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业务

2024-10-29

贴现业务(精选10篇)

贴现业务 篇1

一、阜阳市票据贴现业务较快发展:拓宽银行金融服务渠道,融通企业经营资金

2009年1—3月份,阜阳市各金融机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金额22.99亿元,是2008年同期的2.55倍。在2009年1—3月份新增信贷资产的构成中,贴现业务净增数额占33.77%,较2008年同期上升5.76个百分点。票据贴现业务规模的扩张充分表明票据市场运转效率的提高及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加快。从阜阳市票据贴现资金投向来分析,票据贴现业务呈现以下特点。

1. 贴现资金集中投向批发零售业。

从对贴现票据最后持票人所处行业来看,票据贴现资金主要投向批发零售业、制造业。2009年前三个月,票据贴现于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的资金,分别占第一季度贴现量的58.78%和27.66%,其他行业占13.56%。应该说,依托阜阳便利的地理交通环境,阜阳市医药批发、商贸流通领域比较发达,并辐射到周边地市。随着票据使用范围的广泛和异地支付的便捷,票据贴现有效发挥了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融资功能。

2. 票据贴现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

在2009年以来的贴现票据中,按票据票面金额分类如下,50万元(含)以下、50万~100万元(含)、100万元~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票据分类,分别占6.98%、13.32%、19.63%、60.07%。根据长期对阜阳市企业调查表明,发生商品交易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绝大多数为规模以上的企业,因此,阜阳市票据贴现的信贷资金大部分流向规模以上企业,满足了规模以上企业的融资需求。

3. 票据贴现表现出一定的域外性。

从贴现票据来源来看,2009年一至三月份阜阳市金融机构办理贴现的票据中,33.56%票据的最终持票人来源于阜阳区域之外。究其原因:一是来源于农村信用联社办理的转贴现。阜阳辖内农村信用联社全部成功兑付央行专项票据后,资本实力增强,流动性充足,经营方向逐步多元化,转贴了异地金融机构的贴现票据。二是银行为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大力营销本外地票据,通过客户经营链条中的上下游关系为异地企业办理贴现业务,融通企业经营周转资金。

4. 票据贴现期限趋长。

受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影响,企业产成品相对增加,资金相对短缺,买方市场预期增强,企业将更多地采取票据结算方式,缓解自身的短期资金压力,借助银行融资提前获得周转资金。从阜阳市来看,2009年一至三个月,前来贴现的票据87%以上为出票期不足一个月的新票,而2008年同期,59%的客户选择离票据到期日较近(一般三个月内)的银行票兑汇票前来贴现,企业持票率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经济环境下客户经营资金链的紧张。

5. 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走低。

在阜阳市金融机构2009年一至三月份办理票据贴现的业务中,其中,三个月以内发生额4.88亿元,加权平均利率1.81%;三至六个月发生额18.1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1.85%。与2008年初同档次贴现利率相比,分别下降4.85个百分点、4.68个百分点。据分析,在国家刺激经济等宏观调控影响下,票据贴现利率低于半年期人民币同期存款利率,随着企业贴现的财务成本降低,为获得较高的回扣和折让,企业大都选择票据贴现,以现金付款购买商品或原材料;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客户经营状况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直接影响了票源和贴现价格。

二、基层银行偏好票据贴现业务的动机:在风险防范、投放信贷资金、获取收益中寻求平衡

1. 外部环境的不可预测性为票据融资业务放大规模增添可行性。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企业经营风险增大,银行不良资产预期增加,银行在平衡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将从技术层面加强防范风险准备;而票据融资业务来说,流动性相对较好,有利于风险管理。基于此,各商业银行的上级行普遍对票据贴现业务持鼓励和支持态度,并根据市场情况不断下调票据直贴价格及相应的直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鼓励各行在第一季度前尽量做大直贴业务规模,以求赢得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收益。

2. 票据业务符合经济资本管理要求。

在经济下行周期,监管当局取消限额管理的同时,预计通过资本约束加以控制,商业银行在资本金相对不充分的情况下,将更多地选择占用经济资本较少的票据业务,从而达到调整资产结构、保持效益增长和资本充足的目标。同时,由于在经济下行中优质企业信贷需求相对减弱,导致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放缓,票据业务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3. 票据贴现业务特点成为“保增长”的措施之一。

从支付结算效率而言,票据贴现业务能够有效节约企业票据异地交付和背书的往返成本,提高资金到账速度。同时,与其他信贷业务相比,票据贴现业务依托于企业间的贸易背景,决策链条相对较短,审批流程较少,所以,贴现业务办理时效快,能够尽快实现信贷资金的投放。如,由于农行剥离不良资产导致信贷规模大幅下降,面对上级行、地方政府不断督促有效信贷投放以及第一季度“春天行动”等各种压力下,农行阜阳分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2009年第一季度为企业累计办理票据贴现11.2亿元,较2008年同期的21倍。工行阜阳分行因授信权限上收,贷款总量不断萎缩,第一季度累计办理票据贴现业务3.4亿元,是2008年同期的5.4倍。

三、政策建议

1. 监管部门加强对贴现业务的指导。

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票据贴现业务的正确指导,引导其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高度关注并及时预警银行放贷冲动下的风险隐患。同时,可联合工商、税务等部门加强对票据承兑企业与贴现企业的财务审查,防止企业造假风险。

2. 保持信贷结构的合理性。

各银行业要积极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统筹好客户资源、项目储备、细分市场的匹配,在满足企业有效资金需求的同时,科学把握票据贴现的节奏,合理配置信贷资金,优化调配票据贴现与信贷业务,实现票据业务与信贷业务的均衡、稳健发展,保持信贷投放对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

3. 强化票据融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各银行业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导向,继续贯彻执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政策,努力增加对三农、节能减排、自主创新高科技等行业的信贷投放,尤其是对涉农票据、县域企业及中小金融机构签发、承兑、持有的票据应优先办理贴现,强化票据融资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使更多的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最富活力的部分。

4. 切实防范票据融资风险。

各银行业应坚持做到信贷投放与风险管理能力、专业人员素养和经验相匹配,建立健全承兑、贴现、转贴现各个环节的内控和监管制度,加强对票据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票据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性管理,把好流程关和预警监测,尤其要规避承兑环节的风险防范,以及对贴现资金的事后监控,促进票据市场规范发展。

摘要:2009年以来, 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刺激下, 全国信贷增量迅猛扩张, 其中突出特点之一是票据贴现业务发展惊人。在此背景下, 为了解基层银行开展票据贴现业务的经营出发点, 以微观视角浅析基层银行票据贴现资金的流向、经营动机, 并提出贴现业务可持续性支持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保增长,票据贴现,银行

参考文献

[1]王勇.票据“冲锋”引警觉[J].金融博览, 2009, (3) .

[2]陈荣邦.中国票据市场监管制度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8, (9) .

贴现业务 篇2

客户经理应严格审查贴现申请人资格及提供的资料,审查重点如下:

(一)贴现申请人和承兑银行的资信状况;

(二)贴现申请人与其直接前手之间交易关系、债权债务关系的真实性,票据、合同、税务发票的真实性,交易对手、日期、金额等内容要素的对应关系;

(三)根据票据查询结果调查业务可行性;

(四)本行需要调查的其他要点。

经办客户经理尽职调查完毕,客户经理撰写完整客观的调查报告。

第十条 票据查询与保管

(一)票据查询内容

贴现行在办理贴现时必须进行查询,查询内容包括: 1.银行承兑汇票票面要素是否真实、相符; 2.他行是否已办理查询; 3.是否挂失止付或公示催告。

(二)查询方式

1.由贴现行所在地银行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经办行应指 派专人与贴现申请人一同持银行承兑汇票原件和本行查询(复)书前往承兑银行实地查询,并取得承兑银行签章确认的查询结果。

2.由非贴现行所在地银行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经办行应通过本行大额支付系统进行查询核实,并取得承兑行的书面回复。对查复方回

复“有他行查询”应采用传真查询、实地查询等方式进一步核实。

(三)贴现行票据要素审查

贴现行会计人员按照《汉口银行贴现、转贴现会计作业指导书》要求,与客户经理、贴现申请人共同对银行承兑汇票原件票面要素、票据真伪和背书连续性等进行审查,并对票据的真实性负责。

1.若票据要素无瑕疵,审核人员在票据复印件(正反面)加盖“经审核票据无瑕疵,与原件核对一致”章,并与客户经理一同在复印件上签章。票据原件由审核人员与客户经理一起眼同封包(“代保管品封包单—商业汇票”,见附件 1),并在骑缝处双人签章。客户经理与保管人员在《重要物品交接登记簿》上签字 办理交接手续,由贴现行营业经理监交。同时客户经理与客户办理接交手续,证明票据由本行代为保管。此封包由会计部门作为代保管品临时保管,会计部门凭“商业汇票入库单”(见附件 2)记代保管品帐。“商业汇票入库单”和经审核人员、客户经理双人签章确认的票据复印件一并作为业务资料上上报有权部门审查审批。

2.若票据要素有瑕疵,审核人员将原件交还客户经理。

3.贴现行应结合票据查询方式合理确定票据封包时间。若业务办理过程中,确需将票据拆包的,应在《重要物品交接登记簿》上登记并凭报经有权人审批后的“商业汇票出库单”(见附件3)销计代保管品帐,收回经审核人员和客户经理双签确认的票据复印件。在票据再次移交本行时,应按照以上流程对该票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以防票据调换的风险。

(四)经查询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贴现行不得为持票人办理贴现业务: 1.票面要素不真实或有不符点; 2.已办理挂失止付或公示催告。

第十三条 审查要点

信贷审查人员除须按照本行对公授信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综 合风险判断,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贴现申请人的合法资格;

(二)根据票据查询结果判断能否办理票据贴现;

(三)根据会计人员和客户经理双签确认的票据复印件(正反面),审核票面要素和背书情况,对大额关联交易、回头背书交易、短期跨多区域背书以及具有融资嫌疑的贴现业务,应跟踪了 解票据项下是否发生了实际的货物转移,且货物的流向与资金和 汇票的是否流向一致,从而确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四)贴现申请人与其直接前手之间是否具有真实的交易关 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交易合同和税务发票的日期、金额等 要素是否相互对应;

(五)对须提供担保的,应按照本行授信担保操作规程的有 关规定,分析担保的合法性、足值性、有效性和变现能力;

(六)信贷初审人员应按照发票常识查验增值税专用发票(普 通发票)复印件,判断发票的真实性(例如:发票代码代表的省 份、制版、批次、语言文字、联数等含义是否与实际情况相 符;发票

代码、流水号和密码区对应号码是否相符;发票的各个 要素是否填制完整、字迹清晰;电脑版发票字体、字间距、行间 距是否异常等;如涉及金额较大,可要求客户提供该张发票所属 月份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检查申报金额是否大于该张发票的金额等)。同时应通过国家税务局网站在线输入发票代码和流水号信息,查询发票的真实性,杜绝虚假发票或重复发票贴现;对 于发票信息查询无结果的,应要求企业提供合理有效的说明证明 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七)本行需要审查的其他要点。第二节

第十四条

签订协议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经有权人审批同意后,经办客户经理按照授信批复意见书的要求落实授信条件后,与客户签订各类合同文书并办妥票据入库等手续。

第十五条 票据入库保管

客户经理持授信批复意见书、商业汇票出库单与贴现行票据审核人员一同办理代保管品出库拆包手续,在《重要物品交接登记簿》上办理交接手续,贴现行会计销计对应代保管品帐。

经审批通过同意办理贴现的票据,由贴现行会计审核人员在票据原件上制作背书,审核人员与客户经理一同封包入库,贴现行会计人员根据《权证类档案入库凭证》进行入库记账操作。

审批不同意办理贴现的票据,客户经理将票据原件退还客户并办妥移 放款与支付

交手续。

第十六条 放款审核客户经理办妥全部手续后,按照本行对公授信操作规程的放款操作要求,提交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贴现凭证、背书后票据复印件、权证类档案入库凭证等相关资料)供放款机构审核,办理贴现业务放款手续。

第十七条 账务处理 贴现行会计部门凭放款审核部门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放款通知书》按照《汉口银行贴现、转贴现业务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放款的账务处理。

第三节 授信后管理

第十八条 资料保管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办理后,贴现行应及时将收集整理后的相关资料(要素齐全、签章清晰完整,复印件应注明“与原件核对一致”签章和核验人名章)和贴现契约等按照本行信贷档案管理的要求归档保管。对于业务存续期间收集的最新资料等应一并归档保管。

第十九条

贷后管理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办理后,贴现行应按本行对公授信后管理规程要求进行贷后检查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加强贴现资金发放后资金流向监控,防止贴现资金违 规进入

股市、回流至出票单位或背书前手,杜绝企业通过票据贴 现业务进行套利、套现等行为;

(二)贴现行应建立客户贴现业务台账,记录贴现人增值税发票(普通发票)、合同中的金额、期限、号码等重要信息,有效识别客户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客户利用同一交易合同或发票重复贴现;

(三)经办行客户经理应通过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将到期的贴现票据,同时经办行综合管理部应做好提醒工作,客户经理按照已贴现票据到期前三天(异地票据提前一周)的原则,及时办理票据出库手续并与贴现行会计人员办理实物交接;

(四)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条 到期收款 已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贴现行应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将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票据上注明的付款人开户银行办理委托收款。

承兑汇票如果遭到拒付,贴现行应在收到拒绝付款证明或退 票理由书的当天从贴现申请人账户内扣收票款,对尚未收回部分,按逾期贷款的规定处理。同时立即将拒绝付款证明或退票理由书 移交信贷部门,信贷部门应立即将被拒绝事由书面通知贴现申请 人,对尚未收回的部分行使追索权。第二十一条 特殊情况

贴现行在已贴现票据中发现假票、克隆票或其他票据欺诈行为的,应

立即采取有效的资产保全措施,同时按照贴现契约约定直接从申请人存款账户扣收票款,对未收回部分按约定计收利息。

已贴现的票据不慎灭失,贴现行应立即通知承兑人挂失止付,并在通知挂失止付后 3 日内向承兑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同时将相关情况告知承兑人开户行。挂失止付及公示催告手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票据直贴操作规程

第一条 办理贴现时,各营销支行负责与贴现申请人

协商确定符合规定的贴现利率、办理对贴现资料审查和票据查询查复事项,然后由支行授权的票据客户经理收集整理以下资料到分行票据中心办理审查审批和划款手续。

1、经年审合格的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由支行客户经理加盖“已与原件核对一致”印章);

2、企业代码证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由支行客户经理加盖“已与原件核对一致”印章);

3、贴现经办人持有的授权申办委托书;

4、法定代表人和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由支行客户经理加盖“已与原件核对一致”印章);

5、贴现申请书和加盖支行行政公章的贴现审批书;

6、贷款卡复印件(由支行客户经理加盖“已与原件核对一致”印章);

7、商业汇票原件及正反面复印件;

8、商业汇票查询查复书;

9、商品交易合同和相匹配的税务发票复印件,不能提供交易合同或税务发票的须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或资料(由支行客户经理加盖“已与原件核对一致”印章);

10、加盖有开户银行预留印鉴的贴现凭证;

11、查询《银行征信管理系统》获得的贷款卡状态报告单;

12、查询《特别关注系统》获得的贴现申请人状态报告单;

13、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各营销票据业务的支行对所有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对上述资料存有疑问的,分中心可要求客户提供原件和其它可选资料,如商品货运单据、企业财务报表、承兑行出具的审批文件(针对大额连号票据)等。

第二条

分中心市场营销初审岗由支行票据客户经理陪同,将汇票原件交会计核算初审岗,对余下的上述各项资料进行初审。重点审查贴现申请人商品交易合同、税务发票的复印件。在确定贴现申请人的申请资格和票据跟单资料的合规性后,在贴现审批表上签署审查意见。

第三条

分中心市场营销初审岗审查合格后,将整套资料交市场营销复审岗进行复审。审查合格后,在贴现审批表上签署审查意见。

第四条

分中心市场营销复审岗审查合格后,将整套资料交资产风险管理岗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在贴现审批表上签署审查意见。

第五条

分中心会计核算初审岗接到汇票原件后,应与支行票据客户经理办理双方交接登记手续。然后对票据的票面要素和真实性进行审查,并进入《票据登记核查系统》对汇票真实有效性查询打印。审查合格后,在贴现审批表上签署审查意见。

第六条

分中心会计核算初审岗审查合格后,将汇票原件和《票据登记核查系统》的查询书交会计核算复审岗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在贴现审批表上签署审查意见。

第七条

申请贴现的商业汇票原件在办理查询和贴现

手续期间不得退还贴现申请单位。如贴现申请单位因取消贴现申请而要求退票时,应按规定办理退票手续。如贴现申请单位持退还的商业汇票再次申请贴现时,分中心、支行必须按规定重新办理票据审验、查询事宜。

第八条

商业汇票贴现申请人必须在分行开立存款账户(含一般存款户或临时存款户),如未在分行开户,客户经理应引导申请人办理开户事宜。

第九条

贴现审批表通过各个审查环节后报送分行票据中心主任签批。授权范围内的由分行票据中心主任签批完成,超授权范围的经分行票据中心主任签批同意后,由分行票据中心报送分行有权签批人审查,并签注意见。

第十条

在书面贴现审批表流转的同时,分中心各岗位人员应按总行《票据综合管理系统操作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同步进行电子业务流程的处理。

第十一条

分行票据中心帐务核算人员接到有权签批人签批同意的贴现审批表后,应及时办理贴现资金的划款手续。贴现资金由分中心通过系统内同城通兑方式划付到贴现申请人在支行开立的存款账户上。

第十二条

分中心完成贴现业务流程后,会计核算复审岗要将实际办理贴现票据的票号、金额、贴现日期、到期日、贴现利率和贴现利息打印成买入票据清单一式三份。一份作为贴现审批书附件,另两份由支行和分中心分别保存,作为利息返还和业务考核依据。

第十三条

申请贴现而未通过审查或因其他原因取消

贴现申请时,应将商业汇票及时退还支行票据客户经理。退还汇票原件时,会计核算初审岗应要求支行票据客户经理在票据交接登记簿上签收。

第十四条

贴现业务办理完毕后,所有业务档案文件均应移交分中心档案管理员(暂由资产风险管理岗担任)集中保管。如某笔业务未通过审批或因其他原因取消贴现申请的,该笔业务的审批表不得交给客户,应由分中心留存归档。

第十五条

档案管理员若发现档案文件欠缺的,应通知相关部门或人员限期补齐。

第十六条

每日营业终了,会计核算复审岗应对当日买进的商业汇票与贴现凭证第五联,按笔数与金额核对一致。

第十七条

分行应指定两名人员作为票据专管员共同管理已贴现承兑汇票。每日上午上班时,一人以密码开启,另一人以钥匙开启;下班后由两人共同关闭保险柜。

第十八条

票据专管员应每周核对一次台帐和票据实物,并在核对单上签字。

第十九条

票据专管员应对已贴现商业汇票专夹保管,并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办理票据到期托收。

第二十条

票据专管员负责对发出托收逾期十日(含)以内票据的催收和上报逾期七天(含)以上票据的详细信息;资产风险管理岗负责对逾期十天以上以及非结算原因引起的风险逾期票据的催收和追索,负责对票据资产的保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

托收收回的票据或转贴现卖出的票据,由分中心帐务核算人员负责按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和总行《票据综合管理系统操作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在营业当日及时进行处理,严禁跨工作日处理。

到期托收业务操作规程

第二十二条

分中心会计核算复审岗每个工作日应根据票据综合管理系统的提示负责建立发出托收单据(一般须提前10天发出托收,遇长假顺延),并通知票据专管员对照单据将库存票据实物序时发出托收。

第二十三条

票据专管员负责在发出托收票据背面背书栏作委托收款背书,加盖结算专用章和授权经办人员名章,注明“委托收款”字样及委托收款银行全称,并逐份填制委托收款凭证和特快专递信封,委托收款凭证上加盖印章。

第二十四条

票据专管员应将做完委托收款背书的拟发出托收票据的正反面按1:1的比例复印后留存,用作票据保全依据。然后将票据实物、填制好的委托收款凭证和特快专递信封交会计核算初审岗复核。

第二十五条

会计核算初审岗接到票据专管员交来的托收票据及凭证后,应进行仔细审核,查看加盖的结算专用章日期与凭证日期是否一致,核对委托收款凭证的要素及托收票据的委托收款背书是否正确完整,以确保发出托收正确无误。同时还须审核EMS特快专递信封上填列的要素是否正确完整(主要包括寄信人全称、地址、邮编、电话,收件人全

称、地址、邮编和委托收款份数等,信封的内存品名处注明“银行/商业承兑汇票”字样及汇票号码)。审核无误后,在每一信封中放入一份说明,详细注明分行业务处理中心的大额支付行号、联行行号、联系电话、联系人等,供承兑行联系使用。

第二十六条

会计核算初审岗将审核后的上述物品退还给票据专管员,由票据专管员封入EMS信封,并轧计当日信封上票据总笔数与托收表外凭证合计笔数是否一致。

第二十七条

票据专管员负责与邮局收件人员办理EMS信件发出、退回的交接手续,并建立《重要物品交接登记薄》以明确责任。

第二十八条

次日,邮局送还信件回执时,票据专管员应当面逐张清点份数,查看是否盖有邮局章戳,并与上日交接登记簿所列份数核对是否一致。所有回执专夹保管,以后备查。

第二十九条

正常收回业务。票据专管员收到由人行大额支付系统、工行资金汇划系统及同城清算系统划来的托收款项,应及时根据款项内容从专夹保管的托收卡片中抽出底卡,经核对无误后,在票据综合管理系统中进行托收收回处理,正确录入票据划款日期。

退票、拒付业务。票据专管员收到邮局退回(主要为地址不详)或承兑行拒付的EMS信件,经审核为无理退票(拒付)或合理退票但能通过协商解决的,应及时与承兑行联系后重新发出托收,并在票据综合管理系统中做“建立退票单

据”后再按托收业务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对于不能协商解决的应及时向前手追索,并上报资产风险管理岗人员。

第三十条 分中心帐务核算人员负责票据托收业务的帐务处理及核对工作。根据发出托收票据、正常收回票据和退票拒付业务制作相应的表外凭证,分别核算“810001买入票据实物”、“833199应收托收款项”等表外科目,实物笔数、金额核对一致。

贴现业务 篇3

关键词:贴现;情境教学;带追索权;带息

《企业财务会计》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第四版教材中,应收票据增加了带追索权和不带追索权的会计处理。而在《企业财务会计》第三章中,应收票据的贴现是教学难点。所以,对于票据带追索权或不带追索权、带息或者不带息票据的贴现是学生最头痛最难理解的内容。

一、关于带追索权和不带追索权的理解

应收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持有者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要求变成现款,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息后付给现款,待票据到期时再向出票人收款的业务。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不带追索权的贴现业务,企业应按应收债权的出售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带追索权的贴现业务,企业应按以应收债权质押取得借款的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经常因为不理解带追索权与不带追索权的含义,而对该部分内容产生恐惧。所以在讲解会计处理前,先要让学生理解带追索和不带追索的真正含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的: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银行B、出票人A和持票人C。

情境一:你是C公司的会计,出票人A从我公司购买材料,A开票给C,过一段时间后,C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便将这张票据向B贴现,并约定这是带追索权的贴现。

在此时,出现学生从未听过的专业词汇“不带追索权”。教师告知学生带追索权是指在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债务人未按期偿还时,申请贴现的企业负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款的责任。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该类协议从实质上看,与所贴现应收债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应收债权可能产生的风险仍由申请贴现的企业承担,属于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的借款,申请贴现的企业应按照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请学生思考,在贴现时,你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引导学生根据带追索权贴现的原则,C企业应在贴现时增加“短期借款”。此时请学生观察,此时“应收票据”这个账户有没有变动?学生通过会计分录可以看出,在带追索权下贴现,C企业的应收票据没有减少。

情境二:票据到期时,A企业如期支付票据款。作为C公司的会计,你需要怎么处理?很明显,A企业支付了票据款,C公司与A公司在这张票据上的关系已经终止,票据款减少,短期借款减少,相当于用票据款归还借款。

情境三:天有不测风云,票据到期时,A公司无力支付票据款。作为C公司的会计,你需要怎么处理?学生通过对带追索权的理解很快能答出:我们要把钱还给银行,并将A公司的票据款转为应收账款。最后,对于带追索权票据三方关系给出图示总结:

情境四:若在贴现时,约定的是不带追索权。

同样,教师告知学生不带追索权的票据就是在贴现的票据到期时,债务人若未按期偿还,申请贴现的企业不负有任何偿还责任。

此时,教师让学生发挥自主研究和团队合作的空间,请学生来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带追索权票据和不带追索权票据在贴现时的区别。图示总结:

二、关于带息与不带息票据贴现的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应收票据第三条第(二)款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规定:“如为带息应收票据,应于期末时,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算计提利息,计提的利息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此处“期末”应该怎样理解?是指每月末,还是每季末、半年末或者年末?对此人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认为应收票据本身期限比较短,最长不超过6个月。因此如果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期末”应理解为“月末”,带息票据应在每月末都计提利息,这样,该票据持有期间应收取得利息就分摊到了持有期各个月份中,冲减各月的财务费用。二是根据“重要性”原则,认为票据期限短,利息一般较少,在“半年末”和“年末”计提利息,其余时间简化不做计提处理。由于对利息计提的时间有不同认识,从而会影响应收票据账面余额的确定。在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中,带息票据是按月计提的,下面笔者就按照教材内容,以带息票据贴现为例,谈谈我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处理。

情境一:企业收到购货单位交来2010年12月31日签发的

带息商业汇票一张,金额300 000元,票面利率4%,承兑期5个月。2011年1月31日企业持汇票向银行贴现,带追索权,年贴现率5%。票据到期,承兑人按期付款。作为企业的会计,你该做哪些会计处理?

分析与该票据有关的经济业务,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包括:1月31日计提利息、1月31日票据贴现、贴现后每月计提利息及到期承兑人付款。

计提利息=300 000×4%÷12=1 000(元),这1000元为应收的利息,增加票据面值并减少财务费用。

到期值=305 000(元),贴现息=5 083.33(元),贴现净额=299 916.67(元)。

贴现分录为:借:银行存款299 916.67

财务费用5 083.33

贷:短期借款305 000

到期承兑人付款,假设企业已经满5个月的利息,则企业只需将“短期借款”与“应收票据”对冲。

借:短期借款305 000

贷:应收票据305 000

情境二:若情境一中承兑人无力支付。

这时请学生根据带追索权的特点思考这笔经济业务的处理。若学生能说出企业有义务向银行支付这笔款项,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带追索权的含义。同时教师提问:这笔钱难道是企业自己承担的吗?如果就做付款一个分录,那么表示这笔钱由企业自己承担,那是不合理的,企业有权向开票人收回。所以在做付款分录的同时还需要做:

借:应收账款305 000

贷:应收票据305 000

情境三:若情境一中是不带追索权票据。

要求学生思考在会计处理时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巩固理解了不带追索权的含义。在这个内容中,学生主要是在做贴现分录的时候会有困难。

借:银行存款299 916.67

财务费用1 083.33

贷:应收票据301 000

一般情况下教师只会教学生“银行存款”账户及“应收票据”账户金额的来源,“财务费用”账户是用来倒计的。笔者认为,让学生清楚这个金额的来源能让学生更加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财务费用的金额10 833.33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支付给银行的贴现息5 083.33元,一部分是企业应收票据剩余4个月的票面利息4 000元,相互抵消后财务费用应增加1083.33元。

最后,教师对该部分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带息与不带息的区别在于每月是否要计息,计息时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带追索权与不带追索权的区别在于持票人有无责任在开票人无力支付的情况下将票据款支付给银行。在会计处理上,带追索权票据在贴现时类似将票据向银行抵押借款,要先通过“短期借款”核算,最终开票人无力支付时要将“短期借款”还清,并将应收票据转为应收账款。不带追索权票据在贴现时因为风险和未来经济利益都已转让给银行,所以直接结转“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

随着第四版教材的使用,票据贴现业务的教学是每个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头痛的内容,相信在教师分析总结、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及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下,很快就能掌握。

贴现业务 篇4

此外, 商业汇票根据是否附息分为附息商业汇票和不附息商业汇票。期末, 对非金融企业的附息商业汇票是否一定要计提票面利息,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我国, 多为不附息商业汇票, 附息商业汇票非常少见, 而且商业汇票的期限很短 (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 因而票面利息金额不大, 往往不具有重要性。对非金融企业而言, 票据利息收入不是主营业务收入, 如果期末计提票面利息, 会增大工作量和核算成本, 而且非常繁琐, 容易出错。

基于上述理由, 笔者认为, 根据重要性原则, 期末非金融企业的附息商业汇票不用计提票面利息。下面通过实例详细说明非金融企业应收票据贴现业务的一般核算方法。

一、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

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很强的兑现能力。因此, 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 无论最终付款人是否违约, 贴现银行均能收到票款, 申请贴现企业不会被追索。因而在贴现时, 申请贴现企业可以直接将已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注销。

1. 不附息票据。

例1:甲公司20×7年3月2日销售一批产品售价50 000元, 增值税税率17%, 收到乙公司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一张, 面值58 500元, 期限6个月, 出票日为20×7年3月2日, 票据到期日为20×7年9月2日。因急需资金, 20×7年5月15日甲公司持该票据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 (贴现期为110天) , 银行年贴现率为6%, 贴现款当日收存银行。20×7年9月2日已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 假设: (1) 乙公司如期支付票款; (2) 乙公司银行存款不足, 不能支付到期票款。

甲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 20×7年3月2日。借:应收票据58 50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50 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8 500元。 (2) 20×7年5月15日。票据到期值=58 500 (元) , 贴现利息=58 500×6%÷360×110=1 072.5 (元) , 收到贴现金额=58 500-1 072.5=57 427.5 (元) 。借:银行存款57 427.5元, 财务费用10 72.5元;贷:应收票据58 500元。 (3) 20×7年9月2日。无论乙公司是否支付票款, 均与甲公司无关, 因此不作会计分录。

2. 附息票据。

例2:承例1, 现假设该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年利率为5%, 其他条件不变。

甲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 20×7年3月2日。借:应收票据58 50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50 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8 500元。 (2) 20×7年5月15日。票据到期值=58 500× (1+5%÷12×6) =59 962.5 (元) , 贴现利息=59 962.5×6%÷360×110=1 099.31 (元) , 收到贴现金额=59 962.5-1 099.31=58 863.19 (元) 。借:银行存款58 863.19元;贷:应收票据58 500元, 财务费用363.19元。 (3) 20×7年9月2日。无论乙公司是否支付票款, 均与甲公司无关, 因此不作会计分录。

二、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

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 如果承兑人违约, 贴现银行将按票据到期值向申请贴现企业追索票款。由于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 贴现时不能注销应收票据, 而要等该票据到期时才能将其注销。

1. 不附息票据。

例3:甲公司20×7年3月2日销售一批产品售价50 000元, 增值税税率17%, 收到乙公司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一张, 面值58 500元, 期限6个月, 出票日为20×7年3月2日, 票据到期日为20×7年9月2日。因急需资金, 20×7年5月15日甲公司持该票据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 (贴现期为110天) , 银行年贴现率为6%, 贴现款当日收存银行。20×7年9月2日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 假设: (1) 乙公司如期支付票款; (2) 乙公司银行存款不足, 贴现银行将该票据退回甲公司, 并从甲公司存款户全额扣款; (3) 乙公司银行存款不足, 贴现银行将该票据退回甲公司, 由于甲公司存款户余额也不足, 贴现银行将票款全部转为甲公司逾期贷款; (4) 乙公司银行存款不足, 贴现银行将该票据退回甲公司, 由于甲公司存款户余额也不足, 贴现银行从甲公司存款户中扣款30 000元, 将剩余部分转为甲公司逾期贷款。

甲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 20×7年3月2日。借:应收票据58 50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50 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8 500元。

(2) 20×7年5月15日。票据到期值=58 500 (元) , 贴现利息=58 500×6%÷360×110=1 072.5 (元) , 收到贴现金额=58 500-1 072.5=57 427.5 (元) 。借:银行存款57 427.5元, 财务费用1 072.5元;贷:短期借款58 500元。

(3) 20×7年9月2日。 (1) 借:短期借款58 500元;贷:应收票据58 500元。 (2) 借:短期借款58 500元;贷:应收票据58 500元。借:应收账款58 500元;贷:银行存款58 500元。 (3) 借:短期借款58 500元;贷:应收票据58 500元。借:应收账款58 500元;贷:短期借款58 500元。 (4) 借:短期借款58 500元;贷:应收票据58 500元。借:应收账款58 500元;贷:银行存款30 000元, 短期借款28 500元。

2. 附息票据。

例4:承例3, 现假设该商业承兑汇票的票面年利率为5%, 其他条件不变。

甲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 20×7年3月2日。借:应收票据58 50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50 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8 500元。

(2) 20×7年5月15日。票据到期值=58 500× (1+5%÷12×6) =59 962.5 (元) , 贴现利息=59 962.5×6%÷360×110=1 099.31 (元) , 收到贴现金额=59 962.5-1 099.31=58 863.19 (元) 。借:银行存款58 863.19元;贷:短期借款58 500元, 财务费用363.19元。

(3) 20×7年9月2日。 (1) 借:短期借款58 500元;贷:应收票据58 500元。 (2) 借:短期借款58 500元;贷:应收票据58 500元。借:应收账款59 962.5元;贷:银行存款59 962.5元。 (3) 借:短期借款58 500元;贷:应收票据58 500元。借:应收账款59 962.5元;贷:短期借款59 962.5元。 (4) 借:短期借款58 500元;贷:应收票据58 500元。借:应收账款59 962.5元;贷:银行存款30 000元, 短期借款29 962.5元。

三、小结

综上所述, 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 期末应收票据一律不计提利息。对申请贴现企业而言, 商业汇票贴现业务核算方法如下:

贴现时, 按收到贴现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按票据面值贷记“应收票据”或“短期借款”科目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时按票据面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时按票据面值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 按二者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协议付息票据贴现业务协议 篇5

甲方向丙方申请承兑汇票贴现并于年月日向丙方提交书面《贴现申请书》,甲、乙、丙三方经协商达成如下一致条款并愿遵照执行:

第一条:贴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内容: 汇票号码:汇票金额:出票人:承兑人:出票日期:到期日期:

第二条:贴现期限:从贴现之日起到商业汇票到期之日止,即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共计天。

第三条: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1日的利息中甲方应承但的利息计算。

第四条:贴现率为,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如遇国家调整利率,本协议项下贴现利率不作调整。

第五条:贴现利息(大写):

第六条:如承兑人在异地,贴现期限、贴现利息的计算均应另加三天的划款日期。

第七条:利息承担。甲乙双方同意并确认按以下比例分别承担贴现利息:甲方承担贴现利息的%,乙方承担贴现利息的%,即甲方承担元,乙方承担元。

第八条:甲方陈述并保证:

1.向丙方申请贴现的商业汇票,向丙方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商品发运单以及其他材料是真实的。

2.甲方取得前款所述的商业汇票是合法的,并具有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作基础。

第九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申请贴现时应向丙方提交经其背书的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甲方与乙方之间与该商业汇票有关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商品发运单据,并根据丙方要求提交甲方企业设立情况、资信、财务状况等资料。

2.贴现时甲方应真实有效的完成票据转让的背书行为,并不得附加任何条件。

3.甲方应保证所申请贴现得商业汇票背书的连续性和其前手背书的真实性。

第十条:乙方陈述并保证:

1.乙方与甲方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行为。

2.乙方保证其交与甲方的商业汇票有效合法。

第十一条:乙方的权利义务:

1.应丙方要求向丙方提供企业的设立情况、资信证明、财产状况等资料。

2.乙方应在丙方开立企业账户并存入元保证金;

3.乙方授权丙方将其承担的贴现利息份额直接借记其在丙方的结算账户。第十二条:丙方的权利义务:

1.在本协议生效后,丙方应及时将实付贴现金额划入甲方指定的账户。

2.商业汇票贴现后到汇票到期前如遇承兑人宣告破产或被责令终止业务或在汇票到期时拒绝付款(包括全部或部分),丙方对甲方行使追索权时有权要求甲方支付下列金额及其费用:

(1)被拒绝付款的汇票票面金额;

(2)汇票票面金额自到期日起至清偿日止,按每天万分之计算利息;

(3)丙方行使追索权时所支出的费用,包括诉讼费、交通费、通讯费及律师费等费用;

(4)赔偿其他经济损失。

3、丙方向甲方追索票款时,可从甲方在丙方开立的账户中直接收取。

第十三条甲、乙、丙三方在履行本协议中如发生纠纷,应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可在丙方所在地法院起诉。

第十四条计算贴现利息及实付贴现金额的贴现凭证为本协议的附件。第十五条:本协议一式份,甲方执份,乙方执份,丙方执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六条:本协议自甲、乙、丙三方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章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第十七条:本协议于年月日于签订。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

贴现业务 篇6

一、《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对商业银行再 (转) 贴现业务核算的规定及不足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对商业银行办理再 (转) 贴现业务融入资金的核算, 只在“2021贴现负债”科目账务处理中有所涉及, 规定如下: (1) 企业持贴现票据向其他金融机构转贴现, 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 按贴现票据的票面金额, 贷记“贴现负债 (面值) ”科目, 按其差额, 借记“贴现负债 (利息调整) ”科目。 (2) 资产负债表日, 按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 借记“利息支出”科目, 贷记“贴现负债 (利息调整) ”科目。 (3) 贴现票据到期, 应按贴现票据的票面金额, 借记“贴现负债 (面值) ”科目,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 按其差额, 借记“利息支出”科目。存在利息调整的, 也应同时结转。

上述规定不够详细、完整, 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 只提到了“转贴现”业务, 未提及“再贴现”业务是否也按照此规定处理。

其次, 上述规定实际上只涉及“回购式转贴现”业务的部分账务处理, 商业银行到期回购票据以后原“1301贴现资产”账户的余额应该如何处理, 这在《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全篇中都没有提及, 整个业务流程的会计核算规定不完整。

再次, “买断式再 (转) 贴现”业务在经济实质上与“回购式再 (转) 贴现”业务不同, 但是其业务处理在《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全篇中也没有提及。

以上种种不够详尽之处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甚至产生误解, 而要全面、正确地掌握商业银行票据再 (转) 贴现业务的账务处理, 需要分析“买断式再 (转) 贴现”与“回购式再 (转) 贴现”经济实质上的差异, 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

二、买断式再 (转) 贴现业务经济实质及其会计核算

1. 商业银行买断式再 (转) 贴现业务的经济实质。

买断式再 (转) 贴现是商业银行将已贴现而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 票据到期, 贴入人作为票据的债权人向付款人收取票款, 贴出票据的商业银行不再保留到期收款权利。由此可见, 买断式再 (转) 贴现实质是票据的所有权及该项资产的收益均发生了转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转移给另一方, 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 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 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将该金融资产从其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

2. 商业银行买断式再 (转) 贴现业务的会计核算。

办理再 (转) 贴现时, 商业银行应以融入资金额增记资金头寸资产, 按票面金额减记原“贴现资产”账户, 减记尚未摊销完的原办理贴现业务产生的递延负债, 将它们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票据到期, 由持有票据的金融机构 (贴入行) 向付款人收取票款。

下面以买断式再贴现为例说明商业银行 (贴出行) 的账务处理:

例1:工商银行某市支行4月25日持银行承兑汇票一份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买断式再贴现, 汇票面额320 000元, 该汇票2月15日签发, 4月5日贴现。5月25日到期时, 中国人民银行向承兑银行收款, 并按时收到划回款项, 贴现率假设为月2‰, 再贴现率假设为月2.475‰。

(1) 4月25日工商银行某市支行办理再贴现时:

再贴现利息=320 000×30× (2.475‰÷30) =792 (元)

取得的再贴现款=320 000-792=319 208 (元)

原“贴现资产——面值”账户借方余额320 000元和“贴现资产———贴现利息调整”账户贷方余额1 066.67元应该转销。由于贴现日和再贴现日之间未经过资产负债表日, 未发生贴现息的摊销, 所以, “贴现资产———贴现利息调整”账户余额即办理贴现时的贴现息=320 000×50× (2‰÷30) =1 066.67 (元) 。

工商银行某市支行根据收到的中国人民银行退回的再贴现凭证, 办理转账, 其账务处理为: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中央银行备付金存款

319 208

贴现资产———贴现利息调整1 066.67贷:贴现资产——贴现面值320 000

利息支出———再贴现利息支出276.67 (2) 再 (转) 贴现汇票到期, 再贴现中国人民银行 (即贴入

人) 作为持票人直接向付款人 (承兑人) 收取票款, 贴出行不作账务处理。

(3) 如果再贴现中国人民银行 (即贴入人) 不获付款,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 持票人可以向他的前手要求偿还票据金额、利息和相关费用, 即贴入人可以向申请再贴现的商业银行追索票款。以此规定为依据, 有一种观点认为买断式再贴现是带追索权的票据转让, 票据风险仍保留在贴出行, 并未发生转移, 在办理再贴现时, 贴出行只能确认负债的增加, 不能确认资产的减少。

但是笔者认为, 由于我国的商业汇票中绝大部分是银行承兑汇票, 发生无款可付或拒绝付款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 贴出行在向其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再 (转) 贴现时应确认资产的减少。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6月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再贴现业务统计的通知》中明确规定, 对于买断式再贴现业务, 贴出行应减少票据融资项下的“贴现及买断式转贴现”数据也体现了这种思路。

三、回购式再 (转) 贴现业务经济实质及其会计核算

1. 商业银行回购式再 (转) 贴现业务的经济实质。

回购式再 (转) 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特定价格向其他金融机构出让票据获得资金, 并以合同形式约定回购期限, 回购到期日由贴出商业银行按固定价格购回票据, 凭票据于到期日向承兑人收取票款的贴现行为。这种转让实质是贴出行以已贴现而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为抵押品融入资金的行为, 票据权利未发生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 同时与买入方签订协议, 在约定期限结束时按固定价格将该金融资产回购”表明“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 不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所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因此, 贴出商业银行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而是应当确认相关金融负债。

2. 商业银行回购式再 (转) 贴现业务的会计核算。

办理再 (转) 贴现时, 商业银行应以融入资金额增记资金头寸资产, 按票面金额增记“贴现负债”账户, 两者差额确认为递延资产, 并按权责发生制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分期摊销。回购到期日贴出商业银行按合同价格购回票据, 减记“贴现负债”账户以及资金头寸资产, 减记尚未摊销完的递延资产并将其转入当期损益, 然后凭票据向承兑人收取票款。

下面以买断式再贴现为例说明商业银行 (贴出行) 的账务处理:

例2:工商银行某市支行4月25日持5月25日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一份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回购式再贴现, 汇票面额320 000元, 该汇票2月15日签发, 4月5日贴现, 合同约定回购到期日为5月15日, 再贴现利率为月2.475‰。5月15日工商银行某市支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按票面金额购回票据。5月25日, 票据到期工商银行某市支行向承兑银行收款, 并按时收到划回款项。

(1) 4月25日办理回购式再贴现时:

再贴现利息=320 000×20× (2.475‰÷30) =528 (元)

取得的再贴现款=320 000-528=319 472 (元)

工商银行某市支行根据收到的中国人民银行退回的再贴现凭证, 办理转账。其会计分录为: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中央银行备付金存款

319 472

贴现负债———再贴现负债 (利息调整) 528

贷:贴现负债———再贴现负债 (面值) 320 000 (2) 4月30日, 资产负债表日, 根据权责发生制按再贴现

天数分摊未确认再贴现利息支出=320 000×5× (2.475‰÷30) =132 (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利息支出———再贴现利息支出132

贷:贴现负债———再贴现负债 (利息调整) 132 (3) 5月15日, 回购到期日, 工商银行某市支行根据合同

约定将贴出票据回购。按票据的票面金额, 借记“贴现负债———再贴现负债 (面值) ”科目, 按实际支付的票据回购款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 同时将“贴现负债———再贴现负债 (利息调整) ”账户余额, 结转入“利息支出”账户。其会计分录为:

借:贴现负债———再贴现负债 (面值) 320 000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中央银行备付金存款

320 000

借:利息支出———再贴现利息支出396

贷:贴现负债———再贴现负债 (利息调整) 396 (4) 5月25日, 商业汇票到期, 工商银行某市支行向票据

承兑人收取票款, 其账务处理同“票据贴现”业务, 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年第2号, 2009-10-16

贴现业务 篇7

一、当前国内上市公司根据各自对“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这一业务所适用会计准则的理解, 而采用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 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时除收到现金外, 还可能收到对方开具的银行 (商业) 承兑汇票。企业可将持有未到期的银行 (商业) 承兑票据向银行贴现, 也可以将持有的银行 (商业) 承兑票据背书转让, 以取得所需的经济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六十一条“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 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

新准则从2007年在上市公司执行以来, 企业会计人员由于对“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这一业务理解的不同, 其会计处理也产生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1. 处理方法一:

认定“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业务属于企业金融资产风险和报酬已转移, 其票据持有人对转出方可能会发生的债务追索应视为或有负债。

理论依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十四条 (二) 规定“或有负债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 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由此, 可以看出票据贴现及相类似的票据背书转让是属于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 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其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后是否形成负债, 要等到票据到期后, 出票人是否有能力支付来进行判断, 同时其现时义务的履行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的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业务) 。该业务在交易日应将贴现或背书转让的票据从企业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 资产负债表日在企业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已经贴现或背书转让但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情况。

具体会计账务处理如下:

(1) 票据贴现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

(如为带息应收票据, 则借或贷:财务费用)

(2) 票据背书转让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应收票据

(如为带息应收票据, 则贷:财务费用)

(3) 如果票据到期, 承兑人无力支付票款, 收到银行退回的票据、拒绝付款证明时, 支付贴现银行 (或供应商) 票据款

借:应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4)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余额不包括已贴现及已背书票据金额, 但必须在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已经贴现或背书转让但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情况。

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按此方法处理“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业务的公司主要有:仪征化纤、新乡化纤等公司。

2. 处理方法二:

认定“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业务由于票据持有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 因此企业保留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理论依据:按照新准则《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 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属于“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转移给另一方”这种情形。在这种情形中, 转入方拥有了获取被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未来现金流量的权利, 转出方可视金融资产风险和报酬转移情况来确定是否终止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企业出售金融资产时, 如果根据与购买方之间的协议约定, 在所出售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无法收回时, 购买方能够向企业进行追偿, 企业也应承担任何未来损失。此时, 可以认定企业保留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因此, 企业在办理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的交易日不能终止确认该贴现或背书转让的票据, 也就不能将该票据从企业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 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 直至该票据到期并支付后, 才能予以终止确认。

具体会计账务处理如下:

(1) 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日

A、票据贴现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短期借款

(如为带息应收票据, 则借或贷:财务费用) B、票据背书转让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应付账款

(如为带息应收票据, 则贷:财务费用)

(2) 票据到期日

企业根据设置票据的备查账及相关企业获知票据已支付后, 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短期借款

(或:应付账款)

贷:应收票据

(3)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余额包括已贴现及已背书票据金额, 同时在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已经贴现或背书转让但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情况。

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按此方法处理“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业务的公司主要有:海螺水泥等公司。

二、同一业务由于对准则理解不同, 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

从前述二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看出, 由于企业会计人员对“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业务适用新准则下哪一条具体的会计准则, 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其会计处理的不同, 导致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反映出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等主要财务指标口径不一致, 使得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难以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判断。笔者将2008年上市公司仪征化纤、新乡化纤、海螺水泥三家公司的年报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按方法二处理与按方法一相比, 资产、负债及资产负债率都有提高, 而流动比、速动比变动也不相同, 如果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 则按方法二处理后的流动比、速动比与按方法一相比要低, 反之亦然。见下表:

注:仪征化纤、新乡化纤2008年报按方法一进行会计处理, 海螺水泥按方法二进行会计处理。

由上表可以看出:如果上市公司资产运营状况良好, 资产负债率较低的情况下, 按方法一、二处理, 对财务报告使用人 (投资者、债权人等) 的决策影响不大, 但如果象新乡化纤这种资产负债率偏高的情况下, 按方法一与按方法二进行会计处理所产生的结果, 将对财务报告使用人有决定性影响。如:银行、信托基金等根据其资产状况对其信用评级时, 就会密切关注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指标, 做为企业融资是否存在风险的判断依据。

三、“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这一业务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年报对“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这一业务采取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不妥的, 必须统一。那么按照哪种方法处理比较合理、科学, 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运营状况呢?这就要从票据在我国使用的实际情况, 票据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1. 企业将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后, 其票据所有权已转移, 报酬已获得, 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企业将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后, 获得相应的报酬 (现金、原材料、设备等) , 票据转入方对票据具有完全支配权。同时考虑到目前国内企业使用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 而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 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 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远期汇票。该类票据是由银行承担付款责任的短期债务凭证, 期限一般在6个月以内, 其信用度是非常高。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或背书转让, 其最终被票据持有人对其进行债务追索的可能性非常低, 所承担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商业承兑汇票也有但使用得很少, 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一般资产状况良好, 其信用等级很高。其使用领域相对集中, 主要集中在石油、电力、钢铁、煤炭、航空、电子、医药等行业, 以及一些关联企业或产业链中上下游关系紧密的企业, 因此, 其承担的风险也非常小。

2. 企业将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后, 所承担的最终持票人对进行债务追索风险应视为或有负债。

我国《票据法》的规定, 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而按照新准则《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 对于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的金融资产, 由于企业出售金融资产时, 如果根据与购买方之间的协议约定, 在所出售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无法收回时, 购买方能够向企业进行追偿, 企业也应承担任何未来损失。此时, 可以认定企业保留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但笔者认为要认真研究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后所附追索权的性质。首先, 法律赋予票据追索权是要求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的企业承担为最终持票人收回对等现金流量的义务, 而该义务的前提条件是要等到票据到期后, 出票人是否有能力支付来进行判断, 是一种潜在义务;其次, 当该义务由潜在义务转为现时义务时, 考虑到票据出票人的信用等级、资产状况, 票据期限短等因素, 其义务的履行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的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业务, 是由银行无条件支付) 。因此, 笔者认为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后所附追索权的性质更类似与企业对外担保性质, 应视为或有负债。

3. 企业将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后不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将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失真, 误导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票据的流动性很强, 在其到期承兑的期限内由出票人开具后, 由一个企业背书到下一个企业, 其中牵涉的企业很多, 甚至有可能票据最终又回到出票人手中。如果不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相关企业都将在票据到期前虚增资产和负债, 资产负债率提高, 投资者在使用该财务报告时, 有可能因其企业资产负债率指标太高, 而放弃投资机会。

贴现业务 篇8

本文着重以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当前再贴现业务为切入点, 深入研究如何提升办理再贴现业务的效率, 规范再贴现业务的操作流程, 从而有效的管控再贴现业务的资金风险。

一、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支再贴现业务操作流程

目前, 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仅开展了回购式再贴现业务。其业务操作流程如下:某一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票据向其当地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信贷部门申请办理再贴现业务, 申请时填制再贴现业务相关凭证并加盖预留的印鉴, 之后将再贴现票据和申请材料交给当地人民银行的货币信贷部门。经人民银行的货币信贷部门审查审批同意后, 由金融机构将申请材料和贴现票据报送于人民银行的营业部门。在人民银行的营业部门接收到货币信贷部门审批通过后的再贴现票据及相关凭证后, 对该笔再贴现业务进行审核核实, 经审核核实无误之后, 人民银行营业部工作人员和金融机构经办人员对票据进行当面核对并填制清单封存, 封存后的材料由人民银行营业部门进行保管, 保管的同时进行会计处理, 在表内填写借记“再贴现”、贷记“利息收入”和“商业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在表外的“再贴现票据”科目项记录收入。当再贴现业务到期回购时, 表内借记“商业银行存款”和贷记“再贴现”两个科目, 表外的“再贴现票据”科目记录付出, 并当面拆封保管的银行承兑汇票, 查验无误后由再贴现的申请商业银行进行签收。

二、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基层央行再贴现业务的操作风险

(一) 单人保管, 存在人员道德风险

现行基层央行办理再贴现业务过程中, 基本采取单人保管再贴现票据, 如果出现个人道德风险, 将会造成票据等相关材料的损毁或丢失, 损毁或丢失后将会带来法律纠纷事件, 从而会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声誉。

(二) 存在政策把握失当的风险

一些会计人员疏于业务理论学习, 对各项制度规定不能真正理解。而电算化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手工核算方式, 账务处理不像传统那样直观, 一些会计人员对完整流程和原理缺乏了解, 实际工作中可能错误地处理账务。另一方面, 由于央行货币信贷部门管理再贴现业务, 并下发了多项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 这些文件分布于各文件之中, 有时出现文件未转发营业部门或转发不及时的现象, 营业部门经办人员对制度文件收集不齐或不及时, 都会影响到政策的正确执行。

(三) 再贴现业务相关单式存在瑕疵

在金融机构进行贴现业务过程中, 向央行提交不同发起行或单位的数张票据进行贴现时,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该金融机构同时填制再贴现相关单式或凭证, 但是目前的再贴现单式或凭证上只能填写一个的票据号码, 从而导致再贴现业务的会计信息不购全面和完整。

(四) 再贴现票据业务缺乏真实性验证手段, 存在法律风险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操作规程》规定, 营业部门网点接柜员需要审核商业汇票是否真实。但人行无论货币信贷部门还是营业部门都没有验证票据真伪的设备, 也没有足够的人工验证经验。如果人行封存的票据是伪造、变造的, 一旦发生了案件, 容易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尽管目前是双方约定由再贴现申请行承诺对票据的真实性负责, 仅开展回购式业务, 人行原物封存、原物返回, 不承担任何真实性审查责任, 但法律风险依然存在。

(五) 无法确保再贴现款项是否发挥支持实体经济薄弱领域的作用

在需要对社会货币供给量、经济结构和信贷结构进行调整时, 中国人民银行一般采用再贴现这一货币政策性工具进行调控。当前, 我国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 提出“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的要求, 切实提高我国金融服务于三农和小微企业能力, 为响应政策号召, 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了再贴现额度, 达120亿元, 要求该再贴现额度全部用于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信贷投放。虽然央行有通过票据选择明确再贴现支持的重点, 但是也可能出现再贴现支持的企业获得款项后通过某些途径用于其他国家不鼓励的资金用途和投向的情况。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 实现再贴现票据双人保管制度, 该项制度能够相互牵制在贴现票据工作人员, 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

在保存材料和票据时,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分支行应设立专门保管商业汇票的仓库和保险柜, 并配备设立双人进行保存监督。在对商业汇票的入柜、清点、出库以及内外部自查检查等操作过程中实行双人操作, 在人员管理时, 实行岗位轮换和休假制度, 需要进行交接手续的必须由部门主管监督负责交接。

(二) 加强再贴现业务培训, 为提高再贴现业务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及防控能力

切实做好以下几项业务培训工作:一是定期组织要求再贴现业务相关经办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和防伪识别技能培训;二是加强业务交流, 定期总结撰写票据真伪鉴别的实际操作经验;三是不定期组织典型案例分析例会, 提高再贴现业务相关经办人员的风险识别力;四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建立一支再贴现业务专业队伍, 要求改队伍成员熟悉业务知识、业务实际操作经验丰富。

(三) 建立再贴现资金使用情况跟踪报告制度

贴现业务 篇9

一、基本情况

再贴现发放、投向和管理情况:2013年,在信贷规模调控和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严格贯彻总行关于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支持扩大“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通知精神,积极发挥再贴现工具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再贴现资金重点支持涉农行业及中小企业。截至2013年12月末,全省再贴现余额为9.17亿元。2013年第四季度累计办理再贴现业务5批次184笔,共计9.88亿元;回收为5批次195笔,共计8.17亿元。发放和回收的再贴现票据均为银票回购式再贴现。

二、主要做法

1.及时出台《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再贴现操作细则》,明确企业扶持重点。2012年12月,为加强再贴现业务管理,完善再贴现操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支持扩大“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通知》(银发[2008]385号)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海南省辖区实际,海口中心支行重新修订并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再贴现操作细则》(琼银发[2012]169号),明确企业扶持重点。对下列已贴现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农副产品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环节的票据;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经营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县域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法人承兑、持有的票据;中小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重点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与升级改造、中小微企业和涉农产业加快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拓宽担保方式,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等方式承兑及贴现融资,加大对弱势产业、文化产业、节能环保、淘汰落后产能、战略新兴产业和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的金融扶持,有效支持有市场前景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生产转型。

2.优先支持商业承兑汇票,推动商业信用发展。海口中心支行在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再贴现操作细则》中,明确对金融机构支持信用较好的商业承兑汇票优先给予办理再贴现。首先,以再贴现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企业票据融资业务的宣传,针对实体企业经营特点开展特定的票据融资辅导及培训。其次,指导鼓励金融机构在产销关系紧密的企业间,以及行业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间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对合格商业承兑汇票及时给予贴现支持。最后,以再贴现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对特定的小微企业客户群以优惠利率及“银行信用 + 商业信用”的方式融资,培育商业信用的发展。

3.严格加强业务流程管理,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为确保再贴现资金的流向及安全性,海口中心支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再贴现操作细则》中明确规定,凡向海口中心支行申请票据回购和票据买断的金融机构,须向海口中心支行提交相关的资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对票据的要式性和文义性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承担审核责任。严格规范再贴现管理,切实防范再贴现业务风险,有效促进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一是在额度审批环节认真调查核实金融机构再贴现业务的需求及使用对象,审查金融机构票据业务是否稳健规范、再贴现资金支持的主体是否符合政策规定,从准入环节上体现政策的针对性。二是在业务审核环节严把再贴现投向关,由专人重点审核持票企业及承兑企业的类型、行业、规模及交易商品和票面金额等要素,通过投向对象的严格把关,确保再贴现工具切实支持政策扶持的实体企业稳健发展。

三、成效显著

1.有效支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2013年,海口中心支行贴现企业为中小企业的票据余额为8.93亿元,占比97.38%。涉农票据余额3.96亿元,占比43.18%。再贴现工具使用紧密结合海南省经济特点,对农副产品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环节等企业以及节能环保领域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这些企业在产品销售环节因处于弱势地位造成的收票量大、货款到账慢、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实际问题,促进了经济薄弱领域发展和转型升级。再贴现以较小的金额撬动金融机构结构调整,已成为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2.有效支持中小法人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在再贴现工具引导下,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大力拓展票据融资业务,通过票据融资实现自身业务发展壮大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双丰收。2013年,海口中心支行办理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再贴现业务1批次86笔,金额为3.02亿元;占比31%,办理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再贴现业务1批次31笔,金额为1.94亿元;占比20%;办理浦发银行海口分行再贴现业务两批次53笔,金额为3.31亿元;占比33%;办理工行海南省分行再贴现业务1批次14笔,金额为1.61亿元.占比16%;其票据贴现资金98%投向中小微企业(见图1)。

3.票据市场利率上行,与Shibor3M利差扩大。信贷规模、资金面收紧等因素影响,直接导致海南省票据市场利率振荡上行。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2月海南省内票据直贴利率明显走高,其中银票直贴利率从2013年1月份的5.7284%上涨至2013年12月份的8.0289%,提高2.3005个百分点。买断式转贴利率也同步上扬,从2013年1月份的5.0374%上涨至2013年12月份的6.1912%,提高1.1538个百分点。买断式转贴利率与直贴的利差在70个BP之间。直贴利率与Shibor3M走势大体一致,主要原因还是年底信贷规模进一步趋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通过提高直贴利率报价来抑制部分贴现需求(见图2)。

四、政策思考

1.创新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再贴现工具导向功能。一是进一步扩宽再贴现窗口。考虑到县域新增金融机构逐渐增多,集聚的中小微企业及涉农企业众多,为更好地发挥人民银行县域分支机构传导货币政策的作用,增强再贴现工具对中小企业和涉农行业的扶持作用,可考虑对人员配备较齐及素质较高的人民银行县支行开设再贴现窗口,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及工商业发展,促进农村商业汇票发展及农村经济繁荣。

2.优化实施环境,有效提高再贴现工具支持效率。一是建立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库。指导金融机构收集重点支持行业的中小企业客户的相关信息,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名单库,对进入名单库的中小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给予再贴现重点支持。人民银行可根据金融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不定期公布再贴现优先支持的行业、企业或产品目录等,从而对中小企业名单库进行定向筛选,更有效发挥再贴现定向支持、正向激励的作用。二是完善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标准及担保办法。加快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将企业的资信状况作为再贴现发放的参考因素。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及担保机构,鼓励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费率担保服务,改善企业融资条件,优化再贴现工具实施环境。三是建立再贴现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再贴现政策与支农再贷款政策、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的联动机制,发挥政策合力。

3.发展票据市场,继续夯实再贴现工具市场基础。一是加强票据业务宣传力度。针对中小企业对票据融资认知度不足、接受度不高的现状,通过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主体,以媒体宣传、银企活动、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票据融资业务的培训,提高中小企业对票据融资产品的认知度与认同度。二是壮大票据市场主体。地方人民银行要重点帮扶目前仍然未进入票据市场的农村信用社,扩大票据融资市场的机构主体。同时督促金融机构积极扩大票据融资,培育商业承兑票据及贴现业务对象,促进票据一级市场的扩大及发展。三是加大电子商业汇票推广力度,有效地降低票据业务风险,提高票据业务交易效率。

4.加强监测检查,切实防范再贴现工具业务风险。一是完善再贴现业务监测制度,加强对再贴现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对申请办理再贴现业务的金融机构,要对其经营状况、资信能力和流动性情况等进行监测考核。加强对使用再贴现金融机构票据业务资金投向的监测及跟踪。二是要建立再贴现业务检查制度。一方面要定期检查中心支行再贴现业务办理的合规性,防止不符合再贴现政策业务的发生,及时纠正再贴现业务的偏差,确保再贴现政策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检查,督促金融机构坚持票据业务贸易真实性,规范票据业务操作、严格防范风险,促进票据市场稳健发展。

贴现业务 篇10

(一) 监管机关规定的具体审核资料不够明确

办理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业务主要依据《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但上述法律法规颁布时间较早, 主要从出票人和持票人的角度要求使用商业汇票应具备真实的贸易背景, 而对银行办理承兑和贴现业务时需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责任规定不够明确。关于此项业务最新的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 (银发[2001]) 236号) 明确了银行机构办理承兑、贴现业务必须审查贸易背景, 但对承兑业务未明确应审查和留存的资料, 对贴现业务仅规定银行机构应要求贴现申请人提交增值税发票、贸易合同复印件, 必要时审查发票原件。实际工作中, 各银行主要依据自行制定的内控制度进行审查, 银行之间标准不一, 银行机构是否切实履行了审查义务难以判定。

(二) 发票真伪难以鉴定

对贸易背景的核实仅通过对合同、发票等资料的表面审核很难判断贸易的真实性。特别是发票的真伪方面, 由于不法分子作案手法多样, 只有经过税务机关权威认定才能保证其真实性。但实际工作中, 银行办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较多, 要求银行机构逐笔到税务机关进行查询存在很大难度。因此, 银行机构缺乏审查发票真实性的有效手段, 不法分子得以钻空利用虚假发票办理贴现业务。

(三) 跨行违规操作难以发现

实际工作中,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银行之间信息不通的缺陷, 在不同银行之间使用同一合同、发票进行商业汇票反复承兑、贴现, 利用套取的银行信用和敞口资金谋取不当得利。由于商业汇票的流转功能较强, 监管机关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 难以发现跨行实施违规操作。

二、相关建议

(一) 明确银行应审核的资料

在现行制度规定基础上, 建议监管机关明确要求银行机构对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税务登记证进行审查并留存复印件。通过征信系统查询、审查贷款卡等手段了解申请人资信情况。在承兑环节审查合同原件并留存复印件。在贴现环节审查合同、发票原件并留存复印件。严格审查商业汇票、合同、发票等各项资料的日期、金额等各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合理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必要时采取查看发票登记簿、要求提供会计报表、上门核实、向申请人交易对手核实等方式进行贸易背景真实性调查。

(二) 建立发票真实性审核系统

建议税务机关与金融系统联合建立发票信息联网核查系统, 便于银行办理贴现业务时随时查验发票真伪。这一方面有利于税务机关在商业汇票贴现环节堵截不法分子利用虚假发票进行犯罪, 另一方面有利于银行机构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交易骗取银行信用。从而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有效防范不法分子利用部门之间的监管断层进行违规操作。

(三) 强化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功能

上一篇:消费社会下一篇:抗挫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