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讨论

2024-07-30

交流与讨论(精选10篇)

交流与讨论 篇1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素质教育全面推广, 新课程标准也逐渐走入了各个学校, 新课程标准的使用使课堂气氛更活泼, 学生学习更主动。但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 我们还应注意到课堂教学中一些“虚假”现象, 很多看似活跃的课堂几乎没有什么效用, 教材上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栏目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本文就“交流与讨论”栏目在教学中的效用作出简要分析, 以帮助老师们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 优化教学环节, 真正发挥“交流与讨论”栏目的教育功能。

一、为教师提问提供素材, 有利于增进学生感情, 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的“交流与讨论”栏目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提问素材和范例, 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很好的剖析教材, 认真分析课堂内容, 引导学生利用好“交流与讨论栏目”, 必将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目标, 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 让一个单一的问题在交流中出现多样的解答方案, 博众家之长, 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共同分享智慧, 从教材内容设置来看:“交流和讨论”栏目所给出的都是一些贴近生活, 有利于情感体验的问题, 情感体验是“交流与讨论”栏目的基础。该栏目的出现一改过去教材的沉闷、繁杂,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了、思想空间拓宽了。这样的情感体验, 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得以实实在在的落实。这样我们可以抓住栏目特点, 针对同学们的心理特点,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让同学们在讨论中体验交流的快乐, 在交流中体验讨论的欢愉, 交流与讨论的重要价值是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互相启发。让所有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 使同学们间相互倾听同伴的意见, 互相补充, 促进同学间的知识交流, 加深同学们间的感情, 进而培养同学们思维的发散性与创造性,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回归教育本质, 便于“互动争鸣”, 实现教学统一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活泼性, 他们有非常高涨的的探究热情和获得新的情感体验的需要, 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下, 课堂教学“唯师独尊”, 气氛压抑, 领学生无法充分的活跃起来, 课堂教学氛围严重的阻滞了学生只能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交流与讨论”栏目,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环境, 为课堂活跃氛围的创设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合理的运用“交流与讨论”栏目, 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表达自我意见, 并互相倾听不同的意见, 让所有同学都成为解决问题的伙伴, 在这一栏目中, 教师不再是主导, 而和学生一样成为了平等的参与者, 成为了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的人, 这样构建起来的和谐的课堂环境, 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和信息交流, 形成互动、互助的积极氛围, 真正出现“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热烈局面。在“交流与讨论”栏目中, 要注意处理“矛盾冲突”和“联想对比”, 让学生带着对化学知识问题的体验和思考去交流, 去产生疑问, 产生冲突, 并在此基础上, 从旧知识或生活实例中去联想、对比、迁移,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学习, 在激烈的讨论中掌握知识。

作为中学教师,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的主要内容不是教师讲, 而是学生做”, 因此, “交流与讨论”栏目的出现, 很好的满足了这一课堂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交流与讨论, 让学生选择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实验结果、完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思想, 真正通过“交流与讨论”落实以做为中心的学习, 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能力。

三、贴近生活, 有利于学生正确生命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化学学科是贴近生活的学科, 在教材设置中, “交流和讨论”栏目充分体现了这一学科特点, 紧密的联系了生活、生产, 通过这一栏目, 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让学生在教材中获取生活的经验知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抛开着一栏目不说, 以往的化学教材照本宣科, 过分的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工具性, 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而这一栏目的出现, 打破了以往的传统, 令化学学科生动起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给学生一种学习生活化的崭新的学习理念, 栏目设置背景的生活化使学生越来越爱学习化学, 越来越关注身边的化学, 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 对环境保护、科技发展能源开发等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 从学科教学中逐步的培养了同学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栏目的生活化不仅令同学们更爱学化学, 最关键的是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编枯燥的课堂学习为愉悦的交流讨论, 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学科教学, 甚至为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交流讨论, 在课下积极主动的阅读课外读物, 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 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不断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如:CO中毒问题、三废排放问题、臭氧空洞问题, 都纳入了同学们的视野, 培养了他们爱护环境、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交流与讨论”栏目的出现, 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开放性的空间,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 我们应合理并充分的运用这一栏目, 发掘出起更大的教育潜能,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高效、和谐、完美。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教材中, 出现了一个新的栏目“交流与讨论”, 这一栏目的设置, 对于创设问题情境, 构建三维学习目标, 形成和谐教学课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大有帮助, 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得情感体验, 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交流与讨论,三维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云生.提高探究学习活动的实效性.[J]《化学教育》2007年第9期.

[2]蔡永.课堂讨论:我的经历与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第7期.

交流与讨论 篇2

学习讨论交流会议记录

近日红星乡中心校党支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交流。按照上级党委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我校党支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确保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活动人员的落实。

此项活动学校支部做好精心的安排,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及市、县教育党委相关领导有关群众路线活动的讲话精神,学校党支部组织每位党员教师进行学习体会交流。

交流与讨论 篇3

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中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呢。在我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慎重选择讨论的内容、确定讨论目标

课堂讨论,就是围绕某个问题或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或进行论证。要想让学生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讨论话题的选择应该经过精心策划,深思熟虑,而不是信手拈来,什么都可以拿来讨论的。讨论的内容过多,过于简单,或课本上早有定论,以及不需要深入思考,也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余地的问题是没有讨论价值的。如《牛顿第一定律》和《速度》可以通过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开展探究。还有《时间与位移》的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设计旅游路线等。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必须选择有探讨价值的内容。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学有成效;其次是设计能展开讨论的内容。讨论的内容应有适当的难度,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做出恰当安排。

总之,讨论题目的明确,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的问题既要有讨论价值,又要有讨论的基础和条件。只有适合的讨论内容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二、合理分组

通常课堂讨论都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小组的合理划分直接影响讨论的成效。对于固定学习小组的编排,应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水平差异等因素,从整体考虑分组。讨论小组的建立可以同桌为单位,也即双人讨论,两人一组的讨论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个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学习活动简便易行。或者是前后排的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也即3~4人一组讨论学习,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三、恰当把握讨论时间、合理分配讨论任务

在讨论前教师必须恰如其当的分配讨论目标与任务,并确定好讨论时间。讨论时间究竟需要多长,没有定数,过长会,过于拖沓的节奏只会使学生逐渐懈怠、生厌并最终失去兴趣和热情。过短会使讨论流于形式无法深入,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因而控制好节奏相当重要。但是如果能事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保证讨论的成效。第一,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有所了解,对讨论问题可能引起的学生的反应有一定的预见性。第二,教师提出议题后,要布置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阅读教材和必要的参考材料,做充分的背景知识准备,这样讨论时才不会出现泛泛而谈或即兴“胡言乱语”。第三,教师也可以提前告诉学生讨论的话题,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阅读、找资料、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相对“成熟”的见解,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这样,既保证了讨论的质量,也能促成学生在合作基础上的自主探究活动。第四,在讨论开始前,教师可对学生明确讨论所用的时间,让学生犹如转入一场战斗似的积极投入。在讨论进行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当有一半学生参与程度下降时,就应告诉学生讨论到此为止。不必担心,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老师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花在讨论上,下次要提高效率。总的说来,讨论的时间不宜太长,但讨论的重点应突出。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组织领导好课堂讨论是一门艺术。尽管课堂讨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解决问题,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发挥好主导作用。这样做有利于掌握讨论的方向,提高讨论的质量,避免讨论出偏差,或在与题无关的问题上兜圈子,或认准一条胡同走到底、专牛角,或意见不一致时引起争吵。为此,教师在讨论中应做到: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中心进行发言,不要离题太远;要根据讨论发言进展情况,随时抓住和深入理解与主题有关的其他有争论的课题,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以求讨论步步深入。

五、讨论的评价原则

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和分析要遵循“自我参照”的原则,而不是以“科学参照”为标准。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如:“我明白了什么?”“我不明白什么?”“我的看法是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我同意或者不同意某种看法”等。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并不一定要用准确学术语言来表述这些结论。也许学生的答案与问题的直接关联不大,甚至偏离话题,但是这种彻底的自我表现和真实的参与,会给后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况且,不排除有些学生可能在预习或其他条件的支持下,先期领悟和掌握了所面临问题在学科层面上的意义,形成与教材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结论。对此教师都应该给予正确的评价,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在讨论中学生的参与是第一位的;学生围绕问题思辨的积极性是第一位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疑问、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第一位的。学生以“自我参照”为标准所做的一切判断都必须受到尊重,教师应做的是让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始终指向问题。

对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不是仅局限于对问题的多种看法和思维的发散,要为学生创造出足够的开放性空间。不单看学生回答的语言是否规范、是否运用了“术语”,更要看学生是否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单看学生的回答是否符合教师预设的方向和答案,更要看学生是否经过了独立思考,能否自圆其说;不单看学生是否“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更要看学生是否有创见,思想是否积极;不单看学生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更要看回答是否言之有物……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时,应当允许他们调动一切工具和手段,让学习过程充满开放性。

六、讨论中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讨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容易步入一些误区,因此要及时进行反思,避免以下情况出现。

(一)不准备就讨论。在教学中发现了问题立即就让学生讨论,由于学生事先无准备,因而很难达到讨论的目的。因此,不论采用哪种方式的讨论,讨论前师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讨论话题、指出注意事项、布置预习或提供阅读参考资料,学生也都应该按照要求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

(二)讨论偏离主题。讨论开始之后,学生可能会由于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而转移讨论中心,从而使讨论偏离论题。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进行发言,并且根据讨论的进展情况,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讨论,以求讨论达到一定的深度。

(三)只讨论不及时总结。讨论结束后,如不进行适当的总结,就会使学生对讨论的结果和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缺乏一个明确的认识,反而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产生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每次讨论结束后,师生要及时进行总结,阐释讨论结果,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等

总之,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努力改变以讲解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讨论交流”这一活动中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体现新课程的价值。

交流与讨论 篇4

“讨论与交流”在司南版选修3—4教材中总共有9个,按其特点,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1. 知识应用类

这类内容主要是对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和物理知识的应用起到一个深化的作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如“水平弹簧振子的位移、弹力、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特点”“简谐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区别”“怎样确定一个波长?”“不同色光产生的干涉条纹”。

2. 联系实际类

学习物理,不仅是为了记住几个公式、掌握几个概念,更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以致用。如 “太阳升出地平线的视觉情景”“彩虹产生的原理”等。

3. 开阔眼界类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物理学科的要求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现代的物理信息充满了渴望,所以高中物理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吸纳了一些具有重要价值且同时也是与高中物理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的新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这类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态势,开阔眼界。如“激光的特性和应用”。

二、“讨论与交流”的教学处理

1. 课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与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几乎没有学生的活动,新课程提倡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互相交流看法合作学习,“讨论与交流”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部分内容。对于教材中的“讨论与交流”,课内要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讨论并且相互交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协作活动共同解决问题。不要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如果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探求的欲望可以延伸到课外,这就是有效的教学。教材知识结论是死的,对于因课堂讨论与交流教学占用的教学时间,后面课程只要做适当调整,就可以解决教学任务的问题。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应该是让他们去获得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教师不应把是否超时、知识点是否完成作为衡量一节课的标准, 要以学生的素质获得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常会提出一些新奇的、 教师未能意料的问题和教师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能没有准备,这种时候教师不要怕丢面子,要虚心地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看法,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教师要学会灵活地控制或把握教学节奏,为学生的思维、 探究换得更多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当考虑到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的过程所消耗的时间问题,灵活地处理好 “张与弛”“收与放”的关系。例如,对“简谐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的区别”的讨论与交流教学,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图像的意义、 横纵坐标、质点的个数、时刻不同图像怎么变化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让学生汇报结果,引导学生对两个图像的区别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让学生讨论这两个图像有什么联系,进而归纳出两个图像的异同点。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对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对比方法会有更好的领悟与掌握。

2. 课后让学生体验,使讨论与交流更加深入

新课程提倡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更加注重学习知识的获取过程,对“交流与体会”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可能,应该让学生进行体验,在体验之后汇报感受。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付出了艰辛,对艰辛的体会更深刻,同时还将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在课堂上学习汇报时看到同学羡慕的眼光和得到老师肯定或鼓励的评价,学生就会更有成就感。而这种喜悦感和成就感将促使学生进一步的主动性的探究学习。可见,“交流与体会”内容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效果。当然,不是所有的“讨论与交流”部分都非要学生体验不可,受条件限制,有些是不可能进行亲身体验的,教师应该注意这一点。

3. 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时,便会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冲动。问题会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创设具有新颖性与多面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问题去激活思考、主动探究、互相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当提出驱动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入深入,以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

“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讨论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重视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注意创设平等和谐的讨论与交流的氛围,能使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得到发展。教师切不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篇幅太少而随意处理,甚至置之不理,那样的话,就错失了一个让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机会。

摘要:物理课程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促进他们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使他们具有团队精神”。通过对物理教学中的合作交流情况进行了个案访谈,在此基础上对物理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群众路线交流讨论材料 篇5

党章、廉政准则、先进典型都是指引我们前进的“镜子”,我们应该自觉地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学一学。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不断学习。作为共产党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也要学英模、学典型。孔繁森、任长霞、焦裕禄这些人物,是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镜子,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的作风,把本职工作做好。

二要换位思考。作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接待过群众来办事,也到其他部门办过事,亲身感受过“遭白眼”、“遇刁难”、“生冷硬”的问题,人民群众反映有些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确实存在。我们的工资来自于纳税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常言道:“做事先做人”,群众来办事,就应该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起个身、让个座、递杯茶,这我们最基本的态度。

三要廉洁从政。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自觉遵守中央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能认为反腐败只是领导的事、当官的事,与我们普通工作人员无关。普通工作人员虽然级别不高,权力有限,但

腐败的危害性同样不小,也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对普通工作人员来说,就是要杜绝“吃、拿、卡、要”。

二、怎样“正衣冠”

一要端正理念。“办公室工作做了别人不一定知道,但没有做别人一定知道”。办公室的工作是服务于全局的工作,小小的疏忽就会影响到全局。要做到写好每一份材料,传递每一份文件,办好每一次会议,搞好每一次接待,做好每一次服务,整理好每一份档案,都是非常平凡的工作,这些工作虽然很小,但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疏忽就会给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要精细工作。想得细、看的细、做的细,不能有“差不多”、“将就行”的错误想法,不能让这些想法成为以小失大的诱因。

三要遵守纪律。上班时间不打牌、聊天、炒股和干私活、脱岗,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

三、怎样“洗洗澡”

一要经常洗头。就是要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腐蚀性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诱惑,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坚决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二要经常洗嘴。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众场合,其一言一行,代表国家、代表管理局,要讲政治,谨言慎行;要牢记习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导,努力说真心话、知心话、大实话。

三要经常洗手。就是手要干净,不该要的不要,不该拿的,坚决不拿,做到“干干净净做人,大大方方做事”。

四、怎样“治治病”

一是定期体检。要隔三差五学习党章和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定时检查“身体”,对“病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交流与讨论 篇6

(一) 具体问题

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把握不准;讨论的问题缺乏开放性;没有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讨论。

(二) 建议

1.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确保讨论内容设置的合理性。

2. 围绕教学重难点选择讨论内容。

3. 讨论内容要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 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4.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发言不均衡

(一) 具体问题

有些学生滔滔不绝, 有些学生则默默无语, 集体讨论变成个别学生的发言。

(二) 建议

1. 教师应明确开展讨论活动的基本要求, 建立“基本参与”原则。

2.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问题引入者、时间控制者、归纳总结者等, 同时应制订角色轮换规则,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参与讨论。

3. 建立讨论学习激励机制, 并纳入学习过程评价之中。

三、未把握好讨论时机, 导致讨论肤浅化

(一) 具体问题

在教学中, 教师没有抓住讨论的时机, 没能选择适宜的讨论主题, 导致讨论活动的形式化, 对真正的问题却没有深入分析并解决, 最终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无效活动。

(二) 建议

1.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围绕教学难点展开讨论。

2. 及时了解学生的求知需求;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针对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讨论。

交流与讨论 篇7

一、倾听与表达

日本著名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指出:“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 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表达的前提, 如果没有倾听, 表达也无意义。倾听能让学生了解别人的想法, 反思自己的做法, 完善自己的认识, 达成小组的共识。良好的倾听与表达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训练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1.“一个声音策略”。

小组交流时, 要在主持人的组织下, 一个一个地发言。告诉学生,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这是对别人的尊重。组内交流始终保持一个发言人的声音, 聆听者才能听清发言者的发言。避免抢着说, 各说各的, 无人倾听, 乱嚷嚷的局面。

2.“不重复策略”。

小组交流时, 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前面发言者有相同之处, 发言时不重复, 只说不同的想法。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前面同学完全相同, 则直接把发言的权利交给下一位同学。这就要求小组内聆听者注意倾听发言者的发言, 并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分析、修正、补充、质疑, 调整自己的发言。

3.“先评后说策略”。

小组交流时, 要求后一个发言的人, 要对前一个人的发言进行评价, 如:有什么错误, 有什么补充, 有什么收获 (或启发) 等, 然后再介绍自己的想法。只有认真倾听和思考, 才能准确做出评价, 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

4.“主持人轮换策略”。

主持人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 其表现的机会要多于其他人, 如果长期让优秀学生担任, 极易出现“个人权威”。因此, 我们采取主持人轮换制度, 一个活动换一个主持人, 由小组内成员轮流担当, 使小组活动真正成为每位组员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5.“抽签发言策略”。

小组展示汇报时, 抽签决定代表本组发言的发言人 (事先将小组成员编号) 。发言人要能综合同组成员想法, 准确地表达出本组成员的意见。因为是抽签发言, 小组内每位成员都有可能被抽到, 所以小组交流时每个人都必须倾听同伴的发言, 只有小组交流时认真倾听, 才能知道同伴的想法, 才能综合同伴的想法进行汇报。

二、质疑与辩论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说学生的大胆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那么质疑之后的辩论, 就是向创新迈出了具有实质性的关键一步。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 总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适时的质疑与辩论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质疑与辩论, 可以使学生的观点更加鲜明, 思路更加清晰, 思维更加严谨, 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但是如果质疑与辩论的习惯不好, 有可能演变成在课堂上争吵不休。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与辩论的习惯呢?

1. 带着问题来交流。

鼓励学生将自主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时提出来讨论。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每人都必须提出一个问题带到交流时讨论, 以此训练学生质疑习惯。

2. 在交流中找问题。

交流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听懂对方的想法, 寻找对方观点的漏洞。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 如:质疑对方的方法是否正确, 结果是否可信;质疑对方的推理是否严密, 有无疏漏;质疑对方的方法繁简如何, 是否简洁等。

3. 规范的辩论行为, 养成文明辩论的习惯。

辩论和平常交流不同, 辩论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对方的观点, 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常常带有一些“敌意”的。展开辩论就应当要求学生做到:不做无意义的争辩;辩论中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语言, 以理服人, 不使用过激言语;不管胜与负都应平静面对, 因为辩论的目的不是分出胜负, 而是为了得出正确的方法和结论。

4. 教给辩论的技巧。

学生想辩论, 但不知从何说起, 这会影响辩论的效果。因此要教会学生如何辩论, 并掌握一些辩论的基本技巧。如:举例说明、画图分析、验算证明、实验证明、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指出纰漏、举出反证等等。

交流与讨论 篇8

一、立足学情设置话题

1. 学生提话题, 教师精筛选。

由教师事先预设好的话题, 不一定符合学生的意愿。于是, 我在课前组织学生“伙伴同读”《夏洛的网》, 并征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梳理出10多个比较有价值的话题, 主要有:“夏洛为什么要帮助好吃懒做的威尔伯呢?”“夏洛说帮助威尔伯让它能够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 它的话怎样理解?”等等。这些话题来源于学生, 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了解学生情感的聚焦点、疑难的纠结点。然后, 我加以筛选和整合, 设计出这样一个主话题:“这是一张 () 的网。”这一问题, 从实质上统领和包蕴了学生在课前所提出的有价值的话题, 具有较大的语意容量, 用它统领支话题, 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多元思考。

2. 认知冲突处, 适宜下金钩。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认知冲突处设置问题, 最能引发思维风暴。一方面, 我关注了文本中前后内容之间的冲突。组织学生讨论:“威尔伯原本贪生怕死, 到后来却真心愿意为夏洛献出生命,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另一方面, 我关注了文本内容和经验世界的冲突。抛出话题:“夏洛为了威尔伯, 不辞辛劳, 甚至连孩子都不顾了, 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学生的思想在冲突处生发, 在对话中碰撞, 在碰撞中升华, 在升华中澄明。

二、朝向主题推进话题

1. 收放自如, 倡导自由而不信马由缰。

比如提问:“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散点式交流之后, 教师接着追问:“其中哪两个人物之间建立了最深厚的关系?是什么把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又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夏洛和威尔伯身上, 聚焦到夏洛的网上, 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

2. 领悟主题, 循序渐进而不急功近利。

主题是作品所传递的一种精神追求和感情高地, 是师生所讨论话题的统帅, 教师应带领学生朝向主题推进话题。在课堂伊始, 话题“在众多的人物当中, 哪两个人物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是在铺垫和蓄势;话题“在四次织网的过程中, 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夏洛来说, 它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是在氤氲和造势;而“谁是你生命中的夏洛?你又愿意成为谁的夏洛”则掀起了学生情智的波澜。每一个话题的完成都成为抵达“主题”的一次逼近与累积。通过交流, 学生先后感悟到:夏洛的网是一张美丽的、神奇的网, 这是表层的解读;这是一张友情的网, 这是趋向深入的解读;这是一张提升生命价值的网, 这才是应有的深度解读。

三、透过物象触摸意象

解读文本时, 我总觉得仅仅就夏洛讲夏洛, 似乎不够深刻。于是, 我从作者的立场出发, 揣摩作家E·B·怀特的创作意图, 发现:他是要通过这部作品, 颂扬无私伟大的友谊, 播散爱的种子, 提升广大读者生命的价值。我还发现, 儿童文学作品往往都是借助具体的物象塑造抽象的意象, 来传达某种思想和价值取向。所以, 我决定, 在师生研读了《夏洛的网》中的物象“夏洛”之后, 全班交流“谁是你生命中的夏洛”“你愿意做谁的夏洛”这个研讨环节。由此及彼, 由点及面, 形成“人与人, 人与作品, 人与环境”的立体对话。这时, “夏洛”已不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 而是一种意象, 是一种象征, 是学生心中的图腾。

交流与讨论 篇9

热诚欢迎相关人员积极投稿。

一、征文内容

(1) 缓蚀剂理论及作用机理研究; (2) 新型缓蚀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3) 缓蚀剂测试技术与研究方法; (4) 缓蚀剂应用经验与问题。

二、论文要求

(1) 尽量控制在4个版面 (145 mm×215 mm) 内; (2) 最好以电子邮件或光盘等电子文档投寄, 也可打印后寄出或传真发出 (纸质文档需另交论文打字录入费100元) 。

三、论文版面费

每篇论文收版面费300元 (每篇论文提供会议论文集印刷本及光盘一套) 。

四、论文摘要/全文截止日期

论文全文截止日期:2010年5月15日。

五、其 他

(1) 论文及版面费请寄: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 付朝阳 (收) , 电话/传真:027-87543432-702, 027-87559068-702, E - mail:cyfu2000@tom.com cyfu@mail.hust.edu.cn;

(2) 需在论文集上印制广告或在会议期间进行产品展览者请及早联系。

交流与讨论 篇10

一、征文内容

◆ 缓蚀剂理论及作用机理研究; ◆ 新型缓蚀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 缓蚀剂测试技术与研究方法; ◆ 缓蚀剂应用的经验与问题。

论文可以是缓蚀剂某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 也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应用技术报告。录用论文将在中文核心期刊《腐蚀与防护》 (2012增刊) 上全文发表。

二、论文要求

◆ 控制在4页以内 (A4纸5号字) , 请参照《腐蚀与防护》杂志的稿件要求; ◆ 以电子邮件等word文档提交, 截止日期为2012年5月30日, 接收电子邮箱:cyfu2000@tom.com或cyfu@mail.hust.edu.cn。

三、论文版面费

每篇论文收版面费600元, 可获赠会议论文集印刷本 (《腐蚀与防护》2012增刊) 一本及会议论文光盘。请将版面费与论文同时寄出, 以免耽误出版。

邮寄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 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付朝阳 (收) 或建设银行武汉喻家山支行卡号6227002872610342019 付朝阳 (转款后请电告)

联系电话/传真:027-87543432-704, 027-87559068-702, 13871507019

四、其他事项

◆ 若有单位及个人需在会议论文集 (《腐蚀与防护》2012增刊) 上印制广告或需在会议期间进行产品展览, 请及早联系。

◆ 请与会代表在5月30日前填写回执, 电子邮件发回或寄回。

上一篇:宣传单页下一篇:电力高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