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生活生物学

2024-09-22

生产生活生物学(通用5篇)

生产生活生物学 篇1

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 (包括衣、食、住、用、行) 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生物, 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在你的周围, 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

在餐桌上, 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胃液能消化瘦肉, 甚至将铁分解, 为什么不能把胃消化掉?

公鸡为什么能准时报晓?

人为什么要长头发和眉毛呢?

……

下面是针对于上面的部分问题的答案:

一、胃液为什么没把胃消化掉

事实上, 胃液在消化食物的同时, 也对胃壁有一定的损害作用, 即造成一些细胞的死亡。但是由于胃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因此这种损害仅仅是暂时的, 胃能很快恢复如初。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系德本教授的研究资料表明, 每分钟胃的表面能够产生约50万个新细胞。也就是说只需三天, 就可以再生出一个新胃来。

胃壁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被称为胃粘膜的上皮细胞。它与胃液直接接触, 使带有腐蚀性的胃液不能渗入到胃的内壁。我们知道, 如果胃内产生过多的酸液, 就会导致胃溃疡。由于胃粘膜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 所以可免遭或只受到轻度的酸液侵蚀。

在胃壁上皮细胞上面还覆盖着薄薄的一层碳水化合物, 即所谓的糖体层。它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胃的保护。另外, 在胃壁里层, 还覆盖了一层由脂肪物质组成的称为类脂体的物质。此类物质对盐酸的氢离子和氯离子, 具有很强的阻碍作用。

二、公鸡为什么能准时报晓

原来, 公鸡的大脑和小脑之间, 有一种松果形状的内分泌器官 (松果体) , 一到晚上, 就分泌出“黑色紧张素”。这种激素对光特别敏感, 当光的波长越过公鸡头盖骨时, 它就产生化学反应, 成了一种奇特的“生命钟”。随着地球自转的规律, 在光的作用下, 公鸡也就能够准时报晓了。

三、人为什么要长眉毛

眉毛的作用是不小的。眉毛在眼睛上边形成眼睛的第一道防线, 刮风时, 它可以阻挡空中落下的灰尘和小虫;下小雨时, 它能挡住雨水, 不让它流进眼睛里。夏天, 额头上出很多汗, 但是汗珠不会流进眼里, 这也是眉毛的功劳。眉毛还能增加面部的美观。所以, 我们要注意保护眉毛, 既不要拔眉毛, 也不要用剪刀去剪眉毛。

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你只要细心观察, 勤于思考, 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许多事情都很有趣, 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 等待着你去揭晓。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篇2

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设计生活中情境。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注意创设生活中观察情境。在教案设计中注意这方面安排。介绍花的结构就设计一张表请学生回家通过观察填写有关内容(表1);学习种子结构后请学生观察家中的种子填写表中内容(表2)。

学生通过观察,更牢固地掌握生物学知识。生物老师还要抓住学生春秋游走进大自然的机会设计观察内容。根据已学过的生物学分类知识,请学生找出科的代表植物,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在生活中观察生物,掌握生物学知识。

利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各种现象。

生物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在生物学教材中培养学生实用技能的知识很多。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有机的加以渗透生物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讲授“种子萌发条件”这节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做种子萌发实验。全班40名同学,其中31名同学实验成功了,9名同学实验失败了,于是就组织同学一起观察失败的实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大家找出了4名学生实验失败是由于他们没有给种子及时浇水,刚开始萌发就干死了,还有几位学生实验失败是由于放多了水,种子全部浸在水中没有氧气腐烂了。实验中有些学生做了观察日记,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了一些问题,例种子萌发时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菜场里卖的发豆芽,不该是发豆芽应该是发豆根。有的同学发现培根突出种皮后有往地上长的特点。有的同学发现绿豆芽长高了放在阳台上它的茎弯向窗外一边……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疑问→相互讨论→寻找理论依据→得出结论,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向日葵向阳开,是因为植物顶芽有趋光性,韭黄只能在暗处培养,是因为叶绿素形成需要光;米变成酒是因为菌类起作用…… 这样的学习学以致用,掌握知识也就牢固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创造科学的全新生活。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在生物教学中就应该注意不但要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并要善于运用书本知识创设崭新的生活。例“生态与环境”学生们从生活的环境中着手调查,发现近年来宝鸡发展迅速,尤其是地产业。到处高楼林立,但环境保护跟不上,有些地方绿地很少,特别到冬天空气质量下降,雾霾严重,给人们身体造成影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生们根据已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进行绿化城市的设计,根据宝鸡的实际情况,在绿化城市中要注意到少用地,多植树,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设计了这套方案(表3)。

通过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学生感到要提高生活质量,要建设文明社会,生物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结合生活进行生物学教学,这样的生物学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生物学教学的“生活化” 篇3

一、引入生活情境, 营造学习气氛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 他的学生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实践, 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 在教学情境设置中, 教学生活化运用最为广泛。当然教师要注意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 要注意素材的典型化, 并要与所学内容有紧密联系。

设计1:免疫话题可以从学生种牛痘说起, 提问:为什么牛痘只要种一次即可获得终身免除天花的忧患, 而有些疫苗, 如肝炎病毒疫苗为什么要多次接种呢?这样学生容易产生认知冲突, 就自然产生了学习动机。

设计2:上课伊始, 提问每年12月1日是什么纪念日?生:国际艾滋病日。师:今年 (2006年) 的主题是什么?学生答不上, 教师就打出2006年艾滋病日宣传画及宣传口号 (Stop AIDS, Keep the promise) , 请学生尝试翻译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师:艾滋病的全称是什么?艾滋病为什么目前是不治之症?从艾滋病自然引入新课学习内容,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内容与每个人有关,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3:上课之初, 提问学生, 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愿意承认,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 提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 去得也快, 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 它是一种免疫失调病。那么什么是免疫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4:每年到春末夏初, 蚕豆上市之时, 总有一些人会因吃蚕豆而发病,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总之,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导入新课, 一方面使新知识的学习找到了生长点, 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延伸和深化, 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降低了学习难度, 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最终也要为人们的生活造福。

二、利用生活素材, 掌握知识本质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自然环境不同, 学生情况也不同, 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 使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还要注意补充生活素材, 当然, 这种素材的补充不应该增加学生负担, 应该能为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服务。如课本只介绍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 教师则可补充说明疫苗有三种:分别是减毒的微生物 (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 灭活的微生物 (百日咳病菌, 伤寒疫苗) 以及微生物成分及其产物 (链球菌脂多糖) , 同时将儿童疫苗计划接种卡投影给学生看, 介绍我国计划免疫的情况, 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儿童时期接种过的疫苗, 这样既联系了实际, 又丰富了认识。

教学生活化并不排斥引导学生亲近课文 (文本) , 有时要反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在阅读中联系生活, 感悟生活。例如课文中有这么一段:“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 用细菌或其外毒素给动物注射, 过一段时间后, 该动物的血清中出现一些防御作用的保护性成分。”读完这一段, 我布置思考题:联系课文思考如何制备抗蛇毒血清?在我点拨下, 学生说出了制备抗蛇毒血清的方法和原理, 加深了对抗体、抗原以及它们关系的本质认识。

教学生活化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上, 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比如在介绍器官移植时, 我补充了感动中国中的一个事例:孝顺的儿子瞒着患尿毒症的母亲为她捐献了自己的一个肾脏, 表现了感天动地的至爱亲情, 使学生深受震撼和教育。我们还介绍了几年前全校师生为患红斑狼疮学生捐款的事例, 宣传“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价值观。这些德育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有机渗透, 不留痕迹, 也是教学生活化的一种体现。

三、联系生活实际, 深化知识应用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 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例如:学习抗体知识后, 我们引用了2004年全国高考题:临床治疗上已证实, 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 (甲) 的血清, 注射到另一个SARS患者 (乙) 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 (答案D) 。又例如, 在学习抗体时, 我联系了高科技在这方面的进展, 比如单抗隆抗体的知识, 使不同章节的知识形成有机联系, 知识得以运用。

在学习过敏内容后, 联系学生注射青霉素之前的皮试, 提问学生:皮试所用的针剂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 联系所学知识, 他们推测注射的针剂应该是稀释的青霉素。 (正确答案为稀释了1000倍的青霉素针剂) 。这样做, 使学生的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巩固和进一步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物学科学素养, 而这正是教学生活化的宗旨。在学习期间, 恰逢我市开展禁狗运动, 我联系实际, 布置了课后作业:联系全市禁狗运动, 上网了解宠物狗应该注射什么?人被疯狗咬后要注射什么?如果不及时注射会有什么后果?结果一名学生被狗咬伤后, 及时注射了狂犬疫苗, 防止了可能发生的悲剧。

中学生物学的生活化教学 篇4

【关键词】 生物 教学 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55-01

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开展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真正重视初中生物学的学习,只有当生物学教学走进了生活,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主动去学习生物学。

1. 教学准备,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素材

贴近生活找课程资源,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常要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备课时多着笔墨,将教材中的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得心应手。

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老师拿出提前准备的树叶、石头、鸡毛、蚂蚁、菜豆种子、马铃薯等摆放在各小组同学的面前。然后要求同学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这些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最后由各组派一名代表说说本组是如何分类的。各个组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分类结果,以此就引发了大家的思考。通过对这些熟知的生活物品的讨论区分,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会有更深的理解。

2. 创设生物学的生活化教学情景

2.1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增添生活气息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可从这个问题入手:当你吃的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马上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会有一群蚂蚁出现……”选择这个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紧扣了课题,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下面的问题:后面的蚂蚁是怎样得知食物地点的?

在进行细胞吸水原理的教学时可引入的情景:居民家庭在腌制咸菜时,在缸中只放入菜和盐,并没有放入水,可是过一段时间后,缸中会出现大量的水,这是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若一次性给作物大量施肥,常常会发生“烧苗”现象,这又是为什么?这样通过例举一些容易引起学生疑惑的生活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2利用诗词谚语,引导学生去品味生活、感悟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俗语,就会增加几分诙谐;妙用一句诗词,课堂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趣味无穷。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说明了温度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展示了无性繁殖的魅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演绎着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时,学生笑言李商隐重文轻理,没学好生物学知识,反而留下诗句被后人笑话了。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将其引入教学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讲解食物链的最好素材;“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的形象表述;在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成为学生津津乐道,久久难忘之事,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使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3亲近大自然,体验生物学知识

在笔者任教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虽然和大自然很亲近,却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于是,我利用各种时机,为学生们建立这种联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时,我发动学生观察自己的家乡,对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上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

3. 学以致用,向日常生活实践广泛延伸生物学知识

3.1运用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生活中,学生会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要让学生通过生物学的学习来改变这些不良习惯。

在学习到“生活垃圾分类”中,结合肇庆市已经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肇庆市的街道已经设立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垃圾桶。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生活垃圾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不可收垃圾和危险有害垃圾。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圈,应该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做起,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3.2用生活中简单易做的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探究,教材有许多探究实验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花的结构,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等。由于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根据实际作出相应的改变。

4. 关注生物学新闻热点,做到与时俱进

生物学作为一门和社会息息相关的现代学科,如果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让教学紧跟时代脉搏,还会让学生学会对社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物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让生物学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 参 考 文 献 ]

[1]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8.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基础教育改革编委会.活动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生产生活生物学 篇5

一、环境控制

1. 场址选择。新建鸡场一定要高度重视选址的安全性问题,要远离居民区、屠宰场,特别是鸡产品加工厂,避免交叉感染。场址的选择,还要考虑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且交通、水电便利,地势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

2. 鸡场布局。鸡场按主导风向、地势高低及水流方向,依次为生活区、办公区、辅助生产区(饲料间)、生产区、诊疗区(兽医室、隔离舍、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室等)和粪污处理区。生活区、办公区与生产区要严格分开,生产区内备有防疫隔离间,鸡舍间距为8~10米。场内道路要布局合理,对主干道要硬化,进料和出粪道要严格分开,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要做好场区绿化工作。粪污处理区(化粪池)必须建在下风口,及时处理粪便,除臭,防止蚊蝇滋生。

3. 温度控制。合适的环境温度是保证肉鸡健康生长的第一要素,尤其是雏鸡阶段,低温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会诱发很多疾病,造成死亡率上升。肉鸡温度控制总的原则是:前期高于后期,弱雏高于常雏,夜晚高于白天,有病期间和免疫前后高于平常。一般进雏前1~2天,把鸡舍内部温度升到33~35℃,雏鸡进舍后,每2~3天降低1℃,一直降到21℃再保持相对稳定。育雏期的首要任务是保持鸡舍温度合适、稳定,所以要学会看鸡施温。有条件的鸡场,可在鸡舍内部架设红外线灯,创设不同的温度区,以利弱雏、病雏、健雏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温度生活区。一般每1000只雏鸡设置5~6盏,架设的高度一般为45~60厘米,灯下鸡背处温度可比周围高2~3℃。如鸡舍内部温度偏高需要降温时,要缓慢进行,防止降温过快引起应激。对4周龄以下的鸡,免疫时或发病期间要适当提高舍温2~3℃。育肥期温度控制在18~25℃(最好为21℃),并尽量保持温度相对稳定。

4. 通风。现代化肉鸡养殖的密度高,代谢量大,鸡舍内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很容易超标,腹水综合症、大肠杆菌病等易暴发。为此,必须解决好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当饲养人员进入鸡舍感到轻度不适、刺眼呛鼻时,就应及时通风;地面平养的肉鸡要及时更换或加厚垫料,及时清粪。不能只强调通风而使鸡舍温度突然大幅下降,使鸡受寒感冒诱发疾病,也不能因保温忽略通风,降低鸡舍内空气质量,引起疾病。通常可在通风前提高鸡舍温度1~2℃。冬季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前后通风,通风时间不要太长,可适当增加通风次数。炎热季节要通过加强通风来降低鸡舍内温度,减轻热应激。清晨和夜间温度不高时也要加强通风;午后舍外温度高于舍内后,停止通风。密闭条件好的大型标准化鸡舍,采用纵向负压通风,用排风扇进行强制通风;密闭条件稍差的鸡舍、开放或半开放鸡舍,采用纵向正压通风,用风扇向鸡舍内部吹风。不管哪种鸡舍,尽量不要使用吊扇,因为吊扇不能降温,反倒使上升的污浊热空气再吹下来。

二、培育健康鸡群

当前,肉鸡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鸡群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饲养管理稍有不慎,即会造成各种应激,成为疾病暴发的导火索。因此,要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必须注重鸡群培育。

1. 保证雏鸡质量。确保雏鸡质量,是培育健康鸡群的关键。质量好的标准是:健康雏鸡要大小均匀;群鸡采食和饮水时,警觉、活跃;脐部愈合良好,无黑肚脐或湿肚脐,没有细菌感染;没有交叉喙、瞎眼、瘸腿等生理缺陷和残缺;腹部明亮、圆胖丰满,无皮肤层叠或血管露出等脱水迹象;死亡率在1周龄内低于1%,2周龄时不超过1.5%。

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保证有效免疫。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不要盲目迷信进口苗,更不能贪图便宜使用低劣疫苗。目前肉鸡应用的活疫苗大部分是弱毒苗,用量小,成本低,使用方便,不受体内抗体包括母源抗体的影响,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免疫和全身免疫。

3.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生产中要尽量减少鸡群应激,保持相对固定的饲养程序,不随意改变料型、料质,更换饲料要缓慢进行,要有3~6天的适应期。实施严格的光照制度,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提高肉鸡福利。在鸡群处于应激状态时,可将维生素A、B、C的用量增加到平常的1~2倍。

三、卫生消毒

1.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每批鸡出栏后,彻底清理鸡粪、垫料,然后用高压水枪把墙壁、地面、笼舍、用具等清洗干净,要特别注意对排风扇、通风口、天花板等角落、缝隙、设施背面的冲洗,做到不留死角,待干燥后再用氢氧化钠溶液、福尔马林消毒,空置4周后再进鸡。如空置时间过长,进鸡前还要再进行1次熏蒸消毒。

2. 鸡场大门入口处设立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淋浴消毒室。消毒池的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周长的1~2倍,消毒液可用复合酚或3%~5%氢氧化钠溶液,每周更换2~3次。每栋鸡舍的门前要设置脚踏消毒池,消毒液要每天更换。工作人员进鸡舍要经过淋浴消毒室进行淋浴和消毒,然后换上清洁消毒好的工作衣帽。

3. 场区环境卫生消毒。肉鸡场区内要求无杂草、无垃圾,运雏车和饲料车走净道,病死鸡及粪便从污道运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区经常用高压水清洗,每周对场区道路、地面、排水沟等,用3%~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1次喷洒消毒,鸡舍内及其周围最好每天消毒1次。鸡场内禁止养狗养猫,并定期灭老鼠和蚊蝇。

4. 带鸡消毒。带鸡消毒要选泽对肉鸡毒性、刺激性、皮肤吸收性都小,无残留,对金属、塑料制品腐蚀性小或无腐蚀性的消毒剂,常用的有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用深井水或自来水稀释,现用现配。带鸡消毒前先对鸡舍环境彻底清洁,用高压喷雾器或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嘴向上,用画圆圈的方式,先内后外逐步喷洒,以均匀湿润鸡体表为宜,不得直接喷鸡体。

四、兽医管理

1. 完善生产记录。生产人员应对鸡群健康状况做好记录,对日常生产中病死鸡进行剖检及流行病学调查,对免疫情况、用药等要详细记录在案,以便于日后工作总结和及时了解鸡群的动态发展变化。

2. 建立疫情预警系统。养殖合作社或鸡场都要建立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当地或周边地区肉鸡疫病流行情况;建立免疫、消毒监测体系,建立鸡群日常状况观测体系,及时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

3. 制定合理的用药制度。养殖合作社或鸡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制度,尽量使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和微生态制剂,加强肉鸡保健,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鸡群发病后,尽量少使用抗生素,必须使用时要严格标准和剂量,执行停药期,减少药残。

上一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下一篇:思想政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