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政府

2024-07-30

学习型政府(共11篇)

学习型政府 篇1

一、学习型政府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 学习型政府的含义

美国著名学者彼得·圣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为我们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并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政府及其构建实在学习型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那么什么是学习型组织?什么是学习型政府?

学习型组织是指在共同愿景的指导约束下, 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每个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不断超越自我的组织。由此, 我们可以为学习型政府下一个定义, 学习型政府是指, 在一个共同的愿景 (政府共同目标) 的指导下, 政府内部建立起完备的学习机制, 创造起浓郁的学习氛围, 形成全员学习, 团队学习, 组织学习的局面, 每个政府公务员及其所在的部门, 乃至整个政府组织都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 从而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办事能力和水平, 提高整个政府组织的执政能力。学习型政府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知识体系来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二) 学习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1. 强调自觉学习、团体学习、持续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自觉学习, 是指政府公务员的学习不是消极被迫的、强制性的, 而是公务员自身积极主动的、自觉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也不是把学习看作是完成上级领导安排下来的任务的任务式的学习, 而是公务员自身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 具有不断学习的潜意识和意念, 把学习当作是愉悦的事情。团体学习, 是指政府公务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单独的, 孤立的学习, 而是全体成员共同的学习, 学习型政府不仅是要求公务员的个人学习, 同时也要求整个组织的不断学习, 通过组织团体的学习来提高公务员的学习积极性, 公务员个体的学习又能促进和带动整个组织的学习。持续学习, 是指政府公务员的学习是连续的, 终身的, 而不是偶尔的, 暂时的, 这要求公务员持续的学习, 以保持对最新知识技术的了解, 从而提高公务员的行政水平, 以适应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要求。

学习型政府中的公务员应该是拥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和观念的, 整个政府部门应该也是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的, 组织的学习氛围能促使公务员自觉、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并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与整个组织成员互相激励, 共同学习进步。

2. 重视对组织及其公务员学习的物资投入

学习型政府必然要求整个政府部门及其公务员的全员学习, 这就要求政府重视对组织教育培训活动的资金和物质投入, 加大资金和基础设备的投入力度, 积极完善各种辅助的学习设备和学习资料, 并且为公务员寻找多种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学习机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 政府组织及其成员的学习才能不受到硬件上的限制, 才能顺利开展。政府部门加大物资的投入是学习型政府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没有物质基础做保障, 那政府部门的组织学习或个人成员的学习都会受到限制。因此, 学习型政府必然是重视对组织及其公务员的物资投入的政府。

3. 学习过程与创新过程相结合

学习型政府是一个学习过程和创新过程相结合的政府。学习型政府的学习不是因循守旧的学习, 而是不断创新的学习, 首先是领导者角色的创新, 学习型政府部门的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只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同时更是“教师”或“同学”的关系, 作为学习型政府中的领导, 他更要积极地带头学习, 为下属树立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同时和下属一起参加全体成员的团队学习。其次是政府管理理念、政府文化氛围、政府组织结构与工作机制的创新。学习型政府要求政府部门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 加快知识技术和信息、思想要素的流通和共享。政府部门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 是坚持创新学习的, 不仅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 也是组织文化和相关机制体系的创新, 学习型政府坚持学习过程和创新过程相结合。

二、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必要性

(一) 构建学习型政府是适应世界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 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可避免性, 建设学习型政府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战略需要。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我们的政府重新进行新的职能定位, 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 在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同时, 加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这要求我们的政府是学习型的, 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 来推进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突飞猛进, 知识创造日新月异, 科技的进步更加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挑战着政府的执政能力, 政府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 不断更新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执政水平, 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形势下, 跟上时代的发展, 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 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构建学习型政府是政府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和经济环境大变革的必然要求。

(二) 构建学习型政府是适应国际行政管理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行政管理的环境发生了日益明显的变化, 政府部门除了要处理本国事务之外, 同时还面临着来自世界范围的挑战。全球化、信息化要求政府必须是开放的结构组织, 不断接纳外界的、不同的行政管理方式, 以应对各种复杂多样的国际行政问题,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是学习型政府, 不断学习世界上不同的执政理念和管理模式, 借鉴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行政效率和办事水平, 以更好的应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在全球不断变化的行政管理环境下巩固并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

(三) 构建学习型政府是解决社会转型期问题的需要

我国的各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各种体制的变革, 制度的变迁, 以及公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一并使得整个社会在转型期出现了多种复杂矛盾和问题, 这给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政府只有通过构建起学习型政府, 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执政能力, 才能更有效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应对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为社会公民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的需求。同时, 构建学习型政府也是提升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要求, 社会处于转型期, 这要求政府公务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来处理新时期出现的公共事务, 而学习型政府的建立为公务员自身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和学习氛围, 促使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工作技能, 从而提升政府公务员的办事水平和工作效率, 进而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构建学习型政府, 不仅仅是我国政府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的要求, 也是政府公务员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要求。

三、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几点建议

(一) 创新政府的学习理念, 加快学习型政府的创建

构建学习型政府首先的要求是树立学习理念, 改变组织和个体的学习观念, 在组织中树立起全员学习, 持续、自觉的学习意识, 使整个组织和个体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的进行学习。同时, 要改变以往单个个体自发学习的观念, 促使政府的学习由单个个体的自发学习转变为整个组织的团体学习与个人自觉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学习型政府的学习是全员的而不仅仅是个人的, 更是整个组织的, 每个人的个体学习并不能等同于整个组织的学习, 个体能力的提升也不能代表组织整体的提升, 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增加和扩展也并不代表整个政府部门的知识水平的扩展, 因此, 要树立组织学习和团队学习的理念, 加强整体的团队学习, 通过团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相结合, 使公务员个人在相互激励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 整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素质也得到提高。

构建学习型政府还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 创建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激发公务员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创新学习理念和学习思维, 促使公务员改变固有的学习理念, 能在工作中积极自觉的学习提高。

(二) 创建和完善学习型政府的相关体制和机制

第一, 创新和完善各项机制的建设

构建学习型政府必须要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和组织运行机制, 我们的政府部门的学习制度还没有健全的配套机制, 如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同时, 政府对学习的物质和资金投入的不足, 学习硬件设施的不完善等等, 没有给公务员的学习提供良好保障, 不利于公务员积极性的调动, 这些都使得学习型政府的构建面临多种困难。因此, 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相关配套机制, 如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等, 加大对学习的资金和物质投入, 为公务员个人的学习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支持, 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促进学习型政府的构建。此外, 政府部门领导人要重视学习并带头学习, 积极为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务员的学习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树立榜样模范, 鼓励公务员的持续学习。要构建学习型政府, 就必须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配套的机制。

第二, 变革政府组织结构, 为构建学习型组织提供支持

我国目前的政府组织结构是建立在传统的科层组织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呈“金字塔”形状的组织。它强调的是上下级之间的绝对服从关系, 各部门之间的交流较少, 信息无法顺畅流通,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这就降低了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抑制了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学习型政府是开放性的系统, 学习型政府要求部门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 具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 整个组织是开放的, 因此, 要变革当前的组织结构, 建立起有利于部门之间交流和沟通, 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共享的组织结构, 不断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使组织之间的信息得到充分的流通与共享, 为学习型政府的构建提供组织结构支持。

(三) 创新政府的文化建设, 为构建学习型政府提供坚实基础

学习型政府强调政府学习的开放性,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并创新文化建设, 建立起开放的学习系统, 既要善于打破原有的不合时宜的文化束缚, 转变官本位思想和等级观念, 又要形成起新的文化观念, 建立适合于学习型政府建设的文化环境。同时, 学习型政府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 要通过加强政府组织的文化建设, 使政府公务员形成共同的文化共识, 通过一定的文化共识来增强公务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从而激励全体成员不断的自觉学习和团队学习, 此外, 要时刻尊重、关心、爱护全体政府公务员, 充分考虑公务员的各种需求和变化, 鼓励政府成员不断学习和进步, 并不断为政府成员的学习和自我超越创造尽可能多的软硬条件。

四、对构建学习型政府的理性思考

学习型政府的建设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这是时代的发展要求, 同时也是现实发展情况的需要。在构建学习型政府的过程中, 要结合政府部门自身的实际情况, 不断创新学习方式, 注重个体学习和团体学习的结合。我们要对学习型政府的构建进行理性思考。首先, 要进行人性化学习, 不能强迫公务员学习, 或者是硬性分派任务式的学习, 强迫性的或者任务式的学习不但会使学习目的偏离最初目的, 还会使公务员产生抵抗情绪, 不利于个体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甚至不利于组织的团结。因此要人性化的学习, 一切以人为本。其次, 要坚持因地制宜, 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根据本部门或者公务员自身的实际情况, 合理制定学习计划, 不能盲目学习, 更不能为了形象工程而使学习流于形式, 要真正脚踏实地的学习, 把学习当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 学习型政府要求政府部门及其公务员在持续的学习中能突破自身原有的能力和素质, 达到通过学习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的目的。第三, 要学习和工作兼顾, 不能为了学习而影响工作, 学习应该实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的, 在把工作作好之后再进行学习, 任何因学习而影响工作的作法是违反学习初衷的。构建学习型政府, 我们必须要进行理性思考。

学习型政府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政府部门要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变革组织结构、完善各项机制建设以及创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等等来不断向学习型政府发展。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 1998-3.

[2]刘丽平.创建学习型政府的主要障碍与路径选择[J].前沿, 2006, (5) .

[3]林丽芳.关于学习型政府构建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 2008-8第24卷第4期

[4]陈建越.学习型政府的理性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 (5) (.

[5]高岩.对建立学习型政府的深层思考[J].理论探索, 2005, (3) .

[6]刘武阳.关于构建学习型政府的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4, (2) .

[7]毛新伟.从学习型组织到学习型政府[J].襄樊学院学报, 2005-1, 第26卷第I期

[8]毛正刚, 凌恩蓉.创建学习型政府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2.

[9]薄存东.浅析学习型政府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 2009-11.

学习型政府 篇2

浅析学习型政府的建设

学习型政府建设的核心是不断地进行制度与体制的创新,关键是建设全新的政府组织文化,基础性工作是通过系统化工作使政府的学习得到经常而系统地开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则是开展政府学习最有效的方法。

一、学习型政府的来源于含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最早提出学习型组织,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且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政府是指通过完备的学习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形成的,善于获取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进而自觉利用知识于行政活动中,最终以提升行政管理效能为目的的政府组织。

二、学习型政府的特征

首先,强调团队学习,即政府成员在学习中不是单独、独立的学习,而是全员共同学习。团体学习是发挥集体智慧的最佳途径之一,团体的智商可以远远超过个人的额智商,团体可以做到比个人更有洞察力,更聪明。强调持续学习,学习型政府中的公务员应该是拥有强雷的学习意识和观念的,整个部门应该也是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的,组织的学习氛围能促使公务员自觉、积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并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与整个组织成员互相激励。共同学习进步。

其次,高度重视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教育培训处于中心地位,即强调学习性,将“学习”摆在政府的核心地位。

第三,学习过程和创新过程相结合,学习型政府是一个学习过程和创新过程相结合的政府。学习型政府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的学习,学习型政府要求政府部门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加快知识技术和信息、思想要素的流通和共享。

三、创建学习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1、建立学习型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未来社会,成功者将是那些在竞争中比对手学习得更快的组织和个。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异常迅猛,科技进步正在深刻的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特别是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迅速改变,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急速发展,因此每个人一辈子的工作生涯中,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人人都必须持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方能获得成功。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团队必须建成学习型组织,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必须建成学习政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2、构建学习型政府是适应国际行政管理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行政管理的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政府部门除了要处理本国事物外,同时还面临着来自世界范围的挑战。全球化、信息化要求政府必须是开放的结构组织,不断接纳外界的、不同的行政管理方式,以应对各种复杂多样的国际行政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是学习型政府,不断学习世界上不同的执政理念和管理模式,借鉴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在提升自己的行政效率和办事能力,一更好的应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在全球不断改变的行政环境下巩固并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

3、创建学习型政府是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对政府转变职能和作风,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出了迫切要求。而要转变作风,提高效率,迫切需要提高政府的整体素质。建设学习型政府,正是适应这一形势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举措。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需要我们进行制度创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而系统思考,正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特征。因此,建立学习型政府,有利于推进政府的工作创新,更好的、有效的解决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

4、构建学习型政府是解决社会转型期问题的需要

我国的各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体制的变革,制度的变迁,以及公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一并使得整个社会在转型期出现了多种复杂矛盾和问题,这给政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政府只有通过构建学习型政府,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执政能力,才能更有效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的需求。同时,构建学习型政府也是提升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要求,从而提升政府公务员的办事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构建学习型政府,不仅仅是我国政府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的要求,也是政府公务员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要求。

四、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建议

1、加快改革构建扁平化的政府组织结构

构建学习型政府首先要求再造政府的组织结构,使之与政府组织的学习行为相匹配、相协调。传统的金字塔式政府组织结构不利于各类信息上传下达,影响了政府的学习效率个行政能力发挥。扁平化政府组织能够提高政府的学习能力以及认识水平,能减少信息传递的失真。增强决策的时效性;能大大减少政府机构和政府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

2、创新政府的学习理念,加快学习型政府的创建

构建学习型政府首先是要树立学习理念,改变组织和个体的学习观念,在组织中树立起全员学习,持续、自觉的学习意识,使整个组织和个体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积极的进行学习。要树立组织学习和团队学习的理念,加强整体的团队学习,通过团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使公务员个人在相互激励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整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素质也得到提高。

3、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型政府运行机制

构建学习型政府,需要结合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科学的机制来保障学习。首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政府组织的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推动舆论宣传和导向,形成创建学习型部门的良好风气。加强对学习型政府建设的宣传,要把建设学习型政府作为一项长期的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加强领导。其次,加强政府公务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即完善学习型政府的培训机制。培训是开发政府成员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政府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成员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学习已经成为组织学习的一种新模式。建设网上学习型政府,已成为培训的一种趋势。第三,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的创建学习型政府的激励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就是持续的激发人们的行为动机,使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激奋的状态之中,维持一种高昂学习热情的机制。运用激励机制,建立物质、精神奖励制度和职位晋升制度。当然,竞争也是不可忽视的学习动力,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政府公务员的学习激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潜能。

4、创新政府的文化建设,为构建学习型政府提供坚实的基础

美国政府学习云计算 篇3

不久前,云计算得到了大力推动,因为美国联邦政府的首席信息官维维克·昆德拉(Vivek Kundra)宣布推出apps.gov网站,这是一个让政府机构能够查询和购买云计算工具和服务的网站。

专家们先前曾警告说,云计算可能引进新的安全性、隐私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风险。但另一些人则认为,实际上,现有技术有助于提高政府信息的安全性。

昆德拉在最近发布的博客中指出,云计算可以帮助“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同时推动创新。”联邦政府目前每年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上的花费约为750亿美元。然而,虽然许多公司已经迅速转向云计算以节省开支,政府机构却举步维艰。

“我们需要解决有关安全、隐私、信息管理和获取的相关问题,以便扩大云计算服务的应用领域,”昆德拉写到。

面临采用新软件所必须遵循的错综复杂规章制度的挑战,许多政府机构官员对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表示特别的担心。弗吉尼亚州雷斯顿市专门从事政府事务的咨询公司INPUT的首席分析师丹尼斯·彼得森(Deniece Peterson)表示,“Apps.gov使他们更容易地获取云计算的应用程序,并且能够学习云计算的相关知识。”

在某种程度上,apps.gov只是代表政府所必经趋势中最明显可见的部分。例如Salesforce.com,它主宰了新建网站中几大类可应用程序的列表,并且已经为半数联邦政府内阁机构提供了云计算服务,该公司全球公共政策部门高级副总裁丹尼尔·伯顿(Daniel Burton)表示。

伯顿说,apps.gov所带来的关键改变在于,该网站简化了成立一个新的云服务的过程。与每个机构必须与Salesforce.com共同制定出一个新的协议不同,该网站提供经过批准的标准化协议,机构可以直接采纳,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加迅速而容易地获得该服务。

加州圣克拉拉市的White HaL Security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耶利米·格罗斯曼(Jeremiah Grossman)表示,安全审核应该是批准进程的一部分,政府机构应该注意各个云服务正在处理哪种类型的数据。格罗斯曼指出,对所有能抵抗互联网一般性攻击的网页应用程序(如跨站点脚本)做逐一检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考虑到这一点,格罗斯曼说,“从一般的商业和竞争动力角度来看,我认为云计算可以前所未有地提高网络安全性。”当某一客户需要云服务的某些特定安全功能时,这些功能可以自动传送到需要同一服务的其他客户那里。

“如果一个大客户需要特定的安全控制,”格罗斯曼说,“你将成为由服务供应商和客户合作的受益人。”这意味着apps.gov这种集中的方式,有利于各政府机构从大众供应商那里获得更好的安全性服务。

谷歌希望它的经验能够吸引政府客户。“我们的技术是在承受各种最复杂的攻击基础上建立的,”谷歌联邦团队商业开发经理大卫·米哈尔齐克(David Mihalchik)表示,“我们在许多方面都是黑客想要重点攻击的对象。虽然不断遭受攻击,但我们有一个由世界顶级安全专家组成的团队,来确保我们能抵御google.com以及其他业务上所遭受的那些攻击。”

谷歌正在争取获得联邦政府对于公共云计算信息安全标准的认证。它希望获得批准处理中度敏感信息的权利。一旦评估完成,谷歌计划建立一个专门的政府云计算,使得这一标准能够满足特定政府机构的需要。

“这些公司有很大的动力去提供良好的安全性服务,”Forrester研究公司从事云基础合作研究的分析家特德·施考德勒(Ted Schadler)这样说。他把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比作飞机坠毁——它们是受到高度关注的事件,所涉及的公司会处于很尴尬的地位。

但INPUT的彼得森表示,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地方。“安全是需要从两方面考虑的:技术和人,”她说。为了使云计算服务更加安全有效,使用它们的这些机构需要了解如何负责任地使用这些技术。

彼得森仍然把apps.gov看做应用云计算中非常谨慎的一步。她表示,最初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无需获取大量政府数据的那些应用程序上。如果这最初的一步能顺利地进行,她预计,云计算服务将能更加深入地应用到政府部门,处理更多关键性任务,并且将在必要基础设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学习型政党建设与政府转型 篇4

关键词:政府,政府转型,公共服务,执政党

改革开放30多年, 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政府履职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际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 中国政府面临着维持社会总体稳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等对社会、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压力;面临着社会流动频繁、社会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新情况。如何充分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工作权利, 维护社会公正,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压力, 迫使政府加快转型。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 并且指明了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把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总体战略扩充为“三型政党”建设。这一战略举措是中国共产党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自身建设的角度对政府转型压力的有力回应。

中国政府面临转型压力

改革开放至今, 虽然在经济领域创造性地引入市场机制, 使我国获得了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在完善之中。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央与地方分权下的地方政府竞争。在政府强势干预下, 市场运行难免受到干扰。尤其是我国地方政府的企业化运作, 固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政府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努力, 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有时它甚至还直接干预市场微观主体运营、直接投资管理项目。这不但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 而且还使得这种发展模式承载了一定的风险。这些新的经济社会问题和新的社会矛盾, 迫使我们反思现有的发展模式, 推进政府转型, 即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发展的目标模式。之所以将其定位为目标, 是因为到目前为止, 我国政府还不能够被称作“公共服务型政府”, 它还不能够全面地、高质量地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责。无论是环境保护, 还是医疗卫生;无论是社会保障, 还是国民教育。从资金投入, 到监管体制, 再到事业单位改革, 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还有待于政府去完成, 都还有赖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更充分履行。然而, 我国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理论准备、物质条件以及相关经验还相对比较匮乏。同时, 由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发展经济仍然是中国政府的首要职责, 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条件下, 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这无疑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这说明, 经济建设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什么要继续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呢?这是由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才能够为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才能够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稳中有增, 而政府财政充裕, 它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不仅如此, 由于分享权力和福利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权力和福利可供分享, 只有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 继续扩大全社会的财富总量, 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内的中国的各项改革才能够顺利进行, 反之, 不仅任何试图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努力都会面临极大的阻力, 而且强力为之只会挑起更多的矛盾。

但是, 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并不让人乐观。在国际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 由政府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粗放型经济发展带来的发展不均衡、资本偏向和政府腐败等问题, 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 政府角色的长期缺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当前的社会稳定, 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责。而从根本上治理这些问题的紧要性, 迫使政府在其职责目标上做出方向性的调整, 要求中国政府逐渐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因此, 结合十八大报告的基本精神, 所谓中国政府转型或者说政府职责目标的重新定位, 其准确的含义应该是, 在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 我国政府还应当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促进经济发展上, 但是要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将发展重点从提升总量移向转变发展方式, 即调节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等。到了合适的时候, 如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和自我服务能力普遍增强之时, 公共服务的目标在我国政府职能体系中的地位就应该超过经济增长的目标。也就是说, 从长远来看, 中国政府发展应该经历一个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 而现在正是我们多管齐下, 从提出目标, 进行充分理论论证, 到推动实践创新等多个角度, 为这一转向做好准备的时候。

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引领政府转型

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就是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通过转变政府管理理念, 创新制度、体制, 改善工作方法等来改变政府职能结构、调整政府职能重心, 逐步实现政府角色转换, 使之真正成为公共物品提供者、经济社会环境创造者、人民利益维护者的过程。当前, 建立服务型政府, 笼统地讲就是要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以公共服务为主导职能。具体到不同层级的政府而言, 其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责又各有侧重, 不尽相同。中央政府应当履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等管理职能, 同时提供国防安全、基本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和战略性公共设施等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中间层次的地方政府重点负责环境保护、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事务, 基层地方政府则专注于信息发布、环境卫生、纠纷协调、就业培训、社区养老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事务。

在中国, 讨论建设服务型政府不能不考虑党的因素, 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事实上, 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本身就是我们党与时俱进, 积极稳妥地实现政府转型和推进政治改革的重要举措。党在1978年启动的改革, 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内, 从短期目标来看, 是为了增强体制的活力;从长远目标来看, 是为了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诸领域的常态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而其根本目的, 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正如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所明确指出的,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其他制度, 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加速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同样, 为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 在改革过程中, 采取任何一项措施都必须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 而不能弱化甚至取消党的领导。

如果把党的领导放在党政关系规范化的框架下来考虑, 这个问题就转化为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党的有效领导集中体现在其执政能力的提升上。与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党单纯掌握行政权的“执政”不同,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 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先锋队以及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 其执政只能“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权力的意思, 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的意思”, 这就意味着党必然要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统一的领导。事实上, 虽然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 党的领导意味着与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 但如果不仅仅是从中国宪政体制的法定关系, 而是从权力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中国共产党无疑处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核心位置。

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和中国改革开放的领航者。沉重的历史使命以及已取得的执政资源, 决定了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自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在当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性质和方式从根本上和实质上决定着当代中国政治的基本关系、性质、过程、制度和形态”“当代中国的其他政治组织, 包括国家政权机关, 事实上都是在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性质和方式的框架内确定自身的性质、职能和过程特征”。因此, 实现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政府转型, 关键就在于旨在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学习型政党定位。“三型政党”建设之所以把建设学习型执政党放在首位, 就是因为学习是前提, 学习好才能服务好, 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当前, 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对能力, 党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 同时依靠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 从实际情况出发, 执好政、服好务, 以服务型政党建设来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以创新型政党建设来指导政府创新, 逐步实现党和政府施政重心的调整。我们党历来是善于学习的。事实上, 中国共产党驾驭改革的过程, 就是不断学习, 通过提高领导和执政能力来巩固自身地位的过程。我们相信, 在21世纪的上半叶, 依靠学习型政党建设, 我们党一定能够顺利引领中国政府实现转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政府改革路线图[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9.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322.

[4]陈红太.1989年到21世纪初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建设学习型政府组织的必要性 篇5

所谓学习型政府组织,是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建设人民满意的党政机关为奋斗目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政府的学习气氛,塑造全新、前瞻、开阔、系统的思维方式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政府组织。与传统机关管理模式相比,建设学习型政府组织不是依靠权力、领导意志及行政命令来推动,它侧重于依赖机关成员的自律和自主,依赖于机关内部相对稳固的运行机制,通过保持旺盛的学习力,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从而推进政府再造。

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政府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政府组织的共同构想。二是政府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三是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四是政府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五是政府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势在必行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突出的特征,经济生活的全球化联系带来了文化观念的全球性展现,这种全球性联动必将溢出经济领域渗入文化、政治领域,传统的行政观念已无法适应“市场化”时代的变化。政府面临如何处理融入世界潮流和坚持本国特色的关系的挑战,需要我国政府在行政观念上要作出适应新的时代变化的调整,即要由传统的行政观念向学习性管理观念转变。我国政府在面对“全球性”市场时所应作出的调整,应是用管理中的学习理念来改造传统的行政理念。重要的是依据政府活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政府的行为,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简言之,就是实现政府官员的管理理念向“学习理念”、“经营理念”、“责任理念”的转变,即改变原来那种只强调政策的执行而忽视大量资源投入后所产生的实际结果的状况。建设学习型政府组织,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这是又一次“政府革命”和“政府再造”。政府能否成功地进行职能转换,关键在于政府是否善于学习,因此,加快学习型政府的建设,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新的实践,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的重要前提。

.3 建设学习型政府组织,是提高公务员素质的迫切需要现代化政府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和精神的铸就,然而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在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学习中逐步发展。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在全球化浪潮中向人类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全方位地扩张、渗透,已使知识产业成为与农牧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并驾齐驱的第四产业。人类社会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空前活跃,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和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个人不能有效学习,将无法生存、发展。然而,对照这些看自身,一些机关里吃喝之风、玩乐之风、享受之风盛行;一些干部上班晕晕然,下班飘飘然,学习起来淡淡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忧虑。建设学习型政府组织,就是要求人与社会同步发展,公务员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切实把学习作为推进工作的第一动力、提高素质的第一手段,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升知识层次,使自己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承担起领导发展的历史责任

学习型政府 篇6

计划目标主要是大幅增加能流利说亚洲语言、了解亚洲邻国文化的澳大利亚学生人数;增加符合资格的亚洲语言教师人数;为进阶语言学习学生发展专家课程。因此3年的计划经费将用在:在中等学校开设额外的亚洲语言课程;师资训练与支持;为程度较高的学生开设亚洲语言及文化特殊教学进阶课程等。

计划主要分4个部分:(1)补助各州/领地的公立及非公立学校;(2)战略合作与伙伴基金;(3)提高学校亚洲素养计划;(4)政府领导的全国性项目。计划的主要相关者除了各州/领地政府及教育机构外,还包括大学及高等教育提供者,各类教育组织(如亚洲教育基金会),澳大利亚课程、评价与报告机构(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ies),澳大利亚课程、评价与认证机构(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Assessment and Certification Authorities),语言教育专业协会,企业及亚洲社团等。

这项计划预计在2008-2009年投入1 000万澳元,2009-2010年投入2 120万澳元,2010-2011年投入3 120万澳元。?筝

学习型政府 篇7

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使得政府治理环境充满了变动的因素。面对异常活跃的信息交互和知识、技术创新,传统科层制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行政组织,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手段,都面临极大冲击,“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提出,在信息、技术成为战略资源的今天,如果一个组织缺少学习机制或是学习速度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该组织的命运只能是被淘汰,行政组织作为一个与外部环境互动,共生的系统,面对信息社会高度呈现不确定状态的行政环境,学会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机制,必将成为政府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式。

就我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而言,学习型政府塑造和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适应WTO的管理模式,提高中国政府管理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求中国政府迅速形成好启动有效学习机制。从WTO规则的实质性内容来看,它是成员政府屡次谈判的结果,是政府制定的,也只有政府才能履行它。因此,中国加入WTO的关键是政府加入,而最不适应的也恰恰是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政府与企业、居民、市场的关系逐步与市场经济接轨。但反映在管理理念上,任然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各级行政组织还习惯对经济活动中的公共权力进行限制和审批,习惯于数量、项目管理不是规则管理;习惯于微观干预而不是宏观控制。上述种种习惯,与世贸规则的基本精神格格不入,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政府的创新发展,制约着我国政府参与影响国际竞争能力的显著提高。我国政府迫于外力的挤压,要想走出上述习惯误区,当务之急是快速启动系统学习机制,认真地去解读WTO规则,解读行政系统自身的功能和结构。学会在变动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在竞争中获取发展机遇,在诚信合作基础上拓宽生存空间。

(二)为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各级地方行政组织在中央政府简政放权后必须尽快学会自主决策、自我约束和自主发展。纵观中国历次行政改革,几乎每一次都涉及到行政权力的纵向划分问题,总是放放收收。从1955年到1989年期间的几次简政放权情况来看,我们总是在“一统就死、一是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统”的怪圈中循环。怪圈真实并不“怪”,问题主要出在地方各级行政组织自身。一方面,地方各级行政组织一直在拼命争取更多的权力,希望有更大的自主决策、自主管理空间,以便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已经习惯了按中央政策的价值取向来安排本地本区域的发展政策,对地方社会经济小环境的特殊系缺乏“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同时,对公共权力的运用也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导致“一放就乱”现象的反复出现。中央政府从全局性考虑,为维护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也只能作出“一乱就收”的选择。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内行政环境中变动性因素的剧增,公共权力下放已成为行政变革的必然趋势。各级地方行政组织要想走出“一放就乱”的误区,就必须下决心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洞察权力运用的规律,提高捕获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使自身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决策能力、自主约束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管理主体。

(三)提高我国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也迫切要求在政府系统内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国加入WTO以来,新的管理环境对公务员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工作作风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公务员的能力、水平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关于我的工作作风和效率代表着政府的公众形象。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学习型政府的形成和发展,其关键在于作为行政系统“灵魂”的公务员队伍能否养成“学习型人格”,能否在履行公务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地向国际社会学习,向国内公民社会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政之魂”。

国内学者曾概括指出,政府学习就是在动荡环境中,行政组织不断解读环境,进行威胁和机会分析,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并不断调适自我,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实现组织发展和环境改造双重目的。从这一层面上理解,政府学习除了进行知识、技能的积累和传承外,同时还应是一种治理理念、组织形态和制度安排等更深层次的变革活动。在中国要推动政府发展,实现政府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塑造“学习型政府”不但是发展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政府能力全面提高的根本动力。学习理念引入政府发展,必将大大提高政府治理的理性水平,推动中国政府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继续成为中坚力量。

二、基本结论

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行政理念发展必须要树立学习型政府的理念,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府的建设。当代中国行政理念的评判和选择,要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中国政府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因其独特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而尤其显现出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在这个过程中,理念的评判和选择将会一直伴随。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大国文化底蕴的国家,在理念评判和选择问题上历来具有反思历史的传统,而在借鉴、改造和吸收外来文化方面,却往往表现的较为谨慎一些。按照传统的文化区分标准,“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来自西方文化领域,在信息社会和全球化的条件下,文化的地域差异变得越来越小,因而,我国政府要在行政理念的选择问题上只有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引入,通过“自觉”的主动性变革,推动我国政府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无限走向有限,从集权走向分权,从人治走向法制,从权威者走向学习者,才能进一步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摘要:行政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是促进政府管理模式更新、全面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先决条件,树立学习型政府理念,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当代中国行政变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行政发展,行政理念,学习型政府

参考文献

[1]邵景均.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10(02).

学习型政府 篇8

1. 学习型组织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佛睿思特教授在《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首先提出“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而彼得.圣吉教授则是进一步将学习型组织理论系统化, 他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首次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模型:自我超越、共同愿景、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即五项修炼。

2.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所谓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政府运用科学的管理战略, 建立一整套管理机制, 对政府公务员进行系统地培养和评价、选拔和使用、配置和保障等相关过程的系列管理活动。

3. 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

知识经济时代, 传统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变的更具战略性, 它更多的强调发挥公务员个人潜力, 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兴起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构建的现实意义

1.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政府能力

政府能力是建立在公务人员素质和政府组织结构的基础之上。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提高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使政府能够准确而及时的获取相应信息和知识, 从而提高政府应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政府迎接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竞争。因此, 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 改革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利于学习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建设

学习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 是近年来随着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而提出的政府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体现了我国政府管理思想的转变, 真正意义上形成“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特色政府的建设。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修炼模型”视角下的现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力资源的竞争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这就促使政府在寻求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上进行创新, 学习型组织理论成为了主要选择之一:

1. 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 它以个人才能成长为基础, 以精神成长为方向, 但它没有具体的界限, 要求无限自身的超越。

政府官员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官本位思想。要实现政府人力资源的管理的长足发展, 公务员必须进行自我超越的学习修炼, 摆脱官本位思想。国家公务员作为人民的公仆, 要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主体, 不以个人荣辱为羁绊, 只有这样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充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2. 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一种人们对周围环境运行状态的理解与想象, 是一种看待事物特定思维定势, 它具有的一定的根植性, 影响人们对待新事物的观点。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作为政府形象的代表, 公务员要树立学习型组织理念, 不断的学习, 不断促进自我心智的觉醒, 并且要将学习与实际相结合, 在实战中实现自我丰富与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一支能力突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3. 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对未来的向往, 是一种存在于心中的原始景象, 包括组织存在的价值、使命和目标, 组织未来发展规划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

现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公务员们的共同目标追求力。塑造公务员的积极性与追求心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共同的奋斗目标能够使公务人员发现他们的共同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由此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 提高人员的积极性与追求心, 促成组织共同愿建设, 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最优化。

4. 团队学习

团体学习是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之上, 它是一个不断促成团体成员进行双向搭配, 共同提高能力, 共同实现目标的过程。

在信息与知识不断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 个人的努力已经不能满足一个组织的有效需求, 团队的分工合作变得必不可少, 政府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的行政系统, 团队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在团队前进动力的支持下, 政府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因此,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追求个人与团队进步相结合, 个人能力和团体能力提高相结合。

5. 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作为一种制约性的思维方式, 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的关键。它是一种综合的形态, 要求组织成员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相互搭配, 动态发展的整体。

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内部开放式的系统, 身在其中的成员在完成属于自己工作的同时, 也能够看到他人的工作表现, 这样就能够加强公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认同和修正彼此的价值取向, 从而促进公务员的共同进步, 以实现整体管理的最优化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问题的扩大化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 现代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 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的核心资源, 将从根源上地推进我国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实现政府管理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理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菲.学习型组织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2006

[2]陈国权.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00.3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2.

学习型政府 篇9

一、公共组织的组织环境概述

组织环境, 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 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是组织管理活动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

1、组织环境的分类

一般来说, 依据组织界线来划分, 可以把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或称为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管理的具体工作环境。影响管理活动的组织内部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等。物理环境要素包括工作地点的空气、光线和照明、声音、色彩等;心理环境指的是组织内部的精神环境, 组织文化环境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组织的制度文化, 包括组织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以及健全的组织结构等;二是组织的精神文化, 包括组织的价值观念、组织信念以及组织的精神风貌等。

而组织外部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 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的管理系统。外部环境可以分为一般外部环境和特定外部环境。一般外部环境包括社会人口、文化、经济、、技术、资源等。外部环境从总体上来说是不易控制的, 因此它的影响相当大, 有时甚至能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变动。

2、公共组织的组织环境特征

与一般组织环境相比, 公共组织环境具有多重复杂性、政治主导性、层次差异性、互动强制性等特征。

(1) 多重复杂性

一般而言, 公共组织环境的领域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而多变的, 处于其中的组织的运作, 必然与多种因素发生关联。但是, 公共组织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 无论从权力的基础、运作的过程, 还是所追求的目标上看, 其影响和制约因素都远比私人组织复杂的多。多重复杂性, 既表现为环境内容和范围的扩大, 也体现在环境对组织影响程度的深化上。

(2) 政治主导性

公共组织环境是多种因素的集合, 从它们对公共组织的影响力的角度看, 政治因素居于主导地位。从公共组织合法性的建立, 到公共组织权威的分配与行使, 再到公共组织目标的建立和实现过程, 都离不开政治的运作过程, 都不能脱离特定政治体制的框架和现实政治的意图。一定程度上, 公共组织既是特定政治体制的产物, 也是现实政治运作的结果。

(3) 层次差异性

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机构, 在结构上大都以科层制为主要特征, 等级的层次性导致了处于不同层级的公共组织环境的差异性。一方面, 不同层级的公共组织的环境领域大小是有差别的, 高层级的公共组织如中央政府面临的环境是全局性的和综合性的, 范围广泛, 而基层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则相对具体, 范围也窄得多;另一方面, 不同的环境因素在不同层级上的影响力也大为不同。

(4) 互动强制性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单向的, 而是互动的。组织环境的动态演变过程, 也就是组织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公共组织的运行通常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基础, 其结果往往具有强制力, 因此, 公共组织与环境的互动, 与私人组织所展现的自然过程不同, 经常表现为一种强制的过程。

二、组织环境挑战公共组织的管理

整个世界都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的, 组织环境亦逃不出这世间万物都要遵循的规律。组织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组织而言, 是超前还是落后, 是推动还是阻碍, 都是对组织管理的一种挑战和考验。

1、组织环境的动态性要求公共组织管理与时俱进

组织环境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一是客观性, 组织环境是客观存在的, 它不随着组织中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而且它的存在客观地制约着组织的活动;二是系统性, 组织环境是由与组织相关的各种外部事物和条件相互有机联系所组成的整体, 它也是一个系统;三是动态性, 组织环境的各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各种组织环境因素又在不断地重新组合, 不断形成新的组织环境。

组织依赖于环境而存在, 而组织环境又具有动态性, 两者共同决定了组织的行为方式, 共同构成了组织对动态环境的适应程度。处在动态的大背景下, 政府活动环境的不断变化, 促使政府要调整自身的行为, 提高行政效能, 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一个面临社会和公民需求不断增加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组织, 如果不能根据变化的环境要求获得它所需要的能量或资源, 不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向社会提供新的服务或公共产品, 那么它就无法在新的环境中维持生存, 更无法发展。

2、学习型组织是适应动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所谓的学习型组织, 是一种有机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系统组织, 它通过组织全体成员全程的、互动式的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来改善组织及其人员的心智模式, 实现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和组织管理的思维创新, 以最终顺利达成组织的共同愿景目标。

学习型政府组织的构建是行政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 需要学习型政府。政府, 作为经营城市的主体, 管理领域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等各个方面, 更需要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 建成“学习型政府”,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才能推进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 政府必须能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 不断做出变革和调整, 使政府组织始终保持灵活、高效和良性协调运转。在这种动态的组织环境下, 会诞生更多的管理智慧, 正因为有挑战, 才会有在这个领域中的更大的进步, 甚至是飞跃。

三、组织环境推动公共组织的调整与变革

组织环境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对于组织而言可能是有利的, 也可能是不利的, 而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将会迫使或者推动组织进行变革和调整, 从而使自身适应环境, 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去改善环境, 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劳伦斯和骆奇提出的权变理论中指出,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至少发生在两个层面上:一是组织每个子单位的结构特性都应当和其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相适应;二是组织的分化和整合模式应当与其所处的整体环境相适应。

1、内部环境推动组织调整

内部环境对于组织调整和改革起到重大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

(1) 组织结构

我国目前的政府组织是按照传统的科层制理论和官僚制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呈“金字塔”形状的组织。这种组织纵向实行严格的等级权力划分, 从最高层到最低层之间有很多的中间管理层, 并且强调下级对上级、下属对领导的绝对服从, 主要实行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信息交流;横向按照职责功能的不同, 设置了许多职能部门和单位。因此, 我国政府组织才出现人员多、部门多、中间管理层多, 部门职能重叠, 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严密性强, 弹性化和人性化不足等现象。

而学习型政府组织强调的就是结构的精简化、扁平化和富有弹性化, 强调管理思想的人性化和组织成员的沟通与合作。就内部环境而言, 学习型政府组织需要克服现状, 进行组织结构的合理变革, 要把握共同愿景的层次, 要树立新的理念, 要坚持系统性思考的思想方法, 要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等。

(2) 组织机制

组织机制对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是整个组织有效管理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政府组织中, 技术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部分组织内领导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有所欠缺, 同时, 人员管理不科学和激励不够也使得整个组织的效率难以提高。

针对现状和问题, 通过创新学习载体和学习方式,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集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强化组织领导的能力, 加大提高组织软实力的投入, 有效进行绩效测评, 充分利用各项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调动组织内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3) 组织文化

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政府工作人员自身对学习认识不够, 一方面常常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耗时的常规性工作和人际关系上, 另一方面, 单位人浮于事, 工作效率低下。积极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的人较少, 组织文化的发展不能有效进行。

上文提到, 公共组织的组织环境具有层级的差异性, 在塑造组织文化时, 要进行柔性管理, 同时, 对组织内不同层级各有侧重地进行组织文化建设, 如针对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从不同角度切入和加强。

2、外部环境推动组织变革

政府在面对“全球性”市场时所应做出的调整, 应是用管理中的学习理念来改造传统的行政理念, 重要的是依据政府活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政府的行为, 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简言之, 就是政府官员要实现从“官僚理念”向“学习理念”、“经营理念”、“责任理念”的转变, 即改变原来那种只强调政策的执行而忽视大量资源投入后所产生的实际结果的状况。如今, 在世界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产生认同的情况下, 对建立学习型政府的必要性也形成了一种广泛共识。

总之, 无论是组织的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 对公共组织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处在特定的环境下就需要采取特定的措施来随机应变, 来进行相关的调整和变革, 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而对于政府而言, 谋求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四、加强支持性环境建设, 促进公共组织不断发展

公共组织与组织环境的关系不是单向的, 而是互动的。组织环境的动态演变过程, 也就是组织自身与组织环境互动的过程。

组织自身可以主动地了解环境状况, 获得及时、准确的环境信息;通过调整自己的目标, 避开对自己不利的环境, 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通过自己的力量控制环境的状况和变化, 使之适应自己活动和发展, 而无需改变自身的目标和结构;可以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创造和开拓新的环境, 并主动地改造自身, 建立组织与环境新的相互作用关系等。针对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 组织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 进行一系列的支持性环境建设。

上文已经提到了政府组织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以及所处的大环境, 政府必须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使政府组织始终保持灵活、高效和良性协调运转。而学习型政府组织的构建中, 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进行支持性环境建设, 因为这些建设能够帮助组织自身得以发展。

为了构建学习型政府组织, 首先需要遵循学习型政府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 包括共同目标明晰原则、行政推动原则、全员参与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创新学习原则等。

其次, 构建学习型政府组织需要坚持团队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 在团队合作、团队成员彼此了解对方想法的基础上, 通过一种完善的协调和整体的感觉, 加强队伍以新的协作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通过制定学习目标, 培养学习文化和氛围, 改进学习方法, 不断充实学习资源, 开展集体学习活动, 在团队协作实践中持续相互学习, 互动共享, 不断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学习力。

再者, 要建立适合于学习的政府组织结构。学习型组织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 其管理层次比传统结构要少得多。因此要剔除不必要的信息中转站, 尽量减少行政组织的内部管理层次, 使组织更适合于学习和建立开创性思考方式。

另外, 要创建学习型政府组织文化, 建立学习交流体系, 要形成一种信任和开放的组织文化, 鼓励公务员对现有的公共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和挑战, 并倡导他们积极寻求改善途径。要大力培育优良行政文化, 使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学习交流体系应该是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系统, 能够产生新的知识, 能够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

最后, 学习型政府组织的构建需要创建相关机制, 包括学习机制、激励机制、监督及考核评估机制等。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学习机制, 包括要构建科学、完整的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体系;要以公务员为学习者主体, 不断满足公务员的学习需求;要实现公务员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有机结合;要使促进公务员的全面发展成为学习型政府组织建设的根本目标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学习激励机制, 变压力为动力, 变惰性为活性, 建立一套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 使学习成为政府组织成员的自觉行为。建设和完善学习监督、考核评估机制, 以防学习流于形式, 同事保证学习型政府组织的学习活动真正脚踏实地的开展下去, 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 公共组织和其所处的组织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而公共组织中组织环境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对于公共管理的挑战、迫使和推动组织的变革和调整、有针对性的进行组织的支持性环境建设, 从而促使组织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和进步, 从而也保证了整个社会的前进趋势。

参考文献

[1]海尔·G·瑞尼.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张成福, 党秀云.公共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彼得·圣吉, 著.郭进隆, 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天下文化出版, 1994.

[4]刘军.试论组织环境变迁下的学习型政府建设[J].学习与实践, 2011 (3) .

[5]张冠军, 鞠磊.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及其启示[J].新视野, 2011 (2) .

学习型政府 篇10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中, 要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政府除了通过直接生产提供教育服务外, 更多的是采取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目标的实现, 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撑和引导, 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可行性、涵义、要素及范围等基本问题。

1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理论依据

(1) 服务型政府理论。根据服务型政府理论, 政府有必要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除了通过直接生产提供公共服务外, 还可以购买市场组织 (企业) 、社会组织 (非营利性中介组织) 提供的公共服务。 (2) 政府经济学理论。根据政府经济学理论, 通过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生产和服务领域, 政府可以选择符合资质要求、成本最低、质量和效率最优的社会组织承接生产和服务任务。 (3) 治理理论。治理理论又称公共治理理论。该理论认为,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 由社会组织生产公共产品和提供公共服务, 和政府通过直接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相比, 不仅可以降低政府成本, 而且可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1] (4) 马克思关于教育服务的论述。马克思认为教育服务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和物质商品没有本质区别, 是可以购买和交换的。[2]要实现教育服务的购买, 必须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 形成相应的社会环境即教育市场。

2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必要性

(1) 是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在购买教育服务中, 政府可以从一些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主要扮演好“政策的制定者”等角色。同时通过与社会组织通力合作, 优势互补, 可以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 满足社会公众对教育服务的需求。 (2) 是降低购买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的需要。在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 营利性组织需要通过降低运行成本获取利益, 政府相应的成本也降低。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竞争择优和运行过程中的契约管理、评估兑现等方法, 确保所选择的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3) 是解决供求矛盾, 满足社会公众教育需求的需要。要解决政府通过直接生产所能提供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公平、多元化教育需求的矛盾, 同时也为了充分利用社会多方资源, 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采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是最佳选择。 (4) 是发挥教育中介组织作用, 促进教育服务社会化的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 培育和支持教育中介组织发展, 为教育中介组织承接教育服务创造良好平台与宽松环境, 是转变政府职能, 发挥教育中介组织作用的有力保障。同时又可以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 促进教育服务的社会化。

3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可行性

(1) 教育服务是一种可以购买的商品, 但有其特殊性。从本质上看, 教育服务不仅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而且具有交换价值, 和物质商品一样是可以购买的商品。[3]但教育服务是培养人的活动中所提供的服务, 具有不同于普通的物化商品的特性。因此, 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过程中, 既要遵循市场规律, 同时要认识到教育服务的特殊性, 不能完全市场化。 (2) 我国政府现行的治理教育方式使教育服务可以购买。党的十七大将教育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立了教育的非营利性、公共性、自治性等特征, 明确了教育是政府的一种责任, 是由包括社会力量在内共同参与, 以满足公民教育诉求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的公共事业。基于这种定位, 我国的教育提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 社会、市场、公民共同参与的行为,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成为可能。 (3) 我国政府已基本具备购买教育服务的操作条件。一是市场上有大量的教育服务提供者。。二是经过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探索,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时, 对服务本身能列出比较详细的质量要求和标准。三是政府间接购买教育服务时, 受益主体十分明确, 主要是社会公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四是政府有能力对政策和管理进行全过程控制, 从而进行正确监督与评价, 合同监督成本可接受。五是虽然缺乏专门的购买教育服务的法律法规, 但实施《采购法》等多年, 其中也涉及购买教育服务的内容, 不存在法律阻碍。

4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

4.1 本质内涵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具体类型, 其本质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购买教育服务中实现了“生产者”与“提供者”的分离。二是政府与教育提供者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关系。

4.2 基本特征

(1) 购买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三个组成要素。政府, 即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即国家行政机关, 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是购买主体。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 即通常所说的各类社会组织是购买客体。政府购买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是购买内容。 (2)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尤其是多元的、可选择的教育需求。这是新时期政府政府履行教育服务职能的主要任务。 (3)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主导者是政府。政府购买教育服务, 其目的是为了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同时又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5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范围和判断标准

5.1 范围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范围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在政府财力不断扩充的条件下, 购买内容逐步扩大到非制度化教育、非岗位教育和非市民教育领域。

5.2 判断标准

有些教育服务适合政府直接生产、直接提供, 有些教育服务虽然适合政府购买但不具备可行性。因此选择和确定由政府购买的教育项目必须依据价值、成本和教育服务自身特性三种判定标准。从价值标准看, 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政府责任重大、公共性较强的教育服务领域应当采取政府直接供给的方式。从成本标准看, 对必须提供的教育服务, 政府是采取购买方式, 还是直接生产直接提供, 必须对两种方式可能产生的成本进行预测和估算。从教育服务自身特性标准看, 对质量容易测量和资产专用性低的教育服务, 政府应采取购买方式。

摘要: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 政府要根据财力的扩充情况, 通过购买教育服务, 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可选择的教育服务, 以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和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宏彬.公共治理理论视角下和谐政府的构建[J].学术交流, 2008 (12) :43-46.

[2]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 2003 (1) :44-47.

学习型政府 篇11

一、浓郁的校园文化———翰墨飘香、儒学涵养

德明政府中学是一所办学特色非常鲜明的华文特选学校,从外到内,你都能够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氛围。先说学校的建筑,同样是钢筋水泥,但是,德明政府中学却赋予它以国学的底蕴,传统的基调,做到了人、事、物、景、情的有机融合。先看主体建筑上显眼的校训———诚、信、忠、勇。隶书字样,传递着文化的薪火、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再看几座教学楼,分别起名为笃行楼(室内体育馆)、正心楼(办公楼)、格致楼(物理实验室)、慎思楼(生物、科学、纳米实验室)、涵美楼(美术中心)、博学楼(音乐中心)、集思楼,无不彰显出一种浩然正气,催人自省;前院的正心园,孔子雕像屹立正中,院中布置六块巨石,作为镇校之石。环绕花园,依次摆放,石上文字分别刻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递着儒学的道义;让人在景仰圣人孔子巨像之后,徜徉在古代先哲的文化教诲之中,净化心灵,启迪智慧。不得不说的还有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巨型对联———门口是:“读圣贤书;立修身志”;连廊上是———“光阴有限;人生无穷。胸能容苦辣;足可履崎岖”。接待室挂的是:“德知德行德至善;明心明理明秋毫”。使德明的解读尽善尽美。图书馆里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行走在德明政府中学,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你不是在新加坡,而是在中国,并且是在中国的文化之乡。还有厚德轩(语文特选教室)、德馨阁(双文化课室)、校史馆、鸿泥馆、格致馆、德明堂,虽然没有机会走进去,但是从建筑的命名上,你似乎一直徜徉在儒学文化之中,这样有墨水有教诲作用的命名,它将让德明学生在怎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它将如何让德明学生受益?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德明池——新加坡的学校特别喜欢有水有鱼。德明中学,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特意设计了这个德明池,池中有水,寓意为饮水思源———德明学生要懂得感恩母校;水中有鱼,象征着德明中学发展年年有余,更上一层楼。池中鱼水情深,象征着德明政府中学师生情深意长,如鱼得水,亲密无间。每年毕业期间,会有很多的学生到这里拍照合影,感恩母校。

环境文化如此,学校的办学用意更是鲜明———借用德明政府中学校长符传丰的一句话,那就是学校要成为文化的摇篮,校长要成为文化的设计者。只要你走进德明,文化就与你同在。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成就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校的文化要对师生的行为与性格产生重要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文化长期熏陶下,德明人才养成了“儒雅、勤奋、认真、务实、诚信、不浮夸、不卑不亢”等特有的德明气质。

办学启示一:

学校的文化如同学校的名片,学校文化是一种让人眼看得到、手触得到、脑不断思考、心灵感受得到的一种“真、善、美”的表现与内涵。通过这张名片,你可以看到学校的环境、看到学校的管理、看到学校的气质、看到学校的精神,甚至可以看到学校的发展和未来。记得符校长在讲课时谈道:学校发展,一年,靠实干;十年,靠管理;百年,靠文化。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的建筑师,和大家一起建构和发展一套共享的价值观、信念,提供一种使人履行义务所必需的、规范的力量,至于如何为这些基本的核心价值观增光和如何实现它们,学校赋予教师和其他人极大的自由。教师要成为学校文化的传教士,学校要成为管理上松散但文化上紧密的机构———共同体。让文化成为学校里最硬的东西,要使学校教育质量获得实质、真切的提升,必须将改革深入到文化层面,真正的文化变革是心里深处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态度、行为和人工制品的系统变革。也许,我们平时对文化的理解还真是太肤浅了。

那么,反思一下: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到位?还有多少的学校需要补上这一课?

二、图书馆的人本设计———现代时尚、舒适静谧

在德明政府中学,大家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那里的图书馆。去过无数中学,参观过许多图书馆,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一家图书馆能像德明,如此的大气,雅致,如此的舒适、静谧。什么叫作环境育人?看到德明图书馆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布局、这样的藏书,你不想读书都不行。这就叫作环境育人。学生来到这里,看到满眼的图书、杂志,到处都是沙发、座椅,便会情不自禁地挑选一两本书籍,沉浸其中,乐而忘返。

先来随我参观一下德明的图书馆吧。图书馆给我的印象如下———

一是图书馆的大:占据了楼上楼下两层空间。

二是装修的风格:现代、高雅。布置的书香、古典。色调和谐,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是布置的格局:读书研讨自修,区域清晰,或看或写或听或查,各有空间。

四是人文关怀无处不在:图书馆备有复印机、电脑、耳机、DV机、储物柜、直饮水机等设施,方便学生阅读博览。

五是环境氛围:入馆即静,落座即读。图书馆廊柱上挂着巨幅对联,上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图书馆门前红色对联也是十分的醒目:“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二楼墙上粘贴着温馨提示:不要吃喝、不要游戏、不要谈笑。在通向二楼的楼梯旁,学生读书作品布置成的专栏,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六是馆藏种类繁多:图书杂志报纸应有尽有,新书上架及时快捷,尤其是关于中国的杂志特别多。

七是这里的主人:德明的学生,看他们神情端庄、自然,读书学习乐在其中、收获成长,皆成文章。

八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偌大一个图书馆,似乎管理教师并不多,楼下吧台2人,楼上电子技术服务室2人。虽然是假期时间,但是管理人员按时到岗、服务师生、尽心尽责。对我们外来参观之人,也是热情有加,服务引领到位。

办学启示二:

学校的建设,既要看硬件,还要看软件,更要看心件。硬件是基础,是保障;软件是资源,是支持;心件是动力,是核心。

德明图书馆的建设,既有硬件的支撑,又有软件的开发,还有心件的投入。而我们的学校建设中,是否存在着盲目追求硬件的一流而忽视软件的开发的问题?是否有志于软件的开发却又缺少心件的支持?

环视一下学校的硬件设施,又有多少投入是在闲置或者低效地使用,又有多少软件的开发亟待解决而又无人关注和问津,至于心件,可能还是个新名词,等待启蒙吧。

三、多彩的学生活动———缤纷德明,精彩纷呈

德明政府中学,致力于培养领袖型人才。利用学生在校的六年时间,精心设计了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德明课程———双文化课程、人文与艺术课程、数理科学课程、知识探究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德明气质———学贯中西、兼容并蓄,堂正君子、社稷栋梁。为此,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学生社团活动举不胜举,打开德明的学校画册,学生活动会让你感到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琴棋书画样样有,篮球、足球、高尔夫球,球球开;从厨艺到文艺到茶艺,门门通。气枪学会、国际事务与策略理事会、图书馆学会、大众传播学会、摄影学会、出版学会、机械学会、中文学会、舞蹈学会、戏剧学会、吉他学会、医药学会……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生活动范围囊括了天文、地理、环境、科学、艺术、生活、文学、体育、运动等多个角度,德明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的全才、通才而非专才。

我有幸参加了德明政府中学的华夏情2012年音乐晚会,那场晚会带来的震撼至今记忆犹新,要点概括如下:

1.朴素的奢华。整场音乐会,学生一身校服,演绎着高尚的交响乐,那种氛围,给人的印象就是朴素的奢华。

2.自治的空间。两个小时的演出,从8点到10点,中间休息20分钟。似乎没有看到教师的组织、指导。一直都是学生自治,登台、搬道具、退场、添置新道具,一切却都是那样的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自信的勇士。整场晚会,8个主题,学生表演者不计其数,多的一场达到60余人,少的也要十几人。无论是吹拉弹唱,甚至连敲鼓、打锣的都是一副自信的面孔,全力的投入,激情的表演,让人感到投入、用情。给人的感觉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系统的再现。整场音乐会,体现了团结、协作,堪称典范。从指挥到领奏,再到配合,无不展示出一种合作,一种默契,一种团队的力量。每当演出完毕,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之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无比的骄傲,洋溢在每个演奏者的心上。那不是个人,而是对整个华乐团。

5.家长的参与。这是一场为家长、社会的演出。表演大厅,上下两层,容纳近千人。有家长、有嘉宾、有学生、有群众。这场演出,把学校和家长、学校和社会,有机地联系到了一起,成为学校向社会展示自我的唯美窗口。同时,也使学校的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6.设备的支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是一曲扬琴独奏,还是一支短笛悠扬,都让台下的听众感受到了音乐之美。音响好,得力于好的音响设施。学校的现代化装备如此之好,可见新加坡政府的教育投入力度之大。

7.特别有别于国内的几点:

(1)校长的定位。一场学生组织的盛会,一个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整场节目,教师、校长都是热情的观众。校长的致辞,只是展示在表演的演出宣传册上。原以为,演出结束时,校长会登台致辞,没想到,整个活动空间全都给了学生。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闪亮的群星。

(2)合作的延伸。本次演出,特别邀请了新加坡音乐指挥家的友情赞助,隆重出场,担任春之曲的重量级指挥。演出之际,台上台下,互动生辉,最后三次谢幕,两次追加演出,把整场音乐会推向高潮。可见,学校是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做最好的合作者。

(3)观众的素养。演出过程,没有手机声、没有走动的人流、没有听到扰民的谈笑声。显示出了观众队伍的高素质和文化内涵。

(4)低调的主持。主持人的低调出场,高调宣传。两位主持人,一直在台上的一角,没有灯光,没有艳丽的服装,甚至容貌也看似平平,但是却是在隆重地推出即将登台的演员,认真地介绍即将开始的演出。这就是新加坡风格,讲的是艺术,看的是水平。舍弃的是浮夸、虚无、铺张和浪费。

(5)校方的茶点。演出中间,休息时段,校方领导请我们喝点茶水。结果,看到的是新加坡一样的热情———茶点、咖啡、茶水、休息室。更让我们惊讶的是,接待我们的都是身穿校服的德明学生:面带微笑、礼貌待客、热情友好、周全服务。

(6)额外的收支。华乐团的演出,印制了精美的节目单(画册)和入场券。邀请了知名的指挥家同台演出。这些倘在国内,都需要经费的预算,钱从哪来?有财力的学校可以自筹。没有财力的学校恐怕就要节俭。可是,德明却把这一切处理得很简单。最令人费解的是:演出入场券居然标价10新元,不知道收费政策是否允许?所收费用又如何使用?

(7)功夫在台外。俗话说得好,“台上有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知道准备这样一场精彩的演出,学生课外之功力何在?学生练功的内在积极性又是如何调动的?如此大型的交响乐团,队员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那么,集体训练又是谁来负责?听符校长的介绍,德明华乐团每年10场的大型演出,有时还要带着乐队出国表演,学生百余人,自带各种乐器,每次出去都要一两周的时间,试想,假如是在中国,我们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的这些活动吗?家长支持吗?

办学启示三:

德明政府中学,要办成卓越学校,要跳出学校竞争圈,展现出卓越学校的风范。符校长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采用高站位思考、前瞻性眼光,定位了德明的发展。把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他们成为“领袖、服务、关怀”社会的国民作为德明政府中学的学校使命。把“堂正君子,社稷栋梁;学贯东西,兼容并蓄;心系祖国,放眼世界”当作学校的愿景,沿用了“诚、信、忠、勇”的校训;核心价值观是“树人为本、追求卓越、创意教学、学而不倦、群策群力”。德明要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为人、为学。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校存在的要义就是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环境、合适的教育,可是,如何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如何把课程改革的目标落到实处?

我们是不是一直在充当着“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直在做戴着镣铐的舞者。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是激流勇进,还是继续在夹缝中求生存?

四、灵活的授课方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新加坡的教育政策提出了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重在建设重学习的国家、培养会思考的学生,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们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德明政府中学东学区的一次大型教学分享活动,听了教育部司长关于课堂教学评估的专题讲座、观摩了一节华文课教学设计说课活动。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整体设计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关于教学设计。教师能够大胆创新,创设情境,灵活地采用facebook的授课形式,把华语教学和多媒体运用有机结合,把课堂教学有机延伸到课外,非常可贵。

2.关于教学目标。基于对学情和教材的充分把握,能够以人为本,设置适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不仅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还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站位高远。

3.关于教学资源。教师能够以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把视频、考试、问题研究引入到主题讨论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索求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给予及时的评价。

4.关于细节的关注。教师能够以生为本,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可以用facebook,也可以不用。对不能用和不想用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课上关注,由此,可以看到教师的用心。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

5.关于教学反思环节。既有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也有教师的积极反思,非常及时、到位。有助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6.关于课堂互动环节。把经验和大家分享的同时,不忘保有一颗学习之心。真诚地聆听来自各校教师专家的建议,及时地修正完善自己的教法,取众家之长,长教学之技。秉承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优良作风。

7.一点建议:(1)学生的学习,如果能以小组形式呈现,那么,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兵教兵合作学习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没有facebook的同学,参与到课外的学习之中去,效果会更好。(2)对于facebook的学习效果的评估方式,教师只是采用了看帖、回帖的形式,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变化。建议采用精华帖子的形式,由学生推荐一些好的发言评价,采用适当的机会,给予集中展示,这样,效果会更好。(3)facebook的教学,在华文教学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潜力无穷,有待挖掘:如美文赏析、同题作文、主题研讨等,总之,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开阔学生的视野,都可以大胆使用,相信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4)本课教学设计,对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启发。其实,还有一些平台,如谷歌的协作平台、QQ群、博客等都可以为我所用,成为我们教学的好帮手。(5)未来的教学,应该是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所以,教学天地宽,创新点亮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引领发展。

办学启示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在很多的研究把目光聚焦到了课堂———提倡高效课堂,呼唤有效教学,那么,在对“两效”的研究之中,究竟是什么力量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呢?那就是学生。只有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我们才能够发现课堂成功教学的密码。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活动我设计,我的学习我负责。只有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来,那才是成功的教育,教育的成功。

新加坡对学校课程和教学领导的要求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学有所成;引导教师,有效教学,教学相长;引导学校,迈向成功,实现愿景。对照德明中学,对照新加坡教育,让我们一起反思:我们的课堂到底缺少了什么?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怎样才是真正的高效学习?

六天的学习,感受到的是德明的环境、德明的活动、德明的课堂、德明的文化,看到的是“德明良师,循循善诱,传承宏业扬教化;明德学子,孜孜不倦,继往开来成英才”。感受到的是德明教育“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

六天的学习,收获的不仅是课程,还有对教育领导的研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经强调:学校中最关键的人物是校长。一位好校长让学校得到蓬勃发展。教师充满热忱,学生享受校园生活,许多好的事都产生了。德明政府中学的校长符传丰就是这样一位好校长,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博才多学、侃侃而谈;有为有位、魅力四射。按照领导人的选拔培养标准来看:符校长有“仁”———仁者爱人;有“勇”———勇者不可犯;有“智”———智者不可乱;有“信”———信则不欺人;有“忠”———忠则无二心。在对德明学校的管理之中,我们还看到了符校长有“道”———道生德、德生正、正生事;有才———有才而性缓实属大才;有智———有智而气和实为大智。符校长以其独特的领袖特质和丰富的治校经验,和德明人一起成就了德明今天的辉煌。

德明的成功,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办什么样的学校?做什么样的校长?

是学校推动校长发展?还是校长引领学校的发展?

上一篇:课前指导下一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