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消毒

2024-09-17

空气净化消毒(共10篇)

空气净化消毒 篇1

医院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比一般环境多且复杂, 世界上41种主要传染病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研究表明, 空气中微生物气溶胶可引起手术切口感染、术后败血症[1]。室内空气净化与消毒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手段。口腔诊室因人员流动大、涡轮手机的使用等原因, 动态空气消毒技术已得到了部分验证和一定程度的重视[2]。有关新型光触媒消毒技术对口腔诊室空气消毒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我们初步探讨了光触媒空气消毒器在动、静态环境中以及不同室内湿度条件下的口腔诊室空气消毒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科安装光触媒空气消毒器 (北京欧陆洲际, NXFP-51WAHGY) 的单椅位诊室1间, 面积约为30 m2, 层高3m。对室内温度一致 (室温控制在20~24℃之间) 和不同湿度条件下进行分组。室内温度由室内空调调整, 湿度由加湿器调整。按室内湿度大小分为两组:A组, 室内湿度小于60%;B组, 室内湿度大于60%。两组在光触媒空气消毒器消毒前的空气菌落总数差小于10 CFU/m3进入结果分析。

1.2 方法

①采样时间: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选择5个时间点进行采样, 即使用光触媒消毒器前 (0 min) , 光触媒消毒器运行30、60、120和180 min。②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在诊室对角线上取3点, 即中心1点, 两端距墙1 m处各取1点。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1.5 m, 将直径9 cm的普通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 min后送检培养。采样后将平板置于37℃恒温箱培养48 h计算菌落数[3]。③细菌总数计算公式:细菌总数 (CFU/m3) =50 000 N/ (A×T) 。式中A为平板面积 (cm2) , T为平板暴露时间 (min) , N为平均菌落数 (CFU/平皿) [3]。④静、动态环境标准:静态环境是指诊室内无人员活动, 即无诊疗工作状态下的诊室环境;动态环境是指诊室内进行正常的医疗活动的环境。对动、静态环境分别进行15次符合采样标准的观察。

1.3 统计方法

数据以±s表示,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静态环境中不同时间菌落数及灭菌率的比较

在静态环境下, 分别于光触媒灭菌消毒前和消毒30、60 min, 观察2组的空气菌落总数。结果显示, 消毒前A组与B组空气菌落总数分别为522、525 CFU/m3, 光触媒空气消毒30 min时, A组灭菌率为80.65%, B组灭菌率60.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83, P<0.01) ;消毒60 min时, 两组灭菌率分别为89.27%、88.9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3、P>0.05) 。见表1。

注:室内空气湿度A组<60%, B组>60%。

2.2 在动态环境中不同时间室内空气菌落数比较

在诊室内进行正常的医疗活动的状态下, 光触媒空气消毒30 min时, 两组空气菌落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60、120和180 min时, A组菌落数均显著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室内空气湿度A组<60%, B组>60%。

3 讨论

目前, 针对医院空气消毒措施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等离子空气净化、人工负离子空气消毒净化或者使用消毒剂对空气进行熏蒸、喷洒消毒等方法。常规方法不能连续使用或不能在有人的条件下消毒, 一旦停止消毒, 空气中细菌数量很快回升至消毒前水平。鉴于口腔诊室的特殊性, 常规的紫外线照射消毒和消毒剂喷洒, 只能达到暂时的效果, 多数在消毒后半小时后就可能超过Ⅲ类环境标准[4]。所以, 对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诊室的空气消毒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近年来, 多种空气消毒器械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广泛应用, 动态空气消毒技术已得到了部分验证, 而环境中细菌的数量与空气的温、湿度直接相关[3]。

光触媒技术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 (Ti O2) 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相关技术的总称。近5年基于光触媒溶液喷涂诊室物体表面的空气消毒技术虽较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中, 但也存在着作用的被动性, 需要紫外光辅助及颗粒直径要求等问题[6]。光触媒空气消毒技术是通过特种光源照射光触媒芯片, 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 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 具有很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 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 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 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 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的水和二氧化碳, 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清除甲醛、净化空气功能[7,8]。

本项研究显示, 在应用光触媒消毒器消毒前, 诊室内空气菌落数超过了Ⅲ类环境标准要求的500 CFU/m3以内。在静态环境中, 当室内湿度<60%时, 用光触媒消毒器30 min, 灭菌率达到80.65%;而室内湿度>60%时的灭菌率为60.57%。两者差异显著;消毒60 min时, 两者的灭菌效果基本一致。表明在静态环境中, 室内湿度<60%时, 光触媒消毒器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更有效的消毒效果。

对口腔科诊室而言, 口腔内细菌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高速涡轮手机将产生的气溶胶及粉尘释放到空气中, 污染了诊室内的空气, 增加了长时间在诊室中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接受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机会[4], 因此, 保持长时有效的消毒效果更为重要。本研究显示, 在动态环境状态下, 光触媒空气消毒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 消毒30 min时, 两组空气菌落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 当消毒60、120和180 min时, 室内湿度<60%组的空气菌落数均显著低于室内湿度>60%组, 表明在室内湿度<60%的环境下, 光触媒空气消毒能维持更长时间的消毒效果。

综上所述, 室内湿度不同可影响光触媒消毒器的灭菌效果, 在室内湿度>60%的条件下, 消毒效果低于湿度<60%时的效果。因此, 诊室内湿度可能为空气消毒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光触媒空气消毒器弥补了传统消毒技术的缺点, 可以实现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连续净化, 并达到了国家对口腔诊室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米丽娟.医疗机构空气消毒净化处理技术进展[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2) :194-196.

[2]康小明, 王瑞, 彭玉华.动静态空气消毒法在口腔诊室中消毒效果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1 (1) :81-82.

[3]李清杰, 刘云喜.医院感染防控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184-190.

[4]朱笠, 高丽, 曹沛沛, 等.我国医疗机构消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 27 (6) :720-723.

[5]刘素球, 李丽萍, 彭卫红, 等.潮湿环境紫外线空气消毒有效时间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7) :1409-1411.

[6]杨华明, 崔森.光触媒净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4, 21 (4) :368-370.

[7]张皖瑜, 尹湘毅.光触媒技术在医院临床应用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6, 19 (4) :370-372.

[8]索继江, 刘钰, 邢玉斌, 等.纳米光触媒杀菌抑菌效果及临床试验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1) :1387-13891.

空气净化消毒 篇2

一、人员管理

1、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

2、工作人员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换工作衣、换工作鞋,做治疗时应戴口罩、严格手卫生、戴手套。

3、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

4、患者入室前须更鞋后方能进入透析治疗室。

5、患者进行透析时应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

二、环境管理

1、血液透析室应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2、透析治疗区、治疗室等区域应当达到III类环境的要求。床间距应在0.8m以上,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

3、透析治疗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空气培养细菌应<500cfu/m3。

三、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操作或接触血液时必须戴手套,一幅手套只能护理一个病人。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应严格消毒注意保护。

3、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严格的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

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

4、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照顾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顾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HIV 阳性患者建议到指定的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6、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

7、透析结束后,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

8、透析机表面的消毒,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 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9、每次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10、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11、严格一次性用品管理,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才可重复使用。乙肝和丙肝病毒、HIV 和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其他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不能复用,对消毒液过敏的患者使用的透析器不复用。透析管路不能复用。

12、应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每月对透析水、透析液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细菌内毒素监测,疑有污染时或发生严重感染病例时,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口,反渗水口、透析液配液口,贮水罐等,应当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存在严重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透析工作并进行整改。透析用水细菌总数<200cfu/ml为合格,内毒素<2EU/ml,透析液细菌总数<200cfu/ml,13、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14、配液室环境应清洁,配制桶和贮液桶、管路应定期清洁消毒。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至少用消毒剂进行消毒1次,浓缩液配制桶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 次。B液应现配现用,A液在24小时内使用避免污染。

制药工业空气消毒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臭氧消毒;熏蒸灭菌

中图分类号:X7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1

制药工业中对空气的处理要求相当严格,通过洁净空气来保护生产区。净化工艺完备的同时,还要引入杀菌和消毒的功能。传统工艺中,甲醛的应用相当普遍。甲醛消毒气味大,不能自然排出,需要空调长时间置换新风,这样既增加了能耗,又要为消毒停产,浪费产能。同时甲醛消毒带来的二次污染,也给工业生产带来环保压力,剩余的甲醛直接排入大气,造成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污染,做一次甲醛消毒,残留物附着在墙壁和设备上,需要再次处理。而且消毒会引起悬浮粒子在最初的几天里急剧升高,需要几天的时间净化消除。

国际上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医药、电子、化工、光学等工业已经广泛的应用臭氧消毒。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分解成氧气和单个氧原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自动重新组合成普通氧分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所以称其为无污染消毒剂,它不但对各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强的杀灭能力。我国卫生部1991年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对臭氧的杀菌作用、使用范围及使用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对臭氧的杀菌作用作了明确的肯定:“4.12.2杀菌作用: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霉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我国GMP验证中早已推荐了臭氧灭菌方法,一些行业也刚刚应用。在制药厂,一般来说,洁净区面积较大,多用中央空调净化系统完成对各洁净区的净化消毒。将臭氧发生器直接放在空调净化系统的风道中,臭氧随着风道的气流,送入各洁净区。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空气消毒的臭氧浓度要达到5ppm。每天上班前开机两小时,下班时关机,就可以保证一天内洁净区的沉降菌和浮游菌达到GMP的要求。据检测报告,应用臭氧发生器,各洁净区在40分钟内,臭氧浓度均达到10ppm以上,菌检全部合格。

利用臭氧消毒有以下几点好处:

1.臭氧消毒代替化学试剂熏蒸灭菌,实现了洁净室空调系统节能。

GMP实施指南要求洁净度100级,10000级区域的空调宜连续运行,非连续运行的洁净室洁净室,可根据工艺生产要求,在非生产班次时,空调系统宜作值班运行,使室内保持正压。为保持洁净度,一般空调是连续运转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洁净室受到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污染。用臭氧对洁净室进行消毒灭菌,就可以在无菌室不作业时,将空调机组全部停止运行,上班前2小时左右,开风机消毒灭菌换空气即可,实现了洁净室的节能。

2.节约消毒剂减轻劳动强度,同时解决了消毒剂易燃易爆问题。

3.由于采用臭氧消毒,可以避免化学药剂熏蒸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而且对空气过滤器有疏导作用,这样就会延长过滤器尤其是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维护费用。

4.取消每月二次的大消毒,可延长生产周期,提高产量。

空气净化消毒 篇4

随着2003年的“非典”及近年的“禽流感”、“猪流感”的新型疾病的频繁发生, 预防医院的交叉感染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共性问题。中国标准化协会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 国内城镇居民68%的疾病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 室内空气污染程度高出室外5至10倍, 有的甚至超过100倍。过量室内环境污染会诱发儿童的血液性疾病, 导致儿童铅中毒和哮喘病, 使儿童智力大大降低。每年有33000人患上白血病, 而这些人大部分是青少年和儿童。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达11.1万人之多。每年因医院的门诊、候诊大厅细菌超标高达10000 cfu/m3菌落数, 造成交叉感染的门诊死亡人数22万人, 急诊人数更是高达430万人。数据表明:加速公共场所, 特别是医院的大面积和动态下的消毒净化技术攻关, 解决和预防公共场所的交叉感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当务之急。

卫生部于2006年颁发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定期清洁卫生, 并要求达到:风管清洗后的积尘量应达到每平方米风管内表面小于1.0 g, 部件清洗后应无残留污染物检出;消毒后的风管内壁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去除率应大于90%, 不得检出致病菌。

卫生部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实施, 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十一五”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因而, 国家和各级卫生单位对空调机组的送风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 如何有效解决空调管路的清洁与达标, 是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净化行业十分关注的问题。专家分析证明:

(1) 空调过滤器被灰尘 (颗粒物) 覆盖导致空调新风通风量降低 (制冷量降低) , 严重降低空调空气质量, 并造成的电能损失约为5%~10%。

(2) 灰尘 (颗粒物) 通过过滤器到达空调换热器并堵塞空调表冷器, 导致空调换热效率降低, 造成的电能损失约为5%~15%。

(3) 空调管道、表冷器及风口的清洗和维修量也会带来每年上万元的费用。

(4) 因管路未及时清洁处理, 将导致空气污染传播, 直接影晌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工作, 这是用钱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旦出现军团菌, 重症患者可能将失去生命。

本系统设计基于保证空调机组的送风质量, 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污染, 采用复合式空气净化消毒器对空调机组进行催化、吸尘、过滤净化、消毒灭菌, 特别是针对医院的大面积和动态下的消毒净化技术, 着重解决和预防医院内的交叉感染问题。

1 系统设计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

1.1 工作原理:

将光催化复合技术与脉冲电离技术有机的复合集成, 采用一体化抽拉式机箱设计, 与空调机组联动, 并提供带楼宇控制接口, 提供三个开关触电信号供楼宇管理系统 (BAS) 链接使用。当中央空调新风或回风入口管道的空气进入过滤器时, 大部分“重”的颗粒物被初效过滤网滤除, 微粒颗粒物随气流进入催化器, 利用催化器内等离子体中的氮气紫外线激发集尘板上的TiO2产生光催化效应, 从而生成大量的电子—空穴对, 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甲醛、二甲苯、氨氮等) 氧化降解为CO2和H2O等无害的小分子, 净化后的空气进入脉冲电离区, 带细菌或病毒的颗粒物在高电压的作用下荷电, 细胞壁被刺破裂, 丧失繁殖力, 导致死亡, 空气经净化消毒灭菌后送入洁净工作室内。

1.2 产品结构:

本系统采用模块化组合设计, 由金属过滤网、脉冲式电离催化室、集尘室、复合 (颗粒活性碳) 过滤器、电源、机箱等组成。

工作原理及结构如图1示。

2 系统设计要求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

2.1 符合卫生部发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有关要求。本系统设计性能应达到表1、表2要求。

2.2 本系统空气净化器采用模块化及滑轨式安装组合设计。

每个净化单元模块的处理风量为2000~3400m3/h。可组合应用最大风量可以达到10万立方米。根据客户对处理风量的要求, 可以进行灵活组合。可以多个单元组合成需要的处理风量订做使用, 对接中央空调新风进风口以及回风口。

2.3 可针对不同型号空调配套使用。

本系统可以与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处理设备配合使用。如: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变风量空调器、风机盘管等。也可以作为风道式空气净化器, 连接在送风系统或回风系统的管路中, 以及送、回风的静压箱中。

2.4 全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调节电场强度, 使净化设备在长期运行后仍保持较高的净化率。绿、红色信号灯能正确显示其工作状态。

2.5 关键技术参数

2.5.1 输入电压:AC220V (154V~264V) ;50Hz±10% (45Hz~55Hz) 。

2.5.2 电离器工作电压:DC8200 V±1.5%;电离器电源:电流型PWM高频变换技术, 恒压、恒流工作方式。

2.5.3 集尘室工作电压:DC4100 V±1.5%;电子集尘器电源:恒流工作方式。

2.5.4 储存温度:-40℃~+70℃。

2.5.5 同步控制电压:AC25V~AC300V;

2.5.5 待机功耗 (同步控制状态) :<0.4W。

3 安装方案

3.1 本系统安装方案一:

当采用新风直接进入立柜式空调机组处理后送出或直接全回风系统的情况时, 本系统安装在空调机组新风或回风入口管道中。具体连接见图2示。

3.2 本系统安装方案二:

安装在全新风入口处室外。具体连接见图3示。

4 总结

本系统集高效灭菌、杀病毒、除尘、除去异味、除甲醛、降解有机废气于一体。采用的技术先进, 功能全面, 性价比高。可以与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处理设备配合使用, 如: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变风量空调器、风机盘管等。也可以作为风道式空气净化器, 连接在送风系统或回风系统的管路中, 以及送、回风的静压箱中。针对医院的大面积和动态下的消毒净化要求, 着重解决和预防医院内的交叉感染问题, 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摘要:本设计方案着重于解决和预防医疗公共场所由于中央空调系统造成的交叉感染问题, 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原理及装置结构, 以及技术要求指标, 并给出了安装的具体方案, 在医院建筑领域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医院,中央空调,空气净化消毒,设计

参考文献

[1]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年卫生部.

[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2006年卫生部.

[3]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 2002, 第27号文.

[4]吴吉祥.中央空调空气净化消毒知识问答[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书号112-10011-8.

空气净化消毒 篇5

层流手术室日常的清洁维护很重要,为了保证低感染率,层流手术室日常的消毒和隔离必不可少。安徽人和净化盘点层流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有哪些。

一.早晨及术后术间台面用500mg/L健之素擦拭两遍,滞留2min后再用清水擦净;地面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湿拖两遍;手术间、无菌室、无菌走廊,早晨、中午臭氧消毒30min晚用臭氧消毒60min接台手术用臭氧消毒15min急症手术消毒60min密闭30min后使用。

二.无菌物品应专柜放置:距离地面20-25cm顶棚50cm墙面>5cm。并设置无菌敷料间。无菌包(体积30×30×50cm;重量:器械包 ≤7kg敷料包≤5kg)从消毒日当天算起一般存放七天,过期应重新上油高压灭菌。手术室护士应掌握各种消毒液的有效浓度、配制及浸泡时间及快速灭菌锅的使用。

三.每周一、四更换油膏缸、磨口瓶、泡镊缸。手术器械尽量做到高压灭菌,术中所用无菌持物钳需高压灭菌,每4小时更换一次,术中器械、敷料、物品如被污染或怀疑污染,应立即更换或重新消毒。

四.敷料班每周五整理熏箱内物品(每月擦拭熏箱内面一次),放置须整洁有序,每晚用甲醛80mL、pp粉40mg化合法(消毒熏箱体积0.40 m[sup]3[/sup])。夜班值班人员按《手术室夜班工作程序》做好各项消毒工作。监督卫生清洁人员的工作并给予指导。

五.手术间、无菌室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层流手术间菌数≤5cfu/ m[sup]3[/sup];普通术间及走廊细菌数≤200cfu/ m[sup]3[/sup]。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手每月应检测一次,细菌数≤5cfu/ cm[sup]2[/sup]。若细菌数超标,以及时查找原因重新消毒做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六.医务人员进入人和净化手术室须按规定换鞋、更衣、戴口罩、帽子、有呼吸道传染病及严重皮肤化脓感染者禁入,手术室护士有责任督导术者刷手、消毒、铺单等无菌技术操作,工作人员外出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手术完毕后,衣裤、口罩、帽子须放到指定位置。

七.巡回护士操作前、操作后须洗手、泡手。泡手使用250mg/L的健之素消毒液;止血带、网套、束手带用500mg/L健之素浸泡并且一用一消毒;手术刀片、缝针、穿刺针头用1000mg/L健之素浸泡。手术室入口处设有消毒垫500mg/L健之素浸湿,早晨、中午各更换一次,公用拖鞋(500mg/L的健之素浸泡30min流水冲净晾干)洗手衣须一用一消毒。手术台、担架车上的中单,须一用一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带、一巾、一用一消毒的消毒隔离原则。

八.特殊感染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结核、传染性皮肤病等手术所用敷料、物品、手术车用臭氧消毒60min密闭40分钟后,再用黄色塑料袋将敷料打包,贴明显标签,送洗衣房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术间物品表面用10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2遍。器械首先用2000mg/L健之素浸泡30min流水刷洗然后烘干、上油、打包高压消毒;一般手术器械用500mg/L健之素浸泡30min可刷洗,其余处理同上。艾滋病、破伤风病人最好使用一次性器械敷料(器械 2000-5000mg/L健之素浸泡60min)用后焚烧或双消毒处理。

九.周五彻底清理个人的卫生包干区、手术间做好周末消毒。

空气净化消毒 篇6

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事件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 使人们更加重视空气质量的优劣, 经常对日常用品和生活空间进行必要的消毒。那么, 教室空气中化学消毒是否有作用?哪一种消毒剂、消毒方法效果更好?签于此, 结合生物选修教材中课外生物科技活动“验证细菌分布的广泛性”和“检查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是否超标”两个课题, 以及实验二“学习微生物培养基本技术”的基础, 开展一系列的对比实验, 探究教室空气中最适宜的消毒方法。

二、方案目标

通过科技活动了解化学消毒的原理、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使用方法、适应范围以及教室空气中最适宜的消毒方法, 同时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方案内容 (见表1)

四、难点、重点、创新点

1.难点

(1) 购置部分实验器械、消毒剂经费落实。

(2) 学校相关部门支持。

(3) 小组成员动员、培训。

(4) 师生协作默契程度。

2.重点

(1) 试剂浓度配制。

(2) 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规范程度。

(3) 菌落计数准确性。

(4) 对比、分析。

3.创新点

(1) 化学消毒剂分类对比实验未见报道。

(2) 该方案具一定的伸缩性。

(3) 通过菌落数对比分析消毒效果, 简捷、直观。

(4) 通过活动提高责任意识和环境意识。

五、使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

1.场所:阴面教室 (10个) , 微生物实验室。

2.资料:微生物学、化学、网络。

3.器材:各类化学消毒剂、喷雾器、熏蒸器、培养基、高压蒸汽锅、恒温箱、酒精灯、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量筒、天平、标签、铁架台、纱布、玻璃棒、漏斗、放大镜等。

六、活动过程和步骤

1.准备阶段

(1) 协调教务处、教研组, 采购器械、试剂、确定教室及实验室。

(2) 参加班级分成10个小组, 确定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1名, 记录1名, 配制试剂、消毒等2名, 仪器洗涤、配制培养剂、接种、培养等4名, 对比分析等2名) 。

(3) 前期培训:组织纪律、协作互助、查阅资料、熟悉原理、明确程序、安全保障。

2.实施阶段

(1) 培养基的配制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配方:牛肉膏30g, 蛋白胨50g, 蒸馏水5000ml, 琼脂50g, PH7.2~7.4。

(2) 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过程:加水→放培养基→关盖→打开排气口→接通电源→排冷空气→关闭排气口→121℃灭菌30分钟→关闭电源→压力降为“0”时打开排气口→开盖→取培养基→搁置平板→放水→安全检查→贴标签 (A1, A2, A3, A4, A5;B1, B2, B3, B4, B5;C1, C2, C3, C4, C5;D1, D2, D3, D4, D5;E1, E2, E3, E4, E5;F1, F2, F3, F4, F5;G1, G2, G3, G4, G5;H1, H2, H3, H4, H5;I1, I2, I3, I4, I5;J1, J2, J3, J4, J5) 。

(3) 处理教室

用不同化学消毒剂、不同方式、参考产品说明处理教室 (10个阴面教室, 编号A, B, C, D, E, F, G, H, I, J) 后, 密闭40分钟。

(4) 接种 (自然接种法)

过程:每个教室课桌上放置5个平板培养基, 中间1个, 四周各1个 (培养基与墙壁、拐角的距离为1.5米左右) , 接种高度为课桌高度 (1米左右) , 打开培养皿盖, 空气中暴露20分钟。

(5) 培养 (恒温培养)

过程:把接完种的50个培养基依次放入恒温箱中, 调节温度为37℃, 培养24小时。

(6) 观察、统计菌落数

过程:每个小组分别统计每个平板培养基中的菌落, 包括边缘上、培养基内的菌落, 看不清楚的可以借助放大镜, 最后求出平均数 (如A﹦ (A1+A2+A3+A4+A5) /5) 。

(7) 对比、分析

以10个小组为横坐标, 平均菌落数为纵坐标, 绘制柱状图, 进行比较。

(8) 讨论

(1) 哪一种消毒剂最适合教室消毒?为什么?

(2) 每组菌落除了数目上的差异外, 还有哪些不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 你对本次科技活动的安全性有哪些体会?

(9) 总结每个小组对本次科技活动至少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七、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避免消毒后教室内人员走动、通风, 加强监督。

2.避免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应做抽样检查 (37℃恒温下放置24小时观察是否有菌落出现) 。

3.避免消毒剂对同学的刺激, 应戴口罩。

4.当平板上有链状菌落生长时, 如呈链状生长的菌落之间无任何明显界限, 则应作为一个菌落计, 如存在有几条不同来源的链, 则每条链均应按一个菌落计算, 不要把链上生长的每一个菌落分开计数。

5.避免培养基变干, 恒温箱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6.避免平板过厚影响观察, 太薄易于干裂, 9c m的灭菌平皿中注入培养基约5ml。

八、预期效果

不同消毒剂处理后, 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数量、菌落特征有差异。

通过比较, 找出教室空气中最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九、呈现方式

自变量为消毒剂种类, 因变量为菌落数目, 绘制柱状图, 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十、表达形式

1.论文交流 (兴趣小组内)

2.现场答辩 (生物组内)

3.校内竞赛

4.学校推荐参加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十一、效果评价标准

1.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2.操作规范程度

3.统计、分析、撰写小论文

4.实验结束后, 卫生打扫、器皿洗涤、培养基及培养物分类处理等

十二、益智、养德等方面的作用

空气净化消毒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畜禽舍臭氧净化消毒器 (臭氧产生量为10g/h) , 北京北理晨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空气臭氧测定仪 (GT901-O3) , 深圳市科尔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农福SFarmfluid S消毒剂, 规格5L/桶, 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1.2 试验场地选择

试验场地选择某猪场两栋空间大小相同的封闭式猪舍, 消毒空间为13.5×7×4m3。

1.3 方法与步骤

(1) 用臭氧净化消毒器消毒的猪舍, 将仪器安置于猪舍内, 并于舍内铺设两条PVC管, 管道上每间隔0.5m钻一内径5~6mm的出气孔。开启仪器前, 采样5min, 取得消毒前菌落数。连续开机后10、20、30和40min, 分别测定室内臭氧浓度, 采样5min, 测算畜禽舍内空气自然菌菌落数量, 取平均值统计菌落数目。 (2) 用试剂消毒的猪舍, 先将舍内清扫干净, 消毒前, 采样5min, 取得消毒前菌落数。将农福消毒剂按1:400稀释, 利用高压喷雾器, 以1000ml/m2的量, 将整个猪舍内全部喷到, 包括空间、顶蓬和侧墙。在消毒后5min及消毒后30min, 分别采样5min, 测算畜禽舍内空气自然菌菌落数量, 取平均值统计菌落数目。 (3) 空气采样方法:采用平板沉降法进行采样, 设4角及中央5个采样点, 4角布点部位距墙壁0.5m处, 每点3个9cm营养琼脂培养皿, 采样5min, 采样高度0.5m, 加盖后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 h, 测算畜禽舍内空气自然菌菌落数量, 取平均值统计菌落数目。 (4) 空气中细菌总数计算方法:每立方米细菌总数: (cfu/m3) =50000N/ (A×T) 。式中:A为平皿面积 (单位cm2) ;T为平板暴露时间 (min) ;N为平均菌落数 (cfu) ;50000为校正值。 (5) 杀菌率 (%) 的计算方法:杀菌率= (对照组细菌数-消毒组细菌数) /对照组细菌数

2 试验结果

2.1 杀菌效果的比较

(1) 畜禽舍臭氧消毒净化器的杀菌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在猪舍臭氧消毒机开启10min臭氧浓度为8.2mg/m3时, 对舍内空气杂菌的杀菌率为9.2%;开机20min臭氧浓度为13.9mg/m3时, 对舍内空气杂菌的杀菌率为35.7%;开机30min臭氧浓度为22.6mg/m3时, 对舍内空气杂菌的杀菌率为99.4%;开机40min臭氧浓度为30.3mg/m3时, 对舍内空气杂菌的杀菌率为100%。 (2) 试剂消毒的杀菌效果。由表2可以看出在猪舍使用农福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 消毒后5min舍内空气杂菌的杀菌率为90.7%;而在消毒后30min再进行检测时, 其对舍内空气杂菌的杀菌率为59.6%。

2.2 合算成本的比较

(1) 臭氧净化消毒器消毒一次所用成本合算:臭氧消毒机的最大消耗功率为≤900W (风冷) , 即耗电量为0.9度/h, 按每次开机40min计, 农村用电按每度1.00元计, 计算公式为:0.9度×0.66h×1.00元=0.59元。 (2) 农福消毒剂消毒一次所用成本合算:农福消毒剂90元/kg, 按1:400稀释, 猪舍消毒总面积为353m2, 用1000ml/m2计, 计算公式为:353kg×0.25%×90元/kg=79.4元。

2.3 两种消毒方法的比较

(1) 畜禽舍臭氧净化消毒器消毒的优点:由于臭氧在空气或水中发生作用后又还原成氧气, 从而提高空气或水中氧气的含量。所以对人畜健康细胞没有任何伤害。臭氧发生器除有强大的消毒功能外, 还有非常好的除氨、除臭效果。它能产生大量的臭氧气体, 分解圏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异味, 使蚊蝇避而远之。这是其他任何消毒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臭氧比空气重, 在空气中呈弥漫性下沉, 不易到处漂浮, 所以臭氧设备的使用不受畜禽舍的结构模式影响, 无论是封闭式或开放式畜禽舍同样有效。 (2) 农福消毒剂消毒的优点:农福消毒剂主要由有机酸、表面活性剂和高低分子量杀微生物剂混合而成, 具有100%活性协同增强作用。其作用模式为使蛋白质凝结变性, 干扰微生物合成DNA和RNA并渗入生物壁, 使微生物溶解, 内容物流出和细胞定向力瓦解。根据欧盟的土壤毒性标准确定为“无毒”;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低于过氧乙酸。按照推荐使用的稀释浓度使用, 对排污设备无腐蚀。

3 讨论

随着现代化规模化饲养畜禽的日益发展, 养殖企业对消毒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由于集约化饲养畜禽多在封闭的圈舍内, 氨气、硫化氢、挥发性有机气体浓度以及粉尘浓度大幅度上升, 细菌及病原微生物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导致了畜禽舍空气质量下降, 这成为诱发动物群发性疾病, 尤其是呼吸道疾病频发的主要因素。因而必须对畜禽舍进行频繁的、高效的消毒。传统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紫外线灭菌、试剂灭菌、加热灭菌等。在畜牧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依然是化学消毒剂消毒。近年来, 臭氧净化消毒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防腐、保鲜等工农业、医疗卫生的各个领域,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并且继续向其他应用领域迅速渗透。试验显示, 臭氧净化消毒在消毒效果、洁净性、方便实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农福消毒剂。

3.1 臭氧发生器对空气中杂菌的杀菌率较农福消毒剂高, 并持续时间更长

在同样条件下, 臭氧发生器对猪舍空气中杂菌的杀灭率能够达到100%, 而农福消毒剂的最高杀菌率是90.7%。随着臭氧发生器开启时间的增加, 空气中臭氧浓度不断增加, 灭菌效果也同样增加, 当开机时间到达30min时, 猪舍内臭氧浓度达到22.6mg/m3, 对舍内空气中杂菌的杀菌率为99.4%, 已基本达到100%的灭菌率。

3.2 臭氧净化消毒器使用中的成本比农福消毒剂低

臭氧的制备利用大气作为原料, 不需储藏设施, 只要有电便可通过设备产生臭氧, 发生量控制简便, 臭氧处理易实现自动化。而目前市售的各种型号臭氧净化消毒器每小时用电量均小于1度, 因此, 臭氧净化消毒器使用中的成本较其他消毒方法低很多。

3.3 臭氧净化消毒器较农福消毒剂更环保、更洁净

臭氧负离子以气体形式扩散, 弥散性好, 无死角, 消毒与灭菌效果充分彻底。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 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 (O2) 和单个氧分子 (O) ;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 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 将其杀死, 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分子 (O2) , 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 不会构成二次污染。因此, 臭氧净化消毒器消毒较其他消毒方法消毒更环保、更洁净。

因此, 臭氧消毒在消毒效果、洁净性、方便实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试剂消毒。

参考文献

[1]于玺华.空气微生物学及研究进展[J].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5 (4) :29.

[2]薛广波.现代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72-380.

[3]顾春英, 薛广波, 居喜娟.沿面放电产生的臭氧对空气中微生物杀灭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 1999, 16 (3) :143.

空气净化消毒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1.2 主要仪器

浮游菌采样器, 规格型号:MAS-100, 产地:德国。恒温恒湿培养箱, 规格型号:CLIMACELL222, 产地:德国。

1.3 试验方法[1,2,3]

1.3.1

选取ICU病房2间, 分别进行高档位和低档位的空气消毒效果现场试验。

1.3.2 采样点设置:

在ICU病房的对角线上取3点, 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

1.3.3 采样

用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入浮游菌采样器中进行空气中自然菌采样, 作为消毒前样本。选择档位, 打开空气净化消毒机, 30min后关掉空气净化消毒机, 再做一次采样, 作为消毒后的试验样本。

1.3.4 培养

采样完成后, 将未用的同批次培养皿, 作为阴性对照, 上述试验样本、消毒前样本一起倒置放入36℃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 培养48h, 进行计数。

1.3.5 计算消亡率

试验重复3次。计算消亡率。

2 结果

2.1 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机在低档位运行下的检测结果, 见表1。

注:三次试验阴性对照组的三块培养皿上均无菌生长

2.2 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机在高档位运行下的检测结果, 见表2。

3 讨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在低档、高档工作状态下, 该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机对ICU病房室内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分别为91.45%、99.25%, 达到了《消毒技术规范》 (2002) 和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1,2], 该类型的消毒机, 由于其不带消毒功能, 严格来说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气消毒机, 因此也带来某些自身不足的地方, 比如, 初效过滤网的清洗以及HEPA滤胆的清理问题。因其上面不仅吸附微小的尘埃粒子, 还吸附有细菌甚至是致病菌, 因此该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机的维护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清洗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消毒知识才能保证在滤网的清洗和滤胆的清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是该品牌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机在消毒净化室内空气过程中不产生臭氧和紫外线, 所以在其工作状态下能够真正做到人机共存, 因此其特别适用于医院等经常有人活动的公共卫生场所室内空气的消毒净化, 而且, 随着城市污染的加重,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此类型的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机也必将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居家之选。

注:三次试验阴性对照组的三块培养皿上均无菌生长

参考文献

[1]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1995.

空气净化消毒 篇9

1 方法

1.1 空气采样检测方法

采用平板暴露法对消毒处理后的Ⅱ类、Ⅲ类空气进行采样。按照房间的面积, 采用3点布样或5点布样规定, 各采样点距地面1m高处放置直径90m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打开暴露5min采样。将采样后的平板置于37℃培养48h, 记录并计算细菌总数。

1.2 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查看和口头询问, 消除相关因素后再次培养的方式进行。对采样不合格的环境, 到实地查看现场, 结合询问空气消毒责任者空气消毒操作情况, 分析存在问题并进行整改, 对整改后环境进行消毒、采样、培养, 直至合格。判定标准, 按Ⅱ类环境空气中细菌数≤200cfu/m3, Ⅲ类环境空气中细菌数≤500cfu/m3, 且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2 结果

2.1 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消毒效果

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连续监测3年, 共计1897次, 其中合格1870件, 不合格27次, 3年合格率依次为 (表1) 。

2.2 影响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消毒效果因素

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消毒不合格主要因素有: (1) 消毒环境未自然通风造成不合格的11次。 (2) 操作人员使用不规范造成不合格的9次, 其中6次是因消毒时没关闭门窗, 2次是因紫外线灯管没亮。 (3) 滤过网的因素造成不合格的5次, 其中4次是因过滤网不清洁;1次是因过滤网破损。 (4) 消毒环境不清洁造成不合格的2次。

3 讨论

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是采用多种除菌因子组合的室内空气消毒设备, 对人员无刺激性, 有人的情况下可连续持久的消毒, 解决了传统静态方式人员不能在场的矛盾, 而且使用方便、消毒效果优于其他传统消毒方法[1]。本次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连续3年空气消毒合格率均较高, 但消毒环境清洁、自然通风;消毒机的维护;操作人员是否遵照操作规范操作均可影响消毒效果。本次调查发现的不合格因素中:未进行自然通风占40.7%, 未进行自然通风主要发生在科室小手术室, 护士认为自然通风会使室内灰尘增多。操作不规范占33.3%, KDSJ系列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对消毒有效范围有明确规定, 消毒时不关闭门窗, 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可自由流通, 形成无限空间, 超出消毒范围, 影响消毒效果;消毒机使用时间长, 尘埃会阻塞过滤网、紫外线灯管会损坏, 影响消毒效果;此系列空气消毒机可先设置好消毒时间, 每天到消毒时间会自动启动消毒, 消毒好会自动关闭, 给操作者带来很多方便, 也造成操作者不需要管, 会自动消毒的心理, 只要听见消毒机响就认为已经在消毒, 而不注意检查紫外线灯管是否亮, 过滤网是否破损。清洁是做好消毒的最基本的工作, 室内环境的清洁程度也会影响消毒效果。

针对以上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规范技术操作, 就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消毒原理, 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全员培训, 如规定小手术室、病房每日通风2次以上, 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min, 以保持空气的洁净与清新, 降低微生物含量;减少消毒环境物品的摆放, 消毒环境每周大扫除1次, 消毒前30min湿式清扫卫生;消毒时必须检查门窗是否关闭、过滤网是否破损、紫外线灯管是否亮;加强消毒机维护, 请专业人员每3个月进行消毒机维护一次, 检查过滤网是否破损、消毒机运行是否正常, 每3个月进行过滤网清洗1次, 以提高空气消毒效果合格率。

参考文献

奶的净化消毒运输和贮存 篇10

刚挤出的奶应立即过滤和冷却, 使温度降至8℃左右, 以抑制细菌繁殖, 无冷却设备亦不宜超过15℃。然后将奶进行消毒处理, 以杀灭致病菌和使奶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消毒方法如下。 (1) 煮沸法。将奶直接煮沸, 方便简单, 不需要特殊设备。但此法消毒, 使奶的理化性质变化大, 养分有损失;煮沸时产生大量泡沫, 影响消毒效果, 因此不适宜在大规模生产的奶牛场使用。 (2) 巴氏消毒法。适合大中型奶牛场使用。此法又分为长时间消毒法和高温短时间消毒法两种, 前者是将牛奶在62~65℃温度下加热30分钟, 可杀灭99.9%的繁殖型细菌, 但不能杀死芽孢菌;后者是在80~90℃温度下加热30秒至1分钟, 此法消毒效果同前者。 (3) 瓶装蒸气消毒法。将瓶装奶放置在蒸笼内加热消毒, 水开后继续加热10分钟使奶温在85℃以上保持3分钟, 此法消毒效果也佳, 消毒后污染可能性减少, 但营养成分略有损失, 此法适合小型奶场使用。各种消毒方法的效果还与消毒前受污染程度有关, 污染轻, 效果相对较好, 反之则差。因此, 搞好奶场卫生与挤奶卫生是减少污染的关键。

2. 奶在运输、贮存中的卫生要求

在6℃以下温度运输、贮存, 历时应缩短到24小时以内送至用户, 夏季必须在6小时内送到。盛奶容器一般为不锈钢桶和玻璃瓶, 容器需严格清洗消毒。

3. 鲜奶的卫生要求

上一篇:风险投资下一篇:新生儿败血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