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腹泻病

2025-01-05

奶牛腹泻病(共9篇)

奶牛腹泻病 篇1

腹泻是奶牛、肉牛的一种常见病, 但腹泻只是一种症状, 产生于多种疾病: (1) 普通病, 肠炎、消化不良性腹泻、妊娠毒血症等; (2) 传染病, 牛冬痢、副结核、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沙门菌病等; (3) 中毒, 尿素中毒、黄曲霉素中毒、蕨菜中毒、棉籽饼中毒等; (4) 寄生虫病, 肝片吸虫病、吸血虫病、牛阔盘吸虫病、囊虫病, 犊牛新蛔虫病、绦虫病、球虫病等。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引起腹泻的病介绍如下。

1 奶牛副结核病

1.1 病因

该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细菌性传染病, 特征是顽固性腹泻与逐渐消瘦, 主要引起奶牛发病, 幼龄牛最易感。该病菌主要存在于病牛肠黏膜及肠系膜淋巴结, 从粪便中排出病菌, 污染饮料与水, 主要经消化道, 也可经子宫感染。

1.2 主要症状

副结核病潜伏期长达6~12个月, 病程为慢性经过, 可达数月至半年。患病开始往往不见任何症状, 多在产犊后因环境条件不良突然发病, 初期间歇性腹泻, 粪便稀薄恶臭带气泡、黏液与血块, 之后变为顽固性腹泻, 病牛长期下痢逐渐消瘦、贫血、产奶量下降, 下颌与胸前水肿, 后期眼窝凹陷、高度脱水, 不能起立行走, 最终至病牛死亡。发病牛一般无体温升高的症状。

2 牛冬痢

2.1 病因

该病也叫黑痢, 是牛群在秋冬季节发生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原体是空肠弯曲杆菌, 大小牛均可发生, 成年牛得病严重, 犊牛症状轻。病菌随病牛与带菌牛粪便排出, 污染饲草与饮水, 经消化道感染, 条件不良时诱发本病。

2.2 主要症状

本病多发于秋冬季节的舍饲牛, 成牛病症较重, 潜伏期3~7 d, 突然发病, 一夜间发病数可达10%~20%, 2~3 d内波及全群, 发病率达80%~90%, 呈急性经过, 病程2~3 d, 流行期3~14 d。该病发病率高, 死亡率低。发病牛排出恶臭水样的棕色或黑色粪便, 带有血液, 有的全是血液与血凝块, 无合并症的病牛无体温升高表现。

一般情况下发病牛食欲、体温、心跳、呼吸无异常, 严重时表现精神不振, 食欲下降, 毛逆立、腹痛, 起卧不安, 虚弱, 病程2~3 d。30%~50%病牛有咳嗽现象, 如及时治疗很少发生死亡。

3 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3.1 病因

该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 病毒侵入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细胞进行复制, 然后进入血液形成毒血症。大多数呈隐性感染, 仅5%~25%急性发作。病牛高热、鼻漏、口腔溃疡、腹泻带血, 消化道广泛出血与溃疡。

3.2 主要症状

该病潜伏期7~14 d, 分为以下2种情况。

(1) 急性。病牛突然发病, 体温40~42℃, 持续2~3 d后下降, 有的还表现为第2次体温升高。随体温升高, 白细胞减少, 持续1~6 d又有白细胞增多, 病牛厌食、鼻漏、流涎, 2~3 d内鼻镜、口腔黏膜糜烂, 舌上皮坏死。通常在口腔黏膜损坏之后就发生严重腹泻, 开始为水样, 之后带有黏液与血丝。有的病牛伴有蹄叶炎等导致跛行。通常病后1~2周死亡, 少数病程1个月。

(2) 慢性。病牛一般不表现腹泻, 呈黏膜病症状, 发生蹄叶炎, 趾间糜烂坏死, 跛行。该病在新疫区急性病例多, 发病率占5%左右, 死亡占90%~100%, 以6~8月龄牛为多。在老疫区发病与死亡率低, 隐性感染率为50%左右。

4 奶牛产后急性消化不良性腹泻

4.1 病因

该病是由奶牛产后消化功能紊乱引起, 以腹泻、迅速脱水、酸中毒为特征。发病牛多为高产奶牛, 发病时间是产后1~3天, 如不及时治疗, 常因脱水、酸中毒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4.2 症状

(1) 明显剧烈腹泻, 频频排便, 水样或稀粥样, 呈黄绿褐色, 混有少量黏液, 酸臭味, 肠音强, 有轻微腹痛, 产奶量下降; (2) 脱水与酸中毒; (3) 实验室检验, 白细胞正常, 血钙降低。

对于奶牛的消化不良性腹泻, 应与生产瘫痪、瘤胃酸中毒、急性肠炎相区别。

5 肠炎

肠炎是肠黏膜表层与深层组织的重剧性炎症, 临床以腹泻、腹痛、粪便异常、脱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白细胞增多为特征, 是奶牛临床多发病。急性肠炎病情发展快, 治疗不及时、方法不当, 很快引起牛严重脱水、酸中毒、毒血症而死亡。

5.1 各类肠炎的共同症状

消化功能紊乱;程度不同的腹泻;迅速脱水与酸中毒。

5.2 各类肠炎因病因不同表现不一

(1) 出血性肠炎大多由霉菌、毒物引起, 少数由细菌引起, 体温正常或偏高, 排鲜红、暗红色血样粪便, 排便次数不多, 脱水程度不重。

(2) 化脓性肠炎由细菌引起, 全身症状重, 体温40~42℃, 腹痛, 每次只排少量带脓血稀便, 里急后重, 病程长, 病性重。

(3) 中毒性肠炎, 大多数病牛体温不高, 病情较重, 如果是由有毒植物、化学毒物引起, 表现为出血性肠炎, 伴有神经症状。如果是过食精料引起, 排出酸臭糊状水样, 有黏液、黏膜粪便, 脱水与酸中毒迅速。

(4) 过敏性肠炎, 多由霉败饲料引起, 无明显体温变化。排出稀糊状黏液性恶臭粪便。

(5) 黏液卡他性肠炎, 多由劣质草料、精料过多引起, 产前与产后发病多, 一般体温不高, 多次排出稀的水样粪便, 病牛脱水、酸中毒明显。

(6) 某些败血症继发的肠炎, 表现为体温升高, 有原发病症状, 排出脓性糊状粪便, 恶臭, 呈松镏油或煤焦油样。

奶牛腹泻病 篇2

1.腹泻病门诊主要针对夏秋季节的肠道传染病设置。开诊时间:每年自5月1日至10月31日,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

2.发现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电话报告所驻地区疾病控制中心,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腹泻病门诊发现其他肠道传染病。要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传染病卡片,报告患者所驻地区疾病控制中心并做好传染病登记。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完患者,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

5.要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6.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须固定地点放置。隔离衣或工作服每周至少更换 1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7.患者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后再行倾倒。便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8.发现可疑或已确定菌种,应立即通知门诊医师,对患者留验观察,并派专人携带菌种送往所驻地区卫生防疫站进行鉴定。

奶牛腹泻病 篇3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被检血清

遴选宁夏石嘴山-银川-吴忠奶牛核心养殖带具有代表性的奶牛养殖场 (牧场、养殖园区等) , 按照5%的比例随机采血546份, 室温下静置2~3 h, 4℃下3 000 r/min离心5 min, 析出血清-20℃保存备用。所选牛群均未免疫接种各种类型的BVDV疫苗。

1.1.2 检测试剂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 抗体检测试剂盒:美国RD公司生产, 批号:DZE50017。

1.1.3 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H-1850R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长沙湘仪离心机有限公司) , i Mark酶标仪 (美国BIO-RAD公司) , RT-3000全自动洗板机 (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 微量移液器 (德国Eppendorf公司) 。

1.2 方法

1.2.1 编号

将样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 每板应设阴性对照2孔、阳性对照2孔、空白对照1孔 (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 其余各步操作相同)

1.2.2 加样

分别在阴、阳性对照孔中加入阴性对照、阳性对照50μL。然后在待测样品孔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 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加样时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 尽量不触及孔壁, 轻轻晃动混匀。

1.2.3 温育

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 min。

1.2.4 配液

将30倍浓缩洗涤液加纯化水至600 m L备用。

1.2.5 洗涤

小心揭掉封板膜, 弃去液体, 甩干, 每孔加满洗涤液, 静置30 s后弃去, 如此重复5次, 拍干。

1.2.6 加酶

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 空白对照孔除外。

1.2.7 温育

操作同1.2.3。

1.2.8 洗涤

操作同1.2.5。

1.2.9 显色

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 50μL, 再加入显色剂B 50μL, 轻轻震荡混匀, 37℃避光显色15 min。

1.2.10 终止

每孔加终止液50μL, 终止反应。

1.2.11 测定

以空白孔调零, 450 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 (OD值) 。测定在加终止液后15 min以内进行。

1.2.12 结果判定

试验有效性:阳性对照孔平均值≥1.00, 阴性对照平均值≤0.10;临界值 (CUTOFF) 计算:临界值=阴性对照孔平均值+0.15;阴性判定:样品OD值<临界值 (CUT OFF) 者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 抗体阴性;阳性判定:样品OD值≥临界值 (CUT OFF) 者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 抗体阳性。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地区奶牛BVDV血清抗体测结果见表1, 不同奶牛场 (园区) BVDV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见表2。

13个奶牛小区的546份血清中共检出BVDV抗体阳性血样14份, 平均血清阳性率为2.56%, 在3个被检牛场中有4个奶牛场有BVDV血清阳性牛存在, 场感染阳性率为30.77%, 其中最高血清阳性率为10.00%, 最低为3.57%。

3 小结与讨论

3.1 检测方法

双抗夹心ELISA法与过去常用的病毒分离和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方法相比较, 具有检测快速、简便易行、灵敏度高、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小的特点, 既可行又可靠, 是目前BVD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

3.2 宁夏奶牛BVDV血清学检验结果

通过对宁夏奶牛进行的BVDV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 被检牛场血清阳性率为30.77%, 被检奶牛血清阳性率平均为2.56%, 表明该病在宁夏奶牛群中的感染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因其对奶产业健康发展的巨大危害, 还是应引起主管部门及广大奶农的高度重视, 并要制定一系列防控措施, 控制BVDV在宁夏的传播。

3.3 奶牛BVD预防

3.3.1 加强饲养管理

规范奶牛场 (牧场、园区等) 奶牛饲养管理, 科学调配饲料, 增强奶牛体质, 提高奶牛抗病性, 减少该病的感染。

3.3.2 加强检疫

引进牛只一定要进行检疫, 避免将BDV病牛引入牛场。

3.3.3 定期监测, 强制淘汰阳性牛只

腹泻病门诊报告管理制度 篇4

1.腹泻病门诊开诊时间:按上经要求,每年自5月1日至10月31日,实行昼夜24小时接诊。

2.腹泻病门诊负责接诊以急性腹泻(病程在一周内)为主的各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慢性腹泻近一周内有急性发作者以及这些病种的复诊者。

2.发现副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报请院部有关人员电话报告疾控中心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腹泻病门诊发现肠道传染病,要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腹泻病门诊登记薄”和传染病卡片,立即报告病人所驻地区疾控中心。

4.诊室内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5.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固定地点放置。隔离衣每周更换1—2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6对腹泻病门诊留观病人,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严格管理,隔离治疗,作好疫情报告。

7.对留观病员,应作好全面检查,及时下达医嘱写好病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作出正确诊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8.严格执行传染病各项规章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1)处理完病人,先用消毒剂浸泡手,再用肥皂洗,最后用流水冲净;

(2)病人的病历、化验单、票证及收回的药瓶、用物等,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再行保存和应用。

(3)病人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处理后再行倾倒。

(4)凡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污染物品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处理。

(5)病人出院后,床单元及所有用品,均需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奶牛腹泻的原因及防控 篇5

1 奶牛腹泻的发病原因

导致奶牛腹泻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饲料管理不当

对奶牛的饲喂和饮水没有按照定量进行,喂养过多和过少都会引起腹泻症状;喂养不定时,使奶牛没有严格按照特定时间进食,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腹泻;饥饱、饮水无规律也会导致腹泻;突然更换饲料、饲料温度不适,饲料不新鲜,发生霉变、或是饲料太硬、饲料内有泥沙等也可导致奶牛腹泻。

1.2 消化不良

奶牛需要通过反刍,一方面重新消化先前摄取的食物,另一方面利用对食物的咀嚼对牙齿进行打磨,以利于在进食过程中更好的将食物磨碎,来减轻胃的负担。但是,有时会因为奶牛牙齿打磨不正,对食物的咀嚼不充分,导致胃的压力增大,由于胃的消化不良,进而引发腹泻症状。

1.3 饲料搭配不合理

也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上的腹泻。如果饲料太过单一,饲料内必然缺乏身体需要的各类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奶牛在长期食用过程中,身体会缺乏各类矿物质,不仅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更常见的是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腹泻。

1.4 饲料温度不适

奶牛对饲料的温度有一定要求。喂养的饲料要有固定的温度,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冬天饲料温度要适中,饮用的水也不能过凉;夏天在奶牛剧烈运动后,最好不要立即饮水,体内温度与水的温度反差太大,会使奶牛腹泻发生率最高。

1.5 传染病

老龄的奶牛出现腹泻症状,这一般就是传染病引起的,一头奶牛如果产过5~6 胎,就属于老龄奶牛,这类奶牛出现腹泻症状的原因,一半以上都是由传染病导致的,被称为传染性副结合病。这种病的症状一般是身体迅速出现消瘦现象;下颌出现水肿;由于粪便比较稀,因此排便时成喷射状。此外小球隐孢子虫、轮状病毒也是引起奶牛腹泻的常见病毒。小球隐孢子虫病毒容易引发犊牛腹泻,原因是接生员在对犊牛进行接生时,接触到母牛的粪便后没有清理干净,导致犊牛病毒性腹泻。如果同时这两种病毒,腹泻的发病率将会更高。

2 奶牛腹泻的防控措施

奶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多样,因此,针对奶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2.1 加强对饲料的管理

在对奶牛饲喂过程中,一定要按定量进行,使奶牛的饮食形成规律。按时对奶牛进行喂养,饮水定量定时。减少饲料更换的频率,尽可能小的大规模更换,可以适量加减成分。如果发现饲料中出现霉变现象,应及时的清除,眼睛看不到的霉变,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的检测,出现超标情况后加入适量微生态制剂,控制霉菌的繁殖蔓延,以及时对奶牛腹泻的发病率做好防控。

2.2 饲喂易消化饲料

奶牛老龄后牙齿咀嚼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咀嚼不充分的情况,对于老龄奶牛来说饲料相对过硬,这样导致胃的负担加重,这种情况下可以适量的在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对饲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消化,这样就减轻了奶牛胃的负担。还可以提高饲料中VD的含量,也有利于饲料的消化。进而减小奶牛腹泻的发病率。

2.3 饲喂全价饲料

奶牛的饲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果喂养饲料单一,身体不免缺少这些必要的成分,导致抵抗力下降。精饲料虽然会使奶牛的产奶量增加,但是精饲料里缺少奶牛身体成长中必须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长期食用精饲料身体健康随之会出现问题,不利于奶牛长期的饲养。因此要减少精饲料的比例,加大粗粮的比例,使奶牛身体内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得到充分的补充,加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4 调整饲料温度

对于奶牛因为饲料温度的不适导致的腹泻,主要是要求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饲养知识和耐心。根据四季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温度,以适应奶牛的身体接受程度,剧烈运动后奶牛身体温度提高,饲料的温度也要相应的提高,以免造成太大反差,这都需要扎实、丰厚的相关知识;奶牛饲养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工作,奶牛饲养户应该具有相当大的耐心和毅力,注意对饲料及日常小事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以避免造成大的损失。

2.5 加强疫病预防

传染病引起的腹泻死亡率相对高,应加强重视,主要是在乳液和药物方面进行防御。犊牛在半月期间就会进入常奶期,在这一期间适量的加入微生物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腹泻。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相对较高,犊牛服用后会提高免疫力,加强对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检测,力求达到要求的含量,保证犊牛采食后对身体有利。

如何正确掌握奶牛腹泻的治疗方法 篇6

的1.3弯曲杆菌性腹泻可引起各种年龄的牛发病, 在牛群中传播较快, 1559治︶00排水样的全血便是一种急性腹泻病, , 全身症状轻微多发生在冬季, 病, 疗死率很低血性及坏死。性肠炎病变剖检见肠管呈。不同程度出方22.1滥用抗菌素治疗中存在的误区当前治疗动物疾法病疗用, , 奶而滥牛且用腹是抗泻超菌更剂素是量的如应现此用象, 。普几结遍乎果存见是在病疗, 治就效甚微, 反而使病情加重。

临床治疗的成败, 取决于诊断是否正确。据报道, 奶牛腹泻与病毒有关的占70%, 与大肠杆菌有关的占29%。如果是病毒感染,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明抗菌素对病毒是有效的。细菌感染, 无论所用的是杀菌剂或是抑菌剂, 病原菌的最后清除仍有赖于患牛体内的免疫机能。

2.2输液时溶液选择失当现在输液所用的溶液, 基本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两种。电解质溶液有生理盐水和复方生理盐水;非电解质溶液有5%葡萄糖也称等渗糖, 10%糖、25%糖、50%糖为高渗糖。

输液溶液选择失当造成病情转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腹泻的奶牛都伴有程度不同的脱水, 其脱水性质据测试为缺盐性脱水 (即低渗性脱水) 。特别是脱水较重的奶牛, 输10%葡萄糖, 虽然能为机体提供血糖能量, 但由于10%葡萄糖尚属高渗溶液, 可加重脱水。二是该病脱水性质为缺盐性脱水, 而糖是非电解质溶液, 单纯只补糖溶液, 只能加重低盐血症 (即低钠血症) 。该病正确的溶液选择是:生理盐水2份、5%葡萄糖1份, 1次静注。同时要按“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输液。

2.3强迫进食加重病情凡是遗传性能优秀的奶牛, 容易得病, 病情表现又重。当奶牛拒食, 畜主非常着急, 于是强迫给牛灌奶, 虽各有利弊, 我们认为还是不要强行灌食为好。

奶牛病初拒食, 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这时采取禁食, 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还要在禁食期间不给奶牛任何食物, 包括饮水。一切液体均由静脉供给, 直至奶牛食欲、饮水增强后, 应限量或少量多次饮喂, 以免造成胃肠负担, 使病情反复。据报道, 早期饮用口服补液盐水, 对奶牛腹泻疗效显著。口服补液盐处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0g、温开水1 000m L, 口服量为50~150m L/kg.bw或供自由饮用。

2.4关于治疗该病的几点建议

(1) 及时补液, 注意电解质紊乱:补液时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 确定脱水性质选择溶液。如低盐性脱水选择生理盐水为主, 如高盐性 (高渗性) 脱水, 选择5%葡萄糖为主, 以平衡电解质维持血液渗透压。脱水严重, 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用碳酸氢钠碱性药去纠正。对轻微酸中毒, 补电解质溶液可改善肾功能, 肾脏能调节酸碱平衡, 故不用再输碳酸氢钠。

(2) 必要时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为了减轻毒血症时, 应该早期、短程、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临床常用地塞米松治疗各种严重感染、过敏性休克及引产, 剂量为0.5~1.0mg/kg.bw。

(3) 加大应用维生素C的剂量:维生素C具有抗炎、抗过敏、解毒、增强抗病力等作用。据报道, 维生素C缺乏也是引起初生动物腹泻的原因之一。

(4) 提倡选用中草药制剂:如系病毒感染, 可选用双黄连、板蓝根、黄芪注射液等中草药制剂。必须用抗菌素时, 在没有作药敏试验之前, 也可选用中草药制剂, 或选用磺胺嘧啶钠、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等。

3护理中存在的误区

3.1增喂精料的误区有的饲养户在奶牛发生腹泻病时, 给牛增喂大量的精饲料。他们认为奶牛既然生了病, 就应该增加营养, 殊不知这是不对的。饲喂的大量精饲料因不消化形成难以吸收的食糜, 甚至变成了毒物, 更会加重病情。因此, 正确做法是先停喂1~2次, 并试着从饲料中寻找致病因素, 在病治愈之前只能喂给少量容易消化吸收的饲草, 如鲜青草、干草等, 有条件的喂给少量玉米粥。

3.2停止饮水的误区饲养户认为腹泻是由于饮水过量引起, 停止饮水即可停止腹泻, 这样做是不对的。因此, 正确做法是供给奶牛充足清洁的饮水, 水温要冬温夏凉, 有条件的可在饮水中加适量的食盐和糖。

3.3急于止泻的误区饲养户发现奶牛有腹泻症状, 就立即给奶牛止泻, 这样做是错误的并且有害的。因为奶牛在发病时的排泄物为不能消化的物质或病原物质。急于止泻, 则会造成毒物蓄积体内, 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断奶仔猪腹泻病防治 篇7

1 发病原因

断奶仔猪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由吃母乳与饲料转变为全吃饲料;由产房转到仔猪培育室;由依附于母体转为独立生活,尤其是消化道内乳酸含量的变化引起为肠道菌群、消化道绒毛长度和消化道正常生理状态的改变,造成断奶仔猪健康状态的恶化和生长阻滞。这一系列应激因素会明显地降低断奶仔猪的消化能力和抵抗力,导致发生突然腹泻、瘦弱仔猪的出现。

2 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便次不多,便状如糊,不发热,能进食,精神尚好;重者便次较频、大便腐臭或伴有呕吐,多伴身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饮欲增加,甚或目眶凹陷,尿量减少,四肢不温,腹胀痉厥等症状。

3 治疗方法

3.1 中草药疗法

辩证:本症由于断奶应激引起的饮食节,寒暖失调以至脾胃受伤,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合至下降肠道所至,故消食导滞,健脾止泻。组成:鸡内金10 g、神曲10 g、麦芽10 g、山楂10 g、苡仁10 g、茯苓10 g、苍术10 g、甘草10 g、白术15 g、桔梗6 g、川朴6 g、枳壳6 g。方中白术、苡仁、苍术、健脾助运燥湿;加桔梗以升中气;鸡内金、神曲、麦芽、山楂消食导滞;川朴、枳壳理气导滞。合用共奏消食导滞,健脾止泻之功。上药加冷水浸泡30 min后,煎煮服汁,加白糖调味,分数次灌服。加减:伴呕吐,加半夏、藿香;小便黄少,加车前子、木通;口渴思饮,有轻脱水现象,可口服补液。

3.2 穴位疗法

黄连素注射液50 ml,注射双侧足三立及大肠腧穴。

3.3 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ORS)建议采用的新配方为:氯化钠3.5 g、枸橼酸钠2.9 g、氯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 g,加水到1 000 ml,口服补液盐用于预防脱水,也是用于治疗轻度和中度脱水。糖盐水凉开水1 000 ml,加白糖20 g、细盐3.5 g。大约4勺汤一勺盐。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适用于无脱水症的治疗。

3.4 营养疗法

规模奶牛场奶牛繁殖障碍病的探析 篇8

1 奶牛繁殖障碍的概念

所谓繁殖障碍,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 奶牛不能按时正常发情、受胎或妊娠、分娩的现象称为奶牛繁殖障碍。其产生原因有内分泌紊乱、卵巢和子宫疾病、环境影响等。其影响是增加产犊间隔和减少犊牛数;增加配种次数;增加饲养成本降低经济效益等。奶牛主要繁殖障碍有黄体囊肿、卵泡囊肿、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要提高奶牛繁殖效率, 可利用合理全面的营养、舒适的环境、减少和杜绝繁殖疾病、正确的人工授精、及时妊娠检查、详细准确的配种记录、合理利用激素制剂等方法。

2 规模奶牛场采取的防治手段和措施

2.1 供给充足营养, 保持良好体况

对育成母牛前期除给予优良的牧草、干草和多汁饲料外, 还必须适当补充精饲料 (如玉米、麸皮、豆饼等) 。12~18月龄时, 其日粮应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 其比例约占日粮的75%, 其余25%为混合精料, 以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不足。初产母牛要求中上等营养水平, 不可喂得过肥。其日粮组成要以青粗饲料为主, 适当搭配精料为原则, 防止片面追求大量精料的倾向, 临产前1~2周, 必须减少玉米、多汁饲料和豆饼等精料的喂量, 避免形成乳房炎。对待初产母牛要耐心温和, 要熟练敏捷, 不可粗暴鞭打或在初产母牛舍内大声喧哗。牛舍建筑应做到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 冬季要专门为犊牛配有保暖设备。

2.2 把握好奶牛的饲养管理关

防止早期流产, 减少因营养不当造成的流产。为了在养殖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降低养殖成本, 必须做到“预防为主, 养防兼治”。

2.3 加强干奶期和围产期饲养管理

干奶期要合理投料, 适当运动, 控制母牛膘情, 防止过肥或过瘦。过肥牛分娩后易出现繁殖障碍, 如胎衣不下、子宫炎、子宫复旧不全等, 使产后配种延迟。围产期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的补充, 钙、磷比例1︰1, 以减少胎衣滞留和子宫复原延迟。

2.4 严格人工授精操作规程

注意观察奶牛发情表现, 特别是外阴部排泄物的观察, 注意黏液是否正常, 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请兽医处理。对人工授精器械严格消毒处理, 输精前对外阴部清洗、消毒, 输精操作避免粗鲁以防损伤生殖道而继发感染, 精液亦要保证不受污染。正确人工授精, 早晚观察发情, 每次观察的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

2.5 做好保健工作, 防止奶牛流产

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重点做好口蹄疫、奶牛布氏杆菌病、牛副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的防疫工作。定期消毒和驱虫。严禁饲喂腐败、冰冻的饲料, 严防误食有毒植物、误用孕期禁忌药品、管理不当而造成母牛流产。

2.6 严格产房管理

产房管理是奶牛健康管理的重点, 产房要保持清洁干燥, 每周进行1~2次大扫除和大消毒, 并保持室内通风干燥, 以防治产后感染。产房24小时有人看护, 接产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奶牛分娩时, 专业人员进行助产, 严格进行产房、接产用具和牛外阴部的消毒, 特别要注意对难产牛、产后胎衣不下的母牛的处理, 应在犊牛产出后或胎衣排出后进行子宫清洗和药物灌注处理, 预防继发感染。接产遵守自然分娩原则, 难产或胎势不对的助产, 尽量减少手臂和器械进入母牛产道, 拉出胎儿要配合母牛努责, 防止造成创伤和感染。当临近分娩时应对牛的外阴及周围清洁消毒, 并保持环境舒适与安静。胎儿出生如出现休克, 应及时进行抢救。胎儿出生后, 用5%碘酊做脐部消毒, 并移至保育栏, 及时哺喂初乳。

2.7 实施产后监控

产后24小时观察胎儿产出情况和产道有无创伤、失血等, 观察胎衣排出时间及是否完整、母牛努责情况, 要预防子宫外翻和产后瘫痪等。产后1~7天为恶露大量排出期, 要注意颜色、气味、内含物等变化。并应于早、晚各测体温1次。产后7~14天, 重点监控子宫恶露变化 (数量、颜色、气味、炎性分泌物等) 。必要时还应做子宫分泌物的微生物培养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症治疗。产后15~30天, 主要控制母牛子宫复原进程以及卵巢形状、体积、卵泡或黄体的位置和大小。必要时可检测乳汁孕酮。此间还可以以称重或体况评分, 如失重过多, 应设法在3个月内恢复, 否则4个月后将对繁殖造成不良影响。产后30~60天, 重点监控卵巢活动和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如出现卵泡囊肿、卵巢静止则应对症治疗。到60天仍未见发情症状, 须查清原因, 及时采取措施。

2.8 及时合理淘汰繁殖力差的老龄母牛

在生产中要及时掌握母牛的繁殖情况, 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 要及时查明原因, 经采取措施, 繁殖力能恢复正常的继续留作种用, 不能恢复的要及时淘汰。

3 奶牛繁殖障碍病有以下几种

3.1 流产

指妊娠母牛中断妊娠, 是母体与胎儿的正常生理关系被破坏的病理现象, 可发生于妊娠中每个阶段。广义上讲是指妊娠任何阶段发生中断, 狭义上指的是产出未成熟死胎或未达生存年龄的活胎。

3.1.1 病因

临床上可将流产分为两类:

传染性流产:此类由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致。

非传染性流产:一般由遗传、饲养管理不善、用药、创伤、母体疾病等因素引起。

3.1.2 症状

病牛妊娠前半期的流产, 几乎什么预兆也没有就突然发生, 后期的流产往往从引起流产的数日前就可看到, 从外阴部分泌黏液及乳房肿胀等症。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隐性流产、早产、死产、延期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等5种。

3.1.3 防治

给予怀孕母牛营养全价的日粮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预防。

对孕牛用药要慎重。

有隐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史的母牛, 配种前应彻底清宫, 受胎后30天左右每隔三周肌内注射黄体酮50~100毫克, 直至妊娠5个月为止。

为防流产牛继发感染, 可用抗菌消炎药。向子宫内投入抗生素或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0.1%的新洁尔灭溶液反复冲洗子宫。

加强流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3.2 胎衣不下

产后12~24小时以上, 胎衣还未能全部排出的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停滞。

3.2.1 病因

主要包括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 钙、磷比例失调, 营养不良, 母牛过瘦或过肥, 运动不足;妊娠期间子宫受到感染引起胎盘炎症, 母、子胎盘粘连而不易剥离;难产、胎儿过大、子宫扭转、流产、早产导致产后子宫迟缓, 收缩无力;胎衣脱落后子宫颈口闭合过早或被收缩过紧的子宫某部分夹住而难以排出;高温季节可使妊娠期缩短而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等。

3.2.2 症状

胎衣部分或全部滞留在子宫内, 胎衣腐败分解, 排出污红色恶露, 病牛体温升高,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反刍减少。

3.2.3 防治

促进子宫收缩, 加速胎衣排出, 产后8~12小时内, 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100单位或肌注催产素10毫升。

钙制剂疗法, 产犊后立刻注射钙制剂, 如5%氯化钙注射液150~200毫升, 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400~600毫升。

手术剥离, 手术剥离为首选疗法, 一般应在产后1~24小时内进行, 剥离要干净。

子宫投药法, 用2~5克金霉素溶于300毫升生理盐水然后注入子宫。

3.3 奶牛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黏膜发生黏液性或化脓性炎症, 在子宫内贮留大量脓汁, 又称子宫积脓症, 是产后或流产后最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该病是造成死胎、流产、不孕、盆腔炎、腹腔炎、甚至败血症的主要原因, 对奶牛业危害极大。

3.3.1 病因

主要是产房卫生条件差, 临产母牛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清洗消毒, 助产或剥离胎衣时器械和手消毒不严, 胎衣不下, 恶露停滞等。人工授精也可发病。

3.3.2 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反刍减少, 泌乳下降。病牛努责、举尾、常有排尿状, 阴门流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颜色呈污红色、棕黄色或灰褐色, 脉搏、呼吸加快。

3.3.3 防治

加强分娩时环境卫生消毒。

子宫冲洗, 选用1%生理盐水, 0.02%新洁尔灭, 0.1%的高锰酸钾或1%~2%碳酸氢钠等冲洗子宫后向子宫内注入青霉素或金霉素等。

仔猪腹泻病的防控 篇9

1 仔猪腹泻病因

引起肠炎和肠功能障碍 (肠上皮分泌过度或通透性增强, 吸收障碍和肠运动过强) 的因素, 都可引起腹泻, 一般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致病因素。

2 非传染性因素

2.1 饲养管理不当

猪场卫生条件差, 温度不合理, 湿度过大, 通风不良, 仔猪饮水不足或不洁或乱食粪便等原因, 都可造成仔猪因消化吸收不良而腹泻, 饲喂的仔猪料质量不好, 不易消化吸收, 饲喂量过多或时多时少, 饲料酸败变质, 营养搭配不合理, 饲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均可引起腹泻。

2.2 应激性腹泻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体温调节系统等各器官的发育不健全, 机能不完善, 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 就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造成消化机能的紊乱引起腹泻。

2.3 营养性腹泻

饲料中植物蛋白所占的比例过高, 营养因子缺乏, 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有抗营养因子, 如植物凝集素、蛋白质酶抑制因子等, 以及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均可使仔猪发生腹泻。

3 传染性致病因素

3.1 仔猪大肠杆菌病

仔猪黄痢、仔猪红痢主要侵害1周龄以内的仔猪, 1周龄以上发病较轻。仔猪白痢多发生于2~3周龄的仔猪。仔猪黄痢的粪便为黄色浆状, 内含凝乳片、气泡, 仔猪白痢为白色浆状和糊状粪便, 有气泡和腥臭味。仔猪红痢拉水样粪便, 带血和粘液, 甚至灰色, 小肠的空肠、回肠粘膜出血性、坏死性病变, 其内充满血液和粘液。

3.2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多发生于仔猪, 1~2月龄最易感, 拉灰色稀粪、恶臭 (粘液出血性) 。整个胃肠道卡他性、出血性到坏死性肠炎, 胃肠道弥漫性或局灶性溃疡, 实质器官和淋巴结出血和坏死, 肝局灶性坏死。

3.3 仔猪流行性腹泻

仔猪流行性腹泻各种年龄均可发生, 发病率很高, 传播都很快, 10日龄仔猪死亡率高达100%, 拉灰色水样稀粪。肠血管充血, 空肠、回肠壁薄而透明 (绒毛严重萎缩) , 肠内充满黄色液体和气体且一般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胃壁出血, 胃内容物前2~3d是凝乳, 4~5d后是绿色粘液。

3.4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

拉黄白色或灰绿色水样稀粪, 有特征性气味。病理变化同仔猪流行性腹泻相似。

3.5 猪轮状病毒性肠炎

多发生于1~8周的仔猪, 发病率很高, 死亡率很低, 1周龄内的猪很少发病, 拉水样或糊状混有黄色凝乳样物粪便。空肠、回肠壁薄, 肠内充满黄色或灰白色液体和絮状物, 盲肠、结肠扩张, 胃内有凝乳块。

3.6 仔猪球虫病

多发于1~4周龄, 小于5d的猪不发病, 粪便呈糊状至水样, 黄灰色, 恶臭。空肠、回肠纤维素性坏死性。大肠无病变。

3.7 仔猪痢疾

多发生7~12周龄的仔猪, 拉水样粪便, 带血和粘液, 黄至灰色, 病变局限于大肠, 粘液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 小肠变化小。

以上可见, 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仔猪疾病, 在10日龄内主要是仔猪黄痢、仔猪红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在10日龄至断奶这段时间, 主要是仔猪白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球虫病、仔猪副伤寒可引起腹泻, 但不是主要症状的疾病还有其他一些病原;在断奶以后, 主要是仔猪副伤寒、猪痢疾、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但需要指出的是, 目前许多疾病常以并发、继发和亚临床症状的形式出现, 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诊。

4 治疗措施

对传染性腹泻, 应尽快隔离病猪并消毒猪舍。治疗腹泻一般采取对因、对症治疗和防继发感染或提高抵抗力的三位一体治疗原则。对腹泻严重、脱水迅速的病猪, 应尽快对症 (脱水等) 治疗;对病程稍慢、脱水不严重的病猪, 应先对因治疗 (尤其是传染性腹泻) , 后对症治疗和防继发感染。

中药治疗应以清热解毒, 止痢厚肠为主。方药:黄芩6g、茯苓8g、猪苓8g、贯众4g、陈皮6g、肉桂5g。用法: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此为25kg重的仔猪一次用量, 可视体重酌情增减, 一日一次, 连用2~3次。

在使用中药的同时, 应注意西药的对症治疗, 这对仔猪的彻底治愈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强心补液, 调节酸碱平衡、胃肠功能有饮欲的, 可口服补盐液:氯化钠3.5g, 氯化钾1.5g, 碳酸氢钠2.5g, 葡萄糖20g, 加温开水1L, 任其自饮。同时肌注10%安钠咖1~3m, VB150~100mg, 10%VC2~10ml, 阿托品1~2mg, 每天一次, 连用2~3d。无饮欲的仔猪, 耳静脉或腹腔推注5%葡萄糖盐水100~200ml, 10%安钠咖2~5ml, 5%碳酸氢钠10~40ml, 同时肌注VB150~100mg, 10%VC2~10ml, 阿托品1~2mg, 每天一次, 连用2~3d。

穴位注射:用7号或9号针头刺入交巢穴1~2cm, 注入黄连素1~2ml, 每天一次, 连用2~3d。

(2) 抗菌治疗。有条件的地区, 可先作药敏试验, 采用高敏感抗菌药物足量、足疗程进行治疗。

5 预防措施

5.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注意分娩前母猪的营养全面均衡, 这样使母猪分娩后能分泌多而优质的乳汁;同时, 注意分娩前母猪的保健, 适时接种上述相关疾病的疫苗, 如产前1个月左右要注意接种仔猪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的灭活疫苗, 以增加乳汁中的母源抗体;还要注意猪舍和乳头的清洁卫生与消毒工作, 以防止分娩前后母猪的乳房炎。

5.2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

首先, 要定期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与消毒、杀虫、灭鼠, 以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有条件的猪场应实行控制引进和净化病原微生物的计划。其次, 保持猪舍适宜温度、湿度, 猪只密度适当;1日龄仔猪的适合温度32~35℃, 以后逐步降低, 但7日龄猪不要低于28℃, 可采取灯光照射等保温措施;相对湿度60%左右, 不要高于80%。再者, 要让仔猪尽早吃到初乳、吃好常乳, 7日龄至断奶前逐步让仔猪自由饮用清洁水, 少量多次地喂些易消化的饲料。卫生差、温度低、湿度大、拥挤、吃不好奶, 是断奶前仔猪腹泻的主要诱因。

5.3 消毒

要彻底消毒, 尽量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母猪进入产房前, 应对门窗、墙壁、地面、粪沟等用水冲刷干净。用2.5%火碱水喷洒消毒, 以喷湿为宜。母猪进入产房前3天用0.5%高锰酸钾喷洒消毒。母猪产仔后, 应每天清理一次粪、尿, 保持产仔房干燥与清洁, 每两天用0.5%高锰酸钾消毒一次, 以防止周围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孳生与繁殖。

5.4 增强体质, 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可在3日龄内注射牲血素1ml、0.1%亚硒酸钠2ml来预防铁、硒的不足。在3~5日龄补水时, 在水中加入人工盐, 供其自由饮水。6~7日龄开始补料, 以促进消化器官发育, 减少下痢发生。开食后要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在下痢多发猪场, 应做到分娩后将抗菌药物涂于母猪乳头, 使仔猪吃奶的同时, 吃进抗菌药, 也可以在仔猪吃奶前灌服药物, 疗效较确切。为了防止肠道菌群失调, 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0.5%的促菌生或其他微生物制剂, 注意不要与抗生素同用。

5.5 药物预防与免疫接种

根据本场猪的病史发病年龄, 提前对仔猪、母猪注射或饲喂针对性预防药物, 如抗寄生虫药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等;适时对仔猪和母猪接种相关疾病的疫苗或高免血清, 如仔猪断奶前后要注意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母猪产前40d和15d分别肌注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等。

6 体会

上一篇:高中数学的解题技巧下一篇:甲苯液相氧化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