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相对价值(精选9篇)
货币的相对价值 篇1
一、对企业价值进行估值的常用方法
目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较多, 各种估值方法主要表现在计算技术不同与估值结果的明显差别。
一是息税前利润法。通过利用息税前利润 (EBIT) 扣除利息费用后的净利润 (不考虑优先股利) 除以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自由现金流量增长率的差值来计算股权价值, 利用债权市场价值来衡量债权价值, 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行, 但是准确度值得怀疑。
二是相对价值估值法。通过每股估价与市盈率、每股净资产与每股市净率或每股销售收入与收入乘数等相对企业价值估值技术来估算企业价值, 计算过程带有较大的主观因素。
三是内涵价值估值法。利用企业实体现金流量 (股权现金流量与债权现金流量) 来计算企业的实体价值, 在计算过程中利用的是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净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这些数据, 该方法计算的是企业的绝对价值 (内涵价值) 。另外这种方法考虑了企业实体数据、可持续增长等因素, 所以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缺点是计算过程复杂与技术性较强。
在企业实际的评估业务中, 由于内涵价值估值法计算相对复杂, 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因此企业在价值评估中通常选择了简便易行的第二种价值估值技术, 即相对价值估值法。但笔者认为, 选择一种方法的最根本条件是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尽管相对价值估值法比较简单, 但由于主观因素较强, 还是建议企业选用内涵价值估值法比较好, 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价值评估结果的真实、合理、可信。
二、企业内涵价值与相对价值的实质
企业内涵价值估值技术利用的是企业自身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净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股利、股权成本净增加、税后利息、净债务增加等因素来计算企业绝对价值即内涵价值。相对价值利用的是可比企业或类似企业数据并结合企业自身相同因素数据来估值。
(一) 企业内涵价值
企业内涵价值估值主要利用企业在预测期及后续期的不同现金流量及合适的折现率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 其核心理念为“企业实体价值=实体现金流量按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折现的现值 (股权现金流量按照股权资本成本折现的现值加上债权现金流量按照等风险债务成本折现的现值) ”。在应用企业内涵价值方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 数据引用。
要利用不同年份的企业自身经营成果数据及预计数据, 如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净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股利、股权成本净增加、税后利息、净债务增加。
2. 数据特点。
要区别对待公式中的不同数据, 有些是本年增加额, 而有些是累计数据额, 如税后经营净利润、股利、股权成本净增加、税后利息、净债务增加、折旧与摊销、净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是本年新增数据, 而资本支出指的是企业不同年份的资本累计支出总额。
3. 后续预测数据。
因为企业预测比较可靠的数据一般在5年内, 5年后的预测数据难以科学、合理, 所以通常利用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 (销售可持续增长率、股利可持续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可持续增长率) 来进行预测。
4. 折现率选择。
依据内涵价值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中, 要特别注意折现率的采用。股权价值直接计算利用的是股权现金流量与股权资本成本折现率;债权价值直接计算利用的是债权现金流量与等风险债务资本成本折现率;实体价值的直接计算是利用实体现金流量与企业加权资本成本折现率。
5. 结果分析。
该计算结果是企业的绝对价值、理论价值, 在部分因素考虑上仍然带有主观因素, 例如后续预测期采用的可持续增长率不一定科学合理。
(二) 企业相对价值
因为企业相对价值估价方法计算的是企业相对价值, 采用的是可比企业 (类似企业) 与被估值企业数据的结合, 利用数据较少, 计算方法简单, 所以其准确性较差、主观因素影响成分较大。虽然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 但是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理念演变。
由于其利用“股价P=基期股利D0× (1+股利增长率g) (股权成本Ke-股利增长率g) ”。核心公式两边同时除以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收入计算市盈率、市净率、收入乘数演变而来, 所以其计算理念不变, 变化的仅仅是因素的选取。
2. 相对价值计算法下市盈率、市净率及收入乘数修正。
由于被估值企业与可比企业特征数据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在估值过程中要对已经计算出来的市盈率、市净率及收入乘数进行修正, 使其更加合理, 修正过程中选择先修正再平均 (股价平均法) 还是先平均再修正 (修正市盈率或其他比率) 视估值要求而定。
三、企业内涵价值与相对价值的应用
(一) 企业内涵价值的应用
例:甲企业2009年底发行股票为10 000万股, 股票市价20元, 账面总资产100 000万元。2009年销售额123 000万元, 税前经营利润25 790万元, 资本支出5 079万元, 折旧2 500万元, 年初净经营性营运资本2 000万元, 年末净经营性营运资本2 200万元。目前企业净债务价值为3 000万元, 目前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2%, 企业所得税税率25%。预计2010年至2012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0%, 税后经营净利润、资本支出、净经营性营运资本、折旧与销售收入同步增长, 2013年将进入永续增长, 年可持续增长率为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降至10%, 试分析企业实体价值。
分析:根据“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资本支出-净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来计算实体现金流量, 实体现金流量的计算过程当中, 要结合具体财务数据资料来进行具体分析。例如, 若其数据资料不能直接计算实体现金流量, 则可以根据股权现金流量 (净利润-股权净投资) 与债权现金流量 (税后利息-债权净投资) 之和来计算, 股权净投资与债权净投资可以根据净投资 (所有者权益净增加) 与资产负债率来分配计算。在本例中, 由于实体现金流量可以直接计算, 所以采用计算实体现金流量来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基期税前经营利润25 790万元结合所得税税率25%可计算基期税后经营净利润, 资本支出、净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以及折旧由于随着销售收入同比例增加, 所以其净增加额依据销售收入增长率10%来计算, 依据此思路可以预测实体现金价值, 即预测期实体现金流量现值+后续期实体现金流量现值=48 328.9+[22 883.18 (10%-2%) ×0.7118]=48 328.9+203 603.1=251 932 (万元) 。
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内涵价值的计算不仅仅利用了可预测期的经营状况资料, 而且结合了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 而可持续增长率又是由企业资产运营状况、资本结构、获利能力、股利分配政策等因素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 决定的, 所以企业的实体价值计算更加符合企业的真实价值, 更加合理可信。
(二) 企业相对价值的应用
例:乙企业的每股收益为1元, 其预期增长率是12%, 为了评估该企业股票是否被低估, 与其类似的三个可比企业有关数据如下:A企业当前市盈率与预期增长率分别为8%与5%;B企业当前市盈率与预期增长率分别为25%与10%;C企业当前市盈率与预期增长率分别为27%与18%, 试采用修正平均市盈率法分析该企业的相对价值。
分析:该资料提供了3个企业的相对可比市盈率与预期增长率, 所以根据该信息可以计算出可比企业A、B、C三个企业的平均市盈率与平均预期增长率, 然后根据被估值企业的每股收益1元与预期增长率12%计算出企业的每股价值为21.84元,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相对价值的决定因素不仅仅在于企业自身因素, 而且与类似可比企业的市盈率与预期增长率紧密相关, 且直接影响估值结果。
总之, 企业内涵价值评估方法是一种科学合理但估算程序相对复杂的绝对价值、理论价值的评估, 其估值结果综合性较强、真实且可靠;相对价值评估方法是依据可比企业数据资料同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而评估的方法, 虽然该计算方法简单易行但估值结果具有相对性、主观性, 仅仅是相对于可比企业而言的相对价值;虽然目前顶端财务技术人员欠缺, 但是上市企业不应该因为估值方法的复杂而采用相对不合理、不准确的相对价值估值技术, 企业价值估值技术应该由相对价值观念转向内涵价值观念。
价值观相对主义辨析 篇2
关键词 价值观 实在论 虚无论 相对主义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8)02-0039-03
一、价值观的相对主义意味着什么?
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这使得世界各个地区各民族的观念、活动相互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使得人们对每一个局部问题的辨明是非,进行合理价值判断和对之取舍的要求更加迫切。排除价值观理论上的种种迷雾,建构有助于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价值信念,这实在是当务之急。近几年来,中国哲学界热烈争论了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价值观冲突问题,令人困惑的是,虽然也有些学者和作品为价值共识或价值普适主义做了一些论证,但是更多的理论家都在为价值观相对主义的观点进行辩护,价值观相对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始终没有被充分揭示出来。
关于价值观的理论千变万化,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是价值观实在论或一元论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确实存在着普遍的,客观的,根植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根本需要的价值标准,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一种观念、活动或者事件,就可以判断出其是非善恶程度与否。而对于某种价值观体系及其基本原则,我们可以判断出它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处于进步还是落后的位置。面对不同特质的价值观体系,比如说,对君主制文化价值体系,资本主义文化价值体系,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伊斯兰宗教文化价值体系,儒家文化价值体系,欧美基督教文化价值体系,一些保存史前生活方式部落的文化价值体系,我们可以判断出它们在人类整体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判断出哪一种价值体系和原则是落后的和将要被取代的东西,哪一种体系代表着人类进步的高层次和高水平,应该作为模范和方向,是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
第二种是价值观的相对主义或多元论。根据这种理论,虽然没有普遍客观的价值标准,没有附合全人类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的价值导向,但是每一种价值观体系或基本原则,都有着在某种时间、空间范围内的合理性,在某个历史时期、某个民族或某种文化框架内,有其必然和不可侵犯的性质。所以,相互差异相互反对的价值观体系不是处于不同发展层次和水平上,而是处于相互平行的不同发展方向上,不存在着谁先进,谁落后,批判谁和取代谁的问题。就像一束花,像一把草,每一枝花的花开花落,每一根草的草长草衰都是互不相干的自生自灭的自然过程。
第三种是价值观的虚无主义或怀疑论。这种观点认为每一种价值体系及其原则的存在都是完全偶然的现象,是完全孤立的现象,彼此之间没有因果联系,也没有发展层次和水平上的连续性可言。按照这种观点,人们可以为所欲为,不用担心任何道义责任,不仅没有什么合理客观的价值标准,而且对价值观念的批判性思考本身就是多余无意义的。这种观点实质是导向于价值观的无政府主义和反理性主义。
可以看出,这三种最基本的价值理论不具有等量的可辩护性,那些精神空虚发育不健全,或者是处于极端腐朽没落地位的人,才会采取价值虚无主义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实践和理论力量上处于弱势,而又对自我缺乏信心的人总是偏好于价值观相对主义这样的立场,以此来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做辩护。理论和实践上处于强势和有着坚定信念的人们往往采取价值实在论、一元论的立场,并用来作为批判和消灭落后观念的理论前提。
虚无主义的观点不值得一驳,而相对论的观点虽然也导向荒谬,却有着极大的迷惑性。
价值观相对论的论证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1不同的时代、社会或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体系或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规制度。2特定价值观体系或原则,法规制度支配着特定时代社会对具体事件的价值判断,具体价值判断的真伪都以其所从属的体系和原则为参照标准。3每一个特定的价值体系或原则,法规制度与其它价值体系或原则,法规制度相比,没有优先性或模范性,也不存在低劣和落后的问题。4没有超越时空条件适用于人类一切时代和社会的普遍性价值标准及法规制度。5我们不能用一个特定的价值体系或原则,法规制度为标准来判断其它社会文化中的是非取舍,对各种差异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法规制度,我们都须保持宽容的态度。
价值观相对主义的这些论证表面看来似乎真实合理,但深入分析起来却没有一条能够成立。那些理论家还可以给出无穷多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来支持价值相对论的观点。例如,他们可以举出某些民族的人把吃狗肉看作快乐,而同时一些民族则认为吃狗肉是不可理解的罪恶。再比如他们可以举出格凌兰岛的埃斯基摩人两性关系的价值标准与多数国家的两性关系价值观念完全不同。可以举出堕胎问题、死刑问题、隐私权问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受到的不同对待,从属于不同的法规制度等等
(注:Editted by Michel Krausz & Jack W. Meiland Relativism-Cognitive and Moral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Notre Dame, Indiana, U.S.A, 1982,p.45.)。
二、对价值观相对主义的六点批判
1.首先,价值相对主义者总是混淆文化框架中的伦理政治,有价值观内容的因素与其它传统习俗,自然特点等无价值观内容的因素。这是语义学中的混淆概念。任何文化体系中都有伦理政治等有价值意义的内容,和基于自然条件和习俗传统的语言,文字,饮食生活习惯等没有价值意义的内容。在中国文化中吃饭用筷子,与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不同,但这种文化因素主要是历史传承与习俗问题,而不具有伦理政治意义。美国人民可以合法保存私人武器,这不单是传统习俗问题,更是有着重要伦理政治、价值观意义的问题。
2.相对主义者自我辩护的另一个技巧就是从个别问题价值观差异的合理性中推论出一般的价值体系,以及法规制度差异合理性的结论。这是逻辑变换中玩弄的低级把戏。埃斯基摩人两性关系的价值标准与多数国家地区的观念有很大差异,但这种差异有其合理性,他们对许多问题独特的价值意识都具有合理性。但是这并不证明他们的整个价值体系原则和法规制度是合理的无须变革的,他们的许多特有的,和文明发达民族的价值观念有巨大差异的东西是不合理的。比如他们的杀婴无罪观念,比如他们的首领有无穷特权的观念,这些都是现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东西(注:Arthur J.Minton & Thomas A. Shipka Philosophical Paradox & DiscoveryThird edition, published by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U.S.A.1990, p.135.)。
货币的相对价值 篇3
1 两种法律程序价值理念的评析
对于法律程序的价值问题, 我国学者习惯于将其概括为程序工具主义和程序本位主义两分法。程序工具主义理论认为:法律程序并非独立于实体而存在, 程序本身不是目的, 程序是借以实现实体权利的工具和手段, 结果的正当性是衡量程序“善”与“恶”的标准。程序工具主义价值观最初由功利主义法学创始人边沁所提出, 他认为:“对于实体部分来说, 唯一值得捍卫的对象或目的是社会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幸福。而对于实体法的附属部分, 唯一值得捍卫的对象或目的, 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实体法付诸实施[1]……程序的最终有效性要取决于实体法的有效性。”这种观点将程序法视为实体法的附庸, 程序法唯一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障并实现实体法, 这是绝对程序主义价值观。程序本位主义价值观则认为:“程序具有独立的价值, 甚至是程序决定着结果, 而不是相反”, “不公正的程序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可接受的, 而公正的程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该程序的结果正当化,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结果更具可接受性。”[1]这一观念强调结果是无关紧要的, 意义在于过程之中, 程序的过程价值与程序的结果价值相比是处于第二位阶的价值。应当说, 程序既有工具性又有独立性, 一方面, 程序权利有助于实体权利实现, 任何好的实体结果都需借助一定的程序权利, 在此意义上程序可以看作是实体的辅助。另一方面程序又具有内在属性, 并且它独立于实体结果的价值判断。正如王锡锌教授所言:“在我们的社会中, 价值是对于人而言的。人既有道德性又有功利性。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可能更关注公平对待、尊严等程序公正方面的价值;作为理性主体的人可能更关注过程对于结果的有效性。”由于程序性权利与程序理念密切相关, 所以对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价值的分析也相应借鉴程序价值的相关研究成果, 即以过程价值与结果价值两个视角对其进行解读。
2 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过程价值
2.1 人的尊严价值。
人的尊严最初是基于人本思想在文化上、宗教上被广泛使用的概念, 并受到康德的青睐。康德提出,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把他人作为实现自己主观目的的工具, 每个个人都应当永远被视为目的本身。”[2]由于康德思想在德国极具影响力, 在康德思想的推动下人性尊严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并促使人性尊严理论写入德国基本法。将人的尊严理论应用于行政程序研究的先驱为美国学者杰里·马修, 他以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为基点, 提出了著名的尊严价值理论。在马修看来, 在对公共裁决活动的正统性做出评判时, 不但要考虑实体结论的合理性, 而且要考虑过程本身对参与者的影响, 评价法律程序正当性的标准是它使人的尊严获得维护的程度, 这种价值是以人类普遍的人性为基础提出的。当利益可能受到裁判结果的直接影响时, 人们愿意尽可能的参与这一裁判制作过程, 并以这种参与作为衡量程序公正的标准, 这种参与往往被视为维护自己实体权益的最好手段。否则, 即使在胜诉的情况下, 人们也会因为程序的不公正而感到自己的尊严的丧失或被冒犯, 他们作为独立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2 参与价值。
参与是指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过程中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参与其中, 就所涉及的事实和法律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 进而影响行政主体做出行政决定。这一价值要素源于普通法系中的自然正义原则的一个方面, 即任何人或团体在做出影响对方的决定时, 必须听取对方意见, 并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在现代社会, 服务行政、民主行政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为相对人提供参与行政决定的机会, 已成为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行政相对人对行政程序能否有效的参与已成为衡量行政程序是否公正的首要判断标准。“民主社会中的法律程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设定各种程序角色吸纳民众的参与。实际上民主制度本质上就是一种以民众参与为核心的程序制度。”[3]而无论是立法制定过程中听取公众意见, 还是执法过程中相对人及时介入及辩论的基础上作成行政决定, 都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和尊严, 体现了参与价值所具有的优化结果效能的功能。
2.3 及时价值。
及时是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行为给予的时间上的约束力。英国有句古老的法谚:“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 “如果一项程序活动旷日持久, 实际上无异于拒绝了人们利用程序的权利, 可能导致程序参与者因无法忍受而放弃程序活动。”[1]及时一方面反对迟延, 另一方面反对不合理急速, 是介于迟延与急速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是“草率与拖拉两个极端的折中”。正如韦德爵士所言:“法律工作者是注重程序的人, 行政官员往往把法律工作者发明的程序限制看成效率的障碍, ……规则限制了行政活动的自由, 遵循这些规则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与金钱, 但如果减少了政府机器的摩擦, 时间与金钱似乎用得其所。正因为他们主要是维持公正的原则, 可减少苦怨, 所以……促进效率而不是阻碍效率。程序与效率并行不悖, 只要法律不要过分苛刻。”[4]
3 程序性权利的结果价值
3.1 控制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
20世纪以后, 伴随行政权的扩张, 行政自由裁量权也在滋长。如果自由裁量权仅仅依赖于行政机关的主观判断、个人好恶与偏见, 它将变质成为一种专断的、不可捉摸的权力, 从而背离设定该权力的初衷。而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则是制约行政裁量权问题的理性选择。首先, 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裁量权时必须保证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不受侵犯。在这一过程中, 程序性权利对对行政裁量权起到分化的功能。这就带来一种结果:行政决定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博弈过程中产生。其次, 张扬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 可以使行政主体感受到各个方面的压力, 能够使其统筹兼顾, 综合平衡各个方面的主张成为必要。由此带来另外一种结果: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的平等对话平台产生。第三, 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可以促成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形成角色分派。诚如季卫东先生所言:“程序参加者在角色就位 (role taking) 之后, 各司其职, 互相之间既配合又牵制, 恣意的余地自然受到压缩。”[3]
3.2 促进行政相对人实体权利的实现。
有法谚云“徒法不足以自行”, 行政实体权利是纸面上的权利, 自身并不会自动实施, 必须借助一定程序权利的辅助才能实现。相对人实体权利不仅仅需要通过行政诉讼权利予以保障, 更离不开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作用。究其缘由, 作为拥有强大行政权的行政机关不仅有制定相应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权力, 而且有调查取证、做出行政裁决的权力。行政权一经做出便具有公定力与执行力, 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影响甚大。作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相对人程序权利较行政诉讼权利对行政实体权利的实现效果更迅速, 因为相对人程序性权利是对行政相对人的事前、事中救济, 而行政诉讼权利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事后救济, 在作用效果上无法与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相匹敌。任何行政权利都由被滥用的可能。伴随着行政权从无到有、从弱小走向强大, 人们逐渐感受到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规制公权利的合法行使、保障其正当权益的取得。通过对两种法律程序价值观的比较分析, 探讨了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过程价值和结果价值, 并希望拙文能对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体系的构筑有所助益。
摘要:行政过程的正当化、民主化与理性化是现代行政法治的重要表征, 这就要求在行政活动中重视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的法律价值, 使其由被管理的客体向参与主体的角色转变。这对于实现行政相对人的实体权利、控制行政权的恣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法律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锡锌.行政程序法理念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73, 76, 79.[1]王锡锌.行政程序法理念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73, 76, 79.
[2]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2]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3]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3]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货币的相对价值 篇4
这本书由著名翻译家王太庆等译出,商务印书馆1994年出版。此书一出,恰中当时中国之需:中国社会刚刚告别绝对主义价值观时代,逐渐步入相对主义的价值世界,人们急切想了解迅速发生的价值变迁,寻找现代价值重建的路径。此书,由此流行。
15年过去,中国人似乎有些遗忘宾克莱此书的价值了。但国家从总体上由温饱过渡到小康的处境变化,以及整体上遭遇现代化纵深地带的价值难题,逼使我们依循宾克莱的相对主义思路,观察、描述和分析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变迁。
价值误读:描述当代
中国价值世界的前提纠谬
近30年,中国的价值世界发生了太多裂变,但不论是实证研究,还是总体判断,都需要建立起对当代中国价值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恰当前提。但正是某些前提预设,构成我们进入当代中国价值世界的障碍。
第一,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价值变迁就是传统价值观崩溃、现代价值体系建立的过程。但人们似乎愈来愈期待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价值体系。是不是存在一种区别于所有现代国家的、别具中国国家特色的价值观?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价值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馈或者提升,中国30年来社会变迁的总体趋势,决定着中国人价值观变迁的整体走向。在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中,市场经济的兴起、民主政治的建设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即中国社会变迁总体上向现代格局的推进,注定了中国的价值变迁向现代价值的逼近态势。现代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正是借助1789年法国大革命广被世界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此而言,凡是试图进入现代天地的国度,就不存在因国别建构的现代价值。中国亦不例外。中国特色,不在价值独特性上承诺,而在运行方式上显现。
第二,当代中国价值变迁的基本情形,显现为中国人的价值缺失和价值紊乱。这是对当代中国价值变迁的一种否定性断言。30年改革开放,促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工商社会。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农业社会的稳定价值体系崩溃了,革命社会的价值引导力丧失了。但“旧的”价值已去,“新的”价值尚未形成。在主观感受上,人们觉得价值彻底流失了,中国陷入了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潭。因此催生两种寻找现代中国价值基准的偏向,一个偏向是通过传统的价值视角衡量现代的价值。中国的传统价值也有两种,一是中国古典传统价值,一是马克思主义新传统的价值。中国古典心性传统价值注重的是个体心性修养;马克思主义強调的是集体主义。前者的现实支持力量较弱,后者的实际号召力下降。于是,我们对中国人过往的主流价值的失落感到颇为遗憾,对现实价值世界深怀一种拒斥的哀怨心态。
第三个偏向是以现代规范价值视角审视变动着的中国价值结构。对西方而言,现代价值从最初的萌生到最后的成熟,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西方国家对于现代价值的规范表达、体系建构,是当下中国人无法完成的价值建设任务。变迁中的中国人价值状态是流动性的,既能够捕捉到一些传统信号,也能够捕捉到一些现代信息。但是,它既不能在模式上归结于传统价值观,也不能在构成特点上归结于现代价值观。这是我们今天对中国的价值世界进行把握、理解、概观的时候常常有点价值失语的原因。譬如,今天中国人几乎都追求发财,财富的理念转化为金钱的理念,支配性地影响人们的行动,这是生存逻辑引导的价值抉择。没有发现这种追求背后的价值理念,就等于无视人生尊严的事实基础或者物质基础。因此,千万不能把今天的中国单纯地误读为一个功利社会。
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悖反组合
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结构性特点是可以捕捉到的。
第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边际性。所谓边际性的价值观,就是多种价值,古典的、当下的、规范的价值观,在边际之间寻求界定、却又难以准确界定的价值观。它表现出与各种既有的价值构成相类似又不足以明确归类的状态。因此,它不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在中国,一切价值都在边际游走。比如,断言中国没有集体关怀,但中国人对集体终究比西方人关注;比如说中国人纯粹讲功利,但生活中存在不少的利他行为;比如断定中国人纯粹追求个人利益,但现实中有声势浩大的公益活动;比如说人们对狭隘私利无比偏好,但人们在维权中体现出正义追求;比如说中国没有制度化的平等建构,但人们对平等的强烈渴望毫无疑问已成主流。然而如果断言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治、科学这些基本的现代价值,已经鲜明地体现在中国的价值生活世界之中,从而可以用来衡量今天中国的价值结构,那显然为时过早。
第二,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体现出行为导向的模糊性。在当代中国,一个人的行动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价值、动机、愿望,有种说不清楚的感觉。换言之,人们对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对现实世界进退的权衡,对趋利避害行动的决断,究竟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理念而作出的相关选择,未曾了然于心。价值模糊化导致人们对行为价值判断的疏离。上个世纪90年代,王蒙宣讲逃避崇高,王朔演绎痞子文化,就已经体现出中国人对价值问题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完全是因为某种价值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但在行为当中又需要价值指引的悖谬态势所导致的一种价值迷失状态。在各种价值观念间游走,似乎是当下中国人价值选择的趋同景象。
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构成性特点是边际的、模糊的、不确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人价值观没有凸显引导人们行为选择的核心理念。尽管凸显而出的诸核心价值还不明晰,甚至时有悖反,然而价值观的基本轮廓仍然崭露出来。
首先,当代中国人表现出以自由为主流追求的价值特征。自由是人类诸价值中一个引导性的、核心性的价值理念。在中国所谓60年、100年和5000年三大传统,即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国人追求的)西方现代传统和中国古典传统中,自由都是核心价值。三者的差别仅仅在于实现自由的方式不同。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价值观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市场经济把人们从日益繁重的生存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人性、个性与多元化变成了社会政治价值的主流。在今天的中国,自由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最重要的价值动力。没有以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追求,中国人根本难以设想自己民族的现代素质和个人选择。在这点上,我们必须对整个30年来价值变迁的最核心、最具有内聚力、最具有感召力,而且代表这个时代特点的价值构成特点,加以紧紧地把握。长期以来,人们把自由价值当作中国人自由散漫、散沙一盘的精神导因,认定讲自由就必然没纪律,这其实是中国人价值认定的严重误区。现代自由是规则下的自由,即哈耶克所谓“法治之下的自由”。从行为模式上看,个人自由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财富,促成权利与繁荣的连接,是中国近30年走上迅速发展轨道的重要原因。但从构成上讲,30年以自由为核心追求的价值观,远没有形成规则下的自由理念和自由价值。自由的价值导向是明晰的,但显现为一种缺乏规则有待规范的解放状态。
其次,当代中国人在行为价值导向上以功利为基本的价值导向。近30年的中国,在行为选择世界中放开了狭小的、经济选择的价值空间,人们开始能够明确表达和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愿望。当下人们好像非常痛恨国人的功利性行为价值导向,认为这是人欲横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低俗价值取向。
对中国来讲,如何集聚起持续发展的价值动力,是一个如何有效建立功利导向的问题。30年来,中国在经济世界的活动,是人性获得解放的主要动力源,它使人的生活获得尊严,使人明确认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功利价值是撬动中国人重新进行价值思考的动力,而不是价值灾变。
但当代中国在充分肯定功利的行为价值导向的同时,却没有形成平等的、规则的功利价值观。功利是权力导向型的:或者权钱勾结,权力仅仅保障一部分人的功利追求,而另一部分人根本没有谋求功利的契机、满足功利要求的空间;或者竟然直接是权力自我满足的功利,丛生的腐败成为人们谴责功利价值取向的重要理由。今天人们对功利追求的怨恨之强烈,就是因为功利追求的不平等和不规则、分配正义的未满足,进而导致均平价值的回流、绝对平等价值的怀旧。
民主价值已经成为中国制度建设的观念基础。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们对宪政的追求、对法治的推进、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对基层民主的制度化建设,都体现出中国近30年社会变迁中民主价值的政治功用。在政治理念上,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民主是个好东西”的积极呼应,很准确地体现了民主的价值感召力。在中国,民主曾经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专利,竞争性选举更是被当作权钱勾结的虚假民主。今天,作为“好东西”的民主也顺带给选举民主平反了。人们对民主價值的认可,已经逐渐脱离意识形态的羁绊,并依托于现实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
一些人认为,中国人一谈民主,就是模仿西方,寻求西化。并因此对民主的普世价值严加拒斥。这是一种价值误判。需要强调,民主的政治价值基准设定以后,民主的制度支持力量和社会支持力量的聚集在国与国之间千差万别;民主的理论认知差异得到承诺,但民主的制度建构却需要广泛的认同。一些政治理论家吁求所谓没有修饰的民主,认为民主就是人民作主,至于高调民主与低调民主、宪政民主与社会民主、古典民主与现代民主,都没有必要加以严格限定。这就是无视了民主价值内涵的差异性和历史结构的复杂性。没有修饰的民主,就是没有具体价值依托和历史形态所指的民主,这种民主就是子虚乌有。当人们视民主为一种抽象的政治价值的时候,民主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它的确定内涵。可见,民主的价值认同并不等于民主的理性认知,而民主的理性认知并不等于制度设计的完成。在中国要坐实民主价值,“路漫漫其修远兮”。
货币的相对价值 篇5
关键词:文化禁忌,委婉语,绝对价值,相对价值
一、禁忌和委婉语的绝对价值
要正确翻译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中的禁忌和委婉语,首先要弄清楚它们的绝对价值。焦菊隐[1]在《论直译》一文中写到:“任何语言里,每一个字都有本身的价值,也可以称为‘绝对价值’。”在英语中,准确地说,这里的每一个字应当换成每一个词。
《大英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禁忌”的:“禁忌Taboo也可以拼写成tabu, tabu是汤加语中的词汇,毛利语拼写成tapu,意为禁止某种行为,这种禁止是因为相信:这种行为普通人做起来太神圣或者太危险。”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97年7版是这样定义“禁忌”的:“在某些文化中,出于宗教和其他原因,禁止做某些事,禁止接触或者使用某些东西。”它和百科全书相似之处是,都限于行为的禁忌。
《朗曼现代英语辞典》1976版是这样定义taboo的:“传统和社会禁止的任何事物。”
百度百科对禁忌的定义是:“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危险和具有惩罚作用是禁忌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人们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这与大英百科和牛津词典的英文定义相比较汉语的定义要宽泛,除了行之外还有言,再加上“心理上”三个字。
《金山词霸2007中的高级汉语词典》的定义是“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注意忌讳中应当有明显的心理成分。
《现代汉语词典》1985年版(后续版本也改动不大)是这样定义的:“犯忌讳的话和行动。”这里的禁忌应当也包括行为、言语和“心理上”。
虽然以上提到的三个英语的权威来源,两个没有提到言语和“心理上”,一个说得含混,把它包括在“任何”当中,对英语中的禁忌来说,言语和“心理上”应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英语中就不用把“死(die)”说成“响应最后的召唤(to answer the final summons)”或者“某人安息了(Someone is at rest.)”。
《金山词霸2007中的高级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中都提到了“忌讳”这个词,我们不能不探究一下“忌讳”。
《金山词霸2007中的高级汉语词典》把“忌讳”定义为“因风俗习惯或畏惧权势而对某些不吉利的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或成为禁忌:老张最忌讳人家叫他的小名”。
《新华字典》2000年版把“忌讳”定义为:“由于风俗﹑习惯的顾忌,言谈或动作有所隐蔽,日久成为禁戒”。
这两个定义都使用了“顾忌”这个词,显然这是指忌讳是一种心理行为。《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还把“忌讳”的使用和“禁忌”或“禁戒”加以区分,前者说“积久或成为禁忌”,后者说“日久成为禁戒”:意思都是“时候长了,可能成为禁忌或禁戒”。而遗憾的是许多汉英词典,把忌讳也翻译成taboo。其实根据它的文化属性,应当译为“customary misgiving”或者“apprehension of cultural danger”较为稳妥。
文化上是怎么在言语上处理禁忌taboo呢?这一点汉英文化是相通的,使用委婉语euphemism。
委婉语euphemism,网络版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是:“用一个恰当的或者不伤人的表达方式代替伤人、冒犯或者令人不快的表达方式。”
较早给“委婉”下定义的陈望道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委婉语即“说话时不直接表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王希杰先生则在陈氏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使定义更为严谨科学,他说:“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运用了委婉辞格的语言(或者说词语)就是“委婉语”。
他们两个人只定义了委婉语的说话方式,对委婉语的特性,没有给出定义。显然还是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较为科学。但是具体到委婉语表达方式,它们的绝对价值又有天壤之别。例如死的委婉语,英语中用to meet one’s maker(和造物主相会),是基督教的教义,汉语中用“驾鹤西去”,则绝对是道教的产物。
从绝对价值的角度看,英语的taboo注重行为,汉语的禁忌注重“心理上”。汉语的“避讳”和taboo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对禁忌和避讳的有关用法进行英汉或者汉英翻译时,应当注意这些特点。
委婉语的定义虽然相同,但是具体用法往往有各自文化的烙印,它们的绝对价值,相差甚大,翻译时要根据语境甚选。
二、禁忌和委婉语的绝对价值的转化和它们的相对价值
关于绝对价值,温建平写道:“绝对价值并不是说词汇具有绝对的意义,它只是一个孤立的、相对稳定的抽象符号[2]。”
绝对价值“必须和其他符号联系在一起,才被别的符号的相乘相因相消长而建立起意义来,这种字的联立下所产生的意义便是它的相对价值。它和不同的符号联立起来,可能消灭了自己,发展出另外符号的意义,也可能消灭别的符号,强调它自己的意义,更可能连自己带别的符号的意义一起消灭而成为另一个新的意义”(焦菊隐,1984:45-46)。
词的相对价值的产生,语境的作用是绝对性的,词的绝对价值随着语境的转变而变化。“如果没有语境,词汇的意义便是静态的、封闭的、单维的、抽象的。一旦进入语境,词汇便不再是单个个体,而是组合链中相互关联的共同体(即组合体)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词汇的意义便成为动态的、开放的、多维的、具体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组合产生出新的涵义———相对价值”。[2]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考察一下意义中性的介词是如何和别的符号联立消灭自己的,考察它一进入语境,如何变出传统中国人所避讳的“性”来,从而影响翻译的定位。
一次我和美国外教Jeanette Lochner,德国外教Arvo Brute聊天,我脱口说了句:“China is a High-Context country.USA is a LowContext country.Germany is between them.”Arvo突然大笑起来,前俯后仰,我非常尴尬。慈善的American Granny解释道:“在这样的语境中,‘between’还有另外一个意义:‘男性的性器官’。”
2009年暑假期间, 针对以上这句话:“China is a High-Context country.USA is a Low-Context country.Germany is between them.”我请我的老公在北京机场做过一个调研, 历时3日, 随机询问即将登机的英语国家人士, 被调查人数32人 (男性17人, 女性15人) , 其中29人认为“Germany is between them.”有性含义, 占被调查人数的90.63%。认为“Germany is between them.”具有性含义的29人当中, 澳大利亚人8个, 新西兰人3个, 美国人10个, 英国人3个, 德国人4个, 南非人1个。
再如:爬烟囱和地下工作者都有它们的绝对意义,绝对意义并没有什么委婉语的含义,一进入1990年春晚,赵本山小品《相亲》,立刻消灭了自己,变成了“死”的委婉语。在翻译类似委婉语的英语时,要加上有关注释或者加词,英语国家的人才能明白。
英语中to pop one’s clogs和to push up daisies也幽默地成为“死”的委婉语,消灭了自己,也影响了其它的符号。翻译过来,用以上赵本山的话“拉倒了啊”就很好。
三、结语
禁忌和避讳在英语和汉语中各有不同的绝对价值,把握好它们的意义,才能翻译好有关的禁忌和委婉语的表达形式。有些词语,比如介词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转化,变成普通人避讳的性表达词,产生了新的相对价值。
参考文献
[1]焦菊隐.论直译[C].《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 (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44-57.
[2]王同亿.英汉辞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7.
[3]王亚军.实用委婉语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4) .
[4]温建平.翻译中相对价值的产生及再现[J].中国翻译, 2010, (5) .
[5]Chu, Man-ping.Chinese cultural taboos that affect theirlanguage and behavior choices[J].Asian Culture and History, July2009, (1) , No.2.
货币的相对价值 篇6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共56例,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24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5.9岁。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增生者11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 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1例, 年龄21~56岁, 平均年龄41.8岁。 正常子宫内膜17例, 年龄30~54岁,平均年龄40.5岁。
1.2 MRI检查 : 使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机,体部相控阵线圈,行盆腔平扫,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 常规MRI序列: 矢状面及轴位T2WI:TR 3 000 ms,TE 91 ms,层厚6~7 mm,FOV 210×280,矩阵320×233,采集次数2;冠状面T2WI: TR 5 500 ms,TE 94 ms, 层厚6 ~7 mm,FOV 350 × 263, 采集次数4, 矩阵384×357; 横断面T1WI: TR 450 ms,TE 11 ms, 层厚7~9 mm,FOV 350×262,矩阵384×269, 采集次数2;DWI行轴位检查,ASSET校正,SE-EPI采集,TR 3 900 ms,TE 83 ms,层厚6~ 7 mm,FOV 320×272,矩阵320×233,采集次数2,弥散加权b值分别为0,800 s/mm2,自动生成ADC图。
1.3 ADC值及r ADC值测量:由1名放射科医师进行数据的测量及分析。 对于肿瘤的测量感兴趣区 (ROI)放置,先在轴位T2WI像与ADC图相互融合 , 在融合图像上选取肿瘤最大径线层面进行ADC值测量,ROI放置时尽量避免局灶性信号异常出现伪影及坏死的区域,ADC值共测量3次得出平均值。 所有患者闭孔内肌ADC值均在闭孔内肌横径最大层面选择ROI进行测定,将内膜ADC值与其相比, 获得其r ADC值。
1.4统计学方法 :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ADC值及r ADC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两两比较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r ADC值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利用ROC曲线分析ADC值及r ADC值区分以下各组的能力。
2结果
ADC值及r ADC值测量: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ADC图像见图1~ 3。 所有病变ADC值均两两比较,子宫内膜癌组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分泌期内膜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与正常子宫分泌期内膜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r 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对子宫内膜癌组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r ADC值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6;对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组r ADC值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3。
图1 正常子宫内膜 MRI 图(a:T2WI 轴位 ;b:相同层面子宫内膜的 ADC 图 ,呈较高信号 ;c:闭孔内肌层面 T2WI 图与 ADC 图相互融合 , 进行闭孔内肌 ADC 值的测量 )
图2 子宫内膜癌MRI 图 (a:T2WI 轴位 ,病灶呈低信号 ;b:相同层面子宫内膜的 ADC 图 ,呈显著低信号 ;c:T2WI 轴位与 ADC 图相互融合,进行 ADC 值测量)
图3 子宫内膜癌 MRI 图(a:T2WI 轴位 ,病灶呈略低信号;b:相同层面子宫内膜的 ADC 图,呈低信号;c:T2WI 轴位与 ADC 图相互融合 ,进行 ADC 值测量)
3讨论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术前判断侵犯范围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对早期内膜与非典型内膜增生较难判断。 DWI是目前唯一能够测定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成像方法, 可以检测出与组织含水量变化相关的形态学和生理学早期改变及与细胞密度有关的独特信息。 ADC值可反映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平均弥散能力,ADC值越高,说明水分子的弥散能力越强;相反,ADC值越低,说明水分子的弥散能力越弱[1,2]。 通常恶性肿瘤细胞繁殖旺盛,细胞密度较高,细胞密度和ADC值之间有相关性。 同时细胞生物膜的限制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也增强,这些因素致使恶性肿瘤内水分子的有效运动受限,ADC值降低。 尽管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在ADC值上存在差异,但是回顾不同的研究结果发现子宫内膜癌组织的平均ADC值各家报道不一。 导致这种差异可能的解释是某种特定组织的扩散能力可能受很多的因素影响[3,4,5,6,7]。 因此,有些研究者应用标准化的ADC值来减少这种差异,即r ADC。 计算公式是ADC病灶/ADC参比部位[8]。
子宫内膜不同病变临床处理方式不同,目前在鉴别诊断方面, 诊断性刮宫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是,诊断性刮宫系盲刮,诊刮组织的数量以及取材部位等的局限性, 直接影响诊刮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而超声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低,对操作者技术水平依赖较高[9]。 在本研究中,子宫内膜癌组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分泌期内膜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与正常子宫分泌期内膜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ADC值可以区分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
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计量模型探讨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价值,群体贡献系数,个体贡献系数,货币计量模型探讨
一、引言
人力资源即劳动力资源,它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两部分:一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人力资源的消耗使用,一方面可以生产出维持其自身能力的补偿价值,另一方面创造出贡献价值形成企业的利润。
按计量尺度来划分,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分为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由于会计的主要计量方法是货币计量,企业决策也主要是以货币计量的信息为基础,再加上货币特征的综合性与确定性,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计量模式。
二、人力资源价值主要计量模式及评价
(一)未来净资产折现法
我国学者文善恩于1996年提出用未来净资产折现法计算人力资源群体价值,他认为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二者分别乘以各自的未来增长率,就可获得人力资源群体价值。其模型考虑了人力资源的必要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但必要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增长率、时期数与贴现率的确定较为主观,影响了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式
1971年巴鲁克.列夫(Baruch Lev)和阿巴.施瓦茨(Aba Schwartz)提出职工未来收益或工资报酬折现模型。该模式的假设条件是某人在其职业生涯中肯定不会离开这个组织,且此人在该组织中会终身从事一个岗位。实际上,人的工作岗位是经常变动的,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高估个人的服务年限,并且此模型仅以职工工资作为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源剩余价值。因此,该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不够完整。
(三)当期价值计量法
李世聪教授于2003年提出了人力资源当期计量方法,他认为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体现人力资源的基本职能,应当计算人力资源当期投入成本和当期新创造的价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依据。群体人力资源价值计算公式:
个体人力资源价值计算公式
当期价值计量法既包括群体价值的计量也包括个体价值的计量,计量模式比较全面,营业利润投资收益等各种相关的指标容易取得,可操作性强;计算当期价值,不需估计个人服务年限,不会高估或低估人力资源价值。本文即以当期价值计量法为基础,完善人力资源当期价值计量模型。
三、完善人力资源当期价值计量模型
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应分成两部分:人力资源交换价值计量和人力资源当期新增贡献价值的计量。
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是劳动者参加组织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脑力和体力的补偿。交换价值体现为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对于企业,投入成本即表现为企业所支付的工资、津贴、福利费、培训费、离职费等支出。但由于因为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受到职工绩效影响,可能高于或低于人力资源投入成本,所以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确定的只是职工应具备的交换价值,而该职工实际的人力资源交换价值还应结合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来最终确定,所以应引入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贡献系数。
人力资源的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创造的剩余价值即为人力资源为企业所创造的利润部分。按照当期价值理论,在公式中采用的企业营业利润(OP)、企业投资收益(RI)和企业减亏额(DL)之和作为人力资源当期新增贡献价值的基础。但由于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的投资收益已经列示在营业利润计算之前,而且企业减亏额还涉及到利润分配的问题,所以三者之和未能真正体现企业新增贡献价值。因此,把OP+RI+DL用息税前利润EBIT代替,EBIT不受利润分配方式和筹资方式影响,纯粹体现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共同创造的新增利润。
(一)完善企业当期个体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
综上所述,第t年i职位上j个体的力资源价值就等于第t年i职位上j个体的当年投入成本中形成人力资源价值的部分与该职位上j个体的贡献价值之和,具体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Vtij代表第t年i岗位j员工的人力资源价值;Ltij代表第t年i岗位j员工的当期投入成本;Ptij代表投入成本形成人力资源价值的比重———即投入成本个体贡献系数;EBITt表示第t年企业的息税前利润。HCRt表示第t年人力资源利润贡献率,即人力资源群体当期新增贡献价值在企业当期整体贡献价值中的比例。gi代表i岗位的岗位调整系数;rij代表i职位j个体的个人岗位贡献价值调整系数;Ni表示i职位上的人数。
公式中Ltij、EBITt可以直接从当年的财务资料中通过分析整理得到。
投入成本个体贡献系数Ptij可根据单个职工绩效系数确定。下面以总经理职位为例讲解如何确定总经理的单个职工绩效系数:
假设企业聘请5名专家为部门经理进行绩效评价,并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
采用360度绩效评价法对总经理进行绩效考核,从自己、同事、下属、客户、主管几个群体分别选取评价者根据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对总经理进行评价,计算总分,用各个评价者的评分的算术平均数作为经理的个人绩效得分。
个人绩效得分/100=单个职工绩效系数
单个职工绩效系数即为投入成本个体贡献系数Ptij。
企业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来源于人力资源因素,一部分来源于非人力资源因素,因此需要在企业全部的剩余价值中把人力资源因素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分离出来,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中的剩余价值部分。假设企业的效益(或产出)与人力资源的投入、物力资源的投入成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关,从而计算得出人力资源利润贡献率,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做了简单的形式变换,得出企业当年人力资源利润贡献率:
其中:Lt为第t年人力资源的投入;Kt为第t年物力资源的投入;α为人力资源效益参数,β为物力资源效益参数,α、β均是通过近三年的数据计算得到的。
岗位调整系数gi即为该岗位对于全部岗位的重要程度,因为各岗位重要程度不同,对于企业新创造剩余价值的贡献也不同,所以各岗位当期创造剩余价值多少也不同,可以找出一个中心职位,确定其基本分值,其他岗位与中心职位相对应打分,据此可求出所有岗位的平均分值,则某一岗位上的岗位调整系数即i岗位的分值与岗位平均分值之比。
个人岗位贡献价值调整系数rij的确定应利用上文计算的单个职工绩效系数,计算该职位所有员工绩效系数的算术平均数,则rij就等于j员工的绩效系数与i职位全体员工的绩效平均数之比。
(二)构建企业群体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人力资源群体价值计算公式可以重述为:
其中,Vt代表第t年的人力资源群体价值,Lt代表第t年的人力资源工资报酬,Pv代表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群体贡献系数,Lt×Pv即为人力资源群体交换价值。EBITt表示第t年企业的息税前利润。EBITt和Lt可从当年的会计资料获得,其它参数同前。
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群体贡献系数可通过绩效考核的方法来确定,首先,计算得出单个职工的绩效系数。其次,计算每个岗位职工绩效系数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该岗位的平均绩效系数,最后,以岗位系数为权数对所有岗位的平均绩效系数进行加权平均,就会得到企业的群体绩效系数,即人力资源投入成本群体贡献系数。
参考文献
[1]文善恩.走向21世纪的现代会计(中)[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53-55
[2]Baruch Lev.Aba Schwarts.On the use of Economic Conceptof Human Capital in Financial Statements[J].AccountingReview,1971:34-37
如何学习货币时间价值 篇8
预备知识 (各字母含义)
P现值 (0时点的价值)
F终值 (将来的本利和)
i利息率 (折现率)
I利息额
n期限
A年金
一、货币时间价值概念
1. 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
同一等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差额
2. 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示
(1) 绝对数表现形式
(2) 相对数表现形式
3. 理论基础
社会化大生产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4. 注意
(1) 静止的资金、时间较短的资金不存在货币时间价值问题
(2) 一年以上的资金而且还是运动的资金存在货币时间价值
二、货币时间价值的类型
1. 单利是指只有本金产生的利息而没有利息产生的利息
2. 复利是指不仅本金产生利息, 利息也产生利息
3. 年金 (复利)
4. 单利和复利的区别
不同点:单利利息不产生利息, 而复利利息产生利息
相同点:两者本金都产生利息
三、单利
1. 单利终值的计算F=P (1+i*n)
2. 单利现值的计算P=F/ (1+i*n)
3. 单利的终值和单利的现值互为逆运算
四、复利
1. 复利终值的计算F=P (1+i) n或F=P (F/P, i, n)
(1+i) n和 (F/P, i, n) 称为复利终值系数
2. 复利现值的计算P=F (1+i) -n或P=F (P/F, i, n)
(1+i) -n和 (P/F, i, n) 称为复利现值系数
3. 复利的终值和复利的现值关系
复利的终值和复利的现值运算是互逆运算
复利的终值系数和复利的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两者乘积为1
五、年金
1. 年金的含义
系列等额等时距收付款叫做年金, 它与收付没有关系, 重点强调的是等额等时距而且不是一个。
2. 年金的分类
1) 普通年金 (有尾没有头)
初始点没有发生额, 而终结点有发生额
最大的特点:发生额都在期末
2) 即付年金 (有头没有尾)
又叫做先付年金、预付年金
特点:初始点有发生额, 而终结点没有发生额, 发生额都在期初
3) 递延年金间隔了若干期而发生的年金
4) 永续年金望不见头的年金
3. 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
1) 普通年金终值:F=A[ (1+i) n-1]/i或F=A (F/A, i, n)
[ (1+i) n-1]/i和 (F/A, i, n) 称为年金终值系数
2) 、偿债基金:A=F*i/[ (1+i) n-1]或A=F (A/F, i, n)
i/[ (1+i) n-1]和F (A/F, i, n) 称为偿债基金系数
3) 普通年金终值和年偿债基金的关系
普通年金终值和偿债基金的运算互逆运算
普通年金终值系数和偿债基金系数互为倒数
4. 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
1) 、普通年金现值:P=A{[1- (1+i) -n]/i}或P=A (P/A, i, n)
[1- (1+i) -n]/i和 (P/A, i, n) 称为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2) 、投资回收额:A=P{i/[1- (1+i) -n]}或:A=P (A/P, i, n)
i/[1- (1+i) -n]和 (A/P, i, n) 称为投资回收额系数
3) 普通年金现值和投资回收额的关系
普通年金现值和投资回收额的运算是互逆运算
普通年金现值系数和投资回收额系数互为倒数
5. 即付年金的计算
1) 即付年金的终值:F=A[ (1+i) n-1]/i* (1+i) 或F=A (F/A, i, n) * (1+i)
F=A{ (1+i) (n+1) -1]/i或F=A[ (F/A, i, n+1) -1]
2) 即付年金的现值:P=A{[1- (1+i) -n]/i}* (1+i) 或P=A (P/A, i, n) * (1+i)
P=A{[1- (1+i) - (n+1) ]/i+1}或P=A[ (P/A, i, n-1) +1]
6. 递延年金的运算
1) 递延年金终值的运算
递延年金的终值运算和普通年金的终值运算一样, 和递延期的多少或长短没有关系。
2) 递延年金现值的计算
A、单个法:单个算现值然后求和, 适用业务量少时
P=A[1- (1+i) - (n+m) ]/i或:P=A[ (P/A, i, n+m) , 然后求和
B、两步走:先普通年金求现值, 让后在复利求现值
P=A{[1- (1+i) -n]/i*[ (1+i) -m]}或:P=A[ (P/A, i, n) * (P/F, i, m) ]
C、迂回法:先算年金终值, 让后再复利求现值
P=A[ (1+i) n-1]/i* (1+i) - (n+m)
或P=A (F/A, i, n) * (P/F, i, n+m)
D、相减法::P=A{[1- (1+i) - (m+n) ]/i-[1- (1+i) -m]/i}
或P=A[ (P/A, i, m+n) - (P/A, i, m) ]
n为连续收支期限, m为递延期限
7. 永续年金没有终值
永续年金现值:P=A/i
六、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换算
一年如果付一次利息则名义利息和实际利息相同, 如果一年不是付一次利息则会造成名义利息和实际利息有差额。
i= (1+r/m) m-1式中:r为名义利率;m为年复利次数
摘要:归纳总结货币时间价值基本理念和计算技巧
参考文献
货币的相对价值 篇9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会计实务;多种运用
货币时间价值应用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在筹资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让我们意识到资金的获取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资金成本。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等都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投资决策方法。以货币计量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会计实务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成为必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要素的计量改变了以前单一的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现状,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这样货币的时间价值在新准则会计实务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
一、在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中的运用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弃置费用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油气资产、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义务。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 —或有事项》的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
[例1]甲企业属于特殊行业,于20×9年1月31日购置特定设备一套,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预计使用寿命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设备于1月份交付使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在该设备使用期满后将其拆除,并对造成的污染进行整治,为此,预计弃置费用为10万元。假设实际利率为6%。
弃置费用现值=100000×(P/ F,6%,5)=100000×0.747=74700(元)特定设备入账价值=1000000+74700=1074700(元)
二、在资产减值中的运用
从新规则具体规定来看,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需要在资产负债表日合理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而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判断可收回金额的主要涉及的因素为资产公允价值、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新准则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例2]乙航运公司与2011年末对一艘远洋运输船舶进行减值测试。该船舶账
面价值为320 000 000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乙航运公司难以确定该
舶公允价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因此,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资产的
可回收金额。折现率15%。计算如下:
年份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15%的折现系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201250 000 0000.869643 480 000
201349 200 0000.756137 200 000
201447 600 0000.657531 300 000
201547 200 0000.571826 980 000
201647 800 0000.497223 77 0 000
201749 400 0000.432321 360 000
201850 000 0000.375918 800 000
201950 200 0000.326916 410 000
合计 219 300 000
由于在2019年末,船舶的账面价值为320 000 000元,可回收金额为219 300 000元,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回收金额,因此应提减值准备。
应确认的减值准备=320 000 000-219 300 000=100 7000
三、在实际利率法中的运用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用的利率。
(一)实际利率法在可转换公司债券中的的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应当在初始确时将负债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分别进行处理。企业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并以此作为初始确认的金额,确认应付债券:再按照可转换公司债券整体的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确定权益成分初始确认金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例]上市公司经批准于2×10年1月1日按每份面值100元发行了1000000份5年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共计1000000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甲上市公司普通股股票,转股时每份债券可转10股,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假定2×11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上市公司普通股股票。甲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9%。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甲上市公司有关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10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
首先,确定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
100000000×(P/S,9%,5)+100000000×6%×(P/A,9%,5)=100000000×0.6499+100000000×6%×3.8897=88328200(元)
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为:100000000-88328200=11671800(元)
借:银行存款 100000000
应付债券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16718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转换公司债券 11671800
(2)2×10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时
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
=88328200×9%=7949538(元)
当期应付未付的利息费用
=100000000×6%=6000000(元)
借:财务费用 7949538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6000000
—利息调整 1949538
(3)2×11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
债券持有人在当期付息前转换股票,应按债券面值和应计利息之和除以10,计算转换的股份数。
转换的股份数=(100000000+6000000)÷10=10600000(股)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0000
—应计利息 60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转换公司债券 11671800
货:股本 1060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9722262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97349538
(二)实际利率法在融资租赁中的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1——租赁》,无论是未确认融资费用还是未实现融资收益都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应当将租赁开始日其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人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分摊?在租赁资产时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人账的情况下,实际利率法即分摊率理所当然就是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所使用的折现率。在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情况下,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
案例:2007年12月1日,新华公司与方正租赁公司签订一份矿泉水生产线融资租赁合同。租赁合同规定:租赁期开始日为2008年1月1日;租赁期为3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000000元;租赁期届满,矿泉水生产线的估计残余价值为400000元,其中甲公司担保余值为300000元,未担保余值为100000元。
该矿泉水生产线于2007年12月31日运抵新华公司,当日投入使用;新华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折旧,于每年年末一次确认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假定该矿泉水生产线为全新生产线,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为6000000元;租赁内含利率为6%。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矿泉水生产线归还给乙租赁公司。
2007年12月31日,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2000000×2.6730+300000×0.8396=557880(元)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597880(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6300000 -5597880=702120(元)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5597880
未确认融资费用 702120
贷:长期应付款 6300000
2008年12月31日,按实际利率法分摊融资费用:
应分摊的融资费用:期初本金×实际利率=5597880×6%=335872.8
借:财务费用 335872.8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35872.8
(三)实际利率法在收入类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14——收入》企业销售商品,有时会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如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即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分期收回(通常为超过三年)。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供货方提供信贷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作为财务费用的抵减处理。
案例:同方公司2007年1月1日售出大型设备一套,协议约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从销售当年末分5年分期收款,每年1000万元,合计5000万元,成本为30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假定购货方在销售成立日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实际利率为7.93%。
2007年1月1日购人大型设备的会计核算为:
借:长期应收款 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0(公允价值即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
未实现融资收益 1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0
贷:库存商品 3000
2007年12月31日,收到购货方的第一次付款1000万元时:
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每期期初应收款本金余额×实际利率
每期期初应收款本金余额=期初长期应收款余额一期初未实现融资收益余额
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5000-1000)× 7.93%=317.2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长期应收款 1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317.20
贷:财务费用 317.20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实际资金时间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其目的主要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以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些对于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可比性,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同度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玉林.现代会计结构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国辉.会计理论体系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