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水平

2024-09-05

盈利水平(通用8篇)

盈利水平 篇1

The Chinese auto really needs low cost for survival.But I don’t know how many and how long space will give the Chinese auto which cost is same with excellent Japanese and Korean cars if they can not promote profitability and brand value.

中国汽车的确需要用低价成本获取进入和生存的空间, 但如果不尽快提高盈利能力和品牌附加价值, 我不知道, 成本控制同样出色的日系和韩系汽车还能留给中国汽车多大空间和多长时间?

去年北京车展期间, 曾经有个“自主品牌做大还是做精”的论题, 笔者认为, 自主品牌要做大, 其实所有汽车企业, 除了劳斯莱斯、宾利那些奢侈品牌外, 都需要做大, 因为汽车行业是讲究规模效应, 做不“大”没法维持的。问题是怎样做“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似乎已经做到很“大”了。无论是去年的北京车展, 还是今年的上海车展都能充分展示这种“大”。首先是阵容大, 一汽、东风、上汽、广汽、北汽、长安, 奇瑞、吉利、华晨、海马、比亚迪、力帆、长城、江淮、东南等企业的齐上阵使得我们展台大、展车多、车型大、气势大, 与丰田、大众这些品牌相比, 毫不处于下风。然而, 我们好像对这个做“大”有误解, 没错, 要做大销量, 但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更需要做大利润, 做大品牌, 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适合, 而不只是我们的自主品牌。中国汽车是世界汽车行业的后进者, 后进者必须具备低价优势, 这是市场规律, 日本和韩国汽车都遵循这个规律。中国汽车的确需要用低价成本获取进入和生存的空间, 但如果不尽快提高盈利能力和品牌附加价值, 我不知道, 成本控制同样出色的日系和韩系汽车还能留给中国汽车多大空间和多长时间?况且后面还有一个印度。按照目前自主品牌的形势来看, 所做的“大”并不是利润大, 品牌大, 而是面子大。

从某一角度来看, 甚至不是大, 而是多或滥。不久的将来可能有十几个自主品牌厂家生产轿车, 中国的市场空间很大, 但属于自主品牌的有多少?将来年产销规模能达到30万辆的能有几家?可怕的是, 各地方的厂家还在增多, 工厂还在建设, 产能还在扩展, 同质化的车型还在推出。中央政府在压制, 但地方政府的热情比天高, 就像近些年来的房地产投资一样。

不难想象这样下去的后果, 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不可避免, 无论是任由市场调节, 还是政府调控。而这个过程其实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做“精”的过程, 中国汽车行业要产生国际级的巨头企业, 必须从做精开始, 企业做精, 产品做精, 业务做精。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刚起步, 在与跨国大品牌的竞争中, 必须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做精才有核心竞争力, 精才有生命力, 精才有能获取可持续发展能力。

吉利的盈利一直不错, 但利润的大部分来自售后, 其实就是靠卖配件来维持盈利水平。有人甚至笑言, 吉利靠车的质量不稳定, 增加车辆的维修次数来增加利润收入。这样的笑话虽然有点过份, 但也并不没道理。像吉利这种自主品牌确实做到了规模效应, 但我们也注意到, 吉利这几年在提升品牌方面的工作多么的费劲, 回头一想, 可能正是这些“售后利润”在妨碍吉利品牌的提升。吉利这种“大”可能会成为自主品牌今后状况的缩影, 低价优势, 没有核心竞争力, 一大批挂不同标, 披不同外壳的同质化车型相互竞争, 没有品牌附件价值, 盈利能力不足。当然, 很多自主品牌的老总不会同意这样的说法, 他们认为自己的产品非常拥有核心技术, 非常有竞争, 可是大众、丰田们一降价, 我看没几个不害怕的。

盈利水平 篇2

我国LED行业发展现状与盈利水平剖析 2014-05-07 02:50:00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导读: 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最近出版的《2014-2017年中国LED行业市场研究及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LED行业规模达到了2500多亿元,较2012年增长34.17%,成为2010年以后同比增幅最大的年份。关键字 LED行业外延芯片LED照明LED封装OFweek半导体照明网讯 我国LED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起步较晚,早期国内LED企业多为封装企业,外延片、芯片全部从海外进口,LED产品主要用于信号、标志、数字显示等低端领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我国LED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外延片、芯片生产制造、芯片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OFweek半导体照明网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球照明产业变革中转型升级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2013年,我国LED行业在经历2012年的后金融危机触底回升,成为继2010年后的又一个快速发展年。2013年,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应用需求的回暖,以及国内节能环保政策密集出台,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国内LED行业实现快速增长。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最近出版的《2014-2017年中国LED行业市场研究及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LED行业规模达到了2500多亿元,较2012年增长34.17%,成为2010年以后同比增幅最大的年份。从产业链环节来看,2013年我国LED行业无论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封装,还是下游应用增速都明显高于2012年水平。2013年,我国上游外延芯片规模达到105亿元,中游封装规模达到403亿元,下游应用规模则突破2000亿元。《2014-2017年中国LED行业市场研究及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1-2013年,中国LED行业毛利率不断下降。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认为,造成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产业本身的规律,一个行业不可能长时间维持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盈利水平的发展态势;二是供给的增加,近年来,众多企业对LED行业进行了投资,加剧了供给方的竞争,降低了LED产品价格,从而降低了行业盈利水平。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还指出,目前,从不同产业链环节的盈利水平来看,上游环节的平均毛利率最高,其次是下游的应用企业,中游封装企业最低。欲进一步了解LED行业的现状、细分市场、趋势与前景,欢迎订购OFweek行业研究中心出版的《2014-2017年中国LED行业市场研究及预测分析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LED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中国LED行业发展现状、MOCVD设备市场情况、LED外延芯片行业市场情况、LED封装行业市场情况、LED行业细分应用(通用照明、景观照明、背光应用、显示屏应用等)市场情况、国内外LED行业知名企业的经营情况。此外,在《报告》中,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还对LED行业的趋势与前景进行预测。

盈利水平 篇3

然而,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在发展的道路中出现了一些争议。部分社会观察员和学者提出的银行业暴利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而在较高利差保护的利润体制下,商业银行在业务转型和创新过程中仍对多项基础服务,特别是个人基础业务进行收费,引起外界热议。中国银监会在2012年3月至4月开展对银行收费的全面整治,提出“不准以贷转存,不准存贷挂钩,不准以贷收费,不准浮利分费,不准一浮到顶,不准借贷搭售,不准转嫁成本”的七不准方针,以求规范银行收费活动,使银行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目前,中国各商业银行将多元化经营、拓展非利息收入放在了重点发展战略位置。探讨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关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非利息收入概念和特点

非利息收入是指除利差收入之外的营业收入。银行的利润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净收入构成。在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主要分为五部分内容: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入、汇兑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入、汇兑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均属于非利息收入范畴。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传统的由借贷关系带来的利息收入相比,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固定成本低,但边际成本高;需要良好且扎实的客户基础;非利息业务市场竞争空间较大;非利息业务种类繁多,风险管理工作繁重。

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分析

1.非利息收入变化趋势

在2003至2011年间,国内众多商业银行对非利息业务给予了重视,积极投入人力物力等资源促进非利息业务的发展。从收入规模上看,非利息收入的绝对额在2003至2011年间有着显著的提升。2003年底,中国商业银行系统的非利息收入不足550亿元,到2011年底,非利息收入已经高达4,628亿元,短短八年时间,非利息收入额已经增长了近8倍。从收入占比上看,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总体向上,在2011年达到了历史高位21%。总体来说,非利息收入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占比上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这对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调整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非利息收入构成比例

非利息收入的四个部分在非利息收入中的构成比例如何,反映了银行在非利息业务中分散化的程度以及各部分对商业银行收益的贡献程度。

在2003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约三分之一,随后该比例缓慢增长,直到2007年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出现下降拐点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依然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甚至超过非利息收入总额,此后虽未再出现手续费佣金收入超过非利息收入的情况,但其在非利息收入的比例一直保持80%以上的水平;从绝对额上看,2003年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87.15亿元,而按2011年全年数据统计,这个数值已上升至4,133.07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近21倍。

3. 外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高

选择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四大银行集团作为国外商业银行的代表与国内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2008年它出现了一个显著向下的拐点,非利息收入占比从53%骤降至39%,降幅超过35%,中国商业银行在2004至2011年表现出稳定且缓慢上升的趋势,即便在2007到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也不曾出现较大的波动。虽然国外非利息业务发展程度高,但相应的对非利息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却有待加强。而在金融危机后的三年(2009~2011年),国外商业银行呈现出相当稳定的态势,非利息收入占比均在47%附近,国内商业银行则维持在20%的水平附近,稳中有升。

本文研究了中国15家商业银行2003至2011年共九年的数据,这其中包括了四大国有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十一家股份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

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业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盈利,最大化股东收益。如果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能够使银行总资产收益率有所增加,就认为非利息收入在此阶段有助于提高银行收益。另外,如果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对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呈正相关,则认为非利息收入的提高增加了银行风险,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

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总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平均来说,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绝对值上升10%,会导致总资产收益率降低约0.022%,但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收益的风险影响却不显著,之前所说的收入结构多样化或者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相互依存无法带来的分散化效应在中国数据中无法体现。对这个结论提出以下可能的解释:

(1)非利息收入结构单一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该比重已高达90%,风险规避要求投资组合分散化,但如此高比重的费用收入使非利息收入变成结构单一的收入来源,无从分散风险。

(2)非利息收入资费不合理导致资金流失

银行令人咋舌的高额净利润和服务费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03年,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但如今《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多达3000种,7年之间增加10倍。客户通过各银行之间的比较,将资金转到收费最低的银行,甚至将资金转移到非银行金融机构。

(3)非利息与利息业务相生而非替代

非利息业务相生而非替代的关系使得非利息业务无法明显产生风险分散化的作用,若客户对银行非利息业务高收费产生疑惑或不满,连带很可能会转移资金,降低存款,从而缩小贷款规模,致使银行利息业务受到影响。目前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25%,贷款利率是6.15%,息差为2.90%,利息收入利润仍很高,加上银行对贷款客户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的严格把关,不良贷款率下降,利息业务收入稳定增加。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的增加可能的情况不仅是非利息收入比利息收入更大幅度的增长,也有可能是非利息收入的微增或微减引起利息收入更大的减幅。(本刊专家孟建波系广东银监局巡视员、广州市政府参事 摄影/SMEIF记者林卓军)

政策建议

盈利水平 篇4

关键词:项目,成本,管控,盈利水平

0 引言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 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 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 及时纠正施工项目实施中发生的偏差,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 降低项目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及人工、材料等工程成本的大幅度攀升, 将加强项目经营管理、控制工程成本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讨、实施。笔者结合项目管理的经验和当前的实际情况, 对实现项目的成本控制进行阐述。

1 建章立制, 倡导全员成本意识

增强项目负责人成本观念及成本意识。项目负责人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工程项目开始时, 确立“以规章制度为准绳, 以施工生产管理为核心, 以进度、安全、质量为保证, 以经营管理精细化、工程成本节约化为手段, 以既要向业主交一个优质、放心的工程, 又要向企业交一个低成本、高利润的项目为奋斗目标的经营管理思路”。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 从费用控制、成本节约、分包方管理、备料计划的审批等环节和细节均做出详尽的规定, 形成管理工作不留死角、事事有制度、有规范的经营秩序, 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同时, 项目始终坚持“全员参与, 增收和节支并举”的理念。利用生产调度会议、计划会议、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教育工作, 使成本管理理念渗透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科室和各个层面, 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最终使成本控制成为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习惯性行为。

2 事前分析, 分解目标成本

成本预测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指明方向和途径, 并为选择最优计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首先,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 由经营部门牵头, 组织各职能科室、各专业施工负责人对合同进行了学习、解读, 组织大家学习了经营管理基础知识, 从施工合同约定的施工范围、合同价款、合同风险、执行合同中应注意事项、以往工程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和交底。通过交底使各级管理人员熟悉合同条款, 掌握合同分工界限, 做到心中有数, 生产有目标, 施工的整个过程有计划。

其次, 根据合同条款对工程项目报价原则及各项费用进行分析, 分解各项费用指标, 如工程量、主材费、消材费、机械费、人工费、利润等指标, 做到工程成本有数。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 制订出具体的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随时纠偏。

3 强化措施, 加强过程成本控制

过程中成本控制无外乎就是人工、材料、机械、施工方案四大主线。

3.1 人工费控制

(1) 根据工程节奏分阶段定员, 有计划的安排各级管理、施工人员进点, 避免出现过程中人浮于事、窝工现象, 并严格控制零工使用量, 减少人工成本; (2) 彻底打破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对职工按劳取酬; (3) 加强外协队伍管理, 在积极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的同时, 加大对外协队施工协调、支持、指导工作, 减少外协队劳务人员窝工, 保证外协队伍利益; (4) 改变传统思维管理模式, 打破工种界限, 在辅助工作人员施工任务不饱满的状态下, 将其余专业拟外包的工程项目委托给他们, 既解决了他们短期内人员窝工问题, 也降低外包成本。

3.2 材料费控制

实践证明, 施工所用的原材料费用占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 一般可达60%-70%, 所以, 材料成本的节约, 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在施工准备阶段按预算工程量及配合比先做出各种材料的用料计划, 并把原材料的消耗率降到最低点。

一是重点控制大宗材料, 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严格控制材料价格。 (1) 在调研市场行情的基础上, 公开招标, 根据考察结果定标, 做到心中有数; (2) 就近采购, 降低运输成本; (3) 结合工程需要, 了解市场材料价信息, 把握采购时机, 减少价格高峰时大宗采购。

二是加强材料用量的控制。 (1) 要求装置性材料先按无损耗备料, 过程中不足再补充; (2) 对消耗性材料实行限额备料制度, 对消耗性材料按定额量的60%审批; (3) 采购方面本着“供的上不积压”的原则分批采购, 并通过滚动采购的方式进行数量控制, 及时了解库存物资使用情况, 保证工程供应。

3.3 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1) 根据各施工点的施工生产特点, 从实际出发配备合理、经济的施工机械; (2) 加强施工组织协调, 合理安排施工, 尽可能消化本企业现有资源, 减少外租机械, 只是在现场施工机械不足的情况下就近临时零星外租机械; (3) 加强现场管理, 提高现场已有施工机械的使用率, 对闲置的机械及时报停或申请退场, 降低项目成本; (4)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性管理工作, 平时编制好机械设备运转、维修、保养计划, 做好设备管理保养工作, 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果。

3.4 增收节支、优化施工方案, 降低成本

成本控制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细节, 增收节支、优化施工方案的确定, 最终必定是以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加快工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目的。而增收节支、优化施工方案是项目施工成本有效下降的主要措施。具体做法是: (1) 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 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 (2) 结合实际图纸的自审、会审和其他相关资料, 倾听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 依据工期和上级要求, 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 科学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通过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 从中选择合理、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 保证以最小的资金耗费满足预定的目标要求; (3) 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 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 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 向技术要效率, 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4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降低项目成本的保证

由于施工企业自身资源有限, 施工点多, 专业公司自有施工人员偏少, 因此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合理确定分包价格也是我们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选择合格的分包队伍以及高标准管理分包队伍, 是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履约的关键, 所以, 在确定分包队伍时严格把关, 对其施工能力与履约能力进行综合考察评比, 引进优秀的施工队伍。过程中职能管理机构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进行全过程监管, 更要注重配合及服务意识, 决不能“以包代管”, 为分包队伍做好施工协调和服务, 方能有效地降低和转嫁施工风险, 同时, 也避免了过程中更换分包队伍所带来的间接损失。

5 积极争取合同外收入

在争取合同外收入方面, 熟读合同, 划清施工界限, 界限模糊的地方, 及时与业主沟通, 争取业主在合同外下发委托或增补费用, 增加合同总额。

综上所述, 施工企业, 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项目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实施成本控制经营管理、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成本控制, 强化成本管理、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 达到项目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华.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5) :201.

[2]刘万文.电力企业工程成本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 2009 (12) .

盈利水平 篇5

中国畜牧协会副会长乔玉锋称, 养猪业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亏损之后, 下半年逐渐趋于盈利阶段, 目前企业养猪每头平均盈利大约在300元左右。

从2010年春节之后, 国内猪肉价格开始逐步下跌。春节前, 市场生猪价格维持在10.5元/kg左右, 到4月中下旬, 就只有8元/kg了。五六月还在下跌。据很多养猪户反映, 整个上半年, 出栏一头100 kg左右的生猪, 亏损大约在200元左右。

猪肉价格从6月下旬开始上涨, 到7月中下旬, 养殖户同样出栏一头100 kg左右的生猪, 就可以盈利在100~200元之间。而据本网记者了解的信息, 目前每头猪赢利已经提升至300元左右。

新希望集团是国内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之一, 据该集团养殖事业部经理唐凡介绍, 虽然下半年以来, 生猪饲料上涨幅度都比较大, 但由于猪肉价格上涨幅度更大更快, 因此国内养猪企业进入赢利阶段, 特别是近两个月来, 养猪企业利润都比较可观, 每头猪赢利达到300元左右。

盈利水平 篇6

杜邦分析法最初是在1919年由美国杜邦公司的唐纳森·布朗创造出来的, 因此称之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原始的杜邦模型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 其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后来滋维博迪教授、亚历克斯·凯恩教授和艾伦J.马库斯教授将传统的杜邦财务体系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五因素杜邦模型体系。由五因素杜邦模型分解可得到:权益净利率= (1-利息负担率) × (1-税收负担率)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从上述分解式中可以看出, 五因素杜邦模型分析体系中权益净利率是由税收负担率、利息负担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五个因素来决定的。

二研究假设与样本选取

1.研究假设。根据上文的文献回顾, 将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和五因素杜邦模型分析体系结合, 本文提出以下五个假设:假设一: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权益净利率与公司的利息负担率成正相关;假设二: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权益净利率与公司的税收负担成正相关;假设三: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权益净利率与公司的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成正相关;假设四: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权益净利率与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成负相关;假设五: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权益净利率与公司的权益乘数成负相关。

2.样本选取。本文选用上市的64家建筑业公司 (非ST) 作为研究对象, 以2013年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数据, 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采用SPSS17.0来完成。

三模型构建

1.指标变量的选择。按照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盈利水平分析归根结底就是权益净利率水平的问题, 因此结合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选取权益净利率作为研究的被解释变量, 选取五个指标作为影响权益净利率的解释变量。

2.模型构建。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模型如下:

L=b0+b1L1+b2L2+b3L3+b4L4+b5L5+ε

其中, L为被解释变量代表权益净利率, L1、L2、L3、L4、L5为解释变量, 分别代表利息负担率、税收负担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 ε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

1.样本描述性统计。表2对上市的64家建筑业上市公司2013年的权益净利率、利息负担率、税收负担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反映了各变量样本值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从各变量样本值离散程度的标准差数值的大小看, 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权益净利率标准差为0.1794, 离散程度较小, 波动较小, 说明各公司盈利性不存在较大差异, 每个建筑行业的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相当。从影响公司盈利性的各因素变量的标准差数值大小来看, 以权益乘数最大, 达到了2.4634, 说明在所有影响盈利性的因素中, 权益乘数的波动性最大;而销售息税前利润率的标准差最小, 为0.1369。

2.样本相关性分析。

从表3可知, 利息负担率L1与权益净利率L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777, 呈现显著正相关, 这一结果与假设一一致。税收负担率L2与权益净利率L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298, 呈现正相关。销售息税前利润率L3与权益净利率L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085, 呈现正相关, 与假设三一致。总资产周转率L4与权益净利率L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11, 呈现负相关关系, 与假设四结果一致。权益乘数L5与权益净利率L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05, 呈现负相关。

对各变量之间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如表4所示, 其中自变量利息负担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的VIF值均小于5。方差膨胀因子容忍度的倒数, VIF越大, 显示共线性越严重。经验判断方法表明:当0<VIF<10, 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当10≤VIF<100, 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当VIF≥100, 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所以本文中各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影响系数估计值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3.样本回归分析。由于各变量之间不具有多重共线性问题, 所以可对样本数据代入做回归。

由表5得出回归方程:L=7.511+17.6L1+11.614L2+12.074L3-1.949L4-0.988L5+ε。如回归结果显示, R2=0.645, 说明本模型拟合优度高。但是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水平下, 仅利息负担率通过了检验, 而其他四个自变量与因变量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从回归结果看, 利息负担率、税收负担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与权益净利率的变动在回归方程中成正相关的关系, 与理论假设相符;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变动与权益净利率的变动在回归方程中成负相关的关系, 与理论假设相符。

所以, 对五因素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建筑业运用回归分析, 与权益净利率成正相关的指标中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利息负担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和税收负担率。而与权益净利率成负相关的指标中, 影响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

因此, 对于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 要提高其盈利水平, 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提高利息负担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税收负担率。

参考文献

[1]王春娜.新能源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多元回归分析[J].商业会计, 2013 (03)

[2]高路.论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缺陷弥补与科学构建[J].中国商界, 2010 (8)

盈利水平 篇7

生猪生产过程中, 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以上, 而猪饲料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粮食 (主要是玉米) 。生猪生产的实践表明, 猪价与粮价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相互适应的规律, 即“猪粮比价规律”。猪粮比价使用生猪价格除以玉米价格来计算。一般来讲, 猪粮比价越高, 说明养殖利润情况越好。长期以来, 我国养殖及统计行业普遍使用猪粮比价来衡量养猪效益情况, 猪粮比价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上衡量养猪业是否盈利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把猪粮比价5.5:1作为养猪盈亏临界值, 即猪粮比价超过5.51养猪才能赢利, 猪粮比价低于5.5∶1养猪会亏损。比如, 2005年1月~10月我国养猪生产的猪粮比价为6.38:1, 处于盈利水平;进入2005年11月份, 降到5.45:1, 低于公认的5.5:1, 进入全行业亏损。

用猪粮比价分析养猪经济效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 属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行为。由于猪粮比价是用属于投入的“粮价”与属于产出的“猪价”来计算的, 有人认为用猪粮比价分析养猪效益, 其实是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来分析养猪效益问题。又由于提到“猪粮比价盈亏平衡点”, 也有人觉得是用损益平衡点分析法分析养猪效益问题。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和损益平衡点分析法就会发现, 这两种看法其实是不恰当的。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核心是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量, 损益平衡点分析法的核心是确定合理的产品产出量, 与我们用猪粮比价测算养猪效益有很大不同。笔者认为, 用猪粮比价分析养猪经济效益应该是使用了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法, 是通过指标对比, 分析经济现象的联系和差别的一种方法。用来对比的指标值可以是同行业该项指标的标准值、临界值、最佳值等。猪粮比价其实是养猪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个用来反映养猪效益的指标而已, 这一指标属于投入和产出关联指标, “5.5∶1”是该指标的一个临界值, 这一临界值就像一把尺子, 我们用来度量养猪的经济效益。

猪粮比价指标数据获取和计算方法非常简单, 容易被广大养猪生产者接受。这个指标尽管显得粗略, 但从定性评价角度来讲已经足够了。

2 猪粮比价盈亏临界值会随猪价在养猪产出中的比重, 以及玉米成本在养猪投入中的比重变化而变化

猪粮比价是养猪产出投入比的缩影, 其盈亏临界值与猪价在养猪产出中的比重, 以及玉米成本在养猪投入中的比重密切相关。长期以来, 人们把5.51当作养殖猪粮比价的临界值, 这与猪价在养猪产出中的某个特定比重, 以及玉米成本在养猪投入中的某个特定比重相对应的。一旦这种比重改变, 盈亏临界值也会相应改变。猪价在养猪产出中的比重与猪粮比价盈亏临界值同方向变动, 猪价在养猪产出中的比重降低, 盈亏临界值降低;猪价在养猪产出中的比重升高, 盈亏临界值降低升高。玉米成本在养猪投入中的比重与猪粮比价盈亏临界值反方向变动, 玉米成本在养猪投入中的比重降低, 盈亏临界值升高;玉米成本在养猪投入中的比重升高, 盈亏临界值降低。比如, 2008年初, 我国养猪的猪粮比价达到9.45∶1, 远远超过5.5:1, 并不能说明养猪生产者得到了超高利润。事实上, 这时再用猪粮比价5.5:1作为养猪盈亏临界值已经不适宜了。因为养猪成本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 仔猪费用超高, 人工费用也大涨, 使得玉米成本在养猪投入成本中下降, 猪粮比价盈亏临界值也应该比5.5:1高很多。

3 应该完善猪粮比价盈亏平衡点评价体系

盈利水平 篇8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资金侵占,检验

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从理论上分析, 大股东 (非流通股股东) 可以和公众股股东一样通过股价上涨获得股权收益, 而不必通过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来获利, 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数额减少, 提高上市公司资金充足率, 使得上市公司能把握住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最终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本文拟利用公开数据, 采用“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总资产”这个指标 (李增泉等, 2004) 来反映大股东资金侵占情况, 用资产收益率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情况, 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 为股权分置改革的正面效应提供实证证据。

一、样本选择

研究的样本为2005~2007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所有上市公司, 以股改复牌日或对价股份上市交易日作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的标志日期。本文的财务数据以及上市公司的资料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为了保证样本的有效性, 尽量剔除异常数据对实证研究的影响, 对于全样本, 我们选取2004年之前 (包括2004年) 上市公司的样本为原始样本, 按照以下标准筛选: (1) 剔除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 (2) 剔除处于*ST、ST或者PT状态的上市公司。本文最终得到1 157家有效样本作为全样本, 在1 157家全样本中, 2005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数为216家, 2006年为836家, 2007年为105家。

二、实证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 单变量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总资产收益率先下降后上升, 但并不能确定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因此, 本文需要进一步采用单变量检验的方法来验证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 具体如表2所示:

注:***表示检验在1%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2可知, 截至2007年年底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有1 157家, 其中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均值为-0.018 9, 股权分置改革前的为0.001, 大股东资金侵占数值显著降低了0.019 9。股权分置改革后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038 8, 股权分置改革前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024 2, 总资产收益率显著提高了0.014 6。这表明股权分置改革确实显著改善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情况, 同时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 对中值的秩和检验可得出类似结论。

3. 回归方程检验。

在上述单变量检验中, 笔者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水平和公司盈利水平有显著影响, 但是由于单变量检验并不能反映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资金侵占水平和公司盈利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下进一步采用回归分析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混合面板数据我们估计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其中:OCCUPY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总资产”指标值, 反映大股东资金侵占数;ROE是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总资产收益率, 反映公司的盈利水平;SSR为虚拟变量, 如果数据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就为1, 若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前的则为0。

根据上述单变量检验, 我们得出股权分置改革能显著改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资金侵占情况的结论, 因此我们验证α1<0。大股东资金侵占导致上市公司资金不足, 面对有价值的投资机会难以把握, 从而使上市公司资源利用率降低, 最终导致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上述分析表明, 大股东侵占资金会给公司的盈利水平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验证α2<0。股权分置改革后, 大股东 (非流通股股东) 和公众股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即通过股价上涨获得股权收益, 故如果大股东侵占公司资金, 则同时会影响自身的利益, 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因此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与公司盈利水平变动之间的相关性将显著提高, 所以我们验证α3>0, 具体如表3所示:

表3中各个变量的回归符号均与本文的预期相符, 显著性水平都高于5%。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大股东资金侵占和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显著负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后,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水平显著降低, 大股东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变动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

三、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与盈利水平的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侵占水平, 同时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然而, 股权分置改革这个过程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才能得到更加稳健和全面的结论, 本文选取的时间段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 本文采用的两个替代指标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需要进一步选取更加合理的替代指标, 以进一步验证本文的观点。

参考文献

[1].李增泉, 孙铮, 王志伟.“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 2004;12

[2].赵俊强, 廖士光, 李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研究.经济研究, 2006;11

[3].何诚颖, 李翔.股权分置改革扩容预期及其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2007;4

[4].胡援成, 龚剑锋, 胡宁.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效应研究.江西社会科学, 2007;3

【盈利水平】推荐阅读:

盈利管理10-21

盈利预测05-11

盈利结构06-19

盈利影响07-07

盈利质量07-10

盈利因素08-07

盈利分析09-11

盈利情况10-03

生产盈利10-08

服务盈利10-23

上一篇:产品翻译下一篇:地源热泵空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