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纠错法

2024-07-23

语言纠错法(精选4篇)

语言纠错法 篇1

0 引言

技术动作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技术动作进行有效的身体学习与练习以获得对技术动作的运动表象, 并与教师对动作原理的讲解和学生的抽象思维相结合, 使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本质及动作过程中的规律有深刻认识, 最终形成对相应动作的概念。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中, 会出现练习错误,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纠正。语言纠错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正确认识和使用此纠错法, 会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心理规律, 正确使用语言纠错法, 提高教学效果。

1 定义解析

通过查阅文献, 笔者将语言纠错法定义为:在对学生个人出现的错误或班级集体存在的共性错误及战术配合中形成的错误, 老师以学生的听觉系统为基础, 运用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形成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来进行纠错的一种方法。语言纠错其实质是利用语言刺激, 唤醒学生脑中关于技术动作的视觉表象和肌肉用力的动觉表象, 来帮助学生改正练习中的动作错误。[1]

2 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过程

2.1 动感知觉

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 首先要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学习的技术动作。大脑通过视觉、触觉、听觉、本体感觉等感觉器官, 并将相关运动感觉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整体感性形象, 从而获得与该运动有关的感觉。运动感觉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与被感知的技术动作直接接触而产生的认识, 包括时空感、平衡感和运动感, 是意识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 是形成和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2.2 运动表象

运动表象是大脑对于运动感知觉的回忆, 是感性认识的再现, 因其具有形象、直观、概括的特征, 故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的中间环节。以视觉感知为基础, 辅之以形象化语言的理解, 通过本体感觉而逐渐形成。

3 语言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语言包括对运动知识、动作要领、相关术语、原理的讲授, 通过对第二信号系统的充分应用, 促进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在运动感知觉过程中语言以听觉的形式辅助大脑对动作技术形成整体感性认识, 在运动表象中语言的运用有助于练习者对动作的理解和把握最终促进表象的形成。

4 语言纠错法在技术动作教学中的应用

在此笔者以菲茨和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为例进行阐述。其将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分为认知、联系形成和自动化三个阶段。

4.1 认知阶段, 语言纠错法的应用

在学习一种新的动作技能初期, 个体首先通过对教师示范动作的观察以及对刺激情景的知觉, 形成一个内部的动作知觉, 以作为实际执行动作的参照。在这个阶段, 由于初学者没有感受过新学动作的刺激, 对于大脑皮质来说, 只是感知的初步过程, 经过大脑皮质的分析, 还不能精确地作出反应。所以在这个阶段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是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模仿、尝试性练习粗略的掌握动作。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语言纠错,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4.1.1 语言纠错在认知阶段作用的教学实践

笔者随机选取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以不会跳大绳的男生10让人为对照组, 不会跳大绳的女生10人为实验组 (由于三年学生男女运动差异不明显, 故忽视男女的性别差异) 。教学内容均为跳大绳, 要求掌握进行时间和注意进绳后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边示范, 一边进行语言解释, 示范两遍。然后由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对于不敢进绳或者进绳后位置不正确的学生, 教师牵着学生手带着其一起做练习, 期间男生没有语言纠错, 女生进行语言纠错。练习三圈后, 达到教学要求的男生数为4人, 女生数为7人。

4.1.2 教学实践结果及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对于达到教学要求的人数, 女生比男生多3人。分析原因, 在女生的教学过程中加上语言纠错, 能够更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注意表现为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 它具有选择的功能, 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同时注意具有保持的功能, 即感觉记忆的材料必须经过注意才能进入短时记忆, 否则就会很快消失。所以在纠错过程中语言纠错的重要性是引起学生注意, 让学生知道错误之处, 并帮助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 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当纠错语音进入学生的听觉系统, 相应的听觉神经纤维会将语音信息传送至大脑, 大脑按照不同的语音编码系统去分析这个理解语音, 而在这个过程中语音会同学生大脑中已有的意识内容联系起来。在跳绳过程中老师将动作纠错与语言纠错相结合, 语言纠错是对动作纠错的诠释, 使学生在进行感知的同时形成表征, 进一步刺激大脑, 让大脑神经系统的注意力更集中, 促使短时记忆,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内容, 形成正确的表象, 这样使得女生掌握的人数较明显多于男生。

4.2 联系形成阶段, 语言纠错法的应用

在该阶段, 大脑皮质对所输入信息的分析能力逐渐精密, 能把动作准确地连接, 多余动作逐渐减少, 而学生基本建立了较正确的运动表象。此阶段的学习任务要消除错误动作和多余动作进行改进,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所以在练习中, 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并存, 教学目的在于强化学生脑中的正确运动表象, 清除脑中错误动作运动表象。

同时, 在该阶段, 学生基本建立了较正确的运动表象, 但对动作的认识不是很深刻, 易出现认知阶段已经发生的错误或者新的错误。当出现错误时, 使用语言纠错, 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Muraoka认为 (1969) “强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表达时, 重复的语言形式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为在形式上重复带给人们的是视觉或听觉上的冲击, 在语义内容上, 重复也会带来一些语义量的改变, 或语义量变大 (小) 。[2]从这点分析, 语言纠错能够起到强调作用, 进一步增强错误意识, 使学生及时改正, 增强练习的效果, 减少错误动作。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实习时, 笔者对实习指导老师在跳大绳动作联系形成阶段的语言纠错进行了统计。这一阶段, 指导老师, “往绳的中后部位走”这句话一节课运用了18次, “进绳晚了, 进”这句话用了9次。同时看到, 随着老师的不断纠错, 学生的犯错次数在减少。

同时当出现新的错误时, 由于在这一阶段学生能正确完成动作, 已经不需要过多的动作纠错法, 使用语言纠错法不但有效, 能够节省时间。

4.3 自动化阶段

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 内抑制高度发展, 一长串的动作系列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 形成动力定型达到自动化。在该阶段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巩固已经形成的动作, 提高运用动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经过四节课的学习后, 仍有同学在绳的靠前位置跳绳。因为进绳位置靠前, 一些同学在出绳时被绳绊倒, 指导老师运用绊倒示例, 给学生讲解其中原理, 告诉学生, 进绳位置正确的重要性。经过反复练习, 被绊倒的学生数明显减少。

在该阶段, 在练习中出现的某些错误往往是长期练习中形成的。有时是无意识的出现的, 即“低意识控制”情况下完成动作。在出现错误时, 语言纠错只要以分析动作概念为主, 引导学生利用动作概念对自己练习中的错误进行自我认知评价, 分析错误的本质所在, 从根本上提出改正练习的方法, 促进动作技能的进一步完善, 提供动作的质量, 这也是学生被绊倒的次数和人数减少的原因。

5 使用语言纠错法应注意的问题

技术动作教学中, 教师在选择使用纠正学生错误练习动作的方法时, 要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心理过程出发, 正确运用语言纠错法, 促使学生正确完整的掌握所学技术动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5.1 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

语音知觉是语言的声音, 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3]其具有的基本物理属性有音调、音长、音色和音强。老师在技能动作教学过程中音调、音长、音色和音强不同, 也会造成学生对语音的识别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使用正常的语气和语调, 虽然是在纠错, 但不能使用批评的语气和语调。例如减少“不对”、“不能这样”语言和一些消极语气, 改用“应当怎样做”、“如再用一点力”等这样的语言, 从正面提出错误, 加强阳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5.2 注意纠错的语境和时间

语境是指语音交际的环境。从广义说, 它是指语言环境出现的具体情境, 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等;从狭义说, 它是指说话的前言后语等。[4]人们对语音的知觉受语境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语言纠错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笔者建议在认知阶段, 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进行语言纠错, 有利于学生在进行感知的同时形成表征。在后两个阶段, 在学生做完整套动作后进行语言纠错。因为这两个阶段学生已对动作形成了整体感知, 整套动作结束后的纠错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动作要点。

5.3 选择积极、简练的语言进行纠错

在认知阶段, 为使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使其进入短时记忆。笔者建议使用简练的语言, 因为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使用简练的语言, 可是降低进入短时记忆的容量, 促使学生将错误的感觉意识进去短时记忆, 为长时记忆做基础。

摘要:与其他学科相比, 体育教学中语言纠错法使用较少, 而其中技术动作教学中语言纠错法就更少, 尤其是在动作技能形成初期, 所以才会有“少动口, 多动手, 动手优于动口”的总结。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语言纠错法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语言纠错法的重要性及应用, 并提出相关意见, 从而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

关键词:技术动作,教学,语言纠错法

参考文献

[1]刘振堂.学生技术动作学习中纠错方法的心理学原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8, 14 (2) :50-51.

[2]汲传波.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论语言中的“强调”[J].现代语文, 2009, 8:12-14.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第二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301.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第二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303.

[5]Richard A.Magill.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 (第一版) [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6]张辉松.语言的强调功能及其心理机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5, 12 (4) .

[7]涂娟.试析语言符号的心理属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 36.

语言纠错法 篇2

关键词:指读核对,三查七对,差错

查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查对制度是防止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护理规章制度,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是发生护理差错的主要因素[1], 护理课本介绍了三查七对, 主要强调查对内容, 这十分重要, 但如何进行核对, 课本所涉内容不多, 期刊杂志已经有所研究。由于核对方法不够完善, 大家在核对病人的信息时还是不能发现错误, 纠错效果不佳。研究显示, 由于床号、姓名没有认真核对而发生的差错占差错总数的50%[2], 是由于查对不严, 查对效果不好。如何有效查对, 有人提出病人参与的多重与双向核对法[3], 此法很好, 而对于意识不清的病人就勉为其难。有人研究得出二人核对法能有效纠错[4], 护士核对医嘱时就大多利用此法, 而操作中, 实施到病人身上时, 往往只有1名护士完成, 尤其晚夜间。也就需要全天候适用的全方位核对方法。这里提出指读核对法, 此法主要强调:核对任何一处信息时, 同时用眼睛看着、用手指指着、用嘴读出声。对临床护士进行指读核对法培训2min, 能有效纠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3年我院护士160名随机分二组, 二组护士本科、专科学历层次比例相等。

1.2 方法

对一组进行指读核对培训2min (指读组, n=80) , 另一组不培训, 采用平时自己习惯用的方法随意核对 (随意组, n=80) 。腕带的姓名正确, 住院号、床号二项之中错写一项。操作前, 两组均被告知需要“认真核对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信息”。统计未发现错误的护士人数。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或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总体参与人数的纠错率为54.38% (87/160) , 随意核对组的纠错率只有11.25% (9/80) , 用指读核对法培训后的护士纠错率能达到97.50% (78/80) 。两种核对方法纠错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3 讨论

本调查发现, 一旦存在错误, 靠随意核对很难发现, 随意核对的纠错率很低。未经指读核对培训的大部分护士核对时, 一眼望去, 却是“目中无物”, 没有将各个信息逐一核对。

指读核对法要求核对任何一个信息时, 眼看、手指、口读同时进行, 以避免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核对时, 先核对姓名、床号, 从治疗卡, 到腕带, 核对正确后, 再核对住院号, 从腕带的住院号又回到治疗卡的住院号, 对起来很简单;为避免一人核对有错, 在病人回答姓名、床号时, 护士必须用食指指着治疗卡的信息比对, 相当于二人核对。在病人回答后, 紧接着护士用食指指着治疗卡的信息重读1遍, 若有错, 护士能辨别, 病人也能监督, 也相当于二人核对;住院号数字多, 为避免记忆有误, 必须另作1次核对。需要强调, 指读核对法只是一种方法, 经过培训者如果注意力不能集中, 不能掌握要领, 指着治疗卡的住院号读着腕带的住院号, 也达不到核对效果, 必须对准某个信息看、读、指, 三个动作同时完成, 将治疗卡的信息与病人所答、腕带信息核准比对。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目的就是防止把医嘱错误地执行到其他病人身上, 所以, 一定要将治疗卡与病人核对。有人核对时不看治疗卡, 只问病人的信息, 将问到的信息和腕带核对, 完全走过场。指读核对法法不仅适宜核对病人信息, 对其他内容均能采用指读核对法, 如核对药名、浓度、剂量时, 先指着治疗卡读、再指着药物瓶签读。用药前, 指着用药途径、用药时间读1遍, 都很安全。

能否准确核对将取决于操作者的技能、心智与注意力。发现信息错误时, 要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智慧处理。

附指读核对法流程图 (图1、2) 。

示意图1的解释:床头卡和腕带都是病人身份标志, 而腕带更准确 (有时存在搬床后床号未改) , 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 科学地讲只核对腕带是可行的, 所以图1强调核对治疗卡和腕带。由于病人一般愿意听人喊姓名, 而非床号, 所以先问姓名, 再问床号, 减少病人的反感。大家容易忽视询问病人床号, 而相同姓名者很多, 所以和病人核对床号会增加一份保险, 很有必要。读完腕带的姓名、床号, 稍作停顿后, 继续读腕带的住院号, 再读治疗卡的住院号。最后指着治疗卡的姓名, 问“您看这是您的名字吗?”这点可根据情况而行, 病人不能回答、家属也不在场的情况下, 采取3-4-5-6步骤。

示意图2解释: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可按图2所示将核对床头卡纳入一个核对流程, 但环节繁多, 容易遗漏。有的床头卡虽然在床头, 但看不清字, 有的还在床尾部, 也难纳入一个循环核对。若床头卡在床尾也可将治疗卡与床头卡做单独核对, 也是逐项指读核对。

参考文献

[1]贾萍, 肖萍.查对标志牌在防止给药差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4, 18 (1A) :38.

[2]赵方宏, 闵繁红, 王宏支, 等.护理差错事故18例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 2 (4A) :62-63.

[3]刘国红, 曾昭春, 等.多重参与双向核对法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11, 18 (8A) :47-48.

浅谈二语言习得中纠错的相关理论 篇3

关于回答这些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人种学以及实验框架的角度呈现了出来。以人种学为框架的研究方法对教室内以及自然场景中的教师,学习者,同学,本族语者以及非本族语者的纠错性行为做了详尽的观察研究。这项研究表明,纠正性反馈,有可能是强调信息的,或者强调密码的;有可能是自发的,也有可能是他人引起的;有可能是自己完成的,也有可能是别人完成的;纠正性反馈有可能隐性地发生在理解和确认检查,重塑中或者外显地出现在由教师,同学或者本族语谈话对象给出的正确的用法中,有可能伴随着一个解释,尤其是在教室环境中;在教室中更容易关注话语和内容的错误而不是词汇,语法或者语音的错误。

虽然从人种学历史的研究中可以得到相关有意义的信息,但这个研究还不足以给纠正性反馈和中介语的发展建立一个实证性地关系。一些作者,如Van Lier,指出错误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变体”,并且假设性地认为它是必要的,虽然不是完整的二语习得的一个条件。其他学者,如Chaudron,却没有这么乐观,他们指出纠错研究无论是教室内还是教室外都显示出矛盾性,模糊性,以及考虑到在语言学习中起的作用这点看来是大多都是无效的。Chaudron之后呼吁要“纵向研究来决定从反馈中获得学习的可能性”。

用实验性方法进行错误研究,是从二语习得的“普遍语法”中得到了大量启示,并且面对了之前所提出问题中最根本的一个,即负面反馈会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吗?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目前受到了重视,在某种程度上,它受到了纠错在第一语言学习者及儿童身上既不必须也非充分的影响。这种论战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论著中引起的讨论诸如对于错误纠正我们是否可以把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场景套用于儿童学习第一语言中去,或者如Van Lier的假设,成人是否需要纠正性反馈来帮助他们成功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语法。

实验性研究在对错误纠正方面不同于人种学研究,产生了一些关于负面反馈和学习之间的正面发现。例如一系列最近的研究显示,被提供纠正性反馈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表现确实超过了被提供极少量或者完全没有负面输入的控制组学习者。然而De Keyser悲观地总结到,虽然错误纠正对于某些学习者的学习有所提升,但是对于学习是否有全面的影响还未能显示出来。在他的以荷兰语为第一语言学习法语的高中生的研究中,Dekeyser没有发现错误纠正带来大幅度的影响,但是发现了诸如先前的体验,自然倾向,动力以及焦虑和反馈之间的相互影响。

不仅仅只有Dekeyser一个人在对于纠正性反馈的认识中发现,如果纠正性反馈对于学习有任何作用的话,在某种程度上都与独立的学习者相关。例如,Birdsong在回顾错误纠正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研究后总结出,负面证据可能是“个人和/或者情景变体”的问题。Day等其他学者暗示学习者的个性也许与教师给予的纠错的数量和类型有关。ShrwoodSmith与Schachter认为学习者的内部策略以及语言能力或许在决定负面反馈的作用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并且他们建议应该在这一点上做更深入的研究。最后,Spada和Lightbown提出“是否不同类型的纠错策略在学习者学习的不同阶段更有效果,是否教师在纠错的过程中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取决于对于学习者发展的感知”。

我们将基于以下证据进行探讨,虽然错误纠正最终会落实到根据个体学习者调整反馈,但调整本身不能事先决定,而是,他们必须即时地在与学习者的合作协商中进行。这个协商的过程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展开,如何引导或者未能成功引导,是未来要研究的主要目的。虽然人种学以及实证研究在错误纠正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有益的发现,我们对于反馈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关系的了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实验性调查中我们得到了一些证据,那就是纠正性反馈会提高学习。然而,我们一定要铭记,实验控制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在关于个体是如何反应,利用以及未能利用反馈于他们的中介语中鲜有涉及。人种学研究,另一方面,在当地层面的反馈过程上已经提供了相当多的信息,但是没有提供太多的证据,如果存在的话,对学习的过程是否有所提高。缺失的是把学习成果与特定的反馈过程建立的联系。我们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在这个方向有探索性的一步。

摘要:自上世纪以来,纠错理论在二语习得中受到了相当的重视。纠错是否有助于学习者学习水平的提高,何时用何种方法进行纠错效果最好,人种学和实验性研究都做了相关调查。这对于探讨二语习得中的纠错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语言纠错法 篇4

预防与纠错法包括错误动作的预防和纠正两个方面。所谓预防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预防错误动作产生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纠错法是指针对学生个人出现的错误或班级集体存在的共性错误及战术配合中形成的错误, 老师有针对性地采用纠错手段和方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是有机联系的, 对于一个动作错误的预防措施, 也可能是这一动作错误的纠正手段。对于前一个动作环节错误的纠正, 实际上是为预防下一个动作环节错误和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莫定良好的基础。预防具有超前性, 可以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动作错误, 准确找出可能发生的原因, 准确地、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防患于未然”。纠正错误具有改造性,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动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采取有效的措施, 及时地、准确地予以严格的纠正。预防与纠正错误不仅可以直接解决学习和掌握动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错误, 而且还能够对学习过程中人的内在因素进行诱导和强化, 错误动作一般在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 现从运动生理学、心理与体能等方面分析, 找出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

2 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

2.1 运动生理方面的原因

2.1.1 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在学生学习有关动作时, 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兴奋过高, 兴奋扩散到其他运动神经中枢, 使与正确动作无关的肌群产生收缩, 应该收缩的肌群却不收缩, 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受到破坏;兴奋性过低, 条件反射的联系不易接通。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过高或过低, 错误动作都会随之产生。

2.1.2 运动技能间的不良影响。

运动技能之间的不良影响是指原有的运动技能妨碍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或新形成的运动技能破坏原有的运动技能, 当同时形成几种运动技能时相互妨碍。例如, 练网球会对学习羽毛球小球技术产生影响, 在搓球时前冲容易用大臂发力, 难以摆脱截击动作的影响。

2.1.3 判断能力差。

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与完成动作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在大脑皮层的各种条件性抑制尚未建立的巩固时, 肌肉的感觉灵敏度也低, 所以容易产生错误动作。

2.1.4 神经传导错误。

例如, 在乒乓球技术教学比赛中, 该使用推球技术时用上了搓球技术。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支配能力差、分化能力差, 致使动作不协调、不灵活、反应迟钝, 以及时间、空间感觉差。

2.2 心理学方面的原因

2.2.1 学生的动机水平。动机是运动学习、运

动技能提高以及表现运动技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受到动机的支配。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学习动机反映着学生学习的方向, 它使学生明自为什么而学, 必须朝什么方向努力。其次, 学习动机还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再次,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这一点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 特别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 动机是绝对必要的。如掌握篮球技战术的学习, 需要学生不断地做出积极努力, 把新学到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组合到自己的已有认知结构中。可以设想, 对于一个学习动机较低或毫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 在进行动作技术练习时, 常常出现多余和错误的动作, 严重者还会导致伤害事故。

2.2.2 注意的分配。

注意是人们从事学习、工作、劳动、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他能使人的心理活动及时地集中到某一事物或对象上, 清晰地反映客观现实, 或做出适当的反应。要掌握动作技能, 只有集中注意才能领会各种动作技能的主要特征、要领和原理, 才能保证知觉、记忆和思维有良好的效果, 并使练习成为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有效活动。许多调查结果显示, 运动训练中的伤害事故大多与注意力涣散有关。

2.2.3 动作表象的建立不正确。

动作表象是指在学生大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果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开始, 对技术未准确理解, 盲目地练习, 容易形成错误动作。若是由示范讲解错误或学生观察理解错误造成的, 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讲解小范, 使学生看清并理解动作要领。

2.3 身体素质的问题

身体素质是很多错误动作的根源, 在排球扣球技术练习中, 股四头肌或腹肌力量不强会造成跳不高、扣球动作力量不够、移动速度慢等。

2.4 外部客观条件的原因

场地、器材、设备不标准, 会影响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例如在进行篮球技术教学时, 场地不平整、篮筐的高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都会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技术动作, 时间久了容易形成错误的动力定烈。另外外界气候和卫生安全也都会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不利因素。

3 运用预防与纠错法应遵循的原则

3.1 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 促进正确动作表象的形成

在动作教学初期, 动作概念不清楚, 未能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是形成动作错误的重要原因。形成正确动作表象的关键是教师合理而正确的小范动作。在练习之前或在练习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动作要领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此外还应注意讲解的艺术, 讲解应语言精练, 突出重点, 通俗易懂, 使直观与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明确正确与错误动作最主要的差异在哪里, 从动避免与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3.2 变换练习内容, 纠正错误动力定型

教学实践证明, 改正一个错误动作比学习一个新动作还要困难。为了纠正学生因恐惧和焦虑、或受旧运动技能影响而形成的错误动作时, 应变换练习内容, 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一些诱导性、辅助性练习, 将学生从已形成的动作错误中转移出来, 在此基础上正确地完成新的动作。

3.3 降低作业难度, 分解完成动作

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初期, 由于身体素质与紧张心理造成的动作错误, 应运用改变练习条件, 先分后合地来进行教学, 以便使学生在相对比较简中的条件下完成动作。如在练习排球传球技术时可以将该技术动作分解为手型、击球点、用力三部分, 先教手型, 再教击球点, 然后教身体协调用力, 最后把三部分串连起来进行完整的传球练习。

3.4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完成动作的信心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或者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使练习的内容具有针对性。这些方式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可以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外要不断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手段, 使学生放开手脚练习, 树立完成正确动作的信心。技术训练过程是大脑思维活动和肌肉活动相结合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刻苦训练, 同时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开动脑筋,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分辨正确与错误动作的能力。

3.5 抓住错误动作的主要方面

教师要具有训练有素的观察动作的眼力, 在判断错误动作的类型时, 要辨别清楚是动作方法、动作用力、动作发力、动作速度、动作幅度、动作稳定性、动作的准确性、还是动作的协调性与连贯性等哪种类型的错误, 然后对症下药纠正错误动作。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 要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以确定改正错误的顺序。改正错误应从主要问题抓起, 一次纠正许多错误不会有好的效果。

摘要:预防与纠错法是体育课技术教学方法之一, 对体育课技术教学中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来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 从中总结一些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方法和原则, 可在体育课教学中参考和借鉴, 力求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使学生加速掌握和巩固正确的技术动作。

关键词:预防与纠错法,体育课,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樊临虎.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语言纠错法】推荐阅读:

纠错途径07-14

信息纠错05-15

有效纠错05-28

纠错本05-31

纠错性能06-20

纠错系统06-22

护理纠错08-24

纠错能力10-08

自我纠错11-13

容错纠错机制07-20

上一篇:电力生产自动化下一篇:症状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