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责任(通用12篇)
网络安全责任 篇1
0 引 言
从一般意义来定义,责任就是一个人对工作、群体、及社会应尽的义务的自觉状态。其内涵有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是有担当意愿和担当能力,第二是份内应做好的事情,第三是行为取向应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可是每个人对“应当”往往把握不准,或者缩小责任范围,造成责任“死角”,影响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或者私自扩大自己责任范围,承担自己不能承担的责任,影响组织整体协调性。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
在安全生产领域,责任就是做好现在进行的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速度,而不付出安全代价。对管理者来说必须再加上高一层次的责任内容,建立并保证安全责任体系良好运转[1],就是通过管理者的主动践行,承担今天的责任同时,还要为明天负责,为他人投入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条件,使得继续工作的人员不付出安全代价而能顺利地开展工作[2,3]。责任具有双向性[4],对应尽的预前负责义务,也要承担预后可能发生的后果,预前义务尽职越多,预后后果越小。
1 责任扩散与上移
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很多人都可能注意到两种逃责的现象,我们先把它们命名为“责任扩散”和“责任上移”,这两种现象本质都属于推托责任的范畴,对组织的整体职能发挥都能产生负面作用,在实际管理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很多管理者都会抱怨“这件事情我已经给他们讲清楚了,可是他们还是出事情(事故)了”,或者“文件、规程规定都非常明确,可是没有人去认真执行,最终酿成事故”,“这些事项和要求在上次会议上都已经交待”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责任扩散”的问题[5]。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达利和比布·拉塔内曾做过一项实验。他们邀请一批大学生坐在一个房间里填写问卷,当烟雾从通风口进入房间时,所有事先安排好的“其他人”都对此视而不见,镇定自若地继续填写问卷。90%的大学生会效仿他们,哪怕烟雾已经浓到令自己看不见东西甚至咳嗽的地步。但如果让一名实验对象单独呆在房间里,一旦遇到相同的事情,几乎所有人都会报告紧急情况。
这是一项重要的发现:其他人的无动于衷会让我们低估自身安全受到的威胁。即使在自身处于危险的时候,仍然希望别人处理危险,人们似乎总是会保持推卸责任的本性。这应该是“责任分散”人的心理原因。
上个世纪60年代,《纽约时报》报道一名叫姬蒂·吉诺维斯的女子工作后返回家中,被一人拳打脚踢。事发现场共有32名现场目击者,没人相助。报警延迟,在警察尚未赶到时,吉诺维斯已经死亡。该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心理学家比布·拉塔内和约翰·达利开始研究关于当他人需要帮助时我们该如何做的问题。他们认为,如果一个极端事件的围观者众多时,目击者往往会无作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感到自己应对一起事件负唯一的责任,都在观察他人的举动,希望是别人首先站出来,危及邻近(near misses)信息传播错乱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5,6]。
当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面对很多人都可以处理时,这个问题往往被耽误,而只面对一个责任体时,这个问题反而能够快速处理。在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践中,为什么安全责任难以落实,就是管理人员在实施安全责任管理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没有明确的主体责任绑定时,有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他的责任感。在现实当中突出表现为事故发生前,对频繁出现的一些事故信息(near misses)漠视,很少有人关心小问题反映出因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责任缺失,忽视了预前责任管理;在事故发生后人们却可以找到完整的事故演绎路径和责任缺失环节;采取的措施往往突出了“失败学习”的效果。责任绑定的方式是解决安全生产中责任扩散、减少责任缺失的一个重要视角。
2000年某电力(能源)公司下级单位接连发生了两次重大事故,分析发现,在事故的背后存在严重的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调查处理事故不彻底、整改措施不到位,甚至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为了减少和杜绝管理人员这种不良作风的蔓延,公司领导要求各基层单位将每天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必须在2-6小时之内向公司汇报,由公司主要专业人员初步进行调查,在次日再向上汇报。下属20多个单位,每天将事件源源不断地汇总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应接不暇,沉溺在弄清楚基层各单位汇报来的各类大大小小的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准备再向公司领导汇报。基层各单位忙于汇报,等待指示,准备接受处罚,把处罚传递给下级的过程中,结果该公司安全不好的形势仍在继续,当年的事故发生率比多年平均值提高了30%。
这是一种下级责任向上级推移的结果。虽然管理层在客观上采取了加强管理的措施,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造成了基层的管理责任上移,基层管理人员放弃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个层次管理人员的义务[7,8]。这是由于责任体系构建时给上级过多的自由量裁权,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生上级的管理方式不当,就会造成责任上移,使得好的措施产生意外的结果。
管理实践也表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种合作与博弈的关系[9],只要上一级组织有收回下级工作责任的行为,下级就会自动地推动责任上移;上级若放弃应该履行的权利和责任,下级就会乱用权利,而责任向上推。
2 防止责任分散和扩散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有机的递进责任链
组织责任机制失效对企业安全生产威胁更大[10],企业要按照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构建,形成一种机制,往高层方向移动责任递增,往底层方向移动责任越来越具体,见图1。每一个节点(图中方框所示)必然要有一个责任主体,这个主体对上承担上级细化了的责任落实,对下承担着下级工作执行、完成质量责任者;任何一个节点往上追索形成一个责任链,往下追索,由众多的主体“节点”形成一个责任网。
2.2 组织流程应遵守“工作上级”的原则
在组织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设计时,在每一个责任“节点”上,要清楚明确责任主体的职权、责任,同时要明确规定各个责任主体之间连接部分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组织流程运作过程往往忽略了连接部分的责任归属,很多问题就发生在任何一方都认为对方应该负责的“连接部分”。解决现有组织结构这个固有缺陷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整个组织内部应建立共同遵守的“工作上级”的原则,这个工作“上级”并不一定是本岗位的行政上级,而是工作需要配合的“请求者”。任何一个部门的发起工作需要别的部门协助时,工作发起者就成为业务上级,配合者为业务下级,这样有利于推动工作,消除连接部分的责任死区。图1虚线箭头所示,任何一个节点的工作人员(或管理者),即是下一级的行政上级,在请求工作配合时又可以是其他部门或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上级。
3 结论
加强安全责任管理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现实当中会出现行政上级在针对企业安全问题采取加强责任管理时,下级有意无意中会将应负的责任向上“推”;对全体工作人员落实安全责任过程中,众多工作人员会错以为别人会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的。这种“责任上移”和“责任扩散”对冲了安全管理的效果,形成了安全责任缺口。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关注责任绑定实践方法,要在组织中形成一个责任链,往高层方向移动责任递增,往底层方向移动责任越来越具体,落实组织内 “工作上级”的原则,任何一个部门的发起工作需要别的部门协助时,工作发起者就成为该项业务上级,配合者为业务下级,这样有利于推动工作,消除连接部分的责任死区。
参考文献
[1]段伟利,王树坤,陈国华,等.广东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3):133-136DUAN Wei-li,WANG Shu-kun,CHEN Guo-hua,et al.Status analysis of work safety main body responsibility inenterprises: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3):133-136
[2]陈大伟,王春祥,田翰之.建设项目业主安全责任与政府公共工程示范作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2):106-110CHEN Da-wei,WANG Chun-xiang,TIAN Han-zhi.Safety responsibilities for owner and example in publicworks.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2):106-110
[3]张国东.电力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0):216-218ZHANG Guo-dong.Discussion on contractor safety man-agement of power enterpris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7(10):216-218
[4]王胜江,冀永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落实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4):43-49WANG Sheng-jiang,JI Yong-jin.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responsibility system[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9,19(4):43-49
[5]刘福潮,解建仓,罗军刚.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与实践[M].西安:陕西科学与技术出版社,2009
[6]Fabricio Borges Cambraia et al.Identification,analysis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on near misses:A case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J].Safety Science,2010,(48):91-99
[7]刘福潮,解建仓.经验类隐性知识的表达及转移研究[J].预测,2008,27(6):73-76LIU Fu-chao,XIE Jian-cang.The expression of tacit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nd its disseminating[J].Forecas-ting,2008,27(6):73-76
[8]刘福潮,解建仓,陈鸿起.企业安全生产主因素辨析的模糊数学模型及应用——来自电网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8):43-50LIU Fu-chao,XIE Jian-cang.Fuzzy mathematics modelfor recognizing main factor of work safety in enterprisesand its application[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6,16(8):43-50
[9]刘福潮,解建仓.习惯“违章”及其治理的困境——一种“激励悖论”的博弈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9,25(2):238-241LIU Fu-chao,XIE Jian-cang.The game analysis of"vio-lating regulation"chronically and its control[J].Journal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25(2):238-241
[10]Milos Ferjencik.Totalitarian loss of responsibility in anexplosives production plant[J].Safety Science,2011,(49):253-267
网络安全责任 篇2
1、每天按时上下班,不得随意迟到、早退,违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2、清洁工忠于职守,认真履行清洁工职责,严格执行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
3、每天打扫校舍内的公共场所,要求地面干净、无积灰、无痰迹、无纸屑果皮等,墙面及其它公物上无污渍、无蜘蛛网等。花圃无垃圾、无害虫、生长好。
4、清扫校园公共场所时,要保持地面清洁无积水,如因地面不清洁或有积水造成的安全事故,要负相应的责任。
5、工作时要注意安全和操作方法,不得违规操作,因违规工作造成自身或他人的安全事故,由当事人负完全责任。
6、如因工作失职而引发安全事故,根据情节轻重,扣发一定的当月工资以及负相应的责任。
7、本责任书的职责不因学校承诺人:的更换而改变。承诺人:如有更换,接任者继续履行。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有效期至20xx年x月xx日办公室、清洁工各一份。承诺人:由于工作变动,离任前应将领导责任移交接交人。
承诺人:
浅析网络侵权责任 篇3
本文主要从网络侵权行为入手浅谈网络侵权责任,以期对网络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承担方式等问题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网络侵权;归责原则
中图分类号:DF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35-02
一、网络侵权责任的前提——网络侵权行为
(一)网络侵权的概念
什么是网络侵权?由于相关立法的空缺以及制度建设的不完全,网络侵权至今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网络侵权就是指发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侵权行为,也有学者认为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中,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由于过错,借助于互联网故意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作为一种近年来才逐渐流行起来的新型侵权方式,网络侵权行为与其他侵权行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行为。个人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会趋于竞合,两者之间的界线也会变得愈加模糊。
(二)网络侵权行为的特征
1.发生环境与行为主体的特定性
网络侵权与其他传统侵权行为最为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其发生地点特定于互联网空间。那么何谓“网络”?2012年11月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给出了答案。该《规定》第二条明确指出,侵权责任法中的“网络”,是指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网络侵权行为发生环境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行为主体。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网络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者只能在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中产生。
2.侵权行为的简易性和即时性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大型虚拟平台,在网络空间中实施的大部分活动都不需要现实中的个人信息,且互联网用户根本不需要高深的计算机理论和娴熟的技巧,仅仅只要懂得基本操作知识就能完成毫不费力地完成各种操作。
网络侵权的载体就是网络,只要连上互联网,世界各地的网民都可以访问各类网站,随意接受、输送或改动各种数据,并将之广泛传播。毫不夸张地说,侵权人只要在家里,用键盘敲几个字,用鼠标轻轻一点,可能就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侵权行为。
3.侵权方式与受侵害对象的多样性
与传统的行权行为相类似,网络侵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文字、图像、声音等等,只要是能够存在于互联网这个平台的数据,都有可能成为侵权的内容;网民们进行的上传、下载、复制等操作,都会成为侵权的途径。总而言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根本防不胜防。
网络侵权方式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侵害对象的多样性。往往发表一段带有侮辱性的文字,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下载一部盗版电影、盗版游戏或盗版电子书,则会侵犯他人的版权;私自传播他人的私密照片,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非法盗取他人游戏账号则会侵犯到他人的财产权。诸如此类,简直无孔不入,难以防范。
4.损害后果与责任认定的不确定性
网络侵权行为所针对的大多都是非物质形态的民事权益,且往往会造成受侵害人一定程度的精神损害,难以用金钱加以衡量。同时,由于事发环境为网络,对于实施人数、所扩散的范围、造成的影响等问题的认定均有很大的难度。
由于责任相关主体众多,在同一侵权事实中大致可分为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而前者又可分为始作俑者和传播者,后者又可分为网络服务商和网络搜索引擎,由谁承担,承担多少,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且在追究过程中,具体事实难以查清、责任承担者之间常常相互推诿等因素,极大增加了责任认定的困难。
二、网络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方式
(一)网络侵权责任的过错责任原则
关于网络侵权责任到底应该适用哪种归责原则,学界中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不过主流观点偏向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且根据我国关于网络侵权责任的现有立法也已确认过错原则作为其归责原则,如《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了网络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原则,即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了他人的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以下是对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阐述。
1.我国现行民法归责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
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确立了“过错原则为主,无过错原则为辅”的责任体系,并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必须符合法律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形,如环境污染、工业灾害、高度危险作业等为适应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目前的立法并未对网络侵权责任问题作出特殊规定,且就目前的网络侵权问题来看,互联网本身并不具有造成人身或财产严重损害的危险性,显然没有必要将其特殊化。
2.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利益平衡
网络侵权责任的承担并不仅仅是为了惩罚某种侵权行为,更是为了规范上网行为,塑造良好的互联网氛围。假若使用严格责任原则,锦衣所造成的损害这一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不对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完全不予考虑,那么必然会使网络服务提供者背负过于严苛的注意义务,却大大减轻了相对人的责任。现在的互联网相关运营机制尚不完善,如果毫无过错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要为受害人自身的过错买单,那网络服务提供者将会陷入彻底的被动境地而人人自危,以至于严重阻碍互联网产业的平稳将抗发展。因此,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双方为自己的过错负责,更有利于维护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加害方和受害方地位的平等,实现利益平衡。
(二)网络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
我国目前立法未对网络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作出特殊的规定,因此依旧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关于承担侵权责任方式的一般规定。而对于网络侵权这一相对特殊的侵权行为而言,承担其侵权责任的主要方式一般有停止侵害并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恢复名誉这四种。
1. 停止侵害并恢复原状
停止侵害,是指侵权人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恢复原状,是指权利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将被侵害之事物恢复到未受侵害时的状态。在网络侵权中,可以理解为受害人要求行为实施人将發布的侵权的内容,诸如文字、图片等信息加以删除,使网络环境得以恢复到未受侵害时的状态。
2. 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是指使侵权人赔偿被侵权人因民事权益被侵害所受到的责任形式。在网络侵权损害赔偿主要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前者适用于网络财产性侵权特别是网络虚拟财产的损害,而后者主要涉及网络中侵权人对受害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侵害。两者分别由《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和第二十二条加以明确。
3. 赔礼道歉
赔礼道歉是指侵权行为人以一定方式向受害人表示认错、道歉。与传统侵权责任的承担类似,赔礼道歉常用于如名誉权、姓名权的侵害等这些对他人精神造成伤害的侵权行为。不过相对于赔偿精神损失,赔礼道歉主要被用于承担侵害程度较轻的人格权侵权责任。
4.消除影响并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主要适用于精神性人格权被侵害的场合,要求侵权人消除其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其原有的名誉,通常表现为在网络媒体上发布澄清事实的说明,在网络侵权以及其他传统的侵权责任承担中经常与赔偿损失和赔礼道歉合并适用。
参考文献:
[1]王利民.论民事责任的过错原则[J].法学评论,1983.
[2]张新宝,任鸿雁.互联网上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解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
安全责任落实到哪 篇4
2011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有人说, 安全责任必须落实到人, 也有人说, 安全责任落实的关键是坚持严格考核。究竟该落实到哪里?本刊特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就“安全责任落实到哪”的话题畅所欲言, 希望能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以及各类企业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
从“限期整改”再到“立即整改”
“安全事故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 偶尔违法也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即使违法行为被发现, 也不能立即处罚, 还有一次改正的机会。”这是一些安监人员在企业检查时听到的声音。这“一次改正的机会”说的就是《安全生产法》中诸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的规定。为此, 上海市总工会在2011年上海“两会”上递交1份提案, 建议取消《安全生产法》《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中“先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 再作行政处罚的规定”, 不再保留“改正”的机会。
网络安全责任 篇5
学生安全责任书大全
一、温馨提醒学生和家长:
1、爱护公物,不侵占、不损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谨防被盗或遗失。寝室内无人或晚上睡觉时要锁好门窗。
2、春夏季节,预防溺水事故发生,学生不得到河、塘、池、沼、水库等地玩耍和游泳。
3、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和纠纷时,请向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领导或其他相关部门反映,不要用武力解决问题。
4、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请勿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和车况不好的车辆。骑自行车外出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说笑打闹,不骑车猛拐,不抢行,不带人,不骑摩托车或乘坐不安全的车辆外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5、禁止使用、收藏治安管制刀具和其他器械,禁止学生在无监护人监管的情况下在校外租房居住。
6、有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不得不请假就外出。学生外出必须征得家长同意或由家长带领。
7、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不吸烟,不喝酒,不进三室一厅,不看黄色书刊和录像;不玩火,不玩、不买、不带易燃、易爆及有毒的危险物品,不准购买、携带刀、枪、棍、棒等凶器;不打架,不以大欺小,不说脏话,礼貌待人。
8、课间举止文明,不在走廊、楼梯上过于集中,不追逐打闹,不在走廊、楼梯间急速奔跑,更不能持器械、锐器追逐和打闹。上体育课或从事体育活动时,动作要规范,不做危险动作。
9、春季干燥,是火灾易发季节,禁止学生在校外玩火、点坡火,严禁学生携带火种进入林区
玩耍、聚会,严禁学生抽烟,严禁学生在宿舍内点蜡烛。一旦发现火灾,不希望学生参与救火活动。
10、注意食品安全,不随便乱吃没有安全保证的食品、零食,不到无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饭食摊点处食用餐点。
二、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学生本人承担责任:
1、学生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学生自行外出或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放学后、节假日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自行到校发生的安全事故。
2、学生在教室、寝室私自生火取暖,使用大功率电器,乱接电线发生的安全事故。
3、学生在校外无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摊点购买、食用食品发生安全事故。
4、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试验等,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学生未按照老师的要求私自违规操作规则发生的安全事故。
5、学生翻越或拖拉围墙、栏杆、门窗,在教室、走廊和楼梯间追逐打闹,私自进入施工地区,私自下河、塘、池、沼、水库等地玩耍和游泳等发生的安全事故。
6、学生个人玩火或在校外林区或其他地方燃火发生的安全事故。
班主任签字:
家长签字:
学生签字:
鲁甸县乐红中学
2011年3月1日
学生安全责任书
最新学生安全责任书范本
1、家长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是学生校外安全的责任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依法履行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2、家长负责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子女的安全防范意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经常对子女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学生注意防火、防电、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人身伤害、防疾病等,禁止不到法定年龄的学生骑车上学,以确保学生安全。
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要教育学生在校内要自觉遵守校纪,不打架、不骂人、不攀高爬低、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如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追逐打闹,或因其它违纪情况造成人身伤害的,会由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学校依法负责处理事件,根据情节轻重,责成当事人家长负责应承担的经济损失。
4、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并督促学生按作息时间按时到校,学生因病或其它事不能按时到校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要提前向班主任老师请假。
5、父母及其他监护人要按学校规定接送学生,确保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安全,如果出现任何事故责任自负。
6、学生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只准乘坐有证件的客运车辆等,否则发生事故的,由学生自己负责。
7、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全面负责学生在非在校时间、周末和节假期内的监管工作,确保学生安全。
班主任(签名): 学生(签名): 学生家长签字:
年 月 日
暑假学生安全责任书
1、不准爬墙、爬树、玩耍以防摔伤。
2、预防溺水事故发生,不准学生私自到河、溏、池、沼、水库等地玩耍和游泳,到游泳池游泳必须由家长带领。
3、要防止坏人的侵害。不要单独外出游玩,购物要有家长同行;不搭陌生人的便车,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玩具、礼物或食物。不让陌生人进入房中,不在他人面前炫耀父母的地位或财富,以免招致麻烦。
4、禁止学生乱动电器、乱拉电线,攀登电线杆、在高压线下玩耍,以防触电。
5、教育学生走路时,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和玩耍,以防发生交通事故。
6、讲究饮食卫生,不吃三无(无生产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生吃瓜果要消毒洗净,防止病从口入,严防食物中毒。
7、不准学生接触危险物品,严禁玩火,以防危险和火灾。
8、不准学生看黄色书刊和录相,不打游戏机,不上网吧。
9、教育学生相信科学,不讲迷信,不参与xx组织。
暑假期间家长要对学生的安全绝对负责,出现问题由家长负责。
校长签字:韩勇学生家长签字:
网络安全责任 篇6
纳入课程管理,开发音像教材
在中小学现有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开设了《专题教育》课,这门学科整合了多种教育,包括生理卫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民族教育、国防教育等。但由于教师资源不足,课时紧张,学生学习科目增多等原因,在落实上出现了难度。加之各校对地方课程本身的重视确实存在差异,教学内容的编排简单枯燥,缺乏必要的教辅材料,导致教学效果出现问题。安全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的教育方式更易于为广大中小学生接受。因此,广西柳州市三江县林溪乡中心校开发音像课程与体验课程,通过生动的案例及讲述,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使学生易于接受并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构建文本、音像、体验活动于一体的校本课程。
落实常规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领导重视抓安全工作、措施有力 在安全教育工作中,中心校认真落实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安全工作的各班主任是安全工作的具体责任人的理念,各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具体做法:开展安全教育课,将每年3月份定为安全活动月;利用板报、墙刊、广播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每个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月检查一次明火和电源线路;要求学生列队出操、上下楼梯和放学排队养成站好队靠右侧通行的习惯;护校队坚持每天在校门口接送师生;建立安全工作台帐;集体活动和课余活动均制订安全防范措施;制定饮食卫生管理制度,经常对食品进行检查;统一要求各班级每月都相继召开安全教育主题队会;坚持每学期进行师生安全演练工作,增强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值班工作,衔接到位。
扎实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 一是强化工作领导,提高责任意识。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各科室、年级组、部分教师,形成安全信息报告工作网络。为落实学校安全稳定责任制,学校一把手与教师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深化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工作意识。二是加强教育,健全制度,落实学校安全稳定责任制。加强学生日常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三是加大督导检查工作,加大整改措施。
定期开展安全常识培训 对安全教育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除必需的安全教育常识外,还要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培训,确保安全教育工作与时俱进。
注重实践体验,熟练掌握生存技能
安全教育的特点是实用,仅靠书面教育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公共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以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公共安全教育的效果。
体现协同教育,落实各部门职责
校园安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更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当整个社会都能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并且落实好本部门的职责,那将会改变和影响一代人。教育应与公安、消防、交警等各部门共同携手,一起为学生营造一个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社会环境,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近些年来,学校积极与县消防队和公安、交警部门联系,并定期让他们到学校举办安全讲座,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为学生上了一堂堂教育课。这些活动切实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
总之,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同时,学校安全、学生安全这样一个永久的课题,又在不断给我们提出新的问题,要求我们去求解。
网络安全责任 篇7
一、安全生产责任的内涵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定义
安全生产责任的内涵是安全法律责任, 指从事生产的有责主体必须承担的相应安全法律责任。《安全生产法》中用6条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 第一条便是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毋庸置疑, 这一条之所以在第一是因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首要、关键和核心的。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是指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负的安全生产责任, 企业其他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职能部门应负的安全生产责任, 企业各岗位操作人员应负的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所构成的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制度, 是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其他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应以此责任制度为基础。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中,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技术人员和各岗位操作人员, 应当根据各自的工作任务、岗位特点, 确定其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 并与奖惩制度挂钩。只有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各岗位操作人员人人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 人人都按照自己的职责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然而,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其他服务性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建立却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 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对安全生产责任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工程实际中, 各单位主要依据内部各部门履行的主要功能划分部门职责。人们通常以顾名思义的方式判断该部门的主要职责, 认为安全工作就是安全部门的事情;施工单位接收到安全隐患文件、整改通知书时, 便交给安全部门全部负责, 认为安全隐患应该由安全部门负责整改;对于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监理单位认为安全隐患都是施工单位的责任, 忽略了自身应该承担的监管责任。这些对安全生产责任的认识误区, 导致参建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不健全、不落实, 管理混乱。
2. 末端安全生产责任缺失。
安全生产责任末端即岗位安全职责, 人们常常强调要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但往往是层级越多, 执行力削弱越多, 在执行过程中, 责任的不明晰是导致执行力削弱的关键因素。因为在没有明确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的前提下, 人的责任意识强弱将直接影响执行效果, 如果责任体系对每一级监管人员和保障体系人员的责任进行了明确, 那么将大大减少人员责任意识强弱对执行力的影响。在责任明晰的管理体系中, 每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会涉及的责任风险, 非常清楚, 这才是安全责任管理的根本所在。
3. 安全生产责任交叉漏洞。
各参建单位内部存在着综合监管部门与专业监管部门的法定职责、职责界限和相互关系不明确的问题, 在工作中产生了职责交叉、互相扯皮的矛盾, 影响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 出现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脱节和漏洞。
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
1.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参照当前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模式, 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和保障体系责任。《安全生产法》第19条明确规定,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因此, 在明晰的责任体系中, 建设工程各参建单位不仅必须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明确专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综合监管职能, 而且各参建单位对其他安全生产保障部门要建立明晰的安全生产职责,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技术、资金、物资等的保障作用。安全生产责任要按照单位、部门、岗位从上至下, 必须涵盖每个人, 每个岗位。职责就是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确定每个人的职位, 明确规定各职位应当担负的任务, 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安全生产责任内容必须具体, 界限必须清楚, 必须在分工的基础上, 明文规定每个人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 应按照工作职位与实体成果联系的密切程度, 划分出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 实时责任和事后责任。安全生产责任中应该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在规定某个岗位安全职责的同时, 必须规定该岗位同其他部门、个人协同配合的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组织整体的功效, 也是落实“一岗双责”的关键。
2. 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框架。
(1) 单位层级。工程涉及的参建方主要有建设单位, 勘察、设计单位, 工程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和出租单位等其他服务性单位, 应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确定建设主体各方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 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第一层级框架, 解决单位与单位之间在安全责任上的相互关系, 约束生产经营活动。
(2) 部门层级。独立开来看, 建设各方作为生产经营单位, 都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在其内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按照分工对各个职能部门分解安全生产责任。值得注意的是, 在安全监督责任和安全保障责任上, 要做到责任明晰, 落实“一岗双责”。
(3) 岗位层级。岗位职责是对部门责任的进一步补充, 是安全生产责任对生产活动中人的具体约束, 是指将安全生产责任从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 分解到各个岗位, 包括各副职、部门、班组直到每一位作业人员, 真正做到人人负责。在安全监督体系中, 安全副经理、部门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逐级承担相应的安全监管责任;在安全保障体系中, 总工、总经理等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必须逐级承担安全保障责任。
3.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机制。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 在建立明晰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前提下, 安全生产责任必须建立责任追究考核机制, 因为只有通过对不履行安全责任行为的不断追究, 安全责任的强制性才能体现, 安全责任意识才能得到加强, 安全责任才能在人的意识中得到强化, 才能真正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活动。所有安全隐患产生的根源在于, 安全责任链中某一个层级存在薄弱环节或者整个责任链中某个岗位存在失职和履行职责不到位。所以, 要对安全责任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追究, 对负有直接责任、主要责任和领导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追究, 必须具体体现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上, 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无一不是体现了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 这是当前客观需要,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治理安全责任混乱现状。责任追究通过对隐患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找出对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 对相关责任单位及个人进行严格处罚, 通过不断的问责和处罚措施, 弥补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2007年, 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对象具体包括:未遂事故或无伤害事故, 伤害轻微但发生频繁的事故, 管理缺陷引发单位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共同的责任 篇8
8月27~28日, 第三届全球食品安全倡议 (GFSI) 中国主题日活动 (GFSI China Focus Day) 在北京顺利召开, 本次主题为“食品安全:共同的责任”。此活动旨在持续支持和推动食品安全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促进中国吸收借鉴食品安全的国际先进经验, 推动国内食品安全环境改善。
本次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一线主流食品品牌和科研机构, 共有359名嘉宾到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FDA) 副局长藤佳材、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CNCA) 副主任刘卫军、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顾问陈君石分别发表讲话, 表明政府相关部门对GFSI的重视, 也反映了GFSI对中国、对全球食品企业的影响。同时, 中粮集团副总裁万早田、嘉吉中国总裁安博泰、麦德龙中国总裁席龙、GFSI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董事会主席&永旺集团副总裁Cenk Gurol等发表演讲。国内外多家知名食品制造商、零售商、服务商、设备及包装供应商、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业内专家等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活动中, 与会嘉宾代表就GFSI宗旨再次达成一致共识, 普遍认为全球范围内GFSI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国际间的等同效力, 全供应链对GFSI的一致看法可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程序的简化和便捷, 避免重复认证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更重要的是执行GFSI标准的质量体系可维持食品安全维护负责任的食品供应链。另据了解, CNCA已与GFSI签订了理解备忘录 (MOU) , 中国的HACCP认证有望被纳入GFSI的认可范围中。
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作为GFSI在中国食品生产企业中唯一一家董事会成员, 中粮集团连续三年承办此活动。中粮集团副总裁万早田出席会议并进行发言。
万早田在会上表示, 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捍卫食品安全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中粮始终将食品安全视为企业的品牌工程、生命线工程、社会责任工程和核心竞争力工程, 通过对全产业链的系统管理, 关键环节的有效掌控, 以及各产业链之间的有机协同, 建立起由相关方、可追溯、检验检测、绩效评估等17个子系统组成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为消费者奉献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同时, 政府应设置监管高压线, 实行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和最严肃问责;也要加强消费者宣传教育, 引导公众理性认识食品安全;持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引入国际领先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加强自律, 共同坚守“用良心做食品”的道德底线, 逐步形成良好的商业竞争氛围;媒体也应倡导客观、科学、公正的报道。
中粮集团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食品安全部总经理杨志刚介绍道, 中粮加入GFSI后, 与达能等国际知名企业进行交流, 分享标杆企业管理经验及GFSI成果应用案例, 探寻食品安全管理之道。并邀请卡夫、雀巢等企业的质量管理高管来中粮进行质量安全研讨, 在实践中借鉴了GFSI理念, 全面推进全产业链战略。
做食品安全践行者
新希望六和是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 主营业务涉及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种畜禽繁育、进出口贸易、养殖担保等产业, 致力于构建可追溯的全产业链, 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食品。新希望六和联席董事长兼CEO陈春花在会上作了主题演讲, 并代表企业做出承诺。
陈春花表示, 新希望六和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成为食品供应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为此, 企业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求自己成为养殖环节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二是为食品安全打造一整个运营系统;三是建立信息可追溯平台, 以及整个运行控制体系;四是把企业经营理念——“为耕者谋利, 为食者造福”落实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
在食品安全方面, 陈春花指出, 新希望六和将和大家共同努力, 无论是中国市场, 还是国际市场, 食品安全都是一个共同的责任。我们很认同GFSI提出来的“食品安全并不是一个竞争的概念”, 它是一个非竞争的理念, 是各方共同的责任。我们希望在这共同的责任当中承担作为制造商和生产商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在扩展全球市场当中, 新希望六和愿意与GFSI董事会成员在不同国家和市场中一起承担食品安全责任, 帮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食品安全为其生活带来的可靠、帮助和健康。
以食品安全为企业文化
嘉吉中国总裁安博泰在活动中致辞, 他表示, 嘉吉始终致力于利用其经验和专长, 为全球各地客户提供优质、安全、价格合理的食品。
安博泰谈到, 嘉吉对食品安全的定义很简单——防止人和动物因处置或食用其食品产品而染病或受伤。我们深知, 若要确保食品安全, 既需要每位员工的积极参与, 也离不开公司高层的承诺, 并要将这一承诺深深根植于公司文化之中, 全球各地均如此, 无一例外。我们必须以身作则, 确保食品安全不再是一项“工作重点”, 而是公司上下公认的“第一要务”。嘉吉从CEO到工厂主管均肩负同一职责:供应安全的食品。
为保障食品安全, 嘉吉坚持五项原则:一是领导地位, 嘉吉必须成为客户信赖的技术专家, 获得监管机构信任, 赢得消费者信心, 不断推动所在行业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二是全球统一的体系方案, 嘉吉的全部业务在所有区域都采用全球统一的体系方案, 确保食品安全, 对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及物流服务供应商提出严格的食品安全规范, 要求并监督其认真遵守这些规范;三是企业责任, 肩负重大责任, 嘉吉全力实施全球统一的食品安全体系, 持续探索可行性方案, 不断完善该体系;四是员工职责, 嘉吉全体员工各司其责, 为公司成功推行食品安全体系贡献应尽力量, 公司鼓励员工建言献策, 积极行动, 改进现有食品安全实践, 解决任何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运营问题;五是信息透明, 嘉吉致力于共享食品安全议题的相关信息, 包括与公司各事业部、监管机构、客户、供应商、制造商以及消费者相关的创新与行业挑战等。
属地管理实现安全责任落实 篇9
优化属地划分消除管理盲区
塔里木油田在推行属地管理的初期, 为了加快属地管理推进进度, 避免概念不清、责任不明、执行空白等可能出现的问题, 将岗位职能定位、职责描述、技能需求与属地管理结合起来, 以岗位责任制为切入点来推行属地管理, 以工作流程节点来明确相关方具体安全职责, 通过点、线、面的结合落实属地管理, 真正实现了安全责任归位和落地, 推动了安全责任在岗位上、工作中、业务链的有效落实。
塔里木油田通过梳理岗位职责明确属地划分, 优化属地划分方法。梳理属地内的主要工作, 并按照RACI表 (岗位职责分工表) 要求, 将每一项工作分配到具体的岗位, 然后将属地由大到小逐级进行划分, 最终将具体的事和物落实到具体的岗位, 保证了“谁的工作谁负责, 谁的业务谁负责, 谁的职责谁负责”, 实现了属地横向管理无缺陷, 纵向管理无漏洞。例如作业区是作业区经理的属地, 作业区内的处理站是处理站站长的属地, 处理站内的某一台压缩机是操作员工的属地。在装置检维修或油气井作业时, 属地管理权限又要根据工作任务、性质、相关方职责来进行重新划分、界定和交接。
塔里木油田某些基层站队采取了区域属地、动态属地和项目属地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区域、实际人员和生产状态、施工项目3类来将属地进行交叉划分, 实现属地的交叉重叠和属地的临时移交, 保证属地管理无空白。
下面以塔里木油田某天然气处理厂采用的属地管理模式对这种方法做详细的介绍。
区域属地划分在认真分析、研究属地内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 按照区域、职能和风险的不同划分属地, 确保无管理空白。
动态属地划分根据站内实际值守情况 (24h在岗) , 按照区域和职能的不同对属地进行重新划分, 保证属地24h有主管。
项目属地划分根据站内检维修项目情况, 在全站范围内优选“项目属地主管” (或称“项目长”) , 对整个检维修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工作负责。
这种交叉重叠式属地划分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单纯的“区域属地管理”概念带来的管理不到位和空白。通过属地临时移交、划分临时属地等方式, 实现了属地时时刻刻都有合格的主管, 为属地职责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进考核方法实现责权统一
在属地管理实施初期, 一些单位往往只强调了属地主管的责任, 没有对属地主管 (主要是指最底层的某片区域、某个项目或某台设备的属地主管) 的权利进行明确甚至没有赋予相应的权利, 导致属地职责落实不到位。
例如这样描述属地主管的职责:管理所辖区域, 保证其自身及在区域内的工作人员、承包商、访客的安全;通过安全审核、工作许可证、安全措施的复查等措施对在所辖区域内承包商的工作予以监管, 确保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规定的落实等。这样的描述仅仅明确了“他该干什么, 该对什么负责”, 没有明确在其履行属地责任时“他有什么权利, 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而权利是保证责任落实的工具, 如果不能赋予属地主管相应的权利, 不仅将严重挫伤属地主管管理的积极性, 属地的安全也无法得到保证。
塔里木油田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属地主管的作用, 在赋予属地主管一定责任的同时, 对赋予属地主管什么样的权利做了积极地探索, 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 塔里木油田某集输站的“项目长”制度在实现属地管理责权统一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方法。
2011年, 某集输站对承包商施工实施“项目长”管理制度, 在全站员工中公开选聘了2名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的员工作为施工项目长, 负责对站内施工项目的各项作业许可的审批、施工作业的全程监管、施工中存在问题的协调和解决以及承包商日常表现的评估与考核。以前, 承包商施工的监护由运行监护岗员工负责, 他们有很强的岗位操作能力, 但是缺乏工程项目综合管理能力。运行监护岗员工除了监护施工外还要对属地其他区域进行巡检, 不能一直在现场监护, 确保不了施工的安全;而且运行监护岗员工在进行施工监护中, 由于既没有评估也没有考核的权利, 承包商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根本不予理睬, “打马虎眼”, 从而导致安全责任只能向上传递至各岗位工程师甚至站队长。与此相反, 优选的项目长具有丰富的施工现场经验, 平时没有其他工作, 只对施工项目进行专项的管理, 从一个项目的开始到结束, 全程负责组织、管理项目。
为有效发挥项目长的作用, 该站在赋予其监管责任的同时, 也赋予了其施工许可、评估、考核以及项目“叫停”的权利。这种专人专管、责权一致的管理模式, 分解了基层站队长的安全管理压力, 有效地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力, 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动力
没有绩效考核等于无法确认责任是否得到有效落实, 没有激励机制就等于没有激发员工落实责任的有效手段。只有进行考核才能实现属地管理责、权、利的高度统一, 只有有效的激励才能不断激发各级属地主管的潜能, 才能推进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实际实践中, 塔里木油田在安全绩效考核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考核方式取得员工认可, 考核内容日趋完善, 考核过程清晰可见, 考核目标趋向合理, 激励导向作用更加突出。
塔里木油田为持续提高属地管理绩效考核效果, 各级领导积极思考如何在自己责权范围内, 开展有效的考核激励,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 塔里木油田建立了全员安全业绩考核体系。考核体系注重对过程管理的考核, 激励员工自觉履职, 改变偏重结果性指标的考核制度, 将员工薪酬的30%〜40%用于安全业绩考核, 更多采用正向激励, 引导员工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塔里木油田各个单位制定了过程导向性的考核办法, 考核项目“项项讲证据”, 考核结果“月月有公示”, 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业绩表现的同时也知道别人的业绩表现, 不断激发员工积极参与、努力提高的动力。
其次, 一些单位大力开展“我的属地我负责”活动, 如牙哈作业区以“平安牙哈”晚会为载体, 对在属地管理方面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评奖, 如“最佳行为安全审核奖”“最佳安全实践奖”等等, 采取抽奖、示范推介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展示, 大大激发和提升员工落实属地安全责任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塔里木油田一些基层站队通过树立标杆、奖励先进等一系列简单但有效的激励手段, 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激发了员工的动力。油田某输气站开展的“本月5人5事”的评选活动, 每月将员工中表现突出的5个人5件事进行评选和表彰, 并以板报的形式将这5个人5件事进行公示, 让员工时时刻刻看到身边的典型, 争当典型, 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某作业区开展极具特色的“安全里程碑”活动, 活动以班组为基本单位开展, 设定活动期限为1个月, 设置清晰、可执行的活动目标, 如“报表错误次数累计不超过2次”“月度考核中考核成绩低于85分人数不超过1人”“‘上车不系安全带’这种不安全行为次数累计不超过2次”等。在活动后期, 将各个班组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予以公示, 对达到里程碑目标的班组给予集体奖励。这种以小团队、小目标开展的活动方式, 通过团队间的比较, 用有限的激励实现了团队内部的相互监督、相互督促, 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我的属地我负责, 你的属地我有责”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责任得到充分落实。
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绩效
塔里木油田在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属地管理方法的同时, 也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的属地管理机制, 将属地管理中的一些好的做法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并在塔里木油田范围内推广。
第一, 塔里木油田积极探索创新属地管理模式, 产生了“我的属地安全我负责”“我的属地我负责, 你的属地我有责”“我要安全, 我会安全”等安全管理新理念, 属地主管享有所辖属地内的责、权、利。每位属地主管都要为自身和其属地区域的人员安全负责, 通过属地划分和安全职责的追踪考核, 将安全职责落实到各个具体的岗位, 落实“谁主管、谁负责”, 消除安全责任的“盲点”, 营造安全管理全员参与的氛围, 实现安全管理内容无缺陷、安全管理职责有落实。
第二, 塔里木油田制定执行性极强的培训管理和安全综合能力评估管理办法, 积极建立培训师管理制度。各基层单位结合属地的实际情况, 评估属地主管的安全需求, 制定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与培训需求矩阵, 并根据需求矩阵制定培训计划, 确保属地主管的安全能力能够满足属地要求, 实现“干什么、学什么”到“会什么、干什么”的转变。
第三, 建立完善安全绩效考核体系, 在以前的结果绩效考核的基础上, 融入预防绩效考核和管理绩效考核, 采用更多的正向激励方法引导员工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进行安全绩效考核过程中, 考核结果向所有员工公示化, 及时将考核结果通知到员工本人, 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业绩表现。
第四, 制定有效的评审和第三方审核管理制度, 及时纠正属地管理存在的偏差, 并全面提高属地内的安全审核质量, 健全和完善持续改进机制, 做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现自我修复。
塔里木油田在推行属地管理的过程中, 通过积极地探索、改进和创新, 不但丰富了属地管理的内涵, 也给塔里木油田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推行属地管理概念后, 各级领导的安全管理意识、管理能力大幅提高, 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明显提升, 各岗位员工的风险识别和控制的能力、属地内外的安全责任意识大为增强, 为油田的长期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安全责任风险及其规避 篇10
一、学校安全责任风险概述
要想了解学校安全责任风险,首先要了解学校安全责任的概念,根据我国《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的界定,学校依法对学生人身安全承担着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也就是说,中小学校没有在职责范围内尽到相关义务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学生就可以从学校这里获得赔偿。从大的方面来说,学校的安全责任可以分为物质设施与制度保障两个方面。物质设施指的是学校的校舍及其附属设施,学校提供给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一切设备设施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如学校的护栏、窗户、教具及体育运动设施等等都要符合国家的规定,此外还包括附属于学校的其他设施或物质,如学校食堂中的食品。而制度保障方面则指的是学校有责任建立和推行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保护在校学生。如学校的门禁管理制度、学生到校离校制度、体育运动保护制度等等。
而风险这个词的原意,人们普遍认为来源于航海业。因为在航海时,风的存在意味着损失的可能性,是危险的根源之一,风往往意味着风暴、触礁等灾难性的航海结果,所以用风险来指代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知,学校安全责任指的就是学校在承担保护在校学生这一责任时所同时面临的学生可能出现伤害事故的不确定性。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的风险问题更为突出,如果校园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是由学生所联结的一个个家庭受到风险问题的侵扰,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由于在校学生多为未成年人, 自我保护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很差,风险事件所带来的伤害往往要更高。正是由于学校所面对的安全责任风险更高、伤害更大,所以学校更应该树立和加强风险意识, 把风险降低到最低,在教育好学生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学生,同时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学校安全责任风险现状
1.安全教育的责任风险表现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偏重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尤其是如何在城市化背景下接受安全教育,往往是学校教育的软肋。
【案例一】范某为天津市某中学学生 ,在上体育课期间,教师赵某要求学生自由活动,范某在和同学打篮球过程中受伤,经鉴定为十级伤残。
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体育教师赵某在宣布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后,就离开了活动现场,结果不幸酿成了悲剧。在学校组织的自由活动中,可以安排一些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体发展水平相适宜的活动,同时对于体育教学活动也应该有具有相应资质的教师在现场进行指导与保护。范某在体育课期间受伤,且体育教师离开活动场地,所以学校负有一定的责任。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由于教师责任心不强所造成的校园安全悲剧。在这起事故当中,体育教师赵某没有考虑到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局限,忽视了对于青少年的保护,这种事故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案例二】梁某为辽宁省某中学学生 , 在校期间,因琐事与同学魏某发生口角,魏某扬言要找人殴打梁某。梁某找到自己和魏某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在简单调解之后没有采取进一步举措,在放学之后, 魏某协同几名同学共同殴打了梁某,致使梁某出现严重肌肉组织损伤,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在这一案例中, 虽然主要责任在学生魏某,但因为班主任老师没有对学生之间的矛盾引起足够的重视,说明学校的管理仍然有漏洞存在,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目前我国学校安全教育的责任风险不仅表现为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同时也体现在个别教师素质不够上。而责任心不强与素质不够又彼此产生影响,加重了学校安全教育的隐患。
2.安全管理的责任风险表现
与人为的安全教育缺失相比,更为严峻的是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学校目前的安全管理在很多领域存在漏洞,给了校园安全隐患以生存的土壤。
【案例三】2010年3月 ,福建省某小学门口发生特大凶杀案件,这起凶杀事件死亡8人,受伤5人,伤亡人员均为该小学学生,后经警方调查,该小学早晨7点30分打开校门,在此之前,已经有大量学生和家长在校门口等候开门,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这个时间段作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果。
类似事件近些年多次出现,主要责任当然是那些加害未成年人的杀人恶魔,但学校同样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每天开门之前聚集了很多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学生, 这就给实施犯罪留下了机会,如果学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变通一下,或者将具体的开门时间定的更早一点,或者在早上有专门的保安负责维持门前秩序,那悲剧都是有机会避免的。
【案例四】甘肃某小学某日中午五十余名学生在校午饭之后,出现肚子疼、呕吐、头昏等食物中毒状况。后经当地医院诊断,这五十多名学生确诊为急性食物中毒,经公安机关调查,学生食物中毒的原因是吃了学校食堂中的不洁食品导致。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像过去一样中午回家就餐, 这就需要学校提供午餐。而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则是把学校食堂承包给私人,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用以保障食堂的食品安全,但监管却没有跟上。这表明学校不仅需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而且要监督这些措施的执行,缺乏执行和监管的制度形同虚设,所以在本次事件中,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安全保护的责任风险表现
上文提及,我国已经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学校对于学生有保护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学校内的一切设施都要符合国家规定,不能危害学生的身心安全,比如学校的教学楼、校车、操场、体育器材等等。但在实际教学生活中,由于硬件设施不合格而导致的校园安全保护责任事故却时有发生。
直至今天, 我国中小学的危房比例仍然高达7.6%,面积1300万平方米[1],并且这些危房大都在较为贫困的西部地区。除了危房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学校之中,学校消防设施不足或陈旧,学校的照明、供暖、楼梯扶手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也并不在少数。此外,校车安全事故频发也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表现之一,随着我国农村生源的减少,农村大量中小学撤点并校,使得很多中小学生的上学距离变远了,出行方式由步行或自行车变为汽车。个别学校把校车承包给私人进行运营,私人运营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往往私自改装车辆,加大安全隐患,这种行为不仅必须承担安全责任,还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规避学校安全责任风险的对策
1.从理念层面上规避学校安全责任风险
要想成功规避学校安全责任风险,首先应该从理念上明确学校安全责任风险的范围以及概念,即普及学校安全责任的法律和法规。普及学校安全责任的法律和法规,首当其冲的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这就要求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以及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科目中,都应该增加学校安全责任的法律法规的内容。同时,要正视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情况,对目前在校的中年教师,也应该分期分批进行学校安全责任的继续教育,从根本上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
其次,应该加强家校合作。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最为重要的两个学习场所,只有这两个学习环境同时对学生提出要求和期望,教育的力量才能够事半功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对于危险的预知力和感知力不足,家庭和学校要同时给学生上好安全教育的“保险丝”,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及综合素质,遇到安全问题及时反馈,共同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
2.从制度层面上规避学校安全责任风险
在上文所提到的诸多案例中, 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校园安全事件中, 学校之所以必须承担责任,往往与学校没有制定或执行具体的安全制度密不可分,因此必须首先从制度方面着手,结合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个科学可行的校园安全制度,防范校园安全风险。
由于我国各地发展情况差距较大,各校的学情校情不尽相同,具体制度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但首先应该着手建立一个校园安全领导集体并设立专门的机构用以维护校园安全。把校园安全纳入到学校的重要工作中来,施行责任落实制度,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定好应急措施,要做到居安思危,校园安全无小事。
其次,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北京师范大学的座谈会上说道,“对这些害群之马要清除出教师队伍 , 并依法进行惩处,对侵害学生的行为必须零容忍”[2],习总书记所说的侵害学生行为,当然包括安全侵害,而“害群之马”也包括对于校园安全毫无责任感的教师。这就给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不仅仅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一名学生安全的保护者,要时时刻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上,领悟师生之间的安全关系,提升发现和解决校园安全风险的能力等等,学校也应该加强对于教师安全责任风险的教育,完善对于教师的安全纪律要求。
最后,要制定适应新时期、新情况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现阶段的校园安全责任风险多集中在学校食堂、校车等近十年来大量出现的校园新兴职能中,而相应的配套制度的缺失正是这些领域校园安全事故增多的原因。
3.从策略层面上规避学校安全责任风险
在理念和制度上建立起规避学校安全责任风险的屏障之后, 下一步就是要通过在策略上的调整,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借鉴国外学校处理安全责任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策略,“在履行好教育教学职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权不受侵害,以便更好地履行学校职能,才是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3]。
比如利用风险分担原则,将学校风险事故转移至保险机构, 当前社会保险的观念已经较为普及,学校可以把自己的一些职能让位于社会机构,与社会共同分担安全责任风险。实践证明,通过保险这种形式来分担学校的安全责任,既能够有效规避学校安全责任风险, 又能够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是一种很好的规避学校安全责任的方式。
此外, 还可以在学校开设一定的安全教育课程。校园安全由于其特殊性,所面对的是对风险了解甚少的未成年人,这就需要校方利用学生在校期间普及一定的安全教育知识。如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在校园内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课程,由消防安全部门配合开设,不仅有知识讲解,还有让学生实践演练的机会,收到的效果也非常好。除了消防安全外,其他诸如防暴、地震、急救等安全课程,也可以视情况在校园内开设,这些都能够有效补充学校安全责任风险在策略层面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胡继梅.中小学校安全责任风险及其规避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习近平.要清除教师队伍害群之马[OL].http://news.youth.cn/gn/201409/t20140910_5728484.htm,2014-09-10.
作为自律规则的网络责任 篇11
以日常生活分析见长的赫勒,对个性道德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她看来,个性道德属于后现代的范畴。后现代视角可概括为尊重、支持和包容多样性、差异化和多元性。这些也是个性道德不同于理性道德的基本特征。
赫勒沿用亚里士多德的做法,对好公民与好人进行了区分,二者的责任定位不同。好公民是政治性的,好人是道德性的。这与阿伦特的区分是一样的。好公民对政治性的——涉及正义或非正义的——行动尽责任;好人要对自己的行动和个性负责任,即要保持正当性,保持自己的自律、自己的个性。好公民与好人在进行事关责任的选择时,出发点不同,好公民承担责任基于政治的选择,好人承担责任基于的是生存的选择。生存的选择又区分为差异性范畴下生存的选择(under the category of the difference)和普遍性范畴下生存的选择。赫勒认为好人的标准主要在于按照普遍性范畴下生存的选择——即社会道德——来行事。
对责任来说,并非把道德引入经济本身的规则,就可以完成对物化理性的扬弃。传统道德虽然在关照他者的存在和主体间性方面,可以超越经济人理性的责任对社会责任、甚至社会化责任的忽视,但它仍然可能带来对责任本身的僭越。原因来自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在委托-代理这种现代性结构下,社会责任可能有被权力僭越的危险,出现代理人自己不负责任,却将责任推给社会。在犬儒主义的氛围中,社会责任话语,可能演化为表里不一。如台上道貌岸然,台下男盗女娼;或说一套,做一套。这造成自律的意义被大打折扣。二是自律本身如果不能辨别清楚责任的语境,有可能造成普遍原则与具体情况的冲突,从而在面对具体责任时超越自身的认识水平或履行能力,加大自律的成本。例如扶老人引发的一系列纠纷就与此有关。因此,还需要有他律之外的进一步的规则。
在新商业文明中,需要更深地探讨到底什么是好人的标准。这涉及自律的规则。
赫勒对个性并没有明确定义,但可以看出,她比较强调的是个性与普遍性的个人道德的联系。她雖然详尽分析了个性道德及其责任,但没有明确指出,个性化道德应是异质性的。从新商业文明角度讲,好人不仅与道德普遍性相联系,而且“差异性范畴下生存的选择”也是好人的必要条件。这是同传统最大的不同所在,以前不认为是这样。因此,我们需要从生活世界的观点出发,在“普遍性范畴下生存的选择”和“差异性范畴下生存的选择”之间,建立起程序性的联接原则。
首先,应明确善先于规则的原则。
责任作为规则,基于对意义的认同。意义认同的对象是自我。这里的自我,只是指自我的权利,以与责任对应。符合自我的,对责任来说是有意义的。责任要确证的需加以认同的自我——有意义的自我——是善。自我具有价值,但价值不等于意义。有价值的只是理性的善,此外还有自然的善。自我的价值与自我的意义,只有在理性中才是同一的。对更普遍化的情形而言,这种同一只是特例。这意味着,特例来源于自然存在,它本身并非源头。
什么是善,或者说,什么样的自我才能称为好人,不能仅仅根据责任的文本来确定。因为形成为文本规则的,已不是本原的善。本原的善先于规则存在。“‘传统’属于他律的社会”,“由并非它自己发出的命令来引导——这些命令源于外部的力量”。自律的出发点是,认识到“人造之物亦能为人所废弃”;否则,善就只能是他律。这个原则就是鲍曼指出的:“‘善由民众大会与人民所认可’,该原则先于他们对人民服从法律的要求”。新商业文明要把责任规则建立在自律基础上,首先就需要明确,规则不是自上而下,或来自所谓“传统”,它是由新商业文明的实践者所认可的。只有他们认可,才会遵守。
其次,责任需要自我建构。
正如鲍曼深刻指出的:“没有个体成员的自律,就没有社会的自律。惟有其成员被赋予了选择的权利与资源,而且永不背弃这一权利,不会将此权利让渡于他人(或他物),社会才是自律的,是自我选择与自我治理的。一个自律社会是一个自我建构的社会;自律个体是自我建构的个体。”
原因在于,“个体没有现成的认同,认同需要个体自身去建构并为之负责”。在新商业文明中,自我日益碎片化、多元化。包容多样性,成为新文明中的自我不同于传统文明中的自我的要求。那种“我思”型的自我,由他律的力量建构的自我,已不能成为责任的完全主体。作为网络规则的责任,需要从主体的自我生成中,建立规则的基础。
这一条表明,责任的根本的根据在于不可让渡的自然权利。代理或代表是第二性的,他律的根据,从根本上说,也来源于自律。任何人都不应该从根本上颠倒这种关系。
第三,责任有赖于认同中的意义循环。
对于作为责任主体的自我来说,以文本规则形式确定下来的意义,与行为中自然生成的意义,并不是零和关系。
只有责任文本,而脱离它的具体的主体,及其当下与此在的语境,责任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东西;只有语境而没有语言,责任话语就成为孤魂野鬼。
不如把它们视为固化(fixity)和流变(fluidity)之间的关系,象齐美尔总结的文化冲突实质那样。责任是涌现和生成着的,它在人们形成关于自我的共识的地方,凝聚成形;又在网络的延异之流中,伴随差异性范畴下生存的选择,变化多端。
可以从可操作角度,把它们当作意指关系。文本作为能指,行为作为所指。自我的意义就在于二者之间的循环。不排除在二者中间,还会有类似惯习的图式,作为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桥梁,最终通向心物一元。
为此,网规需要探索一套程序性的解释规则,处理责任权变。我对规则程序上的事并不在行,说不出这样的规则到底应是什么样。不过,我个人觉得,方向应是“语言转向”。借鉴几十年来这个方向上积累的丰富资源,应用在网络行为上。
以上所说这些,并不是否定法律、传统道德在维护责任方面的作用,而是指出在它们作用的空白地带,还有许多新的工作要做。所谓后现代,无非是自找着要主动承担责任。
论网络侵权的责任承担 篇12
一、网络侵权客体的分类
(一)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商业秘密。在互联网环境下侵犯著作权一般表现为转载或者下载著作权人的作品,擅自更改内容或者在作品上署名等行为。网络中侵犯商标权主要体现在在网络上抢注域名造成商标侵权或者在自己的网页上使用他人已经有点名气的商标作为链接提高本网页的点击率侵犯商标权。侵犯专利权在网络中主要体现在网络交易中。侵犯商业秘密在互联网环境下一般是由企业内部员工泄露或者黑客入侵等。
(二)侵害人身权的行为
网络侵害的人身权主要有四种。第一,侵犯姓名权,擅自使用他人的姓名在网络环境中发表一些不属于真正当事人的言论或者盗用他人姓名发布一些宣传广告等行为。第二,侵犯隐私权,是指在网络中不正当的泄露或披露他人的个人资料。第三,侵犯名誉权,网络上侵犯名誉权是指在网上捏造或者散布虚假消息败坏他人名誉的一种行为。第四,侵犯肖像权,网络上侵犯肖像权体现在侵权人没有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在网络上用当事人的肖像为自己谋利的行为方式上。
(三)侵害虚拟财产的行为
虚拟财产不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财产,它是存在于网络中的虚拟的财产不能用于现实中的购买行为。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一些网民长时间处于网络环境中致使网络商开发了和真正的社会里的货币相联系的虚拟货币。这一情形的发生使得虚拟财产走进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由此引发了一些侵害虚拟财产的行为。
(四)侵害债权的行为
侵害人在网络上通过一些特定的程序引诱一些网络用户上当使得他们付款骗取财产或者通过网页欺骗侵犯受骗人的债权。
二、网络侵权中主体的责任分担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
现代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有些会既提供技术又提供内容,但在这里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被限制在了只提供技术服务,在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归责时很多国家适用的是过错责任。
采取过错责任原则的理由:第一,若是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其它归责原则,将使网络服务提供者将大部分的精力用于预防侵权和避免承担责任的方面,严重阻碍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第二,起初规定严格责任是为了适用于一些特殊的行业,如工业灾害,高度危险等,而网络服务提供者显然不是这一类的。第三,从技术层面来看,网络技术是因其高效快捷的传递方式而备受人们青睐的,若是让网络服务提供者每一项都要审查却是与其本性相悖,而只要是技术就有其局限性,因技术的局限,监控有限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内容广泛、随时都在更新的信息中筛选有侵权的信息是不可能实现的。第四,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国家都在法律中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的是过错责任。
(二)网络用户
网络用户包括法人、自然人及非法人组织,网络用户应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应该包括连入国际网或国内网,甚至是局域网的用户。这些网络用户在一般情况下应该适用过错责任,在特殊情况下应该采用严格责任归责。
网络用户在网上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两种:浏览和下载,浏览可以看做是传统意义上的“看”,“看”不属于使用作品不是侵权行为,但在网上只要浏览就会被网络用户的计算机暂时复制,在传统侵权法中,暂时复制也是侵权的一种,计算机自主的记录行为不是浏览者能左右的,且浏览者不存在故意和过失,若这样都要被归责,将使网络用户少用甚至不用网络,阻碍了网络的发展,所以,一般情况下该对网络用户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特殊情况下的严格责任,网络用户不仅仅会在主观上有过错时才会对其他人造成损害,在损害事实客观存在的情况下,网络用户也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网上执行职务(查询账户之类的)时,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害。
(三)网络产品生产经营者
网络产品是指网络计算机、网络软件和其他网络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该适用严格责任归责,理由如下:第一,网络产品是实现联网的必备物品,全球联网的用户都将使用这些产品,若网络产品有缺陷或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受害人的范围将扩大至全球,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第二,消费者本来就处于弱势,在网络产品的消费者中他们的弱势更加明显,只能在现有的产品内选择,而对消费者的倾斜保护是各国普遍认可的。
(四)网络信息提供者
网络信息提供者在本文中是指网络服务提供商中专门提供网络内容服务的,设立网站或者创建网页是他们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网络信息提供者侵权按不同的情形分别适用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第一,适用无过错责任,网络信息提供者没有经过版权人的许可直接在网络上实施传播作品和规避技术等侵权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被侵权人难以找到网络信息提供者侵犯其版权的证据,若是用过错责任归责将使被侵权人难以维权,导致网络信息提供者更加嚣张的侵犯网络用户的版权。第二,对除侵害版权之外的其他侵权行为,被侵害人在这些侵权行为中能比较容易的找到侵权的证据,所以归责原则应当适用过错责任。
三、我国网络侵权责任制度完善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侵权责任制度
从立法方面来说,在我国直到现在仍然是用行政规章、司法解释等层面的规定来作为解决网络上发生的侵权行为的主要方法,虽然《侵权责任法》和《规定》对网络侵权又增加了一些规定,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是不完整和滞后的。网络发展的越来越快,现在急需的是一部完整规制网络侵权的法律。
从道德和公民维权意识来说,网络上的公民道德缺失也是导致网络侵权频发的原因,这就要求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传播有正面影响的思想,加强对人们的教育,提高公民维权的意识也能抑制网络侵权的发生。
(二)明确网络侵权的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
我国在不同的法律规定中对网络主体的概念规定的不一致,在不同的法律中同一个概念指代的对象不一样。这要求国家需要先统一概念才能更好的对不同的主体规定不同的归责原则,才不会引起阅读者的误解。通过对不同国家网络侵权归责原则和不同主体承担的责任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在普通情况下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应该采用过错责任,在特殊情况下应适用严格责任。
(三)推行网络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网络环境和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我国已经在微博领域采取了实名制,但这还不够,网络侵权不仅发生在微博传播中,而且大多数人对于实名制其实是有抵触的,这就需要对民众正确的引导和向民众宣传。网络实名制的推行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所以在推行网络实名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民众个人信息的保护,可以从提高科技手段和加强立法来实现。
通过对网络侵权的主体和归责原则的研究使我们对网络侵权的了解更加深刻,同时有助于网络侵权立法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丛立先.大数据软件服务的版权侵权责任析论[J].中国版权,2014,(6):38.
【网络安全责任】推荐阅读:
机关网络安全管理责任06-05
网络安全责任承诺书08-16
教师网络安全责任书09-06
局网络安全责任书11-03
学生网络安全责任书01-03
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书(承诺书)06-19
磐石网络之公安部互联网信息安全责任书09-25
网络责任感07-12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