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可持续发展三角

2024-10-28

新可持续发展三角(精选10篇)

新可持续发展三角 篇1

随着我国经济渐趋进入新常态,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面临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抉择。 目前,关于新常态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张慧莲、汪红驹阐述新常态内涵,指出我国经济新常态五种类型。 何黎明分析物流业新常态特征、政策环境及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 粟继祖等从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和煤炭市场变化角度,对山西省煤矿、乡村和城镇协调发展进行分析,提出煤炭企业、周边村镇和煤炭城市和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管清友等指出中国经济迎来增速换挡新常态,未来必须在政策上秉承新平常心,保持政策定力,加快经济结构和宏观政策转型。 齐建国从市场经济语境、国别语境、发展阶段和环境语境等多语境情况下,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分析。

尽管学者们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对新常态进行探讨与研究,但是,第一次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新常态理念的,当属习近平总书记。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经济新常态理念。 2014年11月,其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 并指出新常态速度、 结构和动力三个方面主要特点,即在速度方面,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方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在动力方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理念的提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未来宏观政策的选择具有风向标作用和决定性的意义。

一、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渐趋进入新常态,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增速放缓。 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增长速度由以往20%以上的高速增长转为温和增长,物流业高速增长背后隐藏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耗费高,环境污染大,这种粗放型物流发展模式难以持续下去。 第二,结构转变。 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外向型物流需求下降,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第三,资源要素变化。 从珠三角地区物流资源看,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对物流运作的“ 硬约束”开始减缓,但是资源要素成本逐渐增加, 环境压力渐趋加大。 第四,动力机制革新。 从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增长动力看,高新技术、新的发展模式不断出现,整合优化、创新驱动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源。

在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最核心的内涵是转变物流业发展方式。 以往资源高浪费、能源高消耗、 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物流业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珠三角地区经济新常态的要求。 转变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方式, 就是要实现物流经济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实现集约化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物流高效率、低成本、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

二、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珠三角地区物流已经从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服务向信息咨询、物流服务方案提供、物流运作一体化服务方向发展。 珠三角地区中小型物流企业数量多,其中大部分物流企业由过去的运输公司、仓储企业、托运部转化而来,只承担物流一项或几项功能。 像宝供物流、中海国际、招商局物流、联邦快递、UPS、马士基等一些规模大、服务水平高的物流企业, 在珠三角物流企业中所占比重小。 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和中小型物流企业竞争激烈,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仍然以低端加工制造为主,先进的高端制造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制造企业物流发展水平因企业规模、实力不同呈现发展态势各异的局面,大部分制造企业自设物流部门,负责本企业的物流业务,物流业务外包所占比重较少。 商业企业物流大部分采用自供物流形式,较少采用业务外包形式。 因此,珠三角地区以物流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发展水平不高,联盟型物流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 珠三角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港口群,进出口货物物流形式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国内货物物流形式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占有一定比重,航空物流、邮政物流、快递物流发展迅速, 已经形成快递网络格局。 纵观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过程,物流业日益多元化,形成以公路运输、港口运输为主,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为辅的现代物流运输体系。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绿色物流逐渐兴起,但是绿色物流的实施受到技术、设施设备、资金、物流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绿色物流发育程度不高。

三、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原因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温和增长阶段,高速增长背后掩藏的问题与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严重影响和制约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还处于数量规模扩张阶段。 虽然珠三角地区物流企业数量多,但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物流企业并不多,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和中小型物流企业并存,相互竞争。 由于珠三角地区大量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存在,各自为政,规模化、集约化优势难以发挥出来,导致整个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服务一体化、网络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2、物流效率较低,物流总成本高

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方式还属于传统的粗放式发展,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 不合理的运输、配送方式,不科学的包装、储存、装卸搬运作业方式,不充分的流通加工和滞后的物流信息, 不完善的物流管理体制,造成物流效率不高,导致物流各个环节物流费用增加。

3、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珠三角地区物流集散基础设施与装备发展水平滞后, 尤其是海港、河港、空港等集疏运条件、配套设施以及公共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大型深水专用码头泊位较少,专业化水平较低,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所占比重小。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珠海金湾机场等航空港承载能力接近饱和状态,吞吐量接近最大限度。 珠三角地区铁路网络密度小、规模小,运输能力不足, 高等级公路干道之间互通性较差。

四、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策

珠三角地区要建立布局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快捷高效、绿色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必须转变物流业发展模式,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实现物流业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

1、提升物流产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的物流企业入驻珠三角地区,整合珠三角地区物流资源,建立以领先物流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网络,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并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形成珠三角地区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2、降低物流总成本

改变不合理运输、配送方式,消除无效物流。 构建绿色供应链,大力发展绿色物流,采用绿色环保包装材料,采用恒温冷藏、能耗低、无污染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和配送。 进行科学储存、装卸搬运和合理流通加工。 建立与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及时传输、无缝衔接和共享。 推进农产品物流工程、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资源型产品物流工程、电子商务物流工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建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节约物流总费用。

3、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珠三角地区河网密布,濒临南海,为发展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珠三角地区地势低平,毗邻港澳,经济发展基础好,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外向型经济特性明显,物流需求大,发展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等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意义重大。 因此,珠三角地区要构建快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大型深水专用码头和空港扩容建设,推进多式联运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乡物流配送工程、物流信息平台工程、物流新技术开发应用工程、应急物流工程建设,促进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和高效中转,提升物流网络体系综合能力。

五、结语

在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增长速度减缓、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传统的通过数量规模扩张获得效益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珠三角地区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 随着珠三角地区物流经济增速减缓,资源过度浪费、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日益突出,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现象日趋凸显。 这就倒逼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方式必须要转型升级,物流业发展的效益就必须通过发展绿色物流,节约资源,减少能耗,降低污染,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来实现。

新可持续发展三角 篇2

在当前产品制造成本急剧增长的压力下,珠三角“福利战”企业采取提高员工福利的策略不乏是明智之举,它提升了企业留住知识性人才的边际收益。然而,珠三角企业仅仅从留住人才层面上考虑提高企业员工薪酬福利的重要性,将会低估薪酬福利本身所产生的连带效应。实际上,企业一套完备的激励制度所起到的是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而留住人才只是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块。提升员工的荣誉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互动,促进企业员工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等将会成为此多米诺骨牌群的其他组成部分。在肯定珠三角“福利战”企业福利策略所带来骨牌正效应的基础上,假定留住人才是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块,假定为企业隐性知识的创造与整合提供优化环境是骨牌中的第二块,那么,珠三角企业在“福利战”中应该如何看待第二块牌的战略作用?如何利用第二块骨牌完善企业隐性知识整合与管理,实现“福利战”背后所深含的价值呢?

一、激励机制是企业隐性知识创造与整合的前提与基础

隐性知识的概念是由英国学者波兰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所谓隐性知识,是指来源于个体或群体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感知与判断,具有高度个性化,不可编码等特点的知识。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对其进行了分类,他认为,隐性知识包括认知和技术两个要素,认知要素是指人脑对外部世界的模拟和理解,技术要素是Know-how方面的知识,指具体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隐性知识分布于企业内部员工个体、群体、企业等不同层面的知识主体之中。相应地,认知型隐性知识与技术型隐性知识也就分别隐含于个体、群体、企业等不同层面。将隐性知识的分类同企业不同层面的知识主体相结合,可得出企业隐性知识的三维细分,如表1所示。

表1中对隐性知识的内容细分同样适用于珠三角企业。以往,珠三角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仅仅是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依赖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采用的是劳动密集型加粗放式的利润增长方式来谋求成长。而当前,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已经迫使我国东部地区数以万计的企业停工搬迁,这足以说明我国制造业企业必须快速着手实现向知识密集型加集约式的利润增长方式转变。因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努力实现对企业个体层次、群体层次、企业层次的隐性知识的整合与管理以培育更多的企业核心技术,将是当前珠三角企业在高成本压力下谋求的生存之道。但是,企业若想开发、储备与整合更多的隐性知识,则必须要以企业员工为出发点和根本点,提供隐性知识显性化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即激发企业员工愿意拿出自己的隐性知识与其他人交流并共享的主观意愿。从前不久温州某服装企业的倒闭原因来看,因为该企业一再压低员工工资和福利,导致多数高级服装技工失去了企业归属感,进而使他们丧失了隐性知识共享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企业整合与管理隐性知识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员工合理的培训与激励,可以增强员工的企业向心力,提高员工创造的积极性,可以提升企业员工在个体层次下认知型隐性知识与技术型隐性知识的奉献意愿。正如宝洁人力资源副总监翟玉燕所说:“员工满意了,开心了,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而这种生产力并不是说你拿着鞭子站在后面监督就可以的,必须要靠员工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翟玉燕所指的生产力也就是在工作中所形成的隐性能力,即隐性知识。那何为激励呢?所谓激励是指领导者以认识员工的内在心理系统的内容与特性为基础,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并将员工行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的过程。对于企业隐性知识的载体企业员工来说,他们通常用自己所掌握的隐性知识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不愿主动与他人共享。当员工在工作中过多地运用自己多年对事物的感悟和深层次的理解等方面所积累的隐性知识时,他们会有一定的期望,期望自身的效用价值最大化,自我体验自己虽然不是一个“最优秀的人”,但一定要努力成为让别人与自己“满意的人”。员工在判断是否拿出自己的隐性知识参与共享时,他们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即将隐性知识的独享收益与共享收益相博弈,当共享收益大于独享收益时,他们更愿意拿出自己的价值观、心智模式、技巧、诀窍等与其他人分享,这无疑会促进企业员工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利于企业显性知识的创造以及核心技术的生成。企业员工用来判断隐性知识是否共享的“共享收益”即企业管理层为员工所提供的激励措施。可以说,珠三角等地企业的“福利战”为自身隐性知识的整合与管理创造了条件。然而,珠三角“福利战”企业仅仅想通过福利保障措施来打一套譬如挽留人才、塑造共同愿景、创造知识型团队等动作的“组合拳”还远远不够。珠三角“福利战”企业在目前应该由“福利战”转向“激励战”,构架完备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隐性知识“共享收益”,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企业隐性知识的高效整合与有序转化。

二、“福利战”企业实现隐性知识整合与管理激励措施

激励能够激发企业员工奉献自身隐性知识以及分享他人隐性知识的愿望、动机和激情,并有效地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导入组织的发展目标。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1959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是使员工不产生不满足的因素,有了它不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但缺乏了它会产生极大的不满足;激励因素是促使员工

产生满足感的因素,缺乏它时不会感到非常不满足,但具备它时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基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珠三角“福利战”企业利用激励机制以实现隐性知识的交融再造需要分两步实施。

(一)保健因素与企业隐性知识载体“不满意”的防范

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同工作条件紧密相关。隐性知识的载体即企业员工作为理性经济人,会对自己的工作条件有一定的心理期望。企业员工具体所处的工作条件大致包括:(1)薪酬福利: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2)工作保障: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3)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4)人际关系:和上下级以及周围同事能融洽相处;(5)领导素质:领导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做事的科学性;(6)团队合作:工作中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对于上述保健因素,如果员工得到满足后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隐性知识的效用价值具有很大的潜在性,企业隐性知识的价值创造取决于隐性知识载体自身知识水平的高低、隐性知识贡献的意愿与程度、企业员工与组织之间隐性知识的相互匹配程度以及认知程度。不同的保健因素,会对隐性知识载体的“不满”程度以及企业隐性知识的创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任何薪酬福利体系的不科学,都将导致企业员工的满意度降低、跳槽率增加、管理出现相对混乱的局面。面对低工资、低福利,企业员工往往选择消极怠工或另寻他路,即使企业通过交流会或“传、帮、带”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隐性知识创造活动,企业员工也将会选择避开自己的感悟、诀窍、经验等进而抵触此类活动。在广州宝洁,专职的福利官每天的工作就是保证宝洁的福利和工资不能比竞争对手低,同时还要不断地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对什么样的福利更感兴趣。宝洁公司加大福利投入的效果是削弱了员工的不满程度,增强了员工的认同感。此外,在领导素质与管理制度方面,员工作为隐性知识的载体也会有自己的心理体验,领导者是否正直英明、组织管理是否合理公平,都会影响企业员工对所在组织的满意度的认同。有失公平的领导模式与不科学的管理体系既能够使企业员工体味到压抑的工作环境,又将会削弱员工与组织之间隐性知识的相互匹配程度以及认知程度。当企业员工质疑企业管理程序的公正性时,他们隐性知识的贡献程度将会大打折扣。另外,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也影响着企业隐性知识的整合,与上下级以及周围同事和谐相处能够愉悦员工的心情,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能够促使员工寻求更多的交流机会,而互动恰恰为知识的转移提供了土壤,促进了企业员工知识水平的提高与企业隐性知识的创造。在工作环境方面,珠三角“福利战”企业也做了较大的改善。宝洁公司规定,非生产部门的员工可以享受每周在家办公一天的福利,而且公司也不需要他们解释理由。广州视源公司为员工提供免费健身房、琴房、瑜珈馆等,当员工聚在一起娱乐锻炼时,有利于员工人际关系的沟通。从珠三角企业的“福利战”策略来看,他们确实留住了人才,削弱了员工的“不满意程度”,为企业隐性知识的整合与转化奠定了基础。

(二)激励因素与企业隐性知识载体行为动机的激发

根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的满足能够使企业员工在对待是否共享隐性知识这一问题上没有“不愿意”。然而,保健因素的满足并不能使企业员工在分享隐性知识问题上趋向于主观上的“愿意”。珠三角“福利战”企业若想提升企业员工奉献隐性知识的主观“愿意”,还必须在满足员工“保健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 “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同员工的工作内容相联系,大致包括:(1)工作兴趣:工作兴趣与个人兴趣相一致:(2)工作自主:能够不受过多的约束开展自己的工作;(3)工作责任:能够感受到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职责;(4)工作挑战:工作对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挑战,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5)工作成就:出色完成工作并得到及时的认同,从工作中给自身带来成就感;(6)职位晋升:工作出色能够为自身带来职位升级机会。假定企业能够满足员工上述性质的激励因素,必将会增强每位员工的组织归属感与集体荣辱感,进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而员工良好的共同愿景与科学的价值体系恰恰是企业层次的认知型隐性知识,其又反作用于企业员工分享个体层次隐性知识的主观“愿意”。

激励因素是由工作本身带来的,在企业隐性知识方面,它们的满足能够使员工感到“愿意”从而达到较高的激励状态。首先来看工作兴趣与工作自主,浓厚的工作兴趣与合理的工作自主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灵感,提高觉悟,敢于创新,利于员工获取更多的技巧与经验以及提高自身的隐性知识水平。珠三角“福利战”企业在岗位安排上需要充分考虑所确定人选的兴趣与特长,岗位与人的相互匹配有利于员工提高工作兴趣,使员工喜欢自己的工作,焕发对职业的热情。此外,企业员工能否脱离既有工作程序或方法,甚至管理制度或系统的束缚,直接影响着他们隐性知识的价值创造,这是由于现有的工作程序方法以及管理制度等所蕴涵的知识乃属既有的和经过标准化的,也是代表前人运用知识所总结的威果。如果企业员工只是依照它们照章行事,缺乏工作自主性,则无法形成自身技能型隐性知识创造的空间。其次,工作责任与工作挑战是以工作压力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能力,满足企业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增强员工责任感方面,珠三角“福利战”企业需要依赖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树立员工的集体责任感与荣辱感,利用职工持股等措施体现职工的企业主导地位。2008年4月,广州宝洁推出了一项“员工长期储蓄计划”,该计划让宝洁的中国员工第一次成为宝洁的股东。而宝洁公司实施该策略的目的就是引导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承担企业发展的重任。另外,在工作挑战方面,珠三角“福利战”企业应该向员工提供更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多给员工一些充分发挥能力的机会。挑战性的工作能够使员工全身心地工作,付出极大的努力,享受到成长的快乐。最后,我们来看工作成就与职位升迁。企业员工的工作成就是指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或任务,得到自己及他人的认同而让自己感到自豪。我们可以把隐性知识载体的成就比作激发器,它激活了企业员工个体的被激励状态。当企业在此种状态下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性知识交流与创造活动或经验总结时,企业所设计的合理的隐性知识创造目标与被激励状态相互作用,于是企业员工认知型与技能型隐性知识的共享意愿也相应被激发。职位晋升是对企业员工能力的一种肯定,是对员工最具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员工职位的晋升意味着有更大的权利,可以获得创造更大成就的机会。随着企业员工自身隐性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成就的不断满足,他们会渴望寻求新的自我发展空间,寻找适合自己的更高层次的均衡状态。因此,珠三角“福利战”企业必须根据其不同阶段、不同需求建立完善的晋升体系,使隐性知识载体的发展需要与企业的晋升机制相得益彰。

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探讨 篇3

目前全站仪已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测量中。全站仪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数据记录于一体, 其测距和测角精度大大提高, 这使全站仪用于道路高程测量成为可能;同时, 全站仪进行道路高程测量观测速度快, 效益高;并且以不同的观测方法观测分别能满足不同的道路高程测量的精度。

经过长期摸索, 笔者总结出一种新的方法进行三角高程测量。这种方法融合了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的优势, 施测过程结合了水准测量任意置站的特点, 减少了测量时引入仪器高、棱镜高所带来的误差来源, 使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 同时使得施测过程更为简单、方便、快捷, 对一些工程测量有重要意义。

1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如图1所示, 为了测量A、B两点的高差, 在O处设置全站仪, V为棱镜高, I为仪器高, 设测站点处高程为H0, 而计算得A点处的高程HA为:

不改变棱镜的高度, 重新将棱镜安置于B点处测得测站至B点棱镜到全站仪视准轴的高差为H2, 而可以测得B点高程HB为:

根据三角形的几何关系可知

式中:S为测站到棱镜的斜距;a2为竖直角。根据式 (1) 、式 (2) 和式 (3) , 可得点A和点B的高差为:

因此可得, A, B两点高差HAB与两点之间的竖直角大小有关, 与仪器高和棱镜高无关, 所以可以通过这种多余观测的原理消除在三角高程法测量高差时因仪器高和棱镜高测量的误差所带来的高程测量误差, 从而提高高程测量的精度。

当两点间距离大于400m时, 应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设地球半径为R (R=6 371km) ,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D, 则两项综合影响的改正数f及改正后的高差h′AB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0.43D2/R, 为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系数。

2 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的操作过程

(1) 全站仪置于任意一点, 但所选点位要求能与已知高程点和待测高程点上的固定高度的棱镜通视。

(2) 先用仪器照准已知高程点, 测出平距和垂直角, 计算出水平视线高程值。

(3) 用同样的方法照准待测点, 测出平距和垂直角。

(4) 将所得数据代入公式 (4) 或公式 (5) 中, 计算待测点的高程。

3 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的理论分析

理论上讲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误差来源主要有:垂直角观测误差、已知高程点和待测高程点之间的边长误差、大气折光误差、仪器高和棱镜高的测量误差。

从新、旧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对比分析可知, 边长误差、垂直角观测误差影响近似相等。大气折光误差, 当两点之间的距离越远, 误差越大。而新三角高程测量则是将全站仪安置与于两点之间, 分别进行瞄准, 使大气折光误差的视线距离缩短, 提高了测量精度。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时产生的粗差, 是使观测高差出现大误差的主要原因, 而应用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在整个测量过程中, 不必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 不必要求已知高程点和待测高程点之间通视, 减少了粗差, 使测量的精度进一步提高。

4 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的比较分析

4.1 新方法与传统三角测量误差比较

使用同一台全站仪, 采用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对不同的5个已知高程点进行观测, 其中误差见表1。

(±mm)

综上分析, 基于视线三角高程测量的新方法同传统三角高程测量法在误差方面比较, 精度平均可以提高50%左右。

4.2 新方法与传统三角测量高差精度比较

在只考虑水准仪置平、瞄准和读数3项主要误差的情况下, 三等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高差测量精度为:

根据等级水准测量对视距长度的要求, 为保证新方法能替代相应等级水准测量, 当竖直角不超过25°时, 用2″全站仪使用新方法进行三角高程测量, 当前视或者后视距离不超过350m时, 其一个测站的高差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考虑到距离太长时地球曲率与折光的影响以及通信联系与搬站、跑尺等时间问题, 前、后视距离以不超过300m为宜。

5 小结

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在测量上要求丝毫不改变仪器高和棱镜高, 并且前后测量的花杆和棱镜必须是同一套, 这样才可以做到免仪器高和免棱镜高的测量, 测出待测点的高程。测出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比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更高, 因为它减少了误差来源。整个过程不必用钢尺量取仪器高与棱镜高, 也就减少了这方面造成的误差。同时需要指出的是, 在实际测量中, 棱镜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只要记录相对于初值增大或减小的数值, 就可在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待测点的实际高程。

摘要:三角高程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 但在测量过程中, 由于要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测量误差加大。为满足工程需要, 通过对三角高程原理进行分析, 提出三角高程测量的新方法, 分析了其测量原理、使用过程以及优势, 该方法对三角高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将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关键词: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操作过程,理论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晓涛, 张志恒.全站仪高程测量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9X) :156-157.

[2]张前勇, 常胜.全站仪水准法三角高程测量的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7 (1) :42-45.

[3]李祥武, 李俊锋.一种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J].海洋测绘.2009, 29 (1) :73-75.

[4]贺春梅, 明祖涛.利用三角高程代替一等跨河水准的可行性研究[J].海洋测绘, 2006 (6) :25-27.

[5]何习平.全站仪中间法与水准测量的精度比较[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2004 (4) :37-39.

[6]孔凡文, 林峰.应用三角高程测量替代水准测量的可行性分析与实践[J].采矿技术, 2009, 9 (4) :38-39.

越南老挝:金三角毒品新通道 篇4

该《报告》称,阿富汗的罂粟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15.4万公顷上升到2013年的20.9万公顷,增长了36%,可产鸦片5500吨,占全球鸦片产量的80%;同时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自2006年以来也反弹增长,2013年已达到6万多公顷,其中缅甸有5.78万公顷,其余分布在老挝及泰国北部。

缅甸是世界上仅次于阿富汗的第二大产鸦片国家,其生产的海洛因接近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而在1997年至2006年,缅甸鸦片产量曾经从1676吨减少到315吨。缅甸军事政治问题专家耶博雍籍牙证实:“在缅甸的一些罂粟传统种植区,禁种运动曾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外界需求和价格的上升,2006年后缅甸的鸦片生产不但逐年增加,而且总体种植区域越来越大。”

由于中国西南地区接壤缅甸和金三角地区,当地毒品一直由此向中国渗透。随着国际禁毒形势日趋严峻,金三角地区的毒品流入、途经中国的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往名不见经传的越南和老挝毒品通道开始“喧宾夺主”,尤其大批越南籍贩毒人员以各种身份频频出现在中越边境地区。

金三角鸦片产量连续7年上升

2014年1月20日,越南有史以来最大的毒品案在与中国广西接壤的广宁省法院判决:被控贩毒者达89人,30人被判死刑(其中女性9人),涉及的毒品数量众多,包括近两吨的海洛因。越南法院透露,这些被告大部分来自越南西北部偏远省份,那些地区与中国和老挝相邻,当地居民多为生活贫困的少数民族,他们从2006年起开始把毒品从老挝走私到越南及中国。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东南亚办事处在2013年12月18日发布《东南亚鸦片调查报告——老挝和缅甸》,报告称,“金三角”地区鸦片产量2013年增长了22%,鸦片产量约为893吨,占全球鸦片总产量的18%。众所周知,这些毒品一旦被收获,必然要往外销,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势必受到影响。

《2013中国禁毒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缴获“金三角”海洛因5.37吨,上升15.5%,占全国缴获总量的73.7%。此外,2012年仅云南省查获缅北冰毒片剂即达8.95吨,同比增长26%。

金三角(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东南亚缅甸、老挝和泰国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是世界上主要毒品产地之一。其范围大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

缅甸传统罂粟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北部的掸邦和克钦邦,那里与中国西南部和印度东北部接壤,习惯上也被称作“缅北和金三角地区”。几十年以来,每逢冬春罂粟生长的季节,站在中国边境远远望去,红白相间色彩艳丽的罂粟花漫山遍野。

耶博雍籍牙说:“截至2013年,缅甸除了最南方的伊洛瓦底省、仰光省、德林达伊省和孟邦4个省邦外,其余10个省邦全部都被发现有人种植罂粟,而以前只有北部的掸邦和克钦邦在种,这是一个很令人担忧的状况。当然,无论从鸦片的产量,还是品质来看,仍然是缅北地区的领先。”

“缅甸约92%的罂粟种植在北部掸邦,当人们试图降低罂粟种植面积时,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也随之消失。”长期出入中缅边境的一名知情人士表示,缅甸的国家包袱沉重,少数民族问题异常复杂,历史上罂粟种植主要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缅甸人口最多民族的缅族很少参与,但现在,后者也开始出现种植罂粟的情况。

该知情人士称:“贫穷是最大的动因,主要还是经济利益驱动。以前主要是少数民族武装控制地区的罂粟种植最为严重,比如克钦独立军、佤邦联合军、果敢同盟军和掸邦东部同盟军(勐拉)等控制地区。但后来这些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其中既有国际社会与缅甸政府的打压因素,也是各种少数民族武装不愿意以此为生的结果。”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东南亚办事处在2014年初表示,金三角所在的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区罂粟种植面积连续第七年呈现上升趋势,2013年金三角鸦片产量已经达到2005年产量326吨的2.7倍;其中缅甸2013年罂粟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5.1万公顷增加到5.78万公顷,增幅为13%;估计缅甸2013年鸦片产量达870吨,比2012年增长26%。联合国估计老挝、泰国2013年鸦片产量分别为23吨和4吨。

老挝-越南贩毒通道日益活跃

长期以来,金三角通往中国的贩毒通道主要有3条:一是从缅甸至云南经广西、广东至港澳;二是从缅甸至云南经新疆至哈萨克斯坦;三是从缅甸、老挝经越南至中国。

“随着中国打击毒品的力度越来越大,且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禁毒的联系,查获的毒品越来越多,并且各缉毒部门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情报网络,特别是加强了与缅北少数民族武装的的联系,让缅甸至中国这条贩毒路线的运行成本越来越高。”云南省的一名缉毒人员说,“毗邻金三角的毒枭贩毒成本越来越高,于是他们更多把目光投向湄公河对岸老挝北部及越南西北部路线。那些少数民族山区经济落后,多以苗族、傣族、瑶族、哈尼族和彝族为主,基本上属于同一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只是各国称谓有所不同。”

传统上这些生活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边民来往自由,加之毒品的高利润诱惑,因此地理位置相连的缅甸掸邦、克钦邦,老挝的博胶省、琅南塔省、丰沙里省等地区,越南的奠边府省、莱州省、老街省、河江省、谅山省等地区,以及中国的云南和广西都已共同成为金三角毒品重灾区。

如今,“金三角”仍是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毒源地,除了通过缅甸进入中国,近几年通过老挝、越南转进中国的金三角毒品越来越多。

nlc202309051312

2011年11月2日,越南清化省农贡县的阮氏兴携带4174.3克海洛因,经越南芒街偷渡至广西东兴市,欲前往广州市,途经防城港市时被当地警方抓获。2013年3月20日,四川公安边防总队成都边防检查站在执行越南河内至成都入境航班边防检查任务中,查获一名坦桑尼亚籍旅客携带毒品案,缴获海洛因1.6千克。2013年7月2日,广东省深圳市警方摧毁了一条从越南经广西到深港两地分销毒品的千里贩毒运输线,缴获海洛因约1.4千克及部分麻古、冰毒。2013年7月,广西南宁市警方斩断了一条从越南进入两广及港澳地区的国际贩毒运输链,缴获海洛因109.3千克。

广西崇左市警方在2012年6月的公开报告显示,崇左市有4县(市)与越南3省的10个县接壤,边境线长达533.7公里,跨境大小通道400多条,有13个边民互市贸易点,“由于境内外人流物流往来频繁,境外毒品从越南取道崇左入境的问题日益严峻。”

甚至中国台湾地区也没有“幸免”。2013年11月17日,台湾警方从越南抵达桃园机场的一架货机内查获200多千克高纯度海洛因(砖)。

自2006年下半年起,以前很少出现毒品的中越边境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口岸,中国方面查获入境的毒品也迅速增多。云南省的一名缉毒人员证实:“现在经过越南进入云南的金三角毒品越来越多,越南通道已经有与缅甸通道竞争的趋势。而且缅甸通道进来的新型毒品比重越来越高,越南通道进来的仍然以海洛因为主,这里面原因可究。”

他表示,由于缅北和老挝种植罂粟的主要是少数民族,他们与越南和中国的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上相同或相近,因此沟通上非常便利,加上缅老越中四国的边民往来非常自由,为毒品的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缅甸、老挝的毒品途经越南再进入中国的情况就不难想象了。

该缉毒人员透露:“从近年来出现在云南境内的毒品案件情况分析,跨境而居的苗族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原因在于,苗族在中国的云南和广西,越南和老挝北部,以及缅甸和泰国北部都有分布。另外,与云南接壤的缅甸勐拉近几年由于缺少劳动力,还从云南省引进了大量边民去进行种植业,其中多为吃苦耐劳的苗族,而勐拉一直被认为是缅甸著名的毒品集散地。”

由于从缅甸进入泰国和中国的毒品通道越来越艰难,于是通过老挝北部进入越南西北部再进入中国的线路越来越得到追捧,其中“海洛因”与“少数民族”两大特殊因素使得“老越北部大通道”越来越红火。通过越南媒体的密集报道可以看出,与老挝接壤的奠边省和莱州省随时有毒品案件被破获,且抓获对象绝大多数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人士。

另外,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与现实情况交织,中越边境地区两国人员通婚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其中也夹杂了一些毒品犯罪问题。2014年初,广西凭祥市禁毒部门查获一起贩运15.2千克海洛因的案件,嫌犯之一为非法嫁入中国的越南妇女黄金清,其与凭祥籍男子伦日安等人大量从越南购进海洛因,通过广西宁明男子农必胡贩卖给盘踞在广东的灵山籍贩毒团伙。类似“越南新娘贩毒”的案件,凭祥市禁毒部门每年都会查获五六起,其特点在于这些越南妇女熟悉越南国内的情况,容易联系货源或带毒品入中国。不过从案件总体数量上看,越南新娘的贩毒情况目前并不算突出。

中越边境地区的毒品贩卖情况,也一直为越南媒体关注,越南《青年报》甚至称:随着中越边境地区交通日益便利,跨国贩毒活动频繁,“缅甸-老挝-越南-中国”的国际贩毒通道越来越成熟。针对这些情况,中越两国已于2012年6月在广西东兴市成立了“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边境禁毒联络官办公室”,标志着两国在携手打击跨国跨区域毒品犯罪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自2011年以来,仅广西警方就协助越方抓捕并移交了10余名越南籍毒品犯罪嫌疑人。中国国家禁毒委表示,下一步还将在广西凭祥和云南设立7个类似边境禁毒联络官办公室。

越南与老挝相邻省份的边防部队近年来也不断加强合作,旨在有效解决两国边境地区毒品走私及运输毒品的复杂现状。云南省的一名缉毒人员说:“海洛因远比新型毒品形成过程复杂,利润也低很多,由于少数民族经济地位和文化层面都很低,因此轮不到他们操作新型毒品,新型毒品主要由一些势力强大,网络成熟的毒品集团在控制。但两者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大部分都出自缅甸,少部分出自老挝。”

毒品产生根源很难消除

由于是“越南有史以来最大的毒品案”,而且被告全部是越南人,因此2014年1月3日起在与中国接壤的广宁省法院审理的案件受到了越南和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

越南通讯社报道,因为被告多达89人,法庭是在一座监狱的院子里临时搭起的帐篷,每名被告都手脚被铐,各由两名警员押送。案件的主审法官吴德也告诉媒体,由于被告人数多,案件情节严重,审判因此特意安排在监狱内进行。

越南的检察机关称,89名被告属于四个贩运海洛因和其他毒品的国际贩毒团伙,他们从2006年开始,将毒品从老挝走私到越南及中国。另外法庭审理查明,这些被告大部分来自越南西北部偏远省份,那些地区与中国和老挝相邻,当地居民多为生活贫困的少数民族。由于地方偏远政府管理有限,那些地区一直都存在走私毒品活动,局势难以控制。越南警方在2013年8月捣毁这个贩毒网时,还没收了20辆豪华轿车和大批枪支弹药等武器,但其中一个团伙头目仍然在逃。

越南媒体透露,该贩毒团伙非法持有数十支各类枪支和大量弹药,密谋武装反抗政府抓捕,构成一起数量特别巨大、涉毒种类繁多、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的国际贩运毒品案。该贩毒团伙在老越、越中边境地带和越南国内相关省市建立了两级代理机构,负责购买、运输、行贿及销售各个环节;与国际贩毒集团合作,从老挝购买毒品,之后经过4条线路将毒品武装押运至越南北部边境,再贩往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越南自1997年以来特别加重了对贩毒的处罚,走私100克海洛因就会被判终身监禁甚至死刑。一共持续17天的“最大的毒品案”审理终于在1月20日判决,30名被告被判死刑,同案另外59名被告中有13人判终身监禁,其余46人最轻者获警告,最重者被判20年有期徒刑。

nlc202309051312

各媒体都对这个案件充满了好奇,记者们最后发现其中的毒品主要来自缅甸,而且以海洛因为主,新型毒品的比重不大,贩毒人员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而非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越南学者黎明远说:“海洛因、少数民族,这些发生在越南的情况与中国出现的情况很相似,或者说其实是同样的情况,证明越南和中国一样都是缅甸和老挝毒品的受害国与过境国。”

事实上,类似情况的毒品案件在越南已经数不胜数。仅2003年11月到2004年8月,越南警方就逮捕了42名犯罪嫌疑人,称这些人自1999年起从老挝贩运了大约1吨海洛因进入越南。2004年7月,越南海防市法院判决了包括15名妇女在内的23名毒品犯,分别为20年有期徒刑至终身监禁,他们被指控先后将10千克海洛因经老挝偷运入越南进行贩卖。不过,越南的种种严厉打击行动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金三角毒品问题仍然在其国内泛滥,毒品犯罪国际通道的命运也一直伴随。

由于认识到位,中国与越南的禁毒合作一直在良性发展。2014年2月28日,中越边境联合扫毒行动在越南谅山省正式启动,截至4月25日共破获涉越毒品案件683起,缴获毒品海洛因56.31千克、各类合成毒品107.35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881名,其中越南籍犯罪嫌疑人8名。5月6日,广西警方在龙州水口口岸向越南高平省警方移交了一名越南籍毒品嫌犯。6月26日,广西东兴边检站还在东兴口岸向越南警方移交了两名越南籍毒品嫌犯,两人均为越南警方要求协查,由中国警方在东兴市内抓获。

另外,中国也对一部分越南籍毒贩给予法律惩处。2014年6月,越南籍阮姓女子因将2798.7克海洛因从越南走私入境,被广西防城港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6月24日,越南籍女子范氏碧因走私逾3000克海洛因入中国,被防城港市中级法院依法执行了死刑。

根据越南官方的数据,截至2013年10月,越南共有18万名嗜毒者,其中一半年龄在30岁以下。另外,由苯丙胺衍生出的冰毒自2008年出现在越南后,已逐步成为越南毒品市场上仅次于鸦片的第二大毒品。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在2012年10月公布的《世界毒品报告》称,2010年中国登记海洛因吸食者数量从2002年的90万左右上升到110万,占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海洛因使用者总数的70%以上。2014年6月,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开通报:截至2014年4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58万,实际吸毒人数可能有上千万。这些数字意味着从缅甸、老挝进入越南的海洛因只有少部分就地消耗,更多的仍然流进中国,直至转到港澳欧美。

值得注意的是,缅甸政府一直没有把禁种罂粟当作独立的工作来完成,而是将其与民族、政治、经济和军事问题合并考虑。目前,缅甸国内的民主进程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问题及军队国家化问题都复杂交织,因此国际社会要求缅甸政府彻底下禁种罂粟的决心,或者说要在短期内实现缅甸无罂粟种植显然不可能。

新可持续发展三角 篇5

长三角地区的消费呈现平衡增长的态势。2008年长三角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保持较快增长, 地区整体水平接近年人均1.7万元, 同比增长12.9%, 长三角16城市中, 上海收入增长加快;年收入水平率先突破2万元关口, 2008年上海市人均收入3.9万元, 月均达3200元。浙江整体水平较高, 宁波、绍兴、台州、杭州等城市均超过1.8万元;江苏的南京、常州、镇江、泰州等城市收入增幅均高于14%。2007年长三角16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增长14.4%。与此同时, 长三角居民消费性支出比重稳步上升, 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 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在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前发生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分析和研究长三角商业地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促进消费, 拉动内需等当前工作的重点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于长三角商业地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问题。一是国内的零售市场问题, 二是地产的问题。首先, 我们认为中国零售市场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市场, 也可能是最早走出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市场, 中国零售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变, 许多专家认为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仍然可保持12%-15%, 原因是什幺?一是30年的改革, GDP增长是9.6%, 零售业增长是14.2%, 零售业增长高于GDP, 4到5个百分点, 如果国家今年保8的目标再实现, 零售保持12-15%应是可能的。今年一、二月份零售平均增幅就是14.1%,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本身就不会因为金融危机受到太大的影响, 而且经过30年的发展, 经济基础比较扎实。20多万亿居民储蓄不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13亿人口广阔市场的需求, 确保了基础的消费率。加上中国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问题的政策举措相当及时, 4万亿投资、9千亿的保障款, 国务院发布的20条促进扩大内需的措施, 都有效地抵消了金融风暴的影响。有人说北京有4万亿投资政策出台, 北京的三里河, 接待的宾馆、餐馆天天火爆, 上海有世博会对消费内需的拉动都不可小视。二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的消费需求是相当稳定的, 国家财政政策对提高农民的消费是相当积极的。中国有8亿农民, 一个农民如果一天增加一块钱的收入就可以拉动1.5个零售业的百分点, 从而将有力推动国内零售业的发展, 这是零售市场基本面不会改变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商业地产的开发供应量的变化问题。如果大家一窝蜂都在搞商业地产, 都去搞购物中心, 那么商业地产的供求关系就会发生变化, 据统计, 到2008年底长三角地区购物中心有217家, 其中上海83家, 江苏92家, 浙江42家, 到2010年上海购物中心将达到80-100家, 整个长三角地区将突破400家。商业地产的开发要和GDP水平相平衡, 因为商业地产的面积需要销售来支撑, 而销售额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 如果盲目发展, 商业地产的趋势就不容乐观, 这不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 而是我们自己对经济需求的错误判断的结果。现在商业地产商大多从住宅地产转变而来, 也有不少零售商在进入商业地产行列, 08年全国商业地产投资3000多亿, 维持了11%的增长, 总体还算是正常的, 但是商业地产的空置率在不断上升, 效益出现滑坡的不在少数, 资金链断裂的地产商慢慢增多。08年长三角商业地产出现了几个新的特点。

第一, 有很多大公司进入商业房地产, 这是战略性的举措, 就是商业地产资产在整个公司资产里面的比例有所提高, 有的比例是35%, 有的甚至达到40%, 而且在公司内部还成立了商业地产的机构, 过去都是专门项目公司, 现在成为公司里的重要业务部门。

第二, 外资对中国商业地产的开发表现非常活跃, 像凯德在北京开出项目, 还在无锡等长三角城市推进;美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商西蒙集团积极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布点;说明外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商受金融危机影响, 但仍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第三, 在长三角地区零售商自成物业的情况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一些零售商担心租金压力, 物业价格有所回落, 因此零售商购入物业正当其时。

第四, 商业地产的投资总额在下降, 新开工项目, 开业项目在明显放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全国商业应用房投资是3200亿, 占整个房地产投资的10%。过去三年这个数据一般在17%至18%之间波动, 另外原定开业的商业项目有很多延期开业、合同签好了, 都暂停下来。

从上述两方面的情势分析和长三角商业地产发展的特点来看, 国内长三角商业地产是有喜有忧, 有挑战, 也有机遇, 借此机会我就长三角商业地产如何重新走向稳健发展的轨道从认识上和运作方面谈三点看法以求教于在座的领导、专家和企业的领导。

一、在商业地产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有正反面经验、成绩与失败的思考。商业地产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拉动和城市产业的繁荣繁华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既刺激了当地的消费, 又对当地的就业和政府的税收推动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可以说商业地产的开发运作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 我们许多地方政府在商业用地的拍卖时, 一味追求高价, 这不符合市场规律, 所以在08年我们看到很多地产商把拍下来的地又悄悄地退还给政府, 开发者买下地后, 再也没有钱去建设项目, 试想如果没有商业地产的长期运作, 项目所在地的周边环境的改善、消费人气的集聚, 政府关心的税收和就业也是无从谈起的。所以政府的规划要应地制宜, 要有地区经济长期的发展思路, 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能力的商业地产开发商, 发展商业项目, 扶持他们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另外一种误区是贪大求快, 急功近利的倾向。有些地区受到政府支持的商业地产项目往往体量过大, 与地区实际的经济情况不符。商业地产的发展要跟当地的经济水平、人均GDP、人均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口规模、城市资源协调、统筹, 包括道路、交通的有效配合。交通枢纽基础建设与商业地产开发协调至关重要。长三角地区许多政府凡是尊重商业流通的特点, 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思路上考虑商业流通特点的, 往往都取得十分显着的社会和经济的效益, 赢得当地人民群众的赞赏。好的商业地产项目一定是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标志。充分认识商业地产的复杂性、特殊性、重要性是地方政府当前应该加以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 商业地产的成功开发运行也许将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标志和突破口。

二、关于商业地产的金融创新问题。对房地产市场有很大影响的是去年12月3日出台的金融国9条, 其中房地产信托基金首次在国务院层面作为一个创新的融资方式加以肯定, 10天以后, 国务院又发布了促进金融发展的30条意见, 开展房地产信托基金的试点, 这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商业地产开发商影响非常之大, 第一可以反应风险, 通过房产资产的证券化, 可以把一部分存量的风险转移到投资者手中;第二, 对于新开工项目来说, 房产信托可以开辟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因此商业地产的开发商、运营商应该积极地研究由此带来的新的机遇。当然房地产信托政策信号的发出与实际操作还有一个过程, 推行房地产信托根据国际上的实践经验, 还有许多问题, 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 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尽早深入地了解房地产信托的相关政策底线, 为日后充分利用此方面的金融创新工具来破解目前商业地产开发运营中的难题。

三、从发展商来说, 怎样把商场管理好, 把商业管理好, 这是中国商业地产的主要问题, 中国不缺钱, 要投机的人很多;中国不缺项目, 项目很多, 缺的是中间把商业管理好的团队, 这是市场最稀缺的, 、管理人才、管理团队培育的不是一、二天或是一、二年的问题, 他们是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的宝贵财富, 应该成为开发商、运营商关注的重点问题。

新可持续发展三角 篇6

国内学者对于三大区域的界定各有不同, 本文遵循经济区域的基本走势, 按照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应基本一致的原则, 同时也兼顾统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对三大区域的界定采用了广义的口径。其中, 环渤海区域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省的广大地区;长三角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省 (市) ;珠三角区域为广东省。

1. 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区域内部均衡程度相差较大

从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 (表1) 数据显示, 全国平均水平为17337元, 长三角区域达到47521元, 珠三角区域达到32713元, 环渤海区域为31813元, 三大区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三大区域首位城市来看, 广州位居最高, 达到66155元;上海位居第二, 达到65347元;北京位居最后为56044元。从三大区域内部发展差异来看, 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体水平差异较小;而环渤海区域内差异较大, 北京和天津人均水平明显高于冀、辽、鲁三省。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 (表1) 数据表明, 三大区域绝大部分省份居民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居民可支配收入城乡差距来看, 长三角三个省份城镇和农村之间总体差距较小, 在2.3-2.5倍左右;珠三角差距较大, 为3倍左右;环渤海地区冀、辽、鲁三省城镇和农村之间总体差距较大, 而京津两市较小。

2. 区域间产业结构各异, 主导产业选择各有侧重

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 (表2) 数据显示, 三大区域内三次产业构成均比全国平均水平合理。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来看, 长三角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6个百分点;珠三角高出6个百分点;环渤海高出2.7个百分点。环渤海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第三产业比重较低;长三角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珠三角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分别比环渤海、长三角高出2.6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从首位城市来看, 上海三次产业比重为0.9:47.3:51.8;广州为2.4:39.9:57.7;北京为1.1:27.5:71.4。三大区域内首位城市经济结构都呈现“三、二、一”格局, 特别是北京市第三产业居主导地位, 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从三大区域内各城市水平来看, 第二产业比较发达, 绝大部分城市第二产业都超过50%的比重。

从主导产业来看, 三大区域内产业类型相似。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门类齐全, 轻重工业均较为发达;环渤海区域内偏重重工业, 如金属原材料加工业和矿产加工;珠三角产业主要体现在来料加工, 偏向轻工业, 重工业不很发达。

3. 三大区域增长源泉异质, 发展动力各有倚重

三大经济区域不仅是中国经济的“主产区”, 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2007年, 全国GDP比上年增长11.4%, 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GDP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4.2%、18.3%、13.82%。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为投资、消费和出口 (俗称“三架马车”) 。依此考察三大经济区域, 可以发现它们增长的源泉各有侧重。

数据来源:根据全国及各省市《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珠三角侧重于出口拉动。改革开放以来, 珠三角凭借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的地缘优势和华侨之乡的人缘优势, 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起步, 并大量吸引境外投资, 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2007年, 广东省进出口额达到6340.49亿美元, 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9.17%, 其中出口3692.46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0.32%, 远远高于其他城市。

数据来源:根据全国及各省市《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长三角侧重于投资拉动。近年来, 长三角地区由于其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跨步转移。作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海市, 日益发展成为大公司大银行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所在地, 并加快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2007年, 长三角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62.01亿元, 占全国的18.3%, 是珠三角的2.62倍, 京津两市的3.96倍。

———环渤海侧重于内需拉动。环渤海经济圈有厚实的发展基础, 依托其广阔的腹地和区内市场以及便捷的交通, 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2007年,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1859亿元, 约占全国的24.5%。外向化程度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 外贸依存度仅为35%左右。但近年来, 随着外商投资逐步“北上”, 尤其是日韩及欧美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京设立研发机构, 该经济区域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

二、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比较

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三大经济区域以不断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成为我国实施创新战略的重要平台。但三大经济区域因其要素禀赋、历史文化底蕴的不同而在战略侧重上有所不同。

1. 环渤海: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战略取向

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科技、文化、教育、人才、信息等优势资源的最密集的地区, 科研力量雄厚, 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一。区域内每百万人拥有的高等院校4.1所,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 长三角的1.5倍, 珠三角的1.8倍;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258人,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 长三角的1.4倍, 珠三角的1.5倍。科研和人才优势决定了环渤海区域无论在科技的投入产出还是开发应用方面均居全国首位。因此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应进一步发挥环渤海的智力优势。北京和天津作为这一区域的双核城市, 在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划中,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地区发展的战略基点, 全力以赴打造以科技园区建设为核心、以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立足环渤海、服务全国的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科技创新, 力争成为引领中国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和连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是环渤海区域的未来战略定位的重要取向。

2. 长三角:以产业创新为重点的战略取向

长三角经济区域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目前正面临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由低端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转型, 突出产业创新应是其未来战略定位的重要取向。另一方面, 长三角也具备了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基本条件。长三角经济区域的科研和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 以产业的提升和优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研成果转化效率高。以上海为例, 2007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支出311亿元, 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4.72万件, 比上年增长31%;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 至2007年末, 上海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030项, 其中, 80%的项目已实现产业化, 累计新增产值3857亿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到2007年末, 全市共有3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产业创新, 实现从成本为主要依托的比较优势向以先进技术为依托的竞争优势转变, 提升长三角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3. 珠三角: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战略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 珠三角地区一直处于我国区域制度创新的前沿, 具有全国领先的制度创新能力。在改革开放之初, 珠三角地区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 步改革开放的先机, 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出口加工贸易起步, 大量吸引海外资金, 迅速成为我国市场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香港回归和中国“入世”后,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特区功能和政策优势弱化, 但由于毗邻香港的特殊区位, 作为一国两制衔接地带的功能和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的前沿功能凸现出来, 在平衡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差, 贯彻落实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安排、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融合方面, 将依然发挥先锋作用。近年来, 珠三角地区相继提出了“港深自由贸易区”、“深港经济同城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概念, 在跨越不同体制、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合作等方面进行尝试与突破。因此, 率先制度创新是珠三角战略定位的重要取向。

三、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 环渤海:强化内部分工与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

环渤海区域内部经济的互补性强。北京、天津有着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河北、辽宁和山东则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北京需要进一步突出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功能, 并利用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天津要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 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提高引进外资质量, 使外资投向有利于环境友好和节约资源的产业。河北、辽宁和山东的制造业优势相对明显, 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逐步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和层次, 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此, 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要明确其区域整体功能定位, 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2. 长三角:整合区域产业集群,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层次

长三角区域应加快区域产业升级, 加强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 提升和整合区域产业集群, 利用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 加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区域国际竞争能力。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达, 但层次还较低, 产品附加值低。必须利用资本积累优势, 提升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产品等级和品牌, 推进企业和产业向高度化方向发展。同时需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劳动力培训, 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

3. 珠三角:加快结构调整升级步伐, 提升区域出口加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珠三角地区要依托香港国际化大都市, 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 加快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 夯实基础产业, 提升一般制造业, 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提升产品、技术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搞好产业间升级, 即由轻型制造业适度转向重型制造业;搞好产业内升级, 即由中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转向高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进一步提高区域自主研发的能力, 加快出口加工产业的产品结构升级, 提升区域出口加工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并且延伸产品价值链。

参考文献

[1].牛凤瑞.《三大都市密集区》:中国现代化的引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陈秀山:《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3].景体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6~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4].刘华:“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述评”[J].《上海经济研究》, 2007 (8) .

新可持续发展三角 篇7

关键词: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广义三角形,结构力学,新思路

引言

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方法灵活、多变, 初学者通常难以掌握.三角形规律是几何组成分析最基本的规律, 规则本身简单浅显, 但其运用却变化无穷, 不少初学者在选择刚片和链杆时无从下手.为解决此问题, 笔者提出了下述新方法, 使刚片和链杆的选择有章可循.

1 建立几何组成分析新思路理论

1.1 引入“刚体”和“准刚片刚体”的概念

在进行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时, 无论是刚片还是链杆, 我们统称为刚体.另外, 我们称有3个以上 (含3个) 铰点与外界联系的刚体为准刚片刚体.

1.2 引入广义三角形规则

以铰接三角形为基础, 引入广义三角形规则, 分4种情况:3个实铰0个虚铰, 2个实铰1个虚铰, 1个实铰2个虚铰, 0个实铰3个虚铰[1].

1.3 提出分析新思路

在对体系进行前处理 (拆除地基、二元体, 局部合成刚片) 后, 只要是符合三角形规则的体系一定可以简化到9个刚体以内[2], 根据处理后的刚体总个数 (可能的个数只有3, 4, 5, 6, 7, 8, 9) 分析计算出可能的虚铰个数, 再根据广义三角形规则对应找出可能的实铰个数, 进而指导我们进行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

(1) 无多余约束且不缺少必要约束的情况

(1) 3=3+0, 即3刚片、0链杆 (0虚铰) ,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3, 如图1所示.

(2) 5=3+2, 即3刚片、2链杆 (1虚铰) ,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2, 由于此种情况比较特殊, 为方便应用可直接写成5=2+3, 即2刚片、3链杆, 如图2所示.

(3) 7=3+4, 即3刚片、4链杆 (2虚铰) ,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1, 如图3所示.

(4) 9=3+6, 即3刚片、6链杆 (3虚铰) ,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0, 如图4所示.

(2) 有多余约束或缺少必要约束的情况

(1) 4=3+1=3+0+1, 即3刚片、0链杆 (0虚铰) ,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3, 且多余的1个刚体提供多余约束.

(2) 6=5+1=2+3+1, 即2刚片、3链杆,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2, 且多余的1个刚体提供多余约束.

(3) 8=7+1=3+4+1, 即3刚片、4链杆 (2虚铰) ,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1或0.当实铰个数为1时, 多余1个刚体提供多余约束;当实铰个数为0时, 体系因缺少一个约束而成几何常变体系.

总之, 凡是符合三角形规则的平面体系都满足上述规律, 只要正确数出刚体总个数, 后续的分析就非常简单.

2 几何组成分析步骤

关于图5分析流程图的说明:

“用铰接三角形代换处于3刚片中间位置的刚片”[3]的依据:用铰接三角形代换刚片必然导致刚体总个数增加2 (如7变成9) , 这样由数字公式计算的实铰个数H就会减少1, 如果代换其他位置的刚片, 则无法弥补减少的实铰个数, 这也就能反推出必须代换处于中间位置的刚片.

3 例题分析

例1分析图6中结构的几何组成.

(1) 拆除地基和二元体, 局部合成刚片, 如图7.

(2) 刚体总个数为7 (如图7中 (1) , (2) , (3) , (4) , (5) , (6) , (7) ) , 写出数字公式:7=3+4, 即3刚片、4链杆 (2虚铰) ,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1.

(3) 选择刚片和链杆

找出全部准刚片刚体 (1) 和 (2) (n<3) , 将其全部选作刚片, 两刚片通过1个实铰M相联, 与公式计算实铰个数相等, 即h=H=1, 继续找出剩余刚片和链杆 (虚铰) .现在剩下4根链杆和1个刚片没有找到, 经分析发现刚片Ⅰ通过实铰M与刚片Ⅱ联系, 且通过杆CG和DH与外界联系, 刚片Ⅱ通过杆CK和DL与外界联系, 顺藤摸瓜[4]就找到了4根链杆CG, DH, CK, DL (即两个虚铰O1, O2) , 进而找到了刚片Ⅲ (如图7所示) .

(4) 显然, O1, O2, M三点共线, 由三角形规则可知, 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瞬变体系.

因此, 原结构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瞬变体系.

例2分析图8中结构的几何组成.

(1) 刚体总个数为7 (如图9中 (1) , (2) , (3) , (4) , (5) , (6) , (7) ) , 写出数字公式:7=3+4, 即3刚片、4链杆 (2虚铰) ,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1.

(2) 选择刚片和链杆

找出全部准刚片刚体 (2) , (4) , (5) , (6) (n≥3) , 选取 (2) , (4) , (5) 为刚片, 3刚片通过2个实铰B和D相联, 与公式计算实铰个数不相等, 即h=2>H=1, 此时不能直接应用三角形规则进行分析, 需将刚片 (5) (因为刚片 (5) 处于3刚片中间位置) 用铰接三角形体系代换, 同时将三链杆看作3个独立的刚体, 这样刚体总个数由7变为9 (如图10中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新的数字公式为:9=3+6, 即3刚片、6链杆 (3虚铰) ,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0.

这时仍保留之前已经选作刚片的 (2) 和 (4) (即图10中刚片Ⅰ和Ⅱ) , 经分析发现刚片 (2) 和 (4) 通过链杆 (1) 和 (8) 相联交于O1 (如图10) , 此时剩下4根链杆 (即2个虚铰) 和1个刚片没有找到, 继续分析发现刚片 (2) 通过链杆 (1) 和 (8) 与刚片 (4) 联系, 且通过链杆 (3) 和 (9) 与外界联系, 顺藤摸瓜[4]就找到了刚片 (6) (即图10中刚片Ⅲ) , 从而找到了4根链杆 (3) 和 (9) 、 (5) 和 (7) , 即2个虚铰D, E (如图10) .

(3) 显然, O1, D, E三点共线, 由三角形规则可知, 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瞬变体系.

因此, 原结构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瞬变体系.

例3分析图11中结构的几何组成.

(1) 局部合成刚片, 如图12中 (1) , (2) , (3) , (4) .

(2) 刚体总个数为8 (如图13中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写出数字公式:8=7+1=3+4+1, 即3刚片、4链杆 (2虚铰) ,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1或0.

(3) 选择刚片和链杆

经分析发现, 8个刚体均为准刚片刚体 (n≥3) , 且与外界联系铰点个数均相等, 选择 (1) , (2) , (3) (三者与外界联系的3个铰点不共线) 作为刚片, 3刚片通过2个实铰B和D相联, 与公式计算的实铰个数不相等, 即h=2>H, 此时不能直接应用三角形规则进行分析, 需将刚片 (2) (因为刚片 (2) 处于3刚片中间位置) 用铰接三角形体系代换, 同时将三链杆看作3个独立的刚体, 这样刚体总个数由8变为10 (如图13中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新的数字公式为:10=9+1=3+6+1, 即3刚片、6链杆 (3虚铰) , 可能的实铰个数为0.

这时仍保留之前已经选作刚片的 (1) 和 (3) (即图13中刚片Ⅰ和Ⅲ) , 经过观察发现刚片 (1) 和 (3) 通过链杆BD和FH相联交于无穷远 (如图13) , 此时剩下2个虚铰 (即4根链杆) 和1个刚片没有找到, 进一步分析发现刚片 (1) 通过链杆BD和F H与刚片 (3) 联系, 且通过链杆BC, AJ, GH与外界联系, 顺藤摸瓜[4], 随BC和AJ两根链杆便找到刚片 (6) (即图13中刚片Ⅱ) , 进而找到了4根链杆BC和AJ, CD和EL, 即2个虚铰A, E (如图13) .另外, GI便成为多余的复链杆, 它提供3个多余约束.

(4) 显然, O1, A, E三点不共线, 由三角形规则可知, 该体系有3个多余约束, 且为几何不变体系.

因此, 原结构为有3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4 结论

本文提出的以“广义三角形规则”为基础、由“数字”指导进行几何组成分析的新思路很好地解决了初学者选择刚片等无从下手的难题, 尤其是对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或瞬变体系非常适用, 为今后结构力学的教学应用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曦.结构几何构造分析中的广义三角形规则.铜陵学院学报, 2007, 6 (2) :60-61

[2] 李正富.关于几何组成分析中如何利用简化进行分析的讨论.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 1997, 2 (10) :69-70

[3] 樊友景, 樊大为.几何构造分析中的等效变换.力学与实践, 2012, 34 (2) :77-78

新可持续发展三角 篇8

本文中, 笔者概括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区域主义”的主要特点,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如何在现有区域规划的基础上所应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发展目标及区域规划方面的启示, 并探讨了该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实施。

一、新区域主义

1. 区域规划与区域主义。

区域规划 (Region Planning) 是指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 有效利用资源, 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 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顺利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是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布局的战略决策, 是各部门综合协调的总体布局, 是编制中长期部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

区域主义或称地区主义 (The Regionalism)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种区域合作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称。它是一定区域内的若干国家为维护本国与本区域的利益而进行国际合作与交往的总和。

2. 新区域主义特征分析。

“新区域主义”是区域主义实践的“新浪潮”, 是在信息技术、通讯网络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及新的国际产业分工广泛推进的形势下产生的, 从表现上看, “新区域主义”具有综合性、区间性、开放性、主体化、趋同化等特征。它采用实地考察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区域,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关注城市、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 新区域主义尝试将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与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空间规划结合起来, 坚持综合平衡区域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新区域主义特别强调区域研究者应重视区域空间规划的实践, 强调将不同空间尺度的规划设计有机统一起来, 他们通过广泛吸纳各种利益集团的参与, 制定公平、公开的规划准则, 寻求解决区域发展中各方利益冲突的方法和途径, 有效提高了区域规划在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3. 以新区域主义为主题的区域治理。

在欧美发达国家, 关于区域治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大都市区的治理。力图建立区域治理制度来满足城市区域发展的新需要。研究主要有三个共同的目的: (1) 在大都市区建立一种方法以提升地方政府间的合作; (2) 区域治理的目的是解决大都市区碎片化的政府组织结构; (3) 提供一种财政和减税办法来促进城市中心的发展, 以便于其更好地为整个区域发展作贡献。主导着大都市区治理的主要有两种思路:巨人政府论主张政府合并, 即制度性边界应该与大都市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模相适应;多中心治理论, 即大都市区治理的公共选择视角, 它坚持认为, 地方政府间吸引居民的竞争不但导致区域性服务需求的有效满足, 而且在筹集公共资源以用于生产这些服务上也是有效的。

二、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及合作制度

1.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及“泛长三角”。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 南抵杭州湾, 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99 600km2, 人口约7 500万。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 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 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 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还提出了“一核六带”的概念:即强化上海这个发展核心,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 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 (杭州) 湾发展带, 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 培育宁湖 (湖州) 杭发展带, 引导发展沿湖 (太湖) 生态服务带。

2008年初,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泛长三角”的概念和“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问题;之后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7月底由苏浙沪相关方面主办的首届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泛长三角作为一种理论提法, 众多专家曾多次讨论其范畴, 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1+3”模式, 即以上海为龙头, 把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全部纳入泛长三角经济区;二是“3+2”模式, 即在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基础上, 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江西也纳入泛长三角经济区。

2. 长江三角洲及泛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制度。

从国家层面来看, 尽管市场机制是当前中国区域合作的基础性力量, 但是在当前中国区域合作的整个进程中, 政府作用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 对泛长三角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投资与贸易、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环境治理、公共安全、发展规划等诸多区域性公共问题, 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单一地方政府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因此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双边或多边的政府合作就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泛长三角的合作宗旨是强调在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开展合作,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 以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提高整体竞争力;合作原则是自愿参与、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作要求是各方政府着重在市场环境建设、基础设施的协调、区域品牌的构筑、促进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推进合作发展;合作的主要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方面。其次, 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政府间合作制度。具体包括:论坛和合作洽谈会、高层联席会议制度、日常办公制度、部门衔接落实制度。

三、新区域主义对 (泛)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协调的启示

1. 研究方法。

关注区域特性, 系统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发展研究和区域规划工作, 借助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量经济学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等手段和方法取得了有效成果, 但同时, “新区域主义”提醒我们, 注重计量方法决不能忽视定性的研究, 关注空间一般规律也不能丢掉对区域特性的把握。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型城市较多, 人口压力大, 城市交通不畅, 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社会分化, 农民工进城工业化扩张带来的生态退化、环境恶化以及资源不足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不是单纯依靠“模型”和系统分析能够解释和解答的, 实地调研和全面定性地分析对整体把握当前的区域格局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

2. 研究对象。

结合我国国情和长三角地区现状, 面对长三角地区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就业、城市空间“摊大饼”式的迅速蔓延,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 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以及社会分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以上海为中心的泛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大敌。受“新区域主义”的启发, 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必须直面各种矛盾和问题。因此, 结合各地现状, 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 创造性的探讨适合国情的区域协作的管治机制, 是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应着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3. 发展目标。

以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增长的综合平衡为发展目标。我国的区域发展研究和区域规划较为偏重于区域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及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方面。基本没有涉及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以及地方文化和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内容。区域发展目标常常局限在区域经济增长上。“新区域主义”强调发展目标必须定位于综合平衡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增长的整体系统之间均衡协调的演进。为此, 需要借鉴区域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社会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尽快建立我国现阶段适度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评价体系、指标控制体系, 并且加强发展阶段、发展时序、动力机制的研究。

4. 区域规划。

清晰界定不同层面空间规划的范围、对象及任务, 建立彼此协作的机制, 同时加强空间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密切配合。“新区域主义”首先提示我们, 区域协调发展应重视物质规划以及不同层面物质规划的结合。我国历来重视区域物质 (空间) 规划, 但不同层次之间的规划明显缺乏必要的协调和衔接。各类规划之间, 任务不明、对象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 彼此不协调, 指导实践的能力有限。泛长三角地区在现有的区域规划大纲下, 现阶段关于区域规划研究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科学地研究、界定各类规划的具体范围、具体任务, 理清彼此的关系, 深入探讨彼此协调的机制。“新区域主义”还提示我们加强区域空间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结合, 即由单纯物质性规划走向社会经济综合规划, 由控制性规划走向引导发展的规划, 由线性、蓝图式规划走向弹性、动态的规划。

四、结论

长三角的中关村新局 篇9

中关村的建设者北科建集团,大举南下,以成功的中关村建设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开拓新的科技地产,缔造新的科技之城。

2011年12月16日,首届长三角科技创新论坛在浙江省嘉兴市隆重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学界、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中介服务企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200多人汇聚一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议题建言献策,从多维度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要素与发展环境。

一次成功的创新论坛

北科建集团主办的本届论坛,以“创新嘉兴、自主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政府、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二百多位各界名家精英,围绕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题,展开热烈研讨。嘉兴市副市长柴永强、北科建集团总经理郭莹辉先后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米建国、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修小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所长郭戎围绕宏观经济形势、长三角区域战略规划、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及科技园区开发等做主题发言;中国王码集团董事长王永民、慧聪网董事长郭凡生、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执行主席杨乐渝、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邵胜利等围绕中关村科技创新、科技地产、融资创新等做主题交流;嘉兴市科技局局长邢海华、嘉兴创新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分别介绍了嘉兴市及嘉兴长三角创新园(以下简称嘉兴创新园)的有关情况;深圳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宁、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强等数十位金融机构代表也莅临论坛现场,就金融如何支持现代产业的发展介绍经验。南北精英汇聚,在智慧的碰撞中燃放助推嘉兴发展的火焰。

论坛上还举行了“北科建(嘉兴)产业服务创新联盟”启动仪式。嘉兴创新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建伟宣读了联盟公约。该联盟由北科建集团组织发起,并携手27家国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银行、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以及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人才、工商、法律、财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共同组成,联盟的宗旨是通过联盟成员提供专业化、全方位、多层次、针对性的创新型增值服务,帮助入驻企业克服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发展瓶颈,加速企业发展;拓展联盟成员单位的业务范围,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本次论坛,不是一般性的冲锋号角,记者在论坛之后参观嘉兴创新园时发现,一个规模巨大的科技新城已经显出了雏形。

长三角的一颗科技明珠

嘉兴创新园,是浙江科技孵化城“一心八园”的核心部分,分布在其他地区的各园区多是专业性园区,其投资商包括中节能、中国兵器、北航、上海交大、上海药谷等,个个威名显赫。而嘉兴创新园作为区域的核心,由北科建集团集中关村开发经验之大成,旨在建设一座创新的科技之城。

嘉兴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平原,当钱塘江与东海之会,揽江、海、湖之形胜,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据嘉兴市志记载:东周纷争,吴越争雄,一千余年来,嘉兴既有“鱼米之乡”、“衣被天下”的富足,又有“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的繁华,经济发展始终处在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又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十五个城市之一。

《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的全国名人有1800人,其中嘉兴就占了80余人;明清两代江浙共出进士2000多人,其中嘉兴就有600多人;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中,嘉兴籍的有39位。古今名人中,有唐代著名诗人顾况、刘禹锡,中国十大名相之一陆贽,晚清大儒沈曾植,国学大师王国维,“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的沈钧儒,文坛巨匠茅盾,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皑和张乐平,著名物理学家黄昆,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

上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到嘉兴平湖乍浦一带勘察,并在《建国方略》中计划在此建设“东方大港”。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位于乍浦的嘉兴港已建成全国唯一的海河联运港,2001年4月嘉兴港正式作为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嘉兴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交通更为便捷,全市境内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居全省之冠。已实现了市到县(市)的半小时交通圈和嘉兴到上海、杭州、苏州的一小时交通圈。

北科建集团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标志性项目的开发者,践行国企责任,积极响应国家自主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号召,在对嘉兴市发展战略高度认同的基础上,以科技地产全新开发模式为指导,力图在嘉兴建造一座“以城带业、以业兴城、宜居宜业、和谐发展”的科技新城,集科技研发、企业总部基地、商务办公、五星级酒店、时尚商业于一体。项目位于嘉兴市秀州区,总投资100 亿元,建筑面积150 万平方米,园区建成后预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5-10家,国内领先的中型企业10-20家,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50多家,实现年均产值250亿元,为5万多人提供就业机会,项目开发将进一步提升嘉兴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助推嘉兴市成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桥头堡。

嘉兴创新园,是北科建集团推出的科技新城1号作品,也是其科技地产开发模式创新的探路先锋。

在嘉兴创新园1号地和2号地的45.74公顷土地上,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其中2号地是总建筑面积17.35万平方米的产业研发区,具体包括:5栋孵化器功能的办公建筑,近50栋体量跨度从450平方米到7000平方米的独栋办公建筑集群;1号地是地上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商务功能区,具体包括:1栋区域地标性建筑,7万平方米的集中式商业,8栋5A级写字楼,6.5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集独栋餐饮、休闲娱乐、高端城市会所等多种现代都市商务交往和时尚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3.5万平方米休闲广场,还有16万平方米的高端公寓。其产品品类之繁多,所涉足业态之丰富,在相近规模房地产项目中较为罕见。

三年来,北科建集团嘉兴团队不敢稍有懈怠,在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客户定位,吸引合适的企业入驻无疑是核心问题。地域差异,是科技地产开发商进行跨地域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北大、清华和中科院等高等院所的科研資源尤其是科技人才的支持。为避免出现“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情形,框架合作协议签订之后,北科建集团就紧锣密鼓地展开调查和研究工作。一方面,在从对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到以周边沪杭苏甬为主的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基础上,与本地企业及周边企业持续进行广泛交流,并且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企业中开展调研;另一方面,刻意与浙江科技孵化城其它园区形成差异化的定位。目前,GE(美国通用集团)中国水处理集团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即将首批入园。清华工业发展研究院和霍尼韦尔(中国)公司也就入驻产业研发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园区与洲际酒店集团就管理商务功能区五星级酒店签订了正式的合作意向。

与客户定位同等重要的是产品定位问题。科技地产以“科技”为服务对象,“地产”则是其支撑平台。这意味着进入一个新的城市,必须吃透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等,以此了解城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同时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背景的研究,以研判产业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将开发商所掌握的核心优势资源与之实现创新性的融合,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能够推动城市经济和产业升级的科技地产项目。嘉兴创新园完全按照国际领先的科技城市(Science-city)理念规划布局。从城市规划角度,将高端商务酒店、城市休闲广场、大型购物中心、影剧院等城市生活功能融入科技创新、产业研发、商务办公等传统高科技园区之中;从房地产开发角度,是对传统房地产开发中“职住分离”的突出矛盾反思之后的行动,通过颠覆式创新实现职、住、娱相融的现代田园都市生活方式。

nlc202309020830

事实上,除了“产业研发区”和“商务功能区”,还有定位“生态住宅区”的3号地。这样一个完整的规划,更接近国家级科技城关于“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吸引高端人才、建设生态低碳示范园”的根本要求。这种功能分区完全是借鉴了当今世界产业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是按照高科技企业及其相关人员的工作、生活动线组织各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核心是生活方式,关键是产业聚集。

北科建集团的“科技地产”有明确的定义和内涵,“科技地产就是为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提供研发载体和产业服务的综合平台。”其内涵是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以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为客群,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房地产开发为手段,以要素资源整合为服务特色,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打造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各方利益诉求的均衡协调。在科技地产开发过程中,城市不只是充当一个包括土地、客户甚至资金资源的提供者,还将是科技地产带来的产业价值创造的直接受益者。

北科建的“走出北京”战略

2010 年5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目标,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 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 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

嘉兴临海和杭州、上海、苏州的同城效应,战略位置和交通优势明显,成为国际门户的桥头堡。

北科建集团总经理郭莹辉日前透露,基于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在对区域发展战略高度认同的基础上,公司将按照科技地产开发模式,投资250亿元,全力打造嘉兴长三角创新园、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三个科技地产项目。其中,嘉兴长三角创新园是科技新城,而无锡和青岛项目则是高端专业化园区。

郭莹辉介绍,科技地产业务是以产业为主导,对园区实施包含多种业态的综合性科技新城和高科技园区开发。比如北科建集团嘉兴长三角创新园,该园区为产业研发提供的城市配套业态包括商务、商业、酒店、住宅、城市广场等。科技地产开发还需注重培育“软环境”。产业新区项目应与当地政府、商业伙伴、投融资机构等共同致力于产业要素的整合,比如为入园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技术交易、科技金融、股权投资等一系列服务。“我们重点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资本(VC)和成长资本(PE)的股权投资。在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我们将投资5000多万元构建生物技术实验平台,同时与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发起成立生物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郭莹辉表示。

北科建集团是我国最早从事高科技园区开发的企业之一,目前已开发中关村核心商务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项目,2010年,公司旗下产业园区实现生产总值逾3000亿元。从中关村到长三角,从一级开发到二级开发,从科技园区到科技新城,北科建开发了中关村,中关村也成就了北科建。

1999年6月,国函〔1999〕45号文件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批复》,作为北京市政府成立的科技园区开发主体,北科建集团随即大量承担起中关村建设任务。此前一年,国发〔1998〕23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启动了住房商品化,开启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

起初,北科建集团是从一级开发介入科技园区开发,其至今的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主要经营活动都围绕科技园区开发展开,这为后来的科技地产创新埋下了种子。10余年来,由北科建集团开发建设的城市功能区和科技园区规模高达十余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北京中关村西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重要的城市功能区和高科技园区。这一历程使得北科建在科技资源、金融资源及科技园区配套服务资源方面的整合能力大为提升,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引进国际顶尖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成长型企业的过程,也是北科建集团自我修炼的过程,时刻保持对国际领先的区域规划、科技园区和科技城产品等专业领域动态的关注,对科技园区内多种业态、多种产品,在开发和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技地产开发理念和产品标准。在中关村的10余年摔打中,北科建集团对高科技企业的行为方式和集聚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这类企业及其员工关于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这些理解和认识,在北科建开发团队中逐渐积累并升华为价值体系。北科建集团相信已经触及中关村模式的真正核心。

2008年,对北科建集团意義重大。签下嘉兴、无锡、青岛等项目,是其“立足北京、兼顾外埠”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节点。这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中国经济体,随后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刺激下,处于调整低潮期的房地产市场突然展现出“抄底”机会。早在1999年就获准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北科建集团没有多余动作,近乎偏执地坚守科技地产之路。走出中关村,走出北京,北科建科技地产事业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从此,从“一级开发为主,联动二级开发”完全转向“二级开发”,开发用地获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从“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发展为“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产品和商业模式也面临调整,专业型高科技园区与科技新城两种创新产品应运而生。

2009年,北科建集团成立10周年之际,公开发布了科技地产的北科建版企业标准:“环境清新优美,配套功能完善,产业高度聚集,自主创新活跃”。同时明确提出科技地产升级产品——“科技新城”的开发理念:“以城带业、以业兴城、宜居宜业、和谐发展”。

长三角战略,对于北科建集团走出北京的中关村新局谋划,具有特殊的意义。

珠三角邮轮经济发展浅析 篇10

关键词:珠三角,邮轮经济,SWOT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陆对远洋型邮轮的接待已有20多年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 国际邮轮频频来访, 入境的国际邮轮游客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2007年有15艘国际邮轮78个班次挂靠中国, 2007年中国邮轮接待收入约为2.4亿美元, 占世界全行业收入的1.3%。随着国际邮轮的抢滩和邮轮消费时代的到来, 邮轮经济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 珠三角关于邮轮经济研究也趋于高涨。

一、邮轮经济概况

1. 邮轮概念

邮轮是指装备了较为齐全的生活与娱乐设施、用于游览的轮船。邮轮的原意是指海洋上定线、定期的大型客运轮船。现在所说的邮轮, 实际上是一种集海洋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在海洋中航行的轮船。现代邮轮与原意的邮轮的根本区别在于, 两者定位完全不同。原意的邮轮是海上客运的工具, 它的定位是把旅客运送到大洋彼岸, 其生活娱乐设施是为了给旅客旅行行程提供舒适的旅途生活与解闷。而现在所说的邮轮, 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 其生活娱乐设施是海上旅游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上岸是为观光或完成海上旅游。目前, 国内一般将海上航行的载客轮船称为“邮轮”, 而江河中的观光载客轮船称为“游轮”。

2. 邮轮产业

邮轮产业是一种边缘产业 (如图1所示) 。邮轮本身是运输的工具, 但蕴涵了旅游目的地的特性, 是各个产业的交叉集合体。

邮轮经济主要是指邮轮产业的运行与发展所引起的全部经济活动。广义来说, 包括邮轮制造及其相关产业、邮轮产业、邮轮码头区域的相关产业。狭义的邮轮经济是由于邮轮抵达之前、抵达、停靠、离开码头所引发的一系列产品与服务的交易。邮轮被称为“海上流动度假村”、邮轮业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邮轮 (游艇) 全世界3000多亿元的销售总额及其产生的1:10的经济带动比例系数, 使邮轮 (游艇) 产业成为极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而邮轮经济, 是由于邮轮产业的运行与发展而推动、拉动相关产业, 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 会对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二、珠三角发展邮轮经济的S W O T分析

1. 相对优势

(1) 区位优势

珠三角在宏观尺度上地处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距离亚洲两个最重要邮轮旅游市场——东南亚和日韩地区都比较近, 为发展邮轮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微观尺度上位居华南, 面临南海, 左邻台湾、右邻香港, 远眺新加坡等新兴东南亚国家, 与旅游轮比较发达的地区遥相呼应, 为发展游轮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 经济优势

雄厚的经济实力为珠三角邮轮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珠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 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 经济实力雄厚, 产生了一批富裕的中产阶层。根据发达国家经验, 一般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 就具备了邮轮旅游的消费能力, 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8000美元时, 邮轮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08年珠三角地区人均GDP达62643.83元, 折合成美元人均GDP达9019.9美元, 其中广州、深圳、佛山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大关, 客观上具备了邮轮旅游的物质基础, 如图2所示。

(3) 市场优势

强劲的旅游消费为珠三角邮轮旅游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珠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 造就了一大批富裕中产阶级, 而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 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大大地刺激了珠三角地区人们旅游消费需求, 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如广州、深圳、东莞等, 居民收入高, 旅游消费发展更快。珠三角地区的旅游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能力呼唤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邮轮旅游的出现客观上顺应了旅游发展的时代潮流。

(4) 旅游资源优势

珠三角地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在全国五大片区中仅次于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位列第三, 拥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处、世界遗产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4A级旅游区3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5处, 旅游资源无论是数量、品位、还是组合、丰度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

资料来源:2007城市统计年鉴

2. 相对劣势

(1) 专业人才奇缺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同样邮轮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人力资源, 它决定着邮轮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邮轮由航海、康乐、餐饮、海关、法律、通讯、医疗等众多部门组成, 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士来组织、管理、协调和运作。这就要求邮轮的管理者既是通才, 又是专才, 然而这样的人才在珠三角乃至我国极少。

(2) 港口及辅助设施不完善

邮轮需要专门的港口和码头, 其设施分为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 基础设施是为了满足大型邮轮停泊的必备设施, 辅助设施则包括购物、餐饮、住宿、维修等。目前珠三角还尚未建成一个邮轮专用码头。国际邮轮抵达沿海港口时, 只能借用其他码头, 游客上下船和后勤补给都很不方便, 同时, 港口没有配套的购物、餐饮、住宿设施, 严重制约了邮轮经济的发展。

3. 外部机会

近几年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珠三角发展邮轮旅游提供了政策性支持。2006年9月, 交通部和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规划构建三大邮轮设施集结地的格局;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促进我国邮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邮轮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09年2月深圳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加快邮轮游艇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具体措施为邮轮发展引路护航。

4. 外部威胁

(1) 外部竞争激烈

珠三角发展邮轮经济面临着上海、香港等城市的激烈竞争。近年来, 我国许多沿海城市把邮轮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纷纷加快邮轮码头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 中国内地已建成了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厦门国际客运中心、三亚凤凰岛国际客运中心3个设施齐全的邮轮港口。香港、上海率先打响了向邮轮旅游进军的第一枪, 处于领跑者的位置, 珠三角作为后来者只能奋起直追。

(2) 宏观经济环境严峻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使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 一片萧条, 也使得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更显严峻, 外向型经济明显的珠三角地区首当其冲, 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种不景气的宏观经济环境之下, 企业破产, 员工失业, 整个珠三角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之下, 这对珠三角发展游轮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珠三角发展邮轮经济的对策分析

1. 宏观发展思路

珠三角要转变发展思维, 优化发展机制。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区, 珠三角邮轮旅游经历了从“有——无——有”的逆向发展模式。以深圳为例, 国内第一艘豪华邮轮“假日”号于2001年1月9日在深圳蛇口开启她的处女航, 拉开了珠三角邮轮旅游发展的帷幕, 仅仅时隔半年之后, “假日号”邮轮便告别了深圳, 移师天津。究其原因, 是由于政府政策引导不足, 没有提供优惠与扶持政策, 归根结底是政府的发展思维僵化, 只注重依靠传统产业, 而没有抓住邮轮经济这个新的产业亮点。因此, 要想在21世纪把握海洋经济的脉搏, 唱响邮轮经济的乐章, 必须转变发展思维, 优化发展机制, 为邮轮经济发展提供积极引导与政策扶持。

2. 具体发展策略

(1) 加强地域之间协调分工与合作

珠三角必须加强城市之间合理分工, 协调发展, 形成完善一体的邮轮产业发展格局。深圳应该继续推进蛇口区太子港国际邮轮母港的建设, 建成国际邮轮母港基地;广州应该利用船舶制造业的技术优势, 发展邮轮制造业, 打造珠三角邮轮制造基地;珠海应该自己发挥独特的技术优势, 打造邮轮维护基地, 为珠三角邮轮产业发展提供配套的维护服务。

(2) 加强邮轮接待基础设施建设

尽快建成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络, 完善区内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快速干线网络, 为邮轮旅客的集散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条件, 同时, 大力推进港口设施现代化建设, 形成安全高效、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港口设施, 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港口码头;改善餐饮、住宿、船舶维修, 以及其他设施的相关条件。

(3) 进一步优化边检通关手续

边检通关是接待境外油轮旅客的一个关键环节。根据发展邮轮产业的实际情况, 珠三角可以借鉴欧美先进国家经验即重视安检, 对游客携带的随身物品严格检查, 而对游客的身份则一般交由船方管理, 结合国外针对国际邮轮运营特殊情况所采取的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 形成既不违背我国现行政策法规, 又能给国际邮轮顺畅运营提供最大便利的通关环境。

(4) 加大对国际邮轮的招徕力度

加大对国际邮轮的招徕力度, 积极吸引国际邮轮挂靠或者落户珠三角地区, 让珠三角沿海进入国际主流邮轮航线。积极招徕国际邮轮公司在不远的将来把珠三角地区作为母港停泊基地;以优惠的条件吸引邮轮公司在珠三角设立办事处;鼓励珠三角旅行社代理邮轮产品。

(5) 加强与香港邮轮产业的合作

加强粤港合作, 积极推进双方就共同促进邮轮产业发展订立合作协议, 在码头泊位资源共享利用、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旅行社服务、通关环境改善等方面建立紧密合作。积极研究粤港邮轮产业合作机制, 开展粤港邮轮互通在出入境管理、通关查验等方面的研究。

(6) 加强邮轮专业人才培养

邮轮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未能成规模发展, 造成高级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严重制约了珠三角邮轮经济的发展, 此外, 邮轮课程很少在珠三角的高校中开设, 导致珠三角邮轮行业的专业人才稀缺。因此, 必须向国际邮轮经济发达国家学习, 引进境外的高级邮轮人才, 同时健全的培训体制, 培养适合珠三角邮轮旅游发展的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Peter Wild.Development of and prospects for cruising in Europe[J].Mari-time Policy&Management, 27 (4) :315

[2]董观志:邮轮经济的空间系统研究[D].中山大学, 2006 (6) :27~27

上一篇:后期建设效果下一篇:思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