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预测(精选10篇)
盈利预测 篇1
盈利预测是指上市公司基于生产计划和经营环境, 对外公开披露的反映公司未来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状况的前瞻性财务信息, 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盈利预测信息是基于过去的数据并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形成的, 具有未来性的特征, 是投资者选择企业股票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但同时未来性也给予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很大的操纵空间并导致财务信息的不真实性, 从而可能使投资者蒙受损失。因此, 是否要求上市公司对其盈利预测进行披露以及如何规范盈利预测披露制度, 使信息披露达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成为上市公司监管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自身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的选择
1、披露模式
在预测性信息的披露中, 按照预测性信息是否要强制披露。可将预测性信息区分为, 强制性披露信息和自愿性披露信息。《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八十四条的规定:如果发行人认为提供盈利预测报告将有助于投资者对发行人及投资于发行人的股票作出正确判断, 且发行人确信有能力对最近的未来期间的盈利情况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测, 发行人可以披露盈利预测报告。可以看出, 对于盈利性预测, 我国采用的是自愿性披露的原则。
2、理论基础
预测作为预测者基于过去、现在的既定事实对未来形成的一种期望, 其隐含的前提是未来会遵循与过去一样的规律与趋势。
对于盈利预测等其他不确定性较高的预测性信息, 一般是由公司自己选择是否披露, 但是一旦披露, 就须对其依据的假设、使用限制和相应责任作出明确说明。对不确定性较高的预测性信息之所以具有采取自愿披露, 有其内在逻辑。以盈利预测为例:盈利预测是在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管理当局的计划与目标等确定性较高的信息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量化的信息。涉及了对未来期间的更多假设及判断, 这些都是很主观且信息披露时无法验证的。同时, 盈利预测中精确的预测数值与实际情况必然有差异, 而且由于预测固有的局限性, 很难界定差异的原因。其原因既可能是管理当局为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影响股价、塑造形象等) 而操纵预测, 也可能是由外界客观环境非预期变化而造成。当投资者依此信息决策而遭受损失时很难界定责任, 这样就无法从立法的角度保障披露的可靠性。
二、我国盈利预测的披露质量要求
1、主观要求
主观上, 要求发行人诚实信用, 具体来讲。主观上发行人应结合其在行业、业务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优势及困难, 谨慎、客观地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2、客观要求
客观上, 要求发行人合理, 具体来讲。发行人要做到编制基准、所依据的基本假设及其合理性、与盈利预测数据相关的背景及分析资料等。盈利预测数据包含了特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 应特别说明。
3、警示条款
发行人披露盈利预测报告的, 应声明:“本公司盈利预测报告是管理层在最佳估计假设的基础上编制的, 但所依据的各种假设具有不确定性, 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谨慎使用”。这种规定的问题在于太过简单, 不够具体、显著、全面, 其不足以起到对投资者警示的作用。
4、出现差错的处罚
发行人披露盈利预测的, 利润实现数如未达到盈利预测的80%, 除因不可抗力外, 其法定代表人、盈利预测审核报告签字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股东大会及中国证监会指定报刊上公开作出解释并道歉;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法定代表人处以警告。
利润实现数未达到盈利预测的50%的, 除因不可抗力外, 中国证监会在36个月内不受理该公司的公开发行证券申请。
三、盈利性预测制度的完善
笔者认为在以上的五点要求中, 主观要求、警示条款、出现差错的处罚三项, 不甚合理。
美国是世界上证券法制, 最为发达的国家, 本部分主要参考美国的证券法制实践, 结合中国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
1、主观要件之改进
我国规定的“谨慎、客观”标准在太过粗略, 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建议参考美国法上的“心理确知要件”。心理确知要件是关于制作预测性信息陈述人的心理状态。该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发行人及其他相关人士, 如证券承销商、注册会计师或者律师等, 他们在做出预测时或者披露预测性信息时都是善意的, 并且真实地相信该预测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 这些预测性信息的做出是基于合理的假设或者理由;
第三, 在做出预测和披露预测性信息时, 发行人及其他相关人士无法预期到会有不可抗力或者不确定因素导致预测的不能实现, 以致达不到预期结果。只要预测性信息的发布人有一个条件与上面不符, 则其做出的预测性陈述有可能被起诉, 发行人及其他相关人士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
在这一要件下, 发行人或其他相关人士在预测性信息陈述没有实现时不须承担法律责任, 除非原告有证据证明以下两者之一:
第一, 该预测性信息陈述是由自然人制作的, 该自然人在当时确实知道该预测性信息是假的或者是误导性的;
第二, 该预测性信息陈述是由商业实体制作的, 并且该陈述是由实体的执行官制作者批准的, 而该官员在当时确实知道该预测性信息是假的或者是误导性的。
2、出现差错的处罚之改进
笔者认为证监会要对上市公司处罚的制度, 压抑了上市公司进行预测性盈利披露的动力。盈利完成数与预测数进行比较, 视其偏差决定责任的有无, 是以结果为标准来判断盈利预测的责任承担问题, 实际上就是以客观真实为判断预测性信息真实性的标准。而盈利预测好比天气预报, 准确度会受到自身不确定性的制约, 因此预测失实并不一定是管理层或注册会计师故意操纵造成的, 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规定不但模糊了责任的界限, 而且是极不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的。同时, 在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之间也没有区分不同的责任, 只有出现法定的盈利预测失实的情况, 都要承担公开作出解释并道歉的责任。这些不合理的规定客观上抑制了上市公司自行主动披露对投资者有利的预测性信息的积极性, 制约了预测性信息作用的发挥。
法律应当对预测性信息与结果出现偏差时, 上市公司应否承担责任重新进行界定, 取消以利润实现的固定数额为判断责任承担与否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而应当考虑给信息披露人一个解释的机会。因此合理的规则应该是, 在预测性信息与实际结果之间出现重大偏差时, 信息披露人须就出现该重大偏差的原因作出说明, 如果该原因合理, 且信息披露人在披露时有合理的基础, 则信息披露人可以免责。只有上市公司没有合理的、足以使人信服的解释时才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或者刑事责任。
四、结论
对于预测信息, 每个国家的市场监管者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一方面必须鼓励所有发行人向市场提供充分的预测性信息披露, 使市场更为有效, 使股票价格更好地反映证券价值;另一方面, 又必须考虑对不实或误导的预测性信息披露者给予法律制裁的同时, 又不要损伤诚实信用或善意的发行人披露预测信息的积极性和动力, 防止投资者对善意作出的预测性信息提出没有理由的诉讼请求。因为, 无论盈利预测是否准确, 它毕竟给了投资者一个正面的回答。
参考文献
[1]刘进, 付晓霞.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 2004 (6) .
[2]卞耀武.美国证券交易法律[M].法律出版社, 1999:67.
盈利预测 篇2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连锁经营商业基本情况1
第一节连锁经营商业定义及分类1
第二节连锁经营行业的商业模式2
第三节2014年连锁经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
第二章连锁经营商业发展环境分析5
第一节2014年连锁经营行业经济环境分析5
第二节政策法规环境分析6
一、2014年宏观政策影响分析6
二、未来促消费政策将继续强化9
三、重大产业政策分析11
第三章2014年连锁经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4
第一节2014年我国连锁行业的发展情况14
一、行业总体发展情况14
二、各业态发展情况17
三、重点企业发展情况19
四、居民消费价格出现回升20
五、消费者信心、满意、预期指数持续提高22
六、企业景气度回升25
第二节2014年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特点28
一、价格战渐已成为常态28
二、逆市扩张,为新一轮竞争做准备30
第三节2014年网上购物市场概况34
一、总体概况34
二、2014年网上零售特点37
三、B2C市场规模分析及特点39
四、2014年网上零售趋势40
第四节2014连锁经营行业发展展望43
一、即将步入消费腾飞阶段43
二、经济进一步回暖为行业增长提供持续推动力44
三、消费倍受重视,政策刺激力度加大,带来行业重大利好
四、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消费重心向中小城市与小城镇下移
五、连锁企业日益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以提升竞争力51
第四章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54
第一节行业竞争状况分析54
一、行业排名54
二、市场集中度57
三、2014年商业领域兼并重组情况59 4649
一、我国连锁经营行业的竞争现状及特点6
1二、新零售业态的多样化63第三节行业竞争战略和发展方向分析与预测65 第五章2014年连锁经营行业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67第一节医药连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67
一、行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67
二、行业需求状况分析68
三、医药连锁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70 第二节家电连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7
4一、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7
4二、国内需求预测77
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79 第四节连锁酒店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8
1一、行业整体状况分析8
1二、行业需求状况分析8
3三、连锁酒店行业运行特征8
4四、经济型酒店房价走势86
五、经济型酒店市场结构89
六、未来发展前景91 第六章细分地区分析94第一节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9
4一、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及预测9
4二、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97 第二节北京市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100
一、区域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100
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10
2三、行业发展政策环境10
5四、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107 第三节深圳市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109
一、深圳市行业发展经济环境分析109
二、区域批发零售业运行状况分析11
1三、行业发展政策环境112 第四节上海市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11
5一、上海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11
5二、上海市行业运行状况分析116
三、上海市行业发展趋势预测118 第七章重点企业分析123第一节连锁家电类公司苏宁电器分析12
3一、企业基本状况12
3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12
4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26
三、公司重大战略129
第二节连锁酒店类公司锦江股分析13
3一、企业基本状况13
3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3
5三、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136 第三节连锁医药类公司爱尔眼科139
一、企业基本状况139
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140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42
四、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145 第八章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149第一节环境风险分析及提示149
一、宏观经济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49
二、行业竞争环境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
51三、市场需求环境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52第二节细分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15
5一、医药连锁行业风险分析15
5二、连锁家电行业风险分析156
三、酒店餐饮连锁行业风险分析158第三节区域风险分析及提示162 第九章行业机会及建议164第一节行业总体机会及建议164
一、总体机会及建议164
二、总体额度及期限的控制166
第二节2014年细分行业机会及建议170
一、连锁零售行业170
二、连锁家电行业173
三、医药连锁行业175
四、连锁酒店行业176
第三节2014年细分区域机会及建议179
一、区域对比及发展特点总结179
二、区域市场建议180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1 连锁经营行业子行业分类
图表2 2014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汇总图表3 我国主要的鼓励消费政策图表4 各地发放消费券主要情况图表5 已采取或将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图表6 2014年限额以上分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速图表7 历年前连锁零售板块财务指标对比图表8 2014年部分连锁企业的对外扩张图表9 韩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随人均GDP变化趋势图表10 部分国际零售商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举措
图表12 2014年世界连锁百强前20强名单图表13 2014年商业领域兼并重组部分案例图表14 2014年零售业业态创新图表15 2010-2014年我国医药产品批发零售情况图表16 2014年连锁百强前10名企业图表17 2014年5家入围连锁百强的家电连锁企业图表18 我国部分城市与农村家电类商品每百人拥有量图表19 3C家电销售模式优劣势比较图表20 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情况图表21 通过具体项目对比经济型酒店和高星级酒店的投资回报率:23% vs 7.3%图表22 2014年全国快捷连锁酒店前十强企业图表23 中美对比显示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空间依然巨大图表24 2014年我国各省及直辖市农村人均收入与城镇化率情况图表25 2014年北京市进入全国连锁百强的企业图表26 2014年深圳市进入全国连锁百强的企业图表27 上海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图表28 苏宁电器运营状况图表29 苏宁电器偿债状况图表30 受灾西南五省2009家电下乡销售情况及在全国占比图表1 门店联盟阶段的商业模式图表2 对抗式供应链管理阶段的商业模式图表3 聚焦于物流链管理阶段的商业模式图表4 需求链管理阶段的商业模式图表5 2003-2014年我国GDP总量与增速图表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走势图表7 城市与县及县以下消费额月增速对比(%)图表8 全国百家重点企业零售额增速(%)图表9 零售类上市公司月度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图表10 2010-2014年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图表11 2010-2014年消费者信心、满意、预期指数223图表12 2010-2014年各季度企业景气度图表13 2010-2014年中国B2C网上零售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图表14 我国零售连锁百强行业集中度情况图表15 2014年医药产品批发零售主要种类产品占比情况图表16 2010-2014年我国医药产品批发零售情况图表17 2014年中西药品批发零售价格指数情况图表18 中国连锁药业现状图表19 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连锁药业图表20 2014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比重图表21 2015-2019年我国家电需求预测图表22 家电连锁竞争优势演变图表图表23 2010-2014年全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规模
盈利预测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会计规范
我国对于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规定零零星星,不成体系,缺乏像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那样对盈利预测的编制、披露及审计准则作出系统性的规定,在实践中,一方面善意的发行人在进行盈利预测信息披露时往往感到无法律规定可遵循;另一方面,又使得恶意的发行人有机可乘,他们发布虚假的盈利预测,欺诈投资者,使投资者权益遭受损害。为此,我国有必要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制度制定系统的规定,以充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
一、会计规范的动因
盈利预测信息属于广义的会计信息范畴,具备会计信息的属性。会计信息的特性决定了需要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进行规范。
1、会计信息的公共产品性质
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未持有公司证券的投资者可以从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受益,而无须为信息的提供付出任何代价。由于公司管理当局没有得到非购买者(如非股东)对使用信息的偿付,他们在决定信息提供量时,并未考虑信息对这些非购买者的价值,即总存在一部分搭便车者。
2、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会计信息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信息商品,而盈利预测信息的时效性更为突出。时效性决定了盈利预测信息商品化的个别契约成本极高,是一般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承受的。假定会计信息商品产权明确,要获得时效性强的财务预测信息商品,信息使用者要么与信息生产者签订长期合约,要么必须不断地与信息生产者签订短期合约。
3、管理当局的信息优势
公司管理当局对信息的垄断性控制形成了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在证券市场上,管理当局与投资者相比,他们更多地了解公司内部的经营情况,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当局提供的信息间接地评价公司的市场地位和投资价值,因此管理当局在与投资者的博弈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于是可能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二、盈利预测准则的基本框架
盈利预测信息准则应对财务预测基本原则、基本假设、编制方法、内容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规范。
1、基本原则
为了提高盈利预测信息的质量,使不同企业的盈利预测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在进行盈利预测时,除了要遵循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如可靠性、相關性等原则外,还应遵循:(1)诚信。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信用经济,信用原则是维持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首要原则。由于盈利预测具有主观性,故编制时应保持诚信。(2)持续性。基于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一个持续、正常的过程,将来的财务状况必定是在过去和现在的财务活动的延续。(3)整体性。进行财务预测时,必须全面把握来自公司内外各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既不能将盈利预测只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公司内部各部门必须积极配合,协同完成,又不能将盈利预测看作是一项单纯的微观经济活动。(4)成本效益。从经济角度看,公司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即应当把取得的效益和耗费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决定其取舍。
2、基本假设
盈利预测信息的编制应当以一定的预测假设为前提。预测假设是对影响公司未来经营成果有关因素的未来状况所做的合理假定,它包括公司管理当局可以控制的内部假设和不可控制的外部假设。内部假设有:对销售、成本、利润等预测事项的假设。外部假设主要有:一般经济条件假设、营业环境假设、市场情况假设、发行人生产经营条件假设、财务状况假设及不可抗因素、不可预见因素假设。
3、预测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定性预测法,指利用客观资料,主要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对未来财务状况所作出的预测。该方法一般在缺乏完备、准确的历史资料的情形下采用。其方法主要有菲尔调查、访问、现场观察、座谈等方法。(2)定量预测法,指根据变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如时间关系、因果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的方法。定量预测法又可分为趋势预测法和因果预测法。总之,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各有优缺点,在实际操作中可把二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4、内容控制
从总体上看,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用以表达盈利预测信息的具体项目,包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收益、股利等。二是与盈利预测信息紧密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可能产生差异并对未来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假设,会计政策、对预测信息及其解释具有重要性的其他事项、财务状况重大变化、特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某些非经常性收支项目等的概述。
5、信息披露
(1)披露方式的选择
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有两种: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采用自愿的方式披露盈利预测信息。这种动力主要来自筹资市场的压力,因为美国资本市场比较成熟,筹资者和投资者可以自由进出资本市场。这样,资本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流向取决于筹资者之间竞争的状况,为了筹集资金,筹资者必须尽可能地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促使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本公司。除美国外的大多数国家(地区)对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都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并规定强制披露的具体情形。如英国规定企业购并时及招股说明书中必须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其他情况自愿披露;我国香港特区也做如此规定。在我国,因为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能够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公司受严格条件的限制,数目有限,而对投资者的限制则比较少,在很大程度上投资者可以自由出入资本市场,而投资者尤其居民储蓄居高不下,造成资本市场上资本供大于求,因此筹资者面临的筹资压力就比较小,它们可以漠视投资者对盈利预测信息的需求,而不披露或不愿披露。
(2)披露格式
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应采用基本财务报表格式。在西方,大多数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是采用上年、本年、次年三栏式的预测性损益表表来揭露。这种披露格式有利于投资者将其与现行的会计处理程序有机结合起来,对报表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差异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公司发展的动态趋势。对我国而言,可采用基本会计报表格式,因为无论从上市公司编制盈利预测信息方面看,还是从投资者对盈利预测信息的利用方面看,按照基本财务报表格式披露盈利预测信息是比较合适的。
(3)时间跨度
时间跨度是指财务预测信息所涉及的期间,其长短主要受盈利预测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与上市公司的预测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技术分析上看,期间越长,准确性越低,预测成本越高,反之亦然。
(4)会计政策
重要的会计政策假设是盈利预测信息产生的重要依据,对其进行披露,可提高盈利预测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编制盈利预测的会计政策应当与编制历史财务报表的会计政策一致,以确保盈利预测信息与历史财务信息能够可比。因此在编制盈利预测信息时,公司应当查明编制历史财务报表的会计政策,以及在预测期内可能运用的会计政策。
参考文献:
[1]魏巍,魏超.IPO公司盈利预测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5).
[2]左志刚,谢芳.探寻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发展新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7,(4).
[3]戴德明,毛新述,姚淑瑜.上市公司盈余预测信息披露的有用性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05,(12).
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研究 篇4
关键词:盈利预测,会计政策变更,盈利预测误差
一、现状
随着人们对预测类财务信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盈利预测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盈利预测误差是衡量盈利预测准确性的标尺,盈利预测误差越小,上市公司声誉越高,越不容易受到证监会的惩罚。因此,为了缩小盈利预测误差,上市公司费尽心思。分析目前自愿披露盈利预测的上市公司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误差低于20%,但是这些盈利预测低于20%的公司大部分都在当年进行了会计政策变更。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变更会对盈利预测有影响。
二、原因
(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一般来说,公司治理结构指的是联系企业内部及外部各种利害关系人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弥补各利害关系人在信息上的不对称性、契约上的不完善性和责任上的不对等性,平衡各当事人在权利、责任和利益上的相互关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合理统一。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披露不真实的盈利预测和投机性的会计政策变更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股权结构不合理
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的公司治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呈现过度集中的状态,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国有股比重过大,第一大股东占据绝对控股地位,股东大会犹如大股东会,实际上是处于第一大股东的控制之下,大股东往往直接派自己的代表担任总经理,导致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的现象很普遍。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决策实际上是为大股东服务,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原来的职能属性,大股东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会计政策变更。
2.监事会成员参与程度低
在我国,监事会是董事会下辖的委员会之一,负责监督公司业务执行情况以及检查公司财务状况,监事会的设立是为了对经理层实施监控与制衡,以使其尽职尽责履行义务,防止其滥用权力。监事会负有向董事会报告的责任,而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监事会成员参与程度低的问题,监事会碍于各种原因不能自觉的行使自己的监督职能,导致经理层肆意进行盈利预测高估和会计政策变更而无人监督。监事会成员参与程度低,不能充分行使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权,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无法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也就无法为治理过度会计政策变更提供保障。
3.经理层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委托代理理论里,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分离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和目标上的不一致,所有者期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经营者期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年薪偏低,报酬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行业差距,缺少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股权激励,“零持股”现象很多,这与经营者的期望相反。而经理层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更加了解,他们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美化业绩,以获得更多的报酬。
(二)政府监管不力
1.国家监管法规和法制体系存在缺陷
近几年,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起着指导作用的《证券法》和《公司法》相继完善了不少关于盈利预测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这些法规中虽然明确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强制审计,但未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做出详尽规定。
2.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体系也不健全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主要体现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以及证监会不定期发布的一些相关补充文件或一些具体的编报指南。这些规则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上市公司难以对其增删修订情况做出全面把握,并且其中一些规则己难以适应实际需要。实践中,一些善意的信息提供者在进行盈利预测信息披露时可能感到无法律规定可遵循;而恶意的信息提供者则会利用这些法制的缺失,恶意进行虚假的盈利预测,欺诈投资者,使投资者权益遭受损害。国家法规和法制体系的缺陷直接导致上市公司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导致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出现偏差、披露不全面以及披露意愿下降等。
三、解决办法
(一)完善 IPO 公司治理结构
1.建立股权制衡机
首先,针对公众个人股,可以适当放宽对个人持股的限制,提高其监督和约束经理人的积极性。其次,对于企业法人股,由于广大中小股东不能参与管理,可以考虑采取措施充分调动法人股股东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可以与公司控股股东抗衡的力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大的力量。再次,在国有股减持的过程中应注重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包括国内社会保障基金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ll),以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国有股权被分散,形成国有法人股、企业法人股、机构投资者、公众个人股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可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大大压缩管理者投机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空间。另外,股权过于集中会产生所有者缺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公司股本持有人的层次水平,如法人股代理者和国有股代理者的层次,鼓励那些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并具有坚实经营管理专业基础的专业人员来代替公司股本持有者行使权力,以解决产权所有者不到位的问题。
2.加强监事会成员参与监督程度
首先,引入外部监督力量。监事会的职责主要是对公司财务以及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责情况进行监督。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监事都是有公司的管理层兼职的,这就形成了被监督者监督自己的情形,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监事会成员不会认真的执行自己的监督职能,仅限于一定程度地参与,甚至只是为了完成监事会程序性的一些工作报告。因此引入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外部监事显得尤为重要。外部监事,是指不持有公司股票,并与公司控股股东无直接联系,不属于公司雇员的社会专业人士受聘担任公司的监事。外部监事制度的优势在于被选任的外部监事与公司经营管理层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其对董事、经理的制约不会出于私利,可以大胆、独立地参与行使自己监督权。
其次,将监事会成员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参与监督程度不高,除了因为监事会成员多为董事或管理层兼职,无法自己对自己监督之外,还因为其薪酬待遇几乎与履行监事会职责情况不产生联系,对监督工作缺乏主动性。因此,为了提高监事会工作的主动性,应该将监事会成员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建立证监会成员薪酬制度,把证监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报酬与他自己工作业绩联系在一起,除了基本工资不变,每个人的绩效工资都是不一样的。同时年末考评的时候,对认真工作的监事给予奖励,对监督不力的监事要其担当一定的责任,做到有奖就有罚。这样才能使监事会成员主动自觉的参与监督工作,为公司的治理出一份力。
3.健全对经理层激励和监督机制
健全经理层激励机制,应该将经理人员的报酬与公司绩效挂钩,在激励途径上应考虑以股票期权为主的长期性激励计划,如可以规定股票期权必须在几年内实行,同时也对股票期权的行使限定一定的条件,规定股票期权不得转让等。另外,应强化经理层报酬的信息披露机制,如果经理层的报酬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则要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标准和程序,还要通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
健全经理层监督约束机制,主要是靠加强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与控制,以及通过有关信息披露制度和诉讼制度等来实现的。从各方对经理层施加压力,才能促使经理层不受利益驱使,尽职尽责为上市公司服务。
(二)加强证监会的监管
1.制定对盈利预测披露不实的公司追究民事责任的制度
制定民事赔偿责任制度首先要明确民事赔偿责任条款在实体和程序上的法律依据,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不实构成证券欺诈的侵权构成要件、因果关系、损失计算、举证责任、诉讼形式、判决执行和赔偿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在构成要件方面,上市公司应当区分是否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如果其出于故意,则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没有形成恶意披露虚假的盈余预告信息,应当承担补充责任。如果是轻微的过失,不应当承担责任。投资者可以对上市公司存在虚假陈述进行起诉,要求其对提供虚假盈利预测信息的后果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赔偿责任的数额应该有严格的标准。这样不仅能弥补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不足,而且也能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对规范业绩预测披露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2.建立盈利预测更新体制
在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制度中建立的更新体制,赋予信息披露义务人更新的义务,其建立的基础是客观情况较之盈利预测作出时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原本合理的盈利预测不得不更改。则此种情况下,预测信息披露可以且有义务对盈利预测信息作出更新,但绝对不可偷取“年报补丁”之道,为达到筹资的目的,在披露预测信息,故意高报盈利预测,此后又为了规避责任,以“补丁信息”为借口,予以更改。
盈利预测 篇5
报告简介:
据日本媒体报道,涂装设备2011上半期(4月份至9月份)的上市金额共计为198亿日元,是去年同期的112%,但仅为上一期的83%。其日本国内上市额是去年同期的87%,但出口上市额是去年同期的131%。国内上市额与出口上市额的比率为35:65,由此可见出口上市额大大超过了国内上市额。
其原因在于,日本国内无大型涂装设备上市,主要为已安装的涂装设备的修复改建工程。从各设备来看,自动涂装设备和前处理设备正是因为修复改建工程,与去年同期相比呈增加趋势。并且,因震灾中断的设备投资已于6月份以后开始用于产品上市。
在产品出口方面,因印度、中国、巴西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涂装设备的安装工程较多,上市额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中国的汽车车身涂装设备上市较多,前处理设备、电系统以及搬运设备的上市额有所扩大。另外,中国的和水涂料化相关的设备投资也呈增加趋势。
由于日本国内市况严峻,产品出口量有望增加,预计2011下半期的产品上市额在整体上与2011上半期相比将小幅增加,但与去年同期(2010下半期)相比将有所减少。
在日本国内,因修复改建工程的相关交易较多、大型涂装设备的计划量依旧较少,预计这一严峻状况仍将持续。另外,因基础设施关联方面的交易呈增加趋势,预计今后也将继续增加。
在出口方面,预计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市场将维持良性发展,从而推动销售。此外,预计泰国方面的交易量也将急剧增加。
特别说明:本公司报告书中的数据和内容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对报告质量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中国报告网 发布的《涂装设备市场研究及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2-2016)》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涂装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涂装设备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 了涂装设备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涂装设备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涂装设备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涂装设备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 预测。您若想对涂装设备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涂装设备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 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 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目 录
第一章 涂装设备行业相关概述 1
第一节 涂装设备行业基本概念 1
一、涂装设备行业定义分析 1
二、涂装设备行业应用情况分析 1
第二节 涂装设备行业特性分析 2
一、行业主要经营模式分析 2
二、行业现阶段发展SWOT分析
2三、行业周期性分析 3
四、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5
第二章 涂装设备行业主要国外市场分析 7
第一节 国外市场整体概述 7
第二节 亚洲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7
第三节 欧盟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8
第四节 北美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9
第三章 涂装设备行业国内发展环境分析 10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0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10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19
三、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21
第二节 涂装设备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 25
第三节 涂装设备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29
第四章 涂装设备行业产业链分析及对行业的影响 31
第一节 上游原料产业链发展状况分析 31
第二节 下游需求产业链发展情况分析 36
第三节 上下游行业对涂装设备行业的影响分析 42
第五章 涂装设备行业技术制造工艺发展趋势分析 43
第一节 国内外涂装设备行业技术研发现状 43
第二节 产品工艺特点或流程 44
第三节 工艺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46
第六章 涂装设备行业国内市场供需分析 51
第一节 涂装设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51
第二节 2006-2011年产品产量分析 52
第三节 2006-2011年市场需求分析 53
第七章 涂装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54
第一节 涂装设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54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54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54
三、替代品分析 55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55
五、客户议价能力 55
第二节 涂装设备行业行业集中度分析 57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57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57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58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58
一、生产要素 58
二、需求条件 59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59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59
五、政府的作用 60
第八章 涂装设备行业主要生产企业分析 61
第一节 常州市惠普机械有限公司 61
一、企业介绍 61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1
第二节 江都市烨春化工材料厂 63
一、企业介绍 63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3
第三节 江都市三和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65
一、企业介绍 65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5
第四节 扬州市纪元涂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67
一、企业介绍 67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8
第五节 昆山岱德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70
一、企业介绍 70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0
第六节 苏州市亘晟涂装工程有限公司 72
一、企业介绍 72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2
第七节 无锡市顺达物流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74
一、企业介绍 74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5
第八节 扬州华联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77
一、企业介绍 77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8
第九节 苏州永泰兴机械有限公司 79
一、企业介绍 79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0
第十节 万年县正隆机械有限公司 81
一、企业介绍 81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2
第九章 2012-2016年涂装设备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84
第一节 涂装设备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84
一、中国涂装设备行业发展方向及投资机会分析 84
二、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87
三、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89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供需预测 9
1一、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供给预测 91
二、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需求预测 91
第十章 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92
第一节 政策和体制风险 92
第二节 技术发展风险 92
第三节 市场竞争风险 94
第四节 原材料压力风险 94
第五节 经营管理风险 94
第十一章 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96
第一节 涂装设备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96
一、坚持产品创新的领先战略 96
二、坚持品牌建设的引导战略 96
三、坚持工艺技术创新的支持战略 96
四、坚持市场营销创新的决胜战略 97
五、坚持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战略 97
第二节 涂装设备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98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98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98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99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100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00
第三节 涂装设备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102
一、项目投资环境考察 102
二、项目投资产品方向建议 102
三、项目投资其他注意事项 104
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研究 篇6
盈利预测是对公司未来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所做的预计和测算, 能够反映企业在预测期间内可能达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等指标, 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未来收益的时间、金额和不确定性。在国外, 盈利预测是财务分析师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我国, 财务分析师行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并逐渐被投资者认可。
二、文献综述
国外的大多数研究表明不同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的准确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Butler和Lang (1991) 将1983~1986年间单个分析师的预测与一致意见的中位数进行了比较, 没有发现单个分析师之间预测准确度差异在统计上呈显著性;Scharfstein和Stein (1990) 认为财务分析师为了提高自身声望也许会进行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会导致总体平均预测值的偏移。
许多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有明显的乐观倾向, Chopra (1998) 对1985~1997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每月的收益及增长率预测进行了分析, 发现绝大多数年份盈余都被高估了。国内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蒋义宏等 (2001) 以1991~1996年期间沪深两市的IPO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 从总体上看A股和B股的公司的预测盈余都要低于实际盈余。
三、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来研究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误差, 并采用横向对比的方法, 将多个机构盈利预测平均值的预测误差以及单个机构的预测误差进行比较。
1、数据和变量: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是WIND数据库中2007年度财务分析师对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
本研究采用WIND数据库中的所涵盖的28家证券公司的预测平均值作为“多机构预测平均值”, 并选取取其中两家机构的预测数据作为“单一机构预测值”, 选取时依据两个排名: (1) 针对EPS指标WIND数据库中各家证券机构所预测的上市公司数量; (2) 中国证券协会对104家证券公司2007年度股票、基金、债券和权证交易总额。根据以上排名, 本文选取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两家证券机构, 这两家机构在 (1) 中的排名分别为第1位和第2位, 在 (2) 中的排名分别为第5位和第2位, 因此可以认为其预测值比较具有代表性。
截止至2007年12月31日, 能够获取机构预测平均值的A股上市公司有526家, 其中包含申银万国预测值的有365家, 包括国泰君安预测值的有304家。
本文采用SPE和AFE变量表示预测误差, 其中SFE= (实际盈余-分析师预测值) /实际盈余, 能够反映预测值是否具有乐观或稳健倾向;AFE=|SFE|, 能够排除正负相抵对预测误差的影响。这里的盈余指标用EPS (每股收益) 来表示, 其中SFEA和AFEA分别表示机构平均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 SFEG和AFEG分别表示国泰君安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 SFES和AFES分别表示申银万国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
2、多机构预测平均预测误差与单一机构预测误差:
表1显示了机构预测平均值、国泰君安预测值和申银万国预测值的相对误差的分布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S F E A、SFEG和SFES的分布情况类似, SFE>0的公司数均略超过50%, 可以看出机构预测的平均值以及两家机构的预测值都存在轻微的稳健倾向, 即每股收益的预测值小于实际值的情况占多数。
表2显示了在剔除极端值 (99分位数之后的数值) 之后绝对误差的统计数据。根据表2中的统计值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 A F E A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比A F E S和A F E G都要小, 因此可以说明多家机构盈利预测的平均数比单个机构的预测值更能反映被预测公司的实际水平; (2) 申银万国的预测绝对误差A F E S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接近于平均预测误差AFEA, 而国泰君安的预测绝对误差AFES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要比AFEA大得多, 因此可以说明不同机构的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的可靠性有较大差异。
3、研究结论:
(1) 多个机构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平均值接近于被预测公司2007年度的实际每股收益, 平均绝对预测误差为0.21, 且多机构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平均值的绝对误差要小于单一机构的预测值。 (2) 不同机构的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值的预测误差存在差异, 有些机构的分析师的预测误差与多机构分析师的预测平均值相近, 而另一些机构则与预测平均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3) 由于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倾向的影响, 使得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值总体偏离公司的实际盈利, 因此在参考分析师盈利预测信息的同时, 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被预测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分析师的主观倾向等各种因素。
参考文献
[1]、Butler, Kirt C., Lang, Larry H.P., The ForecastA ccuracyo f IndividualA nalysts:E videnceo f Systematic Optimism and Pessimism,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 Vol.29, 150-156.1、Butler, Kirt C., Lang, Larry H.P., The ForecastA ccuracyo f IndividualA nalysts:E videnceo f Systematic Optimism and Pessimism,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 Vol.29, 150-156.
[2]、Scharfstein, David and Jeremy Stein.Herd be-havior and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 Vol.80, 65–79.2、Scharfstein, David and Jeremy Stein.Herd be-havior and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 Vol.80, 65–79.
[3]、Chopra, Vijay Kumar, Why So Much Error in Analysts’E arningF orecasts?F inancialA nalystsJ ournal, 1998, Vol.5435-42.3、Chopra, Vijay Kumar, Why So Much Error in Analysts’E arningF orecasts?F inancialA nalystsJ ournal, 1998, Vol.5435-42.
[4]、徐宗宇, 财务预测的实证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当代经济科学, 1997年第四期, 57-61.4、徐宗宇, 财务预测的实证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当代经济科学, 1997年第四期, 57-61.
盈利预测 篇7
关键词:盈利预测,信息披露,信息监管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会计信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日益扩大, 信息披露在证券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盈利预测是指公司对其未来某个或某几个会计期间的经营结果所做的预测或测算。上市公司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包括预测期间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每股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数据。上市公司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等信息, 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有利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进行信息交流。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质量如何, 在披露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我国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监管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以及今后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制度该如何发展完善, 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监管规定
2004年1月证监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的规定, 其重点指出:为了防止公司和评估师高估未来盈利预测信息, 并进而高估资产, 对使用收益现值法评估资产的上市公司, 凡未来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10%—20%的, 公司及其聘请的评估师应当在股东大会及指定报刊上做出解释, 并向投资者公开道歉;凡未来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20%以上的, 除了要做出公开解释并道歉外, 中国证监会将视情况对上市公司实行事后审查, 对有意提供虚假资料, 出具虚假资产评估报告误导投资者的, 一经查实, 将依据有关法规对公司和评估机构及其相关责任进行处罚。
2005年12月25日我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2005年修订) 》, 其在董事会报告和监事会报告的部分也涉及到了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监管的相关规定。
二、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监管存在的问题
1. 上市公司在盈利预测信息披露中承担的责任界定并不明确
《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中规定, 未来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10%~20%的, 评估师应当做出解释并公开道歉;未来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20%以上的, 除了要做出公开解释并道歉外, 审查原因进行处罚。该规定对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责任的界定模糊不清, 具体的规定细节不详细。
2. 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出现较大偏差的处罚法规不健全
如今, 我国对上市公司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失实的现象大多是行政处罚, 如做出解释、公开道歉等, 却忽视了上市公司因披露的虚假盈利预测信息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对于上市公司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失实情况进行行政处罚, 往往忽视了投资者使用相关失实信息损害利益的情况。民事赔偿制度的不完善, 导致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铤而走险, 对违法违规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上市公司进行行政处罚没有起到防止再犯的作用。
3. 盈利预测信息监管部门功能不健全
在监管过程中涉及到中介机构监管, 政府监管和上市公司自身监管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导致监管部门功能不健全。
中介机构中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注册会计师在监管过程中没有真正负担起责任。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良莠不齐, 缺乏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一些实力较弱, 发展较慢的上市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则会采用违法违规的方式聘用职业素质较低的注册会计师虚假披露盈利预测信息, 虚报盈利预测能力, 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盈利预测信息监管效率降低。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有限, 限制了盈利预测信息有效地披露, 信息可靠性大大降低, 没有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监管中应尽的责任。
政府监管观念落后监管方式效率低。政府监管在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监管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政府在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监管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从政府的角度来规范、要求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监管。但是, 在实际信息披露过程中, 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才是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主体, 而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者-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主角。政府监管观念过于落后, 导致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监管效率降低。
上市公司自身监管环节薄弱。总体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制度比较完善, 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比较规范。但是在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自身监管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上市公司往往根据内部预算制度进行盈利预测, 但现今上市公司内部预算制度不完善, 即便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失实, 上市公司也无法审核出来。同时, 上市公司在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监管时还存在着盈利预测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三、完善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监管的建议
1. 明确界定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应对披露盈利预测信息主体承担的责任区别对待。并不是当盈利预测出现较大偏差时,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两者都要承担解释并道歉的责任, 而是应根据盈利预测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进行说明, 区别原因承担责任。现今相关的法律条款过于原则化, 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条款。只有明确了责任, 才能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进行有效地监管和惩治, 从而保护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2. 健全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在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监管中, 对提供虚假信息、信息诈骗等行为的实施者应承担法律责任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1) 为保证证券市场中盈利预测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维护证券市场运行效率起到威慑作用, 提高监管的效率。 (2) 对于那些由于使用失实的盈利预测信息导致利益受损的投资者给予救济和补偿, 保护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所以, 健全上市公司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证券监管部门应承担起监管的责任, 按照“有法可依, 依法必严”的宗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进行监管, 维护证券市场秩序,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 进一步健全盈利预测监管的功能
加强中介机构中注册会计师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监管。首先, 对注册会计师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在对盈利预测信息审核过程中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公正评价, 制约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操纵盈利预测信息。其次, 对注册会计师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在检查上市公司实际编制盈利预测所依据的基本假设是否与其一致, 以及盈利预测编制过程中的上市公司选取的计算方法是否适当等方面的技能。
加强政府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监管。政府在建立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或相关规定时, 应该站在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角度充分考虑市场规律。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定来制定法规, 才能使企业在营运过程中遵照相应法规进行信息披露时, 能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获取充分相关的信息。政府应制定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事前规范和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事后查处制度, 一方面, 提高上市公司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 加强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不实的制裁和惩罚, 降低上市公司未来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存在失实性的可能。
加强上市公司自身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监管。首先完善上市公司内部预算制度, 上市公司盈利预测是建立在各种假设条件的基础上的, 假设条件选择依据不同得到的盈利预测数值也不同;盈利预算的方法有很多种, 方法的选择影响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的质量。因此, 应完善上市公司内部预算制度, 完善相关盈利假设和预算方法, 为合理编制盈利预测提供依据和保证。其次及时更新和更正盈利预测信息。证券市场是一个动态的市场, 当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动时, 盈利预测信息有可能发生变动, 如不及时更新或更正信息, 等到会计期末才进行解释, 可能会造成盈利预测信息偏差相当大的结果。因此, 为了提高盈利预测信息披露质量, 保护投资者利益, 应及时更新和更正盈利预测信息, 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监管效率。
参考文献
[1]高东芳.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 2010, (4) 下.
[2]孙燕芳.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J].财务与会计, 2007, (6) .
[3]唐现杰, 宋惠民.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与完善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11, (1) .
盈利预测 篇8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 将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这两种会计行为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误差的相关性展开的。由于国外证券市场较发达, 关于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财务分析师预测。Elliott和Hilbrick在《Accounting Changes and Earnings Predictability》中运用Wilcoxon配对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500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分析, 检验结果表明, 在变更当年, 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司的盈利预测误差较大, 并且会计政策变更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与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误差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以往国外会计学术界较少对公司管理人员的盈利预测进行研究, 而现在对此方面的研究日益成为国外盈利预测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Jaggi和Sannella在《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ccuracy of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and 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Changes》中运用均值T检验对1979—1988年间的209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 发现未发生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司比发生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司的盈利预测误差要小, 管理层比证券分析师更显著的减少了其盈利预测误差, 原因在于管理层通过会计政策变更等手段降低了盈利预测误差。除了对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的相关性进行直接检验外, 一些学者还在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了二者相互联系的证据, 如Moses在《Income Smoothing and Incentives :Empirical Tests Using Accounting Changes》中运用多变量检验和单变量检验的方法对收益平滑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收益平滑与企业规模、报酬契约和会计政策变更前的盈利预测误差正相关。
我国在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方面起步较晚, 在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的相关性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少。其中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张雁翎和彭浩然在《盈利预测误差的契约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中对绝对盈利预测误差幅度在0%~20%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检验, 研究发现:高估盈利值且高估程度在20%以内的公司, 在上市后的第一年普遍存在通过管理营运资金和主观利润调增盈利的行为。表明上市公司为避免盈利预测误差超标带来的处罚, 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动机。
石恒贵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上市公司年度盈利可预测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中, 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法探讨了我国转型经济时期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盈利预测的长期影响, 管理层的盈利预测和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的影响及未预期盈利的市场反应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务问题。
王鑫在《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对1998-2005年公布了盈利预测信息的沪深两市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 深入研究了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中有关盈余管理行为的问题。研究表明:盈利预测误差在-20%~0%的上市公司确实有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减少其误差的行为, 而并没有取得充分的证据证明盈利预测误差在0%~20%的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行为使盈利预测达到相对准确。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可以看出,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是相关的。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的相关性, 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会计政策变更对盈利预测信息质量的影响展开的, 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并且基本上是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中外市场环境差异巨大, 一些国外的研究结论还不可以直接照搬到我国来, 因此, 有必要立足于我国市场环境, 以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找出二者的相关度, 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证券市场监管者和证券分析师提供政策建议、理论支持, 并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借鉴。
二、研究假设
狭义上的盈利预测信息是指公司未来的盈利值, 是在对一般经济条件、经营环境、市场情况、发行人生产经营条件、财务状况等进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 按照股票发行人正常的发展速度, 本着审慎的原则, 运用一贯的会计政策对未来的会计利润作出的预测。
然而,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或者基于国家会计制度的要求, 企业编制盈利预测信息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可以发生变更的。会计政策变更改变了盈利预测信息的编制基准, 从而对盈利预测信息的准确性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经济后果学说认为, 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可能会影响企业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这点主要是通过对利润的影响来实现的, 会计政策变更不单影响当期净利润, 而且对以后各期的净利润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企业仅需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而无需披露对未来期间利润的影响程度。根据信号传递理论, 与生产低品质产品的企业相比, 生产高品质产品的企业更愿意将与商品高品质有关的信息传递给外界。同理, 盈利预测信息对企业各方当事人的决策是有价值的,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作为盈利预测信息的拥有者, 为了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 便会主动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同样, 盈利预测信息质量越高, 企业也越倾向于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因此, 如果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未来期间利润的影响程度越大, 给盈利预测信息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大, 企业管理当局越会谨慎披露盈利预测信息, 甚至不向外界公布盈利预测信息。
Moses在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中发现, 收益平滑与企业规模、报酬契约、市场份额和会计政策变更前的盈利预测误差正相关。另外, Elliott和Hilbrick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发现, 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司在变更当年的盈利预测误差较大, 并且会计政策变更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与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误差正相关。
综上所述, 结合相关理论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 提出研究假设:在同一会计年度内, 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与盈利预测误差正相关。即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越高, 盈利预测误差越大。
三、研究变量及样本选取
1.研究变量
为了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的相关性, 本文将盈利预测误差作为研究的被解释变量, 将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作为解释变量, 进而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
(1) 被解释变量——绝对盈利预测误差
通常情况下, 盈利预测信息的质量用盈利预测误差这一指标来计量。由于绝对盈利预测误差可以有效避免由高估或低估产生正负值相互抵消而引起的计量不准确的情况。因此, 本文采用绝对盈利预测误差来衡量盈利预测信息的准确度, 公式如下:
undefined
其中:AFE (Absolute Forecast Error) 为绝对盈利预测误差, 其值越小, 盈利预测准确性越高;At为第t期的实际净利润;Ft为第t期的预测净利润。
(2) 解释变量——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
本文用如下公式表示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undefined
其中:DIR为会计政策变更对净收益的影响程度;RE为上市公司发生会计政策变更后的收益, 即报表收益;PE为会计政策变更前的收益;r为会计政策变更当年;Sales为会计政策变更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
考虑到收益水平受公司规模影响, 所以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作为分母。根据研究假设和所设计的变量, 本文设计如下模型:
AFE=a+bDIR+e
2.样本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1) 样本选取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3月15日出台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准则第7号——股票上市公告书》, 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自主决定是否披露盈利预测信息, 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原则由强制性改为自愿性。
为了能够确保样本资料的质量, 准确评价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的相关性, 本文选取2001年3月15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 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并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共计99家公司。
(2) 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样本基本情况进行统计, 在99个样本中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司有43家, 未变更会计政策的公司有56家, 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从表1中可以发现, 在新政策出台的年份, 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公司数和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司数都较多, 而2004、2005、2006和2009年这四年, 在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IPO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另外, 披露盈利预测的公司数越多, 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司数也越多。
绝对盈利预测误差 (AFE) 在0%~20%范围内, 说明盈利预测信息质量较高。如表2所示, 2001—2009年我国IPO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质量总体较高。而未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司数越多, 盈利预测信息质量越高, 这很可能是由于会计政策变更改变了盈利预测信息的编制基础, 从而影响了盈利预测信息的准确性。
在进行相关性分析前, 本文对所用的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 表3、表4和表5反映了本文研究所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发现, 有些IPO上市公司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质量较高, 其误差接近于零;而有些公司的盈利预测信息质量很低, 误差超过90%。这表明我国IPO上市公司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对于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样本公司, 其会计政策变更对净收益的影响程度普遍较小, 最小值为0%, 最大值为15.43%。
从表4和表5中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 会计政策变更企业的平均盈利预测绝对误差大于非会计政策变更企业, 会计政策变更企业的绝对盈利预测误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较非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大。说明会计政策变更企业的平均盈利预测信息质量低于非会计政策变更企业的盈利预测信息质量, 并且良莠不齐。
四、相关性分析
本文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2001~2009年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的相关系数如表6所示。
从表6中可以看出, 会计政策变更对净收益的影响程度与盈利预测误差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073, 说明二者之间有不太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盈利预测误差随着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的提高而加大。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相关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是相关的, 虽然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与盈利预测误差的相关性不太显著, 但是仍可表明会计政策变更对盈利预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恶意会计政策变更虽对盈利预测信息质量的危害不太大, 但仍需加以控制。对此, 建议一是建立公司管理层和中介机构证券分析师相互独立预测的盈利预测体系。中介机构及其证券分析师处于市场竞争环境中, 独立于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 根据收集到的上市公司资料进行预测, 高质量的盈利预测信息是其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 有必要建立一些权威性的中介机构,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分析师, 使之与上市公司管理层相互制约、监督和补充。多样化的盈利预测信息来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市公司管理层单方面通过会计政策变更误导盈利预测信息使用者, 促进盈利预测信息质量的提高。二是健全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健全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对抑制恶意会计政策变更与提高盈利预测信息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已经要求企业披露其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影响数, 但这些要求仅是对会计政策变更当期而言, 而对此项规定的执行情况并没有专门的跟踪评估。一些公司并未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不披露或避重就轻以误导投资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投资者无法获得有关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未来盈利影响的信息。针对这些情况, 证券监管机构应建立有关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估制度, 延长会计政策变更的信息披露年限, 并强化上市公司的事前信息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 进而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识别会计政策变更对盈利预测信息的影响。
摘要:以深、沪两市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IPO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研究我国IPO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与盈利预测的相关性。研究发现, 盈利预测误差随着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影响程度的提高而加大。对此, 一是要建立公司管理层和中介机构证券分析师相互独立预测的盈利预测体系, 二是要健全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关键词:会计政策变更,盈利预测,IPO上市公司,相关性
参考文献
[1].Jaggi, B.and Alexander Sannella.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ccuracy of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and 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Chang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Finance.June2002:1-21
[2].Skinner, D.J.and R.G., Sloan.Earnings surprises, growth expectations, and stock returns or don’t let an earnings to AFE do sink your portfolio[J].working paper2000, 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
[3].欧阳斌.浅析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对会计报表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9 (07) :27-28
[4].沈美佳, 孙刚.影响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因素研究[J].财会月刊.2008 (04) :5-6
[5].杨久利.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价值及股东、经理人利益分配的影响[J].财会月刊 (理论) .2008 (05) :12-14
盈利预测 篇9
一、盈利预测信息概述
盈利预测信息作为财务预测信息的一部分, 反映了企业在预测期间内可能达到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市盈率水平, 提供了对企业未来合理预期的相关信息。由于该信息是基于过去的数据形成的事前信息, 具有未来性的特征, 因此能够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和不确定性, 提供更加全面和有用的决策依据, 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起到引导投资行为的作用。此外, 盈利预测信息还可以降低公司管理当局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提高了证券市场透明度。
发达国家基于证券市场对信息的有效需求和完善的证券法规的制约, 盈利预测信息的提供主体有公司管理层和财务分析师。而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形成一支成熟的财务分析师队伍, 财务分析师预测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供给, 因而现阶段证券市场上对盈利预测信息的运用主要集中在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区域, 即主要由公司管理层提供IPO盈利预测信息。
二、IPO公司盈利预测信息自愿性披露现状
在我国证券市场起步初期, 盈利预测信息属于强制性信息披露的一部分。自2001年起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从风险控制转向风险揭示, 盈利预测信息也由强制性披露改为自愿性披露。2006年5月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明确指出:发行人基于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目的, 可以在确信有能力对未来盈利情况做出合理预测的情况下披露盈利预测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应包括盈利预测表及其说明, 并应作出盈利预测报告是以最佳估计假设为基础编制的、具有不确定性的说明, 以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谨慎使用。
然而盈利预测信息改为自愿性披露后, 并未达到预想的目的, IPO公司披露的意愿反而越来越弱。在强制性披露政策下, 1990年至2001年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中有97.32%披露了盈利预测信息;而在自愿性披露政策下, 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公司呈现出总体下降趋势,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此外, 采取自愿性披露政策以后, IPO公司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质量并未有显著的提高, 上市公司基于某种原因故意夸大盈利预测数额的现象, 并未因证监会的政策而得到任何改善。因此研究我国IPO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及其影响因素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盈利预测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管理层对预测不准的担忧。
盈利预测是以一系列的假设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为基础做出的估计, 与实际发生数形成一些差异是正常的。但是, 如果预测数与实际数相差过大, 就会使投资者认为管理层的能力有限, 导致公司市场信用度受损, 反而成为一个负面信息。而且预测偏差过大还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除了要在指定报刊上做出公开解释并致歉外, 严重者还会被禁止两年内的配股资格。在此情况下, 难免有很多本想善意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公司处于观望状态, 导致披露意愿的降低。
(二) 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不健全。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主要体现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以及证监会不定期发布的一些相关补充文件或具体的编报指南。但是这些规则都较为零散, 缺乏系统性, 上市公司难以对其增删修订情况做出全面把握, 其中一些规则已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如仅规定公司在上市时需将本年的盈利预测数与上年实现利润数作比较, 而没有将前两年已审的财务信息一并与本年的盈利预测数列示;在进行盈利预测前, 也不对以前盈利预测的实现情况做出分析等等。除此之外, 我国一直没有对盈利预测的更正、更新的标准、频率做出明确规定, 很难真正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盈利预测信息。
(三) 缺乏完善的民事责任赔偿制度。
在目前的证券市场中, 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般采取行政处罚的办法解决, 对由此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尚不完善, 相关的处罚条款只在2006年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进行了规定:“利润实现数如未达到盈利预测的80%, 除因不可抗力外, 其法定代表人、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股东大会及指定报刊公开做出解释并道歉;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法定代表人处以警告。利润数未达到盈利预测的50%的, 除因不可抗力外, 中国证监会在36个月内不受理该公司的发行证券申请。”由于惩处力度的不足, 导致盈利预测披露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 管理层所须担负的诉讼成本过于低下, 很难约束信息供给方提供高质量的盈利预测信息。
四、提高IPO公司盈利预测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建议
(一) 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盈利预测信息。
为保护善意发行人免于承担证券欺诈责任, 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盈利预测信息, 在制度的设立上必须为发行人制定相关免责条款, 使其依据法律做出合理的盈利预测。证券监管部门一方面可采用预先警示制度, 如:要求采用适当方式表达预测性信息, 并伴有充足的警示性陈述, 声明必须具体指明可能对预测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 而不仅仅是笼统的说明。另一方面应该建立起安全港制度, 如:规定基于善意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发行人应受该制度保护, 即只要有关的盈利预测信息是建立在合理的预测假设与基准之上, 并且以诚实信用的方式披露, 即使现实情况与预测出现不符, 也不应被认定为虚假的或误导性的。如果投资者起诉, 就应承担举证责任, 说明预测缺乏合理基础, 披露缺乏诚信, 包括预测依据的假设是否在制度规定范围之内, 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发行人具有更正先前陈述的义务等。这样, 既不损伤善意发行人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积极性, 防止投资者对基于善意披露的预测信息因事后变化而提出无理由的诉讼, 又能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和提高证券市场的公平和效率。
(二) 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盈利预测信息规范体系。
首先, 证券监管部门可以专门制定一项《盈利预测信息的内容与格式准则》, 对盈利预测信息的预测前提、生成方法、表达方式、时间跨度、提供者的责任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 并给出范例供信息披露人参考。其次, 由于内外环境发生变动等原因, 经常会导致公司公布的盈利预测与会计期末实际利润相差甚远, 因而应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动态信息披露机制, 即每隔一段时间或有特殊情况时, 都要及时发布新的盈利预测, 对以前发布的信息做出更合乎实际的更新。再次, 鉴于盈利预测编报时间对其可靠性的影响, 可以考虑允许上市公司在下列情况下更正盈利预测信息:当编制盈利预测所依据的关键因素或基本假设发生变动时;公司发现盈利预测有错误, 可能导致误导使用者的判断时。对于更正的标准, 可以将证监会规定的处罚标准作为参考, 即当预测偏差幅度超过证监会规定的10%的误差率时, 就应予以更正。但同时应当对更正的次数加以严格限制, 更正超过一定幅度也应该追究责任, 以此来保证最初盈利预测信息的质量。最后, 应该规定禁止选择性披露。在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下, 发行人往往会对尚未公开的重大预测性信息进行趋利避害的披露, 这种选择性披露显然对投资者不公平, 并且会导致发行人证券欺诈责任;或者是发行人利用投资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同而只针对大投资者进行披露, 在披露方式上不规范, 只进行口头披露而不通过各类书面规范文件披露, 其目的就在于获取非法利益而又逃避法律责任, 这类选择性披露行为同样损害市场公正, 所以选择性信息披露必须被禁止。
(三) 建立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
盈利预测 篇10
油气资源作为天然的禀赋资源,关系到国家工业发展的经济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伴随着国际油价从2014年年中的120美元/桶高位跌破30美元/桶,仅一年多的时间,国际能源行业迅速进入了低油价时期。一旦石油价格远远低于开采价格,就意味着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石油巨头们不得不面对最为惨淡的业绩,比如:去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6.9%的中石油;中石化胜利油田巨亏92亿元,被迫关停旗下4家油田;许多油气企业都处在亏损的边缘,低油价严重威胁到了油气企业的生存。
世界范围内日益紧张的石油供需格局衍生了愈演愈烈的油气资源竞争,给我国石油行业的低成本、高效率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挑战。全球性低油价“新常态”环境的生成,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博弈、非常规油气开采、替代能源研发、欧佩克组织、国外经济增速放缓等错综复杂的因素息息相关,在低油价大环境中,全球油气行业勘探开发支出整体上减少超过了千亿美元。
国内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主导的油气公司在进行战略调整、管理创新、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在更加积极地研究油气开发成本与油气产量的关系,借以提高盈利能力预测的准确性,以适应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在低油价“新常态”时期保持竞争优势。
然而,传统盈利能力预测模型大多着眼于现有数据,以现有资产和盈利水平预测未来的产量,以此为油气田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由此引发预测基础数据不完全准确、预测目标设定不完全合理等问题。在低油价“新常态”时期,一些油气公司仍旧采用传统的油藏理论方法预测产量,由此大大降低了预测的准确性,造成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出现较大误差,从而使得企业盈利预测与实际盈利结果存在巨大差异,进而影响到油气公司在新时期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为了克服传统预测方法的局限和不足,本文基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建立油气公司盈利能力预测模型,将之应用于某油区实际开发数据的预测,分析油气公司开发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具体关系,以期为油气公司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二、研究现状
油气公司的生产经营具有投资大且回收期长、资金与劳动力分布密集、运营风险高等典型特征,油气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原油产量递减与开采成本上升从整体上决定了油气公司的资金投入、产出与盈亏。在低油价时期,油气公司已经不能只为了满足需求不断增加产量,而是要权衡增产方式及其经济效益。如何在油气公司计划完成产量的约束下以最小的投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提高油气公司整体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是油气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产量与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科学合理地预测盈利能力的核心。这是因为,在油气公司盈利能力的预测过程中,油气价格、税费、成本、产量是四大主要影响因素。油气价格和税费受经济环境影响,油气公司难以单独控制和改变;成本和产量则是油气公司能够把握与控制的因素,成本影响因素包括油气田勘探成本、开发投资、生产操作费和行政管理费等,产量则是影响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油气公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开采性产量测定。
然而,现有的围绕油气开发成本与产量进行的研究,基本上是油气公司根据现有的历史性生产活动数据对自然情况下当年产量进行预测,然后将该预测结果与当年计划完成的产量指标进行对比,通过打新井等方式形成增产计划,以缩小对比差距,再依据增产计划形成初步财务方案,交给财务部门制定投资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对自然情况下当年产量的预测基本是从地质因素考虑的,以孔隙度、渗透率为基础,依据油藏理论,筛选影响油田产量的因素,继而建模预测,例如Logistic产量递减模型、小波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地质因素多元线性产量模型。这些模型都是从地质油藏理论方面考虑,并没有考虑诸如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问题,且大多数油田产量预测只有单个输入变量,通过时间序列方式进行拟合,没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没有完全找出影响油田系统的显著因素。这些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以产量研究为中心,倒推出影响产量的地质因素,从而得出产量模型。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无法对油气田进行开采效率分析,无法对资本投入和油气田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因此,很有可能在同一个构造区块,投入了相差数倍的成本,而只获得了同样数量的原油,造成盈利能力预测的较大误差,这对企业经营和管理人员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在以传统的油藏理论为依据的产量产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翁文波院士率先提出了Poisson产出预测模型,此后相继出现了Rayleigh模型、HZC模型、Weibull模型以及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等。这些模型统称为规划模型,都是利用现有的油气田生产历史数据,应用高级统计分析技术,分析历史数据中所隐藏着的投入产出规律,得到某个油气田盈利能力的一种模型。规划模型不仅考虑油藏规律,而且结合现代统计分析技术与先进手段,综合运用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直线法等成本计算方法,使得成本与产量相匹配,会计核算精度更高,预测过程和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因此,规划模型也是本文构建油气公司盈利能力预测模型以分析油气公司成本与产量关系的理论依据。
此外,对于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以成本与产量为基础构建盈利能力预测模型之前,需要做好人员准备与理论准备。人员准备是指研究人员需要懂得地质油藏理论、经济活动分析理论并具有实践经验,能够对油气田情况进行跟踪与分析研究,能够进行油气田成本核算,从而找到油气田成本与之相应的产量关系。理论准备是指要选择合适的理论和运算工具,例如数理统计理论和SOS运算工具,以便建立包括油气田地质情况数据、作业资源数据、油气田勘探成本、开发投资、操作成本、行政管理费、产量和盈利数据等在内的数据库。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笔者将以上述准备为前提,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手段对基础数据进行稽核比较、验证,以实现数据的优化,建立成本数据与产量数据之间合理的钩稽关系,寻找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和规律,进而形成对该油气田未来产量指标的全面预测。
三、盈利能力预测模型构建
1. 基本方法与思想。
在盈利预测中最重要的预测是产量预测,当前众多基于油藏理论研究的产量预测模型,多是借助马鞍形曲线、抛物线形曲线、反比例指数函数曲线等传统预测方法进行预测。通过大量比较研究和实际应用我们认为,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的油气公司盈利能力预测模型,能够克服传统预测方法难以进行精确成本计量的局限性,弥补其不能进行精确的成本—产量联合预测的缺陷,可以综合考虑油藏理论和成本等各种影响产量的因素,是目前预测精度较高的方法,适合用于油气田产量和盈利能力预测。因此,本文将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为基础,构建油气公司盈利能力预测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应用性较强的科学方法,是现代应用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各个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把隐藏在大规模原始数据群体中的重要信息提炼出来,把握住数据群体的主要特征,从而得到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然后利用概率统计知识对此关系进行分析,以判别其有效性。它还可以利用关系式,由一个或多个变量值去预测和控制另一个因变量的取值,从而知道这种预测和控制所达到的程度,并进行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研究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当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时,所进行的回归分析就是多元线性回归。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在于确定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关系,这个关系找到之后,可以对影响因变量显著的自变量进行调整和控制,以期让因变量达到一定的数值;可以给出自变量的取值,对因变量进行预测。而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预测油气田产量,通常依据油藏理论来选择一些与油气田产量有关的因素作为建模变量,通过对多个变量的综合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油气田产量的重要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众所周知,油气田产量变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油气田投入开发初期,由于资金不断投入,生产设施逐步完善,油气田产量逐渐上升,这个阶段称之为上产期。上产期通常较短,中小油气田一般在2~3年完成,大中型油气田在3~5年完成。上产期长短与油气田地质条件相关。地质条件简单,则上产期短;地质条件复杂,油气田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时间就长,上产期也相应延长。上产期一般只能采出地质储量的5%~10%左右。油气田稳产期受到油气田地质条件和开发系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油气田储量越大,油气田开发稳产期越长。按照国家对于油气田的划分,中小型油气田稳产期在2~5年左右,大中型油气田稳产期在5~10年左右,特大型一般要求在10年以上。稳产期的长短取决于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以及稳产期产量三个参数。稳产期之后即是产量递减期,递减期长短并不一致,如果所有旨在提高油气田产量的措施实施完毕之后,油气的生产不能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以弥补成本,那么油气田开采将停止。本文研究的E&P油气公司的预测对象处于稳产期阶段,相关设备配套情况以及产量情况都比较稳定,从客观上来说,符合线性发展趋势,因此可以用线性模型来预测。
2. 模型构建。
通常情况下,若是对油气田成本与产量的影响因素全变量入选,可以将油气公司盈利能力预测模型原始架构概括为:
Oil Output=Intercept(截距)+Exploration(勘探费用)+Development(开发费用)+Operation(所有操作费用之和)+Sale(销售费用)
在统计应用中,上述模型构架可以表示为经典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对于油气田产量多元线性预测模型来说,y代表油气田的产量,x0,x1,x2,…,xn分别代表油气田产量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含复杂,有地质方面的因素,有成本方面的因素,所有可能影响产量的数据都必须纳入模型。
如果把上述经典的模型细化成可理解的应用模型,那么上述模型可被详细表述成如下形式:
写成矩阵形式为:
其中:
使得(4)式达到最小:
其中:
当(x'x)-2存在时,即有:
这就是α的最小二乘估计。基于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我们就可以得到反映回归效果的5项参数,它们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是第i个样本点(xi1,xi2,…,xip)上的回归值。
其中,是y的样本平均值。
其中,(x'x)-1=(cij);i,j=0,1,2,…,p。
四、盈利能力预测模型在油气公司的应用
从建模原理上来讲,一个模型优秀与否,与变量个数的多少并无必然关系。所有进入模型的变量需要满足独立不相关的要求,所以在建模时反而需要剔除那些相关的变量,筛选出满足回归模型BLUE性质的变量。在建立回归模型的过程中,自变量的选择方法是少而精。如果保留对因变量无关紧要的自变量,会影响方程的拟合优度以及模型整体预测的精度。因此,在建立回归模型过程中,需要剔除影响不显著的变量,建立简洁、精度较高的回归预测模型。在此前提下,将相关成本数据、技术参数等影响油气田生产的相关因素纳入模型,在专用软件中进行模型构造,得到结果。
在具体分析过程中,t检验用于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本文应用t值“后推法”。即在回归效果较差的情况下,根据统计值t值大小依次剔除对应的不显著变量,t值越小,对应的因素x对于y的作用越不显著,此时可以考虑将其剔除;然后用保留的因素再次回归,再次考虑,再次剔除对油气田产量影响不显著的变量,如此重复,直至所有变量都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本文采用ti(i=1,2,…,5)来代表具体的成本因素,E&P油气公司某油田的多元线性回归参数模型整体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5个因素均具有代表性,相关变量的检验系数大多在2左右,整个模型大约可以预测98%的油气田产量。同时整体模型也通过了F有效性检验,检验值为135.78。在应用此模型预测实际产量时,也得到了较好的反馈。
表2是传统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成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表。
从表2可以看到,多元线性预测的准确度相比较油藏模型的准确度要高,比例误差在10%以内,而传统的油藏模型预测误差最大达到24%左右,预测的准确性较低。油气田产量预测的准确度影响着公司预算的安排,从而影响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绝对产量误差比较图和模型误差率比较图如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的横轴为年份,纵轴分别是产量和误差比例。
从图2可以看到,多元线性模型的误差率较小,预测精度较高,误差率最大为7.4%,而传统的油藏模型误差最大率达到24%。误差率过大,将影响生产投资的安排,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过多的资源投入某个不需要的地方,就会降低经营效率。
五、结论
油气田生产具有严格的计划与管理方式,整个排产计划都是围绕预测产量展开,产量预测的准确性是计划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而油气田产量由于受多种动态因素的影响,其预测的准确性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本文从动态的变化规律中,寻找相对固定的成本影响因素,借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油气田产量的预测模型,从而实现油气田产量的动态预测。
从模型预测的结果来看,拟合的曲线基本上反映了生产实际数据的变化趋势,而且预测效果良好。为了保证模型预测精度,可在不断增大样本量上下功夫,在进行多年预测时,可采用滚动式预测,随着生产数据不断丰富而调整相应的预测模型,能够保证模型的预测精度。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样本将不断加入,因此将会有更多的采掘成本产出规律从模型中挖掘出来。
摘要:在“三期叠加”的低油价“新常态”下,油气价格整体下降使得油气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严峻挑战,产量预测成为影响油气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立足油气开发产量与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盈利能力预测模型,克服传统油藏理论预测方法的局限和不足,以期为油气公司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气公司,成本,产量,盈利能力预测,多元线性回归
参考文献
蔡齐霖,俞毅.关于油气公司盈利预测信息编制和应用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3(5).
王美石,陈祥光.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在油田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11).
韩荣,祁大晟,吴赞美,闫更平.BP神经网络在预测石南31油田产量变化中的应用[J].内蒙石油化工,2010(10).
李志超,赵正文,钟仪华等.小波神经网络在油田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10).
李留仁,焦李成.给予人工神经网络油田产量多因素非线性时变预测[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2(4).
王俊魁.对油气田产量衰减曲线的理论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4).
陈元千,胡建国,张栋杰.Logistic模型的推导及回归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1999(2).
王涛,陈祥光,李宇峰.油田产量多变量预测模型的优化[J].计算机仿真,2006(23).
王小舟.稠油油田生产经营特性及产量与成本相关关系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9(8).
【盈利预测】推荐阅读:
盈利能力预测05-10
盈利预测信息12-21
盈利预测审核论文12-01
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10-30
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研究论文08-25
2024中国连锁经营行业盈利预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11-25
2024年中国摩托车行业市场调查及盈利预测报告(精编版)10-19
2024年中国消毒柜产业市场调查及盈利预测报告(精编版)06-15
2023-2027年中国家用洗碗机盈利预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08-11
盈利管理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