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学习者

2024-05-11

不同水平学习者(共12篇)

不同水平学习者 篇1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普通高中教育中的一种, 其定位是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 注重实践的学习, 其学历低于本科, 其招生面向“三校生”和普高生。普高生, 顾名思义, 就是从普通高中升入的高职生。而“三校生”是指来自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及高级职业中学 (简称职业高中) 的学生的统称。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 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 这些学生毕业后其学历相当于高中生。由于高职院校强调专业技能化, 从而淡薄英语的学习, 导致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薄弱化。因此, 在专业技能目标化的学习环境下, 如何使得这一特殊群体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水平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关于高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 有一些研究, 如三校生的“学习习惯欠佳” (胡锐, 木鸿英, 2003) , “三校生”学习成绩低 (蔡景界, 于东风, 2002) 。而且许多高职院校对于这两种生源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然而, 高职院校的三校生和普高生属于不同的生源, 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 能否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到底是否存在差异?这方面的对比调查甚少。要探讨适合两个群体的特殊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就要了解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及学习习惯, 因为这对于英语学习有比较大的影响 (杨儒平, 左伟, 2005;胡锐, 木鸿英, 2003;林新事, 2002;王红斌, 2002) 。因此, 本文拟对比分析高职院校中的这两个群体, 调查他们在英语学习水平及学习习惯方面的异同, 力图找到适合各自的教学方法, 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

二、调查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文使用调查问卷对高职院校中的三校生源和普高生源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习惯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个大一班学生。一班生源为普通高生, 二班生源为三校生。这两个班的英语老师相同, 英语教材相同, 老师所采用的授课方法授课进度等均相同。笔者向两个班各发放了30份调查问卷, 共60份。学生填写后收回, 一共46份有效问卷。其中一班有效问卷24份, 二班22份。

2. 调查结果

以下两表并非是所有调查项目的统计, 而只选取了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测量项目。

(注:*:p<0.05;**:p<0.01)

(注:*:p<0.05;**:p<0.01)

3. 结果分析

(1) 英语学习水平

从表1可以看出, 在每个英语学习的测量项目中, 三校生都比普高生的水平低。三校生与普高生的听力理解度和口语障碍都有差异 (p<0.05) 。更引人注目的是, 他们的语法理解率、困难度和对目前英语学习的内容总的理解率都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三校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严重低于普高生。

(2) 英语学习习惯

这次调查中把英语学习习惯分成了这几类进行测量:英语知识学习习惯 (学习词汇及语法) 、英语能力培养习惯 (说、读、写) 、一般学习习惯 (预习、复习、作业) 、元认知策略习惯 (制定计划、执行计划) 等几大类。

在每个英语学习习惯的测量项目中, 三校生都比普高生的水平低。这说明普高生比三校生的学习习惯要好, 学习更积极主动。但是, 只有两个项目两者在p=0.05上有差异, 一个项目两者在p=0.01上有显著差异。这两类学生对于“自己在不断尝试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问题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只有15.8%的三校生选择“是”, 而64.0%的普高生选择“是” (p=0.001) 。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 从而影响英语学习。

(3) 课堂观察、个别访谈和终结性测试

让英语教师从课堂观察、个别访谈和终结性测试收集到了以下数据结果:三校生的英语水平确实比普高生要低;但三校生的出勤率较普高生高, 这表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三校生的自信心较低。

三、讨论和结果

综上,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三校生的英语水平低于普高生;三校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比普高生差, 但距离不是很大。因此, 对于三校生和普高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不能一概而论, 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尤其是对于三校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在教学内容上, 对于三校生应该增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主要包括词汇和基础语法教学。

2. 在学习策略方面, 必须加强学习策略的教学, 并鼓励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在教学中, 应该鼓励学生, 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喝彩, 对学生的弱点表示宽容, 从而强化学生的信心。

4. 在教材方面, 三校生和普高生的学习水平相差很大, 所以应该使用适合各自起点水平的教材, 不宜一味使用相同教材。

摘要: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 而不同生源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本文对高职院校中的三校生和普高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做了详细调查研究并对采集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笔者希望可以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其英语学习。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校生,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蔡景界, 于东风.《“三校生”源高职生英语水平现状与教法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3) .

[2].胡锐, 木鸿英.《“三校生”英语学习成绩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 .

[3].林新事.《英语初学者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 .

[4].王鸿斌.《浅谈英语的学习管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4) .

[5].杨儒平, 左伟.《论民族边远地区高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西厂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

不同水平学习者 篇2

“每年都有尖子生考砸了,他们都是输在心态上。” --南开中学高三(5)班班主任解传江。,解老师带领从高一升到高三的原班学生,在高考中创纪录地有19个人考上北大清华,至今无人超越。

尖子生:心态比知识更重要

“对于尖子生来说,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付高考已没有任何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学生期望值太高,心理负担过重。”解老师说,特别是一些实力上略欠,又想冲刺北大清华的学生,心理压力尤其大。

因为期望值高,这部分学生内心恐惧,逼迫自己晚上加量做难题,生怕考场上丢分,会落在别人后面。这样的心理状态很糟糕,导致考生碰到一点点问题就惊慌失措,或者钻进牛角尖,非要攻克一道难题,结果反而影响其他试题解答。

解传江说,以前教过一名学生在“一诊”、“二诊”考试都是全年级前十名,但在高考中却落榜了,这位全市数学奥赛二等奖的获得者,高考数学成绩却只得了97分,“最基础的前三道选择题都错了,可见其紧张程度。”

“不要怀疑自己的实力,坚定地相信自己,多为自己喝彩,多鼓劲 自己。”解老师说,调整心态对于尖子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现在高考中的偏题、怪题、难题越来越少,一些成绩拔尖的学生,常常看不起基础题,却往往在基础题上面过失性丢分。因此,考生在最后几天的复习中,不要去寻求做难题的快感,反而要回到基础题上,保证信心,找到状态。

又如,20xx年数学高考的最后一题非常难,全市仅有5名考生做对。考生在考场上碰到这样的难题,尽量多得步骤分,切忌钻到里面去非要把它做出来。

解传江还说,大多数尖子生头上笼罩无数的光环,都是父母和家人的骄傲。对考生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压力了,家长千万不要在这时候说“一定要考北大”、“不能比某某同学考得差”之类的话。“最好的方法是晚间抽空陪孩子散散步、聊聊考试之外的事,用心宽慰孩子。

高考中等生应该如何应考

“考试中碰到难题不要胆怯,但也要学会忍痛割肉。” 重庆十八中高三(20)班班主任秦洪仕,已连续带了15届高三,去年高考中所带班级60名学生中有50个考上重点大学,其中有3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

中等生:重点训练答题技巧

“对于想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能力上略有欠缺。因此,调整好心理状态、掌握好解题技巧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秦洪仕说。

秦洪仕说,有的考生拿到高考题之后,脑子里一片空白, 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考前一两天,考生要花时间拿出高考模拟题,对照各科题型一一进行梳理归纳,要做到一见到试题,这一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在脑子里立即闪现出来。

另外,考生在高考前坚持每两天练一套题,老师不宜再评讲试卷,可以只点拔答题的技巧,将答案发给学生自己对比。学生有问题,要立即向老师问清楚,对练习反映出的薄弱考点要进行强化。

“基础题争取满分、中档题不要失分,难题能拿几分算几分。”秦老师说,考生在最后几天不要去碰难题,但在考场上碰到难题不要胆怯,努力争取拿分。对于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学会忍痛割肉转入下一题的解答。

部分学生偏科,导致总分偏低。对这部分学生,在最后几天的复习中,最有效果的提升方法就是,哪一科成绩差就重点突击哪一科。因为复习时间已非常有限了,强项科目很难再有多大的提升,而平时很比 较弱的科目可能弱在基础上,补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提升成绩的空间也更大。

基础较差考生应如何迎接高考

“高考就像是一次长跑比赛,已经跑了这么长的距离,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重庆四十二中教务主任赵英,的高三任教和管理经验,在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所率班级每年高考中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基础较差学生:目标现实 永不放弃

今年刚刚挂牌“重庆市重点中学”的四十二中是市级重点中学的新兵,学生的基础比其他重点中学略差,赵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也积累了不少 经验。

”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这些天不用再去复习以前没有复习到的内容,归纳和整理做题的方法更重要。“赵英说,学生要学会分学科归纳做题的方法,比如晚自习的时候就不要再去做新题,把以前做过的试题重新拿出来温习,收获会更大。

赵英说,学生因为基础比较差,平时积累的问题比较多,这时候一定要鼓起勇气多问老师,不懂的内容,搞懂一处算一处,说不准在高考场上就能碰到类似的题,能多得几分。

对于这部分考生来说,想在高考时大幅提升成绩已非常困难,常常有学生眼看上线无望,就想放弃考试。赵老师说,在鼓励学生跑完高考最后一程的同时时,帮他们制定现实的目标是很重要。

赵英说,一是确定总分目标,是重点院校、一般本科还是高职高专,心头要有数,不要去想不切实际的目标;二是要制定各科的夺分目标,让自己对高考有信心。她说:“比如,数学不再是150分,平时水平是90分,我的目标也就定为90分。这样,高考的时候就不会太紧张,不会做的题坦然放弃,将基础题和中档题能拿的分都拿到。”

在最后几天的复习中,尽可能去复习基础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死的知识,比如语文的诗词背诵、英语的单词记忆,包括文科综合里的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对提高成绩有利。同时,学生要回归课本之上,将课本目录从头到尾看一遍,对课本里的内容做到心头有数,在考场上才不会迷失方向。

不同水平学习者 篇3

关键词:笔记语言;源语;语言组合;口译研究

口译笔记的语言选择是笔记研究的重要内容。许多学者基于个人经验提出了建议,有的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研究结果却存在较大分歧。了解笔记语言的特点对于提高口译能力和口译教学都有重要意义。

有的学者推荐使用目的语(Herbert,1982;鲍刚,1998),它可以帮助译员脱离语言外壳并在记录时就完成语言转换。有的学者建议使用源语(Ilg&Lambert,1996;Gile, 2011),它可以节省有限的精力用于理解、记录等。有的认为笔记语言无固定要求(王晓燕,2003),笔记应当因人而异,使用自己习惯的语言就行。窦昂、邓建华(2015)认为笔记语言是动态的,初学者倾向于源语,但慢慢会过渡至以目的语为主,使用源语是因为译员认知负荷过大,处理能力不足,但该研究缺乏实证研究作为支撑。

丹麦学者Dam(2004)将笔记进行了分类,并认为“语言组合”是笔记语言的主导因素,这极大地拓展了笔记语言的研究。匈牙利学者Szabo(2009)重复了Dam的实验,但使用了葡语和英语,结果却显示多数被试使用英语。这启示我们口译工作语言对笔记语言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国内的实证研究多关注不同水平被试的笔记特征,多数只分了职业和非职业组,且样本小,没有重点分析不同水平学生译员的笔记语言差异。

一、实验设计

本文旨在探究主导英-汉口译笔记语言的因素以及不同水平学生译员的笔记语言差异?

本实验邀请了东部某校10名英专大三(低水平组,记为A),MTI口译研一10人(中水平组,记为B)、研二11人(高水平组,记为C)共31名被试,均修过口译课,具备完成测试的能力。实验前,从三组中各随机抽取2人参与前测,检验材料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实验材料为英、汉各一段(175词/字,70秒左右),主题均为制造业转移,都选自外教社《口译教学:从口译教学到课堂》一书,并使用随书音频。实验顺序是热身实验-听正式录音—记笔记—口译,最后收集录音和笔记。实验结束之后,进行访谈和/或发放问卷。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笔记语言的统计

本文模拟Dam的实验将笔记划分为“汉语、英语、符号、数字、不明语言”五项。其中,汉语指以汉字(含部首)形式出现的笔记单位;英语指以拉丁字母形式出现的笔记单位;符号指以非通用语言形式出现的图形。限于篇幅,此处略去各项统计量的详细情况。

(二)口译质量评估

本文邀请两位有口译资格证书评分经验的译员进行打分,评估依据是厦门大学口译资格证书的评分标准。评估之前,评估者需试评并检验评分一致性。英译汉的三组平均得分分别为68.3、69.2、79.7,汉译英为70.1、70.2、81.6。B组得分略高于A组,但优势不明显,C组最高,且和前两组差异较大。三组口译得分基本呈现阶梯状,符合低、中、高水平组的设定。

(三)不同口译方向的比较

1.低水平组

如表1所示,A组被试两次口译主要的笔记语言均不重合,显然语言组合并不主导A组被试的笔记语言。英译汉时,多数采用更多的英语,且有三位被试完全使用了英语(源语),而汉译英时所有被试的汉语笔记都超过了英语笔记,可见A组一定程度上倾向于源语。比较两次数据不难发现,英译汉时源语比重更高,英语作为源语更具主导性。

2.中水平组

B组两次口译主要的笔记语言仍是错位的,所以语言组合亦不是B组的主导因素。与A组类似,英译汉时B组被试多数亦采用更多的英语,汉译英时使用更多汉语。但不同的是B组被试源语的占比小于A组,且英语和汉语的主导性相当,这不同于A组英语主导性比汉语强的现象。

3.高水平组

C组同一被试主要的笔记语言出现了重叠、错位或者相当的现象,如英译汉时,5位被试英语占多数,5位汉语占多数,没有表现出语言组合主导的情况,而汉译英时许多被试的语言主体却没有发生变更,可见源语也不主导C组的笔记语言。

(四)三组相同口译方向分析

英译汉三组源语笔记单位的绝对数量分别为20.1、14.8和16.1,汉译英为29.8、32.3和17.4。可见,英译汉时A组源语单位数量最多,B、C组较少且接近。有趣的是,汉译英时A、B组的源语单位数量最多且较为接近。或许英译汉能力提高得比汉译英快,反映在笔记语言上就是B组英译汉时笔记语言更接近C组,汉译英时更接近A组。

从表1可知英译汉时A组9位被试更多使用源语,B组7位,C组最少为5位。而源语的平均占比A组(91.5%)高于B组(74.6%),显然英语对A组的影响最大。汉译英时A、B两组几乎所有被试均倾向于源语,但A组平均占比(78.6%)却略小于B组(79.0%)。可见汉语的主导性虽弱于英语,但更普遍。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分析,本文发现1)语言组合不主导笔记语言;2)低水平组更易受英语影响,中水平组则较为均衡;3)低、中水平组受源语主导,且前者受源语影响最深,高水平组则最小;4)高水平组的笔记语言呈现个性化趋势。

许多被试表示倾向于听到什么记什么,没想过用什么语言或符号记,其语言转换伴随着笔记解读进行。源语主导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限的精力放在了理解、记忆等方面。低、中水平组故此特别明显,也恰能解释为何源语对他们影响更大,而高水平组就不明显。汉语是所有被试的母语,所以汉语主导型笔记就更为普遍。被试的汉语水平都较高,汉译英的理解能力也强于英译汉,占用精力少些,因此汉语的主导作用也就更弱一些。而英语在汉-英口译时较受欢迎的其他原因可能是存在一些固定记录方法,如缩略语、专有名词等。被试听到相关信息就立刻反应并以固定的形式记录,语言组合、源语因素对其的影响便小些。高水平组在训练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个人的笔记语言随环境的变化就小。

笔记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被试的口译水平,初期学习建议使用源语,以便腾出精力到其他地方。随着训练的深入,可以逐步摆脱源语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笔记语言风格。

四、结语

本文结论对于口译学习、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囿于样本容量较小,本文本结论也有待进一步检验,当然也可以继续探索如文本难度、训练程度等与笔记语言的关系,丰富笔记语言研究。

参考文献:

[1]让·艾赫贝尔.口译须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24-26.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179-180.

[3] Ilg, G. & S. Lambert. Teaching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J].Interpreting,1996,(1):69-99.

[4]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Revised Ed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王晓燕.口译特点与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6): 40-44.

[6]窦昂,邓建华.论交替传译中笔记的动态性——驳笔记语言与口译质量间的因果关系[J].海外英语,2015,(15):107-108.

[7] Dam,H.V.Interpreters Notes on the Choice of Language [J]. Interpreting,2004,6(1):3-17.

[8] Szabo, C. Language Choice in Note-taking for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J].Interpreting, 2006,(8):129-147.

不同水平学习者 篇4

针对目前的研究状况, 笔者提出以下问题:不同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是否存在差异?他们翻译的错误类型有何区别?这些差异和区别对于改进研究生英语翻译教学有何启示?本文将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汉译英语料为文本, 采用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回答以上问题。

1 研究方法

1.1 语料来源

本研究的语料来自于我国某理工科重点高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研究生学位英语考试的汉译英部分的译文。样本的数量为按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的一百份完整的汉译英答卷。

1.2 语料分析

对翻译测试的评估方面, 传统上都是教师按照学生的译文是否呈现出原文的重要信息而给出相应分值, 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缺乏稳定性和科学性。Stansfield, Scott, &Kenyon (1992) 提供的模式对译文从准确性 (Accuracy) 和表达 (expression) 两大方面来进行评估。每方面又包含了几个具体的指标 (如, 语法, 词汇等) , 均对应一定分值, 最后相加得出总分。这个精细的模式提高了评估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也比传统的方式对译文的评估更具体全面, 因此相当值得借鉴。

笔者所采用的评分标准就是基于此模式。准确性一项下面分为三个小项:错译, 漏译和多译;表达一项则包含七项, 评估译文是否有语法 (如, 时态, 介词搭配等) , 句子结构, 选词, 拼写, 译文风格方面的错误。根据译文错误多少给以相应分值, 最后相加得出总分。由于各项错误对语言的清晰度, 准确度的影响各有区别, 所以对分值的权重也有相应的调整。评分表总分为60。在评估时, 参照Stansfield, Scott, &Kenyon的建议, 充分考虑了译文的灵活性, 对于与参考答案有异曲同工之效的译文也予认可。

两名研究者共同评改了50份译文, 然后分别评改了剩下的50份。根据Pearson R相关系数, 两人的评估者信度达到0.93。研究者选出总分最高的25份作为高分组, 最低的25份作为低分组, 分析了两组学生各项数据的描述统计性指标, 并比较了高分组和低分组得分的平均值差异, 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接下来, 研究者将通过分析语料中高低分组的典型错误及两组的差异, 探讨这些发现对公共外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2 结果与讨论

2.1 错误的总体描述

两组学生的各项得分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高分组总分的平均分比低分组高十多分。两组平均得分最高的项目均是addition, 最低的高分组是grammar-articles/prepositions, 低分组的则是word choice.高分组的得分除了grammar-articles/prepositions和word choice两项在三分档外, 其余的各项都在四分档。低分组的情况则相对较差。只有addition一项在四分档, 剩下的有六项在三分档, 包括mistranslation, omission, grammar-agreement, grammar-part of speech, punctuation/spelling, style and tone, 两项在二分档 (grammar-articles/prepositions, Syntax-sentence structure) , 还有一项在一分档 (word choice) 。总体看来, 高分组的表现优于低分组。高分组的学生只在介词, 冠词的使用和选词这两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 而低分组除了“增添” (翻译时增加信息) 一项表现尚佳之外, 其余各项表现都亟待加强。而且低分组的学生有三项处于二分档或一分档。引人注目的是, 这三项中除了句子结构一项以外, 有两项也正是高分组学生有困难的部分, 即介词冠词的使用和选词, 这表明不同水平的译者可能具备同样的知识薄弱环节, 而这正是在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为了确定两组学生的得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者对所获取的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 (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 t检验结果表明, 两组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sig (2-tailed) , p<0.01) 。而在各项变量中, 两组学生只在三个变量上 (mistranslation, addition, grammar—part of speech) 无显著性差异, 在大多数变量上都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 (表中以黑体显示, p<0.05) 。这些变量是:omission, grammar—agreement, grammar—articles/prepositions, syntax, wordchoice, spelling, style。下面, 笔者将从受试的语料中选取例子, 具体分析各个得分项目下高低分组学生的表现。

2.2 具体错误分析

2.2.1 表达方面的错误

高低分组在表达方面的三种错误中, 在mistranslation和addition两方面并无显著差异。Mistranslation一项两组的平均分都在4左右, 说明各组学生对内容理解的贴切性还有待提高, 而Addition这一项两组的得分都接近满分, 显示两组学生对内容不会借助想象随意增添。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对原文 (汉语) 总体的理解能力基本相当。当然, 由于考题是汉译英, 所以这一点并不难理解。而两组得分在omission一项有显著差异, 即低分组比高分组省略的东西多。而这很可能是受语言能力所限, 部分内容不能恰当表达, 只好略去。例如: (例中学生译文错漏处用下划线标出) 。

e.g.1中文原文:而长期接触手机辐射还会造成记忆力下降或增加患脑瘤的概率。

And also it will turn the descending memory or the increasing of the percent of in ture.

我们可以看到, “脑瘤”一词在译文中留有空格, 表明译者知道此处缺失一词, 但可能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而未能写出。

2.2.2 准确性方面的错误

不同水平的翻译者在翻译的准确性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具体的说, 低分组在主谓一致, 人称, 时态, 冠词介词的使用, 选词, 句法知识, 译文风格的把握, 以及拼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这几项得分都低于高分组。这说明低分组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 语感也较差。故此译文除了错误百出外还出现词不达意, 风格不当等问题。具体看以下例句。

2.2.3 一致方面的错误

低分组学生一致方面的错误比比皆是。

e.g.2中文原文:尽管手机有很多功能, 但会对青少年学习成绩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如考试作弊, 课堂不注意听讲。

在这段译文里, 译者先后出现了四个一致方面的错误, 分别是“the mobilephone”have方面的主谓不一致, “a lot of function”方面的单复不一致, 以及动词crib和pay的形态不一致问题。

2.2.4 冠词, 介词方面的错误

低分组的学生在使用冠词, 介词的时候也出现了较多错误。

e.g.3中文原文:此外, 经常使用手机减少了面对面交流, 而长期接触手机辐射还会造成记忆力下降或增加患脑瘤的概率。

这份译文首先是在“cell phone”的前面应该使用定冠词“the”而没有使用, 不该使用冠词的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前面却使用了冠词, 而“造成”一词的对应翻译应为“lead to”, “to”也被省略了。类似错误不仅限于低分组学生, 在高分组学生中也经常出现, 这暴露出学习者总体上对冠词和介词的掌握还存在巨大缺陷。

2.2.5 句式方面的错误

中文原文:此外, 经常使用手机减少了面对面交流, 而长期接触手机辐射还会造成记忆力下降或增加患脑瘤的概率。

e.g.4出自高分组学生之手。虽然这个句子也存在这词性混用和选词不当的问题, 但是整个句子的结构清晰正确。而且译者还巧妙地引用长句拆开变成短句翻译的技巧, 体现出了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和一定的语言素养。而来自低分组的e.g.5则先后出现了两个句式方面的错误。在第一个划线部分中的形式主语it指代不明, 而when后面的部分和主句的主语显然不一致, 句法出现严重错误。第二个划线部分显示学习者对定语从句的结构并未掌握, 导致这部分不知所云。

2.2.6 选词方面的错误

高低分学生的另一个显著区别体现在他们选词的准确度上。尽管高分组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也较薄弱, 相对而言, 低分组的学生的问题显然更加突出。

e.g.6.中文原文:电信的高速发展使手机成为中学生的宠儿。

在这样一个短短的句子里面, 译者有三个选词错误, 分别是“电信”被译为“technomic”, “宠儿”被译为“dog”, “中学生”被译为“mid-students”.而这几个词都是较为基础的词汇。

2.2.7 词性混用的错误

高低分组对这一项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显示两组学生对词性的掌握都不甚牢固。

中文原文:电信的高速发展使手机成为中学生的宠儿。

e.g.7

Telecommunication’s fastly developption gives student a favorite present—cell phone.

e.g.8

例7来自高分段, 8来自低分段。这两份译文的共同之处是都存在着严重的词性误用.其中, 例7的译者认识到这里的“发展”应该使用develop的名词形式, 但是却忘记了正确的形式, 而是自己生造出一个v+tion (名词后缀) 的单词。例子8的译者同样缺乏对英语词性的了解, 在该用development的地方误用了developing.更为严重的两份译文的译者都没有意识到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 所以分别制造出fastly developption和quickly developing这样完全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结构。这种类型的错误在其他的样本译文中屡见不鲜, 充分说明在翻译教学中, 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不同单词的不同词性是广大学生的一大薄弱环节, 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充分注意。

3 对教学的启示

综上所述, 结果表明, 高分组学生的翻译能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低分组的学生。但是高分组的学生语法知识也仍然存在缺陷, 这使得他们的译文仍然存在许多重大的语言错误。要提高两组学生的译文质量, 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在翻译教学课程中要有意识地融入语言知识的讲解并对其难点例如选词, 词性等方面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另一方面, 翻译技巧的训练也不容忽视, 例如如何恰当地合并短句或者对长句合理断句, 如何将词性加以转换等等, 否则会出现可能语法可能正确, 但却生涩拗口, 不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句子 (邬殊丽, 2002) 。据此, 我们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中英文的区别, 展开中英文的对比教学, 介绍两种语言文体各自的句法特点。同时, 可以就在翻译过程中应如何灵活处理语态变化, 直译意译等问题开展专项讲座。此外, 还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翻译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除了课外作业之外, 翻译工作坊的开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工作坊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高强度训练的平台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机会, 让他们在合作, 讨论和翻译实践中提高翻译能力 (李明、仲伟合, 2010)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 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协助者, 监督者, 引导者的作用, 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总结学习者普遍遇到的问题, 并启发他们的思维, 引导他们找到解决办法 (梁志坚, 2006) 。故一个比较合适的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将这几方面整合为一体。如图1所示。

具体而言, 翻译教学可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学生在课前阅读教师指定的一篇或多篇翻译材料, 对之进行深入理解。当然语篇材料必须是教师基于对社会和学生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并考虑了各种具体情况之后选择的。第二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基础的语言知识, 分析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特点, 并让学生进行适当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不同于传统语言教学的地方在于, 这一模型强调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也需要给学生补充翻译理论知识, 最好是在从宏观上讲解翻译理论, 技巧之后, 结合翻译材料从微观上针对两种语言的特点进行训练, 例如如何进行词性转换等等, 并辅以适当的课堂练习。在这个阶段可以采取大班教学方式, 因为此时的教学重点在于知识输入, 大班教学对学生知识的吸收并无太大影响。授课结束后进入第三阶段, 教师布置相应的翻译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第四阶段, 学生分小组与教师见面, 进行小班的翻译实践活动。这个阶段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主要承担组织者, 辅导员和总结人的工作,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共同分析彼此的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难点并且在互评中共同探讨应对技巧, 教师在一旁监督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第五阶段, 教师再次实行大班授课, 讲解学生共同性的错误, 做出总结, 同时布置课外阅读任务, 为下次课做准备。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授课循环。

这个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 翻译和阅读点面结合。阅读是“面”, 让学生对语篇材料得到透彻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针对文中易于体现翻译技法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 练习, 避免了脱离于语言环境翻译而造成的理解错误, 可以有效地解决词不达意的问题。点面结合, 相得益彰 (黄忠廉等, 1997) 。

2) 大小班结合, 既在节省师资力量的情况下保证了知识输入内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又保证了在课内实践环节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有充分的互动交流。而在课外布置的阅读任务则保证了学生与阅读材料有充分的互动, 为课堂环节做足了准备。

3) 分组进行翻译工作坊实践还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水平差异的问题。如前所述, 高低分组的学生虽然有一些共同的学习难点, 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显著差异。教师通过分组的方式可以确保程度相近的学生们通过交流和探讨共同进步, 也便于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当然分组的方式和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来考虑。除了常规地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分组以外,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分组, 让他们学习与各自专业相关的阅读材料, 引入ESP和EAP的部分方式方法, 确保学生有相同的兴趣点, 从而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互动和互助。文军 (2005) 指出当前应提倡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应清晰明确, 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并且教学过程应包含不同的互动方式, 即教师, 学生, 和阅读材料三者之间的多维互动。很显然, 笔者所提出的这个模式同时具备了这些特点, 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高翻译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低分组汉译英译文错误进行分析, 发现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汉译英的技能上的确存在显著的差异。总体而言, 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译文的准确性上远远落后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据此, 笔者提出了翻译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 既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 也提倡翻译理论技巧的传授, 把大班授课和工作坊小组讨论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翻译能力。

摘要:该文比较了两组不同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汉译英译文, 分析了他们译文的错误, 结果发现两组学习者在汉译英的技能上的确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 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译文的准确性上远远落后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据此, 笔者提出了一个由五个阶段构成的翻译教学的新型模式, 既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 也提倡翻译理论技巧的传授, 并把大班授课和工作坊小组讨论相结合, 既能照顾不同水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又能为他们提供合作, 互动的机会,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习者能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提高翻译能力。

关键词:汉译英,翻译评估,翻译工作坊,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Stansfield C W, Scott M L, Kenyon D M.The Measurement of Translation Abili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2 (76) :455-467.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宫慧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 2009 (2) .

[4]黄忠廉, 陈胜, 刘丽芬.从CET-4翻译测试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 (1) .

[5]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9) .

[6]李燕芬.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翻译教学[J].考试周刊, 2008 (18) .

[7]李明, 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 2010 (4) .

[8]梁志坚.翻译课课程设置, 教材选用及翻译作坊在教学中的应用—暑期翻译教学高级研讨班与我的翻译教学活动[J].中国翻译, 2006 (5) .

[9]张啸.大学英语翻译课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11 (26) .

[10]张卓, 张锡九, 张丽梅.从学生翻译错误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J].上海翻译, 2005 (2) .

[11]文军.翻译课程模式研究——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不同水平学习者 篇5

在明确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承载水平关系的条件下,对水资源承载水平进行分析,提出水资源承载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而不断提高,进而提出承载水平的分级标准和计算方法.最后以海南省为实例进行了计算,确定了海南省不同承载水平下的`指标值,并计算出海南相应水平下的可承载人口和经济规模,为区域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 者:袁鹰 甘泓 汪林 游进军 YUAN Ying GAN Hong WANG Lin YOU Jin-jun 作者单位:袁鹰,YUAN Ying(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44;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510710)

甘泓,汪林,游进军,GAN Hong,WANG Lin,YOU Jin-jun(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44)

不同水平学习者 篇6

关键词: 花生;生物量;生长速率;干物质累积速率

中图分类号: S565.2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3-0107-04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是重要的日常食用油来源和工业原料[1]。与其他作物一样,花生最终产量和品质形成需要地上部光合作用与地下部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相统一和协调,也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4]。不同花生品种在形态、生理及农艺性状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致使某一品种针对特定区域有稳定的高产效果[5-7]。因此,比较不同花生品种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长发育特性,对于挖掘花生不同基因型的高产潜力、揭示优质丰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为花生主产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居全国第三位,种植的花生品种多达40余个,但目前只有少数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8-9]。目前有关花生覆膜[10]、光照胁迫、施肥、间作等栽培条件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11-12],遗传多样性分析[13-14],花生多品种比较试验[15-16]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由于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各异。因此,对某些特定区域适宜花生品种的选育研究至关重要。

本试验以19个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河北省低平原区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系统比较,以揭示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差异,为寻找在河北低平原区综合性状好的种质资源及当地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及供试材料

试验在河北省深州市辰时镇花生生产基地进行。该基地地处黑龙港流域滹沱河冲积平原,海拔29 m,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 ℃,无霜期200 d,年日照时数2 563 h,年均降水量510 mm。土壤为冲积黄土,土壤类型为潮土。土壤含有机质5.04 g/kg、全氮0.47 g/kg、速效磷19.08 mg/kg、速效钾79.31 mg/kg。供试花生品种共19个,分别为豫花9236、豫花9719、潍花10号、冀花0212-4、湘花2008、开农49、山花9号、豫花15号、濮花28号、锦花10号、锦花14号、桂花1026、桂花836、冀花8号、冀花4号、远杂9307、山花8号、汾花6号和冀花10号。

1.2 试验设计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小区3.4 m×4 m,每个品种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肥料施用量按纯N 61.5 kg/hm2、P2O5 132 kg/hm2和K2O 112.5 kg/hm2于整地时施入尿素、磷酸氢二铵和硫酸钾。一垄双行种植,6垄/小区,平均行距0.45 m,穴距0.2 m,2株/穴,密度15万穴/hm2。花生于2013年4月27日播种,8月30日收获。田间常规管理,花生生长期间及时灌水和防治病虫害。

1.3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定方法

分别在花生苗期(33 d)、开花下针期(53 d)、结荚初期(76 d)、结荚盛期(99 d)和饱果成熟期(127 d)取样。苗期、开花下针期只取地上部,结荚初期、结荚盛期和饱果成熟期分取地上、根和果实3部分,每个小区取5株花生,分茎叶、根、籽仁3部分,洗净后称质量,记录鲜质量。然后分取部分样品105 ℃条件下杀青0.5 h,65 ℃条件下烘干至恒质量,称取干物质重,折算干物质累积量。花生成熟后进行实收测产。土壤样品的基本理化性质采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13]。

1.4 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

花生生物量及干物质累积用y=k/(1+a×e-bt) 模型拟合,其中y为生物量[干物质累积量(kg·hm2)],t为播种后天数(d),k、a、b为模型参数[14],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 和SPSS 16. 0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质量的聚类分析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采用标准化转换、欧式距离法,依据花生下针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的荚果鲜质量及干質量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将供试的19个花生品种在欧氏距离水平上划分为5类,即Ⅰ高产型、Ⅱ较高产型、Ⅲ中产型、Ⅳ较低产型和Ⅴ低产型(图1、表1)。其中豫花9236、豫花9719、冀花 0212-4、豫花15号和冀花10号为Ⅰ类高产型,潍花10号、湘花2008和濮花28号为Ⅱ类较高产型;开农49、山花9号、远杂9307、山花8号和汾花6号为Ⅲ类中产型;桂花1026、桂花836、冀花8号和冀花4号为Ⅳ类较低产型;锦花10号和锦花14号为Ⅴ类低产型。19个花生品种中,Ⅰ类品种占 26.3%、Ⅱ类品种占15.8%、Ⅲ类品种占26.3%、Ⅳ类品种占 21.1%、Ⅴ类品种仅占10.5%。对不同类型花生荚果产量进行比较可知,Ⅰ类花生荚果产量最高,Ⅴ类最低,V类较其他类型花生产量下降幅度达3.6%~42.1%。

nlc202309040926

2.2 不同类型花生的鲜生物量、干生物量比较

由图2、图3可知,随着花生的生长发育,根与荚果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均逐漸增加,收获时达到最大,茎叶生物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到结荚盛期达到峰值,且不同类型花生之间生长动态差异明显。苗期,Ⅰ类和Ⅱ类花生长势明显优于Ⅳ类和Ⅴ类,但与Ⅲ类间差异不显著,Ⅲ和Ⅳ类鲜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干物质量以Ⅰ类花生最高,其次是Ⅱ类,Ⅴ类最低,Ⅲ、Ⅳ和Ⅴ类差异不显著。开花下针期,各类型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Ⅰ类和Ⅱ类花生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Ⅲ、Ⅳ和Ⅴ类,且后3类间差异不大。结荚初期,Ⅰ类和Ⅱ类鲜生物量仍显著高于其他类型,Ⅲ类与Ⅳ类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Ⅴ类;干物量仍以Ⅰ类花生最高,其次是Ⅱ类,均显著高于Ⅲ、Ⅳ和Ⅴ类,且后三者差异不大。结荚盛期是花生生长最旺盛阶段,各类花生鲜质量、干质量变化规律与前几时期基本一致,此时Ⅰ类鲜生物量、干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Ⅱ和Ⅲ类鲜、干生物量显著高于Ⅳ和Ⅴ类,Ⅱ和Ⅲ类、Ⅳ和Ⅴ类间差异均不显著,而荚果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从结荚初期的14.1%~17.5%上升到结荚盛期的310%~40.0%。饱果成熟期仍以Ⅰ类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最高,其次是Ⅱ类,且均显著高于Ⅲ、Ⅳ和Ⅴ类,而后三者间鲜生物量差异不大,但Ⅲ、Ⅳ类花生干物质质量显著高于Ⅴ类。

2.3 不同类型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累积动态特征分析

用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对不同类型花生的鲜生物量、干生物量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模型的R2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可以用该模型进行描述。不同类型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y)随播种后天数(t)的增长过程表现为不对称的“S”形曲线,据此可求得鲜生物量、干生物量积累最大速率及其出现时间。由表2可以看出,各类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快速累积期分别出现在播种后的51.4~115.9 d和57.6~114.3 d,最大累积速率分别出现在播种后的70.0~89.6 d和73.5~92.7 d。Ⅰ、Ⅱ、Ⅲ、Ⅳ类分别比Ⅴ类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快速累积的旺盛时期(T)延长了15.6、12.6、8.3、3.4 d和11.3、6.4、58、2 d。各类花生随产量水平的提高,鲜生物量、干生物量最大累积速率也逐渐提高。其中,Ⅰ类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快速累积期的起始时期(t1)较其他类型明显延后,且快速累积期的终止时期(t2)最晚,Ⅰ类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快速累积的旺盛时期(T)最长,且最大累积速率(tm)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而Ⅳ、Ⅴ类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最大累积速率和快速累积持续期均较高产和中产类型低。

2.4 不同类型花生生长速率及干物质累积速率比较

2.4.1 茎叶生长速率及干物质累积速率比较 生长速率表征作物在某一生育时期的生长态势。图4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花生茎叶生长速率和干物质累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结荚初期至结荚盛期。不同类型之间比较发现,播种期到开花下针期生长速率表现为Ⅰ≈Ⅱ>Ⅲ>Ⅳ>Ⅴ;从开花下针期开始,茎叶生长速率迅速增加,以Ⅲ类和Ⅳ类花生茎叶生长速率增长最快,同上一时期相比增长了59.6%和59.9%,明显高于Ⅰ类、Ⅱ类和Ⅴ类44.1%、32.5%和37.8%的增长率;结荚初期到结荚盛期,Ⅰ、Ⅱ、Ⅲ、Ⅳ类花生仍表现为增长趋势,Ⅴ类花生茎叶生长速率略有降低;结荚盛期之后,各类型花生茎叶生长速率甚至表现为负增长。整个生育期内茎叶干物质累积速率则均表现为Ⅰ>Ⅱ>Ⅲ>Ⅳ>Ⅴ。

2.4.2 根系生长速率及干物质累积速率比较 由图5可以看出,根系生长速率与茎叶相似,苗期到开花下针期表现为Ⅰ>Ⅱ≈Ⅲ>Ⅳ>Ⅴ;开花下针期到结荚初期为Ⅰ≈Ⅱ>Ⅲ≈Ⅳ>Ⅴ;结荚初期到结荚盛期为Ⅰ>Ⅱ>Ⅲ>Ⅳ>Ⅴ;最后一个生育阶段则以Ⅲ类花生根部生长速率最高,其他4个类型差异不大。各类型花生根部干物质累积速率苗期到结荚初期差别不大;结荚初期到结荚盛期,Ⅰ类和Ⅱ类花生增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结荚盛期之后Ⅱ类和Ⅲ类花生根部干物质

累积速率则低于其他3类。

2.4.3 荚果生长速率及干物质累积速率比较 图6结果表明,荚果生长速率在3个生育时期均以Ⅰ类花生最高。结荚初期到结荚盛期,荚果生长速率表现为Ⅰ>Ⅱ≈Ⅲ>Ⅳ≈Ⅴ,干物质累积速率表现为Ⅰ>Ⅱ>Ⅲ>Ⅳ>Ⅴ;结荚盛期到成熟期荚果生长速率表现为Ⅰ>Ⅱ>Ⅳ≈Ⅴ>Ⅲ,Ⅲ类和Ⅴ类花生荚果干物质累积速率低于其他3类。

3 讨论与结论

品种的优劣取决于其各种优良性状的综合表现,最终表现为高产。本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9个花生品种由于基因型差异,其生长发育特性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和欧式水平距离法划分的5种产量类型中,Ⅰ类和Ⅱ类花生各生育期茎叶鲜质量、干物质量、荚果产量和干物质量均高于其他类型,显示出明显的生长优势,且总体优于Ⅱ类花生;Ⅲ类和Ⅳ类则显著高于Ⅴ类。对5种类型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进行Logistic生长函数拟合分析,结果表明,Ⅰ类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的快速积累起止时期均滞后于其他类型花生,而Ⅰ类花生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快速累积的旺盛时期分别比其他类型花生延长了3~16 d和4~12 d。5种类型花生的鲜生物量、干生物量旺盛生长时期集中在结荚初期和结荚盛期,生长旺盛天数依次为Ⅰ>Ⅱ>Ⅲ>Ⅳ>Ⅴ,由此可见,鲜生物量、干生物量较高的累积速率以及较长的快速累积旺盛时期可能为花生获得较高经济产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5种类型花生的茎叶、根系以及荚果在整个生育期的生长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但各类型生长速率大小各异。从播种到开花下针期,茎叶和根的生长速率表现为Ⅰ>Ⅱ>Ⅲ>Ⅳ>Ⅴ,而Ⅰ类和Ⅱ类花生的茎叶、Ⅱ类和Ⅲ类花生的根生长速率差异均不大;到结荚盛期,花生茎叶和根系生长速率达到最大;结荚盛期到成熟期,茎叶和根的生长速率均出现下降趋势,Ⅰ类和Ⅱ类花生下降速率最快,可能与生长后期植株养分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有关。整个生育期,茎叶和根干物质累积速率均表现为Ⅰ>Ⅱ>Ⅲ>Ⅳ>Ⅴ,荚果生长速率和干物质累积速率均以Ⅰ类和Ⅱ类花生明显优于其他3类型,且Ⅰ类优于Ⅱ类;其他3类型中,以Ⅴ类花生表现出明显生长劣势,Ⅲ类和Ⅳ类花生差异不显著。植株生长速率和干物质累积速率与产量关系密切,而干物质积累速率则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15-17]。由此可见,较高的干物质累积量也是高产型花生获得较高经济产量的基础。

nlc202309040926

综上所述,Ⅰ类高产型花生品种包括豫花9236、豫花9719、冀花0212-4、豫花15号和冀花10号共5个,生长速度快,干物质累积量高,产量也高,适宜于在河北省低平原区推广种植;Ⅱ类花生包括潍花10号、湘花2008和濮花28号3个品种,产量低于Ⅰ类花生,综合性状属于中上等水平;Ⅲ类花生包括开农49、山花9号、远杂9307、山花8号和汾花6号5个品种,Ⅳ类花生包括桂花1026、桂花836、冀花8号和冀花4号4个品种,产量明显低于高产品种,属于中等和中下等水平;Ⅴ类花生包括锦花10号和锦花14号2个品种,生长速度慢,产量较低,不建议在供试区域内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杨丽雯,张永清. 4种旱作谷类作物根系发育规律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1):2244-2251.

[2]张 艳. 萝卜肉质根膨大过程中库活性变化及生理生化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5.

[3]张 阔,孙志梅,王 平,等. 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不同萝卜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比较[J]. 华北农学报,2012,27(3):167-172.

[4]刘立峰,耿立格,王静华,等. 河北省花生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分化[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2):190-194.

[5]程增书,李玉荣,徐桂真,等. 河北省花生生产、科研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J]. 花生学报,2003,32(增刊1):60-63.

[6]甄志高,段 莹,赵晓环,等. 不同栽培条件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J]. 花生学报,2005,34(1):28-32.

[7]吴正锋,王才斌,万更波,等. 弱光胁迫对两个不同类型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花生学报,2008,37(4):27-31.

[8]娄春荣,王秀娟,董 环,等. 辽宁花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J]. 土壤通报,2011,42(1):151-153.

[9]韩 猛,韩新生,王 靖,等. 花生间作大豆条件下氮磷钾肥配施效应的研究[J]. 大豆科学,2010,29(4):666-668.

[10]韩柱强,高国庆,韦鹏霄,等. 利用SSR标记分析栽培种花生多态性及亲缘关系(英文)[J]. 作物学报,2004,30(11):1097-1101.

[11]唐荣华,庄伟建,高國庆,等. 珍珠豆型花生的简单序列重复(SSR)多态性[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2):20-26.

[12]李海燕,曹敏建,蒋春姬. 引进花生品种比较试验[J]. 花生学报,2007,36(4):29-32.

[13]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6-106.

[14]齐维强. 基于积温的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35(2):53-57.

[15]刘 军,高丽红,黄延楠.日光温室两种茬口下番茄干物质及氮磷钾分配规律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9):1347-1351.

[16]Ottaiano E,Camussi A. Phenotypic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yield components inmaize[J]. Euphytica,1981,30:601-609.

[17]郑福贵,刘晓冰. 作物产量潜力的5P理论及其研究范畴[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17(3):175-176,179.

不同水平学习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校护理专业同年级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共1 610人。共发放问卷1 610份, 收回1 599份, 有效问卷1 599份, 有效回收率99.32%。入选标准:护理专业在校在籍不同学历层次二年级学生, 包括中专、大专、本科;具备知情同意的能力, 自愿参与并配合本研究者。

1.2 调查工具

采用赵秋利等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学习动力水平评定量表[2]进行调查。该量表共5个维度32个条目, 分别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校动力。采用Likerdl-5分计分法, 量表总分为32~160分, 得分越高表示学习动力水平越高。

1.3 方法

调查前让学生填写知情同意书, 之后匿名自填调查问卷, 当场收回, 由调查员进行核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录入, 之后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法、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1.4.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见表1)

1.4.2 学习动力水平 (1) 学习动力水平总体情况。学习动力水平5个维度中, 平均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校动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 (见表2) 。

(2)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学习动力水平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在5个维度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中专护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大专护生和本科护生, 同时大专护生学习态度得分高于本科护生。在学校动力维度方面, 中专护生得分高于本科护生, 差异有显著性。学习动力水平总分方面, 中专护生高于大专和本科护生, 大专护生高于本科护生。

(3) 不同年龄护生学习动力水平比较。从表4可以看出, 比较“80后”与“90后”护生学习动力水平, 除了学习需要维度外, 其余4个维度和总分在两个年龄层次护生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在学习需要维度方面, “90后”护生得分高于“80后”护生,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 讨论

护生学习动力水平仍需提高。表2显示, 被调查的1 599名护生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维度得分率高, 可能与护理专业从入学教育开始不断强化学习重要性有关。周志辉等[3]研究表明, 学习动力水平受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适应、教学水平等因素影响。有研究认为, 只有学习动机非常稳定并成为人格特征时, 才能提高学业成就[4]。因此, 护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以教学水平为主要代表的学校动力必须得到提升才能改善护理教学质量。

从不同学历护生学习动力水平得分的差异来看, 低学历护生的学习动力得分普遍高于高学历护生。中专护生“找到理想工作”的学习动机更强烈, 他们比本科、大专护生拥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可能与低学历层次护生就业方向明确有关, 也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5]。 (1) 在学习内容方面, 相对于本科、大专护生来说, 中专护生的学习内容以技术型知识为主, 所学知识应用性和操作性更强, 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学习掌握让他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所取得的成绩也能更直观地体现;而本科、大专护生的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性更强, 知识结构更宽泛, 因此中专护生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 而本科、大专护生更注重各类资格证书的获得, 这也导致中专护生与本科、大专护生在学习的关注点方面具有很大差异, 中专护生有更好的学习成就感和更低的学习压力感。 (2) 从就业环境来看, 中专护生的就业压力小于本科、大专护生, 具有更强的就业优势, 中专护生以“找到理想工作”为主要学习动机, 本科、大专护生则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来增加就业优势。通常, 学习的目的性越强则学习动力越强, 因此, 学习动机的差异也同时伴随着学习态度、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的差异[6]。在学校动力方面, 大专护生得分明显高于本科护生, 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 提醒我们护理教育改革要适应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学习需求[8]。

本次调查中“90后”护生占99.50%。“80后”与“90后”是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身上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独生子女、时代变革、市场经济、高等教育改革、东西方文化的大冲突与大融和;他们的社会背景、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塑造了其性格特点。“90后”护生是生于改革开放中的一代, 与“80后”相比, 其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已发生很大变化[9]。“90后”护生学习需要更加明确, 可能与受大学生就业压力、竞争激烈等现实情况影响有关。本结果与类似研究结果一致[10], 护理教育不应一成不变, 要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来实施和开展。

研究表明, 护生学习动力水平受专业兴趣的显著影响[3], 护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态度等, 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和培养良好职业素质的基础。对所学专业持积极和正面的态度有利于护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 反之则会影响其专业学习和专业素质培养。由于目前社会上仍存在对护理专业及护理专业高层次学历教育认同度较低的现象, 使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态度受到影响。因此, 了解其专业态度及变化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 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11]。

3 结语

本次调查显示, 同年级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学习动力水平仍需提高。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护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指导护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与发展规划, 确定具体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明确实现目标所需的知识、能力、技能, 引导其正确认识护理专业, 热爱护理行业, 树立治病救人的职业责任感, 提高学习动力水平。

摘要:目的 探讨同年级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学习动力水平的差异,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理专业大学生学习动力水平评定量表对同年级不同学历护生展开问卷调查, 比较分析护生学习动力水平现状。结果 共调查护生1 599人, 中专、大专、本科护生分别占30.89%、25.08%、44.03%。平均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校动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中专护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大专和本科护生, 大专护生的学习态度得分高于本科护生。中专护生学习动力水平相对较高。“90后”护生的学习需要得分高于“80后”护生。结论 同年级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水平仍需提高, 这也是护理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学历,护生,学习动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林莉.专业思想教育对护理本科生学习动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12 (17) :67-68.

[2]赵秋利, 谢大明.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评定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杂志, 2010 (16) :1-5.

[3]周志辉, 陈波.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年级差异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 2015, 16 (2) :32-37.

[4]唐玉荣.中专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8) :116-118.

[5]王玉莉.护理专业专升本学生学习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8) :533-535.

[6]万燕花, 李林波, 吴兵.大学生学习动力研究综述[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2 (5) :558-561.

[7]谢大明, 赵秋利.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0 (8) :66-69.

[8]赵万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护理学) 下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32) :144-146.

[9]刘西华.“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3.

[10]汪立东.“90后”高职大学生学习动力研究[J].科教导刊, 2010 (19) :89-90, 112.

不同水平学习者 篇8

现在,大部分分类学的文章和研究都是关于概念联系和发展的。但是,英语水平高低是否会影响人们选择主题关联联系和分类学联系,现有的理论还不能提供答案。因此,这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一个实验,探究不同英语水平的双语者(分别是高中生和英语专业研究生),倾向于选择主题关联联系还是分类学联系。

二、文献综述

从Inhelder and Piaget(1964)开始,分类学联系成为了人类概念联系的研究重点。很多概念可以归类到分类学,具体来说,很多分类联系都在等级分类中形成,比如:餐厅的桌子-家具-人工制品-物品,生日聚会-聚会-社会活动。在相同的等级中的种类(比如:聚会)一般都有相似的特点。而且,很多概念的嵌套特征可以促使人们进行联想。分类学联系主要基于相似性,就是不同的两个事物有着相同的特征。比如狗都具有的特征,有四条腿,会叫,有毛发,吃肉。

小孩倾向于这样分类:把女人和车联系起来,因为女人会开车(e.g.,Smiley and Brown,1979)。这些主题关联联系不是基于相似性(共同具有某些特征),而是基于两种事物之间的外在联系。后来的研究发现,如果可以正确地实行实验任务,成年人也可以形成主题关联联系(Estes et al.,2011,Lin and Murphy,2001)。

之前的研究在多个方面证明了现在研究的意义。第一,很多之前的研究都发现成人更加倾向于选择分类学联系。之前的大部分研究的重点都在小孩的分类上,但是现在的研究重点在于双语者。在有关于概念的理论中,主题关联联系经常出现。比如,很多语义记忆的大脑网络模型和这些关系有共同点。但是,在有关概念的研究中,分类学联系的出现,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注意力。

三、理论框架和研究问题

双语者二语水平各不相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他们使用二语的频率,习得二语的年龄。基于此,双语者在不同的方面发展语义网络。学习了多种语言,语言水平比较相似,并且相互影响(Cummins,2001)。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往往从初中开始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只有通过运用一门语言,才能更好地学好它。但是,在中国学习英语的方式都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和记住的都是词汇和语法。因此,学生在考试中可以得到高分,但是使用英语的能力却很弱。因此,中国高中生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晚的年龄,在教室课堂中学习了第二语言,二语水平相对较低,他们也是二语习得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于不同语言不同程度的依赖,小孩可能会在语言方面发展他们具体的概念联系。

我们用选择任务进行现在的研究,为了证明以下假说:不同英语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包括高中生和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他们选择主题关联和分类学联系倾向不同。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研究目的是检测英语水平对于分类的影响。研究问题是不同英语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在选择分类学和主题关联联系时有什么不同。

四、研究设计

(一)被试。

首先让高中学生做问卷调查,关于其英语学习的经历,确保他们是双语者。有两组被试,第一组是36名高中一年级学生(18名男生,18名女生);第二组是浙江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有36名(18名男生,18名女生),自愿参加该实验。

(二)材料。

33个单词组成11组主题关联和分类学联系的三个一组选项,42个单词组成14组没有词汇意义联系的选项作为填充材料,它们在概念上都没有联系。

(三)过程。

在Super Lab 4.0.上设计程序,实验指示如下:三个单词或者图片会以三角形的形式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在三角形上面的单词或者图片和另两个单词在概念上存在联系。请判断上方单词是否在概念上和左边的单词比右边的联系更强。如果是,请按“z”键,如果不是,按“/”。

五、不足与展望

首先,实验材料有缺陷,在三个一组的实验材料中,有些事物的名字有相似性,重复性和倾向性,有些名字可以有更强的单词联想,这样很可能影响被试的判断,倾向于选择那些单词联系更强的词语。其次,研究结果会随着被试个体差异和实验过程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会减弱实验的有效性。一些被试可能会忽略实验的指示,没有正确和错误答案,而把实验任务看作测试他们智力或者考试技能的一种方式。而且,由于个体的预期,经历,文化,背景知识,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在分类的时候产生差异。

最后,实验结果是否会因为类别建构任务的改变而改变。在该研究中,二选一的类别建构任务使用三个一组的选项。如果类别建构任务需要被试从8个或者更多的事物中做选择,被试的选择是否会改变,这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Estes Z,Golonka S,Jones LL.(2011).Thematic thinking:The apprehension and consequences of thematic relations.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54:249–294.

[2]Lin,E.L.,&Murphy,G.L.(2001).Thematic relations in adults’concep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30(1),3–28.

[3]Murphy,G.L.(2010).What are categories and concepts?D.Mareschal,P.C.Quinnn,S.E.G.Lea(E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1-28.

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及氮肥水平试验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试验田进行。供试品种为优质、高产、高抗双低油菜品种华油杂9号。试验材料包括尿素 (含纯N 46%) 、磷肥 (含P2O512%) 、钾肥 (含K2O60%) 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密度、4个氮肥水平处理, 属2因素随机排列。8个密度分别为24万、27万、30万、33万、36万、39万、42万、45万株/hm2。4个氮肥水平分别为N10 (折合667 m2的施纯N量为10 kg, 即每个小区施尿素0.72 kg、磷肥1.40 kg、钾肥0.18 kg) 、N12 (折合667 m2的施纯N量为12 kg, 即每个小区施尿素0.90 kg、磷肥1.60 kg、钾肥0.21 kg) 、N14 (折合667 m2的施纯N量为14 kg, 即每个小区施尿素1.00kg、磷肥1.90 kg、钾肥0.25 kg) 、N16 (折合667 m2的施纯N量为16 kg, 即每个小区施尿素1.20 kg、磷肥2.20 kg、钾肥0.28 kg) 。共32个小区, 小区面积22 m2。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50 cm以上。

1.3 试验方法

通过定量直播技术, 根据密度差异, 24万~4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每小区的用种量分别为2.4、2.7、3.0、3.2、3.5、3.8、4.0、4.3 g。采用机械直播方式 (小区采用人工条播) [1,2]。24万~4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小区株行距分别为25.0 cm×16.5 cm、25.0 cm×15.0 cm、25.0 cm×13.0 cm、25.0 cm×12.0 cm、25.0 cm×11.0 cm、25.0 cm×10.0 cm、25.0 cm×9.5 cm、25.0 cm×9.0 cm。施肥方法:施足底肥。施肥量及施用方法按照不同处理要求以总养分含量45%为标准计算出每个小区的尿素、磷肥、钾肥施用量。其中底肥施用量占70%, 追肥占30%。追肥中蜡肥占70%, 薹肥占30%。磷肥和钾肥均按常规水平施用, 折标准施用量施下[3,4]。田间管理方法同大田操作, 10月8日统一播种, 5月16日统一机械收割[5,6]。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通过田间实地调查试验小区油菜经济性状与生育期生长情况, 对田间记载数据进行整理, 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角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探讨沙洋县油菜适用一次性机收、机脱等技术的最佳种植密度及最佳施肥量, 减少损失率, 突破油菜生产技术瓶颈。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菜种植密度与分枝着生高度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 油菜分枝着生高度整体上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在处理N10条件下, 油菜分枝着生高度整体上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在处理N12及处理N16条件下, 油菜分枝着生高度整体上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高, 在密度为33万~36万株/hm2时, 分枝着生高度分别达到最高值92 cm及89 cm, 在密度大于39万株/hm2时, 随着密度的增加, 分枝着生高度随之继续出现增加趋势。在处理N14条件下, 油菜分枝着生高度整体上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密度为33万~45万株/hm2时分枝着生高度随密度的增加呈明显增高趋势, 从46 cm增高到78 cm。

2.2 油菜种植密度与分枝长度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 油菜分枝长度随着密度的增加整体上出现下降趋势。在处理N10条件下, 油菜分枝长度整体上随着密度的增加出现波浪递减状, 分枝长度在密度接近24万~27万株/hm2时, 表现最短, 只有25 cm左右, 在密度接近36万株/hm2时, 分枝长度再次缩短到26 cm;当密度达到45万株/hm2时, 分枝长度缩至最短为20 cm, 此时主要因为密度过大, 影响分枝生长空间, 养分主要向主轴方向集中。

在处理N12条件下, 油菜分枝长度整体上随着密度的增加出现波幅, 整体波幅不大, 分枝长度在密度接近33万~39万株/hm2时, 分枝均表现较短, 在23~26 cm。

在处理N14条件下, 油菜分枝长度随着密度的增加整体上出现下降趋势。分枝长度在密度接近30万~42万株/hm2时, 下降趋势最明显。

在处理N16条件下, 油菜分枝长度较处理N10、N12、N14条件下稍长, 主要因为氮肥促进枝叶生长, 使得枝叶茂密贪青、熟期延缓, 不利于机械化收割。但在34.5万~37.5万株/hm2时, 分枝长度同样出现缩短现象, 最低的为密度36万株/hm2。

2.3 油菜种植密度与分枝数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在4个不同施氮量条件下, 随油菜种植密度的增加, 分枝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降幅在密度为30万~42万株/hm2时最明显。处理N10、N12条件下, 密度≥30万株/hm2时, 分枝数随密度的增加呈明显减少趋势;处理N14条件下, 密度在33万~45万株/hm2时, 分枝数减少趋势明显, 密度为42万株/hm2时单株分枝数最少, 仅1.6个。

当处理N16条件下, 密度为33万株/hm2左右时, 单株分枝数下降到最小值 (1.6个) 。

2.4 油菜主轴长度与分枝长度、主轴角果数、分枝角果数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 主轴长度与分枝长度随密度的增加, 整体趋势为:主轴长度加长, 分枝长度减少;主轴角果数随主轴长度增长而增加, 分枝角果数随分枝长度减少而减少。处理N10条件下, 密度在42万株/hm2左右时及处理N12条件下, 密度在30万~36万株/hm2时, 整体上主轴长度增长, 分枝长度减短, 主轴角果数增加, 分枝角果数减少。

处理N14条件下, 当密度接近42万株/hm2时明显表现出, 随密度的增加, 主轴长度增长, 分枝长度减少至最低 (19.6 cm) , 主轴角果数增加到48个, 分枝角果数减少到最少 (11个/枝) 。

处理N16条件下, 密度接近33万株/hm2时分枝角果数随主轴角果数增加而减少到15个/枝;密度接近42万株/hm2时, 分枝长度随主轴长度增长减少表现最明显。

2.5 油菜主轴长度、主轴角果数、分枝数与产量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根据不同施氮量, 整体上, 在密度接近33万~42万株/hm2, 随着分枝数减少, 主轴长度和主轴角果数增加, 产量随之增加。

试验结果表明, 在处理N10条件下, 当密度在30万~33万株/hm2, 随着分枝数减少, 分枝长度减少, 主轴长度增加, 主轴角果数增加, 产量明显增加, 相比24万株/hm2时, 产量增幅近39%;当密度达到42万~45万株/hm2时, 随着分枝数减少, 主轴长度和主轴角果数的增加, 产量增至最高2 781 kg/hm2。

处理N12条件下, 密度在30万~33万株/hm2, 随着分枝数减少, 分枝长度减少, 主轴长度增加, 主轴角果数增加, 产量明显增加, 比27万株/hm2增加655.5 kg/hm2, 且随着密度的增加, 产量整体出现持续增加趋势。

处理N14条件下, 当密度在42万株/hm2左右时, 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角果数均降到最低, 但主轴角果数在密度接近39万株/hm2时最多达55个, 此时在不同施氮量的同一密度中, 产量达最高值3 120 kg/hm2。

处理N16条件下, 密度接近33万株/hm2左右时, 分枝数明显减少, 主轴长度增至40 cm, 当密度接近36万株/hm2左右时, 分枝长度从36 cm明显减少到24 cm, 随主轴角果数的增加, 产量增加到2 925 kg/hm2。

2.6 油菜种植密度、氮肥量与产量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种植密度处理条件下, 根据施氮量不同, 油菜产量有不同程度幅度差距 (图1) 。当密度为24万株/hm2左右时, 处理N12产量最高, 达1 935 kg/hm2;当密度为27万~33万株/hm2时, 处理N16产量最高, 达2 731.5 kg/hm2, 且随密度增长, 产量持续增高到39万株/hm2时的最高值 (2 946 kg/hm2) , 在密度为36万~39万株/hm2产量增幅不大, 仅增加0.6%。当密度接近39万~42万株/hm2时, 处理N14产量最高, 达3 120 kg/hm2, 且与36万株/hm2相比, 产量增幅较小, 仅为0.4%, 增长空间已经不大;当密度超过42.75万株/hm2时, 处理N14、N16产量与42万株/hm2相比, 均出现负增长现象。当密度为45万株/hm2时, 处理N12、N14产量均达最高 (3 195、3 135 kg/hm2) 。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 随油菜种植密度的增加, 分枝着升高度越高, 分枝长度越短, 单株分枝个数减少, 成熟期相应提早, 对机械化收获越有利;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 密度在增产中起关键作用, 且不同施氮量对油菜种植密度要求不一样;在油菜种植密度一定时, 施氮量对产量影响很大, 密度为24万株/hm2时, 小区施尿素0.90 kg、磷肥1.60 kg、钾肥0.21 kg处理的产量最高, 密度为27万~33万株/hm2时, 小区施尿素1.20 kg、磷肥2.20 kg、钾肥0.28 kg的处理产量最高, 密度为36万~39万株/hm2时, 小区施尿素1.00 kg、磷肥1.90 kg、钾肥0.25 kg处理的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角果数降到最低, 而主轴角果数最多, 油菜植株近似筒形, 个体与群体效应均达最大值, 产量最高。总之, 在小区施尿素1.00 kg、磷肥1.90 kg、钾肥0.25 kg处理下, 密度在37.5万~42.0万株/hm2时, 油菜经济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等指标均满足油菜机械化收获条件。

沙洋县属于湖北油菜种植大县, 常年种植面积4.13万hm2, 但油菜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 随该县双低油菜产业的发展, 为简化农艺, 省工节本, 增加效益, 实现油菜生产轻型化、高效化, 全程机械化, 在探索油菜“以密促早、以密省肥、以密适机”攻关试验技术的同时, 根据试验结论, 提出以下建议:选用出苗整齐、生长平衡、抗性强, 适宜密植、成熟期一致的早熟优质品种, 如中油34057、圣光127、华11崇32, 为机械化收割打基础;做好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在密植栽培环境条件下, 尤其注意菌核病的防治;控制氮肥施用量, 提高肥料利用率, 实现节本增效;把握好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期, 适时机械收获, 减少机械收割损失率。

参考文献

[1]姚波峰.成县冬油菜密度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3 (14) :16-17.

[2]朱珊, 李银水, 余常兵.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2) :179-184.

[3]唐瑶, 冷锁虎, 左青松, 等.种植密度对稻茬直播油菜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17) :14-16.

[4]顾玉民, 李炳生, 石超民, 等.密度与播期对直播优质双低油菜的影响[J].种子科技, 2012 (9) :25-27.

[5]陈志平, 刘昌蒲, 吴定慧.不同栽培密度对黔油29号杂交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农技服务, 2012 (2) :140.

不同水平学习者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如皋市城南街道杨花桥村38组, 土壤为砂壤土, 有机质含量19.75 g/kg, 全氮为1.16 g/kg, 速效磷13.9mg/kg, 速效钾62 mg/kg。供试小麦品种15个, 包括淮麦30、扬麦16、南农0686、宁麦13、扬麦15、淮麦20、宁麦14、淮麦33、扬麦20、连麦6号、徐麦31、扬麦13、扬辐麦4号、徐麦32、宁麦9号等。供试肥料种类为45%复合肥、尿素。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裂区设计, 主处理为肥料, 副处理为品种, 重复2次,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900 m2。主处理即肥料处理, 设3个处理, 3种不同施肥水平, 纯N施用量分别为0、180、270 kg/hm2 (以下行文分别标为n0、n180、n270) 。其中, 基肥占60%, 拔节肥占25%, 保花肥占15%。副处理设15个处理, 即一个品种为一个处理。2014年11月2日人工开沟条播, 小区面积10 m2, 播量105 kg/hm2, 田间正常管理。

1.3 试验方法

试验第1次用药为小麦扬花初期 (扬花10%) 用药, 第2次用药时间为第1次用药后7 d, 用50%多·酮可湿性粉剂2 100 g/hm2, 对水600~750 kg/hm2常规喷雾[2,3,4]。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2015年5月20日, 根据植保病虫调查方法, 分别调查各小区赤霉病发生情况, 每个品种调查3个点, 每点调查100穗, 计算平均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小麦赤霉病严重度分级[5,6,7], 共5级, 分别为0级:无病;1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以下;2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3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4级: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相同施肥水平

由表1可知, 不同品种在同一施肥水平下, 赤霉病发生情况差异较大。在n180水平下, 发生较轻的有宁麦14、宁麦13、扬麦20和宁麦9号, 病穗率在1%左右。发生较重的有淮麦33、淮麦20、淮麦30和徐麦32, 病穗率在20%以上, 其中发病最重的为淮麦33, 病穗率达38%。在n270水平下, 病穗率在5%以下的有宁麦14、宁麦9号。病穗率在50%以上的有淮麦33和徐麦32, 其中发病最重的为淮麦33, 病穗率61%。

2.2 相同小麦品种不同施肥水平

由表2可知, 同一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下,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 小麦赤霉病发生明显加重, 病穗率基本呈现倍增规律。如徐麦32在n0、n180、n270施肥水平下, 病穗率分别为10%、24%、51%。赤霉病的病情指数与肥力水平也呈现线性相关。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 大面积种植可以选择发病相对较轻的品种, 如宁麦14、宁麦13、扬麦20和宁麦9号等。根据相同施肥水平下发病情况, 可以看到, 在施纯N 180kg/hm2水平下, 赤霉病发生相对较轻, 施纯N 270 kg/hm2水平下赤霉病发生明显加重。因此, 适量施肥可以有效控制赤霉病的发生程度。本试验由于设计不完整, 探寻最佳用肥量, 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赤霉病发生和小麦产量最大化, 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摘要:为了探索肥力水平和品种对赤霉病的发生影响情况, 采用了裂区试验, 研究了不同品种在相同肥力条件下和相同品种在不同肥力水平条件下的赤霉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在相同肥水条件下, 赤霉病发生差异较大。相同品种在同一肥水条件下, 随着施肥水平上升, 赤霉病发生明显加重。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肥力水平,品种,发生程度

参考文献

[1]张波, 汪海萍, 孙利忠.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效果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 (上半月刊) , 2010 (11) :184-185.

[2]刘小宁, 刘海坤, 黄玉芳, 等.施氮量、土壤和植株氮浓度与小麦赤霉病的关系[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 :306-317.

[3]马鸿翔, 陆维忠.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 2010 (1) :197-203.

[4]王艳, 冯艺, 孙俊, 等.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2) :109-111.

[5]吴春艳, 李军, 姚克敏.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的预测[J].中国农业气象, 2003 (4) :20-23.

[6]张洁, 伊艳杰, 王金水, 等.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 2014 (1) :24-28.

不同水平学习者 篇11

[关键词]体育项目选修 高中学生 身体自尊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54

课改后的高中体育课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本文以不同运动选修项目为中介对高中生身体自尊进行研究,用以了解不同运动项目对高中生身体自尊及不同身体自尊维度发展的影响,了解身体自尊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这将有助于高中生建立正确的身体观念,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自尊发展的正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内部动机,达到健康人生的目的。

本研究以选修篮球、乒乓球、健美操3种项目的高中学生身体自尊特点和差异作为对象。选择了无锡市3所江苏省四星级高级中学的450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选修篮球144人,男110人,女34人;选修乒乓球167人,男88人,女79人;选修健美操139人,男30人,女109人。

本研究调查量表采用徐霞(2001)汉化修订版基础上修订成的《身体自尊量表》,英文简称PSPP。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825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123份,有效问卷为702份,有效率85%,符合本次研究要求。

一、本次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不同运动项目学生身体自尊总值及各个维度比较

对不同运动项目身体自尊总分及各维度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选修篮球项目的学生,其身体自尊总体水平最高,选修健美操项目的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最低。选修篮球的学生在身体自尊的五个维度(自我价值感、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均显著高于选修乒乓球、健美操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选修乒乓球的学生在身体素质维度上显著高于选修健美操的学生。

此结果不仅说明篮球运动对身体自尊有显著作用,中大运动量的运动可以减轻体脂,增强身体机能,改变身体形象,进而提高了身体自尊,而且也说明越是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越喜爱强度大、竞争性强的项目,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往往喜欢比较轻松、没有身体接触的项目。

(二)不同运动项目男女生身体自尊总值与各个维度比较

1.不同运动项目男生身体自尊比较

对选修不同运动的男生身体自尊及其各维度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篮球男身体自尊总分高于乒乓球男(p<0.05)、健美操男(p<0.05),主要体现在运动技能、身体状况两个维度。乒乓球男与健美操男无显著差异。

此结果说明男生参加较大强度运动能更好地提高身体自尊水平,原因可能是男生通过对抗运动,会加强肌肉力量训练,成功的对抗,体现出身体的强壮,对身体也更有自信。

2.不同运动项目女生身体自尊比较

对选修不同运动项目的女生身体自尊各维度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篮球女的身体自尊总分高于健美操女(p<0.05)、乒乓球女(p<0.05),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维度。乒乓球女的身体素质维度也显著高于健美操女。

此结果说明篮球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女生身体素质,在自我能力范围内,高中女生参加的运动项目强度越大,对女生的身体机能越有帮助,这类女生的自我身体优越感也就越强。

二、综上所述得出的结论

1.通过选修不同运动项目学生之间的比较显示,选修篮球的学生身体自尊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选修乒乓球、健美操项目的学生,选修健美操项目的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最低。从各个维度之间的比较看,差异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维度和运动技能维度。

2.选择不同项目男生或女生的身体自尊也存在差异。选择篮球项目的男生身体自尊总值要显著高于选修乒乓球和健美操项目的男生,在运动技能、身体状况两个维度上最明显。选修篮球的女生身体自尊总值显著高于选修乒乓球、健美操的女生,在身体素质维度上体现得很明显。

三、针对结论,为了减少项目间的差异性,可以通过以下五项措施来达到全面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选修前,加强选项指导,正确认识自我

教师要扩大学生的体育视野,培养学生全面性、多样化的体育兴趣。加强对学生选修项目的指导工作,克服盲目跟风、随意选择的简单行为,创造条件让学生选择到自己真正喜爱的运动项目。正确处理学生运动兴趣与自身发展需要的矛盾,让学生选准对身体发展有利又最合适自己的体育项目。

(二)改进、扩充各项目的教学内容

运动项目特点各不相同,自然会产生差异。但是体育教学不是运动队训练,在进行选项教学时,不仅要进行专项运动的学练,还要加强一般身体素质练习,增加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如长跑、短跑、跳跃等。

在学生体育意识增强和身体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鼓励学生在发展了某个专项体育能力后,再尝试增加其他运动项目或提高专项技术难度。让学生尝试一些自己不擅长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是不无禆益的。

(三)树立目标时以任务定向为前提

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以任务定向为目标的锻炼,有研究表明任务定向占优势的个体会有更高的运动参与动机,表现得更具有坚持性,而且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阶段性学练目标,创造条件使学生逐步提高,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看待自我,提高自信心,达到身心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扩充评价内容,重纵向比较,区别评价

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身体认知水平,指导学生客观地对自己的身体做出评价。多使用成功评价和积极鼓励,给予学生丰富的反馈信息,能帮助学生明确改进目标。评价多使用纵向比较,少使用横向比较,个人的进步与成长更为重要。评价内容也可以从技能、体能两块来共同评价,提高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及自信心。

(五)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在校园中开展体育知识专题讲座,举办健康知识竞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观,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

在校园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定期举办体育周,以氛围带动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使学生热爱体育活动。

[ 参 考 文 献 ]

[1]沃建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2).

[3]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满庆寿,金宝玉.论大学生体育兴趣与体育课程的设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4).

[5]肖军凡,周兰,李晓东.大学生身体自尊、目标取向与主观锻炼体验的关系[J].山东体育大学学报,2008(3).

不同水平学习者 篇12

1材料与方法

选择断乳后仔猪 (70~80日龄、体重10㎏左右) 120头, 先进行驱虫、阉割, 然后随机分为6组, 每组20头, 用6组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分别进行饲喂, 在试验前、中、后期分别进行称重, 取得不同时期的日增重及饲料投喂量等数据, 然后通过分析, 并把这些数据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6组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配方及营养含量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1) 小猪阶段。

按高能高蛋白, 低蛋白低能梯度设计试验配方, 由于低能组使用了较多稻谷, 故粗纤维较高, 日增重从第1组到第6组呈下降趋势, 只有第5组较高, 料肉比从第1组到第6组也呈下降趋势 (见表2) 。这说明小猪阶段, 槐猪与瘦肉型猪一样, 对粗纤维的利用也是较差的;如能量蛋白太低, 对生长也是不利的。粗纤维最好控制在4%以内。

2) 中猪阶段。

蛋白含量从第1组的14%到第6组的11.55%, 消化能从第1组的11.73 MJ/kg到第6组的9.23 MJ/kg, 日增重和料肉比也是第1组最好。第1组日增重比最低的第5组高6.8%, 料肉比比第6组低8.5%。第4~6组都因粗纤维太高, 影响日增重和料肉比。第5组、第6组都因能量太低, 采食量提高。从本次试验来看, 槐猪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也不是很好, 超过9%将影响日增重及饲料报酬。

3) 大猪阶段。

粗纤维设计为3.86%~4.8%, 能量为12.3~12.7 MJ/kg, 粗蛋白10.40%~12.42%。从日增重来看第2组最低, 比第1组低27.3%。第6组的消化能、粗蛋白都比第1组高, 但日增重和料肉比都比第1组差。受遗传因素决定, 大猪阶段给予槐猪较高的能量、蛋白都是浪费。谷壳不易消化, 大猪阶段饲料配方中使用较多稻谷粉对采食量、日增重影响较大。

注:A为小猪阶段 (8~30㎏) ;B为中猪阶段 (31~50㎏) ;C为大猪阶段 (51~80㎏) 。

注:A为小猪阶段 (8~30㎏) ;B为中猪阶段 (31~50㎏) ;C为大猪阶段 (51~80㎏) 。

综上所述及根据表3结果可以看出, 第1组生长育肥猪综合效益最佳, 这组饲料配方的小猪阶段粗蛋白含量为16.0%, 消化能为12.8 MJ/kg;中猪阶段粗蛋白含量为14.0%, 消化能为11.73 MJ/kg;大猪阶段粗蛋白含量为12.0%, 消化能为12.55 MJ/kg;把这一组数据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结合1983年《肉脂型猪饲养标准》从而确定槐猪育肥猪饲养标准。

该试验未进行不同比例青绿饲料喂养对比。青绿饲料在优质肉生产中的作用比较大, 地方猪种耐粗食, 应是指维持生命, 但经济效益不一定很好。

上一篇:混合动力传动下一篇:限额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