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计算机

2024-09-26

国外计算机(共6篇)

国外计算机 篇1

1 概述

近年来, 中国的各项事业走出去, 翻译受到的影响尤为巨大。 2011年, 中国对外翻译工作量首次超过了外译中。 这说明, 中国已经从一个输入型翻译市场变成了输出型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和文化走出去, 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发展[1]。 在这种大背景下, 外出访问交流更加频繁, 口译需求不断增加。 合格的口译员需求量大, 供不应求, 但译员的训练期长, 除了口译技能、大量的百科知识储备外, 还要有大量的口译实践。 训练中教师可以进行展示和指导, 课后译员还需要大量学习与训练, 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在这种要求下, 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 ( Computer- Assisted Interpreter Training, CAIT) 在口译教学和训练使用日益增多。 国外为培训译员, 特别是交替传译、同声传译译员开发了相应的软件, 如英国的Black Box、 比利时Televic集团开发的Avidanet Interpreter训练系统等。

2 软件分类与简介

此类软件可以分为全能型和音频处理软件。全能型软件中英国Mellissi Multimedia (UK) 公司开发的Black Box使用较多, 最初是意大利开发的CAIT工具, 后来发展成完整的系统, 推广到欧洲的其他口译培训机构[2]。Black Box (版本3.0.2) 可以进行联络口译、交替传译、影子练习、释义 (paraphasing) 、滚动视译文本, 及多种模式的同传。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 对音频进行切分、文本进行处理, 制作出适合学生的音频和文本。学生也可以用Black Box进行自主练习。主界面左侧的七个按钮从左至右功能分别为“关闭”、“最小化”、“打开” (打开后出现SI with audio or video, SI timed text, Consecutive with audio or video, Custom四个选项) 、“文字编辑 (Word processor) ”、“浏览网页”、“显示键盘”、“模块内容 (Module contents) ”。主界面右侧五个按钮从左至右分别为“特殊功能” (便于左利手用户使用) 、“练习向导 (Create an exercise) ”、“模块向导 (Create modules) ”、“音频设置”和“帮助”。学生在进行同传或交传练习时, 点下面“录音” (主界面下方红色按钮) , Black Box会分别录制原语和译出语, 生成混音文件, 便于学生回放, 以评判口译质量。Black Box有demo版, 可以免费获取, 需要在网页申请注明姓名、电子邮箱及用途;标准版则需要购买[3]。Black Box的特别之处:局域网 (LAN) 连接时, 教师和学生可以实时沟通、训练、反馈和资料共享[4];教师根据需求选择训练模式, 针对训练模式使用软件切分音频、处理文本;训练者也可以自己进行测试, 反复回听。这款软件集成了几种功能, 为教师、训练者提供了极大便利。能够进行全面教学训练的软件还有一些比较昂贵能够建立专业的会议口译模拟训练系统, 比如比利时Televic集团开发的Avidanet Interpreter训练系统和芬兰Sanako公司研发的Lab STS同声传译培训系统[5]。第二类计算机辅助口译软件主要针对语音和音频进行处理。在教学与训练中, 语音和音频材料处理尤为重要, 有些工具虽然功能不如以上的那些软件全面, 但它们可以对口译的某些环节进行处理和优化, 如对音频的处理, Ardour可以录制, 编辑和混合多轨音频, 非常适合教师处理音频, 它还可以回听和监控同声传译。2011年钱多秀推介时Ardour的版本仅适用于Linux, Mac OS X and Free BSD操作系统, 现在Ardour4.0和4.4[6]版本都支持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 都是免费的。音频软件还可将较大的MP3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 而且不需要重新编码, 如Audiobook Cutter[7], 它可以切割大型讲演MP3, 并识别出无声停顿 (Detection of silent sections) , 该软件对运行环境没有特殊要求, 可以免费使用但不能更新。Goldwave是一款集声音编辑、播放、录制和转换为一体的音频工具, 可免费下载使用, 更新时需要付费。可以免费费跨操作系统平台 (包括Linux、Windows、Mac OS X、UNIX) 音频编辑器Audacity, 参见钱多秀在文献[2]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上述软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整合音频, 制作适合的材料, 学生还可以自己通过这些软件进行学习与训练, 通过录音、回放、合成混音等进行自我监控, 这些软件融入更多的训练材料和训练模式, 同一材料训练方法不同, 训练的目的和效果也不同。

3 计算机辅助口译训练软件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变

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技术工具的使用 ( 同文献[5]) , 这些技术工具从最基本的互联网到高级的口译训练软件, 它们对口译训练、教学及模式带来很大的影响。 宏观层面讲, 这些软件在设计之初就蕴含了不同学派的口译理论, 如释意派理论, 信息处理理论等;微观层面讲, 这些软件影响到口译训练的每一个环节。 国外口译教学模式较为常用的是Gile针对口译的工作方式提出的“ 同声传译的口译模式”和“ 交替传译的口译模式” ( 同文献[6]) 。 使用这些软件使得口译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应用。 由于口译本身的特殊性和先进软件的加入, 口译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很多学校课程不仅局限课堂40- 45 分钟, 更多的要求学生进行译前准备、 译中实践和译后思考, 译前通过网络储备相应的常识、词汇、句子;译中运用口译技巧进行口译处理 ( 都是内化的) ;译后回听, 对比专业译员现场表现, 转写翻译的材料, 回顾处理方法。 另外教学中还可以组织适当的模拟会议, 既可以是交传也可以是同传, 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找到实战的感觉, 模拟真实的会议场景。 计算机辅助口译软件给口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但是要想形成体系化教学还存在一定难度, 口译训练步骤多, 软件想要包罗万象尤为困难, 少数需要付费的软件具有全面的口译教学与训练功能, 大部分免费软件只能从微观角度对口译的某个环节进行改进, 另外口译质量测试的研究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口译质量测试软件, 口译教学体系化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 结论

计算机辅助口译软件在科技的支持下得到了极大发展, 这些软件改进口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虽然这些软件在使用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完美, 科技未来发展必然会弥补这些不足。 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口译教学训练软件应用现状进行思考, 希望有助于学习研究者根据自身情况选取适当工具, 也希望口译软件研究者能够明确口译需要之所在, 不断改进推陈出新, 让口译软件更加完善。

摘要:在计算机技术大力推动笔译发展的同时, 也极大地促进口译训练与口译实务。由于口译的特殊性, 口译对软件和技术的要求与笔译不同。本文通过对国外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训练软件应用状况进行评述, 发掘方法与模式的变化及问题, 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一方面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自身情况选取适当工具, 另一方面探讨计算机辅助口译软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口译,计算机辅助口译,软件

参考文献

[1]黄友义.中国站到了国际舞台中央, 我们如何翻译[J].中国翻译, 2015 (5) .

[2]钱多秀.试析计算机辅助工具在口译中的应用[J].民族翻译, 2011 (4) .

[3]Black Box[EB/OL]. (2015-12-26) [2015-12-27].http://www.melissi.co.uk/software/BBx2.html.

[4]刘建军.计算机辅助学习工具Black Box在口译自主学习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4) :102-106.

[5]刘振, 何明霞.国内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 2014 (5) .

[6]Ardour[EB/OL]. (2015-12-22) [2015-12-24].http://ardour.org/.

[7]Audiobookcutter[EB/OL]. (2015-12-19) [2015-12-24].http://www.audiobookcutter.com/index.html.

国外计算机 篇2

BusinessGlobal.com:http:///

网站介绍:BusinessGlobal.com是一家专业的互动式网上会展公司。

ExpoPark是BusinessGlobal.com旗下具有丰富功能的网上贸易会展平台,让您可以通过电脑立即与全球数千个潜在的商业伙伴,包括客户、合作伙伴、分销商、制造商以及供应商联系。BusinessGlobal.com的网上会展和各种活动,帮助您把业务扩展到世界各地,联系到潜在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参与ExpoPark会展平台活动,让您的业务变得更简单。事实证明,我们在网上的各种活动安排让您的生意走向全球。

无需旅行、印刷推介材料,省去处理或回收参展材料的麻烦,BusinessGlobal.com ExpoPark网上会展平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碳排放,是环保的选择。

Biztradeshows:http://

网站介绍:BizTradeShows.com is a successful portal powered by IndiaMART, that bridges this gap between the organizer and the target audience i.e.exhibitors, sponsors, visitors etc.The largest directory of trade fairs and business events brings you an exhaustive coverage of exhibitions, trade shows & expositions, conferences and seminars for various industries worldwide.You can browse through the most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n individual trade events worldwide, along with their event profile, organizer, exhibitor and visitor profile, venues and dates to plan your participation much in advance.BizTradeShows.Com has Enrolled over 6100+ Trade Shows organizers World Wide

BizTradeShows.Com is a Docket of 17000+ Live Upcoming Business Trade Shows World Wide BizTradeShows.Com Projects events in more than 46 Industrial Groups

BizTradeShows.Com is a Catalog of Trade Shows for more than 242 Countries

BizTradeShows.Com Procreates Over 2,00,000 Business Inquiries for their members

BizTradeShows.Com Facilitate more than 2.5-3 Million Visitor Page Views every month BizTradeShows.Com Prominently visible on 150 Search Engines.BizTradeShows.Com Confederate with one of the largest B2B Network i.e.IndiaMART.Com BizTradeShows.Com also displays your events on various Industry Specific Portals.Directindustry:http://

网站介绍:Directindustry是全球最专业、最大的工业产品在线采购平台之一,1999年成立于法国。目前全球共有990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与平台付费合作,拥有超过95家世界500强合作客户。吸引了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万采购商其中170万注册买家。每月超过1030万的有效访问量,每月440万的独立访问。使用五大语系(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向全球推广,平台只接受品牌工业产品制造公司在我们平台展示,不接受贸易公司,不对经销商开放,保证都是最直接的品牌供应商.Eventseye:http:///

网站介绍Eventseye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展会资料库,基本上世界各国的国际展会都能找到。界面左边菜单有查找方式的分类,可按展会名称、行业、地点、时间、主办方和keywords来查询到相关展会的主办方官网。

ExpoPromoter:http://expopromoter.com/

网站介绍ExpoPromoter is an exhibition internet network, which covers more than 82 thousand events on its pages.Each organizer has the opportunity to easily and quickly post his exhibition on the calendar of ExpoPromoter.com.In order to do so, one only needs to fill out a registration form and your event will automatically appear on an affiliate network of 700+ websites.The total number of visitors of all the sites within this network is continually growing and currently stands at 15 million visits per month.The company is headquartered in London, with a technical office in Kiev(Ukraine).The company targets two main segments: Business Event organizers and Affiliate Partners.•The ExpoPromoter beta version of website was launched in 2007

•The ExpoPromoter affiliate network currently includes about 900,000 unique visitors, over two million unique page views, and a total traffic of around 15 million visitors per month

•Messe Frankfurt(HK)Ltd.(China), Messe Duesseldorf China Ltd.Shanghai Representative Office(China)(or Messe Duesseldorf China Ltd.Shanghai Rep.Office), Fiera Milano International SpA(Italy), Rimini Fiera SpA(Italy), NuernbergMesse GmbH(Germany)have already been abl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moting their events through ExpoPromoter.•ExpoPromoter.com constitutes a catalogue of business events for more than 146 Countries and represents 25 industrial groups

•24 full-time employees and 10 vendors

Use this unique internet proposal: one system, one action, only successful results!

另外告诉大家一些小窍门:

1,如果你查到一系列符合你的主题的展会后可以进行其官网看看往届的情况介绍。一般主办方都会说明上届的各国展商数量,有的还会列出参展名单,从中你可以看到其国际化程度及同行有名的企业是否有参加。当然对中国企业来说哪些中国企业有去过也很重要。

2,一些希望直接面对参展商的展会主办方会把官方的展位费和展位图放在官网上,大家尽可了解对比。

3,有些展会会有中国的一些展会代理公司在推广,其价格若是与官网上的价格一样也大可向其拿展位,毕竟沟通可能好一些。如果有专门的商务部来处理也无所谓了。

4,有时国内的展会代理公司标摊会便宜一些是因为他们有找自已合作的搭建公司在境外搭建,这些中国的搭建公司报价当然比主办方要低。我们公司之前也有自己找中国搭建公司在境外做一个很大展位的特装,也不是很麻烦。国内展会代理公司也是一样找他们,只不过当个传声筒罢了。和前面说的一样,还是得看你们公司有没有足够的人来负责出展事务,参展

不多的话自行处理太费事。

5,现在欧洲大的国际展会公司在中国都有办事处,找他们中国办事处效果是一样的。

6,和欧洲不一样,美国的展会大多是行业协会主办,很专一,直接和他们联系也很方便,还可以获得不少行业信息。

国外计算机 篇3

本文通过研究国外高校,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教育比较发达和成熟的美国和英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并比较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差距和不足,探索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1 国外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特色及比较

1.1 美国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育

1)美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通才,课程设置范围广泛,学生选课自由灵活,可不分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甚至包括人文科学、艺术等专业的课程,这使得学生知识面广阔,适应各学科的能力强,可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2)授课内容不拘泥于教材的特定知识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时时更新,最主要的是侧重应用。常常邀请一些著名的计算机公司的开发人员做现场讲座,使学生与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既了解了学科发展前沿又明确了自己今后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

3)美国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进行进行预习、查阅参考资料,课堂中及时提问进行师生争论,教师进行组织和引导。

1.2 英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

1)在课程设置上自主且灵活,不同大学各具专业特色:有的偏重于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学科交叉综合能力,有的把数学做为根本,体现计算机科学本身的特点,而有的却倾向于产业应用,强调计算机应用特色。这些特点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也培养出了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

2)计算机教学注重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除了参加课堂学习,学生还要完成一系列综合练习,以及团队作业。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强化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英国大学的学生大多是主动学习,学习目的很明确,为了今后的应用和工作,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应用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

3)英国大学的计算机教育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素质的培养:英国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让学生选择多个与计算机交叉的学科,用这种交叉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1.3 两者的相同之处

1)重视培养“通才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突出“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注重课程设置的社会性、时代性、实用性,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自主设置课程门类和选择课程内容;注重课程的平衡性,适当分配理论学科与技术学科课程的比例;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强调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内容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位置。

3)突出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增设大量的选修课程,给学生充分的选择与发展空间。

4)强调人才多种能力的培养,提倡人才的创造性和科研素质的培养。

2 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不足及成因

虽然我国计算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的滞后,与国外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计算机专业特色不突出,学生的知识“专”而不“通”,且知识陈旧适应性差

我国各类院校均设置了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只是使人才培养总量扩大,因各院校计算机专业定位模糊,没有鲜明的特色和社会针对性,培养的人才层次不分明,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

其次,随着IT产业的细化,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广,只有“专”且“通”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而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只是“专才”而非“通才”,难以在更广阔的行业发展,且他们知识的社会适应性差,无法迅速适应社会的需要。

再次,由于我国高校培养模式的陈旧、课程设置一成不变、教材更新缓慢、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使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知识老旧,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计算机迅猛发展,毕业生还没踏入社会,知识已经落后,当然工作的机会就少,还是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2 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培养的人才层次不合理

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呈橄榄型,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顶层的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缺乏,最底层大量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也缺少,与合理完善的“金字塔”型结构仍有一定的差距。

原因在于各高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高校沿用相同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中没有严格的分级,高级人才和一般人才等同模式培养,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培养的目标都是“白领”,“蓝领”的工作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我国的计算机人才模式是盲目的,与社会的真正需要脱轨。

2.3 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没有真正达到产学结合

我国的计算机人才培养不是“订单”式的教育,学校与社会各企业的联系和结合很少,只是在短期的学生实习和实训环节中才有所接触,计算机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有大部分时间应用于社会实践环节,而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却本末倒置,教学中理论学时占大部分,实践学时所占比例很小,且对实践课的重视及安排方面也达不到社会实践的标准,这种产学脱离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规格,同时也制约了我国计算机研究在高校的发展。

3 措施

通过比较借鉴国外高校的计算机培养模式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中存在着许多弊病,为改革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培养机制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准确定位,突出专业特色,面向社会培养结构合理的专门人才

我国高校本科阶段的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金字塔”结构的下两层人才,面向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硬件条件及专业特点制定符合本校专业定位且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分明、实用性强的人才,完成“量”到“质”的转变。

2)课程设置面向市场,自由灵活,通才与专才并重

我国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紧跟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面向社会和市场设置专业课程,课程的设置应具有前瞻性,涵盖范围广泛,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广博、适应各专行业的需求,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落后于市场要求。

3)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

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从学校进入社会工作的转变,在教学环节中把实践教学的开设方式、组织方式及考核方式对接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进行改革,加强学校与社会各企业的合作,和学生的实训、实习工作。

4)提高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鼓励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国高校的教师在计算机专业素质方面滞后于国外大学教师,要想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必须建设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引进学术水平高的带头人和让教师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及认证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4 结束语

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虽有诸多弊病,但只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汲到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成功案例,结合我国特点,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特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人才的储备。

参考文献

[1]方娟.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启示[J].计算机教育,2007(5).

[2]李先贤.英国大学计算机教育特点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7(7).

国外云计算发展现状综述 篇4

2006年,“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问世。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无需自建基础系统,只需按需付费获得网上资源,于是,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未来,只需一台笔记本电脑或是一部手机就可以利用网络获得需求满足。因此,这种全新的IT资源交付模式降低了社会信息化的门槛,使得所有与之相关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合理和自然,也使得创新更加容易和便捷。

1 对云计算的认知

目前,IBM、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中国云计算网等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云计算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可谓各有千秋。其实,云计算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新的思想方法。基于这种认识,微软提出:云计算既不是一种简单的产品,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新的产生和获取计算能力的方式的总称。云计算既是指一种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提供配置以及取得供应的计算和存储平台,又指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服务的应用类型。云计算作为新一代IT模式,在后端规模庞大,非常自动化和高可靠性的云计算中心支持下,为人们提供了在互联网环境中方便地访问各种基于云的应用和信息,并免去了安装和维护等繁琐操作。

据国外权威机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推算,未来三年,全球云计算领域将有8000亿美元的新业务收入。“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领域的产业链规模也将达到7500亿人民币~10000亿人民币。目前,全球各大IT公司竞相进入云计算领域,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力争最大限度地占领云计算应用服务市场份额。

正因为云计算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云计算发展迅速,有人形容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信息化革命”。许多国家高度重视云计算的发展,以下作简单介绍。

2 国外云计算发展现状

2.1 美国

美国是云计算的发祥地,也是云计算技术研究的引导者和云计算推广的倡导者,其技术与产品的成熟度较高,在云计算领域一直占据领军地位。近几年,在许多知名的大型IT公司推动下,云计算技术、应用、市场发展都非常迅速。目前,美国政府机构正在大力推动云服务和自行构建云服务的计划。美国国防信息系统部(DISA)已经着手在其数据中心内部搭建云环境。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推出名为“星云”(Nebula)的云环境。2009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维维克·昆德拉为美国联邦首席信息官之后,很快云计算被提上了美国政府的议事日程。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开始执行一项影响深远的长期性云计算策略。随后,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新网站Apps.gov,利用这个新的平台展示并提供政府认同的云计算应用。通过这一举措促进政府机构有效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更好地宣传、普及云计算理念,推动各领域创新。目前,云计算在美国联邦政府以及州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得以广泛应用。美国硅谷目前有150家以上的企业直接参与或涉及云计算业务,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层出不穷。目前,美国联邦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明确云计算的内涵,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数据,论证规范云计算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在适当时机制定云计算应用标准,为大面积推开做好准备。2011年2月8日,美国联邦政府CIO发布了《联邦云计算战略》,宣布将2012年的800亿美院联邦IT预算,拿出25%投放在云计算领域,着手将政府当前的IT应用方式转移到云计算方式上来,并明确规定在所有项目推进中“云计算优先”(Cloud First)。

最新调查显示,在美国政府机构中,有30%的机构已经制定了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具体方案;正在研究或者着手计划采用云计算技术的机构达60%以上。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今后几年,联邦政府用于云计算应用的投资会逐年上升,到2016年,美国各级政府机构用于云计算方面的投资将会占到IT总投资的23%以上。

2.2 欧洲

欧洲对云计算开发应用的热情和积极性,与美国相比要冷静一些,所以欧洲一直是云计算应用市场的跟随者。这可能是受欧洲高度重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这一传统意识有关。由于欧洲人更强调自我和私密,对数据的存取、传输等要求极其严格。事实也是如此,欧盟及欧洲各国的数据保护机构、网络安全机构最大的疑虑和担心是云计算的数据安全性、隐私安全性和私密可靠性。因此,每个欧盟成员国都设有自己的数据保护和数据保存政策。应该说,这种各自为政、分散不一、相互隐晦的数据不透明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甚至阻碍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欧洲与美国在云计算技术上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实,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云计算主力厂商不断调整技术方案,有针对性地改变经营策略,努力消除欧洲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的疑虑和担心。随着各大厂商的不懈努力,云计算技术有针对性地改进和不断进步,欧盟及欧洲许多国家的传统意识和固有偏见已有明显改变,更多人逐渐接受了云计算的理念和服务,在欧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市场,决不会像前段时间那样遥不可及,用IBM推广商的话来说“已经指日可待”。

目前,世界许多著名的IT厂商纷至沓来,竞相在欧洲各国设立云计算中心。2009年,微软投资5亿美元建立都柏林数据中心,成为继阿姆斯特丹之后的又一个大型数据中心。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机构CERN目前使用的是Red Hat版本的Xen管理程序以及微软的Hyper-V技术。谷歌在欧洲已建成或在建的数据中心已达到12个,AT&T也将在伦敦建设它的又一个云计算中心。英国于2009年发表了《数字英国》白皮书,明确提出云计算将成为英国IT战略的重点。英国政府将全方位主导数字国家建设,并建立覆盖所有政府部门的云计算网络G-Cloud。《数字英国》提出将政府更多的IT应用转移到云计算模式上来。英国政府首席信息官(CIO)要求政府部门要加速建立统一的政府云,即G-Cloud,并号召政府机构尽量购买基于云的IT服务,以便在云计算的易于扩展、定价灵活、应用便利和提供快捷等优势中获益。

目前,在欧盟以及欧洲其它国家,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企业、金融部门、医院、服务机构开始采用云计算技术,接受云计算服务。越来越多的资金不断地流入云计算市场和云计算应用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欧盟于2009年7月对外公布了今后5年,即到2014年欧盟电信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明确规划了电信改革的四大优先项目,即加快数字内容立法,创建移动支付安全系统,创建云计算系统和鼓励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节能减排。

2.3 日本

近年来,日本政府积极推进云计算的发展,提出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创云计算新产业”的发展战略。该战略包括若干具体措施:制定数字化教材等电子出版物的可复制利用制度以规范行为;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数据中心的节能环保指标(DPPE:Data center Performance Per Energy)和稳定性;逐步放松对异地数据存储、服务外包的管控;在充分考虑个人信息匿名和私密前提下,以信息安全为基础,完善信息传递和信息使用的规范性制度,强化管理;基于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成果,拓展市场需求领域,构建新的面向对象平台。日本政府明确表示,希望此举能够推动云计算的发展,以创造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和新兴产业。

日本内务部和通讯监管机构计划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支持政府运行所需的一应信息系统,此设施被命名为Kasumigaseki cloud(霞云)。新的基础设施将于2015年完工。目标是整合所有的政府IT系统,将其转化、归结成为一个独立的云基础设施,从而提高政府运行效率,降低成本。Kasumigaseki cloud将依据协同理论,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协调政府各部门,在良好的协作环境下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完成政府工作目标。这样既可以大大压缩电子政务运营成本,又能够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增加整合功能,扩大共享范围。从而实现政府提出的“为国民提供绿色、安全、先进的政府服务”。

2.4 韩国

由于韩国的信息产业比较发达,社会对云计算的认知度较高。韩国知识经济部、行政安全部和韩国广播通讯委员会于2011年联合公布了《搞活云计算综合计划》。这个计划明确提出了,在2014年以前,韩国政府要向云计算领域投入601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目标是将韩国云计算市场的规模扩大到目前的四倍以上,达到2.5万亿韩元,并提出要将韩国相关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再提高10%。

2.5 新加坡

近年来,新加坡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有力推动下,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紧密协调、加强沟通,重视在应用领域开拓创新,充分发挥IT产业和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在改善民众生活、工作、学习、福祉和信息沟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最近,新加坡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原来“智慧城市”的基础上,以云计算技术和方法推动智慧国家的建设。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新产品,建立更加利民、便民的新型服务理念和体系,并采取措施强力推进。

3 云计算前沿技术简介

云计算的前沿技术,目前主要由国外大型IT企业掌控,如微软、IBM、亚马逊、谷歌、Salesforce以及英特尔开源、雅虎等。

微软推出的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平台,整合以往所用软件和数据服务,帮助开发可运行在云服务器、数据中心、Web和PC上的应用程序。这一大型应用软件开发技术,使得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利用微软全球数据中心的存储、计算能力和网络基础服务满足需求。Windows Azure云计算服务平台还包括Microsoft SQL数据库服务和Microsoft.Net服务。此外,微软还推出了企业Exchange的网络版和Office网络版,并预计投入200亿美元用较短的时间在各地建立起20个“云计算中心”。

IBM继推出即买即用“蓝云(Blue Cloud)”后,加大了与政府机构、大学和其它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于2008年向客户推出了第一套支持Power和x86处理器系统的“蓝云”产品。在蓝云平台一系列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支持下,满足来自各地的应用访问分布式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环境下运行。

Amazon于2008年推出了运用与云计算服务的简单存储服务(Simple Storage Service,S3);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简单排列服务(Simple Queuing Service)。目前,Amazon提供的是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的存储、计算机处理、信息排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入式服务。

Google继推出Google Apps近两年后,又推出了应用软件引擎(Google App Engine,GAE)。这个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是让外部开发者借用Google的GAE开发新的Web应用,而Google通过“云中心”向用户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这种让开发人员可以编译基于Python的应用程序并免费托管的服务,是Google围绕因特网搜索创建的一种新的超动力商业模式。

Salesforce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Force.com将发展重点由原来的SaaS(软件即服务)延伸到PaaS(平台及服务)领域。Force.com包括关系数据库、用户界面选项、企业逻辑,它还包括一个名为Apex的集成开发环境。这一平台可作为其它企业自身软件服务的基础,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具弹性、更智能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案。

云计算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密切协作和联动有力地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如谷歌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耐基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以及马里兰大学的合作研究;惠普、雅虎、英特尔推出的涵盖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联合研究计划等在创新技术和降低研发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云计算技术研发的范例。

目前,IT主力厂商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占领了云计算市场的绝大部分,也形成了这项技术的若干事实标准。云计算作为未来互联网业务的重要模式和电子商务主战场,已经成为全球IT行业的共识。因此,一些国际标准化组织,如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等已经开始着手云计算标准的研究,包括云计算的产业链,业务模型和参考模型。还包括安全、互操作、云计算的定义与技术架构、业务需求与商业模式等。云计算技术正在快速、有序、健康地发展。

摘要:云计算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因此,美国、英国、欧盟、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高度重视云计算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微软、IBM、亚马逊、谷歌等掌控着云计算的前沿技术,如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引擎(Google AppEngine,GAE)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已着手云计算标准的研究。云计算将在全球迅速发展。

关键词:云计算,发展,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云计算发展趋势一览[EB/OL].http://server.chinabyte.com.

[2]国际国内云计算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EB/OL].http://cloud.it168.com.

[3]全球及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EB/OL].http://www.enet.com.cn/esoftware.

[4]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云计算[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5]龚强.云计算及其在地理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测绘空间地理信息,2012(1):1-5.

[6]龚强.构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云初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1):1-4.

[7]龚强.论网格计算与云计算的关系[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1(4):9-12.

国外计算机 篇5

关键词:计算思维,计算机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

一、研究背景

计算思维是目前国际教育领域和计算机学界广为关注的一个概念 , 也是计算机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2006年 , 美国卡内基 · 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周以真 (Jeannette M.Wing) 首次提出并定义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 从此计算思维不仅仅只属于计算机学家和科学家 , 它变为当今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自周以真提出计算思维概念以来 , 世界各国针对如何培养计算思维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1]。

笔者在对大量文献和在线资源进行阅读和调查的基础上发现 ,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率先意识到计算思维对于21世纪人类的重要性 , 因而他们率先开展了计算思维培养与教育 , 已经发展并形成了一套适应各自国情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纵览各国计算思维培养现状 , 虽然各个国家对计算思维的重视程度不同 , 但相同的是 , 他们都将中小学作为计算思维培养的主战场 , 这与我国最初在高等学校开展计算思维培养的做法截然不同。在这些国家 , 计算思维教育不仅仅发生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 , 也发生在语言、数学、生物等其它学科[2];不仅发生在线下课堂,在网络上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本文将主要介绍国外在网络环境下是如何开展计算思维教育的 , 并对其所采用的优秀在线资源进行分析。

二、计算思维教育的国外优秀在线资源

美国是最早提出也是最早开展计算思维教育的国家。2007年3月 , 卡内基 ·梅隆大学(CMU) 和微软宣布建立微软—卡内基梅隆计算思维中心(MicrosoftCarnegie Mellon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Thinking)[3]。从2007年到2012年间 , 该中心每年都组织召开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议(仅2008年就举行了6次), 来自美国学术界与企业界的专家们围绕计算机科学新兴领域(尤其是计算思维)的内容展开了探讨 , 这对于美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思维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之外 , 该中心还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有关计算思维最新进展的一系列优秀论文及资源 ,Thinking myself(独自思考 , 网站名) [4]就是其中之一。

( 一 )Thinking myself

Thinking myself是由美国俄勒冈大学制作的一个用于向中小学生介绍计算思维概念在线网站。它由一些有趣的实例和小游戏组成 , 主要介绍和培养分解、抽象、模式和算法等计算思维知识。整个学习过程是由一个名叫KIKI的卡通人物来带领学习者进行学习。每当学习到一个计算思维概念时 ,KIKI会首先解释一下当前概念(如抽象、分解等)的含义 , 然后列举一系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实例来说明 , 之后会给出一个Flash制作的小游戏来巩固所学到的计算思维概念。例如 , 在教授“分解”概念时 ,KIKI首先介绍了分解就是将一个困难的问题折解成多个简单的问题 ; 其次 , 举了一个有关将乘法简化成加法的实例(数学上“7×3”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将7自加三次 , 因此我们在计算“7×3”时其实可以将其看作是“7+7+7”), 这个实例表明我们每天其实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对复杂问题的分解 ; 再次 ,KIKI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计算正方体面数的实例(要计算8个堆在一起的正方体有多少个面 , 我们可以将在正方体分解成8个小正方体 , 又知道每个小正方体有6个面 , 因而总共有6×8=48个面); 最后 ,KIKI邀请大家来玩一个关于排序的小游戏(要将4、11、9、7、2、10、1、6、5、14、13这十一个数字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 我们可以先将它们分为三组 :1至5的“4、2、1、5”,6至10的“9、7、10、6”和11至15的“11、14、13”, 然后分别在各个小组中进行从在到小的排序 :1至5的“1、2、4、5”,6至10的“6、7、9、10”和11至15的“11、13、14”, 最终将它们写在一起 , 就是最后的排序结果 :“1、2、4、5、6、7、9、10、11、13、14”), 这个游戏其实是要我们“分而治之 , 各个击破”, 体现了计算思维中“分治”的思想。

Thinking myself旨在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 希望通过学习之后 , 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认识到如果他们愿意进行独立思考并且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去看问题 , 那么就有可能解决他们面临的所有问题。Thinking myself中所列举的实例看似很简单 , 但它们本质上都体现了计算思维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对于中小学生来说Thinking myself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究竟什么是计算思维、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由此可见 , 计算思维并非是什么高深莫测、深奥难懂的计算机概念 , 而是任何普通人都可以理解和掌握的思维和技能。

Thinking myself主要通过实例与游戏来教授计算思维概念 , 与之不同的是Light bot(灯光机器人 , 网站名) [5]和Program your robot(编程你的机器人 ,网站名)[6]单纯地使用游戏来培养玩家的计算思维。Light bot和Program your robot是两款比较相似的机器人益智游戏。玩家通过简单的命令语句来对机器人进行控制 , 从而培养和强化相关的计算思维技能(如递归、算法等)。这类游戏往往分为不同难度的关卡 , 当玩家通过一关时 , 系统会给予相应的奖励 , 不断地吸引玩家继续下去。

(二)Code(代码 , 网站名)

目前在美国教授计算思维使用最广泛的在线资源是Code [7]。Code是一个面向公众的公益组织 , 成立于2013年 , 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 合作伙伴包括微软公司、苹果公司、亚马逊公司、美国男孩女孩俱乐部和大学理事会等。Code旨在提高计算机科学学习的参与度(尤其是那些女性和就业率低的有色人种学生的参与)。Code的口号是希望任何地方任何学校的任何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去学习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编程应该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等课程(例如 , 生物、物理、化学和代数等)一样 , 被作为教育核心课程的一部分。在Code上 , 目前主要有两类课程与活动 , 一类是通用型课程 , 如Hour of Code [8](编程一小时), 另一类是Studio Code [9]( 编程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 , Code上所有优秀的课程与资源都是免费向全世界开放的 , 因而已经被全世界的教育公益人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该网站也已经支持中文)。

1. Hour of Code

“编程一小时(1 Hour of Code)”是一个介绍计算机科学的一小时课程 , 它的目标是揭开编程的神秘面纱 , 让人们都可以学习基础编程技能。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举办编程一小时活动 , 但活动的基本目标是为了让数千万学生在“计算机科学教育周”(每年12月8日至14日)期间尝试编程一小时课程。但它并非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 , 在计算机科学教育周之外的其它时间 , 学生们仍然可以参与其中。

编程一小时活动是一个全球性的活动 , 每年在全球180多个国家有数千万学生参与了这个活动。无论是谁 ,身处何方 , 都可以举办一个编程一小时活动。编程一小时活动的课程已经支持超过30种语言 , 参加这个活动的学生可以完全不需要有编程经验。参与者的年龄范围可以是4岁到104岁之间。例如 , 在2014年的编程一小时活动中 , 在一周之内全世界有1500万名学生参与了学习 , 其中也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另外 , 在过去70年间 ,全世界越来越多女孩开始尝试学习计算机科学 , 而仅在2013年就有1000万名女孩参与学习。在中国大陆 , 也已经有491所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编程一小时活动。

编程一小时活动中的题目大部分是由Flash动画制作而成 , 学生可以通过鼠标拖拽的方式来完成编程(类似于Scratch), 而且这些动画中的主人公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如愤怒的小鸟、冰雪奇缘等),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每位学生在完成活动之后都会获得一份由Code颁发的证书 ; 表现好的学生 , 在完成活动之后会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

2. Studio Code

Studio Code与Hour of Code的区别在于 , 它并不是一些通用性的课程。Hour of Code上的课程都针对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的学生 , 学习时间也不再局限于一小时 , 往往学习完一门课程需要耗费学习者20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些课程大部分是由注册在Code上的教师自己开发的 , 他们将这些在线的课程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其他学校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利用这些课程。

以Studio Code上一个针对八年级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为例来说 , 完成该课程一共要花费15-20小时的时间。这门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科学和程序设计的核心概念 , 总共分为20个阶段(包括概念介绍、走出迷宫、计算思维、编程作画、歌曲创作等等), 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 , 它们的难度系数也不断提高。对于一些基础理论性的知识 , 主要是通过录制好的视频来呈现 ; 而对于那些操作性的知识 , 则要求学生通过鼠标拖拽的方式来编写一段简单的小程序来解决问题(例如 , 给出一张迷宫的布局图 , 要求学生通过“向前移动”“向后移动”“向左转”“向右转”这四条指令模块的堆积来制定行走路线)。在学习的过程中 , 网站会自动记录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时间、尝试次数、所使用编程语句的行数 , 这都将作为最后评估学生成绩的依据。如果学生学习耗时越短、尝试次数越少、所使用的编程语句越短 , 就会得到相应的奖杯作为奖励。

除了在教师的组织下的Studio Code学习之外 , 学生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该网站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 并且可以根据学习到的内容开发出属于自己的App, 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与Studio Code上的其它学习者分享。

(三)Bebras Australia Computational ThinkingChallenge(Bebras 澳大利亚计算思维挑战 , 网站名)

不仅仅是美国 , 在澳大利亚计算思维的培养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年澳大利亚政府都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Bebras Australia Computational ThinkingChallenge [10](以下简称Bebras), 鼓励中小学生以及全体国民通过在线资源来学习计算思维。

Bebras是一个国际首创,旨在提高教师和学生(8-17岁或学龄3-12年)的计算思维。Bebras支持的是澳大利亚中小学新的数字技术课程。它是由澳大利亚最大的信息技术研究组织“澳大利亚国家信息技术协会”(National ICT Australia,NICTA)运营 , 并由通信部代表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

Bebras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人可参与”。Bebras所包含的挑战由一系列短的问题组成 , 并通过云技术来传递。回答这些问题时不要求学习者必需具有计算思维知识基础 , 但这些问题却和计算思维概念联系非常紧密。要解决这些问题 , 学生需要站在信息、离散结构、计算、数据加工、算法概念等角度进行思维创造。每一个任务或问题都蕴含计算思维的一个方面 , 并且反映参与者在这些方面的天赋。学生可以在学校或在家通过网络来参与Bebras挑战。可以个人参与 , 也可以小组参与(最多4人)。该项目充分鼓励参与者的协作与分享。另外 ,Bebras是免费的 , 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而已。

Bebras任务主要分为五个困难水平 :3、4年级 ;5、6年级 ;7、8年级 ;9、10年级 ;11、12年级。每个水平都包含有15个问题。这15个问题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难度等级 : 容易(A)、中等 (B)、困难 (C), 每一个难度等级包括五个问题 , 学生答对一个A等级的问题将得6分 , 答对一个B等级的问题将得9分 , 而答对一个C等级的问题将得12分 , 具体分数细则见表1。当然 , 随着学生学龄的增加 , 问题也会日益困难。例如 , 在3、4年级中出现过的问题 , 有一部分在5、6年级的测试中也会重复出现 , 只不过原来在3、4年级中难度等级为C的问题 , 再次出现在5、6年级中时 , 它的难度等级可能就下降到了B或A。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Bebras挑战是螺旋式的知识结构。各等级之间难度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这和《数字技术》的知识结构是吻合的。因为在澳大利亚 , 中小学每个年级都会开设数字技术课程 , 各个年级之间在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上有重复 , 但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来说 , 学生要达到的深度或水平是逐渐上升的。这与其他国家(包括我国)的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的知识结构是相似的。

要想参加Bebras挑战 , 学生要先联系本学校 , 或者询问自己ICT老师、数学老师或科学老师 , 由教师们代表学校进行注册。如果是非在校的学生 , 可以由父母先注册为协调员。然后 , 由老师和协调员统一组织学生在每年(9月上旬)进行测试。在做完任务一周之后 ,老师或父母可以从Bebras服务器检索取回测试结果。此时 , 学生也可以登陆Bebras服务器查看自己在每个问题上的表现。如果学生对结果不满意 , 也可以重新测试先前做错的题目 , 如果重新提交的答案是正确的 , 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每一位完成Bebras挑战的学生,将会获得经过特殊设计的参与者证书。这种证书包括学生姓名和分数 , 最后将以PDF格式发送给协调员或教师进行本地打印。

那么Bebras挑战中具体问题是如何设置的呢 ? 下面介绍几个经典的实例 :

实例一 :Beavers密码(11、12年级 , 难度等级A)

Beavers想给朋友传送一些秘密信息。他们已经制定了一套加密消息的编码方案 , 所以其他人是读不懂的。在他们的编码方案中 , 元音字母(AEIOU)和标点符号是不变的。辅音字母都用相邻的下一个辅音来代替 , 例如用B来代替Z。那么“GIVE ME A CALL(给我打个电话)”加密过后是什么样子 ?

A. GOVE MI E CELL

B. FITE LE A BAKK

C. HOWE NI E DEMM

D. HIWE NE A DAMM

答案是 :D. HIWE NE A DAMM

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计算思维中模型和数据加密的理解。以一个学生容易理解的小故事来引入问题 , 然后给定一个编码方案(即模型), 让学生尝试运用模型去解决问题。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 但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 为学生后续在课堂中学习相关概念打下了基础。

实例二 : 维吉尼亚加密(11、12年级 , 难度等级B)

Beavers、Beatrix和Bruce要对他们三个之间私有的信息进行编码 , 所以为了使其他人不能读懂 , 他们编写抽定了一套加密与解密的方案。在发送或接收信息时 , 他们都使用相同的编码和解码方案。他们公有的密钥是CAB。例如Beatrix要加密一段信息给Bruce:Whendo we meet?( 我们何时见面 ?), 经过使用密钥CAB加密之后 , 得到的信息是“ZIGQEQZFOHFV”(因为C是字母表中第三个字母 , 所以信息中第一个字母W被其后的第三个字母Z所代替。因为A是字母表中第一个字母 ,所以信息中第二个字母H被其后的第一个字母I所代替 , 依次类推 , 如表2所示)如果不懂得加密与解密的规则的话 , 一般人是很难看懂的。如果Bruce的回答是“DUGOFXHO”, 请问运用密钥来对这条信息进行解码之后会得到什么答案呢 ?

答案是 :AT ELEVEN( 在十一点钟 )。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计算思维中对数据进行加密与解密的知识。通过这道题学生了解了如何利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与解密。与实例一相比 , 这里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数据加密知识——密钥。借助一个简单的案例 , 学生不仅仅了解了其中蕴藏的计算思维概念 , 而且能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找出答案 , 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实例三 :Bebrocarina(11、12年级 , 难度等级C)

Bebrocarina是一种特殊的乐器(类似于中国古典乐器埙), 它只有六个音调。在一个音调演奏完之后 ,接下来只能演奏相同的音调 , 或者上一个、下一个音调。因此写一个Bebrocarina乐谱通常只需要三个符号 :O、+、-(其中O代表重复演奏当前音调 ,+ 代表演奏当前音调的上一个音调 ,- 代表演奏当前音调的下一个音调)。因此使用这三个符号 , 只要基于一个起始音 , 你就可以写下一段旋律。但有时候写下的旋律可能无法在Bebrocarina上演奏出来。请问下列哪一段旋律是一定不能被演奏出来的 ?

A. +OOO+OOO+OOO+OOO+

B. - - - - - O + + + + + O - - - -

C. - - - O + - O - - O O O +

D. - - + - - + - - O - + -

答案是 :D(无论起始音调是哪一个 , 最终选项D都不能够被完整地演奏下来)。

这道题考查了计算机科学中“越位”或者“溢出”的概念。例如 , 如果当前音调已经是Bebrocarina所能演奏的最高音调时 , 倘若再遇上一个 +, 要求再往上升高一个音调 , 这显然超出了Bebrocarina所能演奏的音调范围 , 这就类似于“溢出”或“越位”。这道题很巧妙地将抽象的计算机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 对教师教授抽象的计算思维概念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三、结束语

国外计算机 篇6

随着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技术的日渐成熟, 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普及, 云服务逐步在工业、交通、能源、医疗、市政等各个领域得到运用, 全球全球云计算市场迅速发展。为满足这种市场需求, 众多IT企业纷纷进军云计算领域, 大力布局云计算业务。但是, 无论是IBM、谷歌、甲骨文这样的传统老牌企业, 还是如VMware因云计算而崛起的企业, 只依靠自已的技术累积、知识沉淀、研发投入都无法迅速占领市场。

战略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快速成长和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Rober (2001) 指出战略并购是出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战略需要,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并产生协同效应, 创造大于各自独立价值之和的新增价值的并购活动。无论是软件厂商、硬件厂商, 还是电讯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 都企图通过战略并购的方式迅速扩张, 完善自身的产业链, 成为完整的云计算供应商, 这就导致了一系列云计算领域的收购交易。根据全球著名会计公司Ernst&Young的报告, 2012年的兼并和收购案中, 有超15%的兼并和收购案与云计算和Saa S有关;2013年一季度全球云计算领域并购接近120起, 占技术并购总事件的18%, 是并购交易量最多的领域。

目前中外学者对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并购中的技术性问题、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等方面。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企业战略并购有什么特征, 是否有区别于传统产业的并购动因, 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在互联网搜索到2009-2014年2月公开报道的149起国外云计算企业战略并购案例进行了分析。

2 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2.1 全球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自云计算的概念在2006年被首次提出以来, 全球云计算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在2014中国通信行业云计算峰会上指出, 到2014年年初, 美国已有300多家政府机构和1500多家教育机构使用了公共云服务进行大数据分析、高性能计算、网站托管和灾备;美国联邦政府云计算采购额2013年已经达到9.68亿美元, 2014年预计会达到15.9亿美元。Sail Point在2013年年底的一份调查发现, 拥有5000名以上员工的大型企业有84%应用了云服务;而那些没有投资云计算的公司正计划应用云计算;63%的受访公司表示, 他们需要IT决策者在增添新服务时考虑云服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3信息经济报告》, 首次关注到信息技术领域的“云计算”及其所带来的“云经济”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报告认为, 这一全新的经济理念与实践, 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机遇, 发展中国家应意识到这一任务的紧迫性。

据Gartner公司2014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2013年全球广义云服务市场高达1317亿美元, 年增长率为18%, 继续成为全球ICT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17年的预计更会达到2442亿美元, 未来几年内会继续保持15%以上的增长。市场研究公司IDC在2013年12月发表的报告显示, 2014年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将大幅增加, 数据全球化将为云市场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云技术及服务在2014年将增长25%, 投资将超过1, 000亿美元。IDC预计2015年云计算将创造1400万工作岗位, 到2020年欧盟的云计算将对GDP贡献超过1600亿欧元。毫无疑问, 云计算将是未来的一大主流趋势。

2.2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 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确立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培育与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明确提出要“促进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及规划政策以促进云计算发展, 工信部已启动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近几年来, 云计算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 在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得到应用。

我国累计已有30多个省市发布了云计算战略规划、行动方案或实施工程, 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当中。中研普华的《2014-2018年云计算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2012年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达35亿元左右, 较2011年增长70%, 远高于同期国际市场25%的增速水平;刘多在2014中国通信行业云计算峰会上指出, 到2013年中国公共云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了47.6亿元人民币, 预计2014年将达到62.8亿元人民币。在工信部的调查中显示, 8%受访企业已经开始了云计算应用, 其中公有云服务占29.1%, 私有云占2.9%, 混合云占6%;更有76.8%的受访者表示会将更多的业务迁移至云环境。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年底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在内蒙古的云计算投入到达到200亿元。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 随着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 市场规模将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3.69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50%, 同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将持续上升。赛迪报告预测, 2014年我国云计算将从发展培育阶段步入快速成长阶段, 新的产业格局将会形成。

3 国外云计算企业战略并购概况

笔者利用百度、Goolge、360搜索等搜索工具, 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从2009年1月到2014年2月间有公开报道的149起国外云计算领域的企业并购交易, 其中有披露并购金额案例37起, 涉及并购金额849.21亿美元, 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从2009年到2013年间, 云计算企业并购间交易数呈现出“增加-减少”的趋势。在产业发展初期, 众多IT企业急于布局云计算, 纷纷进行企业并购, 随着布局的逐渐完善, 逐渐减少并购, 转而有选择地进行并购。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互联网搜索资料整理所得。

这些交易的收购方以大型、超大型IT企业为主, 如表2所示。传统巨型IT企业IBM、戴尔、谷歌、惠普、甲骨文、微软、思科、英特尔等在云计算领域共实施了108起交易, 占75%。而被并购的企业多数是新创立的企业, 例如2009年Sun公司收购的云计算技术公司Q-Layer创立于2005年;2012年思科以12亿美元收购的云计算网络公司Meraki成立于2006年;2013年英特尔收购的API管理服务公司Mashery是成产于2006年的创业公司;IBM在2014年收购的云计算公司Cloudant创立于2008年。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互联网搜索资料整理所得。

无论是收购企业还是被收购企业, 美国企业都占了绝大部分, 如表3所示。收购方有144家是美国企业, 占98%;被收购方有140家在美国, 占94%。虽然这种情况有统计因素造成的影响, 但更是从另一方面表明了美国在全球云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于1993年9月正式推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 使得美国的信息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互联网搜索资料整理所得。

从并购方式来看, 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在这149起并购案例中, 绝大多数的并购都属于横向并购。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兴企业, 企业企图通过横向并购完善自身的产业链, 从而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另有部分企业通过纵向并购延伸产业链, 少数企业通过混合并购的方式进入云计算领域或云服务的新领域。各收购方都是选择符合自身战略的并购目标, 因而各收购企业收购的重点和方向有所不同, 各有侧重。IBM侧重于并购与公司的商业分析战略相关的企业, 例如其在2011年并购的风险管理软件公司Algorithmics、云分析公司Demand Tec、智能分析公司i2、供应链分析公司Emtoris, 都是为了强化商业分析能力。微软认为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将会是“云+端”的组合, 因此, 它的并购注重“云+端”的结合, 如其在2011年收购的视频搜索公司Videosurf和Prodiance软件公司和Skype等三家公司。谷歌的并购深化和扩展了云服务能力, 2011年谷歌的24项购分别围绕着Google+、Google搜索、Android、Google TV、Google Wallet和Youtube来展开;2013年收购的网络应用服务商Talaria是对谷歌云平台团队的很好的补充。另外, 思科则通过并购拓展了云业务, SAP利用Saa S并购提升了公司的业务扩张能力。

4 国外云计算企业战略并购动因

企业实施并购的根本动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造价值, 追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较多,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已经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 分析也比较全面。但是, 对于云计算企业并购具体战略动因的研究较少。本文在上述国外并购案例的基础上, 分析云计算企业战略并购的主要具体动因。

4.1 通过并购完善产业链

自2006年云计算被作为一个明确概念提出, 云计算产业迅速发展。云计算产业链涉及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终端等方方面面, 一般的企业很少能够覆盖全产业链。正如以往的技术变革一样, 云计算的到来, 促使IT企业更加明显地发现在云产品线和解决方案上的不足。而产业技术转型、市场快速变化使企业不能花费较长的时间来研发, 而只能过并购、资源整合等模式来快速获得所需的技术、能力, 完善产业链。自2009年以来, 为了抢占云计算先机, IT巨头加快收购中小型IT企业, 希望借收购补足其产品不足, 提高其云解决方案和云服务能力。例如, IBM收购Platform和Demand Tec、微软收购Skype、甲骨文收购Select Minds、Intel收购Mc Afee等。

4.2 通过并购进入新的领域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每一个产品都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企业一方面可以不断开发新品种以适应产品生命周期, 另一方面则要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有意识在进行产品的转移, 而并购是企业进行产品、进入新领域的有效的快捷方式。并购与新建投资相比, 减少了进入不熟悉领域所面临的风险, 能有效地降低了进入壁垒, 并且收购方可以利用标的企业的技术、销售渠道、已有的市场份额等, 能够较顺利进行新领域。戴尔于2009年开始业务转型, 为此戴尔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活动, 包括了软件、解决方案、存储、网络、服务等等方面, 如2009年以39亿美元收购Perot Systems开始从硬件设备制造商向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2011年收购Force10, 全面转型云计算。2011年SAP以34亿美元的现金收购美国云计算服务公司Success Factors, 从而加入企业云计算服务领域的竞争。2012年雅虎表示将转变成为一个“侧重移动平台的公司”, 同年收购移动应用开发商Stamped, 并考虑收购约20个小规模对象。

4.3 扩大市场份额

市场是企业存在的根本, 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亨德森指出:“任何经营领域的优秀者, 都是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厂家。这方面的失败就是竞争的失败。”长期以来, 市场份额一直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因为市场份额是反映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实力的一个重点指标。企业通过并购, 能够获得并购标的市场份额, 较快地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2011年Salesforce.com收购私营企业Heroku, 使它获取公共云计算服务市场更大的份额。2011年戴尔收购私有公司Scalent, Scalent的软件也是戴尔“先进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的一部分, 戴尔希望以此使得企业解决方案部门业务倍增。

4.4 为遏制竞争对手而进行并购

通过并购整合, 收购方可以获取发展所需的技术、能力, 可以减少竞争对手或延缓竞争对手的发展。2011年甲骨文以15亿美元收购CRM云服务公司Right Now公司, 明显遏制了Salesforce.com的扩张。2010年惠普抢购3PAR,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戴尔在企业级市场的发展劲头日盛, 惠普不得不加以遏制。思科并购v Cider则是对VMware收购Nicira的回应。

4.5 增强在某领域的优势

企业通过并购, 不但获得了被收购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各项资产, 还获得了标的企业的技术, 能够加强收购方在某领域的优势。2011年思杰系统公司Cloud.com公司, 希望通过此次收购进一步确立其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方面的领先地位;德国企业应用软件厂商SAP以收购美国云计算服务公司Success Factors, 从而在人力资源应用领域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微软85亿美元收购Skype强化了微软在沟通解决方案上的能力。

5 国外云计算企业战略并购对我国的启示

5.1 政府应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1993年美国政府推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 在全球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也造就了美国信息经济的辉煌。我国政府应加紧落实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云计算重大项目和企业, 在财政税收、投融资、人才、土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充分利政府采购制度, 以应用示范和扶持为重点, 优先采购国内自主创新的云计算技术产品和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应跟踪研究云计算产业的特点, 适时研究制定相关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保护等的法律法规。

5.2 政府应鼓励技术创新

在IT行业, 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远高于其行业。创新是科技企业获得竞争能力的途径, 也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根本。从国外的并购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 被收购的云计算企业大多数是创业公司。目前, 在云计算产业链中, 中国企业对一些重要的标准、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等掌握的比较少。因此, 只有通过鼓励技术创新, 发展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 才能促进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5.3 企业应结合云计算产业的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来选择并购策略

并购策略的选择和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之间有着内有的贺逻辑关系。丁焕明 (Graeme K.Deans) 等提出的产业演进曲线将产业演进分为初创、规模化、集聚、平衡和联盟等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后期和第二阶段会有暴风雪般的并购活动;在第二阶段的末期或第三阶段不会发生很多的并购活动, 但会发生超大规模的交易和大规模的并购;在第四阶段, 很少发生并购交易。但由于云计算产业具有跨地域、报酬递增、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特点, 云计算企业的并购策略区别于其他传统行业的规律, 尤其是我国云计算产业具有发展时间较短, 网民规模巨大等特点, 使国企业在选择并购策略时更应考虑产业环境。

5.4 企业应结合自身战略和业务特点来选择并购标的

企在制定并购战略时, 首先要考虑目标公司必须符合自身的战略需要。IBM、微软、甲骨文、SAP等都是在制定清晰的云计算战略的基础上实施相关的并购。此外, 业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 姚益龙等 (2009) 研究认为, 成长期的企业比较适合进行横向并购;成熟期的企业适合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衰退期的企业, 比较适合混合并购。因此, 国内应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云计算并购。同时, 国外企业并购的实践也表明, 企业应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 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搜寻并购目标。美国企业并购了比利时、德国、英国等的云计算企业。

5.5 企业应关注商业模式创新

云计算提供的是基于网络的资源和服务, 是ICT产业服务化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 同是也是商业模式的革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价值的“放大器”与“倍增器”, 也增加了技术创新模仿的壁垒, 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云计算企业通过并购, 不仅能够满足自身技术创新的需要, 而且可以通过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 重塑自身的商业模式, 增加价值创造, 获得市场领先优势。

5.6 做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增加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 大部分企业在并购后没有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有关研究表明, 70%的并购失败是由于并购后的整合。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指出, 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项财务活动, 只有在资源整合上取得成功, 才是成功的并购。美国《商业周刊》在分析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案例时认为, 业务资源整合要深度融合才能取得并购成功。一次成功的并购, 并购后如何做好整合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将收购的产品、服务、技术等整合进既有的产品线服务组合, 发挥效用, 才是真正考验企业的创新能力。收购方应对并购目标有全面的了解, 包括对运营模式、市场份额等等, 以及深入理解细节方面, 如管理团队、技术团队、企业文化等, 找到切入点, 实施具体的整合活动, 做到企业战略、业务协同、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财务等方面的全面整合。

6 结语

本文将企业并购理论运用于对海外云计算企业并购的分析, 对海外云计算企业战略并购的特征、动因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 并分析了海外云计算企业战略并购对我国的启示, 但主要侧重于企业的微观层面。然而, 云计算企业的并购对整个产业的结构也必将带来深刻的影响, 云计算企业并购是否会催生IT寡头, 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因此, 并购对产业方面的影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ROBERT M G.公司战略管理[M].胡挺, 译.北京:光明报出版社, 2001:3-6

[2]樊燕萍.基于整体优化原理对战略并购问题的系统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 2011, 19 (2) :59-61

[3]罗福凯, 邓颖.战略性要素资本与企业战略并购[J].财会通讯.综合, 2012 (2) :6-9

[4]马亮.公司并购动因理论述评[J].企业导报, 2013 (21) :33-34

[5]清科研究中心.201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投资研究报告[D].2013年7月

[6]姚益龙, 赵慧, 王亮.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类型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中大管理研究, 2009, 4 (4) :35-49

[7]张金鑫, 王清剑.战略并购中协同效应的来源[J].财会研究, 2009 (21) :56-58

[8]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9]周文, 井明洋, 吴辰康, 等.中国云计算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J].上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9 (1) :26-30

【国外计算机】推荐阅读:

国外艺术07-16

国外市场05-28

国外投资06-09

国外德育06-15

国外电影07-05

国外研究07-11

国外资源08-11

国外制度08-27

国外企业08-29

国外乡村09-17

上一篇:语篇图式下一篇:线性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