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业(通用12篇)
经济专业 篇1
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是体现教学特点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笔者仅依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 就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应如何体现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特点作一些探索。
一、课程培养目标的构建
教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 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 瞄准专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 以实践能力训练为基础, 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既有较强针对性, 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一) 课程培养目标设定的原则
1.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 使课程切实起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踏入社会的实际需要。
2.程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或者说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满足并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的, 不能“两张皮”。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 掌握从事国内、国际商务交往和贸易的综合能力, 而《经济法》课程的培养目标则应围绕这个“综合能力”的训练来定位, 否则就失去了方向性。
3.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程度, 做到因材施教。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 这批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 接受能力快, 具有较好的文化课基础, 但不足的是社会阅历浅, 有关法律知识基本是个空白。
4.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不仅要强调针对性, 而且要有一定的适应性。针对性是指课程应紧扣专业培养目标, 以专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适应性则有三层含义:其一, 我国人世后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其二, 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三, 近年来, 高等学历教育已经呈现大众化的趋势, 高等教育本身具有普及性的特点。同时, 从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看, 普通高等院校有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已不十分抢手, 故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应定位在和受教育者专业密切相关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方面, 这就必然要求高等院校课程培养目标要强调针对性, 而且要有一定的适应性。
(二) 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
目前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都为40学时, 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在较好掌握《经济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从事国内、国际商务交往过程中的有关经济法律的常识, 掌握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能够在经营管理和交易活动中, 利用法律手段, 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实现经营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三) 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分解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该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上述原则确定的前提下, 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有以下能力:
1.较全面掌握《经济法》的理沦框架和基础知识;2.在掌握经济法》原理的前提下, 具有其它相关法律持续学习的能力;3.在生产经营及从事其他工作中, 增强法律意识, 具有利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的能力;4.具有新设企业, 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申办能力;5.审查合同和订立合同的能力;6.利用法律手段, 处理简单合同及其他经济纠纷的能力;7.在交易过程中, 具有规避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能力;8.书写简单法律文书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等院校教育的课程体系首先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完整性。而《经济法》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课程内容上既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又要注意和相关的专业技能课程相衔接。对此, 笔者认为应当注意的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属于法理的课程内容掌握以够用为度, 所谓“够用”, 是指针对讲解单行法时够用;二是针对能力培养目标,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章、节及前后顺序, 分解成若干模块, 使每一模块对应一个能力培养目标;三是注意模块之间的有机结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法》课程内容体系拟设置如下:
模块Ⅰ:《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重点为:《经济法》的概念和体系、经济法律关系及其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法制建设、知识经济时代的法制环境、合同原理等。
模块Ⅱ:企业组织法律规范。教学重点为:《公司法》、《外商投资法》
模块Ⅲ:合同的订立与审查。教学重点为:合同订立的要点, 无效合同、可变更和可撤销合同的确认依据, 合同的变更, 合同的审查与管理。
模块Ⅳ:规制交易及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教学重点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税法》、《金融法》等。
模块Ⅴ:侵权责任法律规范。教学重点为:合同履行、合同责任、各种经济及民事侵权责任及其处理、合同履行与合同违约责任的经济学分析、合同担保、合同争议解决的方式,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一) 教学方法改革应把握的重点
在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中, 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2.课程内容;3.课程难点;4.教学过程与方式。
首先, 在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构。只有学生对此有了深入的理解, 才能知道学习什么和为什么学习, 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其次, 课程内容是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的重心;再次, 教学中必须突出重点;最后, 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利用启发式的引导, 通过作业及学生管理卡等多种形式, 使课程内容被学生消化吸收。
(二) 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方式的尝试
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 笔者认为可以分别尝试采用讨论启发、提问启发、案例启发、实践启发等教学方式。
1. 讨论启发。
在预习的基础上, 通过讨论的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使学生对《公司法》能够深入理解, 在教学中, 可布置思考题和组织课堂讨论。这些方式既有利于克服学生社会经历浅的矛盾, 又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空间, 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2. 提问启发。
要求教师在辅导过程中, 针对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能力分析, 并以此为依据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使学生避免填充式地吸收, 它具有随机性的特征, 同时又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3. 案例启发。
如在《合同法》—章教学中, 通过有目的地布置案例,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局限在对教材内容的一般理解上。同时做到在讲授“单行法”时, 以案例开篇, 基本概念、难点、疑点等以案例引出, 争议与纠纷的最终处理作为案例的结尾。通过这样的教学学习, 让学生一方面增加对《经济法》课程学习的兴趣;另—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就是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法律。
4. 实践启发。
如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章节的教学中, 通过带领学生走访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 让学生结合实际, 对在新形势下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切身的体会。
(三) 考试的改革
传统的试题内容主要是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等主观题和客观题。这些呆板、机械的问题, 将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生导向成一部部背书的机器, 最终导致学生厌恶学习, 丧失个性, 缺乏能力与创新, 这种应试教育现代高等教育考试环节上必须加以改革。
试题的主要内容:本课程鉴于学生具有缺乏社会经历的劣势, 加之40课时的教学时数, 使得所能讲授和练习的内容有限, 针对专业及课程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考试的内容拟设置为:
上述考试内容的改革设置, 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明显的冲击力。学生既有紧迫感, 又有陌生感。让学生真真体会到, 以往的考试要求学生练的只是“背功”, 有时即使不懂, 只要会背, 也能拿分。而改革后的考试只会背而不理解是显然不行的。原来学生提出有关考试的问题, 主要集中在考哪一章、哪一段、哪一题;通过上述考试内容的改革, 会把学生对考试的关注焦点转移到如何去理解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上来。当然, 最终可以通过考试的结果来检验, 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否达到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摘要:要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经济法教学实践为例, 对课程培养目标的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作了一些探索, 提出了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特色和学生的特点, 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和途径去实现教学目的的设想。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伯煌, 宣裕方.经济法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3.
[2]邵俊武.法学教学方法论要[J].法学评论, 2000, (6) :79-83.
[3]保罗·M·雷蒙德.澳大利亚法学院的经验与教训[J].徐平译.外国法评译, 2000, (10) :16-20.
[4]李庆春, 孙世昌.重视能力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03, 81 (3) :58~62.
[5]周恒.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2000.168~169.
[6]高翔, 丁克勇, 胡承孝等.新世纪高等农林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 2000, 112 (10) :68~69.
经济专业 篇2
实习时间4周实习学分4学分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让学生了解涉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涉外经贸企业的职能和业务范围、涉外经贸现状、涉外经贸业务规程、涉外经贸业务新动向和发展趋势。
2、通过对口岗位实践,并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涉外经贸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为毕业后能尽快胜任涉外经贸工作奠定基础,促进理论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3、通过实习,让学生向现场的同志学习,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
4、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特别是要了解我国涉外经贸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献身涉外经贸事业的信心和使命感。
二、实习的基本要求
为达到实习的目的,结合现场实际,实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了解、熟悉所在实习单位涉外经贸业务某一方面的情况,并根据需要为实习单位做一些基础业务工作。
2、了解、熟悉所在实习单位涉外经贸管理方面的情况,并根据需要为实习单位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3、了解、熟悉所在实习单位进出口、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涉外经济贸易管理方面的情况,并根据需要为实习单位做一些诸如发送邮件、草拟外贸函电、翻译涉外资料、草拟涉外合同、协助填报涉外单证、市场调研等工作。
4、了解、熟悉所在实习单位涉外营销工作方面的情况,并根据需要为实习单位进行一定的营销管理咨询工作。
三、实习方式
实习在地市以上涉外经贸管理部门和涉外企业进行,为了达到实习基本目的,实习包括以下基本环节:
1、请现场专家分别介绍各个单位实习岗位概况。
2、组织参观、考察。
3、组织学生上岗实践。
4、组织班级、小组和个人经验交流和讨论。
5、组织小组编写实习信息简报(每周至少两期)。
6、撰写实习报告,总结、评定实习成绩。
四、实习组织
1、实习学生接受经济与管理系的直接领导,负责实习组织、动员、计划实施、进度控制等工作的检查。
2、实习阶段实行“带队老师负责制”,全权负责实习学生的各项工作。
3、按实习学生人数的多少,设置实习指导教师1-2名:
4、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组长1人,并由专门指导教师负责掌握各组学生情况。组长的具体工作任务,由指导教师确定。
5、学院相关负责人、指导教师师、学生代表组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生产实习领导小组”,每周定期开会,总结实习情况,研究后继实习的计划实施。根据需要开碰头会,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实习成绩考核
1、实习总成绩由带队教师根据其实习纪律、现场指导教师评语、实习日记、实习周记、实习中期检查、实习总结(报告)和实习论文各部分情况综合评定。
2、实习成绩采用等级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3、实习期间,学生须每天做好实习日记;每周实习后,学生须写出实习周记并于下周星期一由各组长交给带队教师;全部实习结束后,要写出实习总结报告,其内容应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即业务知识的主要收获、思想方面的主要收获、遵守纪律情况;根据实习体会和所学知识,完成某一内容(主题)的实习论文撰写。带队教师根据其完成的质量给出成绩。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实习为不及格:1)现场指导教师评语为不及格者;2)两次违反实习队规定的作息时间者;3)要求提交的实习日记、周记、总结、论文缺少一个者;4)未达到本次实习的基本要求者;
六、其他
1.学生的实习单位可由系里统一安排或学生自行联系
2.实习期间食宿等费用可联系实习单位协商解决
3.成立指导小组,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指导及与实习单位的沟通联系。
4.实习时间安排,可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灵活组织。
本大纲主撰写人:撰写日期:
审核人(系主任或主要领导):
经济类专业拾遗 篇3
统计学专业分为经济学与理学两类,虽然二者都是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但是经济学的统计学专业更多地运用于金融方面。如风险管理、保险精算、证券等领域。
特色课程:抽样调查、随机过程、计量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
国民经济管理
国民经济管理主要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等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与方法的应用。此外,该专业的研究还包括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转轨中的国民经济运行、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地区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理论等领域。
特色课程: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与模型、区域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近年新开设的特色专业,它是研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之间关系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增长过程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规律和辩证关系,评价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
特色课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环境统计学、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能源经济
能源经济学是一门整合经济学、管理学、资源环境等优势学科推出的前沿性、交叉性的新学科,也是现阶段顺应中国能源形势而亟待发展的一个新兴学科。该专业主要学习能源和经济增长(增长率和增长结构)、社会发展、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范畴包括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源价格与税收平衡、节能与循环经济等方面。
特色课程:发展经济学、气候变化经济学、煤炭工程与技术、电力工程与技术、能源金融
金融数学
金融数学是新兴综合学科,受到国际金融界和应用数学界的高度重视。该专业培养对金融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其核心内容是研究不确定随机环境下的投资组合的最优选择理论和资产的定价理论。有金融数学和保险精算学两个方向。
特色课程:利息理论及应用、证券投资学、寿险精算
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专业不是到信用社工作的专业,也不是上街推销信用卡的专业。信用管理专业是经济学的一个方向。说得简单些,就是成为银行发放信用卡、借贷款,企业的品牌价值、风险评判等方面的“把关人”。需要掌握风险管理、资信调查、信用评级、公司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国际业务信用管理、基金管理、投资组合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特色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信用和市场风险管理、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征信数据库应用开发、资信评估、客户关系管理
财政学
财政学专业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培养的是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特色课程: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
税收学
税收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是近年来社会需求增长较快的一个新设专业,它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税务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以及分析企业税务发展战略的能力。今后可从事税务代理、财务会计、税收政策咨询等工作。
特色课程:税收学、中国税制、税务代理、税务筹划、外国税制、国际税收、西方税收学
保险学
保险学专业也不是去卖保险的,在国外,这个专业叫做精算学。是依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数学、统计学、金融学、法学等相关学科,对各种经济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管理的专业。
特色课程:保险学、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保险精算、财产保险原理与实务、人寿保险原理与实务社会保险
投资学
投资学专业研究的是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金融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投资学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国际投资、企业投资等几个研究领域。
特色课程:投资学、国际投资、公共投资学、投资项目评估、证券投资学、投资基金管理、投资银行学、公司投资与案例分析、投资估算、投资项目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是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了解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和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法律与惯例,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晓最新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英语交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经济专业 篇4
关键词: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作用分析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组织放到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并对社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寄予了厚望。随着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 以及农村经营体制的不断创新, 近年来, 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不断涌现, 如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等, 2008年底仅河北省就有农村专业经济组织2000多家。这种新的组织形式不仅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而且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提供公益服务、动员社会资源、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等功能表明, 这一组织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 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组织化的平台, 大大加快了农业内部的分工、分业。马克思强调分工的极端重要性, 并指出分工与协作能够产生一种集体力形式的生产力。组织起来的农民以专业合作的形式展开农业市场化经营, 不但可以获得社会分工、协作的生产力, 而且通过扩展规模、突破地域限制而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作为一种生产力, 从组织、制度和结构的层面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作为联结市场和农户的中介, 承载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提供了公益性服务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它改变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势单力薄的地位, 使个体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微观层面上结合起来, 以较高的组织化程度、理顺的组织结构和适度的规模进入市场。可以说,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撑,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基础。同时,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参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纵向一体化经营, 也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如易县蜂产品协会, 以黄山养蜂龙头企业为依托, 发展带动农户5000多家, 形成当地特色产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还可以为成员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 并能享受国家某些减免税待遇, 有利于农业扩大再生产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如涞源县村办互助金组织, 极大方便了本村农民种养殖小额贷款问题。再者,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不仅承载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也承载了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功能, 从根本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给广大农民提供了组织的依托和学习提高的平台,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经营中, 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将得到脱胎换骨的更新和改造, 他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经济利益, 更重要的是现代生活和科技的信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营销和投资的理念、社会参与的意识以及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精神。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发展将催生出新一代的、整合的、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 这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保证。如易县西陵镇古建修缮协会, 拥有农民各类技术会员500多人, 在周围省份有较高知名度, 常年在京津承担古建筑新建改造及维修项目, 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
2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组织使个体农户联结成有力的群体, 获得分工协作的生产力, 发挥了动员社会资源功能
传统的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 个体农户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往往选择兼业经营, 这种小而全、小而散的经营方式首先使得农户在生产环节上零打碎敲, 既无协作效应也无规模可言;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上则面临匮乏的信息和较高的购销成本。专业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以专业经营项目为纽带, 把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形成横向的区域规模效应, 可以在生产中应用现代农业机械和现代农业技术展开分工协作;在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上, 以规模优势降低成本, 改变和影响市场结构, 获得市场谈判的有利地位。同时, 专业化的经营培育了专业化的人才, 开拓了专业化的市场, 提升了专业化的技术, 从而打造出精品的产业。另外, 专业化经营还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区域化布局的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易县狼牙山农产品经贸中心, 按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细化分工, 整合各类人才、资源优势, 解决了原来各生产单位在生产经营上小而全带来的高成本、耗费精力、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良好的品牌和经营效益促进了广大农户的种植规模和种植结构, 农民得到了实惠。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基本上没有形成专业化经营, 不同地域之间生产结构高度雷同。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可以在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专业经营项目, 突破小区域限制, 在更大范围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组织, 支撑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区域化布局。
3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一种有效的依托, 促进和加快了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 发挥了社会协调与治理的功能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 也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但是这些年来,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县乡基层“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广大农户的技术来源主要是依靠自学以及亲朋邻里的传播。以邻居种的、市场上兴的为参考, 小农户的这种跟风而动的技术传播途径是低效率的, 甚至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成立, 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可以面对有组织的农民, 展开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市场化的技术运作, 合作组织中的农民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增强, 也使科技推广更富针对性。与此同时,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还推动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体制创新。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下, 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接收是被动和单向的, 农技推广人员只管“教”, 农民只管“学”, 缺乏双向的交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 使农民在合作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依托组织的力量, 基于对更高经济目标的追求, 他们产生主动寻求最新科技成果的主观愿望。近年来, 不少的农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协会纷纷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通过合同协议的方式建立比较稳固的关系, 在技术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承包、技术开发、科技示范等方面展开合作。农户通过合作组织掌握了高端的科技成果并得到实用技术服务咨询, 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中获得经济效益。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 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实现良性互动, 实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创新, 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保证。
4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上发挥着政策倡导与影响功能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主体,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第二, 作为特定群体的代言人, 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 努力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谋求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公正。第三,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相关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倡导和影响政策结果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一些组织还以公众参与的形式直接介入政策实施过程, 成为政策的监督者甚至执行者, 积极影响公共政策效果。
参考文献
[1]郭铁民, 席晓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是一种生产力.光明日报.2007-5-22.
[2]王名.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学术月刊.2006 (9) .
经济专业实习日记 篇5
福州大学xx学院07国贸2班xxxxx308xx
第一周星期一7月5号阴
暑假我免试通过了,厦门惠尔康公司的谷粒谷力促销员。按公司领导安排,今天来到福新永辉上班,这是家刚开半年的大型超市,有两层楼,卖场内装修也比一般的门店要好,产品和货物种类也很繁多,已经吸纳包括“麦当劳”、“ 冰火空间”、“ 方家铺子”、“ 天福茗茶”、“ 稻草人”、“ 宝人”、“ 鞋柜”等数家战略联盟品牌加入,可全方位满足顾客购物、餐饮、休闲等全方位需求,以经营生鲜农产品为主,以日用百货、食品和服装鞋帽为辅的大型综合超市,以商品的多样性、实用性,使消费者进入超市就能购到家庭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购物需求。我在熟悉了新环境后,也很快就联系上了这家门店超市的驻店促销员,这家超市的公司驻店促销员是个大姐,后来搬货累了休息,坐在外场放货的空木板上聊天才知道,她已经四十几岁了,可是看过去才三十出头的样子。虽说第一次见面,可是这个大姐人还不错,我们很快就聊的来了,因为她也说,这么大的店,这么多的货,有时她一个人补货还是很累的,所以正好来了个男生,这下她就轻松些了。在工作中,我知道了如何辨别顾客,如果推销自己的产品了,因为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营销手法了。星期二7月6号阴
今天是上班第二天,别的没什么,就是这店离我家远了点,来回路上都要花好久时间,不是很方便。我搬完了我们厂家的促销赠品后,就在员工储存货物的楼道拐角处,找了个结实的商品和一块干净的地方,做了下来,休息一下。你坐在这个储存商品的地方休息,也会时不时地看到永辉本超市的员工进来偷偷懒的,也会小坐一会儿,有的也会聊聊天。今天我就碰到了一个,他还跟我聊了很久,然后先出去了。郁闷的是,过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这可就是不速之客了,一过来就大声地叱问我,你谁啊,干嘛坐商品上,语气及其态度十分恶劣,于是我就站了起来,走上前去,说明了自己的身份,是某某厂家的促销员,然后我就走了,他居然还一副很不爽的样子,好像还想怎么我是的,我没和他多说,就走回了卖场。这件事倒没什么,后来知道他是管我们这片的部门经理,但这就让我大倒胃口了,身为本超市的中级干部,管理员工或者说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手段怎么如此没有素质和培训的感觉,我自己本身在学校也是做主要学生干部的,平常工作中,即使我的手下,做错了什么或者不懂什么,我也不会用这样的一种态度和方式去和他们说话,因为我知道,用这样的方式不会让人真正的信服你,你只是凭借你此时的职位来命令来压制或者说是强迫性的灌输你的思维和命令,是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的,毕竟,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现在的时代和社会更加注重和强调的是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星期三7月7号晴
今天,由原先很好的位置排到了角落,要知道,货柜的位置是由厂家和超市订立合同,花钱租来的,但据我得知,在一些管理水平较差和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的一些永辉中确实存在着,人治胜于制度的现象,本位的思维文化习惯过于凸显,很多东西没按照规则和制度来办事,这点,我在沃尔玛和麦德龙是从未见过的,你如果在外资的零售超市工作,你会发现他们有着很好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对待顾客,对待自己的员工,上下级就如同一家人似的,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是以种制度来引导管理的,这就能够切实地执行公司上层的真正精神和思路,更好的执行与整个经营过程中,这样就排除了很多的人为地非客观的因素,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水平和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建议永辉股份有
限公司,能够从战略的角度去培养自己的中下级管理人员,虽说永辉为就业难人员解决了很多问题,很多失业者得到了帮助,但是,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如条件不具备的则应该加紧培训专业业务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的灌输,不要把定期的培训当做是一种形式,要真真正正地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秉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来经营,反正不管他那么多,我在这家店也就做三天。明天要转移战场了。
星期四7月8号阴转晴
按照公司领导的安排,今天我来到福州市永辉超市杨桥路店报道。早上八点半上班,我八点半准时到达了,和以前一样,先走进超市内场,准备找这家超市我们公司的驻店促销员。结果等了五分钟,没见人影,就看了看货架柜头,柜头上的货物摆放很乱,无论是散装的零包,还是整箱包装的谷粒谷力,都有些乱。散装的估计是在驻店促销员昨晚九点下班后,但超市又是十点才关店,这段时间内顾客在货架柜头取走的。但是早上促销员上班才能够开始整理。当然,也有整箱的谷粒谷力被顾客购买走的,这样,货物柜头上空空缺缺的,散装的也是东倒西歪,所以,按照超市货物柜头的排面摆放要求,必须是整齐匀称的,并且,排面后面的货物商品摆放也是要求填空补缺而且要整齐充实,使得货物柜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很顺眼,符合超市监管我们促销员的课长的安排和要求。当然,我们除了要被监督,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促销员自己的自觉整理货物柜头,每当有商品卖出,都会自己自动调整整理柜头的排面。后来打电话找到了驻店促销员,接着就开始了我一天的工作。
星期五7月9号阴
今天也是准时到岗上班,早上八点半,过来会儿,驻店促销员拿着促销活动的说明和我讲解,以及兑换奖品的一整套程序。因为我们要做一个为期五天的,买一箱谷粒谷力就可以参加抽奖的活动,购买点在超市内,抽奖兑换奖品点在超市外面的外场。这是超市的规定,经过实习我基本了解了超市和这些商家的供货程序,和永辉签订了贸易合作关系的商家,只需把货运送到永辉,永辉统一购下,剩下怎么卖就是永辉的事了,而抽奖是商家自己做的活动,目的是在促销,吸引更多的顾客,自然,永辉超市在审批我们这些商家促销员的外场活动单时也不会为难我们的,因为可以说是我们促销员在帮超市买它的商品了。但是,奖品赠品的都是由商家提供的,而这些奖品赠品不是永辉超市的,是我们促销员去厂家批单后拿到外场用的,所以这部分产品不属于超市的,正因为在实际的操作用会产生这样两种物流渠道,所以超市在商品货物的进出上也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促销员不能从超市入口进出,不能和普通顾客一样,而必须从规定的员工通道出入,这就是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误会和物品的变相损失,也便于超市管理。
星期六7月10号晴
又是一天的八点半到十一点半,下午四点到晚上九点的“高峰班”。不知道别的商家的促销员是不是一样的也就这么几种上班时间供选择,目前来说,我是觉得这个时间安排算合理的了,因为现在正值夏天,上到不会太热的时候下班了,中午到下午还有个休息时间,晚上吃饭嘛,也还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两个促销员相互互换下就是了,你吃饭我顶你一小时,你吃完了再过来顶我一小时,我去吃饭,就是这样简单又不影响工作。这里也通过日记的形式介绍下我们促销活动的内容和相关程序,以便和其它时候的促销活动形成对比,进而方便分析商家政策的制定诱导因素。这次的活动是买任意口味的一箱谷粒谷力即可参加抽奖,也就是来我这个兑奖促销员这兑奖,百分百中奖,一等奖是价值4999元的iphone8G的手机一部;二等奖是送黑芝麻或花生浓浆一箱;三等奖是送黑芝麻或花生浓浆6包;四等奖是送黑芝麻或花生浓浆2包。兑奖程序就是顾客拿着购买后的超市小票到我这抽奖并兑换奖品,因为公司赠品制度的原因,小票要盖章后收回。如遇到抽中一等奖的,则要到公司福州总部兑奖。接着,一天的兑奖工作开始了。
星期日7月11号晴
迎着清晨,迎着阳光,我又来到了超市,开始一天的工作了。在上班的路上,明显觉得夏天就是不一样,早上才八点多就热得不得了,回想冬天的日子,真是太凉快了,到正午了,才开始有点暖意。今天是这次抽奖活动的第三天,又逢周末,来超市购物的人很多,今天的购买力也很强,但是和我在别的门店做促销员时的销量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怎么说呢,原因我不是非常清楚,但是我感觉可能是因为杨桥店的驻店促销员经常更换的原因吧,上次的那个促销员又不做了,又换了个新的驻店促销员,一个她是刚来不了解这家店的情况吧,另一个感觉她在场内的工作热情也不是很高。每当有顾客前来抽奖,总是能吸引其它路过的逛超市的人的注意,都会过来问问看看,有的人也被活动所吸引,就去内场买了一箱出来兑奖了,当然,也有购买力强的一些顾客,他们一下买了两箱,前来抽奖。据我观察,买两箱的顾客推车里也买了其它很多东西,可以见得,他们购买力确实会稍强许多。而有些人就是过来问了问价格,活动内容,忧郁了下,又走了,并没有购买。吸引力主要来源于我们外场摆了个摊点,又架了一个大海报。总的来说,今天还是很忙的。
第二周星期一7月12号晴
今天八点半上班,但是感觉九点才进入状态。平常在学校里觉得小事的一件事,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就如兑奖来说吧,就拿今天来说吧,就遇到了这样郁闷的事。因为超市这几天也做活动,什么买满58元返还5元钱,也就是在超市里买了58块钱的东西,可以到场外的兑换处兑换一张面值五元钱的抵用卷。今天上午,就有几个和我同龄的学生样的年轻人,来到我这里要兑奖,我说我们要回收小票,然后他说没事,就给我了,然后就把手伸进了抽奖箱开始抽奖,当我发现小票上面没有我们公司产品后就质问他,他然后也晃过神来,但是已经挂开了,然后说了对不起就走人了,气死我了,怎么会有做事这么草率的呢,也太爱抽奖了吧,上来交了小票就把手迫不及待地伸进了抽奖箱。这有时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我们青少年做事还需要多锻炼,遇见事情也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太急。不过我也是,可能前面几个兑奖都很顺利,又来了一个,就麻木了,结果被他给先动了手。其它的,今天基本没什么大事。
星期二7月13号晴
今天正常时间上班,但是,发生了件我很恼火的事,是发生在一些顾客身上的。当然就有遇到这样一个顾客买完抽完兑奖完还在旁边转的,问什么会不会中一等奖的,有没人中了一等奖的啊,几个人中了三等奖以上的啊,都什么情况啊,还问我会不会知道哪个是什么奖啊,搞得我很无语,只能解释说抽奖嘛,都是讲一个比例和概率的,肯定是一等奖名额少,目前我们这边还是没有人中到的,但是别的奖还是有人中到的啊,比如三等奖今天就有两个啊,他向我套话就算了,还直接伸手拿我桌面上的兑奖情况登记表,一页页翻得看,然后还说,怎么就中这两种啊,大奖根本你们就没给吧什么之类的话,我只好耐心解释了一遍。结果晚上清点卡片的时候发现多刮了一张,我心想,肯定是那个转来转去的人弄的,因为就他的嫌疑最大,而且我回忆了下,他抽奖时的动作,我觉得应该是他抽的时候拿了两张出来,然后乘我不注意时都刮开看了,希望拿一张好的给我兑奖,结果都一样,就把多余的那张又偷偷地放回了桌上。真是很懊恼,看来这些人的素质和心态都有待提高,做生意遇上这样的人还真难缠。
星期三7月14号晴
今天照常按时上班,有了昨天的教训,和这么久以来打工的经验。我明白了很多做事的道理,比如,要先后有序,做事情处理事情要一步步来,有的情况下不能按部就班,当然有时也不能跨越式的办事情。例如,就拿本次这项活动的兑奖来说吧,小票拿过来,作为一
名兑奖员,应该首先先和顾客细心地讲解,然后把小票拿过来,认真查看小票的开票日期,是不是在我们活动的范围内,然后要再看清是否有购买我们公司的产品,如果有,购买了几件,如果是两件就让顾客抽两次,还要仔细看顾客有没多抽,刮完奖的卡片我们还要回收,小票上要盖章,然后拿奖品给顾客,还要他签名并留下联系方式(这是公司要求的),同时,我还得看好桌面的样品是否缺少,因为很难说人那么多,有的顾客会不会趁乱拿走一些东西,我们也是不得不小心的,因为丢了那可是得我们自己赔的,打工一天才五六十块,可经不起折腾。不过,有一点好处就是,做外场时,经常旁边也会有别的商家的促销员在,这样大家都可以相互照料下摊位,无论人在不在啊,是不是在忙啊,都会有帮助的。
星期四7月15号晴
今天还是老时间老地点,但是,明显觉得,过了周末这个消费高峰期,又处于下一个周末即将来临的时间断里,还真是生意不好做,卖量很不好,怎么说,这也是我悟出的一个一周消费时间规律吧。无聊的时候,还好旁边也都有商家,和他们的促销员大姐们聊聊天啊,谈谈家常什么的,这是促销员中很普通的事,通过交谈了解到,大姐有的还是业务员,因为厂家销量不好,只好自己亲自上阵了。没啥生意是,和临铺聊聊天还是很好的,这样很容易打发时间。据我实践发现,中国的民众很喜欢抽奖等等活动,路过都爱看看,早上人多但购买力一般,因为一些是老爷爷老奶奶早上买菜的,对于这类非刚性需求的产品没啥掏钱的动力,但是,老人小孩啊是最喜欢看抽奖的,最容易被吸引的,还有一部分好吸引的就是居家的人士,如家庭主妇之类的啊也很喜欢了解,以及极少数年青人感兴趣。下午人很少,自然卖量几乎为零,天气热,大家下晚班晚上全家人逛超市,自然晚上是高峰期,卖量比较乐观。
星期五7月16号晴
今天正常上班,早上还是一样冷清,可以说冷清到了极点。下午,一个穿超市衣服的男的和我们说摊位摆到另一半,这一半边晚上服装部要做外场用。于是我就乖乖地开始搬了。怎敢不听他们的安排啊,现在货是人家超市买下了的,我们只不过是个促销员,肯定得服从安排。昨天看到超市入口处打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招聘,有超市营业员,防损员,收银员这三种,后来我有去人事部找那个招聘的人,要么是旁边的人说什么去别的门店啦,要么就不知道去哪啦之类的,总之去了好几次都没人,他们办公室离外场又远,我又抽不开身,都只能是上下班的时间去找。刚好刚才那个叫我换位置的人不错,看起来也是个小头头,就问他招聘的事了,他说这三种工作工资都是1200元一个月,长期做永辉有帮着交社保医保,收银员做得好的话是有绩效奖励的,好的可以拿到1700元,但是比较累,要一直站在那里一个劲的刷商品,而且如果收到价钱啊或者算错了啊要自己负责的。营业员就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超市里除厂家派的促销员以外,穿永辉工作服的站在各个货柜前面的那种,要轻松得多了。防损员嘛就是站在超市出入口,以及在场内巡逻的,抓小偷、维持次序之类的那种。
星期六7月17号晴
今天上班时,想了想昨天问的情况,打算今天去人事部应聘,虽然是周六但是超市各部门都是正常上班的。所以,我乘下午还没上班时,而超市员工是三点上班,我就有时间早点去问了。那个负责人事处的永辉员工,说了下工资情况(和我昨天了解的差不多),然后就忙着自己的事了,看着电脑,爱理不理的,我觉得这个态度很恶劣,心存不满,然后又问要带什么毕业证或者是别的什么证明材料嘛?他说,只要带身份证,别的都不用,而且是身份证原件,连复印件都不要就直接来就行。然后他很傲视地问,你做多久的?我说二十天吧,“不要”口气坚决地说,我说那一个暑假呢?“那还可以考虑下”。我不情愿地说了声谢谢,回头就走了。我心里那个气啊,什么态度嘛,哪有这样招人的?好的人才,优秀的人会被你招走就怪了,不要求你礼贤下士吧,至少也得相互尊重,相敬如宾吧,怎么说我也是“老临促”了,比你们超市大部分人都要熟悉业务,而且在超市的别的领域你们这些做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比我强,有什么好自傲的。之后,今天一天很郁闷。
第三周星期四7月22号晴
今天早上的卖量就要比前几天早上多,也明显比前几天好卖。下午很热,还是一样的不怎么好卖,但是比前几天的下午要好,因为前几天的下午是几乎没卖一箱。今天下午还好,卖出了两三箱。傍晚六点,回家吃晚饭,休息一个小时后,七点我又从新回到了外场,晚上就是好,人多好卖,而且也要比白天凉快许多了,白天虽说有大帐篷,但是热气还是从脚底和四面八方逼来。就在这时,又一个穿超市制服高大的男人过来了,说你们刚才为什么不从员工通道走啊,我说我没有啊,我们的人也没有啊,他先走了,然后又过了一会过来说,把摊子撤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谷粒谷力公司的人不从员工通道走,然后和他们的防损员吵了起来,他说先别摆了,撤了,之后怎样找领导啊什么的你再说。然后我就打电话给驻店促销员让她出来,她也打给了业务,之后还是撤掉了。今晚的卖量啊,郁闷啊,全被弄没了,旁边的大姐说刚才那个是防损部的经理,难怪那么凶,最后,他还说,你们商家以后不要想在杨桥店做活动了,这么不配合。后来我们知道了,是一个经销商穿着我们公司的衣服,可是人家防损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啊,郁闷的一个晚上。
星期五7月23号晴
坚持专业定位 创新经济宣传 篇6
广播经济宣传所以经久不衰,越做越强,其根本原因在于坚守专业化定位和大众化运营。我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并非坦途,各地经济广播也在改革浪潮中轮番经受考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经营环境,一些在改革高潮时期涌现出来的经济广播,由于对“经济”的内涵理解过于片面,当遇到经济发展低潮,例如资本市场低迷,股市大跌时;或遇到专业人才匮乏,苦于无米下锅时;或当经营不善,效益下滑时,只有趋附大势,改弦更张,更换门庭,或被吞并,改做其他,放弃经济广播定位。实践证明,在经济发展的滚滚洪流面前,上述做法显然是短视的。
我们看到,全国大多数经济广播由于坚守专业阵地,逐步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梯队型的经济宣传团队。中央电台经济之声,作为国家级专业经济广播第一品牌,坚持专业化道路和大众化运营的“顶天立地”原则,努力走出一条比较纯粹的专业化之路,成为权威的经济信息来源之一。同时,经济之声还为经济节目(广播)工作委员会的近60家地市级成员台提供联播平台,为经济广播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发挥了龙头作用。上海第一财经广播频率凭借立足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和专业人才优势,一直领军中国资本市场的宣传报道,不仅在上海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稳居广播收听率前列,而且成为各地方电台的信息节目来源。由第一财经牵头,多家经济广播联播的《中国财经60分》、《中国长三角》节目已经成为广播界的知名品牌。以天津、重庆、山东、福建等为代表的省级经济广播,常年坚持专业定位,在破解种种难题中获得重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取得双丰收。许多地市级经济广播,牢牢抓住经济这个核心竞争力,因地制宜找准自己与中央电台、省级电台不同的市场定位与受众目标,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也同样走出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经济宣传任重道远,全国经济广播只有坚守专业定位,锐意宣传创新,才能不辜负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经济专业 篇7
关键词:贸易经济专业,经济发展,高等院校
贸易经济专业 (代码为020106W) 是1998年教育部批准同意设置的目录外专业, 也是教育部保留的特色专业。2010年教育部提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修订一稿) 》拟将贸易经济专业列为目录内专业。贸易经济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较早的经济类专业之一, 自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组建贸易经济系以来, 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经历了60多年的兴衰演变。20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 贸易经济专业发展较快。但1998年教育部对专业目录进行调整时许多高等院校的贸易经济专业被取消, 导致贸易经济专业发展逐渐萎缩。目前, 我国只有中国人民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贸易经济专业, 全国每年培养的贸易经济 (不含国际贸易) 人才不足4, 000人, 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贸易经济人才的需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我们认为需要更多高等院校开设贸易经济专业, 扩大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的必要性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分析。
一、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型需要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
近10年来, 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 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 消费需求持续低迷, 国内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 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 而消费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 且至今仍未出现拐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导致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严重失衡。这种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模式, 偏离了经济发展的目的, 也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影响国民经济质量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今后, 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转移到主要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来拉动的轨道。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转型必然导致国内消费规模和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流通速度不断加快, 国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重要, 流通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流通业的大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流通专业人才, 这为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因此, 需要更多高等院校开设贸易经济专业。
二、实现国内商品顺畅流通需要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是生产和消费顺利实现的必要途径, 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正在发挥着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目前, 我国流通领域存在比较严重的梗阻问题, 商品流通不顺畅, 造成商品流通速度比较缓慢甚至造成部分商品浪费,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我国的GDP平均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目前GDP总量已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 人均GDP已达到3万元, 绝大部分GDP需要通过流通媒介来实现。但是,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秩序仍不很规范, 经常出现一些乱象, 如疯抢商品、囤积居奇、个别商品价格被投机者人为操纵出现暴涨暴跌等。例如, 2009~2010年全国多地发生过大蒜、生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现象, 短短一年多内最大涨幅超过10倍, 被消费者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这些乱象阻碍商品顺畅流通, 影响居民消费需要的满足。要解决流通梗阻问题, 实现商品顺畅流通, 治理流通乱象, 保证流通的正常秩序, 需要大量深谙商品流通的专业人才运用流通规律从事流通工作。从这个层面来看, 需要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
三、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需要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
我国正在逐步向经济现代化迈进, 国民经济现代化不仅包括生产 (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 和消费的现代化, 而且还包括流通的现代化, 即商业现代化。流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 它的内容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流通观念的现代化、流通人才的现代化、流通组织的现代化、流通经营的现代化、流通管理的现代化、流通布局的现代化、流通技术的现代化以及流通制度的现代化等。实现流通现代化需要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商品流通体制, 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和现代化的流通方式、管理方法, 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 使商品流通流域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建立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形成高效率、高效益的商品流通体系。因此, 实现商品流通现代化需要大量深谙商品流通的专业人才, 因而需要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
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需要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
近10多年来, 我国城乡关系失调, 城乡发展失衡, 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导致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除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配置失衡外, 还有城乡之间商品流通体制不健全、商品流通渠道不畅通。曾经在计划经济时期对满足农村生产需要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做出过较大贡献的供销合作社现在已经名存实亡、作用甚微。许多农村地区都曾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农副产品“卖难”和工业品“买难”问题, 许多农村居民经常购买到质量较差甚至过期变质的工业品, 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农村向城市供给的主要是竞争性很强的初级低档农副产品, 由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农村需要城市提供的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和竞争性很强的低档工业品。这些竞争性产品的流通只能依靠农副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超市。我国许多省是农业大省, 农副产品要流向全国各地, 也需要畅通的流通渠道。几年前, 我国开始实施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新农村, 这必然导致城乡之间商品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 大量农副产品需要销往城市, 大量工业品需要销往农村, 实现农产品和工业品在城乡之间的充分流通。因此, 迫切需要城市批发零售链条向农村延伸, 在农村建设更多的农副产品收购网点和超市。地方政府要借鉴国外农副产品流通的成功经验, 把农副产品流通设施作为准公共产品提供, 加大对农副产品流通领域的投入, 建设更多的农副产品市场, 为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创造条件。因此, 需要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
五、商业地产快速发展趋势需要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
商业地产是指用于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商业类地产, 是除住宅及工业地产以外的地产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主要包括购物中心、大卖场、商业街、专业市场、批发市场, 等等。近年来, 我国商业地产发展迅速, 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人均商业地产占有面积达2m2, 高于国际人均1.6m2的水平, 已出现整体过剩。目前, 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比较僵化, 主要采取只租不售、出售和租售结合三种。只租不售的模式通常是指把物业建成以后形成独立的产权, 通过招商合作, 将地产租出去, 以租金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出售模式是商业地产最原始的经营模式, 随着商业地产逐渐火暴, 单纯的出售已经不再适应商业地产的发展要求。租售结合的模式通常是投资商和开发商把其中的部分物业出租, 另一部分销售。由于缺乏商业地产经营的专业人才, 商业地产的运营效益较低。我国商业地产必将迎来围绕商业模式为主的淘汰整合。为了提高商业地产的运营效益, 需要对商业地产进行优化配置。因此, 需要大量从事商业地产策划、销售和运营的专业人才。因此, 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 (商业地产方向) 是适应我国商业地产快速发展, 使其得到优化配置, 提高其运营效益的需要。
六、开办贸易经济专业是部分高校优化专业设置结构的需要
综合性本科院校一般都具有比较悠久的办学历史, 拥有理、工、管、文等学科门类。但部分综合性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结构仍然存在不足, 表现之一就是只开设了1~2个甚至没有开设经济类专业。这种专业结构与综合性本科院校的专业结构要求与师资结构特点不相符合。目前还没有开设经济类专业的许多高校都已经开设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等多个与贸易经济专业相近的管理类本科专业;从事经济类课程教学的师资比较齐备, 且职称较高, 由于没有经济类专业, 师资存在较大浪费。因此, 从优化专业结构和充分利用现有师资的角度考虑, 部分高校迫切需要增设1~2个经济类专业。这能够使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师资和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使高校的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从而推动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相互促进向纵深发展。
七、贸易经济人才供需缺口大, 要求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市场对于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贸易营销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很大。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 我国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的法人企业共有95, 468家, 从业人员749万人, 商品销售额达到了201, 166.2亿元, 其中湖南省限额以上的批发企业有823家, 从业人员61, 846人, 限额以上的零售企业有1, 333家, 从业人员133, 913人。这还不包括数量庞大的批发和零售个体经营户, 如仅长沙市高桥大市场就有6~7万个从事批发零售的商户。随着国家拉动内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 商业经济增长迅速, 商业企业发展迅猛, 从业人员迅速扩大, 我国目前直接从事批发零售的从业人员接近2, 000万人。据有关专家估计, 如果按1%的比例配置管理人员的话, 全国共需要相关专业人员20万人, 按每10年1次调整周期, 平均每年产生2万专业人员的需求。而我国现在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学校只有30余所, 全国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不足4, 000人,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人才供求缺口巨大。据教育部2008年各专业就业率统计:“211工程”院校贸易经济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 该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在80%~85%之间, 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和经济落后地区招聘不到贸易经济专业毕业生, 因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需求, 需要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
参考文献
[1]吕庆华.贸易经济学科发展动态浅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3.4.
经济专业 篇8
一、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学期安排不尽合理。一般地, 学校开设基础英语课程集中在前两个学期或前三个学期, 紧接着在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英语, 此时, 专业课也同时开设, 即专业英语与专业课 (其中包括专业双语课) 同时进行。两者同时开设似乎能够互为参考, 相辅相成。其实, 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对于学生来说, 在前三学期从未接触过专业英语, 而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相比, 差异很大, 必然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 专业英语的学习刚刚起步, 又同时增加了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的学习任务, 甚至是专业双语课程, 也就是说, 专业英语还处在初学阶段, 还来不及消化吸收, 就已经面临应用了。2)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课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门数繁多, 涵盖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操作的方方面面, 难度不同, 知识跨度大, 内容差异大。而单凭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一本教材不可能全面涉及专业课的众多概念和知识点。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课在一定程度上是脱节的, 并不能满足专业双语课程对于词汇和语法的要求。学生如果不能在课外自主加大专业词汇量的储备, 仅靠专业英语课堂所学是无法适应专业双语课程的。3) “全能型”教师匮乏。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作为国贸专业所属课程, 授课教师一般为专业课教师, 这类教师的优势是专业知识丰富, 但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大多不及英语教师, 特别是广大的非重点高等院校的国贸专业, 这一现象更为普遍, 其导致的结果是日常教学偏重理论化, 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主, 较少给学生提供类似英语课堂的演练机会,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但如果改为由外语系教师开设专业双语课程, 由于外语教师国贸专业基础较为薄弱, 容易本末倒置, 把专业课变成了英语课。
二、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专业双语课程的开设过早。《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本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一般在第二学期开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不例外。而该门课有很多经典的国外原版教材, 为了使国贸专业的学生能够早一些领略经济学巨匠的风采, 很多学校将这门课开设为双语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 效果并不理想, 很多学生由于阅读上的语言障碍, 对这门基础课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一知半解, 不仅影响了这门课的学习, 也未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好的理论基础。所以, 专业双语课程不应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开设, 即不应在第二、三学期开设。
2) 专业教师英语水平欠缺。与专业英语授课存在的问题类似, 专业双语教师也存在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不及英语教师的问题。能够将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给学生讲解透彻已是不易, 更何况要用非母语与学生交流, 对于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 在非重点高等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专业双语课程时, 尽量降低授课内容的难度, 采用英语与汉语结合讲解的方式, 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这一措施的弊端在于向学生传授的专业知识量和深度将会大打折扣。
3) 专业双语教材选用不当。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双语的学习过程中体尝到原汁原味的专业课内容, 我国许多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重点高等院校在开设双语课程实践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 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国内其他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也紧跟潮流, 纷纷效仿。殊不知, 由于不同层次的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给不少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造成了阅读障碍, 导致专业概念和理论本身以及其英文表述都没能掌握。
三、专业英语与专业双语有效衔接的教学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 专业英语和专业双语教学虽有差异, 但有很强的共通之处, 两者如果能够实现有效衔接, 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专业英语还是专业双语, 一方面都要求教师既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又具有扎实的语言技能;另一方面都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但就目前普遍的情况看来, 很多高校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 探讨专业英语与专业双语有效衔接模式需要立足现有师资条件和学生素质, 循序渐进, 可尝试采用以下模式:
1) 课程开设的顺序安排。一定要先开设专业基础课, 将基础打扎实;再开设专业英语课, 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英语词汇, 在授课过程中要强调扩展阅读的重要性;之后再开设专业课 (其中包括专业双语课) 。
2) 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配合。由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英语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补充, 也就是说, 专业英语仅讲授关于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知识点内容, 未学过的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未体现已学知识的由专业课教师向专业英语教师提出来, 由专业英语教师修订和补充编写。
3) 语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材相配套, 谨慎选择。专业双语教学的教材要采取递进式, 在开设的双语专业课中, 选取一至两门与专业基础课衔接较紧的专业课, 不要采用国外原版教材, 而采用自编教材, 如果没有自编教材或自编有困难, 就采用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版教材中译本, 但教学内容的筛选必须请专业英语教师参与, 对其中与专业英语教学脱节, 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跨度太大的内容进行改写使其符合中国学生阅读习惯, 或对难点部分进行注解以便于学生理解。对于高年级学生可尝试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以适应提高能力的要求。
此外, 要加强对专业双语教师的培训, 为其提供语言培训或者半年到一年的国外访学机会, 必要时可将此类经历作为上岗资格加以考核, 提高专业教师的外语水平。
专业英语教学与专业的双语教学虽属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 但它们都是培养优秀外贸人才的重要保障。未来, 应当加大“全能型”教师的培养并向广大非重点高等院校输送, 在此之前, 各院校应提高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视程度, 根据实际情况, 优化课程设置, 提高效率, 综合调度现有师资, 使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冬纯.论专业英语教学与专业"双语"教学——走出双语教学的误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经济专业 篇9
1 在多学科教师的配和下进行经济学知识框架的构建
在我们的以往教学中是从系统论的观点看, 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 各个部分又由最重要的内容组成, 各部分的重要内容又可以具体成关键点, 有如单个的树, 把所有的单个的树连起来, 就形成了知识的森林。学习的过程有如从找到一棵棵树木发现森林, 又在森林看到每棵树木。在经济学专业学生入学后应首先进行经济学知识框架教学, 但整个教学不是讲授具体知识而教育学生学习站在高处先领略整个森林, 然后再进入其中寻找每一个经济问题的what? who? how?知识框架构建后, 以后的学习就如栽树, 树栽得越多, 森林就越加繁茂。并能将这些原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中需要经济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多学科教师从经济学的体系的几方面即数理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史, 还有经济哲学入手培养最初高瞻远瞩的经济学眼光。要使专业学生从以下角度高屋建瓴的掌握经济学专业将要学习的内容。数理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构建经济学的数学模型, 和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各种各样的模型。计量经济学:构建了经济学的模型之后如何来验证这一模型是否符合社会经济运行的现实呢?这就是计量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主要是通过统计的方法来验证数理经济模型中各种变量的关系是否和社会现实相一致;同时计量经济学也通过统计数据来提出一系列的假设。 经济学原理:在经过了数理经济学的构建和计量经济学的检验之后的理论才能堂而皇之的步入经济学理论的殿堂, 我们在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所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完成了这两个步骤之后的。经济学的原理粗略的可以分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学体制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些经济学分支科学, 比如说就宏观经济的货币供给和利率问题衍生出了货币银行学, 国际市场的分析衍生出了国际贸易学, 对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衍生出了发展经济学;在微观领域, 对于垄断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衍生出了产业组织理论, 对于规模经济在城市形成方面的作用衍生出了城市经济学和产业集聚理论, 等等, 多的不计其数。经济史学:主要分为两方面, 对于经济学本身发展历史的研究——经济研究史, 和对社会经济现象历史的陈述——经济史。经济哲学主要是两方面,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问题, 以及经济学者的立场与秉持的道德观念的问题。哲学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多学科教师要定期开展学术教研交流活动, 及时掌握整个知识框架体系的调整变化。通过各种渠道, 千方百计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 要有准确的价值取向和定位
作者所在的高校山西师范大学位于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古尧都山西临汾市, 是山西省五所老高校之一。是省属重点大学, 是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艺术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中心。建校近50年来,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 坚持立足山西、为山西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培养各类人才为己任, 坚持师范教育为主、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 已经为社会输送了以基础教育教师为主的各类人才10万余名, 为山西的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的引导专业学生的准确定位, 按照学习能力的大小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分为几个层次, 愿意在经济学上继续深造的鼓励其考取研究生。但对于大部分同学要立足在做基层性、地方性经济学人才。专业加辅修专业的学习, 加强其在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以满足社会用人单位专业化的要求。着力培养基础应用型人才, 做到社会需求好——学生学习动力足—毕业生质量好—社会需求更高的良性循环, 防止专业学生好高骛远, 不利于专业的学习。
3 快乐学习态度的培养
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快乐学习不但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学习方法。虽然作为大学生, 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但很多同学还是把大学学习作为不得不为的一件苦差事。学真正有用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感受到快乐。把为什么学习的思想搞对头, 端正学习态度和方法, 使他们向着坚定正确的方向去努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 逐渐形成信仰的快乐。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组织教学, 根据所讲授课程大多具有宏观性、理论性与学术性等特点, 努力探索出以科研带教学, 教学促科研, 搞好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即教师本人结合专业课教学, 根据课堂教学之中发现的新问题、专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跟踪学术研究;将学术研究中的新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去, 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来搞好课堂教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以激发、培养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活跃课堂教学, 使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习。利用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 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 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许多现在的大学生是生理上是成年人, 但在其心性上还显得很幼稚。因此大学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中教导学生有关的学术知识、做学问的途径、做人处世的道理, 更要通过自己的言行, 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风范。, 努力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 并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一不调侃学生。不以年龄与学历优势、用居高临下的姿态调教学生。不表现自己, 上课不故弄弦虚, 不要摆弄一些虚无飘渺的东西来表现自己的博学多才, 来误导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是专业学生对学习也产生压力。引导学生有规划的学习, 若没有规划, 一团乱麻, 连自己掌握哪些, 没掌握哪些, 都不能区分开来, 这会导致大量的无效学习, 并造成畏难情绪。只有看到自己该学些什么, 能学些什么, 理出一条脉络来, 那才可能做到有规划。在教学中要适当缓和专业学生学习的压力, 给予一定的鼓励, 不断的鼓励能够积累起信心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 使专业学生内心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觉、有成就感, 不到快乐的向前进。
摘要:基于在教学实践中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经济学精神”内涵的深入分析研究, 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对学生的效用分析, 对高校在经济学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揭示当前许多高校的普遍存在的经济学教育的遗漏问题, 在学生培育中缺乏对经济学领域的信仰、精神培养等问题, 利用经济学的原理, 通过对示范作用的研究, 提出相应的“经济学精神”培育的策略, 以期提高经济学人才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经济学精神,培育,价值定位,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盛洪.经济学精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3.
[2]熊秉元.经济新观察.熊秉元系列[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3]于祖尧.理论经济学在中国改革中的命运[J].经济学动态, 2004.
[4]任小军.朱成全.经济学中的科学与人文[N].光明日报, 2006-02-14.
经济专业 篇10
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经济学原理
1.1 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s) 由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 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基本的、核心的范畴, 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零交易成本的假设前提。所谓交易成本是指产品或服务从一个单位转移到另一个单位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和代价。它产生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及投机主义等。在农产品市场上, 交易成本主要有信息搜寻成本, 谈判、议价、订立合约的成本及监督合约执行的成本。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纵向一体化的方式将费用较高各种活动纳入组织内部进行分工协作, 统一购买种子、农药和化肥等生产资料, 然后统一出售农产品, 这样就将多次的交易活动简化为一次进行, 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另外,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可以改变单个农户在市场上弱势的地位, 通过联合的方式, 增强了自身在市场上的话语权, 农业合作社不再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在交易中自我保护和谈判议价的能力得到了加强。这样也有助于和上下游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减少了一部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1.2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基本经营单位规模的扩大, 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合理地利用, 平均生产成本降低, 扩大了经济效益。规模经济的存在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和资产的专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合作社之所以成立, 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主要表现在:①促进分工专业化。合作社使原来单个农户的经营规模得以扩大, 这样社里的农户就可以分工的更细, 实行专业化生产, 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生产规模扩大以后, 合作社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 而这是单个的农户所不具备的;③生产要素组合更加合理。众多的农户联合后, 扩大了生产规模, 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合理化, 使得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④获得规模财务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大规模生产便于实行联合化和多种经营, 有利于实现规模采购和销售, 增加了在市场中的话语权, 降低了经营成本。因此, 合作社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 (通常是扩大生产规模) , 以使得自身的生产规模达到或接近最优规模点,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3 减少不确定性和分散风险
不确定性是生活中的基本事实, 每当人们出行或者进行投资时总会面临着各种风险。农业由于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以及弱质性, 使得传统的小农经营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农民急需联合起来抵御各种风险, 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很好的满足农民的这一要求。合作社在降低农民风险方面主要表现在:①减小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这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 这对于单个的农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户联系在一起, 通过风险和损失分摊的办法, 有效地减轻了自然灾害给单个农民带来的风险;②减小市场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市场价格的波动, 单个的农民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合作社可以通过减小信息搜寻的成本, 增强谈判的筹码等方式, 有效地降低来自市场方面的风险;③其他风险。这主要包括技术风险, 成立合作社可以推广技术的使用, 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降低技术壁垒的限制, 提高经济效益。
1.4 外部经济性
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 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 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 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性, 或负的外部性。当然, 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的界定, 那么外部效应就不会带来什么问题;否则, 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将是毫无效率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将社员以及生产资料联合的方式, 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集中开发, 明确了产权, 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有效地避免了“公地的悲剧”的发生。相比于单个农户的分散经营, 合作社可以产生正的外部性。
2 吉林省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 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 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质、资金实力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合作社功能的发挥。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吉林省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 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呈现出速度快、覆盖面广 (见下表) 、合作层次提高等特点, 但是同国内的浙江、山东等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上表及右上图数据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课题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专题研究报告》整理而成)
2.1 规模较小, 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是合作社成立的一个重要目的, 而每个组织的平均成员个数则是衡量一个合作社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
由右上图可知, 吉林省每个组织的平均成员个数仍然很低, 不仅与河北、北京、江苏等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而且也低于全国124个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 吉林省目前合作社自身规模相对较小, 这样就很难达到最优规模点, 也制约了合作社规模效应的发挥。
2.2 管理不规范, 存在“寻租”行为
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周边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些合作社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成员大会往往成了成员代表大会, 代表又往往只是几个出资的核心成员, 合作社的决策主要由核心成员或者理事长决定, 多数成员参与决策的程度很有限。这对于合作社初期的发展是有利的, 可以提高决策效率, 但是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 这种集权的方式会损害社员的积极性, 有的理事长甚至为了私利而损害合作社的集体利益, 这与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2.3 组织化程度低, 存在“免费搭乘车”现象
截至2007年, 吉林省登记注册或备案的合作社为1742家, 只占总数的不到四成, 有近30% 的合作社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就是简单的把社员组合在一起, 社员仍然习惯于依靠自有资金经营, 或者仅仅是与周边的农户联合, 这种松散的合作社并不能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有些社员甚至坐享其成, 存在“免费搭乘车”的现象。
2.4 外部力量介入多, 社员利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
当前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多种模式, 包括专业协会、农民自发型、专家学者依托型、供销合作社依托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政府或职能部门依托型和实体企业依托型等。据统计, 吉林省目前合作社超过50% 是由农民中的种养大户牵头成立的, 而乡村干部牵头领办的合作社也占总数的1/5。
对于目前吉林省合作社发展来说, 模式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当前合作社的几种主要模式外部力量介入过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自身在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中的话语权, 特别是当双方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 农民的基本利益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维护, 这对于合作社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 主要对策建议
3.1 扩大规模,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的扩大, 有利于把生产规模调整到最佳 (达到或接近最优规模点) , 以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 吉林省合作社的规模还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距离最优规模点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 扩大合作社的规模是规模经济的表现,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
3.2 选择“实体依托型”发展模式作为主流模式推广
综合比较当前合作社的几种发展模式, 发现实体依托型, 即“合作社+企业+农户”是最有潜力的。该模式不仅可以发挥合作社的经济功能, 也有利于其社会功能的实现, 并且, 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历程来看, 这种模式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流发展模式。
3.3 设立第三方维权机构, 杜绝“寻租”行为
作为一个营利性机构,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产生之初就被烙上了“理性人”的烙印, 它势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其管理者很可能出现不作为或者腐败行为。当出现这种情况是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 以约束内部成员;二是建立第三方维权机构, 可以有效解决双方的纠纷。结合现状, 笔者认为建立独立于各个利益集团的第三方维权机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当然, 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 而且还涉及费用的分摊问题, 如建立第三方维权机构是政府埋单还是合作社自己出资;还有就是它能否有效地解决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并且还需要考量成本和收益的关系。
3.4 完善内部分配制度, 发挥激励效果
在一个组织里, 能否很好的处理内部成员间的利益分配, 关系到该组织能否长期发展。由于各种原因, 如农民文化程度低, 觉悟不够高等, 当前不少合作社存在着“免费搭乘车”的现象。本文认为, 要从源头上根治, 还需要有良好的制度支撑。因此, 建立完善的内部分配制度, 发挥激励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免费搭乘车”的现象。
4 结论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 指出合作社在降低交易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减小不确定性和分散风险以及实现外部经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 结合针对吉林省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低及外部力量介入过多等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一种崭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 从它孕育之处, 就肩负起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重担。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 着重分析了合作社运行的经济学机理。同时, 以吉林省为例, 分析了当前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并基于此, 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济学视角,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赵鑫, 李龙珠.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用分析[J].中国农村问题研究, 2010.
[2]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J].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李恩, 孙贺.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探索——基于社会功能视角[J].农业经济, 2009.
[4]林坚, 马彦丽.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基于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角度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3) .
[5]王雅鹏, 凌远云, 龙文军, 等.农业技术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论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职教育;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探讨
经济管理专业属于中职专业中的热门专业,大多数学校开设经济管理专业的时间长,课程内容比较完善。但是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也面临着变革的压力,探讨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对于整个专业课程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帮助,并能缓解社会需求提高对于专业课程改革的压力。
一、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虽然中职教育发展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但是随着社会要求的提高以及生源质量的变化,中职教育的在现阶段还是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式。而经济管理专业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同样在社会要求的提升下,面临着巨大的教学压力。文章在本节首先探讨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以便为文章的整个分析提供基础的依据。
(一)中职阶段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经济管理类课程开设进度缓慢
经济管理类课程往往对于数学以及英语基础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都需要数学知识和外语知识作为支撑。而中职阶段的学生由于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数学英语的应用能力不强,因此在中职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基础课的薄弱而无法学好现有的课程,进而其他课程的内容也无法继续进行,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表现得非常不扎实。
(二)经济管理类课程内容改革滞后于社会要求
现阶段中职经济管理类的课程还是延续了之前课程的模式,很多的教材以及课程内容的设置几乎没有变动过。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现阶段经济管理类的工作内容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变革,其内容较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更加丰富、繁杂。因此,整个经济管理课程的内容与社会要求的不符,导致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进而学校培养的相关人才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实训课程配套设施落后,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困难
由于中职教育经费使用比较有限,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本身相对困难。而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训室主要以电脑机房、软件设备、模拟现场等三个方面组成,因此其要求比较高,很多时候中职阶段的学生很难获得全套实训设备的支持来进行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因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水平无法得到提高,专业培养现状与中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
二、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由于社会要求的不断变化,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教育也应当根据社会实际的要求作出相应的改革,以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培养技术水平高的技能型人才。根据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现状,来对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加强基础课在经济管理专业中的比例,提高学生文化基础
现阶段,由于中职生的生源与传统中职教学相比发生了改变,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往往并不到位,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象又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开展。因此,在现阶段的课程设置中,中职院校应当根据这一状况进行合理的课程改革,提高基础学科在专业教学中的比例,尤其是在数学和外语方面,让学生先学习基础课,再以基础课的知识推动专业课的学习。例如中职数学、经济应用数学、基础外语等课程可以在一年级的整个学年开设,或者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训练,指引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以证书的形式督促、鼓励学生学习好英语,进而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教学
校内教师经过一线教学的锻炼,其研究水平高、教学技术强,但是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而不能对于自己的专业进行长期的实际操作锻炼,因此教师对于社会信息的把握进度还比较缓慢。而企业兼职教师凭借自己在企业一线的丰富经验,一方面可以弥补在校教师在信息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一线的操作技能教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最直观的学习到企业管理中所需要的技能,为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做好专业方面的准备。因此,以在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对的方式,来共同参与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可以很好的丰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使得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需求同步。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的实际管理知识带入到课堂,进一步又丰富了课堂内容。
(三)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实训室的建设
实训室建设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强化,而目前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训室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技能训练的需求,为了能与社会企业充分的挂钩,学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完善实训室建设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来校进行实训室建设工作的指导,以建立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仿的实训室,帮助学生获得最专业化的技能锻炼。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与企业深度合作,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完成后,让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岗位,把实训课程的内容转移到企业的管理现场,使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企业一线获得最新的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结束语
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由于生源文化基础、课程设置、实训课程安排等问题,使得现阶段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受到严峻的考验。为了提升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完成中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学院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课程的设置,以中职基础课的教学弥补学生之前文化课程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企业兼职教师来参与到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并与企业合作,完善实训室工作,进而使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技能锻炼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让整个专业教学的效果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的技术型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1] 路阳.中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406-40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探讨 篇12
1 河池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2008年, 河池市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6个 (专业合作社24个) , 其中种植业78个, 养殖业30个, 水利188个, 林业4个, 其它行业有16个。入会 (社) 员79787人, 带动非会 (社) 员人数139014人。基本覆盖粮食、桑蚕、甘蔗、毛葡萄、食用菌、蔬菜、肉牛、肉羊、生猪、家禽、水产养殖及商品林等多个特色主导品种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形成了合作领域拓展, 合作链条延长, 合作规模扩大的良好发展态势, 作用发挥日益明显。
(1) 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 促进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增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此外,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统一购买生产资料, 降低了交易成本, 促进农民增收。如都安县竹藤编织专业技术协会引领地苏乡大定村群众大力发展竹藤编织传统产业, 全村共有村民1021户、4288人, 其中有980户、3018人从事竹藤编织加工, 占该村总人口的70%。2008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194万元, 其中竹藤编品收入955万元, 占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9.9%;农民人均纯收入4058元, 高于全乡农民人均纯入3227元的21%。
(2) 提高农民素质, 增强合作意识。农户成员参与合作组织, 通过共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了集体组织观念, 有了更为明确的生产和生活目标, 从而激发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当面临同样的困难时, 又使得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经验, 相互学习, 共同解决难题, 不仅提高了农民运用农业科技的能力, 还提高了农民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合作意识。
(3) 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为成员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系列的社会化服务, 有的还直接到科研院所引进先进实用农业科学技术, 解决了政府包不了、村集体办不了、农民又迫切需要的大问题。如宜州市洛西镇桑杆食用菌协会因地制宜引进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的新技术, 通过内引外联的办法先后投资400多万元, 创办全国第一个桑杆食用菌研发基地, 成功地研发出桑杆食用菌三个系列多个品种, 使桑树全身变宝。而且, 经过种植食用菌后的桑杆菌筒已经变成有机肥, 可直接作农田的基肥, 使该市的桑枝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再利用, 既延长了桑蚕产业链, 又开拓了一项新产业。
(4)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动“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 组织会员和群众进行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 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集群, 推动了“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的发展。2008年, 在河池市产业化经营程度相对较高的桑蚕产业发展中, 就建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个, 发展桑园面积41666.8 hm2, 辐射带动23.3万养蚕户, 蚕茧年产量143.56万担, 农民养蚕收入10.77亿元。
2 河池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 河池市各级政府虽然采取多种宣传措施, 但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还没有形成声势。部分干部没有认真领会法律的精神实质,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新生事物的性质不够了解, 对其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认为合作社无资金扶持创办难;有的认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目的是为了享受政府优惠的扶持和税收政策, 否则无意义;有的认为农民素质低合作意识差, 不具备应有的组织能力。出现了政府引导、扶持不够, 管理不规范, 活动不正常, 群众创办或参与的热情不高等现象。个别专业合作社刚登记成立不久, 就马上退缩, 办理注销手续, 宣布解散。
2.2 政策环境不宽松
为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河池市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 但落实到位难, 特别是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 缺乏具体的、有效的落实措施。
2.3 运行机制不规范
目前全市所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虽然大部分制定了章程, 并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代表) 大会等组织机构, 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 活动不正常, 不仅影响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 也制约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2.4 周转资金不足
大部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反映运作资金严重短缺, 社员集资有限, 银行贷款困难, 经常为资金问题感到力不从心, 合作组织发展后劲乏力。
3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
3.1 明确目标, 加强扶持和指导
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初期, 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推动非常关键。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促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来抓紧抓好, 明确目标任务, 稳步推进。农业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 认真做好指导、扶持和服务的各项工作, 并加强与财政、工商和税务等有关部门协调沟通, 形成各方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合力,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3.2 广泛宣传, 强化培训
要继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农业信息网站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专业合作社法》, 广泛营造舆论氛围, 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专业合作社法》的认识, 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3.3 尽快完善配套政策, 落实好法律规定
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贯彻实施以来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真正把法律的精神落到实处。同时,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 密切合作, 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3.4 加大扶持资金投入
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产品认证、市场营销、会员培训等工作,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县两级农业部门也要在项目安排上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倾斜。
3.5 典型引路, 抓规范促发展
【经济专业】推荐阅读:
论文经济专业08-17
高职经济类专业经济法07-29
非经济专业05-10
经济学专业08-25
经济与金融专业08-30
经济法学专业08-31
经济专业求职简历10-2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实习大纲09-28
经济专业毕业论文06-20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