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新闻(精选7篇)
众包新闻 篇1
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闻生产模式的更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发布信息的管道得到更新, 用户生成内容大量涌现, 自下而上建构议题, 对主流传统媒体致以冲击。在这种情形下, 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大势所趋, 专业新闻媒体开始吸纳用户生成内容, 在实践中与之渐趋“合流”。随着技术条件的成熟和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 “参与”的范围和水平都在不同程度地拓展, 也就不断催生着新的内容生产模式。在此环境中, 众包模式与参与式新闻历史性相遇, 共同指向协作化的新闻实践。
一、参与式新闻的兴起与实践困境
“参与式新闻”起源于美国, 在20世纪末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坚定支撑下应运而生, 主要是指公民作为主体参与到新闻活动中所带来的新闻模式变革。 (1) 纽约大学新闻系教授杰·罗森在《从前作为受众的人们》一文中写道:“从前作为受众的人们, 是那些处在一个媒介体系的接收端的人们……少数几家巨头争争吵吵, 而大多数人在彼此隔绝的情况下被动倾听。” (2)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巨头”对新闻生产的垄断局面, 为普通公众提供了发声平台, 将主流媒体忽视的现象、自我观点呈现给公众。参与式新闻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新闻类型, 它仅仅是一种理念, 代表了新闻产制的发展趋势。它强调第一手信源, 公众参与互动, 实现了由“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传播”到“多数人对多数人的传播”的转变。
回顾参与式新闻的实践, 它重视“参与性”, 强调“全民记者”。但这一“宏伟愿望”一定程度上似乎用“数量”稀释了“质量”。由于公众缺乏新闻职业素养, 受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 所传播的信息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网络上的信息发布平台内容缺少把关人, 真实性有待确证;散兵游勇式的信息发布造成信息“碎片化”, 深度报道之类的内容难以组织;网络放大了所有的声音, 但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有价值, 有时候有价值的声音还会被喧哗所埋没;负面新闻在网络回音壁中累积发酵, 易导致情绪化无理性的发泄。另一方面, 受众参与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实际上很难落实。由于专业理念和复杂的社会经济等因素, “专业记者和编辑对于受众参与新闻产制普遍抱有审慎的态度”。 (3)
因此, 纵使参与式新闻具有诸多优点, 其发展仍不算理想。首先, 参与的水平过低, 缺乏组织性和把关, 公众的力量难以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其次, 其参与存在局限性, 主流媒体和记者一般只是将公众所生产的信息作为信源, 公众依然处于公共信息生产的边缘位置。这种参与式新闻生产所面临的困境亟待寻找新的模式来打破瓶颈。
二、“众包”模式的新闻生产
“众包”这一模式首先应用于商业。在这一概念还未提出之前, 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它的实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生产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出现。企业把一些自身不太擅长的或需要占用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的工作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来完成, 以扬长避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谓“众包”, 简而言之, 其实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参与实践。
2006年, 美国《连线》记者杰夫·豪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 并为其下定义:“众包”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之行动工作任务, 以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 (1) 在著作《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中, 作者阐述了“众包”得以实现的几个必备条件:业余爱好者阶级的出现;生产方式由封闭独占向开放共享的转变;生产工具的民主化;有效的生产组织模式。应用到新闻实践中, 首先, 草根力量崛起, 参与意识提高, 对于重大公共事件, 积极展开讨论;一些专业人士在自己的领域就相关事件引导舆论。其次, 互联网技术使传统媒体较为封闭的新闻生产走向开放, 微博等自媒体经常由于信源的接近性发出第一手消息, 这些都冲击了专业媒体的话语权。再次, 技术的发展使新闻生产所需的专业技能平民化,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 每一个用户都具有了生产新闻的能力。第四, 自媒体平台兼具社交功能, 可以将具有同一关注点的人们组织成一个社区, 人们在这个网络中共享信息, 分析问题。通过分析可知, “众包”模式的新闻生产具备了充分的条件, 有待在实践中发展和成熟。
杰夫·豪将“众包”生产划分为四种类型:集体智慧、集体创造、集体投票和众筹。因此本文认为, 众筹新闻也是众包新闻的一种形式。目前, 众筹的应用较为广泛, 美国2008年上线了第一个众筹网站Spot.us, 中国2013年也出现了“众筹网”, 网上发起的众筹项目, 截止到2014年3月24日, 已上线13个, 其中4个项目成功筹款。 (2)
概括这些实践的特色, 本文将“众包”模式的新闻生产做出如下总结:这种新闻生产依托于新媒体, 通过一定的组织, 由公众参与线索提供, 资料收集, 专业剖析, 甚至写作编辑, 完成一个新闻项目的资金筹集等工作, 以协作的方式完成。这种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参与式新闻存在的漏洞, 并将“参与”推向更高的水平与层次。
三、“众包”模式的应用对参与式新闻的促进
(一) 高质量的产品
在诸多的参与式新闻实践中, 公众以个人为单位自主生产信息, 但由于一定数量的“草根记者”并不具备相应的新闻素养, 所发布的信息真实性无法保证;公民新闻易于浮于事件表层进行报道, 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得不到深度挖掘而浪费。“众包”模式的新闻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化参与, 这种方式更趋同于Nip和Paulussen et al.对“参与式新闻”的定义。他们认为, 这是一种业余公民记者在专业新闻记者所设计的框架下参与新闻产制的新闻模式, 相对于由公民独立完成, 更强调协同合作。 (3) 通常由记者或一定影响力的人发起, 公众提供自己熟知的信息或协助调查, 过程中有互动交流, 最后有人将信息汇总发布。这种方式有效地将“碎片”整合, 并且发布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必然会采取一些审核措施。有利于提高公民新闻的质量, 发出更理性的声音。
(二) 参与度和影响力提升
如上文所述, 各自为战的信息生产出自于不同的目的, 具有随意性和偶发性, 收到的传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有些并不会引起太多关注, 更不会引发共鸣。而在我们讨论的这种新的生产模式中, 公众的参与基于自己的兴趣和专业优势, 或资金支持, 整个生产过程都受到群体的相互支持和外在关注, 公众在专业新闻生产环节中的角色也不仅仅限于信源提供者, 地位有所提高, 收获了更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因而具有更高参与度。这种模式鼓励所有人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分享知识, 贡献力量。
美国《新闻报》有过一次实践, 2006年, 一个读者举报, 说自己所在的住宅在安装污水处理系统时, 向居民索要4500美元的费用。该报纸转换了报道思路, 相较于派记者调查原因, 他们求助于读者帮忙分析。报社收到了许多调查报告——有工程师分析的设计图, 会计审核了资产负债表, 有知情人拿出了垄断的书面证据……依托这些读者调查的报道随即刊发, 引发了当地居民极大关注。最后, 市政府削减了费用, 还有一名官员因此辞职。 (4) 通过“众包”模式的信息聚合, 该报不仅推动了事情解决, 而且吸引了读者的关注, 更提升了影响力。
(三) 资源的整合
“连锁公众”理论将公众分为参与、兴趣和知识三种类型。在特定某一话题上, 不同的人属于不同类型, 不可能有的人一无所知而有的人全知。这三种类型互动、变化、融合, 贡献不同层次的知识与兴趣, 社会群体知识增加, 智慧增长。“众包”即集众人之所长。这是一场新闻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这种优势在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突发性事件和国际新闻的报道方面更明显。上文中提到的《新闻报》中关于安装污水处理系统费用的报道就是“众包”在调查性报道中的运用的一个例证;此外, 这种模式将参与从内容扩展到资金, 调查所需的费用也可以通过“众筹”由大众资助, 实现资金上的聚合分配;专业人士参与其中, 可以提供专业方面的知识, 如医疗、科技、金融、政法等, 也可以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 弥补了职业记者之不足, 摒除了公民新闻之肤浅。突发性事件发生时, 专业记者不可能赶巧在场, 即使在场也难顾及事件“全貌”。公众自拍素材或体验的整合更易于反映事物全貌, 更贴近于事实真相。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 《新民晚报》“借船出海”的实践也给我们一些启示。由于资金和规模限制, 媒体不可能有足够的驻外记者分布在全球各地, 共享渠道的信息又很难做出特色, “众包”模式可以为其提供一条出路。国内媒体可以与海外媒体展开长期合作, 互通信息, 并且可以吸纳留学生群体的加入, 提供消息或直接撰稿。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众包”模式的新闻生产是一种协作化实践, 通过一定的组织和资源分配, 使“参与”的质量和层次最大化, 个体优势也得到极大发挥, 同时收获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四、该参与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首先, 需要注意的是“知沟”和“信息沟”对这种新闻参与的影响。由于“众包”新闻是依托于新媒体的一种协作化生产, 社会经济地位高和知识富有阶层更容易接受新媒体, 也易于接受这种新的新闻生产模式, 参与也会更积极, 因而受益较大。从话题的发起与选择角度来讲, 发起人的知名度对该话题是否最终能进入组织生产环节具有很大的影响。如记者、公众人物、专业人士等, 他们的能力和水平被大众所认可, 由他们所起的话题影响力和号召力都非一般大众能及, 所以更能激起众多人的参与, 他们的人脉、“朋友圈”也在其中发挥作用, 最后生成的新闻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在这种情况下, 显然“高知”阶层提供的信息更容易得到运用, 也在这种不断地反馈互动中参与更加积极广泛。于是我们有理由担心这种“线上协作”会演变成“知识水平高者大声疾呼, 知识水平低者渐趋于沉默”的局面。
其次, 还需警惕有可能发生的“群体极化”现象。公开进行的“众包”新闻生产, 话题和观点都在网络平台公布。由于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不一样, 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有差异,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角度和情感偏向也会有差别。当一些对同一事件负面的情绪相遇, “众包”模式有可能沦为群体负面情绪的组织工具, 积累起众多的消极表达, 形成煽动效应。个人理性被淹没, 再加上事件本身的刺激, 群体无意识在更大范围内集聚, 导致“群体极化”现象。
另外, 还需警惕“众包”模式对于公众的迎合, 这一点在涉及资金筹集的时候会更为明显。由于需要依赖资助, 新闻选题或制作上不免出现迎合姿态;还需谨防个别出资人控制整个新闻报道和“有偿新闻”以伪装的面目出现等现象, 使新闻丧失了客观性。
这些是我们对于“众包”模式下的参与式新闻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估, 新事物在发展中还会逐渐暴露缺陷, 都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和补足。
五、结论与思考
新闻生产模式的更新是对技术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回应。“众包”即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开发、公众素质和参与意识提高、社会生产协作化的推广等因素出现。通过对该模式特色的分析, 总体上, 它将对参与式新闻的浪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这种有组织的社会化的协作, 新闻产品超越以往“各自为战”的质量, 以更理性、更具深度和专业性的面貌呈现。至于其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非单纯由于该模式自身导致, 而是在所有参与式进程中都有可能面临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实践中更完善的组织和监督, 更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和公众整体素质提高。
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同样推动新闻理念的更新。“众包”模式的新闻参与进一步宣告着一个新的时代到来:新闻不再是单方面的“讲述”, 而应该形成一种“对话”, 而且是内容丰富的对话。在新媒体、公民新闻迅速发展的时代, 媒体需要把公众看作新闻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众的新闻参与需要得到培养、引导和鼓励。这种参与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和公众互相赋权的过程” (1) , 是一种公众之间、公众与媒体交流的呈现。而媒体将失去以往的地位与优越感, 更加注重与公众紧密连接, 学会聆听、接纳和尊重。一个由专业记者和全民记者共同塑造的更出色的新闻业即将出现。
注释
11 Shayne Bowman, Chris Wills:《参与式新闻的兴起》, 中华文化论坛, 2009年7月。
22 Rosen, Jay:The people Formerly Known as the Audience.转引自胡泳:《新媒体环境下的参与式新闻》, 《新闻战线》, 2007年第12期。
33 Domingo, D:Interactivity in the daily routines of online newsrooms:Dealing with an uncomfortable myth.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8 (13) , 680~704页。
41 杰夫·豪:《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 转引自吴乐珺:《“众包”模式推进美国公民新闻再发展》, 《国际新闻界》, 2007年第8期。
52 陈中小路, 刘韵珊:《“新闻众筹”的中国实验》, 《企业家日报》, 2014年3月24日。
63 Nip, J.M.:《Exploring the second phase of public journalism.Journalism Studies》, 2006年第2期。
74 王晨郁:《一次“众包”新闻实践带来的思考》, 《中国记者》, 2012年第7期。
81比尔·科瓦奇, 汤姆·罗森斯蒂尔:《真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 175页。
浅析众包新闻的生产运作机制 篇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俗语很好地体现了众包这一模式。杰夫·豪对“众包”下的定义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1]其所描述的商业实践早已存在,而互联网的出现则为现代意义的众包提供了强大平台。杰夫·豪划分了四种基本的众包应用类型,即集体智慧、集体创造、集体投票和众筹。前三种主要是整合大众的智慧、创造力和判断力,众筹则是聚集和开发大众的资金。将众包这种模式引入到新闻领域,则出现了基于信息协作的众包新闻和基于经济协作的众筹新闻。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基于信息协作的众包新闻。
众包新闻一般以传媒组织或社区为发起人,将原本应由专业新闻工作者完成的任务通过平台外包给自愿参与的大众,大众添加新闻内容、调查新闻事件等。目前,众包新闻在国内外已有很多实践,英国《卫报》建立“数据博客”,利用众包完成了很多出色的调查性报道;《赫芬顿邮报》定位于新闻博客网站,采用众包模式达到了双赢。我国也对众包新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马航MH17客机坠机当天,新华社“我在现场”移动客户端上线,作为用户的“我”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身边出现的新闻。2015年,新浪网在两会期间推出新浪“两会选题会”,对选题进行众包,让公众来决定他们报道什么,使受众成为新闻生产的一部分。
二、众包新闻的生产运作机制
众包新闻是基于用户生产内容的新闻生产,有着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生产运作机制。新闻生产从封闭变得越来越开放,它以大众为新闻生产的主体,以自产新闻为新闻生产的主要形式,受众成为内容的生产者,而媒体则为受众搭建新闻生产平台,成为任务发布者和信息整理者。这一方面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受众的表达平台。
新闻生产是新闻从釆集、制作到传播的一个全过程。[2]众包新闻如何生产和运作,要根据众包内容、类型、任务难度、公众关注度等来决定,但不同类型众包新闻的产生大致由这几个环节构成:确定众包事件、设置众包平台、分配众包任务、用户的参与、筛选整合信息、完成报道。这几个环节在具体的众包新闻案例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有,顺序也不完全一样。“我在现场”首先创建了众包平台,接着用户创建现场或者跟踪报道现场(确立众包事件、分配众包任务、用户参与),然后后台和人工审核信息,最后筛选整合信息、完成报道。
(一)众包事件
众包事件的选择一般由媒体来决定,这些事件在一个地区或全球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关注度,主题明确,能够引起公众的注意和参与的热情。众包事件有的时候也由公众来决定,比如“我在现场”的用户就既可以跟踪媒体已经创建的现场,对现场进行补充,也可以第一时间自己创建现场。
众包新闻主要的议题有突发性事件、调查性报道和国际新闻。突发性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和破坏性,极易引起公众关注,事件发生时记者有时无法立即赶到现场,仅凭记者个人力量无法全面真实反映事件。此时,在场的公众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参与、补充报道。例如,洛杉矶联合学区受炸弹威胁时,《洛杉矶时报》通过多种数字媒体平台向读者提出问题,他们了解到了临时关闭900多所学校对市民生活和心理造成的影响。“我在现场”的用户参与到了很多突发性报道中,《丰台木材厂大火全北京都看到》的61条报道中,2条来自专业机构,19条来自“我在现场”,25条来自网民,15条来自记者和媒体机构账号。
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众包新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由于一些调查性报道任务多而复杂,而专业媒体人员的时间、精力有限,邀请受众参与任务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媒体负担。英国《卫报》曾邀请读者一起调查议员消费情况,两万名读者参加,数据资料在上线80小时内就被审查了170000次。[3]
众包新闻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媒体在海外常驻的记者人员有限,特别是一些地方性媒体,在国外很难获取更多新闻线索。利用海外留学生等,使他们参与到国际性的新闻报道中,可以节约媒体成本,使真相不再迟到。
(二)众包平台
众包新闻的实现需要一个平台来搭建起公众和媒体之间的桥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为新闻众包的主体——广泛的不确定性的大众的存在提供了条件,也为众包生产的方式——“包”提供了平台,而手机移动网络平台的搭建,则使得“用眼观察”的新闻第一时间传播得以实现,简单易懂的操作、多功能的发布渠道还能增强公众参与众包新闻的热情。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79亿,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18亿,占移动网民的78.9%。新浪2015两会选题会依托新浪新闻中心的网络平台及其所形成的忠实用户和一般用户,得到了众多人的参与。“我在现场”面向移动终端的用户,即拍即传,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不同的众包类型需要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搭建不同的任务平台。有的根据某一次众包任务专门设计一个平台,如《卫报》在调查英国议员消费时,专门设计了一个类似于游戏网站的页面,邀请大众参与调查议员的花费单据;有的媒体专门制作了一款独立的长期性的众包平台,如“我在现场”,用户下载后就可以即拍即传;有的媒体在原有网站基础上添加了一个专门的模块。
(三)众包任务
媒体需要根据具体的众包事件和众包平台设置不同的众包任务,任务的指向性必须明确,成本对于公众来说一般不高。总体来说,任务有四种类型。
一是分享型任务,有信息分享型和故事分享型。信息分享型,公众自发在媒体创建的平台上分享新闻信息,如《纽约时报》在其网站主页推出“观察中”栏目,用户可以随时提供内容。故事分享型,公众分享跟众包主题相关的故事、视频等,如BBC“移动办公室”就收集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肯尼亚和印度等地当地人、社交媒体、镇民大会以及各类主题报告的故事选题。二是分析式任务,它充分集中了大众的智慧,公众根据提供的信息,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信息。例如,佛罗里达《新闻报》对安装污水系统索要高额费用向读者展开调查,读者根据发布的举报文件展开调查——会计审核资产负债表、退休工程师分析设计图、知情人提供垄断的书面证据等。三是回答式任务,媒体根据众包事件设计出需要公众回答的问题,公众只需按照问题填写信息和简要地回答一些问题。四是建言式任务,公众对众包主题提供建议或进行投票选择。例如,用户转变为编辑记者,为新浪两会选题建言献策;芝加哥公共广播电台创建了一个众包平台,市民可以在线提交他们希望电台研究的问题,以及对网站上的研究问题进行投票。
(四)用户参与
参与众包新闻任务的有些是专业人士,有些则是普通用户。用户参与众包的行为受到动机的驱使,布拉汉姆(Brahma)的调查发现,美国用户主要基于内部动机(如兴趣爱好、自我肯定等)来参与众包新闻,但这并不意味着外部动机(如金钱或物质奖励)对用户毫无影响。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有60.0%的网民对于互联网上的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其中非常愿意的占13.0%,比较愿意的占47.0%。“我在现场”的用户发布新闻并没有实质性的奖励,用户发布和分享新闻与其积极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用户能够获得参与新闻生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公民信息分享的意识能够不断扩散,促进新闻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新浪采取的物质奖励措施,对于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无论是免费分享机制还是物质奖励机制,都需因时制宜。
(五)筛选机制
由于网上用户良莠不齐以及用户自身素养、知识积累、判断力的限制,在参与众包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虚假信息、理性缺失等问题。编辑、记者要注意“把关环节”,在实践中应有一定的操作规范和筛选标准。
“我在现场”客户端实行实名认证,使提供虚假信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周边】界面中,有一个LBS定位系统,显示所在位置,并提供周边“新闻地图”;一些客观信息,如当地天气、海拔等的上传,图片是否有处理痕迹,都有技术上的锁定,有效过滤掉一些虚假信息、人工信息;人工核实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编辑会打电话核实用户身份;[4]还有一些堵漏机制,发过虚假信息的人会在其信用记录上留下记录,严重时会被拉入黑名单。
摘要:互联网时代,众包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在很多行业崭露头角,众包新闻是基于用户生产内容的新闻生产,它赋予了新闻生产新的内容和意义,有着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生产运作机制,拓展了报道的领域和思路,新闻生产也从封闭变得越来越开放。
关键词:众包新闻,生产机制,平台
参考文献
[1]杰夫·豪(美).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M].中信出版社,2009:V.
[2]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南方都市报》个案研究(1995-2005)[D].复旦大学,2006:16.
[3]李红梅.浅谈新闻众包的内容生产[J].新闻世界,2014(9):123.
众包:让消费者参与创新 篇3
众包的出现为企业开展消费者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舞台。众包是指一个企业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 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 (通常是大型的) 大众网络的做法。众包的任务通常是由个人来承担, 但如果涉及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任务, 也有可能以个体生产的形式出现。
众包产生的背景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众包提供了技术条件
信息通讯技术的使用可使知识编码化、标准化和数字化, 因此也使得服务产品被分裂或分解成小部分。所有的信息可用数字形式存储, 更迅速的传输使得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之间可进行即时的数字信息和声音交流 (前提是必要的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运用使得传统的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外部化, 服务提供者与顾客之间的咨询可远距离进行而不需要面对面进行。可被分解的服务产品类别很多, 无论是低价值的数据 (例如输入电脑的数据) 还是高价值的数据 (例如建筑设计、精密的金融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和广告片段) 。这些服务产品为不同的人、不同行业的企业、非政府组织 (NGOS) 和各种机构所需要。
2.多样化和差异化的顾客需求为众包提供了市场条件
外包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 是专业化作用下规模经济的产物。众包则受益于社会差异化、多样化带来的创新潜力, 是更加个体化的行为。不同消费者由于人文背景、经济收入、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因素所影响, 对于同一种产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即使同一个消费者, 在不同时期, 面对不同的产品, 其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在客观上对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不仅提出了挑战, 而且提供了市场条件。
3.网络平台的发展为众包提供了充分的人才条件
当前, 各种网络虚拟社区蓬勃发展, 互联网用户急剧上升, 网络资源日益丰盛, 网络力量日显强大。在众多的网民中, 不乏各具特色的人才, 为企业纷繁的难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解决者。
企业利用众包开展消费者创新的动力
深受人们喜爱的玩具公司“乐高”, 一直鼓励和资助消费者参与公司的各项设计任务, 从机器人操作系统到积木套装产品。宜家通过举办“天才设计”大赛, 吸引消费者参与多媒体家具方案的设计, 得奖者将获得2500欧元的奖励, 其作品将投入生产和市场。类似的做法还被麦当劳、万事达卡等公司采用。企业利用众包开展消费者创新的动力在于引领市场潮流、降低创新成本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1.引领市场潮流———消费者设计
金融危机让消费者进入理性消费时代, 这种变化必然导致市场格局的重新改变。不创新就难以生存是一个商业常识, 然而大多数创新都以失败告终。目前许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都是内部科技人员闭门造车, 即使有销售人员和客户反馈产品信息, 也未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放在第一位。成功的关键所在就是对创新模式的创新。在消费品领域, 品牌的增多大大拓展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 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大大缩短,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必须重新构建一个更为高效的创新体制。
让消费者参与创新是一个好办法。在消费者创新的实践活动中, 参与新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 而往往只是领先用户或领先使用者, 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具备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和相关知识, 能够自如地运用企业提供的研发工具参与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为了得到称心如意的产品, 他们有时会找承接定制的生产商。但在更多的情况下, 他们会改装买到的产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 比以制造商为中心的创新更有价值, 更有市场。当然, 消费者并不能完全取代生产商, 他们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创造产品的新功能, 以此满足他们的需求。
现在有些跨国公司在新产品的创意阶段、计划阶段和研发阶段就让社会大众参与产品的前期设计, 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甚至在早期便有订单的意向, 这能够促进企业引领市场潮流, 明显减少新产品上市的风险。宝洁公司的婴儿护理产品部就设立了一个尿布测试中心, 让母亲为她们的婴儿试用新开发的婴儿纸尿裤, 从中了解她们对产品的反映, 更重要的是了解她们的新需求, 以开发出针对性更强的新产品。该公司推出的系列“帮宝适”纸尿裤就是根据在此类试验中了解到的消费者需求开发出来的。
2.降低创新成本———用人而不养人
众包, 从创新设计领域切入, 悄然地颠覆传统产业结构, 极大地降低了创新成本。根据国内外的统计, 众包征集的点子、创意、方案的费用只是咨询公司、专业服务机构报价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欧莱雅的一个华丽的形象广告“有信心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就来自一个观众的创意, 公司只付给创意者1000美元, 如果公司自己制作, 则需花费164200美元。
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也为网络的群体力量所吸引的关键原因是, 众包能使企业节约成本。众包用人而不养人。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 都不可能聘用所需的各种人才, 更不可能将精英人才一网打尽, 有些一次性的业务、事务也不需要专门雇人来做。尤其劳动合同法使得固定用工的成本提高, 企业更需要弹性用工。众包能够做到充分使用人力资源, 而不用专门养这些人。使用人力虽然并不完全是免费的, 但是比起传统的雇员, 成本会大大降低。
3.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中心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跨专业的创新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由消费者积极参与而获得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众包带来的外部创新源源不断, 而且效率很高。社会上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点子, 即使是群众的俗语、顺口溜, 也有吸取的价值, 比如“爽歪歪”就来自民间的流行语。
在一个名为“创新中心”的网站上, 聚集了9万多名科研人才———“解决者”, 与此对应的是“寻求者”, 成员包括波音、杜邦和宝洁等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他们把各自的研发难题抛到“创新中心”上, 等待隐藏在网络背后的高手来破译。“创新中心”上的难题破解率为30%, 与传统的雇佣研发人员的做法相比, 效率高出30%。创新中心打破了原来的研发模式。宝洁公司是“创新中心”最早的用户之一, 但“创新中心”并不是它使用的唯一研发人才交流平台, 它同时还通过其它网站抛出自己的研发难题, 寻求外援。
众包的交易模式
1.发包方
发包方通常是企业或拥有工作任务需要解决的个人。对于发包方来说, 其发布任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公司网站上直接发布, 以悬赏的方式吸引众多的网民来参与解决问题, 我们称其为“解决者”, 这种方式避开了中介机构因而解决问题的成本更低。如2007年7月, IBM发起即兴创新的“头脑风暴”活动, 目的是开发员工及其家属和客户的群体智慧, 拓展创新领域。IBM确定了四大主题, 为每一主题提供交互式的背景信息;最终公司收集了37000个创意, 由员工对这些创意进行筛选;有14万人在网上参与了第一阶段的创意, 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米萨诺参与最终的评选, 并计划拿出1亿美元用在有发展前景的创意上。还有一种方式, 就是通过中介机构, 如网站社区协会等, 发包方与新型网络签订合约, 合约中包括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价格和售后服务条款等。
2.接包方
接包方是数量众多的互联网用户, 他们有一个特定的新名称——威客。他们既可以是专业人士, 也可以是非专业的兴趣爱好者。标致汽车举办标致设计大赛, 发动人们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汽车, 2005年的获奖作品Moovie出自一名23岁的葡萄牙学生之手。全球范围内有兴趣和能力研究该难题的人或团队通过在中介机构注册, 认可有关优胜解决方案的选择、悬赏兑现及知识产权处理办法等协议, 成为“解题者”, 开展解题活动, 在互联网上递交解决方案。
3.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是沟通发包方和接包方的桥梁。如网络零售巨头亚马逊推出了提供众包服务的平台, 企业用户针对的是那些需要以数美分起价外包简单计算任务的公司, 个人用户将通过完成某项工作获得小额报酬。美国的创励公司也是应用威客模式进行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该公司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和公司网站汇集各种客户的技术难题, 突破地域、时区和背景的界限, 在全球征集答案, 促进世界范围的科学家和有创新能力者进入全球科技社区开展创新。其激励手段是由提问机构提供奖金 (5千~10万美元不等) , 每一个到该网站注册者都可参与解题, 在规定时限内提供最佳答案的“解题者”便可得到该问题的悬赏奖金。InnoCentive公司成立6年以来, 网上公开的科研难题已达到数千个, 有来自世界175个国家的10万注册账户, 至今已有117位科研精英 (包括两名中国科学家) 成为难题“解题者”获得了奖励。该公司同时还积极与各国的高校合作, 拓展虚拟科研网络平台, 目前已与我国25所高校、中国科学院 (CAS) 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NSFC) 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从契约经济学看众包 篇4
“众包” (crowdsourcing) 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连线》杂志的记者杰夫·豪 (Jeff Howe) 在2006年6月提出的。杰夫·豪对“众包”的定义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 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 (而且通常是大型的) 大众网络的做法。众包的任务通常由个人来承担, 但如果涉及到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任务, 也有可能以依靠开源的个体生产的形式出现”。
从本质上说, “众包”是对企业传统创新方式的挑战。传统的企业创新模式是, 最初由厂商对市场进行调查,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明确需求趋势, 最后再依据需求创造新商品。但这种创新的交易成本高且回报很低, 有时甚至会全军覆没。而今, 随着英特网的发展和消费者理性的产生, 消费者变为产消者, 以“用户创造内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 为核心的创新民主化正成为一种新潮流。
二、从交易成本理论看众包
在长期契约中, 交易成本包括: (1) 各方对在契约有效期内发生各种事件的预测费用; (2) 磋商、决策、处理各种意外事件的费用; (3) 签订契约的费用; (4) 契约的执行、落实费用。
众包是集发包方、中介机构和接包方三位于一体的模式。发包方一般是需要解决特定问题的个人或者企业。对发包方来说, 有两种方式发布其需要解决的难题:一种是直接在公司网站上发布, 以奖金的方式激励大众来参与解决问题。这种方式绕开了中介机构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成本。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中介机构, 一般是网络社区等, 发包方与社区签订合同, 包括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奖金等内容。而接包方由成千上万的网民组成, 我国通常称其为威客。他们既可以是专业人士, 也可以是草根阶层。全球对该难题有兴趣的人或团队在中介机构上注册, 并接受有关最优解决方案的抉择及知识产权等条款, 就可以成为解题者, 然后通过互联网提交最终解决方案。中介机构是连接发包方和接包方的桥梁, 发布难题的个人或企业, 首先与中介机构签约, 并交纳一定的保证金, 然后在中介平台──任务库中发布需要解决的难题及注意事项。威客先注册然后登陆任务库搜寻自己感兴趣的难题并投标, 待难题解决后由中介将递交的解决方案发给发包方, 发包方对方案进行审核。方案一旦通过, 中介机构就兑现奖金承诺, 若没通过则退回难题库, 进入下一个难题解决过程。
三、从委托-代理理论看众包
众包有三个当事方:发包人、中介机构和接包人。这三方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发包人与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与接包人或发包人与接包人。契约理论就是强调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在众包的代理关系中, 有关中介机构信誉的好坏、经营工作的努力程度的信息是呈不对称分布的, 发包人不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而中介机构本身却十分清楚。委托—代理理论否定了代理人无私假设:代理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都是理性经济人, 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代理人不会总围绕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行动。在某种意义上, 委托人拥有了较少的剩余索取权, 甚至不拥有, 使委托人承担经营所需的全部成本但只能获取其经营活动的一小部分利润。因而, 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就会出现某些矛盾。由于代理人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 代理成本就此产生。在各自的“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下, 委托代理双方所签订的契约是不完备的。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契约不完备性和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 很难保证代理人从委托人的最大利益出发, 因而必然产生代理问题。要解决代理问题, 有必要通过建立并完善有效的机制来规范和制约代理人的行为, 从而加强治理。
四、从契约激励看众包
委托人能否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 依赖于委托人所能获得的代理人有关行为及其结果的信息。但在这方面, 由于 (1) 代理人的很多行为难以直观的反映; (2) 委托人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 因此委托人不可能得到有关代理人行为的全部信息, 所能得到的信息更多的是关于代理人的行为结果, 如股票价格、利润水平等。但是, 这些行为结果是代理人行为和不确定的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不可信的。换句话说, 一个好的绩效并不一定是代理人的努力工作, 而一个差的绩效也不一定是因为代理人的无所作为。因此, 观测代理人的行为结果也不能使委托人获得充分信息。这样, 在信息极其不对称的条件下, 代理人对委托人利益的损害动机就始终存在, 从而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不可避免。
对于发包方来说, 为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 降低交易成本, 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 鼓励接包方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发包方服务。这样一方面接包方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另一方面还能获取额外的收入。对于企业来说就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对双方来说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摘要: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自由、开放、平等、共同协作为主要特点的众包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特别是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本文从契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委托-代理、契约激励等角度对众包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众包,交易成本,委托-代理,契约激励
参考文献
[1]杰夫·豪[美].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2]科斯, 哈特, 斯蒂格利茨[美]等著.李凤生主译.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基于众包的创新创业模式研究 篇5
关键词:众包,创新创业模式,用户参与
1 引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业是社会发展之源、富民之本、和谐之基, 能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局面。创新和创业已成为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关键词。
然而, 在我们专注于创新和创业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要承担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因此, 创新主体亟需一种成本低、市场转化率高、有创意、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模式。并且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已开始充分利用智慧创造价值, 创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造企业, 而是除了简单的重复劳动、资本和管理参与分配外, 更强调技术和创意参与分配。因此, 创业主体也亟需依托技术创新和创意的创业模式。如此能将创新和创业结合, 相得益彰的模式正是我们探索创新和创业模式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一种有别于利用专业创新团队解决技术或产品创新问题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即“众包”。众包 (Crowdsourcing) 是《连线》杂志2006年发明的专业术语。是一种“零成本”商业模式, 即指利用互联网大众的创意智慧解决公司面临的各种商业难题。企业原本需要花钱雇人去做的事, 用户们却很高兴免费去做。它是一种创新模式的变革, 正在广为包括宝洁、波音、杜邦、标志、乐高、宜家、欧莱雅等在内的众多跨国公司所青睐。“众包”利用愈发普及的互联网, 充分发挥网民的创新热情和能力, 以“用户创造内容”为核心, 正彰显出其卓越的商业能力和商业价值。由于参与创新者来自于网络中自愿满足于收取小额报酬甚至免费提供服务的网民大众, 一方面既能集思广益, 促进创新质量, 另一方面创新者处于兴趣自愿参与的模式也大大减少了企业创新成本的负担, 而且提供创新产品的网民也能获得相应报酬, 其创新产品被购买的次数越多, 该网民获得的报酬就越多, 这样就促进了其财富的积累, 创业的成功。比如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平台、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都是利用“众包”, 平台商或移动运营商与内容提供者利益分成的成功商业模式, 为互联网大众打开了一道数字财富之门。再加上互联网大众本来就是消费者, “众包”模式真正能体现“携手用户协同创新”, 创新和创业有机结合的理念。
2 相关文献综述
2.1“众包”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 “众包”从创新设计领域切入, 已经成为华尔街青睐的最新商业模式, 对于某些类型的行业而言, 还提供了一种组织劳动力的全新方式。被视为将推起一轮互联网高潮, 并有可能颠覆传统企业的创新模式。虽然商业实践领域该模式的成功案例较多, 然而, “众包”这种“零成本”的盛业模式在学术领域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众包”商业模式特点的描述、产生原因、模式会出现的隐患方面。
J.Albors (2008) 把众包模式纳入网络学习的范畴,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其界定。魏栓成 (2009) 对众包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颠覆传统创新模式、加速竞争、增进企业用户沟通、用户参与、“零成本”的创意等特征进行了总结, 并指出该模式还存在诸如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和诚信问题等诸多不可控因素等问题。汪来喜 (2007) 指出众包的产生特点和方式。众包理念的精髓正体现于不再是封闭的公司内部创意团队, 而是完全敞开性的大众互动平台。众包使公司得以利用互联网用户的技能和知识, 在人群中发现人才, 产生有价值的新创意或解决特点的业务问题。为公司降低昂贵的创新成本, 公司只给他们喜欢的创意付费, 同时降低风险。
2.2 创新创业模式研究现状
虽然当前在创新模式和创业模式方面的文献很多, 但鲜有能体现创新和创业相互促进关系的模式, 出于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知识创造价值的主题, 以及当前强调客户需求和合作的商业理念, 本课题主要综述面向用户和合作的创新模式和创业模式。
李美芙 (2009) 构建了顾客导向的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模式, 指出该服务创新模式受企业发展战略及目标、高层管理者创新意识、品牌管理创新、新服务概念、组织模式和技术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汤筱晓 (2007) 指出企业创新应考虑消费者学习能力能否与产品所传递的效用相匹配, 其重点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消费者学习能力, 切实增强产品的消费效用。
代海岩 (2007) 从产业集群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 指出企业集群具有网路化优势, 基于专业化分工的资源整合优势, 知识的扩散和聚集优势和学习能力优势, 企业集群可以促进技术创新。
姚梅芳 (2007) 研究了生存型这种非主动、推动型、创业模式的内涵, 适用条件、影响因素等。张伟 (2007) 分析了一些适合小企业的创业模式, 如特许经营、加盟、OEM、SOHO工作室等。陈春丽 (2008) 研究了组织通过内部进行新资源的组合来拓展公司竞争领域和发掘相应机会的内创业模式。权慧 (2007) 探讨了创业主体 (个体工商和私营企业) 的四种创业模式 (复制型、模仿型、演进型、冒险型) 。
从上述文献综述看出, 当前创新模式虽然提及客户参与, 但是却没能真正的让“用户设计内容”, 并且即便谈到创新合作创新的模式, 其主体也没能涉及到互联网民众这一庞大的创意群体, 因此创新的成本负担和成果转化问题依然很难得到解决。至于创业模式的探讨, 也是停留在传统开公司创业的层面。当前的“全民创业”的环境下, 创业模式需要主动, 拉动式的, 以智力成果为主、创新和创业结合的理念, 而从当前创业模式的文献成果来看, 鲜见这类研究。
基于此, 本课题基于“众包”商业理念, 探讨具备用户参与、创新成果转化率高、成本低、市场风险小, 能体现创新和创业相互促进关系的“众包”创新创业平台。研究路线如下:首先界定基于“众包”的创新创业模式, 再对“众包”创新创业平台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差异进行分析, 并指出“众包”创新创业平台的几种类型, 最后描述“众包”的创新创业平台基本系统架构。
3“众包”创新创业模式
3.1 界定“众包”创新创业模式
从本文第2部分的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 关于创新创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角度。为突出“众包”创新创业模式中企业的消费者和客户的作用, 尤其是“携手用户协同创新”的理念, 本研究沿用Peter Weill和Michael R.Vital (2001) 给创新创业模式下定义的方式, 将“众包”创新创业模式定义如下:
实施“众包”创新创业模式的企业秉承“用户参与创造内容”的核心思想, 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销售平台。该模式中, 平台用户既是消费者, 也是产品创意的生产者, “众包”创新创业平台和产品提供者按一定比例分享最终消费者购买产品所支付的费用。所以该平台相当于是供全世界有创意的互联网用户 (公司) 自由地销售 (或免费) 提供其产品的商业平台或服务发布的渠道平台。
比如, 企业想设计一个非常贴近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外观, 就可以通过“众包”创新创业平台把该设计任务的要求发出去, 由广大的互联网用户提供方案, 企业可以通过支付较少的报酬获得满意的方案, 而不必支付昂贵的专业设计人员的费用。
再比如, 某个互联网大众设计了一个很新颖好玩的小游戏, 可以通过“众包”创新创业平台把它传到互联网上, 喜欢这个小游戏的互联网用户必须支付少量的费用才能下载该游戏, 这部分费用可以让游戏的设计者和平台商利润分成, 下载的次数越多, 你和平台商的盈利就越大。
3.2 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区别
“众包”创新创业平台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比如阿里巴巴外, 慧聪网、全搜网和全球制造网等) 有相同之处, 即它们都是平台商不直接提供终端产品给消费者, 但二者又有着实质的差异。
3.2.1 产品 (服务) 特性差异
“众包”创新创业模式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是创意类产品, 技术附加值比较高, 强调创新, 体现客户需求多样性的特点。比如工业设计类、应用软件类、服饰设计等。
3.2.2 平台用户差异
“众包”创新创业平台的用户是互联网大众, 既包括终端产品的消费者, 也包括产品的提供者。虽然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也是为买家和卖家提供交易的平台, 但是“众包”创新创业平台的“卖家”往往是普通的互联网大众, 并且也可能不是所属行业领域的专家, 提供产品不一定是出于盈利目的, 这样反而更能有效的以“零成本”保持高质量的创新。
3.2.3 平台的盈利模式
“众包”创新创业平台商的收益来自于与产品提供者的利润分成, 虽然众包类产品源于大众创意, 单件产品售价较低, 但是由于产品是“用户创造内容”, 所以更贴近用户的需求, 再加上价格的优势, 互联网的普及性, 使得销量大增, 所以利润仍然比较可观。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较多的盈利来自于平台卖方的在平台上做广告或推广宣传, 或者是获取平台提供的服务 (如搜索排名、黄金展位之类) 所支付的费用。
3.3“众包”创新创业平台的经营模式
由于“众包”创新创业平台受众较多, 所以经营模式定位不同, 其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方式, 涉及的行业领域也有差异, 本研究将其经营模式分类描述如下。
3.3.1 按产品 (服务) 的产生方式分类
分为拉动式和推动式。由单个企业 (或个人) 发出需求, 互联网大众提供创意方案, 企业优选采纳, 称为拉动式平台, 这种运营模式的优势在于“零成本”获得大众创意, 重点在于有效的激发互联网用户的创新热情;由互联网大众将自己的创意类产品发布到网上, 以其他用户下载支付的报酬来获益, 称为推动式平台 (Push Platform) , 这种运营模式的优势在于“用户参与创造内容”, 重点在于用户自己创新产品的推广。
3.3.2 按平台涉及的行业范围分类
分为综合性和垂直性。综合性的“众包”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全部工业或服务创意类产品。垂直“众包”创新创业模式面向特定行业的服务与特定行业的用户提供创意类产品, 它可以是商家自己开设网站, 来征集为自己企业所用的创新产品, 也可以是第三方平台为企业或个人提供通过“众包”模式获得产品的平台。
3.3.3 按参与的“众包”的实体性质分类
参与“众包”的实体包括个人和企业, 可以是互联网大众的创意满足企业的需求、也可以是互联网大众之间的创意产品的征集或交易。
4“众包”创新创业平台的系统架构
要建设“众包”创新创业平台, 首先要做好平台规划。平台规划的好坏与系统的生命周期有直接的关系, 与系统将来的扩展性和业务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系统逻辑架构如图所示。系统分为三个体系, 五个层次。三个体系是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维管理体系。五个层次从下至上依次为IT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层、门户层。
“众包”创新创业平台为保证互联网用户能畅通的交流创意, 购买或销售创新产品, 在信息审核、供需信息交流、安全支付等方面构建了如下子系统。
4.1 注册审核系统
该系统功能是审核用户身份。为保障平台用户的权益, 平台采用会员制, 对会员注册的基本信息进行审核, 尤其是对注册的企业用户的基本资质。只有通过审核验证之后, 才能在平台上发布希望解决的难题和创新产品、或发布问题解决方案和购买产品, 而未注册的平台游客只能浏览其权限允许范围内的一些信息。
4.2 需求发布系统
该系统功能是企业或个人在该系统中发布需要解决的任务、相关的要求、愿意支付的酬金 (或无报酬形式) , 发布任务者也可以用招标的方式来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平台的其他用户可以注册后进入该系统的任务库, 找到愿意解决的任务或投标。
4.3 产品发布系统
该系统的功能是用户在产品库中发布其开发出的创新产品, 比如某种应用程序、以及价格。其他用户进入产品库, 选择满意的产品。
4.4 交易支付系统
其实该平台的产品分付费和免费的, 所以支付系统主要是针对付费产品或有报酬的任务。通过这个电子支付系统, 拥有任务的企业或个人通过与平台机构签订合约, 并缴纳保证金, 只要客户一经确认中标作品或问题解决方案, 中标者就可以通过电子支付系统获得自己的报酬, 从而才能保护参与者的积极性, 降低风险。平台可以用现有的支付系统, 比如支付宝、财付通, 也可以考虑开发“众包”创新创业平台的专属支付系统。
5 结束语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 “众包”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开放性, 能激发大众的创作热情, 发挥创意的商业价值, 以满足多层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它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创造价值, 全民创新、以知识为中心, 以人为本的新商业模式的应用。诚然, 技术由来都是双刃剑, 这种模式也不例外, 在其发展过程中, 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比如诚信问题, 劳动力的有效配置问题、知识产权纠纷等, 有待深入的研究, 这也为该领域实践和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杰夫·豪.众包[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2]Lynda M.Applegate, Overview of E-Business Models[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August, 2000.Reprint no.9, 801-172.
[3]Weill P., Vitale, M.R.Place to Space:Migrating to eBusinessModels[M].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1, 34-65.
[4]Afuah, Allan, Tucci, Christopher L.Internet Business Modelsand Strategies:Text and Cases[M].McGraw-Hill HigherEducation, 2001.
[5]Rappa M.Managing the digital enterprise-business modelson the Web[EB/OL].http://www.ecommerce.ncsu.edu/business-models.html.2001.
[6]王珏辉.电子商务模式研究[C].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7]Paul Bambury.A taxonomy of Internet commerce[J].FirstMonday, 1998, 10, (2) .
[8]Deise, MartinV.Executive's Guide to E-Business:FromTactics to Strategy[M].John Wiley&Sons, 2001, 19-25
[9]Paul Timmers.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Electronic Markets Journal, 1998, 8, (2) :3-8.
[10]袁新龙, 吴清烈.江苏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分析[J].科技与经济, 2003, (3) .
互联网中的众包模式 篇6
“众包”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众包的机制是建立在“总体胜过局部”的假设上,以发挥群体的智慧。在过去的十年间,众包已经扩展到新的领域,并能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个体与群体的智慧不同之处在于是两种不同的类型的智慧:专家的主要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而群体的优势是多样性。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成功地让众包业务度过转折点。
2 众包的生物体现
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宏伟的建筑,都是一群人协同工作的结果。每一次技术创新都能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随着电子邮件、博客、QQ和微信等事物的激增,如今我们已经快速顺利地与很多人建立了联系。
最早的众包应该来自于生物学。蚂蚁、蜜蜂和其他群居的昆虫具有一种群体智能。如果它们存在意识,那么也是作为整体的群体才能具有的。
人的大脑发出的持续不断的指示,这些指示最终产生了界定自我的行为。我们要由于部分的总和,这是群体智慧和群体意识的结果。它就像是只显示出一种模式的多米诺骨牌。
3 众包的核心机制
众包机制是建立在“总体胜过局部”的假设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如此,尤其是在民意非常重要的情况下。复杂的技术问题也通过群体来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开源软件都是依赖众包。
在过去的十年间,众包已经扩展到新的领域。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群众,这在几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维基百科是规模最大的在线众包平台。它不只是数字化参考书,还是一个生命体,在拟稿、编辑和解释的过程中创建和生存。2012年,维基百科已经涵盖了用285种语言编写的2200多万篇文章,整个过程都是免费的:77000个贡献者和编辑都是志愿者;用户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使用该网站。它比《大英百科全书》等百科全书还要大,而且已经抢占了它们的市场。它真正融合了全球的信息,而且没有作者。
维基百科已经经过了飞速的增长的阶段。从2001年诞生之日起,它就开始迅速增长,在5年的时间里,文章的总字数就已经近20 亿。但最近,这个全球知识网络的“生活”开始变得艰难。当前,新内容出现的速度只有2006 年的一半。维基百科创始人Jimmy Wales在2001 年告诉媒体:“网站的贡献者正在流失,而且它也无法吸引到新的贡献者。”
2007 年,该网站达到了断点,其增长开始变得缓慢。当时的贡献者和编辑人数达到了最大值,新文章的数量也同时达到了高峰。该网站每个月有1 万名新编辑加入,但到了2008 年,维基百科每个月要流失1500名编辑;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成了-15000.网站开始崩溃。
当然,衰退出现的一部分原因是:需要记录的内容只有这么多,而容易的内容都已经被编辑好了。而现在维基百科已经非常全面,已经没有多余的历史资料可以提供。
这与有效的承载能力极其相似。维基百科达到了巅峰,但这也让它超过了承载能力。2007年,编辑和新网页的数量达到了转折点,进而开始急剧下降。从那时起,维基百科的增长曲线就逐渐类似于转折点模式。
虽然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很担心,但和其他自然达到断点的网络一样,这种衰退已经趋于稳定。虽然内容在减少,但使用人数在增加,维基百科的全球访问量仍排在第6 位。这是Google、Facebook、Twitter和很多后起之秀围攻的结果。更小、更缓慢的内容增长可能成为维基百科的秘密武器。
增长对众包网络来说至关重要。群体需要临界质量。10篇甚至1000篇文章不会将人们吸引到网站。快速增长是成为通用资源的必要条件。然而,到了某一点时,数量上的高增长会导致网站实用性的降低。维基百科已经达到了这个点,他现在必须关注质量,而非质量。
然而,维基媒体基金会在2011 年发布了5 年战略计划,明确表示他们的重点是增长。他们希望到2015 年,能让维基百科的规模翻两倍。他们甚至开始雇佣人员来将人们带到这个免费的、非盈利的众包网站。还有什么比自然群体和招聘更对立的概念呢?在不同的语言方面,维基百科确实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泰语和意地绪语文章分别只有7700 和11000 篇。但强迫维基百科文章和贡献者数量获得增长,会违背网络的转折点。
想一下印刷版百科全书的价值。让人难过的是,拥有244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在2010年停印了。当被问到维基百科带来的威胁时,大英百科全书有限公司的总裁Jorge Cauz这样解释道:“与维基百科相比,《大英百科全书》的竞争优势在于极具威望的信息来源,经过精心编辑的条目和人们对品牌的信任。”虽然这句话正确,但却低估了群体的智慧。人们每次纠正了一个错误或者删除了一个网页时,都会让维基百科更接近于《大英百科全书》模式。但维基百科的优势在于:它的重量没有58公斤,也不需要花费1400美金。
从2006 年开始,评论员就一直在说维基百科正在走向灭亡。德国维基百科的董事会成员Mathias Schindler最近也表示认同相同的观点。维基百科确实正在提高质量和达到平衡,而且必须允许它这样做。众包有利于快速增长,但并不总是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这就是Cauz的主要观点,但他没有完全了解的是,大小对众包网络来说是最重要的。维基百科的高速增长允许它暂时忽略旧的质量模式。和维基百科相比,印刷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缺少了太多的信息,有趣的是,Jorge Cauz开始打造数字化时代的《大英百科全书》。该公司的在线百科全书正在不断地更新,而且接受有专家审核过的用户输入信息。这给该公司带来了创纪录的盈利。
维基百科可以学习《大英百科全书》的新模式。要获得质的提高,群体就必须让位。正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Aniker Kittur所说:“人们普遍都认为,群体智慧是撒在某个系统之上的精灵之尘,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但是如果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人越多,这个问题就越难以得到解决。真的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如果你已经获得足够的增长,就要后退来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
群体智慧对于大企业营销来说一直非常重要,但互联网让所有小公司都能从重要的人那里得到建议。现在我们几乎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会从微博或者微信来得到社会化关怀服务。
4 众包理念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众筹
众筹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捐助、集资等金融活动。众筹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技术和理念,正以高速发展的态势向前迈进。据不完全统计2012 年美国的130 个众筹平台总共筹集了大约30亿美金,这是美国2011年众筹额度的2倍。
按照众筹的性质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捐款型平台、奖励型平台、贷款型平台和股权型平台。
捐款型平台是人们直接对有需要的人或者群体进行金融资助的平台,这就将有需要帮助的人与支持这项活动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往往需要资助的人会获得比资助需求更多的资助。
奖励型平台是针对某些有独特能力的人或者创业公司,他们发布一些需求请求捐助者资助,捐助者最终可以获得请求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平台。例如:2012年音乐家阿曼达. 帕尔默为了录制她的新唱片而使用众筹平台,共筹集了100 多万美金。那么捐助者得到了她的唱片、亲笔签名的海报和粉丝见面会的机会。这就使得今后的艺术家不再需要唱片公司了。
贷款型平台是专注于一些小型公司提供小额贷款,当然也会提供给个人进行贷款的平台。比如:购房、购车等。这类平台也会提供另外的服务,那就是进行筹款,当然利率要比银行高一些。贷款平台现在是方兴未艾,比如:e租宝、余额宝等。
股权型平台是筹集资金对需要投资的项目按照投资额进行股权划分,待到结算时进行盈亏比例分配的平台。如果盈利则按照比例分红,如果亏损也按照比例进行亏本。这种平台由于资金需求比较大等特殊性,相对说比较少。
当然,现在由于发展刚刚几步,一些众筹平台往往是多种平台的一个混合体。一些发起者进行众筹,参与者结合本身的条件选择众筹项目。
5 众包的瓶颈分析
所谓的专业化,就是一些需求的完成需要较高的专业化知识或者专业化技术,比如:大家一起合作写一部小说,这部小说的水准要达到《红楼梦》的水准。那么,这样的需求由于要求太高,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人可以达到,所以通过众包来完成这项工作就是不可能的。
众包项目中的竞标性质的项目,也会影响众包的发展。所谓中标项目就是,利用众包平台发布需求,参与需求的人或者公司进行投标,发布需求者通过投标人资质和实力综合分析来选出一个投标结果。由于投标里中标的结果只有一个,所以势必会影响其他竞标未成功的人,因为他们也花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参与竞标了。但是结果却是没有任何的回报。反过来,获益最大的是发布需求的人,因为他们花了最少的成本,获得了竞争充分的胜出者来完成他们的项目。
这就告诉我们,一些特殊需求的项目是不适合众包来完成的。这是众包的性质决定的,但是,这绝不会影响到众包的发展。
6 小结
众包新闻 篇7
1 理论基础
1.1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Teece等[2]提出了改变能力的能力即动态能力的概念,并把动态能力定义为公司整合、构建、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而至今为止,对企业动态理论解释最为全面的定义是: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战略能力基础能力的能力,通过利用资源的吸收与整合以及通过学习、知识管理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获得新知识和能力,并逐步整合和改进现有的能力和提高效率,使企业在动态、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获得持续竞争优势。Macher等[3]从学习的3个角度(经验积累、知识表述、知识编码)研究了企业的R&D组织管理流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企业的流程创新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研发团队构成的多样性、研发人员与生产人员交流的密集度和信息技术分布的广泛性都有利于提升组织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成效。Adams等[4]将组织的资源分为基于组织学习的资源和基于资本的资源,强调了组织学习能力对于企业动态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知识管理系统在促进企业重新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外部组织或人员的合作来实现。但这种合作是基于时间和任务的合作,与其他组织建立的是一种暂时的、不连续的合作关系,只要任务一完成就解除现有的合作关系。然后,又重新发现新的创新机遇,重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开始新的战略实施。吴贵生[5]指出了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吸收外部知识能力的重要关系,认为企业的动态能力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吸收外部知识,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2 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指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意义上也被称为“场的理论”。代表人物是Tolman[6]认为行为作为显见的行为是可以被理解的,它是有目的性的,是根据环境中的目标和导致这一目标的手段之间的关系的认知而来的。所谓认知,并不是个别的感知和部分的知觉,而是对含有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态知觉这种更大的整体的认识。它也包括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关系,是在对对象间的手段—目的关系的期待这一形态上成立的。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感觉的作用就在于获得信息。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个体在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都有相应的信息编码方式。
认知理论的一种解释是认知—感情的一致论。这一说法的基本假设是,我们的信念或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感情的偏爱所决定的。就发包方企业而言,自身对众包模式的认知度、了解度决定了其对众包模式的行为选择及参与意愿。
1.3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由来已久,马斯洛[7]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5个层次。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又把人的需要层次发展为7个,由低到高的7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成为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7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但这种需要层次逐渐上升并不是遵照“全”或“无”的规律,即一种需要100%的满足后,另一种需要才会出现。事实上,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们的每种基本需要都是部分地得到满足。
2 研究假设与模型
2.1 企业自身属性与其众包参与度的研究假设
开放包容的环境总是有助于新思维的形成。姚明晖等[8]构建了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与环境通过影响组织创新氛围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模型,并指出从长远的角度看,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会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意识和接受新事物的意愿,这对企业而言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显然,开放、共享的企业文化会促进企业吸收新事物的意愿。由于不同行业企业所具有的属性特征各不相同,有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竞争较为激烈,企业相关技术的对外开放性程度较低,这就决定了企业的很多相关技术等要素对外保密程度较高,企业愿意采用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意愿较低;有些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较为宽松,竞争压力较小,除了最为核心的技术之外,其他的相关业务和技术保密性程度较低,因此企业愿意采用众包模式进行技术创新、开放式创新的意愿也就较高。另一方面,企业对众包模式的认同程度和了解程度也决定了企业对众包模式的评价,进而决定了企业参与众包的意愿。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9]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Churchill等[10]指出确认是由实际绩效表现和预期的差距而来的,亦即确认系由合并期望与绩效所共同决定的。期望确认理论指出“知觉确认”是以消费者主观去评估绩效表现与比较基准的差异,此评估的直接感受,其中包括了心理因素,其测量问题常是绩效表现与预期接受的程度,其测量的尺度常用“比预期的好”及“比预期的差”。在众包模式中,参与发包方的企业对众包模式的认知会影响到其对参与众包所获得结果的心理预期,进而影响到企业对众包模式的参与度。企业参与众包模式的意愿就越强烈,参与度也就越高。
意愿对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和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知识受体的吸收意愿是指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受体对于转移知识的吸收程度。知识受体的吸收意愿受到知识受体的吸收动机影响。研究认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激励措施有助于知识受体增强自身的吸收意愿。知识受体的吸收意愿也成为知识的吸收意图,影响知识转移绩效[11]。韩飞等[12]深入分析了互动导向对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认为采取互动导向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而企业的创新意愿能够明显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Ajzen[13]指出行为意愿是个体企图执行某种行为的几率,是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意向强度。Davis[14]指出行为意愿是参与行为最有力的预测指标,行为意愿和参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认为,发包方企业的开放性程度、对众包的认知度以及所处行业众包的参与度越强,发包方企业对众包的重视程度就越高,对众包的相关时间、精力等投入就越多,参与效果也会越好,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a:企业开放性对其参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1b:企业所处行业对众包模式的参与程度对其参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1c:企业对众包的认知成熟度对其参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 企业动态能力与众包模式参与能力的研究假设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逻辑思维是:外部环境分析→定义新的创新机遇→制定响应新的机遇的战略→寻找完成新创新机遇的合作伙伴→合作竞争→新的竞争优势并结束现有合作。即在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定义新的机遇,并制定出响应的战略,选择暂时的、不连续的伙伴来完成特定战略,通过合作竞争,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在完成预定的战略后解散现有的合作,再回到起点去寻找新的创新机遇。通过不断创新来保持企业在超级竞争环境下的持续发展。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目标是不断创造新优势。因为在瞬息万变、不可预测的环境下,所有的竞争优势都是短暂的,若固守在保持原有的优势上将导致更大的灾难。只有认真地、不断地和出其不意地打破现有平衡,快速响应机会和企业内外资源的重构,形成一系列暂时的、不相容的新优势,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动态能力战略实质是一个创新战略。企业在成长中开始形成或拥有一系列的资源与能力,而这些资源与能力(如组织资本与技术能力)是在特定的市场机会开发中形成的。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它们的价值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企业对这些资源和能力进行更新,以形成新的动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利用新的市场机会,推动企业成长。
企业动态能力包括了资源整合能力、挖掘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李贺[15]认为企业的动态能力具有异质性和不可竞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的各种能力转变为整体优势的整合,是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核心。动态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利用众包模式进行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中对收到的知识流的理解、吸收能力显然更强;相反,动态能力较弱的企业在此过程中吸收知识流的能力也相应的较弱。企业的动态能力越强,就越能促进企业取得良好的创新效果,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a:发包方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与其参与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参与效果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假设2B:发包方企业挖掘学习能力与其参与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参与效果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2.3 企业客观条件与众包参与能力的研究假设
如果发包方企业有过在网上发包的相关经验,那么这一经历就会增进发包方企业参与众包模式的能力,增进企业在发包过程中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廖秋林[16]认为创新机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建立企业内部创新机制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活力的根本措施。以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建立完整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以应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长盛不衰的竞争力。企业内部创新机制、平台的完善性,尤其是针对众包模式所建立起的创新平台和创新机制的完善性会显著影响到企业在众包模式中吸收、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宋喜凤[17]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外部激励、自我能力提升、沉浸需要等方面分析了参与者行为动机,得出的结论显示外部激励对参与者行为选择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而企业对众包的资源投入力度、投入能力会对企业的激励措施、激励力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参与者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进而对众包模式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3a:发包方企业参与开放式创新的相关经验与其参与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参与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假设3B:发包方企业内部利用众包的平台机制与其参与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参与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假设3c:发包方企业资源投入能力与其参与众包模式进行创新的参与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2.4 企业众包模式参与度与参与效果的研究假设
个体从事某一项活动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代表了其对待该项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其从事这项活动将会取得的效果。一般而言,对一项事物的重视程度越高,参与度和投入度也就越高,所取得的结果一般也较好;反之,对一项事物越不重视,参与感就越低,投入的相关时间、精力就越少,所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差。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发包方企业对众包模式的参与度与其参与效果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2.5 企业众包模式参与能力与参与效果的研究假设
发包方企业的众包模式参与能力是指企业在众包过程中作为接收方对于知识源传递来的知识的理解、转化和吸收的水平。张亮[18]认为知识受体的众包模式参与能力主要来自于知识受体的经验积累,即知识受体参与的项目研发、市场开发以及其他的项目活动。只有知识受体拥有较多的经验积累,知识受体才能对传递过来的知识进行良好的理解、判断并消化与吸收,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凌彭[19]研究认为,知识受体的众包模式参与能力与知识转移绩效有明显关系。知识受体的众包模式参与能力越强,知识受体越容易掌握知识源知识,转移的只是质量和数量越多,知识转移越顺利,企业创新效果就越好。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发包方企业众包模式参与能力与参与效果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2.6 企业众包模式参与度与参与能力的研究假设
企业参与众包模式的程度越高,对众包的时间、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就越多,这明显会促进企业加深对众包运作模式、关键点等方面的了解,进而提升其运用众包的能力。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6:企业众包模式参与度与其参与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影响。
2.7 研究模型
综上所述,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纳入本章所提出的研究框架,形成实证模型,如图1所示。
3 研究设计及问卷收集
根据前文的研究及变量的定义和测量,综合期望理论、认知理论、企业动态理论等方面的经典量表,以及众包理论现有研究结论,并借鉴了Venkatesh等[20]学者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因素和促进条件等方面的量表,凌彭[19]知识吸收意愿、吸收能力、知识转移绩效、创新绩效方面的量表,杨卫丽[21]企业参与众包行为量表,得到了本研究的量表,有关变量的题项共有33个,如表1所示。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企业信息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变量的测量,其中观测变量的测度选用Liker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进行评价。论文特别强调了对问卷调研的目的的学术性以及保密性,这有助于提高问卷答题的完整性与回收率。
问卷发放主要以网络形式为主,在2015年5月至8月期间,在国内知名的众包平台———猪八戒网站上进行数据的收集。猪八戒网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在线众包交易平台,服务交易品类涵盖创意设计、网站建设和生活服务等多种行业,汇集了成千上万的网络大众来帮助企业或组织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我们主要是主要通过与猪八戒网站平台上的企业用户开展联系,通过电子邮件、站内信、留言或电话等形式对猪八戒网络平台上的企业用户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共发放300份,收集到181份问卷,回收率60.3%,其中有效问卷162份,有效率89.5%。
4 实证分析及计算结果
4.1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通常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问卷指标内部一致性的常用检验标准,一般认为变量的Cronbach’sα值大于0.7即可以满足量表的信度要求。根据变量的平均变异萃取量(AVE)评估收敛效度。一般认为:AVE值超过0.5,问卷符合要求。量表的信度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出,所有变量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值都超过了0.7,所有变量的AVE值均超过0.5,表明问卷量表不仅是稳定可靠的,而且量表的收敛效度也比较好。
4.2 结构模型分析
本研究通过运用AMOS20.0经对数据和结构模型的处理分析,得到的初始整体模型拟合指标,如表3所示。
模型的拟合指标符达到要求,数据与模型的匹配度较好,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符合要求。模型路径系数的估计统计量以及对应假设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除了假设H3b未被验证外,其他假设均通过验证。根据表4的结果:企业自身属性对其参与度的影响非常明显,企业动态能力、参与度和参与能力等因素对参与众包取得良好效果也都发挥了一定作用。
5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在企业自身属性方面,企业自身的开放程度、开放文化、自身业务所决定的开放性以及所处行业的开放性水平能够有效的影响到企业的行为选择,企业所处行业中其他企业对众包的参与程度能够有效的影响企业对于众包的认知,进而影响企业对于众包模式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企业对于众包模式的参与程度决定了企业对于众包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努力程度,通常,意识决定行为,较高的参与会有效促进企业提升企业在众包过程中的参与能力、学习能力,进而提升企业通过众包模式所取得的参与绩效。
企业在众包方面的相关经验、内部与众包相关的平台、机制的完善性以及资源投入能力等一系列客观条件对企业参与众包模式取得的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参与众包效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企业对众包的参与度对参与能力有明显的支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参与众包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对众包的认知和参与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参与效果的提升,还可以通过促进参与能力间接提高参与效果,而企业的动态能力知识一个基础因素,它对提升企业参与众包的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但企业能否将其转化成现实存在的能力和优势,以及有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都存在不确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的客观条件对企业参与众包能力的促进作用为负值,即对其有负影响。与开始的假设相悖。然而经仔细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拥有较为优越的客观条件虽然会在短期内使其获得相对其他企业而言较强的参与能力,但长期来看,会降低企业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热情,进而不利于企业持续提升对众包的认知和参与能力。
5.2 研究建议
【众包新闻】推荐阅读:
新闻新闻播音10-27
新闻专业新闻传播09-06
新闻制作新闻传播09-12
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06-18
新闻周刊热点新闻摘抄06-17
佛山新闻头条新闻车祸08-13
新闻培训新闻稿11-10
假新闻-新闻策划的异化05-31
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总结12-10
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