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生存性研究(精选5篇)
网络可生存性研究 篇1
0前言
在信息网络系统固有的脆弱性、人为的管理漏洞和操作失误、以及客观存在的攻击和破坏行为等问题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建立具有良好生存能力的信息网络系统,较好地保护系统的关键服务和关键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前比较成熟的信息网络生存技术不多,在设计时就考虑网络生存性的信息系统较少,所以有必要先对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进行有效评估,为进行合理的维护和技术改造以增强信息网络系统生存能力提供依据。
SEI的CERT/CC的SNA方法为生存性分析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思路和可供参照的实践经验,但该方法仅仅提供了一种生存性评估的粗略框架和定性分析,并未给出分析的详尽技术手段,也未给出生存性的具体量化指标;S.Jha等对SNA方法进行改进并提出了一种生存性评估的系统方法;郭渊博等对分布式系统服务的生存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定量分析;包秀国通过将网络系统简化为数据流图,并根据数据流图的连通性对系统生存性进行分析;林雪纲等对SNA中的3R模型进行研究,通过考察系统面临攻击时提供服务的能力获得生存性图,为提高系统生存性提供了依据。从Westmark统计结果可知,现有的信息系统生存性评估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定性分析上。本文引入德尔菲(Delphi)法研究确立了科学实用的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估模型,较好地克服了评价标准复杂、人为主观差异、认知能力模糊等诸多不易定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更合理有效地完成了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
1 确立信息网络系统生存性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的关键之一是选取和建立可量化且可操作的性能指标,这将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目前,对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价指标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较少。而在国外则缺乏统一规范,存在对指标的描述过于简单、不全面等问题。本文在确定网络生存性评价指标体系时,采用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德尔菲法(Delphi)。首先,通过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要素作出概率估算,借助系统分析,初步拟定评价指标;然后,综合多位专家的经验与主观判断,对各指标的重要度进行评价;最后,发挥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的作用,使分散的评价意见逐次收敛到协调一致的结果上。由此得出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价指标体系:
(1)可靠性:信息网络系统在一个特定时间内能持续执行特定功能的概率,侧重分析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连续性;
(2)可用性:对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和不安全交替变化过程的一种量化,着重描述系统正常运行的可能性;
(3)机密性:信息网络系统的文件数据等不为未授权实体所知,主要表现为不被未授权用户获知的可能性;
(4)完整性:信息网络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质量,不出现错误的系统变化;
(5)抗攻击性:即信息网络系统防止非法访问,防范未经授权使用资源或以非授权方式使用资源,并有效防止黑客入侵和抵御计算机病毒攻击的能力;
(6)可恢复性:即网络系统在受攻击后限制损害程度,保存受危害的信息,在任务运行期间维护并修复基本服务和其他所有服务的能力;
(7)自适应性:信息网络系统根据入侵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改进生存策略以抵抗并识别未来潜在攻击的能力。
2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较好的用于涉及多个模糊因素的对象的综合评估方法。模糊综合评判决策的数学模型由因素集、评判集和单因素评判3个要素组成,其步骤分为4步:
(1)确定因素集U={U1,U2,U3,……Un};
(2)确定评判集V={V1,V 2,V 3,……Vn};
(3)确定单因素评判Uij→f(U i)=(ri1,ri2,ri3,,rin)∈(V),通过模糊映射f可以诱导出模糊关系Rf∈(U×V),Rf(U i,Vj)=f(u i)(v j)=rj,得出模糊矩阵:
其中0
(4)综合评判对于权重A=(a1,a1,an),进行取大取小(max-min)合成运算,即用模型M(∧,∨)计算,可得综合评判:
3 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数学模型及算法实例
3.1 确定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判因素集
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硬件、又有软件,既有外部影响、又有内部因素,而且许多方面是相互制约的。根据实际的系统运行状况,确立科学的评判因素集合,可以有效解决评估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应用问题。在下面实例当中确立了7个因素来组成评判集U:U={可用性,可靠性,机密性,完整性,抗攻击性,可恢复性,自适应性}。
以上因素基本涉及到了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核心技术,评判因素的权重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赋予不同的权值。在这里假定权重如下:
权重也可以通过评估的具体对象对各因素权重进行适当调整。
评判因素集为U={U1,U2,U3,U4,U5,U6,U7}
评判因素权重为A={a1,a2,a3,a4,a5,a6,a7}
且这里:a1+a2+a3+a4+a5+a6+a7=1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模糊综合评价过程本身不解决评判的各个因素间因相关造成的评价信息重复问题,因而在进行模糊评价前,因素的预选处理特别重要。在本实例的评估过程中选用了一些比较基础的因素来进行评估。
3.2 确定综合评判集合及其分量值
评判集V及其分量值的确定才使得模糊综合评价获得一个模糊评判向量Vm,被评价网络系统对应各评判级隶属程度的信息通过这个模糊向量表示出来。根据使用的经验,分量值的确定也应该使用习惯中的区间中位数为好,分布也较合理。每个专家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来评定参数指标项目选择中的权重,而他的主观经验及看法,形成一个评判级的分量值集合:
V={很强,较强,强,中等,弱,较弱,很弱},模糊评判向量集Vm={V1,V2,V3,V4,V5,V6,V7},其中,假设:
在对实际问题处理时,为了能充分利用综合评判带来的信息,也可对评判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将评判集的等级用一分制数量化,则将评判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总分。
3.3 评价专家团体及其权重向量
在评价选择中,专家的级别就是对参评团体的一个分类,有高级级别、中级级别、初级级别,其评价结果视其不同的级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分别为:0.55,0.30,0.15,则评价专家团体集和权重向量分别为:
T={高级级别,中级级别,初级级别}T={0.65,0.15,0.2}且f1+f2+f3=1
3.4 利用模糊运算,求得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综合评估结果
(1)由级别相同的评委对同一网络系统进行评估,形成一个矩阵,记为R
其中rij为第i个专家对第n个网络的第j个参数指标的评价结果;R反映了评价表中评价指标集U与评价等级值V之间的关系。表明了被评信息网络系统,在每一个指标上属于各个等级的程度(隶属程度),它是指标集U到评语等级值集V的模糊关系。为了更具体地了解整个评判过程。这里假定给出评判矩阵为:
通过上面两步的计算,可以得到假设中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综合评判的结果:
B′=(0.17 0.13 0.13 0.17 0.17 0.17 0.08)可以得到这个信息网络系统的生存性分数为:
T代表的是一个向量的转置。
(3)上面得到的是一个级别或一类专家对某个信息网络系统的评价结果,当不同级别的专家或管理员进行评价时,可以得出不同的评判矩阵,进而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B,再根据不同的专家级别权重给予加权平均,可得到所有专家或管理员对同一个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平均分值
4 结束语
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是一个热点研究课题。为减少诸多模糊不易定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本文引入德尔菲(Delphi)法研究确立了合理实用的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给出了基于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及其评价数学模型,并结合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使用评价模型进行评估的步骤,所得评价结果与实际比较吻合,为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是从实践角度来看,利用本文提出的评估模型,还有大量复杂的工作要做,如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等级的划分以及评价人员素质的分类、评价系统权重的设置等,这些都是下一步研究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ead N R,Ellison R J,Linger R C.Survivable network analysis method[R].Technical Report.CMU/SEI-2000-TR-013.2000.
[2]Jha S,Wing J,Linger R,et a1.Survivability analysis of network specifications[c].I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pendable Systems and Networks.2000.
[3]郭渊博,马建峰.分布式系统中服务可生存性的定量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2.
[4]包秀国,胡铭曾.两种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生存性定量分析方法[J].通信学报.2004.
[5]高献伟,林雪纲,许榕生.生存性分析方法中的3R量化分析方法[J].计算机仿真.2004.
[6]Westmark V R.A defini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 survivability[C].In:Proceedings of the37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HICSS’04).Big Island.Hawaii.2004.
[7]林雪纲,许榕生等.信息系统生存性分析模型研究[J].通信学报.2006.
[8]肖志力,何明等.网络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评估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
[9]王健,王慧强等.信息系统可生存性定量评估的指标体系[J].计算机工程.2009.
网络可生存性研究 篇2
1.从“封杀”的失效到“把关”的重写 191月18日,全球50万互联网户同时收到了一封名为“德鲁奇的报道”的电子邮件。打开这封邮件的人们意外的得悉了一个绝对爆炸性的头号桃色新闻:23岁的前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的艳情故事,就这样绘声绘色地如同瘟疫般一瞬间传遍了全世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一则被所有主流媒体封杀的报道要么永远的死掉,要么留在少数人记忆里成为历史的遗迹。而这条被封杀的“天字第一号“桃色新闻,竟从德鲁奇自办的个人网站透过因特网实施了“大众传播”。此后,网上发布的“斯塔尔报告”先于电视等传统媒体披露了内情,在一夜之间让所有的人都陡生“兵临城下”之感。与传统的新闻采制、编辑、检查、传播模式不同,因特网以高速而庞大的通道向人们表明:主流媒体的封杀面临失效的尴尬,教科书中的“把关人”概念遇到强劲的挑战。正如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鲁宾斯坦所说,因特网使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
2.新媒介即新信息 麦克卢汉在其经典著作《人的延伸DD媒介通论》中提出:“媒介即信息”。他十分睿智地预见到:任何创新的技术都将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信息存储和传播方式的更新并非消极的“包装换代”,而是积极的作用进程。简单地说,因特网创造了一种“超文本”的全息链接模式,用数字存储和记录人类历史的时代仅用0和1就可以得到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并十分方便的实现各种文本的垂直、水平链接,传统媒介的技术优势和传播潜能被“最大化”整合:如一段文字中的关键词可以链接到一篇背景分析、一条影像资料或是一个全新的页面等,可以从一张照片链接到作者的个人网页去跟他本人聊天,受众的认知欲望获得“极乐化”的释放。各种传媒的信息处理模式被链接、整合到同一个“平台”,长此以往,受众将逐渐适应新媒体和新信息。这或许意味着从事传统媒介业的人不得不逐渐改变加工信息的观念和技能,因为当未来的人们像今天读书看报看电视一样与因特网为伴的时候,没人可以置身“网”外。
3. 即时“速溶”的参与和快乐。LHZ的老底最先是在网上被揭穿的。虽然同时有许多人在网上为他歌功颂德,但真伪是非还是一辩就明。在“LHZ的新闻专栏”中常有不知名的电子邮件发表政见,其理论水平却不可小视。不署真名的“他”已经从随时随地参与到重大事件中得到“速溶”的满足和快乐,这种个体化、私密性的即时参与方式正是网络区别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人们拥有真实的话语空间,表达的真实和角色的隐匿统一起来,表达的自由与参与的快乐整和起来。一个叫“big boy”的网上聊天者与自称“mini girl”的人相互倾吐时,不必在乎对方是谁,这种非角色化、非社会化的交流方式衍生出人们之间新型的平等自由的网际关系。当然,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自由的表达中难免搀杂着不知来源、不负责任的谣言和谩骂;信息数量的陡然增加,使未经甄别的伪信息大行其道。
网络可生存性研究 篇3
1航空网络特征评价
1.1航空网络统计特征简介
小世界效应是指在大尺度复杂网络结构中任意两点之间存在着一条相对很短的连接路径[2]。
网络中两个结点i和j之间的距离dij定义为连接这两个结点的最短路径上的边数。网络中任意两个结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称为网络的直径,记为D[3],即
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定义为任意两结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4],即
其中,N为网络结点数。有时平均路径长度又称为特征路径长度。
一般地,假设网络中的一个结点i有ki条边将其与其他结点相连,这ki个结点就称为结点i的邻居。显然, 在这ki个结点之间最多可能有ki( ki- 1) /2条边。而这ki个结点之间实际存在的边数Ei和总的可能的边数ki( ki- 1) /2之比就定义为结点i的类聚系数Ci[5],即
许多复杂网络的度分布可用幂律形式P( k) ~ k- γ来更好地描述,如图1所示。幂律分布函数具有如下无标度性质[6]:
考虑一个概率分布函数f( x) ,若对任意给定常数a,存在常数b使得函数f( x) 满足“无标度条件”
则必有f( x) = f( 1) x- γ,γ = - f( 1) /f'( 1)( 5)
网络直径是指复杂网络中距离最远两点间的距离。若在航空网络真实反映出来,则是拥有最多站点的航线的站点数目。
结点的介数则是指网络中经过某结点的最短路径数目,其侧面反映了结点的综合影响力,各种交通枢纽都是介数较大的结点。这对于在现实网络中发现和保护关键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2航空网络拓扑图的绘制
本课题选取的是2005年的美国航空网络和中国航空网络,其中美国航空网络由332个通航城市、2 461条直飞航线组成,中国航空网络选取了2005年其中30个最主要城市作为通航城市,组成了274条直飞航线。其中所涉及到的网络数据全部来源于互联网[7]。
将美国和中国航空网络数据 . net文件读入Pajek软件后,单击Draw按钮就可以得到航空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如图2和图3所示。
1.3中美航空网络的统计特性
美国是发达国家,航空网络的发展已到了一定阶段且已基本成熟。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航空领域已经日趋成为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业,但毕竟还未发展成熟,容错率和抗击打能力仍不足。通过静态统计特征值: 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结点介数、网络直径、类聚系数等来分析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航空网络模型。
通过Pajek软件对中国和美国航空网络进行关于统计特征的计算,得到中国航空网络的基本统计特性, 平均度: 15. 967,平均路径长度: 1. 444,网络直径: 5,平均类聚系数: 0. 472,平均结点介数: 0. 325。
美国航空网络的基本统计特性,平均度: 12. 808,平均路径长度: 2. 738,网络直径: 6,平均类聚系数: 0. 396,平均结点介数: 0. 204。
对比两国航空网络模型的统计特征值,大体可知中国航空网络具有高类聚系数,呈现小世界网络的特征。
2可生存性分析
2.1随机攻击下的可生存性分析
随机攻击即以一定比例随机移除结点,网络在随机破坏作用下的网络生存性,主要根据Pajek的强大网络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来评价航空网络。因此,就在此基础上进行随机性攻击[8]。对于航空网络而言, 随机攻击主要指一些随机因素造成一个结点( 城市) 的失效。随机攻击假设通常的随机性攻击指的是网络中的结点以某种概率被随机的攻击和破坏[9,10],以中美航空网络为例,考虑到航空网络中的机场城市数目较多,因此文中按照前0% ,10% ,20% ,30% ,40% , 50% ,60% 的结点比例随 机删除网络中 的结点,利用Pajek分别得到遭受随机删除结点后的平均长度L,并得到平均长度变化趋势图。
由图4可知,中国航空网络在遭受10% 随机打击时,平均路径长度变为1. 478,直至增加到删除结点50% 时,平均长度变为1. 67,这说明中国航空网络中各个通航城市之间联系紧密,而不会因为某几个结点的移除而变成网络崩溃。然后随着移除结点的比例逐渐增加,直到60% 时,航空网络之间的联系遭到了严重破坏,一直到彻底崩溃。而美国航空网络则在50% 以内的打击下,网络基本没受影响,而在随机打击了60% 的结点后,平均路径长度仍为2. 2,各通航城市之间保持较高的连接性。
在对航空网络的评价分析中,移除比例分别为0% ,10% ,20% ,30% ,40% ,50% ,60% 进行随机攻击航空网络,通过统计剩余可攻击航线数N来表征航空网络的完整性和可生存性。
分别统计中美航空网络可攻击航线条数N,通过Pajek强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得到以下可达航线数N与移除结点比例的趋势图,如图5所示。
中国航空网络在随机攻击下的可达航线数逐渐下降,即网络总边数会急剧下降,一直到40% 时,网络总边数变为1,即网络已遭到严重破坏。而美国在遭到移除60% 的结点时仍有1 000多条航线,两组趋势图均说明中国航空网络在随机攻击下具有一定的可生存性,但其随机打击下的生存性不如美国。
2.2蓄意攻击下的可生存性分析
为得到在蓄意攻击下,网络的生存性特点,选择删除结点的办法。为使这两个网络尽快的崩溃,因此选择攻击网络中度最高的结点,将它们依次删除,然后在Pajek中删除网络中指定的结点。
由于所选航空网络模型的结点数比较多,因此选择采取按百分比攻击度排在前面的结点,假设选取蓄意攻击前0% ,10% ,20% ,30% ,40% ,50% ,60% 的结点,然后分别绘制出中国和美国的航空网络在遭受蓄意攻击情况下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蓄意打击总边数等统计特性趋势图,通过对比其中的性能指标来对比其可生存性,如图6和图7所示。
从以上两组图中可以看出,当网络遭受蓄意攻击时,平均长度急剧上升,当打击到30% 结点或当蓄意攻击前40% 的结点时,平均最短距离为0,即中国航空网络之间不连通。当攻击10% 结点后,中美航空网络中的大部分的结点之间都是连通的,可相互到达。当攻击前40% 的结点时,中国航空网络整体结构已遭到严重破坏,直至当蓄意攻击网络中60% 的结点时,中国航空网络已经完全断开连接。而从图7中可以看出,即使蓄意攻击网络中的前60% 的结点,美国航空网络中的大部分结点还是连通且可到达的。由此可见,美国航空网络在蓄意攻击下的可生存性远优于中国。
说明美国航空网络在蓄意攻击下具有更好的可生存性,可见发达国家的航空网络较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稳定性。
3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运用Pajek和复杂网络理论的观点和方法针对国内和国际的航空网络建立不同的可视化模型,以中国和美国的航空网络的模型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美国是发达国家,航空网络的发展已基本成熟。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虽航空领域已日趋完善,但毕竟还未发展成熟,容错率和抗击打能力仍不足。研究表明, 中国航空网络仍是一个小世界网络。
从受众角度探寻网络广告生存之路 篇4
摘 要: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网络广告已成为这一新兴媒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我国网络广告发展刚刚起步,但随着网站的不断增多、信息量的不断增大以及电子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对传播媒介、社会企业、广告人及受众都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网络广告必将成为一种主要的广告形式之一,基于网络广告最具特质的双向交互传播模式,受众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地提升,因此,本文试着从受众这一角度来谈谈网络广告的一些基本知识和中国网络广告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网络广告 受众 受众心理 广告策略
一、互联网和网络广告的发展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传递广告信息的媒体和形式越来越多,媒体种类不断丰富。其中,互联网、直邮、店面陈设、电视直销等新型媒体脱颖而出。特别是互联网,成为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商普遍看好的媒体。
互联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自诞生起Internet的发展便非常迅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呈现出指数性发展趋势。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5亿,估计到2005年全球约有8亿人上网。最近我国互联网发展也呈现喜人态势,来自CNNIC的最新调查显示,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艾瑞市场咨询根据CNNIC历次中国网民调研数据,并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预测,2003年以后的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将比以前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并以30%至23%左右的数据每年持续增长,2005年突破1亿人大关,20中国网民将达到1亿5千万人。有研究人员针对20世纪出现的三大创新媒体―收音机、电视及网络的普及速度作过比较发现,电视经过13年积累了5000万观众,收音机经过了38年,而网络仅在5年内就拥有了同样的势力。世界上一些商家观察到互联网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决定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并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介入其中。这一举措最终使因特网在1995年就彻底完成商业化,且获得全球性推广。
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网络广告最早起源于1993年的美国。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在世界范围的快速普及,导致了网络广告业的迅速崛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Internet的注册网址中,商用网址已经占了51%以上,网站数量已经达到几百万个,这些网站本身成为网络广告的巨大客户和媒体。据Forrester Research公司日前的报告称,截至目前,欧洲的网络广告公司的注册资金已达7.93亿欧元。到20这个数字将会增加到14亿欧元。另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5年,欧洲网络上的广告会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而意大利网络广告量的年增长速度将是超过欧洲平均值的12.7%。
与国际互联网上的网络广告惊人的高速增长相比,目前我国网络媒体的广告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在193月,传播网站是Chinabyte,广告表现形式为468×60像素的动画旗帜广告。Intel和IBM是国内最早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我国网络广告一直到19初才稍有规模。历经几年的发展,网络广告行业经过数次洗礼已经慢慢走向成熟,来自上海艾瑞市场咨询公司网络广告监测产品iAdTracker对2003年中国网络广告统计数据显示,7月网络广告投放总额达到了8763万元,成为网络广告投放最高的月份,比6月增加了14.8%,应该看到的是,虽然去年4~6月之间中国遭遇了最为严重的“非典”的侵袭,但网络广告却并没有受到负面影响。根据iResearch的预测,2003年中国网络广告收入将达到7.8亿元,比2002年增加2.9亿元,增幅达到59%,同时,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将会以每年38%左右的幅度增长,并且在2005年将会达到15.5亿元。
二、网络广告的形式
那么什么是网络广告呢?根据搜狐网络营销和TOP广通的解释,网络广告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这种载体,通过图文或多媒体方式,发布的赢利性商业广告,是在网络上发布的有偿信息传播。它与其他传统广告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是在互联网这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平台上发布的。
网络广告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拥有灵活多样的广告投放形式。但是,目前全球网络广告的形式主要还是以横幅式广告(Banner)出现较多。当前网络广告主要有以下几种投放形式:
1.横幅式广告(Banner):又名“旗帜广告”、“页眉广告”,是最常用的广告方式。通常以Flash、GIF、JPG等格式定位在网页中,同时还可使用Java等语言使其产生交互性,用Shockwave等插件工具增强表现力。与其他网上广告相比,横幅式广告是最为有效的直销工具。
2. 按钮式广告(Buttons):又叫“图标广告”,属于纯标志型广告,一般由公司的一个标志性图案或文字组成,以按钮形式定位在网页中,比横幅式广告尺寸偏小,表现手法也较简单。按钮广告的不足在于其被动性和有限性,它要求浏览者主动点选,才能了解到有关企业或产品的更为详细的信息。
3.邮件列表广告(Direct Marketing):又名“直邮广告”,利用网站电子刊物服务中的电子邮件列表,将广告加在每天读者所订阅的刊物中?
4.电子邮件式广告(E-mail):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免费发送给用户,一般在拥有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的网站上常用。
5.赞助式广告:一些企业在网站赞助与其相关的页面或栏目,赞助的方式有内容赞助、节目赞助等许多种。赞助商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展示品牌,进行市场调查,获得广告收益;还能够用各种谈得来的方式与访问者进行交流。这种广告放置时间较长,且无需与其他广告轮流滚动。
6.插页式广告(Interstitial Ads):又名“弹跳广告”、“蹦出广告”,广告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站或栏目,在该网站或栏目出现之前插入一个新窗口显示广告。此种广告是众多网络广告中最讨人嫌的广告形式。在你打开一个网站的首页同时,会自动跳出另一个幅面较小的页面,只要你点击就可以出现相应的链接页面。倘若你不理睬它,它就一直待在那儿直至你将它关闭。
7.互动游戏式广告(Interactive Games):在一段页面游戏开始、中间、结束的时候,广告都可随时出现。并且可以根据广告主的产品要求为之量身定做一个属于自己产品的互动游戏广告。
8.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牌)广告:BBS是一种以文本为主的网上讨论组织。参与者可通过BBS进行网上聊天、发表文章、阅读信息、讨论问题等。BBS成员可以阅读到大量公告也可发表自己的公告,或回复他人的公告。BBS有不同的类型和网站,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BBS发表自己的公告。
在以上几种网络广告方式中各有特点,因此,企业在决定做网上广告之前,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整体营销策略、企业文化以及广告需求,将其与企业融合,真正发挥网络广告的作用,使网络广告成为企业营销的有利促销策略。
三、从受众的角度分析网络广告的优势和劣势
网络广告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个性化的广告形式。消费者早已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选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喜好,选择是否接受以及接受哪些广告信息。以前,我们往往把广告的效果简单地等同于它的制作过程,而忽视了受众对它的接受过程,或者忽视了受众在接受广告方面的特殊心理。其实做广告更像是打心理战,而不是一种艺术创作。对于网络广告来说了解受众对于广告的接受心理,更是胜利的前提。
(一)受众对广告的接受过程
从受众对广告的接受过程看,其心理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感知、接收、记忆、态度、行为。
1.感知是广告对于受众产生效果的首要环节,一般只有让人们知道一个广告的存在,才会引起接下来的各种反应。在这方面,网络广告既有优势又有劣势
允许受众拉出信息,一向被认为是网络的最大优点之一。网络广告也就顺理成章地遗传了这一基因。但是,事实却提醒我们,需要被“拉出来”的广告,实在是很难让人“感知”。指望人们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网上,注意到每一个广告,是不现实的。这方面,传统媒体的广告就要好得多,即使是人们一看到广告就开始换台,或者上洗手间,那种强制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上,引起了人们的不快,本身就是一种刺激。而人们接下去的反应,正是在感知到广告的前提下。“弹出式”广告,是网络广告对传统强制性广告的一个抄袭。但它的缺点是,身手不够敏捷,以至于大部分人都可以在窗口弹出来的同时,就枪毙了它。当然,也有些窗口是死活也关不掉的,但是这反而造成了受众的一种逆反心理,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效果可言。
网络广告最大的优势是赏心悦目,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等形式,又可以采用电影、三维空间展示等形式,将产品的外观、性能、用途、使用方法、价格、购买方法等信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用户面前。网络广告制作集声、像、动画于一体,受众既可以像广播、电视一样得到听觉与视觉的刺激,又可以获得阅读报刊、杂志等平面广告的感受。如现在网上常用的FLSH动画,便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法。
2.接收,是广告流向人们的过程,是人们理解广告内容、了解产品的过程。传统平面广告的感知与接收,是同一的。而在网络广告中,接收却往往需要附加动作。例如,点开链接。有时,这个过程还需要多个步骤。虽然广告创意者极力要“诱敌深入”,但受众的耐心未必那么持久。它过于逻辑,而忽略了一点,人们的心理,往往不是由逻辑决定的。
不过这样一来目标受众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主动搜寻信息,有选择地观看网络广告,且可以借助网络与广告的发布者进行直接的交流,广告发布者也可据此实现客户定制等功能,从而既提高了网络广告的吸引力,又可获得较好的广告效果。
3.我们知道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是消费者思索消费,做出购买决定不可缺少的条件。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接受了广告传递的信息之后,即使对此广告产生良好印象,一般也不会立即去购买,如果广告组成元素难以使其产生记忆,消费者对这则广告很快就遗忘,那么,这则广告的刺激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广告效果也必然不理想。因此,在广告创作之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记忆规律,增强广告的记忆效果,就显得必要而且必需。受众对传统广告的记忆,是靠其“反复性”而加深的。网络广告的反复刺激性则要差得多。网络是一个信息泛滥的地方,一条BANNER放上一个星期,就足以让人熟视无睹。而“记忆”,却正是树立“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方面看,网络广告对于树立品牌,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4. 态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众对广告产生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是由对产品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态度之间,不一定存在“正相关”关系。喜欢广告,不一定就会喜欢产品,反之亦然。因为,对广告的态度,是一种审美。而对产品的态度,则是一种功利。态度变化是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基础,一般都是受众对广告诉求点的态度向有利于购买的方向变化才最终产生了购买行为。受众对广告的态度是个既成结果,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态度的改变是一动态过程。因此,广告要改变受众的态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受众对广告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成份上,而应把广告宣传当成一个与受众沟通的过程,从广告沟通的来源,沟通的性质以及沟通的目标入手,实现对受众态度的改变。从态度层面看,网络广告最重要的是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兴趣,而这正是网络广告的所长。这可以从它的形式和特点上可以得出。
5. 引起行动,是广告的最终目的。但是,网络广告引起的购买行为不是很大,很多网民对网上看到的广告的准确性抱着怀疑的态度,“行动”与前面的几个状态,没有必然的联系。人们是否会采取购买行为,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记住了某个产品,也不取决于对广告或产品的感情。实际上,人们在现实世界购买时,“情境”所起的作用,往往要胜过广告的作用。例如,争相抢购所引起的好奇、从众心理,货源匮乏时引起的竞争心理,打折、优惠所带来的满足感。
网络广告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把购买行为直接引入到广告的接收过程。这时,营造“情境”也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情境”的作用,是要弥补网络广告在导致“记忆”、“态度”方面的不足。使得人们在还来不及记住某个品牌,或来不及考虑自己的态度时,就发现:产品已在眼前。如果人们的确有这方面的需求,那么购买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二)受众的心理
任何一则广告都是通过影响受众心理发生作用的,从而启迪受众或引发受众的购买行为。
1.追求方便高效心理
广告最终的目的是就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产生购买行为。著名的广告大师奥格威曾强调,“广告不应该视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广告唯一正当的功能就是销售,我们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
传统媒体对消费者而言最大的问题是“爱你在心口难开”。潜在消费者即使有了认知与兴趣,甚至产生了欲望,但是却无法直接“行动”。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报纸、杂志上看到一个令人心动的抽奖活动,特等奖为一辆小轿车,你很受吸引,想参与,看一下参加的方法,剪印花、填资料、买邮票、丢进邮筒,还得等上好久,马上打消了主意。传统媒体都必须借由另外的传播渠道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使行动落实,而网络则不然,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过足“购买”瘾,大大提高了效率,方便了受众。
另外,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不高兴再把难得的休息时间浪费在购物上,所以会以购物的方便性为目标,追求时间、精力等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特别是对于需求和品牌选择都相对稳定的日常消费,这一点尤为突出。如果这些人在网上看到自己喜欢的产品广告后,能立即购买的话,就会大大方便他们,大大提高了广告的宣传效果。
2.崇尚自立渴望参与的心理
网络特有的“交互”功能是网络广告的一个最大的特色,传统的传播媒体,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报刊、杂志,传播信息的方式都是单向的,
均不具有双向沟通的功能,不是“交互”的媒体。例如,电视广告在播出时,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并不能?怨愀娴哪谌葑龀鲅≡瘛R虼耍??车墓愀嬗殖谱鳌巴剖健惫愀妗6?捎谕?缇哂兴?颉敖换ァ钡墓δ埽??勒呖梢园醋约旱男枰?≡窆愀婺谌荩?⒖梢越柚??缬牍愀娴姆⒉颊呓?兄苯咏涣鳎?愀娣⒉颊呔荽丝梢允迪挚突Фㄖ频裙δ埽??懔讼执?顺缟凶粤、渴?斡氲男睦硇枨螅??酝?绻愀嬗纸小袄?健惫愀妗?
3.好奇追求时尚心理
好奇心理也称喜新心理,是一种直接兴趣,不需引导即可产生的一种关注与感兴趣的心理指向,它不是出于得益动机,而是一种无专门目的的感受上的愉悦与满足。网络广告视听兼备且又不受时空限制,很多广告新颖独特,界面漂亮且有着较好的动画效果,再加上网络广告独特的经营方式和表现形式使得网络广告很富有趣味性。许多广告还赋有互动游戏,使观众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宣传,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充分引起了受众的兴趣,吸引了消费者。事实证明,使广告突显趣味性是提高网络广告效果的一个重要武器。调查显示,20%的人表示网上广告注明有奖或伴有互动游戏时,他们会对这个广告感兴趣,进而产生购买欲望和行为。
4.急躁心理
这是受众由于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在这样的情绪体验下,受众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需要上,于可有可无的其他信息,就被抛弃到注意范围之外。当前我国互联网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带宽不够,网络拥堵现象比较严重。网速太慢,就必然影响网民对信息的浏览速度,特别是急于了解的信息,再加上上网的费用高,网民的急躁心理就会加强。在这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下,自然没有心情去点击与自己关系不大的网络广告了。因此,网络广告信息应尽量实用,并且携带一定的用户回馈,比如抽奖,赠品等等。
(三)针对受众心理的网络广告策略
在网络广告设计中,不仅要了解受众心理,还要针对受众心理基本特点采取相应的广告策略,运用心理影响技巧强化广告设计作品的心理感染力 ,进而提高广告宣传的市场冲击力。归纳起来 ,针对受众心理的网络广告策略有以下两种。
1. 交互式广告策略
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限,为受众与媒体间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可能。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也可以发布信息,可以主动寻找信息,对信息做出回应等。
(1)在各娱乐性、综合性网站上发布的图标广告、旗帜广告以及其它广告形式,可采用设置悬念或诱导性、号召性语言与形式,引发访问者的点击与参与。很多广告主运用网络广告并不满足于仅仅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传播品牌形象,还希望能吸引受众进行更深接触,因而将广告与企业主页相链接,这就要求提高点击率。以此为目的的广告,就是充分利用了受众渴望参与心理,在制作中就应注意设置悬念,不把信息说尽;或者设置参加与性内容,引起访问者兴趣,拉近他们与品牌的关系。
(2)有时,主动搜寻相关信息的受众会利用搜索引擎或门户网站的链接,而到达企业的主页。对于这些访问者来说,由于有明确的目的性,深入而详细的信息会有较大的影响力。宝洁公司是较早认识到网络价值的大广告主之一。他们不仅建立了几十个专题网站,而且通过网络广告与其它活动相配合,推出了“润妍”洗润发系列产品。公司运用FLASH动画制作技术配合新颖的创意表现形式,创作了“润妍”的网络广告,并选择了在综合门户网站、区域性门户站点、知名女性网站进行投放。据统计,由网络广告的点击而进入“润妍”品牌网站并成为其注册用户的人数近15000左右。
通过独具创意的网络广告投放,宝洁公司达到了预期的广告目的及效果。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了“润妍”品牌网站的访问量与注册用户数;另一方面,增加了线下推广活动(润妍女性俱乐部、润妍女性电影专场)的参加人数。达到一种从线上向线下的推广,成功创造了一个网络塑造品牌的典范。
2.定向传播策略
把生动的网络广告放在能吸引某些特定细分市场的站点上,对提高企业或品牌知名度非常有效。尽管网络广阔,但还是可以细分成很多部分,这些细分的受众有特殊的兴趣与需要,给定向传播提供了更精确的传播途径。比如,一则关于跑鞋的广告放在提供与跑步相关的网站上,化妆品的广告放在女性网站上,会有较精确的到达率。这也是为了符合网络受众追求方便高效心理。 四、中国网络广告的发展前景
网络广告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熟悉、使用它的消费者还不多,然而网络广告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6800万网民已经形成支撑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市场基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学生网民的相继毕业,网络广告必定会走出一条新路。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女士统计,2003年的毕业生为212万,比02年增加67万,增幅为46%,20高校毕业生为280万,比2003年增加68万,增幅32%。(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56家媒体的监测统计表明,2003年10月投放网络广告的广告主共有752家,广告主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88家,增幅达到106%。另据市场调查公司AC尼尔森的预测,2003年中国网络广告收入将达到7.8亿元,比2002年增加2.9亿元,增幅达59%,同时,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将会以每年38%左右的幅度增长,并且在2005年达到15.5亿元。
网络可生存性研究 篇5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指标体系
0 引言
嵌入式系统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2010年9月, 伊朗声明其核工业和科研设施遭到“震网” (Stuxnet) 蠕虫病毒的攻击, 使嵌入式系统安全问题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焦点。
生存性研究起始于战争领域。20世纪60年代末期, 美国军方将其定义为“系统为完成其任务抵抗恶意环境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概念由美国陆军研究院的Neumann等人[1]于1993年第一次提出, 定义为“在任意的不利条件下, 基于计算机通信系统的应用所具有的持续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CMU/SEI研究小组给出可生存性最具影响力的定义[2]:在遭受攻击、故障或意外事故时, 系统能够及时完成其关键任务的能力。
本文在可生存性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进行了分析, 根据可生存性定义, 用Delphi方法建立了一套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指标体系。
1 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分析
嵌入式系统 (Embedded System) 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以应用为中心, 软硬件可裁剪, 对功能、可靠性、功耗、成本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结合嵌入式系统特点将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定义为:遭受攻击、故障或意外情况时, 系统能提供的自我保护能力。由于嵌入式系统运行环境复杂, 系统本身物理易获取, 系统资源受限, 所以其自我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抵抗攻击、识别攻击、防止系统信息泄漏和利用系统生存性策略, 使系统在故障或意外发生时能够继续提供服务。
嵌入式系统攻击类型有:逻辑攻击、侵入式攻击和旁路攻击。嵌入式系统功能不断增强, 使系统复杂程度增加, 同时嵌入式系统扩展性和连通性的支持使系统面临更大的逻辑攻击威胁;由于嵌入式系统的物理易获取性使得嵌入式系统的侵入式攻击成为可能, 侵入式攻击通过去除芯片或电路的封装来获取系统信息;旁路攻击采用能量分析、时间分析、错误注入、电磁分析等攻击方法实现对系统信息的获取。
为实现嵌入式系统在攻击、故障或意外情况时, 系统能提供自我保护, 系统应具备三个属性:抵抗攻击, 识别攻击, 故障恢复。根据系统威胁环境和系统可生存性定义, 得出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分析图如图1。
2 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指标体系
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嵌入式系统由于应用广泛, 软硬件可裁剪, 其类目繁多, 其操作系统分类都达数百种。要对其进行生存性评估, 必须选取和建立合适的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其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1) 全面性。确定的各项指标应在对嵌入式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能够全面反映可生存性定量评估的内涵和目标的主要指标。
(2) 层次性。指标体系反映了嵌入式系统各个方面的可生存能力, 可以根据指标属性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 形成层次结构, 使指标体系结构更严谨。
(3) 有效性。指标的评价效果要灵敏, 指标值应有一定范围的波动, 如果指标值在不同系统中的取值差别不大, 则该指标在评价中就不能起作用。
(4) 独立性。指标间应尽量减少耦合和重复现象, 即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指标应相对独立地反映评估特定的内容和对象而不受其它指标影响。
(5) 通用性。由于嵌入式系统种类繁多, 因此在建立指标体系的时候, 应考虑到各系统的通用性, 尽可能满足不同系统进行可生存性评估的要求。
(6) 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在量化及操作上应不存在较大困难, 具有良好的可获取性, 便于实施。
2.2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我们将评估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合, 形成递阶层次结构[3]的指标体系模型, 如图2所示。
最高层是总目标层, 给出了生存性评估的总体目标, 即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 用A表示。中间层是判定层或分目标层, 给出对系统进行评估的判定方面, 按照系统结构将总目标进行分解, 可以获得多个判定准则, 分别用D1, D2, …Dm表示。底层是指标层, 表示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 用I11, I12, …;I21, I22, …;Im1, Im2, …Imnm表示。
2.3 指标体系的建立
嵌入式系统的可生存性评估涉及面广, 不确定因素多, 必须借助各方面专家来完成, 本文在充分考虑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和递阶层次机构模型基础上, 采用Delphi法[4]用三轮专家调查表建立指标体系。
首先, 设计第一轮调查表, 收集专家认为影响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的因素。然后回收第一轮调查表, 从调查表中可知专家对影响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的因素集中在物理环境、电路层、I/O接口、硬件架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面。依据汇总结果将可生存性判定准则区分为电路与封装层、硬件平台层、软件系统层、协议应用层, 设计出第二轮专家调查表, 收集专家认为影响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的指标因素。第三步, 回收第二轮调查表, 专家所列指标有:物理封装、环境检测保护、旁路攻击防护、硬件结构安全、程序保护、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审计、网络安全等。依据汇总结果, 制定第三轮调查表, 收集专家对于已有指标的意见, 看是否有不适合作为评估指标的因素, 是否还有遗漏因素。最后, 回收第三轮调查表, 汇总出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3 实例
以某安全网关为例分析其可生存性。该系统配置为:硬件由CPU (MPC8250芯片) 、协处理器 (TMS320C6202芯片) 、RAM、ROM、nv RAM、以太网接口、串口等构成, 系统结构如图3。软件由嵌入式操作系统 (Vx Works) 、防火墙、IPSec/IKE软件、LDAP软件、用户配置软件等构成, 如图4。
首先分析该系统可能面临的威胁:攻击者利用软件、加密算法或安全协议的弱点和漏洞进行各种逻辑攻击, 获取设备进行侵入式攻击, 对设备进行能量分析、时间分析、电磁分析、错误注入等旁路攻击;系统运行时发生的各种故障;由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该系统针对威胁采取的可生存性策略有:芯片使用BGA封装技术能有效抵抗侵入式攻击, 使用DSP安全协处理器和加密芯片实现安全加密需求, 使用IPSec安全协议保证系统远程配置管理安全, 使用状态检测防火墙检测和阻止可能的系统攻击, 发生系统故障或环境意外时使用备份硬件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
将系统威胁按层次划分, 列出系统针对威胁的生存性策略, 分析系统满足的可生存性需求状况形成表2。
从表2可看出, 该系统对可能的威胁除旁路攻击和存储器非法复制外都设有可生存应对策略, 而在该安全网关的使用环境中, 这两种攻击的可能性不大, 故系统形成了较强的抵抗攻击能力, 系统出现故障意外后, 能利用硬件冗余进行系统恢复, 具备可生存性。但在系统遭遇威胁后, 系统识别威胁状态能力不够强, 不能判断系统受损状态进行系统恢复, 因此该系统可生存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本文针对嵌入式系统攻击方式和嵌入式系统结构分析了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 根据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利用Delphi法建立了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指标体系。用实例证明了该指标体系建立的可行性。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将对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建立模型, 选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做出评估, 用评估结果作为依据来改进提高嵌入式系统可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Hollwya B A, Neumann P G.Survivable Computer-communication Systems:The Problem Working Group Recom-mendations[R].Technical report AL-CE-TR-92-22, Wash-ington:Army Research Laboratory, 1993
[2]Fisher J, Linger R.Survivability:protecting your critical systems[J].IEEE Journal of Internet Computing, 1999, 3 (6) :55-63
[3]Yongxian Jin, Survivability Analysis for Embedded Real-Time System[J],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2007Workshop on vol.2, pp.273-277
【网络可生存性研究】推荐阅读:
网络可生存性11-09
电视生存移动网络09-22
媒体网络化生存10-11
意义与生存境域--海德格尔生存论语境对意义研究的基础性地位11-12
个体生存性06-02
非生存性08-06
广播媒介的生存性发展11-02
可持续供应链网络06-29
可重构信息通信网络10-29
拉响生存警报 券商面临生存问题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