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商务通讯软件

2024-05-31

即时商务通讯软件(精选7篇)

即时商务通讯软件 篇1

0 引言

即时通讯 (Instant Messenger) 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实时通讯方式[1]。早在1996 年, ICQ即在全球发布, 其发布之初只有简单的发送和接收消息功能。时至今日, 即时通讯工具早已成为互联网上成熟的软件, 它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收发信息[2,3]。像国内的腾讯QQ, 集语音视频聊天、文件传输、远程桌面、游戏、网上交友和空间社区于一身, 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聊天工具了。借助即时通讯软件, 人们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面对面交流, 在方便交流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5]。

1 Socket套接字编程

Socket简单来说就是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 在应用程序和网络驱动中扮演桥梁角色, 用套接字中的相关函数来完成通信过程[6]。其具体使用方法是:在应用程序中创建Socket, 并绑定操作和驱动程序, 以此建立双方的联系;当要实现通信时, Socket接收应用程序的数据, 交给驱动程序通过网络发出, 另一端的主机接收该Socket所绑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等数据, 再由驱动程序交给Socket, 此时应用程序从中提取接收到的数据 (主要是IP地址和端口号) , 然后确认连接。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在网络上两台主机通过Socket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在网络上通信存在两种通信方式, 即TCP/UDP通信方式[7]。在进行两个程序之间的通信时, 其使用的通信方式必须统一, 不能一端使用TCP协议, 一端使用UDP协议[8]。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设计

系统分两部分, 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组成。

2.1.1 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主要完成3 大功能:建立连接、断开连接以及监听客户请求。

(1) 建立连接。在系统启动时就要建立连接, 之后服务器端会绑定本地计算机的一个端口, 之后会监听是否有客户端进行请求连接的操作以及是否要断开连接。

(2) 断开连接。关闭监听窗体, 系统断开连接。

(3) 监听客户请求。服务器端在这里起到了信息快速处理和响应枢纽的作用, 客户端请求服务都要与服务器端发生信息交流, 向服务器端请求的客户端的信息都会被传到服务器端。服务器会对客户端的请求进行判断, 如果其合法的话, 服务器端会按客户端的要求发送出去, 这时客户端可以向服务器端发送操作请求, 如:添加好友、获取分组等;否则, 返回请求不合法。

2.1.2 客户端

客户端完成以下六大功能:

(1) 用户注册。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创建完成通信通道, 这时会接收服务器的监听。通过系统的注册界面, 输入账号和密码, 完成注册。

(2) 用户登录。客户端与服务器连接成功之后, 会通过通信通道进行信息上的交流。用户在系统软件的“登录界面”上输入账号以及密码, 在这个过程中, 服务器端一直对客户端实施监听并且判断其请求是否合理。如果服务器端对用户信息验证通过, 客户端会打开程序的主界面。

(3) 添加好友或分组。用户在登录系统之后可以进行添加好友和分组的相关操作。

(4) 删除好友或分组。用户可以选择进行删除好友和分组的相关操作。

(5) 聊天功能。客户在与好友建立通信连接后, 便可以与好友进行聊天, 聊天时发送的是文本信息。

(6) 文件传输。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传送文件以实现文件共享。

图一所示为具体的系统功能模块。

2.2 系统实现

2.2.1 服务器实现

(1) 打开一个通信通道 (本机的某一端口地址) 并告知本地主机, 它将在某一公认端口号上接收客户请求。

(2) 等待客户请求到达该端口。

(3) 接收到重复服务请求, 处理该请求并发送应答信号。服务完成后, 关闭此进程与客户端的通信链路并终止。

(4) 返回第二步, 等待另一客户请求。

(5) 断开服务器。

2.2.2 客户实现

(1) 打开一个通信通道, 并连接到服务器所在主机的特定端口 (可以通过所在服务器的IP地址来进行连接) 。

(2) 向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

(3) 等待服务器端做出相应的处理并接收应答;继续提出请求。

(4) 请求结束后关闭通信通道并终止连接。

2.3 基于UDP (面向无连接) 的Socket编程

2.3.1 服务端

(1) WSAStart加载套接字库;

(2) 创建Socket () 函数;

(3) 利用bind () 函数绑定本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

(4) recvfrom () 函数将接收来至客户端的请求;

(5) Sendto () 函数发送信息;

(6) close () 关闭Socket。

2.3.2 客户端

(1) WSAStart加载套接字库;

(2) 在客户端创建Socket () 函数;

(3) Sendto () 向服务端发送数据;

(4) 使用recvfrom () 函数接收服务端数据;

(5) 当连接需要中断时使用close () 函数断开连接。

图二所示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调用流程。

2.4 系统运行结果

系统主要采用MFC来完成。待双方添加好友成功后, 双击好友就可以进行即时通讯了。图三所示为通讯界面。

3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运用Socket套接字编程和网络编程完成即时通讯软件, 实现了局域网中即时聊天、聊天室聊天、视频聊天和文件传输等功能, 最后经过测试和优化, 该软件运行稳定。

参考文献

[1]RB Jennings, EM Nahum, DP Olshefski.A study of internet instant messaging and chat protocols[J].IEEE Network, 2006, (20) .

[2]谌颃.一种多功能网络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11) :62.

[3]雷东升.网络即时通讯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8, (04) :51-53.

[4]张磊, 王贞化.基于TCP下多线程WINSOCK编程[J].科技广场, 2006, (07) :51-53.

[5]刘彬, 赵荣彩, 丛建刚.即时通信协议分析与监控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7, 24 (09) :260-262.

[6]李延松, 余隋怀, 吴博.基于Socket的安全即时通讯软件的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 7 (12) :2974-2977.

[7]赵辉, 邓正伟, 宋婵.基于局域网的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兵工自动化, 2007, 26 (10) :52-54.

[8]林妍.局域网内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J].中国新通信, 2013, 15 (12) :8.

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模型的实证研究 篇2

摘要:即时通讯到目前为止仍是网络上最为流行的通信方式。本文通过从市场环境的变化,用户需求的改变以及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对即时通讯软件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建立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模型;根据不同因素的变化对即时通讯软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即时通讯;发展模型

随着近年来IM软件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使用IM即时通讯软件的人数俱增,同时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服务也越来越广泛,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如随时发布状态,聊天,视频等,这些功能有着快速、有效的优点,有取代电子邮件和固定电话之势,成为许多Internet用户最喜爱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之一。

IM整体市场发展总体分为三个阶段:PC端时代、移动端时代、云时代。在1999年时,迎来了即时通讯工具PC端时代,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用户是用处被动的接受地位,此时的运营商是封闭性-垄断的;2003年时,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用户一改被动单方接受到了自发,而运营商也变为了半封闭性的寡头垄断;2014年,到了如今的云时代,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也开始创造,开启了开放性的百花齐放的时代。

1.IM软件发展路径研究

1.1用户需求进步

(1)生活需求:最早用户只需相互传递文字信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用户本身日常活动的日渐丰富,开始需要图片信息和相关动态的即时传输和分享。

(2)工作需求:最初个人和企业更多的是寻求与同一工作团队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跨国集团的快速发展,异地团队管理的需求等出现。

1.2技术进步

(1)互联网技术出现和发展:1999年QQ作为中国第一代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和影响。

(2)智能手机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当智能机出现之后,手机可以通过下载安装新的应用,实现新功能的扩展,并使得运营商能够在已经售出的手机上部署新的业务。这使得2003年之后移动端应用的即时通讯软件如QQ、阿里旺旺等手机版APP应运而生,进一步发展。而现今微信的高速发展更是搭了该技术不断发展的顺风车。

(3)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云计算可以说算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的又一革命性技术,这种技术将在未来数年内统领IT行业的发展方向,并改变我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由此可见,应用于云端的即时通讯软件将影响现有的即时通讯软件及其发展,因此应用于云端的IM软件出现和发展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

2.IM软件发展模型

2.1关键成功因素法

2.2 IM软件用户需求模型

2.3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2.3.1 问卷调查表

请根据您对即时通讯软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填写,其中非常不同意选1,一般选3,非常同意选5.

1 2 3 4 5

PEOU1 学习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容易的

PEOU2 记住怎样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容易的

PEOU3 与及时通讯软件的交互是清楚明白并且易懂的

PEOU4 熟练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容易的

PU1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更方便与人进行交流

PU2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与人的交流变得更有效

PU3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PU4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接触到即时、最新的消息

PU5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或学习)

PU6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改进工作(或学习)业绩

PU7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改善工作(或学习)质量

PU8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

A1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一个好的主意

A2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明智的

A3喜欢使用即时通讯软件

A4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令人感到愉快

A5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有价值的

BI1 将会经常使用即时通讯软件

BI2 将会积极推荐其他人使用即时通讯软件

PP1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有趣的

PP2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令人兴奋的

PP3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激发想象力

P1 相信即时通讯软件使用的技术能够保护我的隐私

P2 对即时通讯软件的隐私问题并不担心

P3 隐私问题对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没有影响

PI1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点很特别

PI2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之处很有用

PI3对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之处很有兴趣

PI4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之处很重要

2.3.2样本基本特征

调查共计发放150份问卷,由于是即时回收,回收率为100%。经过检查,对不合格的问卷进行剔除。问卷剔除的准则是“问卷回答缺项太多”和“所有答案均一样”。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35份,有效问卷率90%,详细情况见表1所示。

2.3.3模型假设检验

使用SPSS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用Amos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具体地假设检验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使用的行为动机受到创新性、态度、隐私三个变量的共同影响,与所提出的假设(H5和H9)相反,感知趣味性和感知有用性对使用的行为动机没有显著的影响。另外,感知创新性、趣味性、易用性通过态度变量对使用的行为动机有着间接的影响。

3.IM软件发展对策

3.1企业角度

就企业而言,现有阶段的即时通讯软件存在以下弊端:大多数企业在最初引进即时通讯软件都需要对其现有内部信息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二者的兼容;IM软件的运行会占用企业内部网的一部分流量,在网络繁忙期或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可能会导致信息无法正常传递;IM软件正在迅速成为计算机病毒和其他有害程序传播的途径;员工使用IM工具在上班时间闲聊,降低工作效率;信息安全仍受威胁;现有的IM软件各自为政,不同厂商开发的软件之间难互通,影响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IM软件的发展趋势——统一通信。

我们提出的相应对策如下:

(1)提高即时通讯软件的有用性,将即时通讯软件打造成能融合文本、语音、视频,以及短信、网络传真、视频会议等各种新兴通讯手段的一种既简洁又融合的通讯平台,并且提供第三方API接口实现与其他软件终端的运行和对接,企业若要最大程度地将企业资源转化为商业价值,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便能迅速部署。

(2)提高即时通讯软件的易用性,企业即时通讯是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其满足了企业内外协作、架构管理及管控方面的需求,账户由企业管理员同一申请,并按照企业的通讯架构分层级清晰显明,适合任何规模的企业操作。若有员工离职其账号仍由企业收回,从而避免了人脉流失问题。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应降低IM软件的占用内存,避免在网络繁忙期或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信息传递障碍。

(3)提高即时通讯软件的趣味性,适当增加一些娱乐方面的功能,就可以在不影响员工正常工作的同时缓解员工工作的疲劳。

(4)提高即时通讯软件的隐私性,企业应该为即时通讯软件设置类似防火墙等方面的功能来加强对外界有害程序的抵挡,

(5)提高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性,每个即时通讯软件都要有其自身的创新点,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可以开发其特有的功能,提高办事效率。

3.2个人角度

个人用户对于IM软件的功能相对于企业来说是较低的,但我们仍从有用性、易用性、趣味性、隐私性、创新性这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有用性:即时通讯软件对于个人用户而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即时通讯软件的可互动性。

(2)易用性:个人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的易用性主要包括随时随地和不同设备随时查看。

(3)趣味性:IM软件不仅仅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软件,它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消遣娱乐的重要工具,因此增加即时通讯软件趣味方面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4)隐私性:除了常规的隐私安全,在IM软件中还涉及用户隐私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用户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加入了哪些群。

(5)创新性:企业即时通讯软件需要创新,个人用户的IM软件也不例外,创新是一个即时通讯软件能够继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4 总结

本文以IM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ATM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影响即时通讯使用的用户需求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可以研究我国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路径及发展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最终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即时通讯软件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守凯,李鑫霞.浅谈中国即时通讯的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2010(32):P45-46.

[2]张文茂,张淼,毕军,等.互联网即时消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28(7):P1162-1168.

[3]叶佩珍.国内外IM咨询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现代情报,2010,30(7):P83-92.

[4]单文盛.浅谈即时通讯软件业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P94.

[5]徐春雨,田玥.基于C/S与B/S架构的IM软件的研究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P67.

[6] 李锐.浅谈即时通讯工具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3(16):P86-86.

[7] 霍艳艳,沈靖瑞.即时通信软件的发展及现状研究[J].河南科技,2014(1):P8.

[8]鲁耀斌,徐红梅.即时通讯服务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6(5):P614-621.

[9] 刘伟.浅谈即时通讯软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J].通讯世界,2013(13):P20-22.

[10] 孙涛.现代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分析[J].电子制作,2012(10).

[11] 曾文思.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感知创新性研究[J].媒体时代,2015(12).

[12] 刘剑丽,陈金鹰,朱军.IM即时通信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3):P73-74.

[13] 曹金燕,曹克亮.新媒体即时通讯工具比较研究--以微博、微信为例[J].求知导刊,2015(11):P31-32.

[14] 郭思薇.IM即时通信工具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

[15] 韦雷.浅析即时通讯软件业的现状和发展[J].科学与财富,2014(8):P409-409.

[16] 张珍珍.浅析企业即时通讯工具的弊端及其应对策略[J].知识经济,2010(4):P94-94.

即时商务通讯软件 篇3

协同和通信的纠结

跨越空间、组织运转流程和作业安排 (含作息时间安排) 的协同, 必然需要借助于通信技术才能实现。在通信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低成本普及的情况下, 自发协同在组织内部得以随机地实现, 在可及的社会交往网络中也随机地发生和实现。建立在通信技术支撑的自发协同, 并没有被提高到组织层面而上升为核心管理框架和工具, 而是更多地被视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 当然会提高组织 (企业) 的效率。

事实上, 通信的确改变了并且还在改变着企业和政府组织的运转方式和管理方式。从许多企业和政府组织的雇员都可以得到通讯费用补贴的事实, 就可以看出这一点。通信成为组织协同的基础设施之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同时, 我们必须看到通信不仅仅被作为点对点自发协同的基础设施和工具, 也作为组织协同和管理的基本设施和工具。通信作为办公自动化 (OA) 的必要条件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通信设施和工具作为组织协同工具进入组织运转和管理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一种公共服务, 这是我们熟知的通信服务利用模式。这种模式既不归类到企业信息化软件市场范畴, 也不纳入协同软件市场范畴。第二种模式是以企业 (或组织) 通信系统或以通信技术为主要业务引擎的业务系统进入企业的。企业移动办公系统、物流企业的调度系统、警务执勤系统等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应用。这种模式是纳入到企业信息化 (当然也包括政府部门或其他社会组织) 应用市场范畴的, 也应该被纳入到协同软件市场。但出于历史的原因, 也出于市场营销的需要, 一直都没有被归类到协同软件和应用市场的统计之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即时通讯技术的普及, 移动通讯的高速发展, 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分布化催生了统一通信技术并且快速发展, 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思科等通信巨头已经发展了相对成熟的技术, 并占据了主要市场。必须承认, 以统一通信为代表的软硬件产品和系统的企业级应用构成了协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更大的变化, 过去只有规模大、覆盖面广的全球性公司才有能力去部署这项业务, 诸多的海外分部、员工的移动性造就了统一通信渐渐被大型企业所认可。

如今, 更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 统一通信不仅仅是一种语音解决方案, 更是一种战略投资。该工具在一个智能解决方案中集成了语音、数据、视频、安全和移动特性, 能够与公司已有的工具和流程配合运行,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实现了利润率的提升。

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与此同时在业务方向上也开始了转移, 中小型客户群体逐渐被统一通信类厂商所关注, 越来越多面向中小客户的产品诞生, 比如, 北电企业网就是最早进入该领域的核心厂商之一。

更加值得协同软件厂商关注的是, 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 以往基于硬件 (盒子) 的产品渐渐开始被软件方案所替代, 完全基于软件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不断推出。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 软件的企业级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是不是协同软件?如果是的话, 是协同工具、协同平台还是协同应用?它与其他协同软件之间将如何对接、协同和纠结?这里也许没法立刻给出答案,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这种纠结将长期存在, 直到长久的未来。

即时通讯对协同软件的冲击

最近, 笔者在用友致远协同办公系统内部讨论区看到一篇旧文, 题目是“ERP会被即时通讯替代吗?”文章的作者认为, 在不久的将来, ERP的掘墓人不是协同软件, 而是即时通讯。其主要论据是:各种通信软件, 如Email、即时通信、Vo IP等新的技术优势, 达到现代企业灵活多变的要求, 最终实现团队协作。从中国目前现有的中小企业来看, 这种灵活多变的机制, 恰好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但在网络化生存的时代, ERP软件厂商最大的威胁, 不是来自竞争对手协同软件, 而是网络化的即时通讯。从即时通讯应用的情况看,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业务人员, 利用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 进行业务沟通和业务联络, 甚至在“音频”和“视频”的辅助下, 更加人性化地完成以往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所完成的工作。

首先我要说, 该文作者的结论是不符合现实的。用友致远的系统工程师张炜先生认为该文甚至不知道ERP的真正功能以及作用。其次, 该文把协同软件定位为ERP的竞争对手也很怪诞。实际上, 协同软件和ERP是互补产品。在这里谈起这篇文章, 是因为它引发了关于协同软件的另一种思考, 甚至是疑虑。什么疑虑?即时通讯、Web2.0等的普及应用对协同软件的冲击。

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重新提出:协同软件会被即时通讯替代吗?这个问题对协同软件显然比起ERP软件更有意义。因为即时通讯本身即是协同工具, 就是协同软件的一种, 它本身就是在向企业组织和个人提供协同支持和服务。用友致远黄衎经理的观点本身就很有说服力:IM代替ERP的确不太可能, 毕竟业务在那里摆着, IM无法进行数据处理。但替代协同软件却非不可能的事。排除公文这种中国特色应用, 其他功能即时通讯都有可能。谷歌两年前有一个产品, 叫wave, 现在还在lab里测试。他就是以gmail为基础, 将邮件、IM及事务协同三件事情放在同一个界面当中进行展示。和谷歌的其他网络应用一样, 其内容是存储在gmail当中。文档也可以使用google docs保存, 也可以共享。当你不在线时, 他是邮件, 在线时, 他是IM, 有事处需要处理时, 他是协同。所有的一切, 只需要你有一个gmail帐号。一些试用客户给出的评价也证实了黄经理的看法。

对于协同软件厂商来说,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即时通讯、Web x.0等集成提供的本质构成了很多甚至主要协同工具的集成, 它是协同软件。而且是比统一通信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操作和管理功能。

企业协同软件和即时通讯:纠结着走向未来

面对协同软件厂商的这个真正的拷问。我却觉得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通信, 无论是即时通讯还是统一通信, 都是协同软件的组成部分, 并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协同平台或者协同应用都不可能缺乏这种协同基础设施和工具。

如果说谷歌的wave将构成对协同软件威胁的话, 那并不是即时通讯对协同软件的威胁。因为当谷歌以Gmail邮件服务器作为即时通讯的协同存储工作区, 并以邮件机制实现断续在线和离线协作的话, 那就是已经升级了的协同软件, 而不仅仅是协同工具了。那么它的竞争对象首先是微软的Office套件。即便是如此, 它和国内典型的协同软件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即时通讯类协同工具与国内典型协同软件产品的区别在于“个人协同”和“组织 (企业) 协同”。因为协同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当然也不是一类 (一个层面) 的工具就能解决问题。如果微软没有把协同软件厂商的饭碗“端掉”, 即时通讯也不能。微软的确没有“端掉”协同软件厂商的饭碗, 即时通讯也不能。

这其中的原因是这样的:个人和组织两类“协同”不在一个“频段”工作。即时通讯的确是协同的核心引擎, 谷歌试验产品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一个“P2P”就道破了天机:这叫个人协同 (这是我个人定义) 。而眼下包括致远在内的协同引擎和工具却是运行在组织协同层面。这两个层面的差异只要组织存在一天, 就不可能消失。同时这也反映了组织 (企业) 运转和管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就像单一制和复合制 (典型就是联邦制国家和邦联如欧盟) 必然都见容于世界, 并且各有优劣势。任何一个组织 (企业) 都不可能采取单一的模式运转, 因此永远需要组织协同。当然, 也少不得个人协商 (成员协同) 。

其实, 我们应该从微软的Outlook的成败和在中西企业的应用情况学习很多东西。笔者认为, Outlook与整个Office的协同整合, 与msn, Bing的整合, 却基本具备了工作组协同的主要引擎和工具。但是大家知道, 西方人用得很普遍, 中国人却不是很普遍, 或者说协同的功能没怎么用。我觉得微软不强调Office是协同办公平台, 是有其市场策略和销售方面的考虑的。桌面软件和企业软件 (Business Software) 有不同的销售方式和市场结构, 也有不同的利润和长尾效应。这一点我理解。不过话说回来, 组织协同不会因为个人协同的光大而消失, 但必然会发生改变, 它们会纠结着走向未来。

即时商务通讯软件 篇4

即时通讯软件是以软件为工具, 依靠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平台, 通过多平台、多终端的通信技术, 以多种信息格式来实现同平台或跨平台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综合通信沟通服务[1], 其代表产品有QQ、微信、MSN、Skype等。此类软件就内在技术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而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活动越来越丰富, 社会个体和工作团体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并个性化。这些需求使即时通讯软件对各种实践活动的帮助在涉足的范围上越来越广, 程度上越来越深并且越来越贴近现实, 即时通讯软件的“ 工具”作用越发显现。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在以传统的、单机化的信息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更可利用互联的、移动的即时通讯软件来改进工作方法, 使工作更为有效和高效。

首先, 教务管理工作具有严谨和时效性强的特点, 将即时通讯软件引入教务管理工作, 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平台和信息支持, 有利于迅速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工作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 减少差错。 其次, 教务管理工作繁忙琐碎, 教务管理人员负责沟通和协调各教学部门间的人力、物力等, 信息互通十分频繁。 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能够使工作个体之间更为科学地关联在一起, 使教务管理工作减少内耗, 从而使工作更为高效。再次, 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 有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或多或少存有一定的封闭性, 即时通讯软件有助于建立教务管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当然, 随着此类软件的广泛使用, 随之而来的安全性、稳定性等诸多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即时通讯软件在教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以笔者所在的金陵科技学院为例, 以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教务管理、学生工作管理、党务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等等。 各二级学院从事相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自发组建QQ群, 所在群的管理人员一般亦为该项工作的学校管理人员, 如教务处、学生处、组织部、人事处和科研处的管理人员。 以QQ群为技术依托, 各部门工作人员沟通信息、下达通知、反馈处理结果、共享文件等常规管理工作得以实现。 以本校教务管理工作为例, 学校的教务管理主管部门是教务处, 负责调度、指挥和协调全校教学管理工作。全校有商学院、人文学院、基础课部等近二十个二级学院, 在教务处的管理下开展教务工作。“ 教务人员交流”QQ群是其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载体。该群创建于2009 年, 其成员以教务处各科室的工作人员和各二级学院从事教务管理的教务秘书为主, 现成员数已有60 余人。

1.1 通知传达

学校教务主管部门将内部的日常工作通知在QQ群中发布, 让二级学院所有教务秘书周知, 教务秘书反馈收悉状况, 从而形成信息环路。同时避免了内部工作通知在公共网站上发布所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教务处在QQ群中发布编排下学期课表的通知, 该通知可以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 各二级学院教务秘书能够实时收取并反馈确认收悉, 从而使教务处掌握发送和接收状况, 确保信息发送不遗漏, 提高了通知传达的效率。 由于课表编排或者考试编排属于内部管理事务, 涉及的信息较敏感, 不便在公共网站上发布, 通过QQ群发布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点, 仅限内部人员下达上传, 确保了信息的内部权限。

1.2 文件资料共享

QQ群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文件共享, 文字、表格、图片、视频等多种格式的文件均可置于共享文件内供所有群成员采用。除上述通知可被共享外, 工作中常用的固定格式表格、文本等亦可共享并被内部采用。例如:在课表编排阶段, 针对更换任课教师的操作, 教务处可将更换教师申请表置于共享文件内, 供需要的二级学院下载使用, 这样既统一了格式, 又方便了二级学院开展工作, 同样亦限定了共享文件的使用范围。

1.3 信息沟通

该信息沟通是一种松散的信息沟通, 不需要以通知的形式上传下达, 亦不需以文件的形式共享, 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信息交流形式。同样以课表编排工作为例, 现实中教务秘书往往会遇到如下情况:某教师在本学院上课, 由本学院教务秘书根据约定编排上课时间, 同时该教师也在其他二级学院上课, 由其他二级学院教务秘书排课, 此种情形需要两个学院的教务秘书沟通并确定排课时间。而这种沟通无需以通知或文件共享的形式实现, 只需要在QQ群中以点对点聊天的形式即可完成, 而且更为重要和便捷的是, 可以在消息记录里留下信息以备忘。

1.4 公众信息发布

除了固定终端使用QQ实现上述功能外, 移动终端的手机QQ也是重要补充, 基本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在线状态以确保信息不遗漏。 除此之外, 近年发展迅猛的微信手机客户端软件也越来越多地渗入到教务管理工作中。 以本校为例, 2015 年1 月, 为配合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 教务部门创建了“ 金科院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的微信公众号, 通过该平台, 参会人员在手机上便可查看会议通知、会议班车及时间安排、会场及签到处示意图和会议的重要文件等, 极大地方便了教务人员的会务安排和参会人员的信息获取。

2 即时通讯软件在教务管理使用中的积极方面

2.1 有助于以管理者为中心开展建设性工作

即时通讯软件使用形式喜闻乐见, 有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 有利于激发工作者的积极主动创造性和个性化, 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个体工作关系。 教务管理工作QQ群从一开始便是自发形成。 首先, QQ软件最初并不是为工作而诞生, 它最初仅为便于网友间交流信息的通讯软件, 软件所蕴含的氛围是轻松的。 其次, QQ群与工作相关联是自发的, 最初并无行政通知或指令等形式要求建立和加入, 加入只会更方便, 不加入则不便。 因此, 依托QQ群交流工作信息, 实现某种管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轻松的。 管理人员除了工作之外, 可以在QQ群上用文字或图片等形式放松心情、联络感情甚至是发牢骚, 只要符合网络交流的一般规则, 并无其他约束性事项来限制教务管理人员在QQ群上的信息内容, 这一点是其他专用工作软件办不到的。 例如, 教务秘书在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时可发送一些轻松幽默的文字、图片、视频等, 这样在客观上调适了教务人员的心理, 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再如, 教务秘书可在QQ群上交流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寻求他人帮助并得以解决, 从而激发教务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2.2 有助于信息互联和资料共享

个体与团体之间的文字对话、邮件通信、语音通话、视频交流、文件传输和图片发送, 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均可记录、保存与备忘。信息媒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任何操作及信息都会留有记录, 这是QQ群操作的一大优势, 极大地便利了教务人员对信息的使用、记录、保存与备忘。在即时通讯软件介入教务管理工作之前, 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是电话、电子邮件或者单方向的网站信息发布, 它们的劣势显而易见:电话主要是语音, 媒体形式单一且不便备忘;电子邮件效率较低;网站信息发布是单向的, 效率也较低。 而通过QQ群管理日常教务工作, 可以排除上述传统信息交流的劣势。 例如可以实时传递文本、表格、图片, 可以实现语音和视频, 可以兼容电子邮件形式, 教务秘书可以查看此前任何一天或任何一次消息记录, 所有教务管理信息得以记录和备忘。

3 即时通讯软件在教务管理使用中的消极方面或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在看到即时通讯软件给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应看到此类软件的劣势:

3.1 对硬件的依赖和对个体信息技术素养的高要求

和其他软件一样, 在使用上很大程度要依赖于硬件的支撑和软件使用者本身的技术素养。 在现实中, 当电脑出现硬件故障, 或者电脑、手机处于断电状态, 如果过分依赖于即时通讯软件管理日常教务事宜, 整个工作将会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在使用此类软件的同时应做好传统管理形式的备份。

3.2 安全保密性和真实可靠性难以全面保障

QQ等即时通讯软件并非专业办公软件, 在安全性、保密性和真实可靠性等方面必须加以考虑, 不能将所有的教务管理事宜都通过QQ群来实现, 尤其涉及考务管理、试卷管理等方面。因此有如下不成文的规则需要遵守:群成员的加入必须有管理员的审核, 排除无关人员进入;通知的发布需要主管部门审核, 不能随意发布;考务等敏感信息禁止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传递和管理;重要信息仍需传统形式沟通。

3.3 软件的稳定性和功能性难以周全

软件功能固化, 软件使用的稳定性、常态性和回执性难以保证。由于QQ等即时通讯软件并非定制软件, 仅仅是一种大众化的通讯软件, 因此就专业工作而言, 功能较单一, 无法个性化地适应专业工作, 它的定位仅仅是一种工作上的辅助工具。 同时软件的稳定性也要考虑, 避免由于软件方的原因, 如网络服务中断、故障或限制等对工作造成影响。另外也需看到,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 QQ群的成员是松散的, 无法要求或保证所有成员在工作时间全部在线, 因此工作的可靠性、常态性和回执性也需要充分考虑。

4 结语

在使用此类即时通讯软件管理教务事宜并体验其便捷的同时, 应充分认识到教务管理工作的本体是管理者, 专业办公软件 ( 如教务管理系统) 是工具, 即时通讯软件仅仅是一种信息沟通的辅助手段, 在教务管理工作上, 仍然需要回归管理工作本身。

摘要:将即时通讯软件引入教务管理工作, 实现通知传达、文件资料共享、信息沟通和公众信息发布等, 有助于以管理者为中心开展建设性工作, 有助于信息互联和资料共享。但此类软件对硬件有依赖, 对个体的信息技术素养有要求, 安全保密性和真实可靠性难以全面保障, 软件的稳定性和功能性难以周全。即时通讯软件仅仅是一种信息沟通的辅助手段, 在教务管理工作上, 仍然需要回归管理工作本身。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教务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即时商务通讯软件 篇5

以笔者所在的信传学院教育技术学研究生QQ群为例, 由于平时研究生学习地点比较分散, QQ群的建立是为了学习交流而设立。但是QQ群的利用却只停留在了提供通知之类的信息方面, 和学习专业知识有关的讨论很少, 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学习交流的作用, QQ群的利用率比较低。而且, 目前高校存在师生关系松散, 除了正常上课之外,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大部分都处于分离状态, 交流非常少,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对于网络课程学习成员的交流和互动更少之又少。因此, 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QQ群在群体学习中的应用潜力。

一、从传播学角度分析Q Q群在群体学习中的优势

1. QQ群的互动性强, 参与程度高, 具有广泛性、平等性、延时性等特点, 为群内成员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QQ群是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网络传播于一体的传播过程。在QQ群里, 每个群内成员都有发言的权利, 既可以在群内发布信息, 又可以与其他成员进行点对点的交互, 方便群内成员的私下交流。一个上网者可以同时与多个对象聊天, 互动性强。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交互对象, 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此外, QQ的信息能够保存, 具有延时性的特点, 当用户不在线时, 传播者可以留下信息, 到对方上QQ时就能接受到。这样更加方便了用户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促进学习。

2. QQ群的传播具有群体传播的功能, 能够使群体成员从群体活动中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 产生群体归属感

归属感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 个体就会以群体为准则, 进行自己的活动, 自觉地维护群体的利益, 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发生共鸣。QQ群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拥有共性的小群体, 每个群内的成员都如同一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一样互相沟通, 用户不再是一个人孤独的呆在QQ上, 可以和群内其他成员一起体验网络带来的精彩, 逐渐形成对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3. QQ群是具有群体交流倾向的场所, 能够产生“意见领袖”, 成为QQ群中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根据国外传播学研究者的结论, 能成为“意见领袖”的人, 应该具有的素质有:许多追随者学习的榜样;见多识广、称职能干;在自己的圈子之外, 还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在QQ群中, “意见领袖”分为两种, 一种是群体中具备一定特权的成员, 比如群的创建者、管理员等。另一种没有特权, 但大部分成员认同其权威性。“意见领袖”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能成为其他参与者的榜样, 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性质的QQ群中, 这些“意见领袖”往往会决定群内讨论的方向和深度, 可以帮助处理一些群体内的事务, 帮助维持群内秩序以及学习讨论的进行, 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与推动者。

二、Q Q群在群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分析

1. 冗余信息多

许多QQ群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作用, 大量的冗余信息占据了主要内容, 即使是在班级群中, 在笔者所在信传学院研究生群和2005级研究生班级群中, 通过调查统计, 在所有的讨论话题中, 与学习有关的讨论在所有讨论中所占的比例都不到20%, 虽然一定量的无关学习的讨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气氛、缓解压力, 但是过多的闲杂信息却会扰乱群体内的正常讨论秩序, 对于群体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

2. 群体压力大, 讨论气氛不浓

QQ班级群内成员对群体的认同度比较高, 大家都彼此认识, 不像其他兴趣群一样具备网络传播的匿名性, 在讨论时大家会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不像在其他陌生群中发言比较随意, 自由。当某个成员持有与群体意见相反的想法时, 会采取从众方式, 甚至沉默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所以, 造成了群体压力大, 讨论氛围不激烈。

3. 群体成员的积极性不高

当QQ群建立一段时间之后, 群内成员的讨论会渐渐的平息, 甚至没有人再发表意见, 造成QQ群内成员的不断退出或信息屏蔽。由于群内没有激励机制, 而且没有学习压力, 也没有讨论主题, 大家对于讨论渐渐失去兴趣。

三、Q Q群在群体学习中应用的途径和策略

QQ群在传播中的优势为我们实现群体学习提供了便利, 只要我们运用得当, 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功能, 就能够发挥出其在群体学习中的作用。

1. 优化学习环境, 营造一种学习气氛

在QQ群中的交流中, 因为一定量的冗余信息有利于缓解压力, 让枯燥的学习丰富起来, 也可以拓展讨论的学习主题, 所以要对冗余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 发挥其积极作用, 营造一种学习气氛。QQ群中可充分利用QQ群中的共享空间, 将与讨论主题有关的资料, 放到共享空间里供群内成员下载、浏览和使用。同时, 群内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提供学习的资源, 互相提供学习资料。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群内成员既可以在QQ群的BBS中发贴供大家讨论, 也可以在群内发布消息, 供大家即时讨论, 还可以一对一进行讨论。总之, 让群内的成员对群体产生认同感, 能够通过群体活动得到满足而对群体产生归属感。

2. 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真正发挥网上学习的作用

QQ群的建立为群体成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群内的管理员和核心参与者要充分发挥其“意见领袖”的作用, 引导讨论的方向和深度, 发挥其网络学习的引导者和推进者的作用。在QQ群内, 适时举办兴趣讨论专题, 调动大家讨论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群内成员参与主动性, 发动并鼓励大家讨论问题。当有人提出问题时, 要带动大家一起讨论, 帮助其解决问题, 即使问题得不到定论, 也可以通过类似于“头脑风暴”的过程, 从中得到一些片段的启发, 同时达到大家一起学习的目的。

3. 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适时开展网上网下活动

当QQ群的交流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适时地组织各种规模的面对面活动。在现实中的交流可以成为大家继续学习的催化剂。在一些兴趣群中, 成员之间可以通过电话或见面等方式进行交流。特别是在班级群体学习中, 面对面交流是群内成员交流的升华, 面对面交流对班级学习的启动和衔接起重要的作用, 可以对前一段时间的讨论进行总结, 并使成员学习中的问题得到解决, 保证了学习的流畅性。将QQ群的交流与现实交流相结合, 更有利于增加群内成员之间的情感, 进一步增强对QQ群的归属感。

4. 实行管理员轮换制, 形成一定的群体规范

为了促进QQ群内成员的积极性, 在群体的学习中还是要采取一定的评价激励体制, 形成一定的群体规范。可以实行管理员轮换制, QQ群可以有多个管理员, 在日常群内管理中, 经过一阶段的学习讨论, 可根据这一阶段群内成员参与讨论的次数、发言的质量、对群体的贡献大小, 将其任命为管理员。既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又能使成员产生责任感, 获得锻炼的机会。

四、结束语

通过对QQ群在群体学习中的应用分析, 利用QQ群可以有效实现群体学习, 而将QQ群用于远程教育的学习与管理,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也会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随着QQ群等即时通讯工具的不断升级和功能的不断完善, 即时通讯工具在群体学习中将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高永兵, 赵宇红, 靳荣.利用QQ群构建Internet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J].中国远程教育, 2006, 9

[3]张云川.即时通信的企业级应用研究[J].企业研究, 2005, 6

[4]张超飞.QQ群在远程网络教育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6

[5]蔡立媛, 周勤.网络QQ的传播模式探究[J].新闻界, 2005, 5

[6]高新峰.从学习社区到学习共同体:网络社区中的学习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06

即时商务通讯软件 篇6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 硬件方面的制约越来越小, 并且伴随着不断推出的心得通信技术, 和不断改进的网络条件, 集成多个功能的IM软件, 已经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感受到了网络的便利。同时即时通讯软件也具有较低的成本, 一系列的便利性也促使人们对这个领域更加深入的探索, 这对于加强信息交流沟通的质量和效率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1]。

1 系统功能简介

1.1 客户端

(1) 用户注册功能, 使用户进行账号注册并完成相关信息的填写。

(2) 用户登录功能, 保证用户能够安全的登录软件, 进入聊天界面。

(3) 聊天功能, 实现在线用户和用户之间两人或多人的在线沟通交流。

(4) 文件传输, 在线用户两两之间可进行文件的相互传输。

(5) 聊天记录功能, 实现当前用户能够查阅已保存的聊天内容。

1.2 服务器端

(1) 对用户登录信息进行管理, 并且进行保存, 以供后续查询和处理。

(2) 能够向所有用户发送系统消息。

(3) 保存并显示用户之间的通话记录内容以及文件传输记录, 将该信息储存在文件中, 能够满足后续的查询, 并且在控制台将其输出, 能够完成实时的信息预览[2]。

2 通讯软件系统客户端的设计

2.1 图形界面的设计实现

该IM软件采用C/S的工作模式, 客户端能够实现图像界面的展示, 方便用户之间交流和更多的逻辑交互。以下为图形界面实现相关类及方法的说明:

(1) set Border (Border Factory.create Empty Border (5, 5, 5, 5) ) ;

应用Border类来进行边框的宽度及高度设置, 以便用户输入昵称及密码。登陆界面方面Cell Renderer:JList里的一个元素, 当选择和未选择的时候, 会有不同的背景色样式。

UUList Model类继承自Abstract List Model, 实现了父类的抽象方法, 可以作为JList的数据模型。

其中Cat Chatroom类继承自Jframe, 用户聊天窗口的界面。由公共聊天区域, 个人打字区域, 发送文件区域, 开始按钮, 关闭按钮, 在线用户列表, 发送文件区域等部分组成。它绑定了客户端socket对象, 可以实现向服务器端发送各种类型的消息的功能。

发送按钮功能:在用户点击的时候, 会获取当前输入框的内容, 并检查选择的对象, 将内容发送出去, 如图1所示[3]。

2.2 消息及文件的收发

消息的收发使用了socket编程, 简单而言, 在客户端用户登陆成功后, 服务器端会对客户端进行一个Socket的建立和相应端口的分发, 因此, 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只用检测该端口的数据就能够确定是当前用户中的哪一个进行数据的分发, 在服务器端得到相对应端口的数据时, 根据用户的消息和相对应的处理逻辑进行数据的处理。

其中Server Socket的工作流程可以描述如下:首先使用Server Socket方法选取服务器的某个端口进行连接的建立, 并且监听该端口。之后建立的对象在Server Socket指定的端口利用accept的方法对信息进行监听, 一直到检测有来自客户端发送的试图连接服务器的请求, accept方法才能由之前一直阻塞的状态改变为通畅状态。同时返回到服务器端使客户端的Socket接口与服务器端的S o c k e t接口进行连接。再来依据服务器中get Input Stream、get Output Stream的类型调用方法中的一个或两个来建立与客户端进行交互的输出流和输入流。在这个整个过程中, 服务器与客户端是依据一定的协议来进行交互的, 直到二者的连接关闭为止。最后服务器或客户端或两个都关闭连接之后服务器才能继续监听来自客户端的下一次连接, 如图2所示[4]。

3 通讯软件系统服务器端的设计

作为网络节点的服务器端, 其主要作用会存储并处理网络上的大部分数据, 该项目中设计的服务器端用来监听来自客户端发送的相关信息, 并且进行来自客户端的信息管理, 作用类似于网络服务器。

作为服务器端, 主要工作内容为:接受客户端的消息, 并根据消息类型进行数据的转发和存储, 作用非常相似与目前网络体系中的网络服务器。

服务器的作用就是承载各种各样的数据, 和软件编写者的处理逻辑, 并且同时根据接收到的消息类型的不同, 跳转至不同的处理逻辑, 进行数据的梳理。同时转发数据, 处理数据, 存储记录, 打印日志。

该即时通讯软件系统首先必须开启服务器端进行不断的监听并即时反馈, 当客户端用户上线并交流, 服务器日志会记录相关通话内容和时钟显示, 当用户之间发送文件, 同样会显示文件大小以及保存位置等相关信息, 如图3所示[5]。

4 测试过程及结果

该IM软件系统进行代码部分的编写工作完成后, 需要进行一些列的测试工作, 不仅要测试系统各个方面的执行准确性, 还要测试高效性和交互性等很多“软实力”。

该即时通讯系统通过Java语言在Eclipse平台上实现。测试结果如下:

(1) 服务器端能够正确并且顺利的启动, 并且能够监听客户端的行为。

(2) 客户端界面能够实现。完成用户的注册功能, 使用户能够输入昵称、密码及再次确认密码。

(3) 客户端能够完成用户的登录, 并且检测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匹配, 以及该用户名是否存在于当前系统中, 如果密码错误, 则提示错误信息, 并且提示用户再次输入。

(4) 客户端文件传输功能实现。双击选择用户进行文件的传输, 接收方可选择接收或不接收, 之后可选择存储位置, 同时有进度条显示进程。

(5) 客户端私聊及群聊功能实现。用户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用户进行沟通交流。

(6) 客户端字体及大小的设置。用户可以调整字形及字体的大小

(7) 服务器端日志记录用户相关操作。从开始服务器启动, 到用户上线提示, 再到聊天记录以及文件传输记录均能够显示在日志当中, 方便查阅。

5 结语

目前来讲, 其实即时通讯软件在生活中已经较为常见, 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许多都是侧重于娱乐功能的开发, 用于实现单一通讯以及传输文件信息的软件较为缺少。在点对点交流的同时, 摆脱了对远程服务器的依赖, 避免浪费过的网络资源, 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此次即时通讯软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详细阐述了一个即时通讯软件模型的设计思路, 并对各个模块概念及功能及技术分别进行了分析, 最终完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冯博, 应群.面向对象的Java网络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印旻.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256-230.

[3]Bruce Eckel著.陈昊鹏译.Java编程思想[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4]吴越胜, 李新磊, 等.Eclipse 3.0程序开发技术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即时商务通讯软件 篇7

1.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 是两个人或多人之间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产生和加工的过程。它涉及的人数不多, 它是两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的过程, 也是人们商定意义、身份和关系的方式。

2. 距离

人们对于距离的认识, 最初开始于空间, 指 (两物体) 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或相隔的长度。齐美尔认为“距离”是时间或空间上的相隔, 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一种关系, “距离”的实质在于它创造了一种主客关系。

传播作为一种社会行为, 作为构建现实的一种方式, “距离”的概念也被引入传播学研究中, 在人际传播中, “距离”常被用来描述社会关系的建构与维系。

关系传播理论中, 坎特 (Kantor) 和莱尔 (Lehr) (1975年) 引入了“距离调节”的概念。他们认为, 一个系统中, 成员出于从空间到情感的考虑, 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 不断发出“确定距离”的信息, 以表明他们在彼此的关系中“站得”多么远或多么近。

有关人们在人际互动中如何使用空间和距离, 爱德华·霍尔 (Edward Hull) 曾提出空间关系学的概念, 并且将人际空间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手机即时通讯软件

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一款叫Kik的软件, 随后在中国陆续出现了米聊、微信、飞聊等, 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各类手机即时通讯软件一经出现, 便受到了广大用户的追捧。其中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微信, 截至2013年1月15日, 微信用户达3亿。

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充分挖掘了手机通讯录的社交潜力。安装软件后, 程序自动扫描手机通讯录, 提醒用户正在使用该软件的联系人, 将其添加到好友列表, 实现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无缝链接”, 这也正是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的原因。

2.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基于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人际传播中, 是否存在“距离”与交流方式选择的关系?视频通话等功能能否解决不能面对面交流带来的问题?

本次调查将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试图回答以上问题。由于调查条件限制, 以及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情况及其接受度, 将调查对象选定为大学生。调查时间为2013年6月8日—8月8日两个月里, 通过网络、纸质等形式, 共获得了220份有效问卷, 其中男性占59.09%, 女性为40.91%。同时, 根据年级、地域、性别、专业等因素抽取了10位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

三、调查结果分析

1. 关系群体与使用动机

库利提出首属关系和次属关系, 在此基础上, 凯列宏 (Calhoun) 又提出了远程关系, 于是经由手机的人际传播可以分为:首属关系群体、次属关系群体、远程关系群体的互动。首属关系是由自然的人际交往形成的, 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体, 包括家庭、邻里、青少年友伴。次属关系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目标建立起来的, 群体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包括同学、工作伙伴等。远程关系则是人们从来没有过面对面的互动, 完全依靠传播中介构建起的关系。

调查发现, 基于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人际传播中, 各类关系群体的人群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尤其是在首属关系群体中。被访者表示, 与邻里没有什么联系, 与青少年时的友伴仍保持联系的也不多。对受访者微信聊天列表的统计发现, 联系最多的好友中有80%属于次属关系群体。

在使用动机方面, 78.58%受访者表示“为了方便与老朋友们沟通”, 21.43%的使用者是因为“想结交更多的新朋友”。无论是针对何种关系群体, 手机即时通讯软件“满足了随时随地沟通、交流的需求” (85.72%) 以及“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交流, 既方便又省钱” (92.86%) 的功能为人们维持原有的人际关系, 扩大社会关系网络受到受访者的欢迎。

2. 亲密度与传播方式

微信为用户提供了文字、表情、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的选择, 用户可以利用各种零碎的时间与不同的对象协调沟通。受访者张丽 (24岁, 研一学生) 2013年7月20日9:00-24:00的微信聊天记录, 分析如下:

亲密度越高, 联系的时长越长, 当然也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用户会选择不同的聊天方式, 与父母长辈的沟通内容相比与同辈的男友也更为正式。只有在与最亲密的人沟通时, 用户才会选择较多的比如表情、语言、图片等非文字化的传播方式。

四、小结

我们生活在一个即时沟通的时代。28.56%的受访者表示, 手机即时通讯软件“扩大了我的交际圈, 结交了许多新朋友”, “多种交流的方式, 拉近了我与交流对象的距离” (78.58%) 。另一方面, 有42.36%的使用者表示“已经习惯使用手机即时通讯软件, 并且因此降低了普通短信、电话的使用率。”28.57%的使用者表示“已经离不开它”, 7.25%的使用者认为“我已经沉溺于手机即时通讯软件”。

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 表面上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但是习惯、依赖、过度地沉溺于使用手机的人际传播, 必然会带来不良的影响。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交流始终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摘要:人际传播是最古老的传播方式之一, 是沟通信息, 更是两个个体之间商定意义、确定关系的重要方式。“距离”被用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们也根据“距离”的远近来确定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 吸引了众多的用户。在以手机为中介的“人际传播”中, 人们是否会依据不同的“距离”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人际传播对于社会产生了何种影响?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方法, 回答相关问题。

关键词:人际传播,距离,手机即时通讯软件

参考文献

[1] .[美]莱斯莉·A·巴克斯特 (Leslie A.Baxter) , 唐·O·布雷思韦特 (Dawn O.Braithwaite) 著, 殷晓蓉等译, 人际传播:多元视角之下[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12 月第一版。

[2] .张景云, 大众传播距离论——一种心理学视角[M], 新华出版社, 2009年版。

[3] .[德]齐美尔, 陌生人[M], 引自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版。

[4] .L·埃德娜·罗杰斯, 关系传播理论——人际关系的一种系统-互动路径, 引自人际传播:多元视角之下[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一版。

[5] .乐国安, 社会心理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版。

上一篇:设计难点下一篇:“十个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