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

2024-05-20

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共12篇)

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 篇1

所谓课堂即时性评价, 是指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 教师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独到见解或思维误区给予适时的鼓励或价值判断。它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的即兴点评, 通常与教学活动过程相结合, 强调对具体行为的判断,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结论。它是以“质的记述+价值判断”为主的评价, 是一种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进行性的评估”, 贯穿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即时评价主要起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 帮助学生在后继学习中获得现实的进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 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 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 形成愉悦的心境。即时性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 学生最感兴趣, 最易接受, 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进行了数学课堂即时性评价策略的探索。

一、顺势引导, 情智交融——让评价成为思维的“助燃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 这种交流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话进行的。由于这种对话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教师应根据课堂氛围敏锐地作出反应。因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 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评价来维持。有效的即时性评价能使课堂气氛保持民主、平等、愉快和积极, 能引导学生善于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挑战, 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

【案例一】“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段

教师问:“一只青蛙几张嘴, 几只眼睛, 几条腿, 扑通几声跳下水?”

学生们听后愣了一下, 不明白教师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随后看到教师很自然的笑容后, 学生们开始争着举手回答这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

一位平时不爱举手的男学生一本正经地答道:“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 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

看着他像模像样的表情,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接着, 教师又问:“两只青蛙几张嘴, 几只眼睛, 几条腿, 扑通几声跳下水?”

学生们回答:“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 八条腿, 扑通两声跳下水。”

教师接着问:“三只呢?四只呢?”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

“那么, 当青蛙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表达?”随着教师这一问题的提出, 教室里一下没了声音, 每个学生都在思考。

不一会儿, 一名成绩不太好但很喜欢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不想他站起来回答的却是:“很多只青蛙很多张嘴, 很多只眼睛, 很多条腿, 扑通很多声跳下水。”其他学生笑作一团。

“你们笑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啊?”教师问。

“不同意。”学生回答。

“那么, 谁还有别的意见?”伴随着教师这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上又响起了一片议论声。学生们对词语“很多”怎样表示进行了充分讨论。

最后, 一个学生答道:“n只青蛙n张嘴, 2n只眼睛, 4n条腿, 扑通n声跳下水。”

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对那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提供的“错误答案”不作评判, 而采用了委婉质疑、顺势引导的办法。这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能够静心观察、分析和概括, 提升思维品质。可见, 教师巧妙的引导和适时的评价, 可以使学生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发现自己的错误, 并愉悦地认识错误。这样的教学也就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标。

二、合情鼓励, 立足需求———让评价成为知识建构的“点火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评价, 教师已经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学习者的伙伴。教师的即时性评价是否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 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 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 是衡量即时性学习评价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即时性评价作为学习活动的一部分, 是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很多时候, 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形。比如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普遍缺乏解决问题所需的特定知识, 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即时作出正确的反馈, 甚至教师启发、暗示都无济于事, 这样预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顺利达成。为了化解困境, 我们不妨灵活调整教学步骤, 采用即时性评价, 把思维之“球”巧妙地扔给学生, 让学生有进行个性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案例二】“简单概率的应用”教学片段

(在“简单概率的应用”的教学中, 有这样一个问题:某公司举办元旦庆祝晚会, 每位参加者领1张奖券参加摇奖活动。第一次摇奖共分发328张奖券, 设奖1份, 每张奖券获奖的机会相同。小王所在的销售部门共有25人参加晚会。问在第一次摇奖中, 小王得奖的概率是多少?小王所在的销售部门有人得奖的概率是多少?)

生在第一次摇奖中, 小王得奖的概率为;小王所在的销售部门有人得奖的概率为。

师你是如何计算出小王所在的销售部门有人得奖的概率是的?

生小王得奖的概率是, 他所在的销售部门有25个人, 所以小王所在的销售部门有人得奖的概率为:。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的!

(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 因为在本题中只有一张中奖奖券, 每个人中奖的概率是等可能的, 而且先抽或后抽的概率相等, 那么小王所在的销售部门有人得奖的概率等于25个相加, 所以可以用“”求解。但是, 学生是否意识到问题的本质了呢?我决定临时编一个问题来检查一下。)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类似的问题:某抽奖活动中, 有5张奖券, 其中有3张为中奖奖券。小明任意抽取一张奖券, 他能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生小明中奖的概率是。

师正确。若小明和小张各任意抽取一张奖券 (不放回) , 他们两人中有人能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生小明和小张两人中有人能中奖的概率为:。

(问题终于出来了, 学生并没有将这两类问题区分开来, 说明学生并不理解这个题目与书上题目的本质区别。)

师喔……原来概率是呀!

(我故意笑着拉长音调, 并没有直接指出错误。此时, 学生三三两两的议论起来。)

生1概率怎么会大于1呢?

生2概率是的话, 他们两人中有人能中奖的概率不就是百分之一百二十了吗?这怎么可能?

生3其中有2张是不中奖的呀, 那就有可能抽到的两张都是不中奖的呀!

生4难道“”的计算方法是错的……

(每一个学生都在思索着, 教室里慢慢安静下来, 学生纷纷拿起笔画着、计算着……大约过了5分钟,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 学生开始交流各自的答案了。)

师现在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生老师, 我通过列表得出, 5张奖券中任取两张, 一共有10种可能, 其中有9种可能抽到一张或两张中奖奖券, 所以他们两人中有人能中奖的概率为。

师非常好!他们两人中有人能中奖的意思就是抽到一张或两张中奖奖券。

生5张奖券中任取两张, 一共有10种情况, 其中两张都没中奖的可能有1种情况, 所以他们两人都不中奖的概率是, 所以他们两人中有人能中奖的概率为:。

师太棒了, 直接考虑问题的反面!

(全班同学为该生鼓掌!而后学生还给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精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大家的解法中我们可以看出, 原来的方法是错误的。那么, 现在, 我们重新来审视刚才课本上的那个问题……

此案例中, 教师没有用“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要牢记……”这样的方法提醒学生关注概率问题的本质, 而是抓住了一个引发高潮、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契机, 展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 让学生在认知结构的“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数学能力。教师的即时性评价立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维, 纠正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这有利于促成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协作、对话, 提高认知水平, 形成有效的“意义建构”。

三、情感启迪, 增强信心——让评价成为心路历程的“加油站”

师生共同发展, 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课堂上, 教师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 而是教学的创造者, 课堂上生存的东西, 需要教师用即时性评价来鉴别, 并作出价值判断。教育家斯塔佛尔曾说:“评价不在于证明, 而在于改进。”有效的即时性评价不是简单地褒贬, 而是注重点拨、启发、引导, 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增长能力的关键所在, 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关键所在。这种有效性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而且使课堂生成向良性发展, 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案例三】“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片段

上课几分钟后, 我已经导入了课题, 让学生探讨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接着我让学生画三角形:“同学们, 现在我们来画一个简单一点的三角形, 假设它的边是2厘米、3厘米、4厘米。”

话音刚落, 一个学生嚷了一声:“画个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不更简单?”

这可不是我预料中的事, 可我转念一想, 就以此为题, 让同学们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也很好吗?于是我说:“那同学们就画一个边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三角形吧。”

开始时学生都自己画, 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都自觉地分成小组热烈讨论开了。看来他们已经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微妙关系了。

几分钟后, 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画法没错, 都异口同声道:“不能组成三角形。”

“有这么回事?”我故作惊讶, “我很想知道它的奥妙所在, 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三条边为什么不能组成三角形吗?”

“能!”大家很自信。

学生都拿出自己的学具开始演示。很快就有人告诉我:“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 不能组成三角形。”

我刚刚对这个结论予以肯定, 就有学生就提出:“1+2并不小于3呀。”“可不是吗, ”好几个人都有了意见, “他的总结不完整。”

我见火候已到, 赶紧趁热打铁:“快思考一下, 怎样就完整了?”

学生又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中, 然后大家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作了这样的总结:“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 才能组成三角形。”

为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宽阔的天地, 我向他们抛出了一道题:“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x厘米、4厘米、5厘米, 那么x最大不能超过多少?最小不能低于多少?通过做题, 你又发现了什么?”

经过努力, 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三角形的任意边, 必定小于其他两条边的和, 而大于其他两条边的差。

就这样, 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下, 自主研究, 学习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当我告诉大家这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时, 他们高兴地笑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因势利导捕捉学生闪现的教学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这堂课教师抓住了学生随口说的“画个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不更简单”, 采用了询问和追问的方式进行即时评价,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 在动手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进而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 教师亲切的话语、巧妙的引导、平等的态度, 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激励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重新认识, 全新体验——让评价成为知识重构的“调节阀”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他们的研讨交流不时闪现思维的火花, 教师只要因势利导, 学生的认识就能上一个台阶。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是应激性反馈, 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 抓住关键信息, 作出合适的反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上, 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进行知识重构。

【案例四】“等腰三角形复习”教学片段

(在“等腰三角形复习”的教学中, 有这样一道题:如图, 点M, 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 CA边上, 且BM=CN, AM, BN交于点Q。求证:∠BQM=60°。)

生1由△ABC是正三角形, 可得AB=BC, ∠ABM=∠BCN=60°, 又BM=CN, 则△ABM≌△BCN, 所以∠BAM=∠CBN。由于∠ABM=∠CBN+∠ABN=60°, 得∠BAM+∠ABN=60°, 所以∠BQM=∠BAM+∠ABN=60°。

师有其他方法吗?

生2有, 但是只是证明的两个全等三角形不一样。我是证明△ACM和△BAN全等, 然后得到∠CAM=∠ABN。由于∠BAN=∠CAM+∠BAM=60°, 得∠ABN+∠BAM=60°, 所以∠BQM=∠BAM+∠ABN=60°。

师这当然可以。还有别的解法吗?

生3我是用相似来证明的。前面与第一位同学一样的, 得到∠BAM=∠CBN。然后因为∠AMB=∠BMQ, 所以△ABM∽△BQM, 因此∠BQM=∠ABM=60°。

…………

师结合图形, 除了题目需要求证的结论外, 我们还能得到哪些正确的结论?

(学生给出了很多的结论, 其中的一些结论, 说明他们颇有理性头脑。这两个问题的教学效果, 是我意想不到的。)

教师利用两个问题, 通过即时性评价让学生掌握了几个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的内在联系 (如八年级的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九年级的相似三角形等知识的联系) 。在教学中, 从学生的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出发,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给了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 教学目标不但在悄无声息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倾听同学思维展现的过程中获得全新体验, 在冲突与比较中得到了思维的提升。教师的活动好像不多, 然而就是这种“适时点拨、适时判断”, 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 并在积极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成为评价的主体。

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 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我们都知道, 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来自于课堂, 有效的即时性评价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教师运用有效的即时性评价, 不仅能深化学生的认知, 升华学生的情感, 而且能激荡自己的数学思绪, 体验到课堂教学的乐趣。

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 篇2

一、课题的提出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语文教师纷纷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的确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融洽师生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课程标准及教材在各实验区的推行、使用,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因为课程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作用,所以,课程评价改革的成败将会成为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改革中提到的课程评价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搜集到的教育信息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这里的“教育的价值”是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从狭义上讲,课程评价就是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

现代教育理念提出: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生态评价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的功能。实践证明,语文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能纠正别人的错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自己及时反省。多种内容、多种方法、多种艺术的评价,正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评价会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经过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当一个人正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他对活动本身的吸引力。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所以,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还是应该是真诚的评价语。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下,从从容容地学习,踏踏实实地探究,真真切切地对话,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也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这种评价的力量是任何五角星,小红花都无法比拟的。

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评价才能让学生即“动心”而不“冻心”,又“舒心”而不“伤心”,还要“正心”而不“偏心”,使精妙的评价语像催化剂一样,能让课堂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思维火花时刻被点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固然可以在语文的学科特点得到体现,但主要是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多用一点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但是,赏识并不是无原则的包容学生的错误,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理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去正确地评价。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能让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能感受到老师的浓浓情意,更得到向上发展的力量。让我们恰如其分的表扬,布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让教师的评价不再是机械僵化地套话,而是教师对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让学生倍感教师对自己的“尊重”。

三、本研究相关的核心概念的界定

激励理论:“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因此,激励是一种刺激,是促进人的行为,调动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实践证明,有效的激励对发挥人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激励指的是教师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教学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它有一下几种类型:(1)表扬性,肯定学习成绩,以激发成功欲;(2)激发性,运用问题激疑、组织竞赛等方法,激发进取心理;(3)期待性,对学习中的错误给予谅解,并投以期待的目光,鼓起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对知识的追求。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这里的“评价”特指教育评价(课程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激励性”既是一种评价的原则,也是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激励性”作为一种评价原则,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激发起点,不仅注重评价要激发的近期和远期效应,而是要把激发学生内在的评价需要作为评价的重要任务,是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重要动力。要求评价必须同评价对象的内在需要相适应,学生有了评价的需求,对评价者有了信任感,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才能自觉评价,主动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从而把外部评价转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动力。“激励性”作为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是指评价者在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唤醒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对客体价值的重新评价的一种方式。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原则

㈠、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实验研究。㈡、研究原则

1、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课程评价的动机和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发展,所以发展性原则是本研究的基本原则。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待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民主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要求老师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彻底转变观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

3、评价的主体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主客体对立评价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无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现代教育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2、评价的民主性原则

所谓民主的评价,即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励、增强信心,明确方向。强调评价者始终在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氛中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用辩证的观点,发展性的视角审视,对评价,应确立评价主体与客体的多向互动性,还学生以评价的机会、评价的权利及通过评价反思和发展的权利。激励性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处理自评和他评的关系中,强调以自评为主,强调自我意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评价对象通过评价不断积淀,优化自我素质结构,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评价的重要前提。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真正的教学过程应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20世纪的教学形态仍然是以“教学中心、老师中心、课本中心”为特征的。这种形态中,教师是专制者、权威者。21世纪,这种传统的“人——人”教学系统必将转变为“人——环境”系统。这种系统保障主体性的学习活动,就使得学生直面应答性的学习环境。只有这种环境系统工程,才能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评价之中去。

2、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实施激励性评价

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新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也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部分。激励性评价语言强调激励性,强调“奠定每一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但激励性并不等于无原则,并不等于颠倒黑白。激励性评价语言要求准确,规范和个性化。准确,是指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老师、同伴要引导其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取向正确的价值判断。规范,并不是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僵死的、程式化的所谓“激励性评价”,诸如、“嘿嘿,你真棒!”“答得好,表扬他!”等之流。

“好,大胆地站起来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读书最棒的同学!”“请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好吗?”。这些激励性的话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生们也正是在这些语言中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老师的一句句激励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如“目前为止,他是我们班上读得最好的,谁能超过他?比他读得还要好?”“你现在暂时没他读得好,但是只要努力,你一定会读得比他更好!”“你来读吧,你一定可以读得很好,不用紧张,展示一下自己。”“瞧,你不是读得很好吗?要有信心。”

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3、挖掘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实施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热情的鼓励。

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应“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激励性评价”研究的重要策略之一。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4、充分挖掘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实施激励性评价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究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意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识”和“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

5、恰当运用延缓性评价,实施激励性评价

所谓延缓性评价,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或自己来处理。教师只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才适时给予点拨。可以采用言语提示、精心补问、巧用反问等方式。

六、课题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浬浦小学中、高段学生为研究对象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定为一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2009.9—2009.11)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应用的研究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9.12—2010.7)实验阶段。

1、开展“课堂教学汇报课”。

2、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第三阶段(2010.9——2010.10))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总结提炼,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八、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实施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认知能力、自我概念的改善、人际关系质量的改善这三个维度得到一定的发展。

2、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探索出实施激励性评价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并推广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 程卫英(全面负责课题的设计规划)

成员: 方翠芽(课题的落实,材料的收集,撰写论文等)朱海珍(课题的落实,材料的收集,撰写论文等)沈 慧(课题的落实,材料的收集,撰写论文等)林雪琴(课题的落实,材料的收集,撰写论文等)马丽英(课题的落实,材料的收集,撰写论文等)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方法论》

周一贯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宋祥、孙明学、尹学林著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解读》

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 篇3

[关键词] 数学课堂;即时性评价;生成

课堂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活动的引导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性评价,破坏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信心. 二期课改倡导要以评价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学习生存状态进行动态的即时性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提升课堂的生命力,促进学生数学的发展.

数学课堂即时性评价的内涵意义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实时评估教学过程的教学现象做出回应,并根据即时评价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及时自我纠正、自我完善和提高,从而促进学习与教学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其实质也是一种情境性评价,不仅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即时性,而且还有一定的目标性和指向性,其目的也不是对学生学习进行价值判断,而是提供信息促进学生的深度数学学习. 因此教师评价时不仅要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将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而且应正确判断即时评价应达到何种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提升课堂的生命力,促进学生数学的发展.

数学课堂即时性评价生成的策略

下面以上教版六年级数学《线段大小的比较》一课为例,谈谈数学课堂即时性评价生成的策略.

1. 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明确评价目的

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核心,也是评价的基础,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明确教什么,还必须考虑到该目标是否可测量,可评价,能否和评价目标保持一致.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运用“叠合法”和数学符号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

(2)会用直尺、圆规等学习工具画线段,初步体验用作图语言叙述画法;

(3)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并能运用该性质解决问题.

这样不但揭示了本课的教学方向,而且具体和明确. 如“叠合法”、尺规画图等可以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而数学语言符号化,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达和书写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的正确设定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标尺,因此本课的即时性评价,就可以紧扣着目标进行生成.

2. 明确课堂提问目的,生成有针对性的评价

数学课堂往往是由问题驱动的,而在提问的同时,一定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做出针对性的评价,而不能笼统地做出对错的判断.

如课堂的前几分钟的复习检测,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这个阶段,教学评价的目标就是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认知程度. 正确而合理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迅速地进入状态.

【教学片段1】

师:你知道什么是线段吗?谈谈你的认识.

生1:线段有两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的线叫线段.

师:你对线段的特征知道得很清楚,不过有两个端点的一定是线段吗?

生1:(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有缺陷,立刻补充)连接两个端点的直线叫做线段.

师:对,线段和直线有关,但“连接两个端点的直线”这句话是否妥当?

生2:直线是没有端点的,应该说经过两个端点的直线在这两个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师(赞许状):这位同学叙述得非常好,那么这两个点是否属于线段呢?

生2点头:应该是经过两个端点的直线,在这两个端点之间的部分,连同这两个端点一起叫做线段.

师:这样的定义就比较完整了,让我们一起给这位同学鼓鼓掌(大家鼓掌). 但这里还存在一点小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上的定义,和这位同学的叙述做个比较.

上述片段中,生1的定义虽然是错误的,但我还是给予肯定,并允许他补充了自己的回答. 而生2的回答虽然存在缺陷,但是他对线段概念的描述完全出于自己的认知,并且非常接近教材的定义,所以没有必要囿于课本对回答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在给予其较高评价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并且借此引入线段的定义,加深了学生对线段定义的理解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3. 设计团队合作项目,生成多角度评价

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是数学课堂常有的教学行为,因此课堂上的即时性评价,不仅针对个人,也有针对集体的评价. 和个体的评价不同,合作学习评价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上面,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小组互评和自评的形式进行.

如本节课教学中,先让学生任意画一条线段,再利用身边的工具,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比较两个不同同学所画的线段的大小,并从可行性、便利性、准确性、独创性这几个角度进行互相评价.

【教学片段2】

在同学们激烈的讨论研究之后,请小组代表叙述他们各自的方法.

A组代表:我们的方法是观察法和测量法. 可以直接观察两条线段的长度,或者用直尺先分别测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

师:其他小组同学对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看法吗?

生1:用观察的方法可行性和准确性都不高,如果两条线段长度很接近的话,怎么看得出来哪条更长呢?用直尺量一下就比较准确.

师:说得很好,观察法有一定局限性,但如果两条线段相差比较大的话,观察法也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nlc202309082257

B组代表:我们小组的方法也是测量法,还可以用重合的方法进行比较,我们把两种纸上的线段重叠在一起就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师:很好,他们小组还想出了把两条线段重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行吗?

生2:我认为这样不太方便,纸不是透明的,可以拿一根线先叠在一条线段上,做上记号,然后放到另一条线段上去,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不少同学点头表示赞许)

师:很好的办法,不过有多少同学会随身带着线团呢. (引起一片笑声)

C组代表:我们的方法是用圆规的两个脚先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再把它叠到另一条线段上去,以此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师:圆规还有这用法啊,请你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一下. (C组代表到黑板上演示了他们的方法)

师:像这种把两条线段重合在一起比较大小的方法,叫做叠合法. 而圆规,就是把线段进行移动的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研究下去……

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线段大小比较的几种方法的研究,而且还引入了“叠合法”这个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互相进行评价,不仅使学生在得到肯定的同时又获得了纠正,而且使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能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

4. 优化课堂检测,生成总结性评价

在每堂课的最后通常要对学生当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作一个检测,一般都会采用练习的形式进行. 但如果在最后的课堂检测中,能够结合当堂知识的小结,同时生成总结性的评价,可以起到一个梳理所学内容,完善学生知识框架的作用,同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线段大小的比较》一课的最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作业单: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我们可以用两个______表示一条线段的端点,也可以用一个______表示一条线段.

(2)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3)下图中线段有______条,分别是______;射线有______条.

(4)已知线段AB,CD,AB>CD,如果将CD移动到AB的位置,使C点与A点重合,CD与AB叠合,那么点D的位置是______.

学生交流了答案之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在完成这些题目的时候运用到了本课学到的哪些知识点呢?你掌握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生1:第一题我运用了字母表示线段的方法,我知道了如何来表示线段.

生2:通过第二题的解决,我运用了测量的方法来比较线段的大小.

生3:第四题我运用了“叠合法”来比较线段的大小.

……

这样不仅引导学生有效地回忆和梳理所学知识,而且使学生在自我总结和评价中,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总之,数学课堂即时性评价是学生主动探究深度学习的加油站,能让教师和学生始终处在互动之中,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灵性和智慧的挑战,促进学生数学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 篇4

一、瞄准一个目标,夯实两个基础

促进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评价原则,也是即时评价的根本目标。能促进学生学、教师教的,就是好的即时评价方法,我们要坚持与发挥,反之,就是差的即时评价方法,我们要批评,促其改进,甚至丢弃。懂知识与懂学生,是即时评价的两大基础。懂知识,即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数学素养与教学素养,包括具备哲学素养,以看清数学的深度;具备逻辑素养,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具备心理素养,以调控教学的节奏;具备美学素养,以理解数学美的内涵。懂学生,即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懂学生,就要知道儿童的精神与情感需求;知道儿童到底是怎样学习数学的;知道个性差异会影响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等。懂知识,才能增强即时评价的数学味儿,保证其正确有效,减少误判;懂学生,才能更好地走入儿童心灵,为儿童发展服好务,避免伤害儿童。夯实这两大基础,才能发挥即时评价的积极作用。观察我们数学课堂上的不良评价,归根索源,就是因为不懂知识、不懂儿童。

二、遵循四个基本方法,让即时评价充满生命张力

评价是有生命的。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都是活生生的人,就是数学学科知识本身也不是死的,而是在不断地丰富与更新。让即时评价充满生命张力,就要给予人文关怀,让评价有温度;增强数学味道,让评价有厚度;把握适当时机,让评价有深度;鼓励多元参与,让评价有宽度。具体阐述如下。

1. 关注情感,让评价充满人文关怀。

“我始终在关注孩子们的表情。”全国名师吴正宪在回顾自己执教的《数的整除复习》时说。的确,积极的情绪状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成功时的喜形于色,思考时的凝神皱眉,争论时的面红耳赤,都是表露在外的心理状态。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评价时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2. 着重内在,让评价具有“数学味儿”。

郑毓信教授强调,我们应从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进行评价,利用评价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由此可知,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要体现足够的数学味儿,不能脱离数学本身,为评价而评价。贲友林老师执教图1内容时,有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买一个热水瓶可以买多少个茶杯?热水瓶的价钱是茶盘的几倍?对第二个问题,有位学生是这么做的(如图2所示)。贲老师很纳闷:第一个算式,已经解决了问题,怎么又写了第二个算式?多此一举?画蛇添足?还是……于是给第二个算式打了一个问号。经过询问,学生解释道:第一个问题,买一个热水瓶的钱可以买28个茶杯,而买一个茶盘的钱可以买2个茶杯,热水瓶的钱是茶盘的多少倍,就可以用28除以2。听完学生的解释,贲老师很快划去学生作业本上的问号,改之为五角星。一支笔,从“?”到“☆”,贲老师这样的即时评价简单而不平凡,整个评价过程的数学味儿让人回味无穷。

3. 把握时机,让评价收获更多惊喜。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因此即时评价应把握时机。教师的评价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超前的评价会让学生觉得评价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而滞后的评价则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回应没有被重视和尊重。可以说,准确把握评价时机是即时评价的智慧体现,只有把准评价时机,即时评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重庆名师朱福荣建议,教师上课一定要带一支红笔,随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及时评价。吴卫东教授在全国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时,盯着一名学员,一言不发,让该学员将思路反复说了三次,最后,竟跑到黑板上将思路写了出来,该学员因此也赢得了掌声一片。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 多元参与,让评价碰出思维的火花。

多元参与,是新课标倡导的评价理念。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应该鼓励、发动学生展开自评或互评。心理研究表明,自评更能培养一个人内省、反思的习惯,评价起来,更为细致认真,更能激发自己向善和美的方向发展,更能帮助自己树立学习自信心;互评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吴正宪老师执教《商不变性质》时,先是把学生提出的算式写在板条上,一位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不赞成您的做法,您这样做,太乱了。”吴老师就放手让这位学生把板条摘下来,分成了两栏:(60×2)÷(30×2)=2, (60÷3)÷(30÷3)=2, (60×5)÷(30×5)=2, (60÷6)÷(30÷6)=2。接下来,吴老师启发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位学生自告奋勇说:“我通过研究发现,这几个算式里,被除数变大,除数跟着变大,商不变;被除数变小,除数跟着变小,商也不变。”吴老师自言自语:“真的是这样吗?”吴老师半信半疑的神态,又一次把同学们带入了沉思。终于,一位勇敢的女同学站了起来:“我不同意小队长的意见。加一个数,原数就变大,减一个数,原数就变小,可是商变了。应该说,如果被除数乘几,除数也乘几,商不变;或者说被除数除以几,除数也除以几,商也不变,这么说更准确。”同学们一个劲儿地点头。

上述片断蕴含着高超的评价艺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碰撞出精妙的思维火花,最终引发这位女学生更为准确的回答。吴老师大度、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体现了评价的人文关怀,更激发了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碰撞、观点交锋的无穷魅力。

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诊断、激励,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课堂即时评价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提升评价智慧,这样才能为学生构建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课堂,让学生们在数学的天空中展翅遨翔。

摘要:课堂即时评价是师生对课堂中学习态度、过程、方法、效果等进行的即兴点评。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要以“促发展”的目标, 以“懂知识、懂学生”为基础, 赋予评价以人文关怀, 增强评价的数学味儿, 准确把握评价时机, 鼓励实施多元评价, 让即时评价充满生命的张力。

关键词:即时评价,思考实践,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 (修订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万伟, 秦德林, 吴永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刘志军.课堂评价论[M].桂林:广西师范出版社, 2004.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 篇5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麒麟小学 吕奉苍

一、你见过这样的课堂评价吗?

1、吹毛求疵。————这在以往的课堂中经常见到。【案例1】

师:你们知道麦子是什么时候成熟的吗? 生:麦子是秋天成熟的。

师:不对,麦子是夏天成熟的,你连这都不知道,真应该好好向农民伯伯学习啊!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总看不到学生的优点,看不到学生学习的闪光点,而是紧紧盯住学生言行中的缺点不放,一点错误和不足也不允许存在。批评和指责往往要多于表扬,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习惯于对学生拟定一个评价的统一标准,对达不到要标准或偏离标准的言行举止常常轻易地提出批评,甚至可以指责、挖苦、讽刺。

2、程式化。

【案例2】师:读完了《荷花》这篇课文,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有的正在开放,有的没有开放,有的全都开了。

师:说得多好啊,大家表扬他!(啪、啪、啪啪啪)生2: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荷花。

师:好,大家表扬他!(啪、啪、啪啪啪)生3: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

师:好极了,大家伸出大拇指夸夸他!(棒、棒、你真棒!)不知从何时起,不少课堂里开始掀起一股运用掌声、口号声进行评价的热潮,掌声是整齐划一的“啪、啪、啪啪啪”,口号声也是整齐响亮的“棒、棒、你真棒!”在低年级课堂中适当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许有一定的效果,但小学中高年级的课堂中经常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因为这样的评价是程式化,对谁的表扬都一个样,缺乏针对性,缺乏真情,对稍具感悟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学生来说,心灵的震撼力是很小的。

3、单向评价。

传统的评价只限于教师评价学生,是非对错全由教师做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这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显而易见,这些评价的目的——为了控制学生 什么是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即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系统、科学地收集、处理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成果,给予价值判断并以求改进的过程。教育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及其有关标准,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与教育活动相关的现象、材料、数据等,进行系统的分析评定,确定其价值和优缺点,并据此调整、处理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成果,给予价值判断并以求改进的过程。

什么是课堂即时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课堂即时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与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据统计,一个小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一万节课:他们9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语文课堂即时评价应该丰富而灵动,以“真情”打动学生,以“魅力”感染学生,在“过程”中引领,在“平等”中商榷。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应是学生生命中“一次次难忘的经历”,“一个个永恒的瞬间”。

今天所讲的主题是——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区别于其他评价的重要特点就是随机性和瞬时性,这对教师语言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课堂即时评价的几种现状。

现状1【一味说“好”】————只有表扬,没有批评。

【案例3】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的语文课,从课始到课尾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词的,还是写了几个字的;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还是回答了几句话的,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真好!”“真行!”“你真棒!”称赞声不绝于耳,还兴师动众地要求全班同学一次次掌声鼓励,可不知怎么地,最初整齐响亮的掌声渐渐地变得稀稀拉拉……

在当前的课堂中,由于对新课标的误解,很多老师都不敢负面评价学生。一律用“好”“不错”进行机械化地评价,学生读课文,即使读得很一般,教师也要夸上一句“恩,读得不错!”回答问题时学生答得并不怎么样,一些教师偏要夸上一句“说得真好!”这样的现象在公开课教学中尤为常见。更糟糕的是,连学生说错了,教师也会不加辨析地夸上一句:“真聪明!”

【反思】廉价的表扬真的有效吗?

新课程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日常评价中注重激励性评价。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偏向,就是对学生一味表扬。也许老师的心特别善良,不愿意去伤害学生,我们许多教师都慷慨无私地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都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激励性语言的包围下,即使是“平庸”的孩子也会变得鲜活起来。【忧虑】这样下去,会不会造成学生经不起挫折的心理障碍? 老师们的顾虑很有道理。激励不等于表扬,表扬只是激励的一种方式,恰当的批评也是激励。一味表扬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知道物极必反,如果过头了,那未必是好事了。一味地表扬,正如一味地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垂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事实上,过多的廉价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他们形成随便、无所谓的学习态度。

【建议】

鼓励是以表扬为主,而激励则含有必要的和轻微的刺激,我们要把好度。在评价中,对学生既不能一味批评,也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如果学生对的我们可以表扬,如果错的,还怎么表扬呢?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是对学生错误思维和认识的一种肯定。而这种肯定,不仅不能给学生有效的激励,还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甚至会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现状2:【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错,不加评价。【案例4】一位教师上《惊弓之鸟》时,出示句子——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这两个“直”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1:第一个“直”是拼命的意思,第二个“直”是一直的意思。

师:嗯,坐下。

生2:第一个“直”是很快的意思,第二个“直”是笔直的意思。师:嗯,坐下。

师: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注意要读出感情。

学生的回答究竟是对是错,教师未作任何评价。原因之一,教育理论界的躁动。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刚刚兴起,容不得做冷静的思考和潜心认真的研究,就一哄而起,各种解读文本“各具神态”,这种理论上的相互“争鸣”,使得实践者无所适从、无法选择。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可能根本没有仔细倾听孩子的发言,没有听清学生说的话,自然不敢妄加评论。因为当时教师眼里盯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是什么。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老师自己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就应该多钻研了。

【反思】课堂即时评价要分对错吗?

教师对学生出色的或不良的表现采取的是不置可否的态度,这肯定是不对的。不置可否的评价使做过努力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也使不辨是非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就当时来说,也许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上进心或迷失发展方向。

【建议】

对于错误,我们应该用比较策略的、机智的方法将其直接指出来,或借他人之口间接地指出来。比如在朗读文章时,有个学生读得不好,或者哪个地方读错了。如果教师将他直接指出来,有些生硬,还不足以提醒大家注意。我们可以多找几位学生来读,然后让大家来评价,最后对与错,好与坏的结论自然可见。假如一个学生多次重复他所犯过的错误,我们就要耐心地分析原因:或者基础不牢?或者接受能力差?或者是没有注意听讲?对待这些情况,我们都应该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认真分析,然后加以解决。

现状3:【带功利性】————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案例5】讲台上放着一只“百宝箱”,教师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儿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开始还很奏效,小朋友坐得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满心欢喜,将那一朵朵小红花不断地飘到小朋友的头上。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手摆弄着奖品,转脸向别人炫耀,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声音。不一会儿,小红花发光了,没得到的发出失望的叹息,变得无精打采。老师的办法还真多,又从“百宝箱”里拿出几片小枫叶,贴在黑板上,说:“这些枫叶的背面都藏着字宝宝,谁把字宝宝读准了,这片枫叶就送给谁!”小朋友为了争枫叶,一窝蜂似的冲到讲台前,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团。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奖品,常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也多以红五角星等作为评价学生的常用法宝。然而,7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获五角星的增多,他们发现五角星并没有多少用途——你有,我有,大家有,已并不稀奇。法宝渐渐就不灵了。

【反思】激励性评价要带功利性吗?

激励性评价是调控课堂的一种手段,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红五星、大苹果、贴贴纸,教师似乎乐用不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学生会把学习这一目标置于脑后不顾,而只在乎眼前的奖励,把奖励当成了学习目标,转移了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了功利心理,为了奖励才回答问题,回答对了就想得到奖励,得到奖励之后,积极性就降低,不愿意参加后面的学习活动了。更糟糕的是,一些学生对奖励的东西失去兴趣,时时盼望更新鲜的奖品刺激他们。另一方面,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的实物评奖,有时反而冲淡了老师苦心经营的教学情境。

【建议】

其实,只要我们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我们的爱心去正确地进行评价,那么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都是激励性的评价。学生从中得到的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雨露和不断正确认识自我的阳光。

三、课堂即时评价的策略。

1、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

万物生长靠太阳,学生的学习也需要阳光般的心情,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让学生在自信中起步,在鼓励中进步。

【案例6】心情预报

课前五分钟,一位教师提前进入教师,让同学们预报自己的心情。心灵广播电台开始预报心情:××的心情晴朗;××的心情阴转晴;××的心情阳光灿烂;××的心情雨,并伴有二级脾气。

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心情随机创设情境,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吸引到学习中来。一个民主、平等、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做到“眼观八方”,不仅从眼神,而且从语气、态度、表情等方面注意调控自己。

2、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学生的一句普通的言语,经教师智慧的点拨,就能焕发别样的光芒。

【案例7】特级教师王崧舟教《草船借箭》片段

师: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11处,但我发现,只有这个地方在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你们研究研究,觉得诸葛亮在笑谁?

生:笑曹操,因为雾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说明对曹操的性格了如指掌。

师:是啊,这叫什么笑?这叫讽刺的笑……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师:对诸葛亮的笑,你们还有别的体会吗?

生:他是在笑他自己的神机妙算,对所有人都了如指掌。师:这叫自信的笑,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师:不错,这是他的体会,你们呢?都一样吗? 生:他在笑鲁肃,鲁肃前面吃惊地问……

师:他是在宽慰鲁肃,是不是?鲁肃啊鲁肃,你真是个老实人,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明白我的用意啊!这是一种幽默的笑。谁来宽慰宽慰鲁肃?

生:我觉得诸葛亮还在笑周瑜呢!周瑜想方设法陷害诸葛亮,总算想到了这个方法,现在马上会有十万枝箭了,他就笑你周瑜一定想不到这点。

师:有了十万枝箭,周瑜的阴谋还能得逞吗?诸葛亮心里默默地说:“周瑜啊,周公瑾啊,你要跟我斗,还嫩点儿!”这叫胜利的笑。读读看…… 不难看出,王崧舟老师的评价语言不但准确、到位,而且有概括和提升作用,一语中的,让学生在面对面的碰撞中提升语感品质。课堂即时评价,犹如激战中的短兵相接,充满着真实性与现场感,教师往往来不及细细斟酌评价语言,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语感,丰厚的积淀。要想达到王老师这样的水平,还需要不断地磨练自己,提升自己。

3、注意过程与方法的引领。

语文学习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方法指导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而是善于捕捉学生“典型”,发现学生的“经验”,加以珍视、表扬,或教师设法引导学生掌握学法。

【案例8】《玲玲的画》教学片段

师:经过爸爸的指点,玲玲会想到把弄脏的地方改成什么呢? 生:玲玲想,这个污迹有点像小狗的身子,就把它改成小狗吧!老师一听,答案非常正确,情不自禁地说:“啊,答得真好!和老师想的一模一样。”老师以为这样一表扬,肯定会有更多的同学发言,哪知刚才高举的一只只小手“唰”地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是什么呢?不用说,老师们都知道,在小学生的眼里,老师是很权威的,老师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现在连老师都和他想得一模一样,那还有谁会超过老师呢?显而易见,这样的评价是不可取的。11 在课堂即时评价中,怎样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引领,特级教师吉春亚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案例9】特级教师吉春亚教《和时间赛跑》片段: 生(自学后提出疑问):为什么人永远跑不过时间?

师:有了问题,就应该自己解决,大家再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把问题读懂。

(再读课文后)

生(读书上句子):“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爸爸以前和你一样……”

师:你再思考一下,能不能把书上的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话来解答。生:因为昨天过去了,谁也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现在老了,以前也是个孩子……

师:(回答正确后)你很会表达,这就是语文学习,把书本上的语言根据需要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谁还有补充?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意见……

师:你会听,会吸收别人的意见,还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你充满了智慧……

评价是为了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要注重过程的评 12 价。面对学生正确的答案,不忙着肯首表扬,而是引领回顾思考的过程,使最有价值的过程与方法让全体学生共享。面对错误的答案不忙着否定,要肯定其思维过程中有价值的因素。面对暂时不符合要求的练习,应尊重差异,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过程,允许异步达标。

课堂即时评价不等于马上评价,相反,有时教师需要耐心等待,需要延缓评价。教师的基本姿态是接纳,既不急于表示赞同,也不急于表示反对,而是表示乐意倾听。不止于简单评判“对”或“错”,而是展开具体的阅读与思考,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给学生以方法的启迪,这样,每一次评价的过程才会丰满,才有一定的意义和分量。

4、关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

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评价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

【案例10】教学《蚕姑娘》后,教师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比赛听写学过的7个生字。小红和小刚举手“应战”。结果小红全对,赢得了同学的掌声,而小刚只写对了三个,羞愧地低下了头。见此情景,老师对大家说:“小刚虽然只写对三个字,但他刚才第一个举手,多么勇敢的孩子呀。而且,他的字写得那么漂亮,值得大家学习。相信小 13 刚同学下次也能全写对。”这时,他红红的脸抬了起来,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评价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有所侧重的评价目标,如有的学生天生胆小,朗读或发言不敢大声说话,因此,可把大胆发言作为主要的评价目标。

5、开展学生互评与自评的各种活动。

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以往的学习评价往往是教师的事,学生作为被评估的对象,只是学习的主体,以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作为主要任务。学生很少参与评价,缺乏评价的主动性,缺乏相应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和同伴的表现有着自觉、能动的反应——尽管程度不同、范围有限。这些反应往往稍纵即逝,学校生活中丰富的活动,将很快淹没这种内在的评价反应。如果学生参与评价活动,这种反应能被加强和发展。

6、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用语。

任何教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常用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会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

※启发性常用语例: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个好办法?

※ 赏识性常用语 例:你的发现非常重要!你的方法很有新意!※ 激励性常用语 例:不错,学习就得认真。没有尝试,不要轻易说“不”!

※ 反思性常用语 例: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尝试?

教师可以从网络、书报上摘抄这些常用语,熟记于心。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去反思,创造出适合自己风格的教学常用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积极评价功能。

音乐教学中即时性评价之我见 篇6

用“我”字开头表达理解

学生在课堂中会出现各种不良的表现,对此教师可能会指责、批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地使用“你”这个词语,比如“你为什么又唱错了?”“你怎么就唱不出这首歌的情感呢?”等等,这样的评价很容易伤害学生,引起抵触。其实,人都有尊严,教学中只有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理同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要求是为了他的发展,用我字开头直接说出感受,有助于师生之间坦率地交换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这样描述:“我再重复唱一遍,好好听我是怎么唱的。”“我可能还没说明白其中的感情,我再说一遍,看看我们之间表达感情的差异。”这种揽责式的即时性评价可以提醒学生,有利于学生接受我们的要求。

接纳学生的负面情绪

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结合起来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自身的能力、环境以及以往所受到的训练等各种原因,一些学生可能感觉课程有难度,有时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的实际,加之高中学生对音乐教学的不良认识,学生可能会有抵触情绪,在课堂中有时会表现的不那么积极。对此,教师如果说:“同学们如果不认真参与那就错了,要知道音乐也是需要考试的。”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学生敌对情绪,此时,教师最好说:“同学们对这节课的内容可能有些看法,哪位同学能谈谈原因?”这种评价语能够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了解事情的真实原因,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和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肯定学生的努力过程

在音乐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成功表现认可与鼓励,这种认可性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在肯定学生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往往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比如说“难度这么大的歌你都能唱好,可见你是多么有才气。”其实,这种评价会误导学生,以至于使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足以不需要更多的努力。因而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肯定,培养起学生的积极态度,帮助学生认清个人成功的原因及努力的重要性,这种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努力过程,如有一次教学中,笔者选择的歌曲有一定的难度,但大部分学生都唱得很到位,对此,笔者这样评价学生:“这首歌的难度很大,但同学很努力,无论是在音律上还是在情感表达上,都表现得很到位,我感到很自豪。”

赞美学生努力的结果

成功与成功感是两回事,没有成功感的成功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其实,在学生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对此我们可以肯定学生的努力过程,也可以通过对学生成功的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价值,从而增加成就感。记得有一次学生帮着整理音乐教室,确实整理得很好,学生也流露出渴望表扬的眼神,对此,如果说学生整理得很好,可能这种评价会不疼不痒,学生也感受不到成功和认可的喜悦,对此,笔者是这样评价的:“你整理得很好,同学们在上音乐课时会记得你的功劳的。”

使用个性化的语言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语言能够充满真情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同样,在评价中使用个性化的语言也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师评价的认可。很多研究表明,学生能否认可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能否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不在于教师使用了什么样的词语,而是这些评价是否针对某个学生的特点,是否是教师出于真挚的感情。这里应该注意避免一些笼统评价语:“你的表现不错;你真棒;你唱得很好等等。”而是要善于使用个性化的评价语言,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努力和学生所取得的成功,这种评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评价是针对他的,是独一无二的,这种针对性的评价最终能把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调节,成为学生自觉发展的动力。

优化即时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篇7

一、优化评价的激励性, 切忌讽刺性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采用激励性语言,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用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的发展。”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即时评价多采用简明的陈述方式对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和非认知特点, 以及需要进一步从事的数学活动等进行评定, 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定性描述, 也是师生的一次情感交流。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同学, 更需要在课堂上毫不吝啬地给予积极的鼓励、赏识, 从而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因此, 我们要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的基础上, 突出优化评价的激励性, 切忌评价的讽刺性, 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记得我在接三年级的时候, 班上有个叫黄敏的女生, 由于父母长时间外出, 由年老的爷爷奶奶照顾, 养成了懒惰的习惯, 其数学成绩特别差。可是, 这个小女孩的情商、智商都不差。我想, 这样的女孩怎么能够有这么差的成绩呢?我接手后, 在课堂上对她的学习状况关注特别多, 适时抽她回答问题, 对她的回答每次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课后对她每次做正确了的作业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慢慢地, 她的学习自信心增强了, 学习习惯也渐渐地好转了, 期末的时候, 由原来的每学期不合格一下子变成了优生。

当然, 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孩子, 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在课堂上对于孩子的“错误”, 我们要教给他们怎么做, 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切忌不管学生表现如何, 一味给予表扬。对于学生而言, 过多的夸奖会上瘾;过多的表扬也会让学生无动于衷, 更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二、优化评价的真实性, 切忌虚伪性

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记得我在上《千米的认识》一课时, 我首先出示了5个填空题:1米= () 分米, 2分米= () 厘米, 5米= () 厘米, 300厘米= () 米, 60分米= () 米。班上的黄敏同学之前从未做对过题, 今天的5道题全都做对了, 我即时表扬了她:“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你在进步, 我很为你高兴, 加油!”表扬的话语令黄敏感动, 她的学习更加有动力了。

又如, 一位老师在上《面积单位》一课时, 在教学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环节提问:“现在有两个图形, 一个图形包含了8个方格, 另一个图形包含了15个方格, 你猜, 哪个图形的面积会更大一些?为什么?”一学生回答:“包含有15个方格的图形的面积大些, 15个方格比8个方格多些。”老师笑道:“不错, 说明你动脑筋了。”然后就转向提问下一位学生。这位老师面对学生错误的回答, 没有及时地去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回答究竟错在哪里, 以及避免错误的思考角度应是什么。

因此, 我们的课堂即时评价应该实事求是, 恰如其分;要多一份真诚, 少一份虚伪;既要大度地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功, 又要鲜明地指出其存在的错误和不足。这样, 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可信度才高, 教师的评价才真实, 学生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在评价中不仅体验成功的喜悦, 而且发现不足, 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三、优化评价的时效性, 切忌应付性

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指出:最有益的教师评价就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一名好的教师, 应该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亲切的微笑和积极的态度, 赏识着每一个学生。他会在每个时刻、每个环节仔细倾听着每个学生的回答, 在倾听中挖掘着学生的闪光点, 同时发现问题, 做到及时肯定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果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及时指明学生应该纠正的错误, 并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用语气词“嗯”“啊”“哦”等来连续对付学生的回答, 在发现学生回答不完整或者不够准确的时候, 切忌只说“请坐” (用手势) 或者说“这样啊, 下一位”等等。这样的评价, 没有真正评价学生, 学生也无法从老师的评价语言中获得肯定或者否定。

课堂即时评价的语言艺术 篇8

一、精心预设, 引来“美丽春天”

当今的课堂是千变万化的, 再好的预设也是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为学生的差异和课堂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 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所以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 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预约, 甚至不要预约。试想, 为何名师的课堂常常能给我们带来评价的惊喜, 常常能让学生“学一点而知天下”?我想这样的效果绝不是空穴来风的偶然所得, 恰恰是课前苦心经营、精心打造的必然所知。教学的动态生成所带来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对课堂及时评价提出了很高的艺术要求。如果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能多从学生方面考虑, 充分估计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即时应变能力。

例如, 当学生学到某个地方, 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 教师该如何作答, 教师提出某个问题, 学生会怎么回答, 一般有几种答案, 教师怎样引导, 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 教师该如何对学生可能有的解答思路有详尽的预设, 结合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各种即时生成的评价语言也就更加精彩了。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 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此时我们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上,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遵循学生的认知曲线, 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 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情作灵活、即时、恰当地评价;如果不能轻易地、过早地给出结论, 则要灵活恰当地运用延迟评价, 让更多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来激发师生的生命潜能, 焕发生命的激情, 引来“美丽的春天”。

二、真情激励, 构筑“满园春色”

如果说课前评价语言的预约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那么课中经历师生互动生成的评价语言将成为画龙点睛的一笔。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因而, 课堂评价语言应当充满情感的色彩。只有这样, 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 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没有情感的评价语言是苍白无力的, 即不会让课堂生动有趣, 更谈不上感染学生。如果我们只冷冰冰地进行知识传授, 却没有情感的交流。冷冰冰的人也许可以很好地操纵机器, 却无法启动心灵的闸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真正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不断唤醒、鼓舞和激励。”鼓舞和激励的语言是孩子的阳光, 是课堂的生命。今天, 该如何追寻课堂即时评价语言, 才能让我们的孩子采撷到数学世界中那一片片绚烂的云彩来建筑“满园春色”。

1.巧妙点拨, 鼓励倾听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重“表达”而轻“倾听”, 我们组织学生评价时, “倾听”极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自己要学会倾听, 只有主动倾听学生实际表达的内容, 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 倾听学生发言时夹带的内心情感, 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发言的观点与要害、错误与精彩, 从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另外教师在倾听过程中静静地等待、敏锐地捕捉、默默地思考、对学生的尊重与真诚都潜移默化地以“身教胜于言教”的方式指引着全班学生如何倾听。教师无需强制要求学生“听别人发言”, 而可以问题驱动“我听出问题来了, 你们听出来了吗?”“多好的回答, 他的话告诉我们什么意思?谁能把他的话再重复一次?”“他的这句话说的真有水平, 这么有水平的话谁能听懂?”“这位同学听得真够认真, 因为他是凭空说的, 她都能听懂, 说明了他的想法触动了她的想法, 真不错……。”这样以评价引领把单项的倾听与多向的交流、对话融为一体。课堂中, 教师注意组织发言的学生与全班学生交流, 而不仅仅是与教师交流;注意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同伴的发言, 而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话语。“我听出问题来了, 你们听出来了吗?”“谁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样巧妙地将学生的发言变为对话的重要资源, 善于汲取这些发言的合理之处, 同时能对他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出心理的宽容与思维的引领。因此, 评价是艺术, 倾听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2.提炼言语, 合理引导

模糊的教学评价, 除了给学生不真实的感觉之外, 还达不到评价的真正目的。“你说的真好!”“你太聪明了!”“说得还不错”“非常有道理”这类的评价, 学生从中了解到的只是一个终极性的结果, 究竟好在哪?棒在何处?聪明在什么地方?学生无从知道。所以评价要有指向性, 要提炼学生朴素的言语, 合理引导, 使学生从中不仅能得到前进的动力, 更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如《分数的意义》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回忆你头脑中的分数, 把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我知道分数由分子、分数线、分母组成的。

师:这个同学告诉我们分数由哪三部分组成, 还有要说的吗?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他告诉我们分数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知道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分数和小数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生:我们班昨天作业得优秀的占十分之九。

师:他刚才说的是分数可以用在概率上。

再如:《圆的认识》中的一个小片段:

生:圆有无数条半径,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师:学习数学, 贵在联想, 半径有无数条,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那直径呢?

生:直径也有无数条, 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师:学习数学你有很好的直觉, 但还得问自己三个字“为什么?”

生:因为一条直径里面有两条半径。

师:在我们看来这只是一条直径, 而在他的眼里却是两条半径, 好厉害呀!尤其是他的发现还帮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结论, 那就是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的回答是那么朴素, 而两位优秀教师却发挥课堂评价的引领功能, 积极寻找评价与知识的融合点, 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附着于学习内容中, 使它们浑然一体, 没有“硬插”的突兀感, 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而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考方法进行提炼、总结和升华, 让学生体验这种思想的实质, 从而强化学生在后继学习中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的意识。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低层次的机械重复上, 诱发学生“生疑的兴趣、探究的欲望、释疑的惊喜”。

其实学生希望得到的不是简单的赞美, 而是对自己的回答做出具体的分析, 做出必要的解释, 提升发言的品质, 帮助他们从更开阔的视野中看问题。因此, 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他们为什么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 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学生的发言, 或者进行简单模糊、毫无价值的肯定。当学生的发言中出现显而易见的知识性错误和语病时, 我们更不能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 使学生看不清努力的方向, 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鞭策思考, 发散思维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 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 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刚刚还在蠢蠢欲动, 一句“思考着并美丽着。”如同灵丹妙药,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在每个学生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静静的美、思考的美。 (一辆汽车8/15 h行40 km, 照这样计算, 15 km行了多少h?) 当黑板上呈现不同的方法时:

(1) 8/15÷40×15

(2) (15÷40) ×8/15

师:看着黑板上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 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想既然可以先求出一km行多少h, 也可以先求出1 h行多少km?

算式:15÷ (40÷8/15)

师:特别欣赏对同一个问题居然有不同的看法, 同样一个问题能以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师:如果用 (40÷8/15) ×15, 可以吗?那求得又是什么呢?

生:不行, 这表示求15 h行多少km了。

生:老师, 这道题还可以用8/15÷ (40÷15) 来计算。

师:聪明的同学总是会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多好的方法, 请比较一下, 酝酿一下,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教师的评价是一个“方向盘”, 也是一个“诊断器”, 还是一个“动力泵”, 在课堂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引导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 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思维发展, 激活着学生思路的变换。短短几分钟的师生互动, 学生不断有灵光闪现, 不断地观察、表达、思考、补充、完善, 师生仿佛经历了一次充满智慧的数学旅行。教师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丰富的评价语言, 使学生一步步走向数学的客观世界, 教师作为学生生命旅途的引领者, 的确要呵护学生的真情感悟, 聆听他们最率真的声音。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采 到数学世界中那一片片绚烂的云彩?需要的是激励、鼓舞和鞭策。把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使学生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关注细节, 闪出精彩

细节决定成败。要让课堂生动有趣, 教师就要关注细节, 培养自己的细节精神。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 却不容忽视, 值得教师认真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 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 却能闪耀出“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小, 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若能谨慎地处理好每个教学细节, 那“生命”就会不断地给课堂生成智慧, 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课堂就将成为人间最美好的诗歌。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执教35+7的场景。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说出了很多的计算方法, 教师的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个时候, 又有一位学生高高地把手举起, 教师迟疑了一下, 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学生说:“老师, 黑板上35+7=42, 你写成43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 “哦”了一声, 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这位教师忽然又想起了什么, 说:“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 但是今天却很认真, 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老师的口令, 机械地“啪啪啪”响起了几声掌声。

这位老师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 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实现新课程的一种点缀, 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在表扬的同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味:你平时学习是不认真的。学生听后的感想如何呢?这种表扬是不是一种“扼杀”呢?

另一个案例:教师在教“中位数”时因为疏忽, 课件上的条形统计图出现了一点小误差。正当进入教学状态时, 一位学生却情不自禁地喊出来:“老师, 你的统计图画错了, 甲公司525元的工资怎么会比乙公司的560元高啊?”在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眼睛“唰”的一下射向讲台, 大家似乎都屏住了呼吸。该怎么评价?此时只见教师潇洒一笑, 哈哈:“因为老师的疏忽, 成就了你的精彩。”同时竖起了大拇指, 全场一阵热烈的掌声。同样的掌声, 不同的声音;同样的掌声, 不同的效果。

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关注教学细节, 关注即时评价, 其实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 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关注细节的即时评价就是追求教学智慧与艺术的统一。

三、释放空间, 引来“百鸟欢呼”

教学评价如果只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 在同一数学问题上, 不同层次、不同思维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层面都不同。师生、生生互相争辩、交流的氛围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如何使这些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努力地实践与思考:如果把评价权交给学生, 课堂又将会形成怎样的一副场景?如果增加教学的开放度, 释放评价的空间, 是否也会开放学生的思路, 开发学生的潜能呢?回答是肯定的。

如:我在教“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时, 出示这样一道题目:一包糖, 吃了28颗, 吃了的占这包糖的4/5, 这包糖一共有几颗?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先画图再自主探索, 而后各组展示交流并进行评价:

方法一:28÷4×5

方法二:28÷4/5

方法三:28+28×1/4

方法四:28× (1÷4/5)

方法五:用方程解

当这组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完他们的算法后,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听完他们的介绍,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要问的?

生1:第一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画线段图很容易理解。

生2:第二种方法既简单又明了, 让我眼前一亮。

生3:第五种方法最管用, 只要找到等量关系式, 就可以列出方程。

生4:第四种方法真不简单, 我怎么都想不到,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列?

生5:1÷4/5表示先求出单位“1”里面有几个4/5, 一个4/5是28, 几个就用28再乘几就是。

学生们长长的“哦”了一声, 似乎恍然大悟。

师:同学们不但爱动脑、会思考, 想出多种不同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并且对每种解法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看法, 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这是老师最欣赏的。

多角度的评价, 合情合理的评价, 来自学习同伴间的评价, 这样丰富多彩的评价不仅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作了一次有效的梳理,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倾听意识, 促进了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每一个学生, 作为生命的个体都需要有与别人交流的意识、沟通的能力, 即时评价的转让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交流的乐园, 引来“百鸟欢呼”, 让学生彼此都能听到乐园里花开的声音。在课堂中, 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 听到的是欢声笑语, 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

如何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篇9

这个心理学实验所反映的情景与我们今天的绝大多数课堂何其相似!“课堂评价”十分匮乏, “课堂及时评价”尤其匮乏.课堂上, 少数学生表演的好, 受些许口头表扬, 如同“赫洛克的表扬组”;少数学生配合的不好, 当堂挨批, 成了“受训组”;大部分学生属于“旁听生”, 无关他们的痛痒, 是“被忽视组”.所以, 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这样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是“万马齐喑”“死气沉沉”“了无生趣”;教师越是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越是昏昏欲睡.

根源究竟在哪儿呢?

赫洛克用实验过程告诉我们:第一,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对孩子的进步进行反馈评价, 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和不知道自己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 这样能强化孩子的学习动机, 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第二,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赏识教育优于训斥教育, 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少训斥、多表扬;第三,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适度的表扬效果明显优于批评, 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效果好, 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都要讲究一个“度”;第四, 一部分学生在被表扬和批评时, 旁观的学生也会受到“内心影响”, 课堂绝不可是既听不见表扬又看不见批评的“一池死水”.

赫洛克用实验结论启迪我们:评价, 评价, 让课堂上的及时评价来激发学生、激起兴趣、激活课堂.

一、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评价什么?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任务的完成度”等等, 都可以拿来作为评价的内容.下表是我设计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素质训练★”属于学习任务方面的评价;“好作业★”是培养良好作业习惯方面的评价;“优秀表现★”则是学习态度上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内容, 让每一名孩子深切地明白自己在某一阶段中的努力目标, 起到的是强化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怎么评价?

根据“赫洛克效应”原理, 我们认为评价一定要遵循“过程评价及时”“阶段总结圆满”“评价结果公示”三个原则.

过程评价及时原则.意思很明白, 就是根据评价内容, 对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结果及时告知.5道数学素质训练题都做对了, 按规定得3颗星, 马上就登记在表中.让学生随时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努力以后的成果.

阶段总结圆满原则.一段时间下来, 学生已经获得了不少颗星, 怎么运用呢?绝不能让星的数量无限期积累下去, 而没有一个“了断”, 否则就陷入了另一种“评价不及时”的轮回中.所以, 我认为评价中一定要有一个阶段性总结评价.我采取一周一总结的方法, 全班比一比, 这一周谁的表现最佳.然后将各人所得星清零, 开始下一轮学习的评价周期.

评价结果公示原则.“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都要将评价结果以适当的形式展示出来, 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才能起到持续的促进作用.当然, 对评价结果的公示也要有“度”, 不搞排名, 鼓励为主, 批评为辅.

三、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效果如何?

效果很好.

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普遍增强;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兴趣盎然.现举两个个案.

我班有一名男生叫小禹, 人很聪明, 对语文感兴趣, 作文写得好, 经常被作为范文在班上读, 可是数学却不行, 成绩总在及格边缘“挣扎”, 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 属于严重偏科的那种, 在课堂上很少认真听讲, 基本上以做小动作看课外书为主, 作业更是拖拖拉拉很少及时完成.对此, 我也百思不得其解.经过几个单元的教学了解以后, 我终于发现, 小禹的数学不是理解能力差, 主要是计算能力差, 一道比较复杂的应用题, 他能把算式列对, 但计算结果总是不正确.于是, 我利用“素质训练”的机会, 每天安排5道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素质训练题, 用“及时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 5道题都做对, 不仅自己得5颗星, 还能为本小组得一颗“大星”.小禹在得星星的动力驱使下, 对计算渐渐有了兴趣, 上课时的精神面貌开始有了转变.有一次, 他把5道题做得丝毫不差, 自己得了5颗“个人表现星”, 为小组挣了一颗“大星”, 小组其他几名同学都高兴地和他握手祝贺.从那以后, 我发现小禹有了很大的转变, 主动找了一些练习题演练提高计算能力.又一个单元测试, 他一下子考了个92分!他的转化多大!

我带的另一个班有一名男生叫小健, 每周的星期一他一般是不到校的, 不是头疼、脑热就是肚子疼, 原来他并不是真病了, 而是为了躲避星期一的各科老师的作业检查 (周六周日一般作业都比较多) .“及时评价”办法实施后, 他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又一次星期一他照例没来, 星期二到校后的第一件事是找到我, 把一本数学本递到我手中, 说要补交昨天的作业, 并请老师将他应得的作业星登记在他的表格里.看来这一次星期一他是真病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探索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中, 也是同样的道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在这一次“数学课堂中实施评价”的实践探索中, 我有了些许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儿童心理学》 (美) 赫洛克著胡海国编译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篇10

一、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含义

我们这里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 是近几年来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以新课改为背景, 在不断探索、尝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 它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 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和即时的评估。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 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上, “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而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 不仅对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同时也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 课堂中良好的“即时评价”因增添了许多情感和人文因素, 而使得课堂生动、活泼了起来。

二、改变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活动行为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教学态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理念的主要依据。因此, 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评价取向是什么, 如何使被提问者能动地 (而不是被动地) 、自主地 (而不依赖外在力量) 、有创见性地 (而不是照本宣科地) 成为回答问题的主人。2.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融为一体;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思维发展能否协调同步。3.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做了哪些工作, 学生得到了什么, 学生得到多少, 教师在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4.教师帮助和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几个, 解决了哪些问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措施是什么;一节课中, 学生的参与度多大, 有几个学生提出质疑和反问, 他们提出的问题深度和广度如何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试图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 在此基础上, 研究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方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学校教育主体, 千百年来支撑着教育运转的轴心就是学生的学习问题, 这是教育关注的问题。我们注意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三、“即时评价”的方式

1. 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 就是把自身的行动及其结果与一定的价值尺度相比较的过程。

2. 学生互评

众所周知, 数学课堂是师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 其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要达成的主要目的。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基本功、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知识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 习惯上对数学课堂的评价往往变成对数学教师的评价。听课笔记往往也就是记录教师的板书与教师的提问, 很少涉及学生方面的行为;评课记录也往往是对教师的溢美之词或吹毛求疵。显然, 这样的数学课堂评价显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而把学生放在了龙套或道具的位置。也许, 过多的关注教师行为, 是对教师素质提升的期盼, 希望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授课高手。但是, 这样做恰恰把过多的焦点放在教师的教学技能上, 使教师在备课与上课时过多地考虑了自身的因素, 而忽视了学生的行为状态。

3. 小组互评

评价往往出现在教师精心组织的辩论中, 在教学中的重点或教学难点突破时, 经常采用。通过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 由发言人来阐述, 而后相互反驳, 在互动的过程中, 有争论、有理解、有碰撞, 这样大家对讨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 学习知识, 觉悟方法, 修正思想, 同时获取极大的情感满足, 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评。

但是, 小组的构成一定要有科学性, 要由不同特质的学生, 即, 要由各具特色的学生共同组成。

比如, 有的学生记忆力好, 有的学生理解力强;有的学生善于表达, 有的学生比较沉稳;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 有的学生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 有的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 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独特, 等等。我们将这些不同特质的学生尽量均匀分布到各个学习小组, 以期他们相互促进,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要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师给组长布置任务至关重要, 组长要有能力带动组内每一个学生。

4.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 而更多的是过程, 是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 随时给予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如:当学生有了一个新的解法时, 教师:“你创造了这样好的一种简单的解题方法, 太精彩了!”当学生就课本提出质疑时, 教师:“你很勇敢, 敢于向课本提问题, 是个勇敢的探索者!”当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 举手回答了问题时, 教师:“知道吗?你进步了, 我非常欣赏你现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发生争论, 一个学生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 且极具说服力时, 教师:“你能如此以理服人, 且表达得如此清晰, 令我心服口服, 你将来或许能成为一个好的辩护律师!”

总之, 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去探索, 去创新。课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功能的多元化,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永远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毓新.《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好方法》.教学与管理杂志社出版, 2004年6月1日第1版.

[2].戴厚祥.《课堂评价的要求与策略》江苏教育, 2005 (5B) .

[3].徐友新.《课堂评价——怎一味表扬了得》.江西教育.2005 (12B) .

让课堂即时评价焕发光彩 篇11

一、 把握即时评价的艺术,激励学生的自信

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指导、交流、反馈的渠道,有直接、快捷、频率高、影响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运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为此,教师应学会赏识,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要运用生动的口头和体态语言进行适当的即时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处于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氛围之中。

案例1:在跳高课上,有位女生因动作掌握不好,每次助跑后的起跳点不是离杆太近就是离杆太远,她跳了3次也没有完成。老师鼓励她:“敢跳就是勇敢的具体表现,只要你有信心,再来一次,跳一个,大家掌声鼓励!”听了这样鼓舞士气的即时评价,那位女生再次勇敢地尝试,这次终于顺利地越过横杆。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教师恰如其分地结合体态语言和借助小红花等物化奖励进行即时评价,促使学生自我修正、自我控制,提高体育活动的信心。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热烈的击掌,竖一个大拇指,点一下头等。这样,还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取激励的信息。

二、 把握即时评价的导向,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评价,还需要对学生的错误与问题进行及时的批评、引导和修正。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学生会沾沾自喜。因此,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求知欲的前提下,用善意的、委婉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体验挫折的感觉,让学生明白教师的真正意图,从而找出改进的方法,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

案例2:课堂上,“运球过障碍接力”游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有几个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烈,求胜心切,没有遵守游戏规则,造成了课堂秩序混乱,胜负无法判断。当游戏第一次结束的时候,先完成的队扬扬得意,落后的队有的指责犯规的队,有的组内互相指责,课堂上乱成一团。此刻教师没有大声喝斥,而是引导学生去讨论:比赛中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体现公平竞争?学生各自表达观点后,意识到游戏中的问题。教师再总结评价,这时的评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对学生进行了自我教育,又及时调控了比赛秩序,使游戏顺利进行,达到了比批评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即时评价,促进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强化规则意识,也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 讲究即时评价的策略,融洽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体育课堂上,常常会有各种突发事件和学生间的冲突发生。因此教师要讲究即时评价的策略,避免与学生的直接冲突,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教师的批评应注意学生的内心感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案例3:篮球课上,练习双人胸前传接球,有个男生接到球后总要先投个篮再传球,老师看见了,几次提醒他,他乘老师不注意时依然心不在焉地练习着。老师便故意传了一个球给他,他漫不经心,结果球砸在了他的腿上,于是他大发脾气。老师真想狠狠地训他一顿,可理智一想,马上冷静下来。于是集合队伍,在全班学生面前首先承认自己当时传球不到位,不小心将球砸在该男生的腿上,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然后让大家继续练习。那个男生羞愧得低下头,后来练习得很认真。下课了,还找老师承认了自己上课犯的错。

教师的这种宽容而大度的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给特殊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反思,去努力,去进步,更好地发挥评价的矫正和激励功能。

四、 关注即时评价的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时在他们身上又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点。因此课堂即时评价要因人而异,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有效的评价,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找出问题而不满足。课堂上,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要善于发现教学细节和典型学生,更要关注体质差、运动技能差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指导。要讲究激励和表扬的策略和方式,并且用不同的激励和表扬语言,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

案例4:玲玲是个漂亮可爱的女孩,可是体育成绩不好,在体育课的练习中经常会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在一次跳绳练习中,她竟多跳了几个花样,老师见了,马上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玲玲的表现,真有创意!还组织同学们和她比赛,结果玲玲获胜,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赞赏。在以后的体育课上她表现得自信起来,参与活动主动了许多,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评价语言或动作看似容易,实际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经常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真正起到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实验小学 315010)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建议 篇12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指的是, 在语文课堂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言行所做的直接的、及时的、情境性的评价。即时评价属于反馈的范畴, 课堂中的即时评价具有及时性、直接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在课堂交往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各种言行做出及时的反馈或评价, 这种反馈或评价是否恰当, 能否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 能否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 都是我们需要仔细掂量和思考的。

目前, 在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中很多教师存在许多一致的错误评价行为。主要表现在: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很多教师的即时评价仅表现在口头的表扬或批评上;评价语言单调。主要表现为评价语言简单的呈现为对与错, 好与不好等极端的评价语言;评价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优秀与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语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发展;评价内容虚假。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或表现都一味地夸奖和赞扬, 不去正视学生的问题所在;评价时机不当。不能及时把握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恰当评价或引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版) 》明确指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 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 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在评价时, 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 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评价。”因此,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针对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给出以下关于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建议。

1 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课堂中的即时评价不仅仅表现为口头语言的评价, 还可以借助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辅助语言评价。举止形态学的研究发现, 非语言行为的作用可以首先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之集中于语言所指向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体态语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效的反馈或评价。一个赞赏的眼神、肯定的点头或鼓励的微笑发挥的作用不亚于简单的口头表达为好或很好所起到的效果。

2 评价语言丰富化

教师在课堂中的即时评价语言不能简单地表现为好与坏, 对与错。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评价在哪方面表现良好, 学生的表现达到什么样的良好程度, 有没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并注意适时引导, 把握引导方向和力度, 使优秀的学生在表现良好的基础上继续进步发展;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 教师也应该指出问题所在, 并注意启发和引导, 使学生尽快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 从错误的方向回归到正确的方向, 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 实现错误思维的逆转进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评价态度端正化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在学习上亦表现为良莠不齐的差别。教师在课堂交往中的即时评价, 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因材施教,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于学习优良的学生, 在给予表扬或赞赏的基础上, 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 评价语言应该多是鼓励和引导性的, 使学生在鼓励中进步, 在进步中发展。

4 评价内容真实化

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 很多教师仅仅机械地改变表面的行为表现, 并没有在实质上真正理解新课标的理念。多数教师在课堂即时评价中, 对于学生的任何言行, 都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评价语言一味地表现为“好, 非常好”“你真棒!”“说得太好了!”“做得很出色!”这样假大空的评价语言没有针对性, 更不能及时矫正学生不良行为表现。教师在即时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过大过空的虚假性语言, 而是应该有针对性地学生不同的表现与问题进行恰当的、真实的评价, 切勿用虚假性的评价蒙蔽问题的所在。

5 评价时机准确化

准确把握评价时机是教师在即时评价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依靠恰当的时机, 时机把握不准会错失很多抓住问题的机会。教师在课堂即时评价中应该确定介入的时机。在学生思考时, 耐心地等待和鼓励;表现良好时, 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赞赏;不良问题初露端倪时, 及时进行引导和矫正。准确把握评价时机, 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和正确引导。

唐晓杰在《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一文中指出:“我们的评价要相信学生个人发展的潜力, 评价过程应该是积极的, 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发展学生的个性, 而不应该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机会, 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优秀学生而言, 评价要增加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支持学生的创新, 促进学生的发展, 巩固成绩;对于困难学生而言, 评价要使学生得到帮助, 提供咨询的机会, 改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和恢复学生的自尊心, 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在取得进步。”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在整个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在课堂中所做的即时评价恰当与否, 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 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 使我们的即时评价真正做到及时、恰当、真实和有效, 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家良.小学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企业风险决策财务管理下一篇:梦想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