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教育(精选12篇)
童诗教育 篇1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和联想的, 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的自由想象力, 儿童对音韵、节奏的敏感, 都使他们和诗有着本能的亲和力。儿童诗专为少年儿童创作, 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 适合于他们阅读欣赏。
儿童诗是以诗歌的形式、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独特的视角来表现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和情感世界, 充满着无限的童真童趣, 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携带着烂漫与芬芳走入孩子们的视野。
教学中, 我试探着以多种途径让儿童诗与学生亲密接触, 给学生创造一个诗意盎然的氛围, 利用一切时机, 让学生通过读、赏、写、品等方法初步了解诗的格式、韵味、意境, 在读诗赏诗中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 受到养成教育, 并让诗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让孩子的童年充满诗情!
一、诵读优秀的童诗, 激发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使我们面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 就会很投入, 而且印象深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 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1. 大量诵读积累, 厚积薄发。
“好的诗不应该只是躺在册子里睡觉。好的诗期待着吟诵, 期待着在音流中获得生命, 期待着长上声音的翅膀, 在天地间和人们心头上飞翔。”这是著名儿童作家尹世霖为诗人王宜振新近出版的《21世纪校园朗诵诗》题序中的点睛之笔。语文课上、诗教课上、社团活动中, 我积极引导孩子们多读优秀的诗作来积累语言, 让诗的情感、诗的语言、诗的艺术一点一点地深入孩子们的心中, 以达到虽未从师, 却已潜移默化, 学以致用的境界。
2. 反复品读欣赏, 激发兴趣。
在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 利用诗教课、班队活动等时间, 举行诗歌朗诵会、推荐好诗比赛等活动, 引导学生从艺术水平、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对诗歌中的个别字眼进行反复研读, 仔细玩味。这对激发队员读诗、写诗的热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 创设诗意氛围, 熏陶启蒙。
注重在学生的生活中创造出诗的氛围。如用队员们自己创作的优秀诗句布置班级板报、校诗歌墙等, 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 积极投稿。积极引导队员创作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儿童诗:可以抒情, 可以叙述, 有咏物诗, 有童话诗, 有的富有趣味, 有的蕴含讽谕, 使队员创作的儿童诗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让队员们生活在浓厚的诗的氛围里。
二、点燃创作的激情, 倾听花开的声音
中国传统的“童心说”:“诗”与“童心”本就有内在的契合。孩子们和诗歌有着一种共性———灵气!对儿童进行诗歌教育, 引导他们读诗, 写诗, 就是对儿童的心灵自由和想象力以及语言美的感悟力的培育与保护, 这也是儿童教育的根本。
1. 在诵读感悟中迁移仿写。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在儿歌的世界里流连了许久, 孩子们从儿歌过渡到诗歌, 那么的自然, 那么的和谐。诗读多了, 背多了, 孩子们的口头语言就变得丰富了, 语言中的想象因素也增多了。再加上有了诵读的优秀诗篇打底, 孩子们开始会摸索着, 模仿其中一些诗歌的写作套路自我创作了。从语文教材中的《乡下孩子》、《一株紫丁香》到著名的《欢迎小雨点》、《鲜花和星星》, 孩子们懂得了儿童诗的格式;从对要表达的内容要事的构思中, 孩子们明白了诗歌写什么, 怎样写;从学习, 吸收和掌握中, 孩子们领悟了儿童诗写作的技巧方法。
2. 在迁移写作中自发创造。
老诗人林庚先生说过:“诗的本质就是发现, 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 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去看周围的世界, 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最先, 他们只是模仿诗的语言方式为诗添加另外的意境, 熟能生巧后, 我开始教孩子们学会和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对话, 把它们想象成如同我们人类一样灵动的生物, 渐渐地在头脑里形成一张张色彩鲜明的画卷。
3. 在朵朵诗花中精心修改。
写诗和写其他文章一样, 也要多修改。修改的最好办法是朗诵给自己听。听起来不顺, 就修改。改得读起来琅琅上口, 自己越读越感动, 越读越有味, 这样就好了。在引导学生自觉修改的基础上, 我可以和大家一起修改, 典型的修改处应当说出修改的原因, 通过比较, 使全体写诗的孩子受到教益。修改的内容包括语言、形象、押韵甚至立意等。一首首清新隽秀的小诗花肆情绽放, 美丽怡人。
三、引领倾情的品读, 润泽心灵的净土
诗能够对人的精神进行引导、教化, 对人的心灵的进行熏陶、滋养。通过对同伴创作的儿童诗的赏析、品读, 学生们由个人心灵的净化、性情的温柔敦厚, 进而发展为人与人关系的融合, 弥漫于家庭、社会以至国家。
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 语言优美, 寓教于诗, 使儿童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 获得内心对于美的体验和享受。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 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 都有着诗的品质, 所以, 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 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 毫不夸张地说, 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 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 烙上一重烙印, 带来一种节奏。”
儿童诗, 是孩子与自然的对话,
儿童诗, 是孩子与生活的对话,
儿童诗, 是孩子与梦想世界的对话!
让这一串串跳动的音符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让这一抹抹鲜艳的色彩点燃金色的童年, 让这一支支快乐的童年儿歌回响在纯真的时代!
让美丽的儿童诗启迪水晶般的童心, 润泽丰满的生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中华路小学)
童诗教育 篇2
小猴想喝井水,
把头伸向井里,
它惊叫起来:
“哎呀!
有个小猴子,
落到井底。”
老猴子来看,
吓得直喘气:
“哎呀!
井底是个老猴子。”
小猴老猴都吓跑了,
井里面呢?
平平静静的,
像一面镜子……
搭桥_儿童诗歌
我在小水沟上,
架起一根稻草,
好了,好了,
搭起了一座小桥。
能走人吗?
莫笑,莫笑,
你看沟那边的蚂蚁,
就要过来了。
蚂蚁真的会过桥吗?
傻帽,傻帽,
我在稻草上抹了糖哩,
保证过桥的只多不少。
月饼_儿童诗歌
我家窗前
一棵柳,
月亮上树
我就瞅。
八月中秋
月儿圆,
银亮的月饼挂枝头。
过了几天
我再瞅,
童诗的妙趣 篇3
夏天
我问夏天:
“为什么还不来?我好想去游泳。”
夏天说:
“你家的日历都不撕,所以我不能来。”
你发现这首诗的“妙趣”了吗?没错!就是那句“你家的日历都不撕,所以我不能来”。为什么这句很有趣呢?
仔细品读一下,你就会发现一个不合理的现象,那就是夏天被日历“封印”起来了,所以不能来到人间。这影响可大了,害得“我”不能去游泳。追究原因,竟然是“日历没有撕”。
读出妙趣了吧!时间本不会因多撕日历而加快,也不会因不撕日历而停下来,但作者的想象却像有魔法似的,让夏天止步,从而使得整首诗妙趣横生。
童心制造童趣
有人要说了,对小朋友而言,这样的“妙趣”太难制造了!
可我却认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说出的童言童语,常常是“语出惊人”,妙不可言的。不信,咱们来看个小例子:
“女儿啊!妈妈生个妹妹陪你玩好不好?”妈妈说。
“我不要妹妹!”小女孩回答,“妈妈!您给我生个姐姐。”
“生个姐姐”,小女孩很天真,童趣也在对话中呈现出来。
将妙不可言的童心移植到童诗创作中,童诗的妙趣自然而然就营造出来了。
那我们如何才能写出诗的妙趣呢?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夸张手法。
夸张手法释放妙趣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有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李白是最会用夸张手法的诗人,他在《秋浦歌》一诗中,就用夸张手法巧妙地释放出了诗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呵!头发长三千丈也就算了,还全白了,这该有多愁啊!你感受到其中的诗趣了吗?
而且童诗运用夸张手法释放的诗趣会更浓,例如这首短诗:
高兴到嘴巴可以咧到后脑勺,请你尝试将这画面画出来。笑开的嘴咧到后脑勺,是不是很夸张呢?是不是更能显出“我”开心的程度?童诗的妙趣出现了。
换你用夸张手法来造句了,例如:
尖叫:她的尖叫声,把全台北市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吵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诗赏析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童诗《为天量身高》,看看这首诗是如何用夸张手法释放妙趣的。
为天量身高
什么
没有人知道
天 到底有多高
这让大地感到不可思议
决定请小孩子帮忙丈量丈量
天 到底有多高
小孩子放起风筝
拉
长
线
为
天
量
身
高
“站好,别乱动哟!”风筝说
天
没动
只是无聊地伸出手
弹
一弹
风筝
天有多高?没有人知道。于是小朋友试图用风筝来为天量身高,这想法挺夸张的吧。更夸张的是拟人化的天,竟然无聊地伸出手,弹一弹风筝。感觉天好像挺无奈的,因为有人无聊得想用风筝来丈量它有多高。瞧,童诗浓浓的妙趣渗出来了。
了解了童诗的妙趣及夸张手法,现在换你以“为大地量体重”为题,来写一首童诗。注意,一定要用夸张手法把童诗的妙趣展现出来哟。
童诗教育 篇4
文化路小学《春芽诗报》
山东省诸城市文化路小学成立P2011年6月28口, 是一所年轻、充满活力的学校。在这—校里, 每一位教师和孩子都在追求:我的行走是最
最美的心路从童觸歩c教师、孩子、家K翻信遞是天生的诗人, 儿意诗教学可以培养诗性智慧, 提升想象力和创識为。他们崇尚“写儿童孩户心中有愛, ‘'3诗的孩子》 (质更好, H碎的孩子品格更高”。诗, 做美孩子”, 追求“写诗的孩子瞻中有美, 写诗的
幵设童诗课, 语文教师人人会教童诗课, 多数孩子会写学校成立了“眷芽儿童诗社”, 创立了《春芽诗报》, 聘请著名诗人圣野为指导。在一至六?学生中儿麟, 现已印发简易诗报94期, 登载童诗2万多计64藉字。出版《春芽诗报》九期, 《春芽儿童诗集》四册, 孩子们的童诗作品在《中华少凡报》《读读写写》《诸城鮮》《觀诗书画》《超然诗干, 等报刊上发表300多首。
孩子们的诗思无拘无柬, 生活中存什么就巧什么。昨天下了一场雪, 马上巧出咏霄诗;今天期末考试, m了考试诗:春来了, 在花盆里种上花生, 写播种诗;夏到了, 校园里麦子成熟了, 写麦于诗;过六一, 孩子和家K共写儿童节赠藤;六年级要毕业了, 孩子们在诗中_恋着?狡和童年;有谁过生日了, 会得到老师和同伴们的生丨丨诗……诗的品性包括真实、个性、自由、美善……这些精祌渐渐融入孩子们的思想中, 他们向爱、爱人, 到敬老院、幼儿tel献爱心, 到?物馆参观, 到野外考察……在爱与被爱中快乐地生活。
在幼小的心H丨播下诗的种f , f f l诗的精祌滋养孩f的灵魂。人们欣喜地看到, 诸城市文化路小学已然形成儿童诗的育人特色, 以竜诗养心, 以童诗立品, 孩f们的精祌、思想, 因诗歌而获得充分的舒展。
2013年7月, 在“全国新教育第| ?三届辆讨会”上, 文化路小学酌童诗课程被评为“全国新教散013年|?大卓越课程” ;20R年7月, “第七届中年会暨儿童阅读策略研讨会”祚文化路小学举仏
童诗教育 篇5
永登县新城区小学王有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激发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结合材料了解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诗的特点。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仿写儿童诗,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儿童诗,在诵读材料中中体会儿童诗的特点。2.激发学生想象力,仿写儿童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PPT课件、材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1.学生自我介绍(包括兴趣爱好)
2.今天给同学们上课的新老师,上课的内容也是一次与平时不同的语文活动,那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完成这次语文活动吗?
二、歌曲导入: 1.听儿歌:我们先来听一首有趣的儿歌吧,听完举手说说歌中“我”的愿望是什么呢?(出示幻灯片)
2.教师引导:歌中“我”的愿望是什么呢?(生:种太阳),哦,种太阳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让世界变得温暖而明亮),这是一个怎么的愿望呢?(生:大胆、美好)
3.说愿望: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愿望是什么呢?有几个愿望写几个愿望,先写在手中的纸上,再告诉大家,好不好?(生开始写自己的愿望,然后全班交流)
三、明确学习任务:
同学们,我们这次的语文活动就是要把你们这些美好的愿望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是什么表达方式呢?(生猜),就是诗歌,是用儿童诗的表达方式,你们觉得这是不是挺难的?(生说难),不要怕难,相信你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你们都能完成这次语文活动,对自己有没有信心?(生答有)
四、了解儿童诗:
1.分析材料《我想》: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儿童诗(出示幻灯片),大家看手中的材料就是一首儿童诗《我想》,自由朗读。
2.同桌交流后说一说在格式上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出示幻灯片)3.这首儿童诗同样还是写愿望,我们再来找几位同学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中“我”的美好愿望。
五、仿写儿童诗:
1.同学们都有着美好的愿望,现在就开始一试身手吧!把自己的愿望仿写成一节或两节儿童诗《我想》,相信你一定行,开始吧!
2.(出示幻灯片)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对有问题的同学及时给予帮助。
3.小组交流:边交流边修改。
六、诵诗会:
1.找学生上讲台展示,其余同学给以评价。
2.教师评价:(从语言、格式、内容、思想四方面去评价)同学们这次的语文活动完成的非常好,给大家点赞!
七、课堂总结:
你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你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老师希望同学们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你们的童年生活才会更精彩!板书设计:
儿童诗 短句换行 语言简洁
《学写儿童诗—我的愿望》
教学思路及课后反思
永登县新城区小学王有荣
一、教学意图:
今天这节公开课是一节阅读表达课,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去表达交流,通过仿写儿童诗的教学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我的设计思路:
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先选择一个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口——童年愿望;然后展开教学,听儿歌、说愿望、写愿望,紧接着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儿童诗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童年愿望;想到四年级的学生对儿童诗了解不多,于是我加入了“了解儿童诗”的环节,并结合一篇阅读材料《我想》,让学生体会儿童诗在格式、语言、内容上的特点,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学生在后面的仿写中就比较容易了;学生仿写并进行成果展示诵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亮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仿写,去小组内交流,去修改自己的作品,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把自己最好的成果展示出来;诵读会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本节课的收获,也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诵读中,我配以背景音乐,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同时对上台展示的学生给予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最后,寄予学生以希望来结束对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反思:
爱上童诗,发现美 篇6
一、主办单位
广东教育杂志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伍美珍儿童文学工作室
二、参赛对象
广东省1—6年级小学生
三、比赛时间
2016年6月—2017年3月
四、参赛要求
1. 参赛形式及作品内容:以儿童诗为体裁,投稿数量不限,每首诗歌篇幅为20行字以内,内容、风格不限。
2. 投稿方式:纸质稿、电子稿两种方式任选一种,不可重复投稿。参赛作品概不退稿。稿件文末请注明:指导老师姓名、作者姓名、学校、班级,以及详细联系地址、邮编、电话。
3. 投稿地址:纸质稿邮寄至广州市小北路155号广东教育杂志社《广东第二课堂》编辑部(邮编:510045,收件人:周锦宜,联系电话:020-83563007);电子稿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至邮箱dekt@gdjy.cn
4. 截稿日期:2017年3月16 日
5. 投稿必须原创,严禁抄袭。凡抄袭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 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55名、优秀指导老师奖若干名。
广东教育杂志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童诗教育 篇7
一、儿童诗的意义
中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樊发稼老师曾说过:“诗歌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它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儿童诗虽然简单,却有深远、优美的意境与想象空间;儿童虽然简单,却有天真、稚拙的童言与奇思妙想。同时,儿童诗的劝谕教育功能往往是通过画面般的诗句、音乐般的韵律来表达的,更容易培养孩子高雅的审美情趣,陶冶孩子纯真稚嫩的心灵,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可见,儿童诗教学不仅是儿童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儿童抒发情感的有效载体。
二、儿童诗的教学
(一)“读”占鳌头
(1)读准儿童诗。
要想读准儿童诗,老师的范读很关键。诗社第一次活动是教学问好诗。当诗打上去,孩子们愣住了,我也愣住了。因为一年级学生初入小学,拼音零起步,加上农村孩子识字基本上也是零起步,所以孩子们根本不会自由初读整首诗。于是我范读了一遍给他们一个整体感觉后,就一遍又一遍地请孩子们跟我读。没有了生字这一“拦路虎”,孩子们跟读得还是蛮开心的。开心就好!后来,随着拼音和识字教学的开展,孩子们读起儿童诗来越来越轻松了。但是,我们还是会常常采用范读和跟读的阅读方法,来给儿童诗定个基调,所以说范读、跟读是读准儿童诗的基础。
(2)读出儿童诗的节奏。
儿童诗具有音律美的特点,它作为现代诗,诗人在创作时为抒情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常常出现不押韵的情况。他的情绪的波动往往通过诗的节奏来表达出来。儿童诗有诙谐活泼的,有柔和抒情的,有激情澎湃的,情绪不同,节奏各异,轻重缓急当然各不相同。我们会用音乐课中的一分音符、二分音符、三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重音让学生来感受儿童诗的节奏,特别是在感叹词后面的停顿,要让学生有一种声无意连的感觉,犹如国画中的留白处。让学生在儿童诗的节奏中,不仅感受到听觉上的美感,还感受到诗人表情达意,耐人回味的意境。
(二)想象的翅膀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是飞翔的精灵。孩子越小,越容易物我两忘。他那敏感的心灵和奇特的想象,会把自己和万物融合一起,难分彼此。一个景物促发想象、一个课题促发想象、一个句式促发想象。在想象的这一环节,老师要多听少说,多赞赏少否定,多激发少限制。
(三)仿说创诗
台湾地区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低段的课文以韵文为主,小学生从写诗到写文,写诗是写文的基础。本人认为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让他写诗,是个过重的负担。根据儿童诗的遣词造句方式,让孩子口头模仿创造诗句,是行得通的。我们称之为“仿说”。儿童诗的创造手法有许多,比喻法、拟人法、摹声法、谐音法、互换法、错觉法等。根据一年级的接受能力,我们主要训练学生以下三种创造手法。
(1)比喻法。
比喻法,它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比成另一物。它使得我们的语言表现更为生动形象。学罢课文《荷叶圆圆》学生都知道文中把荷叶比作小蜻蜓的停机坪、小水珠的摇篮、小青蛙的歌台、小鱼儿的凉伞。把散文诗改编为儿童诗。一个神奇的比喻,分行表述,就是一首儿童诗,师生一起编第一节儿童诗,接下去学生仿说,老师修改打字。
(2)拟人法。
把一些本不具备生命特征的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特点。当你听到孩子在跟碰倒的小板凳说对不起、跟叶上的小蜗牛聊个不停时,就会发现孩子与生俱来就会用拟人的创作手法。
(3)拟声法。
拟声法: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并赋予它新的含义。如下面这首儿童诗,孩子会知道“知了”因为学本领时骄傲自满总说“知了、知了”,所以最后悔恨说“迟了、迟了”。我们老师要帮学生揭开创造手法这一神秘的面纱——第一层拟声“知了、知了”表达自满的情绪;第二层拟声“迟了、迟了”是从“知了、知了”转化来的,赋予它新的含义,表达了后悔的情绪。学生会由此及彼,在别的儿童诗中碰到类似的手法,就会很准确直接地表达出来——这是拟声法。
儿童诗的创造手法听起来好像很深奥,你会说,怎么可以跟一年级孩子探究创造手法呢?实际上不然,当你把一首首儿童诗真实地呈现在孩子眼前时,孩子会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创造的奥妙。别把术语想得高深莫测,你不告诉学生,学生更加不知所云。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捅破创造手法这层窗户纸,让学生心明眼亮、视野开阔。
以童诗润泽童心 篇8
一、让学生感悟儿童诗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儿童作家樊发稼 说:“诗歌天然 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 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 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让学生感悟儿童诗的语言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制约, 理解能力有限,而儿童诗短小精练、通俗易懂的语言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例如儿童诗《春鸟》:“春鸟是金嗓子的好伙伴/每天一大早/就把我从梦中唤醒/妈妈说春鸟是在召唤我……”这种简洁、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会让学生产生诗歌如此简单的心理, 他们会有意识地多读诗歌,并表现出对诗歌创作的向往,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启发他们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歌。 在教学这首童诗时,有的学生“依葫芦画瓢”,编出了这样的诗歌:“老师是金嗓子的好伙伴/每次我一 走神/就大声把 我唤醒 ……” 这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 由此可见,儿童诗对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显然是非常有益的。
二、让学生感悟儿童诗的节奏美和形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儿童诗在节奏韵律上比儿歌自由宽松,也比成人诗单纯明快,注重节奏的明朗、音韵的自然和谐,力求诗中内在的感情起伏和外在的音响节奏声情相应。 例如郭风的《豆荚》:“小小的豌豆/睡在绿水般 的豆荚里/那豆荚里面, 铺着很柔软的天鹅绒/它的四周繁饰着许多绿叶/我们的小豌豆, 不知道睡在那里多久了/ 在那奇异的小床里/我们不知道,她们做了多少甜蜜的梦了/以及那位梦的老人,向她们说了多少故事。”这首诗虽不讲究押韵,但读起来却令人感受到一种悠长而柔软的甜甜的韵味。 第一小节节奏短促, 好像一个小孩子,睡眼惺忪,仿佛要进入梦乡一般。 写到后面, 诗慢慢地拉长了节奏,我们和诗人一同慢慢地陶醉在小豆荚绿色的美梦里。 又如儿童诗《浪花》: “浪花在哪儿/家在大海中/浪花几时开/请你去问风浪花什么色/朵朵白如云……” 这种一问一答的儿童诗,结构鲜明,形式独特,能给小学生全新的体验。 在这样的欣赏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儿童诗与众不同的节奏美,也会感受到儿童诗不同于一般课文的形式美。 久而久之,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因此, 老师要给学生们营造一种欣赏、 朗读诗歌的气氛,留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的欣赏,推荐给学生读一些儿童诗歌选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诗歌的审美能力。
三、让学生感悟儿童诗中的情感美,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了儿童诗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们沉浸在优美灵动的诗歌作品中,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人间真情和至善、至真、至美的感情。以儿童诗《妈妈是棵大树》为例,“妈妈是棵大树/我是树上的小鸟/ 每天,在妈妈身边/快活得又蹦又跳/ 热了,妈妈给我绿荫……冷了,妈妈把我搂紧……”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 讲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凸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在欣赏这类儿童诗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美因素,利用其中蕴藏的平凡却细腻的母爱教育小学生,让他们懂得母亲的艰辛,理解母亲的爱,并学会尊重和爱戴自己的妈妈。为了强化教育效果,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讲述妈妈对自己生活上和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用诗的语言说一说在他们眼里妈妈除了像一棵大树、 一片沃土、 一个港湾之外,还像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觉联系妈妈与自己之间的点点滴滴,会想起妈妈对自己的爱,他们的心灵会受到熏陶,会更加关心和爱戴自己的妈妈,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四、挖掘儿童诗中的教育要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一 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小学生是个活泼好动的群体,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恒心、耐心和爱心。 在多年的儿童诗教育探究过程中,我发现利用儿童诗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班级班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学生写字时,可以时不时地让学生朗读《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 ,要做到 , 右手握笔背挺直/ 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脚离桌子约一拳……”学生会边朗读写字歌,边纠正自己的写字姿势,尽量让自己的写字姿势与诗歌中描述的一样。 在这种日复一日地朗诵中,小学生在脑海中深刻认识到了正确的读写姿势的重要性,会慢慢地养成好习惯,。 同时,儿童诗节奏感强,浅显易懂,容易记忆,很受小学生们的欢迎。
五、挖掘儿童诗中的趣味性要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能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初就吸引学生眼球,那么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把儿童诗作为导入教学的切入点,作为一个良好的载体,融入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点,把知识和诗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把儿童诗导入小学教学中, 方法是很多,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导入儿童诗《小壁虎》,让学生在朗读中“壁虎有些害怕/它连忙摔断尾巴/吓一吓青蛙……” 感受聪明的小壁虎是怎么逃脱青蛙的追逐的。 用这种方式导入,学生会觉得非常轻松、有趣,会对壁虎这种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再适时导入新课《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 将会很快吸引学生眼球,让他们投入到课本学习中。 由此可见,利用儿童诗中的趣味性要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儿童诗《摇篮》教学摭谈 篇9
一诗意导入、情感投入, 引发幼儿对“摇篮”感受的漫入
万事开头难, 课怎样导入更好, 让我颇费心思。左思右想、比较权衡后选中歌曲东北民歌《摇篮曲》。“月儿高、风儿明、树叶遮窗棂……妈妈的宝宝, 睡在梦中……”由它导入再合适不过, 然而我并没有用录音磁带, 而是自己先深情诵读前边的歌词, 再清唱此曲会更有感染力、穿透力, 更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融合我们之间的情感。果然, 歌曲不知不觉地把孩子们引领到一种特定的宁静、柔和、温馨的氛围中。我用心入情地演唱, 孩子们安静痴痴地倾听, 当时的情境特别美妙, 令我不禁陶醉, 几乎失控。唱罢, 我又柔柔地把其中的唱词“月儿那个明, 风儿那个静, 摇篮轻摆动啊, 娘的宝宝睡在梦中, 微微的露了笑容。嗯……嗯……娘的宝宝……”强化到孩子们的心中。然后我说:“接下来请宝宝们欣赏一首关于摇篮的诗歌, 你们愿意听吗?”孩子们很期待地说:“愿意!”于是, 我让孩子们带着最基本的问题去倾听诗歌、感受诗歌: (1) 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摇篮》) (2) 你从这首诗歌中听到了什么?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教室里非常安静, 孩子们屏声静气地认真听我用声音演绎《摇篮》、用情感诠释声音。标准的范读、优美的配乐, 孩子们好像融入了童话王国, 畅游在童话世界中, 完全沉浸在老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之中, 浓浓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柔曼的教学氛围被营造。我所期望的上课起始阶段, 我所努力设置的“规定情境”让我心中充满感动。
二形象的教具介入, 得当的体态语的加入, 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深入
为了更直观地把幼儿带入这种纯净的意境中, 课前我在两张大卡纸上分别画出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的背景图, 又精心制作了星宝宝、鱼宝宝、小宝宝、太阳宝宝、蜜蜂宝宝等漂亮、形象、逼真的小图片。这些大、小图片的使用, 引发了孩子们的热情,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展示教具总会给人以意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收获。
当再听诗歌诵读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时, 我把盖在大挂图上的蒙布揭去, 此时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一幅鲜活、直观、形象的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的大连环画。伴随着录音磁带的诵读, 教师手指着大挂图, 读到摇着哪个宝宝时, 就要手轻轻晃动那个宝宝, 这样细微的动作自然会增强孩子们理解力、感受力, 并以此加深孩子们的记忆力。画面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由此很有效地降低了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难度。这样做既省时又省力, 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视觉、听觉等感官, 比起只用语言启发效果更好。幼儿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 于是, 他们在一种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倾听诗歌、感受诗歌, 为理解诗歌内容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依次提问, 孩子们踊跃发言, 在回答时, 教师不时地用肢体语言、体态表情动作来提示和引导, 孩子们积极动脑、大胆举手, 表述时口齿清晰, 情绪高涨。不论是齐读、分组读, 还是个别读, 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此情此景, 告诉我们, 幼儿所热衷的事应该是学会朗读、背诵摇篮并练习仿编和创编诗歌, 如此才是幼儿素质的提升、能力的培养。而仿编和创编诗歌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提升, 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恰当的语言点拨、童话氛围的营造, 让幼儿口语插上想象的翅膀
1. 仿编活动
老师:“你们知道吗?在蓝天、大海、花园这些大摇篮里, 除了摇着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还摇着其他的宝宝呢?这些宝宝很淘气, 偷偷地跑出来玩, 竟然找不到自己的摇篮。哎呀, 他们的摇篮呀, 就在你们桌上的塑料筐里, 请把他们送到属于他们的摇篮里吧。他们的摇篮在这儿。” (出示另一幅有蓝天、大海、花园的背景图幼儿每人拿一个图片宝宝。)
老师:“你拿的是什么宝宝, 她的摇篮是什么?你能仿照诗歌中的语言说一说吗?”
请拿不同图片的幼儿都仿照诗歌中的例句说一说。孩子们很投入, 看着自己手中的图片都煞有介事地仿编诗歌, 分组送宝宝回家, 边送边说:“乌龟宝宝, 大海是你的摇篮;蜜蜂宝宝, 花园是你的摇篮;月亮宝宝, 蓝天是你的摇篮……”
我们清楚地知道:口语练习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孩子们能和谐、文明地交流, 还体现了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娃娃抓起。而抓口语, 必须为孩子营造说话的氛围, 制造说话的环境, 让孩子有话说、会说话、说好话。而此处的仿编诗歌无疑是在良好语言环境中语言素养的有效提升。
2. 创编活动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 除了会欣赏诗歌, 还会仿编诗歌呢!想一想, 除了广阔的蓝天、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可以当摇篮, 还有哪些也可以当摇篮呢?小鸟住在什么地方?小花在哪里含苞待放?小虫在哪里快乐?怎样把他们编进诗歌呢?”
幼儿自由练习说话, 也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商量着说说看。幼儿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孩子们超乎想象的表现不同寻常地精彩, 使我认识到老师、孩子和谐的课堂也是一种美丽。这也让我强烈地感到幼儿的能力绝不可低估, 其实, 孩子的素养本就不寻常。这堂课, 主角显然是学生, 是孩子们在童话氛围里自由发展。这可能也得益于老师的放手。作为教师, 有时真的要舍弃专制权威、自以为是的教育方法, 转而依靠和相信孩子, 透过他们顽皮的表象, 充分激发他们内心的动力和热情。
摘要:笔者对儿童诗《摇篮》教学后有些感悟, 着重从诗意导入、情感投入, 引发幼儿对“摇篮”感受的漫入;形象的教具介入、得当的体态语加入, 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深入;恰当的语言点拨、童话氛围的营造, 让幼儿口语插上想象的翅膀三个方面谈自己的体会。
试论童诗的建筑美 篇10
闻一多先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个肯定建筑美的诗人。圣野先生也在他的诗论中进一步诠释了诗的建筑美, 他说:“诗的外在的美, 也有人把它说成是‘诗的建筑美’, 像建筑艺术一样, 要讲究布局, 讲究对称, 讲究一种排列的美。”[2]童诗由于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 因此变化多端的形式美就特别能够吸引小读者的欣赏眼光, 所以诗人在童诗创作中也就特别注意发挥童诗的建筑美在形式上的出彩, 童诗建筑美的构成主要表现为:格式上的匀齐与自由、语言排列上的参差与图像化等特点。
一、格式上的匀齐与自由
匀齐, 就是均匀整齐。童诗的匀齐美, 可分为节的匀齐和句的匀齐。《文心雕龙·章句》云:“夫人之立言, 因字而生句, 积句而成章, 积章而成篇。”所谓“篇之彪烦, 章无疵也;章之明靡, 句无玷也;句之清英, 字不妄也。”[3]匀齐就像童诗的一件外衣, 和谐自然, 楚楚有致地告诉你童诗的城堡里蕴含着闪闪的光芒。
如叶圣陶《蜗牛看花》:
墙顶开朵小红花,
墙下蜗牛五看花。
这条路程并不短,
背着壳儿往上爬。
壳儿虽小好藏身,
不怕风吹和雨打。
爬得累了歇一会,
抬头不动好像傻。
爬爬歇歇三天半,
才到墙顶看到花。
无数花开朵朵红,
一齐笑脸欢迎它。
叶圣陶的《蜗牛看花》写了一只蜗牛从墙下爬到墙顶看花的路程, 表现了一只不怕辛苦, 勇往直前的蜗牛, 在经历风吹雨打后终于达到了心中的梦想, 看到了美丽的红花。这只蜗牛渺小的身躯里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 为了心中的花朵越过无垠的苦难, 如此坚毅的身影怎能不为之动容呢?
全诗用十二行诗句, 每句七个字, 整齐地排列成了一个长方形, 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匀齐的美感, 这是句的匀齐。建筑美中的这种匀齐往往给人以第一印象上的和谐感, 每句诗都不“争奇斗艳”, 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姿态, 用整齐划一的笑靥迎接童诗的春天。
其实, 无论是节的匀齐还是句的匀齐, 实质都是在为童诗的建筑美服务。而这种匀齐又是不受限制的, 是由诗歌内在的情感所决定的。换句话说, 童诗的建筑美是自由的。
闻一多辨别了新诗的建筑美不同于律诗的建筑美, 提出“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 “新诗的格式是相体裁衣”, “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净胜制造成的”, 而且“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4]。总的来说, 闻一多倡导的是一种没有句式的拘束。
童诗的“相体裁衣”, 是根据思想感情而去刻意营造出一个外形, 这个外形是为内在的感情而服务的, 旨在传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 这个外形是不受格律、字数等的约束, 只要满足感情表达的需要。也就是说, 这不是绝对的自由, 是在一定范围内有弹性的跳动, 它取决于怎样表达童诗的感情。
在童诗范畴里, 圣野的作品是具有建筑的自由度的。如《锁》:
非典
是一把锁
把孩子
锁在家里
过六一国际儿童节
小孩看见
快活
是锁不住的
小小电视机
也通向世界
这首《锁》短小精致, 外在形式好像一把钥匙, 是对题目“锁”的开启, 也是对“锁”的回答。每句诗的字数也没有特定的规律, 不受严格的约束, 只为内容和思想服务, 旨在表达非典时期孩子对快活的向往。诗歌旨在传达非典时期的孩子心里的孤寂, 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 家门可以锁住他们的身体, 却锁不住他们的思绪。那一缕向往自由的思绪就像是一把钥匙, 承载着孩子们的渴望去看天空的云彩。诗歌的句式为着这一内容和情感服务, 全然不受形式的约束, 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建筑美的自由度。这种自由的限度给了作者很大的空间去创作, 也留给了读者无限的空间去想象。
童诗在循着闻一多先生的建筑美时, 也在整合着建筑美的自由度。圣野先生认为“捕捉纯真感情的人, 捕捉到的是一些让心灵震颤的诗”, “一诗激起千层浪, 诗的感情的冲击波, 威力是及其巨大的”[5]。正是有这种威力巨大的情感在控制着童诗建筑美的自由度, 才使得形式的自由能够在这种力量下创新。把童诗建筑美的自由度提升到为内容和感情服务, 便使童诗的建筑美提高, 再提高!
二.语言排列的参差与图像化
参差是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情感和意象的流动而出现长短句的变化, 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参差美给予人在视觉上的冲击十分强烈, 是一种视觉享受上的诗歌建筑美感。这种第一感觉的映射, 便是最自然地在人的心目中呈现出美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毫不做作的, 由第一印象引发的。李渔《闲情偶寄》云:“意则期多, 字惟求少。”[6]林良的《等待牵牛花》在形式上就是体现参差美的代表作:
什么时候
爬满了一篱笆的
一大群绿色号兵
才会有一个
突然转身
举起了
一个
紫色的大喇叭?
这首诗只有八行, 从第三句到第七句字数越见减少, 最后一句又突然增多, 这种渐变的形式仿佛是花朵的轮廓, 曲线的柔美突出了花朵姣好的姿态, 就像看到了一朵含苞待放的牵牛花, 在羞答答地等待绽放。这种等待的心给了读者自由的遐想和无尽的期待。周晓波曾评价林良先生“是凭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来写诗的, 往往将自己家化身为儿童, 因此, 他的诗非常鲜活生动, 可感性强, 常常出声音、出动作, 让人浮想联翩, 品味再三。”[7]
参差是建筑美的一部分, 它就好像是建筑美的飞檐雕镂上, 落下一滴无形的水珠, 滋润了童诗的土地。江南的弄堂也不过弯曲了一路的风景, 建筑美的参差却婉转了一世界的繁华。
参差美不仅让童诗的建筑美更加圆满, 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童诗富于图像化。其中台湾图像诗是一种经典, 使诗具有明显的立体图像性, 也正确诠释了古人所追求的“诗中有画”的境界, 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童诗形式的美好, 也体现了建筑美的图像性。对于台湾图像诗的研究, 台湾诗人林亨泰的童诗是极具代表性的, 他的图像诗表现形式可谓达到了极致。
如林亨泰的《农舍》:
门被被门
打正神打
开厅明开
著著
的的
这首《农舍》只有短短五行, 却将台湾的风情给映照了下来, 让人仿佛置身于农舍之中, 感受到那种乡村意味。中间的“正厅”、“神明”彰显了宗教迷信的信仰和淳朴的民风, 整体外在形式就像农舍的门, 让人望进去, 望到那自然朴实的生活, 却望不到尽头。这首童诗是台湾图像诗的典型代表作, 描绘了一幅农家图像, “门”字的外形充分体现了童诗的建筑美。
台湾图像诗所采用的事一种新颖的表现方式, 以画入诗, 墨泼年华, 极大地渲染了建筑美的琉璃光彩, 大大增加了童诗建筑美的艺术魅力。
三、结语
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歌历史, 而童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饱含着童真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原则”中, 建筑美有着重要的地位。正如闻一多所说的:“建筑美主要指的还是一种诗行的视觉效果。”综观上述理论和诗歌, 童诗中建筑美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十分生动形象的, 它借助斑斓的意象和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参差、匀齐都是极富代表性的;“相体裁衣”的自由度更是建筑美的一大特色。这种不受字数和格律等的约束, 使诗人可以自由地表达心中的感情, 将童诗的艺术情感升华。
童诗的发展离不开建筑美的形式创新, 如果把童诗的视觉艺术与抒情艺术结合起来, 树立童诗的一种“情感图式”, 或许能够表达出童诗更深层的新观念。当然, 童诗的建筑美还在不断创新和探索, 这使童诗显得绚烂多姿又言说不尽。
摘要:童诗是以孩子为主要欣赏对象的诗歌, 有很强的童真趣味。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三美”, 即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其中建筑美指的是诗歌的外在形式。童诗建筑美的构成主要表现为格式上的匀齐与自由;语言排列上的参差与图像化, 这些对于童诗的建构和美感体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童诗,建筑美,匀齐,参差,图像化
参考文献
[1]、艾治平.诗词二十四美[M].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2]、周晓波主编.圣野诗论[M].重庆出版社.2009.
童诗,伴随学生们毕业 篇11
我担心同学们会提出反对,我担心家长们会提出批评。
六年级开学不久,我让同学们创作了六年级的第一首儿童诗。那一天,没有同学们的反对,诗歌上交、整理、博客发表,也没有家长们的批评之声。
但我还是心有忐忑,或许过段时间就会有了吧。谁曾料想,我们的儿童诗一直创作到第二年的六月——毕业前夕,同学们还以“毕业心情”为主题,每人创作了小学阶段的最后一首儿童诗。
究竟是什么颠覆了我的主观臆断,证明了我的杞人忧天?我不能非常准确而细致地梳理呈现出来,但是,从同学们和家长们的点滴话语中可以觅之一二。
有一次单元检测,习作题目是《真好》,好多学生的题目竟然是《有诗意真好》《写诗的感觉真好》,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让我们一起读读学生习作中的一些话语——
有诗意真好!自从管老师开始让我们写儿童诗,我就发现,世间万物都那么美,那么灵动。任何的悲伤快乐都可以化作一个个方块字,一句句诗行。……我们班的每个小诗人都通过儿童诗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摘自陈舒达《有诗意真好》
诗歌带给我的改变挺大的。……诗歌让我的文章充满意境,充满诗情画意,对选词选字的帮助也是可圈可点。昨晚的诗歌我想了三个方面:奶茶、棉袍、音乐,我写的时候很兴奋,这些都是我从未创作过的主题,难写又如何?……当我看到白纸上用铅笔工整写下的三首清新的冬季诗歌时,那真是我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刻!
——摘自王若妍《写诗的感觉真好》
一开始,我真的难以将以上的内容与学习紧张的六年级学生之间画上等号。我以为,他们会写《放假的感觉真好》《过生日真好》《自由自在的感觉真好》等,这些
倾诉学习重压之下渴望放松的题材。在一番静静地思索之后,我似乎有了顿悟: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即使这事情本身并不容易,但对于其本人来说也往往意味着是一种快乐,一种来自内心精神畅达的快乐。我发现,对于我们班的这帮学生,儿童诗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他们精神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快乐之源,那些儿童诗里驰骋的想象,让压力巨大的他们有了放飞自由的空间。同时,自己创作的个性化作品,又让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无穷能量。这不恰恰是这帮学习紧张、重压在心的六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吗?难怪有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对于我来说,写儿童诗不是一项任务和作业,而是一件每天必须完成的事。”
六年级开学后不久,我在班级中做了家长的问卷调查,真诚地听取了家长们“关于六年级背景下班级创作儿童诗活动有无必要性”的意见。家长们都表示很有必要,全力支持。现摘取部分家长的观点:
儿童诗精益求精的创作过程,既能让孩子在实践中体味到遣词造句的语言之美,又可以在不经意间提高他们对文学语言的驾驭能力。这种有意识的诗歌写作训练,作为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补充,既有利于提高六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即将升入中学的他们初步的文学创作能力。
——摘自窦睿涵家长
儿童诗写作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充满爱心。只有认真地去观察和体味生活,才能充满爱心:爱爸妈、爱亲人、爱朋友、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爱花草、爱小动物、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笔端才能流淌出美的诗。你爱世界,世界才会爱你,充满爱心是一个人成才的根本。六年级孩子正走进少年时代,带着爱心一直走,相信会走得更加坚实。
——摘自张纪缘家长
没想到写呀写,女儿阅读有了进步,习作也有了进步,儿童诗就更不用说了,从写事、写人,到描写抽象的事物,进步非常明显。想想也是,每次写诗,女儿都要先口头列提纲,想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然后考虑从几个层次描写,每个层面的特点是什么,最后用合适的词语表达出来。虽然六年级学习很紧张,但我和女儿都觉得,儿童诗写作是在缓解心理上的紧张,是在促进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
——摘自陆文轩家长
家长们的话语表明:他们耳闻目睹着自己孩子浸润在儿童诗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里包含着一个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有阅读兴趣的激发,有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家长们话语中所提到的“爱心”的呵护和培养。其实,还有儿童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等诸多元素。儿童诗正是具备了亲近儿童、滋养儿童、唤醒儿童、激发儿童等这诸多的特质,才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和倍加亲睐。虽然,六年级存在着其本身独有的压力和使命,但是六年级学生并不应该因为这些压力和使命,而一定要放弃自己的内心需要,割舍自己的成长食粮。
家长们的支持让儿童诗创作的后院得以巩固,使得儿童诗创作活动能够以稳健的步伐一直走到同学们毕业。记得在就要毕业的时候,我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回顾了班级儿童诗创作之路,听到了同学们自己对六年级创作儿童诗的内心想法。在此,我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观点与读者分享:
1. 喜欢写儿童诗,感觉很好,这种感觉对于六年级学习紧张的我们更加重要。
2. 儿童诗写作,让我们更加注意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了,对习作选材、语言锤炼等都很有帮助,这更是对即将毕业的我们写作能力的一种提升。
3. 我的语文成绩本来并不好,但是看到我写的儿童诗进入精华集,甚至超过了一些平时语文成绩比我好的同学,我觉得很自豪,更有自信了。这种自信对我六年级的学习帮助非常大。
4. 儿童诗写作让我变得很安静,变得很爱思考。父母以前总说我很浮躁,但现在却常常夸我学习时专心了很多,这种专心给我在六年级的学习中带来了很多帮助。
5. 我们就要毕业了,现在已经是小学生活的最后时刻了,我很舍不得。值得高兴的是,我用儿童诗记录了我们最后一年的生活与学习,这是别具一格又极有意义的,很多同学一定也跟我一样这么认为。我想,当我们毕业之后再读起这些文字,一定会觉得格外珍贵、格外温暖。
看着一个个身高到我肩膀,甚至超过我肩膀的学生,眼神中的童年稚嫩,已经开始燃烧出了少年的希望,我沉默了。那一天晚上,我将满心的激荡倾泻于键盘,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真心希望,你们在童年遇见诗。以后,诗能伴随你们的一生!
六年级儿童诗创作之困难,起始于我的主观担心,终结于家长和同学们的实际行动带给我的放心。今天看来,它其实不是一次杞人忧天,而是一次更深入的磨合。它所带来的实践智慧和实践勇气,会成为我和同学们心中一方独特的风景。
(管晓成,南京市力学小学教师,特级教师李琳工作室成员,南京市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鼓楼区赛课一等奖获得者)
随笔
儿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12
一、诵诗,情留读中
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体裁,诵读是学习儿童诗的重要方式。诵读不仅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在读中体会其中的韵味。
儿童诗学习是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真正意义的解读和内化必须依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著名语文教学专家朱作仁教授曾经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那么,如何在儿童诗教学中,促使小学生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建构呢?我认为,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诗歌的语言凝炼,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惟有反复诵读,才能充分感受其韵律之魅力,增强语感。其次,诗无达诂,有很多诗是没有确切的解释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说出来就索然无味了。儿童诗教学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教学技巧如何高超,而是要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领学生反复吟咏,只要学生能读得琅琅上口,有滋有味,朗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品诗,意在言外
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往往是点到为止,即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还原诗歌的场景外,还必须适时地点拨和适度地拓展,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将诗歌形象读“丰满”,体会诗歌的内蕴,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韵味。
儿童诗的内容一般比较简短,语言凝练,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的描绘,只是选取现实中最有特征性的片断,将作者的情感与表达融为一体,勾勒出诗歌的意象。小学生在学习儿童诗的时候,往往面对诗歌中离散的内容而困惑,他们难以把握诗歌词语的含义,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因此,在诵读的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漫步诗境当中,领略诗歌的意境,把诗歌变成故事,把诗歌变成美丽的画面,以弥补行与行的空白。
三、作诗,趣存文里
儿童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分行的语言,重复的句式,相似的段落,都是学生模仿创作极佳的学习范本。我们在注重引领学生感悟诗歌精神内涵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如在儿童诗《信》的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想象:“你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呢?仿照诗歌的二、三、四或第五小节进行仿写。”学生或大胆想象,或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了一节节小诗,妙语连珠,异彩纷呈:
替红色给黄色、蓝色写,我们合作吧,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
替自己给爸爸妈妈写,别再吵架了,我要一个平静的家!
替星星给星星写,大家一起闪烁,让夜空更璀璨。
替战士给祖国写,我们会刻苦训练,让祖国更加强大。
……
课堂上短短的十几分钟,许多学生说出对事物、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充分显现了学生的个性与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