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的生意经

2024-12-04

建筑大师的生意经(精选10篇)

建筑大师的生意经 篇1

20世纪20年代, 庄俊被清华学校派送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他在此期间对美国及欧洲的建筑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并在上海建立庄俊建筑师事务所。此后不久, 庄俊便设计了一大批建筑, 其中包括青岛、大连及哈尔滨等地的交通银行, 汉口的金城银行等。另外, 庄俊还设计了一大批建筑工程, 其中包括上海的大陆商场、理化试验所等。当时, 庄俊还发起成立中国建筑师学会, 并一直担任会长职务。新中国成立后, 庄俊便结束了其所有的事务所业务, 联合几十位建筑设计人员加入了国营机构的建筑工程公司。20世纪50年代, 建筑工程部成立, 并在华北建筑工程公司的基础上, 发展成为中央建筑设计院, 庄俊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后来, 他因病返回上海转入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工作, 在此期间, 庄俊编写了《英汉建筑工程名词》一书。在长达数十年的建筑活动中, 庄俊对欧美建筑风格进行了广泛的考察, 并在国内主持了一大批学校、工厂等建设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建筑师庄俊的生平及其爱国情怀

1. 自幼家境贫寒, 立志出人头地。

著名建筑师庄俊祖籍浙江宁波, 19世纪末出生于上海。庄俊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 他的爷爷在宁波经营商店, 他家的“庄园大酒行”在宁波很有名气, 而到了其父亲这一代家境逐渐衰落。庄俊父亲一家一共有三兄弟, 分家后的所有财产都被庄俊父亲的哥哥占有。当时庄俊及其母亲靠着大伯经营酒行分得的部分生活费勉强度日, 他每次领生活费时总会受到大伯的屈辱。庄俊从小便立志要出人头地, 为自己与母亲在庄家的地位上争口气。当年, 庄俊与母亲住在城外, 上学却在离家很远的敬业学堂, 他每天帮母亲干完家务后匆忙跑步去上学[1]61。后来, 庄俊转到南洋中学读书, 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2. 品学兼优, 留学伊利诺大学。

庄俊所处的时代正好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 当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朝野上下开始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 出现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这场变革虽然没有取得成功, 但其影响深远, 变法中提倡的发展科技、发展现代工业等很好地保留下来。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列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 其中以英国在华开办学堂最为突出。同时, 清政府学习西方也开始重视教育, 在各地开办了众多学堂, 其中以理工学堂占多, 著名的唐山路矿学堂便为其中之一。这些学校录取了大量品学兼优的青年入学, 庄俊便处于这样的时代, 这也为其立志报国提供了很好的机遇。20世纪初, 庄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而由于家境贫寒, 根本不能负担起路费, 一位好心的路人借给其路费, 这让庄俊铭记一辈子并改变了他的人生。庄俊还是美国伊利诺大学第一批中国留学生, 他当时在建筑工程系学习。当时, 他的生活非常清贫, 几乎每顿饭都是几片面包外加白开水。另外, 庄俊还非常孝顺, 他总能省下为数不多的奖学金按时寄回家中[2]151。

3. 建筑艺术大师的爱国情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本侵占上海, 深陷沦陷区的知识分子坚持民族气节, 此时的庄俊拒绝与日本人打交道。他曾说:“我宁愿流落街头, 也不情愿与日本人为伍。”他暂停了建筑事务所的所有业务, 开始担任沪江大学夜校的教学工作。这时期, 他培养一大批青年建筑师, 很多都成为国内有名的建筑师。庄俊曾经去过苏联, 对社会主义有了一些朴素的认识, 淮海战役胜利后, 国民政府败局已定, 先后有人邀请庄俊迁往香港, 都被其婉言拒绝。新中国成立后, 中央专门派人请庄俊主持建筑事务所工作, 并请他参加建设新首都的工作。为此, 庄俊毅然结束了其苦心经营的建筑事务所, 联合一大批建筑设计专家前往北京。他的这一举动受到周恩来的极大勉励, 并亲切接见了他。庄俊参与了首都十大建筑的筹划工作, 对自己的建筑事业非常热爱, 一直到70多岁才退休。退休后, 他著书立说, 他认为:“一位老人将自己的知识传给后代, 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 让后来人去吸收与批判吧。”[3]30

二、庄俊建筑作品的古典与现代艺术

1. 中华古典复兴风格的规划与设计。

20世纪初, 清华学校开始建设校园, 筹建首批学生宿舍, 并委托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进行规划与设计, 他是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代表性的大师。当时, 清华校方也电召了刚毕业的校友庄俊回国担任驻校建筑师。这样, 庄俊便成为墨菲的助手, 负责工程的总体规划及全校的道路管网的布置, 继承了西方建筑的古典艺术语言。另外, 庄俊还多次去美国高校进修, 对西方国家的建筑进行了考察与研究, 接触了很多西方古典建筑, 这些考察为其后来的建筑方向奠定了重要基础。20年代中期上海的金城银行是庄俊建筑事务所承接的第一个项目, “西方古典”成为该项目的主要设计方向。该建筑入口为一根希腊多立克柱式, 顶部凿有一些装饰性的图案, 外围墙上面还有些巴洛克的装饰, 讲究细部的雕琢。同时, 选取苏州的金山石与意大利的云石相互匹配, 体现出一种庄重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虽然在用料上非常讲究, 但在经济上也非常注重成本, 是一项较为经济的工程, 并且室内的过道、营业厅等都是西方古典的装饰风格。金城银行的成功建成, 使得庄俊的设计能力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 他先后承接了哈尔滨、大连、青岛等五家银行的设计项目。这些建筑风格依然秉承了西方古典的设计风格与理念, 有大柱式、压檐、三角天花、拱门窗等艺术元素, 有着庄重、华丽的艺术氛围。

2. 现代功能的融入, 局部的装饰性与奢华。

原来的上海大陆商场是庄俊现代艺术装饰的代表之作, 能获得此项目的设计权还与金城银行的设计成功相关。在原南京路的转角临街面, 庄俊设计了一个沿街面向周边的方案, 将建筑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商场的功能性, 庄俊设计了三个通道, 便于人群的疏散, 在内部还设有庭院, 以解决大楼的采光与通风问题。这个项目上的竖向垂直表述更为明显, 在局部墙面与顶部围墙上都有点纹饰的装饰元素。20世纪30年代,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涌入中国, 庄俊设计的孙克基妇产科医院便是典型代表作。为了满足医院的内部功能需要, 庄俊将建筑形体给予工整化, 方正的外形风格符合现代主义要求。建筑的主墙材料为红砖, 白色的水平线条贯穿其中, 楼梯的外墙也因为级高而砌出层次分明的开窗面, 部分的圆弧墙面成为入口视觉的引导。可以看出, 这里没有任何的西方古典手法, 呈现给世人的是一种简洁、干净的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由于庄俊负责的银行建筑很多, 同时他还帮很多银行员工设计住宅, 被称作与银行关系密切的“银行建筑师”[4]68。在建筑思想上, 庄俊秉承西方古典, 讲究现代功能的融入, 非常符合当时那个年代中产阶级所传达的社会信息与价值。

三、庄俊的建筑设计实践及历史贡献

1. 设计清华大学的中国建筑师。

1914年初, 庄俊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建筑工程学学士学位, 当时美国政府用清政府赔款在中国兴办教育, 其中的留美预备学校便为后来的清华大学。当时, 清政府要求由国人设计清华大学, 而国内没有一个中国建筑师, 只好从留美学生中选择, 庄俊便成为唯一人选。这样, 庄俊便在美国人的主持下设计了清华大学的体育馆、图书馆、游泳池等, 这些都是中国首批按照现代设计要求建造的建筑, 并成为清华大学的标志。当时的庄俊还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有过一段交往, 清华大学图书馆建成后, 校方便聘请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的毛泽东参加落成典礼。庄俊便陪同其参观新落成的图书馆, 毛泽东问道:“这些大理石都是哪里产的?”庄俊回答道:“都是从意大利运回来的。”毛泽东又问:“难道不能用中国的汉白玉么?”庄俊回答:“当然可以, 而且材质更好更经济, 但是工程的决定权不是在中国人手中。”[5]72当时, 这两位年轻人都很感慨, 在爱国热情上产生了共鸣。庄俊除了建筑清华园外, 他还在天津、唐山等地建造民用建筑, 其学术价值与职业地位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同时, 作为清华建筑系的教师, 庄俊以其渊博的知识及个人魅力在学校中有着极高的威信, 培养出了诸如梁思成、陈智等一大批著名的建筑学名家。

2. 创办中国建筑师协会。

20世纪20年代, 庄俊受清华委托率领百余位学子赴美国交流, 并利用这次机会开始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并多次深入美国各地实地考察建筑。归国后, 庄俊便辞去了清华大学的职务开始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建筑事务所, 其接收的第一项工程便是江西中路的交通银行大楼。该楼整体设计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 是中国国内设计现代化的, 并拥有高度建筑艺术含金量的大型建筑。这样, 在庄俊的鼓舞下, 中国国内建筑师事务所遍地开花, 其业务活动遍及国内的各大中城市。中国建筑师的崛起打破了洋人的垄断, 开创了国内建筑设计的新局面。然而, 在当时租界的歧视及干扰下, 中国建筑师的业务开展的还是很艰难, 且随着建筑师队伍的增多, 他们有着不同的想法, 很难齐心与洋人抗衡。针对这种情况, 庄俊便发起了由上百名建筑师参加的中国建筑师协会, 其宗旨便是团结、交流, 维护建筑师的合法权利。当时, 庄俊担任首任会长, 不断吸收新的学员, 并出版了刊物。在此后一段时期内, 庄俊为了实现协会的宗旨, 开始订立一系列诫约, 为增强国内建筑师的团结与职业素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要:庄俊是中国第一位接受西方建筑教育的建筑大师。同时, 他在上海创办的庄俊建筑师事务所还是中国建筑师自己设计经营的第一个建筑师事务所, 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建筑大师,庄俊,古典艺术,实践

参考文献

[1]黄远钊.庄俊:旧时代, 中产阶级的贵气“古典”[J].世界建筑导报, 2009 (1) .

[2]乔中州.庄俊先生的业绩与精神长在[J].华中建筑, 1990 (3) .

[3]庄世涛.“老爹”庄俊, 庚子赔款造就的建筑大师[J].历史与人物, 2009 (1) .

[4]孙震.近代本土建筑师庄俊在汉设计作品研究[J].华中建筑, 2011 (7) .

[5]兰斌亮.武汉近代住宅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1 (4) .

建筑大师的生意经 篇2

新马与英国及澳洲皇家建筑学会会员,国际建筑大师

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建筑学硕士学位。1981年与美国I.M.PEI(贝聿铭),结构工程师T.Y.LIN(林同炎)合作,以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工程“新门广场.GATEWAY”(S$3亿)荣获新加坡政府最佳设计奖和意大利政府最佳石材奖。现规划设计作品遍布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二十多个大中城市,在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蔡家声先生在广泛的建筑领域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城市规划到别墅设计,从生态建筑到高科技大厦,从室内设计到园林绿化,蔡家声先生都有很深的造诣。

陈世民:陈世民建筑师事务所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大师。

鲍姆:德国,高特富特雷.鲍姆(Gottfried Boehm)

1986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国际建筑大师。

安藤忠雄:日本,1995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国际建筑大师。

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于大阪的(住吉的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茨克奖。

库哈斯:荷兰,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国际建筑大师

雷姆库哈斯(荷兰语Rem Koolhaas),荷兰建筑师,早年曾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1968年至1972年间,库哈斯在伦敦的建筑系会学院学习建筑,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1975年,库哈斯与艾丽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茨克奖,中央电视台的前大楼便是由他设计。

崔恺:中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首席设计师,中国设计大师

王宏昌: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建筑师,近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研究工作,对建筑规划,产品研究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先后在国内多个城市有过成功案例,是北京大学建筑设计方面较负盛名的设计专家和学科教授。

仲继寿: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主任,博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太阳能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研究员,参与完成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两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两项,科技部科技院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两项,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仲继寿教授在居住与健康,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住宅建筑模数协调,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等研究和推广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建筑技术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夏晓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

蔡明:美国开朴建筑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总建筑师

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彭一刚先生,之后受到深圳唯一的建筑设计大师陈世民先生的言传身教,参与并主持项目三十余项,获得国家级别以上大奖七项

李凤禹:美国AECOM易道公司中国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

李凤禹先生有着20多年的城市规划建设专业经验,项目实践类型包括战略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可持续发展技术咨询等项目,具有多学科的技术整合和创新能力,善于把握项目方向,深刻理解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统领并完成多项具有战略性和挑战性的综合项目,曾获得美国《建筑实录》,亚洲《规划设计》及国内多次规划设计竞赛的奖项。此外,积极投身参与学术传播与推广工作,长期担任建设部专业培训高级讲师,辽宁,山东四川多个城市政府的高级规划顾问,对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独到的见解和项目实践积累。

许大绚:贝尔高林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

贝尔高林国际与1953年创办于美国夏威夷,作为世界园林设计的一面旗帜,50多年来,贝尔高林总体规划环境设计超过千字,集团公司规模名列全球环境设计前五名,该公司以其所获200多项设计界大奖,确立了其在世界景观规划设计界的领先地位

“贝尔高林景观设计”,意味着品牌与品质,已成了房地产项目的主要卖点之一。50多年来作品逾13000个,涵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国际化现代化的设计思想,也被越来越多的内地开发商和消费者所追捧

陈跃中:易兰(亚洲)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美国EDSA景观设计公司董事副总裁,EDSAORIENT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EDSA中国分支机构)总裁,首席设计师,注册环境规划设计师,美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国际经济与旅游协会会员,美国环境景观协会会员(SALA),美国旅游发展协会会员(ARDA),美国CLARB认证,与2006年离开EDSA,在北京创办eco-land(易兰)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俞昌斌:美国UA设计集团上海易亚源境景观设计公司首席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国际会员(No.776049),曾任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环境绿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同济大学青年建筑师协会会长,亲历中国房地产景观设计的起步和发展阶段,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市及欧亚大陆多个国家,参与近百个楼盘的实战设计,研究各地的豪宅景观设计趋势,与万科,保利,华润,天津泰达,远洋,上实,新黄浦,绿地,世贸,新加坡星狮,仁恒等第一流的国内外房产集团亲密合作,并参与了如中新天津生态城这样的国家级的重点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项目

王笑梦:(株)乌梦设计中国代表

济南风水“大师”的隐秘生意 篇3

一个风水“大师”的生存法则 7月4日,记者在综合性服务网站上搜索到的一位风水大师,打通电话后,其并不愿意透露姓名,“以老师相稱就好”。

见面访谈时,“老师”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小时。一见面,“老师”一边大呼“太忙了,中午有家生孩子的,要我过去算命帮其取名。”一边递过他的名片,其上也并未印有姓名,但见“周易科学探索研究协会”“济南市周易预测起名文化研究中心”等噱头,身份莫测,似乎来头不小。

“济南市面上做生意的各种大师,大家都有很多头衔,比我吹得大的有的是,有的还吹去过人民大会堂,这是一个竞争力的问题。”“老师”约莫四十多岁,声音洪亮,他告诉记者:“我学过周易,拜过师傅。”至于师傅的名讳,他又以不便透露为由搪塞过去。

坐定之后,“老师”打开随身的单肩包,拿出一本周易的书,一本已被翻过多次、看上去有点破烂的笔记本,“小姑娘,你今年有孕事,”大师一上来就给记者算了一卦。

问及有何根据,“老师”说,“我这是看你的面相而定,要想算得准,还得看你的生辰八字,算命就是一命,二运,三风水。”他一再强调自己是依照科学来看风水,并强调风水学是一门古代科学,结合命理调整家居后可调整居住人的运势,对睡眠和家庭和谐有帮助。

“我们现代风水学大多以公司化、市场化运营,破除了古代风水学中的迷信部分。”他告诉记者,自己的风水公司以咨询公司的名义在工商局注册,明码标价,并不漫天开口,“算命200元起、改名800元、看风水至少得2000元、看阴宅得5000元起,一般都是客户接受后再算命。市场上骗子很多,收费高得吓人。尤其是那些骗钱消灾避难的,都不要信。”

“平时找我算什么的都有,情感、婚姻,以及兄弟姊妹之间抢房子、投资理财、考试升学之类。”接受采访时,“老师”接了两个电话,第一个电话中一位女士很焦急地要见面;第二个电话中一位男士预约看阳宅风水的时间。“许多人慕名而来,更多的是在网上看到我的广告后打电话来预约。”

老师说,自己的生意很多很忙,“政商界最流行通过风水改运来拓宽财路、官路,尤其是房地产圈投资前必找师傅算一卦。”至于“老师”口中的政界客户,他只含糊说很多,却不肯透露一丝信息。

野地摊、门头房、学院派:隐秘的江湖,钱的生意 一位自称“司徒”的风水大师在电话中向记者透露,仅在济南城区,风水从业人员就超过1000人,“野地摊打游击战的最多,但大都是自学的‘半吊子’;而在门头房开门做生意的,需要到工商部门注册公司。”

据司徒介绍,风水公司大都以“装饰设计公司”或“咨询顾问公司”形式注册。“工商局说‘风水’并不在现有的行业分类之内,只能变换行业类别。”

记者致电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热线,工作人员称,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并没有“看风水命理”的经营范围,工商部门除了监督其注册和经营是否合法外,对该行业内部如何有序发展,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给了“风水公司”隐秘存在的空间。在一家名为“山东易学信息服务中心”的网站上,留有“风水师”的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据司徒介绍,很多风水公司都是以团队化的运营方式在开展业务,“他们也开展风水师培训业务,收费大概在2000元以上,学的名目越多,收费越高。”

另外,风水行业也滋生了很多附加产业,市面上存在很多风水饰品店。在县西巷泉乐坊里,一家名为“本命年”的饰品店,主营各种风水饰品,如水晶、转运生肖、风水家居摆件等。“想要买饰品先去服务台算一下生辰八字,根据命理来佩戴合适的饰品。”该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价格都在千元以上,贵的可达上万元。

风水市场的外延不断扩大,“紫薇命理”“星座塔罗”等西洋命理馆也在蓬勃发展。山师东路水云间内,一家小店外观看上去是卖一些星座用品,实际上店主还帮人看“星座和塔罗运势”。这位自称“格格”的店主,拿出塔罗牌说,“可以预测情感运势。”而店内集聚了很多年轻女孩,大都是附近高校的学生,其中一位女孩告诉“格格”,她要预测何时走桃花运。

“塔罗占卜是根据爱情、人际关系、工作、学业等不同需求针对特定一个问题进行占卜求解,一次收费20元。而更高级别的紫微斗数则是命理测算,需预约,可以当面算,也可以加微信,一次收费288元。”格格说。

谁在算命?一碗“宿命”的心灵鸡汤 曾在南部山区开发过楼盘的房地产商萧先生告诉记者,在长期合作中,他已经有几位固定的风水师,每次一有新项目,都会让他们单独到现场看风水,然后再综合几位风水师的意见。

“风水师也有不靠谱的时候,七八年前,我原本看中一块地,请了一位风水师去看,结果风水师说这块地的‘水’反了,不是块好地,我就放弃了。两年后,同行在那块地建起了住宅小区,房子销量非常好。”萧先生说后来不死心,请了另一位风水师过去看。风水师看过后说,“反水”是“阴宅”(墓地)的概念,但阳宅是可以后期改造风水。

更多的市民则在向风水师寻求一丝“指导”与“慰藉”。司徒称,20岁—40岁的女性最爱问“感情”,何时出嫁、如何改善夫妻关系等,而7月高考季,更是一些学生家长集中问询“学校录取”的高峰季。

“风水从业队伍之所以如此庞大,主要是盲目的信众趋多,有问题先找风水师算一卦,竟把风水师的话当心灵鸡汤。”一位高校心理系教授分析,人们处于一种浮躁状态,求财、求官、求感情的心理状态,引发他们走向了“盲目信风水”的道路。

“风水师大都会察言观色,一看客人的年龄、穿着、打扮,便能猜测到其内心困扰,一旦说中一条,客人基本上就会被全盘俘获,风水师说什么都信。”该高校老师说。

实际上,风水学并不是心灵鸡汤。一位自称在某高校周易研究所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风水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集中体现在它综合考虑住宅的形、势、声、光、电等元素,结合宅主的命理来调和阴阳,达到人居和谐。“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好的风水能让事情事半功倍,而坏的风水却会让人事倍功半,寻求风水服务,就是为了让自身努力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摘自《齐鲁周刊》

建筑大师的生意经 篇4

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

一位在我国建筑设计和建筑教学上奋斗了数十年的老教授, 总是把创新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 不拘一格, 追求新意, 哪怕是刚接手的设计工程项目与以前设计过的项目相似, 他也要力求突破, 重新设计。同行们称赞他这些年来以独特的构思和神来之笔, 在祖国大地上, 特别在南粤大地上设计建起了令人称道的座座丰碑, 谱写了一曲曲优美的建筑华章。这位老建筑设计工作者, 就是在我国赫赫有名的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何镜堂。

何镜堂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他1965年8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 (研究生) ,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 首届国家“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全国政协委员, 并担任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校分会会长等多项职务。他长期从事建筑创作及建筑研究, 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工程有一百多项, 获部、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四十多项, 代表作品有: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浙江大学紫金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江南大学校园、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佛山电力大厦、深圳科学馆、中国市长大厦、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等。据介绍, 何镜堂有五个第一:第一个工程院院士, 第一个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第一个全国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 第一任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 第一个获得国家教委及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及国家金奖 (与莫伯治合作) 。这五个第一, 既是一种荣誉, 更是对何镜堂设计能力、水平的一种最恰当的鉴定。

何镜堂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

一、中国特色时代精神

作为国内一流的建筑设计师, 何镜堂深知世博会场馆设计的重要性, “每一届世博会的主办国都希望通过场馆来展示本国的历史文化, 展现文化与科技的最高成果。”得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招标消息的何镜堂当晚就从上海赶回广东, 并很快组建起了竞标的团队。怎样完美地展示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 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 并且契合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诠释21世纪的城市与人居文明, 何镜堂提出了“中国特色, 时代精神”的八字方针。

“放在美国、法国甚至非洲都可以的场馆, 那不叫中国馆。只有体现中国文化、中国特色, 又能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的才能成为世博会的中国馆。”“中国特色, 时代精神”, 简单的8个字怎样破题?何镜堂首先想到了很多中国元素:中国红、汉字、剪纸、中国画、京剧等。“中国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 如以鼎为代表的夏商以来的青铜器文物。中国的传统建筑同样特色鲜明, 其城市布局和园林设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印迹。”这些都给何镜堂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中国城市往往呈现棋盘式结构, 就像是练字的九宫格, 相互对称。而且中国建筑是木构架的框架式结构, 而西方建筑多用石头建造。”经过深思熟虑, 何镜堂的中国馆“中国器”设计方案初步成型, 它以斗拱为架构、以斗冠为造型、以九宫格为屋顶, 极富中国韵味。

最终, 何镜堂的“中国器”从344个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 并和清华大学及上海建筑设计院组成联合团队, 由何镜堂任总设计师。中标后, “中国器”改名为“东方之冠”, 更能体现场馆的外观特点及上海“东方明珠”的美誉。

“中国馆造型比较抽象, 有人说它像斗拱, 又有人说像斗冠、粮仓, 甚至还有人说它像火锅。”但不管是哪种联想, 何镜堂表示人们一看到这个建筑就知道“这是中国的”。63米高的中国馆呈鼎立之势, 是中国形象、中国精神的象征。“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 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谐共生等民族精神是一个重要元素。”中国馆的外形吸取了大量的中国元素, 而采用现代材料、技术、美学观点加以糅合。另外, 在古典大气的外形下, 中国馆有许多细节之处, 符合节能环保的建筑理念, 体现了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中国馆上方每侧都有31个中国式的椽子, 东、西、南、北分别篆刻了对应的方位词, 样式是篆体印章, 其实是通风洞, 笔画镂空处便是通风孔。中国馆玻璃斜置, 只能采用全封闭式, 通风就靠这上百个“印章”。何镜堂对这个设计颇为得意。

中国馆造型奇特, 由上至下逐渐收缩, 架空的设计, 使得基底平台能自然通风, 而上宽下窄、层叠出挑的造型起了遮阳作用, 而且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夏季太阳高晒时, 阳光是照不进观众等候的基地平台的。而冬季太阳一般较低, 平台能有6个多小时沐浴在阳光里。”地区馆屋顶“新九州清晏”大型园林是一个2700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 世博会期间主要用于人流疏散和公共休闲活动。同时, 树木葱茏的屋顶园林也是调控温度的“天然空调”, 能产生8℃至10℃的降温效果。中国馆屋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为场馆提供了清洁绿色的能源;广场用透水砖铺设地面, 雨水可以渗透进砖块内部, 给地面降温。

中国馆建成后, 不出意料地出现了很多反对之声。有人觉得“斗拱”的造型太传统, 没有体现出创新;有人觉得场馆外表大面积使用中国红, 作为代表中国的元素, 这种颜色太普通;还有人觉得在上海设计这样一个充满古典气息的建筑, 与“海派”文化格格不入。面对争议, 何镜堂的回答平和而不失自信:“对于一个建筑, 谁都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而且建筑也有其艺术、文化的性能, 每个人见仁见智。”何镜堂称, 往常的建筑方案一般由建筑行业内部的专家评判, 而中国馆则要接受全中国人的评论, 建筑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让何镜堂感到欣慰的是, 中国馆的设计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认同, “不管是媒体还是普通游客, 对中国馆反响都还不错。”

二、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现在有个错误的导向, 认为设计好的标准就是‘好看’, 把建筑设计看成一种外表、立面的创作。更有甚者, 认为设计越‘怪’越是创新!我认为对建筑应该全面理解, 创作的目的, 应当是创造最适宜生活、工作的空间环境, 给人精神享受。离开这些只追求某一方面是不对的!这种导向也不光表现在建筑界, 市场经济大气候下, 有些领导也急功近利, 追求表面的东西。”

何镜堂说, 一件优秀的建筑作品是会说话的, 在它面前, 人们会对它体现出来的文化意蕴有所深思。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 在通过“冤魂的呐喊”雕塑、灾难之墙、累累白骨充分展示侵略战争的野蛮残酷、谴责战争和屠杀罪行的同时, 何镜堂更通过一系列艺术形式, 如“和平大钟”、主题雕塑“和平女神”、和平广场等, 告诫警示人类防止和远离战争, 追求持久和平。通过两种对比, 让人们顿生珍惜幸福、期盼和平之感, 有效地提升和弘扬了主题。雄伟壮观的中国馆, 以“东方之冠, 鼎盛中华, 天下粮仓, 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 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 象征着中国的崛起。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但在成绩的背后, 城市的规划建设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如千城一面、缺乏个性就常常被人们所诟病。对此, 何镜堂有着自己的思考。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 因为和世界隔绝太久, 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十分落后保守。改革开放初开国门, 国外的思想、理念、技术一拥而入, 人们来不及消化吸收, 往往全盘接受。”现在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几乎占全球的一半, 人们建设城市的热情太高、速度太快, 一幢建筑物几个月就建起来了, 工地上到处可见倒计时的标志。思想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 人们没有时间仔细研究, 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上急功近利, 抄袭国外的研究成果, 结果造成“千城一面”。“千万不要觉得外地和外国的好就把它搬过来, 这不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方向。”

与此截然相反的是, 一些城市为了迎合某些人, 邀请外国的建筑设计师, 追求“奇”和“怪”。许多城市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建筑, 都有外国建筑设计师的参与。不少建筑设计师发出感叹, 中国的建筑市场正成为外国设计师的“试验场”。“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思想, 误以为先进的建筑就是求奇求怪, 追求与众不同。”何镜堂说, 当初在中国馆设计项目招标时, 考虑到中国馆要与中国的文化理念相结合, 一方面我们没有给我们的后人留下多少足以成为经典的当代建筑, 另一方面我们又拆掉了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美的、文物级的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许多历史建筑消失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何镜堂对这种现象也表达了忧虑之情:“城市本身是个整体, 历史建筑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脉络, 如果全部拆除, 这个城市就失去了‘根’。”何镜堂认为, 在城市建设中, 死抱传统不行, 一味求新也不行。要将历史传承与现代美学要求相结合, 通过学习、创作, 不断领会。

“世博会场馆中, 有突出本国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 如泰国馆和一些东南亚展馆。”这些展馆展示了传统建筑、艺术以及生活方式中的经典元素,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第二类展馆展示了新科技、新材料的运用, 对今后城市发展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日本馆“紫蚕岛”, 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 采用特殊环境技术, 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德国、法国等一些欧洲展馆由于经济发达、技术进步, 展示了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是今后城市发展的方向。加拿大馆以舒适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展示了未来的生活方式。还有以美国馆为代表的“着重展示理念”。美国馆的建筑十分平淡无奇, 展馆中放映着电影短片, 讲述坚持不懈、创新以及社区建设的故事。

何镜堂指出, 世博会的场馆建设, 启发我们城市规划和建筑要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城市建筑首先应从城市的环境出发, 建设宜居的、生态的生活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 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城市的发展。第二是城市配套设施齐备, 公共交通网络发达, 交通便捷, 有完善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而最重要的一点:“一个宜居的城市, 人要具有比较高的文化道德素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言谈举止、行为规范等素质要与现代城市相匹配。”如果一个城市生活富足、环境优美, 但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 缺乏安全感, 这也不适合居住。

三、总结

对于自己的建筑理念, 何镜堂自己总结为“两观三性”。“两观”即建筑是一个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必须是一个整体, 没有一个整体就全乱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不用多说, 就是既满足现在的要求, 又能够适应将来的发展。“三性”, 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其中, 地域性就是说建筑必须跟当地的环境、气候和当地的文化相融。如广州气候, 潮湿、炎热, 日照时间长, 高温多雨, 所以所有这个地区搞的建筑, 它必须考虑遮阳、隔热、通风、防潮, 这个是不管你搞什么建筑都有这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因素就在建筑中反映了, 所以就形成我们建筑的风格, 看得出来是一种比较开朗的、比较明快的, 还有跟自然结合得非常好的, 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跟自然结合。第二个是文化性。一个建筑它不单要满足物质功能的要求, 所谓用的, 它同时要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既要精神内涵高品位的建筑, 要人家觉得不但能适合, 能工作, 又有一种非常好的精神的享受, 提升文化的品位, 那这个建筑确实有价值, 确是更深沉的、更好的一个建筑。第三个是时代性, 建筑必须反映这个时代, 这个物质条件, 这个时代的精神, 这个时代的审美观, 还有跟这个时代的材料、技术相适应。这都是作为一个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一些概念, 这些要能够综合运用到设计中来。所以建筑创作, 它应该有它的理论, 应该通过不同的创作实践来提升自己对建筑的认识, 最后来指导自己的设计, 进而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 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 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何镜堂教授创造性地提出的“两观三性”的建筑理论体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炜敏.中国设计师何镜堂——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根”.中新网

[2]杨纯红.记忆悲痛历史.寄托美好希望.中华建筑报, 2009-5-20

[3]何镜堂谈上海世博中国馆设计灵感.CCTV《面对面》.http://www.sina.com.cn.2010-05-10

建筑大师名人名言 篇5

2) 美的建筑是真正用心灵构想而成的有机体,也是在灵感的指导作用下用最佳技艺创作而成的艺术品。

3) 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4) 社会是建筑在英雄崇拜这个基础上的。

5) 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筑所围圈,所划分的空间构成。

6) 医生们可以掩埋掉他们的错误,而建筑师却不得不与他们的错误一起生活。

7) 首先,墙面应该裸露,以见其光洁之美,附在其上的任何东西都应避免成为累赘。

8)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9) 建筑是体现在他自己的世界中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建筑。

10) 桥是那么伟大,但也能娇小妩媚。秦少游为“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的绚丽景色所动,李肩吾爱看“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欧阳修更痛快,他偏喜欢“独立小桥风满袖”,多么潇洒!

11) 美观战胜了重量和地心引力,它和权力意志都力图在建筑物中表现自己,建筑学是一种力量修辞学。

12)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13) 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力享受幸福;这正如没有创造财富就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14) 土生土长是所有真正艺术和文化的必要的领域。

15) 如果房间与自然界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

16) 建筑是研究如何浪费空间的艺术。

17) 给我拍那么多照片有什么用呢?应该转变思想了,多拍一些关于广州城市建筑、雕塑和园林的资料带回沈阳。

18) 我们不安居,因为我们已经在建筑。

19) 当建筑实际上知道想成为什么,路易康又会成为什么?

建筑大师的生意经 篇6

建筑作品遍布世界三大洲的约翰·波特曼擅长将建筑与当代艺术结合, 并透过丰富的历史背景与当地文化的发展, 创作出混合用途的“城市建筑综合体”。这些作品不但改变了所在城市的天际线风貌, 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并且藉由建筑的兴建促进了当地城市的发展, 这其中也包括波特曼在北京的作品银泰中心。作为被中国建筑学会评为近50年最富创意的设计之一, 银泰中心对北京天际线建筑影响意味深长, 不仅彰显了波特曼先生的建筑风格, 更成为了北京城市的代表作品。这些建筑作品都将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一览波特曼半世纪从事建筑与艺术的创作。

约翰·波特曼是波特曼控股公司的创始人, 与中国的建筑景观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 约翰·波特曼就是第一批受邓小平之邀的美国建筑师中的一员, 而后波特曼控股公司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建筑公司之一。作为快速发展中的首都, 北京在波特曼的眼中是中国继续其成就与革新的要素。

波特曼说:“你或许不信, 但我确实从未特别关心过利润, 在意更多的是我的贡献。这两者其实并不冲突, 对贡献的强调常常带来更长期更大的盈利能力。这也是最初促使我集建筑师和地产开发商双重角色于一身的原因。”展望中国与北京的发展, 他表示:“我会透过观察人们的作为来了解背后的原因。最好的设计是对环境和经济所涉及的因素都要考虑周全。最好的商人不仅是要销售产品, 而是要寻找出解决方案。希望我及波特曼控股公司在北京和全球范围内都已经做到了。我们也会更加专注于我们正在做以及将来要做的事情。”波特曼认为:“理解人类价值以及人类对空间、自然和光线能发展出跨越国界的作品。中国文化并不只是拥抱西方设计, 而是将西方经验融入中国文化, 从而创出美丽的综合方法。”

“约翰·波特曼不仅改变了他的家乡城市亚特兰大, 也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城市天际线, ”展览策划人杰弗里·格罗夫说, “他对建筑功能应该如何运用的重新思考和体验彻底改变了参观者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 波特曼意识到为了能实现他的设想, 他必须在他作为建筑师的身份中加入地产开发者的角色。所有这些主题将在展览中得以说明。”

此“艺术与建筑”展将主要展示约翰·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亚洲的九个项目:建于1987年的新加坡海怡广场、2003年的中国上海明天广场、2008年的北京银泰中心, 以及在建的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杭州的浙江财富金融中心、温州的置信未来广场、韩国仁川的松岛国际城规划、韩国仁川松岛国际城内的“仁川塔”双子星大厦和中国上海的豪华石库门综合体项目“波特曼·建业里”。

建筑大师的生意经 篇7

1.肯尼迪总统图书馆

这座为了纪念已故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图书馆建造了15年之久,于1979年落成。图书馆倚海矗立,是一套由一个圆台形建筑,一个似长方形又似三角形的竖体建筑和一个横长条体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建筑主体上有一块大面积突出的黑色玻璃幕墙,镶嵌在全白建筑正面上,整座建筑造型独特简洁,反差分明。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2.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在设计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聿铭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另外值得称赞的是,金字塔的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3.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仅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4.日本美秀美术馆

美术馆的每一部分分均体现了设计师打破传统的创新风格,由外形崭新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配上Magny Dori石灰石及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土等暖色物料,充分表现出贝聿铭匠心独运的智慧。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条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5.香山饭店

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贝聿铭用简洁朴素、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作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方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贝聿铭曾经这样介绍香山饭店的设计理念。香山饭店的建筑设计在1984年获得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

6.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办公楼

设计位于科罗拉多州落基山脉之中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对贝聿铭来说是个挑战,因为常规设计的建筑放在群山之间如同玩偶。为了获得灵感,贝聿铭走出事务所,在山野之中日夜宿营,体验崇山峻岭和灿烂星河。他甚至深入岩穴生活的印地安人遗址,发现以山岩砌筑的塔形建筑物丝毫没有在群山面前的渺小感,并由此有感而作,就地取材,最终建成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办公楼。其色彩、质感与辽阔的大山背景浑然一体。委托方负责人赖特赞誉:“我们从不建造一座位于山上的建筑,而是建造一个属于一座山的建筑。”

7.香港中银大厦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手法。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形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结构上,整座建筑物的拐角由四根加强混凝土柱支撑,由三角形框架将建筑的压力转移到四根柱子上。中银大厦外形像竹子般“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象征长城,代表中国。楼高70层的中银大厦以一种挺拔俊逸的态势直指蓝天,成为当今香港的象征。

8.德国历史博物馆

建筑大师的生意经 篇8

以扭曲造型和金属表皮闻名的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十几年来一直是地产商的宠儿,他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自1997年建成后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复兴,成为建筑界的“奇迹”。自那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人对他说过“不”,世界各地的城市都以拥有他的建筑为荣,争相发出邀请。但是最近,盖里的日子很不好过,不止一个项目因周边居民的反对而叫停或引起诉讼,比如最近刚刚停工的法国阿尔勒创意公园(The Parc des Ateliers)。

创意公园位于阿尔勒市中心,紧邻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Alyscamps古墓遗迹。该项目由当地的Luma基金会赞助,建成后也将为Luma基金会所用,主体建筑包括两幢泡沫铝制高楼,其中一幢高一百八十四英尺,另一幢高一百二十一英尺,已于去年夏天开工。盖里认为,该项目将成为连接工业时代留下的遗产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古典历史小镇的桥梁,但法国国家历史名声古迹委员会则不这么看。今年夏,委员会否决了该项目五项施工执照申请中的两项,理由是它将有害于Alyscamps古墓的遗迹,并有可能破坏当地景观,特别是高更曾入画的圣奥诺阿(Saint Honorat)教堂的钟楼。法国文化部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那里原来是罗马时代的大墓地,从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都是如此,我们不希望它的景观遭到破坏”。当地居民中也有不少该项目的反对者,他们认为这两幢形状扭曲的闪亮金属大楼无论在规模还是外观上都与阿尔勒的建筑很不和谐,并鄙视地把它们叫做“啤酒罐”。

法国国家历史名声古迹委员会称,项目要想继续下去只有两条路,要么高楼换地方,要么就在施工前将古代遗存都发掘出来。Luma基金会的创始人玛哈·霍夫曼(Maja Hoffman)则表示她正在与阿尔勒市长办公室、地方长官、文化与通信部长等人交涉,希望找到最好的方式将这个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地域建筑大师张锦秋之新唐风 篇9

不同的文化观念决定了不同的居住形式和空间形态, 各地特有的人文环境, 孕育了不同的文化特性和技术个性, 影响着当地建筑的形式、演变和发展。我国在现代建筑创作中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 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 曾走过了曲折艰辛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初提倡“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60年代提倡“中而新”;70年代提倡“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80年代从“形似与神似”之议到主张“弘扬建筑传统文化理念”;到90年代末, “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域建筑现代化”和近几年提倡的“本土化”基本成为共识。设计大师张锦秋认为:“在这个过程中, 有一个五十年来始终存在而且无法回避的问题, 就是对中国建筑传统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建筑文化传统本体, 需要重新提高到理论上加以解释, 以实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自我认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师都将面临的永恒课题。”[1]

2 巾帼建筑师的“新唐风”建筑

西安大雁塔旁的“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钟鼓楼广场、华清宫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法门寺总体规划、大唐芙蓉园等, 与很多城市中显眼的西式建筑相比, 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地域文化的气息。这些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风格的建筑, 被人们称之为“新唐风”建筑。张锦秋设计的建筑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建筑物”的范畴, 建筑作品的创作已成为创建建筑文化的过程。

2.1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突破了以往大型公共建筑一般只采用楼阁式造型设计的传统格局 (见图1) 。最引人注目的是博物馆的整体色彩构思:白色砖墙面、汉白玉栏板、瓦灰色花岗岩台阶、柱子、石灯、浅灰色喷砂飞檐斗拱、深灰色琉璃, 全部色彩未超出白、灰、茶三色。这和北京故宫等明清建筑以亮丽的黄、红两色为主调的色彩构思截然相反。问张锦秋何以放弃偌大的宫殿式建筑色彩不求亮丽, 却以沉稳的白灰色为主调。她回答:“其一是受国外许多名建筑的影响。那种灰白色调子平稳安详又充满活力。其二是国画‘水墨为上’的观念。自唐以后水墨画成了各代画家追求的绘画形式, 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这种高雅的格调对中国园林建筑影响极深。我们决定在陕博这座‘宫殿式’建筑上作一尝试……”当人们赞许她的“新唐风”建筑艺术成就时, 她的回答却十分简单:“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1]

2.2 大唐芙蓉园

“盛唐主题天下第一园”大唐芙蓉园位于古城西安东南曲江新区, 遵循古建筑应是延年益寿, 不是返老还童的原则。建筑材料设计均采用砖瓦混凝土结构与木材结构相结合, 既保存了唐代建筑的原貌, 又能使古建筑长久不受损害。总建筑面积近10万m2, 亭、台、楼、阁、榭、桥、廊一应俱全。其中水面300亩, 是以水为核心, 集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大型主题博物园 (见图2) 。

唐式古建筑在建筑规模上全国第一, 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 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 普遍采用了张锦秋所创造的“新唐风”建筑风格, 是中国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简约、淡雅, 被专家称为“中华古典建筑博物馆”。

2.3 也说“新唐风”

1) 张锦秋的方案。

唐代最具代表的就是宫殿。她设计的方案并不是模拟一个具体的宫殿, 比如大明宫、北京的故宫, 而是把传统宫殿中的要素和基本特征高度的概括。中轴对称, 主从有序, 中央殿堂, 四隅崇楼, 这是中国古代宫殿基本格局的体现。“新唐风”即是一种地域建筑, 没有陕西唐文化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 就没有大气的宫楼殿宇。

2) 张锦秋的色彩。

色彩上没有完全拘泥于古建筑, 古建筑是比较绚丽多彩的, 红、黄、绿等, 她在充分考虑到现代人审美的同时, 又和传统的审美相结合。传统审美既有欣赏色彩华丽的那种美, 也有像中国山水画、水墨的这种素雅之美。所以张锦秋的设计以黑、白、灰为基调, 既是中国传统, 又能被现代人审美观点所接受。看到建筑就好像在看一幅内涵深厚的图画, 不像很多现代的建筑, 让人感觉空洞, 无法玩味。

3对地域建筑的思索

很多人认为地域建筑不能成为主流的建筑, 很多国家大型建筑项目做出来的风格形式都是国际化的高技术的同时更是冰冷的。有的人不能接受, 认为没有内涵, 类似于“鸟巢”“国家大剧院”“CCTV”这样国际式建筑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它本身没有文化可言, 没有本土特色可在;当然, 有的人更乐于接受。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不排外的, 但是吸收不是盲目模仿, 吸收更不是完全代替, 极端的认识一种事物一定是东施效颦。

吴良镛先生曾撰文指出:“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将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 对建筑来说颇为确切。今天到处是`欧陆风'建筑的兴起, 到处是不顾条件竞请洋建筑师来本地创名牌……种种现象都反映了我们对中国建筑文化缺乏应有的自信, 而且在城市的大建设高潮中往往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每个城市如果真正深入地研究自己的历史文化, 总结其历史经验, 创造性地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与地域优势, 城市发展必将大有可为。”[2]

4结语

地域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土建筑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不加批判的采用西方模式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途径, 而肤浅地模仿地域传统也绝非良策。建筑是同时具有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一个整体概念。只有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 重视吸收地域建筑文化中的精髓, 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 并融会到新的建筑创作中去, 才能够创作出有文化品味的中国地域建筑。“新唐风”的建筑形式, 对中国古建筑的继承, 对中国建筑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也只是中国特色地域建筑风格中的沧海一栗, 或者说, 还有很多的中国本土建筑风格需要发展和延续 (如云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 。文化的缺失导致建筑的混乱, 为了找寻适合中国自己的建筑之路, 为了在盲目跟风的建筑文化中立足, 还有更多的中国本土建筑师正在不懈努力着。

参考文献

[1]商子雍.梁思成的女弟子——张锦秋[J].艺术世界, 2000 (3) :9-12.

[2]吴良镛.建筑的文化品位[N].人民日报, 2003-03-21 (11) .

建筑大师的生意经 篇10

莫伯治大师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 他一生创作的建筑作品多达50余项, 其中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教育部、广东省、云南省和广州市的奖项多达20多个, 这表明了莫伯治大师在中国建筑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为缅怀莫伯治大师一生建筑创作的卓著成就,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4年6月2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纪念莫伯治大师诞辰100周年暨《莫伯治大师建筑创作实践与理念》一书首发式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主持, 到会的领导与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马国馨;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全国建筑设计大师、苏州工业园区原总规划师、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时匡;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教授胡绍学;全国建筑设计大师, 中国电子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黄星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叶廷芳;南京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鲍家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伯仁;海南省工商联新建项目策划总顾问、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原风景园林系主任、教授艾定增;马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原首席总建筑师、北京龙泉寺居士焦毅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世界建筑》原主编曾昭奋;广州市规划局原局长施红平;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峰;南京大学──剑桥大学城市建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鲁安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宝贵造石艺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贵;广州莫伯治建筑师事务所总建筑师莫京;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副主席、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设计中心首席执行官路彬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审、本书主编之一吴宇江先生介绍了《莫伯治大师建筑创作实践与理念》一书的写作历程。与会嘉宾共同缅怀了莫伯治大师一生辉煌的建筑创作实践与理念, 高度评价莫伯治大师的深厚学养、高尚品德与真诚为人, 一致认为当今我国的建筑创作与创新之路仍应坚持莫伯治大师倡导的三大建筑创作理念, 这就是:城市、建筑、园林合一的整体建筑观;适用高效、经济低耗、艺术美观合一的建筑创作原则;建筑艺术形式存在着合理的多样化, 建筑创新的空间非常广阔等设计理念。总之, 就是在研究中国建筑自身特点和文化内涵的同时, 更应当探索当今世界建筑的不同理念、不同审美观和创作理论, 结合自身特有的地域和文化环境, 形成新的现代中国建筑风格。

上一篇:加强企业内部保卫工作下一篇:高温合金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