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摸透学生心理(共4篇)
班主任要摸透学生心理 篇1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 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 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在传统的观念里, 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就是身体没病、不感到身体不适就是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 它不仅是指躯体和生理健康, 还包括精神和心理健康。早在20世纪30年代, 美国健康教育专家鲍尔和霍尔就指出, “健康就是人们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 精力充沛的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身体无疾病不虚弱, 心理无障碍,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只有这三方面都达到良好时才算完全意义上的健康。”研究表明, 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 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 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因此作为班主任, 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生理健康的教育, 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不能单纯停留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口头说教上, 而应该创设各种情境, 使学生在行动中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最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 优美的学校环境能使学生从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 因此,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影响。在我所带班级的教室前面一角放有一盆鲜花, 墙壁上有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教室后面的宣传栏, 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安放了一个自制的小型果皮箱 (小纸箱) , 并在上面温馨提示“请不要乱丢废弃物”等, 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 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 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由于条件所限, 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我们不能像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那样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应从学校实际出发, 发挥各班班主任的优势,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针对“问题学生”进行沟通, 和他们交朋友, 找他们谈话, 鼓励他们倾吐和宣泄, 释放心理压力, 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通过这一活动, 我们发现, 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 班主任给这些“问题学生”温暖, 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他们自我调控。班主任老师要尊重、理解学生, 保护学生的隐私, 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 “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 除了心理咨询外, 我还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 对一些“问题学生”确实起到了出人意料的作用, 以前那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大有改观, 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少数教师或学校职能部门的事, 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每个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 不断更新观念, 不断改变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 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 学生喜欢你的课, 学习有了兴趣, 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 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个过程中, 班主任的作用不可轻视。班主任是学校任命、委派, 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工作的教师, 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注意到:许多学生家长在学生入学、分班时, 不仅要选择好的学校, 而且要想方设法选择好的班主任。这种现象充分说明社会对班主任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地位、重要作用的广泛认同。班主任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更应该做一名学生的心理健康医生, 当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和治疗。
四、借鉴国外的评价方式
我们知道, 绝大部分“问题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片面的主观评价。我们一些教师 (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在很多时候都是凭主观感情评价一个学生。比如考试成绩出来之后, 我们往往偏爱成绩好的学生, 并对他们大加表扬,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奖励一只铅笔或一本作业本等) , 对中层生漠不关心, 对后进生全盘否定, 甚至出语不逊, 看不到他们的进步 (其实这些学生也在进步, 只是他们由于基础进步慢而已) , 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 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教育在学生评价方面的优点, 采取欣赏教育的方法, 多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学生, 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之处。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 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 绝对不能挖苦和讽刺学生, 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很多教师缺乏这种意识, 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 因此我们应学会赞美, 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五、加强与“问题家长”的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仅仅依靠学校、教师是不够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 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 学校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 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对孩子的成绩过分在意, 不能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 经常唠唠叨叨, 甚至出现一些暴力行为, 都会给孩子过分的压力, 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取得家长的配合, 对“问题家长”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 这对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 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 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和家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使每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班主任工作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2
“初一开始时,觉得各科知识都好学。这使我很得意,认为初中的内容没什么了不起。但到了初二就不行了,永远都达不到自己定的目标。于是我很怕考试,考试时高度紧张,常犯低级错误。失眠、头痛、沮丧、易怒、易疲惫更是家常便饭。升人初三,压力空前。虽然分班考试时我进了重点班,但在这个强手如林的班中,我又跌到了谷底,怎么学似乎都不见成效。很想上重点高中,但一看到自己的成绩,真的很绝望。已经到了初三下学期了,如果还这样,中考怎么办呢?想都不敢想,前途一片黑暗。其实所有的道理我都懂,可一到自己身上就行不通了,殷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学生学习努力,对自己要求很高,责任心强,有理想。一旦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她首先不是考虑目标是否合理,而是陷入自责,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不自信。于是下一次还会制订更高的目标以作弥补,那肯定还是达不到,于是再次深深自责,变得越来越自卑。严重的自卑与自我否定倾向都属于不良人格。正是由于她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目标,因此,她一直处在一种紧张抑郁的、生理与心理全都极度不适的状态下,这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长时期处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倾诉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为此,他们十分需要一位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倾听。可以更快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等,也是对他们的尊重,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更容易使他们配合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呢?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瑾障碍
后进生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后进生也不例外。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促使他上进。我们要帮助内向型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必须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障碍。引导学生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认识和挑战现实的目标,并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引导他们设定自己的生活,要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形象,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学生信任的前提下进行说服教育
信任学生,真诚待人。刚刚接班的时候,我从上一任班主任那儿了解了他们,然后抓住最顽皮的学生,委任他当科代表。给予他重新生活、重新开始的信心。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在自尊心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感受到最大程度的愉快,对别人的观点、态度就容易接受。热情真诚的对待他的点点滴滴,而且让他感受到你的热情中充满了真诚,你不是仅仅因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才劝说他。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学校与家庭相配合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事实上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例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普遍不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要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班主任要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协同家长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就共性问题与家长交流,以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另一方面,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下,解决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3
实际上, 学习成绩的优劣与道德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发现那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道德品质往往也很好, 有时是老师在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他们的道德品质不好。因此, 他们在道德品质特别是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常常被班主任忽略。就拿我任九年级 (2) 班班主任时发生的一件事说起。九 (2) 班有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又是学习委员和英语学科代表, 甚至不允许自己在任何方面落后于其他同学。可是就在临近中考的前两个月, 这名学生居然连续不断地破坏公物, 还被我逮着正着……事后, 我与学校领导联系, 采取正确的手段处理这件事, 一点也没有影响到这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这件不该发生事发生以后, 引起了我的关注, 通过多渠道的调查、研究, 面临日益迫近的中考, 我们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前途产生焦虑, 心理健康方面80%的学生存在问题, 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到学生中考的正常发挥, 决定着学生的命运, 也牵动着家长的心。
有些学生认为:如果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或是与自己制定的目标尚有距离, 就会产生焦虑, 坐不住, 学不成, 心情沉闷压抑, 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恐惧或厌恶情绪。有些学生学习上非常自负, 认为自己水平能力很高, 自我感觉良好, 但眼高手低, 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殊不知自己是“半瓶子醋”, 平时学习, 浮躁懒惰, 不深入, 不系统, 浅尝辄止。考试时, 粗心马虎, 不认真, 不仔细, 一塌糊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 失去学习兴趣, 对自己失去信心, 或者自我封闭, 抑郁孤僻, 或者自我放纵, 沉溺于玩乐、游戏、交友等方面, 荒废学业。更有甚者, 自我封闭的学生可能会形成抑郁症, 自我放纵的学生可能形成小团体, 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造成不良影响……
任何看似偶然的事情, 都有它的必然性, 许多现象都蕴含着内在的规律, 面对种种心理健康问题, 不能简单地处理, 而是要透过现象去寻找内在规律。从面对一个个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发现普遍性, 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连续召开几次学生和各科任教师座谈会, 同时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家访, 得出结论, 印证各类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观点。
二是重新思考严格的行为规范与学生个性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如何统一的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向领导汇报, 得到领导的建议、鼓励和支持后, 从心理疏导开始切入。
三是在体育活动处挂起一排沙袋, 让喜欢拳击的学生一试身手, 还可以让存在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发泄场所, 作为学生心理疏导的一种手段。
四是认真听起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五是请心理教师开办讲座和心理咨询;生活教师加大生活管理中的教育质量;各班班主任增加感情投入, 并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学生会和团委精心设计的“周末活动”;组织学生收看相关中学生电视观察人生, 体味生活。
之后, 我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曾经给学生解决了不少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近几年的工作表明, 实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学生和心理素质,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 培养学生的广泛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直至成功的顽强的拼搏、奋斗精神, 这对于学生的一生是最为可贵的。现对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浅显讲几点:
一是了解学生个性。学生个性差异普遍存在的, 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 扬长避短。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才能因材施教, 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建立心理小档案, 通过科学评价方法, 反映学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已经发生的心理活动及行为, 预测学生在未来的时间里可能发生的心理活动行为, 从而使班主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特点及基本规律, 真正地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在和本班学生加深了解、统一认识过程中, 要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从而增强影响力, 吸引学生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是班集体辅导, 塑造优良的个性品质。学校中的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学生形成集体意识的直接源泉, 是推动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客观力量, 也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有利环境。如:选拔班干部标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加上工作能力, 具有榜样和表率作用;塑造班风时, 还要考虑通过班风是否塑造学生的现代人格的功效;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心理辅导时, 要采用感情投资,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
班主任要努力提高心理素质 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社会日益提高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对教师的心理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使他们感到紧张、焦虑,同时因为进行的是繁杂的脑力劳动,付出与获得之间的落差以及社会地位等问题也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失落感。而在实际工作中,教育教学的结果又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从而使得一些教师的心态失衡,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另外,教师之间激烈的竞争,不能和谐地处理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与家长的矛盾等,都会使班主任产生不良的情绪。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班主任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几乎无一不是在班主任严格的监督和关注下。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迫切需要别人的重视和正确的评价。如果学生崇拜、尊重的班主任心理不健康的话,他们就无法避免地会把对工作、社会、领导、同事等的不满情绪带入工作,对学生产生误导和伤害,使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矛盾,渐渐出现焦虑、自卑、忧郁、害怕等一些心理问题,这将一直影响其成人后的社会关系状况。因此,一个负责、耐心、积极向上的班主任可以管理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培养出一批有着健康心理的学生。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班主任会用自己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关注学生,关心每一个需要关心的学生,如耐心地教育学习懒惰、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变得勤奋,在同学之间找到自我,快乐地与同学交往。班主任的关心也会使孤僻的学生变得快乐。只要班主任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就会从其目光中感受到信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魏书生老师在谈及班主任工作经验时说过自当班主任以来,其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是:“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是每位学生的助手。”他对这段话的解释是这样的:首先,不论学生多气人,多淘气,当他站在你面前时,你都要坚信,他的内心深处潜在着你的助手。你要穿透学生那使人生气的外表,看到他广阔的内心中“真善美”的部分,并充分调动它与“假恶丑”进行斗争。其次,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会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你真是他的助手。当然,这就需要班主任以极大的热情与耐心辅导孩子,千万不可操之过急。魏书生老师的这一体会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尤其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待学生应该要有耐心,要有宽容之心,这样才不会被学生表面的淘气所迷惑,才会静下心来细细分析淘气背后的美好的东西。班主任要信任每个学生,如果你觉得某个学生已经无药可救,那一定是你失去了对学生的信任,失去了作为教师应有的智慧。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那些屡屡出现“问题”的学生,班主任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会有班主任的“助手”。我常想有的学生长期不做作业,难道他心里也有想完成作业的念头?有的学生经常违反学校纪律,难道他内心也会有想做个守纪律的好学生的想法?学习了魏书生老师关于“助手”的班主任工作体会,再反思自己的教育,其实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应该是肯定的。于是我也用魏老师这种宽容心对待学困生。但是,很多班主任对这些学生总没有好脸色,给他们的总是厉声的批评和指责。班主任的这些言行导致了这些学生渐渐走到了班主任的对立面,班主任也无从谈及做学生的“助手”了;同时,这些学生内心的“助手”也因为班主任的态度而越藏越深,教育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大。班主任都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对于学生的问题要因势利导,而不是无谓或者伤害学生式的“围追堵截”,这需要班主任有很强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玉兰.“克制”是班主任必备的心理素质[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7, (12) :115.
[2]刘生美.班主任必须是合格的心理医生[J].小学教学参考, 2007, (6) :88.
【班主任要摸透学生心理】推荐阅读:
班主任要用爱教育学生01-17
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05-29
对待特殊学生班主任要用心5则范文05-24
班主任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09-06
班主任要乐于做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反思5则范文12-06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05-14
浅谈班主任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09-26
班主任要善于关爱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