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资源

2024-09-03

演艺资源(精选9篇)

演艺资源 篇1

根据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世博局联合编著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节目概览》一书的内容, 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的各类演出项目大约有近千个, 总演出场次2万多场, 平均每天演出100场以上。这些演出项目中, 有上海世博局方面组织的节目, 也有各参展方带来的节目;有大量成熟的经典节目, 也有一批专为世博会创作的节目;有知名艺术家表演的节目, 也有民间艺人表演的节目, 等等。本文所述演出项目, 特指国内那些专为世博会创作和选拔的本土演出节目。

这些数量众多的本土演出项目, 几乎全部都是通过公开招标, 由国内各文艺团体、各地方政府等为上海世博会量身定制或推荐的, 任何一个剧 (节) 目都符合上海世博会对演出剧目内容的“主题、首演、名人名团、本土特色、时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科技含量”等多项要求的一条或多条, 无一不是国内演出项目中的精品。

那么, 这些精品剧 (节) 目, 在圆满完成了世博会的演出任务之后, 下落如何呢?除了专家所提出的“促进文化交流, 提升国内演出业的演出水平”的作用之外, 在后世博时代, 能否对这些优质演艺资源进行再利用, 使其进入演艺市场, 在我国的文化产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呢?

一、世博会演出项目产业化运作分析

(一) 世博会演出项目的产业化运作优势

1. 世博效应

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性的文化盛会, 在世博会演出的剧 (节) 目, 已为大部分人所熟知, 有足够高的知名度, 有利于其进行后期推广传播。同时, 世博会也为这些演出项目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运作平台, 使其在国内演出业中处于较高的地位, 有利于其进行产业化运作。

2. 剧 (节) 目质量上乘

上海世博会对演出剧目内容的要求非常严格, 曾经专门发文罗列了20个关键词作为遴选、接受节目的重要参考依据。如“主题——根据上海世博会‘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主题量身定做的节目;首演——全球首演, 或者是在亚洲首演, 或者是在中国首演的节目;本土特色——具有非常鲜明的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民俗节目;时尚——引领全球流行元素、深受各国青少年欢迎的节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尚能进行公开表演的节目;科技含量——代表当代综艺潮流, 体现舞台科技与艺术享受完美结合, 带给观众全新体验的高科技主题秀……”, 保证了参加演出的剧 (节) 目的质量, 使得这些剧 (节) 目几乎个个都是精品, 为其进行产业化运作奠定了质量基础。只有优质的产品才会有广阔的市场。

3. 原创的魅力

这些演出节目, 绝大部分都是专为世博会量身定制的, 在创作中紧紧把握“民族与世界”的艺术创作核心, 题材新颖, 表现方式现代化、国际化, 在展示悠远、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开拓性意义, 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消费大众的注意力, 使其基于各种精神需要关注、研究、探讨这些剧目, 为剧目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如中国首部戏曲服装秀《大羽华裳》, 取名于唐代的《霓裳羽衣曲》, 取材于瑰丽的中国古典戏曲服饰, 由演员着戏曲服饰, 扮戏曲人物, 在T台上做戏曲情景表演。表演把生旦净丑戏曲行当囊括在内, 荟萃京剧、昆剧、地方戏等全国著名戏种, 还有水袖、跷功、帽翅功、翎子功、判官吐火等绝活表演, 融诗、乐、舞、绘画、建筑、壁雕、园林、山川于一体, 场面宏大, 造型精美, 把场面、片段、技巧、光影、情景以诗意的艺术语汇, 串珠绣玉, 连缀成篇。既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戏曲服饰的精美绝伦, 同时也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

4. 名人效应

这些演出项目中有很多都是由国内的名团或名人打造出来的, 除了在剧本创作、演员队伍、舞台美术等方面能够保证演出的质量外, 还拥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同时, 名团名人有很多的追随者, 他们都是既有的观众基础。这些观众便是演出项目的“流动广告”, 通过他们, 这些演出项目可以获得大量的潜在观众。

5. 政府支持

有些演出项目, 尤其是代表各省市文化艺术水平的、在各省市文化周演出的项目, 几乎都是政府投资或支持创作的。在寻求政策支持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可以较好地调动资源为其市场拓展做准备。

6. 环境优势

近年来, 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系列促进演艺发展的政策出台, 为国内演出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保障。在此背景下, 演出业本身及其他相关行业, 如剧院、文化演艺企业、舞台设备企业、演艺培训业等也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 逐渐完善着演出市场所需的各种条件。许多演出项目都在前期的市场宣传、中期的市场执行、后期的市场延伸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产业化运作探索, 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些都是世博会演出项目产业化运作的参考和借鉴。

此外, 目前国内文化消费水平不断上升, 人们对于精神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但纵观国内原创剧目市场, 现状却不容乐观, 大多数剧目因本身艺术质量不高而导致票房暗淡, 一系列衍生产品的开发也无从谈起。一方有强烈需求, 另一方却供给不足, 这就为高质量的世博会演出项目提供了机会。

(二) 世博会演出项目产业化运作的困难

1. 再创作成本高

为了适应世博会的演出环境, 这些演出项目中有一部分将剧情和技术场面压缩, 时长控制在了1小时左右。如进行市场化运作, 还必须要重新创作改编, 使剧情厚重、人物形象丰满、舞台美术美观, 适应当今演出市场的需求, 这样就会导致资源成本的增加。如内蒙古的原创音乐剧《心之恋》, 由于准备时间较短, 故事落入“受到诱惑——出走——抗拒诱惑——回归”这样一个老式套路, 矛盾冲突没有足够支撑, 剧情缺乏, 期待点不多;此外, 该剧很多舞台技术都是由百老汇提供支持的, 包括指挥、舞美等。要想进一步走向市场, 在剧情创作改编上就需要增加成本, 且技术人员的本土化也较为费时费力。

2. 同类剧目的挑战

如果上海世博会诸多优异剧目都进入市场的话, 国内演艺市场在一段时间内, 优秀的演艺作品就会纷纷涌现, 出现档期争夺, 众多的宣传造势也会导致受众难以选择。尤其是一些名团名家打造的剧 (节) 目, 本身就有很好的票房号召力, 在市场竞争中它的影响力是一些“草根”剧 (节) 目无法比拟的。

尽管有产业化运作的困难, 但上海世博会的演出项目集中了众多有利资源和机遇, 限制及困难不足以影响其正常进入市场。如果对其进行精心策划, 在市场运作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将会收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成果。

二、世博会演出项目的产业化运作策略

(一) 社会化融资

能在世博会上演出的剧 (节) 目, 往往代表了某个省、市、自治区的最高艺术水平或最新艺术成果, 是许多艺术人才花费许多精力、物力、财力倾力打造的艺术精品。将其束之高阁, 相信是许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 将其推向市场, 使其保持鲜活的演出状态, 就成了剧 (节) 目制作团队、当地政府甚至是当地社会各界的一个共同心愿。

但这些剧 (节) 目大部分还需要在剧情、人物形象、舞台美术等方面重新创作改编, 才能适应当今演出市场的需求。再创作无疑会超出原先的制作成本, 加重制作团队的经济负担, 争取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就显得非常必要。这方面可以参考大型舞剧《风中少林》的成功先例。《风中少林》在进行市场化运作时就由郑州市政府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郑州歌舞剧院, 然后以剧院可动产和《风中少林》的无形资产评估1200万元入股, 引进了社会资本河南建业集团、宇通集团, 两家企业分别出资200万元合资成立了“郑州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 形成了股份制文化产业的新体制, 实行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公司化运作模式, 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因此, 在这方面, 政府既要积极扶持, 同时还要出台支持性政策吸引民营资本的注入和投资。很多新型民营企业家在舞台艺术方面是有个人爱好和投资热情的, 政府和演出制作团队要利用好这种热情。

(二) 市场化营销

1. 品牌建设

品牌的树立是剧 (节) 目营销的优势。品牌形成后, 因为有品质保证和品牌意义, 就会占据营销谈判的优势。打造剧目品牌需要有精心的策划和可依赖的文化资源, 良好的创新意识以及持续不懈的努力。上海世博会的演出项目大部分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演出精品, 如上文所述的《大羽华裳》等, 只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品牌还是能够建设起来的。《云南映象》在塑造成功品牌时的经验就值得借鉴。《云南映象》在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后, 与地方知名企业强强联合、投资5000万元进行携手合作, 共同打造以文化为核心的多种产业相融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它的具体做法是:在昆明市区建盖“云南映象专业定点演出剧场”, 呈现完整的、全新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在北市区投资建盖“云南映象主题文化社区”, 充分体现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及人居文化的建设主题;建“云南映象旅游商品城”, 使其成为云南民族传统工艺品集散地, 展示和发扬云南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投资出品《云南映象》的延伸产品——原生情景歌舞《香巴拉映象》, 充分展示大香格里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推出“云南映象原生普洱茶”, 将普洱茶文化传播到海外, 提升品牌价值。

对于上海世博会演出剧 (节) 目的制作人来说, 应该选择专业优秀的品牌策划团队, 将品牌与艺术高度结合, 创立具有独特风格的剧目品牌, 达成最大化的市场目标。如从节目单的设计、纪念品、演出道具到演出场所, 以至演员本身都可以看作品牌的一部分。在营销环节上, 对所有宣传物品、演员服装、佩饰、卡通T恤衫、剧场环境、媒介广告等都精心设计, 甚至演员的统一服饰、整齐队列、言行举止都可以成为流动的宣传品。

2. 市场定位

著名市场营销学专家菲利浦·科特勒对市场定位的定义是:“为了适应消费者心目中的某一特定地位而设计公司的产品和营销组合的行为。”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严格区分开来, 使消费者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 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市场定位的前提是对市场进行细分, 了解观众需求, 分析市场机会, 明确目标市场, 并根据自身条件梳理市场需求, 综合考虑观众群、成本、竞争者等因素, 进行准确的主题定位、观众心理定位、演出风格定位、价格定位等, 根据自身特色制订营销方案, 集中有限力量, 直接“攻击”目标消费者, 这样才能够在市场上立稳脚跟。如《宋城千古情》之所以能成为宋城景区的项目品牌, 首先在于它市场定位准确, 它既不是为拿奖, 也不是应时应景, 它是面向市场游客的旅游演出, 必须雅俗共赏。因此, 它展示地方特色, 从民间视觉出发, 充分满足现代审美需要。

世博会演出项目进行市场化营销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市场主体位置, 积极进行市场开发, 创造发展契机。此外, 还要在了解并掌握演出需求的基础上, 确定准确的市场目标, 完成演出项目定位, 使之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3. 专业营销

演出属于精神享受类非物质产品, 不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就必须以一定的营销活动才能打开市场。现代演出市场营销观念认为, 要实现观众的满意, 就需要开展多方面的工作, 因为他们真正看中的是“观众让渡价值”, 就是观众享受服务的总价值与观众支付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世博会的演出项目能够保证艺术质量, 但必须有专业的艺术营销人员进行剧目的策划与推广, 以市场为导向来设计亮点, 树立品牌, 制定营销战略。此外, 还需要抓住“世博演出”的亮点, 借助各种媒体来宣传造势, 提高剧目的关注度。

如《云南映象》承办方派格太合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 抓住观众的消费心理, 精心策划剧目“亮点”:从歌舞的内容到表现形式, 从演员的服饰到舞台道具, 甚至演员本身都是来自野地乡村, 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 处处透出“原生态”的元素。派格太合就利用“原生态”这一亮点制定了一系列差异化营销策略, 迎合了城市观众对民族风情、乡土文化的好奇, 对回归自然和淳朴生活的向往, 自然也就打开了市场的销路。该剧在北京演出期间, 云南省政府启动了强大的媒体阵容, 采访首都学术界包括民俗学、艺术学和传播学等领域最著名的专家学者, 提升了剧目的曝光率, 提升其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有利于一部分属于商务层次消费的, 走礼品市场的高价票的销售, 这在无形当中已经增加了“观众让渡价值”中的享受服务的总价值。此外, 《云南映象》在票价的制定上坚持走平民路线, 除了一些高层次的礼品票以外, 60%的票价都在100元-380元之间, 并分淡旺季以满足普通观众的需求, 而高水平的演出, 使得该剧“叫好又叫座”, 营造了良好的口碑, 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民众走进剧场, 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因此, 成功的演出营销, 应该是系统的、有计划的、合乎剧目自身特点的各种营销手段的综合。营销部门应该在深刻理解剧目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剧目特点做好立体的全方位的营销策划, 精心设计亮点, 重点宣传, 树立剧目品牌, 才能使剧目的持续营销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三) 产业化运作

在进行市场化营销、全面进入演出市场的同时, 还要以演出剧 (节) 目为切入点, 充分挖掘市场资源, 延伸产业链条。世博会演出项目的产业链条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艺术演出业

作为一项演出项目, 最首要的产业价值当然应该体现在演出方面。这些演出剧 (节) 目在完成世博会的演出任务后, 经过改编与再创作, 可以在前期进行全国巡演, 借助强大的媒体力量对剧目进行广泛的、合理的传播。后期则要与当地的剧院联手, 形成长期的驻场演出, 获得长久的票房利润。据有关新闻报道, 《大羽华裳》在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之前, 已经于2006年在山东省首届文博会上亮相, 并已在北京、香港等地进行了60多场演出。后来该项目还启动了省内的巡演, 同时也与青岛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联姻, 于第二年登陆青岛, 借助青岛作为旅游城市的巨大的海内外观众群体和日益升温的城市演出市场, 让该项目常驻青岛, 实现了这一演艺项目的常态演出。

2. 文化旅游业

与当地剧院达成协议, 以驻场演出为文化品牌, 吸引当地及国内其他游客, 促进剧院的繁荣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与当地旅游企业联合, 依托当地旅游资源, 绑定景点进行长期演出。这样不但有持续的票房保证, 还能带动相关行业 (住宿、餐饮、服务、交通、工艺品等) 的繁荣, 增加延伸利润。大型歌舞演出《宋城千古情》与宋城景区的结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先例。

3. 衍生产品开发

围绕演出项目内容, 申请专利和商标注册, 针对不同受众开发多层次产品, 形成品牌系列。如图书发行、音像制品发行、游戏软件、服饰、玩具、纪念品、生活必需品、纪念邮票、广告等, 进一步拓宽利润范围。

4. 影视娱乐业

还可以在国内招标投资, 携手国内知名编剧、导演、技术人员, 打造以演出剧 (节) 目为底本的音乐、戏剧、曲艺、动漫、游戏等产品, 利用班底的影响力制造娱乐热点, 这样还能够在票房、广告、影视周边产业 (玩具、图书、饰品、服饰、家居等) 等方面获得利润。

5. 演艺培训业

在这些演出项目市场化运作完全成熟之后, 可以进一步考虑联手当地已具规模的培训单位, 设立培训机构, 为本剧 (节) 目及其他演艺单位培养人才, 获取培训方面的利润。

以上是上海世博会演出项目的相关产业链条。当然, 世博会演出项目走产业化的道路还需要政府的扶持与指导。只有政府给予具体的产业优惠和支持, 才能确保这些项目获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黄海.上海世博会的文化产业视角.中国文化报, 2010年5月5日

[2]田雪梅, 陈霞明.浅谈对我国舞台剧如何市场化运作的思考.文化发展论坛“产业群”栏目, 2009年6月25日, http://www.ccmedu.com

[3]菲利浦·科特勒.票房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高亮.文博会签约演艺项目青岛与周星驰合作拍动画.青岛日报, 2010年9月30日

演艺资源 篇2

承租方(甲方):出租方(乙方):

单位名称:单位名称:

地址:地址:

负责人:负责人:

电 话:电 话:

因甲方演出需求,租用乙方演出器材设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租赁设备概况

设备的名称见附表

租赁用途:演出所用。

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至20年月日.租赁期限共计:天。使用的场次由甲方自主安排。

第二条:租赁设备的运输与操作.等其他费用

1.租赁设备的进退场调试安装.操作由乙方承担.2.租赁设备的存储仓库的提供,设备维护等工作人员的住宿(标准间即可).餐费由甲方提供.3.租赁费用:租赁期限共计:天。每天租赁费:合计租赁总费用:。(不包含税率)如果超过合同租赁时间,其费用按天计算(每天元)

第三条:租赁设备的使用及规定

1.合同期内,乙方设备由甲方统一管理使用,甲方下达合理.合法的演出设备使用任务,乙方应听从指挥调遣,按甲方规定的时间.合同的标准.要求完成当日的演出场次.2.乙方应根据演出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自负),确保演出正常使用.3.乙方操作手应遵守甲方的合理规定,由甲方自身原因造成乙方演出终止或者是终断,损失由甲方负责赔偿.4.甲方应该配合乙方整理演出设备搭建场地,提供设备防雨帐篷.演出电源,演出期间确保电路畅通,不得有停电,缺相。欠压等事故发生,造成。后果由甲方负责。

第四条:安全与治安

1.甲方必须确保演出场地周围的安全保卫工作.因打架.斗殴造成的设备损坏由甲方完全负责.(由乙方造成的原因除外)。夜间值班,甲方须派1名保安人员协同乙方人员守好演出设备。

第五条:支付方式:

合同签订当日,甲方支付乙方定金合同总额%,余额演出前当天结清。(不含税金)乙方可根据甲方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给于提供全额的发票()。

第六条:安全操作

1.乙方在设备安装.拆卸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元由乙方自行负责。

2.乙方操作人员在合同演出过程中,对不安全因素有权提出,并可根据规定拒绝作业。

第七条:租赁设备的毁坏与丢失

在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对演出设备损坏或丢失(人为因素或被盗除外),乙方负责维修或赔偿责任。

第八条:附加条款

1.乙方不能执行甲方规定的作息时间及乙方人为因素造成的停演.误工,甲方有权解除租赁合同乙方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2.因甲方人员人为因素造成的停演.误工.设备损坏,乙方有权解除租赁合同甲方并承担相应的损失费用。

3.本着高度负责,长期合作的精神,乙方保证按合同约定的器材明细表及节目单进行演出,并保证舞台坚固安全、音响演出效果。

4.乙方如有器材变动,应提前三天通知甲方并征得甲方同意。

5.本合同履行中,双方如有争议,可协商解决。

6.本合同一式两分,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

凡因履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甲、乙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按以下方式解决:

(1)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2)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 其他

1、本合同一式_____份,双方各执_____份,自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

2、对本合同内容的任何修改、补充或变更须采用书面形式,经双方签字盖章后正式生效。本合同修改、变更部分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甲方:(章)乙方:(章)

代表人:代表人:

演艺资源 篇3

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内涵所在, 也是演艺活动的灵魂, 是演艺与旅游的联结点和根基。旅游演艺是解读地域文化的载体, 必须要有地域性的文化符号, 只有在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基础上, 将主题艺术形象与地方文脉紧密结合, 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展现出来的旅游演艺项目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 如何将区域文化反映出来并为游客所认知一直是个行业难题。然而, 随着旅游演艺产品的不断发展, 一场富有地方特色具有鲜明个性的文艺演出能使得游客全方位了解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成为可能。实践经验也表明, 旅游演艺项目正是依托当地优质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 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地域文化, 进行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演艺产

供保障。要成立半官方性质的“海南省旅游业发展促进会”, 以加强行业的自律、监督和考评, 推动旅游市场开发, 广泛宣传海南旅游特色, 统筹旅游业内各种活动, 向政府提出各种建议等。旅游主管部门要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上进行变革, 淡化对旅游业的计划性管理, 加强为旅游企业的综合性服务, 从多方面营造优良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2) 大力加强海南旅游业的市场开发力度

海南旅游市场开发, 应建立在高水平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基础上。为此, 旅游市场的开发建设, 必须坚持以热带海岛和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这一目标定位。这是因为:第一, 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趣事, 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要产业之一, 21世纪世界旅游业将成为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第二, 以国际市场为标准, 使旅游业的建设、产品开发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等均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 它不仅会带来旅游业的高水平, 同时也会带动城市建设、公民素质的高水平;第三, 以国际市场为标准, 必然会带动国内市场的开发, 对国内游客更有吸引力, 从而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相反, 以国内市场为标准, 难以满足国外游客的需求, 难以带动国外市场的发展。

(3) 加速旅游业人才的培训

为适应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目标要求, 提高旅游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已成为当务之急。应建立宾馆酒店和旅行社

河南科技大学马荥

品开发, 从而使其成为了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一张王牌。

1 河南省发展旅游演艺的文化资源优势

河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其中不乏可以深度挖掘成为旅游演艺的资源类型。在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之前, 首先要对这些种类繁多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为系统地理解文化旅游资源, 也便于我们深入研究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演艺的结合。文化旅游资源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为文化景观, 如文物古迹、名胜建筑等;中间层次为文化风情, 即动态文化景观, 如节日庆典民俗等;最高层次为文化艺术, 主要是指表演艺术文化。本文参考以上分类方法, 将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 并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性、娱乐性、独特性、艺术表现力来衡量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演艺的难易程度。综合各种分类情况可以看出, 河南省用以开发旅游演艺的文化旅游资源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1.1 数量众多, 形式多样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华夏腹地, 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片古老大地上灿若星辰的文化遗存, 也就造就出中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博大精深。人们形容河南省是“一座浩瀚的、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是一部“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

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明确要求涉外酒店和旅行社经理层管理人员培训达标率, 涉外酒店服务人员和旅行社导游人员培训率。努力办好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和省内高等职业、中等职业、旅游院系和专业, 培训大量一线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引进国外教育机构, 通过与国外旅行社和著名跨国酒店合作, 培养懂得国际旅游管理和现代管理技术的高层管理和人员和技术人才。

(4) 建立海南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

为适应产业开放, 需要调整全省旅游产业政策, 制定促进旅游发展措施, 优化旅游环境。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 尽快制定全省旅游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要对21世纪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定位, 以形成国际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经济。要加强旅游业的立法, 完善旅游法规体系, 应在消费者权益方面, 发挥经济特区的立法条件, 率先立法, 与国际旅游管理接轨, 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柳树滋.海南发展的绿色道路[M].海南出版社, 2001.

[2]杨小波.海南省中部地区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研究[M].气象出版

社, 2001.

[3]符国基.海南省生态足迹研究[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教科书”。河南省历史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是一种无价之宝, 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河南省旅游文化涵盖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据此将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分为3个主类、4个亚类、15个基本类型。其中除文化景观类的文化资源较难转化为旅游演艺, 文化艺术类和文化风情类中的14种文化资源经过深度挖掘和二度创作组合后, 都可以让沉默、静态的历史文化变得生动鲜活, 从而多方位满足旅游者在欢娱中领略中原文化的期望, 增加了人们对久远历史的理解与敬重。因此丰富的中原文化不但满足了旅游演艺产品在开发上走深层挖掘文化内涵的多元化精品化之路, 而且为河南省构筑起多层次多功能丰富的旅游演艺产品, 推动河南省“旅游立省”战略的实施, 做大做强河南省旅游业有着重要的支撑。

1.2 内涵丰富, 可开发性强

在河南省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中, 多数可以开发利用转化为旅游演艺产品。民间舞蹈和民间体育活动作为民间的表演艺术文化很容易转化开发成为旅游演艺项目。河南省现有的旅游演艺项目《风中少林》就是将武术、舞蹈和演艺相结合打造出的大型原创功夫舞剧。《风中少林》问世以来, 连摘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文华奖”新剧目奖等大奖。2008年9月, 该剧曾赴澳大利亚阿德勒德参加“澳亚艺术节”演出并引起巨大轰动。

特色节庆文化、花木文化、古都文化、工艺文化等节庆和民俗文化因为其本身不具备表演艺术特性或缺乏娱乐趣味性, 很难直接转化为旅游演艺, 需要二度创作。对区域文化资源进行二度创作, 是实现区域文化资源转换为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旅游产品的关键步骤。通过对资源艺术的二度创作和舞台技术的包装提升了传统艺术性表演的表现力和视觉感官体验, 更符合现代审美和旅游消费需求, 挖掘其艺术的表现力, 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为演艺市场提供资源。

1.3 文化品位高, 特色突出

河南的文化资源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很多都是全国之最。如华夏第一文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华夏第一寺——洛阳白马寺、华夏第一关——灵宝函谷关等, 都是全国著名的人文景观, 由此可以看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地位之高。而好的旅游演艺项目必须能很好地反映出当地的文脉, 抽取本地文化元素, 找出能体现地方文明、反映地方特色的独特亮点, 以此来作为开发演艺项目的出发点。如河南省拥有的根文化和源文化、佛教文化、少林武术文化和陈家沟的太极拳文化等文化资源, 都属于中原文化中所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所以, 在河南省现有的旅游演艺项目中, 抓住这种独特性资源优势进行开发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就较好地突出了禅宗和少林这两大特色文化主题, 并且保持了其优势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2 河南省旅游演艺项目开发的建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内涵, 就没有活力和吸引力。按照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河南省的旅游演艺事业发展进程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开发的步伐。具体讲来:

2.1 转变观念, 加强旅游演艺业规划

在实施“旅游立省”和“文化强省”战略中, 要创新理念, 开阔思路, 重视文化旅游, 摒弃发展旅游只注重硬件建设、忽视文化品位提升的旧观念, 要大力发展旅游演艺业, 推动旅游业的新发展。众所周知, 旅游演艺活动是旅游六大要素中“娱”的核心内容, 也是旅游中的“活文化”。因此, 河南省在制定、实施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 要把发展旅游演艺业作为重要内容, 充分挖掘河南文化资源, 把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 变成游客喜闻乐见的“活文化”。

2.2 加强旅游演艺与文化的融合度, 注重品位提升

现有的实景演出大多局限于追求画面绚丽、音效震撼、场面宏大的表层方面, 对于这些演艺活动所表达的主题不能准确地传入到游客的心中让游客留下更深层次的印象, 在观看完《大宋·东京梦华》之后, 选取部分游客进行的访问中, 观众表示对此演出很满意, 但还是停留在上文所述的阶段, 当提及这个演出的主题和目的的时候, 很少有游客可以回答的出。因此,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在感官上受到冲击, 更要在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上得到提升, 这才能够符合现代旅游业辅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2.3 着力宣传, 加大营销力度

目前, 河南省的旅游企业实力较弱, 实景演出知名度普遍不高, 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省内, 还没有成熟的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亦无从谈起。同时, 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有责任组织统一对外宣传, 搭建交流平台, 推介河南的实景演出, 让世人了解河南旅游演艺活动。旅游演艺公司要选择知名企业合作进行“强强联盟”, 与河南电视台1~8台、大河报、东方今报、商都网等绝对优势媒体联合进行宣传和推广, 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节目进行宣传。我们相信, 众多精彩纷呈的河南演艺旅游节目将成为河南省的文化窗口, 成为河南文化强省战略的主导力量, 成为省内演艺阵容中的一艘航空母舰, 成为为河南旅游形象增彩的重要支柱。

2.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创新品牌建设

河南省要加大对有潜力的文化项目和相关文化演出单位的政策扶持力度, 对不同类型的文化演出项目, 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对那些既能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又能对发展旅游作出明显贡献的文化项目, 给予政策倾斜和经济支持, 促进河南文化发展的“儒商”队伍形成, 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3 结语

任何旅游产品的开发都要依托一定的资源, 否则开发也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河南省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历史的“沉积岩”相当丰厚, 从而存在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河南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对它们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 提取其精髓, 从而将这些文化转化为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

参考文献

[1]何新年.关于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N].河南日报.

演艺经济与管理 篇4

试论中国演艺产业管理

演艺产业化是当今演艺活动的发展趋势,演艺产业是在文化产业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业形式。有了众多的演艺形式与元素就需要对演艺资源进行整合与管理。在整合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认清我国演艺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演艺产业管理的核心,以及对于演艺产业管理提出相关措施。

一、我国演艺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A.演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低

市场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各个产业的发展,演艺产业是我国新兴的文化产业之一。然而,目前国内演出市场还不得不面对各种形式的走穴项目,在品质 和规模上部受到制约。各地方原有的演艺剧团普遍存在资金紧缺的压力,限制了精品化发展之路。加上成熟的经营人才奇缺,市场效率极低,演艺产业的经营效益普 遍不高,限制了持续发展。

B.我国目前演艺产业链分布产业体系不明晰也是中国演艺产业的缺陷,演艺市场产业链尚未形成。这个产业链按照产业关系分隔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产业三块:

1上游产业,剧团、乐队、剧组等演艺团体和个人,是演艺作品诞生之源 2中游产业,票务、经纪、策划、包装、推广等中介,走向市场、大众的通道 3下游产业,剧场、影院、文艺广场等演出场所,实现价值,消费服务终端市场 从演艺产业的产业链中可以看出,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全局,但同时任何一个环节得以优化,都可带动其他环节联动发展。然而我国的这条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形成。每个环节的缺陷较多。

C.演艺产业的盈利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演艺产业的盈利手段比较单一,主要的盈利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售票利润,在演艺活动中通过剧场、演出地点的票务满足演出 的基本收益,这是我国目前演艺产业盈利的基本形式也是普遍的形式。通过固定地点的固定演出和非固定地点的巡回演出的售票形式,主办方、演艺团体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这种收益的形式是适用于各个演艺形式的,但是他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就是单一的把收益寄托于演出的票务销售上,被动性强。二是广告赞助收益,演艺产业的另一项主要收入在于企业的广告收益,但是从实际的情况看,更多的收入应该是赞助收益。也就是在演出的冠名上做文章 加以某某企业的名字,以此来获取某场或巡回演出的利润,这种形式在我国的演艺产业的经济效益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广告赞助的收益明显,资金回笼快,是演艺产 业经济效益的一个来源,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收益的目的性强,功利性明显,赞助的企业为了追求自身企业的广告效应的最大化,往往只会出钱赞助“明星、大腕”对于普通的商业演艺演出时不会出作出大手笔投资的,所以广告赞助的效益的不是所有的演出都能获得的。从某种方面也不利于演艺产业的经济效益持续化。

中国演艺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A.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不断增长,为演艺业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的趋势。现在,休闲时间观看文艺演出、欣赏音乐舞 蹈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据分析,中国未来五年包括演艺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日常消费支出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拉动了国内对外来演艺产品的需求。仅2004年一年,经文化部审批的进口商业性演出项目就达639项,另外还有参加艺术节和交流活动的非商业性演出项目267项。我认为,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观众可能是世界上最幸运的观众。他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像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以色列爱乐等一流交响乐团,欣赏到俄罗斯芭蕾舞团、法国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一流芭蕾舞团和阿尔文•艾 利舞蹈团、兰伯特舞蹈团等一流现代舞团的表演,而且可以观看到百老汇《狮子王》、《歌剧魅影》、《猫》、《芝加哥》、英国莎士比亚话剧团原汁原味的莎翁名 剧,观看到德国纽伦堡歌剧院的瓦格纳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意大利实景歌剧《图兰多》、《阿依达》等精彩演出。经营运作这些演艺项目的经纪公司,大 都名利双收、满载而归。据悉,西澳交响乐团今年5月访问过中国,悉尼交响乐团、澳大利亚国家歌剧院、澳大利亚芭蕾舞团、詹姆斯•莫里森爵士乐团和澳大利亚马戏团近期也有访华的意向。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对中国演艺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作出客观的判断。

B、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艺术表演产品创作与生产的不竭源泉。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延绵不断、一脉相承的悠久历史。从闻名遐迩的长江、黄河、长城、兵马俑,到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花木兰,从充满东方智 慧的老子、庄子、孔子的哲学思想,到中国的古琴、昆曲、新疆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等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物遗存,都为演 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目前,中国演艺市场已经出现多元共荣的发展格局,交响乐、歌剧、芭蕾、现代舞蹈和音乐剧,民族戏剧、民间歌舞,杂技、曲艺、木偶、皮影和通俗流行的爵士摇滚乐,以及夜总会、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的歌舞音乐表演等,精彩纷呈,竞相斗艳。

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也为世界表演艺术生产做出突出的贡献。如普契尼的歌剧 《图兰朵》、马勒的声乐交响作品《大地之歌》、雷哈尔的歌剧《微笑的国度》、克莱斯勒的小提琴作品《中国花鼓》,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素材的影响。美国迪斯尼 根据中国历史故事花木兰改编的动画片,韩国媒体公司根据中国历史名著《三国志》制作的网络游戏软件,也都取得不凡的业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期待着独具慧眼的澳大利亚演出商、经纪中介机构和艺术编导们能够到中国来,与我们共同研发生产中国元素的演艺产品,深度开发中国的演艺市场。C、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使我国演艺企业的实力得到不断壮大。上个世纪50年 代以来,我国的文化体制基本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一些掌 握大量文化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长期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当前,根据改革开放的发展要求,我国正在对全国文化体制包括国有艺术表演团体 和经纪中介机构进行深化改革。对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重点是加大扶持,转换机制;对国家办的艺术研究机构、艺术学校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重点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对国办的演出中介机构和一般性的艺术院团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重点是创新体制,面向市场。同时,通过资 源整合、强强联手,培育一批代表国家艺术水平的文艺团体和中介机构。如把文化部直属的中央实验话剧院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并为国家话剧院;将中国对外演出 公司与中国对外展览中心合并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等等。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提升了中国演艺机构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演艺产品的生产和演艺人才的培 养。另外,我们还对演出经纪人的资格提出专业要求,规范演艺经纪机构的经营,促使中国演艺市场出现一批资信可靠、运作专业、有能力经营涉外演出业务的演艺 经纪机构。

四、各类国际国内的艺术节活动,为中国演艺产业迅速发展打造了宽阔的舞台。目前,在中国由国家文化部参与主办的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主要有:一年一度的“相约北京”国 际大联欢活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南宁国际民歌节、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中国武汉杂技艺术节等等。在办节过程中,我们注意学习借鉴包括 澳大利亚阿德雷德艺术节、悉尼艺术节和墨尔本国际艺术节等国际上享有盛名的艺术节的成功经验,采取了中央、地方政府资助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既给承 办商和举办城市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为各类优秀艺术演出项目和演艺经纪机构提供了展示和交易的平台,从而带动了中国演出市场的繁荣与发 展。此外,中国演艺产品,在参与国际双边、多边事务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演艺机构通过官方或民间渠道,走出国门,积极参与海外各类艺术节、艺 术比赛和演艺交易会,使中国演出团体和演艺经纪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每年5月中旬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演艺产品交易是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演艺产业管理的核心

1、资源优化时经济效益管理的关键

经济效益的获取是通过某种利益的满足来取得的,和所有产业一样,只有满足了公众的需要才能在经济效益上看到汇报。要对演艺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管理使之持续化,并推动产业发展就要明确获取经济效益的原则。

在演艺产业的经济效益管理中,资源最优配置原则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原则,任何产业要提高综合效益,就要把有限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合理利用。用有限 资源满足公众递增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从事产业的经营者,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筹划,巧妙组合,综合利用,以取得增产和节约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了 社会资源;既包括技术资源,又包括经济资源。只有在产业发展和创造效益中优化这些资源,是各种资源能够物尽其用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

另外,资源的优化还体现在资源的优势替代上,资源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以此为基础安排生产,满足社会递增的需求和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发生资源间即生产要素的替代问题。为此要运用生产要素替代弹性方法,通过调整要素比重改变生产要素投入的组合比例,以实现理想的经济增长。

2、演艺产业资源优化的含义

在演艺产业中的资源主要就是来自产业上中下游的各种相关的资源,主要分为软性资源和硬件资源。软性资源就是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就是各个演出的场所的建设和发展。从这另方面看,演艺产业是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要的产业,所以软性资源的优化是演艺产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只有演艺的节目优化了演出的过程优化了才能使公众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促进硬件设施的跟进和发展。这一系列的发展都要靠经济效益管理中的资源优化来实现。

三、演艺产业的管理措施

1、对演艺产业经营模式进行改革,使之完全企业化。

现在,不少地方的演艺产业结构很不合理,限制了经济效益的获取。很多演艺单位基本上还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下来的,他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的发展要求。积极发展演艺产业,必须结合经营体制改革,加快经营者结构调整的步伐。要通过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老资源,开拓新领域。发展与新技术 结合的新兴演艺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使演艺产业结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这种情况下,具备市场条件的营利性演艺团体要逐步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通过深化改革,促使各类演艺性质 的企业,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的基础 上,有计划、有步骤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现代企业的运作手段,组建和培育演艺产业集团。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鼓励和 支持产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组建产业集团,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2、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

在实践中,注意培养一支有文化、善经营、懂科技、会管理的人才队伍。要发展演艺产业,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人才 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力资本在各个产业领域内的流动不断加快。要想发展演艺产业,并使之保持一定的后劲,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演艺产业专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特别注意培养造就和引进创新人才、策划人才、外向型人才和网络科技人才以及职业经理人,为演艺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3、与新兴科技接轨,在演艺产业发展中借助更先进的舞台效果和传媒技术。

高科技的利用是满足公众需要的另一个主要手段,公众欣赏的审美观和科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和技术,使公众要求舞台效果达到更 高的标准,已达到对身心的刺激和震撼。反观,演艺产业的重要获益手段就是演出,不论是剧场还是其他的演艺场所对于演出现场的气氛营造和对观众的感官刺激都 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打动观众的演出才是有市场的、有效益的。所以在演艺产业的经济效益管理中一定不能忽视对高科技的应用。

4、以建立品牌为目的进行产业效益管理

通过管理建立固定的演艺模式,使演艺企业的形象固定化,到达培植“演艺品牌”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是任何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安身立命 之本。所以,我们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把打造具有特色的“演艺品牌”作为演艺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另外在品牌打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品牌的民族化、地方化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市场中独树一帜,从而进为国际化打下基础。

演艺资源 篇5

关键词:演艺市场,历史回顾,存在问题

一、演艺市场是将演出作为商品所形成的文化市场

科学界定演艺市场涵义, 划清演出市场与其他演出活动的差异, 是认识演出市场、探寻改进措施、促进演出市场发展的前提。

目前社会上的演出活动种类繁多, 有群众自娱自乐演出、专业演员慰问演出、国有演出团体参赛汇报演出、专业演员义演, 还有商业演出。在讨论演出市场和演艺产业的时候也常将这些演出混淆在一起, 不利于制定和调整演艺市场政策。

我们认为, 演艺市场是将演出作为商品所形成的文化市场。演艺市场是演出活动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演员和表演团体、经纪人公司、剧场和演出主办者构成演艺市场的基本要素, 是演艺市场主体。演艺市场交易对象, 即演艺市场客体, 包括演出活动、中介服务、剧场服务等等。在非常成熟的演艺市场中, 许多演艺专业从演艺团体中分离出来, 是产权独立的。因此, 与演出活动相关的剧务策划、剧本编写、导演、舞蹈、音乐、演出、经纪、广告、票务、剧场服务等等都是商品需要发生买卖交易行为, 而成为演艺市场的客体。演出活动的类别包括音乐、歌舞、曲艺、戏剧、木偶、皮影、朗诵、魔术、马戏、杂技以及其他形式的现场表演活动。演出还分为单一艺术品种演出 (如戏剧类、音乐类、杂技类等) , 和组台演出 (一种情况如京剧名家名段荟萃演唱会;另一种情况如包括歌舞、戏剧、曲艺等不同门类的节庆晚会) 。

演艺市场是演艺商品交换关系。作为商品发生买卖交易的演艺产品属于演艺市场范围。演艺市场的演出是指专业演员的商业演出, 根本标志是观众付费, 票价可以有政府补贴票价, 也可以是没有补贴的纯粹市场票价。衡量演艺市场发展规模的指标是各种演艺产品生产者增加值、付费观众人数、票价收入和商业性演出场次。为了分析研究演艺市场, 对不同演出活动的性质应加以区别。

群众自娱自乐演出。没有演员与观众的交易, 观众不付费, 演出不是商品, 演出活动不属于演艺市场。如艺术节和群众联欢会上的演出属于自娱性演出, 不属于演艺市场。是非商业性的、非营业性演出。

专业演员慰问演出。比如送戏下乡、送戏进校园、进军营、节日赠票演出、“心连心”艺术团、国有院团节日“公益演出”, 都带有“公共产品”属性, 观众不付费, 不属于演艺市场。属于非商业性的、非营业性演出。

国有演出团体参赛 (汇报) 演出。观看参赛演出和汇报演出的人是领导和专家, 不是付费观众, 不存在商品买卖关系, 不属于演艺市场。属于工作性演出, 属于非商业性的、非营业性演出。

专业演员义演, 是演员以慈善为目的的演出, 演出收取观众的付费, 但演出净收益 (票价收入扣除演员正常工资和剧场租金以及税金等费用以外的收益) 不作为利润向主办方或出资方分配, 而用于慈善捐赠目的。这种演出由于是观众付费演出, 因而属于演艺市场范畴。属于商业性的、非营业性演出。

上述演出包括营业性演出、商业性演出、工作性演出、公益性演出类别,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应分清营业性演出和商业性演出的概念。根据演出目的, 主办方或出资人以获取演出投资收益为目的的演出, 向观众收费的, 应属于商业演出和营利性演出。而虽然向观众收费但不将净收益作利润分配的演出, 应属于商业性的非营利性演出。这包括专业演员义演和国有演艺企业向观众收费的演出。还有既不向观众收费, 又不可能向出资方分配利润的演出, 如送戏下工厂、农村、部队、学校的慰问演出, 属于非商业性的非营利性演出。演艺市场包括商业性的营利性演出和商业性的非营利性演出两种形态。

二、发展演艺市场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发展演艺市场?发展演艺市场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是研究制定演艺市场发展政策时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一) 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精神生活的需要

提高辽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不仅需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而且需要提高精神生活水平。社会上流传一个说法, 东北是文化沙漠。其潜台词是这里的居民没有艺术欣赏的水平和需求。这是错误的。实际上, 休闲娱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原始人也有精神需求, 艺术产生于人类的劳动。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 城乡居民在吃穿用住行等物质产品生活有了较高水平之后, 对休闲娱乐等精神新产品的需求有快速增长的趋势。辽宁曾经是经济社会文化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 号称文体大省。精神文化发展水平走入全国前列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根据2006年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内容包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只有繁荣发展演艺市场, 才能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精神生活的需求。演艺业是提供休闲娱乐精神产品的专业部门之一。演艺业提供的产品越多、质量越高、内容越新、品种越多样化, 越能满足居民的需要。而要实现这一目的, 演艺业走事业发展的道路是不够的。事业发展模式存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不足的局限, 在艺术产品形式上也难以做到供需平衡。发展演艺市场是从艺术表演的数量、质量、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 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精神产品最有效的途径, 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需要。

(二) 构建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

包含伦理道德信仰等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 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通常所说的“软实力”是在文化层面、精神层面、价值观层面的一种认同, 显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强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文化特征的形成是各种传播渠道长期作用的结果。从微观角度看, 一个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成长为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人, 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过程, 而且发生在个体与社会各方面的互动。在古代乡村, 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通过观看戏剧得到的。演艺产品与其他精神产品一样具有构建和传承社会价值观的作用。所有演艺产品都程度不同的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有的创作者和表演者的产品带有宣传意识形态的目的, 而有的表演者是无意识的以娱乐为导向, 但作品中诸多因素不可避免地带有创作者的主观色彩, 反映创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而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发展演艺市场, 就要有文化自觉, 主动构建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社会精神产品和社会化的方向, 通过休闲娱乐和精神活动让人们感受正能量, 提高地区居民的素质, 增强地区软实力, 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 提供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发展演艺市场的经济意义是什么?发展演艺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不是创造显赫的增加值, 也不只是为政府提供税收和社会就业。从演艺市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 演艺市场的增加值占整个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并不大。根据《国际文化发展报告》中数据显示, 2002年美国文化产业的总量为10547.4亿美元 (其中整个艺术娱乐业为1425.73亿美元) , 占美国总产值26万亿 (包括估计的第一产业) 的3.8%;而表演艺术团体、演艺中介业和专业人才经纪业 (演艺中介业中也包括体育表演的中介业务;专业人才经纪业中既包括文艺人才的经纪人也包括体育明星的经纪人业务) 三者的产值265亿美元, 占整个艺术娱乐业产值的18.6%, 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1%。可见, 演艺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是间接的, 不是直接的。其主要贡献:一是为经济发展提供观念、信仰、价值观方面的导向和力量, 使居民具有通过劳动追求幸福生活的观念、开拓进取和积极竞争的意识、平等交换和互利互惠的意识, 等等。二是通过演艺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形成一些衍生产品, 并带动剧场周边产业的发展。如剧场周边的酒吧、咖啡厅、茶馆、宾馆、饭店、商店, 与演艺节目相关的服装、道具、乐器、光盘、图书的生产经营, 以及艺术技能培训等等, 都是演艺相关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三是为外来的商人在本地休闲娱乐提供必要的场所和产品, 营造良好的投资招商环境。大都市演艺场所的观众里有很大的比重是外地游客。经济全球化使统一市场范围更宽广, 在外地洽谈生意的商人利用休闲时间欣赏当地的演艺产品, 是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有文化品味的需求。满足这种精神需求也是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

三、辽宁演艺市场发展的历程回顾

地区表演艺术文化是地区整个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和发展与后者有密切的关系。了解辽宁演艺市场现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回顾辽宁演艺市场的历史。从历史上看, 由于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辽宁是少数民族聚集和农耕文明成熟较晚的地区, 辽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属于亚文化地区。从现代来看, 由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以及革命根据地的影响, 辽宁是工业文明和革命文艺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总体而言, 辽宁演艺市场经历了缓慢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由盛而衰阶段、恢复振兴阶段。

(一) 古代和近代, 辽宁演艺市场的缓慢发展阶段

从《辽宁省志 (文化志) 》的记载来看, 汉代以前辽宁就有休闲娱乐演艺活动。从辽西、辽东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代的陶埙和石磬, 就可见东蒙和辽西一带的东夷人在远古时代就“喜饮酒歌舞”。辽宁演艺活动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从辽阳汉墓壁画中有“百戏图”, 可以看到中原的舞蹈已传入辽宁地区。辽、金、元时期朝廷设有专门的音乐机构, 音乐文化相当发达。近现代以来, 辽宁的戏剧基本上是随着关内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移民而传入的。被称为本省土生土长的地方戏都有外来文化的色彩。喇叭戏起源于海城秧歌, 是清初海城牛庄一带为山西商人演出的戏曲音乐, 其母体主要是随商贾传入海城牛庄的民间小曲, 时称山西腔。阜新蒙古剧源于蒙古族的短调民歌。辽南戏来源于辽南皮影戏, 又名“灯影”, 最盛行时期是民国年间, 1962年才定名为辽南戏。其他从外省传入的戏剧和曲种, 如梆子、京剧、评剧、话剧、歌剧、吕剧和相声、评书、西河大鼓、山东琴书等, 都带有北方演艺的色彩。清代以前, 各地演戏多在庙宇的露天戏台上进行。从清代末期, 戏曲班社开始固定场所演出, 场内设有茶座、包厢等, 一般称为茶园。辽宁的演艺产品是伴随移民从中原地区传入的, 演艺市场发展较晚。

(二) 解放战争初期至新中国建国前, 辽宁演艺市场的迅速发展阶段

解放战争初期至新中国建国前, 辽宁演艺活动是迅速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延安鲁艺以及关内解放区抽调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聚集辽宁, 组建了许多文艺工作团 (简称文工团) 、队, 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 创作并演出了一批反映人民翻身解放的现代戏。1946年10月, 上演了辽宁最早的歌剧《白毛女》。与此同时, 沈阳、大连、丹东等地民间演出团体演出了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民主进步为主题的话剧, 宣传党和革命, 教育鼓舞动员群众投身解放战争、参加土地改革和建立革命政权。革命性是这一时期演艺活动的鲜明特点。这一时期使辽宁演艺水平上升至较高的层次, 并为新中国建国后辽宁演艺登上全国文艺大省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三)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辽宁演艺市场由盛转衰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 辽宁演艺事业无论在演员规模, 还是演艺场次上都展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活跃在辽宁城乡的演艺团体分为两大类。一是演出现代专业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团体, 它们是在革命文艺团体基础上通过合并重组归口归类方式组建的。另一类是遍布城乡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小、通过“改戏、改人、改制”, 将旧社会一些民间艺人组成的演出团体或“草台班子”, 改造成国有或集体的文化演出单位。截至1965年, 辽宁共有剧团员69个, 具有相当规模的剧场24个。演出新创作剧目和获奖剧目日见增多。比如, 1950年一年就新创作京剧剧目11个, 1958年创作新剧目达到20个。作曲安波、李劫夫, 话剧李默然, 评剧筱俊亭、韩少云、花淑兰, 评书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艺术家是辽宁演艺界的优秀品牌, 辽宁成为全国的演艺大省。

文革期间, 辽宁文艺界许多人下放农村改造, 表演团体被“革命样板戏学习班”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代替。1970年以后, 仅有样板戏等少数节目在舞台上演出, 专业表演舞台呈现冷落局面。

据辽宁省财政志记载, 艺术表演团体属于差额预算单位, 有演出收入。1952年以前, 文艺工作团体, 经费实行供给制。1953年实行演出基金制度。1956年实行企业化管理, 原则上不给补助经费, 只对经费自给困难的省市剧团新创作剧目给予一定补助。1960年国营剧团实行差额补助、定额包干办法, 补助款主要用于基本建设、添置服装道具, 适当解决福利问题。当时规定控制剧团免费招待和慰问演出。省必须主办的慰问演出由省委、省人委秘书长批准, 演出经费由主办单位负担。城乡居民观看剧场演出是购票付费的, 票价不高。文革期间, 售票方法是组织分配, 并售部分零票。

(四) 文革后至改革开放以来, 辽宁演艺市场的恢复振兴阶段

粉碎“四人帮”后, 演艺界工作者陆续得到平反和恢复工作, 自创自演的剧目纷纷出台, 一批传统优秀剧目重现舞台。沈阳曲艺团创作演出批判“四人帮”的相声《特殊生活》《假大空》, 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这个时期。演出场次和上座率均出现高峰。但在随后的改革开放初期, 一些事业单位进行了以减轻财政负担为目的的改革, 演出院团相继开始实行“责任承包制”以及“市场化”演出。演艺单位受“一切向钱看”观念的影响, 群众的观赏意识和文化娱乐要求也发生变化, 舞台表演艺术受到新的挑战和冲击。评剧、剧团数1979年为57个, 1985年下降到11个;演出场次1979年为15445场, 1985年下降到2049场;观众人数1979年为1935万人次, 1985年下降到238万人次。

近些年来,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辽宁演艺市场逐步走上恢复之路。

四、辽宁演艺市场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 辽宁演艺市场初步形成了演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公司分工合作, 多种所有制并存, 逐步转变为公益演出、商业演出兼有的格局, 辽宁演艺市场呈现出起步与培育阶段的特点。

(一) 演艺业产值增长速度较快

据辽宁省文化厅统计, 全省演艺团体2012年实现产值4.7亿元, 同比增长17.5%。2013年实现产值5.6亿元, 同比增长19.2%。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数据, 2012年辽宁演艺团体和演艺场馆演出收入分别为7517.3万元和2551.9万元, 财政拨款分别为28419.9万元和2435.4万元。2012年演艺团体和演艺场馆的演艺收入和财政拨款两项合计为40924.5万元, 同比增长41.67%。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年鉴2013》

数据来源:《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3》

(二) 演艺团体演出场次突破万次

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2012年, 辽宁演艺团体共演出1.48万场, 其中, 国内演出1.25万场, 观众人次达792万人次;农村演出0.34万场, 观众人次193万人次。在全国排序分别居第22位、22位、23位、22位和27位 (见表1) 。

(三) 演艺团体实力较强

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2012年, 全省拥有由文化部门主办或实行行业管理的演艺团体155个, 其中:文化部门所属演艺团体37个, 其他部门所属演艺团体118个, 分别排名第17位、22位、15位 (见表2) 。

演艺团体专业人才较多。2012年, 辽宁演艺团体从业人员共有5414人, 全国排名第20名。专业技术人才3224人, 其中, 高级职称288人, 居全国第7位;副高级职称724人, 居全国第8位;中级职称1188人, 居全国第18位 (见表3) 。

数据来源:《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3》

(四) 演出场馆增至百家以上

2012年, 辽宁拥有表演场馆111个, 居全国第8位;从业人员1631人, 居全国第13位;座席79080个, 居全国第8位;表演场馆平均座席712个, 居全国18位 (见表4) 。

(五) 剧院联盟组织协调演出活动

2005年9月, 由辽宁大剧院发起, 组建了“中国北方剧院联盟”。这是辽宁与黑龙江、吉林、北京、河北、山东、安徽等省内外知名演艺场所共同组建的国内第一家剧场联盟。2012年10月, 省内剧院的联盟──“辽宁剧院联盟”在沈阳揭牌。以辽宁大剧院为龙头的覆盖全省14个市县的首批22家剧院成为联盟成员。全省演出经纪机构93家, 全年组织演出活动800余场, 年营业收入5000余万元。

(六) 民营演艺团体进入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

本山传媒集团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获评“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其开办的“刘老根大舞台”已成为全国知名文化品牌, 2013年在沈阳市的3个演出场所的演出门票收入近1.9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3》

(七) 省直国有演艺团体继续保持较高艺术水准

在国内演艺界有重要影响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歌舞团、辽宁歌剧院、沈阳杂技团等演出团体, 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 继续书写戏剧舞台上的辉煌。一批演出剧目精品获得嘉奖, 歌剧《苍原》、芭蕾舞剧《二泉映月》、话剧《父亲》等, 成功入选国家十大精品工程;京剧《古寺圣火》《风雨杏黄旗》荣获国家优秀品牌剧目。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辽宁演艺市场发展与国内演艺市场先进地区相比, 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相比, 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 演艺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辽宁演艺市场发展规模在全国排序在中等偏下的水平, 明显低于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居全国上游的水平。2012年辽宁演艺团体数量居全国第17位, 从业人数居第20位, 观众人数居第22位, 演艺市场收入居第19位。同一时期, 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7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第7位, 人均收入居第8位 (见表5) 。

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 “墙里开花墙外香”现象比较严重

演艺团体在国外演出场次较多。与其他地区相比, 辽宁演艺团体全年演出场次不多, 在全国居第22位, 但在国外演出场次占比却较高。2012年, 辽宁演艺团体国外演出场次2400场, 占辽宁演艺团体演出总场次的15.92%, 居全国第5位, 比北京多5个百分点, 比上海多6个百分点 (见图) 。

在省外演出多, 不利于培育本地演艺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 也不利于开发本地演艺市场。

(三) 演艺市场缺少新时代的演艺明星

大量辽宁籍演艺人才出走他乡,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缺少新时代自己的专业演艺明星。一些国家级演员退出演出市场, 去学校做演艺教学工作。人才流出加剧辽宁演艺市场的落后。

(四) 演艺经纪机构缺乏, 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

2012年, 辽宁经纪机构数量占全国比重仅为3%, 占比较低。演艺经纪机构数量少, 缺少票务系统, 演出协会等市场中介组织活力差。演艺团体和剧场直接联系较多, 演艺资源配置缺少中介环节, 演艺产品生产与消费缺乏流通媒介, 整个市场不活跃。

(五) 群众对观看艺术演出的热衷度不高

演艺资源 篇6

五凤场始建于五代时, 名横渠镇, 是成都市著名的古镇之一, 清中叶成为川西一大码头。取名五凤镇始于清康熙年间, 是以邻境有金凤、青凤、玉凤、白凤、小凤等五个山峰而得名。五凤镇位于五凤场, 处于沱江上游, 地处龙泉山脉中段东麓, 处于金堂县城南部, 是金堂县三大重镇之一。五凤场距成都市47公里, 距金堂县城45公里。镇内共有关圣宫、南华宫、万寿宫、王爷庙 (已毁) 、三圣宫 (又名火神庙) 、观音堂、文昌宫七组公共建筑。此七组公共建筑以其各自不同的建筑形态、均衡的空间距离、恰当的选址牢牢地控制并稳定着五凤镇的空间格局。彼此之间有之则丰满, 离之则松散。主要表现在各空间组团之间的协调与制衡。制衡表现在组团之间有均衡距离, 并有一显著空间形态作为内聚力构成核心:关圣宫组团以关圣宫内聚力构成玉凤街中心空间, 包括了重要的交易空间爱国坝, 并与南华宫隔黄水河遥相对望;三圣宫组团以三圣宫 (火神庙) 为中心构成金凤街中心空间;观音堂组团以观音堂为内聚力构成白凤街中心空间。它们相互并非绝对独立, 中有街道民居连接, 协调、舒缓、过渡着彼此个性张扬的空间关系。

二、国内现有景区演艺项目

从产业发展的实践和产品特征来看, 旅游演艺产品作为一种大众化、时尚化、精致型的表演艺术产品, 虽然以舞台为场地的表演方式仍居主流地位, 但在表演特点上却与传统有所区别, 完全“克隆”式演出成为通用模式, 演出空间大多已突破传统剧场“四面墙”与观众人数的限制;运作上则以驻场演出为基本方式。总的来看, 我国旅游演艺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即山水实景演出型, 民族风情展示型, 文化遗产演绎型。

1. 民族风情展示型。

这类演艺产品的创作生产与市场开拓, 必须具备三大条件:本地区多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稳定并呈现客源日益扩大的趋势;文化原生态特别是非物质文化资源保存完好。有了这些自然人文社会环境条件, 若能获得党政或社会力量的有力支持, 解决好创编优秀人材组合, 确保投资来源, 在创编中, 充分突出其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歌舞发达、明星名人领衔等特点, 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 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演艺产品。这类演艺产品生产比较发达的区域, 多集中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 如《纳西古乐》、《木府古宴秀》等。

2. 山水实景演出型。

以古代王朝宫殿大遗址或自然山水为真实背景的大型演出, 可统称为山水实景演出。这方面的经典案例以广西、浙江、河南、陕西为代表, 如《印象?刘三姐》等。

3. 文化遗产演绎型。

文化遗产演绎型的旅游演艺产品, 由于依托于积淀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开发潜力极大, 各地都创作出了一批适合旅游开发的演艺产品。这其中以文物资源大省陕西、四川、河南、浙江为代表, 如《芙蓉国粹》、《蜀风雅韵》等。

三、成都五凤古镇景区演艺构思

1. 古镇文化定位。

根据五凤古镇现有的文化定位要求:以“和谐移民文化”理念贯穿五凤古镇, 自古作为多元文化集散融合的时空感怀载体。五凤古镇作为“半边江水半边城”的赋形格局, 需要体现出:总体定位于巴山蜀水里的“和谐移民文化”小镇:依托五凤古镇“半边山江, 半边城”的景观环境, 以“和谐移民文化”为人文精神取向, 打造充满“巴山蜀水, 婉媚豪情”的主题演艺、码头情景商业、山地及水上运动等度假项目, 形成集文化休闲、度假体验、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度假目的地。

2. 演艺文化定位。

依托半边山江与“和谐移民文化”定位的五凤演艺项目, 需要沿承五凤古镇总体定位基调, 以柔情山水, 快意人生为内在主题, 形成以半边山江大背景为依托, 新边城理念为支持的旅游度假配套演艺项目。

3. 演艺题材定位。

(1) 乡关何处。五凤作为湖光填四川进入成都前的最重要码头, 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江湖儿女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夕阳西垂的古道和潮湿幽暗的渡口, 操着各地口音的移民踽踽而行, 他们迷茫而坚毅的身影在已然褪色的传说和故事中若隐若现。以整个湖光填四川为历史脉络, 从家族迁徙、文化碰撞和理念融合为主要的情节线索, 发掘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运动中的故事内容与情景表现, 突出浩荡的移民文化融合与技术融合的历史事件, 如奉旨入川等著名事件可被一一展现。 (2) 沱江夜航。沱江号子作为首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传承了千载, 流传于沱江流域。沱江号子气势磅礴, 韵律深沉, 纤夫们凭此统一步调, 激发锐气, 场面非常壮观。整个唱腔分为四步, 四个唱腔分别按照纤夫与流速滩险之间的关系迭次展开, 内容比较丰富。同时可结合四川本土元素节目, 如地方川剧、谐剧、唱诗和赛歌等, 共同打造特色鲜明的沿沱江艺术演艺形式。 (3) 以川剧剧目整理的优秀爱情故事演绎。如《三祭江》, 故事性强, 有三国历史大背景支撑, 穿插英雄气概, 儿女柔情, 情节时空转换性很大。 (4) 边城故事。以沈从文的《边城》故事为核心, 通过加入更加波澜起伏的细节和江山主体实景演出。这样的演出本身在叙事上优势不突出, 但在画面感上非常优美, 结合山水实景能给游客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4. 主要演出地点论证。

(1) 演出路线考虑前设条件:演艺方案前期目的是为了吸引参观游客进行夜间住宿与消费, 后期应该在拉动游客参观并让演艺形成自有品牌, 最终形成具有文化特色号召力的赢利性项目而进行方案设计;沿江而设, 最大程度方便旅船的游览线路, 因此主要考虑沿江的重要景观节点;突出古镇的文化艺术历史内涵, 尽量将涉及古镇的景点历史还原;考虑封闭与半封闭乃至开发式表演的关系, 让古镇演艺节目能在不同阶段按照不同的演出模式均能够执行, 因为在后期与规划设计单位在演出场所的设计上需要更加密切的对接。同时能满足平时不演出时增加对水上灯火景观的贡献性;在方案设计中, 应考虑游览人数的逐步增加和夜间游客的接纳能力与人均消费能力的不同层次, 因此方案应该具有可扩展性与可组合性。 (2) 主要演出路线规划:主要演出路线为:移民文化广场 (现市坝) —关圣宫—火神庙—王爷庙 (换乘) —古码头—沱江沿江。

四、五凤景区演艺项目建议

1. 五凤地理条件优越, 五凤镇境内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日照丰富, 雨量充沛, 昼夜温差较大, 小区气候明显,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7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多小时, 年降雨量950毫米, 无霜期达300天左右, 日照率为27.9%, 常年风向为西北风、东北风, 平均风速1.78米/秒, 气候条件适宜旅游业发展, 交通管网系统通达, 电力排水系统规划后合理, 适宜于旅游夜游项目开展。

2. 五凤夜游主要涉及有两条河流分布, 沱江河、黄水河。沱江上游有三个筑坝, 分别为友谊水库、跃进水库和高峰水库三座, 能够保持沱江夜游环线正常水位。沱江江面宽阔, 夜游涉及河道最窄处有近20米, 水底无暗礁, 可满足正常中等吃水客船航运要求, 水流平稳, 夜游船只行船满足当地航运监管要求。

3. 五凤文化积淀深厚, 但是当地文化系统整理性不强, 景点分别独立, 未能形成统一文化肌理。最重要的三条文化主线是:湖广填四川迁徙文化历史, 袍哥运动文化历史, 码头文化发展历史。最重要的两条人文主线是:关公崇拜和贺麟研究, 最贴切的旅游文化定位是“半天山江, 半边城, 半边豪情半边妩媚”符合道家的阴阳相生思想, 同时也把“和谐移民文化”的实现方式以旅游度假的角度予以深刻阐述。

4. 在新主题设定中, 以文化遗产演绎的沱江号子和“和谐移民文化”精美故事主题诠释为主题的演艺形式, 比较贴近旅游人群的认知意识, 同时结合现在不同的表演形式, 以高科技手段, 单个场景为串联的可组合式的演艺方式, 实现不同人流和消费阶段对演艺运营的适用。

5. 在前期五凤人流量相对较少、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 相对于其他在演艺制作上已经沉淀多年的景区, 如华侨城, 或者文化积淀深厚, 人流量巨大且政府主导投入的高附加值演艺项目并不适合五凤演艺运营模式。 (1) 作为五凤演艺模式可以选取以文化遗产演绎型节目模式, 寻求与国内优秀艺术院团联合制作, 联合投资, 联合运营的形式, 以单个精品节目为突破, 实现多个节目统一主题的可组合策划, 共同开发五凤演出市场。此举减轻了演艺项目本身对早期资金投入的巨大要求, 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实现演出公司的演出资源循环利用。 (2) 由于在演艺项目初期阶段, 观众人数不多, 可考虑将票价定在普通电影院限制票价范围内, 即50~100元区间, 同时也符合古镇演艺节目人均消费平均水平统计。 (3) 同时利用该演出形式对五凤所承载的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沱江号子的保护与发掘, 向政府匹配一定的政策扶植资金, 有利于项目的正常开展与常态经营。 (4) 此外, 积极联合一些文化资金对此类演出项目的关注, 吸引外来投资, 寻求更加先进的合作模式, 实现管理团队和资金的双向注入。按照未来旅游人数的预测, 五凤古镇在短期 (2015年) 以前很难支撑自身赢利。因此在项目初期, 建议不要进行大型节目投入, 而采取在演艺总体框架下实现演出内容的可组合形式。先可以考虑采取单点式的个别演出进行尝试, 并努力尝试在封闭空间内实现夜游项目的逐步推广, 保证资金投入的可控和游客观赏权益的理性实现。

6. 将整个演艺按照人流量分批次, 分时间段进行项目设计。一些低人力成本, 高科技节目可以考虑常年运营, 实现稳定的票房回收。一些需要人力投入大, 演出设备投入高的项目可以在人流量大的节假日, 重要庆典上演出, 保证稳定的票房回收与强势的宣传效果。

7. 利用关联商家的积极性, 积极训练商家客串任务脚色, 实现五凤处处有戏, 处处有景的整体演出空间营造。同时吸引影视剧组入驻五凤古镇。将有影响力的历史戏剧复制到五凤古镇, 带动五凤整体影视演艺市场的发展。

8. 与周边高校联系, 举办成都大学生话剧节, 常年定点在五凤演出。与民间社团联系, 免费为其提供演出场地, 邀请其在五凤巡回公演。与各地艺术类高校联系, 在五凤实现表演类专业实习基地。在五凤实现利用场地与宣传旅游优势带动其与各高校表演专业联动, 实现文化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化横向发展。

摘要:五凤古镇景区演艺节目的打造, 不仅可以实现对文化旅游消费人群的全面带动, 同时也可提升五凤古镇作为四川历史文化古镇的文化内在价值。在设计古镇景区演艺项目的同时, 不仅要深入挖掘演艺本身的主题文化定位, 同时需要在古镇山水、历史遗迹和未来建筑风格的彼此关系上设计演艺路线, 实现区别于现有景区演艺同质化的独特亮点, 同时需要对未来该项目运营的可持续和可盈利方面进行科学论证。

关键词:景区演艺,文化旅游,文化产业,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徐世丕.旅游演艺的历史、形态、格局与类别[J].文化市场, 2010, (1) :30-31.

[2]高生耀.对表演艺术市场化的思考[J].群文天地, 2010, (9) :86-88.

[3]赵洁.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旅游演艺产品开发[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 (20) :36-36, 44.

演艺看板 篇7

时间:2011.06.28-2011.07.03

场馆:东四工人文化宫

“那夜晚,我们接连三次一见钟情!”

这是一场关于食、色、性、命的无稽之谈,也是一场关于生活现象的深刻讨论……

话剧采用对话形式,分三个段落,通过一场司空见惯的饭局引出一系列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

盏开的金达莱-2011朝鲜平壤艺术团访华巡演

时间:2011.07.10

场馆:北京展览馆剧场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朝鲜民主主人民共和国国立民族艺术团受朝鲜政府委派,带着朝鲜人民的美好情宜,前来中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祝贺演出。

瑞典后摇乐团Moonlit Sailor2011中国巡演

北京站

时间:2011.07.16

场馆:壹空间THE ONE CLUB

当后摇音乐正向着长篇史诗或者复杂多元化方向发展之时,来自瑞典的后摇新团Moonlit Sailor却似一位异军突起的骑士,用短小精悍的歌曲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他们的出现犹如迎面吹来的一阵清新抚面的微风,为后摇乐迷们带来了无比爽朗的气息。

三拓旗剧团1 5周年纪念演出“123”戏剧季

注:信息以表演当天为准。

时间:2011.05.31-2011.07.24

场馆:北京9剧场

5月31日-7月24日在北京9剧场上演的“1、2、3戏剧季”是三拓旗走过了15年的戏剧道路后一个回顾展演,其中包括《达人为爱狂想曲》、《壹光年》等7部剧目。

“久石让电影音乐盛典”大型交响音乐会

时间:2011.07.09

场馆:国家体育馆

当久石让还是个国立音乐学院的学生时,就已经对简约派音乐产生了兴趣。随即他就投身现代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中去,并于1981年发行了自己的首张钢琴唱片《Information》。之后的几年,他便作为独奏艺术家活跃在音乐领域。

美国金牌儿童音乐剧《芝麻街》

时间:2011.08.12-2011.08.14

场馆:北京展览馆剧场

跟你的好朋友一起加入奇妙的音乐探险吧。8月12日至14日在北展剧场,芝麻街现场版即将上演了!

2011冰上雅姿盛典

时间:2011.07.16-2011.07.17

场馆:首都体育馆

由好莱坞巨星《欲望都市》女主角SarahJessica Parker担任推广大使,从纽约、东京、莫斯科、到北京、上海、台北,每一位明星都来自于一座伟大的城市,2011冰上雅姿——中外艺术家携手打造的现代都市艺术盛宴。

2011年山羊皮“至尊金曲”世界巡演中国北京站

时间:2011.08场馆:工人体育馆

2011年,阔别7年的山羊皮(Suede)再度聚首,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巡演,北京、上海有幸成为其中的两站。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歌迷来说,这次机会尤为难得,千万不容错过。

演艺看板 篇8

时间:2011.09.15

场馆:北京音乐厅

北美爵士钢琴王子麦克·凯莫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在近期举办的加拿大轻柔爵士节中,麦克·凯莫率乐队一举夺得了年度最佳钢琴家、最佳键盘手、最佳原创乐队等含金量最高的三项大奖,再次证明了自己非凡的实力。

现代舞《问·香》

时间:2011.08.19-2011.08.20

场馆:天桥剧场

当我们从镜子中望见自己的那一刻起,是否便已注定了逃避不开那世间的纷扰?舞着,看着,但其实人生的舞台上本无所谓舞者与观者。我们所不知的是,当最后的纯净降临时,那将是精神的升腾,抑或生命的虚空?静中充满了禅意。在无声中,思想的声音借助身体语言表达。

海岩、张国立监制

青春爆笑舞台剧《台疯来了》

时间:2011.08.10-2011.08.20

场馆:海淀剧院

青春、理想、成功、颓废交织着所有的嬉笑怒骂,在分秒之间从你的灵魂中奔涌、释放出来,让你的每一个毛孔都High到酣畅淋漓!

首届中国儿童戏剧节

时间:2011.07.16-2011.08.28

场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首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以“点亮童心、塑造未来”为主题。将儿童戏剧观摩与艺术体验、戏剧讲座活动结合起来,在提高少年儿童艺术欣赏水平的同时,加强美育教育,普及艺术知识。

话剧《雷人晚餐》

时间:2011.08.12-2011.08.13

场馆:民族文化宫大剧院

这场聪明人筹划多时的晚餐,有出版商、税务官、私家医生等“精英”,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笨蛋”。在“精英”与“笨蛋”的餐桌上,谁笑得最开心?谁笑到了最后?相信您会自有答案。

长城之声·2011北京森林音乐节

时间:2011.08.06-2011.08.07

场馆:北京延庆探戈坞音乐谷

当北纬40度国际艺术线延伸到中国北京,“Tanglewood”所代表的古典音乐艺术和优雅的文化休闲生活方式也将在此与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完美融合,为北京市民带来全球流行的古典音乐文化休闲旅游新体验。

2011沃特晃过天空S.K.Y.全明星赛

时间:2011.08.27

场馆:人民大学世纪馆

从2008年的晃过上帝到如今的沃特晃过天空,历时3年,巡游中国30多个城市,参赛球员超万人,巡回比赛20多场,STREETCHINA的成立就是为了对抗世界街球第一天团S.K.Y.。

James Blunt 2011年世界巡演中国北京站

时间:2011.08.20

场馆:工人体育馆

2011年8月,全球最负盛名的上尉诗人James Blunt将在北京、上海、广州举办三场演唱会,这也是迄今为止James Blunt在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巡演。James Blunt的声音独特而又充满沧桑,有着磨砺后的平缓诉说,也有看尽人生风雨后的平淡追忆。

注释

演艺看板 篇9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李白》

时间:2012.07.05-2012.07.12

场馆: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话剧《李白》以公元8世纪50年代,唐王朝的巍巍大厦在安史乱军的马蹄声中坍塌为背景,讲述了诗人李白满怀爱国热忱,入了永王幕府,壮志凌云却未能洞烛其奸。不久,永王谋败身亡,李白获罪被执, 诏判长流夜郎的一段故事。

2012“有一种精神叫萧敬腾”世界巡回演唱会-北京站

时间:2012.07.21 19:30pm

场馆:万事达体育中心(原五棵松体育馆)

成名于超级星光大道节目的萧敬腾颇有想法也有自己的音乐坚持,新专辑《狂想曲》是一张LIVE的录音室专辑,即歌手和乐队同时进棚,可以听到自然的呼吸声、喘气声、换气和尾音,对听者是享受,对歌手是考验。 这是他第一次担任自己的制作人,理由是“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

“Rainbow戏剧”后青春系列第二部《后青春期的诗》三轮

时间:2012.07.05-2012.07.29

场馆:东宫影剧院(原东四工人文化宫)

《后青春期的诗》讲述了十年前陈国星等六个高中生,在参加毕业典礼前夜,约好要对长大后的自己投下一张信任票,绝对不要成为看不起的那种大人。于是他们分别将自己的三个梦想写在纸条上,一起封印进登山水壶,甚至还举行仪式般埋在了学校后面的大树洞里。待多年后的他们重新打开,努力为对方实现当初的梦想。

都市现实主义荒诞喜剧 《晚间游戏》

时间:2012.06.22-2012.07.08

场馆:繁星戏剧村2剧场

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小剧场集群,繁星戏剧村开拓了“场制合一”的运作模式, 集剧场经营与戏剧制作于一体,先后与多位国内外知名戏剧导演签约长期合作,主要制作团队和演员均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著名院校,目前已出品了话剧《罗生门》《高朋满座》《晚间游戏》和舞剧《等该戈多》等十多部受到市场欢迎的原创新剧。

梦幻水立方——2012大型水景秀红楼梦

时间:2012.06.22-2012.08.02

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2012北京之夏,梦幻水立方将呈现不同以往的《红楼梦》,这将是中国舞台演出史上最绚丽的一场秀,让人置身仙境却血脉贲张。水景秀《红楼梦》将最大限度地弱化所谓的“舞台”效果,经过舞美、灯光的精心设计,搭建之后的水立方将使每位身在场馆的观众都成为红楼梦的表现元素,影像、 色彩的运用让你无论身在场馆的任意位置都能体验到“身临其境、心无旁骛”的存在感。

遗落之城—音乐会

时间:2012.07.07 20:30pm

场馆:麻雀瓦舍Live House (红点艺术工厂内)

上一篇:远程教育资源美术教学下一篇:产业规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