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的学习(精选12篇)
电子技术的学习 篇1
在技工学校,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中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模拟电子技术涉及知识点多,概念抽象,电路复杂,不易理解。技校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惰性大,他们的智能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显然不适合他们。教师要想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必须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整个认知活动中保持兴奋,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索奥秘。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教学艺术,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呢?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大家熟悉的报警器,它就包括声控报警、光控报警、温控报警等多种报警方式,报警电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控制报警电路的开关电路,它决定于电路的设计和元件的选择。若是光控电路,那么其控制受光的约束,因而要利用随光照而内阻发生变化的光敏元件,组成光控开关电路,控制接通报警电路的电源,让扬声器发出报警声。例如,熄火报警电路就是光控电路,可用于炉膛熄火报警,其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VT1、VT2和VT3等组成光控开关。当炉火燃烧时,光敏器件受到强烈的近红外辐射,内阻很小,VT2、VT3管均截止,由VT4、VT5管等组成的报警电路不工作。当炉火熄灭时,近红外光线基本消失,光敏管内阻增大,至使VT2、VT3管导通,接通了报警电路的电源,扬声器立即发出报警声。调节微调电位器RP可获得合适的报警灵敏度。我们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把光控报警器的工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声图并茂、视听并举,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与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视听的感观系统,引导学生走近模拟电子技术,接近模拟电子技术;同时可依照多媒体课件讲解光电器件的结构、性能参数、工作原理。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大大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教学时间,增加了学生当堂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音形兼备,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丰富。多媒体技术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只要注意使用适时,恰到好处,定能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借助课堂演示,驱动学生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演示实验,具体形象的展示了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驱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模拟电子技术在教学中引入课堂演示,枯燥抽象的内容就会变得形象直观,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譬如,在讲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节内容时,如果一开始就讲二极管中载流子的运动情况,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难以理解,学习兴趣自然降低。但是如果我们做个课堂演示,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提前准备好一节干电池、一个限流电阻、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二极管、若干导线。演示时,先把二极管放到一旁,把其它元件通过导线串联起来,闭合开关,灯泡发光,断开开关,灯泡不亮,证明电路导通状况良好;接着把二极管正向偏置串入电路,闭合开关,灯泡发光;然后把二极管两端对调,再次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这下,学生心中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呢”,为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可继续调换限流电阻的两端或调换电源的两端,让学生观察现象。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通过这个演示,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的展现到学生面前,顺理成章的被学生由好奇疑惑到欣然接受。而且每当做些演示给学生时,他们总是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好多学生会控制不住自己,在课堂上站起来,想看的清楚一些,在一步步了解到“为什么”时,常表现出很兴奋的表情,思维表现很活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努力的学习相关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课堂巧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的巧妙的引入学生的思维过程。发问是开启思维的钥匙,也是提高人的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
讲课开始,可以巧设问,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比如,已经学完桥式整流电路,该学滤波器了。就可以这样提问,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有什么特点?如果断开其中一个二极管,输出电压又有什么特点?两者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实际上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但又比直接问工作原理更贴切更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很快回忆起上次学习桥式整流电路的情景,很快给出正确回答,教师适时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接着问,只经过桥式整流的脉动直流电电压稳定吗?几乎是异口同声“不稳定”。那怎样解决这个不稳定问题呢?学生们有的开始皱起眉头,有的开始小声议论,此时学生已心有疑问,教师接着导入正题:滤波器会帮助我们解决这个“不稳定”。很自然让学生带着疑问过渡到新课。在讲课过程中,尽量捕捉提问时机,针对教学重点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激活他们的兴奋点。提问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问题的难度适宜,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答案适度点评,答对了固然好,答错了,也要适当鼓励。作为教师不要忘了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适当赞美学生,获得学生的好感,拉近师生的距离。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回答问题,使教与学形成良好互动。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有些夸张,却 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心理状态。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别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每个人都会为受到别人的赏识而兴奋和喜悦。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意识,释放出潜能。因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制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
四、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理论知识,通常需经过实践操作验证、观察、分析及应用才能牢固地掌握。因此,教师应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统一,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实践操作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技能的基本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练习、机械式的重复,是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由一般到高级的过程。对于每个练习项目,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基本原理上搞清弄懂,更要在操作技能上达到规范要求,做到应知应会。
教师可以根据技校学生理论接受能力差,但喜欢动手的特点,扩大他们的兴趣范围,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理论。譬如,我们讲解完单向可控硅应用电路后,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家用调光台灯电路,给出如图2原理图,并简单讲述家用调光台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实际是由单相桥式可控硅整流电路加上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形成。
指导学生依据电路图画出装配图,再动手制作印制电路板(画印制板图,涂保护层,蚀刻,钻孔,去掉保护层,涂助焊剂),分发元件,识别,检测、整形、安装;当学生分步骤的单项操作过关以后,再将各单项操作连成一个单元,进行综合操作练习。最后指导学生通电调试检测,直到得出“打开开关,右旋电位器把柄,灯泡逐渐变亮,右旋到头灯泡最亮;反之,左旋电位器把柄,灯泡逐渐变暗,左旋到头灯泡熄灭”这一结果。这个操作训练较简单,又容易得出理想的效果,不仅让学生验证了可控硅应用电路的工作原理,产生了对可控硅应用电路的感性认识,而且突出了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增强了动手意识,巩固掌握了可控硅应用电路的工作原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就感觉轻松多了。
对于难度较大且关键的步骤、复杂的操作,教师可把学生集合一起,进行集中练习,方法上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即让操作技能掌握较快、较好、较准确无误的学生做示范、当小老师,起到学生教学生以点带面的作用;让操作技能掌握较慢、较差、操作中易出错误的学生进行操作,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评判,认识错误与问题怎样发生,以及它所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继而根据操作学生存在的问题、错误程度,其他学生反映和认识程度进行讲解和纠正。如此循环往复进行示范,“抛砖引玉”式的操作练习指导,造成“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激发练习热情,促进技能形成,是比较理想的。此时,还可根据学生情况,让他们结成对子,互帮互学,把学生分成操作小组开展操作比赛,以竞赛的形式开展对抗性操作,激发学生的操作练习热情。
如何努力地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电子技术的学习 篇2
ZD8898 一.电子技术基础是通信、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包含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门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上述专业最底层,最基础的课程。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两门基础课的学习,你才能学好这两门课。如果这两门基础课程学不好,可以肯定,其它的专业课程也学不好。因为没有扎实的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就无法理解和掌握其它的专业课程的知识。例如高频电路、自动控制、计算机接口电路、微型计算机技术等等。假如你对放大、反馈、振荡、滤波电路都读不懂,你怎么能读懂彩色电视机电路图、DVD电路图?如果你对数字电路一窍不通,你怎么去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你怎么能成为出色的电气工程师?
二.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使你学好电子技术有充足的学习动力
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想要学习某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对这方面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学好。
例如歌手,除了其本身有好的嗓子外,他(她)们肯定对唱歌有浓厚的兴趣,他(她)们才能如此刻苦去学习,才能成为百姓们喜爱的歌唱演员。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中出来的歌手,如李玉刚、阿宝、朱之文、石头、玖月奇迹、凤凰传奇、王二妮等等就是最好的例子。
同样,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也如此。只有对这门课程有兴趣,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学好电子技术基础。
本人能从事电子技术工作数十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爱好电子技术,对电子技术有浓厚的兴趣。我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物理专业,而不是电子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三线的工厂,当时正是文化革命时期,到了工厂就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六、七年的时间,和其它工人师傅一样,一直在车间生产第一线。三班倒,干的是高温作业,又热又累的工作。尽管干的别的工种的活,但我热爱电子技术。到工厂之后,对电器、电子特别有兴趣。就自学电工、半导体以及电子方面的知识。自己组装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子技术的水平得到提高。在车间实现了多项技术革新。如程序控制的熔结炉、涡流棒材探伤仪等。后来成为电气工程师。80年代,本人又从研究所调回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同时负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电器维修工作。所以说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本人深有体会。
三.电子技术基础是比较难学的课程。
无论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都是难度较大的课程。与文科课程不一样,对于电子技术课程,不但要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等基础知识,而且要真正弄懂其原理,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课程中,有些内容不容易掌握。例如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数字电路中的逻辑函数表示方法、各种门电路的结构、原理、功能,时序电路的分析、可编程逻辑器件等等内容都比较难学。只有多花精力、认真刻苦学习,才能真正学好。
四.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程性的科学,实践性非常强。
离开电子技术的实验,电子技术基础是学不好的。本人体会到,只有认真做好电子实验,多多进行实践,才能真正学好电子技术。例如,最简单的焊接元器件的技能,不经过实践就无法掌握。
例如,如果你自己组装过一部超外差式收音机又亲自动手调试,你就对震荡电路、高频放大电路、中频放大电路、检波电路和音频放大电路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因为你已经进行了焊接、组装、调试。即进行了实践,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例如,在放大电路中,各元件有什么作用?元件参数变化对放大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OTL和OCL功放电路如何进行调整才能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达到最大效率?在数字电路中,如何才能设计出符合需要的最简单、元器件用的最少、性价比最高的逻辑电路?如何用现有的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出所需要逻辑功能的电路?如此等等,没有实验和实践,是完全无法做到的。
因此,对希望自己以后要成为有所作为的电子电气工程师的朋友,在学习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多做实验,多多实践,这样才能学好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五.终生学习,永无止境
与其他的科学技术一样,电子技术科学也不断向前发展,永无止境,所以即使已经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的人,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地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电子技术的学习 篇3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学习心理
目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或实训为辅助的方式展开。电子技术课程划分为两个方向,即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急需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一、运用辩证法分析学生学习的心理
从新闻接受角度出发,阐述新闻受众心理的三个层次,即“消闲心理”“求知心理”和“研究心理”,可以发现新闻受众的不同心理的理性含量是不同的。采用自然辩证法类比的观点,现代高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与新闻受众对新闻接受的过程类似,同样存在上述的三个层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高校,三个心理层次学生的比例有所不同。
1.消闲心理是学习习惯欠佳的心理层次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上课时出现无精打采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现象。特别是随着近些年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这种现象变得更加严重。除此之外,也有来自家庭和学生本身的原因。这些外在或内生的因素,使得学生上课的过程变成了一个消闲的过程。
2.求知心理是学生基本心理层次
求知本来就应该是课堂上的主旋律,这也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但是,目前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求知动力并不是对知识本身感兴趣,而是为了获取课程学分,最终顺利完成学业。这部分学生一般都能通过课程考试,但是很难对学到的知识做到广泛应用。
3.研究心理是学生学习心理的最高层次
研究心理的学习态度是被推崇的,尽管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也许会使教师面临尴尬境地。从教育角度说,教师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然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重较小,但能激发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二、基于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安排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出现了很多一体化教室、多功能实验室,能满足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的需求。除此之外,教学也应该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安排教学。虽然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但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教育方式,这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1.针对消闲心理
科学认识活动要求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实证性。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校设置的培养方案认识模糊,对当前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对枯燥的课本知识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内容中多穿插对学科体系的介绍和梳理,以便于调整和改良学生的培养方案。
2.针对求知心理
科学认识过程中要求其过程和结果具有深刻性。一味严格执行教学进度,往往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吝惜口头表扬,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些拓展性的知识链接,使学生手上移动终端能在课堂中扮演辅助学习的角色。引导性的课题留给有求知心理的学生,循序渐进的成就感能满足其需求。
3.针对研究心理
科学认识过程中要求其过程和结果具有创造性,在未知领域中的探索使其本性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课堂即将结束,把创造性、研究性的课题抛给具有研究心理的学生,使其能利用课下的时间自主探索研究。通常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很少涉及高频电子部分,对于那些低频电子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高频电子电路的问题让他们探索。
学习的三个心理层次也是学习的三个阶段,从消闲心理到求知心理,再到研究心理,这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中要遵循这个规律,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不例外。对于消闲心理的学习者,如果受到适当引导可以转化为求知心理,同样,求知心理也可以转化为研究心理。从教育角度而言,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在学习中能有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曾国屏,高亮华,刘立,等.当代自然辩证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杨芳芳.论新闻受众心理的三个层次[J].云梦学刊,2003,24(4):121-126.
电子技术的学习 篇4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一、绪论课的教学尤为重要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播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 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
二、利用实验、实训教学, 调动学习主动性
电子技术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如在“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对学生做一个演示实验:电感线圈与一个小灯泡串联再与电容器并联电路, 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 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 小灯泡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 小灯泡最暗, 当频率继续增加时, 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引导学生对这个现象与串联谐振电路进行类比, 兴趣一下就起来了, 此时学生立即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中, 情绪高涨, 思维调动了起来, 求知欲望强烈。这时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方向相对集中, 还应引导学生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的实质, 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又如:在讲授二极管质量的判别时, 首先强调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的内部结构, 既对二极管的PN结加正向偏置电压是会导通的, 其电阻比较小;加反向偏置电压时, 不导通, 反向电阻比较大。那如何利用这一特点借助于万用表来判断二极管质量的好坏呢?教师将万用表的转换旋钮转到电阻档不同的量程做以上实验, 重复几次。根据实验现象, 学生发现测的两个电阻的阻值一个比较小, 一个为无穷大。这样就能得出哪些二极管质量好, 哪些质量不好, 且能找出不好的原因以及万用表用哪个量程最好。再如:在电子技术这门课结束后, 以学生考无线电装接工职业技能证为契机, 让学生在二周的实训内自行设计、自制电路板、自行购买电子元器件、组装一个调频收音机。在二周边学习边实践中采取师生共同讨论和分析, 大家各抒己见, 分析对错, 肯定他们的成果。通过二周的辛勤劳作, 多数学生可得到能收听二十多个台的自制产品, 学生由衷感到成就。在获取成功的同时, 学生更加感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并感叹学好每一门课都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帮助, 同时还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激发出他们学习其他课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课堂情境发掘潜能
教师的语言要力求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精简、精辟, 要有较幽默的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感染学生听课情绪、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 在讲放大电路时, 可这样引入课题:“全系开学生会时, 一千多名学生是怎样都能听到领导的讲话呢”?“同学们都知道可以用喇叭、音响, 但它是怎么工作的”?“是怎样把声音放大的”?几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 学生都跃跃欲试, 课堂气氛顷刻活跃起来。教师此时应全面提出教学任务, 层层深入, 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如:“串联谐振电路”一节, 提问:1、对“谐振”的了解, 什么是谐振电路的模型。2、一旦电路谐振了会形成哪些特点?3、在实用电路中要讨论哪些参数?4、用什么参数衡量电路?如何选择该参数?5、该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那些应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 去领悟和尝试前人的思维过程, 从中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技巧, 使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如:“电磁感应现象”一节, 开始教师设疑:既然电能产生磁场, 那么磁能生电吗?接着进行实验演示, 指导学生观察。教师一环扣一环地提出问题, 设计“矛盾”, 提问:1、实验观察到灵敏计G指针偏转, 表明了什么?2、磁铁插入线圈内, 线圈中存在什么特殊物质?3、磁铁插入线圈中不动, 线圈中也有磁通量, 为什么不产生电流?4、线圈回路中产生电流的起因究竟是由于磁铁和线圈的相对运动, 还是由于线圈内磁通量的变化呢?教师将材料分成若干个有关组成部分, 灵活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 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讲授“电容器串联”一节时, 已知电容器C1:40μF, 150V, C2:60μF, 400V串联在500V的直流电压下, 试讨论电容能否安全工作。学生先求各电容器实际分到的电压, 然后与额定值比较发现C1分到的电压大于额定电压, 而C2分到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有些学生可能会得出这样结论:C1被击穿, C2能安全工作。但此时有一部分学生马上会问总电压500V加到什么地方去了?教师不急于回答, 而是组织学生讨论, 启发诱导学生大胆想象, 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 在“串联谐振电路”教学中, 学生通过自己探究, 总结阻抗最小时, 根据阻抗三角形和电压三角形不但知道利用电感感抗等于电容容抗来判断电路是否谐振, 而且还知道也可以用电感、电容上的电压和总电压的关系来确定电路状态。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就有可能做出新的发现。
四、动画教学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要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 便于创设情景, 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于多媒体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 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 培养创新认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 实验又无法进行, 同时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 但其过程无法看到, 变化小, 学生难以理解, 也不是很相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 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如:电动势的方向, 电容器充放电, 交流电的产生、三极管的电子、空穴流等。如在“电动势,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教学中, 电动势的形成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叙述和传统挂图, 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可利用Photoshop将实验装置画出, 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 通过逼真的模拟课件, 逼真地模仿出电源两极建立电场的全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学, 化解了教学难点。既节省了板书和画图时间, 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微观的物质宏观化, 静态的效果动态化, 平面的图形立体化,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认识,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是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 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中, 思路开阔了, 思维的火花闪现了,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了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德华.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研究[M].职业教育研究, 2007, (5) .
[2]张惠敏.电子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学习电子信息需要掌握的 篇5
一,熟练掌握基于MCS-51或其它系列的单片机程序设计(C/A混合编程),以及单片机的外围扩展电路的设计和MCU标准通信协议。二,熟练PCB Layer Out规则(EDA 工具Protel99SE等),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业余条件下的PCB制作。三,掌握基于VHDL的CPLD/FPGA基本应用设计。四,熟练运用一种电路仿真分析软件(例如Multisim)。五,熟练各种通用电气参量的定义及测量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万用表、示波器、扫频仪、信号源、频率计等仪表。六,能读懂器件Data Sheet,会书写实验手记和设计报告,具有一定的抽象建模能力及较扎实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七,了解基于ASIC 的中小规模时序及组合数字电路设计。八,了解基于ASIC 的DA/AD及传感器检测电路设计。九,了解基于VB/VC++的上位机程序设计(串并口通信)。十,能独立完成小规模系统整机调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电子测量、音视频技术、电器原理与维修、微机原理与接口、EDA技术、电子电路CAD、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仪器。
数学类:高等数学(B级以上)数学物理方法线性代数概率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有些学校还要求随机过程)用到的数学还是很多的但是以应用为主、证明推导的要求不算太高。
物理类:电磁学、电动力学、光学是最主要的,还包括热学、力学、量子力学等其他理工科普遍的内容,如果以后不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用处不大,有个基本的概念就行。
电子类: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机借口、电子系统设计、可变成逻辑阵列,这些都是硬件方面的,如果以后你要在电子这个行业混的话,这都是基本的能力,吃饭的家伙。主要看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和经验。
三星电子的标竿学习 篇6
三星电子公司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子公司,公司正式成立于1969年,以每年高达69%的增长率快速增长。到了1991年,公司销售额达70亿美元,员工4.6万名。就在三星电子到达成功颠峰而且仍旧相当赚钱之际,1990年,新任三星集团主席,也就是三星创始人李秉吉的儿子李健熙,开始推行一项被他称为“全心全意”的改革。
李健熙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 . 20世纪90年代初,个别客户开始要求三星电子小批量制造设计独特的产品,如果沿用传统制造方法,三星很难获利;2 . 韩国工人的平均工资逐渐增加,三星电子无法再以廉价劳动力取胜;3 . 此时,该公司的经营战略也从生产低价的初级产品上升至强调质量与可靠性。
经过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三星电子的最高决策层决定将公司生产线再造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当时,韩国企业对FMS完全是外行,而做得最出色的日本企业将FMS视为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些日本企业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这一成功秘诀。
准备如何学习
由于公司经理中多半在美国、日本或欧洲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对FMS多少有些了解,所以起步并不难。公司要求这些经理尽可能阅读一切与FMS有关的媒体报道及学术文章,同时还派部分经理出国学习外国企业的制造系统。在初步了解之后,三星电子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应该专心学习美国的理论与日本的实务,并决定采用标竿学习的方式。
三星电子以多种方式积极并有系统地效仿他人。
成立合资企业
第一,他们与几家以FMS闻名的日本及美国企业进行战略联盟,成立合资企业,希望通过合作方式学到FMS的技术。三星电子以自己的几项产品来交换东芝、东丽(Toray)及富士通等几家公司的FMS技术。比如:用动态芯片(DRAM)来交换东芝的FMS知识。
有条件地选择供应商
第二,在挑选供应商时,三星电子将FMS技术转让列为条件之一。由于三星电子的产品众多,许多日本供应商都愿意提供这方面的技术以交换与三星的业务合作关系。因此,借着自身强大的购买能力,三星电子能经常派一些经理到日本工厂学习主要供应商的技术。
找到中小企业战略联盟
第三,三星电子采取了迂回战术,避开那些拒绝分享制造技术的大型日本企业,转而与规模较小但同样具有相关技术的日本企业进行战略联盟,这些公司包括DNS、Thine和TOWA。与规模较小的企业合作有许多好处,中小型企业对于与他人分享技术不是很抵触,尤其是遇到财务出现困难的小企业,三星电子还能提供大量订单来帮助它们摆脱困境。其实,有些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水平并不亚于大企业,它们也同样了解日本企业的运营实践。
吸引专家前来支招
第四,三星电子借助战略联盟以及强大的购买能力,促使日本企业的主管、工程师和顾问前来分析公司的初试成果。同时,该公司还聘请了很多外籍技术专家(大部分是日籍和美籍的退休经理及工程师)共同协助计划的执行。
投资试验田
第五,为降低学习风险,三星电子先在微波炉制造厂进行了FMS的尝试。为了确保计划成功,公司为微波炉厂提供了资金、人力、机器设备等全方位的支持,并成立跨部门、跨职能的项目小组,建立模拟生产线进行试验。
通过标竿学习,三星电子在微波炉工厂成功试用了FMS,然后,又把经验推广到其它工厂。由于三星电子在微波炉厂的实验中已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微波炉厂的经验也提供了最佳学习范例,因此,其它工厂的学习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和快捷。
低风险的快捷学习方式
三星电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标竿学习是一种非常快捷和低成本、低风险的学习方式。
电子技术的学习 篇7
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单招高考的升学率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在一次外出教研活动时, 我和同行谈到了这个话题, 同行回答我说“:或许你讲得太多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豁然开朗: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电子技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我摒弃了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作风, 坚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氛围中体验认知和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真正成为追求知识的主人。我努力去实践, 也体验到了作为教师的快乐, 现在来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学生备课上课, 教师听课补充
让学生来备课、上课, 这对于习惯了被灌输知识的学生来说很新鲜, 他们一开始也是胆怯的, 需要教师的协助、指导和鼓励, 适应后老师就可以大胆放手了。以戴维宁定理为例, 我首先要求每位学生预习, 接着在了解学生所认为的重难点之后, 我按本小节内容把班级学生分为7 小组, 分组时注意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强弱的搭配, 尽量做到把难的知识点 (求开路电压、等效电阻) 分配给能力相对强的小组, 把易的知识点 (二端网络的概念、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分配给能力相对弱的小组, 以确保每组都能完成任务, 然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次预习, 完成集体备课, 并由组长安排好每组由谁到讲台上授课。上述这些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好的。上课了, 由每组的授课人按知识点的顺序到讲台上来讲解, 老师在下面听课, 每个小知识点讲完后, 先由本小组成员补充, 其他组的成员没听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如遇难点可以合作讨论, 尽量学生自己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求老师点拨启发。学生全部讲完后, 老师对学生遗漏之处作补充, 如戴维宁定理的适用场合、画原图的等效电路的注意事项等, 对重点知识、求解步骤再强调, 然后教师就可以拿出练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了。整个复杂直流电路这一章我都采用这种上课模式后, 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做的PPT课件越发精美, 上课不困了, 胆量变大了, 口头表达能力强了, 学习效率提高了, 更自信了!以至于在我讲评试卷, 有位学生要求分析一下某道题时, 马上会有另外的学生举起手来“:老师, 我来讲给他听!你听听对不对!”教师轻松了, 学生成绩上去了, 我为何不放手呢?
二、学生探究问题, 教师指点迷津
一般在考试之前, 我都会安排一节答疑课。但是由于学生在考前复习时总会遇到很多问题, 且学生人多, 遇上个爱问的学生, 可能一节课的时间只能给他一个人答疑, 而如果老师考前来不及答疑, 势必影响学生的考试情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办法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给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给学生讲解问题, 老师在教室里巡回, 关注学生们的问题, 偶尔充当一下裁判。其实他们的问题大多来源于平时的错题, 这些错题要么在内容上具有同一性, 要么在方法或思维上具有同一性, 所以老师就帮助学生把问题按知识点和出错原因分为两类, 然后先理清知识点, 接着对错误寻根究源, 最后纠正错误。这样既避免了老师一讲再讲地重复劳动, 又节约了时间, 且让学生印象深刻。比如有次考前我关注到班级里有三小群学生都在争论同样一道题:图中1A电流源发出的功率是____W。有说答案是3 的, 也有说是4 的, 听起来都很有道理。由于他们争执不下, 你问我, 我问他, 导致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 最后变成了两大派, 请我来裁决。我发现:说答案是3 的同学是把1Ω 省略了, 说答案是4 的同学没把1Ω 省略。我分析: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恒流源, 出错原因是没注意与恒流源相串联的元件可以省略的前提条件。学生留下的印象:求恒流源的电压和功率时, 与恒流源相串联的元件不能省!学生联想到的知识点是:求恒压源的电流和功率时, 与恒压源相并联的元件不能省!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寻根究源、去伪存真, 且能联想到恒压源的情况, 我非常满意!
三、学生取长补短, 答疑补差提高
班级里总有那么三五个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迟迟入不了电子技术的门。让他们自己课后来问吧, 由于课间时间短, 等他们上完厕所再楼上楼下气喘吁吁地过来, 刚开口问, 下节课上课的预备铃又响了。有的学生很内向, 怕自己问出的问题没有水准, 会被老师责备上课没有认真听,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 所以羞于开口, 导致问题越积越多。下课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来帮他们辅导吧, 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精力, 老师有时间时他们不一定有时间, 老师讲给他们听时有时会因为自己觉着知识简单, 所以讲解不够详细、耐心。这些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甲同学反相器的内容没学好, 我就让甲找出10 题反相器的题目, 利用空余时间请学得好的A同学讲给甲听3 道题, 接着甲自己边琢磨边问A地完成3道题, 然后甲再独立完成4 道题, 最后由我在10 道题中抽取3 道题, 请甲讲给我听。乙同学组合逻辑电路没学好, 丙同学时序逻辑电路学得不扎实, 丁同学电容和电容器不熟练……我都采用这种学生间互相帮助的模式。我发现小老师比我耐心、比我讲得详细, 学生间互助学习的时间充裕, 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比我更顺畅, 补差效果比我利用空余时间自己找学生补的还好。在每次做课堂小练习时, 每组中总有做得快又准的学生, 我让先做好的学生拿给我看, 对了算过关。我请过关的学生去帮助做得慢的、做不出的学生, 此时先过关的学生很乐意去帮助同学, 慢的同学因为想赶快过关, 所以也抓紧机会请教, 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 我也很欣慰!
四、学生相互传授, 化解教学难点
《电子技术基础》中的画时序逻辑电路的波形图是单招高考的重要部分。这部分内容有着难者不会, 会者不难的特点, 没入门的学生总是将波形图画错, 入了门的学生认为画波形图最容易得分。怎样让学生突破难点、全部入门呢?当然得由简到繁地多画。但由于刚学时学生时常会出现三种错误: (1) 分不清是电平触发还是边沿触发, (2) 前半段波形画的上升沿触发, 到后面就变成了下降沿触发, (3) 忽视了直接置0 端、直接置1 端, (4) 列错驱动方程和状态方程。由于错误纷繁复杂, 教师在课堂上一一查看每个学生的错误是时间所不允许的, 所以我采用了学生相互传授, 化解教学难点的方法。当老师讲完画波形图的步骤和要领时, 班级里总有三五个或七八个领悟能力强的学生能马上正确地画出波形, 他们每个人再传授给七八位同学, 学会了的同学再传给七八位同学……正确的画法就像涟漪一般在班级里扩大, 直至全班同学都能掌握画法, 画出正确的波形图。这样最后被传授的学生有所得, 中间被传授的学生通过学习传授达到了理解活用, 融会贯通, 最先画出正确波形的学生在传授中发现可以另辟蹊径, 殊途同归, 他们比较不同画图步骤的优劣, 同老师探讨, 学有所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向导”指引学生;充当“顾问”给予学生经验指点;充当助手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学生相互传授知识, 交流和合作意识增强, 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逐步缩小, 最后消失。
五、学生出卷评讲, 教师选卷掌控
一轮复习通常是分章节复习, 我们的惯用做法是教师课堂知识点归纳、学生解题训练、学生单元测试、教师讲评。这种“四步”复习法虽然也能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每章的知识, 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如何变被动为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经过思考后, 创新性地采用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出卷测验来完成复习过程的教学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 学生出卷。学生试卷出得好坏关系到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出卷的指导。由于高考卷的题型、题量和分值基本固定, 所以我给学生先做好了试卷的模板, 定了一下大致的题量。余下的就全由学生来完成了。我先要求学生分析以前做过的试卷类型, 并查阅相关资料, 确定试卷的题型及题量。然后分析教材, 整理所学的知识点, 形成了一个知识树, 这样学生出题时就心中有数了。考虑到寄宿的学生周一到周五没有电脑, 也为了节约时间, 确保试卷的质量, 我让学生自己组成3 人小组, 每小组成员中保证有文字录入快的、有电脑画图熟练的、有检查核卷的, 3 人在两周内合出一份试卷, 每份试卷后附有答案及评分标准。 (2) 教师选卷。教师可选出其中一两份较好的试卷作为本章的测验试卷或月考卷。被选中的试卷, 出此卷的小组的3 位学生有参与评卷的资格, 继续合作完成本卷的讲评任务, 本次测验成绩以满分记。其余的试卷中一部分可以发给学生作为平时作业, 还有没用完的可以作为寒暑假的作业。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出卷积极性, 偶尔也可以让学生交换试卷考试, 考完后下次上课时互相评卷, 并向教师提供分数、向被考者讲述解题所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检查被考人试卷订正情况。经过出卷评讲的过程, 学生不仅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 同时也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着重关注了每章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样在日后也可以多加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出题老师有可能出到的题型有了大致的了解, 怎么会考不好呢?
在我没有尝试着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 我认为这一切都不可能, 我的学生智力没那么高, 我的学生能力没那么好, 但慢慢实施下来, 我体会到, 一切皆有可能!我的学生很优秀, 我做教师很轻松!学生的潜能无限, 我的快乐无穷!
摘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还是学生的顾问。在电子技术课堂上引入自主学习的理念让学生活跃在备课、探究、补差、互助、出卷等舞台上, 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电子书包:开放的学习 篇8
一、电子书包与开放学习
听到的,过眼云烟;看到的,铭记于心;做过的,沦肌浃髓。这是一则谚语,经常被引用来指代开放教育的精髓。开放教育被认为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以iPad为代表的电子书包,使得教师能运用各种非正规的情境中材料,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从而使得学生有机会能够独立发现事物规律,解决问题。
在教学资源上,电子书包突破了纸质教材的局限,不仅给师生带来了互联网上海量的资源,更可以让学生通过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便捷地获取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并加以编辑,产生出来自学生生活的资源。
在教学工具上,以平板电脑iPad为例,庞大的软件带来了丰富的选择,更可以利用iPad的重力、光线、GPS传感仪、麦克风、操控输入面板、摄像头等组成数字工具。如果还不够,则可以使用iPad的外置加速度、生物电脉冲等配件构成更多的教学工具。云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服务平台也有了更多低成本的选择。在教学资源、学习工具、学习平台上,电子书包能支持课堂走向开放。
教师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利用电子书包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学校如何利用电子书包开展课堂转型,实施校本课程?家长如何通过电子书包介入学校的课堂?这些都是目前社会各界所热点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将视线转移到电子书包与课堂教学之上。
二、电子书包与开放课堂
我们不妨从以下案例来体会基于电子书包的开放课堂所带来的教学方法、教师视野、家校关系等的变化。例如,《捕捉春天的气息》是一堂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课。学生们在许老师的带领下,对照课文中提到的小草、小花、小树等,在校园中找到实物并拍摄下来。在阳光的沐浴下,学生们拿着iPad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气息。许老师将校园分为草坪区、大树区、假山区,带领学生们依次参观。在参观的同时,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1.在每个区域至少拍摄一张能表现春天的照片;2.挑选一张最满意的照片,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录音并上传;3.拍摄并上传一张你认为参加活动最认真的同学照片;4.放学回家后,对至少2个同学的照片发表你的评论。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是围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来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的。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了识字、书写、阅读、理解等认知学习,但学习能力还很弱,特别是读、写能力不强,还是以培养口头表达为主。因而,通过合理利用iPad的摄像、录音功能,能将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习得和学得融合在一起。
在对这个班级学生学习环境进行分析时,我们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有一台iPad,而学校提供的wifi接入,也能保证学生在进行活动时顺利地上传照片。同时,这个班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iPad作为电子书包了。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选用了简单可靠的社交软件PaPa,降低了课堂上使用电子书包的技术风险。学生每人都有实名PaPa账号,登陆账号后可以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进行作品的递交和交流。虽然没有为电子书包特制的网络平台,但教师利用App应用软件PaPa和网络平台实现了作品的视频、音频收集、标识、添加评价等功能。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对每个学生的iPad运行状态、账号设置、关注对象等都会进行检查,确保在教学活动中不会出现技术故障和外来干扰。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运用iPad来进行复杂的教学活动,只是通过简单的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要求。学生专注于任务要求和过程,而不只是利用iPad来完成录音、摄像、上传等技术。另外,教师还要确保学生在使用iPad前,已达到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文字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水平,从而使这一活动的目标,即“延续前移课时语文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利用电子书包在课堂中进行开放学习,对于经历多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而言,并不全然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我认为,教师在评估电子书包教学效果时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整体性。基于单元整体的思考,使用电子书包是否能强有力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是在设计使用电子书包时所应放在第一位考虑的。电子书包在基础课程教学和探究课程教学中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为抓手。电子书包天生所带来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服务于其他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喧宾夺主。这一点,不管是在利用电子书包拓宽教学手段还是在重新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都要时刻关注。
第二,真实性。电子书包培养学生的技能是否来自真实的情境或者是基于真实的问题解决。在开放的学习中,电子书包除了提供纸质材料所能呈现的文本、图片等,还可以提供微视频、博客、短信、微信等来自生活的材料。这是电子书包的特长,它对于学习情境的营造非常有利。
第三,反馈性。电子书包提供的学习反馈是精确的,反馈的结果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表现。基于互联网的电子书包,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快捷的交流方式。在上述案例中,这类反馈可以是教师的评价,也可以是来自学习同伴的评价,或者是软件给出的评价。
第四,差异性。电子书包必须能灵活设置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电子书包应提供不同梯度的学习内容、评价、测试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灵活性。教师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针对性,有区别地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第五,友好性。电子书包的资源浏览和教具使用必须具有友好性的。每个学生都应该不需要教师的帮助就能独立使用。
第六,激励性。电子书包应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有多种选择时,学生能首先选择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当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电子书包是可用可不用时,就需要检讨活动是否合理。
第七,数据性。使用电子书包是否能快速得到数字化的数据,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在教学中,很少看到教师对学习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因而这也是电子书包的优势挖掘点。
三、关于电子书包的争议性问题
电子书包带来开放课堂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大多来自以下几点:没有获得综合的培训;配套的软件、平台欠缺;为使用电子书包所作的准备的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都为此感到焦虑;使用电子书包的教学并不比日常课更有效;增加了教师工作时间等。其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是开放与高效、资源与教师这两个方面的因素。
在基于标准的评价测试中(也就是标准化考试),电子书包带来的开放学习不一定比传统的讲授教学来得高效。这在已有的一些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但电子书包为个别学生需要和每个学生的全面提高提供了灵活发展的空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道,扩大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激励了学生不断尝试新观念,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交流、合作能力等,这些都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优势,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电子书包进入课堂,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对于使用iPad进行教学的教师而言,资源的缺乏是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如果寄希望于一些专业机构提供、筛选、编列、发布资源,教师们可能会失望了,因为毕竟这需要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不妨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全球化视野
利用iPad等电子书包进行教学,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已有一定的发展。在教学资源、软件上,英语的App要比中文的多很多,例如,Netop's iPad Classroom Management (课堂管理)、Explain everything (教学类)、Teacher's Assistant pro (教学管理类)、Touch Karama (行为强化)等都是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的软件。目前,已经有很多年轻高学历的教师加入使用iPad教学的队伍,那么语言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又如,iPadders.eu、teachhub.com、learningwithipads.blogspot.com等都是笔者喜欢浏览的网站。除了软件,其他国家及各地区教师使用iPad等电子书包的教学场所也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们使用电子书包集中于课堂探究学习、课后评价等,而课堂管理、作业数据分析、个性化学习、德育(行为习惯培养)等较少涉及。
2. 经验化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源带着浓烈的经验印记。教师是根据个人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学内容的编列、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境的限制等来选择和使用资源的。虽然课程标准是客观的,但教师的理解、教材的解析、活动的安排等都是富有个性化的。所以电子书包资源除了专业人员、机构的建设,更要注重教师个性化的选择、使用和积累。在对教师使用的电子书包软件来源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有很多通过观摩其他教师上课或者由其他教师介绍所了解到的电子书包教学资源,这也验证了经验化的资源强大的传播力。
3. 整体化推进
在学校层面,即使是小规模的应用,也要注意整体推进。在电子书包的外围设备上,除了wifi等硬件,还要提供教师网络服务平台。现在很多教师将云服务作为平台,虽然构造快速、使用成本低,但也存在和网络有害信息不能隔离、数据提取困难等问题。很多使用中的电子书包软件,都是免费软件,缺少配套的功能。而课堂交流工具则集中在Email或PaPa、QQ等社交软件。在系统配套困难的情况下,建议学校按照课堂管理、教学软件、数据分析、交流协作、资源媒体,按需求强烈程度和可替代性等逐步使用成熟的软件,形成网络服务平台。没有整体推进,电子书包只能是融入现有的教学模式,很难产生变革式的教学模式。
对于电子书包,家长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与非电子书包班级的差异化上。这种差异化表现在所受教育是否公平;电子书包对学生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是否有负面影响等。在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中,使用电子书包的时间有限,因而使用电子书包班级的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成绩和其他班级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同一个班级里,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的能力的差异比较大,个别学生完成教学活动或作业情况不太理想。
教师和学校应注意到电子书包可能对学生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产生影响。例如,考虑到允许学生使用iPad拍摄黑板上的作业,可能会削弱学生记忆力,教师应及时调整要求让学生抄写或默背作业。在作业中,应以朗读、口述等为主,尽量避免对学生的书写、记忆等能力产生影响。
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进行交流的时间主要是校外时间。除了参与安装软件和指导使用外,更值得家长警惕的是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交流中的道德规范问题。例如,在应用软件PaPa上,某学生作业评价里出现了其同学所写的赤裸裸的脏话。该学生家长发现后,要求自己的孩子在PaPa上明确指出对方的错误并要求道歉。第二天,该学生的PaPa上多了一个同学写的脏话。家长请自己孩子重复了道歉的要求。第三天,该学生的PaPa上又多了一个同学写的脏话。这下家长有点慌了,在家长QQ群里联系上对方家长,解释后要求对方家长进行干预。最后,3个学生都在PaPa上留言道歉,并删除了脏话。家长也将此事反映给班主任,随后班主任对学生在PaPa上的行为提出了道德规范要求。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电子书包和互联网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家长和学校需要对学生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和道德进行规范,对一些情绪发泄、谩骂、人身攻击等行为防微杜渐。对于低年龄阶段(14周岁以下)的学生,我们建议在家长指导下使用电子书包。家长要学会利用iPad等电子书包中自带的家长控制软件,限制学生网络浏览的内容。对于学习中使用到的社交软件,家长要每周定时检查交流内容和交流对象,剔除暴力、色情等内容。必要时,家长还应得到专业指导和交流,以舒缓这方面的焦虑情绪。
电子技术的学习 篇9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实验教学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及管理能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特色经济,近年来齐齐哈尔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坚持学习、研究“信息化管理、开放式教学”的实验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法。目前,正在以下设的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中心为基础筹建齐齐哈尔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开放式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1 全开放、自主学习式实验课教学模式简介
1.1 全开放模式
全开放模式是指实验室全面性的开放给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既包括实验时间的开放、还实包括验器材的开放及实验内容的开放等。这种全开放模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资源,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合理利用分配学习时间。
1.2 自主学习式模式
自主学习式模式是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观念的转变。它要求学生自己课前预先理解实验内容,实验者独立完成实验,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由指导变为引导,由讲授变为启发,充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今后开展研究型学习模式打下夯实的基础。
2 开放与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体系
2.1 实验单独设课,改革实验内容
要想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首先要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使其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这样学生才会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我校实验中心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部分,与其理论课分离出来,单独设立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且确定为必修课程,并编制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增加了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实验教学内容分3个层次:
a.基础型实验:内容为教学内容中基本定理的验证、单元电路参数的测量、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等,旨在培养学生电路的安装、测试能力,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b.综合型实验:内容为采用模块化结构,将各单元电路组合为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小系统。目的是培养学生加强对各个单元电路的理解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c.设计型实验:内容为对于一些给定功能单元电路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装调与测试一般功能电子电路的能力。
2.2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相关信息,并更好的自主完成实验,中心教师为实验室的所有实验仪器制作了视频教学课件,方便学生学习仪器的使用。同时,中心针对实验项目制作了实验教学课件。这些课件把实验教学内容和仪器仪表使用方法生动、形象、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形象地为学生讲解实验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实验项目,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减少了实验过程中的误操作和实验材料的损耗。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做到少讲多做,让同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完成实验。课堂上教师尽量做到少讲多做,由指导变为引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还提倡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协作能力。
2.3 开放式教学网络化管理
为了能够对开放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中心为课程建设了非常完善的网络化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平台的主要组成包括:开放实验教学门户网站、各种模式下的开放教学管理子系统和实验教学辅助管理子系统。中心的门户网站为学生们提供了中心制作的所有实验课程教学课件和实验教学中心所有仪器仪表使用方法的视频课件,供本校学生在网上或下载进行辅助学习。通过开放教学管理子系统,中心可以对课内实验、课外实验、学时累计实验进行有效管理。
2.4 多段式、多方位的实验考核方式
我校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为了配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多段式、多方位的实验考核方式。它的特点是:过程重于结果;能力重于知识;客观合理、公平公正。这种改革后的实验考核方式是一套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的跟踪考核体系,通过融合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的多方位、多段式的考核,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旨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中心采取的具体考核方式包括实验预习的考核、课上抽查、实验操作能力与实验报告评定相结合、期末实验抽签考试、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定。
3 实践效果
开放式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最大的教学效果就是把学生从“不得不学”激发到“肯学”和“会学”。目前我校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能自觉进行实验预习,预考核及格率与上课出勤率也达到99%以上。实验课堂秩序良好,同学们能够专心的独自完成自己的实验,不再有随意走动、交头接耳的情况。实验课上教师通过随机提问由学生来回答重点与注意事项,比起平铺直叙式地交待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经过全程监督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们踊跃参加实验课中含有创新思维的选作内容,积极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了更多、更深入的锻炼机会。
摘要:探讨了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完整的介绍了开放与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体系,总结了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的学习 篇10
(1) 注意物理和电工电子技术的分工,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 注意本门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连续性, 使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为其后续专业课、毕业设计及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 电子技术部分对分立元件和交流放大器的内容进行部分精简, 增加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 如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并列举了相应的模拟、数字和功率电子电路的综合应用实例, 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有更为系统的认识。
二、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 改变实验室使用方式, 重新调整实验内容。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锻炼机会, 改变以前只有上实验课时学生才能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做法, 采取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另外, 实验内容不向学生讲解和示范, 这样, 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实行单独考试,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前, 电工电子技术课学生的成绩评定主要是凭期末考试一纸定终身, 只根据平时印象和实验报告来评定成绩是不准确的。为改变这一现象, 采取实验课单独考试的方式并进行抽签考试, 总评时如果实验成绩达不到12分则总评不及格, 并规定学生在补考前必须把实验补上, 否则不予补考。这样, 学生不得不重视实验课,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改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1) 采用精讲、巧练的教学法。讲解要求“精辟、简练”, 教学内容侧重于方向性、结论性、难点和疑点。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独创的“试错法”进行教学, 从而有效地克服“学而不思, 思而不疑, 疑而不问”等传统教学中长期养成的习惯。这样, 就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 改进作业的批改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业不是批的越细越好, 也不是一味地去批去改, 而是交给学生标准答案让他们独立思考完成作业, 必要时可以和学生一起研究, 直到得出与标准答案相符的答案。教师的工作是在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正确答案时, 才去帮助他们,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易理解性, 对课程中难以理解和抽象的可用动态显示的内容, 应开发研制CAI课件, 课件还包括练习题库, 强化学生的课后学习, 使CAI课件应用灵活、方便。这样,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利用教学设计的理论, 阐述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几个重要原则。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的特点,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的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 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电子技术的学习 篇11
摘 要:理论指导实训,没有理论指导,学生做不好实训,动手能力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来自于课本。学习的主动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决定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实践教学,从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的角度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课前充分备课,设置恰当情景导入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认真备课,特别是电子技术第一节课,吸引住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是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重要工具,收集大量的关于电子技术和生活生产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视频的、图片的等等。结合现实向学生介绍当今社会到处可见电子产品。联系身边的手机、学习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让学生明白没有电子技术,就没有当代生活,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学习电子技术尤为重要。这样,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有趣味、有意思。
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们视觉上产生热点;之后可以拿个手机作为道具并进行“解剖”,向学生介绍哪些元件我们要学,它们都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使学生从思想深处产生对电子技术的崇拜,从而产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讲述前沿电子技术知识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以此来开阔学生眼界,增强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迫切性。设计恰当的教学导入环节,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将他们的兴趣引到课堂上。譬如可以去实习车间参观,也可以去校外工厂参观体验,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上课的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设计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和维修技能方面的训练、举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竞赛、兴趣小组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课程内容难懂、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运用生动有趣的声音,适当、直观动态的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拓展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时,就可以用动态的课件来演示信号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知道信号是怎么放大的。给学生形成视觉上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当学生认为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时,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形成良性循环。
3.转换自身角色,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极力改变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动口、动脑、动手,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由浅入深、及时点拨、渗透总结,组织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成功的教育不是让被教育者回答出问题,而是被教育者能够提出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一对一帮扶,让学生也当回教师过把瘾,从而把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带起来,效果比教师直接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4.强化实训动手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根据中职学生的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等性格特点,教师应该多把理论课的内容转换成实训实验课,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多次强化记忆,长此以往学生会理解其中的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较多,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动手去做、动脑去思、动嘴去议,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电子技术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把理论知识与生活以及动手操作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联系日常生活生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是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能看到的或用到的。因此在讲这些内容时,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实习厂电子焊接过的收音机、万用表,还有生活里随身携带的手机等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种连接组合就可以构成一个实用电路。
让学生尽可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与自己身边的生活工作生产紧密相关,使学生感到可以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用探索性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基本原理知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亲历亲为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深化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演员,而是一个编导;不是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去发现知识,以便以后发现新知识。
教师应该与学生一道去观察、探索、解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生产现象和行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实验,都应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情景,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
三、制订阶段性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学习兴趣能够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可以说是成功的,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也可以说是成功的;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的情况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
对每个阶段学校都有一定的标准评价机制,教师要不断地给予鼓励与赞扬,给学生情感上的激励,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制订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只要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一定会感到明显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教师要努力地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展示的机会。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让学生回答的问题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白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素质和基础的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教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笔者对基础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标准要高一些,通过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激励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电子技术的学习 篇12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够采取有效地措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就能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更快、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对于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来说, 因其自身的特点加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为薄弱, 所以, 要想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实现教学目标, 就必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
一、利用绪论教学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绪论是教材的第一课, 既是对整本教材内容的概括, 又是对所讲授的知识的高度总结,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很多教师却不能够正确的认识绪论的重要地位, 认为其不过是对教材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学不学习都一样, 甚至认为学习绪论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进度。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绪论教学往往是被一带而过, 甚至是未被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当中。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发展的今天, 中职教师要想调动起学生学习就必须要重视绪论, 要利用绪论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日后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 教师可以以绪论的内容为基础结合生活中家用电器和各种通信工具的工作原理介绍电子技术的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其次, 要将绪论所总结的知识和学生所学的专业同将来的职业岗位联系在一起, 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专业同电子技术基础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
二、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技术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必需要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只有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 才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首先,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尽可能多的安排实训教学, 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来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以所要讲解的知识为基础, 让学生自行进行电子制作或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电子制作,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又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其次, 在讲解《电子技术基础》的某一新知识、新要点时,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家用电器的实际应用和维修, 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通过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讲解《电子技术》的理论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这一科目来说, 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 不但不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而还会对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 所以, 在开展教学工作时, 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拆卸家里的旧电器, 观察其内部结构, 从认识和测量元件及研究工作原理开始, 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理论知识。实践证明, 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课外活动,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电子技术》课程的特殊性, 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空间。那么在课堂或课外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可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 养成良好的空间思维习惯。例如, 教师可组织学生举办下象棋比赛, 在每一步棋子落定之前, 学生都要经过缜密的思考, 形成了头脑风暴, 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再如, 在乒乓球竞技比赛中, 学生头脑中反复循环想象、争取提高取胜几率;这些看似简单的课外活动, 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将想象力、创新力搬到课堂中, 转移到电子技术设计与电子技术制造领域, 既可增强学生想象力, 也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以兴趣带动学习成绩的进步。
四、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全面提高, 各大中职院校陆续的步入了电子教学时代,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中职教师必须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其特点:一方面, 其学习基础较差, 接受能力也相对较为薄弱, 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这一课程时, 很难顺利的理解其中的理论和公式的推导, 并将其应用的实际的操作当中。另一方面, 其又具有极强的自尊心, 不愿意屈居人下且学习习惯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如果教师继续照本宣科, 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那么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必须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设备。首先, 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当前流行或学生喜欢的电影、视频以及动画开展教学, 将教学内容与其中的道具或情节联系在一起, 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针对教材中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和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其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 即, 将抽象的知识概念或不能够轻易见到的零件的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气氛, 还能够更加直观的将知识展示给学生, 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开展《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正确的认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以及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切入点, 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 教师还必须要加强学习, 及时的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采取有效地措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贺宇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合理应用[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9, (04) .
【电子技术的学习】推荐阅读:
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09-01
电子衡器的防雷技术10-12
电子技术的现状及应用10-06
电子报的技术及影响06-21
多元化的电力电子技术09-23
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的10-08
应用电子技术的求职简历表格07-31
EDA技术下的电子设计06-19
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技术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