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共6篇)
学籍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篇1
高校学籍档案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真实记录和学校办学成就的历史证明,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用人单位审察人才提供最翔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国家招生规模扩大给高校各方面工作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更是错综复杂。高校学籍档案以数量之多、涉及面广、利用率高而得到了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学籍档案不仅为高校教学服务,同时也是在为学生本人和社会服务,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动态性、综合性、周期性等基本特点,高校学籍档案主要包括入学记登记表、录取审批名册、学习成绩考核单、学位授予审批单、升级留级、休学复学、转学退学、学生奖惩材料、学生党团材料、毕业生登记表、毕业证书号码单、毕业生派遣名册等。学籍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籍档案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理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杜绝学历造假及维护学历、文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一)多头管理造成档案材料的不统一。
高校学生档案由多个部门提供材料而汇总形成,如教务处提供录取审批名册、学习成绩考核单、毕业证书号码单、学位授予审批单、学生补考记录单;学生处提供学生入学登记表、升级留级、休学复学、转学退学、学生奖惩材料、毕业生登记表;组织部提供党团籍材料;就业处提供毕业生派遣名册,校医院提供体检表。这种多头管理互不兼容,造成了学籍档案材料收集时间与格式杂乱无章,无形中增加了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繁重而重复的劳动。
(二)学校领导对学籍档案管理不重视。
学籍档案的重要作用主要是潜在的、隐性的、滞后的,做多少工作也不能马上看出成绩,容易被校领导忽略,以至于许多高校的学籍档案从未归口于档案馆而是隶属于学生工作处或者教务处,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没有专人管理甚至于还用流动人员临时监管,造成大量档案材料的丢失或者工作的衔接不当,这样的后果也不能马上就体现而是长期而久远后才出问题。
(三)学籍档案管理方式陈旧模式不规范。
高校在学籍档案管理方式五花八门,杂乱无章,其原因归根到底就是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国家虽然出台了不少的档案管理办法,但是没有一个提及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内容,学籍档案的管理还是停留在收集、整理、归档、派发的手工操作,重复劳动,效率低下,大量材料发挥不到应有的利用价值。
(四)学籍档案出口不畅开发使用率低。随着高校毕业就业模
式的转变,灵活就业已成为大局,用人单位已由原有的控制档案转变为法律合同来约控人才的流动,因此许多学生毕业后对个人档案在无需求的情况下置之不管,留档和档案丢失现象日渐增多,同时由于学籍档案属于人事档案受保密性的制约,查询人员特定、手续烦琐、查询方法落后,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籍档案利用率和使用率。
二、高校学籍档案管理解决措施
(一)建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做好前期档案材料收集与备案工作。
高校可以根据学籍档案的动态性、综合性、周期性基本特点,联合各有关部门,做好学籍档案的前期收集工作,把重要材料做好分类整理,确保每一份材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分类编序。同时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实施“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方针,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
(二)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校重视程度。
鼓励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做出自己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学籍档案管理一条龙工作系统,确保工作不出纰漏,为学生本人、社会及教学工作保驾护航,学校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经费上给予支持,配齐档案数字化设备,更应在管理人员待遇和职称评聘给予重视,防止人员跳槽。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建立管理人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工作业绩的决心。
(三)改变学籍档案管理方式方法,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建立合理工作流程。
高校档案管理应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章办事,调动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主动掌握相关档案法律法规,为学生普及人事档案知识,了解就业派遣及档案存放地相关政策,做好档案派发指导,也可以把学生办理档案手续和流程制成动画板挂在墙上,学生能在办理档案过程中一目了然、清晰明了。建立学籍档案网络查询系统,通过互联网提高各高校之间与用人单位的查询力度,简化查询手续,使学籍档案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利用率和使用率。
参考文献
[1]梁建梅.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新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6期.
[2]金玉洁,黄保,刘臻.高等学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利用[J].石油教育,2006年3期.
[3]季晓冬.加强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意义及措施[J].兰台世界,2006年10期.
[4]乐兰珍.对高校学籍档案管理问题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年5期.
[5]陈少毅.浅谈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J].档案与建设,2009年12期.
学籍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篇2
医疗制度的改革使医院面临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更直接依赖于护理管理的水平。在市场经济竞争的新形势下,如何面对市场,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探讨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质量管理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护理工作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及在医院护理管理者不懈努力下,质量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管理体制较健全,评价系统较客观,控制的力度较大、措施基本到位,护理质量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护理工作的内涵及外延都有了新的拓展,加大了质量管理工作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质量管理观念与社会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社会的进步和人群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职责越来越重要,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的质量。目前质量管理的观念已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把握质量检查关,不搞表面形式的工作,护握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的评价系统与市场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系统应运而生,评价指标在分级医院评审和推动整体护理的深入等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监控作用。、护理人力资源相对聘用护士成为了医院护理队伍的主要成分,她们流动性大,思想不稳定,护理队伍出现了较明显的人才断层。危重患者依赖陪伴的现象较普遍。
二、应对医疗市场的护理质量管理新举措
1 完善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系统,质控的重点随着满足患者的需求而改进 护理质量评价是判断预定护理目标取得进展的数量和效果的过程,是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标准或目标实现程度的行为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使护理管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从重视护理工作完成转向重视患者需要,从重视疾病护理质量转向重视人的整体护理质量。我院的做法:一是及时调整质量指标系统,完成了双重评价指标方法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在认真总结实施《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的实际适时进行了质量控制的软件研究,设计了评价指标记分方法由原来单项合格率记分法改为“双重比较记分”,这种评价方法,既能反映工作质量,也能反映工作数量,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客观、公正。二是适当调整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了质量控制方向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通过分层次的调研,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大了如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落实率、健康教育效果等的权重与分值,突出重点,增加了对直接为患者服务质量的控制力度。三是强化人本管理理念,健全质量保证系统。通过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和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的增强,质量评价指标中逐渐纳入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护理负荷、效益指标、技术培训、护士长的行为评价等内容,注意纠正考评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正确认识实际与达标间的关系,重视激励的作用,达到了“三全”即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管理的目的。
2.2 严格护理管理内涵质量的控制,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质控工作的主要目标 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医院的生存发展,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医院的竞争说到底是质量的竞争,而医疗质量的核心是追求适应市场,患者满意。针对护理管理的特点,我们在强化护理内涵质量建设的工作中,首先是把抓护理安全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没有安全就没有质量。在社会法制不断健全、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加强全员知法、懂法、守法的教育,重在强化慎独、维权、精湛、举证四种意识,防范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其次是抓服务质量突出特色。确立服务意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医院立足于社会,并赖以生存发展的方向,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创建护理服务品牌的理 2 念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中。几年来,我们通过创建以人性化服务为主要方向、以规范化素质训练为主要方法、以开展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实行首问负责制为主要途径、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主要目标的“五个为主要”的工作模式,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其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5%以上,在多次的武汉市卫生系统组织的检查中,医院护理服务质量都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2003年医院被评为武汉市文明服务示范医院,2005年又被评为全军先进医院。再次是抓环节质量注重流程再造。环节质量重在过程的管理,重在细节的控制,控制好关键人、关键部位、关键时段、关键技术,重在优化流程,实施标识化管理。我院适时修订了疾病抢救预案,制定了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不断改进排班模式,尝试倡导为患者提供超值的感动服务等,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篇3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1 投资重心由物力资源转向智力资源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把投资重心放在物力资源上,智力资源被看作是影响生产经营的外部因素,似乎只要有了先进的机器设备、充足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就可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新经济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智力资源已从最初影响生产经营的外部因素转化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如果企业只重视物力资源的投资,不重视智力资源的投资,将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智力资源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科学技术、权利和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劳动者的总称,包括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两类。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科学技术和权利,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租赁权和商誉等。无形资产的投资管理包括投资预测和投资决策两个环节,其方法和程序与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和程序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时间、未来的创收能力更具有不确定性,因而要切实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保证投资预测和决策的科学性。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能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劳动者。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人力资源的投资管理都不够成熟,这里介绍关于人力资源投资决策的两种分析模型:①经济价值模型。该模型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于其能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因而应将企业未来各期的估计盈余折算为现值,然后按照人力资源投资占投资额的比例将盈余现值总额的一部分计作人力资源的价值,并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②内部竞价模型。该模型认为,在企业内部,只有那些稀缺的人力资源才具有价值,是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争夺对象,这些人力资源的价值可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投标竞价来确定。
2 资本结构将出现“三权鼎立”局面
传统财务管理认为,企业资本来源于所有者和债权人的投资,而不考虑劳动者自身的投资。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远大于物力资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情况。劳动者不再是普通的劳动力,而是企业的权益人。对于劳动者以其自身投资于企业形成的人力资源,应在综合考虑其投资成本、科技含量、业绩贡献、分担风险情况诸因素的基础上,按一定方法评估其价值,核定相应股份,使其在领取正常劳动报酬的同时,分享企业利润,从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调动其积极性。
这样,企业的投资来源就包括三部分内容,即物力资本所有者的投资、债权人投资和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形成“三权鼎立”的局面。
3 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呈现多元化
在新经济时代,市场瞬息万变,竞争异常激烈,经营风险加大,作为企业重要投资者的债权人更加关心其本息能否按期收回问题;同时,由于劳动者成为企业所有者的一部分,他们也十分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因此,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不再是单一的物力资本所有者,而是包括物力资本所有者、劳动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全体投资者。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应参加股东会,作为股东或员工代表参加监事会,作为员工参加工会,对企业经营行使管理权和监督权。债权人作为企业的重要投资者应有知情权、监督权和质询权,主要债权人可旁听企业的股东会或董事会会议,参加企业的监事会,企业的重大经营方针和决策应向主要债权人通报,使其了解情况,维护其权益。
4 存货管理实行适时存货制
新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企业的生产经营从“大批大量生产”向“适销对路化生产”转变。企业不必一次性购入大批材料和生产大批产品,以免造成存货积压,产品滞销,影响资金周转。而应切实做好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以销定产,随购随用,随产随销,使每天的订货到达量与生产需要量、产品出品量与销售量大体相当,把存货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存货管理制度叫作适时存货制。在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十分发达,企业能够随时掌握材料的供应情况和产品的销售情况;同时,交通运输十分方便快捷,能保证所购材料及时到达,销售的产品及时运输,因而实行适时存货管理制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5 财务分析指标需要更新
财务分析既是经营期预测及决策的检验和总结,又是未来时期预测及决策的依据。进行财务分析,需要计算一系列分析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贡献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指标。在新经济时代,由于资产内容和资本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原有财务分析指标需要更新。具体地说,要在原有分析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5.1 要计算总资产(包括人力资产)所有者权益率、总资产劳动者权益率和总资产负债率,以反映资产中各项资本来源所占的份额,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人力资产不能用于变现偿债,因而仍须计算物力资产负债率,以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5.2 要计算智力资产产值率、智力资产利润率和智力资产周转率,以考核和分析智力资源的投资和使用效益。
5.3 要计算人力资产产出率、人力资产利润率和人力资产周转率,以考核和分析人力资源的投资及使用效益。
6 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重要地位
新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财务管理不能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为了赚钱而赚钱,而应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注意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社会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重视决策方案的社会效益和对环境的影响,当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以大局为重,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从社会的需要。在进行财务揭示和财务分析时,要增加关于社会贡献和环境保护等的指标和信息,反映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参考文献:
[1]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美)安妮·布鲁金著,赵洁平译.人力资本及其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学籍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篇4
一、当前形势下学籍档案服务毕业生就业的现实状况
1. 金融危机下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根据调查与统计信息表明, 包括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网络需求信息等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数量, 2009年3月初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20%, 进入4月和5月后, 这项降幅更大。91%的学生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 自己的就业心理负担加重;55.17%的毕业生感到金融危机对自己的家庭收入产生影响;33.9%的学生有家人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 或收入降低影响了生活;27%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对其家庭经济收入已构成较大影响;20%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给其带来了无法形容的思想压力;11%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使其对就业的前景更加迷茫。女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2009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减少, 女性学生因此求职困难更大。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公开提出只要男生。今年女生报考研究生人数的急速增加,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学生面临的求职压力。
2. 目前高校档案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是要严肃认真地做好毕业生资料的建档、归档工作。
毕业生资料归档是建档工作最后一个环节, 关系到建档工作成败, 也关系到用人单位对资料的使用和掌握。归档工作的具体程序是:第一, 组建好建档工作队伍。成立建档工作机构, 选拔办事认真、细心, 有统计、书写专长, 有教学管理经验的人组成, 派专人负责, 人数一般三至五人, 不宜过多。建档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 不能出现错统、错登、错装、漏装现象。第二, 做好成绩、奖惩的核实誊写工作。这项工作任务大, 因为每个学生每学期的成绩要誊写到毕业生登记表的成绩栏里, 每个学期的奖惩情况要誊写到奖惩栏里, 这就要求建档工作人员要对学生负责, 对学校负责, 作风正派, 避免差错和失误。第三, 对毕业生登记表里的内容逐个检查, 检查的内容是:领导是否审查, 是否签字盖章, 年月日是否按规定的要求书写。第四, 整理、装订成册, 填写卷内目录。把学生每学期的总结鉴定表、实习鉴定表、毕业生登记表、技术等级审批表, 入学时的新生登记表、体检表、团员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 按时间顺序一一整理, 装订成册, 填写卷内目录。第五, 装袋, 封口。装订成册的毕业生材料, 装进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里, 档案袋的名字一定和毕业生材料的名字相符, 然后封口, 盖封口章。综上, 可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建档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步骤也是十分复杂的。作为高校的档案工作者, 在高校已经面向市场的情况下, 要使劳动力更好地向社会让渡, 就要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建档工作, 不断提高建档工作的要求, 要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需求和当今国际经济形势, 为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做出新的贡献。
二、金融危机下高校学籍档案服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方向和策略
1. 实现学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学籍档案管理应尽快引进先进的方法和手段, 建立学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现代学籍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 (1) 信息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新的管理手段被大规模地运用到管理中, 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特点日益明显。一方面, 管理软件广泛运用到学籍管理中, 学籍管理的整个过程, 从学籍信息的维护、学籍变动证明文书的输出, 到学籍档案的保存, 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 互联网在学籍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学籍信息的发布、上传、下载、远程修改等均能在互联网上实现, 极大提高了学籍管理的效率和利用的及时性。 (2) 服务化。传统社会是一个以义务为本位的社会, 强调服从, 管理就意味着掌握权力的一方对被管理的一方的控制、管束, 严厉的惩罚是确保管理目的实现的主要手段。在现代社会, 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权利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对社会主体的管理越来越强调平等性, “管理即服务”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作为以育人为本的高校中的学籍管理, 其服务性更加明显, 批评和说服教育是学籍管理中常用的手段。 (3) 与学生联系的紧密性。学籍管理作为一种对学生身份和在校资格的管理, 与学生的联系非常紧密, 休学、复学、留降级、转专业、转学、退学等学籍变动, 均需要学生本人到学籍管理部门办理。随着“以人为本”理念在学籍管理中的贯彻, 学籍变动的条件呈现了宽松趋势, 学籍的变动也变得较为频繁, 学籍管理与学生的联系更加紧密。
2. 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首先, 以人为本的学籍档案管理理念重点要抓好几个观念的建设。一是人性观, 即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要以人为本, 使学籍档案管理成为师生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二是竞争观, 即变管理措施为学生自觉行动, 克服“混文凭”的现象。学籍档案管理就是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析反馈, 使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再者, 学籍档案管理者对学生真正体现人文关怀。现代学籍管理是服务型的管理, 管理不再是传统上命令、管束、制裁那种冷冰冰的管理, 而是要求管理人员把被管理者———学生作为平等的个体对待, 充满人文关怀, 使管理充满人性化。因此, 人文关怀便成为现代学籍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所谓人文关怀, 就是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需要作为开展学籍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对待办理学籍手续的学生要热情、态度和蔼。
3. 构建与现代管理环境相适应的学籍管理人员素质。
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和管理人员的身心特点,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 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加强引导, 严格考核, 建立激励机制,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 鼓励进修, 扩大对外交流。学籍档案管理队伍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 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籍档案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管理质量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学籍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 扎实的学籍管理业务素质和责任心, 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人文关怀素质, 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说服教育素质, 掌握有关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政策、规章、条例、办法, 具备学籍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分类、分析、鉴别的能力。并且, 应实行学籍档案管理的二级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院 (系) 二级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并提高其业务素质。
4. 拓展服务领域, 大力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学籍档案各项工作的落实, 关系到为社会各方面做好服务。各高校在学籍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 档案部门需要统一认识,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制定严格的学籍档案开发利用的规章制度, 明确工作程序, 统一每个阶段工作人员的职责, 做到服务热情和办理迅速, 建立严格的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提供利用的学籍档案材料不出任何差错。为了方便外地毕业生甚至已在国外的毕业生办理学籍档案证明材料, 档案管理者还应开办代理业务, 利用者只要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委托, 高校档案部门即可代为办理, 并及时邮寄到利用者指定的地点, 这样既为外地利用者节约了资金, 又为他们节约了时间。努力提高学籍档案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水平。在高校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过程中, 特别是出国成绩和证书等证明材料的办理过程中, 利用者往往要求时间紧, 办理的周期短, 而且在同一时期内要求办理证明材料的人员很多, 工作量较大。如何准确、快速地为利用者提供信息成为档案工作的当务之急, 如何拓宽学生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是摆在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只要我们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 就一定能开拓出高校学籍档案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总之, 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面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高校档案部门为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发展及时提供一整套高质量、现代化的动态学籍档案至关重要, 其意义深远, 也是高校学籍档案实现服务于社会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3/25/content_11070779.htm.
[2]http://www.dxlww.net/jiaoyulunwen/jiaoyu_147.htm.
学籍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篇5
崔国锋逯根堂赵昌迁
(聊城市水利局,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今年省政府确定继续以国家重视饮水安全为基准,继续推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如何把握机遇,搞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笔者提出贯彻一条主线,完成两个使命,采取七条新举措,推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新思路
今年山东省政府确定:“以饮水安全为基准,继续推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力争用五年时间,新增2000万农村受益人口,其中包括10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这一举措又使全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入了一个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怎样抓住机遇,搞好聊城市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需要进行研讨。
笔者认为必须把握住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主线。完成通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村饮水工程的需求,完成通过转变农村饮水工程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在建设与管理上,还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以人为本,科学规划
编制好规划是搞好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在编制农村饮水工程规划时,无论新建或改造工程,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把解决好饮水安全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整个工程顺利实施和建后发挥效益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城区供水水源,向周围村庄辐射供水,做到城乡同网,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并以优质水源为依托,按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管理有序,经营有效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行“多乡一网”实现规模化供水,保证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水源水质的有效管理。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优先安排水污染比较严重、饮水不安全村庄的工程建设,对经济、群众认识程度不同的村庄采取分期分批实施,重点倾斜。强化领导,为工程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坚持把农村饮水工程作为为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来抓,并要出台政府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加强组织,统一领导,将建
设任务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作为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强化安全意识,确保水质达标
水源选择是整个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要切实做好水源选择和保护工作。即考虑当前,又要兼顾长远,做好水源论证,不仅确保供水保证率,更要高度重视水质。新建或改造工程实施前要对水源地的水量和水质进行充分论证,由权威部门出具检测证明,水质不达标、水量不充沛者坚决不能开工,并要同步建设水处理设施。切实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根据国家颁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划定保护区,设立标志进行水源保护,保护区也要充分绿化,以确保饮水安全。多元化筹资,严格资金管理
对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所需资金,采取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群众投资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补充的原则。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和通过供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办法,出台优惠政策,广泛宣传饮水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多方筹资,保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在资金的管理上,设立农村供水工程资金管理专户,统一监管,集中支付。实行财务报帐制,材料设备采购和施工安装全部实行招标投标制的资金管理制度,按工程进度,分期分批拨付,并在规定范围内公示资金使用情况,增加透明度。审计、监察等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改,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规范加强饮水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
严格项目建设,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行“四制”管理,建设高质量的精品工程。一是落实县水务局一把手负责的法人负责制,实行分级领导责任制和技术负责制。二是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的有关规定,推行全面的施工质量监理制。三是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制,规范招标投标工作,采取“公开、公平、公证”的原则,对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水源工程、施工安装和质量监理等方面公开招标,以适宜的价格选择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厂商和施工单位。四是实现合同管理制。按照合同法,对质量标准、供货及施工日期、监测验收、拨付资金实行“四统一”的标准,进行合同制管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现代化工程
在水处理设施、控制设备,管材、计量设施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做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和自动化计量设施的研发与应用,建设现代化农村饮水工程。创新机制,规范管理
学籍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篇6
关键词:探索,转专业,对策
1. 背景
1.1 相关政策依据
自教育部2005年出台的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起, 大学生转专业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并且已经制度化。但在过程中仍存在操作不透明、标准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就要求各大高校根据各自实际情况, 进一步规范转专业相关制度。
1.2 教育实践表明专业思想稳定对学生成人成长的积极作用
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 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 给学生转专业创造转专业的条件, 让学生学其所爱、学其所长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实践表明专业思想稳定对成人成长有积极作用, 转专业政策的推行是高校对“一考定终身”高考体制的一种补救。
1.3 转专业对专业建设的积极作用
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 专业结构调整不但要根据人才需求市场进行, 还要考虑相关学科的协调均衡发展。高校应审时度势进行开设、调整与关闭专业。展望专业建设, 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 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 学生转专业需求分析
2.1 高考填报的志愿不理想
填报志愿多为老师和家长的建议, 学生本人对众多专业的了解只浮于表面, 有的学生被录取的专业为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有的由于填报不恰当调剂为其他专业录取。入学后, 便会出现有的学生专业学习上的不适应, 或对所学专业设置不满意等问题;
2.2 缺乏专业认同感
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 对就业前景产生担忧,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发现专业兴趣发生变化, 致使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 学习态度消极, 有的甚至不能完成学业。
2.3 追求光明的就业前景
医学类专业这些年来一直被追捧, 医生护士的职业也十分受人尊重, 如就读于医学类院校的非医学类专业, 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前景, 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入医学类专业就读。
3. 转专业政策分析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需求, 我院2013年首次开展转专业工作, 颁布了《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连云港校区) 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 7名学生顺利转专业。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相关院校的转专业完全放开和部分放开思路, 进行了自我剖析以求制定出合理的转专业制度。
3.1 转专业制度较为严格
学院迁址连云港办学后, 首次开展转专业工作, 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学院各专业均衡有序并稳定的发展, 在初期制定了相对保守的, 较为的严格的转专业制度, 首次转专业名额为当年招生数的4.5%, 申请人数仅占名额26%。 (见表1)
3.1.1 转专业面向对象和原则:
主要面向本科生一年级在校生, 时间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 文科理科专业不得互转, 不同学制间不得互转 (意在转专业制度调整中放开) 。
3.1.2 转专业资格:
要求必修课成绩 (除体育) 平均学分绩点列本专业年级前5%, 纵观相关院校, 除要求无不及格、无违纪行为, 其他转出资格均逐步放开, 仅对转入医学类 (控制类) 专业要求学习成绩排名10%-30%, 对转入非医学类 (非控制类) 专业不作其他要求, 通过转专业考试即可。
3.1.3 转专业程序及录取标准:
学院教务部门根据各专业情况公布可转入转出名额, 学生申请后转出学系部审批, 教务部门学工部门进行资格审核, 组织转专业笔试面试, 最终以面试排名确定转专业名单。在转专业录取标准方面, 有的学校把转专业考试安排在学系, 学生必修课程加权平均学分绩点占60%, 学生必修课程加权平均学分绩点在本专业年级中排名分值占20%, 系考核占20%。
3.1.4 转专业学籍管理:
要求补修转入专业主要课程, 其他医学类独立学院有要求转专业学生在2周的试读期内如不适应新专业学习, 可申请回原专业学习, 超过试读期后不再更换专业。跨学科门类或跨专业类的学生原则上应从一年级开始修读。非医学类专业转入医学类专业学习者, 必须从一年级开始修读等。值得学习和采纳。
3.2 专业思想相对稳定
大部分专业认同感较强, 其中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三个专业无一人申请转专业。专业思想的稳定和我院各式各样的专业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4. 保障学生合理转专业对策
转专业制度是高考一考定终身制度的一种补救, 不仅体现了高等教育对学生权利的尊重, 同时也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完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施行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在不同的环境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 转专业政策的推行对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要求。科学地制定转专业政策, 规范地运行并使之制度化, 促进学科合理建设和教学管理的完善,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4.1 严格规范转专业程序,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应遵循有关规则与程序, 统一考试, 双向选择, 宏观控制, 做到政策透明、计划透明、结果透明;应当明确转专业的时间, 公开转专业的条件、考核方式, 公布拟转出或转入学生名单, 接受校内外监督。为了保证各专业平衡发展, 对转专业的申请时间、条件、成绩、名额和比例等方面都明确要求。转专业过程中要严格审批、规范管理, 做好保密措施, 包括试题保密和考核人员保密等。命题7签好保密协议。转专业全程请监察部门监督。转专业工作对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提出了挑战, 要仔细考虑学生转专业过程中和转专业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好教学资源安排和学籍状态更新, 及时做好相关预案工作。
4.2 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 增加专业认同感
从新生入学时起, 应进行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 并组织学科带头人和行业领袖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指导, 从学习内容、实践安排和就业方向等方面让学生认识自己, 认识所学专业, 促进学生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源头上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保持专业思想稳定, 避免盲目转专业情况。
4.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行大类专业招生
充分自由的转专业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最大限度地尊重了个人发展的实际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教育成效, 学校要努力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满足学生选择专业的需求, 降低转专业门槛, 放宽学生转专业条件, 让更多的学生享有专业选择的自由和空间。
实行“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授课方式, 后期分专业方向,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更充分的条件。为适应高校转专业发展的需求, 应建立一个相对平衡的基础知识平台, 有助于转专业前后学习顺利衔接;也可拓宽本科专业口径, 实行大类招生, 二年级再进行分专业教学, 减少转专业对高校的冲击;做好校内各专业资源的综合调配, 结合行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合理做好计划调整, 保持各专业间生源良好互动;做好完善转专业政策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需要。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发挥所长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4 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转专业方式
独立学院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新思路, 主动探索、推行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争取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使他们在竞争中更有优势。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转专业方式:
4.4.1 成立校企合作班:
学校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的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对学生进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工作, 使学生知识、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4.2 开设热门专业实验班:
就业前景好是学生和家长选择专业重要因素之一, 在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十分受欢迎, 但在转专业过程中, 一般名额较少, 要求较为严格, 不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求, 学院在教学资源可以承担的情况下, 可开设热门专业实验班, 缓解转专业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4.4.3 推行辅修、第二学位:
转专业比例毕竟有限, 只能满足部分同学需求, 学院可以通过推行辅修专业, 第二学位等形式, 使部分转专业不成功的学生发挥其兴趣及专业潜能。如临床医学专业可加修急诊方向, 护理学专业同时可申请学习管理学学位。
4.4.4 选拔独立学院优秀学生转入校本部学习: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选择专业的需要, 学校可以逐步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 促进医学类独立学院健康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 可选拔独立学院优秀学生转入校本部学习, 可给独立学院的优秀学生更广阔的空间, 目前在浙江省已实施。
参考文献
[1]李永春.对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象的思考[J].艺术教育, 2012, (4) :25-25.
[2]周永煌.化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对策—师范院校新办非师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研究[J].文教资料, 2008, (32) :184-186.
[3]孙士宏.大学生转专业问题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 2005, (6) :86-88.
【学籍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推荐阅读:
高校学籍档案07-16
学籍档案管理研究05-14
学籍档案规章制度08-09
大学学籍档案填写样本10-28
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11-17
大学生“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06-02
在职研究生学籍档案09-03
关于初一学生学籍档案的评语08-08
高中学籍档案学生自我鉴定08-20
学籍档案是什么样的图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