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战略分析法

2024-06-23

SWOT战略分析法(精选12篇)

SWOT战略分析法 篇1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 年提出的战略性构想,揭开了我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发展的新篇章,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 “一带一路”建设列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至此,“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对古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旨在推动区内国家的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因而受到了沿线各国人民的欢迎。然而,作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在有效识别风险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是 “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确保我国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

1 S ( Strengths) “一带一路” 建设的优势分析

1. 1“一带一路” 战略提倡共同发展,符合沿线各国人民的利益

“一带一路”建设线路与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基本吻合,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以其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征服了沿线各国人民,其兼容并包的理念更是惠泽四方。古老的丝路为 “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目前,已有五十多个沿线国家表态支持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建设,突出国际合作新思路,实施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强调构建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强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一带一路”战略将大幅度放宽中国与沿线国家相互间的外资准入限制,推进相互间在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程度,加快人员、物资、信息之间的交流往来,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1. 2“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对发展的渴望,中国人民感同身受,因此双方的合作可以更加深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这些国家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瓶颈: 工业化程度普遍较低、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短缺、生产技术低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这些诸多因素制约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速度举世震惊,但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历过这些痛苦阶段,在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方面,中国的发展经历可以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同时,长期以来,中国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交往模式。在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上,中国充分利用各种援助手段,平等的与各国发展贸易,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沿线国家对发展的渴望,中国感同身受。“一带一路”战略强调道路畅通和贸易畅通,鼓励中国企业同沿线国家在贸易、交通、投资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市场广阔的中国与资源丰富的许多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上有着良好的互补性,这样双方就有了共同合作的天然动力,因此,沿线各国人民都期待着“一带一路”战略早日实现。

1. 3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溢出效应强烈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积累了庞大的经济储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中国有了建设 “一带一路”的物质基础。然而,“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经济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增速放缓将成为新常态”[1]。中国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不断向内陆地区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部沿边省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西部省份市场需求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释放口。因此,中央倡导的 “一带一路”战略可谓是顺应民心之举,积极鼓励西部沿边省份有竞争力的企业加入到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建设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路建设要尽快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战略首先要做好 “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 “货币流通”、 “民心相通”五通建设, “近期目标则是道路连通和贸易畅通”[2]。因此,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迎来一个巨大的需求期。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依托于港口、公路建设等的建筑企业积极投身于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国内相关行业对过剩产能的消化。

1. 4 中国推出多渠道融资手段,助力 “一带一路” 建设

2013 年10 月2 日,习近平主席在雅加达同印尼总统举行会谈时,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以下简称亚投行) ,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建设,向包括东盟在内的本地区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支持。该倡议得到世界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截至2015 年4 月15 日,有57 个国家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成员遍及五大洲。

2014 年11 月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 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11 月9 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表示丝路基金将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相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银行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建,最初注册资金为50 亿人民币。海上丝绸之路银行的筹建已引起多个国家的重视,目前多个东盟国家表示,将参与该银行的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银行通过市场化的运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一带一路”的建设。

一带一路倡导互联互通,其中道路畅通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丝路沿线国家限于国内经济状况,对交通、电力、通信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亚投行、丝路基金、海上丝绸之路银行的成立将为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建设提供投融资支持,“与目前的世界银行、亚开行形成相互补充,增加资金供给量”[3],保证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顺利建设。

1. 5“一带一路” 建设可以规避我国海洋运输风险,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运输方式之一,每年大约2 /3 以上的国际贸易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完成的,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90%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能源进口方面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油气进口国。在中国原油进口国中排名前十的依次为: 沙特阿拉伯、安哥拉、阿曼、俄罗斯、伊拉克、伊朗、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等。从名单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我国必须通过海洋运输的方式将原油运回国内,其中沙特、阿曼、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科威特等国又刚好分布在中国规划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在其他矿产资源进口中,中国通常也是靠远洋运输实现的。

固然海洋运输在运量与运价方面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远洋运输也具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在航运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要受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约束,还要受沿岸国家政治、法律的制约。同时,海洋运输还承载着极端恶劣天气和海盗袭扰的风险,在我国常用航线中,马六甲海峡、亚丁湾等地海盗猖獗,为运输船只的航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最后,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也深刻地影响着航路的通畅,例如美国马六甲海峡樟宜基地的驻军对我国能源运输和国家安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威胁。

我国提倡能源进口多元化,不仅要求进口地区的多样化,还要谋划运输方式的多元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打通我国西部陆上通道,避免对海洋运输的过度依赖。西部通道的开通获利的不仅仅是能源进口,还有对外贸易,中国西部沿边省份由内陆转变为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直接与广阔的中亚市场互通有无。“一带一路”建设水陆并举,不仅可以缓解国家战略安全的压力,还将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2 W ( Weakness) “一带一路”建设的劣势分析

2. 1 由于国家制度的差异,中国的发展走向受到许多国家的疑虑

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彼此间政治互信薄弱,致使区域内一体化进程缓慢。再加上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抹黑似的宣传,四处散布中国威胁论,将中国在他国合法的经济投资活动政治化,造成周边国家对中国产生极大的疑虑。如对于中国在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港口建设就被西方媒体赋予军事政治色彩,攻击中国政府是在对印度的围堵,建设所谓的 “珍珠链战略”,挑拨中印之间的正常关系。同时,一些大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拉拢其盟国及伙伴国,抵制中国参与大通道建设。年初的亚投行建设,美国极力打压英、德、日等国,拒绝参与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建设,一度引发世界关注。

“一带一路”参与国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同中国的差异也深刻影响到双边在丝路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立项,衔接、协调等工作,这就需要各国有足够的智慧来应对这些挑战。如何处理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关系,缓解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成为中国政府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 2 美、日、俄在中亚地区经营多年,中国作为后来进入者必将对现有政治格局带来冲击

自20 世纪中期以来,美、日、俄在中亚地区相继推出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战略,力图主导该地区的事务。

第一,美国 “新丝绸之路战略”。“2011 年10 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有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要求将美国的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 ‘新丝绸之路战略’[4],这标志着 ‘新丝绸之路’成为美国的正式官方政策”。他的目标是以阿富汗为中心,把中亚和南亚连接起来,进行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的建设。软件建设有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完善管理制度、加速通关过程、改善投资环境等。硬件建设指修建连接中亚、阿富汗和南亚的铁路、公路、电网、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

第二,俄罗斯的 “欧亚经济联盟”。由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内经济一体化项目欧亚经济联盟自2015 年1 月1 日起正式启动。目前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主要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他的目标是在2025 年之前实现联盟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

第三,日本 “新丝绸之路外交”战略。“1997 年日本时任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 ‘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将中亚及高加索八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4]。日本推行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的主要意图在于,培养亲日国家,谋求在当地站稳脚跟,牵制中国在中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进口,以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2. 3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验不足

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走出国门,对外投资方面明显存在经验不足,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第一,缺乏专业人才。“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不同国家的不同领域,因此需要大量相关的专门性人才。而我国企业多年来受传统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对外投资企业往往由于缺乏高素质人才而不得不面临国外投资中的风险。

第二,相关信息匮乏。沿线国家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不同,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对所在国经济、政治、法律、市场等信息的全面了解,导致在对外投资方面多出现问题。

第三,缺乏核心技术。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还存在着技术严重不足、创新力度不高、自主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

另外,市场经营方面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特别是中亚和西亚的一些国家,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监管能力较弱,无形中增加了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企业的市场风险”[5]。

3 O ( Opportunity) “一带一路”建设的机会分析

3. 1 世界产业格局的变动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战略机遇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达国家开始接受 “对虚拟经济过度追求”的教训,纷纷提出 “再制造”战略,试图提高其在传统比较优势产业上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新兴经济体国家则试图打破传统国际产业分工的限制,通过对外投资、产业升级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价值链重构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震荡,在此情况下,各国政府寻求加入或组建新的自由贸易协议,培育区域间组合的比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招商引资,吸引了大批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国外公司 “投资于中国,主要实行的是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结合,通过产业的隔代或梯度转移,将其母国的夕阳产业和淘汰技术转移至中国”[6],使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外资主导型的加工贸易格局。经过多年经济发展,我国东部地区面临着环境污染、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上升等现实问题,而中西部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基础设施得以改善,有能力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一带一路”战略抓住国际危机后全球产业新一轮大转移,以及中国经济战略调整的机遇,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促进各国经济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

3. 2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全面提升 “一带一路” 战略发展水平

西方世界在经历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09 年的欧债危机之后,各国经济大都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国内投资环境恶化,人民生活成本升高。反观中国经济,不仅顶住了金融海啸的压力,还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随着中国经济力量向全球各个角落的辐射,人民币开始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一国经济的相对实力是决定其货币地位的基础,截至目前已有26 个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下正在进行五年一次特别提款权( SDR) 的评审,据悉,这次SDR篮子货币币种和权重的调整将再次决定人民币能否进入SDR。若人民币能加入SDR货币篮子,将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一带一路”建设承担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载体,可以促进人民币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推动沿线国家的合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鼓励沿线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减少因货币兑换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成本,使各国间的贸易更加便利。同时沿线国家可以更好地利用中国资本,进行本国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各国间的互联互通的程度。

3. 3 为打破美国的遏制,降低中国发展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势在必行

受伊拉克战争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GDP增速减缓,国际影响力下降。而中国自2001 年加入WTO以后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阶段,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强。 “美国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全球失控和中国搭便车,使美国没有获得预期的全球化红利,并开始将中国作为挑战其经济霸权的竞争对手”[6]。为此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加强其在亚洲的存在感。在军事上,美国拉拢韩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增强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存在,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站台选边,为日本撑腰,在南海方向挑动南海岛争,联合日、菲、越等国向中国发难。经济上美国主导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联合中国周边国家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企图建立一个将中国完全排除出去的新的国际贸易组织。

中国适时提出 “一带一路”战略,倡导互利合作,摒弃零和游戏规则,寻找新的突破口,将发展目光投向市场潜力巨大的亚欧大陆,通过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降低我国的发展风险,使国家安全得以保障。

3. 4“哑铃” 状的亚欧大陆经济格局,为 “一带一路” 建设提供了资源优化的整合与合作空间

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位于亚欧大陆两端,是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两大经济圈,都有着灿烂的历史,在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中国—中亚地区之间,却存在着一个狭长的经济凹陷带,是整个丝路建设中经济塌陷最严重的区域,该地区能否振兴并顺利连接两端经济圈,成为决定亚欧大陆地缘经济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

整个亚欧大陆形成了 “哑铃” 状的经济格局,位于“哑铃”两端的是欧洲经济圈和东亚经济圈,这两大经济圈之间联系十分紧密,贸易体系高度发达,互为对方的主要贸易伙伴。然而他们的发展过程中,却都面临着产能过剩、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中国西部地区以及中亚、西亚位于“哑铃”的中间部位,相对分量最轻,但是却能带动整个哑铃的运转。该区域国家几乎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但他们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土地、自然、能源、矿产和旅游等资源。

中国政府牵头倡导 “一带一路”战略,将带动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建设,通过为相关国家提供资金、技术、人员支持,解决互联互通建设中的技术和劳动力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沿线国家的开放发展开启新的机遇窗口。

4 T ( Threats) “一带一路” 建设的威胁分析

4. 1 域外国家插手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内部事务,频频挑起事端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促发展,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的精神,倡导共同发展。然而,一些域外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频频挑起事端,为 “一带一路”建设人为制造障碍,较突出的有美、日等大国。

随着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的全面崛起,美国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中美关系面临着严峻考验,美国日趋把中国看成是其在全球主导权的一个威胁。美国社会普遍对中国存在着极大的误解,近期中国倡导的金砖国家银行、亚投行以及 “一带一路”战略等都被美国认为是对其霸权的挑战,是在向国际现有格局的挑战。

同时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在全球建立多个军事基地,不断插手他国内政,输出颜色革命,造成多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西亚、北非如今的紧张局势,背后都有着美国人的影子。所以美国因素是 “一带一路”建设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日本,作为在地区和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也深刻影响着 “一带一路”的建设。战后日本经济曾一度辉煌,但近年来日本国内消费不振,出口疲软,经济陷入低迷状态。伴随经济形势的恶化,日本国内右倾势力膨胀,他们歪曲历史,美化侵略。面对中国倡导的 “一带一路”建设,日本抱着极大的抵制心理,极力消除中国逐渐上升的地区影响力。

美、日因素成为 “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认真对待的因素,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政治智慧。

4. 2“一带一路” 沿线多国之间存在着宗教、民族、文化等复杂问题,区域合作政治风险较大

“一带一路”建设东起太平洋,西至大西洋,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最长的经济走廊。区域内部形势复杂,矛盾重重,国家间、民族间因边界、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冲突不断,区域合作政治风险突出,对 “一带一路”建设极为不利。

中亚五国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各国独立后地区宗教活动得到发展,穆斯林人数、伊斯兰教团体和清真寺数量激增,宗教活动渗透到了国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近年来,一些极端宗教势力不断插手世俗政权,严重影响着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随伊斯兰教的复兴,中亚涌起了一股 “泛伊斯兰主义”的思潮,企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大 “哈里发帝国”,传播 “纯正” 伊斯兰思想,鼓励人们参加 “圣战”,给当地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

在南亚地区,较突出的是印巴关系问题。印巴冲突的核心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历史上整个南亚次大陆被英国殖民统治,1947 年印巴分治英国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以教定土”,即按照一个地区大多数居民的宗教信仰来确定该地区领土的归属,据此,77% 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克什米尔地区就应该归属巴基斯坦。然而,英国 《印度独立法案》又规定允许土邦有权决定加入哪个国家,这样克什米尔王公选择加入印度也是合法的。由此,由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引发的争议成为印巴冲突的矛盾集合点,并导致了印巴历史上的多次冲突与对立。直到现在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仍然摩擦不断。

在西亚和中东地区,千百年来深受宗教、领土、淡水、石油等问题的困扰,是世界上纷争最多,矛盾最复杂的地区。西亚和中东地区位于 “五湖三洲”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且该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该地区降水十分稀少,水资源极度匮乏,水源之争成为地区国家间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却是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牵动了世界的神经,以色列自1948 年建立犹太国家起,便在英美等大国的支持下先后进行四次中东战争,侵占巴勒斯坦、约旦、埃及大片领土,使当地长期处于动荡之中。阿拉伯地区的宗教纷争也威胁着西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什叶派与逊尼派冲突愈演愈烈,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就是这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夹杂了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以及大国在当地的博弈势力,越发使地区前景黯淡。ISIS以及伊朗核问题也是该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开放的结构性战略构想,承载着沿线国家发展繁荣的梦想,但是我们不能回避建设中所涉及的复杂问题。“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整体工程,沿线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是构成丝绸之路整体链条的重要一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丝绸之路的通畅。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建设任重而道远。

4. 3 沿线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复杂的地理条件,加重“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成本

陆上丝绸之路途径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荒漠广布,较有名的如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海东部卡拉库姆沙漠、伊朗的卡维尔沙漠等。除了广袤的戈壁、荒漠外,在我国西部及中亚地区横亘着号称 “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分别延续出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喀喇昆仑山等山脉。这些荒漠或山脉阻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为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另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涉及道路与通信系统、贸易网络和能源通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涉及矿产资源、能源等原材料的开发利用,人类的经济活动必然会给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4. 4 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影响着 “一带一路” 建设的进程

“一带一路”建设途经的许多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国家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严重影响了 “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

第一,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分工基础。受历史和现实条件影响,沿线各国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适合现代化发展的多元化的成品制造体系[7],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第二,内部产业相似度高,缺乏经济互补性。这些国家国内经济结构单一,国际贸易主要以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相似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导致区域内国家间竞争激烈。

5“一带一路” 建设的应对策略分析

5. 1 S + 0 优势+ 机会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政府规划的宏伟战略,北线丝绸之路经济带从陆上连接了中国至欧洲的广大经济体,而南线海上丝绸之路则从我国东部沿海出发经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直达欧洲、非洲。南北两条丝绸之路涵盖了亚、欧、非三大洲,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圈,将三大洲经济整合,拉近区域内国家的地缘关系。中国要同沿线国家尽快建立相关合作机制,通过政府间对话消除彼此间在政治上的分歧,说明各自发展意图,协调各方间的利益冲突,实现全方位的地缘合作关系,打消沿线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

第二,中国要加强同沿线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放宽对华投资准入。习近平总书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了“五通”的要求,货币流通便是其中的一项要求。我们要“搭建起服务中资企业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供应链”[6],拓宽双方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贷款、托管,国际结算等领域的合作渠道,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强调互联互通建设,但互联互通不仅要求交通、油气管道、电信光缆等物理意义上的联通,还要求在通关、物流、制度等方面的互相连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认真考虑每一项系统要素,各国要建立高效的多边参与的产权及投资保护机制,“以完善大通关制度为突破口,通过简化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手续,降低关税,推进资金流、物流、人流的相互往来”[8]。

5. 2 S + T优势+ 威胁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要求各国政府要加强政治互信,减少猜忌,促进国家间、民族间的人文交流和往来。不可忽视经济交往对增进民间感情的重要作用,通过创造当地的就业机会、加大贸易往来带动与企业所在地人民的沟通交流,从而增强彼此间包容和理解,消除不必要的隔阂。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差异的显著性,这就决定了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能像欧盟那样建立一套单一的准则,而是要放眼未来,搁置争议,建立多国参与的多边合作框架。

第二,针对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同他们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发展愿景和切身需求,以 “先易后难、层层铺开”为指导原则,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同各国的务实合作。我国在 “一带一路”建设时,要深入的对沿线国家进行研究和分析,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承受力,避免建设规划过程中出台的政策措施脱离各国实际。

第三,在 “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过程中要创新合作模式,改变原有对外贸易结构,强调商品进出口与投资开发相结合,鼓励有能力的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设厂,带动沿线国家的就业水平。通过从双边到多边,从一国到多国,逐渐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互联互通建设中去。中国要尊重当地国家的法律规则和风俗习惯,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理念,使各国人民都能感受到中国求和平、促发展的诚意,并且能够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可以铲除滋生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沃土,维护沿线国家安定团结的国内秩序。

第四,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工业生产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然而,近年来我国在劳动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却在逐渐地丧失。面对产业链调整这一需求,我国要以 “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通过建立边境经贸合作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产业链的延伸,释放我国过剩的经济产能。鼓励国内企业依托现有高新技术园区的优势,以合作或合资等灵活手段,与沿线国家合作,建立产业园区、经贸合作区等产业合作园等。

5. 3 O + W劣势+ 机会

第一,要处理好我国与地区大国间的关系,避免与美、日、俄等势力的抗衡,突出我国 “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营造势力范围”的政治主张,减缓其对中国的防范与遏制,消除彼此隔阂与误解,加强政治互信,寻找共同利益的契合点。同时,要建立应急机制,避免突发事件的出现而措手不及。要 “多做少说”,使中国在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取得优势地位,从而获得各国对 “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我国企业在走出国门,参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建设之前,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调查沿线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形成可行性的战略方案。企业还要向专门投资机构咨询,获取不同国家的投资规模,市场容量等方面的资料,对目标国家的情况做到尽可能详细的了解。

第三,我国政府和媒体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使沿线各国明白 “一带一路”战略强调各国间的共同建设、共同参与、共享利益,“一带一路”战略是沿线各国的大战略,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在打造我国与沿线国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时,要从长远着眼,从基础做起,坚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 “一带一路”建设带给他们的好处,改善我国与沿线各国的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

5. 4 T + W劣势+ 威胁

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将市场的调节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发挥政府的管理服务功能,又要发挥好市场的调节和资源配置作用,从而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动能,使企业成为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促进沿线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以企业为纽带,将各国利益捆绑在一起,逐步实现市场一体化。

第二,中亚以及西亚地区生态脆弱,地形复杂,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然而这里却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采无形中加剧了当地本就脆弱的环境破坏程度。中亚、西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又是 “一带一路”建设绕不开的关键环节。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就必然决定了诸多大型项目的实施,这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面对这一困境,我们要利用中国与这些国家在能源领域的互补性,建立中亚国际能源合作示范区,大力研发绿色、环保、节能技术,提高资源开采效率,扩大双方的能源合作。中国要以务实的态度加强在中亚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经贸合作区和开发区,形成相互依存的产业链。

第三,中国 “一带一路”建设在安全议题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周边国家,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领土、岛屿争端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紧密合作的重大障碍因素。对此,中国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照顾区域内相关国家的利益关切,具体而言,作为领土、岛屿争端当事国,中国应继续坚持 “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通过和平协商、对话的途径解决南海划界问题; 面对区域内相关国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问题时,我国政府要坚持 “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积极发挥地区大国的建设性作用,推动相关各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维护地区稳定。

“一带一路”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沿线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来共同完成,我们相信中国梦与世界梦是始终相通的。曾经驼铃声声、舟楫络绎的丝绸之路,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重现活力、大放光彩。

SWOT战略分析法 篇2

张裕公司作为中国葡萄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优势:创立于1892年,是中国第一个葡萄酒企业,亚洲大葡萄酒企业,世界葡萄酒企业二十强之一;1993年,“张裕” 商标 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商务部 2006年12月20日公布的首批434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张裕被列入其中。(2)产品品质的优势:一方面,张裕公司已培植了大批原料种植基地,并引进世界优良品种,葡萄酒的生产实现了葡萄的基地化、葡萄品种优良化、葡萄基地优良区域化,从而在原料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张裕公司通过引进现代化葡萄酒生产设备,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微电脑控制,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大有提高。

(3)口味上认同的优势:张裕已经培育起对张裕酒有品质的认同和口味的偏好的消费群体。

(4)销售网络的优势: 上海张裕公司已经建立起由100名市场人员、400多名促销员组成的、素质较高的队伍,而且成功完成了代理商、中断、消费者渠道扁平话改造。

(5)文化的优势: 烟台张裕公司经过117年的发展,沉淀了丰厚的品牌文化和葡萄酒文化。张裕公司注重文化的塑造和培养,通过培训、友谊比赛的方式,提高市场人员专业素质,提升经销商与公司的凝聚力。(6)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 管理层激励问题已经解决公司目前股制结构,已经形成高管、员工、外资和国家共有持股的现代企业,不但有利于向海外拓展,顺利实施国际化战略,而且从制度上保证了张裕的可持续发展。2 劣势:

(1)在餐饮渠道上,销售额与长城、王朝等竞争对手有一定的差距。(2)上海作为重点市场开发的时间较晚,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落后于竞争对手。近几年来,张裕公司意识到上海市场的战略重要性,资源逐渐倾斜,支持上海战鼓公司的发展。

(3)上海多元化的特殊文化背景,对上海张裕公司把握当地人的消费习惯、培养张裕葡萄酒消费氛围,提出了严格的要求。3 机会: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各个方面为张裕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1)葡萄酒行业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国家政策:“限制高度酒的发展,鼓励发酵酒和较低酒的发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的发展”。

(2)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上海张裕公司面临跨越式发展机遇。

(3)今年来张裕公司与国外葡萄酒巨头法拉宾集团开发高档白兰地、与加拿大奥罗丝开发冰酒等项目,对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国际葡萄酒组织(OIV)承诺全方位为张裕北京国际酒庄提供官方技术支持,将其成为在全球的示范酒庄,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5)05年以来,张裕公司生产标准逐步与世界接轨,并按照国际标准要求,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新葡萄酒分级标准。4 威胁:

张裕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SWOT战略分析法 篇3

关键词:SWOT;发展战略

一、SWOT分析法概述

SWOT是研究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基本方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克里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所谓SWOT分析法,就是指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的发展战略的方法。SWOT是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的目标在于找出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SWOT分析法为企业提供了四种可以选择的战略: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

二、对HW公司的SWOT分析

(一)HW公司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O/T分析)

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的要素非常多,为了研究的方便及体现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对HW公司外部环境的分析主要从经济形势及区域特点、政府法律特点、供应商特点、造纸业产品及市场特点和造纸业发展特点等五个方面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二)基于机会与威胁交叉分析的经营方针

一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中高档产品的比重,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二是积极研发和引进新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采用关键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四是积极利用公司现有的循环经济系统,扩大发展规模,提高系统利用率,在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三)基于经营方针的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分析(S/W分析)

以下就根据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经营方针对HW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四)基于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的管理方针

一是围绕绿色发展立企,立足循环经济,实现持续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建企,完善人力建设,弘扬企业文化;三是强化营销管理固企,加强品牌建设,巩固营销渠道;四是实现技术创新强企,着力技术创新,争做行业标兵。

(五)HW公司SWOT矩阵分析

基于以上对HW公司的机会、威胁的分析,以及优势和劣势的分析,以下将各因素综合起来,从而得出HW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战略,如表3所示。

综上分析,企业目前的优势和机会占主导地位,根据前述SWOT分析理论,企业应采取SO战略,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HW公司目前的机会大于威胁,其内部的优势也强于劣势,因此HW公司应该选择SO发展战略,打绿色发展的牌,即采取扩张型的绿色发展战略。HW公司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路径可采取一种“增长型”与“文化型”相结合的模式。企业总经理运用企业文化的手段,不断向企业全体员工灌输绿色发展战略思想,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激励下层管理人员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积极主动性。该路径的风险较小,有利于HW公司营造创新环境,并能够使HW公司迅速发展,最适合处于上升期的HW公司。根据绿色发展战略的内容,HW公司职能战略及其实施主要从塑造绿色的企业文化、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绿色管理和决策系统、建立绿色产品的设计和研发系统、建立绿色营销系统、实施绿色核算和绿色审计等方面入手。

汇源果汁营销战略SWOT分析 篇4

1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对组织优势, 劣势, 机会和威胁的分析, 主要作用是评估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以及组织外部的环境, 它是韦里克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SWOT分析使组织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发挥优势, 抓住机会, 从而确定组织方向和战略目标, 发挥组织的长处避免组织的缺陷, 从而实现企业自己的目标。按照SWOT的分析, 一个企业可以选择以下四种战略:S0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汇源果汁是内地果汁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既存在一定的优势和机会, 也存在着一些劣势和不足, 下面我们将一一分析这些方面:

1.1 企业内部优势 (S)

(1) S1:稳定的原料供应

北京汇源饮料视频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主营果汁及果汁饮料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汇源果汁一直将水果原料基地的建设放在首位, 稳定强大的水果原料基地是汇源集团在中国果汁饮料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目前, 汇源集团在我国北京、河北、陕西、湖南等地建立了100多个、400多万亩的名特优水果、无公害水果、A级绿色水果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果园。

(2) S2:品牌价值和认证优势

靠果汁起家的汇源集团一直专注于100%果肉果汁这一市场, 在这一领域也一直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与此同时, 汇源也力求在低浓度和高端果汁市场有所突破。随着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 汇源果汁的知名度又进一步提升, 已形成强大的品牌力量, 并逐渐转变为公司的品牌优势。另一方面, 汇源集团先后分别于2001年、2004年通过了ISO9001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视频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由于工艺的进步, 我们有理由相信汇源可以更好的降低成本, 提高销售收入。

(3) S3:先进的质量体系和强大的科研实力

质量是一个食品类企业的生命, 汇源集团的优势不仅仅局限在原料供应, 其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严格的标准化作业体系, 针对不同系列产品分别制定不同的工艺配方、产品标准、包装标准等工艺技术指标。同时, 汇源集团还引进了水果原浆加工冷破碎、浓缩果汁加工超微过滤、无菌冷灌装等多项技术, 保证了每一环节的高效和卫生;另一方面, 采用ERP管理信息系统, 将精益生产方式的概念引进生产管理系统, 目标是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信息集成和管理集成, 推行以“顾客服务”为中心的方针。此外, 汇源在2008年设立了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有专业人员80多名, 专家教授级别21名。

1.2 企业内部劣势 (W)

(1) W1:资金不足

在汇源集团上游水果原料基地迅猛发展的同时, 下游却出现了资金链不足的现象。汇源集团的股价自2007年以来就呈下降趋势。2009年3月, 由于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 使得汇源果汁原本就很紧张的资金链变得更加紧张。

(2) W2:产品品类多, 难以集中管理

汇源产品品种的过于多样性, 着实难于管理。一个是因为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需要消耗大量资金, 例如汇源在2010年3月推出的“果汁果乐”、2009年3月推出的“柠檬me”, 这些新产品五一都增加了营销资源的负担。另一个是因为汇源果汁试图分别渗透高中低浓度市场, 产品多样化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容易加大管理的难度。从其低浓度果汁的市场表现就可以看出, 由于精力不足, 始终缺乏对于低浓度果汁市场的开发, 导致对低浓度果汁市场的渗透不足, 如真鲜橙、奇异果王等在果汁市场的表现欠佳就是最好的例子。

1.3 企业外部机会 (O)

(1) O1:消费观念的转变及成熟的市场

随着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观念的提升, 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加。这就为汇源果汁带来了市场发展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饮料企业进军果汁市场, 果汁饮料市场逐渐成熟, 汇源果汁可以利用其完善的产品线, 以及其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 不仅专注于100%纯果汁, 更加强功能性果汁、复合型果汁的推广和完善, 增强实力与农夫果园、美之源果粒橙等一较高下, 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实现差异化多样化的细分产品种类, 因为多样化的果汁饮料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消费机会, 从而扩大市场。

(2) O2:消费者品牌认知度的提高

目前, 我国国内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意识在逐步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购买一些知名产品, 在果汁市场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据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显示, 国内70%的购买力基本都流向了各大知名品牌, 比如可口可乐、汇源、康师傅等, 因为与大品牌伴随的往往是较高的品质, 较独特的饮料瓶外观。汇源集团自1992年成立以来, 通过近20年的发展, 逐渐在品牌众多的大陆果汁饮料市场站稳了脚跟, 尤其是汇源的100%纯果汁, 不仅提升了汇源的整体知名度, 而且为汇源开拓低浓度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1.4 企业外部威胁 (T)

(1) T1:金融危机对汇源的巨大影响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的绝大部分地区, 中国也未能幸免于难。汇源集团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重创, 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通货膨胀的压力, 使得利润和销售增长率下降, 原计划投入新产品研发的资金迟迟不能到位, 新产品无法上架。与日俱增的成本无疑加大了从市场中投入资金的回收难度。

(2) T2: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

众所周知, 果汁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 技术要求也不高, 目前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品的果汁饮料, 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大陆市场常见的果汁饮料品牌有约300多种, 其中不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外大牌。国外资本飞速流向国内果汁行业, 必将对该行业有限的资源形成挤压压力。这对汇源果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开拓构成巨大威胁, 同时势必提高汇源集团的销售成本, 抢占汇源集团的发展空间。

2 汇源营销SWOT战略对策

通过以上对汇源集团的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 的详细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SO战略, WO战略, WT战略和ST战略。

2.1 SO战略

(1) 着重加强品牌价值, 塑造差异化、多样化的品牌形象, 最大程度提高品牌所带来的效益。

(2) 加强对低浓度果汁市场渗透, 开拓三四线城市市场。避开可口可乐等巨型企业对于一线城市的抢占,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2.2 WO战略

(1) 进一步细化消费市场, 形成多元化新兴市场, 努力做大做强中高浓度果汁饮料市场。

(2)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优化上游供应链从而为营销提供更多机会, 开辟新利润。

2.3 ST战略

(1) 提高价格优势, 全面加强品牌的市场渗透力度。

(2) 走产品品种多样化道路, 并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别具一格的产品口味和独特的产品外包装, 加强品牌的市场渗透力度。

2.4 WT战略

努力寻找战略上的合作伙伴, 重点将精力放在解决公司的内部管理和上下游产业链资金不够分配的难题上。根据SWOT分析结果, 汇源通过实施市场发展开拓战略, 一方面有助于重新确立营销组合, 增加新的营销渠道, 开发上游链等, 另一方面可以使管理人员拓宽视野, 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创新。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果汁饮料市场上, 汇源果汁如何是利用自身优势打败其他竞争对手, 抢占市场份额, 达到更高的销售业绩, 已经成为汇源果汁的头等课题。本文利用SWOT分析对汇源果汁在中国的营销机会进行分析, 从而为汇源果汁更好的发展给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汇源果汁,SWOT分析,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玛丽·库特尔.管理学 (第七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张浩.“汇源”不要“竭源”——深度市场细分时代的“汇源品牌复兴”[J]品市场周刊, 2006, (38) :30~34.

SWOT战略分析法 篇5

森工企业包括木材加工业是我国企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业在黑龙江省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新形势,虽然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但龙江集团仍然没有摆脱困境,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龙江集团要加快综合改革,适应市场发展要求,认真研究营销战略,深入分析市场环境,为改革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案,特别要针对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制定清晰的营销战略以应对挑战。

一、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SWOT分析包括内部分析、外部分析和战略选择等内容。

内部分析:任何企业都只能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或存在劣势,即S、W。企业战略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放大企业已有的优势,弥补或回避企业存在的劣势,甚至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内部分析就是要通过收集企业如管理、营销、财务、生产、研发等各方面的信息,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其中存在的优势或劣势。外部分析:外部分析的重点是识别和评价超出企业控制能力的、同时并评估重要的外部因素,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明确的任务,设计出能顺利实现长期目标的战略。

战略选择:按照“依靠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回避外部威胁”的原则,将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匹配,可以形成SO、WO、ST、WT等四类可行的备选战略,从中即可选择或确定最佳战略。

二、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业营销战略SWOT分析(一)内部优势分析

1.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产业原材料基础不断改善。黑龙江省是全国林业大省,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森林资源丰富,其中龙江集团林区经营面积就有1006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尤其是天保工程实施前,木材资源丰富,木材产量高,约在20000万立方米左右,木材加工厂众多,木材加工业蓬勃发展,不少原木运往外省和出口国外。实行天保工程后,龙江集团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但木材拥有量仍多于其它省份,由于毗邻俄罗斯,俄远东丰富的木材资源运往黑龙江省也非常便利,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2.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黑龙江省地处东北经济区和对俄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具有沿边、沿江等地理区位优势,以及对俄重要港口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为龙江集团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内部劣势分析

1.市场营销观念落后。龙江森工集团中的一些企业经营观念还处于从产品推销观念向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之中,营销观念落后。因此,森工集团在确定营销目标时往往突出品种、产量、产值、成本和利润等短期性的目标,而对于市场占有率、产品形象和声誉、顾客满意度、忠诚度和巩固率等长期目标重视不够。所以,这不利于龙江森工集团木材加工业营销活动的长期开展。

2.市场营销组合不配套。在营销手段上,龙江森工集团木材加工企业有重局部轻全局的现象。往往专注某一时期或某一市场,通过单一的价格手段来夺取市场,促销方面过于依靠展销会,而缺乏对营销组合的潜心研究,忽视各种营销手段的整合和运用。营销组合不配套是制约着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业深入发展的限制因素,也是龙江森工集团木材加工业的薄弱环节。如果龙江森工集团仅仅停留在满足生产木材加工产品的阶段,不深入研究与之相配套的营销组合,单纯依靠产品制胜,龙江森工集团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成功也很难长远发展。

3.创新意识不强,专利及新产品较少。龙江森工集团木材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观念传统,技术落后,创新意识淡薄的问题,多数企业只是沿袭老产品或模仿抄袭别人的样品,自己的专利较少,新产品的研发受到阻碍。

(三)外部机会分析

1.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黑龙江省抓好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善和规范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严格天然林采伐管理。实行严格保护、积极培育、保育结合、休养生息,尽快扭转森林资源逆向演替的局面。实施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由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的转变。搞好以森林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加快产业接续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现代新型森林工业基地,为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自然资源支持。

2.中俄区域合作前景广阔。俄罗斯如今的战略方向是提高森林加工业比重,要在林区更新设备,建立加工企业,不仅要初级加工,还要深加工,要用木材废料发电,借助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接近产品销售地的地方建立造纸厂。尽管我国对俄罗斯森林资源需求旺盛,但目前“走出去”在俄投资的木材资源深加工企业大部分仍然投资规模较小,开发和加工能力有限。更加有利的条件是,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合作已经成为中俄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企业参与俄森林资源开发合作的空间十分广阔。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森工企业,龙江集团必将成为俄罗斯合作伙伴的首选。

(四)外部威胁分析

1.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黑龙江省为木材加工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在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市场服务等服务体系建设上严重滞后,导致技术、市场、产品信息不畅,制约了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

2.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木材加工产品的其他功能,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开发木材加工产品新的功能,并使之参与到木材加工市场竞争中来。因此,木材加工产品的品质会不断提高,功能会不断完善,其市场的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竞争的焦点也将涵盖到木材加工业的每一个环节。龙江森工集团应该认清形势,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行业内的竞争。

三、基于SWOT分析法的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业战略选择为了切实保证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业的良性发展,实现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业的营销方面的突破,通过上述对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业SWOT分析,结合龙江集团在开展木材加工业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业提出如下战略选择:

(一)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一方面是切实建立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营销的主要目标是追求消

费者的满意。龙江森工集团应真正树立起“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认真研究和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欲望,引导消费者树立现代消费的绿色观念,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形成定期市场调查制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和整理有关市场营销的资料,并根据市场调查的资料和相关资料进行市场预测,推断未来的市场状态和发展趋势。

(二)实行市场营销优化组合策略

结合市场状况和自身资源等条件,建议黑龙江省木材加工企业选择混合直供模式。混合直供模式是以完全直供和联合直供为基础。不仅与各级经销商共同开展联合直供,还同时对部分零售终端进行完全直供。加强对零售终端市场的开发,对大型零售终端,如大型酒店、连锁酒店、大型超市、大型百货商店、连锁超市、连锁百货店,以及经销商难以进入的较大的零售终端,可采用完全直供方式进入,加大直供模式的供货比例,对经销商己有的网络可采用联合直供模式,对没有覆盖到的零售终端采用各种媒体宣传,鼓励经销商开发新的零售终端。充分利用专业经销商所具网络优势,打开市场销售通路,发挥专卖店在收集消费者信息,竞争者信息的作用,及时了解消费者需要及其变化趋势竞争者的竞争行为等信息。(三)扩展营销方式

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企业要突破地域限制,走出企业,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联系,可以建立直销专业市场,也可以进行连锁经营和联网经营等方式。要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建立专业营销队伍,搞好售后服务,以占领更广阔的市场要通过具体的营销策划,对品牌标志、宣传口号、辅助形象、专用字体、产品名称、应用范围等进行注册,努力通过广告宣传、电子出版物及网页宣传、展示与展销宣传等方式。突出木材加工企业的品牌,形成对外开放的有形载体。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企管系2010 - 2011学年第 2 学期期末考试

课程名称: 人力资源专业英语

论文题目: SWOT分析法浅析龙江集团木材加工业营销

战略

作者:吴冲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人力0801

SWOT战略分析法 篇6

关键词:“一带一路”;青海省;SWOT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D614;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127-02

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也相继提出。这一构想,给延续了千年的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推进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加快“走出去”步伐,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互相开放、互利合作;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而创造的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有力手段,为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它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南北两部分的协调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与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的合作。

习主席提出的这一战略在国际及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西北各个省区迅速行动,纷纷提出了本省区关于如何融入“一带一路”的思路和构想。青海作为我国西部大省,作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一环,要准确找出自己在“一带一路”新格局中的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作用,以此来凸显青海省的重大机遇。

二、SWOT分析法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全面、系统地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加以研究,最终根据研究成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这种分析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将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次序进行分类,并一一列举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并匹配和分析各种相关因素,得出结论,为管理者制定决策和规划提供了基础。SWOT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实践性。

三、青海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SWOT分析

(一)青海省的优势分析

1.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区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青海虽远离全国人口密集区,处地偏远,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落后,但却处于古丝绸之路的通道上,在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文化往来发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青海是连接中东、中亚各国的重要结点,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在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中,青海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中枢位置,它是进藏之交通要道和建设西藏、巩固国防的重要基地,也是西藏最大的后方保障基地。所以青海省是“一带一路”沿线不可或缺的地区,对推进国家战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青海幅员辽阔、地势高峻,气候条件特殊,这让大自然赋予了它丰厚的自然资源,使它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这是青海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仅仅柴达木地区,就蕴藏着近百种矿产资源,相当于17万亿元的经济财富,占全国潜在经济价值的13%。青海省天然的自然优势,使其也成为了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发展地区,这些产业将会作为青海新兴战略型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起来,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

3.积淀深厚的人文优势。青海是历史上西域伊斯兰文明、西南佛教文明、中原儒家文明的交汇地,其中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在整个民族地区影响深远。在民族习俗方面,青海和中亚部分国家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所以青海与这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也源远流长,并且逐步建立起了深厚的传统友谊。近年来,在文化、教育、旅游、经济等方面,青海与中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为共建“一带一路”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桥梁与纽带作用日益凸显。

4.民族团结的政治优势。青海人民一直以来都追求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该省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同时也是我国西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核心,近年来,青海省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推进民族团结、共同进步贡献了力量。

(二)青海“一带一路”建设的劣势分析

青海省地广人稀,人口居住非常分散,人口密度只有全国人口密度的4.7%左右,特别是在广大的牧区和山区,人口更加分散,交通的不便、基础设施的落后、人才和技术的缺失、信息的不流通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无法顺利发展。

1.经济发展不平衡。西宁市无疑是青海省发展最快的地区,它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人才相对集中,又具有省会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优惠,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宁周边的县域地区相比较而言则发展落后,受海拔、气候、交通等条件的影响,主要发展农业,但生产规模小,人地矛盾存在,基础设施也较落后,所以与中心城市西宁的联系不强。少数民族聚集区(以藏区为主),具有优质的天然草场,主要发展畜牧业。但劳动者一般素质较低,只能利用天然条件生存,无法改变靠天养畜的现状,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加上区域封闭性强,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该地区无法融入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中来。

2.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虽然青海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代价却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一方面,处于我国落后地区的青海要加大力度搞经济开发,发展压力沉重,另一方面,青海是我国“三江源头”和生态屏障,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地区,这就使得青海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3.科技发展水平较低、人才匮乏。限制青海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技发展水平低、人才匮乏。青海省的教育体系并未完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施教人员待遇差,人员不足,人们普遍缺乏教育意识,甚至认为教育无用,不让青少年进校学习,这些都是造成青海省缺乏人才的主观原因。

(三)青海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机会分析

1.全面推动青海省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青海省是“一带一路”途经的重要省份。战略提出之后,2014年,青海比其它西部省份率先举办丝绸之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圆桌会议,讨论并达成一批新的协议和合同,促进彼此政府之间、企业之间经济方面的合作;同年土库曼斯坦的大使向青海政府领导表示:“土库曼斯坦的大门,已向青海打开。”2015年,青海省在中亚的部分国家设立了经济贸易联络处,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来往。同年,青海与沿线国家开展了40多个交流项目;并且,青海将完善经贸合作圆桌会议机制。青海省与中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紧密,推动青海省全面对外开放。

2.实现中东西部交通大联通,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公路铁路航空枢纽通道将逐渐形成。青海是“一带一路”的交通枢纽,以此为节点,向东延伸至国内其他省份,向西延伸至中亚其他国家,交通大联通为以后青海人走出家门、走向全国甚至世界提供了便利条件;为青海与沿线其他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也推进了“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发展。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青海省的挑战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沿途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众多发展机会,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相关省市都在凭借自身的优势,极力争取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发展目标虽然很宏伟,但实施过程却困难重重,面临风险。

“一带一路”联通了国内外众多地区,一方面各地纷纷利用自身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到战略中,政府也以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相关项目建设,但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文化繁杂多样,宗教矛盾复杂,这就增加了沿线各地之间合作的难度。青海省聚集了数十个少数民族,我国56个民族中青海省就有54个,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怎样使各民族都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投入到国家的伟大发展战略中来,与其他地区共同发展,是青海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四、青海顺应“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注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青海省应借助自身藏毯的生产优势,利用此产业加强与世界其他主要藏毯生产国家的合作。并且青海省经常举办藏毯展,这些展会有利于青海藏毯加入国际展览联盟,同时要不断扩大展会的规模和影响力,将青海藏毯推向世界。清真食品及用品也属于青海的一大特色产业,近年来,青海省与土耳其等国的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与中东国家的深度合作,并借助其闻名遐迩的清真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加强与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必能推动青海省清真食品产业发展。

(二)积极引进外资,推动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为沿途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融资平台,吸引外资也是推动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青海可以借青洽会的平台,邀请沿线国家或地区相关机构的参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展示友好城市、旅游、文化等。目前,中亚部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均已确定参与青洽会并设立展位,向青海人民展示他们自己的风土人情,并展销本国商品,最终都与青海进行签约,期待与青海省的进一步合作。

(三)进一步完善战略规划,提升自身价值

青海省实施国际宏大的发展战略还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面临着国家统一的发展规划,还需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对战略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量身定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发展方案,实现与其他地区的完美对接。

参考文献:

〔1〕曹冬英.“一带一路”战略中广西的SWOT分析及发展途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5,(03):72-76.

〔2〕吴顺.“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J].现代交际,2015,(08):31-33.

〔3〕郭露露.“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省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463-464.

〔4〕林玟均.青海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在西宁召开[N].青海日报,2015-05-17001.

〔5〕强金融引擎促发展谱合作共赢新华章[N].青海日报,2015-06-12003.

浅谈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 篇7

关键词:宏观环境,行业环境,构造SWOT矩阵

0 引言

在战略管理中,我们通常采用swot分析法。也就是审视组织的外部环境,寻找和总结重大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因素;然后审视组织的内部,寻找和总结重大的弱点(weakness)和长处(strength),根据四项因素的状况,决定下一步战略的制定。

1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在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中,所谓机会是指那些有潜力帮助组织实现或超越其战略目标的外部环境特征因素;威胁则是那些可能阻碍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特征因素。具体的分析思路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

1.1 宏观环境因素

(1)政治和法律环境。是指那些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以及其运行状态。(2)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等要素。(3)科技环境。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4)社会文化环境。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习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5)自然环境。指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相关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河流、生物、矿产、能源、水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1.2 行业环境分析

(1)行业定位:各个行业的社会使命、产品和生产过程以及发展条件等方面都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每个行业都具有不同的性质。企业定位所在行业或所要进入的行业,是为了把握企业的行业环境,更好地进行企业战略管理。(2)行业演变:行业演变,是指行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行业的最初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行业内的竞争者、购买者和供应者采取运行方式决定的;产品的规模经济,也是制约早期结构的重要因素。不过,这种结构极不稳定,常常随着早期经营的决策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适应大规模的经济变革、技术变革和竞争的变化,行业中的各个方面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并为实施这些战略而进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3)行业的长期动态:包括分析行业的寿命周期阶段,行业中的集中程度,企业的竞争状况。行业的寿命周期、企业的竞争状况是随着行业寿命阶段的变化而变化。(4)行业中竞争状况:企业还需要学会分析自己内部的优劣势。优势是指组织可以借以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内部有利特征因素,劣势是指那些阻碍或限制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外部特征因素。

2 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的来自于企业的内部,考察企业所具备的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状况是否能够与外部环境的变化需求相符合。

2.1 资源

通常认为资源是指那些能够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投入品。企业资源由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构成,内部资源是由企业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形成的,具有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外部资源则是指不为企业所有,但对企业有现实或潜在使用价值的一切要素。如社会范围的技术革新,低成本的劳动力,高质量的原材料,其他企业完善高效的营销网络,自己所不具备的其他竞争优势等。外部资源可以存在于企业之外的任何领域。

2.2 能力

单一的资源无法产生竞争优势的,而如果与其他合适的资源组合在一起,则可能发挥巨大的力量。例如,一项好的技术必须有配套的资金、设备和人员才能得以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可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拥有资源以后,还要培养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协调和组合,以发挥其最大潜在的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长期运用会通过有形和无形资源的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能力。企业能力可以表现为生产、研究开发、营销等多个领域的能力,也可以表现为一种综合的能力。企业应该在审视自身内部条件时,应当在认识自身资源的基础上,确定和评估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能力,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精心培育,长期以后就可能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能力。

2.3 核心能力

指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它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性、持久性、延展性等特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核心能力的基础和源泉,核心能力也往往表现为几种能力的集合。企业在进行内部条件评估时,需要识别出哪些资源和能力在开发核心能力中处于优势,哪些处于劣势,应当竭力寻求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避免在自己处于劣势的领域进行竞争。另外核心能力虽然具有持久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当企业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在外部环境中开拓机会时,才是真正的核心能力。外部环境的变动的频繁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长期开发一种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注意表现有能力的完善和加强,更要注意新能力的开发。

3 构造SWOT矩阵

企业仅仅能够识别自身存在哪些优劣势,知道环境带来哪些机会和威胁还不够,必须对它们做出迅速反应和果断的决策。因此,可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组织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构造SWOT矩阵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列出公司的关键外部机会。列出公司面临的威胁列出公司的关键外部列出公司的关键内部优势。列出公司的关键内部弱点。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并记录SO战略。将内部弱点与外部机会匹配并记录WO战略。将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并记录ST战略。将内部弱点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并记录WT战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运用SWOT矩阵的目的在于产生可行的备选战略,而不是选择或确定最终战略,并不是所有在SWOT矩阵中的战略都要被实施。

SWOT战略分析法 篇8

一、内部优势 (strengths)

(一) 专业特色鲜明。

铁道学院立足于铁路专业, 承担呼铁局大量的岗位培训工作, 共为铁路培训培养优秀人才20, 000余人, 为呼铁局职工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04年, 铁路主辅分离后并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整合成为铁道学院, 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设立的第一所铁路专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也是铁道部备案的一所铁路专业的高职院校。开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通信信号、铁道车辆专业四个普通专科专业。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生, 在校生约1, 500人。

(二) 教学严谨。

学院不断深化学院内部管理, 教学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质量工程建设成绩斐然。学院拥有自治区级教坛新秀一名, 院级教学名师2名。拥有《铁路客运组织》、《电力机车乘务作业》两门自治区精品课程。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被评为2011年度自治区品牌专业, 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获得国家财政扶持资金800万元。

(三) 师资队伍雄厚。

学院现有铁路专业教师26名, 教授1名, 副教授17名, 分别毕业于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同济大学、大连交大、兰州交大等铁路院校, 业务素质过硬, 一专多能。兼职教师则直接来自企业专家和技术负责人。教师的配备可以满足铁路所需专业的教学和培训任务, 尤其是机车、车辆、运输专业实力较强, 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40%;具备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质的教师占50%。能够培养具有高职特色的铁路应用型人才。

(四) 学生就业市场广阔。

继2009、2010、2011三届毕业生签约就业率达到100%之后, 到2012年3月, 2012届大专、中专毕业生签约就业率也已经达到88%。毕业生就业岗位为呼铁局、伊泰集团、包头钢铁集团、中铁电气化局、中铁六局电务公司, 均为正式编制职工, 就业稳定性高, 待遇优厚, 就业“含金量”很高。

二、内部劣势 (weaknesses)

(一) 实践性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学院迁往罗家营新校区, 原本功能完善的实训设施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铁路的许多大型专业实验设备在拆卸、搬运过程中已部分毁损, 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铁路新技术日新月异, 实训设备耗资巨大, 一时难以达到, 硬件设施成为铁道学院发展的“软肋”。

(二) 双师型教师缺乏。

铁道学院师资来源单一, 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 缺少行 (企) 业实践经验。教师准入时无企业工作经验硬性要求的情形, 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他们在给学生讲课时, 理论联系实践方面和传授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实践技能有一定的欠缺, 铁道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的任务艰巨。

(三) 重理论轻实践依然严重。

现有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 理论教学课时较多, 有的课程虽然规定了实践课时, 由于没有制度保障, 没有得到应有的执行, 学校由于实训设备不足, 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实训要求, 采用观摩或几人一组来进行实操, 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由于实践性教学、演练、考核方面的缺失, 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顶岗工作。

三、外部威胁 (threats)

(一) 行业竞争加剧。

内蒙古另一所职业院校包头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其前身为包头铁工校, 是一所铁路老牌学校, 市场知名度较高, 师资力量雄厚, 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是铁道学院的主要竞争对手, 构成主要竞争威胁。包头铁工校的升格导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行业竞争加剧。

(二) 生源日益减少, 行业和替代品竞争激烈。

据统计, 我国高考生源从2009年开始每年以几十万人的数量递减, 内蒙古仅呼和浩特地区就有高职院校十所左右 (包括本科院校附属高职院校) , 生源竞争日益加剧。

四、外部环境机遇 (opportunities)

(一) 内蒙古铁路大发展, 铁路人才需求旺盛。

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中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提高到12万公里左右, 这为内蒙古铁路发展带来很大机遇。呼铁局将继续完善区域铁路网络, 重点建设快速客运通道、煤运通道、出区通道和口岸通道。至2020年全区铁路网里程达到1.44万公里, 形成了对铁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强大需求。据预测, 内蒙古铁路行业的大发展带来的人才缺口每年在1000人以上, 铁道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非常广阔。

(二) 行业背景优越。

学院地处呼包鄂三角地区经济圈, 交通便利, 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 铁道学院具有独特行业背景。多年的行业办学使得学院在内蒙古地区拥有较大影响力, 并和呼铁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优势。在铁路职业教育培训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 呼和浩特市唯一一所高校。

作为呼和浩特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 得到自治区政府和呼和浩特市政府的政策支持, 短期内受到竞争保护, 有利于稳定生源市场。

五、利用SWOT模型制定发展战略

经过上述分析获得有关铁道学院外部的机会、威胁及企业内部信息, 运用SWOT模型对其机会、威胁、优势、弱点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避短的原则, 对己知的机会、威胁、优势、弱点加以对应配合, 制定出发展战略。本文采用构造SWOT矩阵的方式来进行战略的制定, 如表1所示。

根据SWOT模型制出的四类发展战略

(一) SO战略:

发挥优势, 利用机会。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 发展要立足呼和浩特, 辐射周边, 面向全国。面向市场, 以培养铁路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基础, 坚持学生就是上帝的宗旨, 以质量树品牌, 做成精品。利用学院的独特行业背景, 逐步形成行业特色, 为今后差异化战略奠定基础。

(二) WO战略:

利用机会, 克服劣势。集中优势资源, 博采众长。争取在短时间内缩短和一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差距。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践性教学设备的投入。

(三) ST战略:

利用优势, 回避威胁。加强招生宣传, 通过一切途径, 拓展生源市场。安排教师下现场学习, 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水平

(四) WT战略:

减少劣势, 回避威胁。通过高薪聘请交通大学名师授课等手段, 提高学院知名度, 以质量求生存, 以品牌求发展, 提高学院竞争力。

六、结语

通过对铁道学院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以及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威胁的分析下, 采用SWOT模型制定发展战略, 遵照“依靠内部优势, 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 回避外部威胁”的原则, 才能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 努力开创办学新局面, 促进自身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呼和浩特铁路局课题组.铁路运输企业内涵扩能发展战略的决策与实施[J].中国铁路, 2006, 6

[2].周培玉.企业战略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3].赵有生, 樊秀南.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4].王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SWOT战略分析法 篇9

石家庄市经营城市的现状

1. 优势分析 (S)

(1) 区位优势

石家庄交通便捷, 通讯发达。石家庄是全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 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其中京广线是连接中外交通的大动脉, 石太线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京石、石太、石黄、石安高速公路和107、207、307、308国道以及2条省道、42条县道在市域纵横交错, 公路通车总里程6379公里。石家庄民航机场现已开通44条国内、国际航线, 通达上海、深圳、大连、香港等国内32个大中城市以及莫斯科、阿拉木图等国外城市和地区, 引进国航、东航、南航等12家航空公司加盟石家庄机场的航线运营。

(2) 主导产业突出, 基础雄厚

石家庄市是全国最大的医药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 是国家确认的首批生物产业基地, 也是河北省的工业大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石家庄市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最大, 华北制药集团等6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石家庄市工业部门齐全, 是全国工业重镇, 已形成了以纺织、医药、电子、机械、化工、建材、轻工业为主体, 布局比较合理的综合性工业结构。医药工业整体实力居全国首位, 被称为“中国药都”, 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抗生素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这里是全国的纺织工业基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 石家庄依托自身优势, 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药都”、“全国纺织基地”、“华北重要商埠”、“北方特色农业区”和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为主导的支柱产业。

2. 机会分析 (O)

(1) 机会一:三年大变样

2008年,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省会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和2008年迈大步实施方案》, 三年基本建成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趋向合理、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山水特色初步凸显、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现代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由主城摊扩变为组团发展, 布局调整基本形成, 城市行政办公、文化体育、金融保险、商业商务、交通集散中心基本确定, 主城改造、新区开发、组团提质三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现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建成区面积由182平方公里扩大到200平方公里左右。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快速路和微循环体系基本形成, 人均道路面积、路网密度明显增加, 平均行车时速进一步提高。城市出行结构日趋合理, 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20%。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30平方米以上。保持民用供气率、综合垃圾处理填埋率、建筑垃圾利用率、餐厨垃圾及医疗垃圾废物处理率100%。排水系统基本实现雨污分流, 污水处理率接近100%。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区优良天气争取达到310天, 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15.5%和18%。饮用水水质达到优质标准。绿地率提高到35%, 人均公共绿地率增加到10平方米。

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沿主街主路特色建筑群、特色街道区和层级分明的文化体育设施基本形成;城市容貌整洁有序, 社区环境和谐舒适, 从而进一步夯实省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平台和基础。

(2) 机会二:环渤海经济圈崛起

环渤海经济圈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个经济增长极, 已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河北省将立足于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协调发展, 加快培育石家庄、唐山两大中心城市, 争取2020年前城市规模均达到300万人以上, 其中石家庄要按照50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规划。这两大城市将发挥区域经济的领跑作用, 带动冀中南和冀东城市群发展。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石家庄的城市定位, 石家庄将致力于打造环渤海经济圈第三极。

3.劣势分析 (W)

(1) 经营理念落后

沿用已久的城市建设管理和运作方式使政府管理者在城市建设上, 没有把城市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为一种资产来看待, 只重视投入, 不重视产出。如石家庄市飞翼路等道路拓宽工程, 建设中道路两侧由政府出资拆迁出的土地, 没有作为一种资产来经营, 而是无偿划拨给一些单位, 这些单位成了受益者, 政府却没有得益, 可谓“捧着金饭碗没饭吃”。这样, 城市建设的资金只能来源于有限的财政资金, 市政公用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得不到有偿利用, 因而石家庄市的城市公共资产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滚动发展。

(2) 投资主体单一僵化, 基础设施不健全

石家庄市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主要还是靠单一的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投资, 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等税费收入和城建系统的预算外收入, 以及有限的地方财政补贴, 这些来源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独家经营”、“垄断”的局面还没有打破。据调查, 目前除引进外资进行房地产开发外, 石家庄市的大部分城市建设项目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还是政府投资, 由公用事业、城建、园林等政府部门负责组织、施工和建设, 并由建设部门管理。

(3) 城市形象不鲜明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但电视、网络上针对石家庄的报道不仅少而且负面新闻很多, 之前的三鹿奶粉事件使石家庄市的形象受到严重影响。石家庄缺乏鲜活的城市形象, 多年来没有得到世人足够、真实的了解和重视。石家庄主动宣传自己的机会太少而且力度不够。

4.威胁分析 (T)

环渤海经济圈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和总人口的20%, 如此“辽阔”的经济区域, 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等多座城市在内的多个强市无不充分发挥各自在区位、港口、科技、人才、能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强经济建设, 各城市都各具特色且实力雄厚, 在环渤海经济圈战略构想的实施过程中, 必将展开一轮对自然资源、人才资源、经济资源的激烈争夺, 石家庄在这次竞争中面临着资源分流的巨大压力。

完善石家庄市经营城市的建议

1.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

经营城市, 从狭义角度理解, 是指城市人民政府经营城市的公共资源;从广义角度看, 应当是城市人民政府通过对城市中形成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直接或间接管理, 使各类资源合理配置, 以较低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石家庄市应该在城市建设工作中积极进行市场化尝试和探索, 逐步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靠政府投资、吃大锅饭, 财政拨多少钱、办多少事, 不注重投入产出效益的“注入”式城市建设方式, 力求以较小的财政投入换来较大的发展。通过不断拓宽思路, 大胆探索, 下大力在资金筹措上做文章, 变单纯依靠政府投入为投资主体多元化, 形成以石家庄市政府投入为导向,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格局。

2.完善投融资体制,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石家庄市政府提出在2013年前重点培育50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亿元的产业聚集区, 特别提出要加快产业聚集区道路、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通讯、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石家庄今后仍要在“争、引、融、筹、增、换、聚、节”上下功夫, 千方百计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 在一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 政府进行适当投资或进行贷款贴息, 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 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谁受益, 谁投资, 谁建设”的原则运作;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 创造条件与外商合资、合作开办城市市政公用事业, 吸引外商投资石家庄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城市无形资产的“有形化”运作, 对石家庄城市户外广告标牌经营权、城市公交线路经营权、出租车经营权、路桥街的冠名权等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深度开发, 激活石家庄市的无形资产, 变无形为有形, 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多种形式促使其进入运营状态, 最终达到盘活资产, 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目的。

3. 抓好城市形象建设, 借三年大变样契机弘扬“石家庄精神”

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实践不仅创造了“石家庄速度”, 而且铸就了具有丰富内涵和巨大时代价值的“石家庄精神”。“石家庄精神”是一种通力协作、团结拼搏的奉献精神。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顺利实施得益于一个城市的合力:参战人员始终坚守一线、奋战在一线, 交管部门积极配合、实施“导航行动”, 志愿者义务维持交通秩序, 广大市民给予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它饱含了全社会的奉献元素, 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合力和追求。金融危机笼罩下的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三鹿事件”的不良影响, 使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重重压力。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仅仅经过半年多的时间, 石家庄就创造了全国瞩目的“石家庄速度”, 夺取了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阶段性胜利, 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进取姿态, 无比自信地站在了全国人民面前。“石家庄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和巨大的能动作用, 它不仅为强化“省会意识”提供了精神支撑, 更是推动我市乃至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具有全国范围的标本意义。

4. 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增强发展动力

SWOT战略分析法 篇10

建筑材料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之一, 但是目前中国建筑材料产业还处在既破坏环境消耗能源, 又拥有巨大的环保节能潜力的尴尬境地, 许多工业废弃物都可作为建材产品生产的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同时建材产品还可为建筑节能提供基础材料的支撑, 一些新型建材产品可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基础材料和部件。在能源、环境问题日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 环保节能材料的发展和推广就显的尤为重要。

二、环保节能材料的发展现状

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在国外已经相当普遍, 但在国内由于某些原因节能材料的推广使用仍然存在瓶颈性问题。开发商重视短期经济利益, 而住户普遍缺乏对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的认识, 加大了环保节能建筑材料推广的难度, 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以后生活的经济成本。环保节能材料的推广使用已经成为建筑业、环境部门共同探讨的话题。

目前, 在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复杂国际环境下, 建筑行业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已经在研究如何才能实现房屋零消耗, 达到最大的经济利益和舒适度, 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建筑节能工作有所推进, 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 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受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 实施起来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笔者就环保节能材料的接受情况和满意度在南京市浦口区做了问卷调查, 采用随机调查, 共发放100份问卷, 收回100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87份, 有效率为87%。

三、环保节能材料的推广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能耗低、寿命长、低污染。

环保节能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降低了能耗, 延长了使用寿命, 从而使得使用者在无形的使用过程中降低了开支。比如节能灯在达到同样光能输出的前提下, 只需耗费普通白炽灯用电量的1/5至1/4, 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利用天然太阳能提供热水服务。环保节能材料与普通建筑材料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低污染, 环保节能材料由于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比较科学, 减少了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刺激, 从而保证了使用者健康的生活。

3.1.2 环保节能材料功能比较先进。

环保节能材料的科技含量很高, 从而能在使用过程中带给消费者科技上的享受。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意识的提高, 对于生活工作质量的要求很高, 在普通材料显然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与此相比环保节能材料比如隔音玻璃、中空玻璃等材料能够保证使用者有一个安静、温暖的环境工作娱乐。

3.1.3 环保节能材料提高了舒适度。

首先, 在使用环保节能材料的过程中使用者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会感觉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十分健康、舒适。其次, 环保节能材料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都加入了人性化元素, 提高了触感、嗅觉等感官享受。如很多环保涂料的中添加了抗菌、防潮配方, 使得使用者感受到室内环境清新舒适;在我们的调查中, 对环保涂料, 环保地板使用满意的分别占81%和83.4%。可见使用对环保涂料、地板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也是环保节能材料相比与普通建筑材料一个很大的优势。

3.2 劣势分析

3.2.1 环保节能材料的价格较普通材料稍贵。

尽管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具有能耗低、寿命长、低污染等优势。但节能环保建材生产成本相比传统建材要高出很多, 使得这些节能环保产品的市场价格很难降下来。相比较传统建材价格普遍偏高, 在市场价格方面没有竞争优势。开发商在建设项目中考虑到成本问题, 大多只采用部分新型节能环保产品或不采用这些建材。比如新型保温材料聚氨酯硬泡, 作为目前最好的外墙保温材料, 节能60%。其所相对的建筑造价将提高5%至7%。目前在我国外墙保温中的使用份额只占不到10%。只有几家注重品牌建设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 采用聚氨酯硬泡外墙保温系统。个人装修用户受装修预算限制也很难全部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这些导致了目前节能环保建材的市场份额有限。1

3.2.2 环保节能材料认证体系还不够完全。

由于我国环保节能材料的发展时间不长, 仍处在发展的初期, 市场上建筑材料鱼龙混杂, 大多数消费者还无法简便地识别和理解这些节能环保的建材产品。其次, 许多环保节能材料的功能被夸大, 使得许多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得不到想要的功能效果。由于环保节能材料认证体系的不健全所导致的消费者权益受损将会直接导致消费者对建筑材料的选择, 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环保节能材料的推广非常不利。

3.2.3 环保节能材料的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

在我们所做的调查问卷中显示, 3.4%的人没有听过国家建筑节能政策, 63.1%的人不太了解, 只有32.3%和1.2%的人选择了解和非常了解, 可见环保节能材料的宣传力度非常不够。许多环保节能材料的宣传方式不够合理, 宣传方式过于单一, 许多环保节能材料消费者只有在广告中见过, 在实际生活中很少见到或者见到也不清楚是否是环保节能材料, 使得环保节能材料的功能优势在无形中丧失了。

3.3 机会分析

3.3.1 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早在1996年7月1日就颁布了新建筑必须实行节能50%的强制性设计标准。2000年2月18日, 建设部又曾颁发了76号部长令, 对于促进建筑节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在建设行业“十二五计划”中将建筑节能列为重要内容。不仅如此国家对于节能灯、无氟冰箱、空调等环保节能材料有一定比例的补贴, 通过降低环保节能材料的价格成本来促进环保节能材料的推广。可见, 国家已为大力发展环保节能材料的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

3.3.2 低碳健康生活观念的深入人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开始提高,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65.1%的消费者愿意在装修过程中选择环保节能材料。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低碳健康, 对于环保涂料、环保地板、隔音玻璃需求也与日俱增。普通油漆、地板有大量的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长期释放对于人体有很大的伤害, 而环保涂料、地板则有效的减少了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的释放,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们在生活过程中的健康安全。

3.3.3 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更新的时代, 随着技术的发展, 环保节能材料的高成本也开始慢慢的走向大众化, 许多消费者也因此可以有经济实力购买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对于许多环保节能材料而言新的科技往往可以使它们的功能更为强大和可靠, 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活。

3.4 威胁分析

3.4.1 普通建筑材料带来的威胁。

由于环保节能材料的推广仍处在发展阶段, 而普通建筑材料已经在市场上流通很多年, 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消费者在观念上还很难改变过来接受新鲜事物, 而且普通材料还有其独特的价格优势, 很多消费者往往过分关注眼前的利益便会选择购买普通建筑材料。

3.4.2 虚假环保建筑节能材料带来的威胁。

环保节能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 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也存在着丰厚的利益。许多商人都进入了这块市场, 造成了如今竞争激烈的环保节能材料市场。但是, 真正拥有实力生产制造合格环保节能产品的厂家少之又少。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许多商家生产出来的环保节能建筑材料滥竽充数, 极大的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从而这种不良的竞争形成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3, 对环保节能材料自身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3.4.3 消费者仍以价格为导向。

环保节能材料价格较贵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有国家的补贴政策, 但也只涵盖一部分环保节能材料, 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 大部分消费者只愿意为环保节能材料多出1~2成的价钱, 而市面上的环保节能材料普遍比普通材料贵3~4成, 而消费者往往都是以价格为导向的, 在这种情况下, 环保节能材料便损失了一部分的市场。

四、SWOT策略的选择

笔者认为对于环保节能材料的发展环境各材料市场的经营者拥有很大的发言权, 因此笔者深入建材市场发放问卷与各建材市场的经营者评估各因素的强度及权重, 随后对结果运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分析, 计算公式如下:4

第i个因素的优势力度:Si=对应强度值×估计重要性值

第k个因素的劣势力度:W k=对应强度值×估计重要性值

第m个因素的机会力度:O m=对应强度值×估计重要性值

第n个因素的威胁力度:Tn=对应强度值×估计重要性值

整理的问卷结果如下:

S=4*1+2*0.6+2*0.8=6.8

W=3*0.8+3*0.6+2*0.2=4.6

O=4*0.8+2*0.6+1*0.4=4.8

T=3*0.8+2*0.4+1*0.4=3.6

构造SW O T战略矩形, 如下图所示:

战略模型SW OT是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边形重心所在象限代表了企业应选取的战略类型。SW OT重心P (x, y) /4, /4) , 经计算P (x, y) = (0.55, 0.3) , 可见其重心在第一象限, 经过SW O T战略矩形的分析可知环保节能材料优势大于劣势, 机会威胁并存, 应采取SO战略, 以寻求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五、环保节能材料发展的策略制定

SO战略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 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 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 可以采取该战略。环保节能材料的发展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 国家在政策的层面上提供了大力支持, 而环保节能材料也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安全、节能效用给使用者带来真正的舒适和方便。5

5.1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 发挥环保节能材料的优势, 以加大宣传力度

环保节能材料的推广使用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且今年来低碳健康生活理念已慢慢深入人心, 企业应借此机会加大宣传力度, 改变宣传方式, 如可以针对某种环保节能材料推出使用期, 不满意可以退换, 让使用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感受环保节能材料的优势, 而不是仅仅只是广告上虚无缥缈的宣传。

5.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优化和稳定现有环保节能材料的功能和使用舒适度, 以此吸引消费者

环保节能材料的研发过程中应考虑更多的人性化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 满足功能的需求仅仅只是第一步, 为了更好的吸引消费者, 增强环保节能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研发单位应加强环保节能材料在环保节能功效上的稳定性, 减少环保节能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功能逐渐丧失的情况。

5.3企业自身应加快品牌化建设, 提高品牌知名度

现阶段环保节能材料建筑市场良莠不齐, 许多消费者在选择环保节能材料的过程中还没有一个非常放心的品牌。企业应利用这个机会加快品牌化建设, 树立一个名牌, 使得消费者在购买环保节能材料时有一个目标, 在保证了消费者利益的情况下同时也增加的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空间, 以此开拓环保节能材料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摘要:环保节能材料的推广使用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 但是目前我国环保节能材料的推广仍存在瓶颈性问题, 此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环保节能材料的发展环境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运用SWOT策略模型找出目前最适合环保节能材料发展战略并根据相应的战略提出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SWOT,环保节能,战略

参考文献

[1]王建功.<<环保节能材料推广应用之惑>>.http://www.cnstock.com/index/gdbb/201008/746990.htm

[2]杜国庆.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和节能材料分析[J].中国商界 (下半月) .2009 (12)

[3]李文平.“劣币”何以驱逐“良币”[J].中国国力国情.1998 (02)

[4]杜长青, 陈兵.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电力建设监理企业发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9)

SWOT战略分析法 篇11

关键词:城市圈;武汉;SWOT分析;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左右为半径,呈放射状分布的市群,包括1个特大城市(武汉)、7个地级市(分别为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1个县级市(天门)等9个城市。本区域历来是中部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在湖北占有举足轻重战略支点地位。

一、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优势(S)

自然条件良好。城市圈地势低平,地貌类型多样,平原占50%,丘陵占30%,中低山地占20%。平坦的地势为农业和工业与城镇的发展,为建设水乡田园特色生态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区域和交通条件优越。本区地处中国的几何中心,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之一。连接全国南北经济大动脉的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在境内交汇,东西方向的106、318等国道经过本区, 长江、汉江两大内河航运干线也在境内汇流,还有以武汉天河机场为代表的航空运输体系。

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城市圈是我国粮棉油主产区之一,大部分县市属国家级商品粮棉油基地;已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钢铁、汽车、光电信息、冶金、医药、纺织等行业已成为全国性支柱行业,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在第三产业方面武汉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商贸中心之一,消费品销售总额在全国位居前列。

科教发达、智力资源密集。武汉是全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第三大科技教育中心;拥有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55所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超百万;拥有科研机构105所,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5%;武汉城市圈已经形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配套的教育体系,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许多高新科技比如光纤通信、激光、生物工程、计算机软件等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二、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劣势(W)

城市圈内部成员的关系还有待加强。武汉与鄂州孝感仙桃黄石黄冈天门咸宁潜江的联系分别为18.9,17.2,10.1,8.8,6.7,6.3,4.4,2.9。

武汉城市圈成员在空间上的层次性特征存在结构问题。武汉的首位度过高,与其他城市的经济实力差距过大,城市产业链传递和扩张能力不够,城市之间产业发展的融合度较低。

由于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限制,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仍然较慢。圈内制造业及服务业经济活动本地化能力差。

三、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机遇(O)

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宏观政策机遇。2006年3月,中央在《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武汉城市圈等建设为重点,建设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湖北省建设武汉城市圈战略决策。湖北省确定了六个“一体化”的标准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一是通过加快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二是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三是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四是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五是推进体制创新一体化;六是推进招商引资一体化。

四、武汉城市圈建设面临的挑战(T)

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与市场风险加大的挑战。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面临更苛刻规则约束和竞争压力。武汉城市圈内的钢铁、汽车、纺织等产业将随着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以及国际上贸易摩擦加剧等长期存在, 而市场空白的区域竞争又极为激烈,这将使其发展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的变数和不可预测的风险。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趋突出的挑战。随着土地、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城市圈综合商务成本递增较快,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削弱。同时耕地资源相对欠缺;最后城市圈“节能减排”压力巨大,能源消耗大,绿色制造水平偏低。如不及早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影响到城市圈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发展对策

争取国家政策倾斜,提升对外开放国际化水平。争取中央政府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提升对外开放功能,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外资利用率,把武汉培育成引进外资的特区或试验区。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外经水平,充分发挥外经带动效应。

确立极化核心和梯度发展的思路。树立“区域一体,城市主导,中心带动”的发展观,确立优先发展武汉的战略,通过缩小武汉与沿海中心城市的差距,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同时,抓住中部崛起和全国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的辐射,加强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

加速城市圈内的产业联动发展。一是加快汽车、钢铁、医药等优势行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链延伸,扩大区域整体优势。二是利用武汉的科技优势攻克重要行业的关键技术,推进产业链的整合与结构升级。三是着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培育和加强二级中心城市的功能。培育和加强本区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要促进本区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缩小与其他城市圈二级中心城市的差距,必须重视城市化进程。城镇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强大支持。要调整城市建设的思路,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只有本区二级中心城市加速发展,才能对中心城市武汉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成为具有整体竞争力城市圈。

参考文献:

[1]冯博,危腾龙.武汉城市圈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马金钟.打造武汉城市圈的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5).

SWOT战略分析法 篇12

一、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是指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 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 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现代物流园区主要具有两大功能, 即依托物流服务的开发功能和物流组织管理功能。

西安国际港务区地处西安市东北部灞渭三角洲, 毗邻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规划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区面积44.6平方公里;规划形成六大功能主轴, 八大功能分区。通过将沿海的港口口岸服务功能内移至西安, 借助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港的功能叠加效应, 实现公 (路) 、铁 (路) 、空、海等多式联运的便捷、高效运转。港务区既是沿海国际港口多种港务功能在西安的延伸和集中服务区, 也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结合部。不仅具有一般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 还具有保税、仓储、海关、检验检疫、结汇银行、保险公司、船务市场及代理等多种功能。在此基础上, 港务区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区域性现代化先进物流服务体系, 完善现代物流网络, 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群, 并形成开展多式联运的中转物流基地, 成为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西部地区产品配送、货物集散、集装箱转运中心, 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物流园区。

港务区将建立现代枢纽型综合物流基地, 提供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区域中转、分拨、当地配送、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管理等集约化、高效益的物流运营管理。根据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设置规划, 按照物流园区功能分区的一般原则, 西安国际港务区可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功能区。第一是B型保税物流中心, 主要功能类似于沿海港口后方的保税物流区;第二, 国际物流区。它是配合B型保税物流中心, 该区域是保税物流中心的前端配套区域, 其作用是支持B型保税物流中心业务, 负责实施包括货物进入B型保税物流中心前的简单加工, 以及由于集装箱短缺和无权力签发提单等原因, 需要到沿海港口报关的货物集运、中转、分拨等业务功能。另外一个业务就是负责亚欧大陆桥需要的货物集运、国际中转、分拨等业务。第三, 国内综合物流区。其功能主要是支持西安乃至于西部地区的国内物流业务, 包括服务于城市配送、国内分拨、中转、国内集运、简单流通加工功能等。第四, 物流产业集群区。这个集群区是流通服务的各种交易型物流园区, 服务于工业企业生产的采购、生产线配送、简单预装和流通加工等功能以及物流延迟功能。第五, 综合服务区。综合服务区中包括综合商务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因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经营活动不仅有物流运作, 也涉及到繁忙的商务活动, 需要配套的商务设施为了服务商业活动及为参与企业、人员提供完善、便捷的商务、金融、办公等配套服务就需要与之配套的商务设施。商务配套平台的内容包括金融、会议等设施。配套生活区则是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相关参与企业、人员提供完善、便利的生活服务, 包括:住宿、购物、休闲、文体设施等。

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SWOT战略分析

1. 优势分析。

第一, 区位优势。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 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 承东启西、连接南北, 腹地广阔, 对西部内地的经济辐射力可谓巨大。第二, 交通条件便利。铁路运输方面, 陇海铁路、包粤铁路通道、宁西铁路以及在建的西安至甘肃平凉铁路在此汇集, 通过园内专用线与国际港务区集装箱园区连接, 另外西安也是建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 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和西安至陕西大同客运专线的十字路口;公路方面, 连霍高速、京昆高速、福银高速、沪陕高速和包茂高速等贯穿西安全境, 可谓四通八达, 交通咽喉;航空运输方面,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可见, 西安是扼守西南, 西北的交通咽喉, 通达性优越。第三, 产业基础优势。西安作为西部重要经济、金融中心, 产业发展完善, 工业基础良好, 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 国际港务区肩负着整个陕西省产业产品输出与原材料输入的重任。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在西安地区全部有所发展, 对港务区的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第四, 产学研基础良好。西安市拥有国家重点高校6所, 其它各类高等专业院校、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众多, 这使得西安享有国家“科研第三城”的美誉。港务区可参与到科研项目当中, 与高校、研究所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为港务区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 这对港务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 劣势分析。

第一, 规模问题。作为我国第一个内陆港建设构想, 西安国际港务区才刚刚起步。年轻的港务区面对身后巨大的市场需求, 规模上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壮大, 从而在规模经济性上有待提高, 运营成本较高, 无法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二, 信息技术运用落后。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港务区内缺少类似于WMS (仓储管理系统) , GIS (地理信息系统) , RFID (无线射频识别) 系统啦提高港务区物流作业的效率, 企业之间建立EDI (电子数据交换) 系统提高港务区内业务关联的企业的业务处理速率, 降低交易成本, 实现港务区内企业利润最大化, 提升港务区整体竞争实力。

3. 机会分析。

第一, 产业转移。其中包括两个层面的转移, 首先从国际上,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 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存在;其次, 就我国国内而言, 产业转移也在进行着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进行梯次转移的过程。西安可以承接产业转移, 港务区可以汲取来自国际企业的先进理念, 提高港务区及区内内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二, 政策优势。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西安市也将港务区作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控制工程, 相关的政策与服务会继续向港务区项目倾斜。

4. 威胁分析。

第一, 来自周边城市的竞争。目前, 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中心除了西安外, 成都、重庆以及兰州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西安没有成都天府之国的自然条件优势, 同样没有重庆作为直辖市的政策优势, 同时, 工业基础良好的兰州, 近来也提出了打造辐射我国西北甚至中亚的区域中心城市构想。面对竞争, 西安如何应对挑战, 港务区如何实现我国西部地区率先突破发展, 是摆在西安市和港务区决策层面前的难题。第二, 人才竞争。西安市作为西部城市, 人才流失的问题目前还十分严重, 这是整个西部目前面临的问题。优秀人才更多去往中、东部发展, 这对港务区的人才建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开放的西安市加大走出去战略, 外向型经济趋势逐年增强。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 依靠优惠政策, 抓住机遇,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港务区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同时, 港务区内应引进一批行业内有实力的物流、商贸企业入驻物流园区, 把港务区做大做强。可以看出, 西安国际港务区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但是机遇多于威胁, 优势大于劣势, 准确定位, 贯彻科学理念, 制定切合实际的举措成为西安市关于科学建设国际港务区发展决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科学发展、合理规划、寻求双赢

1. 确定并加强政府的作用领导。

在我国, 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在物流业发展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政府给予宏观上的引导, 如政策的制定运作秩序的建立和维护等, 规范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 营造物流园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就是政府对本地区物流业发展进行的宏观层面的指导和规划, 引导本地区物流产业科学发展的结果。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 为港务区及区内企业做好服务, 营造健康、公平与有序的经营与发展环境, 协调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助推港务区发展。同时, 政府应当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 包括地价优惠, 税收优惠, 便利融资等。

2. 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方案。

港务区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项目一经建设投入使用周期会很长, 因此政府应组织与港务区内企业, 港务区管委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制定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方案, 充分考虑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需要, 争取实现科学合理的多样化的功能区布局, 必要时应该为远期的发展留足扩展空间。其次, 港务区投入使用后, 必须考虑园区的发展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比如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对港务区内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 回收与再利用, 创造港务区和谐的生态环境。

3.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港务区应该充分利用西安市的区位优势, 依托西安市雄厚的工业基础与便利的交通条件, 借助西安市逐步扩大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 迅速占领西部物流产业中的制高点。港务区不能照搬照抄国内外物流园区的经验, 必须走出一条独具本地特色的发展模式出来, 根据实际情况, 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4. 大力发展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政府部门要倾注更多资源, 为港务区建设一批先进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从而树立节能减排和绿色管理的理念, 实现提高运作效率。港务区内应运用类似于WMS (仓储管理系统) , GIS (地理信息系统) , RFID (无线射频识别) 系统来提高港务区物流作业的效率, 企业之间建立EDI (电子数据交换) 系统, 提高港务区内业务关联的企业的业务处理速率, 降低交易成本, 实现港务区内企业利润最大化。

5. 树立健康竞争心态, 不能孤立发展。

上一篇:我国现行反腐法律法规下一篇:发展策略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