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影响

2024-08-30

周边影响(通用12篇)

周边影响 篇1

一、大学对周边住宅价格影响因素

1.大学能够提供优良的教育资源。大学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毋庸置疑,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及相关的培训机构等。这些资源对家庭下一代的教育质量、教育水平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这些教育资源相对市场来说,能够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效果,从而能够节省家庭对教育的成本。

2.大学能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大学校园能够提供活动空间主要是指,在当前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对于人们所要求的活动空间的提供不足,因此,在大学周围,由于大学校园建设较为良好,虽然是属于大学生和大学的基础设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便利,从而增加了附近居民的活动空间[1]。

3.大学周围环境的良好。大学是人流很集中的地方,周边的交通、饮食、购物便捷也是导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大学周围的环境,基本上都是出于城市较为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一些新建校区,其环境更好,相关设施也较为完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出行较为方便,很多家庭因此乐于选择大学周边的住宅。

4.供不应求。大学里的附属学校对家庭下一代的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培训教育、环境、安全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学里的出租房价格上涨导致大学周边房价上扬,从而使得大学周边住宅供不应求的局面恶化。

二、大学对周边住宅价格影响效果

1.房屋类型。房屋类型,主要是指住宅不同的性质,如商品房、房改房、集资房等,不同类型的住宅,在大学周边的价格也不同。其中,大学周边这些类型的住宅,商品房价格最高,但是相对来说,其质量、环境和服务等各方面也较好,而其他类型房屋由于性质不同,因此价格相差也较大[2]。

2.房屋价格。目前,大学周边的住宅,由于处在教育资源周围、家长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因此就造成了这些住宅相较于其他住宅而言,价格会较高,一般来说,市场均价在4 500元 ~5 000元的住宅,在大学周边则会升到5 000元 ~5 500元左右,从而造成了房屋价格的差异。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房屋价格较高,也导致了一些不法分子炒房的行为,对学区房的价格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造成了学区房价格较大的水分,但是,由于有市场潜力在,使得学区房价格一直处在一个较高水平。

3.房屋交易。房屋交易主要是指在当前,由于大学周边住宅交易量较大,交易行为较为活跃,也导致了大学周边住宅价格的增高,从而使得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在大学周边,才能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进而导致房屋交易量的增长,增强了大学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效果[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由于大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下一些不法分子的炒作,导致住宅市场对大学周围住宅的需求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大学周边住宅的价格。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人民的家庭支出也在逐渐增多,尤其是家庭教育投入增加,这不仅体现在对家庭下一代的培养费用,还体现在提供良好居住环境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周边的住宅价格也受到了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学能够提供良好的氛围,引导下一代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则是大学能够提供优质的资源,有利于提高下一代的课业水平。因此,通过分析大学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探讨大学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大学,住宅,价格

参考文献

[1]黄滨茹.教育配套对其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基于人大附小学区划片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的调查[J].消费导刊,2012,(2):58-238.

[2]石忆邵,王伊婷.上海市学区房价格的影响机制[J].中国土地科学,2014,(12):47-55.

[3]蔡真,汪利娜.住宅市场的价格特征——以北京为例[J].金融评论,2012,(6):11-121.

周边影响 篇2

Tourism is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such as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a leading role for other industries, the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ultural impact,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the main impact of tourism.Lijiang has unique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 landscape, is the foundation of lijiang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rural economy.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lijiang ancient city as an example, detailed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local surroundings.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jiang an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ourism zone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make the lijiang g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关键字

景区

周边环境

生态环境

影响

Keywords

scenic spot

surroundings ecotope influence 一,景区介绍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迁至现狮子山。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丽江古城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以平民化、世俗化的百姓古雅民居为主体的“建筑群”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座至今还存活着的文化古城。二,旅游开发对景区的积极影响

丽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丽江,不仅拥有着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着清新的空气,这里的一切都让长期生活在快节奏的大都市里的人们深切向往不已,丽江的慢节奏和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生活方式则让很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不仅如此,丽江的旅游资源还得天独厚:“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是丽江旅游资源的主要代表。“两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一城”即丽江古城;“一湖”即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泸沽湖;“一江”即流经丽江615公里的金沙江;“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是融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为一体的纳西文化体系;“一风情”即摩梭风情,其沿袭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习俗,被称为“人类母系文化最火一片净土”。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并提高他们的满意程度,许多风景区和历史古迹作为旅游点,其环境保护问题自然会引起旅游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能够为此地带来大量资金,使风景区环境受到保护、历史遗迹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丽江古城先后开辟了游客参与性极强的四方街篝火晚会、酒巴恋歌、品尝风味等一系列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且参与性休闲旅游活动。推出了《印象丽江》、《丽水金沙》、《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等大型民族表演晚会,为到丽江休闲度假的旅游者提供了本土化、个性化、时尚化的体验型休闲旅游产品。这一系列的举动和措施都大幅度的吸引了游客来到丽江,来体验属于丽江的民族风情。

2,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旅游的发展既能改善地方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用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又可以促进当地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建设,从而使地方经济水平得以提高,地方人居环境得以改善。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主体,而丽江则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来到丽江,每到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更是有明显的增加,有着人山人海的趋势。相比过去的游客量翻了不止一倍,这原因就是由于丽江人民改善了交通质量,使路途不再颠簸;同时,在不破坏原始风貌和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对丽江古镇、古城进行修建,并进行对古城旅游、卫生、周围环境的改善,对玉龙雪山、泸沽湖、蓝月湖等景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3,提高绿化比例和环境质量。

发展旅游业客观上还将推进地区环境的“两化”,即土地的绿化和环境的净化。旅游业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开发园艺项目或设计建设生态化建筑来扩大绿化面积,还可以通过控制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促使环境的全面净化。

4,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丽江人民的生活方式,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给丽江人民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给许多无业游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不仅如此,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像饭店、旅馆、餐饮、景区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旅游业带动了整个丽江的经济状况,平衡了地区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丽江社会的繁荣,增加了政府的税收;但是在这各种利益增长,趋势大好的背后还有着其不足之处,因为旅游活动是有很强的季节性的,旅游旺季时还好,但在淡季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的失业问题,而且,经济、社会、环境、游客的兴趣爱好等都会造成丽江旅游业的衰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丽江旅游业发展太快,物价也跟着急速上涨。所以说,如何合理的运用旅游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二,旅游开发对周边环境的消极影响

(1)游客大量涌入———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丽江旅游的一大特色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的水乳交融,这是丽江的魅力所在。然而,大群外来人口在丽江流动,与当地居民在接触中产生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些交流中有对丽江的社会文化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消极方面是大量的游客来到丽江,干扰了丽江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丽江的居民为了多赚一些钱,使得古城、古镇逐渐商业化,导致原本的当地在生活上的一些习俗,游客无法再看见,也就逐渐失去了她的特色,游客来丽江所追寻的丽江特色,浓郁的民族气息消失不见,同时,游客也就失去了来丽江游玩的追求和向往了,这样就会使得丽江的游客急剧减少。

(2)道路建设———旅游和环境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相互依赖又相生相克的关系,丽江美丽的自然环境是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因素。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大量流入,交通工具的增加,会导致环境的污染,降低环境质量,破坏自然景区的生态环境;游客的增加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而且,游客在去景区游玩时的触摸攀爬、乱刻乱画会危及历史古迹,破坏景区的原始风貌,政府的过度开发会破坏自然景观。

(3)焚烧垃圾———游客的大量涌入,势必就会产生非常之多的生活垃圾,而据我所知,对于生活垃圾,丽江并没有特别好的垃圾处理方式,都是通过统一焚烧,这样会造成中度的有环境空气质量降低。四,对于消极影响的解决办法

对于丽江的开发与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提出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及保护方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多层次、多角度的运用科技、经济、行政、法律、宣传教育等手段,保护和治理旅游区内的水体、植被,野生动物等资源,妥善处理旅游垃圾和大量污水,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旅游道德等,寻求旅游业的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最优化。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为使丽江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应科学的测算其资源容量或者环境承载力,以此为依据规定旅游人数限度和旅游接待设施。对旅游区定时进行生态环境监测,有效预防生态环境破坏,及时掌握旅游区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在“五·一”、“十·一”旅游黄金期间更需要加强对旅游区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日常性监督管理;

2、严禁乱砍、乱挖、任意践踏草地,严禁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坚决禁止向水流、草地排放废水、倾倒垃圾,旅游景区内禁止销售不易降解的塑料制品及塑料包装袋

3、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没,增设必要的垃圾收集、处理装置,加强环卫队伍建没,做到对“旅游垃圾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及时收集、妥善处理,对公共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定期检查及及时维护。

4、监督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的实施.对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并对其进行教育甚至严重者进行处罚,在旅游区内定期举行环保教育宣传工作;

5、制定切实可行、可供操作的管理制度,规范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定及严格实施的景区总体规划,加大景区建设项目管理力度,控制建设规模,避免破坏性开发建设。五,结论

浅谈周边矿井对伍家冲矿井影响 篇3

关键词:矿井;地质;分析;影响

一、矿产开采现状

伍家冲矿井开采-70米以下的资源,觉光寺矿井、周家坳矿井主要开采-70米以上的资源;矿井北东方向耒水对岸,是红卫矿业公司沈家湾矿井。在觉光寺矿井浅部有楼前村一矿、曾衍韶煤矿和友谊煤矿。在周家坳矿井浅部有黄市镇煤矿、金盆煤矿、鲁塘五矿和公平镇五矿,伍家冲矿井的东部有鸿泰煤矿;在这些小煤矿的浅部还有众多的老窿采空区。

二、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白沙向斜区域位置位于郴耒煤田北段,属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北段东缘的一部分。受东西向构造应力的作用,主要发育有近南北走向的一系列褶皱和压扭性断裂。兴源矿业公司的三对矿井位于白沙向斜南段转折端处西翼,白沙向斜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轴向近南北,轴面向东倾斜。西翼缓,倾角一般20~30度,东翼较陡,倾角一般30~60度。核部地层为大冶组灰岩,两翼地层为大隆组硅质岩及龙潭煤系,白沙向斜以耒河横切,将向斜分成南、北两段。向斜北段构造较复杂,地层局部直立或倒转;向斜南段构造比较简单,西翼地层倾角平缓,东翼较陡,倾向断层较发育;向斜南北两端倾角较缓,一般10度左右。岩浆岩位于黄市镇以南2.5km,矿井以东5km,出露有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和辉绿岩,出露面积3.2km2,为上堡岩浆岩体。该岩浆岩体呈不规则的近似等轴状,岩浆沿上堡背斜之核部侵入石炭、二叠纪地层中。未见岩浆岩对矿井煤层有破坏现象。

三、矿井水文地质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井地形属丘陵,冲沟发育,地形起伏较大,最高处标高295.85m ,最低处标高81.8m,最大相对高差214.05m。本区地势南部略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山形基本受构造控制,多呈北北东和南北方向延伸,与地层走向大体一致,沟谷切割多垂直于地层走向。大气降水通过沟谷流入耒水。

2、水系:矿井北东部河流为耒水,系湘江的主要支流,由南往北从矿井东侧流出,耒水河道宽约200m,河床最低标高76.1m,历年最高洪水位92.82m,最低水位81.14m,耒水流量21.2~11300m3/s,据前人调查,最高洪水位标高为92.82m。

3、气象: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暖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时间及无霜期长,但温度变化较大,据耒阳市气象站1953~2002年观测,最高气温在每年的7、8月份,历年最高气温为41.5℃,最低气温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历年最低气温为-7.7℃。年平均气温22℃。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降水量为960~1937.3mm,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4~7月份,最大日降雨量为185.1mm,最大月降雨量为436.3mm,最大年降雨量为1937.3mm;最小年降雨量为960.0mm,春秋和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最大风速2.0m/s。最大地震烈度为5度。

四、矿坑涌水量综述

矿井充水补给区:由于可采煤层有四个,而且老窑的巷道沿煤层露头布置,因此,可以认为煤层露头及其下30米深的风氧化带上的地表均划为矿井充水的补给区。三矿井的充水补给区面积约为7447100m2,觉光寺矿井充水的补给区面积约为2529200m2,周家坳矿井的充水补给区面积约为3802400m2, 原元三槽矿井的充水补给区面积约为面积为815500m2。矿井充水储水区和迳流区:老窑采空塌陷区,三矿井浅部的所有小煤矿及三矿井的四大煤层采空落顶后形成巨大的破碎含水层是矿井充水的储水区和迳流区,矿井充水的储水区和迳流区面积约8969395m2。

五、关闭两矿井后伍家冲矿井涌水量计算

1、煤层被采空后留下的空间,虽被顶板落顶充填,形成了一定间隙的破碎带,这些间隙的总和略大于煤层的体积。假设煤层全部采空并全部为顶板落顶充填,则含水体积等于煤层体积。觉光寺矿井煤炭总储量为1297万t,周家坳矿井煤炭总储量为1800万t。则闭坑后两矿井煤层采空落顶可含水量为(1297+1800)/1.52=2037万t。两矿井总巷道粗算为100000米×2×2.4=48万t。两矿井总储水量应大于2085万t。

2、最大矿坑涌水量的低值也是由三成周家坳和觉光寺两矿井最大涌水量与伍家冲矿井最大涌水量之和,最大矿坑涌水量的高值420+3792+289=4501(m3/h)。两矿井闭坑后,伍家冲预计最大涌水量在1002-2806(m3/h)之间。闭坑后庞大的两矿井储水体加上已闭坑的元山槽储水体常年含有丰富的水,以一定的速度补给伍家冲矿井中,因此,矿坑最小涌水量应较预测大些,取中值即为543m3/h。再因补给区较开采区远,因此,最大矿坑涌水量可取2400m3/h。预计两矿井闭坑后的伍家冲矿坑涌水量为543-2400(m3/h)。

六、结论与建议

1、关闭两矿井后,在两矿井的煤层采空落顶破碎层和巷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储水体,该储水体的储水量大于2085万t。水头高度为-60米到地表,该储水体与元山槽矿井的储水体一道常年含水并补给伍家冲矿井。

2、预计两矿井闭坑后伍家冲矿井矿坑涌水量为543-2400(m3/h)。

3、对周家坳二平硐进行最大程度的修复,尽量将二平硐以上的进入到矿坑的水排出。若有可能对二平硐进行延伸,不让二平硐以上水进入各煤层采空落顶破碎层,这样可很大程度地减轻未来伍家冲矿井的排水压力。

4、沿周家坳矿井、觉光寺矿井和元山槽矿井的煤层露头和风氧化带进行老窑调查和水文地质勘查,查明该范围内的大气降水与渗入量的关系和位置。

结束语

总之,强化矿井地质工作,有利于减少矿井事故发生的几率,有利于更好的完成矿井的作业,对我国的矿井的勘探和开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东;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

京沪对周边地区影响效应比较研究 篇4

区域经济理论认为, 不同规模的城市对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影响有较大差异。最为典型的观点是由法国经济学家Perroux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增长极理论”, 随后Hirschman提出了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扩散效应) , 用以解释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 同时指出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而占据优势, 因为发达区域的发展长期来看将带动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增长。

学术界对于区域极化问题, 尤其是对于我国“两极三区”的格局的极化扩散效应非常关注。从现有成果来看,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两极三区的极化效应理论或单方面实证研究, 较少从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视角量化分析差异, 所得结果也较难真实、形象地反映京沪对周边地区影响的差异。为此, 本文综合运用极化指数模型和扩散效应强度模型定量描述2001~2013年京沪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差异。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1、极化指数模型。

TW指数是Tsui Kai-yuen和Wang在Wolfson指数的基础上, 推导出的新的极化测度指数, 即TsuiWang指数 (简称TW指数) , 其公式如下:

其中N为地区数, m是样本及测定数据的中位数, xi为被测度的区域经济指标 (文中采用人均GDP) , P和πi分别是所有区域的总人口和第i个区域的总人口, θ和r均为大于零的常数系数 (标量) , 其中r取 (0, 1) 区间内的任一值, 在本文中取θ=1, r=0.5。TW指数值越大, 极化程度越大;反之, 越小。

2、扩散效应强度模型。

熵测度指数, Theil和Sorooshian (1979) 在考察城市单位面积GDP的集聚扩散效应时提出熵测度指数, 即TS指数, 其公式如下:

其中, si表示城市i在该区域的GDP份额, 因此有;ai表示城市i的面积在该区域所占份额。本文用TS指数测量, 该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经济集聚效应越低, 即经济扩散效应越明显。

(二) 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

本文所涉及的土地面积、人口、GDP和人均GDP等指标数据来源于2002~2014年的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河北、天津各省市的统计年鉴。

2、指标选取。

为了使京沪地区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分析更有意义和具有可比性, 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了数据指标的选取问题: (1) 在进行相关数据处理时注意长三角各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所以选择区域GDP以及人均GDP作为主要分析指标; (2) 扩散效应选用TS指标, 是因为城市面积也会影响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

三、京沪对周边地区影响的演化过程比较分析

(一) 经济极化的演化过程比较分析。

以2001~2013年上海、浙江、江苏与北京、河北、天津的人均GDP和区域人口数为考察指标, 根据极化指数公式, 分别测算北京、上海各个年份的极化值并对2001~2013年京沪对周边地区的极化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3年间北京的极化指数一直在0.6上下波动, 大于上海的最高值0.3, 说明北京对周边地区的极化效应比上海的大。并且上海从2001年开始极化程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而北京的极化程度没有多大变化, 说明北京作为首都对周边地区吸引的人口流入、资本流入, 比上海程度高。对周边城市发展的制约比上海对周边城市发展的制约程度大。

(二) 经济扩散的演化过程比较分析。

以2001~2013年上海、浙江、江苏与北京、河北、天津的GDP和土地面积为考察指标, 根据扩散效应强度公式, 分别测算北京、上海各个年份的扩散效应值并对京沪对周边地区的扩散效应演变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001~2013年上海的扩散效应强度呈下降趋势, 说明上海单一的对外扩散效应强度有所下降, 这可能与周边城市的对外扩散效应强度增大有很大的关系。北京的扩散效应强度一直在0.5左右波动, 远小于上海的扩散效应强度, 说明北京周边地区因北京这个中心而得到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人力资本获得的能力不如上海周边地区受上海影响大。

综上所述, 北京极化值大于上海, 而扩散值小于上海, 说明北京对周边地区整个溢出应小于上海, 这个与一些学者的研究是比较符合的, 如 (王辉龙, 2006) 提出北京的扩散效应弱于上海。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 经济实力。经济增长中心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 才能向周边地区扩散它的资本。以2013年为例, 上海的GDP是北京的1.1倍。北京虽集聚了大量人才, 但这种集聚与中心增长极理论中的“吸引中心”不是一回事。“吸引中心”指的是边沿地区的居民被吸引到增长极, 使周边地区人口下降, 人均福利水平提高。北京吸引的人才不是它周边地区的居民, 而是具有较高素质、有资格有能力留在北京的高端人才。

第二, 地理位置。上海地处平原, 且在长江入海口, 而长江又横贯江苏;整个长三角水陆交通发达, 长江、太湖、杭州湾皆在其范围内。而北京的西面、北面环山, 且没有港口, 货物出口需转经天津,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京的扩散能力。就空间距离来看, 上海到苏州、嘉兴的距离仅相当于北京到其郊县平谷、密云的距离, 相比江浙, 河北省在北京更大的辐射半径上, 接受到的辐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 文化背景。上海原为商埠, 很多上海人的祖籍就在江浙地区, 文化背景相似, 使整个长三角地区内的工作环境、投资环境越来越趋同。而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历史底蕴深厚, 与曾为革命老区的河北省存在较大差异。清朝时, 即使北京城自身也被分成北城 (达官贵人区) 和南城 (贫民区) 。如今在北京市仍然存在着地域歧视, 文化背景的差异影响了北京的扩散力。

四、结论

本文从扩散和极化效应理论出发, 分析了京沪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 中心城市要与周边地区协调共同发展, 要提高自身的扩散效应, 降低极化效应, 在增大自身经济规模, 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否则周边地区的发展反过来制约中心城市的发展, 区域之间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 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着眼, 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平军, 修春亮, 丁四保等.东北地区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与空间极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 2011.30.6.

[2]叶磊, 欧向军.长三角地区经济极化过程与空间演变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 2012.12.

[3]杜中明, 唐继发.北京和上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强度比较[J].生产力研究, 2012.1.

周边影响 篇5

引滦工程周边降雨径流对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引滦工程周边降雨径流污染,非点源污染是威胁引滦工程水质的重要因素,该文对引滦水库、明渠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的防治策略.

作 者:赵东亮 房达平王乐 ZHAO Dong-liang FANG Da-ping WANG Le  作者单位:天津市引滦工程宜兴埠管理处,天津,300402 刊 名: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英文刊名:WATER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z1) 分类号:X52 关键词:引滦水质   影响因素   分析  

周边影响 篇6

该工程基坑平面尺寸约120m×120m,形状不规则,呈L形,基底埋深-11.5~-13.5m,基坑平面如图1所示。基坑东侧、北侧场地较开阔,基坑南侧紧邻解放路地下管线和人防等设施,基坑西侧紧邻2层王字病房楼,条形基础,埋深1.1m,最近点距拟建建筑基础外边线仅1.4m,场地狭小。

图1 基坑环境平面

2 工程地質条件

地基土为第四系冲洪积地层,表层为杂填土,岩土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场地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和风化基岩裂隙水类型,地下水位埋深在5.10~7.10m。

表1岩土层主要力学计算参数

3 基坑支护方案选择

3.1 安全适用性

考虑到基坑南侧坡段距离解放路地下管线较近,西侧坡段距离王字楼较近,必须保证市政管线及王字楼的安全,严控边坡位移。由于放坡没有工作面,钢管桩强度又较低,无法保证稳定,因此采用护坡桩;同时考虑到西侧距离王字楼太近,庞大的施工机械无法安放操作,且医院严禁噪声污染的特点,综合考虑确定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无大的噪声及泥水环境污染等副作用,工期短。

3.2 经济合理性

考虑到整个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周边长,基坑东侧若采用刚性支护,势必造成工期长、支护费用巨大,选用预应力锚喷支护体系,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操作灵活,又无环境污染,且能与土方施工交叉进行,大大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4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4.1 支护体系

4.1.1 王字楼附近

挖深11.5m;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桩长15.5m,成孔1100mm,有效桩径800mm,桩距1.6m;均匀配置纵筋,主筋16 20;设置预应力锚杆2道,竖向间距分别为2、4m,水平间距1.6m,第1道长18m,自由段6m,预应力锁定值100kN;第2道长14m,自由段5m,预应力锁定值160kN(见图2)。

图2王字楼支护剖面

4.1.2 南侧靠近解放路坡段

挖深13.5m;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桩长17.5m,成孔1100mm,有效桩径800mm,桩距1.6m,局部1.8m;均匀配置纵筋,主筋16 20;设置预应力锚杆2道,竖向间距分别为3、5m,水平间距1.6m;第1道长22m,自由段7m,预应力锁定值100kN;第2道长15m,自由段6m,预应力锁定值160kN。

4.1.3 东、北侧坡段

挖深12.5m,放坡系数1∶0.2;采用4道黏结性锚杆和一道预应力锚杆,竖向间距分别为2m,水平间距1.8m;第1道为预应力锚杆,长12m,自由段5m,预应力锁定值100kN;其下4道为土钉,均长8.8m;局部距离王字楼较近的坡段应控制变形,即调整第2道土钉的水平间距为3.6m,相邻两土钉中间增设1道预应力锚杆,长12.0m,锚固段长7.0m,水平间距3.6m,预应力锁定值100kN。

4.2 构造措施

1)锚杆(土钉)呈梅花形布置,以土钉为节点横向设置加强筋。1 16,以预应力锚杆为节点横向设置2[20a钢肩梁。

2)桩顶冠梁尺寸850mm×500mm,主筋10 20,箍筋 8@200,桩头1m处加密 8@100,加强筋 14@2000;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

3)灌注混凝土及混凝土护壁强度等级C25,壁厚150mm,配筋 6.5@200双向钢筋网片;灌注桩冠梁去除500mm桩顶混凝土后逐段编筋、浇筑。

4.3 地下水控制措施

1)基坑内地下水设27眼大口径降水井,水平间距在15.00~17.00m。降水井的深度考虑井内外的水压值、沉淀管深度和水力梯度影响,井深设计为16.00m,井径600mm,井管径500mm。

2)开挖范围内场区土质为硬塑土层及风化岩,土层沉降固结已经完成,降水对周边建筑物影响较小,故不需设置止水帷幕及回灌井。

4.4 施工注意事项

南侧人工挖孔桩施工遇防空洞时,周围应衬砌;当挖孔至底部时应备孔内抽水措施;遇中风化岩石时应采取风钻挖掘,不应爆破挖掘;基坑挖土过程中,如洞体暴露于边坡,应采取砖砌与桩间土护面措施。

5 现场监测和信息化施工

基坑工程施工中应特别重视现场监测,并及时根据监测信息反馈分析,进行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主要进行基坑边缘以外2~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沉降监测及解放路北侧的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及时整合信息,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对各项监测结果和巡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相互验证和比较,对支护结构工作状态进行反演分析,指导和优化下一步施工。

1)支护结构计算值如图3所示(以基坑南侧支护桩为例)。理论计算表明桩体最大水平位移1.15cm,坡顶沉降1.9cm(三角形法)。

图3支护结构计算值

2)南侧桩体实测值为最大水平位移2.0cm,最大沉降1.5cm。

3)结果分析弹性理论的m法虽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但作为单元计算,未能考虑复合支护结构实际发生的整体协同作用这一影响因素;同时,后期施工将塔吊基础作用于4根支护桩上,在深基坑开挖和塔吊运行过程中,由于卸荷、施加预应力约束及塔吊承受水平风载等综合作用,支护结构受到一定程度扰动,还会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围护结构的位移较理论值偏大。

6 结语

1)本工程的周边建筑、道路的变形监测结果表明,人工挖孔支护桩和复合土钉墙的基坑支护综合处理方案是有效的,能较好地保护复杂环境条件下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2)科学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深基坑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细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支护结构的经济性和投资效益。

3)由于基坑工程的设计计算理论不够成熟,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可能差异很大,因此加强现场测试,科学监测,根据监测信息适时优化施工工艺及参数,实现信息化施工,不仅可以确保基坑顺利开挖,而且也为丰富理论模型积累了经验,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4)本工程的设计施工经验在类似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使用说明、编制原理[M].北京: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2004.

[2]余志成.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黄强,惠永宁.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桂林建筑地域性的周边影响 篇7

桂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宝积岩洞穴遗址, 这里居住的“宝积岩人”是至今可以确认的桂林最早的原始居民。《史志》这样描述桂林的上古历史:桂林, 古为百越之地, 战国时属楚, 秦时属桂林郡。

秦末汉初, 岭南地方势力割据, 南越王以番禺 (今广州) 为据点, 与中央王朝分庭抗礼, 在此聚落以北八十里的灵渠、漓江汇合处建立越城对抗朝廷, 这个聚落便成为南越国的支前重地, 得到相应的发展。西汉元鼎六年 (公元前111年) ,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 以控制岭南地方为目的把这一聚落予以经营, 加以发展, 在此设始安县, 也就是后来的桂林。唐代, 桂林山水开始得以开发而名扬海内外, 代表着那一时代先进文化的被贬谪者发现和开掘了桂林山水的美, 为后来桂林的山水历史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宋代, 一批批封疆大吏、文武百官、迁客骚人度岭南来, 一时冠盖云集, 五方文人辐辏。他们修城池、建府学、办书院、理山治水、开湖挖渠、营建风景、摩崖刻石, 将桂林的城市建设推向了古代历史的顶峰。明太祖朱元璋将其侄孙朱守谦封为靖江王, 藩国桂林。在独秀峰下建立了靖江王府和王城, 形成了以王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靖江王府的建设十分注意与城池自然环境相协调, 王城内整个建筑群与独秀峰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始终体现独秀峰在城池中的重点景观环境的主体思想。

由于桂林独特的地理位置 (处于荆楚之地与百越之地的交汇处) 和历史上丰厚的文化元素的融入 (包括历代各时期和抗战时期) , 成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接合部, 其文化特征表现为中原文化、岭南百越文化和本土民俗文化的交融, 呈现深厚、丰富、多元的特点。而桂林的城市和建筑正是这种文化的载体, 反映其鲜明的特征。

2 徽州建筑风格对桂林建筑地域性的影响

徽州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 其历史文化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笔者在桂林的16个古镇古村的民居调查中发现, 许多规模宏大、建造考究的古民居或古民居群多为古代徽州商人或者从湖南过来的徽州商人后裔所建。徽州商人把经济活动带到桂林的同时, 也将徽州文化传播到桂林, 明显的标志是徽州建筑风格对桂林地方建筑及建筑的审美观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徽州建筑风格对桂林地方建筑特别是桂林城市周边的古镇古村的古民居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顺应自然, 利用自然, 与自然共生

传统民居集聚而成的徽州村镇大多是和山光水色打成一片, 或背山临水, 或枕山面水, 或依山跨水。在村落走向、建筑布局、环境特色、空间形态等方面, 因地制宜、顺乎自然, 特别是村溪, 乃是徽州民居的血脉, 宏村、西递无不如此。同时房屋建造非常尊重地形, 着眼于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组合以及建筑群体变化的美感。

徽州民居还十分注重空间的“因借”, 将建筑空间、大自然沟通和建筑的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 如前院、天井、水园和宅园等。这类建筑空间一般只有三或四个粉墙, 周边而无顶盖, 实则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

桂林的一些古镇古村的古民居亦具有以上相类似的建筑特点。

2.2 天井

徽州民居平面方整紧凑, 占地少而有效使用面积大, 建筑为封闭的内向空间, 多为两层木构架空斗墙。平面构成序列为:入口大门—天井—半开敞的堂屋—左右厢房—堂屋屏风后楼梯间 (或在天井一侧) —厨房。天井一般小而狭长, 它连接着大门、左右外墙和半开敞的堂屋, 是平面里最积极最活跃的构成元素。天井的突出作用亦使徽州民居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 体现着建筑的有机性。

桂林古民居的天井与徽州民居的天井的差异非常微小。在天井的左右两侧, 徽州民居多是外墙, 而桂林多是厢房和厨房。

2.3 马头墙

青瓦粉墙并非徽州民居所独有, 然而做成普遍的马头墙组合, 高低的、连续的、渐变的、交错的、起伏的, 几乎有各种韵律美的形式, 衬以青山绿水, 则是徽州民居独特的艺术风格。

徽州民居马头墙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全部横向线条; (2) 山墙两端横向, 山尖部分成三角形; (3) 圆弧形、1/4圆弧形; (4) 横向水平转折处稍加弯曲等。在马头墙端部除了青瓦起翘形式外, 还放置一种叫“座斗”构件, 为方形砖雕, 也别具风味。

徽州民居马头墙之所以千变万化、高低错落, 一方面是村落沿溪流绵延弯曲, 地形本身有起落;另一方面则是民居群有许多的变化因素。建筑群便随之高低起伏, 大小穿插, 此外, 还有厨房的披檐、花厅的弧形马头墙、庭园的花墙等, 组合在一起, 建筑群形象自然变化无穷。

马头墙的突起封住了木构架, 具有防火功能。桂林周边的很多古民居都借鉴了徽州民居马头墙的做法。 (见图1)

2.4 建筑色彩

徽州民居中青瓦粉墙马头墙的建筑色彩, 是一种质朴、典雅、含蓄、丰富的色彩,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学修养。同时徽州民居马头墙的色调随着时令节气的更替亦发生变化。并且马头墙的色彩和大自然调和而不闷, 对比而不燥。

桂林的建筑色彩常以淡雅为主, 并与山水环境相协调。

2.5 建筑细部

徽州民居中极具特色的建筑细部是门罩。作为入口的标志, 考究的门罩往往有贴金彩画和斗拱, 一般都做成双角起翘的小挑檐, 下伸檐椽头, 上覆瓦片。门罩的绝妙处还在于其下部门脸上嵌有砖雕。它由坚实的灰砖块水磨后再加工成浮雕、半圆雕、镂空雕的各种戏文花卉图案。此外, 女儿墙上的花格砖板、各种几何形状的砖雕、拼砖花窗等细部装饰, 均为马头墙上的“特写”构件, 布置得体, 色彩淡雅, 气氛亲切而又尺度宜人。

桂林古民居的建筑细部处理融入了徽州民居的风格。 (见图2)

3 岭南建筑风格对桂林建筑地域性的影响

岭南建筑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划分为岭南古建筑、岭南近代建筑和岭南现代建筑。各时期的岭南建筑都具有其明显的特征, 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从不同程度上对桂林建筑地域性产生影响,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3.1 与自然结合的环境

(1) 建筑与大自然的结合。在总体布局中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 两者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2) 建筑与庭园的结合。岭南地区建筑庭园特征之一就是有庭有园, 庭园结合。将庭园引入室内是岭南建筑中独到而成熟的处理手法, 具体做法是把庭园引入大厅, 把庭园引入房间, 把庭园引入屋顶层, 把庭园引入支柱层。

3.2 开敞的平面布局

岭南建筑的建筑平面布局十分关注建筑的朝向和通风。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达到良好的朝向和舒畅的通风, 因此, 建筑多采用开敞式的建筑平面。

桂林花桥展览馆在设计中借鉴这一设计手法。

3.3 通透的空间形态

岭南建筑中通透的空间形态包括敞廊、敞窗、敞门、敞厅、敞梯、支柱层等。桂林桃江宾馆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岭南现代建筑中通透的空间形态特征。 (见图3)

3.4 轻巧的建筑造型

岭南建筑在追求建筑造型的轻巧的常用手法: (1) 建筑不对称的体形体量; (2) 强调虚实对比; (3) 通过材料的运用体现建筑质感; (4) 运用通透的细部构件。

桂林驼山小区住宅建筑的许多不对称性设计手法, 很大程度来源于岭南建筑的轻巧造型的设计方法。 (见图4)

3.5 淡雅的建筑色彩

岭南建筑在色彩选择上运用比较明朗的浅色和淡色作为色彩基调, 其能使建筑物减少重量感, 从而造成建筑轻巧的造型。

桂林地方建筑的色彩多以素雅色调为主, 这方面受到岭南建筑长期的影响。

4 桂北民居对桂林建筑地域性的影响

本文研究的桂北民居是指桂北、湘西、黔东交汇地区的民居建筑, 即大桂北民居。该地区涵盖了壮、侗、瑶、苗、汉等多民族的民居, 各个民族的民居多在山坡上建造, 均属穿斗结构的木构干栏式建筑, 但风格迥异。其中侗族的村寨最具规模且功能完善, 其平面布局、建筑造型、空间形态极富特色。

由于地缘因素, 桂北民居对桂林建筑地域性的影响是直接而广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4.1 顺应地形, 自由布局

壮、瑶等民族的村寨, 其布局以自由分散式居多。这种布局的特征是, 村寨建筑随自然地形 (一般顺山势等高线) 自由布置, 不受任何格局约束, 既不存在严格的轴线关系, 也没有明显的村寨边缘, 村寨外轮廓不遵守一定的几何形状, 而是随自然因势利导。

4.2 多样化的屋面组合

我国民居以坡顶形式为主要特征, 坡顶变化多样。桂北民居的屋面形式及组合与绝大多数传统民居的屋面有相似之处, 屋面组合有几种常用方式: (1) 递降 (见图5) ; (2) 穿插; (3) 对撞; (4) 接披 (图6) ; (5) 挑檐。

灵活多变的屋面组合给民居的建筑造型带来灵活多变、富有情趣的美感, 成为桂北民居空间形态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屋面的组合形式可推断出该民居的空间组合基本规制, 屋面已成为内部建筑空间的外在符号。

4.3 主从分明, 有机结合

桂北民居外部造型的一大特点是主从分明, 有机结合, 由功能决定造型。

主体建筑尺度大、体量高, 而贮藏间、过街楼及晒台等辅助部分则依附于主体建筑。这种做法不仅使功能关系明确, 并易于分期加建, 而且由于体型上的主次分明, 使建筑突出主体, 构图完整。

4.4 巧用地形, 工于营造

桂北山区平地极少, 人们在建造房屋过程中, 充分利用山地, 化不利为有利, 顺其自然而建。建筑平面布局与地形条件有机结合, 创造性地设计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结构形式和构造方式, 并由此产生几乎是唯一性的建筑。于是, 桂北民居的造型方式常有特殊处理。如层层悬挑、架空过街楼等, 特别是结合地形, 采用不同高度的柱脚, 或做成天平地不平, 或做成天地皆不平的干栏架, 很有特色。 (见图7)

4.5 材尽其美, 物尽其用

桂北民居善用木材的特性, 把简朴的构件组成充满生机和情趣的建筑空间。利用木构架的外露, 形成韵律感;利用构件的榫接特点和拉伸特性, 构成悬挑美;在挑柱上做吊脚, 简洁粗犷, 轻巧灵活, 表现木材的自然质朴的美感。

桂北民居以木材和石块为主要建筑材料, 通常是由下至上用石块筑台, 圆木作构架, 底层用木栅围护, 楼层用板材封墙, 小青瓦屋面。建筑由下至上, 材料由重而轻, 由粗而细, 由天然而人工, 过渡自然, 建筑以质朴之态与自然融合。

4.6 尺度、比例与构图

桂北民居建筑以小巧、轻盈的尺度和优美、变化的比例为表现特征, 这种尺度表现在建筑单体和这种比例表现在建筑群体上尤为突出。除侗族民居的鼓楼外, 建筑的构图表达多以水平线为主。这一特征与以竖向感觉为主要特征的周围山体环境在对比中形成十分和谐的关系。桂北民居建筑特有的比例、尺度和构图造就了山区人、建筑、自然的大美。

4.7 桂北民居建筑中传统语素

台:晒台, 室外晒台既是服务空间亦为建筑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由此令建筑的内部空间延伸到自然的外部空间。

漏:漏窗, 壮侗民族干栏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通、透、漏”, 即视线的通透、风向的通畅和空间的穿插透漏。民居常以漏窗、屏风等“借景”大自然和划分或组合建筑空间。

架:架空层、过街楼、吊脚楼, “架”是利用结构柱或者自然元素界定领域和空间的手法。民居中的架空层主要用于隔离潮湿和饲养家禽的需要;过街楼通常被架在村寨通道的上方, 楼上为建筑空间, 楼下为交通和休闲空间;吊脚楼是山地不规则地形的自然产物。

挑:出檐、挑台、挑柜, 出挑是木结构民居常用的建筑造型方法。出挑的方式大致有:披檐出挑、出挑卧台、层层出挑、挑柜四种方式。挑是创造桂北民居建筑轻巧灵活造型的最重要手段。

桂北民居建筑以上的特点被桂林各个时期的地方建筑所广泛借鉴, 而且许多建筑设计都因此取得了成功, 可以说, 桂北民居的传统精神在桂林现代地方建筑中已得到了新的诠释并且正在发展。 (见图8、图9)

参考文献

[1]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桂林市城市风貌规划前期研究[Z].2007.

[2]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3]李长杰.桂北民间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周边影响 篇8

一、对校园建筑规划与社区环境营造的认知

校园建筑的规划应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将学校的各种用地空间作科学完整的配置, 并透过时间的延伸和合理的管理经营, 使校园教学生活服务环境日臻完美。在规划的发展方向上, 校园正逐步走向开放, 这种开放的实质意义是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场所, 但精神面的意义是意味着学问之门永远敞开。当然, 这种开放的精神面临着校园规划应该如何应对管理及与周边社区环境和谐相处的课题。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 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在这里是指某一特定地域的居民所组成的共同体, 这些居民之间普遍具有共同的归属感和社会文化心理。他们从事各种活动, 彼此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社区环境营造是指每一个社区成员都能感受到社区的一切事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进而积极去了解、关心, 努力去改善、推动社区建设。社区环境营造是一种人性化的追求, 是要创造一个宁静、舒适、健康、安全、自在与愉悦的生活环境。

二、校园建筑与社区环境关系存在的问题

学校存在于社区之中, 学校教育除了必须提升其内部教育品质, 获取社区对学校的支持外, 也应进一步与社区合作, 改善与社区相邻的周边环境品质。校园建筑与社区环境关系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交通组织问题:比如学校大门出入口设置方位与连通道路的通行能力会影响周边交通。上学、放学等时刻会使临近道路交通负荷突然增加, 造成交通混乱和拥挤。又如学校停车位不足, 校区周边道路成为临时停车用地, 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出入。

空间环境问题:由于学校或周边地区人口过分集中, 建筑物密度过大等问题, 因此对物理环境造成影响, 产生了空气质量恶化、采光不良、卫生条件差和街面微气候变化等居住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校区大量机动车尾气影响社区空气质量, 噪声影响学生上课及社区安静等。

三、校园建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为因素:对于学校管理者, 其在建设和管理校园建筑物时一般以学校立场作为出发点, 常忽略校外环境, 如交通、师生停车、尾气、噪声等。对于规划设计者, 在规划校园建筑物时, 他们往往出于学校利益和执业压力, 很难基于专业的社会功能, 将公共环境利益, 如公共交通、公共卫生、景观等与学校周围社区环境列入考虑范畴。

时空因素:目前学校建筑有朝着高层化发展的趋势, 这一方面增加了校园的开放空间, 使学校建筑规划更具弹性, 但同时也对周边社区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局部地区的容积率过高, 使过多的活动进入该区域, 产生了诸如拥挤、嘈杂、混乱等环境品质问题。

建筑物因素:建筑物因素既包括校园建筑物本身对社区物理环境的影响, 又包括在日常使用时带来的诸如污染性设施的设置等问题。比如为了维护良好的学校环境及生活品质, 学校将噪声、废气等污染设施, 如厨房、地下室废气排放口、冷气冷却塔等设置于学校围墙外的社区前面, 对社区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沟通渠道因素:当前学校与社区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并没有随着二者的开发建设而同时建立起来, 当社区居民生活环境被学校建筑物破坏时, 在向主管机构陈情、申诉无效后, 为了社区生活环境质量的保持与提高, 社区居民往往采取自救方式向学校抗争, 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规范和制度上的因素。比如学校内大体量建筑物及地点配置没有相应规范限制;一些有关社区环境发展的项目, 居民没有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四、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应首先建立在将民众参与纳入学校规划的基础上, 针对学校建筑物兴建、交通问题、机动车尾气及停车问题、噪声问题等, 透过民众参与, 使校方与社区居民意见达成共识。

(一) 学校应积极参与到社区总体营造中

学校位于社区中, 为社区的一份子, 由于学校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社区发展, 因此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学校与社区居民应首先建立相同的共识基础, 进而彼此了解和相互合作, 社区的总体营造由学校、社区居民与专业的社区规划师共同参与, 改善校园周围环境的工作方能发挥良好的功能。比如努力改善校园外部环境, 在交通上, 学校出入口设计留有足够宽度的回车空间作为社区、校园交通的缓冲节点;环境规划上, 校园与社区的邻接面做景观处理, 使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宜人特性, 以优美的植栽塑造学校周围的街道景观, 形成有利于学校特色的景观环境;在建筑物设置上, 校园建筑的高度和位置配置应同时考虑是否对社区环境造成破坏, 保持其与社区环境的协调性。

(二) 合理组织学校的对外开放规划

学校空间在考虑对周边社区开放时, 可采用区分层级的办法划分校园空间。如全面开放空间:学校的室外活动场地、球场、小游园或其它开放空间可以随时提供社区居民的休憩娱乐活动;局部开放空间:教学建筑可视情况开放部分空间, 以供社区大型活动使用, 同时可在楼梯部分加以管理, 避免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特定场所开放空间:如图书馆、体育馆、会议室或多功能厅等, 利用交通空间规划, 使用者无须经过教学区域即可直接进入该类空间。

(三) 加强学校与社区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学校与社区资源各有优势, 可通过沟通与整合, 使学校师生与社区居民共同使用所具有的开放公共文化教育场所, 包括运动场所、阅览室、报栏、文艺舞台等。同时, 在日常管理运作上, 学校可定期选派优秀教师为社区居民作专题文化辅导, 选送优秀文艺节目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或代表社区参加市、区级比赛等。社区选派优秀居民代表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定期举办公益性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做文明守法好公民;为学校的社区居民家长提供定时接送、保洁等家政服务, 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等。学校与社区蕴含了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以及关系等资源, 相互了解具备的可利用资源, 并善加运用, 可使学校与社区双方良性互动, 在资源共享中获得双赢。

摘要:随着教育和生活水准的提高, 人们的社区意识和对社区事务的关心程度大大提高, 生活环境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校园环境做为社区环境的一部分, 学校的各种活动与建设同社区生活环境、生活品质息息相关, 受到居民的强烈关注。

关键词:学校建筑,社区意识,社区环境规划

参考文献

[1]张善容主编.高等学校建筑与文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2]谭英著.社区感情、社区发展与邻里保护[J].国外城市规划, 1999.

周边影响 篇9

关键词:基坑支护,有限元,环境保护,plaxis 2d

拟建管理中心改扩建项目工程概况见表1。因地势起伏,A座综合楼基坑深度约3~9m,开挖范围内为人工填土,西侧约9m,南北侧约5m,东侧高度小,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B座综合楼基坑主要支护西侧、北侧深度约5~7m,开挖范围内为人工填土、坡积土和全风化岩,北侧现为板房,西侧距离盘山路8m。基坑工程安胀胀。。硬硬化概括为压缩和剪切两种,后者一般运用在模拟主主偏偏量量加载印发的不可逆变,前者则是应用在各向同性或或者者模模拟固结仪加载诱发的不可逆塑性应变,这两种不同同的的硬硬化都属于现阶段的模型范围中。

硬硬化化塑性模型与理想塑性模型存在一定的区别,在主应应力力空空间中两者的屈服面所呈现的状态是不同的,硬化塑全等级为二级。拟采取桩锚支护。B座综合楼基坑开挖场地位于隧道口与盘山公路交汇处,距离隧道南线最近处仅12.2m,因此需要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开挖下围护结构、近临既有隧道和周边地层的变形和内力,以对现场施工做出合理预测,减少风险。

在实际分析过程中,通过plaxis2d这种商业通用软件来对弹塑性加以探讨。该软件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分析能力,在国内外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基坑开挖及降水全过程模拟有相当的精确度。

1 模型参数选取

1.1 模型尺寸及网格划分

根据基坑开挖对周边的影响范围,合理选取模型尺寸可减少边界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模型尺寸为100m(X方向)×30m(Y方向),基坑深度为5.6m,隧道中心间距25m,左侧距离基坑为12.2m。模型如图1所示。

1.2 本构模型

(1)土体采用应变强化土模型(HS)。和理想弹塑性模型存在差异的地方为弹塑性模型所表现出的屈服面并非是固定不变,而是因为塑性应变的作用可能诱发膨性模型会因为塑性应变发生变化产生膨胀。硬化塑性模型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剪切硬化模型和压缩硬化模型,而剪切硬化模型主要是根据模拟主偏量加载而产生的不可逆应变。由于模拟固结仪加载与各向同性加载中主压缩产生的不可逆塑性应变,一般采用压缩硬化方法,而这两者的硬化都在当前模型中体现出来。HardeningSoil模型是在不同类型的软土和硬土两种土体行为模拟出来的一种先进模型,其原理是随着主偏量加载,土体的刚度会下降,与此同时,产生一种不可逆的塑性应变。根据排水三轴试验观察,轴向向应变和偏差应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由双曲线逼近,在Kondner的阐述下,这种关系运用到双曲线模型中。但是Hardening-Soil模型拥有的塑性理论,与双曲模型的弹性理论不同,它考虑到土体的剪胀性,在设计中引入到屈服帽盖,因此渐渐取代了双曲模型。该模型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刚度依据某个幂率的应力相关性,输入参数m

主偏量加载引起的塑性应变,输入参数

主压缩引起的塑性应变,输入参数

弹性卸载/重加载,输入参数

当前Hardening-Soil模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土体刚度是应力相关的。比如当应力和应变是在固结仪条件下时,模型隐含的关系是:

在软土这一特殊情况下,使用m=1是现实的。这时,软土模型中所用修正压缩指数和固结仪加载模量之间存在如下简单关系:

表示参考压力,这里考虑某个特定参考压力下的切线固结模量。因此,主加载刚度与修正压缩指数有关。构造Hardening-Soil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三轴加载下竖向应变和偏应力q之间为双曲线关系。标准排水三轴试验得到曲线如图2所示。

在这里qa是抗剪强度的渐进值。

(2)其他单元本构模型。(1)计算中,围护桩、抗拔桩采用等效刚度法可简化为h厚的板:

式中:d为排桩直径;bk为排桩间距。

围护桩、锚杆、隧道等材料变形较小,均处于弹性阶段,采用弹性模型进行模拟。

(2)材料参数取值。对相似土层作了合并,计算中不同土层的模型参数、重度、侧压力等,从地质报告中得到,其他通过地质报告中的数据,结合理论、经验及软件说明中的公式进行推导反演分析得到。主要参数见表2。

土体HS模型参数:E50=0.9ES,Eoed=E50,Eur=3E50;参考应力取Pref=100kPa;侧应力系数K0n由Plaxis自动计算生成;m=0.5。

(3)边界条件:模型底部约束条件为水平、竖直方向都固定;模型两侧约束条件为水平方向固定,竖直方向自由。

2 分析结果

2.1 模拟工况

根据基坑围护图纸,对基坑开挖的工况模拟如表3所示。

2.2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如图3~13所示。

总位移Ux最大值=0.000m(单元43在节点29690)最小值=-0.02334m(单元181在节点2770)

总位移Uy最大值=7.594×10-3m(单元431在节点1613)最小值=-0.01117m(单元144在节点8849)

总位移∑PUX(放大200倍)最大值=0.09533×10-3kNm/m(单元37在节点3991)最小值=-50.02367kNm/m(单元1在节点2013)

弯矩M(放大0.500倍)最大值=80.80kNm/m(单元37在节点3988)最小值=-57.12kNm/m(单元4在节点1612)

轴力N(放大0.0500倍)最大值=0.03006kNm/m(单元1在节点2013)最小值=-73.06kNm/m(单元6在节点1623)

剪力Q(放大0.0200倍)最大值=103.0kNm/m(单元37在节点3987)最小值=-183.0kNm/m(单元37在节点3990)

总位移|u|(放大10.0*103倍)最大值=0.5849×10-3(单元29在节点12350)

弯矩M(放大0.200倍)最大值=16.09kNm/m(单元13在节点25502)最小值=-14.91kNm/m(单元19在节点25619)

弯矩M(放大0.0500倍)最大值=32.07kNm/m(单元36在节点15469)最小值=-34.84kNm/m(单元29在节点12350)

轴力N(放大0.0500倍)最大值=0.04631kNm/m(单元101在节点14987)最小值=-152.8kNm/m(单元53在节点25618)

轴力N(放大0.0200倍)最大值=96.08kNm/m(单元95在节点12721)最小值=-163.3kNm/m(单元38在节点11336)

3 结束语

周边影响 篇10

一、我国古代武举制度的发展

1. 武举制度在唐代的发展。

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是以武强国的一个典型,创设了武举制度。唐代武举考试主要分为中央政府组织的省试和地方政府组织的考试,每年进行一次,考试内容范围较广,主要是对学识的考核和武艺的考察。在《唐六典》之《尚书兵部》对唐代武举制度的记载,凡是参加武举考试的人员,必须要精于平射、才艺、谋略等。武举考试有射长垛、骑射、马枪、歩射、材貌、言谈举止、举重等七项内容。唐代武举制度的创设,通过武举选拔军事人才,使考试的内容统一起来,一定程度上对于当时人们的练武价值取向进行了统一,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军事人才,其中郭子仪就是武举典范。熟读兵书的郭子仪在武举考试中中第,随后在安史之乱中展现其军事才能,平定叛乱,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屡建奇功。唐代武举制度的创设,打破秦汉以后,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思想及制度束缚,为习武者打开一条报效国家、通过自己努力晋升的正常途径,提高了武术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历史的一个进步。

2. 宋代武举制度的发展。

赵匡胤在建立宋朝以后,吸取唐代藩镇割据教训,采取修文偃武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制,特别是将兵书列为禁书,禁止人们练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术的发展。虽历经与辽国的数次战败,却依然坚守外患事小、内忧可惧的观点,未能放松对武术的限制。直到宋仁宗清理三年,为弥补国家军事人才严重不足窘况,下诏设立武学用于军事人才的培养,但是武举制度的创设仍然遭受守旧势力的阻挠,他们以古代名将“岂尝专学孙吴”为理由,认为设立武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武举制度随后又遭废弃。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相,进行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武举制度的设立又被提上日程。元丰元年十月,宋神宗下诏在东京进行武术比赛,参加人员根据比赛成绩分为上中下三个等次。为了适应武举制度考试和教学需要,宋神宗任命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对《司马兵法》、《孙子》、《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李靖问对》等兵书进行重新校对,校订后的七部兵书统称为《武经七书》,是当时武术考试和军事教学的主要内容。

3. 明代武举制度的发展。

在蒙古族人建立元朝以后,实施十分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特别是为了维护国家政权稳定,严格限定汉族等其他民族练习武术,更不得拥有武器,在其统治中国的九十七年时间里,国家没有创设武举。直到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才设立文武二科进行人才选拔。但是由于生性爱猜忌,为了加强统治,朱元璋同时采取杀戮武将的政策,武举的创设更是不可能。直到洪武二十年,在礼部请示下,才开始设立武学,重设武举。明代武举考试科目主要有策问、歩射、骑射等考试内容,而且还坚持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考察原则,武举每六年举行一次,先是策问,然后才是弓马骑射等,而且策问不中者是不允许参加后面考试的,到了弘治十七年,武举考试改为三年举行一次,正德十四年,武举考试第一场考试改为骑射。在明朝中后期,内忧外患统治之下的明朝政府为了加大军事人才选拔,特开了奇谋异勇科,兴建了武学,促使武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明代武举制度的创设,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军事人才,对于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秩序稳定和国家政权巩固中,大量优秀军事人才走向抗倭斗争和与农民起义军作战中,并将斗争经验编写成书,《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等优秀军事著作因此而产生,促使我国古代武学进一步发展。

4. 清朝武举制度的发展。

满清入关以后,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各地起义连绵不断。此时,出于稳固政权的需要,清政府对于明朝遗留下来的武艺高强之人极尽拉拢,沿袭前朝武举制度,并按照文举考试程序,分为武童试、武乡试、武会试、武殿试四个层次,考中之人,分别被称之为是武生、武举人、武进士等称号。武童试、武乡试、武会试基本上都是三年举行一次,武殿试是在武会试之后的十月份举行。清朝的武举考试和明朝基本一致,主要分为内场考试和外场考试两个部分。在清朝,武举考试要求参考者不仅要技艺超群,而且还要具备基本的军事理论素养,在内场考试中主要考《武经七书》等基本军事理论知识,如果在内场策问考试中没有达到基本要求不允许再参加外场技艺考试。清朝对军事人才文化素养的高度重视,培养出诸如马会伯等军事将领。清朝武举制度无论是从制度还是从内容方面来看,都已经十分完善。但是随着洋枪洋炮等新式武器的传入,武举考试在内容方面的僵化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战备需要,加速武举制度的逐渐衰落,直至走向消亡。

二、我国武举制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在东亚文化圈中,我国不仅儒家文化对于周边国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武举制度方面同样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朝鲜,包括韩国,以及越南等国家的武举制度的创设方面。

1. 我国武举制度对朝鲜的影响。

朝鲜武举制度,无论是从应试资格还是从考试程序,乃至考试内容方面,都深受我国影响。第一,朝鲜武举应试资格。高丽朝在恭让王二年对应试资格作出严格限定,虽然后来王朝对此进行了多次解释和说明,但总体是遵循了以上规定。在朝鲜李氏王朝实施武举制度以后,强调了工商经营者、杂役、贱口以及不孝之人是不得参加武举考试的,由此可见,朝鲜武举考试具有较为强烈的门第区分,能否参加武举考试成为一个人的身份象征,这和宋代的“应武举人, 不拘食禄子孙并已仕未仕人等”要求有相通之处。朝鲜《经国大典》对武举应试基本原则作出规定:第一,不允许寄贯参加考试,这和我国武举中的在原籍地参加考试规定一致;第二,在职官员不允许参加考试;第三,参加考试要遵循严格的避嫌制度;第四,父子不允许在同一个考场参加考试。前三条规定基本上是借鉴了我国宋明时期的武举制度规定,只是第四条规定确是朝鲜独创的。第二,朝鲜武举考试程序。朝鲜武举考试程序主要分为武乡试、武会试、武殿试三个级别,这与宋代的比试、解试、省试、殿试以及清代的武童试、武乡试、武会试、武殿试相比缺少了比试和武童试这一项。一般情况下,武乡试是在第一年秋天举行,主要是由各道的兵马节度使主持的,设置监试官一人,主考官四人,各个地方都有一定的考试名额进行分配。朝鲜武会试是在第二年春天三月在汉阳举行,由兵曹主持,司宪府和司谏院各派出一名监试官,二品以上主考官四人,从武乡试中选取二十八人作为武殿试考试人员。武殿试基本是在四月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第三,武举考试内容。朝鲜武举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考击球、骑枪、马射、歩射等基本军事技能,第二类是考讲书等军事理论,这和我国明清时代的武举内外场考试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在考军事技能方面,多了一项击球。在军事技能考试方面,一开始是只考《武经七书》,后来发展到不仅考《武经七书》,还要考四书五经等方面的内容,再后来还加上对其他军事著作的考查。这和明朝只考武经七书以及清朝只需要默写《武经七书》相比,更注重对武学理论的考查,而且讲书主要是采用当面陈述考查方式,和武举考试的笔试相比,难度更大。

2. 我国武举制度对越南的影响。

越南黎朝武举制度发展较为完善。黎朝武举制度也基本是仿效我国古代武举制度,只是根据越南实际情况,在某些方面进行相应变革。第一,越南武举应试资格。黎朝武举制度中,对于应试资格作了十分严格限定,规定带兵出身的武官以及三场考试并中的官员子孙,也就是弁生合式、所举三场连中的学生等员等人都可以参加武举考试。虽然在黎朝中没有规定文举者不得参加武举考试,武举者不得参加文举考试的规定,但是和当时的文武交叉考试有很大关系,许多人在参加文乡试后还参加了武举考试并考中。第二,越南武举考试程序。越南黎朝武举考试主要是沿用了北方郑氏政权惯例,主要分为武乡试即所举以及武会试,即博举两个级别考试,而且仿照中国武举制度,定为三年一开科,分别在子、午、卯、酉年在本镇举行武乡试,在辰、戌、丑、未在都城举行博举考试。由此可见,越南黎朝考试级别和考试时间上基本和中国一致,只是在具体考试名称和基本方面有所不同。第三,越南武举考试内容。越南武举考试制度的所举、博举考试内容和我国武举考试内容基本一致,虽然在策问方略中加作一首唐律诗,但是其所考的《武经七书》,即《黄石公》、《太公六韬三略》、《尉缭子》、《孙子》、《司马兵法》、《吴子》、《李卫公问答》,根据越南史书记载和解释,就是我国古代《武经七书》,这和我国宋代以来的策问考试内容基本一致。

摘要:文章对我国古代武举制度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四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历史进行了阐述, 我国武举制度对周边国家, 特别是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应试资格、考试程序、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武举制度,儒家文化,《武经七书》

参考文献

[1]陈文.黎朝时期的武学和武试[J].东南亚, 2005 (3) .

[2]马明达.清代的武举制度[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 , 1999 (4) .

[3]许有根.武举制度史略[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7.

周边影响 篇11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国向西开放提供重要契机,本文选取2008-2014年贸易便利化的数据测算中国及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水平,通过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处于不便利水平,贸易便利化对出口的带动效应大于关税减让;在贸易便利化结构指标中,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关环境、口岸效率、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

关键词: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出口贸易;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经过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长期努力,当前的世界平均关税水平较低,减税空间缩小,减税效应带来的贸易促进作用不断降低,而“贸易的非效率”正成为阻碍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致使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贸易便利化问题,即如何清除跨国贸易流通过程中的机制性和技术性障碍,以降低国际交易成本、减少贸易流通阻碍。本文拟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背景,通过测算中国和中亚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中国及中亚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测度

根据APEC官方关于贸易便利化的释义,Wilson(2003)构建了以港口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测度体系,本文参考该指标体系对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2008-2014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度。

(一)贸易便利化的指标选取及说明

本文以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作为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内包含多个二级指标,并形成贸易便利化测度的整个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口岸效率,该指标用于衡量一国的基础设施质量和工作运营效率,通常选用公路、铁路、港口和航空基础设施的质量进行衡量。指标含义:1在A1-A4中代表极差,7在A1-A4中代表极好。口岸效率指标得分越高表明该国基础设施越完善质量越好效率越高,从而贸易便利化程度也越高。

2.海关环境,该指标通常指外贸企业通关涉及的税收成本、检验手续与海关执法的公正性与透明度,多采用贸易壁垒状况、海关程序负担、非常规支付和贿赂与清廉指数进行测度。指标含义:1在B1中代表贸易壁垒盛行、B2中代表海关程序极其繁琐复杂且效率极低、B3中代表非常规支付和贿赂经常发生、B4中代表非常腐败,7在B1中代表无贸易壁垒、B2中代表海关程序极其简易且效率极高、B3中代表非常规支付和贿赂从未发生。关于B4,由于计分标准的变更,2011(含2011年)之前10代表最廉洁,从2012年开始100代表最廉洁①。海关环境指标得分越高表明企业通关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越少,通关流程越便捷高效,而且海关通关政策和执法过程越公正透明,从而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

3.规制环境,该指标属于贸易便利化的宏观影响因素,是指一国的法规政策制定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多选取政府政策制定的透明度、法规体制解决纠纷的效率和执法过程是否徇私进行测算。指标含义:1在C1中代表政府政策制定十分混乱不稳定、C2中代表法规解决纠纷的效率最低、C3中代表极其不严格执行,7在C1中代表政府政策制定十分透明稳定、C2中代表法律解决纠纷的效率最高、C3中代表极其严格执行。规制环境指标得分越高表明政府政策的制定执行越稳定透明,司法机关执法越公正廉洁,处置法律纠纷的效率越高,从而能够为贸易便利化提供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

4电子商务,该指标反映企业从事贸易活动中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与新技术的可得性,多选用移动手机普及程度、宽带普及程度和企业新技术的可得性进行计算。指标含义:1在D1、D2中代表移动手机和移动宽带的普及程度最低、D3中代表不满足。由于移动手机普及程度与宽带普及程度的数值为每百人移动手机和移动宽带的拥有量,存在一人同时使用两个移动终端的情况,100在D1、D2中代表移动手机与移动宽带达到全民普及,7在D3中代表满足。电子商务指标得分越高表示普及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实现贸易过程人员沟通、检验信息的传输共享和产销的联动,从而贸易便利化水平也越高。

(二)数据的指数化处理

由于指标体系的数据来自不同国际机构官网,且同一机构发布的数据在不同时期指标的取值范围也不尽相同,在测算比较过程中使用原始数据不具有可比性,需要将所有的二级指标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本文以Zi代表二级指标的原始数据值,Zimax代表该项指标能够获得的最大值,用Yi代表指数化处理过的数据,即Yi=Zi/Zimax。Yi最大取值为1,代表该项指标的最高水平,最小值不为0。对指数化后的二级指标Yi进行分类加总,求其平均值得出一级指标Xi,即Xi=(Y1+Y2+…+Yn)/n,其中n代表二级指标个数,贸易便利化的综合指数:

TFI=(X1+X2+X3+X4)/4(1)

(三)贸易便利化的指数测算与分析

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的综合指数的测算结果及排名如表2所示,根据TFI综合评价指标得分值划分的4个等级,08分以上为非常便利,07-08分之间为比较便利,06-07分之间为一般便利,06分以下为不便利。参照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的综合指数得分,可知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的综合指数处于最低等级,即不便利水平。结合2008-2014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中计算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的各国二级指标的世界情况分析,选取的8个样本国家的多数国家的二级指标世界排名处于80名之后,仅有中国的多数二级指标排名处于60名左右。从各国之间贸易便利化的综合指数排名与得分来看,中国在所分析的国家中贸易便利化水平排名一直处于第一,且贸易便利化的得分不断上升,在2014-2015年时接近一般便利水平。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近5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塔吉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变化不大,吉尔吉斯和蒙古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则处于底层水平,而且在近5年并没有明显改善。

二、贸易便利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引力模型源于17世纪牛顿在物理学中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Tinbergen(1962)和Poyonen(1963)将万有引力的思想引入国际贸易领域,通过计量方法分析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变化,贸易引力模型的一般表达形式为:

Mij=α0Yiα1Yα2jDα3ijAα4ij(2)

Yi和Yj分别代表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经济规模,Dij代表出口国i和进口国j之间的距离,Aij代表促进或阻碍两国贸易流量的其他因素。为了消除数据异方差并便于回归,多数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将上述一般表达式取自然对数进行线型转化,得到如下模型形式:

LnMij=α0+α1LnYi+α2LnYj+α3LnDij+α4LnAij+εij(3)

其中α0为常数项,α1、α2、α3、α4都为回归系数,εij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分析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本文选取2008-2014年的数据,以linnemannn(1966)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并加入中亚周边国家关税税率和贸易便利化指数,构建了调整后的贸易引力模型:

LnTradeijt=α0+α1LnGDPjt+α2LnGDPPCjt+α3LnPeojt+α4LnDij+α5LnTARjt+α6LnTFIijt+εijt(4)

其中Tradeijt为出口国i在t时期对进口国j的出口贸易额,GDPj为进口国j在t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j国当时经济规模,经济规模越大,国内进口需求也越大,预期符号为正。GDPPCj为进口国j的国内人均产值,反映j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财富水平。

在通常情况下,人均产值越高则居民对于国内市场流通商品的丰裕程度越高,从而对进口的种类和数量要求越高。部分学者考虑用人口替代该变量,人口数量增长不仅能够增加贸易需求,而且会逐步实现国内行业分工,减少贸易,预期符号不确定。Peoj为j国的人口总数,反映j国的人口规模,人口规模越大,贸易需求量和潜力越大,预期符号为正。Dij为出口国i中国首都或省会城市与进口国j首都或省会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反映跨国贸易商品的运输距离,运输距离越远则成本越高,贸易流通的福利效应越小,预期符号为负。TARj为进口国j的关税水平,关税税率的提高会增加外来商品进入的门槛,降低外来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对扩大贸易流量产生阻碍作用。预期符号为负。TFIij为出口国i中国和进口国j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国际贸易流量的增长,预期符号为正。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应用调整后的贸易引力模型(4),选取中国与7个中亚周边国家2008-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的出口流量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参赞处网站、中国商务部网站,即单位为百万美元。中亚周边国家人均GDP和人口总数资料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单位为美元和百万人。中国与中亚周边国家的空间距离通过网站(wwwdistancecom)计算得出,中蒙的空间距离为北京至乌兰巴托的直线距离,中国与其他伙伴国之间的空间距离为新疆乌鲁木齐至其他各国首都的直线距离,单位为公里。中亚周边国家的关税水平数据来源于2008-2015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各国的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根据2008-2014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中的上述二级指标加权计算得出。

(三)实证结果

1贸易便利化对推动出口贸易效应的分析

对2008-2014年的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扩展贸易引力模型结果存在自相关问题,通过cross-section SUR赋权消除个体间存在的同期自相关与异方差性,最终得到调整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回归结果可以得到:

LnTradeijt=10696+02769LnGDPjt+06661LnGDPPCjt+0398LnPeojt-11685LnDij-06331LnTARjt+30055LnTFIijt+εijt(5)

从方程(5)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且各个解释变量伴随概率值均较为显著,回归结果较为理想,符合研究预期。进口国的GDP、进口国的人均GDP、进口国的人口规模和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具有正向影响,而与进口国的距离和进口国的关税水平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具有反向作用。

具体来讲,进口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影响最大,其回归系数为30055,即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将增加30055%。进口国的GDP、人均GDP和人口规模均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小于贸易便利化带来的影响。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2769、06661和03980,表明进口国的GDP、人均GDP和人口规模每增加1%,中国对其的出口贸易额将分别增长02769%、06661%和03980%。

回归结果中的两国距离和进口国的关税水平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具有反向阻碍作用,其中两国距离的回归系数为-11685,表明两国之间的距离每增加1%,中国对其出口贸易额将减少11685%,该指标的影响均大于进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和进口国人口规模。中亚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使得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加剧了出口贸易的物流运输成本,造成跨国贸易的福利水平随距离增加而下降。进口国的关税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6331,表明进口国的关税水平每下降1%,中国对其出口贸易额将增加06331%。减税与贸易便利化的推进相比,关税减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跨国贸易发展,但其效应远低于贸易便利化推进带来的影响。

2贸易便利化结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不同于减税和贸易限额,贸易便利化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鉴于各国资源有限,政策制定者深入了解各方面对贸易的影响程度有利于将有限资源优先用于对贸易发展改善更为明显的领域,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分别用其英文缩写代替,即分别为POR、CUS、REG和ELB,然后逐一替换方程(5)中的TFI变量,从而得到如下(6)到(9)回归方程式。

通过对方程(6)到(9)回归结果分析,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均通过t值检验,且方程(6)到方程(8)的拟合优度较好。其中,口岸效率的回归系数为23676,海关环境的回归系数为26079,规制环境的回归系数为19359,电子商务的回归系数为148。依据2014年中国对中亚周边国家的出口现有数据,若将贸易便利化一级指标值按公式Y=X+(1-X)*50%推进,可测算出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百分比,如表4所示。

各国贸易便利化的推进对于中国的出口贸易将产生显著促进作用,然而各国存在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差异,如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处于049-06之间,接近一般便利水平,中国对其出口贸易的通关阻碍相对较少,而如蒙古、吉尔吉斯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处于045以下,贸易便利化的提升空间较大。在贸易便利化的四个二级指标中,海关环境和口岸效率的影响居前,在国家资源有限情况下优先考虑改善海关环境和完善口岸设施对于贸易发展更为有利。

三、结论与启示

对中国和中亚周边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的结果,显示中国和中亚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处于不便利的水平等级。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要素,发现贸易便利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大于关税减让,关税减让和进口国的人均GDP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较大;在当前贸易便利化的结构要素中,口岸效率的提高和海关环境的改善对进一步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应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推进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贸易便利化发展提供硬件支撑;应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使用率,以促进贸易便利化服务水平的发展。另外,应积极推进双边口岸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贸易商品信息数据共享,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

注释:

①透明国际公布的清廉指数在2011年(含2011年)之前采用满分10分制,从2012年开始采用满分百分制。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中哈贸易投资便利化与新疆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影响[J].新疆社科论坛,2008(5):50-53.

[2]胡颖.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发展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1(9):30-32.

[3]刘波.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广西推进贸易便利化的战略构想及对策建议[J].东南亚纵横,2012(10):67-72.

[4]李文韬.APEC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进展评估与中国的策略选择[J].亚太经济,2011(4):13-17.

[5]刘重力,杨宏.APEC贸易投资便利化最新进展及中国的策略选择[J].亚太经济,2014(2):26-32.

[6]程中海,罗超.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理论、实践与推进[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5(2):10-17.

[7]贺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协定问题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5(6):87-101.

[8]单君兰,周苹.基于APEC的贸易便利化测评及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2(1):40-45.

[9]王伟.基于引力模型的贸易便利化对东亚区域贸易影响实证研究[J].财经纵横,2015(3):

周边影响 篇12

本工程施工场地范围内地下管线纵横交错,箱涵基坑开挖位置左侧为临近建筑区,开挖范围较窄,无放坡条件,采用直立开挖措施并对基坑进行临时性支护;K0+050~K0+080段主要覆土为人工填土,场地为丘陵斜坡地貌。场内无断层、滑坡、软弱夹层、崩塌和地下洞室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实际了解调查,本次安全评估分析为段K0+050~K0+080段基坑开挖可能对周边建筑产生影响的有:该处既有地下通道、江南大道及0+030-0+060左侧一根DN400排污管道,其中地下通道靠基坑侧边墙距离基坑水平距离最近处仅7m。K0+050~K0+080段地址剖面图、平面图如下图1-1~1-2。

2模型建立及观测点选取

本次数值计算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进行。将岩土视为各向同性的理想弹性-塑性材料,并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岩土力学参数,根据前期勘察结果并参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进行选取。整个计算模型有限元网格采用3种单元:其中solid45单元模拟土体,shell63单元模拟挡墙,beam189单元模拟钢支撑及钢管桩。

本次有限元模拟分为8个工况进行模拟计算,具体布置情况参照图2-1。

3评估计算分析与结果

3.1观测点位移结果分析

1-8号观测点沉降值及侧向变形值见图3-1~2-6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随着土体的开挖,1-4号观测点的沉降及侧向变形的变化趋势越来越大。4号观测点最终沉降值为39.9mm,朝基坑方向变形值13.2mm,1号观测点最终沉降值为4mm,朝基坑方向变形值为10.1mm。

由上图可以看出,随着土体的开挖,5号观测点沉降值始终大于6号观测点,但是朝基坑方向变形值6号观测点大于5号。5号观测点最终沉降值为39.6mm,朝基坑方向变形值11.1mm;6号观测点最终沉降值为33.5mm,朝基坑方向变形值为15.2mm。

由上图可以看出,地下通道靠近基坑处边墙的变形值是随着土体的开挖一直变大的,7号、8号观测点最终沉降值为14.9mm、3.6mm,侧向变形值为5.1mm、5.9mm。

3.2结果分析总结

根据《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基坑,定为一级基坑:

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2)开挖深度大于10m;

3)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4)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要严加保护的基坑。

由于本次基坑K0+050~K0+080段开挖深度均大于10m,所以基坑K0+050~K0+080段基坑为一级基坑。

根据《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第8.0.3、8.0.4、8.0.5条款要求,由建筑基坑引起的位移应按表3-3和3-4控制:

2.第3项累计值取最大沉降和差异沉降两者的小值。

综上所述,从位移及力学角度上分析,重庆国际商业中心项目排水箱涵工程K0+050~K0+080段基坑开挖与支护对基坑、市政建筑物及设施的安全性影响,基坑自身安全性:侧向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但是沉降变形不满足规范要求;周边市政建筑物及设施由于基坑的开挖而产生的变形满足规范要求。

4结论

结合本次计算结果分析重庆国际商业中心项目排水箱涵工程K0+050~K0+080段基坑开挖与支护对基坑、市政建筑物及设施的安全性总结如下:

(1)基坑自身安全性:侧向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但是沉降变形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本次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调整加大支护参数;周边市政建筑物及设施由于基坑的开挖而产生的变形满足规范要求。

(2)从静力、施工安全性、工期、施工机械等方面考虑,严格按照钢管桩及内撑施工顺序进行基坑开挖施工,且应及时施作挡板抑制土体的侧向变形及沉降。由于基坑周边建筑物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基坑及附近市政设施的监控量测,避免基坑失稳导致对周边市政设施的破坏。

(3)由于上层土体为素填土和杂填土,土体性质较弱,降雨施工时,在开挖范围外设截、排水沟,避免雨水浸入土体,土体安全系数折减导致基坑失稳。

参考文献

[1]秦四清.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2]唐业清.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王霆.地铁浅埋暗挖法施工对临近管线的影响与控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博,2008.

[4]秦昊.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5]赵静力.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及土压力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1.

[6]窦远明.深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理论的发展述评[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4):177-18

[7]李楠.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中波广播电台下一篇:参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