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尊严从哪里来

2024-09-28

教师的尊严从哪里来(通用5篇)

教师的尊严从哪里来 篇1

教师的尊严源于教师个体价值的实现带来的自尊和他人、社会对他们的尊重, 是关乎教师群体价值实现和教育事业成败的大事。教师的尊严也源自于教师群体在社会中的角色承担。换句话说, 教师尊严首先就是教师的职业尊严。

明确职业目的。教师的职业目的是教育, 教育是人的教育, 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的人”不是头脑里塞满“知识”、熟练运用现代科技工具的“机器”, 而应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道德、有信仰的社会人, 需要在生存与生活的过程中以与社会交流的方式践行个体价值并获得自由与幸福。换句话说,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是要通过教师的劳动, 提高人的实践能力, 激发人的自觉自由本性, 提升人的生活质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以自身的知识修养、学术智慧、道德规范和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 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

谨防教师职业的工具化。只有那些不仅仅将教师职业作为谋生手段的人, 才能获得教师的尊严。时下教师这一职业被部分民众和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仅仅视为赖以谋生的手段和工具, 那些应有的教化天下的饱满热情和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被消磨殆尽, 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价值的缺失和过重的世俗与功利心。这种自我价值的缺失直接导致了部分教师职业行为的工具化, 而角色的工具性又反过来严重制约着其教育行为和生命价值的真正实现。

教师不应将自己仅仅视为传递文化或者技能的工具, 他也不应仅仅是促进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工具。只有摆脱“工具”角色, 摆脱功利化的教学目标和急功近利的短期的教育行为, 将自身投入到以生命引导生命、以灵魂碰撞灵魂的“真正的教育”之中去, 才能体现教育的本真, 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生命的内在价值, 才能彰显自我的尊严。

为何一些教师缺少尊严

职业目标的功利化。商品经济的大潮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社会的每一角落, 社会的变革带来了人才观、素质观和竞争观的改变, 以人才竞争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让教育成为影响综合国力和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教育改革带来教学形式与体制的改变, 从而影响到作为教育教学事业主要参与者的教师。整体数量的激增、教学理念与行为的转变使教师群体向职业专业化和价值世俗化发生转变, 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将教师理解为传递文化、传授技能与灌输道德的工具, 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工具。

独立思想的丧失。帕斯卡尔说, 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只有独立的思想才能产生独立的人格和求知欲望。教师作为文明的传承者和学生“心灵的塑造者”, 更要保持自身思想的独立, 并努力在自身的职业生活中体现与实践自己的思想, 这样才能获得作为教师的职业尊严。叶澜老师认为, 创造人生、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是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的源泉, 她指出:“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就不可能有新的教育世界, 而教师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才会体验到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 才能在发展学生精神力量的同时, 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

只有在独立思想的引导下, 教师才能做到自律与自省, 逐步修炼出高尚的人格与情操, 才能保持做人的高洁和对自己理想的不懈追求, 不断吸取知识营养, 勤于实践、反思, 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只有当教师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生命个体时, 他的工作才会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的事业才能充盈着生机和活力, 也只有这些才能带给教师真正的尊严。

探索实践精神的缺乏。一些教师的教学研究逐渐功利化, 其对待学术的态度发生了偏差, 他们不以学问为目的, 而仅仅将之作为沽名钓誉的手段, 将教育研究或者发表论文作为获取名利的工具和晋升职称的垫脚石, 根本不在意其是否与真实的教学生活有关, 他们的所谓学术研究因此也流于肤浅与浮夸。时下的课程改革中就不乏类似的例子, 部分教师倡导的所谓“先进”的改革理念, 表面上看花样百出, 热闹非凡, 事实上却只是学了些皮毛, 搭了些花架子, 经不住仔细推敲, 少有真正发人深省或者启人心智的东西, 遑论触及学生灵魂的教学艺术了。这种形似而神离的教研现状已经远远背离了教师学术研究的本质和初衷。

如何让更多的教师获得尊严

教师应反思自身的职责与尊严。教师担当的责任应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对受教育者心灵的唤醒, 只有教师的尊严受到其群体自身和社会的重视, 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担此重任的教师, 应做的就绝不仅仅是“教学生”这么简单。教师同时也应是理想教育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作为学者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其对自身尊严的反思, 应该超越纯粹的职业意义, 从而包含一种丰富而生动的人生关怀。对教师尊严缺失的种种表象的反思, 让我们重新思考教师的职业信念和社会责任, 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对受教育者心灵唤醒的双重使命。

提升专业素养。从知识和技能的层面讲, 教师从普通的社会人获得教师这个职业身份, 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高程度的专业化将为教师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在职深造、科研训练等途径来加以提升, 但教师的成长道路如果仅仅拘泥于此, 将导致群体中个体的知识体系、教学风格的同质化, 教师将缺乏以“差异性”、“个性化”为核心的专业特色。因此,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主创新, 进而促进自身专业素养与教育人格的完善。

创新精神是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学生具体而鲜活的生命, 生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特有的创造性。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 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是不断重复自己或者重复他人的“教书匠”, 不可能得到学生的真正尊重;敢于开拓创新的教师, 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自信, 赢得学生与社会的尊重。所以, 教师在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立精神, 可以使教师在成长道路充满自信、敢于超越, 获得教师作为教育者的特有尊严。

教师的尊严从哪里来 篇2

教师的人格魅力从哪里来?

人常说,尊其师,信其道!这也就是说,学生尊敬这个老师了,你说的话学生就会信服,就能听得进去,你的教育就会取得好效果。如何才能让学生尊敬你,不是靠行政命令,不是靠高压,而是靠老师的人格魅力来取得。教师的人格魅力从哪里来?我觉得,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渊博的知识是做老师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生经常能把你问住,教学中知识讲不清楚,不能举一反三,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变通的老师,注定做不可了一个好老师的,也就不可能有威信有魅力。以前上高中时有个数学老师,批改学生作业,要一边对照参考书上的答案一边改作业,他讲的知识学生不能有一点变动,很累也很可笑!当然现在知识更新很快,做老师的要不断学习,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其次,教师要做到真正的爱学生,一视同仁!刚参加工作时,对班上的学生要求很严厉,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经常要批评,甚至要体罚。但是思想工作做的还是比较到位,学生能理解,觉得你是为他好,所以教育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许多学生20多年后一直就是我的朋友。当然,现在绝对不能体罚学生了,这是不允许的。要善于观察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你会觉得学生都很可爱,教育也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再次,要喜欢自己的职业。既然做了老师,那我们就要做一个好老师,不能混日子,哄学生,抱着给别人做事的念头。混几十年,日子很长自己很难受,也失误了所教的学生,真对不住社会,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做就做个好老师,能教好书能育好人,受人尊敬,受人好评,对得住教师的称号,对得住家长的重托,对得住国家的培养。

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 篇3

一、教师的智慧从书中来

读书可以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渺小与不足,才会去探寻未知的世界。人非生而知之,书籍奠定了我们教师生存的精神基础。

教师要读100本与教育有关的书是容易理解的,那么,教师为什么要读100本与教育无关的书呢?其实,一个好教师不能局限于教育,读书是读教书育人之道。人间百态,都可以促进我们对教育的理解,都可以读出为师之道。比如,武侠玄幻小说是最通俗的书了,假如有心,同样可以体悟到教师的成长之道。如《凡人修仙传》的主人公出身乡野,资质平庸,但不懈努力使之成为人界翘楚。《偷天》里的一句“我欲为人”,告诉我们要关注自己身边的家人,教师的奋斗应该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上。好的小说能让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投入小说的情境中,而优秀教师的课堂也同样要让学生有积极投入学习的意愿。

二、教师的智慧从寻访美景中来

教师的旅游不应该是单纯的游玩,我们应该在寻访名山大川,甚至异国风情中找寻自己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来回馈课堂,回馈学生。

如杨浦高级中学李逊芳老师的《魅力非洲》颇具特色,她精选自己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将非洲马塞部落的音乐文化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大量实地拍摄的照片和录像,在当地购买的拇指钢琴、马铃布拉等乐器实物,给了学生们极大的视听冲击,而利用非洲鼓来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各种物品敲击模拟鼓声,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请学生创编表演情景“求雨”和“狩猎”,使学生们体验到了非洲音乐的精神。

三、教师的智慧从走访考察学校中来

每一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通过对不同学校文化的了解,能使自己学会“看人”,思考问题的基点也更高。

一次,我去闵行区平南小学听程遥老师的口琴课。几天后,在虹口区实验学校听了江韚老师的思想政治课。非常凑巧,这两所学校都是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新优质学校”强调要将教育关怀公平地惠及来自不同社群的全体学生。我发现两所学校的校长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把学校当做自己“家”一般来建设的,如燕衔泥般用心。程遥老师作为学校曾经唯一的音乐专业教师,跟着张校长十年筚路蓝缕,在学校从薄弱学校成为优质学校的同时,成为优秀音乐教师。张校长那天说,准备把一栋楼都建设成艺术楼,因为程遥老师提出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艺术楼。而虹口区实验学校的胡校长上任后就把学校出租的门面房收回,改建成了音乐舞蹈房。一个教师的发展往往需要遇到一个好校长,再把自己的专业发展愿景与学校发展联系起来,与学校一起成长。

四、教师的智慧从学术交流中来

教师的尊严从哪里来 篇4

开学来,学校着重检查学生个人卫生情况。特别是我们低年级学生,一两天衣服脏的就不成样子了。我们班有个女孩个人卫生很差,衣服大部分时间是脏的,还时常打错纽扣。就连写作业也是一会功夫就把作业本弄的脏兮兮。为此我与她谈过好多次,但保持时间总是不能持续太长。就在面临学校检查,我深感发愁时,在《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里读了一篇案例《来,我抱抱你》案例中也是讲述了一个男孩不讲卫生,不爱整洁。老师曾跟他谈过几次,都没有明显的进展。就在注视着那个孩子时,这位老师灵机一动。她今天穿着一件纯白的外套,对那个孩子说:“牛牛,来!让老师抱抱!看看有没有长胖呀?”他很开心,正想扑进老师的怀抱时,猛然感觉到了自己胸前的那幅“现代抽象画”马上就止住了脚步,偷偷地看了老师一眼,好像是说:“我会把你的衣服弄脏的。”看着他僵在那里尴尬的样子,老师连忙说:“明天让我抱抱你好吗?”孩子用力点了一下头,目光中盛满了欢乐!此时这位老师坚信明天的牛牛一定会干干净净地等着老师去抱。

通常我们在教育一个不讲卫生的学生时,总是直率或委婉地说:你太脏了。换一种口气严厉或温和地说: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这种教育方式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即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这种“低科技含量”的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专家指出,经常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的教师,教育能力一定会停滞不前。而以上这位老师的教育方式称之为“帮助式教育”,它是隐蔽的教育,学生甚至没感觉到老师在教育他,可是他已经受到教育了。正如今天午操时,赵校长在学生队伍前转悠,发现一个小同学鼻子脏,连忙递给他一块手纸。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我看在眼里,醒在心理,赵校长之所以能使用这种“帮助式教育”是因为她已经装满了不少的教育智慧。从而不计花钱多少,专门为老师们购买了学习的书籍,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教育智慧。

总之,教育学生不但需要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巧。因此,我呼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只有学的多,才能有提高!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一点收获 教师随笔]

★ 读昆虫记笔记参赛好文

★ 生活随笔合辑好文

★ 《长袜子皮皮》读书笔记收获

★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收获

★ 读儒林外史个人收获心得

★ 读《长袜子皮皮》有感作文

★ 《培根随笔》读有感

★ 赤壁之战读史随笔

★ 培根随笔 读读书

教师的尊严从哪里来 篇5

来源一: 学生的笑脸成为我为师的动力

初为教师的那些年, 我曾严肃地问自己, “ 你到底喜欢不喜欢教师职业?” 每当此时, 我的脑海总是闪过许多的画面, 其中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学生快乐、 单纯的笑脸。 看着讲台下学生们虔诚的注视, 为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运动会、 社团活动乃至日常教学活动中, 孩子们围着我叽叽喳喳, 个性率真的嬉笑玩乐都会感染到我; 他们期待认同的“ 主见” 和可爱的 “ 讨好” , 也是那么令人欢喜。 有了常年“ 流水的学生”, 校园才充满快乐和生命力。

来源二: 阅读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每次走进学校图书馆、 阅览室, 我都会一番激动。 学校有海量的书刊杂志可以阅读, 真是痛快! 校长经常引用一句话来激励大家阅读, “ 一天不读书, 别人看不出; 三天不读书, 出口就爆粗; 一月不读书, 智商等于猪”。说的固然是笑话, 却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学校订阅了诸如《 人民教育》《 教师博览》 等许多可读性强的教育期刊, 学校和教育局还不定期地推荐一些教育书刊, 成为我们学习的“ 加餐”。 这些书籍, 既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教师必须不断阅读, 也让我们体会到了阅读的价值。 作为教师, 能有机会读这么多的好书, 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来源三: 用教育智慧充实美好教育人生

教师的职业看似平淡, 其实充满智慧和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自满。 于漪老师在 《 一辈子学做“ 人师”》 中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用生命在唱歌 ( 教育之歌) ”。 她说: “ 教师的个人成长, 最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精神成长来创造课堂教学的精彩, 铸就育人使命的辉煌”。 要投身教育, 就要有正确的观念, 教育固然存在一些弊端, 但是其可以研究、 值得奉献的对象远远多于让我们失望的因素。 因此, 为师者不能总是抱怨学生差、 待遇低或者环境 ( 含机制) 不科学, 更重要的是思考“ 我能在教育的岗位上做出哪些建设?”。 教师的建设可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对学生来说, 你的建设就是解放思想, 让他们的人生之路宽阔了许多;对学校来说, 你的建设就是教育创新乃至教育的品牌; 对社会来说, 你的建设就是堪为人师、 值得信赖。 做教育的批判者只要发发牢骚, 要做教育的建设者却必须学习。

上一篇:应用安全策略下一篇:大学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