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敏感试验

2024-09-30

微生物敏感试验(精选7篇)

微生物敏感试验 篇1

笔者选择291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研究, 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微生物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中随机选择291例 , 收集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研究 , 其中男62例 , 女229例年龄55~ 81岁, 平均年龄 (66.1±2.3 ) 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 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

1.2 方 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清晨中段尿液送检, 取尿沉渣划线, 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置于35℃的孵育箱中予以24 h的培养[1]。利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对细菌进行鉴定, 若怀疑为真菌感染, 则接种萨布罗培养基, 分别置于25℃和35℃的孵育箱中进行培养, 并利用柯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对酵母样真菌进行鉴定。利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

1.3 统 计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 并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 , 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并检测P值, 若P<0.05, 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菌群分布 情况 分析

经统计, 291例标本共分离出296株细菌, 同时检出两种菌株 (细菌和真菌) 5例, 其中革兰阴性菌149株, 占50.34%;革兰阳性菌120株, 占40.54%;真菌27株, 占9.12%,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 药 敏 结 果 分 析

296株病原菌中 , 27株真菌未进行药敏试验 , 其余269株病原菌中,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青霉素G耐药性为90.04%, 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均为100.0%, 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性最高为100.0%。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谢疾病, 因此糖尿病会影响身体多个器官。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因全身抵抗力低, 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 易发生尿路感染[2]。且糖尿病患者由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给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可乘之机, 尿液中有大量的葡萄糖, 为细菌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 临床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一部分患者因怕麻烦, 导致抗生素应用不当, 引起病情迁延不愈。因此, 糖尿病患者出现合并尿路感染之后, 要及时到医院接受尿常规检查, 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并根据实际结果,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以提高治疗效果。该研究最终结果显示, 291例标本共分离出296株细菌, 296株病原菌中, 27株真菌未进行药敏试验, 其余269株病原菌中,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即提示, 糖尿病合发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大多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且耐药菌株增加。

综上所述, 临床对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会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 要注意结合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微生物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291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研究。结果 291例标本共分离出296株细菌, 296株病原菌中, 27株真菌未进行药敏试验, 其余269株病原菌中,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糖尿病合发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大多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且耐药菌株增加。临床治疗要注意结合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泌尿系感染,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

参考文献

[1]王蓓芸, 黄高忠, 张莉, 等.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泌尿系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 34 (10) :782-786.

皮肤敏感试验药物的调查分析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临床用药须知》以及本院2008年度在临床使用的1415种药物的说明书。

1.2 方法

查阅了《临床用药须知》和本院2008年度在临床使用的1415种药物的说明书, 统计其中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 并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 《临床用药须知》及本院2008年度在临床使用的1415种药物的说明书中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的构成情况, 见表1。

2.2 《临床用药须知》和本院2008年度在临床使用的1415种药物的说明书中均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 见表2。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临床用药须知》的页码

2.3 本院2008年度在临床使用的1415种药物的说明书中规定必须做皮试、但《临床用药须知》未收录或未作规定的药物, 见表3。

2.4 《临床用药须知》规定必须做皮试、但本院未有的药物, 见表4。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临床用药须知》的页码

3讨论

3.1 从表1-表4可见, 必须做皮试的药物中90%以上是注射剂, 而且大部分是抗生素注射剂。其次, 生物制品注射剂也占一定比例。因此临床应用这些种类的药物前, 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过敏体质, 包括有无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等, 并且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置过敏反应。若出现过敏反应或改用口服剂型。

3.2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第九条:药品说明书应当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 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药品说明书的具体格式、内容和书写要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由此可见, 药物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力。药品出现的不良反应未在说明书中充分说明的, 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由该生产企业承担[2]。因此, 各药品生产企业对药物说明书越来越重视。

大多认为, 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前必须做皮试, 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虽然有交叉过敏反应, 只是对青霉素过敏者不宜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但未强调所有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要做皮试。本文统计到的药物说明书中规定必须做皮试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大多都是生产企业近年来不断完善修改了药物说明书的。而且这种完善修改药物说明书的工作不断地在持续进行。除了本文对本院所用的药物说明书的调查统计外, 可能还有若干药物在说明书中规定使用前必须做皮试, 如头孢噻肟钠 (特依宁, 广药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这就需要医药工作者及时掌握药物信息, 安全合理用药, 避免患者的损失和医疗纠纷。

3.3 《临床用药须知》中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 如青霉胺片剂、玻璃酸酶注射剂等, 虽然该药的说明书没有明确要求必须做皮试, 但也值得在使用中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

3.4 皮试液一般应采用原药物 (同批号) 配制, 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皮试液不宜用青霉素或其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代替。因为某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皮试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另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应用安全性的情况[3]。同时,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服用抗过敏的药物等, 皮试有时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所以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仍需严密监测, 做好药物过敏的抢救准备。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本院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 指导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方法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 2005年版) (以下简称《临床用药须知》) , 调查本院2008年度在临床使用的1415种药物的说明书, 统计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用药须知》中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有26种, 其中抗生素12种, 占46.15%;而本院临床使用的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有23种, 其中抗生素13种, 占56.52%。必须做皮试的药物中90%以上是注射剂。结论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以注射用抗生素为主。同时, 医务工作者应该特别注意药物说明书及其更新, 保障患者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

关键词:皮肤敏感试验,皮试,说明书,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2005年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2006.

温砂1井储层敏感性评价试验 篇3

1 试验背景

温西三区块是吐哈油田第一个实施二次开发的区块, 目前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Ⅰ类层采出程度高、含水上升块, 产能下降, Ⅱ、Ⅲ类层物性差, 措施有效率低, 动用困难。针对温西三区块目前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利用现有岩心进行储层敏感性试验, 评估温西三区块的开发潜力, 提高Ⅰ类储层采出程度, 改善Ⅱ、Ⅲ类储层开发效果。

2 储层敏感性评价试验

评价试验以温西三区块温砂1井为例, 通过速敏、水敏、碱敏三项试验评价温西三储层的敏感性, 方法和评价标准按照2010年《储层敏感性流动试验评价方法》执行[2]。

2.1 速敏敏感性评价试验

速敏性是指由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引起储集层中微粒运移、喉道堵塞所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先将处理好的岩样装入夹持器中, 始终保持围压值大于岩心上游压力1.5~2.0M P a。驱替试验用水为标准盐水, 分别按照0.10、0.25、0.50、0.75、1.0、1.5、2.0、3.0、4.0、5.0、6.0m L/min流量驱替。试验从最低流速开始, 依次逐渐提高流速。从试验结果图1-A中看出岩心渗透率随流体流动速度增加先升高后再下降, 渗透率出现了临界点。随着流速的增高, 岩心中的微粒脱落形成桥堵, 临界流速为0.50cm3/min, 存在强速度敏感性。高岭石、伊利石是容易引起流速敏感性的主要矿物, 而温砂1井储层中伊利石含量微小, 高岭石含量高达51%, 因此造成温砂1井岩样速敏损害的主要原因是高岭石含量过高。

2.2 水敏敏感性评价试验

水敏性是指当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膨胀、分散、运移, 导致渗透率不同程度降低的现象。本试验以三种浓度的盐水进行, 随着盐度的降低, 间隔逐渐减小。初始盐水为矿化度42345mg/L的标准地层水, 矿化度逐渐递减至纯净水。试验结果 (图1-B) 表明温砂1井岩心随着矿化度的下降, 渗透率整体呈现迅速下降——稳定的变化趋势, 存在临界拐点, 根据行业标准, 可知温砂1井岩心水敏指数为83.50%, 属强度水敏性储层。

2.3 碱敏敏感性评价试验

碱敏性试验是基于高p H值流体进入油气层后, 将破坏油气层中粘土矿物和硅质胶结物的结构, 从而造成油气层的堵塞伤害。该试验首先以与地层水相同矿化度的KCl盐水 (p H值6~7) 测定碱处理前的液体渗透率。再用稀Na OH溶液按1~1.5个p H值单位的间隔, 依次向岩样中注入碱性溶液10~15倍孔隙体积, 静止浸泡12 h以上, 测岩样的渗透率, 得到试验结果见图1-C。当p H值从7增加到13时, 储层渗透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过程, 在p H值等于7时, 由于碱液与储层粘土矿物发生表面阳离子交换, 导致粘土晶片间相互排斥而分散, 进而随流体迁移, 堵塞喉道, 渗透率逐渐降低。当p H值从8.5增加到13时, 由于高p H值溶液溶蚀了储层中的高岭石, 储层渗透率小幅度提高, 说明在强碱条件下高岭石也可被溶蚀。经计算温砂1井岩心的碱敏指数为61.76%, 碱敏程度中等偏强。

3 试验结论

通过分析温砂1井三项敏感性评价试验认为本地区的储层为强速敏、强水敏、中等偏强碱敏储层。该类储层适合温和注水开发, 注入水矿化度接近地层水, 钻井液、酸化液、压裂液等注入液PH值偏碱性合适。

摘要:本文以温砂1井大量的取心样品为试验对象, 通过三项评价试验, 多角度分析了目前温西三区块储层的敏感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类储层的开发方式、注入液标准。本文成果对研究高含水期油田储层损害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敏感性评价,速敏,水敏,碱敏

参考文献

[1]杜鑫, 俱炜农, 蔺美丽.储层敏感性评价试验[J].石油化工应用, 2011.6 (30) :36-38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行业标准SY/T53582010[S].储层敏感性流动试验评价方法

[3]谢姗, 李治平等.大庆三肇地区扶余油层储层敏感性分析[J].油气田开发, 2011.12 (29) :63-66

微生物敏感试验 篇4

1 药敏纸片的制备

(1)选用质地均匀、吸水力强的滤纸 (如国产新华1号滤纸) ,印上药物名称,然后用打孔机打成直径6mm的圆纸片,置于干净的小西林瓶内,压线后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经15磅20min高压灭菌,置于超净工作台内,将灭菌纸片倾倒于灭菌90mm培养皿,均匀铺开,然后置于60℃干燥箱内充分干燥。

(2)在超净工作台内,将纸片倾斜于培养皿一角,然后按每100张纸片加入一种抗菌药物1ml,用灭过菌的小镊子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搅烂。同时在培养皿上记录药物名称,浸泡0.5h后,将培养皿放平后,用小镊子将纸片在培养皿内均匀铺开,置37℃温箱内干燥,干燥后即可在超净工作台内装瓶,密塞,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置阴暗干燥处存放,避免受潮,有效期3~6个月。

(3)各种抗菌素纸片的制备:青霉素: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0000u/ml,吸取1ml加甲醇9ml即成。每片含药量10IU。链霉素:称取原药10mg,加无菌生理盐水1ml混匀,再加75%的甲醇9ml,即成。每片含药量10µg。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称取原药10mg,加0.9%甘氨酸钠1ml,再加p H3.6甲醇9ml即成。每片含药量10µg。新霉素、新生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呋喃西林:称取原药10mg,加无菌生理盐水1ml,再加甲醇9ml混匀即成。氯霉素、合霉素、红霉素:称取原药10mg,加甲醇10ml即成。每片含药量10µg。卡那霉素:称取原药10g加无菌生理盐水1ml混匀再加50%的甲醇9ml混匀即成。每片含药量10µg。粘菌素: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000000IU/ml取1ml加甲醇9ml混匀即成。每片含药量10IU。磺胺类药物:称取原药10mg加甲醇10ml混匀。每片要含量100µg。

2 药敏试验操作步骤

2.1 涂菌

用灭菌棉花棒蘸取试验菌涂布于培养基表面,倒置37℃温箱中20min,使培养基表面干燥。

2.2 放纸片

将各种抗菌素纸片放置于培养基表面,用灭菌小镊子轻压,使其紧贴于培养基上,置4℃冰箱中放置2~4h,再取出置37℃温箱内培养16~24h。

2.3 测抑菌圈直径

取出培养皿,测量各纸片周围的抑菌圈直径,准确到0.1mm。

3 影响药敏结果的因素

3.1 培养基

应根据试验菌的营养需要进行配制。倾注平板时,厚度合适 (约5~6mm) ,不可太薄,一般90mm直径的培养皿,倾注培养基18~20ml为宜。培养基内应尽量避免有抗菌药物的拮抗物质,如钙、镁离子能减低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活性,胸腺嘧啶核苷和对氨苯甲酸 (PABA) 能拮抗磺胺药和TMP的活性。

3.2 细菌接种量

细菌接种量应恒定,如太多,抑菌圈变小,能产酶的菌株更可破坏药物的抗菌活性。

3.3 药物浓度

药物的浓度和总量直接影响抑菌试验的结果,需精确配制。商品药应严格按照其推荐治疗量配制。

3.4培养时间

一般培养温度和时间为37℃8~18h,有些抗菌药扩散慢如多粘菌素,可将已放好抗菌药的平板培养基,先置4℃冰箱内2~4h,使抗菌药预扩散,然后再放37℃温箱中培养,可以推迟细菌的生长,而得到较大的抑菌圈。

4 应用

微生物敏感试验 篇5

环氧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超高级路面材料, 在国内钢桥面铺装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内已有30余座大桥, 超过50余万m2的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1,2]。环氧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热固性材料, 混合料最终路用性能受温度、时间等施工参数的影响大。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拌和温度、容许施工时间的范围都非常小, 且其微小的变化将影响铺装的最终性能[3,4,5]。近年来国内完成的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项目就频繁出现因为施工原因导致环氧沥青铺装出现早期病害的情况。

论文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施工过程中的环氧沥青用量变化、关键筛孔通过率变化 (级配变化) 、混合料成型时间变化、击实功变化和成型温度变化等几个施工的关键因素, 研究环氧沥青混凝土最终性能受以上几个因素影响的敏感性[6,7]。

本次室内试验的环氧沥青混凝土采用美国产环氧沥青、句容产玄武岩、江宁产石灰岩矿粉, 环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结果如表1所示。

2 沥青用量变化对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环氧沥青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的油石比波动, 运输、摊铺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或者防水粘结层进入铺装层混合料内都会导致混合料的油石比发生变化。为了模拟施工现场油石比变化, 本次进行了最佳油石比±0.3%条件下的马歇尔试验, 通过孔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3个指标分析油石比变化对环氧沥青混凝土最终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环氧沥青混凝土在最佳油石比±0.3%的情况下, 各项指标均满足技术指标要求。马歇尔试件空隙率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大而降低, 稳定度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有所下降, 流值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有所增加。为提高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和变形性能, 建议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沥青用量以上限进行控制。

3 级配波动变化对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级配的变化会使环氧沥青混凝土空隙率发生变化, 导致铺装层发生严重的水损害或者更易产生疲劳开裂。为模拟施工现场关键筛孔通过率变化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论文进行了不同关键筛孔通过率变化下的马歇尔试验。一般认为, 环氧沥青混凝土的关键筛孔为0.075 mm、2.36 mm和4.75 mm, 目前现场施工控制中要求分别控制在设计值的±2%、±3%、±3%。论文通过室内试验模拟环氧沥青混凝土关键筛孔在临界值时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从而分析关键筛孔通过率变化对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具体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注:油石比为6.5%

由表3可以看出关键筛孔通过率变化对环氧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度、流值2个值影响不大, 但对环氧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影响比较大。0.075 mm筛孔通过率降低2%时, 2.36 mm筛孔通过率增加3%时, 4.75 mm筛孔通过率增加3%时, 环氧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变化幅度较大, 接近空隙率控制的上限3%。因此为保证环氧沥青混凝土空隙率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环氧沥青混凝土关键筛孔的通过率。

4 成型时间变化对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环氧沥青是一种热固性材料, 随着时间的增加, 环氧沥青胶结料会逐渐反应, 粘度逐渐增大, 失去可施工性。为了模拟施工现场混合料成型时间的变化, 论文将拌合好的环氧沥青混凝土置于120℃条件下不同时间, 然后再成型马歇尔试件, 测试马歇尔时间的空隙率、稳定度和流值, 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试验过程中马歇尔试件状态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 在120℃条件下, 环氧沥青混合料存放60 min以内, 混合料的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基本没有变化。但是60 min以后, 环氧沥青混凝土开始局部反应结块, 成型后试件表面的油分变少。因此现场施工过程中当环氧沥青混凝土温度在120℃条件下时必须在60 min之内压实成型, 否则坚决弃用。

注:油石比为6.5%

注:油石比为6.5%

环氧沥青混凝土的可成型时间与环氧沥青胶结料的粘度增长规律基本一致, 论文测试了环氧沥青在120℃条件下的粘度增长曲线 (如图1所示) 。从试验结果可知环氧沥青胶结料刚混合时粘度较低, 约为0.1 Pa·s, 具有良好的拌合性。在55 min时粘度增长出现拐点, 粘度增长速率加快, 此时对应的布氏粘度约为0.5 Pa·s。施工过程中可以参照环氧沥青胶结料的粘度变化确定环氧沥青混凝土的可施工时间。

5 压实功变化对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环氧沥青混凝土多用于跨海或者跨江大桥钢桥面铺装, 碾压不及时或者局部漏压可能会影响铺装层的最终性能。为了模拟施工现场局部压实功变化, 进行了不同击实次数马歇尔试验, 通过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3个指标评价混合料的性能变化。具体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以看出压实功变化 (即击实次数的变化) 对混合料的性能是有影响的。25次击实的试件的空隙率明显大于50次与75次击实的情况, 50次与75次击实的试件的空隙率相差不大。因此, 环氧沥青混凝土现场施工中应及时碾压, 尽量减少漏压, 保证碾压的均匀性。

室内试验结果也表明, 环氧沥青混凝土75次击实的情况下马歇尔试件空隙率较50次击实情况下变化不大, 而稳定度和流值稍有增加, 说明现场施工过程中增加压实功有利于改善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现场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压实功。

6 成型温度变化对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美国环氧沥青混凝土现场出料温度要求控制在110~121℃[6], 混合料出场拌合完毕后要在规定的温度内摊铺完毕。由于采用环氧沥青的桥面铺装项目多为跨江跨海大桥, 温降速度快, 如果不及时碾压可能影响铺装的最终性能。为了模拟施工现场环氧沥青混凝土压实温度变化对铺装性能的影响, 论文进行不同温度下马歇尔击实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

从试验结果看, 环氧沥青混凝土击实温度降低20~30℃条件下, 试件的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变化不大。90℃以上温度范围内只要保证有效的初始压实度, 就可以保证环氧沥青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当前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初压终了温度不低于82℃, 终压终了温度不低于65℃是合适的[6]。

7 结论

论文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了环氧沥青混凝土现场施工过程中沥青用量、关键筛孔通过率、成型时间、压实温度和成型温度变化对混合料最终性能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1) 马歇尔试件空隙率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大而降低, 稳定度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有所下降, 流值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有所增加。建议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沥青用量以上限进行控制;

(2) 关键筛孔通过率变化对环氧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影响不大, 但对空隙率影响较大, 为保证铺装的最终性能建议严格控制;

(3) 环氧沥青混凝土最终性能受成型时间影响大, 现场施工应严格控制施工时间, 施工的合理时间可依据环氧沥青胶结料粘度增长规律确定;

(4) 压实功试验表明环氧沥青混凝土现场施工控制时应及时碾压, 尽量减少漏压, 保证碾压的均匀性。同时适当增加压实遍数有利于提高混合料的性能;

(5) 成型温度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初压终了温度不低于82℃, 终压终了温度不低于65℃是合适的。

参考文献

[1]南京二桥建设指挥部, 东南大学.南京二桥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技术研究[R].2001.

[2]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崇启大桥多孔大跨径连续钢箱梁桥面铺装体系研究调研报告[R].2009.

[3]黄卫, 钱振东, 程刚, 杨军.大跨径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研究[J].科学通报, 2002, (24) :1 894-1 897.

[4]黄卫, 胡光伟, 张晓春.大跨径钢桥面沥青混合料特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2 (4) :53-55.

[5]张晓东, 张昭.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施工质量控制[J].公路交通技术, 2012 (5) :45-48.

[6]饶建成, 柳音, 曹雪娟.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灰关联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10) :740-742, 757.

微生物敏感试验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451例恶性血液病院内感染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193例, 其中39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男23例, 女16例, 年龄17岁~72岁, 平均年龄 (46.1±18.5) 岁。以上病例均经细胞学检查符合血液病的诊断标准, 住院期间均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 在治疗期间或化疗间歇期或出院后1周内出现肺部感染真菌感染, 其诊断符合相关标准[1]。

1.2 标本的留取和化验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胸部X线片情况, 对诊断或可疑的肺部感染患者给予留取标本:晨起刷牙, 清水漱口, 用力深咳留取痰标本于无菌盒内, 部分为咽拭子标本或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按《全国检验操作规程》[2]分别进行细菌和真菌涂片、培养。

2 结果

2.1 真菌感染情况

193例患者留取标本653份, 培养并分离出137株病原菌, 标本阳性率为20.98%, 而患者阳性率则为70.98%。137株病原菌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81株, 真菌39株, 革兰阳性菌17株。39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21株占53.85%;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7株, 占17.94%;曲霉菌4株, 占10.26%。本组真菌感染患者中急性白血病26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2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2.2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见表1。

除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外其他3种抗真菌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 而又以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达28.21%。

3 讨论

3.1 恶性血液病易并发真菌感染的原因

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当机体感染真菌后是否发生真菌感染性疾病取决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与真菌致病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免疫功能健全, 可通过炎症反应和吞噬作用将病原抑制;如果免疫功能极度抑制, 即会出现感染的相关症状[3]。恶性血液病本身就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发生功能障碍, 从而使免疫器官如网状内皮系统、骨髓、胸腺和淋巴系统受到损害, 造成了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同时此类患者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进行化疗等的治疗。化疗会导致骨髓抑制致粒细胞减少或缺乏, 造成免疫功能极度削弱;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对呼吸道纤毛黏液、纤维素及Ig A等细菌清除系统都有破坏作用;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机体正常菌群被抑制, 导致菌群失调;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吞噬细胞功能减弱, 淋巴细胞功能受损, 使患者机体的抗原抗体反应降低。以上诸因素共同作用均导致真菌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发生率增加。文献报道[4]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与广谱抗生素、激素使用、中性粒细胞数量、血液病类型有关, 本组结果也表明真菌感染与血液病的类型有明显关系, 其中急性白血病感染占66.67% (26/39) 。

3.2 药物敏感试验及治疗

本组39株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有所不同, 其中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均为100%, 而对伊曲康唑、酮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2.05%, 74.36%和71.79%与文献报道[5]基本相符。出现此结果的可能是酮康唑和氟康唑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真菌药, 对于有潜在真菌感染的患者多采用酮康唑、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早期预防性用药, 从而导致抗真菌药物耐药增多。制霉菌素因口服不吸收, 只能局部应用, 在妇科门诊应用较多, 但在住院患者中应用较少, 因此极少出现耐药情况。当临床出现肺部感染尤其是疑似真菌感染时应及时的、多次做细菌和真菌的涂片和培养, 以便能正确地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本组患者标本阳性率只有20.98%, 而患者阳性率则达70.98%, 说明反复化验的必要性。考虑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在口腔定植较多见, 所以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建议早期即以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碱化口腔, 有助于防止上呼吸道真菌向下蔓延。而对肺部真菌感染特别是考虑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时, 治疗上则主张采用预防治疗、经验治疗、抢先治疗和确诊治疗方案[6]。经验治疗和抢先治疗一般选择抗菌谱较广的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伏立康唑。

总之, 恶性血液病患者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 由于此类患者免疫力低下, 所以入院后即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早期采取碱化口腔等防止真菌向下蔓延;疑为真菌感染时采取预防治疗、经验治疗、抢先治疗和确诊治疗方案。由于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率, 因此对疑似病例要进行多次的真菌涂片和培养, 以期确诊选择敏感的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修订版) [J].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7) :6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第3版.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875-877.

[3]赵娜, 陈虹, 陶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 2012, 24 (1) :21-23.

[4]施远洋, 郑瑞玑, 周继光, 等.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 (l1) :1893-1895.

[5]杨静, 王庆, 王东萍.177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 2012, 16 (2) :218-219.

微生物敏感试验 篇7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主要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及常用器材等, 均由临沂大学动物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1.2 培养基

普通营养琼脂、营养肉汤、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培养基等, 均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1.3 生化试剂

MR试剂、V-P试剂、吲哚试剂、尿素酶、柠檬酸盐等。糖生化发酵管等, 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1.4 病料来源

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送检的疑似鸭大肠埃希氏杆菌病病例, 共计120份。

1.1.5 药敏试纸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阿奇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硫酸新霉素、磷霉素钠、利福平、盐酸恩诺沙星、硫酸粘杆菌素、氟苯尼考、痢菌净、头孢噻呋钠、氨苄西林、优溴胺、盐酸可林霉素药敏纸片, 由临沂大学动物药理实验室提供。

1.1.6 大肠埃希氏杆菌抗“O”型标准血清

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1.2 试验方法

1.2.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脏或心血在麦康凯平板上划线接种, 37℃培养18h, 挑取单个典型菌落接种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进行鉴别, 取典型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1.2.2 生化试验

将纯化细菌分别进行靛基质试验、M.R.试验、V-P试验、吲哚试验、枸椽酸盐利用试验、尿素分解试验及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的微量生化试验, 37℃培养18~24h, 观察其生长情况。

1.2.3 血清型鉴定

将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的菌株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37℃培养18h, 用适量0.5%石炭酸生理盐水2mL将菌苔洗下, 置小圆底试管中, 制成浓稠菌悬液 (20~30亿个细菌/ml) , 经过121.3℃高压2h, 破坏其K、H抗原, 即为“O”抗原, 4℃保存备用。然后用标准O型血清对分离的大肠埃希氏杆菌进行玻片凝集试验。按照O型分类要求, 首先与多价血清进行玻片凝集反应, 然后用单价因子血清进一步分型。

1.2.4 药敏试验

对分离的94株大肠埃希氏杆菌采用纸片平板扩散法 (K-B法) 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观察分离菌对16种不同抗菌药物在体外的敏感性。将分离菌接种到普通肉汤培养基, 37℃培养18h后, 稀释成菌含量为107个/mL (与标准比浊管比较) 菌液, 并将菌液均匀涂布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 然后取各种药敏纸片贴附在含菌营养琼脂平板上, 置于37℃培养18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 根据抑菌圈大小确定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

判定标准:抑菌直径﹤10mm为耐药;抑菌直径10~15mm为中度敏感;抑菌直径﹥15mm为高敏。

2 试验结果

2.1 细菌的分离结果

试验从120份肉鸭疑似大肠杆菌病料中分离出大肠杆菌94株, 分离率为78.3%。

2.2 分离菌的培养特性及形态特征

分离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边缘整齐、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近似灰白色的菌落, 大小在1.4~2.5mm。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菌落呈粉红色;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出紫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经革兰染色镜检, 可见两端钝圆、多呈单个或成对存在的革兰阴性短杆菌。其培养特性和形态特征与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培养特性和形态特征一致。

2.3 生化试验结果

分离菌多数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 产酸产气。只有个别发酵乳糖迟缓, 不发酵者仅为少数。V-P试验阴性, 吲哚试验表现阳性,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呈阴性, 尿素酶试验表现为阴性。靛基质试验和M.R.试验结果为阳性。分离菌符合大肠埃希氏杆菌的生化试验特性。

2.4 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 从临沂市分离的94株大肠杆菌对优溴胺、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噻呋钠、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 (包括中敏和高敏) 较高, 分别为93.6%、80.8%、76.6%、74.5%和69.1%。而氟苯尼考、盐酸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痢菌净敏感率较低。

2.5 血清型鉴定结果

对分离出的94株大肠埃希菌, 除8株因未出现玻板凝集反应或自凝而未能定型外, 鉴定出的O型血清型共计18种。其中, O78血清型的菌株最多, 有15株、O1为13株、O2为11株、O88为10株、O15为8株、O11为6株, 占血清型总数的73.2%, 确定为优势血清型。其结果见表2。其中大部分与鸡的大肠杆菌优势血清相同, 但亦有差异。

3 讨论

(1) 试验从120份肉鸭疑似大肠杆菌病料中分离出大肠杆菌94株, 分离率为78.3%, 分离率较低。说明肉鸭部分疑似大肠杆菌病例可能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浆膜炎。因此, 分离率比报道的鸡大肠杆菌疑似病例分离率低。

(2) 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从临沂市分离的94株鸭大肠杆菌对优溴胺、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噻呋钠、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 (包括中敏和高敏) 较高, 而氟苯尼考、盐酸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痢菌净等敏感率较低。说明临沂市肉鸭大肠杆菌由于长期重复应用某些抗菌药物而产生了耐药性。因此, 对肉鸭大肠杆菌的治疗建议先做药物敏感性试验, 做到科学防治。

(3) 试验中优溴胺敏感率高达93.6%, 其敏感率和高敏率均优于其它抗菌药物, 建议在临床治疗中首选优溴胺作为预防和治疗药物, 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优溴胺”为山东鲁港福友药业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广谱抗菌类药物, 本药物可快速穿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作用于细胞内部, 使细胞正常氧化还原终止, 抑制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内酶的巯基集团, 影响胞壁, 导致胞质成分的渗漏, 使细菌快速死亡。本品抗菌谱广, 疗效高, 价格低。对败血型大肠杆菌的控制效果十分显著。具有广谱高效抗菌作用, 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效果极佳,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4) 大肠杆菌病极易产生耐药性。为了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在预防和治疗肉鸭大肠杆菌病时, 应注意交替用药, 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降低用药成本。

上一篇:社会进化论下一篇:用友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