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战略组合模型(共8篇)
SWOT战略组合模型 篇1
摘要:当前, 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运用SWOT模型, 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 找出其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 并提出其转型战略选择。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SWOT模型,转型战略
一、引言
本文所研究的中小商业银行主要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末,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共159家, 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 城市商业银行147家。2011年全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份额的23.9%, 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仅次于大型商业银行, 占比为15.6%;平均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以下, 整体资本充足率超过11%, 平均拨备覆盖率达270%, 监管评级全部达到4级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必然要求其经营思路和模式作出及时调整和优化, 战略转型是大势所趋。同时, 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在资金实力、客户资源、品牌地位等方面处于弱势, 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深刻变革, 要在日益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实现稳健发展, 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 以加快调整过度依赖信贷规模、利差的业务模式, 加快优化过度依赖外源资本补充的资产结构, 加快实现自身盈利的经济效益与服务地方的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为三大转型目标, 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SWOT模型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一) 优势分析 (S)
1、针对市场变化进行组织和流程再造更为快捷。
中小商业银行规模较小, 管理链条相对较短, 决策机制更为灵活, 容易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2、导向型产品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强。
一方面拥有学历较高、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储备队伍。这一优势直接决定其在经营理念、创新能力、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未来潜在竞争力;另一方面注重利用金融创新来服务不同层面客户的特定金融需求。
3、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相对完善。
中小商业银行较早引入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 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其在信用风险文化营造过程中更早地与国际接轨, 在风险管理模式、管理体系、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起点较高。
(二) 劣势分析 (W)
1、特色化战略规划缺位导致业务重心严重趋同。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大多热衷于争夺现有优质客户资源, 以期短期内迅速“做大做强”, 往往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长期战略规划, 导致“傍生”于大型商业银行, 由于中小银行在资金实力、客户资源、品牌地位等方面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处于弱势, 趋同的业务结构使其后续增长乏力。
2、资本实力相对较弱。
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实力相对较弱, 大多未上市, 资本补充渠道有限, 流动性风险势必早于大型商业银行显现。
3、管控市场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
一方面资金价格管理能力备受考验;另一方面对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三) 机会分析 (O)
1、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中小、新兴产业融资需求快速上升。
中央“十二五规划”提出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发展主线, 拟围绕市场、资源、技术等方面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如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思路, 都将为中小商业银行扩大潜在价值客户群、拓宽多元金融业务提供空间。一是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加速发展, 预计未来新兴中小企业将大量涌现, 融资需求将大幅增长;二是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制造业、化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加快构建, 不但要求信贷投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势, 也对改革传统信贷管理体制和评估标准提出了新挑战。在这一过程中, 信贷业务结构将进一步重组和优化。
2、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多元化。
随着社会财富的日益积累和金融市场的深化, 中产阶层逐步壮大, 居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 这势必将催生中小商业银行创新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消费信贷等业务发展的积极性, 中小商业银行存在抢先占领相关市场的潜在优势。
(四) 威胁分析 (T)
1、货币政策从紧和资本监管趋严。
一是货币政策转为“稳健”。自2010年以来, 央行连续10次上调准备金率、4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二是国际资本约束趋严。要求商业银行普通股、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7%、8.5%和10.5%。随着货币和资本监管约束政策趋紧, 信贷高速扩张与有限的资本补充渠道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目前, 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存贷比快速攀升, 流动性比例快速下降, 甚至出现高息揽储、高价交易存款等违规行为。此外, 随着流动性趋紧, 在流动性宽裕时期企业运营中被掩盖的矛盾和问题可能逐步暴露, 银行信贷资产收益存在被不良侵蚀的可能。中小银行面临两难境地:要么减少信贷投放, 从而导致利润减少;要么以更高的成本补充资本来支撑信贷快速增长。
2、“金融脱媒化”削弱银行融资中介功能。
随着直接融资市场兴起的资本性脱媒与第三方支付工具快速发展的技术性脱媒, 弱化了银行融资中介功能, 大型垄断企业在交易中将掌握更多话语权, 这对于网点和业务量相对较少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 其业务空间、客户空间和盈利空间都将面临进一步压缩的威胁。
3、“利率市场化”加大整体运营风险。
目前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利差平均水平在2.5%左右, 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利差为3.06%, 较之国际平均水平调整空间较大。从国际经验看, 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甚至出现银行倒闭增加现象, 主要集中于中小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目前依赖存贷差的情况较为严重。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的选择
根据上述对中小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 并鉴于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程度, 可将中小商业银行分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根植于本地的城市商业银行, 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战略转型模式。
(一) 增长型战略 (SO) 。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向专业化特色银行转变。依据国际经验进行分析, 在资本约束趋严的现状下, 转变规模扩张的经营思路, 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中小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无论在资本实力、治理结构、客户资源、社会声誉等方面都强于其他中小商业银行, 各自具有的部分特色化产品已深入人心, 具备向专业化发展的潜力。鉴于此,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可着眼于业务及流程对客户价值贡献的大小, 进行价值链模块化重构, 突出有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模块, 最终实现价值链专业化和价值增值。一方面将一些低附加值、不再能体现领先优势的、不符合宏观经济发展大势的业务, 部分信息技术和标准化业务进行外包处理, 将银行从不在行、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特别关注和培育在价值链关键环节上获得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查找自身潜在的特色领域和优势环节、产品, 明确专业化定位方向。
(二) 扭转型战略 (WO) 。
跨区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向立足客户增值最大化的零售银行转变。当前跨区域化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随着区域化扩张, 经营地域限制被打破, 业务和客户多元化成为可能。但由于目前该类银行鲜有“拳头化”的特色产品, 客户忠诚度不高, 亟须细分市场客户, 完善客户经营。因此, 专注于实现客户增值最大化的扭转型战略是此类银行当下实现战略转型的首选。一是细分市场, 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产品。采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详细记录客户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 分析客户银行生命周期、生活需求、消费偏好、资金运用习惯等, 预测其未来购买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倾向;二是掌握客户特征, 建立客户分层经营模式。如中型客户大部分是未来贷款主体, 但对价格和贷款条件敏感, 要求银行提升风险识别、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小型客户需求特点是“额度小、频率高、要求急”, 风险较大, 交易成本较高, 但对于价格和贷款条件不太敏感, 银行可建立专门流程来保证其效率要求, 通过科学定价来覆盖风险和成本, 并进行专业化营销。
(三) 多种经营战略 (ST) 。
根植于本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向服务小企业和居民的社区银行转变。考虑到我国部分尚未跨区经营的小型城市商业银行, 一方面规模较小、产品较少, 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比不具备综合性经营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植根当地, 大多与政府、各类组织、当地企业关系密切, 具有较为稳定的客户关系和多种信息渠道。可通过多种经营型战略, 努力做精、做细、做深、做透本地市场, 发展成为主要服务于所在区域小企业和居民的社区银行。一是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渠道;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家庭型便捷银行”;三是实现战略联盟。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已告别“规模跃进”, 步入“深度转型”阶段。纵观全局, 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既有适宜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个人财富管理需求增加等外部机会的创新实力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在经济金融等宏观政策转向的背景下, 也面临着资本实力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业务结构同质同类化发展的挑战。为此, 各中小商业银行应以“服务中小”为根本出发点, 直面机遇与挑战, 根据自身规模实力、发展现状、产品服务水平、经营管控能力等实际情况, 分别选择以差异化为特征的专业化增长型战略、以客户增值最大化为特征的扭转型战略、以立足社区居民为特征的多种经营战略, 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推进自身的战略转型中完成发展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徐学敏.中国商业银行的能力构造[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2]杨娥.银行价值链模块化视角的专业化银行发展之路[J].上海金融, 2008.10.
[3]葛兆强.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目标、内涵与策略[J].南方金融, 2009.12.
[4]李希义.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SWOT战略组合模型 篇2
略对策研究
摘要:研究与分析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探求科学发展模式,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试着运用管理科学的“SW0T”模型,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态势,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一些有益的发展政策意见。关键词:广西;旅游业;SWOT;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021-02
1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广西按照“一个旅游龙头、两条黄金旅游带、两大旅游集散中心、五大旅游特色、六大旅游品牌、八大旅游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总体旅游框架发展,来桂旅游人数稳步提升。据统计,2008年广西旅游总收入达533.7亿元,占广西GDP的7.5%,国内旅游人数9687.41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201.02万人次。2009年是广西全面启动建设过千亿元旅游产业的第一年,预期目标为接待入境旅游者20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36亿美元,国内游客人数1.0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5亿元,旅游总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18.0%。力争到2010年,广西全区旅游总收入达6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期全区GDP的10%左右。
2广西旅游业的SWOT分析
2.1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①区域地缘优势。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东连广东省、香港、澳门,西靠云南省,东北紧邻湖南省,南邻北部湾,遥望海南省,大陆海岸线1595km,西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接壤,陆地边境线1020km。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与东南亚的重要陆地通道和海上通道,并通过中南半岛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具有出入境便捷的地缘优势。
②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广西地处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域,丰富的雨水为广西的地表水景观和地下水景观资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证。其次,广西独具内陆省份欠缺的海上水域风光资源。再次,广西总体受工业和生活污染的程度较轻,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③水域景观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广西各风景河段两岸均发育奇峰怪石,并有良好的植被,与碧水、蓝天、飞禽、渔夫、古寺等组成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画,如漓江、南流江河段„„在众多河流旁的山上常有古寺、古树,并有清泉相伴。瀑布、绝壁、怪石、古树<优麦电子商务论文>有机结合,湖泊、青山、碧水、奇花异草构成美丽画卷,再加上人工建筑的亭台楼阁等旅游设施,和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往休闲度假。
2.2广西旅游业的劣势
①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广西的旅游业区域布局不和理,具体表现在桂林市一枝独秀,接待海外游客和旅游创汇均占全区的80%左右。而在产品结构上,旅游产品结构单调、资源老化、吸引力不高。以喀斯特山水地貌景观为主体的观光旅游项目无法提供多样的旅游消费、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滞留时间(人均停留时间仅为1.43t)和重游度。
②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近两年来旅游黄金周暴露出来的行路难、住宿难、游览难等问题,实际上是基础设施短缺所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
旅游交通运输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国内航线尚未形成联网运输;区内尚无旅游专列,公路技术等级偏低;尚未形成省内环线旅游通道;区内景区(点)之间交通方式单一(仅以公路为主),而水运和海运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的数量、档次、功能比例失衡。目前我区拥有星级饭店384家,但高档饭店不多,且集中在桂林和南宁。饭店硬件中的设计、装潢、设备及配套设施,转件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客人的需要。
旅游购物设施不完善。除桂林市旅游商品市场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没有像样的旅游购物设施。
③各地缺乏互助协作的观念。各地发展旅游产业缺乏联合、互动发展的观念,缺乏“大区域,大旅游”协作经营和宣传促销的观念。如广西某县的岩溶山水景观非常丰富,原本可以创建一个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地质公园,但这些景点分别被几个私人老板把持,各干各的,无法合作,直接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④旅游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培育出旅游精品和标志性的王牌产品,缺乏推陈出新以及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收入结构、文化结构的创新产品,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不足。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有桂林漓江、兴安乐满地这样中国一流的产品才称得上具有国际竞争力。
2.3广西旅游业的机会
①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西部大开发。广西享有很多国家给予的政策上的优惠。如国家经济发展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扶贫开发政策、沿海开发政策、边境开发政策等。此外,广西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畴,国家旅游局已确定21世纪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方针,这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②“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使得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闲暇时间增加。近年来农村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公路下乡),交通畅通。农民旅游在今后的旅游经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③中国入世和2008北京奥运会。
旅游业是天然开放型行业,加入WTO,有利于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营机制、扩大广西入境旅游市场,增加国际客源。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全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量增大,广西也受到了辐射效益。
④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是中国通往东盟的桥头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南宁召开,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4广西旅游业的威胁
①景区污染和破坏性开发。在各个旅游景点,可以看到游客留下的垃圾大量堆积,造成环境污染。一些地区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使自然景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桂林象鼻山背脊上的高级住宅小区、漓江兴坪码头的宾馆建筑、漓江边上的希望小学、阳朔糖厂、福利采石场等,都是漓江风景带上的败笔,使景观得完整性与完美性受到难以恢复的破坏,降低了漓江景观带的使用潜质。②区域竞争和国外同行挑战。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和民族风情资源与周边云南、贵州相似,滨海资源与海南、广东相同,旅游客源市场相近,区域竞争激烈。其次,国内兄弟省份旅行社的“做大做强”对广西旅游企业也是很大的威胁。再次,国外同行先进的管理、高新的科技、优质的服务、雄厚的资金、气吞山河的战略也给广西的旅游带来了严重的挑战。③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旅游业是脆弱的行业,抵抗不可抗力因素的能力较弱,对国内外形势和安全因素依赖性很强。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禽流感、雪灾和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都使广西旅游业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大部分景点和宾馆在几个月内经营惨淡。
3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根据模型分析,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明显,但不利因素也同时存在。要做大做强广西旅游业,必须发挥优势,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把握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关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3.1景区治理战略
①实施交通大网络。旅游开发,交通先行。应尽快打通省级公路和区内的二级公路,努力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环境与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广西通往越南,走向东盟各国的国际公路;开通至国内主要城市和广西重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增开旅游专列。②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加强市政公用设施、信息网络平台、旅<优麦电子商务论文>游安全保障、大型商贸物流设施、会展商务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等。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重点旅游市县和旅游区设旅游购物中心和特色旅游商业街;建立全区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销售网络体系,促进旅游产品流通。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和短缺人才为重点,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使各类人才供给在数量、素质和结构等方面适应区域旅游竞争、国内旅游竞争和国际旅游竞争的需要。
3.2区域联动战略
没有规模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要切实加大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力度,走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道路。政府部门应科学管理,对区内各旅游企业加以正确引导,加强互助合作;大力推进企业改革进程,组建新的企业集团,优化企业结构。此外,应该注意与周边地区和东盟的合作,充分发挥广西桥头堡的作用。
3.3产品营销战略
①抓好旅游教育,提高文化素质。让每一个广西人都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意识。让每个游客在广西都能感受到广西人民的文明和友好,达到间接营销的目的。②利用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应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广西旅游业的对外开放,通过博览会把广西推荐给国外游客。③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旅游部门要制定科学详细的营销方案,敢于走出去。如积极参加旅游洽谈会和旅游交易会等。同时还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善于利用现代化通讯和网络手段,如电子商务,实现低成本高收入的营销模式。
3.4特色品牌战略
任何现代人工的摸拟,都只能是赝品,都不具备高档次的旅游资源价值。所以,广西应该开创自己独特的品牌。为此,应该注意一下两点。
SWOT战略组合模型 篇3
中小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势头强劲,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呈现出不少问题,并制约着中小商业银行的长足发展。通过SWOT模型,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优势、劣势以及面对的机遇与威胁,并在SWOT分析模型之下提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为中小商业银行今后的良好发展指出一条发展之路。
一、SWOT模型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优劣势
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是指在非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的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一些较小规模的股份制银行。
(一)劣势:(1)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知识结构失衡,导致中小商业银行在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尤其是在一些关键位置、关键领域,人才的确实直接制约着中小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2)产品和服务优势不明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与特色不明显,创新能力较弱,经营成本也随着盲目扩张而迅速上升。
(二)优势:(1)体系优势。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的范围往往局限于某一城市或某几个城市,其总行、分行、支行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近,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更为顺畅、迅速,管理决策体系更为简单、灵便;(2)地缘优势。中小商业银行与当地的中小型企业、当地政府有着更深的渊源关系,对当地中小企业和实际情况更为熟悉,计划实施时也更为机动、灵活;(3)政策优势。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当地政府的政绩存在着一定的密切关系,当地政府为促进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会提供更多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的政策。
(三)机遇:(1)大规模财政资金的投入提供了相应的信贷需求,为中小商业银行适时介入以前无法介入的业务提供了新的机遇;(2)我国开始重视经济发展模式,作出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策,增加了市场上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商业银行能够从产业结构升级中分得一杯羹;(3)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促进和支持地方金融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构建专业的地方性金融支持体系上,给予了更为优厚的政策,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政策扶持。
(四)威胁:(1)金融危机使得许多出口导向型企业丧失了偿债能力,而国家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银行放贷,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削弱其竞争能力。(2)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竞争的加剧和金融环境的日益国际化,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正面着被挤压的威胁。中小商业银行正面临着人才流失、市场份额下降以及品牌信赖度降低等威胁。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
(一)服务中小企业,明确目标客户。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会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而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不足,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己与中小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更加明确自己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为此,中小商业银行应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积极稳妥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银企双赢。
(二)突出自身特色,强调产品差异。(1)要发挥中小商业银行本土化、区域化的地缘优势,创造出更加贴近当地实际情况的客户产品;(2)要充分发挥自身高效、灵活的机制优势,通过这种争取中小客户的特色经营,在发展中求得生存空间并不断发展壮大;(3)中小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与当地建立的密切关系,针对当地的客户采取更加“亲民”的营销方式,突出服务的“亲民”特色。
(三)加快同业合作,建立战略联盟。(1)推动中小商业银行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合作各方突破自己的局限,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延伸经营范围,拓宽利润空间,并获得参与银团业务的机会,逐步走向较高层次的市场细分,提高市场地位;(2)加快与大型商业银行的合作,通过合作,发挥其地区优势和零售优势,实现技术、资源、人才的共享,并借助业务代理、区域代理等多种形式,打破现有结算瓶颈;(3)寻求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增强资本实力,加快技术改革,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借助发达的营销网略,开拓国外市场,为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塑造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打破原有体制的束缚。
(四)实施品牌战略,获得品牌信赖。(1)找准市场定位,实现品牌定位差异化,树立一个明确的、不同于竞争对手品牌且符合客户需要的品牌形象;(2)提升品牌质量,维护品牌效应,把客户的满意度作为提供服务的最高标准,引入“赤道准则”,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3)要加强银行文化建设,塑造品牌形象,创建一种富有凝聚力、向心力且具有导向性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传播机制,扩大品牌知名度,使品牌在社会公众中形成影响力和震撼力。
[1]罗金生.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渐进转轨中的中小商业银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周立,戴志敏.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SWOT战略组合模型 篇4
20世纪80年代初SWOT分析模型 (SWOT Analysis) 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 (H.Weihrich) 提出, 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1]。
“SWOT”是英语单词Strength (优势) 、Weakness (劣势) 、Opportunity (机会) 、Threats (威胁) 的缩写。在企业战略分析的实际操作中, 即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 分析出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 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市场竞争力所在, 从而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企业的环境因素包括: (1) 内部能力因素。即优势因素 (S) 和弱势因素 (W) , 它们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自身存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2) 外部环境因素。即机会因素 (O) 和威胁因素 (T) , 它们是外部环境中对企业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般归类为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市场环境等。
我国高职院校的经营战略分析引入SWOT分析模型, 可以更为全面、系统地对我国高职院校的经营战略做出全面的研究, 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订相应的经营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二、我国高职院校现状的SWOT分析
为简化SWOT分析过程, 本文试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运用SWOT模型分析。从整体上看, 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OT, 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第二部分为SW, 主要用于内部条件[2]。
(一) 学院发展外部机会 (Opportunity) 分析
从政策环境上分析,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 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首先, 国家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技能型应用人才需求。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专业门类经过调整, 已经覆盖了第一、二、三产业的职业岗位, 其中52%的专业方向是新设立的。其次, 国家还陆续出台了有关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将促使高职教育步入正规化、市场化发展。再次,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最后, 入世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国内高职教育投资体制单一、投入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例如, 海外学校与中国高职院校联合办学, 给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机遇。
(二) 学院发展外部威胁 (Threats) 分析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所带来的市场竞争, 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 学院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众多挑战, 具体归纳如下:
1. 教育大众化和高职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目前我国教育市场逐步开放, 高等教育出现了众多的国际交流合作形式, 大批国外高等教育机构涌入国内市场, 造成部分高智能、高学历人才外流;同时, 国内普通本科院校的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等, 使学院面临很大生源竞争, 招生将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瓶颈。
2. 职业教育体制与市场要求脱节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
目前职业教育体制还未与当前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相一致, 如目前的机构改革与职业教育管理职责的落实问题, 企业改制后如何重视行业指导和加强企业办学等, 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 国内职业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体系, 对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 重点学校建设, 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方面的标准难以掌握, 间接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 此类问题一直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市场人才供求平衡及企业人才需求要求带来的挑战。
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因此, 劳动就业就成为社会生活中一大突出矛盾, 必然会给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带来压力。
4. 老百姓对高职教育存在认识偏差。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使全社会包括教育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未达到应有的高度, 忽视高职教育的现象随处可见, 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良莠不齐。
(三) 学院发展内部优势 (Strength) 分析
1. 学院已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和规模。
学院是一所“百年老校”, 秉承“务本崇实、修德精业”的校训和“为时养器, 器为时用”的办学宗旨, 坚持“科学发展, 特色立校, 人才兴校, 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共同发展, 并紧紧依托农业行业, 立足湖南, 面向市场, 服务社会, 与隆平高科、洞庭水殖、正虹科技、唐人神、远大空调、三一重工等近百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 构建了与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种、养、加、机、贸”相配套的专业体系, 形成了以农林牧渔和制造类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特色,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形成了“对接产业办专业, 产学结合促就业”的办学特色。学院在校学生约1万人, 教职工916人, 其中:教授21人, 副高职称160人;博士研究生6人, 硕士研究生8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75%以上, 有22人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长、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2. 地理优势明显。
学院地处长沙市芙蓉区隆平高科技园区, 交通十分便利, 环境优美, 绿树成阴, 四季花香, 是省级“园林式单位”。学院占地面积2070亩, 分两区一场 (东湖校区、马坡岭校区、产学研示范场) , 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 学院教学设施和生活服务保障体系完备。
3. 管理机制较为完善。
学院在长期工作实践中, 制订和完善了大量教学管理制度,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都明确了质量要求;建立了教学激励机制, 设立了课堂教学综合考评;在教学管理中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形成了一套规范与灵活、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
4. 在专业建设、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学院教学机构设八系两部, 即植物科技系、动物科技系、现代管理工程系、食品科学系、信息技术系、机械及自动化系、车辆工程系、人文科学系、体育与艺术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开设40个专业。学院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 国家精品课程1门, 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4个, 省级精品课程2门, 省级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 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 省级教学团队3个。近年来, 学院教师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 获全国农业丰收奖1项, 省农业丰收奖7项, 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7项, 专利12项。
5. 学院拥有各类培训中心。
学院有中德现代食品技术研究所、机电驾校、实习工厂、产学研示范场、长沙艺园景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各类实验实训场所92个, 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术技能鉴定站和省外派劳务技能培训基地等。
(四) 学院发展内部劣势 (Weakness) 分析
1. 学院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
某些专业、课程设置特色不突出,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 这一点在培养模式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学院在某种程度上仍未能摆脱传统教学方式, 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为本位, 过分强调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 某些专业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较欠缺,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没有面向市场需要, 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高职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
2. 师资优化配置不到位。
目前, 社会上存在多种继续教育形式, 各种教育形式各自为营, 相互争夺生源、场地、师资、资金, 不仅造成招生分散, 也造成教师资源的“外流”, 学校部分教师乐于从事“副业”而不愿在本院承担教学任务。同时, 由于学院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 加上学院政策导向等因素, 部分教师参与高职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
3. 无名牌大学效应, 知名度较低。
由于学院前身是中专学校, 其科研力量及影响力不如普通高校, 无名牌效应, 知名度比较低。因此, 学院在吸引生源、资金筹措等方面面临困难多。创建名牌提高知名度是学院构建未来蓝图的重要环节。根据上述学院的内部优势、劣势, 面临外部机会及竞争威胁来作出横轴、纵轴, 对学院所面对的各种影响因素, 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全面、综合关联性分析, 可得出多种发展组合, 最终根据不同发展类型, 确定出相对应的措施[3]。
三、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SWOT分析模型可以得出以下四种发展类型, 根据不同的发展类型来确定不同的经营战略, 实现学院相关利益者的共赢。
(一) 发展型 (第一象限OS)
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迅速, 学校发展面临的机会很多, 学校又在“产、学、研”各个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因此, 在该条件下, 要发扬优势, 抓住机遇, 适度扩大办学规模, 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提高人才与知识市场占有率, 力求不断创新。
(二) 扭转型 (第二象限OW)
学院发展面临很多大好机会, 但学院在“产、学、研”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劣势。在这种情况下, 学院应充分抓住发展时机, 注重学习和借鉴先进院校的办学经验, 创新教育教学思想, 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 扭转劣势, 争取在短时间内增强自身实力。
(三) 防御型 (第三象限TW)
随着经济、技术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及学校内部发展能力不足, 学校发展面临着强大的威胁, 学校在人、财、物、信息等发展资源以及办学理念与特色、创新与发展能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等方面又存在明显劣势, 这时学校难以与竞争对手相抗衡, 就理应重新研究、探讨和创新办学思想与理念、发展战略与定位, 找准自己的发展位置与方向, 吸引人才, 适度控制办学规模, 强化内部管理, 突出办学特色, 消除劣势、改善条件、回避威胁、打好基础、聚集能量、等待机会,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四) 多样型 (第四象限TS) 。
外部环境给学校发展带来强大的威胁, 但学校在各主要发展要素方面又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优势, 针对威胁的具体来源与性质, 分散风险, 主动调整发展战略与方向, 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适度扩大办学规模、人才种类和服务面向, 但一般不进入不熟悉、没有明显优势的新领域, 力求使现有核心竞争力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 只要对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 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正确分析, 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制订合理的发展策略, 就能使学校的高职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模型, 对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总结了学院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制订可行的战略措施, 为其他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战略方针提供参考。
关键词:SWOT,高职院校,经营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19.
[2]刘富钊.国外现代继续教育制度与实施[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8, (12) .
SWOT战略组合模型 篇5
关键词:名山,茶产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
雅安市名山区作为四川省传统的茶叶产区, 其境内的蒙顶山被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确立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由于蒙顶山海拔、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目前, 名山茶业种植面积已达30余万亩, 茶产业已成为经济支柱产业。本研究根据实地调研成果, 运用SWOT模型进行分析, 探讨了名山茶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1 优势 (Strength) 分析
1.1 自然条件优越
蒙顶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北,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海拔1456米, 雨量充沛, 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4℃, 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 年均无霜期298天, 年均日照1018小时, 年均相对湿度82%, 适合茶树的生长。
1.2 茶叶文化深厚
被奉为茶叶鼻祖的吴理真最早就是在蒙顶山种植茶叶的, 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悠久的茶叶历史积淀成了深厚的茶叶文化。
1.3 茶区土壤符合有机标准
蒙顶山茶区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水平基本满足发展无污染、低残留绿色茶叶的需要, pH值符合国家无公害茶园土壤质量标准。
1.4 土地资源充裕
充足的土地资源是发展茶产业的基础条件。名山现有茶园面积超过30万亩, 约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 全省茶园面积的9%, 其中15个乡镇茶园面积突破1万亩, 全区农民人均拥有茶园面积1.26亩, 位居全国首位。
2 劣势 (Weakness) 分析
2.1 农村劳动力短缺
茶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 尤其是种植、采摘阶段,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很难使用机器加以替代。而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以外出务工为主, 导致出现劳动力短缺、茶叶采摘不及时等情况, 造成了鲜叶的浪费。
2.2 规模化程度低
目前, 名山茶叶多属于茶农一家一户分散种植, 规模小, 集约化程度低, 导致在施肥、除虫、农药喷洒等环节难以统一操作标准, 难以从源头上控制鲜叶质量。同时, 茶叶加工企业也带有相当浓厚的家庭作坊痕迹, 企业工人数量、生产能力有限, 缺乏技术更新和研发实力,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2.3 品牌意识不足
虽然蒙顶山茶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但目前与国内其他名茶, 如铁观音、碧螺春、龙井等相比, 品牌知名度仍显不足。蒙山茶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但众多品牌使用者只注重利用品牌价值, 而没有意识到品牌保护和创新的重要性。
2.4 市场营销网络不成体系
蒙顶山茶叶的销售仍多以路边销售店、干茶市场为主, 而这些门店大多属于茶叶加工企业自己建设, 缺乏统一规划, 档次偏低。虽然也有外地商户直接上门收购茶叶, 但仍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交易市场以及茶叶直营渠道, 售后服务及品牌宣传作用有限。
2.5 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大多数家庭工厂式的茶叶加工企业对目前的利润水平较为满意, 同时受限于规模较小、资金以及技术实力不足的原因, 不愿意在茶叶深加工、新产品研发上进行投资, 造成目前蒙顶山茶叶高端品种缺乏, 利润率较低。
3 机遇 (Opportunity) 分析
3.1 地震引发广泛关注
4·20芦山地震引发了全国上下对于雅安的极大关注, 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为灾区恢复重建贡献力量。这无疑也为蒙顶山茶带来了广告宣传效应。国际巨星成龙已经承诺为雅安蒙顶山茶品牌免费公益代言一年, 希望能增添灾区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 尽快恢复自我造血功能。
3.2 政府的大力支持
茶叶作为绿色产业, 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符合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四川作为农业大省, 对农业更是极为关注。而名山对于自己的支柱产业——茶产业, 更是专门成立了茶叶发展局加以大力支持。
3.3 市场需求旺盛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 人们的养生和保健意识大大增强, 对于无公害、低残留的绿色健康食品需求越来越大。而茶叶作为中国传统饮品, 最早就是作为药物进行种植的, 以其抗癌、养生等多种功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4 威胁 (Threat) 分析
4.1 其他名茶品牌的竞争
中国茶叶种类众多, 现已形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个系列, 在每个系列下均有著名的茶叶品牌。这些品牌均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市场区域和消费群体, 对蒙顶山茶市场的开拓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4.2 饮料消费多元化的冲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年轻消费群体更多偏向于方便、快捷的饮料品种, 比如瓶装果汁、纯净水、碳酸饮料等, 这些饮料产品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对传统茶叶消费市场形成冲击。
4.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
目前,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 以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为由, 对茶叶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而我们在这些检测指标方面严重偏少, 与国际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蒙顶山茶如果想要扩大出口量, 必然要加大投入满足国外近乎苛刻的要求, 这势必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经济效益相对降低。
5 基于SWOT分析的发展战略选择
根据上文中对名山茶产业的分析, 制定出以下SWOT分析矩阵 (表1) , 并根据此框架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5.1 SO战略
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 对于整个茶产业, 需要对价值链上的上中下游的企业进行整合, 进而密切配合, 相互合作, 不断增加茶叶供应。在茶叶种植环节, 需要增加人力投入, 必要的情况下, 可以吸纳周边附近的人员加入到茶叶种植中来, 保证原材料供给充分及时。在茶叶加工环节, 厂家应根据市场需求提高茶叶日加工量。销售门店应加强对市场需求信息的获取, 保证产品迅速投放市场。
5.2 WO战略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针对目前名山茶叶种植、加工较为分散, 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 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 应加大对大型茶叶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给予资金、技术、政策上的支持, 并着力培育一批资金实力雄厚, 技术研发能力强, 市场销售网络广泛的龙头企业。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分散的茶农集中起来, 建设成规模自有茶园。
5.3 ST战略
从源头入手提高鲜叶质量。鲜叶作为整个茶叶加工工序的原材料, 其品质高低直接决定着茶叶成品的质量好坏。只有拿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质量过硬的产品, 才能与国内其他名茶品牌相抗衡。
5.4 WT战略
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在激烈的竞争中, 销售渠道的开拓关系到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接受和认可。大力宣传蒙顶山茶叶的养生保健功效, 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开发潜在的, 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强化科技支撑, 加大创新力度, 进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译文, 陈泰名, 孙强.基于SWOT分析的日照市茶产业发展战略[J].山东农业科学, 2010, 9.
[2]何金旺.三江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J].广西农学报, 2012, 1.
[3]赵健兵.浅析名山县蒙顶山茶品牌的树立[J].商场现代化, 2012, 30.
[4]易桂花, 彭培好, 倪师军.蒙顶山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土壤pH值现状评价[J].地球与环境, 2009, 4.
SWOT战略组合模型 篇6
本文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分析了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概况及其市场地位;第二部分将结合SWOT模型分析承德露露的营销环境;第三部分为承德露露营销模式的创新;第四部分为总结与讨论。
1 承德露露的发展概况及其市场地位
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承德市开发区建立杏仁露生产基地, 包括北京怀柔露露、河北廊坊露露, 以及2013年运营生产的河南郑州露露等组建成立的股份制公司。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饮料的生产和销售, 主导产品是植物蛋白饮料——“露露”牌杏仁露, 曾多次在国际国内各种评选中获得金奖, 连续四年在全国产品竞争力排行榜上名列国内饮料前三名, 1997年跃升为果蔬饮料第一名, 1999年1月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露露”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在国内杏仁露市场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承德露露是该行业的绝对领导者, 露露杏仁露是国内植物蛋白饮料领域的第一品牌, 产品品质一流。承德露露作为全国最大的杏仁露生产企业, 年生产能力30余万吨, 以杏仁为代表的植物蛋白饮料健康价值较高, 符合现代人对饮料天然、健康的要求, 长期发展前景广阔。
承德露露虽是国内饮料行业的十强, 但多年以来一直处于十强末端, 其产量和饮料市场份额远落后于其他领先企业。其产量仅占整个“十强”饮料企业的1.54%, 而在饮料行业中的产量仅为0.39%, 其销售额仅占整个饮料行业的0.25%。总结而言, 在杏仁露细分市场中承德露露优势巨大, 但在整个饮料市场中的产量和市场份额却很小。这说明了其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这几年也凸显出了新问题, 就是其诸多优势与销售提升缓慢地出现了巨大反差。
2 承德露露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其中战略内部因素 (“能够做的”) :S代表strength (优势) , W代表weakness (弱势) ;外部因素 (“可能做的”) :O代表opportunity (机会) , T代表threat (威胁) 。
2.1 优势——S
承德露露公司是中国饮料十强企业之一, 其也是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前驱者。作为中国的驰名商标, “露露”在消费者中的品牌认知度中居于较高的位置。“露露”品牌在我国杏仁露生产企业中居于龙头位置, 其所占市场份额高达90%之上。先进的技术设备创造出一流的饮料产品, 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 生产技术上的优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杏仁露行业整体标准就是公司内部的标准, 而企业制定的流程标准更代表着国家的技术要求标准, 公司始终以此为信念。同时应用承德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获得丰富的原料进行生产, 开通较为完善的网络销售渠道, 具有规模宏大、效益丰厚和价格合理的诸多优势。
2.2 劣势——W
杏仁露至今仍是作为公司的主打产品, 其产品品种过于单一更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经营过程中所要面对和应对的风险。目前公司在各区域销售水平的不平衡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譬如:销售区域在河南、华北、东北辽宁和西北地区的西安等地为主要销售地点, 但是长江以南的广大经济发达的区域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来说较为低下。同时, 高层管理者对于新产品的推广不到位, 并且没有创新的增长点, 相对来说较为保守,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大潮中没有及时地把握住几次发展的机遇。承德露露公司是由1950年国有企业转型而来的企业公司, 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存在和产生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向前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此外, 公司引进和聘请的咨询策划公司并未给公司带来预想当中的新奇变化, 从而延误了公司发展的时机。而正是由于植物蛋白饮料在整个饮料行业当中所占的份额小, 所以更使其销量速度不能得到较快提升。
2.3 机会——O
近些年来, 国家提倡大力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经济的产品和品牌, 承德地区环山而抱, 利用其具有的地区优势生产杏仁, 作为我国河北省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 其更是受到国家和政府政策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与此同时带动了我国消费品的快速发展。现今, 国民对于健康生活的狂热追求也使得植物蛋白饮料的安全而营养的特点凸显出来, 预示着未来其必定会成为继果汁饮料和茶饮料之后的第三大消费热点。目前, 公司仍旧是居于饮料行业的前驱者地位, 因此具有更容易获得高速发展和壮大的优势。
2.4 威胁——T
如今在国内生产杏仁露的厂家大概有三百多家, 良莠不齐, 各个厂家生产的露露产品包装极其相似, 占据了小部分的市场份额, 而且一些规模较小的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过关, 误导了消费者对于露露品牌产品的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的推动下, 国内外的饮料将逐渐地涌入植物蛋白饮料的市场, 也对于露露产品的销售构成一种威胁。再加上承德露露公司是由20世纪50年代转型而来的企业, 因此其产生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例如授权某些企业生产植物蛋白饮料, 并使用露露集团生产的商标, 但实际上其并未与承德露露有多大关系, 使消费者对露露的认识造成一定的混淆并影响了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上风靡一时的所谓的露露产品, 其市场反映较快, 国民有什么样的需求其公司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进一步地使消费者混淆了对于承德露露的认识, 坚持认为露露集团和承德露露是统一的。这些使用露露商标的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也不可小觑, 对于承德露露的冲击也是有很大影响力度的。经历了数十年的露露品牌虽然高居植物蛋白饮料领域的龙头位置, 但现今的产品自身的创新点是寥寥可数的, 其往往只是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做文章, 并没有对于产品本身的味道和质量上做出进一步的突破, 甚至于一直延续2003年的形象代言人来宣传自身的产品。还有如小部分人群自身对于杏仁露的味道就有些敏感等诸多因素都制约和限制着露露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 从而威胁到露露产品的销售。
通过上述SWOT分析来看, 承德露露所占有的优势远远大于其所具有的劣势, 承德露露现在所面临的机会还是远远多于威胁的, 承德露露要抓住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及杏仁本身产业的特点, 看到自身发展的方向, 努力寻找自身品牌的创新优势和综合利用其他方面的各种优势, 积极地克服和避免其面临和产生的劣势和威胁, 其必定会在现今的经济发展中谱写出另一篇华丽的乐章并再创辉煌。
3 承德露露营销模式创新
通过上述分析, 如今对于承德露露公司来讲, 其重中之重就是进行理论的深层次思考, 在基于已有成就之上更加完全地了解自身的营销策略和经销手段, 进而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出新的理论以完善和促进自身的发展, 摒弃简单的运用和单纯的引用。基于上述观点, 本文构建出承德露露“4W”营销模式, 其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使其在促销方式、广告宣传、开发渠道、价格体系、产品特点和包装、新品开发和推广策略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 防止竞争对手的抄袭和模仿, 进而促使承德露露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基于上述本文构建承德露露营销“4W”模式具体涉及品牌和产品相关的问题, 其分别为“卖什么” (What) 、“谁来卖” (Who) 、“如何卖” (Way) 、“谁来买” (Who) , 四者恰当的结合逐渐地形成了承德露露的“4W”营销模式。本文建立的营销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销售, 公司企业追求的不局限于销售量的扩大, 而是追求建立一种同消费者和谐的一种联系和沟通的关系, 追求一种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力, 追求的是具有忠诚度的顾客群体等高于利润层次的追求。
第一, “卖什么” (What) 是实施该营销策略的基础。承德露露产品其本身具有高品质和高营养的特点, 以及其所发挥的功效都是其他产品无法匹敌的, 如今公司所要完善的方面就是进一步追求产品的“零失误”, 运用先进的科技完善杏仁露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从而争取使得更多的人群接受承德露露。相继就应该寻求和确定“谁来卖” (Who) 的问题, 这是属于营销的范畴之内, 企业应该选择合适的经销商与营销的渠道, 并不断地扩大这种营销的渠道, 进一步地提升广度和深度, 并建立复合立体的销售网络, 建立的渠道和厂家关系应当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 承德露露通过单一的经销商销售产品, 再加上企业同所建立的渠道关系相对来说比较松散, 在建立渠道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打击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因此, 若要完全地解决由这些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完善营销的渠道, 努力与经销商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 以改变过去的松散关系, 与此同时, 企业也要加强价格的管控, 从而使经销商所获利润丰厚而增强其进行营销的信心与积极性。企业要不断地寻找出新的渠道类型, 开放市场不拘泥于一种形式的营销战略, 同时要加大扩大经营商群体的力度。面对植物蛋白饮料行业这种既有钱赚又有发展前途的局势, 营销的渠道必定会迅速地增加其多样性, 以达到让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买到承德露露的产品。若谁来卖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销量的快速上升就不成问题, 从侧面也把潜在的消费者群体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群体。再者就是面临“如何卖” (Way) 的问题, 这就涉及营销模式中方法的选择, 本文认为, 营销讲求的是科学的方法和精湛的艺术。如何卖出自身的产品是企业自身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具体情况为基础, 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并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而确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这就要求企业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创新:选择目标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产品策略、差异化定位、市场细分、广告组合、定价策略和促销策略等方面。最后, 在营销的过程当中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就是“谁来买” (Who) 。对于此问题, 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属于我们产品的顾客绝不仅仅是现实的顾客, 潜在的顾客也应该属于我们的顾客范畴之内。因此, 对于顾客的选择应该做好充分的调研, 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样的产品能够满足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要,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继而针对相应的问题选择和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在“4W”营销模式中品牌与产品是整个环节的基础, 通过经销商等营销渠道和相应的营销策略建立起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与此同时, 消费者的及时反馈也对与营销模式各方面的完善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从而不断地完善品牌的管理和产品的开发。其四者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同时又密不可分, 共同作用而使得企业和顾客达到双赢的目的。
目前来讲, 承德露露的营销策略确实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但是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 承德露露仅凭借一个主打产品就跻身于中国饮料前十强的企业当中, 确实是难得可贵的。因此, 我们应该认识到露露杏仁露作为一种好产品, 其优点有高营养和高品质、诸多的功效、冷热均可饮用、四季皆可并老少皆宜, 因此其在产品质量和饮用它的消费者方面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但究其在北方地区的认知度高, 而在南方露露的销售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则在于中间的桥梁和营销策略方面, 也就是上述的“谁来卖”和“如何卖”的问题, 只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承德露露就会在南方打开市场, 销量的增长也会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当然, 选择合适的营销模式只是确保营销效能的有效前提, 而只有恰当地实施并及时地做出调整和改进, 其效果才会凸显。所以, 上述的各种需要和改进的方面都应该获得承德露露的重视, 从而保证企业的蒸蒸日上。
4 总结与讨论
本文以上对承德露露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首先分析了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概况及其市场地位, 又结合SWOT模型分析承德露露的营销环境, 并基于以上的分析, 提出了承德露露营销模式的创新, 以期为承德露露市场营销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承德露露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创新模式, 但在具体实践中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对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必须进行积极处理, 而这些问题往往非常容易被忽视, 这些需要在以后的营销过程中不断探索。对于承德露露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学者进行深入探究, 本文仅是对其做了初步分析,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承德露露作为全国最大的杏仁露生产企业, 在杏仁露细分市场中占有巨大优势, 但在整个饮料市场中的产量和市场份额却很小, 这说明其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且其诸多优势与销售提升缓慢出现了巨大反差。基于此, 本文对承德露露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分析了该公司的发展概况及其市场地位, 又结合SWOT模型分析承德露露的营销环境, 提出了承德露露营销模式的创新, 以期为承德露露市场营销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承德露露,市场营销战略,SWOT模型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 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梅清豪,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张世新, 梁青玉, 等.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3]冯健美.承德露露的国际名牌之路——借鉴可口可乐成功的经验[J].科协论坛, 2007 (7) .
[4]解祥华.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战略分析[J].企业经济, 2005 (4) .
[5]王桂兰.基于关系营销理论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 2011 (3) .
[6]李志刚.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7]白东蕊.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J].山西科技, 2007 (1) .
[8]孙凤君, 李伟, 李博.国有企业转制的成功——承德露露集团公司案例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 (4) .
[9]赵仕红.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探讨[J].企业经济, 2010 (2) .
SWOT战略组合模型 篇7
1.1 SWOT标准模型
1971年,哈佛大学商学院Andrews首先提出了SWOT分析的概念。[1]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分析,通过对研究对象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了解研究对象自身具有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提出一系列能够发挥优势、利用机遇、改善劣势和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进而制订研究对象最佳战略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交叉分析,例如SW、WO、OT、ST等进行分析,抓住外部机会,回避外部威胁;发挥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得出最终的战略决策。
SWOT分析模型分为简化模型与标准模型。在简化模型中,将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简化模型方法较为简便,但同时存在一些局限,例如对四个单项的重要程度难以界定,无法得出最终的战略决策。标准模型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对各因素权重的判定,则需引入AHP法。Mikko Kurttila等首次将层次分析(AHP)方法与传统的SWOT分析相结合[2],所构建的标准模型则是对简化模型的一种完善,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能对因素的重要性按权重大小进行排序。
标准模型三步骤为:
(1)单项分析
(2)交叉分析
(3)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各项结论,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定进而得出战略决策。
1.2 标准模型的应用步骤
第一步:进行SWOT分析。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各影响要素。标准AHP方法的应用要求一个SWOT组内的要素最好不要超过十个,因为两两比较的次数随着要素数目增加而快速增加。
第二步: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构建判断矩阵M。
式(1)中,i=1、2、3、4,j=1,…8,Cij表示对于CK而言(k为矩阵M中的任意元素),元素Ci对Cj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Cij的取值选用1~9标度法,即分别选取相等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等等,分别赋值1、3、5、7、9,相反的用分数表示。
第三步:一致性指标CI计算:CI=(λmax-n)/(n-1),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λmax-n越大,CI越大,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差。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将CI与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一致性比例CR计算:CR=CI/RI,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矩阵一致性检验完以后,利用AHP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采用的方法如下:
式(2)中,n=评委的个数,m=评价指标总数。
2 应用案例:对当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2.1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早在2007年7月,杭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就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奋斗目标。2007年,杭州市创意产业的总产值达1056.15亿元,占全市GDP的11%。2008年7月,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了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和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的重要部署,进一步确立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地位。2008年,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579.86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2.1%,居服务业第一位。2009年上半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84.02亿元,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8%。2010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698亿元,超过金融业GDP,占全市服务业比重为24%。2011年,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排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3]
2.2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单项分析
2.2.1 优势
(1)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杭州钟灵毓秀,数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杭州建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设钱唐县,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钱唐郡改称杭州,此后州治迁至凤凰山麓,依山筑起杭州,州城方圆达“三十六里”。杭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分为非物质文化资源和物质文化资源两大类别。非物质文化资源可分为以下十类:民间文学(梁祝传说等);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物质文化资源则包括西溪湿地、宋城、西湖、良渚等等。这些家喻户晓的杭州历史文化资源是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优势所在,也是产业发展的蓬勃动力。
(2)产业优势。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以下成效:八大重点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等)稳步增长。2009年1~3季度,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八大重点行业实现增加值252.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4]为了优化布局,杭州确定将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列为十大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人才优势。杭州拥有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为代表的37所高等院校,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来源。不仅如此,2009年杭州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群体,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创意、技艺和技术的氛围,促进文化创意人才在杭集聚。
(4)品牌优势。在品牌方面,杭州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位,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动漫之都、中国女装之都、东方休闲之都、江南艺术品交易中心等行业品牌都得到进一步拓展。在文化会展方面,2009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举办,同年10月举办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CIOFF亚太民间艺术节、第十一届西湖艺术博览会、杭州艺术博览会等一批文化类会展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创意杭州”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及其知名度。发展合力有效增强。八大行业牵头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有力地推动了杭州文化创意重点行业发展。
(5)政策优势。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杭州成立了正局级事业单位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与此同时,杭州相继出台了《中共杭州市委杭州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园区建设及土地政策等多项政策,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导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
2.2.2 劣势
(1)杭州文化创意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的困难。
(2)由于消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大多数社会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文化创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原因。
(3)各文化产业园区定位不够精准,与当地文化资源特点结合不够完善。
2.2.3 机会
(1)产业转型。在杭州经济发展至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时,杭州市面临着日益趋紧的要素资源和环境约束,部分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平台期、瓶颈期,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2)消费需求。在基本的物质产品消费得到满足之后,非物质产品的消费比例必然会逐步增大,而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需求的拉动。杭州的人均GDP现状意味着市民消费已经转向享受型,文化创意产业巨大的需求空间无疑会给新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内在动力。
(3)成熟的政策环境。我国大力倡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系列文化领域的重要政策文件出台,例如《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要加快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群,《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等,都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营造环境、提供支持。
2.2.4 威胁
(1)国内其他地区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会给杭州的发展带来压力。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完善的地区会更注重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因此会带来杭州创意人才的流失,特别是创意产业高端人才的流失。
2.2.5 各项指标权重确定
在对杭州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展开实地调研以后,共发放35份专家调查问卷,选择问卷对象为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杭州规划局、文化创意产业科研机构、文化创意企业和相关人员,并对所有参与问卷的人员职称或职务等作出要求,用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有效收回问卷29份。遵循模型构造特征,经过一系列筛选,根据SWOT综合分析表,对杭州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模型建立选取4个二级指标用Bi(i=1、2、3、4)表示,13个三级指标用Si、Wi、Oi、Ti(i=1,2,...,5)表示,根据专家问卷调查表建立判断矩阵,数据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各项权重见表一。
2.3 交叉分析
交叉分析结果见表二。
2.4 综合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应该首先在于对优势的保持,其次是对机会的把握,再次是对劣势的弥补,最后是对威胁的防范。而在优势上,应当将着力点放在资源的开发以及强化固有的品牌、产业等相关优势,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体系下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劣势中占最大比例的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于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模糊,对其所创造的价值的不清晰,导致了这个问题的发生。中小企业无法良势发展,又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更加严重。园区定位的不够精准导致文化资源配置不完善,大量的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表达方式,园区的经济价值无法体现。发展中所存在的劣势将会导致外部环境的威胁,其他城市带来的竞争压力会造成人才的流失。综合来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当注重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及利用;利用比较优势打造区域品牌;注重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调整人才结构,构建合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政府出台政策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能力,加强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注重前后相关联产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传统的SWOT分析仅仅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并没有对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说明;同时,也不能帮助从分析的四种战略组合中选出最终的战略决策。本文将传统的SWOT分析定量化,基于AHP方法构建了SWOT定量模型,并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践表明,采用基于AHP方法的SWOT定量模型,能对战略的制订和选择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ANDREWSK R.The conceptof corporate strategy[M].Homewood,Illinois:Richard D.Irwin,1971.
[2]MIKKO KURTTILA,MAUNO PESONEN,JYRKIKANGAS,MIIKAKAJANUS.Utiliz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in SWOT a-nalysis-a hybrid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forest-certification case[J].ForestPolicy and Economics,2000,(01):41-52.
[3]董仕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杭州科技,2007,(03):41-42.
SWOT战略组合模型 篇8
1 SWOT分析
1.1 定性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6,7,8],结合对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形成初步的SWOT定性分析矩阵。然后与专家就SWOT分析矩阵中的相关因素进行访谈,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的SWOT分析矩阵如表1所示。
1.2 定量分析
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查、深度访谈,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专家知识经验、决策判断的优势,对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和概率进行评估,应用二维坐标体系对评估结果进行量化处理。
1.2.1 数据来源
根据对战略选择和定位的影响作用,对表1中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各相关因素从0、1、2、3、4的范围内选择分值。分值越高,表明影响强度越大。同时,为每个因素设置一个取值范围为(0,1)的权值,表示该因素的重要性或发生概率。内部优势、劣势的影响力度取决于自身的影响强度和重要性。外部机会、威胁的影响力度取决于自身的影响强度和发生概率。为便于区分和计算,对劣势、威胁因素的影响强度取值取负值。因此,因素i的影响力度=因素i的影响强度×因素i的重要性(发生概率)。
遵循熟悉海南中部地区旅游状况、具有一定业务和科研水平等原则,从大学旅游研究人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中按一定比例选取23位专业人员,对SWOT矩阵中各因素进行记分。记分表以纸质或电子形式发出和收集,纸质记分表13份,的有效回收率为92.31%,电子评估表10份,有效回收率为90.00%,总有效回收率为91.30%。统计有效回收的21位专家的记分,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各因素得分结果。
1.2.2 总影响力度计算
总影响力度计算包括总优势影响力度(S)、总劣势影响力度(W)、总机会影响力度(O)和总威胁影响力度(T)的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将表2 第4 列的数据代入以上四式,可以计算出:
由此可见,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总优势影响力度与总机会影响力度之和的绝对值(5.49)大于总劣势影响力度与总威胁影响力度之和的绝对值(4.20)。因此,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应采取比较积极的旅游发展战略。
1.2.3 战略方位度和战略强度系数计算
在二级坐标系中找到S = 2.65、W =-2.12、O =2.84、T =-2.08所对应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四点,得到如图1所示的战略四边形SWOT。
在战略四边形重点P点的坐标为:
经过计算,可以得到:
根据P点的坐标计算机战略方位角的正切值tanθ=y/x=1.4,0<θ<2π。通过反函数,可以确定战略方位角θ=54.46°。在二级坐标中,以原点中心,原点到S点为轴画一簇同心圆,坐标轴和各象限平分线将二级平面分成八个区域,分别对应八种不同的战略类型,如图2所示。由于θ=54.46°可知,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应选择机会型战略。
图2中,同心圆半径为战略强度系数ρ=U/(U +V),其中战略正强度U =S×O,战略负强度V =W ×T,把前述相关的计算结果代入公式可以得到:
战略强度系数ρ的大小反映了同一战略类型实施强度的大小,ρ的取值范围为(0,1),以ρ=0.5为临界点,ρ>0.5时采取积极拓展的高强度战略,ρ<0.5时采取保守稳固的低强度战略[9]。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强度系数ρ =0.631,因此,要充分利用外部机遇,采取相对积极的高强度发展战略。
2 结果分析
由SWOT分析的结果可见,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战略方位角度θ=54.46°,战略定位在图2中第一象限内(π/4,π/2)的机会型战略区域内,战略强度系数ρ=0.631,应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优势,采取积极的开拓型发展战略。根据上述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可以总结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
2.1 发挥政策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海南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在制度、资金等方面制定了大量优惠政策。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要求,海南省也制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对中部地区的旅游发展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民族政策、旅游发展政策及省内的相关政策,做好项目规划认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设施,例如加速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提高区域旅游可进入性。
2.2 统筹发展规划,坚持差异发展定位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具有与海南东部及沿海地区完全不同的旅游资源禀赋,因此,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建设旅游项目时,应统筹好中部地区的绿色旅游资源和东部及沿海地区的蓝色旅游资源,注意资源、客源的互补性。同时,由于旅游资源、地理条件等方面的相似性,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经济,建设旅游项目时,要加强区域联合,做好差异化定位,杜绝重复建设,避免区域内的过度同质化竞争。
2.3 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定位品牌形象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具有神秘的热带原始森林、丰富多样的热带生物、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空气质量非常好,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其旅游资源具有绿色性、生态性、民族性、文化性和养生性。因此,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在旅游发展中一定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树立与东部及沿海地区蓝色旅游经济完全不同的形象定位,坚持绿色、生态、文化、养生、民族等品牌元素。
3 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应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确定了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四边形,得出战略方位角θ=54.46°,选择的战略类型应为机会型;战略强度系数ρ=0.631,应采取积极的开拓发展战略。
本文根据SWOT分析结果,提出了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为该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目标的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发展重点的选择提供了决策参考。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在在选评估记分专家时,没有把有经验的旅游者纳入进来,专家的代表性受到影响;SWOT分析因素存在一定的重叠性。因此,有关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战略问题还有待于从多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永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10):16-18.
[2]尹正江.海南中部地区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江西农业科学,2009,21(5):150-153.
[3]王永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08(12):41-43.
[4]李颜.乡村旅游与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文明生态村建设互动整合[J].科技广场,2009(1):81-83.
[5]王政.建立海南中部生态特区,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C]//生态文明·绿色崛起——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2010:208-214.
[6]刘一梅,谢恬,等.海南中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J].科技信息,2009(12):372-374.
[7]江军,过建春.海南中部建设生态旅游特区的对策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5):93-95.
[8]王启珊,黎治潭.海南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