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学艺术的特点

2024-09-23

群众文学艺术的特点(共12篇)

群众文学艺术的特点 篇1

对群众文化活动特点的研究, 是为了从事物的性质上去认识研究对象。群众文化本体与它的外部联系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必然是多方面的。

一、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闲暇性

群众文化活动在空间上的广泛性, 是指群众文化活动这一事物在存在形式上的广度特征。这种广度从人类历史发展的纵向看, 人类的产生, 人们的文化活动也就相随出现了;在无限的未来, 群众文化活动永远是并且更将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生活内容。广度的范围, 从人类世界的横向看, 每个国家、民族的人民群众都有一定的文化活动。尽管人们的文化生活的质与量千差万别, 但这种群众文化活动凡人类分布之处无所不在。

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性不仅在于它所存在的范围大, 还在于它所涉及的方面广。作为人类社会的活动, 有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教育活动、宗教活动、军事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人们的情感活动, 等等, 这包罗万象的种种社会活动, 几乎无不与群众文化活动有关联。或者说, 群众文化活动所包含的内容, 涉及到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群众文化活动的这种广泛性, 决定着它的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样性, 也决定着它的运行方式的社会化。

群众文化活动在时间上的闲暇性, 表明它在发生时间上的特点。闲暇时间即除劳动生产活动以外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二、目的的功利性和效应的双向性

群众文化活动目的上的功利性, 有两种含义, 即群众文化活动的功利目的和功利标准。所谓功利, 是指功效和利益。群众文化活动目的的功利性, 就是指主体期望通过文化活动获取有一定功效和利益的结果。纵观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史, 所有群众文化活动无不与该民族该地区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无不与一定范围内的政治、哲学、宗教、法律、道德等社会意识相关, 因而无一例外地带有一种极为明确的功利性观念。

早在中国舜的时代, 群众文化活动的功利就已被人们发现。据《竹书纪年》载:舜“元年己未即帝位, 作《九韶》之乐。”并指出:“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 八音克谐, 毋相夺伦, 神人拟和。”可见, 舜已认识到文化艺术的效用不仅可以娱悦神灵和歌功颂德, 并且可用以教化百姓。随着对群众文作为维护统治的一种途径。对于人民群众来说, 进行文化活动, 也都自觉地带着娱乐审美、提高文化素养、消遣休息、美化生活、增智利寿等等目的。群众文化活动的这种功利目的具有普遍的意义, 任何人都是从精神需要出发而顺应一定的动机目的去展开群众文化行为的。

既然如此, 人们也就自然地把一定的功利标准作为检查群众文化活动效应的基本原则。伦理范畴的功利主义传统认为, 一种行为如果有助于增进幸福, 则为正确的;如果导致产生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 人的行动应当争取产生最好的结果。人们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唯一目的也就是求得幸福。这种幸福除了活动主体自身, 还应涉及受其活动影响的他人。同时, 这种幸福的获取还应当以不危害他人和社会为前提。以个人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的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行为准则, 就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显著的功利性特点。

三、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

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是指群众文化的功能作用包含的实质和意义所涉及的方面广、种类多, 是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量的特点。

作为群众文化核心要素的群众文化生活, 其绝大部分是文学艺术性的文化生活。其中, 民间的群众性文艺活动无疑是人们的文化生活内容;专业性质的文学家、艺术家们生产文艺产品, 也都是以进入尽可能广阔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追求目的的, 都毫无疑问地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入一定范围和层次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之中。而这所有的文学艺术所能反映的客观现实生活, 就构成了群众文化的基本内容。这种由客观的社会生活与文艺作品生产者主观情感相统一的文学艺术的内容, 又无不内含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表达一定的倾向。可见, 群众文化的内容的丰富性, 是不难理解的。

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的成因, 主要是人们的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的实体。社会性的获得不是生来就有, 而需要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一个人从一无所知的生物个体成为一个社会成员, 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必要的社会规范、社会角色要求和生活目标。因此, 群众文化活动就必须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多样性特点。

责任编辑李红梅

群众文学艺术的特点 篇2

一、抓基础,聚合力,发挥群众工作平台作用

八道沟镇从发挥群众工作平台作用出发,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切实解决好、实现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是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站室前沿作用。镇党委、政府以“树形象、提效率、上水平”为切入点,加大群众工作平台建设力度,依托群众工作站,推行矛盾纠纷排查、民生实事代办等群众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保证了矛盾纠纷在一线摸排、在一线化解;民生实事在一线登记、在一线办理。14个行政村相继成立了群众工作室,形成了镇村“齐抓共管、层层负责,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半年来,镇群众工作站先后接待群众8批65人次,受理并解决信访问题15起,代办民生实事90件;群众工作室排查矛盾纠纷11起,为村民代办事项38件。

二是充分发挥服务窗口主阵地作用。在办公用房和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房间、挤出资金成立了群众工作综合服务大厅,配齐了办公设备(桌椅、档案柜、电脑等),建起了五个服务窗口,每个窗口负责四个具体事项的办理。综合服务大厅规范办事程序,明确办结时限,将群众信访接待、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农村政策咨询、民政救灾救助等便民服务工作的办事流程与工作人员姓名、照片、分工情况制成桌签,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让来访群众一目了然,更加方便了群众,真正做到群众“诉求找得着门,办事找得见人”。半年来,群众工作综合服务大厅接待群众来访72人次,调处矛盾纠纷6起,发放农村低保3万元,提供各类政策咨询87次。

三是充分发挥宣传监督的支持保证作用。充分发挥政务、村务公开栏作用,做好群众工作站室、综合服务大厅各项群众工作进展情况的公示,并设置意见建议征集专栏,收集群众对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党政副职定期驻站进室制度,对群众工作站和各村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通过宣传和适时公开工作情况,使群众随时了解事关自身利益的事务办理进度,拓展了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渠道,提升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保证了各项便民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半年来,全镇群众工作公示12次,副职领导开展工作督导6次。

二、配人员,强队伍,完善群众工作机制

加强群众工作各项体制机制建设,从配强干部队伍入手,深入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一是完善群众工作各项机制。按照市县文件精神,八道沟镇建立健全了领导包案制度等群众工作十项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创新推广了群众工作例会制度、信访排查员制度和服务大厅接待制度。建立群众工作例会制度。镇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周五召开由党政副职、包村干部和群众工作站室人员参加的例会,公布本周群众工作各事项处理结果,研究工作新动态,并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这种“周压周”的例会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不留盲点,增强了工作的连续性。完善信访联络员制度。由镇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和村老党员担任信访工作联络员,对各村矛盾纠纷进行摸排,对摸排情况每周上报一次,对于有信访倾向的及时上报镇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服务大厅接待制度。在做好工作日接待的同时,安排一名村官作为值班人员在周六、周日值班,随时接待群众,解决群众反映事项。

二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研究新特点、解决新问题,镇党委、政府按照县群众工作办公室《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第二阶段的意见》要求,结合镇推进方案,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帮抓基层组织;送服务,帮促重点工作;送温暖,帮办群众实事”为主题的“三送三帮”蹲点调研活动,每名领导干部到村开展不少于一周的调研,并且认真写好蹲点调研手记和调研报告。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了解了农村一线情况,使干部群众的鱼水感情得到升华,而且充分调动了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一线、深入“三农”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深入开展互动交流活动。结合各股室与大厅窗口的服务功能进行职责分工,抽调了5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和股站长驻站进室入服务窗口开展工作,坚持边实践服务、边学习互动,各站室工作向前站位的同时,干部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

三、抓重点、破难点,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在做好全镇矛盾纠纷排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稳控重点人员、突破难点问题”的工作目标,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锁定重点人群,做好稳控疏导。对民办教师、涉军人员、电影放映员和农行信贷员等重点人群进行稳控疏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做好这些重点人群的稳控工作。

二是直面信访难点,寻求突破良方。镇党委高度重视信访问题,把信访问题作为重点突破对象。在各村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全面掌握信访总体情况;强化责任意识,责任到人,将重点信访案件分解落实到党政班子成员、各村书记和包村干部身上;采取分情况处理的办法,突破信访难点,对于合理诉求,快接、快办;对于复杂信访问题,做好解释工作,逐渐寻找政策依据;对于缠访闹访的,做好稳控疏导工作。

半年来,全镇共摸排稳控重点人员40人,解决群众合理诉求8件,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抓项目,助增收,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八道沟镇以助农增收、促进农民致富为落脚点,按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路,积极跑办,狠抓落实,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带动群众致富的积极作用。

一是跟踪信息抓实项目。紧盯省、市、县工作重点,抢抓政策机遇,促进项目落实。豆腐磨至博岱花西部富水区域沿线的5000亩膜下滴灌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全镇共落实膜下滴灌面积1万亩,老虎山1100亩土地整理项目已动工建设;今年新增水浇地1000多亩,累计达到2万亩。这三个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村民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促成项目。在风电产业方面,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抓好征占地、输电线路、塔基建设等工作,花尔台风电场48MW工程、4.95万千瓦南石塄风电场一期、二期已开工建设;在蔬菜种植方面,把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推广与冬暖式大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蔬菜设施园区在去年试种3个冬暖式大棚的基础上,今年通过多元融资的办法将已开槽的27个大棚全部完善并投入使用;在后号投资100万元建设温室大棚50座,不仅延长了蔬菜种植期,而且为蔬菜区解决了育苗问题。以蔬菜的优良品质提升种植效益,引领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家庭增收致富的实践中;在特色养殖方面,投资150万元在七甲山建设2万只蛋鸡孵化现代化养殖场,并积极帮助德宝特种养殖场发展野猪养殖,带动全镇养殖业向高端市场迈进;在旱作农业方面,积极超前运作,与张北博天糖业公司合作,落实订单纸筒甜菜3195亩,推广张杂谷子132亩,同时,筛选耐旱优良玉米、马铃薯品种试种100亩,积极实验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生态旅游项目上,投资3000万元,在察哈尔私人牧场建设藏传佛教崇德寺,该项目已获民政部门批复,一期投资1000万元,建大雄宝殿等庙宇群落。

群众文学艺术的特点 篇3

【关键字】新时期 群众文化 特点 发展

我国近三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主要需求从衣食住行变成了精神需求。思想观念大转变的中国人民对享乐的愿望愈来愈迫切,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愈加浓厚,势必需要各种的文化活动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群众文化是一个国家最具标志性的文化之一,为了我国群众文化走上稳定和谐的发展道路,应发挥创新意识,对我国群众文化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改革,以国家文化政策为大纲,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或个体的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构建新时期群众文化格局。

一、群众文化

文化是一段时期内,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或者说是由社会的意识形态而产生的机构或组织。最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群众文化从文化中分割出来,它指的是人们职业外,进行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自发性的文体娱乐活动。群众文化是以人民为基础,以自我兴趣为指导,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体活动,同时群众文化在无形之中得到了自我教育,增加了文化知识,丰富了业余生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文化现象。

二、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1.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形式。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提高,潜在的文化需求便显现出来,改变这人们的精神面貌。新时期群众文化最鲜明的特点渴望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下衍生了许多子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广场文化、军营文化等等。这些文化都有思想定位正面积极、活动形式繁多的特点,他们属于群体文化又有各自发挥了新的扩展。文化行业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兴力量,比如戏院、歌剧院、练唱厅、电影院、音乐书吧、台球室等等。他们都是群众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而且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广泛的群众文化参与人员。当代人们谈起群众活动最先联想到的就是广场舞,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难发现群众文化现象,公园、广场、社区到处都有群众文化活动,比如交谊舞、扭秧歌、打太极等等都是群众可即时参与的文化活动,这便形成了参与人数多、层面广的特点。群众通过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陶冶了身心,提高了自身文化素养。群众文化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这个群体具有一定的团结性、广泛性、群众性、活动地点固定性的特征,社会效果深入群众,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3.独具特色的地方性群众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资源丰富的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传统,群众可吸取当地特色,融合成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比如,福建客家地区的文化,当地文化中大量的民俗传统存在,普遍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在每年的十月客家还有木偶戏、龙灯、舞狮等活动,大大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根据人们的喜好,和趣味性的形式,来展示地方文化特色,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又可得到一定的社会效益。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

1.加大文化基础建设,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服务机构和设施是群众文化进行的保障,地方政府在构建精神文化建设时应加强对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快群众文化服务机构的建立。尤其是集文化、娱乐、宣传为一体的综合型文体活动场所,包括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棋牌室等等,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2.培养高素质的文化建设队伍,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以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培养一批能辅助群众进行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的人才为精神文化建设做贡献。可根据当地人民的切实需求增加厨艺培训班、二胡学习班、民族舞教学室等等,使人民业余生活得以丰富、拓展知识面以及学习文化艺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促进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应根据当地实际,走正确的文化发展道路。可根据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在传统节日或者地方节日是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例如划龙舟、猜灯谜、中秋赏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宣扬了我国传统文化。打造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发展当地文化产业,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谋求后备资金,使得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应立足现阶段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起科学引导作用。根据目前群众文化的发展特点,深入思考,勇于探索,开辟新型的群众文化发展道路和途径,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以文化服务机构为保障力量,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将我国的群众文化发展的更好更快。

参考文献:

[1]张继红.创新群文工作模式大力繁荣活跃群众文化生活[J].群文天地.2012(08).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篇4

由于受入世的影响和拉动, 中国的整体文化将在更加繁荣的过程中, 更加多元化。新时期的农村文化, 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后, 必然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 也将自然地在变化、发展中重组。作为一个群文工作者, 必须以敏锐的目光注视到这一点。同时也必须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 认真对待这一变化, 使自己的思想与意识, 永远地保持与时俱进, 永远地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永远地让先进文化服务于人民大众。

那么,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究竟有哪些特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结构多元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必然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由于中国农村, 长时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加上数千年来受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 农村文化只是一种纯粹思想教育的载体, 与世界范围内的大文化相比, 它是纯净的, 单一的, 和现代文明相比, 它又是滞后的。即使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们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下的封闭式的发展战略, 加上政治文化、精补文化对农村生活的笼罩, 农村文化基本上还属于单轨发展。通常情况下, 农村文化的结构, 均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以政治文化为框架。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入世后, 伴随着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发展大趋势和农村生活水平、生活质员的不断提升, 加之现代科技的介入, 传统的农村文化, 不断地受到种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 于是农村文化呈现出于姿百态的新景象。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种植文化、企业文化、医疗保健文化、艺术欣赏文化、洒吧文化、歌吧文化、饮食文化、短信文化、广告文化、茶文化等。这就显现了新时期农村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结构多元化。

二、形式多样化

不断增长的经济基础和不断进步的生活方式, 将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文化内容。农村文化结构的多元化, 必然带来农村文化的刘宇撰《灵庆公神堂碑阴记》载:“顷以天久不雨, 草木无辉, 农夫愁怨, 虑失其岁。职方於是斋心累辰, 亲执牲帛, 将至诚之德, 告灵化之源。尝不崇朝, 而雨斯足, 如斯者数四。是则人有德於神, 神亦有德于人, 德交归焉。”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 祈雨的胜利, 使人们相信神灵保佑可以风调雨顺、生产丰收、安居乐业。在“知恩必报”这种中国传统心理的支配下, 人们修建神庙, 供奉香火, 定期朝拜。为了表现自己虔诚的心理, 又在庙内修建乐楼, 在神诞日、庙会期间, 演戏酬神, 报答神恩, 希冀得到神灵永远的保佑。

二是体现了水神崇拜的功利目的

早期人类思维简单, 富于幻想, 对于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人们祭祀水神主要是基于各种各样功利性目的, 对于统治阶级来说, 面对当时农业生产主要靠天吃饭的这种局面, 各个地方的水神庙, 满足了百姓精神寄托的需要,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们奉祀这些水神, 就是希望在天下大旱时, 能够风调雨顺、农业生产五谷丰登, 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也就是帮助自己实现有时难以改变的现状。如柳林县大井沟村黑龙庙, 把庙会时间定在四月二十日、七月十六日, 也就是禾苗需要雨水的季节。

水神崇拜这种古老的文化传统, 表现为信仰的丰富性, 形式的广泛性, 文化的厚重性。人们从对神灵的敬畏开始, 修建神庙, 顶礼膜拜, 祈求神恩,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祭祀礼仪, 定期的庙会活动, 反映了民俗观念中水神崇拜的人格化倾向。山西民间水神崇拜的历史与文化, 与农业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土壤, 对古代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形式多样化。

历史的发展一再证明:一定的生活方式, 必然创造一定的文化形式和水准。进入新世纪后, 我们清楚地看到, 随着现代文明和现代精补生活的不断攀升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扩大、活动范围的相对扩展、活动内容的相对增多和各种媒体的广泛介入, 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竞争场地的不同、竞争方式的变幻, 特别是随着人们对新文化的渴求, 新时期的农村文化, 自然地呈现出种种形式, 如:舞台演出、家庭影院、家庭演唱、街头演唱、企业策划和企业宣传、酒吧歌吧演唱、田间地头演唱、广告宣传和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民间文学艺术等。同时, 文化的存在方式、展示方式、传播形式, 也会因时因事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 将催生不同的文化形式出现。

三、内容深层化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 先进的生活方式, 多元化的文化结构以及多样化的文化形式, 必将带来国民素质的提升, 提升后的国民素质, 会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农村文化的内容。这种作用与影响, 必然地促使农村文化I向着深层化的方向发展, 如:农民对种植文化的要求, 会从科学意识的建立, 上升到渴求对具体技能的传播:企业文化也将会从单一的鼓动发展, 上升到对竞争谋略的筹划和实际技能的操作;广告文化将会从单纯的形象设计, 上升到企业的理念和培养、发掘人生的内含;保健文化也将从广普锻炼, 发展到适度把握等。特别是随着世界文化的到来, 在对农村文化内容的形式把握上, 还会逐渐朝着系统、精细的方向发展。这就决定, 未来的农村文化, 会是相对的深层化。

除此之外, 新时期的农村文化, 在发展的过程中, 还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作为一名群文工作者, 要想不落后于时代, 就必须紧跟党中央的战略步伐, 用发展的眼光, 密切注视社会的变化, 随时倾听时代的声音。不可闭目塞听, 不可固执己见, 更不可凭空想象和主观臆断。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 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有效地开展各种适合当地情况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跟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在工作中求新思变, 创新思想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 努力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实现社会和谐的伟大理想。

影响。

参考文献:

[1]《阳城县志》[M]卷四《方舆·坛庙》.同治十三年刊印:18。[2]王轩.光绪《山西通志》[M]册11.《秩记略上》.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0:5055.

[3]粟守田.《上伏村志》[M].晋城市新闻出版处监印, 1995:189。[4]刘大鹏.《晋祠志[M]》上册.卷六《宸翰》.山西人民出版社, 1979:156。

注释:

1. 碑高222厘米, 宽88厘米, 侧宽18厘米, 正书, 笏头方跌, 现立于正殿廊下。

2. 碑高328厘米, 宽80厘米, 侧宽16厘米, 螭首龟跌, 无题额, 现存正殿廊下。

3. 壁碑, 一共9方, 高宽不等, 字体正书, 行数及大小也不一, 现嵌于大殿东墙外侧。

4. 碑高117厘米, 宽53厘米, 正书, 现存该庙废墟内。

5. 碑高210厘米, 宽83厘米, 螭首龟趺。碑文正书, 刊立于唐贞元十三年 (797) 。原在池神庙, 现由运城市博物馆收藏。

作者简介:

群众文学艺术的特点 篇5

近年来,宁阳县纪委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涉及农村党员干部的各种问题,加大查处力度,加强信访分析,探索工作规律,超前预测防范,促进各种问题的有效彻底解决,促进了农村基层的和谐发展稳定。

一、近年来群众信访反映农村党员干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04年以来群众信访反映问题的分析,群众反映农村党员干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9个方面:

1、个别村财务账目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个别村收入不记账、下账不及时,隐匿集体收入,形成“包袱账”;个别村收支不清,有关占地补偿、集体土地承包费、宅基地审批收费去向不明,财务不公开;个别村频繁更换会计、出纳,致使村内财务管理混乱,村会计更换,账目不交接、不衔接,造成“断头账”现象发生;个别村基层组织不健全,村干部一人兼任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出纳三职,没有账目,形成一包糊涂帐。个别村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民主理财章由村支书或村会计保管,随用随盖。

2、集体资产处置情况不明。个别村未经公开竞标,低价处置集体资产(房产、树木、荒山、荒滩、砂资源等),随意租赁、拍卖集体土地,致使集体资产流失。

3、乱收费,加强群众负担。个别村借村民落户、审批建房之机,违规乱收费、多收费;各别村借机向群众收取集资、捐资,加重群众负担。

4、违反土地承包法,违规发包土地。个别村违反土地承包政策,超标准预留机动地,在未征求群众意见和招标的情况下,私自发包土地,引发事端;个别村干部为了花钱方便,甚至把超标准预留的机动地一次十年、十几年的时间承包出去,承包费交了、花了,群众要求把土地分下去,而承包户又不答应,造成矛盾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5、违法占用耕地。个别村违法占用耕地,乱批乱建宅基地,造成村庄规划、建设混乱,借机向群众乱收费、多收费,引发群众不满,这也给有关执法部门依法处理带来困难,形成一些社会问题。个别村为了增加收入,违法占用耕地开沙场、建窑厂,违规发包土地,引发事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6、违反惠农、支农政策。个别村截留、挪用中央惠农、支农资金,如粮食直补款、良种补贴、农资补贴等,用来抵顶往来账,引发群众不满。近年来,县纪委每年都查处一些类似的案例。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上级惠农、支农的政策和资金也越来越多,政策的落实、资金的管理使用,既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重点。

7、计划生育工作失职、渎职,造成违法生育。个别村干部工作不细致、不到位,造成一些村民违法生育、多胎生育现象,带来一些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8、自身经济不清、以权谋私。个别村干部贪污、受贿,吃喝挥霍浪费,侵占或变相侵占集体群众利益,个别村干部任职时间不长,集体的山林、房屋、河塘变来变去,都变到自己或亲属名下,在承包协议中明确规定,个人可以在河塘中采砂。

9、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激化矛盾。个别村干部工作中与群众发生纠纷,不属耐心说服解释,积极依靠、协助上级党政组织处理问题,化解矛盾,而是与群众产生对立对抗情绪,激化矛盾,酿成群体性事件,有的甚至与社会不法人员联系,威胁殴打群众,打击报复举报人,致使矛盾进一步升级。

二、群众信访活动的主要特点

1、信访形式的多样性。由于个别信访反映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个别群众的信访活动呈现多样性,在反映自身利益诉求时,采取信访的、行政的、法律的、舆论的等形式,多管齐下,以求受到重视;而个别基层干部激化矛盾,威胁、打击报复举报人,给问题的处理解决,带来难度。由于多种原因,个别群众反映的问题较长时间内没有依法依纪处理到位,群众信访不断,形成重复越级上访,乃至缠访,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2、信访产生的“两极性”。经过近年来的排查分析,农村涉及村干部的信访问题多集中发生在两类不同情况的村。一类是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村干部不健全的村。这类村基础差、底子薄,村内派性斗争比较严重,一些新当选或勉强当选的村干部如果不注意自身形象,投机取巧,工作失职,违法办事,很容易被有对立情绪的群众盯上,向上级举报。另一类是个别红旗村、强村。这类村村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在村内长期任职,各项工作在乡镇位居前列,有的在县里还比较有名,但村干部作风武断、霸道,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造成与一些群众的矛盾越积越深,在加上在村里长期掌权,个人廉洁方面存在问题,矛盾一旦爆发,便不可收拾,村干部必定倒台。

3、信访发生的突发性、群体性。一些村干部在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如果方法不当、作风粗拉,将导致矛盾激化,而矛盾的对立对抗,群众直接到上级反映。对于涉及一些群体性利益问题,如土地承包、占地补偿、库区移民补贴等,如果处理不公、违法办事、政策宣传引导不及时、不到位,再加上一些人为的派性因素,往往引发群体性事件。

4、信访活动变化的规律性。近年来的信访工作实践表明,信访量在一定时期突然增多,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一是村两委换届。村两委换届后,一些上台村干部审查前任村干部帐目,下台村干部反映在任村干部问题,新当选村干部之间的磨合又产生一些问题。二是乡镇党政主要了领导集中调整时期。个别乡镇党委主要领导调整后,一些问题集中集中暴露,一些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信访问题相对集中发生。三是重要节日或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期间。这突出表现在春节期间,一些打工返乡人员集中反映问题,全国“两会”期间,个别信访老户择机上访。另外,一些信访问题在一定时间内呈区域性分布,如个别乡镇在一定时期内分别较为集中反映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等问题。

三、信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政策公开透明,信访渠道畅通。农村税费改革后,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均在媒体中进行公开,透明度增加,监督电话随之公布,一有风吹草动,群众便可反映。

2、反腐倡廉力度加大,群众格外关注。对于媒体曝光的一些涉及村级事务的典型案例,群众容易对号入座,寻找村干部问题。对于基层查办的一些案件,由于群众的关注,往往会波及相邻有类似问题的村庄,产生连锁反映。

3、一些村干部自身存在问题。由于村干部素质的不平衡性,一些村干部当干部动机不存,不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而是出于个人家族或少数人利益的考虑,以权谋私,办事不公,违法施政,侵占集体或他人利益,逐步走向村民对立面。

4、信访人自身利益受到影响。尽管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千差万别,但深层次原因是信访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或影响,通过向党委、政府反映村干部问题,促进自身问题的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

5、个别基层单位处理信访问题欠妥。出于对基层实际工作的考虑,个别乡镇处理信访问题时,担心处理一个村干部,会波及其它村,影响面上的稳定,因此,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久拖不决,不能依纪依法处理到位,群众失去信任感,越级到上级反映。

四、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1、加强基层基础,抓好预测防范。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超前谋划,做好村两委换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有不稳定倾向的红旗村、强村,提前进行必要的财务审计,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有了问题再去处理,给工作带来被动,影响大局稳定。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监察员作用,加强村级“六监督”(廉政监督、政策监督、财务监督、重大事项监督、党务监督、信访监督),完善信访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化解矛盾纠纷。

2、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抓好村务公开和农村财务管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施“阳光村务入户”工程,实行工作职责、涉农政策、重大事项、财务管理、审批事项、监督反馈“六入户”,将监督内容公开到各家各户,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度,按照村级工作“双规范”的要求,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健全民主理财制度,规范农村集体收支程序,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强化对农村财务的审计,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

3、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好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农村税费改革后,有关乡镇干部要切实转换角色、为农村基层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指导农村干部依法办事,有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土地管理和乡村建设部门,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配合协调、衔接沟通,避免乱批乱建、违法占用耕地建房现象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指导村级化解和解决土地承包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效维护农村稳定。

群众文学艺术的特点 篇6

笔者认为,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纵深开展好中央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及时和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力促进“五商中交”和“升级版中交路桥”以及“中交路桥华南”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分析

(一)十八大报告对新形势的分析

1.十八大报告强调:“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对未来发展形势做出的战略性判断。

2.十八大报告再次向人民庄严承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

(二)“五商中交”和“升级版中交路桥”对新形势的分析

1.“五商中交” 立足对形势分析判断、对国家政策分析理解基础上,结合可能的发展机遇,中国交建提出了自己的顶层设计:打造“五商中交”,即打造全球知名的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特色房地产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海洋重型装备与港口机械制造及系统集成总承包商。

2.“升级版中交路桥” 明确自身定位,突出自身特色,加快转型升级,以“制度落实”为基础,强化监管,力促各项业务管理提升;以“突出特色”为主线,把握机遇,保持与中国交建的战略同步;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人为本,努力打造“员工喜爱、客户首选的综合建筑服务商”。

(三)“中交路桥华南”对新形势的分析

“中交路桥华南”立足于国内基建市场投资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和国家还将加大“走出去”力度,实施更多的政府框架项目和商贷项目的新形势,提出扎实推进战略落地,实现公司多领域稳步发展的思路。

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的特征

根据国内基建市场投资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公路建设市场延续近几年的投资走势;铁路投资大约在6300亿元左右;轨道交通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3000亿元。二是国家还将加大“走出去”力度,实施更多的政府框架项目和商贷项目的新形势,我施工企业所处内外环境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管理和接触的内外部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也越来越复杂多样。

(一)群众诉求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开工、建设、完工和运营,工程发包方(业主)、工程监理方、当地政府部门、当地老百姓、劳务队伍、供应商、管理层等一系列变化,直接导致各利益主体的不断变化,必然带来各利益格局不断分化调整,因此各利益群众的诉求日趋复杂。同时需求不断变化的群众个体,根据各自所处的生存状态,追求利益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促使群众需求从单一的个人利益、普通的物质利益向生存利益、精神利益、民主权利转变。

(二)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企业不断宣传和贯彻合同、法律和法制知识,各供应商、劳务队伍、企业职工法制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新项目、新环境和新形势,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参差不齐。一方面是民主法制渴求意识不断增强,需要正确梳理和引导,另一方面是个体民主法制水平还不算高,在依法维权、合理诉求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协调性,成为新的社会矛盾。

三、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一)对待群众动真情,真正和群众交朋友

群众最反感的是领导干部下基层,摆架子,打官腔,工作流于形式,锦上添花。不带着问题走基层,不带着感情转作风,接访群众、开展调研“打太极”……过场走得太多,百姓心里的疑惑解释不清、亟待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社会需要治理的地方涛声依旧……长期以往,不仅会极大地损害党员干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还会对务实的干部开展工作带来不利。这样的形象,一旦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将很难改变。因而,做群众工作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既要深入群众,又要贴近群众,既要教育群众,又要服务群众,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要,以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二)处理群众事情给实惠,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只有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体查民情,关注民生,从日常工作抓起,从老百姓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生老病死等实际问题抓起,我们的工作才能完全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及时解决关系老百姓,特别重视解决好贫困地区、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和弱势群众等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突出问题,使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所有阶层,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实实在在地让群众感受到我们基层党组织是群众利益的坚定维护者,是中央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坚定执行者。

(三)维护群众利益讲方法,切实维护民权

关于我国群众歌曲创作特点的探析 篇7

关键词:群众歌曲,创作特点,探讨形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群众精神与文化一直紧密相连,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方式特别多样,在这时期,艺术工作者创作风格与思想贴近自然,艺术工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与实际经验谱写出反映时代发展的歌曲。

一、音乐题材与风格的多样选择

(一)以历史的发展为主,将时代的旋律进行谱写

在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主要反映的是社会主流的文化精神,积极探索与建设是那一代人毕生的追求,在作品的呈现中,具有时代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歌曲的形式风格与相关内涵主要与国家富强与繁荣紧密相连,例如在当时,比较流行的歌曲有《青春啊青春》,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风格[1]。在歌曲的内容方面,主要对青春以及祖国的未来进行了歌颂,在题材的选择上虽然具有较强的政治气息,但在创作风格的选取上,却选用较为朴素的歌词与清新的旋律直接反应了歌曲的艺术灵性,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各类歌曲都不一样,这个时期的歌曲都有着一种解放天性与释放自我的情绪,这是一种质的变化,还比如在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主要阐述的是群众昂扬的精神面貌,音乐的表达与意识形态的表达上都比较符合大众的需求,展现了一片充满希望的艺术田野。在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年代,歌曲的发展是应运而生的,歌曲也是人们对生活以及情感的特别需求,那个年代的歌曲,或是抒情风格,或是令人昂扬向上的歌曲风格,这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正确的价值观,艺术家心怀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将这种责任直接通过歌曲来进行描述,歌颂时代文化的主旋律[2]。

(二)以心灵的情感为主要引导,感叹人生百味

在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文化与港台文化的不断渗透,导致听众的价值观以及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观众主要关注的是个人的需求,关注个人情感,叙写人生的百种姿态,因此这个时期的歌曲就主要是迎合大众的口味来进行创作的,这一类歌曲主要以抒情风格的居多,描写身边的大事与小事,在歌声中谱出自身的情感,娓娓道来的曲风。例如谱写于改革初期的歌曲《我的小路》就在一定程度上唱出了人们内心较为深沉的情感,人生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在歌曲中表露无遗,这个时期的歌曲风格基本突破了政治与革命的局限,最多的关注是人们的情感与命运。

(三)以艺术作为主要手段,追寻生命的意义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歌曲中就蕴含着大量的哲思,运用艺术化的语言将艺术家更为深层次的追求与探索表达出来,在歌曲中,具有“大我”和“小我”,牺牲“小我”,将“大我”进行表达,以及其中的精神文化,最终个人价值在大集体中得到完美呈现,这一类歌曲就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还上升到精神层面,凸显了一种美学精神。

二、歌词与曲调的有机结合

(一)歌词中的含义表达了歌曲的精神气质

每一首歌曲都会有自身想要表达的意思,最好的体现就是在歌词的呈现中,那些饱含情感的歌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产生强烈的感情冲动,从而迸发出对艺术创作的欲望。根据歌词的特点然后来进行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来表达情绪,例如歌曲《走向复兴》就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大我精神的延续,与歌词进行融合,音乐的开始部分由弱起拍开始,利用局部的特征连接具有和声感的旋律,从而创作出具有非常深层的力度感,从而创造出来了歌曲中的坚定意志。

(二)歌词的自然感觉谱写歌曲的写作基础

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要关注歌曲的歌词、语势轻重以及声调起伏等方面,作曲家要全面的将原因进行协调好,让歌词与主要的旋律进行融合,既能表达歌词中的相关内容,又能将情绪进行释放,例如歌曲《在灿烂阳光下》,词作家在开始进行创作时就利用比较直白的歌词来进行创作,而作曲家就领会歌词的主要内涵以及外在形式的表达,将整体旋律与歌词的语势进行协调,构成了一个音乐整体。

(三)歌曲的特殊创作技巧将歌词进行更好的表达

歌曲中的音乐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组织结构与运动规律,歌词虽然是静止的但是创作给予了富有灵气的生命力量,两者经过融合,共同塑造同一个艺术形象。首先是旋律的直接移动或平行,例如在歌曲《我的小路》中就有着具体的体现,其次是乐曲的起承转合,全面概括的音乐段落,此种音乐结构主要呈现了音乐内容的全部呈现,所谓起句,就是指音乐内容的初步呈现,承句就是利用变化与重复的手法进一步巩固已经产生的乐思,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转句的作用就是将之前的情绪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延续,而合句就是对整个乐曲的总结。

(四)歌曲旋律的呈现与歌词完美的融合

从歌曲旋律中发泄完整的情绪,歌曲旋律与歌词的完美融合,从乐思的萌发到乐曲材料的铺展,以及到高潮的预示,最后到歌曲的结尾,作曲家会持续关注歌曲旋律的呈现与歌词的融合,将这两条线进行高度的统一与融合,有层次的安排音乐材料的陈述与结尾。

三、结束语

由于群众歌曲正对于当下大环境背景下,主要代表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对特定的人和事有一个特定的音乐形式的表达,将各种形象进行塑造,群众歌曲的创作与传播是全方位的,多样化的语言和创作题材对音乐创作风格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群众歌曲的发展大致就是中国音乐发展的缩影。

参考文献

[1]张诚,王明辉,谢晶晶,黄艺欧,范进德.《音乐艺术》校友文章摘要总汇(1979-2007)[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3:128-222.

群众文学艺术的特点 篇8

关键词: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新特点

一、把握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表明,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时期, 这“四个多样化”带来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深刻”变化, 即: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一个大变化、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 新时期群众工作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出现了四个新特点:

(一) 群众工作对象呈现多元化的新特点。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 由于管理体制、经济成分、经营方式的变化和发展, 造就了多元性的新时期群众主体, 既有工人、农民, 也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还有干部、合同工、临时工、离退休职工等社会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和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社会各阶层的群众主体都相应滋生出一些矛盾和问题, 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 群众工作内容呈现复杂化的新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 社会结构急剧变动, 利益格局不断调整, 各种积压起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如发展的粗放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以及由此引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区域、行业的不协调, 以及贫富差距的拉大;发展的不全面造成了社会事业滞后, 等等。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出现, 如“失地农民”、“失业人员”、“失房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生产生活问题;社会缺乏理性, 以及由此引起思想偏执、心理脆弱的问题, 等等。同时社会矛盾的发展越来越复杂, 矛盾发生的涉及领域越来越广, 并且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矛盾相互交错。

(三) 群众思想观念呈现多变化的新特点。

经济的发展, 物质的丰富, 人们逐步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 伴之而来的社会治安的问题、通货膨胀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贫富差距的问题、信仰危机的问题, 这些都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杂音, 这些都将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一方面, 现代生活进入千家万户, 农民群众存有感谢党、感谢政府的惠民政策的普遍心理;同时, 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家庭承包的分散性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严重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有的地方出现了“土地分到户、不要村干部”, “只想发家, 不管国家”的倾向, 有的农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严重。

(四) 基层干部能力呈现弱化的新特点。

乡镇、村组干部“官小事多、权小责大”,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镇、村权力在缩小, 任务在增大, 权力有限、责任无限, 特别是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等实行一票否决给镇村干部带来巨大压力, 老办法不项用, 新办法不会用, 蛮办法不敢用。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作为执政基础的广大基层干部队伍, 其精神压力问题亟须引起重视。同时, 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有所弱化,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 做好群众工作缺乏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开创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一) 实现“四个结合”。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实现“四个结合”:

1. 实现利益调整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实现群众的利益, 是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 更是群众工作的根本归宿。实现群众利益, 也是群众生活的现实需要, 更是人民群众的权利。为此, 在宏观层面, 坚持以政策为导向, 确保改革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在微观方面, 注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给群众以看得见的利益。坚决摒弃解决问题即施恩于民的错误思想和与民争利的错误行为。当然, 利益调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 要改变“人民的问题靠人民币解决”的片面做法, 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总结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关键是要“用真心”、“动真情”、“讲真理”, 以心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切忌满口假话、空话忽悠群众。

2. 实现了坚持发展民主与依法办事相结合。

民主是人民群众的一项基本权利, 而不是谁的恩赐。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 才能提高群众的思想境界, 解决群众自身的思想问题。一是通过群众工作站改革基层选举制度、推行公开制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等, 积极探索群众民主权利实现的多种形式, 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咨询权、质疑权、监督权。二是坚持依法办事。对于政策允许的, 能及时解决, 而不是拖而不决;对于无据、无理的要求, 也能在坚持法律与政策的前提下妥善处理, 而不是态度粗暴、方法简单。

3. 实现坚持组织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实现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 发挥党和政府在群众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利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舆论宣传优势, 把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 并使其行动具有目标性和一致性。另一方面, 发挥群众在群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树立典型、完善群众自治组织等形式, 用身边的人教育群众, 用身边的事引导群众, 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

4. 实现自我消化与主动服务相结合。

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工作, 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因此, 群众工作中有许多矛盾不能等、不能拖, 必须主动积极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问题, 使群众心悦诚服地接受和化解, 从而发挥群众与干部双方的积极作用, 预防和减少矛盾和问题的发生。

(二) 创新了“四种载体”。

群众工作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载体来进行, 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基础上, 大胆创新, 采取多种形式, 寻求新的载体。一是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近年来, 洞口县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 “和谐社区”、“小康文明村”、“诚信企业”等活动, 融推动发展与促进和谐于一体, 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收到良好效果。二是“三问于民”下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 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践证明,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 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 是非常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三是畅通民情传递的新渠道。畅通渠道, 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群众有事无人管、有情无处说, 往往会使矛盾积累和激化。因此, 在完善信访接待制度, 继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活动的同时, 建立民情调查、意见征询、民主对话等制度, 使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能够及时、正规地反映出来。四是搭建网络工作的新平台。把互联网作为创新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优势, 不断巩固扩大党的群众工作的阵地。

(三) 强化“四种能力”。

1. 提高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能力。

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 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要有效地组织群众, 就要尊重群众, 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组织群众, 党员干部不仅要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感化群众, 更要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 部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逐渐弱化的情况下, 强调党员干部的形象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领导干部品德高尚、自身素质高、形象好, 群众就信服, 你说话群众就听, 就愿意跟着你干, 反之亦然。

2. 提高畅通渠道、沟通群众的能力。

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沟通群众, 首先要建立信任, 然后才能实现真诚交流。党员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 决不是靠权力, 而是要靠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 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党员干部必须具有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 多说群众能懂的话、多办群众认可的事, 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力量。同时, 要畅通民意渠道, 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领域,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 保证群众依法有序地反映意愿、表达诉求。

3. 提高了说服感召、教育群众的能力。

教育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群众工作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在说服教育的前提下, 从“团结———教育———团结”的愿望出发,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办法,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注重用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教育引导群众前进。加强对舆论宣传特别是新兴媒体的正确引导,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 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牢牢掌握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的话语权, 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4. 提高求真务实、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特点研究 篇9

近年来, 有很多的泰安城区居民, 将泰山上优质的泉水作为家庭生活用水。他们在去高山取水时, 携带盛水的工具去山泉中打水, 提水时的各种动作成为健身的方式, 逐渐成为泰山居民一种独有的锻炼身体的形式, 不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而且还节省了日常开支。该研究通过一个月的时间, 在泰山东路和西路两个主要锻炼地点进行调查, 每天早晨通过这两个点上山锻炼的人达到千人之多;而在周末和节假日人数更是大大超过平常人数, 泰安城区居民会去爬山或郊游, 在泰山这个优越的空气中使得身心放松, 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比较健康的健身方式。

2 泰安市居民各项因素对体育项目选择的影响

2 . 1 不同收入对体育项目的选择

泰安市城区体育锻炼参与者的收入对选择什么样的体育锻炼项目有着很大的联系。该地区锻炼人群的收入在一千元以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锻炼人群的收入普遍增加, 锻炼人数也不断地增多, 对于体育方面的消费投入增多, 锻炼参与者参加体育的意愿更坚定, 说明了经济状况影响了体育锻炼。分析居民的收入状况与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发现, 收入相对稳定和收入不高的退休人员大多参加在公共体育场所锻炼, 或者环山公路等不收费的锻炼项目;体育俱乐部项目中主要是中青年, 其中大多数为各高校学生;因为泰安地区的高校比较多, 学生大多热衷于健身健美锻炼, 参与锻炼的人群为大学生。居民对于体育项目的选择, 如果项目是收费的, 居民参与积极性呈现不高的现状, 这表明体育项目的选择与人们的收入有着很大的关联, 说明体育消费主要取决于经济收入。

2 . 2 不同年龄结构对体育项目的选择

泰安市城区群众体育锻炼者的年龄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锻炼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老年人, 中年人的锻炼人数相对较少。大球类、健身健美类的体育项目青壮年人群当中;乒乓球、体育游戏、民族体育项目类的体育项目, 由于强度小、娱乐性强, 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当中, 他们选择这类锻炼项目的目的主要是强健身体、延年益寿;广场舞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情感, 结交朋友, 因此是各中老人喜欢体育项目;散步、跑步、登山由于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强度容易控制, 从而适合各年龄阶段的锻炼人群。青少年人群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 因自身的身体素质, 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要比老年人多很多, 而中老年人, 特别是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不适合运动强度较大的体育项目, 活动项目相对来说比较单一。

2 . 3 不同性别对体育项目的选择

泰安城区居民的体育参与者性别差异比较明显, 总体来看, 男性的体育锻炼参与率大大高于女性。这是由于泰山地区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地, 此地居民特别是女性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较深, 同时也受到中国传统的生活习惯以及繁重的家务劳动得影响, 使妇女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参与身体锻炼。从性别差异上可以看出, 男性的身体素质要比女性的身体素质要高, 对于竞技性体育项目, 男性参与者要高于女性参与者多, 对于运动强度相对偏小、带有表演性的体育项目, 女性要高于男性。

3 泰安市居民参与锻炼项目的推广策略研究

3 . 1 组织形式对体育锻炼项目的推广

泰安市城区群众体育的组织程度较低, 这需要社区体育组织者为加大组织力度。泰安市城区开展较普遍的体育项目有篮球、排球、民族传统项目及乒乓球等。这些项目相对其它体育项目来说比较普及, 因为泰安地区的高校比较多, 对于这类体育项目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篮球项目是各区体育锻炼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 它开展主要是在各大高校进行, 篮球项目组织力度较大, 各高校、政府部门之间也经常开展篮球比赛。民族民间项目主要开展的地方主要在各居民小区广场、公园中, 辅导人员主要是社区居委会或者是体育参与者, 由于政府多次组织各类体育活动, 许多参加比赛的人最后都从事该锻炼项目的指导工作。俱乐部在带动如乒乓球、健身健美等运动项目开展中作用较大。

3 . 2 泰山自然环境特点的推广特色项目

泰安城区位于泰山脚下, 自然地理环境非常优美, 为开展群众体育锻炼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几年来体育旅游的兴起, 使泰山的自然条件得到较高程度的利用。人们充分利用了泰山的自然资源, 开展早晚短途登山、远足、山地自行车、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个性化项目;利用泰山地区水资源优越的有利条件, 为开展游泳、划船、垂钓等水上项目提供的方便。

3 . 3 体育场所及设施对锻炼项目的推广

泰安城区有几所高等院校存在, 体育设施较好, 而且分布位置比较分散, 布局比较合理, 其场馆开放率也比较高其场馆开放率也比较高, 对居民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另外, 这些学校都是较老的高校, 校园建设绿色覆盖率较高, 空气良好, 是居民早晚锻炼的好地方, 有利于居民从事简单的体育活动。各院校的室内场馆多采用收费方式, 而篮球、排球场资源比较多, 能够保证大众健身活动的开展, 各学校都做到了无偿开放, 以满足泰安市居民健身的需要。随着一些大的事业单位在高校内部建设了一些体育设施, 除了这些公益性场地设施之外, 一些收费的体育场馆也逐步落成。虽然泰安市居民锻炼条件较好, 但是泰安地区人们能够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面积与其它体育行业发展迅速的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泰山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居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形成了独特的群众体育锻炼特征。

(2) 泰安城区群众体育的健身活动内容结构单一、形式不够完善, 表明泰安城区群众体育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4.2 建议

(1) 健全泰安市地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 开发、引进健身、易学及增进情感的体育锻炼项目, 促进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进一步加大优势项目的发展, 并借鉴其经验带动其它项目发展。

(2) 充分利用泰山丰富的体育自然资源, 开展在泰山生态环境下的群众体育项目, 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建立相应的体育设施。

(3) 地方政府应加大群众体育场地的设施建设, 把一些体育设施建设到人流量大, 居民集中并经常到的公园中, 实现公园体育化的要求, 对于群众固定的体育活动场所, 设立一系列的规章和措施, 应保证体育锻炼者的安全。

摘要:群众体育在我国体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与居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自身体质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很大的关系, 是当代社会人们追求科学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泰安市体育锻炼人群为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 探讨影响其选择体育锻炼项目的因素。研究发现:除了锻炼者的性别差异、年龄差距、受教育的程度等自身的原因外, 锻炼项目自身的特点、地理环境也会影响居民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同时泰安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说明了泰安市群众体育的健身活动内容有待开发, 可以引进各种体育锻炼内容;不同年龄阶段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运动程度各不相同, 但是也存在着缺乏体育锻炼场地设施, 消费水平不高、锻炼内容缺乏等诸多问题。为此, 这就需要加大泰安市群众体育场馆场地设施的开发, 加强对群众体育的宣传重心, 充分利用泰安市高等学校校多、体育场地优越的优势, 完善群众体育指导途径, 已能够更好的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加速泰安市群众体育服务人员的培养等等方面。

关键词:泰安市,群众体育,体育锻炼,项目特点

参考文献

[1]郑春梅, 石振国.山东省城镇居民身体锻炼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8) :6-8.

[2]江崇民, 张一民, 张彦峰, 等.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程度评价的辨识[J].体育科学, 2009 (5) :25-27.

群众文学艺术的特点 篇10

一、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文化馆中的地位

(一)增加了文化馆的群众基础

文化馆开设的目的是提高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水平,提高群众精神文明程度。文化馆的发展离不开群众基础,而且文化馆工作的开展是面向基层群众的,是为群众提供艺术交流活动场所。文化馆通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鼓励群众参与到文化馆活动中来,深入到文化馆内部,进而促进群众文化发展。文化馆开展的业务活动较多,但主要都是针对群众,采取宣传、培训、娱乐等手段,来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以此满足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因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使得文化馆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促进了文化馆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进而使得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馆活动中,使得文化馆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与喜爱。

(二)提高了文化馆传播载体的地位

文化馆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就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文化馆通过开展免费培训,举办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比如画展与书法活动等,为群众提供文化交流场所,使得群众能够在文化馆内学习文化艺术,进行文化艺术创作,不仅发挥了文化馆作为传播载体的作用,还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大量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使得文化馆作为组织者与示范者,已经成为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载体与中心。使得文化馆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加。同时文化馆的传播载体的功能得以发挥,主要是通过群众活动的开展所体现的,但是离不开文化馆中的活动组织人员,其凭借自身的专业性与活动经验,使得文化馆成为了群众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

(三)突出了群众文化艺术的地位

文化馆开展业务活动,主要是以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突出了群众文化艺术的地位。通常文化馆主要侧重与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娱乐场所与设备,进而满足群众的艺术欣赏与实践的需求。以开展艺术创作活动为主,侧重于发挥其辅导作用,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辅导群众能够掌握艺术活动的方法与方式,比如开展各类艺术讲座,举办文化艺术学习班与培训班等,以此向群众传递文化艺术知识与技能,进而培养群众艺术人才,传播群众文化艺术。其主要研究的是群众文化事业,开展的是面向群众的文化艺术活动,进而突出了群众文化艺术的地位。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基于目前我国文化馆群众文化艺术开展的情况来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类型少、活动策划的专业性人才少、创新力低等问题。文化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由于受到人才因素、资金等的限制,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部分文化馆管理队伍水平低下,依旧采取以往的活动形式,不注重活动创新,使得群众文化得不到有效的继承与发展,难以促进群众文化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三、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地位的策略

(一)丰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类型

文化馆要积极争取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发挥各界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进而丰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内容,增加文化馆的群众基础。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重在全民参与,注重群众的自我娱乐,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来传播文化艺术在,丰富群众的文化内涵,因此文化馆在组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要善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将群众作为文化艺术传播的载体,举办属于群众自己的文化艺术活动,使得群众能够体会到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乐趣,进而拉近文化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譬如:围绕重大节日,组织群众文化艺术节,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活动演出,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二)加强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

管理者要积极的转变其自身的管理理念,学会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重视群众文化艺术的创新,有机的协调好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保留传统群众文化中的精髓,结合时代特点,发展群众传统文化艺术。为了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文化馆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为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文化馆人才队伍水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文化馆工作队伍中,发挥其年轻的优势。同时做好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组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为文化馆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做好新老队伍的融合工作,使其能够相互学习,吸取彼此的经验,进而推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建设与发展。

四、结语

文化馆工作中,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主要内容,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文化馆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开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丰富活动内容等方面入手,以此推动文化馆工作的发展。

摘要:文化馆作为综合性文化事业机构,主要负责文化传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此满足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群众文学艺术活动的开展是文化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文化馆工作中占据的主要地位,肩负着发展群众文化的重担。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地位,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淑芝.浅谈群众文学艺术活动在文化馆工作中的地位[J].戏剧之家,2013,06:93.

[2]袁永红.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文化馆工作中的地位[J].旅游纵览,2016,02:319.

民间艺术泥塑对群众文艺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泥塑;民间艺术;群众文化;价值

民间艺术泥塑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传说它最早来源于女娲造人,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泥塑已从单一的泥土造型发展成为颜色丰富,形象生动的造型。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是对民间地域性、人文性、群众性的一种提炼、概括和整合。泥塑可以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泥塑是人们主观捏造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这种主观性却又不是天马行空胡乱捏造,在制作过程中他遵循中国集大成思想,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在工艺上,泥塑制作精良,人们并没有因为它是手工艺品而马虎,相反,在制作工艺上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也体现了当地人民淳朴憨厚的民风。因此,现在的泥塑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价值,已经由原来的一个纯手工艺品上升到旅游工艺品,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亲睐,更有外国友人驻足观赏甚至拜师学艺,这足以证明泥塑的发展空间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性。

一、泥塑概述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其基础就是造型与表现,民间美术造型是千变万化的,而非普通大众认为的是一种天马行空胡乱的思考。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来源于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和历史积淀,这份积淀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起初,人们制作泥塑只是为了消磨闲暇时光,后来就变成了专人从事的艺术工作。另外,阴阳五行对民间艺术泥塑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泥塑的色彩

泥塑是用粘土塑造成不同造型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泥塑的制作方法是在粘土中加入纸、麻、棉等纤维,捏制或模制成型后,再描绘不同颜色而成。泥塑的雏形是泥坯,本身色彩单一,但是一经五色描绘,就光彩照人,给民间艺术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颜色多姿多彩,缤纷绚丽。因此,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大多以红色和黄色为主,红色代表着中国传统色彩而黄色是古代皇帝最喜欢用的色彩,因此这两种颜色用途最为广泛。由于中国历史积淀所影响,中国人喜欢祥和喜庆的色彩,因此,没有色彩的泥塑既无光彩,也不醒目。相反,有了色彩的装饰让泥塑看起来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泥塑的造型

泥塑形象多种多样,形式各异。有动物类、人物类等等。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2006年被选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它不同于油画、剪纸、浮雕等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们追求刻画深入细致,画面内容饱满而富有寓意,恰恰泥塑却只追求艺术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象感丰富多样,图像立体生动,欣赏角度也极为的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同时也是当今人们追求时尚、个性的一种体现。泥塑以其纯天然的艺术形式获得当今人们的追捧。正所谓是一种纯天然的艺术。是一种无添加、回归原生态的一种艺术。

二、泥塑代表介绍

(一)陕西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相传已有600多年历史,凤翔地区喜欢老虎,这种习俗与对虎图腾崇拜有关。乡亲们相信老虎可以辟邪消灾、护佑人丁,所以不论是结婚嫁女,生娃做满月,还是给长者祝寿都喜欢送虎。凤翔泥塑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挂片,以虎头挂片为代表,挂片有大小之分,最大的可达1米多高,最小的仅有娃娃巴掌大。另一类是圆雕,分人物和动物两个方面。彩绘泥塑种类繁多人物图案有孙悟空,动物图案有老虎,猴头等等。逢年过节大家互相赠送给孩子们。起初,当地人们就地取材起初只是为了打发农闲时间徒手捏造,而后为了美观,再涂上各种颜色加以修饰,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就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勤劳而又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将平凡的泥块赋予独特的生命含义。而后,小型泥塑在宋代得到了发展,宋代七夕节人们争买泥娃娃。被喻为是幸福和爱的代言人。正是因为泥塑其小巧精致的特点,因此被大家广泛相赠。

(二)无锡惠山泥塑

产于江苏无锡惠山,清代最盛,以王春林最著名。惠山泥人造型夸张,色彩鲜明,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中国民间审美意识中以大为美,因为他们认为大就是美。人物造型讲究丰满,大都会夸大女性生殖器官或夸张头部,以富裕他们对生殖的崇拜。惠山泥人以手捏为主,做出人们所熟知的戏文人物,起初无锡民间用于婚丧仪礼上作为点缀物,后来逐渐变为欣赏性艺术品。著名的“大阿福”是惠山泥人中最有代表性、最具特色的作品。大阿福多为翻模制作。制作过程是将加工好的黏土压进模具中,成形后取出,阴干后刷上白粉,待白粉干后上色彩绘成之。大阿福又有男女阿福之分,意为“男女双全”,因为中国人讲求对称偶数,比如阴阳鱼、比翼鸟等等。寓意和平美好幸福,忌讳单数。

(三)天津泥塑

到清代时期,泥塑已负盛名。以泥人张最为著称。泥人张是指天津的彩塑世家。清代张焘著《津门杂记》云:“城西张姓名长林,字明山,以捏塑世其家,向所捏戏出人物,各班角色形象逼真。西洋人曾以重金购之,置诸博物馆院中供人玩赏,而为人做小照尤其长技也。”由此可知,泥人张的制作技术之精湛,造型之准确生动。其作品以其高度写实的技巧驰名海内外。泥人张的特点是制作工艺细腻传神,动物泥塑形象生動,栩栩如生,人物泥塑表情丰富,活灵活现。

(四)新城泥塑

新城地处河北省保定地区的北部,当地有很多农民以生产泥玩具为主要职业,人们是用模子扣成素坯后,涂一层白粉底儿,用红、绿、黑、蓝、黄等着色,品种造型粗犷纯朴、色彩简洁明快,极其赋予民间特色和乡土情趣。

nlc202309012223

(五)玉田泥塑

唐山市的玉田县西高桥、戴家屯一带,是远近驰名的泥人之乡。大体分为儿童玩具、戏曲人物、飞禽走兽、草虫小品等四大类别。

(六)河南淮阳泥泥狗

产于河南省淮阳县,泥泥狗多涂成黑色的底色,上饰以红、黄、绿、白等色纹饰,纹饰主要以点、线为主,再将直线、折线与圆点穿插作有规则的排列,造型以人面猴、斑鸠、燕子、青蛙最为常见。泥泥狗能给人以单纯、淳朴、生动的美感、极富情趣。这些都反映了群众对生命的真挚向往和希望。

(七)山东聂家庄泥塑

山东高密县聂家庄民间泥塑艺术。起源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造型概括夸张,用笔极为轻松自由,只求大体形似,注重神气。彩绘多用大红、桃红、绿、黄、紫等色点染,再稍用墨、金勾点,色彩鲜艳火爆,具有热烈的喜庆趣味。

三、什么是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是一种来源于群众,反映群众生活,表现群众心理状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一定的群众性、民族性、地域性。群众文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思想意识的积淀过程。群众文艺对社会文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群众文艺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反映,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群众文艺是一项复杂的活動,但贴近百姓生活,人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表及里,不断深入挖掘其精华所在。

四、民间艺术泥塑对群众文艺的影响

首先,泥塑这种民间形式对群众文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同地域的泥塑形态反映了当地群众的一种生活文化意识和状态。民间劳动者既懂得美,也会欣赏美。泥塑用途起初是为了表达他们内心深处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表达出他们对和平及田园生活的渴望。泥塑是一种纯粹的原始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他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追求原始艺术最真挚的情感表达。正是这质朴的表达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粗狂、自然的风格。也是群众文艺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民间艺术在创作中没有一定的模板为参照,大都是随意的去表达百姓身边的生活,题材很贴近民众,少了很多功利性,他们只追求创作中愉快自然洒脱的心境,这也正是群众文艺的精髓。许多民间艺术造型直接来源于群众文艺活动,比如过去人们求子就会制作大泥娃娃如大阿福。这样的作品不仅简单而且更容易贴近民心,这正是将群众生活与民间艺术相联系。此外,民间艺术造型丰富了群众日常的文化生活。战争之后,泥塑又被作为下葬品,但随着时代的演变,现在已经是孩子们的玩具了。

其次,民间艺术对群众文艺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泥塑是民间玩具的代表。在当时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面貌,也推动了玩具产业的发展。对目前品牌文化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民间文化对群众文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民间文化推动了群众文艺的发展,对群众文艺起着科学性的指导性作用。泥塑是人类文化发展积累出来的文化,它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性、民俗性、群众性。群众文艺是以群众为主体,以民间文化为支撑,弘扬中华文化。泥塑不仅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艺作品,而且带动当地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产品的附加值,一个没有群众文艺的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也会出现弊端。民间艺术越来越体现出他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无不体现了劳动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每一个作品都是创作者对生活的领悟和独特的生活经历的写照,透过作品可以作者的生活信念。

另外,随着旅游行业的兴起,国外旅游者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有了更广泛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刺激民间艺术作品趋向商品化的热潮。这种艺术形式已经走出国门,旅游工艺品顾名思义就是传达当地文化的物品。旅游品要反映当地的精神风貌,并将当地特色传递给更多的人们。旅游工艺品可以延续旅游时的美好瞬间,而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更容易演变成为旅游品,本身小型的泥塑作品既便于携带,又能传达浓厚的民族文化情感。泥塑作为旅游品既要体现当地的地域特征,也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间工艺技术。作为彩塑代表天津“泥人张”就是一个有特色的工艺品,其独特的表现性成就了它现在的地位。游客们喜欢地域浓厚的旅游工艺品。但是民间艺术也绝不代表要粗制滥造,民间工艺虽然是手工制品,但是仍然可以制作大量精品。

总结:民间美术不仅在外在表现上受到群众文化影响,造型风格上也体现民俗实用性功能。比如凤翔泥塑辟邪挂脸就是一种辟邪物,表达人民祈求幸福,吉庆祥和的心愿。民间美术从表达内容来说,不只是表达单一的生活现象有时也会打破常规,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创造和谐美好的情景。人们在创作中并不是对看到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自己内心情感的诉求创作,同时也会概括出事物的主体特性,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美术对群众文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群众文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Art Tone.配色宝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2.

[2]郑军.图形与创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36.

[3]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山东社会科学版),2005,(11):28-31.

[4]张中波,周武忠.民间艺术旅游商品化的路径[J].民族艺术研究,2012,(06):115-122.

[5]张丽娟.浅析中国民间泥塑玩具的精神指向[J].郑州轻工业学报,2011,(35):138-139.

[6]董馨.艺术形式的美学功能[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39-41.

[7]刘淑芳.浅析陕西凤翔民间泥塑玩具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0,(11):166-167.

群众文学艺术的特点 篇12

其实只要随手拿起一本艺术史翻阅, 你就能很容易地发现, 自诞生以来, 艺术就具有很重要的精神价值, 能够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 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其中, 对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 是欣赏者、创作者及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而艺术要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人欣赏, 并能成功架起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换句话说, 只有当艺术作品能与普罗大众产生共鸣的时候, 艺术的价值才会得到最大化。

宏观来看,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 国内外的艺术交流逐渐增多, 世界艺术的多元化在使中国艺术家们大开眼界的同时, 传统的视觉艺术观念和色彩观念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中国油画也借此机会真正开始了多样化的发展。在面对一切都在变动中的不确定现实, 中国艺术家从传统的绘画题材与绘画形式里走了出来, 转向了诸多社会哲学、生活观念等绘画题材的创作形式。

另一方面, 大众的物质需求普遍得到了满足, 于是他们更多的开始追求起精神层面的需求, 艺术首当其冲。人们渴望走近艺术, 感受艺术的熏陶, 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然而, 当下部分中国艺术创造者却在浮躁和高傲中远离群众, 满足于一些所谓的“业内专家”“艺术批评家”们的阿谀奉承, 自满自醉, 孤芳自赏。面对热爱艺术的百姓, 他们反而不屑与其打交道, 更不屑听取他们中肯的意见和看法。在盲目乐观的同时, 也将自己封闭了起来。

那么, 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国家是否也会出现呢?结果令人惭愧。不少鲜活的例子都表明, 相比急速发展中的我国艺术界, 西方艺术则明显更加亲近大众。

远有钟情于艺术的哲学家尼采, 他提出, 公众只要在艺术作品中看到自己的生活轨迹, 哪怕只有一点点相似, 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获得了美。“艺术在这里是一种猜谜, 它让猜中者为自己的机敏和聪明而欢欣鼓舞。”近有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她在纽约曼哈顿现代艺术博物馆长达700小时的“静坐”表演里, 对面的椅子几乎从未空过, 有1400余人参与互动表演, 通过网络现场直播, 每日点击量达到80万次。她用行动除了告诉世人“艺术就是当下”外, 也同时表达了艺术就该是与更多人交流对话的媒介。

那么, 国内一些艺术创造者们耽于让作品困在小圈子里的原因何在呢?

1.利益为先

某些艺术工作者的功利性太强, 对艺术的追求逐渐转为对利益的执着, 丧失了对艺术追求的向往。

2.伪学术泛滥

当代艺术应该是开放性、草根性和反保守学术体系的。但国内某些所谓的“当代艺术”已然形成越发自我封闭的小众化圈子, 从这个场子窜到那个场子, 作品却始终只是那几样。本是未成形的实验性艺术, 却赶鸭子上架地组织“学术”来盖棺定论。本是草根的艺术, 却整得高端洋气奢侈范。如此种种, 注定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会有一些走上歪路的艺术创造者选让作品也向金钱漂流。

3.乱吹捧

当下艺术批评界存在吹捧多批评少的现象, 致使部分艺术创造者太过浮躁和自负, 无法潜心创作出与大众产生共鸣的作品。本身而言, 艺术发展是离不开艺术批评的, 不过在当代艺术等领域, 批评正在逐渐变成一种怪现象:真正的有价值的批评基本缺失, 各种吹捧文章却铺天盖地。看到这个突出问题的人其实也不少, 比如第七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陈孝信就指出, 弥漫在当代艺术圈内的批评, 以追逐功利、商业化的批评居多。“批评标准的混乱, 给当代艺术造成了很大伤害。这一类批评不专业、没有学术见地、没有理想。很多批评文字不过是在帮投资人击鼓传花, 比如今天吹捧谁的作品极有价值, 明天再说某人更具大幅升值的潜力, 循环往复, 就这样把一批艺术界的明星造出来了……”

同时, 艺术批评界还有一个怪现象:吹捧远远大于批评。这类文章打着批评的旗号, 却对艺术家极力吹捧, 避重就轻, 将其根本不存在、或是很小的优点极力放。让你读完文章后, 会搞不清他到底是站着艺术的角度去进行批评批判, 还是站在金钱的位置上极力鼓噪。

4.客观因素不完善

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 国内艺术没有如愿广泛地走进寻常百姓家中也有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毕竟自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艺术才重新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同时, 人们的物质需求开始得到满足, 从而慢慢转向对艺术对精神的追求。在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 普罗大众对艺术的认知和了解与西方国家的民众相比自然是存在差异的, 艺术知识的普及没有西方国家的范围广也是能够理解的。

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 导致了两个特别奇异的现象。第一个“怪相”, 就是在国内大受好评的作品却根本不受国外同行的认同。第二个“怪相”便是之前籍籍无名的中国画家, 却在国外出了名, 画的价格扶摇直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国内市场的席卷。

针对艺术与大众之间距离过大的现状, 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加大教育力度

艺术欣赏必须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普及艺术教育无疑是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高对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开展艺术类课余活动, 增设多种类的艺术选修课程对青少年艺术教育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

令人欣慰的是, 现阶段不少地方已经试点进行相关教育的普及, 甚至将美术定位必考科目。虽然行政化了点, 但无疑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2.放下高傲身段

对艺术创造者而言, 只有让作品亲近大众服务大众, 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气”, 具有更多的艺术价值;此外, 要想创作出能与大众产生共鸣的作品, 必须要放下身段走入民间去取材, 这样既能开拓自己的视野, 也能如著名画家石虎而言, “在民间寻找到艺术的真谛”。

不过, 不少画家实际担心的是, 过于接地气的作品会导致评价不高, 甚至价格不高。笔者倒是认为, 只有接地气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的心, 而衡量一幅画的价值, 更多的不是他的主题, 而是对艺术理解和造诣。庸人自扰, 需要改变的不是扰乱自己的东西, 而是从提高自身做起。

3.推广公益性

应该由政府主导, 加强艺术公益性方面的作为, 比如开放更多的艺术展览馆, 策划多样性的艺术展览, 加大对艺术的宣传力度, 鼓励大众前去参观, 配备专业的解说人员同样是使艺术走进大众的方法之一。

只有当大众看到的作品能与自己产生共鸣时, 他们才愿意更多地参与到艺术当中, 与艺术创造者进行更多的互动。对中国艺术而言, 当艺术创造者更多地创造出亲近百姓的作品, 当百姓越来越多地愿意欣赏懂得欣赏这些作品时, 中国艺术的氛围和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 中国艺术也将在“群众路线”上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黄应全著.《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梁维科.《尼采艺术观对当代艺术家的启示》.大众文艺, 2011 (21) .

上一篇:间套技术下一篇:发动机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