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效果

2024-06-08

冷藏效果(精选7篇)

冷藏效果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本试验于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进行。供试石榴品种为会理青皮软籽, 由冷藏企业采摘于同一地块, 采后当日运回贮藏库, 当日进行处理, 处理后置于露地进行自然预冷, 次日入库冷藏。处理前对果实进行分选, 选择大小均匀、未见病虫害、萼筒基本完整的果实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处理方法

将石榴果实分别放置于不同包装容器中。容器包装为筐内膜袋 (软质、普通) 、泡沫箱、纸箱;筐内模袋进行扎口, 泡沫箱和纸箱进行封箱, 之后入库。以上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 每个重复45个果实。

1.2.2 贮藏环境 贮藏温度为 (4±1) ℃, 相对湿度90%, 普通机械冷库。

1.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为减小开箱接触空气造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每次观察记载后的样本, 不再留作试验观察。

1.2.3. 1 腐烂指数 腐烂分级标准为:0级无腐烂;1 级, 腐烂斑面积≤10%;2级, 11%≤腐烂斑面积≤3 0%;3级, 31%≤腐烂斑面积≤50%;4级, 腐烂斑面积>50%[3]。

腐烂指数=∑ (腐烂级别×果实个数) / (最高腐烂级别×果实总个数)

1.2.3. 2 新鲜度

指果皮色泽明亮程度, 果实失水程度。1级:果皮色泽明亮;萼筒新鲜, 未见失水现象。2级:果皮色泽较为明亮;萼筒较新鲜, 少数果实萼筒略有皱缩。3级:果皮色泽中等明亮, 少数果实果皮略显失水有皱缩;萼筒色泽晦暗, 半数果实萼筒出现失水皱缩。4级:果皮色泽晦暗, 半数果实果皮略显失水有皱缩;萼筒色泽晦暗, 半数果实萼筒变色呈褐色或黑色。5级:果皮变色呈褐色或黑色, 多数果实果皮失水皱缩或干缩;多数果实萼筒变色呈褐色或黑色, 或干缩。

1.2.3. 3 色彩保持程度

指果皮颜色绿与红的保持程度。1级:果皮绿色与红色明显, 与田间果实的表现相似;萼筒或萼筒基部绿色明显。2级:果皮绿色与红色较明显, 果面某部分开始显现褪绿泛黄;萼筒或萼筒基部绿色不明显。3级:果皮绿色与红色片状减退, 出现条纹状色斑, 果面褪绿泛黄明显;萼筒或萼筒基部已经无绿色。4级:多数果实出现条纹状色斑, 绿色不明显;萼筒或萼筒基部泛黄。5级:多数果实果皮红色淡薄, 全果无绿色, 全果泛黄明显。

1.2.3. 4 商品果率 总果个数-腐烂果个数/总果个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容器包装的果实腐烂指数

从腐烂指数看贮藏效果, 泡沫箱和纸箱效果明显优于筐膜袋。泡沫箱和纸箱效果等同。

2.2 不同容器包装的果实商品率

生产上, 在出库选果包装时, 单个果实上病斑面积1~3cm2即作为次果。

从果实商品率看贮藏效果, 纸箱包装优于泡沫箱。

2.3 不同容器包装果实的新鲜度

2.4 不同容器包装果实的色彩保持程度

果实新鲜度和色彩保持程度, 纸箱优于泡沫箱, 泡沫箱优于筐膜袋。

3 小结与讨论

会理石榴采用3种容器包装进行冷藏, 从果实腐烂指数、果实商品率、新鲜度、色彩保持程度等4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纸箱效果优于泡沫箱, 泡沫箱效果优于筐膜袋。

筐膜袋、纸箱是会理石榴冷藏最常使用的容器包装方式, 2014年以来, 泡沫箱作为石榴冷库贮藏的容器得到较大量的使用。我们在调研中对一个全部使用泡沫箱的新建冷库进行了随机取样调查, 贮藏期2个月, 腐烂指数0.00、果实商品率99.6%, 新鲜度与色彩保持度都很好, 贮藏效果超过本项试验中的泡沫箱容器。

在本项试验中, 纸箱容器显示出最佳贮藏效果。这可能得益于试验冷库对使用纸箱容器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管理经验。在对冷藏石榴的普遍调研中, 也发现一些冷库使用同样的纸箱容器而贮藏效果差, 有待继续试验与研究。

摘要:随着会理石榴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 石榴产量逐渐增加, 石榴鲜果贮藏率也随之逐年增大。在会理县的石榴冷藏产业中, 贮藏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1]。贮藏效果的差异与冷库硬件设施[2]、贮藏温度、湿度、保鲜剂等诸多因素有关。在贮藏实践中还发现与石榴的容器和包装有关。为此, 笔者特进行了本项试验。

关键词:包装,容器,冷藏效果,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彩, 张国薇.攀西地区石榴冷藏现状及对策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 2015, 10.

[2]王彩, 张国薇.四川石榴冷藏库硬件设施问题与技术改进[J].四川农业科技, 2016, 1.

[3]付娟妮, 刘兴华.石榴贮藏期腐烂病害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果树, 2005 (4) :28-30.

冷藏效果 篇2

此次会议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委员会主办, 上海物流装备展示交易中心, 中交百企 (北京) 企业管理中心承办。共有来自全国冷藏运输及冷链物流的3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 探讨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张签名对我国冷链物流和食品物流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做了介绍。

世界500强企业—英格索兰公司 (Ingersoll-Rand) 全球副总裁宋振宁 (Joff Song) , 意大利梦尼特公司执行总裁奥依塔那, 希克制冷亚洲有限公司亚洲区销售总监谭志豪, 德图仪器国际贸易 (上海) 有限公司全国食品市场经理周森, 丹佛斯中国食品冷链部门成耀龙, 上海医药物流中心副总经理胡颖等国际、国内知名冷链设备及冷链物流公司负责人就我国食品、医药等冷链物流的发展发表了演讲。

冷链物流空间巨大

英格索兰公司的气温控制部门成立于1932年, 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制冷和冷链运输设备企业之一, 宋振宁向与会人员介绍:2006年, 中国整个易腐食品的损失高达700亿人民币, 约占总体价值的20%;近几年, 中国牛肉产量年增长22%, 其中80%通过现代零售业通路实现, 需要冷链物流介入;乳制品年增长38%, 尤其是酸奶和巴氏杀菌奶更需冷藏运输;而目前, 我国的冷链物流相对薄弱, 保温车、冰块、棉被在冷链运输中广泛使用。因此, 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和市场发展前景。

在嘉宾互动环节, 宋振宁谈及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瓶颈:一是冷链物流的许多标准难以统一;二是我国目前冷链运输车很大部分采用国际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跑长途, 存在能源的大量浪费。

针对这两个问题, 戴定一表示:目前, 冷链物流相关各环节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 但主要是一些推荐性的标准, 实际推广的时间和力度上尚需加强;谈及我国冷链物流采用国际海运旧冷链集装箱的现状, 他表示, 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以及综合考虑油价成本,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运输车辆采用更为先进的制冷设备,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这也预示着未来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据了解, 采用国际海运旧冷链集装箱改装到公路冷链运输车上, 改装的直接成本相对较低, 但是海运集装箱制冷主要运用电能, 将其改装到公路运输车上, 须经过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能源多次转化, 再加上海运与陆运的差别较大, 能源利用率较低, 而直接采用陆路运输的专业制冷设备, 能源利用率可大大提高。

食品冷链基础薄弱

张签名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是完善且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目前, 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下运销的;虽然我国冷冻食品产销冷链稍好, 但部分产品在流入集贸市场拆散零卖时, 冷链存在中断现象。

英格索兰公司展示的数据也显示,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 如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及美国高达85%的生鲜农产品通过冷链供应;甚至发展中国家的智利、泰国等国家冷链应用率也已经达到45~50%;而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薄弱, 冷链应用率不到10%。

二是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 第三方介入很少。据了解, 我国绝大多数的国内易腐食品的物流业务都由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完成, 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 如我国知名的双汇、三全等食品巨头, 大多靠自己的冷链物流来完成服务。

三是我国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装备不理想。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大约有公路冷藏保温车辆3万辆, 而美国有20万辆, 日本12万辆, 我国冷藏保温车辆占货运车辆比例仅为0.3%左右。目前, 我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 冷藏车只有6970辆, 仅占2%, 铁路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 不到铁路货物总量的1%。

在冷链物流的冷库设备环节, 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700多万立方米, 但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 重视肉类冷库建设, 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 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 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的发展误区。

农业冷链谋划发展

上海名特农产品国际物流与交易基地、上海谷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昌宏介绍了有“东方冷链港”之称的上海名特农产品国际物流与交易基地的发展情况。

据了解, 上海名特农产品国际物流与交易基地占地100公顷, 位于上海市南汇区, 是上海空港物流园区和海港物流园区的有力辅助和补充。建成后, 将形成现代化、集约化的农业冷链物流中心, 极大地促进上海农业流通产业链的形成。

同时, 该农业冷链物流中心将依据“高起点、高水平”与“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原则, 建立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容积为50万立方米, 且总存储量高达10万吨级的现代化国际冷链物流集成体系, 其中温层覆盖0℃至10℃和-7℃至0℃的冷藏立体储藏区、-25℃至-18℃的冷冻立体储存区, 以及专门为精致水产品提供服务的-60℃至-55℃的超低温冷冻立体储藏区。同时, 该冷链物流中心建立的36个确保冷链不间断的密封式卸货作业平台, 能有效地满足涉及农类的多品项与快响应的需求。

冷链标准正在建立

此次会议, 相关专家还就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上海在这些方面做了诸多尝试, 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了解, 为加快上海现代服务和物流业的发展, 上海冷链物流行业的政策体系和物流标准一直在不断完善中。早在2006年4月4日举行的“2006年上海食品物流与冷链技术发展论坛”上, 上海就明确指出了现代化冷链物流的发展, 应该把握冷链物流发展的三大趋势, 即加速冷链物流规范标准的国际化、加大冷链物流的经营创新、加紧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

一年后, 上海在冷链物流体系的核心议题—“冷链物流标准化”领域率先破题, 于2007年8月率先审议并通过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 并于同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成为国内第一个食品冷链物流的地方标准。

生鲜食品冷藏技术 篇3

1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基本介绍

1.1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在食品保鲜中所处地位

生鲜食品作为一些不需要深入的加工处理, 只需要简单保鲜和整理就能售卖的食品的总称, 具有储藏期较短的特点。在将生鲜食品从工厂发往各个运营商的过程中, 则更容易由于运输过程的颠簸、温度高等其他不良因素加快其腐败的速度, 造成生鲜食品大量腐败, 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 生鲜食品的保鲜技术可谓在食品保鲜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食品能够保质保量的运往各销售点的保证。

1.2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应用现状

生鲜食品的保鲜技术的应用现状可从国内外两方面进行分析。国内方面, 我国的冷藏技术开始的并不晚, 陆陆续续的修建了许多座气调贮藏库, 并且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按理说在生鲜食品的冷藏方面, 应该算是耗费了很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然而, 取得的效果却不尽理想。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我国在进行盲目引进的同时忽视了对自身国情以及实际情况的考虑, 这就直接导致了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并不能发挥其作用。相反, 由于其他相关设备的老化、低温设备的效果不理想等等原因, 反而加大了生鲜食品的损耗, 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另外, 也严重威胁到了食品安全。此外, 在国家出台的相应制度中, 针对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条款还太少, 或者是不具有针对性, 在对生鲜食品保鲜的技术革新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高。而在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应用方面, 国外的现状则明显优于国内, 并且形成了从采购、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配送一体化的模式。不仅对生鲜食品的保鲜高度重视, 而且在对生鲜食品的预冷、整理以及运输过程中都采取了相应的保鲜措施。尤其是在政府的相关政策上, 更是有所体现, 从另一方面加强了对生鲜食品保鲜的重视程度, 加大了对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力度, 这也就促进了国外科学家对这方面主题相关技术研究, 从而使得生鲜食品保鲜技术日益先进。

1.3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生鲜食品的保鲜过程涉及多个环节, 而且在许多环节当中都涉及了对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进行食品保鲜,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是生鲜食品的冷冻运输及配送过程中, 由于这个过程较长, 生鲜食品发白的可能性更大, 因而一定要注意在保证运输车良好性能的同时, 对运输车低温系统的检查, 保证生鲜食品的低温环境。另外, 在生鲜食品的贮藏过程也一定要保证冷藏柜等冷冻贮藏设备的正常运行。

1.4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发展前景

作为与民生相关的一项重要技术,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首先, 它有效的解决了生鲜食品易腐败的问题。通过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合理应用, 可以有效促进食品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另外, 对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科学合理的应用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食品的销售成本, 使得食品企业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对食品进行销售, 亦或是将食品以低价批发给各个销售点。同时, 由于生鲜食品本身易腐败、保质期短的特点, 加大了保证其原有风味的难度,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其口感, 从而间接的提高了生鲜食品的销售量, 为食品企业带来较大收益。

2 应用生鲜食品冷藏技术的意义

2.1 生鲜食品的需求量大, 需要科学的冷藏技术

对生鲜食品的需求量是促进其大量销售的基础, 而需求量越大, 也就意味着在加工、运输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腐败量更大,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 必须采取科学的冷藏技术。对生鲜食品的保鲜进行全面的调控。并且从对果蔬、肉禽等的预冷加工开始, 到对生鲜食品的冷冻贮藏、特别是在冷冻运输及配送等方面进行全面应用, 保证对生鲜食品从出工厂到运输过程以及销售过程中, 不出现或者少出现生鲜食品腐败的情况。

2.2 给物流服务机构带来巨大商机

对生鲜食品的保鲜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资, 这就无形之中加大了食品企业的资金投入, 提高了生鲜食品的销售成本, 而这一过程又是保证生鲜食品的质量所不可避免的, 这就使得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的存在成为了一种必要。在生鲜食品的销售全过程中, 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承包了对生鲜食品的冷冻运输及配送这一方面的工作, 这种办法能够减轻食品企业的压力, 是其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生鲜食品质量的提高方面。对于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来说, 与众多食品公司的利益合作可以为其创造可观的利益, 在达到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为食品企业减轻“重担”的同时, 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2.3 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

近年来, 有关食品安全的案件层出不穷, 造成了人民的恐慌, 对食品的购买也采取了越来越谨慎的态度, 在不利于食品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提醒我们, 要日益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而要保证食品安全, 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技术的应用起到的重要作用可见一般。因为对生鲜食品的有效保鲜, 使其避免各种微生物和细菌的滋扰, 防止腐坏变质的现象发生, 保持生鲜食品的原味以及质量, 从而有效的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生鲜食品冷藏技术的合理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可以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 使其满足国内外对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的现状, 而且对于规范我国食品行业的食品保鲜工作, 增加其营业额, 通过保持食品的“高鲜”来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人民饮食安全性的有利保证。特别是在我国, 生鲜食品的冷藏技术虽然还存在诸多不足,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的逐渐提升, 一定能在生鲜食品的冷藏技术方面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郑先章, 熊伟勇.减压贮藏技术在生鲜产品不冻结保鲜与食品安全方面的实践[J].冷藏技术, 2010.

百合切花如何冷藏保存长久 篇4

1湿藏

将百合切花放在有水或一定保存液的容器中贮藏。保存液中主要含有杀菌剂、糖、乙烯抑制剂和生长调节剂等。这种贮藏方式不需要包装,但湿藏法需占冷库较大的空间。湿藏法只用于正常销售、小批量或短期贮存的切花。贮藏温度为1~2℃,最长贮藏时间为4周。

水质对切花湿藏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尽量不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含盐量高,以使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最好。此外,还应注意水质清洁,切花的茎和叶通常会被来自土壤或水中的微生物污染,它们会在贮液中或花茎导管中繁殖,而堵塞茎的吸水作用,加速切花萎蔫。某些化学制剂和紫外线可以控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如次氯酸钠就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它一旦与有机物接触,就释放出游离氯,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2干藏

在贮藏之前、对切花进行包装后。贮藏于0℃至1℃冷库中,可以贮存6周,且贮存切花质量好,也节省贮藏空间,适于大批量贮存的需要,但包装切花需要较多的劳力和包装材料。如果采用气密型薄膜包裹切花,随着包装内切花的呼吸,内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下降,形成所谓的改良气体,则有利于切花贮藏,其贮藏期比一般非密封膜包装延长。

冷藏运输管理系统应用 篇5

1.1 冷藏运输概述

冷藏运输是指将易腐食品在低温下从一个地方完好地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专门技术, 是冷藏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由冷藏运输设备来完成。冷藏运输本身能维持一定的低温环境, 并能运输低温食品的设施及装置。根据运输方式包括陆上冷藏运输 (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 冷藏集装箱、船舶冷藏运输和航空冷藏运输。

1.2 冷藏运输系统的研究现状

冷藏运输作为整个冷藏供应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我国的现有冷链系统中较为落后, 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冷链系统的发展。冷藏运输整体的管理流程较为复杂, 为普通的中小企业增加了成本负担, 企业和客户对冷藏运输的重要性缺乏统一的认识。在技术方面, 还需要发展监控冷藏运输全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控技术, 从而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所引起的食品变质问题。需要建立强大的后台信息平台, 将货运信息、温度值等重要信息进行存储, 保证冷藏食品安全事件的可追溯性, 提高整个冷藏运输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1.3 冷藏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意义

通过与冷藏运输企业的交流以及对冷藏运输流程的分析, 可以发现目前各类冷藏运输企业在运输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信息化程度低大多数冷藏运输企业采用的依旧是纸质报表方式的信息管理方式。在货品装车、冷藏车辆发货、客户验收、车辆返回入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登记书写大量的文字信息。随着企业长期的运输业务, 大量的纸质文档资料给信息整理和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 温度监测数据难于管理温度记录仪中的记录数值只能够通过与温度记录仪相匹配的专业分析软件来读取和分析。但是, 温度记录仪的专业分析软件是一款单机软件, 只能够在已安装的计算机上来对温度记录仪进行操作。这造成了温度记录仪使用人员的不便。

2 系统分析

2.1 系统需求分析

传统的冷藏运输方式的单纯的公路运输与简单的软件配合, 温度控制和监控做起来相当困难并且GPS定位没有很好的结合, 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程度低, 大多数冷藏运输企业采用的依旧是纸质报表方式的信息管理方式。在货品装车、冷藏车辆发货、客户验收、车辆返回入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登记书写大量的文字信息。

二是温度监测数据难于管理, 温度记录仪中的记录数值只能够通过与温度记录仪相匹配的专业分析软件来读取和分析。

三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 客观地要求我们及时采用新的科学技术, 确保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2.2 功能需求分析

结合冷藏运输实际和发展水平, 要求系统具备五个主要功能。

(1) 温度实时监控功能:系统能够实时的检测到冷藏车内当前的温度, 然后将温度即时上传到网上客户端, 方便客户和管理人员查询。

(2) 车辆和历史行程及当前位置查询功能:系统能根据GPS定位, 将当前的货车行驶位置回报到网上客户端, 并且记下货车的历史行程上传到网上,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信息来得知货物目前位置及货车的历史行程。

(3) 故障警报功能:如果货车意外断电或者出现车祸等意外情况, 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 将故障情况原因上传到客户端, 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便可得知, 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4) 发车和回车登记功能:系统会在发车的时候通知客户, 用短信来通知客户, 客户会在第一时间得知自己的货物已经发货, 回车登记, 在货车回车的时候系统也会短信通知客户然后确认货车任务完成, 通知管理员安排下一次的任务

(5) 车辆管理:主要是针对货车的设备以及货车出车状态的管理, 实时能够知道货车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以及货车上设备的状况。以便出现状况, 及时通知维修。

3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模块设计

冷藏运输系统主要分为五大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运输信息管理模块、冷藏货物信息管理模块、运费管理模块和车辆管理模块, 如图1所示。

3.2 数据流图的设计

冷藏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的程序性很强, 需设计从发车到回车的全部流程, 这就是系统的设计问题。为了体现系统的数据流向, 本论文详细地设计了冷藏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图。为了更近一步地体现系统的数据流, 追加对核心模块的数据流图及三层图。

4 冷藏运输系统发展

近年来, 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也促进了食品物流领域的迅速成长。虽然作为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 我国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方面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是, 食品尤其是易腐食品在流通环节中依然存在着问题。保存温度是影响生鲜易腐食品的主要因素。要保障食品安全, 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最有效的是应用生鲜食品冷冻和冷藏供应链的方法, 在收购、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 将各类易腐、生鲜食品控制在低温环境中。目前, 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冷链建设发展己经较为完善, 并对冷链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运作规范。而在我国, 加强食品冷链建设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摘要:运用冷藏运输的方式将易腐食品和生鲜食品在流通环节中控制在适度低温环境下, 成为了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冷藏运输行业的竞争加剧, 各类冷藏运输企业迫切需要满足实际需求的信息管理平台, 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立足于冷藏运输企业的实际应用, 针对冷藏运输企业的特点和现存的主要问题, 除了基本的用户信息管理、运输信息管理、冷藏货物信息管理、运费管理、车辆管理等功能以外, 设计实现对货物的实时温度监控、货物地方查询、意外故障报警等功能。

关键词:冷藏运输,ASP.NET,温度监控,GPS定位

参考文献

[1]郭成, 屈睿瑰, 刘广海.冷链物流中冷藏运输实验台外部环境单元温度场设计与测试[J].广西轻工业, 2010, (12) .

[2]杨晓楼, 许茂增.我国冷藏食品物流市场现状及发展措施[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

[3]常远, 刘泽勤.冷藏运输装备技术及经济性分析和若干建议[A].全国冷冻、冷藏企业管理及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4]刘广海, 孙永才, 谢如鹤, 刘浩荣.冷藏集装箱渗透漏气量动态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 2010.

冷藏链研究现状及分析 篇6

关键词:冷藏链,TTI,货架期,配送,VRP

0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2005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56起,中毒9 021人,死亡235人。2005年各地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43.0%,主要是由于食用了受细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1]。

易腐、生鲜食品要在低温环境下才能保证质量、减少损耗,这就要求我们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整个过程中都要对温度进行严格监控,遵守“不高于原则”(The Never Warmer Than Rule)——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各个环节的温度都不高于设定的温度[2]。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是由不同的部门甚至公司完成的,为了使得整个过程的各阶段的温度始终处于控制范围,实现各环节低温环境的无缝对接,冷藏链的概念由此而生。

1 冷藏链研究现状

1.1 国外冷藏链研究现状

冷藏链(Cold Chain)最早是由美国人阿尔贝特·巴尔里尔(Albert Barrier)和英国人J.A.莱迪齐(J.A.ruddich)于1894年先后提出来的。但是,直到20世纪40年代,冷藏链才得以足够重视和迅速发展。1943年世界食品物流组织成立,主要目的是改善食品及其它货物在保存、配送过程中的冷藏技术、人才培训、信息沟通等。应该说国外食品冷链物流是随着食品安全理论和供应链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1959年美国皮尔斯柏利公司与美国航空和航天局联合开发航天食品时形成了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是一种科学、简便、实用的预防性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现被世界各国所采用[3]。随着供应链理论的发展,Den Ouden、Zuurbier等学者于1996年首次提出了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概念,并认为食品供应链管理是农产品和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了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质量、提高食品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实施的一种一体化运作模式[4]。从政府宏观调控角度看,丹麦学者Eva Roth、Harald Rosenthal(2006)详细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向欧盟出口鱼类的整个冷藏链中,政府监控部门应处于整个链条的什么位置才能取能最佳效果,并给出了四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5]。加拿大学者Simon Jol、Alex Kassianenko(2007)提出冷藏链还应包括加拿大卡车联盟(CTA)、加拿大独立零售商协会(CFIG)和加拿大零售商配送中心协调委员会(CCGD)等联盟组织。他们认为只有在此类有政府引导背景的组织加入时,才能保证以HACCP为基础的冷藏链可以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的各环节上没有弱点,从而使整个冷藏链一体化运行顺畅[6]。

1.2 国内冷藏链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食品冷链物流,目前国内对食品冷链物流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因此文献中出现了很多近似的称谓,比如(冷藏)食品物流、(食品)冷链物流、(食品)冷藏物流、冷藏链和保鲜链,或者简称为冷链。比较有代表的研究学者有:谢如鹤(1998)对冷藏链和保鲜链都有所研究,认为冷藏链是在低温下产、供、运、销易腐食品的系统。保鲜链不但要求低温条件,还要最大限度的保持其鲜活特性[7]。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已经于2001年就提出了低温条件下的食品冷链物流网络论,术语中称冷链(cold chain)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并定义了温度保持在0℃~10℃范围内的仓库区域为冷藏区,温度保持在0℃以下的仓库区域为冷冻区,但业界各位学者对于冷藏链内涵的研究仍在继续。刘北林(2004)提出食品冷藏链(cold chain)是指易腐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8]。这种定义被广为接受,被称为低温条件下的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工程论。而韩宇红(2006)在认为该项“系统工程”是“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9],从供应链角度研究我国冷链物流。

根据冷藏链中食品贮藏温度的不同,将食品冷藏链分为冷却食品的冷藏链(0℃~15℃)、冰鲜冰温冷藏链(以下至各自冻结点的范围内)、冻结食品冷藏链(-18℃)及超低温冷藏链(-45℃以下)等。该种分类方法主要是针对食品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国外冷藏链中的易腐物品也包括了需要低温运输的医药类。本文所讨论的冷藏链仅限于食品范围。

2 冷藏链研究主要方向

2.1 冷藏链基础理论

从研究的内容上来看,目前国内外对于冷藏链食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整个链条上温度的监控,冷藏链配送方案的设置以及针对易腐、生鲜食品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上。

对于整个冷藏链的温度控制,许多学者提出冷藏链的低温运输技术和设备是关键。我国已经认识到了冷链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并早于1998年将低温运输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10]。从原料的准备过程开始、预冷、速冻、冷藏、流通、配送、直至食品到达最终消费者,不同的冷藏设备应用于不同环节以达到全程温度控制的目的,具体技术设备如图1所示。

但是冷藏链在食物运输过程中会因为很多客观因素而中断,影响商品的最终品质。K.Likar、M.Jevsnik(2006)对斯洛文尼亚首都的17家销售终端就散装禽肉、散装腊肠、黄油、鲜蛋等8种易腐、生鲜食品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在这些食品的运输过程中,冷藏链的运行情况如何[11]。该研究将17家终端按照规定面积分为三组:传统型食杂店(约12m2),自选型商店(约40m2)和超级市场(约1 000m2)。通过现场考察销售终端是否正确按照产品说明储藏放置食物,测量对比食品实际的品质保有期和标签标注的货架期,并通过一对一问卷随机调查顾客对于冷鲜食品品质的敏感度,发现大部分终端销售点的收货区温度不能达到冷藏链的要求,整个链条在此最容易中断,而温度的波动会比较大的影响食品的品质(含菌量上升);在卖场,销售人员更关心的是突出卖点,而不是商品的放置条件。虽然生鲜食品放在冷柜中出售,但是冷柜上方照明灯的热量直接散发在食品上,加速了食品的变质。顾客在选择此类食品的时候对于品质并不敏感,他们绝大部分仅仅察看商品标签上标注的货架期,埋下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为了更有效地监控易腐、生鲜食品的实际运输储藏温度,保证食品质量,顾客需要比标注货架期更精准的方式获得食品品质信息。

关于冷藏链食品品质变化与时间、温度的关系,Arsdel教授在1958年就提出了3T理论并一直沿用到今天,该理论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来的,用于阐述食品的容许期(Tolerance)与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之间的关系,与初始质量Q0相关的产品完全变质可以通过总结冷链各个环节中的产品变质情况来确定全变质率lqm(%)用实用保存期限缩减量PLS来确定[12]。

式中:Ea为活化能量,(J/mol);R为气体常量,8.314 J/mol;T为热力学温度下的实用保存期限;ti为在温度下的实用保存期限。

从式(1)可以看出,求解全变质率最终要的是时间和温度这两个要素。由于食品在整个分配、贮藏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温度存在不可预测性,使得对食品预测的货架期与食品真正可流通的期限难以达到一致。为了使得消费者在购买该类食品时保证食用安全性,一种能够监测产品温度历程的指示器——时间-温度指示器(Time-Tempperature Indicator,TTI)被广泛应用于冷藏链。

2.2 TTI技术

TTI是10多年前提出的,它是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能够纪录时间-温度变化的仪器[13]。它既可以放在食品箱和冰箱内,也可以贴于食品或食品包装上。它能够指示所监视的食品经历的温度变化过程,进而可能根据温度变化过程估计食品的变质范围和剩余货架期。TTI也可以监视在整个冷藏链中是否有违规的现象发生,如将食品处于过高的温度环境内、或制冷系统发生故障、食品温度升高等现象。根据TTI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扩散型、聚合反应型和酶反应型[14]。

对于TTI是否能够准确反映食品真实温度变化从而保证食品品质这一问题,M.C.Giannakourou,K.Koutsoumanis等学者研究了酶反应型TTI在从爱琴海岛屿到意大利运输冷冻海产品的冷藏链上反应温度变化的可靠性[15]。实验方法是将整个运输过程按照中转站划分成几个时间段,如图2所示。

按照中转站分割的时间,分别测量各时段的食品实际温度,与TTI(M2-3510型)纪录下来的时间做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结果显示TTI可以较为精准的记录下分销过程中各点的温度,从而显示出食品真实的剩余货架期。

现在国外的TTI食品品质检测系统的价格大约为几美元左右[16],但是这对国内各生产厂商和经销商无疑增大了成本,所以目前在国内TTI技术尚未应用于冷藏链。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越来越多,消费者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众对于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鉴于冷藏链中出现的诸多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运用TTI技术全程监测食品品质已经是必然趋势。TTI在国外已经被多位学者用以研究监测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变化,如:冷冻鲑鱼(Otwell,1997)[17],冷冻鲶鱼片(Benner et al.,1999)[18],地中海黑鲈(Taoukis et al.,1999)[19],充气包装的乌颊(Koutsoumanis et al.,2002)[20],新鲜海鱼类(Mendoza et al.,2004[21]等,当然除去鱼类产品,TTI还被学者用以测量其他冷冻冷藏食品的温度变化经历(Fu et al.,1991;Labuza et al.,1992;Labuza and Fu,1995;Taoukis et al.,1998)[22,23,24,25]。国内学者谷雪莲、刘宝林等也利用电子式时间-温度指示器(ETTI)研究了牛乳在冷藏链中的保质问题,发现ETTI实测的剩余货架期和生物化学实验的剩余货架期相比,偏差极小,可满足实际应用需要,与通常的生产日期相比有极大的优点[26]。

2006年起,由欧盟赞助的项目组Chill-On近日设计出一个电子元件,使时间温度指示器(TTI)与RFID标签的连接成为可能。该项目组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设计可直接装置在RFID标签上的TTI,该元件原型的开发意味着项目组终于朝成功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改进后的TTI系统可用于远程监控运输冷藏链上货物的货架寿命。该项目目前还处于系统设计的初期,德国技术转让中心(TTZ)的项目经理Mark Lohmann称最终版本很可能是:RFID阅读器安装在卡车或船的背后,货盘标签设定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报告温度信息。阅读器通过GSM和网络将所有收集来的信息-温度数据和货盘标签ID号-发送给物流合作伙伴的数据库,系统自动计算货品的在架寿命,从而更好地保障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该套系统预计2010年可投入使用。

2.3 冷藏链配送系统管理研究

近几年关于冷藏链研究的另外一个热点问题是关于冷藏链配送系统管理。从本质上来看,冷藏链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冷藏链管理的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一脉相承,冷藏链配送系统管理和优化同样包括三个子问题:配送网点布局/选址问题;库存控制问题;配送运输问题。

关于冷藏链库存控制问题,由于生鲜食品的易腐性和营养价值随时间流失的特性,人们对于运送及时性越来越敏感,此类型的大部分食品(以新鲜果蔬为例)都要求从生产地采摘后通过冷藏链尽快送到终端,只有少量食品会涉及库存问题,因此近几年关于这个方向研究较少。Fujiwara等学者在1997年设计了一种针对于易腐食品的多阶层库存模型,但为了简化条件,假设每个时间段只有一种产品会产生质变[27]。这种假设和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应用价值比较小。Liu和Shi在1999年对易腐食品库存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将此类模型分成两个类型:连续腐变型与相对保质型[28],两类模型均允许同一时段下多种食品同时产生质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Kanchana Kanchanasuntorn和Anulark Techanitisawad(2006)两位学者在原有的模型上加以改进,将零售商的提货策略考虑了进去,经过算例分析,证明改进后模型可以使得整个库存成本下降,净利润提高[29]。

由于人们对于生鲜、易腐食品运送时间上的特殊要求,冷藏链配送系统的管理和优化问题聚焦在配送中心的选址和配送路线的优化上。配送中心是货物从制造商至零售商之间的中转储存点,是集中和分散物资、促进货物迅速流转的仓库。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货物通过配送中心的调节,按不同需求重新组合,发往收货者手中。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Location)以及车辆路线(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的合理安排,既能缩短配送距离、提高配送速度、减少配送费用,又可以促使生产和消费两种物流的有机协调与配合,使整个物流系统处于平衡发展的状态[30]。配送中心按服务方式分类,冷藏链配送中心所实行的方式为: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以及即时应急配送。配送中心的模式是首先从生产企业把货物送到配送中心,进行一系列例如加工、包装等物流环节工作后,将货物送往到其服务区的各客户点。从生产企业到配送中心的货物运输中,由于车辆都是满载,该阶段要解决的是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从配送中心到客户点,由于各客户所需货物经常装不满一辆车,所以该阶段要求解决地是经典的VRP问题。

无论是选址问题还是VRP问题在原来的供应链配送系统管理中研究都已经很成熟,但是对于生鲜、易腐食品的配送中心选址及其配送路线优化仍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针对其食品的特殊条件,过去常温下的模型并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研究者有针对性的在模型中考虑这些因素。姜大立和杨西龙(2003)对于易腐配送中心的选址进行了研究,在计算运费时要考虑到了物品以恒定速率腐败后带来的额外成本,并将所带来的损失费一并放入模型中进行考量[31];对于冷藏链的配送路线问题,Guimei Zhang、Walter Habenicht等学者在整个冷藏链结构优化时引入了惩罚成本保证物品质量上的特殊要求;并提出该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质量下降已经超过了最大容许变质界限和已经超过最大容许变质产品总和的产品流量[32]。我国学者韩冰源和肖生苓用带有时间窗的VRP模型进行求解,用时间的约束条件来代替物品在运送中出现腐败后增加的成本[33]。Ana Osvald和Lidija Zadnik Stirn在考虑时间约束的同时也计算了运输中腐败增加的成本。经比较,仅考虑时间因素条件的模型可降低27.9%的成本,而同时考虑了腐败成本后可以降低40%[34]。在现实生活中冷链配送需要保持在低温环境下,所以要考虑额外的能源成本;一天中气温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冷藏运输车的油耗会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要考虑温度变化增加的能源成本;市区内有上下班高峰时间,可能的交通堵塞使得各路段上冷藏车运行时间不固定,存有依时性(Time-Dependent)。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Chaug-Ing Hsu等学者建立了一个带有时间窗口的随机性VRP模型(Stochastic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Windows,SVRPTW),经过对比确证了该模型有很大的实用价值[35]。

3 结论与展望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冷藏链的文献上看,各学者均以Arsdel教授的3T理论为基础,在讨论食品品质变化与时间、温度关系的前提下进行侧重不同的研究。现在国外实际的冷链运作中,最常用的TTI技术也正是在3T理论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的冷藏链还没有形成体系,总体上还处于一个建设阶段,合理地因地制宜地选择国外先进技术是关键。

对冷藏链进行有效管理也是值得研究的方向。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冷藏链中的信息流,使得整个链条可以更敏捷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从而降低因为时间、温度而带来的额外成本,保证冷藏冷冻食品的质量。

冷藏箱数值模拟的研究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冷藏箱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对冷藏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能够更好的保存物品的质量, 而求要求能够节能和环保。如何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要求的冷藏箱是各个生产厂家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冷藏箱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比如箱体内部温度场不均匀, 某些部位温度超标, 影响了物品的保存;压缩机的频繁开停机以及外界环境通过壁面和门封向箱体内部的漏热导致冷藏箱耗能的增加等问题, 严重影响着冷藏箱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快速的对冷藏箱箱体的结构进行优化, 来改善冷藏箱的性能, 是国内外学者以及公司设计人员的研究重点[1,2]。

许多企业在设计冷藏箱时还是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法, 不仅耗时耗力, 而求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数值传热学的结合,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得到快速的发展, 也已运用到了冷藏箱的设计以及结构优化中去, 不仅能够缩短设计周期, 而且节省了大量的财力。目前,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在设计冷藏箱时应用CFD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1 冷藏箱箱体内温度场与流场分析

冷藏箱箱体内温度场与流场的分布是否均匀, 不仅影响着保存物品的质量, 而且影响着冷藏箱的功耗。温度场与流场的优化如果仅仅靠做实验的方法来进行, 不仅周期较长, 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符合企业的利益;因为与温度场和流场的分布有关参数有多个, 工作量太大, 而且如果要测量流场需要布置大量的传感器, 这样做又破坏了箱体内温度场与流场的分布[3]。数值模拟仿真能够较真实的模拟箱体内的温度场与流场的实际分布情况, 已成为研究人员进行流场计算与优化的重要工具, 为冷藏箱箱体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为了能够使模型简单, 考虑到箱体结构的对称性, 很多学者对箱体的二维温度场与流场进行了研究。凌长明, 陶文铨建立了冰箱非稳态自然对流换热的二维计算模型, 分析三个互不相通空腔内的自然对流换热情况, 计算了周期性非稳态工况下温度场和流场的分布[4]。

上海交通大学的丁国良等使用有限元软件FIDA7.6, 模拟了冰箱二维稳态自然对流空气流场分布情况, 并研究了内部热负荷、隔板以及蒸发器和门之间的间距、内部隔板的导热系数对箱体内部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的影响[5]。

周湘江等针对冰箱周期性非稳态传热的特点, 把导热、对流和辐射作为整体耦合求解, 使用二维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得出箱体内传热规律以及辐射的影响[6]。

吴小华采用FLUENT软件建立了冰箱三维几何模型, 分别模拟网状和平板搁物架时箱体内温度场和流场的分布, 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结构, 同时提出了优化的方向[7]。

于兵应用PHOENICS软件模拟了间冷式冰箱箱内温度场与流场的分布情况, 在建立物理模型过程中, 对其做出一些简化;通过分析得知,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并且可以忽略浮升力的影响[8]。

苏秀平等应用FLUENT软件计算了间冷式冰箱风扇区域流场, 采用二阶k-ε湍流模型, 风扇叶片区域使用多坐标模型, 蒸发器区域使用多空介质模型, 提出了风扇盖板的改进措施[9]。

俞炳丰等使用PIV技术测量了间冷式冰箱内部流场, 并将采用k-ε紊流模型计算模拟得到的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得出计算模型的正确, 为箱体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10]。

2 冷藏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者为了问题的简化, 大都研究了冷藏箱的二维稳态情况, 而很少考虑三维非稳态的情况, 忽略了整体的影响, 因此计算结果有片面性, 计算结果的误差较大。数值计算中没有考虑箱体内的辐射换热, 而因为箱体各壁面的温差较大, 辐射换热对箱体内温度场与流场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11]。同时, 门缝结构对箱体内温度场与流场分布的影响, 无论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还是数值计算方法, 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需要更有效的解法。

3 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CFD已在冷藏箱箱体结构设计以及优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

(1) CFD在冷藏箱箱体温度场与流场的计算模拟中已经应用的非常成熟, 但是很多都是为了简化问题模拟了箱体的二维稳态情况, 对三维非稳态情况涉足较少, 而下一步的工作需要考虑所有的箱体壁面辐射换热问题。

(2) 模拟计算中通常将箱体作为一个空腔结构, 忽略了搁架以及放置物品对冷藏箱内部换热和流场的影响, 但实际中搁架及其上的物品对冷藏箱内部温度场和流场分布较大的影响。

上一篇:金融渠道下一篇:基本原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