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管理系统

2024-06-20

支付管理系统(精选12篇)

支付管理系统 篇1

摘要:在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 结合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以及其对央行支付系统运行及职能发挥的影响, 提出了央行支付系统在当前现状下的应对策略, 为促进我国支付体系建设, 规范支付市场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支付系统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 大大促进了全社会支付方式的多样化, 较好地满足了市场经济下日益多元化的支付需求, 完善了社会支付体系。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有3种模式, 即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融资和互联网理财。然而, 无论是互联网融资还是互联网理财, 最终必须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资金结算, 所以说, 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是第三方支付。

一、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指基于互联网, 提供线上 (互联网) 和线下 (电话及手机) 支付渠道, 完成从用户到商户的在线货币支付、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一系列过程的一种支付交易方式。截至2015年9月, 我国获得央行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达270家。据Wind资讯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4年全年, 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8万亿元, 同比增长50.3%。

一是第三方互联网交易量快速增长。第三方支付市场出现了一批像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支付、快钱、汇付天下等知名的以互联网支付业务为主营业务的支付企业。Wind资讯数据显示, 2013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金额达53 730亿元, 较2009年增长9.72倍;2009年至2014年之间, 每年环比增长速度最低的在46.8%, 最高的则达到118.1%, 见表1所列。

二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额为976亿元, 仅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39%。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及业务的快速发展, 其交易量快速增加, 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不断提高。2014年,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额达到80 767亿元, 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0.78% (如图1所示) , 比2007年提高了29.74个百分点, 这也说明, 第三方支付在促进社会消费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第三方支付对央行支付系统的影响

(一) 第三方支付正在冲击传统的支付结算, 对央行支付系统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显著下降, 搜寻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使得互联网企业掌握了独特的信息优势, 对央行支付系统的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尤其是跨行小额支付业务往往先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结算, 最终轧差后才通过央行支付系统进行清算, 明显抢夺了央行小额支付系统和网上跨行清算系统的业务。以央行小额支付系统为例, 2007年央行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量为0.88亿笔, 2013年则上升到10.4亿笔, 增长11.76倍;2007年, 互联网支付业务量为8.96亿笔, 2013年则上升到150.01亿笔, 增长16.73倍。2007年央行小额支付系统与互联网支付业量的比例为1:10.1, 2013年则上升到1:14.4, 业务量差距上升了3.3倍。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增速和比例变化情况都说明其对央行小额支付系统的冲击程度比较明显。

(二) 第三方支付资金数据流未纳入央行支付系统, 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失灵

中国现代支付体系是社会资金流动的“大动脉”, 为经济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快速、高效的资金转移通道。这些资金的转移行为蕴含着资金流动的来源、去向、金额等丰富信息, 反映了社会资金流动的真实规模和特点, 对国家宏观决策有着重要的数据参考作用。但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接入央行支付系统, 导致其资金数据流很难被央行准确掌控、衡量和统计, 这使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偏差增大, 货币政策传导的不确定性增强,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同时, 第三方支付的虚拟电子货币与央行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流通中的通货”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扩大了基础货币的范畴, 但目前的统计分析和政策研究均未将虚拟货币考虑在内,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和政策制定的偏差。

(三) 第三方支付变相行使最终清算人职能, 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失控

在第三方支付发展之前, 所有银行间的清算均需要通过央行清算, 包括银行卡 (银联) 的清算, 通过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 确保了金融支付的安全和支付市场的稳定。而现阶段, 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其互联网的线上收单业务, 主要是银行卡的清算, 均通过其业务平台下和各银行机构间的联网, 便可进行最终清算, 并且绕开了银联。也就是说, 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各用户打入到其虚拟账户的结算资金对各银行机构进行最终的轧差清算, 因此, 也具备了中央银行的部分清算职能, 也具备了成为完全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的能力。但此清算是建立客户在其虚拟账户的资金上的, 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一旦发生挤兑, 未能正常清算, 则只能由银行机构作为最后贷款人, 容易出现支付风险, 影响金融稳定。

(四) 第三方支付改变了传统的清算渠道, 可能导致央行监管失效

在传统货币体系下, 客户的跨行支付只能通过“银行—中央银行—银行”的路径。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入后, 还可能通过“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的路径来处理, 明显增加了支付体系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 央行对整体支付系统管理难度明显加大。一是新型支付组织在网上交易、银行卡POS机刷卡交易和小额跨行资金划转等零售支付业务方面, 对商业银行或传统清算组织存在较强的替代效应, 带来了零售支付结算业务的金融脱媒。二是大量新兴支付方式将线下业务转由线上处理, 脱离了原有的业务处理方式, 造成原有规则的不适用和监管上的空白。三是以支付业务创新为纽带, 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对我国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构成了挑战。

三、对策建议

(一) 明确监管主体, 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

要在《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等有关法律中明确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监管主体, 明确人民银行作为第三方支付体系监管主体的法律地位和监管职责, 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出台互联网金融管理系列规章制度,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在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时, 完善风险控制与监测手段, 保持支付体系稳定与健康发展, 推动支付结算工具和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二) 加强日常监管, 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一是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纳入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中, 各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日常监管, 有效防范第三方支付的系统性风险。二是要充分考虑第三方支付对实体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交易金额及虚拟电子货币业务量纳入到货币统计监测范畴、货币政策制定和研究过程中。三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建立可疑支付交易报告制度, 同时培养基层央行专业人才, 加大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监管。四是加大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沉淀资金的管理, 防范出现支付风险。

(三) 创造宽松环境, 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的基因特征, 并对现有的传统金融经营方式形成颠覆性的影响, 这些创新和突破对于监管是一种挑战, 使得监管理念和监管制度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起步发展时期, 应当为其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给予正确引导和规范, 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助力经济的增长。尤其要促进支付系统的多元化发展, 构建多种功能互补的支付组织, 实现政府与民营支付组织的并存, 推动零售支付的创新。

(四) 建立技术安全标准, 确保第三方支付安全

目前, 我国虽然已出台电子支付有关规定,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采用的信息安全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标准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这些规范不仅分散, 而且滞后于网络支付业务的发展。亟须建立统一的国家层面的技术安全标准, 这一标准应涵盖防范系统风险和业务风险的专业中介组织维度、第三方支付同业组织维度以及企业内控管理维度。

(五) 建立业务处理规范, 维护消费者权益

第三方支付业务处理规范至少包含以下内容:明确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的交易行为;明确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的经营行为, 防范因第三方支付组织擅自挪用客户在途结算资金而形成支付风险和信用风险;明确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建立完善的信息强制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1]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49) :29-36.

[2]刘士余.促进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 2014 (17) :9-12.

支付管理系统 篇2

∙第四章 风险管理与客户权益保护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是为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 网络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于 2015年 12月 28日发布,自 2016年 7月 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 [以下简称支付机构 ]网络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非金融机 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 2010〕第 2号发布 ]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支付机构从事网络支付业务,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支付机构是指依法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办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网络支付业务的非银行机构。本办法所称网络支付业务,是指收款人或付款人通过计算机、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依托公共网络信息系统远程发起支付指令, 且付款人电子设备不与收款人特定专属设备交互, 由支付机构为收付款人提供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的活动。本办法所称收款人特定专属设备, 是指专门用于

交易收款, 在交易过 程中与支付机构业务系统交互并参与生成、传输、处理支付指令的电子设备。

第三条 支付机构应当遵循主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基于客户的银行账户或者按照本办法规定为客户开立支付 账户提供网络支付服务。本办法所称支付账户,是指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根据客户的真实意愿为其开立的,用于记录预付交易资金余额、客户凭以发起支付 指令、反映交易明细信息的电子簿记。支付账户不得透支,不得出借、出租、出售,不得利用支付账户从事或者协助他人从事非法活动。

第四条 支付机构基于银行卡为客户提供网络支付服务的,应当执行银行卡业务相关监管规定和银行卡行业规范。支付机构对特约商户的拓展与管理、业务与风险 管理应当执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13〕第 9号公布 ]等相关规定。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服务涉及跨境人民币结算和外汇支付的,应当执行中国人 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规定。支付机构应当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遵守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相关规定,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

第五条 支付机构依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接受分类评价,并执行相应的分类监管措施。

第六条 支付机构应当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机制。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应当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登记并采取有效 措施验证客户身份基本信息, 按规定核对有效身份证件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建立客户唯一识别编码, 并在与客户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采取持续的身份识别措 施,确保有效核实客户身份及其真实意愿,不得开立匿名、假名支付账户。

第七条 支付机构应当与客户签订服务协议,约定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至少明确业务规则 [包括但不限于业务功能和流程、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方式、资金结算 方式等 ],收费项目和标准,查询、差错争议及投诉等服务流程和规则,业务风险和非

法活动防范及处置措施,客户损失责任划分和赔付规则等内容。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 付账户的, 还应在服务协议中以显著方式告知客户, 并采取有效方式确认客户充分知晓并清晰理解下列内容:“支付账户所记录的资金余额不同于客户本人的银行存款, 不受 《存款保险条例》保护,其实质为客户委托支付机构保管的、所有权归属于客户的预付价值。该预付价值对应的货币资金虽然属于客户,但不以客户本人名义存放在银行,而 是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在银行, 并且由支付机构向银行发起资金调拨指令。”支付机构应当确保协议内容清晰、易懂, 并以显著方式提示客户注意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事项。第八条 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经客户主动提出申请,可为其开立支付账户;仅获得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 构,不得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

第九条 支付机构不得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证券、保险、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现金存取等业务。

第十条 支付机构向客户开户银行发送支付指令,扣划客户银行账户资金的,支付机构和银行应当执行下列要求:[一 ]支付机构应当事先或在首笔交易时自主识别 客户身份并分别取得客户和银行的协议授权,同意其向客户的银行账户发起支付指令扣划资金;[二 ]银行应当事先或在首笔交易时自主识别客户身份并与客户直接签订授权协 议,明确约定扣款适用范围和交易验证方式,设立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单笔和单日累计交易限额,承诺无条件全额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先行赔付责任;[三 ]除单 笔金额不超过 200元的小额支付业务,公共事业缴费、税费缴纳、信用卡还款等收款人固定并且定期发生的支付业务,以及符合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情形以外,支付机构不得代 替银行进行交易验证。

第十一条 支付机构应根据客户身份对同一客户在本机构开立的所有支付账户进行关联管理,并按照下列要求对个人支付账户进行分类管理:[一 ]对于以非面对面

方式通过至少一个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基本信息验证, 且为首次在本机构开立支付账户的个人客户, 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Ⅰ类支付账户, 账户余额仅可用于消费和 转账,余额付款交易自账户开立起累计不超过 1000元 [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二 ]对于支付机构自主或委托合作机构以面对面方式核实身份的个人客 户,或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三个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基本信息多重交叉验证的个人客户,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Ⅱ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仅可用于消费和转账, 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 10万元 [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三 ]对于支付机构自主或委托合作机构以面对面方式核实身份的个人 客户, 或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五个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基本信息多重交叉验证的个人客户, 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Ⅲ类支付账户, 账户余额可以用于消费、转账 以及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 20万元 [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外部验证渠道包 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数据库、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商业化数据库等。其中,通过商业银行验证个人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的,应为Ⅰ类银行账户或信用卡。

第十二条 支付机构办理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之间转账业务的,相关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应属于同一客户。支付机构应按照与客户的约定及时办理支付账户向客户 本人银行账户转账业务,不得对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银行账户转账设置限额。

第十三条 支付机构为客户办理本机构发行的预付卡向支付账户转账的,应当按照《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12〕第 12号公布 ]相关 规定对预付卡转账至支付账户的余额单独管理,仅限其用于消费,不得通过转账、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等形式进行套现或者变相套现。

第十四条 支付机构应当确保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以及在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不得篡改或者隐匿交易信息。交易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 ]交易渠道、交易终端或接口类型、交易类型、交易金额、交易时间,以及直接向客户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特约商户名称、编码和按照国家与金融行业标准设置 的商户类别 码;[二 ]收付款客户名称, 收付款支付账户账号或者银行账户的开户银行名称及账号;[三 ]付款客户的身份验证和交易授权信息;[四 ]有效追溯交易的标识;[五 ]单位客户单笔超 过 5万元的转账业务的付款用途和事由。

第十五条 因交易取消 [撤销 ]、退货、交易不成功或者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赎回等原因需划回资金的,相应款项应当划回原扣款账户。

第十六条 对于客户的网络支付业务操作行为,支付机构应当在确认客户身份及真实意愿后及时办理,并在操作生效之日起至少五年内,真实、完整保存操作记录。客户操作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登录和注销登录、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变更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调整业务功能、调整交易限额、变更资金收付方式,以及变更或挂失密码、数 字证书、电子签名等。

第十七条 支付机构应当综合客户类型、身份核实方式、交易行为特征、资信状况等因素,建立客户风险评级管理制度和机制,并动态调整客户风险评级及相关风 险控制措施。支付机构应当根据客户风险评级、交易验证方式、交易渠道、交易终端或接口类型、交易类型、交易金额、交易时间、商户类别等因素,建立交易风险管理制度 和交易监测系统,对疑似欺诈、套现、洗钱、非法融资、恐怖融资等交易,及时采取调查核实、延迟结算、终止服务等措施。

第十八条 支付机构应当向客户充分提示网络支付业务的潜在风险,及时揭示不法分子新型作案手段,对客户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并对高风险业务在操作前、操 作中进行风险警示。支付机构为客户购买合作机构的金融类产品提供网络支付服务的, 应当确保合作机构为取得相应经营资质并依法开展业务的机构, 并在首次购买时向客户 展示合作机构信息和产品信息,充分提示相关责任、权利、义务及潜在风险,协助客户与合作机构完成协议签订。

第十九条 支付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险准备金制度和交易赔付制度,并对不能有效证明因客户原因导致的资金损失及时先行全额赔付,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支付机

构应于每年 1月 31日前, 将前一发生的风险事件、客户风险损失发生和赔付等情况在网站对外公告。支付机构应在监管报告中如实反映上述内容和风险准备金计提、使用及结余等情况。

第二十条 支付机构应当依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客户信息保护的规定,制定有效的客户信息保护措施和风险控制机制,履行客户信息保护责任。支付机构不得存储 客户银行卡的磁道信息或芯片信息、验证码、密码等敏感信息,原则上不得存储银行卡有效期。因特殊业务需要,支付机构确需存储客户银行卡有效期的,应当取得客户和开 户银行的授权,以加密形式存储。支付机构应当以“最小化”原则采集、使用、存储和传输客户信息,并告知客户相关信息的使用目的和范围。支付机构不得向其他机构或个 人提供客户信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以及经客户本人逐项确认并授权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支付机构应当通过协议约定禁止特约商户存储客户银行卡的磁道信息或芯片信息、验证码、有效期、密码等敏感信息,并采取定期检查、技术监测等 必要监督措施。特约商户违反协议约定存储上述敏感信息的,支付机构应当立即暂停或者终止为其提供网络支付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删除敏感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并依法承 担因相关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和责任。

第二十二条 支付机构可以组合选用下列三类要素,对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付款的交易进行验证:[一 ]仅客户本人知悉的要素, 如静态密码等;[二 ]仅客户本人持 有并特有的,不可复制或者不可重复利用的要素,如经过安全认证的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以及通过安全渠道生成和传输的一次性密码等;[三 ]客户本人生理特征要素,如指 纹等。支付机构应当确保采用的要素相互独立,部分要素的损坏或者泄露不应导致其他要素损坏或者泄露。

第二十三条 支付机构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作为验证要素的,数字证书及生成电子签名的过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金融电子认证规范》 [JR/T0118-2015]等有关规定,确保数字证书的唯一性、完整性及交易的不可抵赖性。支付机构采用一次性密码作为验证要素的,应当切实防范一次性密码获取端与

支付指令 发起端为相同物理设备而带来的风险, 并将一次性密码有效期严格限制在最短的必要时间内。支付机构采用客户本人生理特征作为验证要素的, 应当符合国家、金融行业标准 和相关信息安全管理要求,防止被非法存储、复制或重放。

第二十四条 支付机构应根据交易验证方式的安全级别,按照下列要求对个人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付款的交易进行限额管理:[一 ]支付机构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 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 [含 ]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日累计限额由支付机构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二 ]支付机构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 [含 ]以 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 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 5000元 [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三 ]支付机构采用不足两类有效要素进行 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 1000元 [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且支付机构应当承诺无条件全额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损 失赔付责任。

第二十五条 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相关系统设施和技术,应当持续符合国家、金融行业标准和相关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如未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或者尚未形成 国家、金融行业标准,支付机构应当无条件全额承担客户直接风险损失的先行赔付责任。

第二十六条 支付机构应当在境内拥有安全、规范的网络支付业务处理系统及其备份系统,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障系统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支付机构为境 内交易提供服务的,应当通过境内业务处理系统完成交易处理,并在境内完成资金结算。

第二十七条 支付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客户在执行支付指令前可对收付款客户名称和账号、交易金额等交易信息进行确认,并在支付指令完成后及时将结 果通知客户。因交易超时、无响应或者系统故障导致支付指令无法正常处理的,支付机构应当及时提示客户;因客户原因造成支付指令未执行、未适当执行、延迟执行的,支 付机构应当主动通知客户更改或者协助客户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八条 支付机构应当通过具有合法独立域名的网站和统一的服务电话等渠道,为客户免费提供至少最近一年以内交易信息查询服务,并建立健全差错争议和 纠纷投诉处理制度, 配备专业部门和人员据实、准确、及时处理交易差错和客户投诉。支付机构应当告知客户相关服务的正确获取途径, 指导客户有效辨识服务渠道的真实性。支付机构应当于每年 1月 31日前,将前一发生的客户投诉数量和类型、处理完毕的投诉占比、投诉处理速度等情况在网站对外公告。

第二十九条 支付机构应当充分尊重客户自主选择权,不得强迫客户使用本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不得阻碍客户使用其他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支付机构应当公平展示客户可选用的各种资金收付方式,不得以任何形式诱导、强迫客户开立支付账户或者通过支付账户办理资金收付,不得附加不合理条件。

第三十条 支付机构因系统升级、调试等原因,需暂停网络支付服务的,应当至少提前 5个工作日予以公告。支付机构变更协议条款、提高服务收费标准或者新设 收费项目的,应当于实施之前在网站等服务渠道以显著方式连续公示 30日,并于客户首次办理相关业务前确认客户知悉且接受拟调整的全部详细内容。

第三十一条 支付机构提供网络支付创新产品或者服务、停止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与境外机构合作在境内开展网络支付业务的, 应当至少提前 30日向法人所在地中 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支付机构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应当及时向法人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同时报告公安机关。

第三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结合支付机构的企业资质、风险管控特别是客户备付金管理等因素, 确立支付机构分类监管指标体系,建立持续分类评价工作机制, 并对支付机构实施动态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 评定为“A”类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 95%的支付机构,可以采用能够切实落实实名制要求的其他客户身份核实方法,经法人所在地中国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评估认可并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后实施。

第三十四条 评定为“A”类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 95%的支付机构,可以对从事电子商务经营活动、不具备工商登记注册条件且相关法律法规允许不 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人客户 [以下简称个人卖家 ]参照单位客户管理, 但应建立持续监测电子商务经营活动、对个人卖家实施动态管理的有效机制, 并向法人所在地中国人民

银行分支机构备案。支付机构参照单位客户管理的个人卖家, 应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一 ]相关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已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查和登记, 与其 签订登记协议,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实更新,核发证明个人身份信息真实合法的标记,加载在其从事电子商务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二 ]支付机构已按照开立Ⅲ类个 人支付账户的标准对其完成身份核实;[三 ]持续从事电子商务经营活动满 6个月,且期间使用支付账户收取的经营收入累计超过 20万元。

第三十五条 评定为“A”类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 95%的支付机构,对于已经实名确认、达到实名制管理要求的支付账户,在办理第十二条第一款所 述转账业务时,相关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可以不属于同一客户。但支付机构应在交易中向银行准确、完整发送交易渠道、交易终端或接口类型、交易类型、收付款客户名称和 账号等交易信息。

第三十六条 评定为“A”类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 95%的支付机构,可以将达到实名制管理要求的Ⅱ类、Ⅲ类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单日累计限额,提 高至第二十四条规定的 2倍。评定为“B”类及以上,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 90%的支付机构,可以将达到实名制管理要求的Ⅱ类、Ⅲ类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单 日累计限额,提高至第二十四条规定的 1.5倍。

第三十七条 评定为“A”类的支付机构按照第十条规定办理相关业务时,可以与银行根据业务需要,通过协议自主约定由支付机构代替进行交易验证的情形,但支 付机构应在交易中向银行完整、准确发送交易渠道、交易终端或接口类型、交易类型、商户名称、商户编码、商户类别码、收付款客户名称和账号等交易信息;银行

应核实支 付机构验证手段或渠道的安全性,且对客户资金安全的管理责任不因支付机构代替验证而转移。

第三十八条 对于评定为“C”类及以下、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较低、对零售支付体系或社会公众非现金支付信心产生重大影响的支付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 构可以在第十九条、第二十八条等规定的基础上适度提高公开披露相关信息的要求,并加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

第三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照上述分类管理措施相应条件,动态确定支付机构适用的监管规定并持续监管。支付机构分类评定结果和支付账户实名 比例不符合上述分类管理措施相应条件的, 应严格按照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及第二十四条等相关规定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 支付机构分类管理需要,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范围、模式、功能、限额及业务创新等相关管理措施进行适时调整。

第四十条 支付机构应当加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接受行业自律组织管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网络支付业务行业自律规范,建立自律审查机制, 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后组织实施。自律规范应包括支付机构与客户签订协议的范本, 明确协议应记载和不得记载事项, 还应包括支付机构披露有关信息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格式。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应当建立信用承诺制度, 要求支付机构以标准格式向社会公开承诺依法合规开展网络支付业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维护客户合法权益、如违法 违规自愿接受约束和处罚。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支付机构从事网络支付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处理:[一 ]未按规定建立客户实名制管理、支付账户开立与使用、差错争议和纠纷投诉处理、风险准备金和交易赔付、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的;[二 ]未按规定建立客户风险评级管理、支 付账户功能与限额管理、客户支付指令验证管理、交易和信息安全管

理、交易监测系统等风险控制机制的,未按规定对支付业务采取有效风险控制措施的;[三 ]未按规定进行 风险提示、公开披露相关信息的;[四 ]未按规定履行报告义务的。

第四十二条 支付机构从事网络支付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 重的,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理:[一 ]不符合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系统设施有关要求的;[二 ]不符合国家、金融行业标准和相关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的,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金融电子认证规范》等规定的;[三 ]为非法交易、虚假交易提 供支付服务, 发现客户疑似或者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未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的;[四 ]未按规定采取客户支付指令验证措施的;[五 ]未真实、完整、准确反映网络支付交易信息, 篡 改或者隐匿交易信息的;[六 ]未按规定处理客户信息, 或者未履行客户信息保密义务, 造成信息泄露隐患或者导致信息泄露的;[七 ]妨碍客户自主选择支付服务提供主体或资金 收付方式的;[八 ]公开披露虚假信息的;[九 ]违规开立支付账户,或擅自经营金融业务活动的。

第四十三条 支付机构违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规定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相关用语含义如下:单位客户,是指接受支付机构支付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个人客户,是指接受支付机构支付服务的自然 人。单位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经营范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可证明该客户依法设立或者可依法开展经营、社会活动的执照、证件 或者文件的名称、号码和有效期限;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或授权办理业务人员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个人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包括客户的姓名、国籍、性别、职业、住址、联系方式以及客户有效身份证件的

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法人和其他组织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是指政府有权机关颁发的能够证明其合法真实身

份的证件或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个体工商户的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营业执照、经营者或授权经办人员的有效身 份证件。个人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包括:在中国境内已登记常住户口的中国公民为居民身份证,不满十六周岁的,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为港 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地区居民为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为中国护照;外国公民为护照或者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外国边民, 按照边贸结算的有关规 定办理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客户本人,是指客户本单位 [单位客户 ]或者本人 [个人客户 ]。

央行小额支付系统上马 篇3

小额支付系统主要处理同城或异地2万元以下的跨行交易,包括普通借贷记、定期借贷记、实时借贷记、通存通兑等13个品种。它可支持汇兑、委托收款、代发工资等多种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小额支付系统上线后可以保持7×24小时连续不间断运行。对于市民来说,其最大的方便是可以真正实现“一卡(折)走遍天下”。而由于小额支付系统采用批量清算的方法,也降低了手续费的收取。

据悉,目前刚在北京试运行的小额支付系统其实在去年11月28日已经在福建省和天津市开展了试点运行,2月20日开始在北京、海南、甘肃等省市试点运行。据了解,在今年上半年内,小额支付系统将在全国推广开来。

“小额支付系统不是一个新建的系统,而是和大额支付系统一样,是央行要求实现统一支付系统中的一部分。”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技术工程管理处处长张永福说。据他介绍,小额支付系统全部由我国自主开发、自主设计,包括计算机和网络架构以及一系列的应用软件和对接端口。与已经在全国实现的大额支付系统相比,小额支付系统具有业务数据实时传输、双边轧差、定时清算的特点,也就是说当一笔跨行业务发生的时候,小额支付系统会实时地将数据从一个银行传输到另外一个银行,但是不会像大额支付系统一样马上清算这笔业务,而是等到一定的时间以后再进行统一的清算。

对于小额支付的这个特点,有些用户提出了一些担心,认为从业务发生到实际的金额清算之间的时间差内,可能会有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如被攻击、恶意透支等。而张永福认为,由于小额支付系统采用专网传输数据,在计算机体系架构和网络架构上,和互联网有很大的区别,专网内的站点都是已知并且可循的,而不像互联网一样具有大量不可信的站点。而从业务的角度上,也可以通过一些加密和业务设置来保证数据安全。

而正是由于不同业务各自的特点,小额支付系统只是在逻辑上适当与大额支付系统进行了分离,而没有在物理资源上进行分离,还是利用了先前的大额支付系统的物理资源,如网络、计算机等。“而同时考虑到小额支付系统能开展的业务还有很多,在设计时也强调了系统的拓展性。”张永福说。

据张永福介绍,目前小额支付系统的业务种类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代收代缴的业务上,而将来可开发的业务种类还有很多,比如通兑通取、支票圈存等业务。目前系统重点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为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而将来可以考虑在系统内引入抗抵赖性和高可用性等特点。“总的说来,目前小额支付系统的安全性还是很有保障的。”张永福说。

目前在支付领域,特别是和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有关的许多领域,出现了一些具有代收代缴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介绍,目前具有小额支付功能的有贷记卡,如手机充值卡、电卡、水卡、司机罚款用牡丹卡等具有半垄断性的缴费卡;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宝、易支付、安付通等;还有各大网站发行的虚拟货币等。而以前,这些支付方式都是交易的双方进行单独的协商洽谈,以完成与支付相关的各项业务。如支付宝和30个银行签署了协议,持有这些银行卡的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而只拥有其他银行卡的用户就不能支付。所以,“小额支付系統上马后,对于这些做支付的,或者拥有支付业务的机构来说,交易更方便了,但同时规范性也提高了。”

吕本富认为,这就像我国还没有加入WTO组织以前一样,需要和各个国家签署不同的双边贸易协定,以前的支付公司就是和各个银行签署“双边贸易协定”,才会造成北京的用户不能在北京进行网上银行购买Q币,只有牡丹卡才能缴交通违章罚款一样。而目前小额支付系统上线后,这些支付公司只需要作为清算组织的身份进入小额支付系统,就能完成和各个银行的业务交易。

支付管理系统 篇4

为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 有利于中心工作人员和单位报账人员掌握经费开支的各项标准、制度,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和支付管理水平, 支付中心结合工作实际, 将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政府采购、审核监督等制度规定进行归类整理并将近几年相关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和文件规定进行整理汇总, 编印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实用手册》。《手册》共154页7万字, 该手册作为支付中心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具书, 使每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对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 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加强财务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提升工作执行力, 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职工日常勤政情况, 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于2012年初修订完善了工作制度、细化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并要求全体职工撰写工作日志。工作日志主要记录本人当日工作情况, 包括本职业务、工作调研、参加会议、意见和建议、政治理论及财税业务知识学习、主要成效、经验教训和工作学习感悟等情况。通过撰写工作日志不仅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使工作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条理化, 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思维逻辑性, 提高工作执行力。

二、加强审核, 规范支出

为规范资金支出, 从源头上堵塞资金支出管理的漏洞, 宝丰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严把政策关, 前移监督关口。在以下几个方面严格审核、强化管理。一是执行拒付资金登记制度。要求支付中心在日常资金支付业务办理过程中, 抓重点, 重成效, 加强日常监管, 强化对各项支出事项的审核, 建立拒付资金登记制度, 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 对违规支出、不合规票据等坚决不予受理。2012年度支付中心共审核出不合理开支和不规范票据33笔, 涉及金额287万元, 确保了资金支付安全、规范。二是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监督,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重点监控、专项专管”原则, 按照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 设立专项资金核算受理柜, 根据项目资金的性质集中管理, 实行项目专账、管理专人, 并结合工作实际, 制定了《财政专项资金专户管理暂行办法》。对专项资金的范围、账户管理、受理审核、支付流程、使用管理、监督检查等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执行措施, 进一步明确职责权限, 使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三是按照县纪委、县财政局《关于实行招待费、会议费、车辆燃修费单独结报的通知》要求, 扎实做好“三项费用”监督管理工作。各单位到支付中心报帐时, 招待费、会议费、车辆燃修费要单列记帐、单独结报, 季末汇总后上报县纪委廉自办。确保合理支出, 避免违规报销。四是加强备用金管理, 建立月末公示制度。支付中心根据各单位年度预算、人员编制、现金使用量等情况核定备用金限额, 严格实行限额管理, 超限额支付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对不符合现金开支范围的支出项目要求必须进行转账, 不得以冲销备用金的形式进行支付。国库支付中心对纳入集中核算单位备用金账户进行定期核对, 每月将备用金超过5万元的单位予以公示督促, 减少了财政性资金被挪作他用的风险, 有效提高了备用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支付中心在办理资金支付时, 严格操作规程, 认真履行职责, 按照《宝丰县政府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严格把关。在报账工作中, 支付中心严格审查单位开支内容, 对应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行为, 一是要求采购方提供政府采购合同、正规发票及单位政府采购申请等相关的证明材料;二是对因特殊原因需自行采购的, 要求必须出具采购办的批准证明, 才给予办理资金支付手续;三是重点加强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 凡是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内限额标准以上的工程项目一律纳入财政监管范围。凡未经财政部门批准, 擅自招标采购, 或招投标手续不齐全的, 支付中心不予受理。从而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加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力度, 为政府采购政策的落实到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服务大局, 搞好配合

针对当前我县结余资金存量失衡问题, 支付中心客观分析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 结合我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 配合预算股制定了《宝丰县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结余资金的分类管理方式, 加强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核算与监督,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使结余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化, 提高预算执行力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配合国库股做好公务卡试点工作。公务卡是财政财务管理规范与银行卡结算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管理工具和手段, 推行公务卡, 可以减少现金结算, 提高支付透明度, 加强预算执行监控管理。按照上级的安排和布署, 支付中心及时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了《河南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关于在省市两级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制度的通知》、《宝丰县县级预算单位公务卡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公务卡改革相关文件精神, 配合公务卡改革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为推进公务卡改革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四、强化服务、树立形象

支付中心作为县财政局对外的窗口单位, 始终以优质服务为核心,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以提高办事效率和改进服务态度为重点, 在“深、实、细”上下功夫, 提高事业责任心, 提高业务技能, 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了报账、审核、录入、取款程序化运行, 科学化操作, 一体化管理, 建立了规范有效、运转协调、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 在资金支付、监督管理、财政改革等方面成绩显著,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先后被评为“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度, 又被平顶山市财政局授予“财政集中支付工作先进单位”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 宝丰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增强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加强了资金监管, 从制度上逐步解决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 不断深化和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完善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监控管理系统, 为“金财工程”的全面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2012年度, 宝丰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五宝、争百强, 三化协调发展奔小康”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局党组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目标, 依照“强化管理, 整合职能, 完善制度, 改进服务”的原则, 积极履行职责, 认真做好财政资金收支工作, 加强财政管理精细化, 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推进工作整体上台阶。

银行支付清算系统 篇5

尽管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在支付清算领域进行了不断改革,但是,支付清算系统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1、支付密码的法律地位问题

2、支付清算管理办法的缺位

3、《电子联行往来制度》严重不适应业务发展要求

《电子联行往来制度》一直停留在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交换纸质凭证的运行模式,严重滞后于实际业务的发展。

4、对新兴电子支付工具尚未立法

相应法律规定空白的存在,一旦产生纠纷很难解决。另外,由于缺乏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各家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关于电子支付工具方面的管理办法、执行规定以及监管措施也很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系统完整性不足。因此,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电子联行系统应用软件和设备严重老化

(1)电子联行软件存在缺陷,业务高峰时间在下午3点到5点,小站只能提前关闭“本地进程”,以便有足够时间向总站发送信息。这时,如果有新的往帐到达该站,通汇点显示往帐发送已妥,事实上小站并未收到该笔往帐。

(2)电子联行通汇点查询不能及时处理。

(3)中继行系统软硬件老化,计算机档次低,出现故障的概率高。

2、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尚未建立

3、灾难备份系统建设严重滞后

大额支付系统运行以来,国家处理中心至少出现了两次故障,累计停工4小时。这种现状不利于防范运行风险。

(三)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周期过长,总体规划不断发生变化,产生混合运行风险。

2、数据过于集中,增加了运行风险。

3、排队机制设计影响了系统效率。

四、中国金融支付清算系统改革构想

1、将商业银行等机构的清算账户予以合并、集中

2、降低过高的储备金比率,规范账户管理

3、建立统一、兼容的支付清算系统

其次,加快中央银行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如建设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政府债券登记系统、银行卡授信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的建设和推广。

再次,中央银行要把融资权和支付清算有机结合,推行支付清算和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处理。

最后,应逐步将两大证券登记结算系统以适当方式统一、连接起来,并与银行清算系统相联,消除重复交叉的结算系统结构。

4、各金融监管部门对支付结算管理体系的职责划分与中央银行的作用我国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的发展和问题(1)

传统支付系统的革新者 篇6

有时候创业的契机来自于偶然。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在大公司里当了两年助理后,丽莎·法尔佐决定自己出去闯一闯。2010年,法尔佐和合伙人克里斯·齐亚巴拉在旧金山成立了Revel Systems公司,最初只是打算出售自己开发的酒店预订App,而当和第一个客户交流时,客户抱怨起现在的销售终端系统十分麻烦,丽莎·法尔佐当场就决定为客户打造一款产品,这也成为RevelSystems公司真正的起源。

传统的收银台和现金出纳机总是显得不那么智能,丽莎·法尔佐看到了市场的痛点,开发了一套针对iPad平台的销售终端系统,覆盖了商家交易中的前后端功能,并帮助商家从事报表.云储存和商业分析研究等业务。该系统目前已经被很多大型零售商、酒店、餐饮连鎖等行业所使用,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就实现了盈利,年增长率为250%,客户流失率不到4%。目前Revel Systems公司的市值估计已经超过了4亿美元。

在法尔佐看来,创业者需要灵活地运用每一天。作为一家新创企业,Revel Systems公司也一直在寻求最前沿的商机,不久前丽莎·法尔佐就决定其旗下的POS系统可以处理比特币付款,期以通过科技人士对虚拟货币的迷恋来迅速打响品牌的知名度。

目前Revel Systems公司已经完成了千万美元的融资,丽莎·法尔佐打算在西海岸建立配销中心,同时在亚洲和澳洲设立新办事处。在美国本土成功扩张到不同的市场领域后,国际扩张将会是Revel公司商业战略的重要部分。而法尔佐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超越美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soUARE,成为支付行业新一代的革新者。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浅析 篇7

一、理论基础

(一)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认为:要实现全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就必须使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化;为了实现国民收入的最大化,就需要社会产品达到最大化;为了实现社会产品的最大化,就需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才能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大化。国库集中支付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社会福利可以得到规范化分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很好的体现。

(二)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的财政,从调整资源配置、提供公共产品、安排政府支出和调整收入分配方面有重要意义。公共财政模式作为市场经济相互补的模式,要将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由单独的机构进行管理并接受社会监督,因此,公共财政理论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经济学作为交易科学,政府公共决策是研究的重点。它的理论分析基础是个人效用最大化,把政策分析和财政理论相结合,得出“政府部门追求预算最大化”的结论。公共选择问题的实质是政府如何有效解决公共产品提供决策的问题,它是研究政府如何做出决策选择公共产品进而真正反映社会多数人的利益。

二、现状分析

(一)代理银行方面

代理银行在代理国库业务上成本较高。国库在实现集中支付后,每天的支出先由代理银行通过零余额账户进行垫支再由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在这一过程中,财政为此支付很少的手续费,有的地方代理银行为争取代理资格而给政府部门实施优惠政策导致了业务成本的增大。实际中,有很多基层代理银行代办日常业务,极大影响了代理银行在国库支付中的积极性。

(二)资金支出方面

资金支付流程有些繁琐,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涉及财政资金的安全,为防止风险,设计比较多的网上操作流程:预算分配、指标下达、用款计划上报、用款申请上报、银行支付和国库清算等环节。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财政资金支付造成影响,出现问题后查找原因复杂。而且各部门有较多的审核环节,如果是基层预算单位还要层层上报给上级部门,出现急事难以应付。相比较传统模式下,国库集中支付用钱不太自由。

(三)国库现金管理方面

当收入入库、增支减收滞后于计划时,国库中的资金就会减少,会导致现金缺口。国库现金管理的目的是既要保证计划的正常进行,又要使资金符合保值增值的要求,让闲置资金达到最合理的状态。从现阶段的国库账户体系来看,现金管理的目的还是为了加强预算减少拨款方便用款,没有达到金融运作增值水平,国库中如果有闲置资金会降低使用效率。

(四)相关配套制度方面

第一、国库集中支付法规不健全,要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提高约束力,就必须对相关法规进行完善;第二、财政专户资金管理不到位,我国财政性资金分为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社保基金和政府性基金,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纳入支付范围的资金性质不一样,有的仅限于国库,有的全部纳入,这样区别对待还要进一步深化;第三、公务卡制度不完善,目前公务卡使用范围非常狭窄,信用卡系统不健全,一些中小城市刷卡网点非常少,刷公务卡的热情很高,但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措施研究

(一)建立健全国库执行机构

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是一项完整、精细和复杂的系统,涉及到部门之间预算编制、执行、财务和银行等多项环节,部门之间的配合很重要。要明确财政、预算、银行各部门的职责,做到有监督有着落。财政部门在做好预算、政府采购和绩效评价的前提下,还要全力做好各部门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保证流程顺利展开。

(二)规范代理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

国库集中支付从发展阶段进入提高阶段,发展之初制定的规范要求,随着业务的扩大也需进行改进,进一步规范代理银行的业务保证改革的进行。在修订规章制度方面,代理银行应对业务重新整理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并报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备案。在新事情新情况下,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是操作人员掌握熟练的技术以提高国库支付的安全规范性。

(三)完善资金支付运行机制

在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上,明确资金支付流程,做好资金审核调查,保证资金真实合法。限制零余额大额提现,预算单位只有在授权额度内才可以进行体现;在简化支付流程方面,可以将每月的用款计划年初一次性录入,每月由系统进行审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月用款计划;在支付方式方面,应该以直接支付为主,在直接支付改为授权支付时,要认真审核,防止非合理因素改变支付方式,以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摘要:通过分析国库集中支付的福利经济学、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针对代理银行、资金支出、现金管理和配套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了建立健全国库执行机构、规范代理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和完善资金支付运行机制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领峰.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J].财会研究,2013

[2]明苏萍.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浅谈[J].财会通讯,2013

[3]郭光荣.会计集中结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12

[4]李冬平.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资金运行模式若干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2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研究 篇8

(一) 宏观方面

1、法规不完善。

我国目前对于国库制度的规范大多是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层次性较低的规定, 权威性有限。并且一些规章、制度滞后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不利于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

2、集中支付需求难以满足。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运行有赖于科学、合理的预算机制, 而目前我国的预算在编制和审批方面缺乏充分的论证, 同时一些预算的现实可操作性不强。此外, 预算单位追加资金过程复杂, 影响工作效率。

(二) 中观方面。

在我国, 还有部分操作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不清楚, 甚至部分人员将这一制度视为旨在削弱本部门利益, 因此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此外, 由于预算的不透明性造成信息不对称, 容易产生支付风险, 一些单位对于票据的管理不严, 支付程序审核随意性较大, 加大了风险。

(三) 微观方面。

目前, 我国的相关配套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国库信息化程度低, 难以满足集中支付的需求, 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 预算单位财权事权的不匹配阻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入。

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要性分析

(一) 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推行支付制度的改革, 这既是不断发展的及经济社会的内在要求, 也是长期以来的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和不断深入, 以前社会经济的上层建筑已经多方面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的需求, 与不断市场化的管理机制矛盾逐渐增多, 因此迫切需要支付制度的改革。同时, 优化支付环节, 提高资金使用透明性, 对于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 有利于明确政府职能, 增强政府调控力度。

政府承担着公共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投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职能, 这些职能的落实需要通过各种税收以及非税收入作为物质保障, 而现实情况是, 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财权事权划分的不协调, 造成一方面国库资金调动困难;而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资金闲置, 浪费社会资源。实现国库集中支付, 使得资金管理部门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国库资金使用情况, 有利于统一调度, 保证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资金需求;同时, 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得以提高, 最大程度上创造社会效益。

(三) 有利于加强国库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安全。

目前的资金划拨都是通过层层转移、分散支付的方式进行, 这种方式下资金被挪为他用、挤占等违规操作的风险很大, 通过资金的集中支付, 将预算资金纳入收支专户核算, 实时监控, 细化管理, 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和安全运行。

三、改革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策研究

(一) 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的法制规范。

我国目前的集中支付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要, 只有加快配套的法制规范建设, 依法推进, 将包括资金的使用和监督全程纳入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所有国库资金必须依法支出, 逐渐形成现代化的支付法律体系, 满足国家资金顺利、安全、高效流通、运行的需要。

对《国家金库条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规进行及时修订, 促进国库及相关单位之间的协同运作。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将国库资金的管理与支付分开独立运作, 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 创新集中支付的管理方式, 把会计核算机构改组为国库集中支付的执行机构。

(二) 完善监督体系。

良好的监管体系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健全的监督机制才能形成规范的集中支付制度, 从而有效发挥集中支付在政府调控、资金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优越性。

严格执行监督控制体系, 提高监控硬件水平, 发挥代理银行以及国家审计部门、法院、检察机关及媒体等监管力量, 定期向人大、主管机关报告资金情况, 并根据具体情况接受社会力量的监督。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权、责、利的划分, 落实责任制到国库集中支付的全过程。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实时监督, 在最大限度上规避国库资金被违规挪为他用的风险, 全面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性, 确保重大操作在阳光下运行。

(三) 加快信息化建设, 为国库集中支付提供技术支持。

积极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及时更新、升级软硬件资源, 整合信息技术系统, 实现对账方式电子化。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以及国库支付之间的购买、对账、审核等工作通过在线完成, 实现办公自动化, 节约大量财力和人力成本, 有利于转变手工记账等传统的低效率运作, 提高支付安全性、准确性, 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广非常重要。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还应努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及业务处理能力, 培养一支既精通政府财务制度又熟练信息系统操作的高素质、多元化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支付管理系统 篇9

1 高校传统收费方式的缺点

高校传统收费方式主要包括:现场收费、委托银行代扣款、汇款转账等。现对每种方式做具体分析。

学校全日制学生学杂费一般采用银行卡账户扣款方式。财务部门需要提前与学生签订银行自动转账缴费付款授权书,并获得学生银行卡账号,整理代扣款数据提交委托行,扣款后需要跟进异常银行卡信息,整理己扣款数据,打印分发票据,工作量极大。

各种报名费、考试费、会议培训费等通常采用现场收费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学生本人在指定时间内前往现场缴费,耗时较长。一个几千人的临时收费项目,高校财务部门往往需要配备大量人力集中处理,从逐个收费、开据缴费票据到现场安保及指引等工作,整个流程繁琐,效率极低,还存在错收、漏收或收到假钞的风险。事后对己缴费人员及未缴费人员的统计也较困难。由于财务部门人力有限,学生电费、水费、网络费等则经常由各职能部门代收代缴,既难以规范,又不能及时将款项上缴,存在极大财务隐患。

部分收费项目如果缴费对象多在外地,则通常以汇款转账方式收取。这种方式是收费对象将钱款直接转入学校账户,同时需要缴款人来财务部门确认入账并开具缴费票据,或由财务部门将缴费票据寄出。由于学校业务量极大,财务部门需配备专人进行清理,逐笔确认转入款项入账,工作琐碎且容易出错,效率不高。

以上传统收费方式只局限于收费本身,对收费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不足,己无法满足财务管理需求。

2 高校网上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可行性分析

如今,电子商务日新月异,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网上消费规模日益壮大。201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量约23万亿元,2015年预计将超过30万亿元,第三方支付市场进入成熟期。因此,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高校网上支付业务必然可行。高校作为前沿文化阵地,网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速度快,范围广,大部分老师和学生的网络消费习惯己经形成。财务部门应着力推动高校网上支付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高校收费项目精细化管理和对收费过程全程监控,实现各类收费数据的查询统计、对账入账等功能,既方便师生,也解放劳力,还可将更多精力放到收费管理和数据分析上,以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2.2 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高校网上支付系统缴费流程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机构与各大银行签约后,提供商家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对接的交易结算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因其能够安全便利地实现银行、商家、消费者间的资金流转、结算等服务,己经成为B2B、B2C交易及其他电子金融服务的重要支付结算中介。高校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构建网上支付系统,实现网上收费服务,其缴费流程如图1所示,其具体缴费流程如下:(1)缴费对象登录学校网上支付系统,查询应缴费信息;(2)缴费对象点击应缴费项目后,跳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3)缴费对象在第三方支付平台页面选择相应的银行、卡种类等,实现缴费;(4)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缴费对象的支付请求发送给指定银行,进入银行支付页面进行缴费;(5)银行根据接收到的银行卡卡号、支付金额、支付密码等信息,从银行卡划扣款项,并将划扣的结果信息回传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缴费对象;(6)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缴费结果信息传送给学校网上支付系统;(7)学校网上支付系统将缴费结果告知缴费对象;(8)第三方支付平台根据协议在约定时间内将扣除手续费后资金转到学校指定账户,并提供差错交易处理等后续服务;(9)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独立的机构与各签约银行进行对账、清算,并及时处理银行差错交易。

从整个缴费流程来看,缴费对象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选择任意银行机构缴纳款项,学校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定期(一般是一天)结算缴款,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学校、缴费对象、银行间的信用中介,并提供安全快捷的接口平台,使学校构建网上支付系统成为可能。

2.3 高校网上支付系统的整体架构

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构建高校网上支付系统,对学校收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管理,既要适应学校收费特点,又要方便缴费,还应特别注重网上缴费的安全性。因此,高校网上支付系统的整体架构应分为三个层面:网络服务层、后台管理层和数据层,如图2所示。

网络服务层为用户缴费提供服务。校内用户(教工或学生)以统一身份认证,经由校园网关登入,校外用户则利用身份证或条形码等信息登入。缴费用户在这里能看到本人的缴费信息、支付状态及相关公告通知,缴费平台24小时全天候开放。缴费用户通过网络服务层的缴费信息页面,点击缴费,跳转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支付,并获得己缴费报告信息。

后台管理层集中了网上支付系统的各个管理子模块,由学校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进行管理。管理模块包括收费项目管理、收费结果维护、收费结果查询、票据打印、对账入账管理、日志查询及系统管理等。收费项目管理模块实现收费项目的确立、审批、收费名单导入、启用及关闭等功能。收费结果维护模块实现收费名单维护、退款审批、退款处理的功能。收费结果查询模块实现己缴费名单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票据打印模块实现对票据的管理、打印、分发等信息的管理。对账入账管理模块实现收费项目与银行对账、账务系统己入账数据对账的功能。日志查询模块实现对登录日志、交易日志、数据库备份日志等的管理功能。系统管理模块实现对系统接口、人员权限、收费部门、系统代码的管理功能。后台管理层不仅是简单的收费项目管理,而是对所有收费数据、票据信息、学校整体收入的管理和运用,可以为财务管理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分析报告,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数据层包括网上支付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防火墙、支付接口及业务接口。数据库及防火墙的设置应充分考虑财务信息安全。支付接口是根据签订的相关协议经由合适的网络通讯协议实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衔接。业务接口则实现网上支付系统与学校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传输,主要业务系统包括学费系统、教务系统、招生系统及各业务单位的管理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逐步开发,以实现缴费数据实时更新及回传,便于管理。

针对高校网上支付业务系统的特点,在系统开发实现过程中尤其应关注信息安全问题。目前,计算机黑客经常利用各种技术攻击网络,盗取账号和密码。为降低网络交易风险,可将用户身份绑定校园卡,实行实名注册,杜绝校外人员对系统进行攻击。缴费时,采用客户预留支付信息,可有效避免“钓鱼网站”,防止用户银行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泄露。也可以采用校园卡绑定银行卡或使用校园卡对应电子账户支付的方式,有效降低由于卡片丢失、密码丢失带来的风险。使用安全随机动态软键盘,有效防止木马程序窃取用户密码。此外,还可引入数据加密、数字证书等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网上支付系统的整体安全。

3 结语

高校网上支付系统的运用将大大提高收费管理工作效率,具有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缴费的优点,与传统收费方式相比,其便捷性和安全性也显而易见。在项目初期运行阶段,应坚持逐步切入,稳妥推进,传统缴费方式与网上缴费方式结合运用的模式。在逐步磨合中不断改进、完善系统,在保障数据准确性、安全性、完整性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和有效共享,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使资源利用更为合理有效。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财务规模不断壮大,高校收费项目也日趋多元化。本文着重探讨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高校网上支付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提高产高校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浅谈工程计量支付管理 篇10

关键词:计量,支付,计量支付

所谓计量, 就是工程师根据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对承包人完成的、质量合格的工程, 按合同规定的计量方式和方法, 确认其工程量;支付就是在确认工程量的基础上, 按清单中的单价计算出金额, 出具证明, 提请业主向承包人支付工程款。

根据合同协议书和招投标文件, 澄清文件及技术规范的有关条款, 本文如何将计量支付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谈谈体会。保证计量支付工作的准确及时, 做好工程量及投资的控制工作。工程施工中的中间支付, 中期结算, 竣工决算等工作, 更好的对工程项目整体成本分析、测算、控制工作。

1 准确把握计量的原则和支付的条件

1.1 计量的原则

(1) 已完工程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等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 同时相关资料齐全, 手续完备。

(2) 按合同规定的方法、范围、内容和单位进行计量。

(3) 当遇到合同中没有具体规定而实际中又需要决定计量方法时, 现场监理工程师、承包方、建设方进行协商, 采取合适的计量方法。

1.2 支付的条件

在工程计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工程款支付, 要满足合同规定的具体条件。

准确把握计量原则和支付条件是做好计量支付监理工作的基础。工程量清单 (说明) 、技术规范、通用条款、专用条款、设计文件均从不同角度涉及到计量和支付, 计量支付要严格遵循这些文件, 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阅读和理解。

1.3 清单内项目的计量支付应强调程序

清单内项目指包括在工程量清单内的项目和工程变更所修订的工程量清单项目, 其特点是数量大, 计量支付频繁, 是工程建设投资的主要构成部分, 对清单内项目实行程序化的监理有利于提高效率, 减少差错。

2 前期支付管理工作

2.1 计量支付的主要依据有:建设方与施工方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文件、工程量清单及说明、合同图纸

2.2 前期支付的计算方法:

招投标清单金额乘以70% (前期支付70%, 质保金5%, 验收合格10%, 清单审计15%)

(1) 单价包干项目:工程量清单数量乘以70%。

(2) 合价包干项目:按照监理及业主批准的支付阶段和支付比例分期支付。

(3) 合价包干项目:其施工预算按规定经审核批准后, 按批准的单价、数量进行总价控制, 按实际完成量计量支付。

2.3 前期支付的时间:每月2 0日至2 5日一式六份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2.4 工程费用计量支付基本程序

(1) 承包人根据招投标清单按每月20日施工进度填写《工程量申报表》。

(2) 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工程量申报表》, 根据合同规定, 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量申报表》和《工程量清单结算表》中的错误和不实之处进行修改指正后签发《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3) 承包人将监理签发的《工程款支付申请表》、《工程量申报表》、《工程量清单结算表》上报工程科, 并由工程科审核计量工程数量, 工程科根据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签发《工程款支付表》后交财务科由财务部向承包人拨付工程款并向合同部和项目部反馈拨款情况。业主收到签字手续齐全的《工程款支付表》后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向承包人支付款项。

3 竣工结算支付管理程序

3.1 计量依据

(1) 业主和承包方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文件, 工程量清单及其说明, 设计图纸。

(2) 监理工程师下发的工程变更通知单。

(3) 质量验收和质量评定结果及其质量保证资料。

(4) 业主和监理工程师书面发布的有关文件。

(5) 其它规定依据。

3.2 计量原则

(1) 按合同计量原则:采用合同文件规定的范围、方法、内容和计量单位。

(2) 按实际计量原则:工程量清单应是按图纸和实际要求完成的, 经监理工程师按照规定的要求计算和现场测量的工程量。

(3) 三方联测原则:现场确认, 应由业主、监理和承包人三方联测确认, 共同签认。

3.3 计量条件

3.4 列入计量支付的工程必须是已完成工程且工程质量是验收合格的。

承包人必须提供下列资料供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现场代表审查, 监理和业主有关部门将随时抽查所需的支持性文字资料

(1) 开工报告。

(2) 各项工程检查证, 隐蔽工程检验证。

(3) 成品、半成品、设备及原材料出厂合格证, 技术说明书。

(4) 各种工程试验资料及必要的材料试验资料。

(5)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

(6) 工程日志。

(7) 工程数量计算单。

(8) 业主或监理工程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3.5 不计量的条件

(1) 不满足计量条件之一者。

(2) 因承包人的责任而增加的工程量。

(3) 未经业主批准的分包单位施工工程。

(4) 不符合合同或设计规定的工程。

(5) 合同外项目。

(6) 工程变更项目、增补项目、索赔项目、业主指定的额外项目。

4 计量支付监理应加强信息化管理

计量支付涉及的资料种类多, 数量大, 时间跨度长, 信息化管理可以使资料易于保存便于检索, 提高监理效率、降低监理成本。首先, 在分类的基础上将资料统一编号, 做到分类整理分类归档, 建立资料台账和索引。其次, 在计算机中建立计量支付数据库, 通过网络建立施工方、监理方、建设方三方的计量支付信息交流平台。最后, 通过数据库和交流平台进行计量支付监理和资料管理。

日常的计量支付资料可以两种形式进行传递, 一是纸质文档, 一是电子文档。电子文档传递速度快, 易修正, 目前防丢失和签证管理成本高, 纸质文档传递速度慢, 防丢失和签证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二者在应用中可以互为补充, 并以纸质文档签证为准。

5 重视计量支付工作中的内部沟通与协调

计量支付作为工程建设这一特殊商品交易活动的最后一道手续, 牵涉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计量支付工程师如果不和各专业工程师、驻地现场工程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作, 要顺利地完成计量支付监理工作, 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 计量支付工程师一方面要遵守岗位职责, 充分通过总工协调与其他工程人员的关系, 另一方面还要破除怕越权管理的思想, 将眼光放到如何做好工作上来, 积极主动地同其他专业工程师进行沟通, 扫除工作中的真空与障碍, 同心协作, 圆满完成业主委托的监理工作。

6 结语

支付管理系统 篇11

【关键词】支付系统;运行风险;管理

支付系统作为我国金融服务最核心的基础设施,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参与者构建了稳定、便捷、安全的资金高速公路,极大地提升了资金运行与金融服务的效率。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市场交易量的不断扩大、突发事件的增多以及各类支付系统参与者的不断增加,支付系统作为全社会资金运行大动脉的作用愈发突显,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持续性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充公认识支付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控制、化解,对促进支付系统的失言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支付系统运行风险的表现形式

1.网络风险

支付系统设立了两级处理中心,即国家处理中心(NPC)和城市处理中心(CCPC),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前置机系统(MBFE)与城市处理中心相连接,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网络供应商提供的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并以此实现各项业务数据的传输。因此,如何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避免风险、确保网络通讯安全、保障业务数据安全传输,是支付系统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如果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遭遇数据传输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如窃听、盗用、数据篡改等,业务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就有可能受到破坏,造成严重损失。更有甚者,若通讯线路中断,就会导致支付系统业务停止,出现系统性、区域性甚至全局性的瘫痪。

2.操作风险

系统对操作人员的重复登录和签退没有严格的限制,同一操作人员可以在多个操作终端上进行重复登录;支付系统虽然能定期提示更改操作员密码,但系统并不强制要求更改为不同的密码,如果操作员长期使用同一密码,无疑会形成一定的风险隐患。

3.设备风险

随着支付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其配套设备也逐渐增多,作为支付系统的基础,设备的健康程度将直接影响支付清算业务的运行状态。然而,由于支付系统设备多,且技术工作通常在系统建设初期由供应商、集成商和开发商完成,CCPC的技术人员对系统的了解不够深入,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当系统出现CCPC技术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求助于上级部门和开发商,若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将会对数据的传输、存储以及安全构成威胁,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4.查询风险

同以前的电子联行系统相比,系统存在对业务状态查询不明确的问题,新系统没有设置一个单独的界面对业务处理状态进行查询,操作员在处理完业务后进入业务处理状态查询,才能看到该笔业务的处理结果,致使查询工作相对滞后,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致使操作员长时间保持登录状态,存在一定的风险。

5.参与者风险

MBFE是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与支付系统连接的枢纽,用于接收、发送和处理本行支付業务,是支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MBFE通常由商业银行自己的科技部门进行维护,没有CCPC相关技术人员的协调与指导,容易产生以下问题:一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直接参与者系统参数设置标准,CCPC无法直接Ping通某些MBFE,影响CCPC技术人员对网络连通性的判断。二是部分MBFE未使用双机热备技术,一旦其系统崩溃,将导致本行支付业务中断,对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6.核算业务风险

一是系统对相关账务实行借贷双方同时等额记账,容易出现账务错误而未被发现的风险。采用“一记双讫”记账方式后,借贷双方始终平衡,一些隐蔽性差错不易发现。二是支付系统上线后,网点会计人员在办理开户单位资金汇划业务时,只需保证自己录入的会计信息准确无误,而上级联行柜不直接办理营业网点的原始电汇凭证,只能根据营业网点录入的信息进行处理,难以根据电汇原始凭证核对往账业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缺乏相应的监控手段。三是网点柜按照原始凭证录入往账信息,该往帐进入联行柜的待处理账面里时,如果收款人开户行名称过长、联行柜往往看不到隐藏在后面的完整开户行名,在操作中有可能造成接收行 与原始凭证上所填开户行发生偏差,从而影响资金汇划速度,造成汇划风险。

二、目前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

1.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自支付系统建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颁布了关于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运行维护办法、危机处置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分别从岗位管理、业务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机房管理、故障处理等方面对支付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确保支付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2.完善了一整套技术手段

为保障业务数据传输安全,支付系统对业务数据的传输进行了通讯加密和业务加押,并且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以及安全扫描等软硬件设施,增强了支付系统的访问控制,扩展了维护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有效防范了网络风险。

3.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针对设备和技术存在的固有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建立空难备份中心,当国家处理中心发生故障时,可以迅速切换到备份处理中心,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建立网络通讯备份线路,当正在运行的风险通讯线路发生故障时,系统将自动地使用备份通讯线路进行数据传输;部署CA监控系统,对支付系统的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程序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帮助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三、完善支付系统运行风险的防范建议

1.建立支付系统运行风险评估体系

综合分析支付系统的技术体系、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确定影响支付系统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的因素,以及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采用定性方法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更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降低、转移和规避风险的措施,保障支付系统的稳定运行。

2.提升应急工作能力

支付系统的应急演练工作通常是在明确演练项目后,按照制定的演练方案进行,对提升技术维护队伍应对突发性系统故障能力和应急技术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建议采取适当的突击演练形式,检验现有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技术维护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完善应急预案,提升支付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3.完善系统运行功能,有效保障各项资金安全

一是要完善操作人员管理功能,口令更改也不允许新旧口令可以输入相同,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增加口令的复杂程度。如口令设置必须同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或字符组成才能通过。二是建议新系统开设一个单独的业务状态查询界面,由系统操作员实时地查询业务处理结果。

4.加强内控制度管理,规避业务操作中的风险

一是延伸查询查复功能。将大额支付系统的查询查复功能延伸,这样中心支行联行柜组在接收到查询信息后,根据业务的处理情况,审核后及时转发至相关业务网点,该网点拟写查复内容,及时上传中支联行柜批复、审核,并予以发送。这样既发挥了网络传递信息的优势,又避免以往查询查复形式不统一、查询时间过长的矛盾。二是为防止收款人开户行名称过长联行柜不能看到完整开户行名称这种情况,网点柜在录入该笔往账时,允许使用规范化简称,以弥补系统中的缺陷。

5.提升支付系统技术维护人员素质

构建公务员管理系统网上支付平台 篇12

目前,网上支付系统体系结构有两种:SET结构和非SET结构。非SET结构的电子商务支付系统指使用除SET协议外的其他协议的电子支付系统。网上支付使用的支付手段可以有E-CASH、E-CHECK、智能卡、商家或别的机构发行的购物卡、银行卡等。鉴于中国国情,现阶段大多使用非SET协议结构,使用商家或商家授权的银行机构发行的购物卡,银行卡来支付。本系统采用银行卡非SET电子商务支付系统(SSL)支付方法,应用ASP技术实现考生考务费的网上支付,目的在于实现对考生报名信息的自动验核,保证报名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 公务员管理系统网上支付目的

公务员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从公务员报名、考务安排、成绩管理等操作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而系统信息化体现为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的数据能否自动对接。在公务员管理系统上构建网上支付目的在于在实现报名考务费网上支付同时,银行能把考生网上支付成功数据实时传送到公务员网站数据库并进行处理,在考生缴费和考生报名之间建立无缝的数据接口,对考生报名身份合法性进行自动验核,保证了考生报名数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解放了以前考生报名数据合法性和准确性依靠人工验核的环节,真正实现了整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2 公务员管理系统网上支付流程

流程说明:

1)报名考生登录公务员管理系统网站,填写考生报名信息(如考生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及缴费金额。网站提供考生代码、订单号等信息;

2)网站通过浏览器URL传到银行网上银行站点;网上银行自动显示支付页面,考生登录支付页面、查看安全提示或者安全问答,然后选择支付账户,输入密码点击支付,如果是签约客户则启用证书等安全工具。支付信息经加密后传送到银行后台业务处理系统;

3)银行后台业务系统处理后,返回处理结果给网站,考生通过网页返回可知网上支付结果。

3 网上支付表单设计

网上支付表单主要功能是让报名考生填写个人简单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和缴费金额,系统将为每一位考生自动分配唯一订单号,网站按照银行的接口规范将考生相关信息通过URL以POST方式发送到银行网站接口。网上支付表单设计关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确保考生填写并提交数据符合系统对数据要求;一是要设置好网站与银行网站的接口参数,以保证参数数据能安全准确发送到银行网站接口并被正确接收,具体做法是将银行接口表1参数存放于js文件中(便于管理与维护),再将js文件包含于网上

支付表单ASP文件中,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最好对发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通常采用MD5加密方式进行数据加密)。表1是某银行网上支付主要参数。

个人客户在商户网站选择商品后,商户网站生成以下信息,传送到银行网站

为了加快站点间接口开发,站点间接口的参数传送采用普通的URL方式,商户将以上信息包含在FORM中,在SUBMIT后将生成的URL post到银行支付网关,如下所示:

https://......?MERCHANTID=123456789&POSID=000000000&BRANCHID=110000000&ORDERID=19991101234&PAYMENT=500.00&CURCODE=01&TXCODE=520100&REMARK1=&RE-MARK2=&MAC=0

说明:……表示银行提供给公务员网站的页面接口。

4 网上支付返回设计

网上支付返回是指银行和公务员网站之间建立数据接口,银行在收到考生支付信息之后将交易支付结果返回公务员网站。网上支付返回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网页返回,一是服务器返回,网面返回的主要功能是银行将交易支付结果以网页的形式返回公务员网站供考生浏览,服务器返回的主要功能是公务员网站能实时接收并后台处理银行发送的交易支付结果数据,以达到银行和公务员网站之间的数据实时连接。下面以某银行交易支付结果返回为例说明:

1)网页形式返回

银行生成以下信息,传送到公务员网站,如表2所示。

网站间接口的参数传送仍然采用普通的URL方式,信息包含在CGI参数,具体如下所示:

HTTP://.....?POSID=0000&BRANCHID=110000&ORDERID=19991101234&PAYMENT=500.00&CURCODE=01&REMARK1=19991101&REMARK2=merchantname&SUCCESS=Y&SIGN=0

说明:……表示公务员网站提供给银行的页面接口。

2)服务器形式返回

银行生成以下信息,传送到公务员网站后台页面接口,如表3所示。

网站间接口的参数传送仍然采用普通的URL方式,信息包含在CGI参数,具体如下所示:

1)正常完成交易时:HTTP://.....?POSID=00000&BRANCHID=330000&ORDERID=90712050576736&PAYMENT=50.00&CUR-CODE=01&REMARK1=200705&REMARK2=&ACC_TYPE=12&SUCCESS=Y&SIGN=0

2)客户放弃支付时:HTTP://.....?POSID=000000000&BRANCHID=330000000&ORDERID=20712050000050576429&PAYMENT=100.00&CURCODE=01&REMARK1=2001205&REMARK2=78787&ACC_TYPE=&SUCCESS=E&SIGN=0

说明:……表示公务员网站提供给银行的后台页面接口。要注意的是为确保数据处理的安全性,网站与银行数据接口不能与页面返回采用同一页面接口,必须向银行提供新的数据页面接口。

5 构建公务员管理系统网上支付数据安全

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要求包括:保密性、认证、数据完整性、交互操作性等。目前,国内外使用的保障电子商务支付系统安全的协议包括: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按字层)、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等协议标准。公务员管理系统网上支付安全主要解决如下两方面数据安全:一是保证考生提交缴费数据按银行规范安全送达银行网关接口;一是公务员网站实时接收银行返回交易支付结果数据并进行相应数据处理,保证后台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安全。监于网上支付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公务员管理系统网上支付采用MD5算法加密和数字签名算法加密对系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网上支付数据安全,具体做法是考生提交缴费数据经MD5算法加密送达银行网关接口,银行后台系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改密处理;银行返回交易支付结果数据经数字签名算法处理后送达公务员网站接口,再对数字签名加密数据进行改密处理后实时进行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周苏.电子商务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坚争.电子商务安全与电子支付——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规划教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化工企业安全用电技术下一篇:有机磷农药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