解, 是目前比较现实、可行的办法。

按计算的平均成本种类不同, 平均成本法又可分为所有资金成本加总平均和有息资金成本加总平均两种。在单资金池定价方法下, 各种方法分别如下, 具体计算举例见附录。

所有资金成本加总平均法:将银行所有可投资资金总和与总利息支出相除。这里可投资资金指资产负债表中扣除准备金和备付金的部分。这种方法计算求得的内部资金价格通常会低于有息资金成本法的结果, 主要原因是它将一些没有利息支出的负债和资本金也包含在分母项中。

有息资金成本加总平均法:类似于上一方法的过程, 但仅包含可用资金中有利息支出的部分。这种内部资金定价方法确定的资金价格将比采用上一方法确定的价格要高、因为它在分母项中扣除了没有利息支出的可用资金。

在多资金池定价法下, 采用平均成本法确定内部资金价格, 每—个资金池中的内部资金价格是资金池中负债成本的简单平均。

2.2 边际成本法

即将从公开市场上取得资金的边际成本或将资金运用到资金市场上的边际收益作为资金转移价格的方法。边际成本法下, 银行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通常盯住市场利率, 资金使用方所付的内部资金价格基本上反映的是在市场上取得的资金价格。

2.3 内部资金价格收益曲线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方法确定本银行内部的收益率曲线, 然后通过分析各项资产、负债的不同的现金流量类型, 再根据内部收益曲线确定对应的点的方式, 确定各项资产、负债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在内部资金价格收益曲线上, 可以找到对应的内部资金价格。有些银行为简便起见, 也利用其他一些利率作为内部资金定价的参考依据, 如与优惠利率挂钩、与某种存款利率挂钩或者采用内部资金收益曲线上不同利率的移动平均等。

内部收益曲线确定后, 计算产品间资金转移价格的工作转化为如何确定资产负债表中各项金融产品的期限问题。根据实际情况, 银行内部可以通过产品实际期限、平均期限、有效持续期等方法确定产品的期限。由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金融产品, 其现金流量通常有单期的现金流量 (在到期时一次性发生现金流量) 、多期现金流量 (在到期前发生多次现金流量, 如分期偿还的个人住房贷款等) , 所以在内部收益曲线上确定对应点 (确定各种资产负债的内部资金价格) 时, 我们需要引进“有效持续期”概念。

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制定的建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中存在着定价方法缺乏、资金管理分散、转移价格单一、资金价格管理静态等问题, 影响了价格的杠杆作用和信号功能。鉴于此,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早日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

3.1 灵活选择定价方法

在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选择内部转移价格的具体制定方法时应从本行实际情况出发。在目前技术不成熟情况下可优先运用平均成本法或边际成本法等传统方法, 以后可逐步尝试基于现金流量的收益曲线法, 使各责任中心的目标与全行总体经营目标保持一致。

3.2 统一内部资金管理

确立资金管理中心在全行资金调度的枢纽作用, 既实现各分支行的自由支配资金, 又确保资金在全行范围内高效流动, 提高银行资金配置的范围和标准。制定准确、科学、统一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理顺上下级行、各部门间的利益关系, 发挥内部资金价格对银行内部资金流动的导向作用。

3.3 实行差别个性定价

不同资金品种, 其流动性不同、利率风险不同,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制定应有所区别。应按不同产品的现金流量特征及期限结构设置不同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丰富价格种类, 确定合理的比价关系, 为决策层提供正确制定产品战略、客户战略的科学定量依据。

3.4 实现动态价格管理

建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动态调整和公布制度, 变静态定期为动态管理,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实际效用。商业银行内部价格要根据经营策略、资金松紧、筹资成本等变化, 实时监控、动态调整, 才能真正发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价格杠杆作用和指标功能, 引导资金流向, 促进资金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上一篇:青春38号下一篇:“五位一体”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