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2024-06-27

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精选10篇)

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篇1

作为研究测量的科学,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核算、准确量值的技术活动;是经济活动、企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所有科学研究赖以发展的支柱。计量是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事业, 它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同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历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计量已无处不在。可以说计量是支撑社会经济前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计量功不可没, 可以说计量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基础, 如果没有科学的计量数据, 没有可靠的计量方法, 那么就谈不上企业的节能生产和规范管理, 因此, 计量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 计量数据不准确的话, 企业的成本、效益也就无从谈起。计量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产品的出厂检验, 产品质量方面, 它还存在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企业的生产、计划、供销等环节都离不开计量。企业生产各个装置的进料控制、能耗计算、质量控制、产品率等都依赖于计量, 没有计量, 企业就无法进行精细化的生产。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工业经济中, 离开了精细化生产, 那么企业也就没有竞争力, 没有效益。因此企业要在现代化工业经济中立足, 必须是建立在高水平计量的基础上。

一、计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首先, 在企业实现降低成本、物料核算的过程中, 计量是首要保证。在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中, 无论是进场原材料, 还是出厂产品, 都要进行相关的计量验收以及计量核算。一旦计量检测手段不可靠, 计量器具不准确, 那么企业就要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物料进厂时, 配备准确的计量数据必不可少, 这样可以使企业免受缘于物料亏量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在产成品的出厂环节中, 也必须要配备可靠精确的计量器具, 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规避多付物料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也可以避免由于亏量而造成的企业信誉受损。

我们知道, 经济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而计量数据又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 原材料和资金消耗、生产和财务成果都需借助一系列经济指标体现, 也就是依赖计量数据实现经济核算。经济核算准确科学与否取决于计量数据获取的方式, 其中对计量器具就有了更精准的要求, 否则经济核算缺乏准确性, 企业利益就会受损。通过计量实现企业的经济核算也是企业降低消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保证。对于企业而言, 降低成本的根本因素是减少消耗, 以计量实现成本的核算、计划、控制和分析也是成本管理过程必要手段。另外, 一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测控制都必需通过计量数据测试。如果没有计量, 就无所谓测试、监督, 也很难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高标准。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社会的发展, 对计量的应用也在不断加强, 尤其是现代化社会, 企业已经是比较活跃的市场主体, 必须学会应用计量手段于企业的部门、生产工艺流程等各个环节, 包括新产品的研发,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在开放经济下, 了解不同国家的计量标准体系、按照国际统一计量检测方法和管理手段, 创办跨国企业, 也为企业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二、计量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前提

企业效益不好, 原因固然很多, 但是其中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对计量的科学性研究, 对计量器具精准度的轻视。计量器具从选定到维护保养应该有严格的制度, 企业因忽视计量器的管理, 导致计量准确度低, 最终影响企业对生产的过程控制、成本控制和产成品质量水平的提高。计量检测、工艺设备和原材料被工业发达的国家视为现代化企业生产的三大基础。如果检测手段不完善, 数据就有失精确, 企业的安全生产, 产品质量就失去了科学的依据, 甚至产生企业战略决策的盲目性。企业只有重视计量管理, 完善对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 特别是实现用计量数据制定决策、指挥经营, 控制生产, 在计量控制的有机结合中, 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和蔼高效管理。

三、计量是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企业延续生命过程中, 计量测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保障作用, 特别是现代社会, 为保证质量, 企业检测工作渗透到生产每个环节, 首先是原材料检验、在产品检测, 生产过程的控制监测、工艺流程检验以及半成品、产成品的检验, 每个环节以至生产过程的检测结果都是由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来验证并实现了生产环节的衔接, 通过计量检测数据保证企业生产的良性运转, 保证企业稳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凭数据指导生产、监控工艺进而检测成品, 才能使质量得到真正保证。如果没有准确的计量, 也就没有可靠的数据, 也就无法正常地控制生产工艺过程, 更谈不上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这是前总理朱镕基同志曾指导生产时说过的。总理的话也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计量检测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保证。制定产品的标准、过程检测、结果检测是产品质量保障的, 这充分证明计量检测对产品质量保障中的作用。还有一点需要说明,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是企业生产质量好、效益高的必要手段之一, 而新技术、新工艺产生的效果离不开计量检测。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计量检测是衡量企业产品质量的基础手段。影响企业产品的因素有许多, 如生产工艺、原材料质量、加工水平、技术能力和标准、设计能力、配件质量。用户对产品的信赖根据的是产品质量, 具体是根据产品是否经济实用、可靠耐用。上述用户的需求标准基本上都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其物理量或化学量。有些指标尽管暂时不能通过直接测量得到, 但可以用模拟量、转化量或者导出量来代替, 最终可以用科学地测量手段来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评价。因此, 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都可以用各种测量方法对产品质和量进行检测。在这里, 并不否认产品质量的工艺装备和技术对质量的保障, 但是先进的测量手段所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还是最终准确的依靠。可见, 科学的计量应该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生产效益的重要保障。

四、计量是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资源管理是多元的、综合的、全面性的, 计量工作灵活性强, 覆盖面广, 计量学的综合性强, 计量工作与资源管理特点天然匹配。资源稀缺和能源消耗大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计量工作恰好为资源节约提供了科学参数。企业先用计量手段确定能源消耗指标, 再用计量检测获取实际能源消耗数据, 最后根据按计量数据来自我评价资源管理模式, 重新确定资源节约运行策略, 最终实现企业的节约目标。有了计量, 企业的节约理念和节能意识增强, 保证了生产过程中的减耗节能。

五、计量为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技术依据

经济核算是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和环节。经济核算是在记录、定额管理、计量的基础上完成的, 经济核算又是考核、评价、分析的基础, 最终效果是经济效益的提高。据此逻辑分析, 计量是经济核算的依据, 也是企业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依据。如果企业的计量管理系统完善, 对管理中物的要素变有明确的量化标准, 对管理中的人的要素确定定额量化考核指标, 只要标准科学实用、量化合理、人性, 经济核算效果就会提高。

“计量就是计钱”这句老话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计量在企业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上所起的作用。所说的精打细算是与计量有相似的含义。目前我国一些国字号的企业在国家隐性保护下仍然延续着模糊式、虚假式、掺水式数据统计模式, 造成国家效益损失的同时, 严重影响了计量工作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完全市场化经营的企业必须加强经济核算, 不仅要加强对投入成本的核算, 也要加强对产出的核算并管理, 并且还要以科学的计量检测生产各环节, 用系统的、可靠的计量数据来控制整个生产经营活动, 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无庸置疑, 只要企业加强计量工作和计量管理, 一定会在低消耗、低成本基础上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六、计量是科研创新的支撑手段

科研创新活动都必须通过科学试验的手段来实现。科学试验的输出结果就是试验报告, 也就是试验的数据结果。所有的结果都必须通过计量活动来保证其准确可靠, 实践证明, 计量工作是提供的科学试验结果的载体, 理所当然成为科研创新的支撑手段。

计量作为一项古老的工作在我国市场经济下又有了新的内涵。现在越来越成为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更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 尤其是在现代工业经济时代, 更是离不开计量工作, 没有了计量工作, 科技和社会发展就失去了根基。但是计量方法、管理手段的先进、科学、严谨, 才是计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前提。企业要运用好计量手段、管理好计量数据,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与完善计理管理体系, 在与国际计量工作接轨过程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计量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要对企业进行规范核算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计量,作用

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篇2

主人翁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陌生的概念,在学校我们讲主人翁,在生活的小区我们也讲主人翁,在企业内部我们也讲主人翁,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也讲主人翁……那么什么是主人翁?主人翁与主人翁意识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主人翁意识倒底对企业来说是怎样的一种地位或作用?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身在企业,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讲员工要有主人翁意识,那么什么是主人翁意识?怎么培养主人翁意识呢?主人翁意识,在某意义上讲就是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以主人的心态或标准要求自己呀是身边人行为处事以维护自身所代表的区域或范围内的形象或利益。在企业内部,自然讲的就是企业了。

作为企业员工,是整个企业大家庭的一员,与企业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又大于部分而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部分依靠整体而存在,离开了整体的部分也不能叫部分了。我们说员工要有主人翁意识,也就是说员工对自身所处的企业要以主人的心态或标准来工作,来交易,来为人处事。

在明白了主人翁意识的概念后,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主人翁意识,也就是说主人翁意识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首先,作为企业员工,对所在企业要了解。如果企业的一名员工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毫无了解,没有认识,那么要求一个人对陌生的东西有主人翁意识,这是不现实的,试想一下对于未知领域我们怎么去有主人翁的感觉?要有主人翁的感觉只有当我们充分了解了自身所处的环境并不断的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去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时,才会有身为主人的感觉产生。所以员工要有主人翁意识,需要对企业有深刻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

其次,作为企业员工,在认识了企业之后,对企业要有认同感。-1-

员工在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后,对企业一般会产生两种感觉,一种是排斥感,另一种就是认同感。排斥感我们不谈,我们主要详细谈谈认同感,认同感就是员工认同企业的规章制度,认同企业的企业文化,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认同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认同企业的社会地位等等。

第三,作为企业员工,在对企业有了认同感后,自然而然的从心底升起一种自豪感。员工以身为企业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以在企业内所做的工作而感到自豪,在员工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具有优越感。

第四,经历过对企业的认识,到对企业认同,再到对企业有自豪感后,员工还需要企业能够给予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舞台,让员工能够在企业找到归属感以及获得自身所需要的,能够让员工在企业这个环境中学到想要学习的东西。

最后,有了以上四个基础,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才能找到主人的感觉,才会形成主人翁意识。

认识过主人翁的表现形式,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主人翁意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都有一种模糊的概念,主人翁意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具体是什么作用却是说不清楚。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主人翁意识的增加,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主人翁意识的支配下,员工在每做一件事时都是紧紧围绕在企业的身边,所有员工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企业的任务或者工作,所有员工时时刻刻都围绕在企业的身旁,抱在一起共同渡过遇到的艰难险阻;

其次,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员工在主人翁意识的支配下,个个充满干劲,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企业所交待的工作,并且能够实现最优秀的结果;

再次,主人翁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壮大,淘汰竞争对手,实现自身的壮大。员工不断提高主人翁意识,让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最后,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增强,能够实现企业和谐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员工有力一处使,有心一处想,做起事情来大家互帮互助,一片热火朝天的气象,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在这样团结的工作环境中,企业不发展不壮大都难。

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 企业 绩效考核 误区 对策

一、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正确观念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以绩效考核为主,还包括计划、回顾、评估等几个步骤,通过绩效管理,企业可以引导员工行为,并以监督考核的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和提高。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时需要秉承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

首先,要认识绩效管理的深刻内涵。绩效管理体系与简单的绩效考核不同,强调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多种管理手段,综合使用帮助企业或部门、员工的绩效提高。认识到绩效管理体系的内涵,必须树立起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在许多企业中,绩效考核仅仅是薪酬奖励的一种评估形式,这就是对绩效管理的一大错误观念。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考核完成绩效改革和企业价值评价,所以要突出考核的过程性,并不足单纯地重视“员工薪酬”这一结果。

其次,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重视公平性。由于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企业收益增强,员工效率得到提高,所以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公平性,避免因不公正行为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这种公平公正的观念,不是体现在薪酬上,而是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以及职位提升上,这与员工的利益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把握公平的观念,就将激发出员工无穷的激情和潜力。

最后,要建立人性化的绩效管理体系。虽然建立了一套制度,但是工作中的变化是突然性的,绩效管理的具体办法不能完全估计到这些可变因素,因此许多苛刻的条文制度将引起员工的不满,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在人性化的观念下,将“以人为本”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使员工意识到其作为人力资源的优越性,有利于员工个人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发挥。

二、人才流失与绩效管理

一些国有企业虽然每年也招收了很多新员工,但是同时每年也流失大量的老员工,这些人大多流往民营企业,具体分析起来,其根本原因在于员工未能产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企业归属感。每个企业必然存在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论其外显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如何,它最终都是由内在的、特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所决定的。当一个新员工进入企业的时候,他首先面临的就是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和融入问题。其核心,就是他能否建立对企业文化所蕴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感,从而才能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也就是“家”的感觉。员工之所以选择“离家出走”,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能够建立对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感,从而也谈不上归属感。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认同感与归属感是基于双方利益背景的共识而建立的。企业存在的首要理由是“盈利”,企业因盈利所以得到生存并发展,企业和企业雇员之间是一种利益共存体的关系,正如企业招聘一个员工的原因是因为期待员工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一样,员工之所以选择应聘这家企业,首先不是由于企业需要他,而是因为他期望企业能够满足他个人的需求。企业希望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前提。就是要能够让员工意识到:

“只要我努力奉献于这家企业,企业便能够为我创造个人期待的价值”。促成这种归属感与认同感建立的责任主体首先是企业,而不是员工。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不能“守株待免”的期待员工主动适应企业,而是企业必须主动的帮助员工融入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价值观念。这便需要企业必须了解员工的需求,并且把员工需求整合到企业目标愿景中。

“全员参与”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员工需求与企业目标的整合,从而为建立员工对企业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供制度保障。譬如,在绩效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管理层能够征求员工的意见,员工参与目标制定,从而使员工认同企业绩效的目标;在绩效过程控制阶段,通过持续双向沟通,实现员工自我控制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使员工融入企业价值观念的过程;绩效考核等反馈控制阶段,就是员工通过绩效反馈体系,实现自我调整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当完成一个绩效管理的闭环运作后,员工全面参与企业目标的实现,也就逐步建立了对企业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指导的最大作用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指导的最大,当前要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坚持优胜劣汰,对选拔聘用和收入分配进行动态管理。将优胜劣汰的人力资源管理竞争法则引入企业绩效管理工作领域,就是要让客观标准在选人用人过程起基础性作用,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人选人”为“标准选人”。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拓宽“上”的渠道,逐步扩大竞争上岗的范围,公布任职条件和任期目标,通过公开报名、考试答辩、群众评议、组织考察、党委审定产生人选。然后按规定程序予以委(聘)任;在实行任期制、试用制的基础上,建立末位淘汰制,疏通“下”的渠道。对综合考核处于末位的,实行警告整改或严重者辞退,以竞争的方式建立退出机制:紧紧围绕扩大民主这个重点,坚持民主化的基本取向,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一系列制度,体现选任的动态原则;建立动态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收人与业绩挂钩,让竞争来优化人员配置,调整人才资源的存量结构。

二是坚持发展的观点,完善动态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考核体系。第一,科学设计注重实绩的考核标准。不仅要看其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新时期企业发展方针的态度如何更要看实际贯彻执行的成果如何,即将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设置各类各岗人员履行职责的实绩标准。由于不同类别、岗位、层次人员的职责性质和工作难易程度不同,在实绩标准设置过程中要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对每个岗位上的人员从专业素质、组织领导、完成任务、群众威信等方面,制定不同的标准。第二,协调运用定性和定量的考核方法。必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如在考核的基本要素上,可设置基本学历、任职经历、专业培训经历、专项考核成绩等具体指标;在工作实绩上,可把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和急难险重任务等情况列为量化指标;在群众的公认度上,可把民主评议的得票率作为量化指标,等等,达到项目标准的定性和定量互补,避免“数字出成绩”的现象。第三,全方位运用考核结果。考核的目的和积极作用在于对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的运用摆到重要位置。一方面是要将考核结果与广大员工职务和薪酬的升降、调整结合起来,以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另一方面是将考核结果与奖惩结合起来,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篇4

关键词:电能计量现状,电能统计实例,用电管理措施

电能计量管理是企业保证准确计量的关键环节, 也是供用电双方经济结算的法律依据。计量结果是否公平、公正、合理,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各相关单位的切身利益, 因此, 通过计量管理和统计分析手段, 加强关口电能计量管理, 实施全过程统计数据分析, 对企业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企业电能计量的运行现状

企业对关口电能计量管理的一般做法是每月月底抄取电表读数, 统计人员根据读数计算用量形成统计报表, 该报表经领导签字认可后便成为企业成本结算和利润收入的依据。按月抄表、按表数结算是一种广为应用的管理模式, 但实际中由于设备故障或运行方式发生变化, 出现计量装置不规范、仪表故障等造成的计量不准、数据失真, 将会使企业蒙受一定的隐形损失。

2 电能计量统计实例分析

6月27日, 某统计人员在分析当月的统计报表时, 发现A公司配出柜统计电量为481560度, 而B公司其受入柜统计电量为387200度, 两者相差94360度。前提是, A公司为B公司供电, 按合同规定, 月末结算时, 给A公司结算时以A公司配出柜电度表为关口电度表, 给B公司结算时以B公司受入柜电度表为关口电度表。两单位计量电量为何差距这么大?相差的这94360度电到底是哪个单位的电量?为了弄清事实真相, 进一步分析误差原因, 统计人员随后在6月28日~7月7日期间, 每天准点9:00、17:00分别对A公司配出柜计量表、B公司受入柜计量表进行了跟踪抄录, 统计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A公司配出柜与B公司受入柜之间, 在6月28日~7月7日 (10天) 期间, 在9:00这个时间点上, 计量电量相差188010-151600=36410度, 在17:00这个时间点上, 计量电量相差183540-146800=36740度, 两单位计量方式均为高供高计, 计量表也为同一型号、同一厂家的DSS型三相智能电度表, 为什么产生如此大的计量误差呢?经过现场检查, 技术人员初步判断B公司高压进线柜电度表计量有问题。进一步深究, B公司在年初曾经更新过高压进线柜, 用电管理部门没有对该高压柜及时予以验收批准;另外, 柜内电能计量表未经检测校核, 电度表没有合格标签。再者, 因前期B公司生产任务不足, 计量误差不明显, 问题没有暴露出来, 而6月份生产任务大增用电量也随之增加, 于是计量误差浮出水面。

以上问题可以看出, 由于计量装置配备不合理, 造成的计量误差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用电管理存在漏洞, 对电能计量问题不够重视。

3 电能计量管理问题分析

1) 大多数企业虽然配备了能源计量表, 但是抄表和统计工作仍然为手工计算, 能源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很低, 不能适应目前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2) 由于计量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企业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 认为能源计量是只投入不产出的工作, 舍不得投入,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分厂、车间等二级计量器具以下配备率低和不能定期溯源的现象;

3) 计量监督管理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内部用电关系越来越复杂, 电能计量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日常管理, 确保计量装置安全可靠运行。

4 加强电能计量管理的措施

4.1 加强用电统计分析

提高对电能计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统计人员要与仪表及电气技术人员保持沟通联系, 做好数值分析、传递, 及时了解仪表运行工作状况,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统计工作。

4.2 加强供用电管理

由于企业发展越来越快, 电网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电网的运行管理相对来说十分重要。要加强基层单位变压器运行、高低压配电柜和电能计量管理, 加强对运行设备的维护管理, 减少设备故障率非常必要。

4.3 加强计量管理监督

企业要依据《计量法》、《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等规定, 制定本单位的供用电管理工作标准, 完善电能计量管理, 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电能计量装置的定期检验, 做好电能表周期轮换工作。

加强企业电能计量管理, 认真做好电能计量统计及分析工作, 保证企业电力结算的公平、公正, 是大家的共同责任。通过不断的强化计量管理及计量技术监督, 及时分析处理电能计量中出现的问题, 会使企业计量管理越来越规范, 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将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电力工业部电力行业标准——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 448-2000) .

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篇5

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1976年,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三名投资银行家合伙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KKR,专门从事并购业务,这是最早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迄今,全球已有数千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KKR公司、凯雷投资集团和黑石集团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使资本市场发展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中国需要强大的私人股权投资(PrivateEquity,即PE)市场。

在中安顾问《2012-2016年我国私人股权投资行业市场潜力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行业分析师指出,PE行业的发展对我国中小企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为广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现行的银行信贷制度与上市融资制度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它们的融资面临着制度性障碍,比如成本过高、需要抵押、利率高等,在实践中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专业投资者,它们专注于对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投资,一旦发现有潜力的投资机会,它们便会快速出击,与投资对象进行谈判、沟通,从而快速注资。这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也就可以快速得到融资。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也是主动的。中小企业如果有发展潜力,有发展机会,而缺少资金,它们可以主动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接洽,寻求投资。在双方的接洽中,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介入,不需要信息公开披露,不需要巨额承销费用,而且如果洽谈成功,不需要资产抵押,不需要保证人,从而在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目的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融资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完善公司治理,优化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战略性指导。一方面中小企业引入战略性私募投资者,能帮助以家族模式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改善股东结构,有助于建立起有利于企业未来上市的治理结构、监管体系、法律框架和财务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增值服务,主要是有关战略制定、管理优化、业务策略、财务规划、企业再融资、人才引进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战略制定科学、管理结构优化、业务策略合理、财务规划得当,从而助推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快速发展。

(三)完善金融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间接融资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需求对银行与信贷产生巨大依赖,导致了金融体系存在较大缺陷。只有发展直接投资渠道,健全金融体系,减少中小企业对银行的依赖与压力,才能解决金融业发展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双赢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发展直接融资、拓宽筹资渠道、健全金融体系的有效手段。

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篇6

1民间资本概述

民间资本即非政府拥有的资本,具体包括家庭的金融资产和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所有权不属于国家,而是由企业或居民个体掌握绝对话语权的资本即民间资本。由此可见,民间资本运作的根本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因而利益是民间资本运作的关键影响因素。

2 县域小微企业融资难分析

县域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2.1 金融机构倾向于大中型企业

由于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丰富,发展趋势良好,盈利能力强,偿还能力强,因而金融机构常常更愿意向大中型企业放贷,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条件则相对苛刻;证券机构方面:我国企业上市融资程序多、控制严,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难以上市直接融资;债券市场发展滞后,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小微企业极少;信用担保体系方面: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权威性的担保机构,担保资金通常规模较小且难以适应诸多小微企业的需求。

2.2 贷款指标分配没有充分向小微企业倾斜

为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实行了无差别的信贷指标控制措施,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了贷款指标的控制范围,没有充分照顾小微企业贷款及其主办小银行的专门需求。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导致县域小微企业的贷款受到挤压,进而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 民间资本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受利益驱使,民间资本的流动在以往体现出很强的无序性,这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一方面加大了市场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对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随着炒黄金、矿产、房地产等投资项目利润的下降,近年来民间资本开始涌入“地下钱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利贷的发展,对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的冲击。

而如果能将民间资本合理投资于中小企业,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中小企业进行高利贷,进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方面缓解了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有助于帮助他们度过财务难关或实现经营生产上的发展与突破,另一方面也保障了民间资本的有效运行,使其投入得到应有的回报。进而降低民间资本持有者和企业双方所承受的风险,并实现相应的利益。

4 借助民间资本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4.1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有助于引导民间资本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财税政策。合理减免小微企业税收,待其经营状况好转,盈利能力提高时再全额征税;2)简化小微企业贷款申请程序,尤其是担保、评估、公正的程序,降低其贷款成本。进而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相对宽松的环境,使民间资本持有者看到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而产生投资意向。

4.2 加快县域中心银行的建立

目前我国存在许多乡镇小额贷款公司,为提贷款行为的规范性,和便于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与管理,应推进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县域中心银行,或将多个村镇银行进行合并组建地方中心银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措施使民间资本流向县域中心银行,为县域小微企业向县域中心银行贷款的条件更宽松,程序更简洁,为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化解和财务危机的解决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

4.3 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能够合适的抵押物,有的小微企业为了贷款被迫将房产、设备作为抵押,一旦无力偿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而信用担保机构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进而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贷款压力。但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完善,担保机构数量较少、担保基金规模较小、对信用风险的预测与控制能力较差,因而需采取针对性的完善对策,并鼓励民间资本在担保领域的发展。

5 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借助民间资本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此,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形成进行深刻剖析,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激活民间资本,并将其注入小微企业,以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和互利共赢,最终全面带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篇7

“政工”这一职能部门目前在国有企业当中仍旧是重要职能部门, 是国有企业紧密围绕党的思想指引正确发展的重要保障部门。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 机遇和挑战带给国有企业的不仅有复杂的发展模式更有众多全新的诱惑, 致使一些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 失去了政治敏锐度, 明确政工工作是当今时代下国企党政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强大保障尤为必要。

1.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现状

改革开放35年来, 经济体制的变化带来了我国企业的蓬勃发展, 也催生了企业员工精神生活领域。伴随企业利益分配制度的改革, 利益分配的差距加大了企业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偏差和复杂心态的细微变化都促使企业内部矛盾的形成, 思想政治导向的重要作用突显出来, 对政工工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多。面对企业在提升员工思想认识上的需求, 企业政工工作的现状又如何呢?现归纳如下: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中出现推动困难。在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背景下, 我国企业从顶层管理者就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管理, 认为政工工作就是搞搞宣传, 做做门面, 关注度和支持力度逐年下滑, 企业政工工作推动面临困境。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中员工不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关键落实到的就是企业当中的每一名员工身上, 而员工对于这样的推动工作觉得像是在听报告, 索然无味, 这主要是政治思想工作推动方式过于单一、笼统所致。

此外, 政工工作推动中暴露出政工队伍素质低下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者自身对其工作性质就不掌握, 怎能有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有效开展。政工人员自身水平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 这成为企业政工工作最明显的问题。

1.2 企业政工职能部门现状

企业内部政工职能部门在国有企业当中由党政管理统一管理, 下属二级单位保留政工部门, 而三级单位已经逐步取消了政工职能部门, 呈现了部门的逐步萎缩。而且党政管理部门多以工会、党办为主, 政工工作只是其分管一部分内容。二级单位的政工部门, 最多设立三人, 直接归属二级单位党政领导管理。企业政工职能部门存在人员配备不足, 水平不均衡, 管理混乱和分工不明的状况, 甚至有些国有企业将不同性质的职能部门人员划归给政工部门, 以补充政工队伍, 这都是十分不可取的。

2 政工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的重要作用

政工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作用必不可少, 政工部门长期存在, 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

2.1 政工是企业思想政治堡垒的建造者

企业是系统化的组织体系, 政工部门是企业思想政治堡垒的建造者。企业思想政治的传达和实施, 都是通过政工部门进行, 政工部门在上传下达中起到了构架作用, 负责将企业改革的意义, 企业政治思想理论深入浅出的传达给职工。作为协调企业员工思想与企业政策的桥梁, 政工部门深入企业党政建设, 成为思想政治推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键的一环。

2.2 政工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推力

为引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 政工职能部门依靠党的领导和企业组织部门的核心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 多元的政工工作方式, 营造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学习的氛围, 促进员工党性修养的提升。在践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 政工部门成为了助推力, 推动企业文化, 思想政治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 并有效监督反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3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建设过程中政工系统的构建

3.1 完善政工系统建设和管理机制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完善政工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机制, 在转制变革下, 政工部门建设不可放松。采用系统化的构建理论完善企业内部行为机制, 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 系统、整体、针对、开放地构建政工系统组成部分, 形成独立的政治思想工作管理体系, 分层次分节点地完成企业思想政治推动工作。

3.2 企业政工工作新模式探讨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不应该出现倒退, 反而应该加强和深入, 其创新模式在不断被探讨和追寻。本文针对企业政工工作模式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讨:

首先, 政治思想工作宣贯仍是重点, 宣贯不是说教而是渗透到基层, 以基层接收的方式。比如组织基层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小品剧的排演, 让员工挖掘基层特色结合思想政治学习制定培训内容和计划等。

其次, 搭建跨二级单位或者跨企业的思想政治推动教育网络平台, 以及时、大量、明确、全面的信息化内容充实员工思想文化空地, 建设思想政治学习交流论坛, 让员工在论坛各抒己见, 谈对政工工作的看法和个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 有政工人员专业指导和管理。

总之, 政工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 而其创新模式也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不断转变, 变得更加适应企业发展和员工需求, 政工部门在创新模式和内容的基础上, 不断转化党的组织优势, 提升了企业的文化内涵, 融入了人文关怀, 凝聚了企业的向心力, 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不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成为企业发展最有利的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郭英, 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初探[J], 杭州 (周刊) , 2011年06期

[2]饶武元, 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南昌大学, 2012年期

[3]李周文,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现代企业和谐力[J], 技术与市场, 2011年09期

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篇8

1 当前企业创新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文化创新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管理者缺乏企业文化创新意识。首先, 企业管理者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其次, 企业管理者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再次, 企业管理者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企业管理者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 (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紧密联系, 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相互作用的。 (3)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缺少创新精神, 雷同化比较严重; (4) 大多数企业没有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决策。很多企业的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1.2 企业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

企业制度创新, 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 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一是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二是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三是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 其行为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 正是基于此, 人们通常把企业制度称之为员工的行为规范;四是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的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 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五是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企业要有序化运行, 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 而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 就必须要有一个运行的程序。

1.3 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 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 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 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三是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差, 导致市场占有率及经营业绩低下。四是在产业发展上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 未能真正换来核心技术。五是企业基础管理薄弱, 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也是一个管理问题。六是一些企业缺乏有效激励自主创新的机制, 导致创新信心和动力不足。激发人的创造性要靠科学的机制, 多数企业因科技创新缺乏激励机制, 以致目前创新不足。

2 企业创新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 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上, 当然最终就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一种思想, 因而企业文化最终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要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 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 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企业文化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 企业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己的素质, 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2.2 进一步加强企业制度建设

目前, 我国企业制度创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出资人制度。变国有企业为国家投资企业, 经过资产评估或清产核资, 量化对企业投资的总量, 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委托、授权转变为运营和投资;建立法人财产权制度。企业总资产一方面来自出资人, 一方面来自债权人, 企业具有对总资产所表现出来的如资金、物资、人力、设备等多种资源形态的优化、处置、组合权力, 以其达到资产增值和扩充的目的;所有者权益制度。充分建立起所有者权益制度, 它表现为对经营者选择的控制、对投资回报的控制、对重大经营决策的控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地规范和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 实现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变革。

2.3 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大致有两条:一是自主创新;二是模仿创新。技术创新要解决好能力和动力两方面的问题, 既要有资金、技术等投入的能力, 有创新的人才;更要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激励机制, 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内部组织和管理制度、用人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等。技术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 是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 政府要为技术创新营造有利的体制、政策和社会文化环境。

2.4 进一步强化企业战略创新

战略创新的核心问题是重新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确定的经营目标会决定企业如何确定自己的顾客、竞争对手、竞争实力, 也会决定企业对关键性成功因素的看法, 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策略, 成功的战略创新者会采用与所有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竞争策略和经营目标。重大的战略创新往往是企业改变经营目标的结果。企业想出战略创新好点子, 并不等于说就能赢得市场, 要成功地开展战略创新活动, 管理人员还应在企业内部形成适当的企业文化, 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经营系统、管理程序、激励制度,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克服企业内部各种妨碍创新的障碍, 使创新活动变成企业的日常工作。

2.5 进一步强化企业产品创新

产品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实施品牌战略,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都应该重视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企业都需要遵循的一个长远发展计划, 没有创新一味提高生产率, 当同质产品, 甚至新型替代品在市面上运行, 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 生产率高也就只能是积压而已, 仓库保管, 生产成本等费用就是你的亏损。企业的竞争, 包括产品价值链上同一环节的水平竞争和不同环节的垂直竞争, 都能够增加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秀萍.提升内蒙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J].北方经济, 2005, 8.

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篇9

1 计量与节能的关系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节能工作, 历年来, 世界计量日我国的主题大部分都与节能有关。截至2010年, 一共开展十次世界计量日活动, 我国就有七次确定为与节能有关的主题, 可见我国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视程度, 也充分说明了计量与节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计量是支撑社会、经济、贸易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代企业中, 计量工作更是贯穿于企业整个设计、科研、生产、经营、贸易的全过程, 是企业管理和企业进步的一项基础工作, 在企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已经明显地凸显出来, 尤其是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

节能降耗工作与计量测试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 计量测试水平的高低、测试手段的合理性以及所用测试仪器仪表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测试的准确程度, 即计量测试技术是检验节能效果的关键之所在。所以, 在节能降耗工作中, 计量测试技术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节能降耗工作中, 计量测试技术将在保证所用仪器仪表性能可靠的情况下, 获得准确可靠的节能监测数据。在节能监测工作中, 到处都可以用到计量仪器仪表, 其质量性能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节能工作的总体效果。在推动节能技术发展的同时, 首先应该把提高计量检定、校准技术水平放在第一位, 以真正发挥计量技术在节能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提高节能计量水平的措施

能源计量工作实际上就是计量工作分支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能源计量器具的种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正在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高准确度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那么节能监测与评价部门以及能源管理部门就难以从中获得真实的能源监测数据, 也就无法为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实施方案, 从而造成企业能源严重浪费, 增加生产成本。所以, 能源计量器具的合理配备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至关重要。而有些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增强, 提升了对能源计量器具性能的要求, 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能源计量器具。对于这些仪器仪表来讲, 其计量性能的评定可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逐项进行。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 仪器仪表的检定和校准质量受到诸如设备、环境、人员水平、测试方法和测试理论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这些因素如果掌握得不好, 就会造成检定和校准质量不过关, 其结果是使一些不合格的计量仪器仪表进入节能监测现场, 而一些质量性能优良的计量仪器仪表却被视为不合格而不能发挥其作用, 这不仅直接影响着节能监测工作的质量, 而且严重时还会使节能工作陷于失败地步, 造成巨大损失。所以, 提高检定、校准质量和水平势在必行。

提高检定、校准质量和水平有以下途径:

(1) 合理选择检定、校准设备。按照计量学的要求, 对计量仪器仪表的检定、校准, 要求作为标准使用的计量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为被检定、校准计量仪器仪表准确度等级的⅟.~⅟.。更确切地说, 要按照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或技术标准的要求选择计量标准器, 只有这样, 才能忽略掉计量标准器本身的系统误差。

(2) 检定、校准环境条件 (如: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防震、防尘、防电磁干扰等) 要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或技术标准的要求, 即在对计量仪器仪表进行检定、校准时, 其环境条件应严格控制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或技术标准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否则, 将会给检定、校准结果带来较大的附加误差。

(3) 提高检定、校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检定、校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是影响检定、校准质量的重要因素, 要求检定、校准人员全面掌握计量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和检定、校准技术, 合理利用计量标准器的计量性能进行检定、校准工作。

(4) 选择合理的检定、校准方法。对于每一种计量仪器仪表的检测, 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不同规格型号的计量仪器仪表应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定、校准。在实际检定、校准工作中, 应根据被测对象合理选择检定、校准方法, 以保证其检定、校准质量。

计量检定、校准技术对节能降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计量检定、校准技术在加快节能降耗工作科学技术发展、提高节能产品质量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技术所不能替代的。在节能降耗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计量检定、校准技术将为其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这样就使得节能监测与评价部门以及能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这些监测数据进一步分析判断所应用理论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而保证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少走弯路,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计量检定、校准技术又可以为节能降耗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2) 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及时运用检定、校准技术, 可以尽早发现节能降耗工作中的各项措施是否与预期的方案相一致, 同时, 又可以发现还存在哪些缺陷, 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综合节能降耗工作中, 计量检定、校准技术的作用更不容忽视。

(3) 在节能降耗工作中, 计量检定、校准工作可以为提高节能降耗工作的质量、降低成本消耗提供可靠的保证。

3 结语

计量检定、校准技术对节能降耗工作的保证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必须把提高计量检定、校准水平放在节能降耗工作的首要位置, 因为它是节能降耗工作重要的基础工作。没有计量技术的保证, 要谈节能降耗工作的飞速发展, 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先进的计量检定、校准技术, 也就没有先进的节能技术。所以要大力发展计量科学技术, 提高计量检定、校准水平,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委员会.GB 16167—2006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计量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篇10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政工工作;作用,不足;策略

当前国有企业的政工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政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从目前很多企业政工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这一工作存在很多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政工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作用的充分发挥。政工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国有企业的生命线,其对于企业队伍建设以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党的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进一步的加强政工工作,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需要国有企业分析把握政工工作存在的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从而实现政工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政工工作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政工工作地位很高,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是多方面的,本文这里将企业政工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做好政工工作可以极大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仅与物质激励的满足度有关,同时也与政工工作好坏有关。对于员工来说,不仅仅需要物质方面奖励,同时也客观上存在思想情感层面的需求,因此做好政工工作,给予员工必要的情感关怀,注重员工思想觉悟的提升,可以更好的配合企业物质激励,从而减少员工的各种不满意,带来其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二流的企业靠产品,在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全面升级背景下,企业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企业文化层面。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也需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卓越的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二者有很多内容都是高度契合,因此做好企业政工工作,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善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成本不断攀升,盈利不断走低的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做好政工工作,将成本管理工作目标与政工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提升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积极性,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完成自身的成本管理目标,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较好的控制企业各项成本支出。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政工工作存在的不足

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政工工作存在较多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作理念落后、工作内容单一、队伍建设滞后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工作理念比较落后

国有企业在政工工作理念层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工作理念保守、僵化、落后,没有树立起来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关怀有爱、创新变化的工作理念,政工工作的开展不是以员工为中心,而是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企业会议精神宣贯为中心,这种工作理念使得政工工作过于被动,难以与员工的诉求相匹配。举例而言,创新理念的缺失使得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总是沿用过去的模式,过去的方法,面对政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够用创新的思维去加以解决。

(二)工作内容比较单一

从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内容层面来看,政工工作内容单一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在国有企业发展步入新阶段,政工工作环境发生颠覆性变化的情况下,工作内容也需要进行不断拓展,这样才能够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相符合。但现实情况是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内容并没有做到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来进行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基本上就是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各种会议精神传达等,在员工激励、文化建设等方面,政工工作都处于一个缺位的状态。

(三)队伍建设比较滞后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方面,另外一个典型问题就是队伍建设滞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政工工作对于员工的能力要求所越来越高,政工队伍建设的滞后,使得政工工作人员在岗位工作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影响到了政工工作较好的开展。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于这一工作开展重视不足,忽视对于政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开发。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政工工作具体策略

针对企业政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正确的工作策略,从而实现这一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更新工作理念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理念的更新关键就是要树立起来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创新变化的理念,在这些理念指导下来开展政工工作,这样才能够为做好政工工作提供观念层面的支撑。未来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需要围绕员工进行,分析把握好员工的诉求,强调员工的积极参与,能够将工作做到前面,并能够根据工作效果进行及时创新。

(二)拓展工作容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内容层面需要不断进行拓展,政工工作的基本定位应该是服从以及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在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来对于传统工作内容进行拓展。具体来说,政工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党建、思政教育等,同时还要将企业文化建设,激励机制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塑造等内容纳入到政工工作中去

(三)加强队伍建设

从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来看,一方面就是要加强队伍的培训与开发,做好政工工作人员培训需求分析,注意把握员工工作能力方面的不足,继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方案,提升政工工作人员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要选派精兵强将来开展政工工作,政工工作人员的选择方面,重点考虑其岗位胜任力,将有能力、有经验、有责任的员工选拔到政工工作岗位上。同时还要保持政工队伍的适度流动性,确保政工队伍通过新陈代新具有更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倪晴晴.基于以人为本的企业政工工作策略[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11).

[2]高光军.浅议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1(12).

上一篇:人口死亡率下一篇:服务行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