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及其发展(精选12篇)
意义及其发展 篇1
引言
城中村的概念从狭义上说, 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 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 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 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 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 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1990年以来, 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 发展转型已经涉及到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诸多领域。中国正在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构建过程。城中村就是中国发展转型背景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地域空间现象。由于城中村问题的大量存在目前政府对于城中村的价值判断几乎为压倒性的全面推翻, 快速而坚决地铲平城中村也似乎成为政府部门推动城市化“业绩”的重要标志。然而城中村的发展的诱发是源于中国的二元规划体制, 如何对城中村进行改造, 而不是单单从盲目否定, 因此, 我们需要从制度转型以及更深刻的层面去评估城中村发展的现实意义, 让城中村再生。
一、城中村形成原因
1. 政府趋利性的土地征用政策
政府趋利性的土地征用政策市导致城中村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城中村是游离于城市型主体社会之外的“体制外灰色社会”。城市政府短期趋利的迂回征地政策营造了城中村孤岛, 毕竟“卖地”可以给当地政府带来最方便快捷的收益。
2. 城乡二元体制和政策原因
城中村出现是城乡土地所有制矛盾、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真空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村落社会关系网络的顽强存续、城市管理疏漏的结果。城乡二元社会保障政策刺激了对城中村空间需求;城市就业结构滞涨促进了城中村非正规就业环境的发展;二元化的市政与行政体制加剧了城中村的形成。
3. 自身经济体制原因
城中村是一个类型独特的社区, 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生存的依赖之源是土地和物业。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村集体经济分红、出租屋收入以及小规模的商业。村集体拥有大量的土地、厂房、房产等, 以村籍为边界的高收入和高福利的支持、非正式经济体制外的强化促使城中村问题越来越严重。
4. 宗教原因
宗族通常是村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族和村落重叠现象比较严重。宗族文化迟滞了从乡村聚落到都市村庄的演进。传统观念的文化土壤、都市环境的心理适应以及经济利益的内在牵引是都市村庄得以存续的条件。
城中村改造是21世纪中国市长经营城市的最大兴趣。但城中村改造涉及到地方财政、开发商、村民三方激烈的利益博弈, 所以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各地创造了五花八门的经验, 征地补偿标准差异也相当悬殊。尽管村民对待城中村改造态度不一, 但政府强势推进的态势十分明显。城中村改造是城乡统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改造困难
5.1改造成本困境
拆迁补偿费用是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开发企业投入的一项重要成本, 城中村高密度的建筑体量和居民数量, 未开发前期的安置增加的巨大的成本投入。开发企业不但进行拆迁补偿安置, 还要承担大量道路拓宽、市政管线等市政配套费用。
5.2拆迁补偿困境
城中村的原村民头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旧土”观念, 不愿意离开固有的居住区域。由于这些村民主要依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 害怕失去房屋后, 自身收益受到影响, 因而会过高提出拆迁补偿标准, 而且由于村民数量众多, 很难达成一致的补偿意见。在一些城市旧城改造中就出现了“钉子户”现象。
5.3利益协调困境
在城中村项目改造过程中, 会涉及到诸多利益关系, 包括:市政府、区政府、开发商、村委会、村民等利益主体。如何协调这些利益主体, 对于城中村项目的顺利改造十分重要。
5.4土地权属困境
土地权属不清是城中村改造最大的制度障碍,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 城中村土地基本被各种建筑覆盖, 许多建筑属于违规建筑。
5.5后期销售困境
后期销售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城中村所在区域的市场容量和消费能力与城中村改造项目的体量、商业住宅比例以及销售价格制定之间是否匹配。在城中村改造项目所在区域的市场容量和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下, 可能会造成物业供给量大于市场需求的现象, 导致项目中大量物业的空置, 使得投资回收期延长, 甚至亏损。
5.6改造案例
在世博历史上, 设立城市最佳实践区, 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首创, 也是首次为全球城市提供独立参展的机会。深圳展馆属2010世博会“宜居家园”主题区, 同馆展示的另有韩国首尔和意大利博洛尼亚。深圳馆的主题是“中国梦想试验场”。深圳选择大芬村作为参展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案例, 通过“大芬村——一个城中村的再生故事”这个切入口, 讲述深圳的城市气质。
在世博会的胜出, 昭示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公共价值:城中村是一个世界难题。大芬村在于它是城中村, 在引入文化产业后, 从最初的模仿, 到现在的创新, 实现城中村的再生。大芬村是城中村改造的一个好榜样。大芬村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下辖的一个村, 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 本村原住居民300多人, 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乏力的城中村。1989年, 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 租用民房招募学生和画工进行油画的创作、临摹、收集和批量转销, 由此将油画这种特殊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家、画工进驻大芬村, “大芬油画”成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从1998年开始, 龙岗区开始对大芬油画村进行环境改造, 并对油画市场进行规范和引导, 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 将大芬油画村作为独特的文化产业品牌进行打造。大芬油画村的发展, 给全国文化产业树立了一个典范, 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大芬美术馆门前, 竖立起一片由570个画板组成的“画架丛林”, 570位大芬村画工, 在共同绘制巨幅《蒙娜丽莎》。每位画工分别临摹两幅样板, 然后, 1000多块画板按照板后的编号在大芬村组合起来。这幅由570位大芬村画工共同绘制的巨幅《蒙娜丽莎》, 将被放置在世博会设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深圳馆外立面上, 在世博会展期里, 她将微笑着迎接世界各路来客。这个参展的提案主题是《深圳大芬——一个城中村的再生故事》。
大芬村入选世博会, 在中国, 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向世人述说的是一个城中村的再生故事。
二、结语
城中村的形成, 既有国家宏观层面制度设计上的系统缺失, 然而更多的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趋利性”而进行有目的的公共政策选择的结果。事实证明, 二元政策并不是有效的规制, 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松弛的行政管理也助长了城中村内非法经济与活动的孽生, 正是由于非法经济与活动的存在, 城中村才会成为社会、政府乃至许多学者眼中的城市“癌症”与“毒瘤”。但是, 不能简单的将中国的城中村等同于国外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贫民窟, 因此也不能粗暴采用西方国家曾经使用过的“贫民窟清理”政策。要消灭城中村, 最关键的是要将其融入到城市一元化的规制环境中来, 而不是简单的将其在空间上抹去。也就是说, 逐步实现二元规制环境向一元规制环境的变迁, 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而这首先要求城市政府改变趋利性的增长机器政策, 而立足于构建更为完整、全面意义上的综合发展政策。
参考文献
[1]罗赤.透视城中村.读书2001.
[2]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李培林.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2.
[4]胡军, 孙莉.制度变迁与中国城市的发展及结构的空间演变.人文地理2005.
意义及其发展 篇2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以下就是我国几年来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意义及其发展 篇3
关键词 无线电定位 信号 导航 雷达 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1无线电定位技术的研究意义
无线电定位是根据无线电信号的电参数来得到的位置参数,使用适当的定位算法来计算目标位置。由于无线定位是用无线电波,受气候效应的影响小,因此,它是保证人的交通安全的必要手段,在复杂条件下是一种用于导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中,无线定位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使用覆盖率高。它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利用不同的定位原理,已经开发出了地面雷达,红外检测,光学检测,无人机,预警,侦察,基于信息采集和检测系统。在定位系统中,有源定位,由于其发射的电磁波有更容易暴露自己的缺点,因此,无源定位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世界各地都在开发改技术和相应的设备。
随着对无线电定位技术的深入研究,对如何准确定位信标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在一般情况下,定位系统主要包括四部分:发射部分,传输部分,接收部分,信号处理部分。通过信标发送无线电定位信号,其次,第一发送信号通过传输部分到达各种媒体与基站,然后,由基站接收信号匹配,最后,进行数据处理,信号滤波,放大和数据处理,测量对象相对于已知点的方向,距离,距离差等参数,随后形成定位信息,最终实现定位信标。
2无线电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定位和导航的发展历史中,通常是通过一个独立的和相互匹配的应用来提供实时的位置信标客观信息。到目前为止,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仍然是主流的定位系统,主要包括:仪表着陆系统,VOR,测距仪,精密进近雷达,塔康,航空无线电,微波着陆系统(如图1所示)等。这些系统逐渐出现并互相匹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构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导航和定位的一体化高新科技产物。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近年来主流的无线定位技术为GPS定位,导航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按照时间划分,无线定位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发展阶段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最后实现成熟的技术改进,多技术的融合;可以说无线定位的应用是从单一功能定位转变为全方向高精度定位,以及从单领域向多领域开拓的发展过程。在军事上方面,已经诞生了一个新的导航和定位系统生成的一体化产品,为军事任务提供更加有效实施的保障。
在无线电定位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中,由于发明了无线电侧向技术,使定位导航系统成为一个可以用来导航的可靠装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無线电导航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受季节的影响,工作可靠,精度高,显示清晰,使用方便,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测向定位能力比定位能力要强很多。
在无线电定位技术的第二阶段,利用双曲线定位的近程导航定位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利用。为了确保飞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安全降落在夜间,仪表着陆系统得以发展。随着飞机和船舶航次的增加,远程导航系统诞生了,罗兰系统和欧米茄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多普勒导航雷达作为自治的远程导航系统也备受关注。50年代初的VOR和距离测量设备,相互结合形成了极坐标近程导航定位系统,也可以提供飞机相对于地面导航站的方位和距离信息。这个阶段是基于无线技术的迅速发展时期,各种无线电导航系统和设备得以发应用,使导航信号覆盖到了全球范围,并为交通密集,需要更高导航精度的区域提供了更加完善精准的导航服务,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导航系统,导航技术由此而飞跃发展。
在无线电定位技术的成熟阶段中,无线电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面,整个系统的复杂度集中在地面导航站,对机载或船舶用户设备相对简单,而且价格低廉,可靠性高,易于推广应用。但导航信号覆盖在大范围内的地面系统,导航精度较低,导航数据更新率不高;同时具有较高导航精度的地面系统往往只有有限的覆盖范围。
从军事上看,地面系统的空间传播需要依靠无线电导航和用户之间来进行,要满足军事系统所要求的生存能力,抗干扰,防破坏,防作弊的需求还是有所欠缺的。自主导航系统,虽然没有这样的问题,但一般是船位推算导航系统,通过积分来提取信息源,误差随时间积累,航位推算导航系统长时间工作后,通常需要由其他导航系统需要定期校准。因此,为了实现不外露,覆盖范围大,精度高的军事要求,飞机与船往往有多个导航设备,大大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 苏军峰.室内无线定位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2] 张颖.无线定位优化算法的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1.
谈群众舞蹈的意义及其发展 篇4
1. 群众舞蹈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随着我国日渐推进的城市化进程, 社会居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这原本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不过,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邻里之间的接触与沟通越来越少了, 邻里之间的情感也随之日渐淡薄。更有甚者, 有些多年同住一楼的居民居然形同路人互不相识。目前, 社区、街道蓬勃开展的群众广场舞蹈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为增进邻里之间的沟通与情感搭建了美好的平台。近年来, 在我国每座城市的社区、公园、街道、广场、大街小巷等, 最受广大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即为广场舞蹈。这些别具一格的群众舞蹈,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参与。在茶余饭后与工作之余, 城市居民纷纷走出颇具封闭特色的宏大建筑, 参加到热闹非凡的街道、广场、社区文化活动中来, 以此丰富自身的业余文化生活, 把握与邻里相互沟通、增进情感的机会, 在追求美、享受美的同时, 促进邻里间的相互了解, 增进邻里间的感情。
2. 群众舞蹈具有强身健体、美化心灵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 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与工作节奏日渐加快, 人们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也日渐增加, 身心疲劳日渐凸显。而目前广为普及的群众性广场舞蹈, 既能够消除城市居民因为日渐改善的生活质量而导致的身体内多余的脂肪, 改善城市居民呼吸系统与心血管循环的状态, 增强城市居民关节的灵活性与肌肉的力量, 提高城市居民躯干与四肢的协调功能。
二、我国群众舞蹈发展所面临的的问题
1. 参与群体单一
我国城市广大居民为群众舞蹈的参与者。其参与群体的人员结构较为单一。特别是群众广场舞蹈, 中老年女性是其主要的参与群体。这是因为:第一, 城市年轻群体大多忙于快节奏的、繁重的工作;第二, 现代媒体日渐丰富, 城市年轻群体大多喜欢借助现代媒体中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节目愉悦精神;第三, 城市年轻群体在工作之余, 受家务的羁绊, 没有时间与精力参与广场舞文化活动。第四, 中国男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 崇尚含蓄与内敛, 大多以武术、画、棋、书、琴等修身养性。
2. 扰民问题严重
广场舞因为隶属于群众自发性娱乐活动的范畴, 国家难以对其做出具体的、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再加上广场舞的音量规模、场地、人数等具有极大的随意性, 所以, 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前, 一些广场舞因为严重扰民而被群众频频报警。出警民警除了劝说广场舞组织者换个地方、减小音量、早点结束等之外也别无他法。然而, 闻乐起舞是广场舞的最大特点。跳舞者必须随着音乐的强劲节奏而起舞, 音量小了, 很多广场舞爱好者就无法听见音乐。听不到音乐, 就感受不到节奏, 跳舞就不得要领。于是, 广场舞扰民问题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而成为社会管理的难题。
三、解决策略
城市广场舞来自城市广大居民, 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大众舞蹈艺术。在大力发展城市广场舞的过程中, 如何才能妥善解决上述扰民问题呢?
首先, 积极引导, 鼓励不同社会层次、不同知识层次的社会个体积极参与。目前, 中老年妇女与儿童是参加广场舞蹈的主体。少年儿童大多参加培训机构 (社会舞蹈) 的学习, 每逢五四、六一等重大节庆日则参与学校、区、市等组织的各类演出活动。广场舞蹈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则为比较单一的中老年群体。我国教育部门多年以前就倡导素质教育, 然而,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 学生在频频应对各科目考试的过程中, 仍然倍感心身疲惫。其根源在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充分开发与利用音乐课程与舞蹈课程资源, 没有提升舞蹈课程与音乐课程的权重, 没有让学生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同时, 我国城市的社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广开不同年龄层次与不同知识层次的群众舞蹈学习班, 组织不同年龄层次与不同知识层次的群众开展舞蹈展演、比赛、汇演等活动, 以此发展与繁荣社区文化。
其次, 城市各社区与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必须勇于承当广场舞蹈扰民事件频发的责任, 并采取下列措施妥善解决:第一, 修建远离社区居民住宅小区的广场舞场地, 为广大广场舞爱好者提供相宜的休闲与健身场地。第二, 各社区对广场舞爱好者开展政策性引导工作, 加大监管广场舞音乐音响的力度, 政策性规定开展广场舞活动的地点与时间, 尽量避免产生与激发群众广场舞蹈扰民事件。第三, 指导广场舞群众用音频发射器取代现有的大喇叭音响, 广场舞跳舞者带上耳塞或者耳机跳舞。如此, 广场舞参与者既能够快乐地开展舞蹈文化活动, 又可以避免发生扰民现象。
四、舞蹈在群众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和应对措施
1. 舞蹈在群众生活中趋向于多元性
群众舞蹈丰富多彩, 体育舞蹈、有氧舞蹈、交谊舞蹈等均在此列。积极参与上述舞蹈的社会个体, 既有夕阳黄昏般的老人, 也有太阳初升般的青少年。因此, 各城市的文化馆必须加大免费教学舞蹈的力度, 以此维护广大广场舞爱好者的舞蹈热情, 培养与壮大广场舞蹈表演队伍。
2. 舞蹈在群众生活中趋向于专业性
群众舞蹈源于城市居民, 民间文化特色与民间风俗意蕴颇浓。目前, 群众舞蹈面临着传承与发扬的问题。所以, 城市社区及文化部门必须加大组建优秀的舞蹈团队以及专业舞蹈团队的力度, 宣传、发展、改进广场舞蹈。
3. 舞蹈在群众生活中趋向于时代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广场舞蹈也日渐信息化。智能手机、互联网络等, 为城市居民开展广场舞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城市广场舞爱好者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体学习世界各地的群众舞蹈, 并与世界各地的广场舞爱好者沟通、交流、切磋舞技, 让广场舞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得以更好传承和发展。与此同时, 在创作群众舞蹈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指导广场舞爱好者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舞蹈的多元化发展。
五、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群众对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强, 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逐渐上升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群众文化作为精神层面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它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它也为社会的安定团结, 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条件。而群众舞蹈作为群众文化中参与性最强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带动下, 将具有无法抵挡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魏星月.群众舞蹈的特性分析[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3 (6) .
[2]陈斌.浅议群众舞蹈的创作与推广[J].山西青年, 2013 (14) .
[3]贺苑.如何有效提升群众舞蹈质量[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3 (8) .
[4]魏丽华.论群众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理论观察, 2007 (4) .
[5]胡志强.群众舞蹈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神州民俗 (学术版) , 2011 (3) .
意义及其发展 篇5
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和意义。对于
启发我们拓展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经济建设的思路;帮助我们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创新新新农村的建设观念颇有禅益。最直接的是可以帮助我们
创新农业基地建设和生态富民工程实施的思路。——编辑者
论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创新意义李 继 东
所谓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观光农业常见的形式有:
(1)农园采摘型.这是新型农业经营形态,主要利用农业生产的场地、产品、设备、作业及成果用为观光获取收益。包括荔枝、柑桔、杨桃、葡萄、橄榄等果实,以及蔬菜、茶、花卉的采摘,属产地采果业型农业观光。挖掘园则以蕃薯为主,兼及马铃薯、芋头、萝卜、胡萝卜、花生及竹笋等,农场在收获期间供学生和市民挖掘,让其接近自然,亲近泥土。
(2)农园观光型。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为主。一些花卉园以花卉树木培植优雅环境,使之成为生产买卖品和观赏结合的花卉园。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市场发展潜力很大,除鲜花、盆景外,阴生观赏植物需求量很大,攀援植物行情也看好。一些农场利用这一形势积极发展花卉生产。观花类、观叶类和观叶赏果的栽培以及盆景生产都有发展。
(3)渔场垂钓型。即利用池塘、鱼池等水体进行垂钓、驾船、滑艇、食水鲜和水上娱乐等内容的水上旅游活动。
(4)畜牧观赏猎狩型。即利用牧场、养殖场、猎狩场、跑马场等,给游人提供观光、娱乐、参与牧业生活的风情和情趣。
(5)观光副业型。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
制作过程,都可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让游人观看艺人的精湛造艺或组织游人自己参加编织活动。
(6)观光生态农业型。建立农林牧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
具体到一个地方,观光农业可能是上述类型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的交融。那些在农田、山林、草地周围建立休闲别墅区、饮食文化区,以名菜佳肴,地方小吃,让游客一饱口福或以其浓郁的地方色彩传统的茶艺吸引游客,让游客得到一种高雅享受的观光旅游活动,在一定意义上也属观光农业的范畴。
发展观光农业有如下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观光农业的兴起有利于农业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以往人们只是注意农业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农业在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也忽视了农业在社区生活环境、人文生活方面调节身心、教化人民、协调人与自然体系的功能。观光农业具备游憩、休闲、教化、医疗、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代表了人类对300年工业化、城市化历程的一种反思和觉醒,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以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探索。观光农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旅游农业之路,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广东省番禺化龙农业大观园即是一个典型。它是个三高农业生产基地。园中种养的优质蔬菜、水果、花卉、禽畜、水产品、中草药等的品种达数百个。大观园利用生物链技术,采取立体式耕作法,塘基种果、果树下种蔬菜及草药等。大观园又是个科普基地。园内设置先农五圣景区,主要介绍轩辕黄帝、神农氏、有巢氏、伏羲氏、燧人氏等发现和发展农耕、饲养、纺织等的历史。园内有个“五谷园”,同时种植了“稻、麦、黍、稷、菽”五种谷物,学生们到此认真观察,就不再“五谷不分”了。园内还开展种菜、种花、喂饲禽畜、捉鱼、野营等活动,对远离农作的城市学生特具吸引力,每逢“6·1”前夕,上万学生预约到此参观、露营。中山大学的生命科学院在大观园内开设了科研基地,通过组织培育,繁育出芦荟、蝴蝶兰、巴西蕉、龙牙蕉等优稀花卉、水果品种,既吸引了农业专业户前来学科技购良种,又吸引了游客到此观奇览胜。
开发旅游农业资源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旅游农业与其它旅游活动一样,是一种服务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农业,需要一整套服务设施,不仅需要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还需要有住宿、饮食、商场、交通、文化行业等,能带动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观光农业区的度假村、饭店、餐饮、商店、游乐设施等,需要大量的服务员、厨师、售货员、保安人员、后勤人员、维修人员等。无论固定工或旺季的季节工,都可优先在区内农民中招聘,降低经营成本。旅游农业投入不大,就业成本低。而旅游农业的发展又与其它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乘数效应估算,一般认为,旅游业每创造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就将产生另外三个关联就业机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国农业目前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观光农业必然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观光农业的发展必然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观光农业的发展可带动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特别是当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产销活动,从而促进商品交换,繁荣市场,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达到开拓一处景观,致富一方乡亲。如观光区的度假村、饭店、商店、广场、游乐设施等公共场所,需要大量花卉,可由农民种植和供应。旅游者餐饮所需的蔬菜、瓜果、家禽、畜肉、水产、牛奶、茶叶等,都可由农民分工生产。观光区的农民,原有不少在农业之外从事各种手工艺品的副业生产、销售,包括农民画、刺绣、土布纺织、草竹编织、木雕、竹根雕、石雕、制陶等。旅游者可以参观这些农户,观赏或参与研习手工艺制作技艺,购买旅游纪念品。发展观光农业还有利于农业比较利益的提高:传统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其比较利益低是人们所公认的。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十字路口,旅游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量,而且把农业的生态效益、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成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北京郊区的农业观光发展实践就说明了此点。据有关学者研究和统计:北京市有养鱼利用水面2.2万公顷,垂钓水面8000公顷。垂钓的单位面积利润比一般养殖高5—6倍;郊区有占全市面积62%的山区,国有林场有约9000公顷林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郊区有大量文物古迹,大大增强了郊区农业观光的吸引力;以大面积生产瓜果为特色的大兴、顺义、平谷等县都兴办过瓜果“采摘节”或“采摘月”,其中顺义县沿河乡主办的 “甜瓜观光采摘月”接待客人万余,采摘甜瓜30多万公斤,带动了该地区甜瓜和西瓜的销售;远郊密云县边远的遥桥峪村,村民家庭民俗旅舍,让市民吃农家饭,住农家房,一年接待上万人次,人均收入因此增加了近500元。
观光农业具有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技术的动力机制:观光庄园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在选育良种、栽培、管理及加工、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事实证明,凡实施产业化的地方,任何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农业庄园经济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农业不断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得到改善。在现代农业中,技术变革已成为生产要素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技术变革所产生的新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源泉。庄园农业广泛地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可以超越常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
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深圳经济特区光明华侨农庄既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农场,又是一个著名的农业观光农庄,是上述技术创新的一个典型。几十年来,该农庄建起了以鲜活畜禽、食品饮料、林果花卉、生物制品高技术产品为支柱的集约经营体系,目前,拥有亚洲最大的乳鸽场,全国最大的鲜奶制品出口基地,全国最早引进现代化养猪生产线的万头猪场及广东省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基地。
现代农业观光庄园技术创新示范功能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庄园引进或创造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就会引起区域性模仿浪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农业新技术产品,建立新技术示范区,是其示范功能的基本内容。农庄通过示范培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普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产基本技能,培养造就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能基本运用现代技术、了解社会信息的新型农民。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革命方面和内容的一个方面,其产品除一般的有形产品外,还包括无形产品即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是人们自觉地按照生态学规律、生态经济学规律和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起来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相互结合而又各有侧重的高功能、高效率的知识密集型的集约化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它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
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避免了“石油农业”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旅游农业资源极其丰富。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四季分明,农作物多种多样。我国生物资源丰富,野生生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达3万多种,近2千种脊椎动物,栽培作物约有600种。把这些作物资源充分利用,形成区域特色农业,使之转化为旅游资源,并针对我国各地不同的景观和农业生产形式,设计出形式和内容多样的农业观光园。我国不仅有高山、丘陵、盆地、平原等类型齐全的地形,十分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而且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蕴育了丰富的水乡、平原、草原、高原、高山文化内涵,民俗风情,为开发旅游农业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观光农业,为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不懈地探索和实践。
李继东教授,1958年生于湖南,复旦大学史学博士,硕士
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代表性研
究成果有《现代化的延误—对非洲病的初步分析》,《我国现代庄
园经济的兴起及其创新意义》、《论观光农业的发展及其创新意
意义及其发展 篇6
关键词:自由时间;需要;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1—0001—0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在旧式社会分工条件下人的片面、畸形发展和不平等、不自由发展现象提出来的,从内容上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主体能力、自由个性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平等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和谐发展。在马克思的理论中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内容主要包括自由时间思想、劳动分工及人的“异化”思想、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思想。
一、自由时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文版著作中,自由时间一词为“freie Zeit”,在英文版中为“ free time”,在我国的译注中通常译为“自由时间”。自由时间,顾名思义就是自由的、不受束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马克思是历史上第一位对自由时间做出详细解释的伟大学者。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即“可以支配的时间” [1]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主要是闲暇时间和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 [2]。具体地说就是“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以至于星期日的休息时间……。” [3]
马克思认为,人类只有不断缩减劳动时间,增加自由时间,才能为自身的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才能逐步由必然走向自由。人类只有充分地获得自由时间,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957—1958年经济学手稿》中把自由时间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了,明确指出,自由时间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自由时间是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空间。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增加,其目的是为了“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在马克思看来 “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时间。” [2]当然,马克思在此所列举的艺术和科学等仅仅是劳动之外的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我们知道,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在马克思所说的对艺术、科学的追求和展示中,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
2.自由时间的增加为人的普遍交往提供了现实可能。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4]。人与人之间交往空间的扩展,频率的增大,内容的丰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多,人们交往的时间机会也会增多,人们在与他人交住中获得知识、信息、情感的交流,使自己心理日趋成熟,智慧受到启迪,从而充实完善自己、丰富个人生活,形成全面而丰富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5]。通过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人们的才能得发挥和发展,尤其到未来理想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条件,联系更加密切。
3.自由时间促进人的需要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是人不断的需要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有维持生命的物质需要,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人的发展随需要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需要无限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剩余劳动时间而创造自由时间,这势必会产生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即“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更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 [2] 可见,自由时间的增加推动生产力发展,为人的需要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提供发展空间。
需要的满足和满足这一需要的实践活动又产生新的需要,这又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实践活动。恩格斯认为,人们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马克思认为,人们享有大量的自由时间,可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来发展自己。
4.自由时间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说一个人有个性也就是表明他能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自愿地行事、发展。从个人是社会实践主体方面看,要求人具有独立的才能,丰富的创造性,不重复别人,自由自觉地活动。这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不可缺少的。人的个性也不是独立于社会的与社会性对立的存在,而是接受社会规定把其内化到自己的个性中去。马克思认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可重复的发展过程。自由时间为人的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自由时间里,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显示自己的独特内涵。马克思曾经诗化般地描述过这种劳未来社会的状态,“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判者。” [6]显然,马克思这里所说的自由个性,就是表现为自由劳动、表现为对时间的自由支配。
只有在自由时间里,人才能超越物质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外在强制而成为自由的社会主体,才能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活动,自由地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和个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充分健康的自由时间活动有利于培养人的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消费社会自由时间的异化
在消费社会中,自由时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价值并没有完全体现,而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自由时间异化现象。马尔库塞有感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也曾不无感慨地指出:“原先限于上班时间的异化和管制现在蔓入了自由时间” [7]。所谓自由时间异化就是自由时间被侵占、消磨、浪费,在自由时间里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我国自由时间异化主要有三种现象,一是自由时间资本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人却在不断膨胀的物欲面前付出了“异化”自己的代价,这不仅加剧了人的自由时间被更多的挤占,而且也最大限度地远离了自由。更多的人为更多的收入,加入到了兼职或自由职业的行列。人们拼命地想从有限的时间中挖出无尽的财富。二是自由时间被消磨、浪费,城市和农村的大部分居民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双休日闲聊、看电视占据了自由时间中的重要位置。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这种较低档次的活动占据了大量的自由时间,才限制了社会快速的发展。三是消费异化,我国在转型社会,出现了不少消费异化现象。马克思说过消费时间是自由时间的一部分,因此,消费异化属于自由时间异化的范畴。现代社会的消费已从原有的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功能性消费转变为脱离其使用价值的非功能性消费。人们消费的并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符号。无穷地追逐消费的象征符号,并且它是不可克制的,消费具有了对于人的强制性。
三、开发自由时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高质量自由时间生活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尺,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消除自由时间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对自由时间管理与指导,倡导科学、健康的自由时间活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1.教育消费者合理的利用自由时间,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在自由时间内得到充分发展。罗素说,明智的利用自由时间是文明和教育的产物。我们要发展闲暇教育提高消费者合理利用自由时间的能力。所谓闲暇教育,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告诉人们如何有效地、科学地利用自由时间时间,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要举办多种教育形式,引导和促进群众在自由时间内更多地用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业余爱好和自我实现上。另外,倡导“人道化消费”是消除消费异化的药方,可以使人从无止境的消费欲望中解脱出来,过上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2.利用社区组织、引导自由时间生活。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社区在联系居民方面的优势,充分考虑居民在闲暇活动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自由时间活动,积极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居民广泛参与社区闲暇生活,促进社区和谐,实现个人自由时间与社区和谐的良性互动。从理论上说,我国目前推广的全民建身计划实质上是社区自由时间游憩计划的重要内容,应进一步充实、完善。
3.加强自由时间利用的研究与指导。时间的利用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社会管理工作,没有科学研究就谈不上对自由时间的科学组织。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劳动时间的研究,对自由时间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应有专门机构研究居民的自由时间兴趣和需要,研究业余文化娱乐设施的工作制度同职工劳动时间制度的配合问题,研究居民的时间预算和平衡问题,以使自由时间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8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1
-38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区域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篇7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并不是我国所独有的国情。在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国家, 也存在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统一、区域差距明显的状况。国外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和理论以及实践都不乏成功的先例。“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借鉴国外成熟的区域政策对我国当前的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外区域发展比较
最早提出区域经济政策并实施的是英国政府。早在20世纪20年代, 英国政府就认识到了区域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于20世纪20年代末, 开始着手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英国之后,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也加快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促进落后地区快速发展。在20世纪末, 基本完成了均衡区域差距的任务。
(一) 美国的发展经验。
美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37万平方公里, 幅员辽阔, 地理地貌、自然气候差异明显。早期的资本主义登陆北美大陆是在大西洋一侧, 也就是美国的东海岸, 主要是在波士顿、纽约一带。美国的东北部由于先天的优势, 经济发展起步早, 发展水平比较高, 至今仍是美国经济的中心地。而广大的西部地区, 在美国的建国初期, 实际上是一片荒漠地区。美国中部的沙漠和严重的交通闭塞, 使得在这一时期美国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联系非常少, 东、西的发展差距也就越来越大。19世纪下半叶, 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以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北方获胜而告终, 此时的美国, 北方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优于南部地区。至此, 总体上美国的经济重心位于经济发达的东北部和五大湖区, 地域广大的西部和南部地区处于落后地位。
很快, 美国政府就意识到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问题, 为了缓解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区域发展政策, 大力开发后进地区。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有:
1、建立直属于总统府的中央联邦开发机构, 协调中央与州之间的关系。
联邦政府制定政策, 建立中央结构, 提高政策的执行行政级别, 统一实施各州之间的政策实施。制定多种财政补贴和法案, 提供最大范围和深度的政策支持, 提供完善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 逐步缩小在基本公共服务上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此外, 通过立法的形式, 确保中央开发机构的行政地位, 确保落后地区享受优惠政策的法律地位, 在法律层面给予国家宏观政策的地位。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使落后地区能够获得持续的支持。
2、通过税制差别和转移支付制度, 支持后进地区的发展。
通过财税制度, 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制。对北部发达地区多征税, 把增量部分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转给落后的地区;对落后地区, 则是少征税, 更多地将税收留在落后地区。通过税收制度“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培育落后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和良性循环发展机制。随着落后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这一总体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所调整, 减小了南北税负差异。
除了税收制度, 联邦政府还通过大量的转移支付对于后进地区予以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美国政府通过大量的军事拨款和军事项目的建设, 支持西部沿海一带制造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 美国很多的尖端军事装备制造业、军事基地、航空航天中心等大多位于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
3、建立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
在国家层面, 有计划地划定功能清晰的经济开发区, 打破地方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 消除了各地方之间的隔阂, 实现跨行政区域开发工作的协调进行。
4、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大力投资。
通过修建铁路和覆盖全国的公路网, 使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交流更加频繁和便捷。随着航空客运的大力发展, 东部和西部地区在地理上的距离被进一步缩小。要素的便捷流动, 人才的大规模交流, 很好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政府很重视信息网络建设, 使各地区均能享受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科技等信息, 为一些落后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及时掌握市场、科技信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后来居上创造了条件。
(二) 德国的经验。
德国原本并不存在特别大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但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 德国已经是一片废墟, 在经过战后最初几年的恢复之后, 原有的比较均衡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被打破, 主要形成了北部老工业区、东部边境区、中部农村地区等落后地区。为了缓解地区之间的差异, 德国政府开始着手制定区域政策。德国的区域政策发展和政策目标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淤1951耀1958年消除战争损失与促进东部边境地区的发展;
于1959耀1968年促进结构薄弱地区包括农村中心地和北方经济萧条的老工业区的增长潜能;
盂1969耀1989年以“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为工具,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榆1990年至今, 东、西德统一后, 东部成为统一后的严重落后地区, 促进重点即转向东部地区, 同时兼顾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上, 德国的做法主要有:
1、划定联邦和州联合管理的促进地区, 统一协调联邦和州之间的责任、事权。
为履行既定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 联邦和州制定一项共同的框架计划。该计划每四年制定一次, 在全联邦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分促进地区;确定促进目标;制定统一的促进规则以及统筹安排区域发展各项措施的实施等。
2、应用财政平衡政策及财政补贴, 改善区域经济结构。
德国区域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就是应用财政手段, 通过实施财政收入平衡法及财政补贴促使国民经济活动的空间均衡。德国政府允许各州之间的人均收入可以有10%的差距, 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州, 要拨出部分收入给低收入的州;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州有得到财政补贴的权力。
德国财政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横向财政平衡, 目标是使各州人均税收平衡化, 努力缩小各州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主要是采取法人税的分配、税款转移和联邦特别拨款, 促使各州人均税收均等化。通过法人税分配, 可使财政弱州达到各州平均财力的92%;通过税款转移, 可使穷州人均财政收入达到全国人均的95%;最后不足部分由联邦财政提供, 称为特别拨款;二是纵向财政平衡, 指州与乡镇之间的财政平衡, 做法与横向财政平衡类似。
3、扶持中小企业, 提升中小企业的活动和竞争能力。
在德国, 中小企业被称为经济的脊梁, 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依据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对市场变化反应快、可以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保障社会稳定, 推动经济增长。但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如融资渠道窄, 经营管理能力有限, 市场信息不足等。
在共同任务框架内, 德国特别重视中小企业尤其在其创业阶段, 对中小企业给予较大企业更多的补贴, 采取咨询、改善融资条件等措施加以扶持, 对非投资性活动的促进也旨在加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 日本的经验。
二战后, 日本作为一个挑起侵略战争的战败国家, 在战争经济主导下的生产秩序和对外经济贸易全面破坏, 工业滑坡, 粮食紧缺, 600多万军人复员和海外侨民归国面临着就业危机。因此, 日本试图加快开发那些国土资源利用潜力大的地区来解决上述问题, 其结果自然也就缓解了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日本的区域规划同德国的相似, 也是分阶段地制定和实施,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年, 提出低度开发地区工业开发构想, 鼓励东京、大阪地区的工业企业迁往北海道、东北及日本海一侧等落后地区;第二阶段:1970年, 调整发展战略, 把基础设施、工业、环保、交通等因素糅合在一起综合发展。在工业重新分配时, 注重把高新技术产业设立在落后地区;第三阶段:1980年至今, 开发政策由单纯重视生产向生产和生活并重转变, 提出“生活圈”概念。在具体的政策实施时, 日本的做法主要有:
1、通过立法的形式, 保障国家重大财政项目的可持续性。
日本是一个法制完备的国家, 先立法、计划与立法相结合是日本开发落后地区的成功经验之一。
2、公共财政金融支持与国家开发计划。
为落后地区开发发行特别公债。主要用于为落后地区筹建道路建设、渔港建设、住宅建设、医疗设施、老人儿童福利设施、通讯设施以及振兴地方传统产业所用资金。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文教、医疗、福利设施加强投资, 改善文化生活环境。
3、建立中央级别的协调管理部门, 设立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
日本是政府干预型的市场经济国家, 在总理府内设立了三个开发厅原北海道开发厅、冲绳开发厅、国土开发厅。负责制定开发计划、政策和措施, 对开发工作给予行政上的指导。
4、突出地方特色, 均衡各地公共服务。
发展特色经济,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日本根据落后地区的特点, 在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注重发挥地方优势, 为了振兴落后地区教育, 日本制定了《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振兴落后地区特别措施法》等法规, 对教职员发放教育津贴, 补助教育。
三、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国外的经验对我国当前区域规划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尽快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失衡状况, 有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区域规划的顺利实施。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有:
(一) 统筹管理中央财政支出, 助力各地区经济发展。
国外政府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时, 通常都会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 以此来统一领导和协调地区的发展。在我国, 各相关部门虽各有一定的资源, 但却没有一个协调区域政策行动的机构。另外, 区域的协调发展必须有法治保障和稳定的法制环境, 政府必须提供有效的制度供应。但是,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区域政策制度基础。虽有许多中央部门涉及地方的援助, 但几乎无一部门拥有立法意义上的区域政策资源。因此, 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 我国应该设立国家级有权威的区域经济领导机构,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并通过法律制度建设, 明确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责范围, 保障国家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的出台和顺利实施。
(二) 制定短期、中期、长期规划, 保证国家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开发难度大, 时间周期长, 再加上我国经济实力有限, 因此西部大开发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客观实际, 因力、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分阶段开发目标, 适时转换和扎实推进, 注重开发的实效。
(三) 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灵活使用财政支出方式。
很多国家政府对于本国不发达地区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倾斜, 体现了援助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但是, 我国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绝大多数采取的是自主方式而非自动方式, 而且除扶贫政策外尚缺少针对其他问题的政策。我们应该继续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工具, 并对区域政策工具灵活组合。笔者认为, 可以以年度财政预算、五年计划等方式, 使政府投资的区域倾斜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建立统一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增加对不发达地区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补助;深化税制改革, 建立起具有区域调节功能的税收体制, 完善中央与地方分税制, 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在统筹区域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设立国家区域共同发展基金, 对问题区域实行支持性政策, 等等。
(四) 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支出, 为国家的开发战略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人力资源的开发既是区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 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注重人力资本投资, 实施灵活的人才约束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应通过东西部企业合作和引进外资等方式, 实现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吸引人才落户西部。同时, 实施职工培训计划, 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国外经验告诉我们, 借助高科技发展的浪潮, 在有条件的地区兴建科学技术中心, 可以为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布局和发展构建新的增长极。西安、成都、兰州、沈阳、武汉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企业集结的省会、中心城市, 要发挥其经济基础与投资环境较好, 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 使其成为高科技研究与生产的基地, 依托科技进步, 实现跳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倩.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财政竞争视角[D].云南财经大学, 2013.6.
[2]张霄, 刘京焕.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的新进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1.
[3]李博.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20.
意义及其发展 篇8
一、黑龙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战略意义
1.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开辟崭新的财富创造方式。国际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资产, 转变了贸易的价值形态, 以获得巨大增值的贸易形式, 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 从而也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据估计到2020年, 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 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提高到41%, 略低于制造业的46%, 已经远远超过了第一产业。尽快使黑龙江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是提高黑龙江服务贸易水平的根本措施, 是推进黑龙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 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黑龙江综合经济实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2.能够加快优化对外贸易的结构, 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积极实施对外开放, 大力发展货物贸易, 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货物贸易大国, 但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 难以支撑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发展服务贸易, 能够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获得产业高端附加值的服务品。当前, 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10%, 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之比达到l:4.5。这就进一步说明一个国家国际服务贸易的发达程度, 标志着对外贸易增长的协调性和持续性, 也标志着贸易增长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 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 远低于世界平均l:4.2的水平。黑龙江的对外贸易主要依靠过度支付能源原材料消耗的成本、过度支付生态和环境的代价和过度压低劳动者福利所建立起来的商品贸易, 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必须改变这种贸易方式。因此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 黑龙江应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调整和改善对外贸易结构, 使其成为转变对外贸易增长的新方式, 从而来获得和货物贸易高速增长带来的同等好处, 促进黑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能够促进并解决高素质人才的就业, 并使其转变为创造力最强的人力资本。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和服务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关键是把高素质劳动力变为高素质的人才, 让精通英语、掌握世界前沿科技、与海外市场联系广泛的人才脱颖而出, 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从而为中国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奠定重要人才基础。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数据显示, 世界上有61.8%跨国公司希望扩大在中国的研发活动。这些跨国公司之所以将研发拿到中国来进行不单单是为了从一般劳动者身上获取剩余价值, 是因为中国有足够多的、他们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 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明显, 不仅是普通产业工人, 高素质人才的劳动力价格同样具有比较优势。黑龙江省现有高校78所, 每年的高校毕业生20万左右, 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供应。而这些高素质人才就业难的关键是因为没有合理的产业来吸收他们, 使其发挥智力优势。黑龙江大力发展服务外包, 将会拉动大学生的就业, 大学毕业生经过一定的培训后, 将会很快很好的从事来自金融、电信、医疗、制造等行业的BPO业务。因此, 解决黑龙江高素质人才就业问题, 使其不外流, 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是最好的选择。同时, 留住现有人才、主动承接和吸纳高素质人才, 也是黑龙江实现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4.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黑龙江节能减排的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附加值较少的加工贸易为主。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我国追求“规模的扩张、速度的扩张、外延的扩张和数量的扩张”的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二是工业化、产业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程度低, 制造业也只能采用加工组装型、生产主导型、模仿型和粗放型的模式;三是缺资本、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经验、缺产业运营模式, 只能走加工贸易之路。而加工贸易严重消耗了我国的资源, 破坏了生态和生活环境, 带来损失的治理费用已超过加工贸易的外汇收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而黑龙江省虽然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 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与传统制造业相比, 服务贸易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因此, 黑龙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国际服务贸易,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道路, 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是提高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水平的根本措施, 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手段。
二、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黑龙江工业基础雄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黑龙江承接了众多世界加工业务, 使得黑龙江货物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 因此, 一直以来黑龙江被冠以“世界加工厂”、“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的称号。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国际服务贸易额占黑龙江贸易总额比重较小。2011年黑龙江服务进出口金额为25.4亿美元, 同比增长23.5%, 全国排在18位。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一直是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占主要地位。2011年旅游为15.2亿美元, 占黑龙江总额的60%;商业服务和运输均为2.5亿美元, 各占黑龙江总额的10%。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由于受制度、技术、资本等因素制约, 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进出口金额在逐年增加, 如咨询行业, 2011年为1.2亿美元, 占黑龙江总额的5%。总体来说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中国国际贸易地位不相匹配。按照当前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可知, 黑龙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存在以下阻碍因素: (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黑龙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低。 (2) 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导致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结构不合理。 (3) 城乡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导致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状况处于比较劣势, 虽然旅游等部分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多为传统服务行业, 而资本、技术含量高和高端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欠缺, 因此, 黑龙江服务业竞争力很低, 服务产品严重缺乏竞争力。
三、黑龙江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 努力营造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环境。一是切实、积极地转变思想观念, 真正重视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占据重要位置。切实、积极地搞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促进工作。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正处于起步阶段, 政府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将是重要的促进手段, 应扩大宣传, 为服务贸易企业营造优质发展环境。二是建立健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平台, 办好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平台网站, 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 帮助企业联系国际合作伙伴。组织国际服务贸易企业赴外参展并与国际组织和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建立联系, 为企业创造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并把其优秀服务贸易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2.适应国际规范, 健全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和法律体系。一是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以跨境贸易和附属机构为主线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体系, 明确服务贸易的统计标准和统计方式, 加强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运行分析, 不断完善统计方法, 调整统计范围, 细化统计项目, 增强统计的实效性。二是发挥政府作用, 加强国际服务贸易立法, 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黑龙江应按照GAIT、GATS的规定尽快完善服务贸易的地方法律规章, 建立不同层次、内容齐备且相互协调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为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3.优化传统服务业, 大力发展新兴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传统服务业, 找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 以现代物流及交通运输业、旅游贸易产业、地方金融服务业、服务外包和专业服务和现代商贸流通业等重点领域为突破口。重点建设和完善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界江旅游四大旅游体系, 积极发展城市风情、民族民俗风情、工农业、红色旅游、温泉度假、历史文化、商务会展等专项特色旅游服务;重点构建服务于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工业等支柱产业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物流体系, 以农畜产品、农资、农机和冷链物流为重点的涉农物流体系, 以批发市场、连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商贸物流体系, 以及以边境口岸物流、对外加工、转口贸易为重点的国际物流体系;重点建设哈尔滨、大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积极支持绥芬河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 建设国家重要服务外包基地。以服务业发展的大项目带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4.实施人才战略, 加快培育专业性知名服务企业。一是在现有的高校涉外型专业的基础上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 增加国际法规、国际惯例与风俗、外事常识等各类选修课, 有条件的院校、科研机构还可筹建专门的国际服务贸易专业。二是实行企业与高校联合的方式, 高校可为企业输送高层次的人才, 企业也可为高校人才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三是当前从事专业性服务行业的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不强等特点, 故加强对现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四是重视引进国际知名的服务企业, 促进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和服务品种的创新, 培育发展一批国际性服务企业集团, 为黑龙江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乔虹.黑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及竞争战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 (8)
[2].李杨, 蔡春林.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5)
[3].杨萍.黑龙江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6 (10)
意义及其发展 篇9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的整个文化构成之中, 音乐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 其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音乐既是一种文化现象, 又是一种艺术形式, 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价值, 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也可以得知, 音乐对于儿童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开始接触音乐, 就已经开始音乐体验, 并对音乐充满了热爱和好奇的心理, 音乐已然和儿童的成长融为了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因此, 将学前音乐教育作为儿童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迫切了。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音乐能够很好地表情达意, 同时也能够很好地陶冶情操。因此在学前儿童素质教育中要用音乐教育来促进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 将音乐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用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来替代传统枯燥的说教理论, 使儿童在愉快的氛围当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除此之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还有利于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 有利于挖掘儿童的潜能, 开发儿童的智力, 拓展儿童的视野, 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等等。
二、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策略
1. 转变观念, 重视对儿童的全面音乐素质的培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音乐教育获得了十足的发展, 但是在对学前音乐教育的认识方面也存有不少的误区。好多儿童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其去学习音乐, 希望孩子以后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在这种错误观念的诱导下, 家长对儿童的音乐学习要求特别高, 十分重视儿童对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而忽略了儿童自身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 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长此以往, 儿童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压抑, 音乐学习兴趣也会慢慢减少, 甚至会出现对音乐的抵触心理。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人体大脑的左右分工是不同的, 人体的右半脑主要负责音乐赏析、图形感知、情感体验等较为感性的思维活动, 而人体的右半脑主要负责数学、概念、计算、逻辑推理等理性的思维活动。音乐的学习可以使儿童的右半脑得到充分地开发, 有利于促进儿童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以及语言感知能力, 同时也可以间接地促进左半脑的发展。由此可见, 在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不仅能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 而且对儿童的个性发展以及情感意志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无论是儿童音乐教师还是家长, 要重视儿童的情感体验, 要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 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 转变已有的陈旧的思想观念, 因材施教, 科学合理地引导儿童音乐学习, 从而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发展, 是儿童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2. 学前音乐教育应彰显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性
当今,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已渗透到各领域, 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以世界多民族音乐文化为关照对象的音乐文化教育, 世界各民族音乐具有同等的文化审美价值, 音乐教育应当重视“弘扬民族化”与“理解多元文化”。
针对此, 我国当今的音乐课本的选编内容也逐渐增加了民族音乐与世界各民族音乐题材所占的比例,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音乐教育界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视, 学前音乐教育也不应忽视民族音乐的作用。1995年我国第六届全国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提出了开展“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口号;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肯定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性交往、文化传承等四种价值的基础上, 架构了五个终极标, 第五条就是“尊重艺术, 理解多元文化”, 第八条为“弘扬民族文化”, 第九条为“理解多元文化”。
3. 要提高学前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前音乐教育的开展在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教师来实现的, 是在教师、儿童以及教学信息素材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下而展开的。学前儿童一般年龄比较小, 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实施音乐教育, 不可放任儿童的自由发展, 要对儿童加以适当的引导和影响, 以实现学前音乐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在学前音乐教育中, 教师要以审美情感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 将审美教育与情感体验有效融入到儿童的音乐学习、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去。这就要求学前音乐教师要具备以下几种素质;首先, 教师要具备基本的音乐鉴赏与分析能力, 教师要能敏锐地识别到什么样的音乐比较适合儿童, 并能清晰地洞察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教育价值;其次, 教师要具备较好的音乐表现能力, 要在拥有一定的音乐知识鉴赏能力的基础之上, 掌握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 会运用一些乐器以及音乐伴奏能力;再次, 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包括乐理知识、乐器知识、舞蹈知识等。总而言之, 作为一名学前音乐教师, 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整体素质, 才能有效提高幼儿音乐教学质量, 才能实现学前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摘要: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 其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念、发散儿童的思维、提高儿童的智力、陶冶儿童的情操以及促进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此, 本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内涵及其意义进行了探究, 并提出了有效提高学前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望能够对广大的教师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意义,策略
参考文献
[1]铃木镇一著.《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 2004.
[2]孙继南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3]王志军.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认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版) , 2004, 11.
[4]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5]汪爱丽.谈幼儿音乐教育[J].学前课程研究, 2009 (5) .
意义及其发展 篇10
关键词:智能家居,低碳环保,设计理念,设计原则
1 智能家居一体化的发展与背景
智能家居一体化的概念被提出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出现典型的案例, 直到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利用信息处理技术把建筑设备整合到便于信息化管理的智能控制系统中, 并应用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佛市的城市中心建筑时, 才出现了首栋的“智能型建筑”案例, 从此, 智能家居的研发应用进入了世界的大舞台。而现在的智能家居一体化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出现的, 指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实现居住环境的一体化。智能家居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 提供家庭电器的控制系统、远程联络控制系统、区域遥控系统、预警安保系统、节能环保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电子识别终端等家居管理方式。与一般的家居相比, 智能家居一体化设备不仅具有基本的居住功能, 还兼备设备管理、远程通信、家电信息处理、设备自动更新功能, 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并且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成本。
2 智能家居一体化国内的发展现状
智能家居一体化长期处于一个磨合期与发展期的临界点, 因为它高度依赖科技产业的创新能力, 并且市场消费观念还不成熟, 但随着针对智能家居市场的宣传与普及, 消费者将会适应这个更高效的生活方式, 智能家居市场的潜在消费力无疑是巨大的, 产业前景充满希望。目前, 国内知名的智能家居生产企业开始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 尤其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用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国内很多优秀的智能家居品牌崭露头角, 逐渐成为智能家居产业中的佼佼者。
智能家居一体化在国内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期开始于20世纪末, 当时的智能家居还只是一个概念, 那时并没有出现可以独立生产智能家居的专业厂商, 仅有一些代理销售的公司从事进口零售业务, 消费者大多也不是中国人。进入21世纪的开创期, 国内先后出现了几十家从事智能家居研发的生产企业, 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地。关于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 但在此阶段还没有国外的先进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 智能家居产业进入徘徊期。因为上一阶段缺乏管理经验和恶性竞争给智能家居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虚假广告、产品缺陷、忽略销售策略、售后服务差等。消费者和媒体开始质疑智能家居的可行性, 从而出现了销售额下降的情况, 也就在这时, 以施耐德、霍尼韦尔、罗格朗等为代表的国外一流智能家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到了2011年以后的融合演变期, 随着国人消费能力的提高, 国内市场明显看到了增长的势头, 而传统的生产方式早已不符合市场竞争的要求, 厂商的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 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现并成为主流, 创新能力成为了各大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3 智能家居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智能家居一体化的发展关键在于设计理念和研发者的信心, 经营者要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要客观地为消费者着想, 不能只注重订单的数量, 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如果不考虑消费者的适用性, 提供片面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则是不可取的。这不仅降低了智能家居一体化的应用效果, 还阻碍了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智能家居一体化的开发者更要本着消费者至上的理念, 从客户利益出发, 以认真、负责、诚实的态度, 用心为客户做好智能家居控制设计和解决方案, 把工程做好, 让消费者花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 这才是企业发展之道, 才是智能家居一体化行业的发展之道。
智能家居一体化系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是否方便, 系统的设计和配置是否考虑到经济效益问题, 以及系统能否成功运行, 系统或产品的技术是否适用。简而言之, 就是要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从而真正创造一个高效的生活环境。而对智能家居一体化的产品来说, 最重要的核心是实用性, 提倡功能决定形式, 让产品以实用性、易用性和人性化为主。
4 智能家居一体化的发展问题
根据网络搜索量的显示, 智能家居的关注度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并且消费者和媒体对智能家居行业的热点事件也比较关注。虽然大众对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经了解, 关注度持续升温, 但目前市场实际上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 主要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价格偏高。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家居产品动辄几万, 甚至几十万, 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 在承担买房压力的同时无法享受这些“奢侈品”。2使用效果不明显。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智能家居目前无法改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并且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改变。3市场发展不成熟。目前, 智能家居产品各自具有自己的系统,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对用户的限制较多, 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不强。对于智能家居的经营者和研发者来说, 未来的路还很长, 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对自我进行严格要求, 才能生产出好的智能家居产品,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向忠宏.智能家居:下一场巨痛的游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2]李明亮.基于ARM11的智能家居设计与实现[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3.
[3]韩江洪.智能家居系统与技术[M].合肥:合肥工业出版社, 2005.
[4]杭州晶控电子有限公司.智能家居DIY[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4.
投射及其意义浅析 篇11
关键词:故事;投射;定义;意义
1 苏东坡和佛印论禅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是一对好朋友,苏东坡是饱学之士,佛印是得道高僧,所以他们经常在一起论禅。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在一起论禅,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闻大喜。可他见佛印胖敦敦的,想打趣他一下,便接着问佛印:“佛印,你可知在我眼中,尔乃何物。”佛印摇头不知,苏东坡便得意地回答:“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说完便哈哈大笑,佛印微笑不语。
傍晚回家,苏东坡便得意地把今天论禅的经过告诉了妹妹苏小妹。苏小妹不以为然道:“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2 投射的定义
这个故事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投射现象。投射,一种将自身拥有的想法、感受、特质或行为归于他人的心理过程。[1]它是在1894年由弗洛伊德提出来的,弗洛伊德认为投射这种防御机制,是在来访者自我在对抗超我的压制、监督、审查时,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罪恶感所使用的,它可以使来访者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全。在现实生活中,投射现象无处不在。比如有一首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在庄子《庄子·秋水》中有这么一段话: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
在这段话中讨论的就是投射现象,指我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强加于他人之上。而这与我们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恰恰是背道而驰的。投射更多发生在无意识层面,意识层面一般是非常难以让人觉察的。心理学和佛学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它们都认为一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他内心世界向外的投射,你看到的世界只跟你相关,跟他人无关。对投射现象的觉察,无疑对生活具有很大的意义。
3 投射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3.1 对心理咨询关系的解构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把咨询师的角色定义为助人自助。如果我们从投射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只是把他有资源、功能强大的自我投射在咨询师身上。在整个咨询访谈过程中,是不存在咨询师这个角色的。咨询只是来访者的一个自我对话,是来访者有力量的那个强大自我跟陷入困境的虚弱自我的对话;咨询的进程便是来访者身上的强大自我陪伴、抱持、滋养来访者虚弱自我的一个过程。当来访者觉得自己已经解决了问题,有了足够的成长可以离开咨询师的时候,他便可以收回他的投射,把强大的自我和已经获得成长的那个曾经的虚弱自我整合起来,此时的来访者便有了很大的变化,人格也更加地饱满更加地完善。当然,当来访者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的话,他可以继续寻求咨询师的帮助,也就是继续地投射,而此时他因为自我功能变得强大,已经不需要高频度的投射了。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解构的话,它非常类似藏传佛教的观点,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佛性。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会认为来访者是带着解决问题的答案来到咨询室的,来访者身上具有很多的资源,来访者不是我们单一所认为的弱者,心理咨询只是提供了一个营造氛围的平臺,让来访者自己展开强弱对话,自己治愈自己。这种视角无疑可以极大地提高来访者自己的地位,极大地尊重了来访者的主体性,同时也把咨询师从救世主这个角色中解放出来。
3.2 可以增加相互理解,换位思考
日本著名的导演黑泽明在1950年拍了一部电影《罗生门》,这部电影只拍一个非常简短的故事,却拿到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以及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入选日本名片200部。故事发生在一个滂沱大雨之日,破烂的东京罗生门下,樵夫农夫和尚聚在一起讲述一件他们共同见到或听到的一个故事。
一对夫妇经过竹林,强盗见色起意,施计将丈夫捆绑,当其面将妻子强暴,事情的结果很清楚,丈夫死去,妻子被玷污后逃离,强盗被捕。然而故事的具体过程,却每人各执一端,在法官面前说法纷纭。强盗的版本是:武士的妻子拔出刀想反抗,但是没有能力伤害到他。在自己强暴了那个女人以后,要求这个女人离开她的丈夫,跟随自己。而这个女子却说两个男人必须死一个。强盗便解开了被捆绑的武士,把武器还给了他,在战斗20回合后将武士杀死了。可是在回身时,发现那个女人早已逃走。妻子的版本是:被强盗强暴后,强盗逃走了。妻子便把自己的丈夫松绑,但是发现丈夫很冷漠,表现出嫌弃的表情。自己一时难以承受丈夫的冷漠便晕倒了,由于自己手上拿着松绑时用的短刀,失神时跌倒不小心把丈夫误杀了。丈夫的版本是(假借女巫之口):自己目睹了自己的妻子被强盗强暴的全过程。妻子竟然同意日后跟随强盗,并且提出要求强盗杀死自己的丈夫。强盗感到很吃惊,想帮这名武士制裁她,却让她侥幸逃走。之后强盗给这名武士松绑,武士觉得尊严受到打击,便用妻子的短刀自尽了。[3]
最后尸首的发现者樵夫又讲出了第四个故事,让断案的法官彻底迷惑了。那这部电影又带来怎样的思考呢?心理学认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描述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跟我们自己相关,与我们的成长背景、立场、家庭环境、人生阅历、受教育背景等息息相关。这个地球如果有60亿人,那么就有60亿个版本的投射。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个世界的版本就有60亿个,那么哪个版本是真实的呢?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没有真实的版本。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便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疑问,这个世界有真实吗?真实真的存在吗?我们真的能够看到这个世界吗?静下心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真实,也不存在真理。所谓的真实只是我们主观的投射,真实是被我们建构的。而充满荒谬的是,我们每天都还在用我们的语言、情感、行为来交流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们的交流是在误差中达成的,那么在交流中必然会存在误解。那怎么才能让我们的交流更加的通畅顺利呢?这便要求我们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如果这样我们可以减少很多人际的纷争。在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在宿舍日常相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不愉快,有的甚至会上升为流血事件。我们可以从很多媒介中看到一些高校的流血事件,真的感到非常惋惜。如果这些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文化,不同家庭的大学生能够看到双方的不一样,相互理解,换位思考的话,也许会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和谐一些。
3.3 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自己
人的一生都走在一条不断认识自己的道路上,认识自己看起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同时,认识自己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身处其中,当局者迷。而对自己投射信息的了解则会有助于提升自我认识。比方说,小气的人会很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小气,那是因为他自己身上有这个特质。曾经有这么一个个案,一个男性的来访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职业拳击手,但是他却有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毛病。就是他非常害怕一个人上街,因为他害怕别人打他,众人非常不解,他自己是一个那么强壮的职业拳击手,为什么会怕被人打。后来这个毛病实在太影响他的生活品质,他便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咨询师在了解了他的信息后,给了一个非常棒的解释。因为这个拳击手内心里有很多攻击别人的冲动,所以他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投射给了别人,实际上是他想攻击路人。这个解释无疑会极大地提高这个拳击手上街的安全感。在现实生活中,投射现象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日常提到,乐观的人看到半杯水会很开心,悲观的人看到半杯水会很忧伤,我们都可以从这些细节末微处去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去品读自己的内心世界。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外面的世界,去了解自己。
3.4 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人际互动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人际互动当中,有亲人之间的人际互动,也有朋友之间的人际互动,还有陌生人的人际互动。在日常的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来访者来到心理咨询室,向咨询师抱怨别人的问题,都是因为别人所以才导致今天这样一个糟糕的局面。但是经过我们访谈,我们却可以建立不一样的咨询假设。比如,有一些学历非常高的父母,早年可能通过努力勤奋换来了今天一个物质非常优越的环境。这些父母可能深知成功之道,所以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懒惰。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勤奋的一面,也有想休息和放松的一面,当你过度压抑自己懒惰的一面时,这个懒惰不是不见了,而是被你压抑到了潜意识深处。当你压抑的过深时,它便很容易被投射给你身边的人,在家庭中这个最容易被投射的人一般都是小孩。所以这些勤奋的父母会对自己孩子的懒惰非常的敏感,会经常批评孩子懒惰,比如起床晚了,不及时做作业等等,当孩子不断被这些父母挫败时,他可能就放弃自己的努力,因為不管怎么努力,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到的永远是自己懒惰的一面,最后当小孩放弃努力时,小孩也许就真的成为了一个懒惰的人,这整个一系列的人际互动描述就是小孩向父母投射信息的一个认同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我们在电视剧《朱元璋》当中也可以看到,当朱元璋在他的太子朱标面前,呈现的是一副王者霸气、强硬、独裁的一面时,朱元璋很有可能把自己仁慈、脆弱、犹豫的一面投射给了他很器重的太子朱标,朱标在潜意识中认同了这个投射,真的成为了一个仁慈、软弱的太子。如果我们能够带着这样的视角去解读人际互动的话,也许可以让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地和谐。
参考文献:
[1]钱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庄子·秋水[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d1KH_GDciE
Hayibz5fcwEZ1PdsH2BUj0KCoj7iEyaaHgP9OnqVmbm2RXJJZcIcD3PE
Nx8GoYc7CrlB0vCV68a,2015.3.17.
[3]罗生门[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dRfcw9pC2zIf5
RUtIIb12AgyIHkKUKYtxTJxLibMiYCPodYV6OyzkSXFcB35NmU_0Kli
LjxX_oVjWVmYZqD_IH5mNiOjYav7a8y7tiPK0q,2015.4.21.
作者简介:
意义及其发展 篇12
一、浅析我国企业风险投资管理的现状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 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 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 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 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 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近年来,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突飞猛进,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因此, 如何保证我国中小企业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就成为目前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所以研究中小企业的投资问题就成为一个很有必要的研究方向。
二、增强我国企业风险投资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引入风险管理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让企业认识到了识别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 强调企业风险管理应针对企业目标实现在企业战略制定阶段就予以考虑。增强我国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 不仅贯穿于执行层面也贯穿于决策层面, 对我国企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管理人员增强风险投资管理意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领头作用
一个企业的核心发展力量的高层管理人员, 只有高端管理层树立了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才能把企业风险管理防范贯彻、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也就是说企业风险管理防范体系的建立, 才能得到较好地落实。
(二) 增强企业风险投资管理可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只知道一味的跟风和防守,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 竞争激烈的年代, 企业要想在市场很稳定的站住生存空间, 就必须要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这无疑要求企业要去自主的探寻、开发市场, 此时, 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 更好的帮助企业判断新项目投资时可能遇见的投资风险, 把一切风险利率降为零, 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 增强企业风险投资管理可促进企业自身内部的发展壮大
增强企业风险投资的前提是要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全面支持着企业可以顺利的展开的风险投资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 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越发显得极其重要。不仅可帮助企业对外发展更广阔的投资领域, 还可帮助企业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 对企业自身实力的壮大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 增强企业风险投资管理可同时提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企业在追求高收益发展的同时, 必然会追求风险投资, 但是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因此, 为了降低企业可能遇到的市场经济的风险率, 就必须要为投资的项目进行专业的分析。这必然要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具有独特、敏锐的分析和见解能力。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莫测,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我国企业风险投资管理的缺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竞争日益增强, 许多弱势企业都被一一淘汰, 这些企业在被淘汰的同时都暴露出一些严重的经济问题。例如, 在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中, 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小、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融资额度有限、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比较差, 因此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缺乏建立良好的信用空间等方面种种问题。本文从以下几点阐述我国企业风险投资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 我国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
因为我国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利润最大化, 有些企业一味的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 而对企业外部环境的预测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强烈, 因此没有针对性的建立内部风险防范系统, 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就不能支持企业顺利的进行风险投资项目, 更不能准确透彻的预测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可能遇到的一些风险。
(二) 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跟风行为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 都追求高风险、高利润的风险投资, 但是对于风险投资决策, 总是过分依赖市场成功的投资行为。对于信息的判断能力较弱, 市场环境是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 前一秒的成功, 并不一定意味着下一秒也是同样的市场信息。因此, 我国企业应该对于外界吸收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去伪存真, 然后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 探索属于企业本身擅长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案。
(三) 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可操作性
实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 而风险管理制度则是风险管理的基石, 管理层应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目前关于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是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主, 缺乏对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制度的完善;在操作过程中某些制度过于原则化, 使得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同时员工的素质及其风险意识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企业本身的风险管理制度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为准则以及相关惯例等外部规则的结合出现问题, 使得内部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不能确保各项业务操作与管理制度符合规则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对现行管理制度的清理、修改、补充和废止, 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
四、如何加强我国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渗透, 我国还没有建立定位于市场的风险投资体制, 风险投资在我国还没有完全确立。外加上我国有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资金严重不足, 甚至一些非常好的项目也由于缺少资金而错失, 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 加强我国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以下几点探讨该如何加强我国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
(一)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风险防范体系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的前提首先是要求企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企业只有先具备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 才能够确保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内部风险防范体系可以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吸收所有外部风险信息, 从因素变化的动态中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 然后为其提供一个准确的发展方向, 对企业所要进行投资的项目进行明确的数据分析, 为投资管理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判断依据。
(二) 增加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 减少风险
通过增加健全合规的问责制、考核制和奖惩制的投入, 来制定违规的内部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合规责任。重点是明确管理者的责任, 真正落实“合规从高层做起”的理念, 也只有加大监督成本, 才能真正提高全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也需要在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上投入资金来提高员工对风险的处理能力。
(三) 建立专业的风险投资管理团队
目前国内风险投资的项目管理许多方面还是报表式的管理, 但数字是可以做文章的。因此在对一个项目进行评估时, 除了借助专业财务公司的协助外, 对项目背后的管理层、咨询人要有敏锐的判断能力。现在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专业的风险投资管理团队可以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提供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风险信息, 使企业的风险率降到最低, 是企业发展的人力保障。
五、结语
【意义及其发展】推荐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及其意义07-20
声乐演唱及其美学意义05-11
中国梦及其现实意义05-31
企业管理及其意义07-26
儒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0-06
孔子中庸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探析09-01
论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及其意义09-29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11-28
我国古代廉政思想、廉政制度及其现实意义05-26
浅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