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法

2024-11-14

思想品德课教法(共6篇)

思想品德课教法 篇1

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 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程最重要的使命之一。现在的思想品德课本有许多开放式的设计, 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大量的发挥空间, 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思想品德课指导思想变了, 所以陈旧的观念要变, 落后的方法要改, 思想品德课要跟上课改的步伐。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

首先, 用兴趣激活思想品德课。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 主要是从中找不到对自己成长有用的东西, 学习课本知识和实际是两张皮, 所以, 结合实践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而又弄不清的“热点”话题, 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个性的概念时, 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爱穿一些奇怪的衣服, 留与众不同的发型, 是否叫个性?”“追求个性是否就是在外表上标新立异?”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

其次, 让精神需求激活思想品德课。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 有丰富的精神需求, 他们追求真、善、美, 追求友谊, 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在教学中应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如:在讲友谊的概念时, 我用谈话的形式问学生:“你有朋友吗?回顾你和好朋友的交往过程你们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谊?”“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课堂里先静后动, 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我的点拨, 最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学生明白了事理, 有了满足感。

再者, 用情感激活思想品德课。情是打开心灵的钥匙, 是沟通的桥梁, 一般说来, 学生对某位老师感情越深, 就爱听这位老师的课, 我利用思想品德课与学生沟通, 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 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 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尊重, 力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 学生上课就变的主动起来, 课堂气氛就会自然而然的活跃起来。

二.抓住生活中的素材

众所周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法之一。尤其抓住本校、本班的事例最有说服力, 学生特别关注。例如:有一次上课, 我刚到教室门口, 就听到教室里乱哄哄的, 还有漫骂的声音, 我走进教室, 教室里乌烟瘴气, 后边还的走道上扔了一地书, 显然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 我没有训斥学生, 也没有问事情的原委, 只说了一句话:今天我们学习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我让同学们打开书看所学框题, 接着让学生讨论, 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余地。学完本课之后, 我又说:我相信课前发生的事, 同学自己会处理好。课后调查, 闹事的同学没有再生气, 没有找老师, 处理的很好。生活中的素材可使学生心悦诚服。

三.探索教学模式

为了切实利用好新教材, 在今年的教研中, 我不仅研究教材本身, 大胆整合教材, 还摸索探讨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及模式。首先, 在日常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 采用粗读——细读——讨论的模式。通过粗读, 找到我们应该学习的观点和知识, 通过细读, 能说出原因, 通过讨论, 能明辨是非, 做出判断。在每一步中, 坚持先易后难, 扎扎实实的原则, 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本领, 从而,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利用提问的方式, 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启用开放式教学

在教学中, 把学生分成小组, 以优带差, 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 启发学生怎么学, 及时点播, 做到有放有收。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建立你追我赶、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 学会与人合作。学生将来步入社会, 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现代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和谐, 科技的辉煌都是合作的结果。合作能聚集力量, 启发思维, 开阔视野, 并能培养同情心和奉献精神。一个具有合作精神的人, 也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精诚合作才会使学生分享到成功的愉悦。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适应将来社会需要的新型的人才。

五.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思想品德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所以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作用。从备课、讲课、考试等一系列环节都服从于德育这一中心。其次, 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德育的关系。在这一方面, 教师首先知行统一, 言行一致, 做到表率作用, 教师用崇高的世界观, 优良的品行, 高雅的生活去硬性学生, 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 学以致用, 让学生认清是非, 分辨出善恶来。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有爱心的学生, 讲礼貌、懂礼仪的学生, 诚实守信的学生, 并能适应社会有竞争意思和合作意识的学生, 我们应该重视思想品德课, 树立文明学生的新形象, 作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综上所述, 我们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展开, 应以活动为载体, 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 让学习过程真正活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 学生既用脑子想, 也用眼睛看, 用耳朵听, 用嘴说, 用手操作, 用心灵感受, 使课堂教学成为生机勃勃, 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 变成精神焕发、德性成长的沃土。

思想品德课教法 篇2

——浅谈电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的运用

咸丰县民族中学

卢凤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巧妙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 电化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里所说的“得法”是所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电化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我在近几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电化教学手段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影响着中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确立和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中学生良好素质的提高。因此,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这一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客观要求。

“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时候,教学才有好的结果”。我们过去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孩子们的需求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理论与实际脱节;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教学手段陈旧呆板,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应付一堂课;只注重最终的结果而忽视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等。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妨碍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与实现,只能培养一些有才无德的庸才,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造就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初中德育工作者深思的重要课题。

二、运用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直观的感知力 1.适时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巧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所以教师教学时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状态。例如:我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中“做自尊自信的中国人”这一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童第周”的事例,并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学生一边听歌,一边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也理解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祖国的荣誉与民族的尊严,绝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再如,在教学“我属于多种群体”’这一内容时,我播放了我们本地的景点坪坝营,优美的风景配上动人的音乐,让学生徜徉在美好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找到了自己属于家乡这样的归属感。此时,再让学生谈谈怎样去爱家乡、建设家乡,学生就会真情流露,不会空洞无物了。这样把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效应,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教学目的。

2.巧妙运用电化教学,对学生晓之以理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明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想政治教材的特色,巧妙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具体事情、具体情景得到教育启发,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明白事理,提高道德认识。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中“人生需自立”这一内容时,我播放了两组幻灯片:第一组幻灯片内容为父母外出,十二岁的小花自己在家得了重感冒发高烧而躺在床上的危险情形;第二组幻灯片内容为有关自立的名言,如“痛苦常使弱者厌世轻生,却使强者更加清醒奋发等。通过播放这些内容以及对这两组幻灯片的分析,学生不仅懂得了依赖的危害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入情入境,又突破重、难点,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晓之以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灵活运用电化教学,对学生导之以行

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而导行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使其知道应该怎样做。由于初中生缺乏实践经验,喜欢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道德认识、情感与行为之间经常出现不一致情况。因此,我在引导其行为时,从学生初步的道德认识出发,巧妙运用电化教学,指导道德行为,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道德行为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例如: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中“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这一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1)初一顾影同学在期中考试中,本属自己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后,虽然他很难过,但是他认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以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最后他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小薛的座位旁边有两张废纸,班上的卫生评比被扣了两分,几个同学说她是故意的。小薛整整一天都闷闷不乐。回到家里她向母亲诉说了这件事,在母亲的开导下,她的心情渐渐地好起来。通过对以上事例的讨论与分析,学生懂得了战胜挫折,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遭遇挫折时,首先要冷静地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种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还可以向小薛学习学会自我疏导,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这样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学生的学习有标准,从而避免盲目的导行,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通过电化教学巧妙的把激情、明理、导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有利于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恰当运用电化教学,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在不少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观念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仅是把要教学的内容,通过教师准确无误地讲解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始终围绕着“讲”字下功夫,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似乎也只是讲得准确、完整、科学、生动而已。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学过程视为逻辑分析讲授过程的课堂教学,必然使学生成为机械被动的学习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个性思维受到严重抑制。再加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一味地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就会对所学内容感到乏味而产生厌学情绪。相反,教师如果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电化辅助教学,把教学过程真正转变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上来,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开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把教学过程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要实现这一过程的转变,则有赖于教师灵活运用电化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优课堂教学过程。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都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点:是否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或者探究式;是否变说教式为情感式;是否变单向式为多向式;是否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否则就是人们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了。此外,教师还要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多种教学法的长处和短处,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组合运用,不要生搬硬套。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化,根据发展了的教学实际,进行进一步的充实和调整,使教学方法更趋科学,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2.利用电化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要从简单落后的粉笔加黑板模式向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方向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集中表现——电化教学具有形象化、可再现性、综合性等特点,便于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的电教媒体作用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电化教学对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感染力、加大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效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来说,开展电化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知识信息要求新而且广泛,教师的教学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而且,由于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教学中必须把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自身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补充大量社会信息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而要做到这些,凭简单落后的传统教学手段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现代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来优化教学手段。

思想品德课教法 篇3

关键词:创新教法;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41-1

一、创新教法的提出

现在我们已经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来说,核心问题是要树立主体教育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这一道德主体的作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将其内化为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家知道,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大多是将一个或几个反映道德规范的典型事例加以陈述,然后给予评论并表明观点。而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也大多的是先通览全文,再逐段分析,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回答,最后点明观点,指导行为。其结果是:使学生感到千篇一律,兴趣索然,效果可想而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知行、明理,培养道德情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创新教法的实施

1.导入设疑,激发兴趣。一篇文章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而一节思品课也要有一个引人入胜、兴趣盎然的“开讲”。新课的导语设计得好,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导入新课时,常常运用歌曲、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是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课型,如能恰到好处地来上一段“开场白”,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上初一思想品德“如何战胜挫折”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欣赏郑智化的《水手》,在欣赏之前先向学生介绍歌手的事迹,让学生有所感悟,首先明白人生难免有挫折,但有了挫折以后该怎么办呢?应该像歌中唱的那样“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通过自我力量去尝试克服。这样就把情境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学习的劲头十足,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一节课,几乎不用教师讲,已达到了目标,并且学生的发言创造性的网络出了书中的知识结构(为什么?怎么做?),在情境中掌握知识。

2.设计提问,开拓思维。课堂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一石激起千层浪,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给学生思维启航,帮助学生一步步掌握教学要点,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地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悬念,创设冲突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急于投入到所学内容的情境之中。例如:笔者在讲《自尊自信》这一课时,向学生讲了一位很优秀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的不正常表现,使学生感到疑惑,让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在回答老师问题时受到讥笑,他又会产生什么心理?讨论后,学生得出结论:是这位学生的自卑心理在作怪。笔者又让学生讨论如何改变他的自卑心理,树立自尊自信?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自卑的表现和危害,知道了树立自尊自信心理的方法,使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

3.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为了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孝敬父母》一课,特别注意讲“陈毅探母”这个故事,以陈毅元帅的高尚情操打动学生,并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娘,我小时候,不知道您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子,今天就是洗上十条裤子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这句话。激励学生学习陈毅元帅的一片孝心。课后笔者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让他们去了解父母的工作,支持父母为祖国作贡献,分担家务劳动。听父母的话,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并与学校中的班会、队会、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如《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一课,与家长取得沟通,通过《家庭劳动调查卡》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穿衣、叠衣、系鞋带、整理书包、钉纽扣等竞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三、创新教法带来的积极教学效果

1.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研究学表明,一个人若从事他所喜欢、感兴趣的事,其效率就高。学生都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别是对新奇的刺激物呈现出强烈的兴趣。如某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等创新教法,在轻松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兴趣肯定能高涨起来,而不需要教师家长的督促。反之,课堂教学总是一个模式,就会感到死气沉沉,学生会感到单调,学习干劲全无,更谈不上什么收获了。

2.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通过创新,能活跃气氛、充分地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如果有学生不喜欢政治课,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所学内容的抽象性、学生的积极性低落等,但从关键的原因的来看,是没有一个令人愉快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如果有,学生参与意识强、情绪高、兴趣浓,教学的质量效果又怎能不高呢?

3.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初中的学生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处于过渡期,一些学生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往往为了一点小事而伤心甚至大发脾气,对于这些就要帮助学生懂得自身情绪的控制。在《学会调控情绪》这节内容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讨论,谈谈自己有不良情绪时采用什么宣泄方式,通过讨论,通过创新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道德要学会自我控制,锻炼自己的心理平衡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4.能更好地增进师生情。通过创新教法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穿心,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教师所传授的内容特别能听进去。师生之间真情的流露,彼此间的情谊也自然升温,这师生情对教学来说是相当有利的条件。

思想品德课教法 篇4

一、开展知识竞赛和辩论会, 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对当前社会存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教师列举一些难易适度的题目开展知识竞赛, 对社会上存在的热点问题, 教师可列举一些能引起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辨别回答。如讲解学校保护时提出:“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不得对学生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据此, 可针对本班本校教师体罚学生和侮辱人格尊严的现象, 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析回答。同时, 也可以针对这一现象, 把学生分成甲乙正反双方进行辩论, 各自陈述理由, 最后得出“学校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培养各种人才的场所, 禁止教师对学生实行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结论。

开展辩论会, 则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所讲述的内容对已经发生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辨析, 对所学内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使学生由机械、被动、消极的学习变成主动、积极的学习, 把貌似枯燥无味的品德课教学变成生动活泼、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学生在竞赛中和辩论既掌握了基础知识, 又培养了基本技能, 可谓一举两得。

二、设立课堂模拟法庭, 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灵活性的研究

开设课堂模拟法庭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运用学过的一些法律知识, 结合我国有关法律规定, 在教师的点拨下, 对一些比较简单的案件进行分步演练。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对国家一些法律审判程序有一个大致的理解, 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几年来, 我们经常把法院的同志请到课堂上, 指导课堂模拟法庭的进行, 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在这项活动中, 学生主动地采集案例, 查找有关的法律书籍, 询问有关的司法人员, 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能初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实际应该享有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权益。上学期, 我班学生杨慧就曾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 依法维护了本人的肖 (下转第42页) (上接第41页) 像权。

三、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 撰写调查报告, 开展小论

文比赛, 让学生深入社会, 亲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校本学期开展了两次学生调查研究活动, 并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小论文。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贯彻执行三十周年, 反映我国自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使学生体会改革开放政策在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利益, 学校让学生以家庭为调查点, 以父母为调查对象, 写一篇主题为“三十年前后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巨变”的调查报告, 重点找出巨变的原因, 了解由贫困到逐步走向富裕, 由愚昧无知到追求科技致富的过程, 认识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学校对提交的报告整理成小论文的形式, 让学生在班会上“现身说法”。通过生动活泼的讲解, 不仅活跃了学生的生活, 增强了政治意识, 加深了对知识的全面了解, 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锻炼了学写作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激起了同学们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纷纷说:“政治课所讲的内容离我们近了, 再也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和大道理了。”

总之, 开展知识竞赛、辩论会, 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开设课堂模拟法庭, 可以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 能解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因此, 此三种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也是大有裨益的。

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周立强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正常, 这样的课堂也不允许, 如何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这种情况呢?仅发牢骚而已转变,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吗?显然不行。不知这位老师在埋念,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怨学生的同时, 是否对自己的教学学途径,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行为进行了反思?我认为学生不喜段,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欢他的课,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动, 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是专业知识不够, 思想陈旧, 缺乏的良好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新的教育理念。

兴趣”。那么作为一名老师该如何在我们教育行流行着这样的搞好历史教学呢?观点:教学时间久了, 小学老师只

一、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理有小学生的知识水平, 中学老师只论学习有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是的, 如果

思想品德课教法 篇5

教材教法

一、课本内容安排的依据

(一)学生面临的问题

越是处于高度发达的地区,越能感受到各种生活设施的便利。学生们每天都会接触从事交通运输的人们,因为习以为常,所以不能感受到他们的辛苦。本主题就是从乘务员的工作入手,让学生感受到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们的辛勤劳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乐。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做文明乘客。

(二)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活动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 “尊重交通运输行业人们的劳动,遵守交通运输条例”的内容要求设置的。

二、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第66页通过乘务员劳动和工作的一组照片,让学生了解工作在公交战线的人们所付出的劳动,从心里感激他们的劳动。引导学生从他们的语言、神态和行为中感受他们的热情服务和辛苦的劳动,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关李素丽的事迹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教师可参阅教学资料。

第67页的图片展示了长途货运司机、空中小姐、长途客运司机和筑路工人的照片,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知道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给我们创造了方便快捷的生活。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劳动者的伟大,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第68页的图片,通过讲述乘务员照顾生病的我的故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挖掘乘务员助人为乐的好事,重点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第69页的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判断这些举止的文明与错误,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做个文明乘客。

第70页是学生写的一片感想,讲述了和解放军叔叔一同乘车的经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大家基本上每天都要和乘务员打交道,本主题通过对交通运输工人工作的了解和模范人物的事迹介绍,使学生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们的辛勤劳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乐,使得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了解和感受乘务员的劳动,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名文明的小乘客。

三、整体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

3课时。

(二)课前准备

1.调查、收集公交战线的好人好事,尤其是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

2.建议老师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3.采访身边的公交战线先进人物。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四)内容结构教学建议

1.辛勤工作的人们

可以请在公交战线工作的学生家长或者优秀的乘务员来学校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通过讲座的形势,让学生体会他们工作的辛

苦。

利用节假日或者假期,与自己的父母称臣,观察乘务员的工作特征,比如如何报站名,如何招呼乘客等。记录每趟车他们要报出多少次站名,每天说话的次数,与多少人交际等。回来后写篇观察日记。

如果自己的家人有做乘务工作的,可以随他们出一天车,体会乘务员上厕所、吃饭等不便,体验中会感受更深。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与班上的同学交流。

2.做文明乘客

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设计做文明小乘客的模拟游戏活动,学生之间可以自行安排情境、设计角色,从多方面、多角度体现文明的行为。可以对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比如逃票、说话不文明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表演、创意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思想政治课教法改革探讨 篇6

如何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呢?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一、调动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思想政治课》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如讲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时,联系党的十八大的精神,结合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讨论和领会“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理论含义;讲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可进行“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放弃”的课堂讨论等。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做”。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在课前安排预习,课堂督促笔记,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当然,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的方法还很多,我们的做法仅仅是抛砖引玉。

二、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主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练习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三、课堂生动活泼,加强教学的情趣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政治理论本身抽象性、逻辑性很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第一,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教师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有抑扬顿挫,要生动形象。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如讲到“宗教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时,选用恩格斯的名言:“假如牛能绘画的话,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可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着或直接表现着精深的哲理。像“守株待兔”有力地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弊端。“以善小而不为,为恶小而为之”,包含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物以稀为贵”,反映了价格与价值、供求的关系等,通过这些例证名言的分析,能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理论情境之中。

第三,教学手段应多种多样。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看图解意,图表分析、实物实验、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运用政治知识。

上一篇:上涨成因下一篇:微信订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