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供应链网络

2024-06-29

可持续供应链网络(精选4篇)

可持续供应链网络 篇1

近年来, 国内对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虽有一些发展,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一定距离, 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业企业对可持续供应链的认识不足, 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二是计划实施或正在实施可持续性供应链的企业, 无理论依据支持, 无法设计出高效可行的可持续供应链, 工作质量不高, 服务内容有限, 实际运作仍停留在概念阶段;三是已经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的企业, 缺乏评价体系理论的支持, 无法对供应链是否真正具有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即无法准确判断供应商向制造商或服务提供商向消费者提供原材料及服务时, 是否造成潜在的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四是对可持续供应链理论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战略层面, 未能就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目前, 国内外针对可持续供应链的设计与评价研究主要着眼于绩效评价框架的制定和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 例如, Yakovleva等人 (2009) 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 计算食品行业供应链中的权向量, 评估可持续性供应链的绩效;Camp (1995) 提出可以利用流程图、因果图、雷达/蜘蛛图、Z图等进行可持续性供应链绩效的评估。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可持续性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方法, 如Talluri和Sarkis (2001) 提出的计算几何法、Zhu (2002) 的数据包络分析法、Jayanthi (1999) 的经营竞争力比率分析法、Kaplan和Norton (1997) 的平衡计分卡方法等。但这些研究还比较分散, 还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其中一些方法只能定性研究, 另一些方法只能定量研究等等, 另外, 这些方法在国外的应用往往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现状。

1 北京绿色物流中可持续供应链的设计与评价体系构建

1.1 北京地区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 北京地区的绿色物流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引下, 物流行业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得到普遍重视;逐渐重视起商品流通领域环保形势的严峻性, 并将其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体系;倡导绿色流通, 强化绿色流通意识;加快物流社会化建设, 建立北京市宏观绿色物流服务体系;强化流通企业责任, 促进废弃物回收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绿色流通政策体系;运用税收及收费调节手段, 促进企业主动实施绿色物流行动。但是, 由于北京地区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 虽然企业意识到物流中的环境问题, 但对绿色物流的认识仍十分有限, 对物流的可持续性发展仍停留在愿景阶段。

1.2 可持续供应链的设计与评价体系构建

可持续性供应链的设计应考虑供应链管理中的各种核心问题, 如产品设计、副产品设计与制造、产品生命的延续、回收物流的产生、运用可再利用资源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以及废弃物资的回收问题等等。在产品设计时, 可以借鉴Rebitzer等人 (2004) 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办法判断如何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最小化其环境影响。在副产品设计与制造环节, 通过更加清洁的处理技术 (Kemp1994) 、质量与精益生产技术 (Zink 2005) 减少并消除不利的副产品, 或使有利的副产品能够得到使用, 从而扩展整条供应链。其次, 对可持续性供应链的设计还应考虑产品的再制造、回收、翻新对现有供应链设计带来的更复杂因素, 以及潜在的战略、运营问题将带来的成本提高等。北京的绿色物流可以充分利用其区位和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区和综合物流服务基地, 把物流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 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实现物流的高效率、低成本和绿色环保, 使企业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北京绿色物流中可持续性供应链绩效的评价应围绕供应链的目标, 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 (尤其是核心企业) 运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营运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 可持续性供应链对信息共享程度、企业绿色水平、企业间合作等要求更高:

(1) 信息共享程度。供应商、制造商以及执法部门和用户之间实时、灵活、标准化的信息数据流动可通过网络平台支撑, 形成双向互动。通过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程度, 使绿色供应链企业有能力预估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有利于企业提高业绩。 (2) 企业绿色水平的衡量。可持续性供应链绩效的评价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是否通过清洁技术处理并最大化利用副产品、如何延续产品生命等, 企业绿色水平的衡量逐渐成为衡量供应链可持续性的重要环境指标。 (3) 企业合作程度。可持续性供应链强调企业利益分配的高效性和公正性, 企业间可以通过仓库共享、运输共享、基础设施共享等合作途径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4) 面向客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重构要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 用户的需求拉动将是绿色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运作的最主要驱动源。 (5) 社会影响的评估。作为供应链可持续性度评价三大维度指标 (环境、经济、社会) 之一, 社会因素应主要考虑企业的绿色生产和消费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例如物流及原材料转化过程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反作用等。

2 结论和建议

北京近年来物流量保持较高增速, 新时代的物流业, 必须树立绿色物流理念, 降低物流业发展的社会代价。随着人们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认识不断加深, 绿色物流运作模式势必成为未来物流业发展的方向。但是, 在首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框架下, 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些实质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导致物流业的发展仍停留在“认识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而不能真正实施;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实施, 从何下手;或者实施了却无法评价好坏等。在对可持续性的考虑中, 研究者们对环境管理和运作的焦点也已从简单的对环境因素进行本地优化转变为对整条供应链的考虑, 包括生产、消费、客户服务以及产品的后期处理等。同时, 对可持续供应链概念的理解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环境的影响上, 而应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共同权衡考虑。

摘要:在北京绿色物流产业中, 对可持续供应链进行设计和评价的问题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特别是可持续性物流能力逐渐成为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的时候, 进行供应链的可持续度评价及重新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对可持续供应链评价的研究现状、可持续性供应链的设计与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为设计、实施北京绿色物流的可持续供应链, 以及建立一个新的可持续供应链的评价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可持续性供应链,绿色物流,供应链设计

参考文献

[1]Yakovleva, N., Sarkis, J., Sloan, T.W.Sustainable benchmarking of food supply chains.George Perkins Marsh Institute Working.2009.

[2]Zhu, J.Quantitative Model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Benchmarking[M].Berlin:Springer, 2002.

[3]Rebitzer, G., Ekvall, T., Frischknecht, R., Hunkeler, D., Norris, G., Rydberg, T., Schmidt, W.P., Suh, S., Weidema, B.P., Pennington, D.W., 2004.Life cycle assessment.Part 1.Framework, goal and sco pe definition, inventor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30:701~720.

[4]Zink, K.J., 2005.Stakeholder orientation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a precondition for sustainability.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xcellence 16, (8~9) , 1041~1052.

可持续供应链网络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供应链的管理已经变成了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趋势,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当中涉及的环境、安全、劳工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成为了举世关注的焦点,影响着全球整体和各地区的商业生态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深入推动中国企业建立透明的、可追溯的、可信赖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供应链,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领先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在2011年加入了“金蜜蜂2020社会责任倡议”,作为“供应链”这一重要议题的发起者,巴斯夫将通过化工行业协会、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及其他国内或国际合作机构等平台,积极开展可持续供应链理念的推广和传播,并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经验交流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可持续的供应链”项目。

作为对这一承诺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2012年6月5日第七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巴斯夫与《WTO经济导刊》联合主办了“发挥传粉效应建设可持续供应链的有效途径”分论坛。此次会议中传出代表着化工、物流、食品、IT、纺织等众多行业的声音与实践,更着重探讨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深层问题:当前供应链发展格局究竟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怎样的发展模式才更具可持续性?企业如何在主动应对供应链的问题中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趋势: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与供应链体系重构

“而今社会更多地进入了‘宇宙飞船经济’,全球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宇宙飞船的封闭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它不仅要满足人类的消费需要,也要形成一个以不牺牲未来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剑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很多产业都应当反思如何重新构建循环供应链体系,从原材料系统到制造系统、组装系统、销售分销系统、消费系统,形成一个类似于星级轨道的多循环领域,以更高效、更可持续地实现资源回归到自然或者在城市内部进行消解、转化再利用,避免浪费。

如何来实现呢?他分析,这需要更多企业、更多厂商相互之间加强协作,把过去供应商和服务商之间的博弈关系,变成协作关系,共同去打造一个低成本、可持续的链条。探索:创新扶持传递

对于实现可持续供应链的过程,嘉宾们都非常认可蔡剑提出的在模式、流程、产品、服务以及产业合作中的创新。值得一提的是,在论坛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及NGO组织对各自实践和关注的责任供应链探索做了细致的介绍。

对于关乎国计民生食品安全问题,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杨国超带来了这家百年企业的解决方案。他表示,李锦记的成功之道在于,实施“农田到餐桌”,从原材料到消费者的全程控制,对种植采购、原料运输、原料清洗、原料加工、全程不经人手的生产过程、成品分装、成品运输、止架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安全管理。此外,李锦记还注重和供应商密切合作,注重源头食品安全监控和供应商的素质培训,并且及时向供应商反馈来料质量问题,保存反馈记录和纠正措施,敦促供应商改进,也帮助供应商了解原料的市场走势,预防原料因市场的炒作与哄抬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

“从2010年开始,由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四十余家环保NGO组建的‘绿色选择联盟’启动了‘IT产业知名品牌供应链管理’的系列调研。目前苹果公司在供应链上做了大量改进,其中一家主要供应商名幸电子还向我们出示了第三方审核。今年4月份我们发布了针对纺织行业40多个品牌的供应链的调研,更多的改善行动都在进行中。”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力带来了来自IT产业与纺织行业在供应链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她还提出,“企业应该注意把握供应链的长度,即一级、二级、三级的供应商都应值得关注甚至监管起来。”

作为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深谙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以及促进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不仅选择、审核供应商,也帮助它们应对一些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问题。在中国,巴斯夫将此举进一步深化:于2006年首倡并发起了“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即一个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下游的三大业务合作伙伴(例如供应商、客户以及物流供应商),向他们传授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佳实践与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之后,这些合作伙伴再将“1+3”模式拓展到各自的供应链管理之中。

“3年前,我们是社会责任的投入者,今天我们是社会责任的受益者。”加入巴斯夫“1+3”项目的镇江宝华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童财宝在会上尤感欣慰,“当时,我一口气投资了一百台世界上最先进的卡车,以最先进的设备搞化工物流。现在我意识到,是始终把安全和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确保了我们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化工产业供应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宝华物流从“1+3”这样的项目中不仅分享了巴斯夫宝贵的管理经验,使自身运营更加安全、稳定、值得信赖,同时也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赢得了更多的优质客户。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始终遵守严格的产品监管标准,不仅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更有一系列高于法律法规的自愿性行动,如全球化学品战略(GPS)。GPS是一项旨在通过对化学品的风险评估和产品信息公开化,建立全球标准,提高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改进产品监管的全球产品策略。我希望,到2020年,不仅是化工行业,各个行业都能建立起这样一种可追踪产品各个生产环节,以及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巴斯夫大中国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对蔡剑提出的供应链循环理念深有共鸣,他认为,每个人、每个企业既是一个客户,也是一个供应商。“比如,我们都是垃圾的‘供应商’,怎样妥善处理废弃物其实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呼吁整个社会采用这样负责任的供应链系统,从而形成更规范的绿色供应链。”

巴斯夫这种开展共同行动、并推动各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行动,正是“金蜜蜂2020”理念的完美诠释。“我们希望通过在‘金蜜蜂2020’的平台上,与各个不同行业里愿意推动并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一起,打造一个可持续供应链的体系。”

“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方面,人人有责。每一个消费者都应该承担责任,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最源头是消费者;每个政府机构也都有责任,政府应负责供应链的监管与推动。”欧洲对外贸易协会倡议商界遵守社会责任组织(BSCI)中国首席代表周卓颖认为,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延伸到每—个人。

可持续供应链网络 篇3

在国外, 可持续供应链作为一个热点出现, 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Seuring and Muller等[1]把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定义成企业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商流的管理和节点企业间的互助协作, 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绩效的可持续性发展。Krajnc等[2] 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型, 通过经济、社会和环保方面的可持续性来反映公司的绩效。Singh 等[3]介绍了可持续性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创立了一个概念性的评价模型来评价公司可持续性绩效的影响。Ding[4]使用了4种可持续发展决定因素来建立可持续指数。 Melissa等[5]认为公司的潜在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可持续供应链来获得并描述了潜在方法的使用。在可持续方面, Lamming、Preuss[6]提出了环境、社会和道德问题的演进。Darnall等[7]对供应链环境管理的合作化产生的影响做了相关的研究。到目前为止, 国外研究者, 对可持续供应链做了大量基于案例的研究和实证分析, 得出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结论, 但是对可持续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目前还没有较系统的研究。

国内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供应链绩效评价做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供应链绩效评价方面, 通过知网等公开媒体可以搜集到的论文共30篇左右。对其分析发现, 国内研究者对供应链绩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在评价指标体系中, 李晓龙等[8]研究了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问题, 但只是从自然环境方面来反映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没有考虑经济效益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黄凌等[9]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绩效管理的特点, 基于PCDA环对供应链绩效做了研究。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 如何客观、准确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十分关键。评价方法大致经历了从单一方法到组合方法的发展阶段。陈志祥[10]采用了AHP法;李冠和何明祥[11]选取了DEA法;梁万华结合了AHP和 DEA法;杨亦等采用了熵权和理想解法。虽然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 但做到如何科学地与具体研究问题相结合, 主、客观权重相结合仍待进一步研究。

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本文指标选择参照的原则有:系统性、可比性与实用性、重要性与简单性、综合性。

2.2 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

本文将评价指标分为经济能力指标和适应环境能力指标。经济能力指标又细分为生存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本文将供应链的环境适应能力分为适应自然环境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具体指标的选择和分类参考的论文有:Ismail Erola等[12]、陈志祥、 倪霖、王伟鑫、马士华 [13]、陈虎、陈畴镛[14]、汪利虹;参考的著作有:马士华、林勇、张光明、吴健[15]。具体的模型如表1~表4所示。

3 评价模型的构造

3.1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目前有较多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Delphi法、熵技术、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 (FAHP) 等。对方案的评价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 (KPI) 、平衡记分卡 (BSC) 、模糊综合评判、逼近理想解法 (TOPSIS) 的综合排序、数据包络分析 (DEA) 、BP神经网络、灰色综合评价法以及这些方法的集成应用法等。现只对本文所选取的结构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和理想解法, 结合本文所研究内容做以下评述。

3.2 评价模型的构造

3.2.1 结构熵权法

结构熵权法[16]是把主观赋值法与客观赋值法相结合, 同时又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用于测评指标体系的权重的新方法。主要思想是:基于熵理论, 把采集专家意见的德尔斐专家调查法与模糊分析法相结合, 形成“典型排序”, 对“典型排序”按照给定的熵决策公式进行熵值计算、“盲度”分析, 并对可能产生潜在的偏差数据做统计处理。 最后算出总体认识度, 归一化后即得到指标的综合权重。步骤如下:

①收集专家意见, 形成初始排序。

②对初始排序进行“盲度”分析, 并算出总体认识度。假设有k位专家, 总共获得问卷调查表k张, 每一张表对应一指标集U= ( u1, u2, …, un) ;指标的初始排序矩阵记做A (A= (aij) k×n, i=1, 2, …, k; j=1, 2, …, n) , 其中aij是第i位专家对第j个指标uj的评价。对上述初始排序定性、定量转换, 定义转换熵函数为:

其中, 令

带入式 (1) , 化简可得到

undefined

其中r为专家依据初始排序的样式对某个指标评价后给出的定性排序数, m为转换参数量。令m=j+1, j为实际最大顺序号, 将排序数r=aij代入式 (3) 可得到定量转换值bij, (u (aij) =bij) , 矩阵B= (bij) k×n为隶属度矩阵, 平均认识度记为bj, bj= (b1j+b2j+…+bkj) /k, 表示k位专家对指标uj的一致看法。专家zi对因素uj由认知产生的不确定性称为“认识盲度”, 记做Qj, 令

undefined

对于每一个因素, 定义k位专家关于u的总体认识度为xj,

xj=bj (1-Qj) (5)

由xj即得到k位专家对指标uj的评价向量X= ( x1, x2, …, xm) 。

③归一化处理, 得到运用结构熵权法算出的权重:

undefined

即, 处理后的结果aj就是每个指标j的综合权重。

3.2.2 变异系数法

变异系数法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是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 通过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此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 指标取值差异越大的指标, 也就是越难以实现的指标, 这样的指标更能反映被评价单位的差距。

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的影响, 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公式如下:

undefined

式中:vj是第j项指标的变异系数, 也称为标准差系数;σj是第j项指标的标准差;x^j是第j项指标的平均数。各项指标的权重为:

undefined

3.2.3 最终权重

由结构熵权法得到的权重的计算方法是客观的, 但是原始数据仍然具有主观性。变异系数法则完全是根据数据差异大小本身所包含的信息量, 得出的权重为客观权重, 将二者加权平均, 所得出的最终结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客观相结合能够反映各指标重要性大小的综合权重。则模型指标的最终权重ωj为:

ωj= (aj+zj) /2 (9)

3.2.4 改进的TOPSIS法

TOPSIS法翻译成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对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 确定出理想中的最佳方案和最差方案, 然后通过求出各被评方案与最佳方案和最差方案之间的距离, 得出该方案与最佳方案的接近程度, 并以此作为评价各被评对象优劣的依据。TOPSIS法能集中反映总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具有普遍适用性, 故应用日趋广泛。尽管如此, 如果在应用中新增加方案, 原始方法容易产生逆序问题, 所以本文采用改进的能够避免产生逆序问题的TOPSIS法[17], 来解决逆序产生问题。

改进TOPSIS法的计算步骤为:

① 用向量归一化法对决策矩阵作标准化处理, 得到标准化矩阵:

y= (yij) m×n (10)

其中,

undefined

; j=1, 2, …, n (11)

②确定绝对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使用TOPSIS法的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绝对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绝对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可以由决策者自己根据对决策问题的了解设定, 也可由有关专家根据经验确定。为了避免产生逆序数, 且由于标准化后的指标集都位于-1~1, 所以文中的绝对正理想解可以设定为向量1n×1= (1, 1, …, 1) T;绝对负理想解可以设定为向量 (-1) n×1= (-1, -1, …, -1) T, 更加便于计算。

③ 计算各决策方案到绝对正理想解和绝对负理想解的距离:

undefined

undefined

; i=1, 2, …, m (13)

④ 计算相对贴近度:

undefined

⑤按照相对贴近度的大小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数值越大的表示绩效水平越高。

综上, 得出可持续供应链绩效评价综合模型, 见下图。

运用该模型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步骤是:

步骤1:运用结构熵权法算出基于专家排序的指标权重aj;

步骤2:运用变异系数法得出指标的纯客观权重zj;

步骤3:综合上述权重, 得最终权重ωj;

步骤4:运用改进的TOPSIS法, 得到相对贴近度;

步骤5:根据相对贴近度大小, 得出关键企业绩效优劣程度排序。

4 应用实例

2012年的“电商大战”愈演愈烈, 苏宁和国美之间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暂时的胜利不代表最终的胜利, 谁能笑到最后, 谁才是真正的王者。因此, 对他们绩效的可持续性作一个评价分析不仅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力, 而且企业经营者也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现基于苏宁和国美2011年的年度数据, 分别对其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作出分析。本文所选指标均来自于模型中的指标, 但由于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指标的重要程度, 只筛选了部分指标来构建评价体系。表5中的甲、乙、丙所对应的数据指的是相关专家针对指标对所评价的绩效的重要程度做出的初始排序结果。aj为用结构熵权法求出的权重, zj为用变异系数法求出的客观权重, wj是二者平均加权得到的最终指标权重。j*、j-分别为运用改进TOPSIS法求出的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

4.1 苏宁电器与国美电器的生存能力比较分析

步骤1:根据结构熵权法求出指标权重aj, 如表5所示 。其中总资产增长率的熵权重最大, 说明在反映生产能力的指标中, 专家最看重总资产增长率。

步骤2:根据变异系数法求出的权重zj, 如表6所示。

步骤3:在结构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基础上求出的最终权重ωj, 如表7所示。

步骤4:运用改进的TOPSIS法, 求出的正、负理想解, 进而得到相对贴近度。

步骤5:根据表8, 可知苏宁电器生存能力指标的相对贴近度大小为0.67507054, 国美电器生存能力指标的相对贴近度为0.57565667, 可知苏宁电器的相对贴近度大于国美电器。所以得出在可持续绩效评价中苏宁电器的生存能力指标大于国美电器。

4.2 苏宁电器与国美电器的发展能力比较分析

方法同上, 得到最终权重如表9所示:

得到的相对贴近度如表10所示:

根据表10, 由发展能力评价知苏宁电器的相对贴近度大小为0.7425207, 国美电器的相对贴近度为0.6176418, 可知苏宁电器的相对贴近度大于国美电器。所以得出在可持续绩效评价中苏宁电器的发展能力指标大于国美电器。

4.3 苏宁电器与国美电器的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分析

方法同上, 得到最终权重如表11所示:

得到的相对贴近度如表12所示:

根据表12, 由环境适应能力可知苏宁电器的相对贴近度大小为0.7274825, 国美电器的相对贴近度为0.6230803, 可知苏宁电器的相对贴近度大于国美电器, 所以得出在可持续绩效评价中苏宁电器的环境适应能力指标大于国美电器。

4.4 苏宁电器与国美电器的可持续供应链绩效比较分析

根据表13, 可以看出在每个单元的绩效评价中, 苏宁电器的绩效考核结果都优于国美电器, 然后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出综合贴近度, 在可持续供应链绩效评价中, 苏宁电器的相对贴近度大小为0.7150246, 国美电器的相对贴近度为0.6054596, 可知苏宁电器的相对贴近度大于国美电器, 所以得出在可持续绩效评价中苏宁电器的绩效水平优于国美电器。具体优异度如表14所示:

从表14可以看出, 苏宁电器在生存、发展、适应环境方面的能力都优于国美电器。相对于国美电器而言苏宁电器在发展能力方面的优异度最大, 说明苏宁电器更具有发展潜力。

5 结 论

本文把评估指标体系划分成了生存能力、发展能力、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四大单元。其中每个单元都有若干包括财务方面和非财务方面的、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的具体指标, 充分考虑到了影响企业绩效的各方面的因素。在评价指标权数确定方面, 运用结构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各个指标赋权, 主客观方法的巧妙结合, 避免了主观赋权的认知偏向性和客观赋权可能产生的与事实不符的情况。最后通过优异度的大小来衡量每个单元与行业中取得优异绩效的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差距。

摘要:由于生态中国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成了国内新兴的热点研究课题。它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绩效的协调发展, 注重经济效益、自然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协调, 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本文引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建立了基于生存能力、发展能力、适应自然环境和适应社会环境四方面的可持续供应链绩效评价参考体系。创造性地综合结构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算出指标综合权重, 运用改进的TOPSIS法排出优劣顺序, 算出优异度。最后运用该模型对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的可持续供应链绩效做了评价, 同时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可持续供应链绩效研究者的研究和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可持续供应链网络 篇4

在近日光网络研讨会上, 华为重点展示了MS-OTN、WDM PON以及i ODN解决方案。

观点

吴华忠:“考虑PON技术发展, 不能只聚焦眼前, 需立足长远把握趋势。”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 宽带网络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运营商宽带建设中, 光纤接入网正成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目前全球运营商都在积极推进基于PON技术的光纤接入网建设, 在未来的几年内, 仅在中国, 可以预见将有上亿根光纤进入千家万户。

当前光纤接入网技术GPON/EPON已经规模部署, 10G PON商用正被业界热烈讨论。对此, 华为接入网营销工程部副部长吴华忠表示, 光接入网技术的发展, 不能仅仅盯着眼前, 需从宏观看起, 把握光纤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 为满足光纤接入网高带宽、多业务、低成本平滑演进的需要, 引入WDM技术是下一代光纤接入网最优演进方案。据悉, 2009年中国移动提出的Uni-PON架构已经包含了在PON网络中引入WDM技术的理念, 而近期, 法国电信、意大利电信等国外运营商也表示了对这个理念的支持。

10G PON或难全面满足更远未来的接入需求

“在成本相当的情况下, 由于GPON速率和分路比高, 经济性更好, FTTH建设将优选GPON。”在近日举行的2011年中国光网络研讨会上,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如此表示。这标志着GPON将在国内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际上, 在PON技术中, 目前GPON/EPON均已规模应用。

针对10G PON商用前景如何的问题, 吴华忠表示, 当前10G PON设备和技术都已经成熟,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长期以来, 华为积极投入接入网技术的研究, 持续创新, 引领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 包括10G PON”。

尽管下一代技术标准10G GPON和10G EPON已完成, 但吴忠华认为10G PON可能无法很好地满足未来接入网技术的需求。一方面基于目前的宽带业务来看, 基于GPON的FTTH (光纤到户) 已可实现用户100Mbit/s接入, FTTB (光纤到楼) 也可实现20Mbit/s以上带宽。未来3年内, 如果没有超高带宽业务普及的驱动, 10G PON规模部署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 对于企业专线、基站回传等业务, 出于安全性和QoS考虑会优先选择独享带宽, 10GPON就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未来将是多种PON技术共存时期, ODN有成本提高的风险。”对此, 在下一代PON技术选择上, 吴华忠认为长期持续可发展能力是重要考虑因素。其关键是让网络满足带宽不断增长以及业务发展的需求, 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已部署的基础设施, 包括ODN以及有源设备等, 以保护已有的投资。由此来看, 下一代网络中引入WDM技术成为最佳解决之道。

多种方案引入WDM技术

吴华忠认为, 下一代PON技术必须满足几个基本要求:其一, 应支持与现有PON技术共存于ODN中;其二, 需有更高的带宽能力及更好的业务隔离能力;其三, 成本要有竞争力。

为满足光纤接入网高带宽、多业务、低成本平滑演进的需要, 引入WDM技术是光纤接入网最优演进方案。

实际上, WDM技术正是在四个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一是基于WDM技术, 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Tbit量级的带宽容量, 大大扩增了光纤承载用户数量;二是采用不同的波长承载不同业务, 满足多业务承载的业务隔离需要;三是波长叠加方式对已经承载的业务没有任何影响, 可以实现平滑无缝演进;四是WDM叠加方案在GPON向10G GPON升级的过程中已经验证。2009年, 华为曾配合美国运营商Verizon实现GPON向10G GPON演进的现网验证。

据悉, 在光纤接入网引入WDM的具体方案上, 华为提供了多种可选技术, 满足不同的需求场景。比如:堆叠PON提供40G下行, 实现1G带宽入户;WDM PON实现多业务承载;DSM PON低成本提升上行带宽等。

目前, 业界已经开始探讨下一代PON的应用场景和架构, 华为正在积极参与下一代PON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

三到五年可商用

从产业链角度看, 在PON网络引入WDM技术的理念正得到各方面的认同。

运营商是推动PON产业链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韩国电信KT、日本ntt docoma、美国Verizon、法国电信等多家运营商都在积极进行相关研究和实验。其中韩国电信是布置WDM-PON最为积极的运营商, 目前已经布置数量已经到达10万线。

从系统厂商角度看, 目前华为、中兴通讯、上海贝尔、烽火、爱立信等多个厂商都在积极布局新一代PON技术和产品。

吴华忠认为, WDM技术虽然拥有多项优势, 但引入到接入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标准还在制订之中, 在成本上也有很大下降空间, 同时由于高带宽业务未形成规模, 所以相关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预计2013年或者2014年可实现商用, 率先应用在一些有特定需求的场景, 但全面商用将在2015年左右。”

上一篇:蛋鸡饲养法下一篇:语文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