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行为

2024-06-10

就医行为(通用9篇)

就医行为 篇1

摘要:医保就医聚集行为挖掘对于加强医保管理、保证医保基金的平稳运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为就医聚集行为挖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找出具有就医聚集行为的人群,有助于对该人群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针对医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就医聚集行为,提出基于频繁模式挖掘的一致行为挖掘算法CBM,实验表明该算法比Apriori和Eclat具有更好的性能,能有效检测就医聚集行为。此外,CBM算法应用于医保管理与监督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就医聚集,一致行为挖掘,频繁模式,医保管理

0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覆盖面越来越大,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数额大影响广,如何保证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作,提升医保管理水平,合理有效地规避潜在的运营风险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

在国外,数据挖掘技术在保险风险防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国内由于保险业起步较晚,对风险防控的研究多停留在基本的统计学等方法上。然而,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发展,医疗保险行业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而数据挖掘技术正为海量数据处理提供了可能。

在医保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就医聚集行为,出现就医聚集行为可能是由于某些特殊病症人群如某些慢性病人群造成,也有可能存在欺诈行为。找出这些具有就医聚集行为的人群,一方面能够对特殊疾病人群提供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对违规人群的监督力度。

本文通过抽象出现实中就医聚集行为,采用相应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并提出一致行为挖掘算法CBM。该算法能有效解决问题,并且在性能上较同类算法更为高效。

1 相关工作

国外对医疗保险风险的防控有较长的研究。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1]是一类基本的研究方法,然而为了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在保险业特别是一些商业保险公司中,数据挖掘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保险风险防控中[2,3,4,5],包括神经网络[3],分类[5],关联规则[4]等。

在医保管理过程中,我们遇到一种特殊的就医现象,本文称之为就医聚集行为。就医聚集行为通常表现为多张医保卡过于频繁地同时同地消费。本文形式化地抽象出这类行为模式,并设计基于频繁模式挖掘的算法来检测该类行为。

经典的频繁模式挖掘算法是Apriori算法[6]。该算法采用水平数据集,通过维增长方式从低维到高维逐层生成频繁模式。Apriori算法的主要缺陷是生成的候选集多,并需要反复地扫描全局数据库计算支持度,导致算法效率较低。Eclat[7]算法使用垂直数据格式减少了数据库全局扫描次数,但若数据库中事务较多时,产生的中间模式需要大量存储空间。

本文提出的一致行为挖掘算法CBM(Consistent Behavior Mining)采用了一种水平数据格式的预剪枝和垂直数据格式挖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候选模式与一维模式的交运算进行模式增长。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挖掘一致行为,且具有比Apriori和Eclat更好的性能。

2 就医聚集行为挖掘

医保就医聚集行为通常表现为在医院就医时,多张医保卡过于频繁地同时同地消费。这种就医聚集现象可能是由于某些特殊人群如某些慢性病人需要频繁就医造成的自然聚集现象,也有可能存在违规的倾向:某人持多张医保卡同时消费。找出这些具有就医聚集行为的人群一方面能够对特殊疾病人群提供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对违规人群的监督力度。

我们可以将就医聚集行为的表现形式简化为某种一致性:在就医时多张医保卡在同一时间段内(我们细化为一天)在同一家医院就医。这些医保卡若一致性消费过于频繁则可以认为是一种异常现象,将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2.1 问题定义

我们将就医聚集行为挖掘问题抽象出来,并给出问题的形式化描述。

定义1 (维度) 维度为就诊日期和就诊医院的组合。设就诊日期为t,就诊医院为h,则每个维度记为di=<t,h>。

记就医交易数据库DB={tid1,tid2,…,tidn},tidiDB中的事务,表示每张医保卡Ki的交易记录。根据定义,Ki存在于m维空间Dm=[d1,d2,…,dm]上,且Value(Ki,dj)=0|1。如表1所示,若Kidj=<t,h>维上取值为1,则表示医保卡Kit时间在医院h就医消费,否则取值为0。

根据维度定义,就医聚集行为表现为若干医保卡{K′1,K′2,…,Kp}在相同的一些维度[d′1,d′2,…,dlen]上均取值为1。由此引出如下模式的定义。

定义2 (模式) 模式Mlen,包含模式空间Mlen.dis=[d′1,d′2,…,dlen],diDm及模式上的对象集合Mlen.obs={K′1,K′2,…,Kp}。对∀KiMlen.obs,∀djMlen.disValue(Ki,dj)=1。

模式长度表示模式空间的长度,模式支持度为模式中对象的个数。

设最小支持度阈值为ξ,若模式Mlen的支持度大于或等于ξ,则称模式Mlen为频繁模式。若模式Mlen长度len超过一定阈值则认为该模式是异常的。就医聚集行为挖掘即需要发现这些异常的模式。

定义3 (一致行为挖掘) 给定最短维度阈值μ和最小支持度阈值ξ,找出所有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模式Mlen:

a) lenμ,即模式Mlen的长度不小于μ;

b) ‖Mlen.obs‖≥ξ,该模式下至少包含ξ个对象。

定义3将一致行为挖掘问题转换成挖掘频繁模式Mlen,下面详细介绍一致行为挖掘算法CBM来解决上述问题。

2.2 一致行为挖掘算法CBM

数据挖掘采用的事务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分为水平数据格式和垂直格式。水平格式是最普遍的交易数据库形式,交易数据库表1即为水平格式存储。CBM预先对水平数据库进行剪枝再采用垂直数据格式挖掘。算法首先扫描一遍原始数据库,预先删除所有不可能存在于所求模式中的对象,同时生成垂直数据格式和一维频繁模式。再由一维频繁模式间相互交运算生成二维频繁模式,之后由k维频繁模式与一维频繁模式的交生成k+1维频繁模式,直至无更高维频繁模式出现。

算法1 CBM

输入:交易数据库DB,最小支持度阈值ξ(ξ>1),最短模式长度μ(μ>2)。

输出:一致行为模式Mlen的集合L

1) L1:= CreateOneDimPatterns( );

2) for len:=1 do //逐维增长

3) for M′len∈Llen,M′1∈L1 do

4) Mlen+1:= Join(M′1,M′len); //交运算

5) add Mlen+1 to Llen+1;

6) end for;

7) if Llen+1=NULL then break;

8) end if;

9) end for;

10) if len<μ then return NULL;

11) return Llen;

在水平数据库中,若某个对象在少于μ维上有值,则其必定不可能存在于长度大于或等于μ的模式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扫描一遍交易数据库进行预剪枝,在进行扫描时可以同时生成垂直数据格式(如表2所示)和一维频繁模式集L1。我们将每个子模式表示为M={dimensions}:{objects}:support的形式,{dimensions}表示模式的维空间信息,{objects}是该模式包含的所有对象的集合,support为该模式支持度,即包含的对象个数。由于模式增长由交运算而得,可以同时计算出支持度,所以不用再为计算支持度而重复扫描全局数据库。在垂直数据格式生成时,一维频繁模式也可以同时生成。

procedure createOneDimPatterns( )

//生成垂直数据格式,同时生成一维频繁模式集L1。

1) for each tid∈DB do //扫描DB

2) if |{tid.dim | Value(tid.obj, tid.dim)=1}| < μ then

3) delete tid; //预剪枝

4) continue;

5) end if;

6) M1:= new Pattern(1); /生成一个一维模式/

7) add tid.dim to dimension space of M1 //添加维度

8) if M1∉L1 then L1.add(M1);

9) add tid.obj to object space of M1

//添加对象,转换成垂直数据格式

10) end if;

11) end for;

12) return L1

一维频繁模式L1生成后,将通过模式扩展来逐层生成更高维模式。若用Lk表示长度为k的频繁模式集,可以通过Lk模式集的自连接运算来生成Lk+1,然而对任意子模式mLk+1,如果m可以通过Lk自连接生成,则m必定也能通过LkL1的连接生成,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将k-模式集Lk与一维频繁模式集L1连接来进行模式增长,从而代替了Lk模式集的自连接运算,由于Lk包含的模式数目较多,因此替代后可以有效减少交运算的次数。此外,根据Apriori性质:任何频繁模式的子模式都是频繁的。在执行交运算前可以将k-模式预扩展成(k+1)-模式,若预扩展的(k+1)模式存在非频繁的k-子模式则删除该模式。如下Join函数执行模式增长:

procedure Join(M′1:L1中的一维子模式,Mlen:Llen中的len维子模式)

1) if M′1.dis⊄M′len.dis then

2) return NULL;

3) end if;

4) Mlen+1:= new Pattern(len+1); /生成len+1模式

5) add M′1.dis∪M′len.dis to dimension space of Mlen+1

6) if Mlen+1∈Llen+1or not_all_Subset_Frequent(Mlen+1)

//Ariori性质剪枝

7) return NULL;

8) end if;

9) if ‖M′1.obs∩M′len.obs‖≥ξthen

10) add M′1.obs∩M′len.obs to object space of Mlen+1

12) return Mlen+1;

13) end if;

14) return NULL:

以表2的简单数据集为例,模拟CBM的模式增长过程如图1所示。

3 算法实验及应用

我们的实验平台为Windows sever2003,CPU 2.13GHz,内存2GB。在Eclipse3.4上使用Java实现。实验采用的是医疗保险就医行为的真实数据集的一个抽样,该抽样数据集包含38 625张医保卡就医记录,跨越的时间共62天。

3.1 算法对比实验

我们将经典的频繁项集挖掘算法Apriori和Eclat应用到本文的频繁模式挖掘后与算法CBM作比较。在相同支持度ξ=2,最短模式长度μ=5时,CBM,Apriori和Eclat在数据集对象数量增长情况下的算法运行时间图2所示。

由实验可以看出,在相同支持度下,Apriori运行时间最长,这是由于其需要反复扫描数据库的开销极大,且在模式增长过程中产生的候选较多。CBM较Eclat有更好的运行效率,它们都采用了垂直数据格式挖掘,但CBM在生成垂直数据格式前有预剪枝过程减少了事物数,并且采用1维模式与k维模式的连接代替k维模式的自连接,因而能获得更好的性能。

给定对象数为19,625,实验其在维度为20,40,60三种情况下的运行效率。

图3所示为对象数一定时,运行时间随着维度逐渐增长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CBM算法随着维度增加有着较好的伸缩性。

3.2 应用平台

基于CBM算法,我们开发出B/S结构的一致行为挖掘平台, 该平台能够有效地对一致行为进行监控。并将一致行为与参保人费用记录的信息,药品使用情况,医院医生信息等相关联。

通过一致行为挖掘平台,在医保管理中能迅速锁定慢性病人群,了解这些特殊人群的医疗费用负担等情况。挖掘平台为医保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便于为不同参保人群提供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

此外,该平台能有效检测出可疑违规人群,这类可疑违规人群可能同时使用了多张医保卡进行就医,针对这些可疑违规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监管。

一致行为挖掘平台的应用为医保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极大地提高了医保管理和监督的效率。

4 总结及未来工作

如何保障社会医保基金的平稳正常运作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对医保基金运行中遇到的就医聚集行为问题进行了形式化抽象,设计一致行为挖掘算法CBM并成功应用到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系统中。医疗保险基金运营时可能会碰到不同的风险防控需求,将数据挖掘技术更广泛更有效地应用到医保基金风险防控中是我们未来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Li J,Huang K Y,Jin J,et al.A survey on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health care fraud detection[J].Health Care Management Science,2008,11(3):275-287.

[2] Little B B,Johnston W L,Ashley C,et al.Collusion in the U.S.crop insurance program:applied data mining[C]//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2002.

[3]He H,Wang J,Graco W,et al.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s to De-tection of Medical Fraud[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1996,13(4):329-336.

[4]Viveros M S,Nearhos J P,Rothman M J.Applying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a health insurance information system[C]//Proceedings ofthe 22nd VLDB Conference,Mumbai,India,1996.

[5] Schiller J. The impact of insurance fraud detection systems[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2006,73(3):421-438.

[6] Agrawal R,Srikant R.Fast algorithms for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in large databases[C]//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September 1994.

[7]Zaki M,Parthasarathy S,Ogihara M,et al.New Algorithms for Fast Dis-covery of Association Rules[C]//Proc.3rd Int.Conf.on Knowledge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1997.

就医行为 篇2

互认定点医院:

广州将在佛山设8家 佛山将在广州增设4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佛山生活、工作的广州市民约有10万,这些广州参保人在佛山住院就医比在广州更方便,但因非广州医保定点不能享受医保待遇。

在广佛医保同城的趋势下,广州、佛山劳动部门已经达成共识,今年在佛山选8家医院作为广州职工的定点医院。其中,佛山市一医院、佛山中医院等三甲医院已基本敲定,其他6家侧重考虑在南海、顺德等广佛交界区域的医院中产生。

佛山市劳动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是广州首次在异地设医保定点医院。与此同时,佛山今年力争在广州新增4家定点医院,使佛山在广州设定点医院数量增加至30家。

广州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佛山人转诊广州主要是病情重或特殊病例。为此,本次新增定点医院会侧重于特色医院,以弥补佛山方面的不足。”该负责人指出。

劳动部门有关负责人昨表示,目前两地互认定点医院事宜仍在磋商,将尽快公布实施。

目前,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在广州都有定点医院。

珠三角医保统筹

要实现医保同城,通过设置互认定点医院仅仅是第一步。

该负责人指出,接下来还要建立相关结算审核、监查等机制,最终实现异地就医实时结算。“这样参保人可异地就医,并即时结算报销。”

《广佛同城化建设2009重点工作计划进展情况表(截至9月16日)》显示,广佛就业与社会保险服务对接正逐步推进,其中一项涉及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保障和医疗费用结算问题。

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篇3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09年7~10月居住在北京市某社区半年以上、具有行为意识能力、愿意接受调查的居民,共10万名,占社区居民人口约10%。调查问卷收回10万张,收回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9497张。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大学生,在社区居委的协助下进行发放、填写、回收。调查内容包含有居民性别、年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

1.3 资料收集及处理

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数据,用Epidata3.0核查数据,再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的10000被调查者中。其中男5790人占57.9,女3707人占37.1%;年龄在44岁及以下的有1502人,占15.0.91%,45~59岁4135人,占41.3%,60~74岁2692人,占26.9%,75岁及以上的有1671人,占16.7%。

2.2 调查结果

(1)社区居民就医去向在被调查的居民中,自我感觉病重时选择去就诊的医疗机构前3位依次为:市级及以上医院、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2.8%的居民在自感病重时会选择市级及以上医院。而在居民自我感觉病轻时,有32.4%的人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表1)。

(2)在被调查的居民中,患病不就医原因前3位依次为:费用太高、不报销、候诊时间长(表2)。

3 讨论

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大多是能在社区内解决,而不需要到大医院。调查结果显示,72.4%居民在自我感觉病情重的时候就医主要还是选择综合性院,46.3%居民自我感觉病情轻也选择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这说明由于社区居民的就医观念还没有转变,他们到大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设备好、医疗水平高。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主动采取措施,逐步转变居民的就医观念[1,2]。居民求医的不合理流向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对患者来说,大医院患者的增多,必然导致单位患者就诊时间缩短,直接降低了大医院的服务效率。也造成了“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不合理就医格局。通过调查了解居民就医意向,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引导措施。合理分流患者,真正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格局。充分、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宁秀,任晓晖,唐敏,等.患者就医意向与社区卫生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2:101-102

社保异地就医报销 篇4

1、已办理异地安置、探亲、驻外工作学习等外地就医登记备案手续的参保人员,在异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垫付现金的情形。

2、省级参保人员经备案同意转北京、上海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垫付现金的情形。

二、异地医保报销比例(最高90%)

1、门诊报销的比例

普通门诊不设起付线全体参保居民均享受普通门诊待遇。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普通门诊不设起付线,进入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60%的比例报销,统筹基金年度个人最高支付限额为400元。

2、住院报销比例

。连续参保时间越长报销比例越大参保居民连续缴费每满5年,医保基金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累计不超过10个百分点。如果从连续参保,那么在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80%、90%。

3、二次报销比例

“二次报销”后还可能有“再次报销”在参保居民单次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的部分,在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按比例支付后,其个人负担超过8000元以上的部分,由大病保险资金对超过部分按55%的比例给予“二次报销”。

参保居民个人年度多次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及“二次报销”支付后,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住院医疗费(含合规、合理的自费部分)超过2.5万元以上的部分,由大病保险资金对超过部分按55%的比例给予“再次报销”,大病保险资金年度个人最高支付限额为25万元。

4、报销额度

每年最高可报销37万元参加我市城镇居民医保的居民,其基本医保的年度支付限额为12万元,大病保险的支付限额为25万元。因此,一诺财务发现参保者每年最高可报销37万元。

三、异地医保报销的流程

1、领取或在社保网站上下载《市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工作、居住人员情况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

2、按规定填写,并经外地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盖章认定的《申报表》;

3、将填好后《申报表》拿回分工负责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并进行确认。须办理省内异地就医卡的,经审核确认后凭《申报表》到市社保中心稽核科进行登记,然后到社保卡管理科办理全省异地联网卡的制卡手续;

4、办理报备后参保人员的个人社会保障卡不能在使用;参保人员回到须在就医的,应到市社保机构取消医疗报备,从次日起其个人社会保障卡方可在定点医疗机构使用;

5、医疗报备实行有变动就报,未变动就不报的原则。

四、异地医保报销所需材料

1、异地就医申请表复印件

2、药店正规发票(国税局财政部监制并在发票上列出所购药品明细)或定点医院门诊收据

3、患者本人身份证及代办人身份证

4、本人存折银行卡账号(农村信用社除外)(外地账号需要开户行名称)

异地医保报销发展方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解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问题,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统计数据表明,省内异地就医的占比最大。截至底,我国已有30个省份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持卡结算。 第二步:今年上半年实现异地退休安置人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尹蔚民说:“把退休后的父母接到子女工作所在地,在异地直接可以看病就医结算。”

第三步:在今年年底之前,实现所有符合转诊条件的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据人社部介绍,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20底已上线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已有15个省份接入该系统开始试点。

异地就医主要针对4类人群,分别为:

①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即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且户籍迁入定居地的人员;

②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指在异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

③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指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

④异地转诊人员,指符合参保地转诊规定的人员。

此前,异地就诊的医疗费用由个人先行垫付,等到治疗结束后,由本人或其代理人拿票据到医保中心进行报销。

实现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后,参保市民不需要个人垫付医疗费(自费除外),也不需要拿发票报销,只需拿社保卡在定点医院就医。看病时,该报销的比例直接从卡中结算,个人只要把自付的资金直接存到卡上就可以了。

就医行为 篇5

关键词:老年流动人口,就医行为,就医时机,医疗机构

近年来,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主体模式[1]。其中,随子女流动的老年人口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并且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种递增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基于年龄因素,老年流动人口各项生理机能减退、抵抗力下降,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流动群体。然而,由于他们已完成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受教育阶段、就业阶段以及生育阶段[2],因此,成为被社会忽略的群体。现有文献关于老年流动人口就医行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对当前老年流动人口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为老年流动人口就医问题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认为所谓老年流动人口指的是年龄在60岁及以上,离开户籍所在地,跨地级市以上行政区域流动的人。基于资金所限,本次研究我们仅选取山东省的济南和青岛两个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城市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深入社区、医院和流动人口集中地开展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12份,问卷有效率为82.4%。

1.2方法

调查采用的是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方法。结合其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调查对象的就医行为两部分。其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流动情况、健康状况、收入状况、流动原因、医疗保险和子女家庭年收入;就医行为包括就医时机和医疗机构的选择。 个别访谈主要采用随机偶遇法对老年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的原因和流动原因进行深入交流。

问卷回收编码后,通过Epidata3.0建立数据库, 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研究有效调查对象中,女性为282(68.4%)人; 平均年龄为68.3岁。文化程度以初中(48.8%)和高中(30.8%)为主,大专及以 上的占15.5%。农民占38.8%,其次为工人(28.9%)和教师(17.0%)。夫妻共同流动的292(70.9%)人,一方独自 流动的120 (29.1%)人。有慢性病的为357人,占86.7%。有经济来源,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占49.3%,年收入2万元到0.5万元的102人,0.5万元以下的107人。流动原因以照顾子女生活 (72.8%)和养老 (19.7%)为主。其中有医疗保险的占93.9%,除个别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人外,其他人均是从户籍所在地参加的医疗保险,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分占总人数的47.1%%和42.5%。子女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5万到10万和10万元以上 的分别占7.0%、61.9%和31.1%。

2.2老年流动人口就医行为

2.2.1就医时机患者就医行为的时机选择称之为就医时机[3]。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我们的问卷设置了初感不适、反复发作和疼痛难忍三个就医时机[4]。调查显示,初感不适就选择就医的人仅占总人数的8.5%,54.8%老年流动人口只有在疼痛难以忍受时才选择去就医。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流动人口初感不适时就医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层。夫妻共同流动比一方独自流动的老年流动人口在初感不适和反复发作时就医的总比例高26%。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流动人口初感不适时就医的比例是患慢性病的老年流动人口的2.2倍。因养老而流动的老年流动人口初感不适时就医的比例高达21.0%。拥有商业医疗保险的老年流动人口比其他老年流动人口就医更为及时。子女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10万元的老年流动人口疼痛难忍时就医的比例最低为38.0%。由表1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年龄、流动状况、健康状况、流动原因、医疗保险和子女家庭年收入是影响老年流动人口就医时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通过个别访谈进一步探究影响就医时机的心理动机发现,多数老年流动人口 不能及时 就医是因 为觉得看 病太麻烦 (39.7%)、太贵 (31.6%)、没时间 (16.8%)和其他 (11.9%)。

2.2.2医疗机构 的选择就 医中对医 疗机构的选择可分为两种,一是首诊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 二是后续治疗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5]。首诊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如表2所示,老年流动人口患病后,首诊选择社区医院的仅占34.2%,选择县(区)及以上医院的高达59.4%,还有6.4% 选择去户 籍所在地 医院就诊。与首诊时 对医疗机 构的选择 不同,后续治疗时对医疗 机构的选 择如表3所示,选择去户 籍所在地医院的人数有明显增幅,高达33.2%,选择在省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略有上升达 到24.8%,这部分患者有大病的比例仅为61.2%。选择在社区医院进行后续 治疗的占13.1%,且多为慢 性病患者 (91.3%)。选择在县(区)医院和市级医院就诊的人数均有所下降。

2.3老年流动人口就医行为影响因素

以老年流动人口患病后是否及时就医为因变量 (将初感不适时就医、反复发作时就医设为1、疼痛难忍时就医设为0),以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流动原因、医疗保险和子女家庭年收入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显示,流动状况、健康状况、流动原因、医疗保险和子女家庭年收入对老年流动人口就医时机的影响较为显著。

病情不同,对疾病的自我预判不同,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需求也不同。对于什么样的病情应该选择何种医疗机构,当前尚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予以量化。 因此,对于影响老年 流动人口 医疗机构 选择因素 的分析,我们难以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为此,我们采用个别访谈法,对影响老年流动人口医疗机构选 择的因素 进行分析。访谈结果 显示, 影响老年流动人 口医疗机 构选择的 因素有文 化程度、健康状况、医疗保险、子女家庭 年收入。 文化程度高、健康状况良好、拥有商业 医疗保险、子女家庭 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的老年流 动人口更 愿意选择 级别高的的大医院就医。

3讨论

3.1自我健康意识淡薄,就医不及时

老年流动人口就医不及时,有一半以上的老年流动人口只有在疼痛难忍时,才选择就医。这反映了老年流动人口自我健康意识淡薄,对身体健康关注不够。 夫妻共同流动的老年人比夫妻一方流动的老年人就医更为及时,是因为家人的关爱影响了患者的健康意识。 相比于患病前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慢性病患者由于既往病史的缘故,对疾病重视度不够,所以患病后就医更不及时。与以往研究略有不同,本研究调查发现并不是子女家庭年收入越高,老年流动人口就医越及时, 而是子女家庭年收入居中的老年流动人口就医最及时。究其原因,子女家庭年收入过低,老年流动人口考虑子女负担等原因,往往推迟就医;而家庭年收入很高的子女多是从事商业或者工作强度大的职业,平时缺少与老人沟通交流的时间,因此这部分老年流动人口患病后因怕麻烦子女而未能及时就医;家庭年收入居中的子女多拥有固定职业,职业压力相对较小,有与老人沟通交流的时间,所以他们能更迅速的发现老人的患病情况,从而及时就医。综上所述,老年流动人口自我健康意识相对淡薄,在初感不适时考虑多种外部因素不能及时就医,而这往往会耽误病情,影响最终治疗效果。

3.2医疗机构选择呈非理性倾向

老年流动人口对于医疗机构的选择呈现非理性倾向[6],主要表现为 部分老年 流动人口 过分迷信 大医院,患病后无论病情轻重一律选择到大医院就医, 这在一定程度上 造成医疗 资源的浪 费。访谈发现, 这部分人群普遍对 流入地大 医院寄予 厚望,认为社区医院或县(区)医院治不 好的病,市级医院 或省级及以上医院一定能够治好。一旦治疗失败或无药可医,就认为医院或医生对流动人口存在歧视。此外, 调查结果还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流动人口尽管知晓的卫生保健 知识不少,但患病后 比其他人 群更愿意到高级 别的医院 就医。进一步访 谈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老 年流动人 口对自身 健康越重 视,越害怕面对疾病,面对死亡。因此,一旦患病,就选择到 大医院医治以防耽误病情。

3.3异地医疗保险报销难,医疗费用负担大

无论就医时机的选择,还是医疗机构的选择,医疗保险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很大一部分老年流动人口而言,异地医疗保险报销难,医疗费用负担大。目前,城乡居民 医疗保险 和城镇职 工医疗保险主要是以地级市为统筹主体[7]。虽然为解决流动人口就医问题,多地已出台相关政策,但基于各地医保政策不一以 及信息联 网困难等 因素制约,异地医疗保险报 销程序复 杂、各种限制 条件多。老年流动人口本身经济能力有限,重病、大病的治疗如果异地报销困难,无疑会加重子女的经济负担。基于此, 一些老年流动人 口患病后 不得不选 择回户籍 地就医,而回户籍地就医又可能陷入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料的困境。

4建议

4.1加强老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有责任加强老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提高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卫生保健和卫生预防两部分。卫生保健和卫生预防教育的目的旨在从知识层面提高老年流动人口健康意识。考虑老年流动人口普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特点,健康教育的内容应通俗易懂,便于学习掌握。此外,健康教育的形式也应灵活多样,适应老年流动人口的需求。

4.2营造关爱氛围,合理引导理性选择医疗机构

与其他老年群体相比,老年流动 人口因为 远离家乡、亲友,所以精神方面更为脆 弱[8],难以正确 地面对疾病、死亡。他们患病后急于 找到快速 康复的捷径,大医院就成 为他们的 首选。 为此,我们应从 家庭和社会两个视 角营造关 爱老年流 动人口的 良好氛围,增强他们 的精神安 全感。 同时,加强疾病 教育和死亡教育,从精神层面引导 老年流动 人口理性对待健康、死亡问题,患病后选 择合适的 医疗机构就医。

4.3加快完善异地医疗保险统筹

解决异地就医医疗保险报销难,政府应加快完善异地医疗保险统筹工作。一方面,各地应尽快在医疗保障政策、医疗服务和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水平和结算方式上实现规范、统一。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进建设医疗保险信息标准化建设,实现异地医疗保险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内容概要[EB/OL].2013-09-10/2015-02-16.http://www.moh.gov.cn/ldrks/s7847/201309/12e8cf0459de42c981c59e827b87a27c.shtml.

[2]孟向京,姜向群,宋健,等.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特征及成因分析[J].人口研究,2004,28(6):53-59.

[3]侯蕾.山东省农村居民就医时机选择影响因素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1,9(23):3-4.

[4]孟祥麒.长春市老年人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5]李彬,彭城,倪荣丽,等.农村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与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9):1093.

[6]楚蓓,王伟,兰迎春.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多元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10B):45-47.

[7]郑功成.让社会保障步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轨道[J].中国社会保障,2014(1):10-13.

就医行为 篇6

关键词:就医行为,健康状况,大学生,网上就医

1 概述

近年来, 随着高校扩招和校区专业调整, 大学生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国家事业的接班人, 其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但目前, 我国缺少对大学生有关就医状况的专项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如何、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如何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改善大学生就医环境等都是切实而又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 而且对其自身乃至社会未来的发展, 都必然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大连市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就医行为及网上就医的市场调查研究, 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抽取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4所大连市高校的1~4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 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291份。

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的方式, 以定量的统计分析为主, 通过纸质问卷的发放和填写实现对资料的收集。

2.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主要通过频率和交互分类 (交叉表) 等方法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指定并输入变量。因为SPSS17.0对数据的处理是以变量为前提的, 所以在输入数据前首先在变量视图中指定分类变量和汇总变量。

第二步:输入数据。将回收有效的291份问卷进行整理、编码并进行数据录入。

第三步:处理并分析数据。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集中趋势分析和离散趋势分析, 然后运用交互分析法进行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 最后根据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一般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 300名调查对象均为在校大学生, 年龄在19~24岁之间, 有效调查对象291人, 总回收率为97%。

调查对象中, 男生人数131人, 占总人数45%;女生人数160人, 占总人数55%。在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91份、61份、67份、72份, 分别占总有效问卷数的31.3%、21.0%、23.0%、24.7%。调查的学生年级分布情况为大一11人、大二72人、大三143人、大四65人, 分别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3.8%、24.7%、49.1%、22.3%。

3.2 大学生身体健康及就医状况

3.2.1 患病次数影响因素

表1中数据显示51.9%的大学生在本学期内均患过病, 其中患病次数为1次的人数较多。

男生中, 本学期没有患病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51.9%;女生中, 本学期没有患病人数占女生总人数的46.9%。在全部调查对象中, 本学期没有患病的男女生人数基本持平;女生患病次数为1次的占总人数的59.8%, 男生占40.2%;男生患病次数为3次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4.8%, 女生则占65.2%, 高出男生近31%。由此可见, 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与性别有关。男生身体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 这些都与平时的学习压力、生活习惯、体育锻炼有关。

而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还与学生所在年级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在大二、大三、大四三个年级中, 没有患病的学生人数分别占本年级人数的50.0%、51.7%、46.2%, 大一年级中没有患病的学生人数却仅占调查的大一学生总人数的27.3%。同时, 大四年级中患病次数为3次以上的人数占大四年级总人数的16.9%, 高于其他三个年级 (见表1) 。由此得出结论, 大四的学生患病频率较高, 大一学生患病次数大多集中在0~1次。

3.2.2 患病种类及就医情况

表2中表明, 大学生经常患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类的常见病, 所占比例为73.5%, 其次为口腔疾病和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所占比例分别为16.8%、16.2%, 患皮肤病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3.7%, 患急性阑尾炎的人数仅占7%。

在校期间, 选择到正规的综合性医院就诊的学生人数为105人, 所占比例为36.1%;选择去校医院就诊的人数为96人, 占33%;选择去学校附近诊所就诊的人数占30.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更信任正规的医疗机构来诊断自己的病情。

表2中的数据也说明了患病未去医院就诊的原因。其中60.8%学生认为自己患的是常见病, 没必要去医院;18.2%的学生认为医院的就诊流程繁琐;11.4%人是因为交通不方便。

由此可见, 学生进入大学后, 离开了家长的庇护、监督、督促, 良好的生活、饮食等习惯很难养成。多数大学生日常饮食没有规律, 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时间经常不固定, 长此以往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影响自身发展。其次, 由于学校晚上没有统一就寝时间, 大部分学生早晨不用上操, 再加上休闲、学业和工作导致很多同学晚上睡得很晚, 这就造成了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的熬夜现象。另外, 由于当前就业压力很大, 使得大多数学生更多考虑毕业以后的去向, 因此, 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上网、去图书馆等, 使得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去锻炼, 更不用说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长期的缺乏锻炼导致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免疫力下降, 容易疲劳, 抵抗力差, 容易感冒或得一些常见的疾病。大学生不重视自身所患的疾病, 经常自认为是常见疾病就不去医院就诊。但是, 当他们的病情如果有必要请医生诊断时, 他们还是会首先选择去正规的综合性医院。

3.2.3 影响看病观的因素

在关于“您觉得什么因素最可能影响您的看病观”的问题的调查中, 选择对目前医疗现状的信任程度的学生占26.5%, 受父母、以前经历影响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9.6%、18.9%, 受看病方便程度和自身偏好影响的均占51%。所以, 大学生对目前医疗现状的信任程度是影响他们看病观的最大因素 (见表3) 。

3.3 大学生对网上就医的态度

从表4中可看出, 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网上挂号。了解的学生仅占34.4%, 而不了解的人高达65.6%。如果网上挂号可以缩短就诊流程, 在患病时首选这种就医方式学生有213人, 占73.2%, 仍不会选择此种方式的人数占26.8%。

同时, 大学生对网上义诊服务非常感兴趣, 感兴趣的学生占73.5%。因此, 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网上义诊服务会极大程度吸引到更多大学生患者的关注。

4 开拓大学生网上就医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当今社会, 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知识包容体, 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网络搜索的快捷与全面, 而这部分人又以大学生为主。且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的不稳定期, 对疾病的敏感关注度和相关知识的探求度大大超过其他年龄阶段的人, 而且大多数大学生离开父母只身在外, 缺少对健康问题的解决能力, 并且他们熟悉计算机网络, 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针对这样一个特殊人群, 现今国内仍缺少完善的、特定的大学生医疗服务体系, 切实解决大学生看病不方便、缺乏健康常识的问题。

4.1 加强网上挂号在大学生中的推广力度

根据全医网的资料表明, 现行的网上挂号具有以下特点:功能多, 信息量大, 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多信息服务;不易受线路、时间等问题限制。患者可以根据网站提供的信息, 轻松方便地实现选择医生的过程。调查结果说明, 由于网上预约挂号的实施刚起步不久, 大学生对于网上挂号并不熟悉。预约挂号系统的不断改善优化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着网络功能、宣传手段不断优化和大学生观念的不断更新, 网上预约挂号在大学生市场的前景无疑是可观的。所以, 政府和学校都应该对大学生加大网上挂号的推广力度, 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使用, 使大学生就医更为方便、快捷。

4.2 开展网上义诊服务

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对于网上义诊的就诊形式态度非常积极, 有41.6%的学生在此前患病时也有进行过网上健康咨询。这表明他们也很希望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改进, 可以缩短其就诊流程, 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常见病。

如果医学院可以组织具有相应资格的学生在网上开展网上义诊服务, 则会更好地将资源共享, 从而解决大学生缺乏健康常识的问题。医学院中持有执业医师证并具备实习经验的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有组织的网上义诊服务, 在网上对大学生患者提出的健康问题进行解答并给出合理建议, 这样可使大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病情, 以便对症下药, 同时也可使医学院学生丰富自己的经验。

4.3 银医合作推出网上就医卡

目前, 国内几家大型银行与当地实体医院已展开银医合作, 推出“银医卡”, 持卡患者可在自助挂号机办理挂号、查询、收费、充值等功能, 在市场上已形成一定规模, 但“银医卡”的长期发展需解决的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能否解决部分特定人群的利益。如果能够针对大学生推出“银医卡”, 将网上挂号、网上义诊等特色服务统一整合到正规平台上, 这样不仅会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利用有效手段传播健康知识, 还会减缓医院的接诊压力。

5 结论

总之, 大学生群体易于树立正确的就医行为, 但这都依赖于我们对大学生就医行为的研究。此次研究提示我们, 在这个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 我们应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利用有效手段传播健康知识, 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杜珠英.基于大学生就医行为下的广州大学城医疗服务资源利用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7 (7) :6-7.

[2]查光玉, 刘丹, 潘丽萍, 等.大学生群体口腔就医行为的实证分析[J].口腔医学, 2012, 32 (1) :44-47.

[3]孟秀红.安徽省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及就医行为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 2003.

[4]楚蓓, 王伟, 兰迎春.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多元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 2013, 34 (10A) :45-47.

[5]王树林, 李永平, 俞科贤.大学生中医就医情况及对中医药现状认识情况调查[J].西部中医药, 2013, 26 (9) :50-52.

[6]李敏敏.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科教文汇, 2009 (8) :3-4.

[7]庞震苗, 陈群英.广州大学城学生对口腔疾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 2008, 22 (6) :656-658.

就医行为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65岁(含65岁)常住老人为调查对象,资料主要来源于各村卫生室提供的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并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庐江县、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进行调查,再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分别抽取3个镇进行入户调查。

调查中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2份问卷后进行核查,最终合格有效问卷为331 份,回收率为82.8%。

1.2 调查方法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研究问卷,其中包括老年人基本健康信息、生活习惯、方式、就医行为等相关信息。

2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结果

2.1 数据处理

用Epidata 3.1软件对调查表数据进行双录入,以保证资料录入的准确性。将Epidata 3.1内的数据导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

2.2 基本统计学结果

因此,由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年龄相对集中,慢性病患者的年龄多集中在65岁到70岁之间;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民为主要患者。

3 主成分分析

3.1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运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可以得出调查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一般认为当KMO值在0.9以上就非常适合做主成分分析,根据KMO检验和Bartlett球状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961,且Bartlett球状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远远小于0.05,因此,以上调查数据完全适合主成分分析[1]。

3.2 主成分分析

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本文提取因子个数为3,也就是原来的29个变量指标可综合成3个公因子,这3个主成分解释了总方差的约89.977%,即对29个指标的累计贡献率到达89.977%,即这些指标可分为三个主要因素。

第一主因子是由“治疗费用”、“自身收入”、“他人对医院的意见”、“医院的名气”、“离家的远近”、“医院的整体级别”、“医院综合水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对患者尊重程度”、“医院的卫生环境水平”等15个指标构成,根据这些指标的贡献程度,将其归纳为“服务质量相关”因子,其贡献概率为28.847%。

第二主因子是由“医学知识的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医学专家意见”、“是否专家门诊”、“候诊的时间”等14个指标构成,根据这些指标的贡献程度,本研究将其归纳为 “自身疾病关注度”,它占这个贡献率的31.561%。

第三个主因子是由“医疗保险变化”、“是否为定点医院”、“医保了解程度”3个指标构成,归纳为“医疗保险状况”,它占这个贡献率的29.568%。

4 结果及讨论

根据以上讨论,可得出影响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医疗服务质量、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关注,以及国内医疗保险水平的发展状况,这些因素在就医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通过本次调查,提出以下建议:

4.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农村慢性病患者大多选择基层卫生服务场所,因此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改善必须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必须根据我国基层卫生机构的特点来开展卫生服务活动[2]。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加强乡镇卫生院信息化标准建设,由于是在每个乡镇卫生院内构建局域网,容易产生信息孤岛等问题,所以应该集中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系统[3]。其次应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增设新型医疗技术项目,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执行,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以及严格实行医疗费用管理。

4.2 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和宣传

农村老年人对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很低[5],因此,在农村地区开展慢性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很有必要。通过慢性病知识的普及,可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以及降低合理的干预。其次,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当今社会,有效的预防手段对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发生有着很大的作用,良好的预防手段也能够被老百姓所接受。慢性病人,尤其是农村慢性病患者,他们自身生活条件及就医条件较差,实施一定的预防措施,不仅有利于控制病情,更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4]。

4.3 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需要不断完善,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加快实现全国联网办公。对农村居民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主动积极参加投保,将最新的与农民利益相关的保险政策及时、有效的传达给居民,提高农村居民的风险意识,加快医疗保险的统筹发展等[6]。

参考文献

[1]杨中荣,毛广运,徐希平,等.用SAS和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2):212-213.

[2]葛智馨,陈英耀,刘文彬,等.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3):5-8.

[3]冯昌琪,刘强,甘华平,等.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新模式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2):142-144.

[4]李瑞云.镇江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5]于坤,梁惠,郑鲁,等.1 631名农村中老年人营养与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5):348-350.

[6]秦峰.论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4(5):214-215.

[7]郭文芹,武亚男,姚兆余.农村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65-67.

就医行为 篇8

关键词:就医行为,行为经济,前景理论,参照点

0 引言

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人是否理性”这一假设的认识。行为经济学主要从实证出发,从人自身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出发,揭示影响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行为经济学认为是动机影响了决策,从而最终决定了选择的行为。行为决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最大预期价值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主观期望效用模型(Edwards,1954),强调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重在描述和理解人们是如何决策的,或者说研究人们如何选择行为。

自1947年约翰·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提出期望效用假设可以由一系列偏好公理推导出之后,期望效用理论就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然而期望效用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人的实际选择行为可能会违反独立性公理。主观期望效用理论属于结构化的理性模型,这一模型只注重最后决策结果,而不考虑决策过程,行为决策理论随后的发展重点是研究过程化的行为模型,特别是分析决策过程中的动机因素,从而更真实地揭示有限理性人的行为选择规律。在行为决策理论发展过程中,产生过很多理论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风险决策的前景理论(Tversky,Kahneman,1979)。[2]

前景理论提出,个体在进行决策时依据的不是以某个既存的心理中立基点(即参照点)为基准,把决策结果理解为实际损益量与心理参照点的偏离方向和程度。参照点潜在决定了个体将某特定结果编码为收益或损失,进而影响其随后的决策过程。人们的就医参照点有多个,呈现多重参照点特征,并依照独立模式影响着人们的决策选择。[3]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疾病的总称。[4]本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慢性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5]

就医行为:指人们在有病感或者产生某种症状时,寻求医疗帮助的社会行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行为。[6]是指人们在感到身体不适或出现某种疾病症状时而采取的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包括患者对就医时机的选择、就医机构的选择、医护人员的选择、药物的选择和就医目标的选择等。[5,7]

2 两个重要的函数

前景理论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函数,价值函数和概率函数。价值函数v(x)主要用于衡量盈利或亏损对人的主观满足的影响。在参照点以上,价值函数和标准的期望效用函数一样是凹函数;在参照点,斜率发生改变,价值函数可视为无限下凹;在参照点以下,价值函数是凸函数。显示了价值对两种方向上的变化的敏感性逐步降低。决策权重函数π(p)是反映某一前景发生的心理概率的函数。决策权重函数π(p)以某一前景发生的客观概率p为自变量,是发生概率p的增函数,且在0、1处间断。

3 慢性病患者行为模型参照点的选择

3.1 锚定心理

行为学家认为人们倾向于将一件事,无论它是否真的与决策有关,把它看作自己做决定的一个参照依据前景理论将可能的结果与参照点比较,并将这样一种心理定义为“锚定心理”。慢性病患者会将诊疗之后的可能的结果和自己健康时的身体状况进行比较,锚定心理在不同环境下的具体应用将直接影响到参照点的选择。

3.2 社会因素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并不被动地面对世界中的种种事物,相反,他们把自己的知觉、思想和信念组织成简单的、有意义的形式。[8]不管情境显得多么随意和杂乱,人们都会把某种概念应用于它,把某种意义赋予它,这必然影响着我们在所有情境尤其是社会情境中行为方式。因此,作为社会的个体,人们在选择参照点这一决策方面也会受到社会中其他个体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应当作为参照点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消费者选择医院时有时是由个人决策,有时是由家庭决策,有时是组织决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时甚至是由其它相关人员决定(例如发生车祸等意外情况下,可能由肇事者或者警方决定前往就诊的医院)。

3.3 经济因素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现有的财产状况直接影响参照点的选择。面临相同的前景,现有财产状况较好的人会选择较高的参照点,相对收益带来的满足要小于现有财产状况较差的人,当然相对损失带来的痛苦也会小于现有财产状况较差的人。除了患者本身的收入,慢性病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所需的支出,即医疗价格,医疗保险制度等都会对患者就医行为选择的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

4 模型的建立

4.1 模型假设

(1)慢性病患者是有限理性的,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但是对患病后是否选择治疗的前景未知;(2)患者的未来产生的健康效用可以货币化;(3)患者的收入大于医疗费用支出;(4)患者治疗和不治疗导致获得和损失的效用是一样的。

4.2 参数变量

(1)患者的收入为R,R>0;患者通过支付的医疗费用为F,0<F<R,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2)患者面临的医疗报销比率为t,t∈(0,1),t为常数;则患者实际支付的金额为(1-t)F,令f=(1-t)F,所以f<F;(3)患者在完全健康时的效用为H,H>0;(4)预期所获得的健康效用贴现后为h,h>0。

用U1代表患者就医后的效用:U1=R-f+h;发生的概率为p;

用U2代表患者不就医时的效用:U2=R-h;发生的概率1-p;

以患者健康时的效用为参照点,参照点为R+H。

则患者就医后的相对效用为:C1=h-f-H

患者不就医的相对效用为:C2=-(H+h)

4.3 模型分析

前景理论的效用函数模型为:

5 影响患者就医选择的因素分析

根据前景理论的基本观点,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使得慢性病患者的就医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会受到经济情况和对疾病治愈的预期等各多个参照点的影响,其中,由于疾病会危害到人的生命,因此,人们对疾病痊愈程度的预期,即h的大小是人们进行就医决策的重要的参照点,也就是患者首先考虑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其他急性病而言,慢性病由于病程长,预后差,因此,可能相对而言,医疗价格即f也对其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曲线显示,价值不论对亏损还是盈利变化的敏感性程度都是逐步降低的,而且亏损曲线的斜率要大于盈利曲线的斜率,这说明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同,一定量的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所以,在选择去不去医院就医的过程中,既然对疾病痊愈的预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点,患者对不去就医所带来的损失比就医带来的收益更敏感,由于不去就医带来的痛苦明显大于就医带来的收益。因此医院应该保证良好的医疗服务质量,良好的服务质量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治愈的预期,从而促进患者选择就医。

根据前景理论,消费者面对不确定情况作预期的时候,经常是把小样本中的概率分布当作总体的概率分布,夸大样本的代表性。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建设仍相对滞后,“看病难,看病贵”一直都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要制定合理的医疗价格。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医疗价格对于患者的就医行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患者就医选择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的参照点。合理的医疗价格也可以促进患者的合理就医。同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价格的大小受到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医疗价格,同时,医疗保险制度通过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并便于管理,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科林F凯莫勒等编,贺京同等译.行为经济学新进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7.

[2]郭琪.公众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7,7.

[3]高其法,吴成.患者集中大医院就医的行为经济学分析.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J],2007,28(7):46-48.

[4]张安玉.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J],2005,13(1):1-3.

[5]郭文芹,武亚男,姚兆余.农村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J],2010,24(1):65-67.

[6]张娜,程跃刚.苏北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分析.江苏卫生保健[J],2007,9(2):23-25.

[7]姚兆余,张娜.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苏北地区X镇的调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7(3):13-17.

就医行为 篇9

关键词:甘肃省,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

就医行为是指人们在感到身体不适或出现某种疾病症状, 或者即便现在没有感到不适, 可是感觉到有潜在患病危险时采取的寻求医疗帮助的观念、表现和行动, 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社会行为[1]。在这一种寻求医疗服务的行为和过程中, 个体对医疗技术水平、就医安全、医疗费用、服务态度和方便程度等多种因素的考虑, 实质就是对医院和医生的选择[2]。甘肃省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当地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居民健康水平低, 卫生服务利用不足, 因病致贫现象比较严重[3]。本文通过调查甘肃省城市与农村居民就医现状, 揭示影响甘肃省城乡居民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 探讨患者决定是否利用医疗服务时的影响因素, 分析不合理就医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对策, 从而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这有助于居民做出更合理的就医选择, 有利于卫生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 分层逐级抽样, 抽取甘肃省10个地州市 (崆峒区、永登县、白银区、临泽县、武威市、安定区、临夏市、西和县、麦积区、庆城县) 作为此项研究的调查地点。每个城市随机抽取400位居民,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甘肃省居民就医行为调查问卷》。被调查者具有良好的行为意识能力, 并愿意接受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 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 903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7.58%。其中农村居民3 207人, 占82.17%, 城市居民696人, 占17.83%。

资料回收后, 采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 双人录入数据, 用Epi Data3.0核查数据, 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城市与农村居民就医现状调查分析 (见表1)

2.2 城市与农村居民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比较

农村居民以私人诊所、药店、乡镇卫生院为主, 城市居民以综合性大医院、私人诊所为主, 结果见表2。

2.3 城市与农村居民就医经费的支付比较

农村居民就医经费的支出以完全自费、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主, 城市居民就医经费的支出以完全自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主, 结果见表3。

3 讨论

(1) 在本次调查中, 对于健康状况的评价, 城市与农村居民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就患病后就医方式来说, 37.07%的城市居民患病后立刻去就医, 农村居民只有21.80%, 而选择自己去药店买药的人中, 农村占28.44%, 城市占18.53%, 农村高于城市 (P<0.05) ;就体格检查情况来说, 参加不定期检查的城市居民占28.02%, 农村居民占11.97%, 城市高于农村 (P<0.05) , 而没有到医院检查身体这种习惯的人中, 农村居民占80.36%, 城市居民占58.19%;对于就医时的依从性, 完全按照医生建议做的城市居民占44.40%, 农村居民占38.82%, 城市高于农村 (P<0.05) , 有时会按医生建议做的城市居民占46.55%, 农村居民占55.10%;就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来说, 对医疗服务满意、很满意的城市居民占25.00%, 不满意、很不满意的城市居民占20.26%, 对医疗服务满意、很满意的农村居民只占16.83%;就对医疗广告的相信度来说, 相信医疗广告并经常按广告就医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分别占5.60%和2.43%, 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 (P<0.05) 。从就医的主动性与方式来讲, 患病后立刻去就医的城市居民占37.07%, 农村居民只占21.80%, 城市高于农村 (P<0.05) 。

据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 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居民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不到城市居民的1/3[4]。可见, 城乡之间的就医主动性与方式有差别, 这与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就医距离、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John等[5]研究发现, 患者不遵从医嘱的行为与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相关。究其原因, 因为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对疾病的认识不全面, 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念, 部分农村居民是由于病重无法忍受才到医院治疗, 只要症状缓解, 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 就停止继续治疗或自行出院, 不能很好地按医嘱服药和复查。

(2) 对医疗机构的选择, 农村居民往往愿意选择私人诊所, 占调查人数的38.26%。在国内其他城市中, 韩虎等[6]对山东省农村居民就医行为调查显示, 农村居民患小病时, 88.29%都选择村卫生室就医;常刚等[7]研究的重庆云阳地区农村居民在就医时, 会根据就医方便、疾病严重程度和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来选择医疗机构。廖薇薇等[8]关于忠县农村贫困居民就医行为定性调查显示, 大部分农民就诊医院主要是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国内这一系列的调查结果都表明, 个体诊所对居民, 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就医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9]。政府应对乡村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提高其技术水平, 添置一些基本的医疗设备, 制定和落实乡村医生的补贴制度, 以使其更好地为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 应更加积极地发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 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3) 对就医经费的支出, 农村居民以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占45.84%, 城市居民以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占28.45%。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 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人们就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医保定点医院的不断增加, 促使城乡居民更愿意选择到方便、便宜、服务人性化的医保定点医院就医。

综上所述, 甘肃省城市及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提示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城乡居民就医行为的特点, 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宣传力度,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转变卫生服务的形式与功能, 不断扩大定点医疗机构, 完善医疗保障措施, 让专家深入基层, 让百姓就近就医, 使农村地区居民能就近得到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姚兆余, 张娜.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7 (3) :2-17.

[2]李萍, 宋长爱.中国居民就医行为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0, 24 (6) :1507.

[3]包国宪, 颜璐璐.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 2010 (2) :10.

[4]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

[5]John L C, Marian R B.Themedical interview:Mastering skills for clinical[M].F.A:Davis Company, 1997.

[6]韩虎, 徐凌忠, 王兴洲, 等.山东省农村居民就医行为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 2011, 3 (6) :43-44.

[7]常刚, 陈建昌, 路鱼涓, 等.重庆市云阳地区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分析[J].重庆医学, 2011, 12 (34) :3487-3488.

[8]廖薇薇, 周燕荣, 钟晓妮, 等.忠县农村贫困居民就医行为定性调查[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6, 31 (5) :711-714.

上一篇:不确定型决策下一篇:时间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