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机制国际贸易

2024-09-29

实现机制国际贸易(共3篇)

实现机制国际贸易 篇1

一、引言

加入WTO十年,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加快,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对外贸易更是加速发展,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国际物流的规模和水平也更进一步提高。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整体战略中,加快服务业发展是重要而关键的一步。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和承接性产业的中国国际物流业,必将迎来发展良机。

二、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影响的传导机制

1. 国际物流→成本降低→国际贸易发展

规模经济理论在运输领域同样可以适用。随着运输船舶的大型化和集装箱化,运载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国际船运公司通过大宗货物散装化,杂件、零散货物的集装箱化,合并多次小批量的运输形成大批量小批次的运输,来实现规模效应,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商品的到岸价格,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根据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企业将在生产中的部分环节外包给其他做得更好的企业,通过进行生产分工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降低作业成本,增强企业核心业务能力。在国际物流领域,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出现,可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减少非物流企业的物流环节,实现其库存资金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降低;同时专业物流企业通过集约化经营,可以更好地网络信息技术,优化整个供应链系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最终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另外,国际多式联运及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的普及,极大地减少了国际物流的环节,减小了转运的难度,加快了周转速度,节约了国际物流费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 国际物流→服务水平提高→国际贸易发展

在服务贸易研究领域,“新新贸易理论”在考虑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以企业的服务贸易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对出口和FDI的选择、固定成本和企业异质性、不完全合约与全球组织生产及其经济效应问题。Jones&Kierzkowski(1988)运用“生产区段和生产性服务链”理论对服务贸易进行了解释,认为比较优势的存在,服务链可以生产国际化,服务贸易可以大大促进货物贸易。

国际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发展提供服务是其一项重要的职能。尤其在外贸商品进行同质化竞争的阶段,如果其价格高于同类产品或未能及时补充库存从而出现暂时缺货,客户就会很容易转向竞争对手的商品。完善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能够在货物运输环节实现“门到门”服务,在仓储环节可以进行商品检验、延伸加工、分拔调配等辅助性服务,同时其先进的信息系统能帮助客户合理安排存货,进行销售商品的差异化管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国际物流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扩大货物贸易,提高贸易质量,提高贸易商品国际竞争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国际物流→供应链→国际产业转移→国际贸易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将生产总成本分为转型成本和交易成本两部分。降低转型成本的基本途径在于深化分工,随着分工的深化,交易日益频繁,降低交易成本就成为降低总成本的另外一个有效的途径。制造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外包需要专业的物流企业承担流通组织的任务。现代物流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自身竞争力,就需要进行合理组织安排运输、存储、配送等流通环节,实现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精髓是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物流的快捷高效配送和整个生产过程的整合,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当前流通业由单个企业的物流管理到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的革命,极大地降低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各产业的生产效率。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其产品制造成本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比较优势。但是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不尽完善,使得制造企业的交易成本据高不下,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外先进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导致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制造业的国际生产网络快速扩张,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全球价值链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价值链,开始把不同的生产环节、分销网络、供应链管理,以及研发、运营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发展国际物流业,为国外先进制造业转移提供便利,同时结合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4. 国际物流→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发展

竞争优势理论从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而对其产品价值链进行分解,进而从促进服务外包的角度分析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波特把价值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等环节;下部为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管理、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等,发现生产过程的很多环节都与生产性服务相关,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多地占据产品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他指出,生产性服务是产品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优势对加工制造环节的依赖越来越少,生产服务活动的增加对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意义越来越大。

Harrington(1995)通过对美国的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对所在区域的贡献表现为:(1)对区域就业、收入和税收有直接和非直接的贡献;(2)对区域活动生产率和竞争的贡献,表现为一种市场外部性。他还指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地方供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活动与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很多其他活动有着较强的前向联系,并对关键性设备和地方劳动力有着后向联系。Markusen(1989)指出生产性服务可以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效率、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专业化知识和技术的传递,同时可以联系和协调经济,以及企业内部的不同活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费用的降低和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产品差异化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对国际贸易格局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把物流产业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作为十大产业里面惟一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思考,是对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会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这也会进一步地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的水平和质量。

三、我国积极发展国际物流的几点看法

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国际物流成本在对外贸易总成本中依旧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国际物流的现代化水平越高,就越能有效控制国际贸易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际物流的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国际物流,才能适应未来国际贸易竞争发展的要求。以下是积极发展国际物流的几点看法:

1. 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信息和管理平台

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物流竞争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现在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全球供应链信息软件的销售量持续增加。以法国为例,法国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年均达到10%,形成了港口管理软件、货代业务系统、运输管理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一些成熟的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而德国物流代表了全球物流业务发展方向,德国将物流业定位为高技术产业,高度重视物流技术创新,基本实现了城市内整体配送物流,还普遍采用了条形码技术、模拟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传输技术。在生产过程中,鼓励运用准时生产(JIT)、顺序配送(JIS)、原料供应商(SMI)、精细物流、闭环物流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支持物流流程设计和物流管理咨询服务等专业管理服务发展,将物流管理体系分为生产、供应、销售和分配等几个物流管理方面,强调“系统、整体、服务和经济”,使社会物流体系在协调、有序、低耗、高效的规划中快速发展。上海市国际物流业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物流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管理机制改造,促进国际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 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上海要加快港口基础建设、内河航运发展、货运道路网络、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方面内容。港口基础建设方面,进一步巩固上海集装箱吞吐能力,重点实施洋山深水港区后续工程建设;内河航运发展方面,加快推进黄浦江上游、杭申线、大芦线二期工程;新建平申线,启动大浦线、油墩港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货运道路网络方面,完善外高桥港区对外货运通道布局和区域路网结构,提高陆路集疏运效率;海铁联运方面,2010年上海市货物运输量中,公路承担的运量在50%左右,铁路运量不足2%。铁路运输相对于公路运输比较经济合理,且污染较小,随着每年集装箱的大量增长,公路运输的压力逐步加大,从上海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应该高度重视和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方面,努力实现长江船舶和海运船舶标准的统一,使长江航运船舶达到海运的标准,促进江海直达船型的应用,提高船舶中转效率,同时加强起运港和目的港之间的信息互通能力,加强区域合作,整合长江沿线物流信息,鼓励航运公司江海直达业务的拓展,减少转运环节提高运输效率,,提高水水中转比例。

3. 进一步向自由港迈进

在监管区扩大贸易自由度和开放度,形成更为便利高效的区域监管环境;在运作机制和功能性政策方面敢于创新和突破,形成有利于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在航运和贸易服务体系上深化区港合作和三区联动,积极探索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先进功能。

要解决贸易便利化的问题,贸易便利化程度达不到相应水平,影响了中国的经济效率,其中很大部分反映在物流环节。去年全国物流总额达96.6万亿元,但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6.7%。海关应更好地把握监管和便利的平衡,使贸易效率和效益都大幅度提高。

三港三区需要发挥各自特色,错位发展。洋山保税港区可以国内首家国际航运发展综合实验区为特色,大力吸引和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开展水水转运、陆地配送、期货仓储、商品展示,以及融资租赁等创新业务,外高桥保税区作为上海第一个国际贸易示范区,应继续以国际贸易为主导功能,抓住下一步我国经济结构转换中内需地位上升,进出口结构转换中进口比例上升的重大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离岸商品贸易、离岸服务贸易和离岸金融等新兴贸易和服务方式,推进贸易规模进一步做大。

4. 进一步提高国际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据Armstrong&Associates,Inc统计,2009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5071亿美元,其中北美1281亿美元,欧洲1623亿美元,亚太地区1367亿美元,拉丁美洲276亿美元,其他国家和地区524亿美元。以德国为例,德国既有面向全球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大型跨国物流集团,又有在区域内提供运输、仓储单项服务的小公司,大小公司以逐层外包的方式形成层级梯队。专业化让物流变得更有效率,同时派生了不同行业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中心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共有物流中心20多个,2010年增加到40个,德国的物流中心是具有仓储、货运、信息、加工等多项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机构,物流中心的创建与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也增加了当地就业和税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对于物流业发达国家,上海市国际物流业物流费用率和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还比较高,物流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度也不够高,因此,上海市要努力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通过改选和提升,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促进传统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转换和升级;另外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实行物流业务外包,鼓励引进物流发展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强对外合作,促进物流企业集约化和协同化发展,实现物流的网络化管理,提高物流效率,节省经营成本,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只有适应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市场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实力,发挥比较优势,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求得生存和发展,进而促进国际贸易不断向前发展。

摘要: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仍充满变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过去,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都加剧了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增长的不确定性。本文着重分析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传导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进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传导机制

参考文献

[1]Markusen,James R.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pecialized Intermediate Inpu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

[2]J.W.Harrington.Producer Services Research in U.S.Regional Studies[J].Professional Geographer,1995(1)

[3]R.W.Jones,H.Kierzkowski.The Role of Services in P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A Theoretical Framework[D].University of Rochester-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1988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5]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2010世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

[6]吴敬链.实施供应链管理,提高我国流通业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3(10)

[7]朱晓明等.全球供应链环境下的上海国际物流建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实现机制国际贸易 篇2

论创新观念的实现机制

实践的.辨证本性是创新观念产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理性因素和直觉、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创新观念运行的思维机制;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是创新观念转化的内在约束机制;而社会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条件则是创新观念实现的外部环境机制.

作 者:夏莉 作者单位:宿州市委党校,安徽,宿州,234100刊 名:巢湖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OHU COLLGEG年,卷(期):5(2)分类号:B022关键词:创新观念 机制 非理性因素

实现机制国际贸易 篇3

一、全球竞合推进机制

全球竞合推进机制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国际竞争与合作来进一步促进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进步以及参与国际分工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该国或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种作用机制。在我国三十年的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深深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进而不可避免地接受全球竞合机制的作用。因此,国际贸易也必然会通过全球竞合机制,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并提高我国的国际分工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技术进步层面

国际化竞争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积极的参与国际竞争。全球竞合机制促进着我国的技术进步,从而带动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全球竞争机制。竞争往往是把“双刃剑”,它在促使我国的落后产业快淘汰和没抓住机会的企业走向落后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产业的竞争意识,促使我国的企业建立全球眼光,面对国际上激烈的竞争,我国的产业必须提升自己,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同时,外国产业的竞争会给我国的产业发展带来启示,一些我们暂时还不知道的知识的到来,给了我们模仿和创新的机会。竞争的加大强化了我国企业的危机意识,让他们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提高技术和服务,因为在商场如战场的全球化竞争中,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创新和超越才能获得更大的胜利。全球竞争给了我国这样一个创新和提升的机会,要很好地把握这个机会,还需要我国政府和各产业的精英们积极做好准备,勇于挑战,充分利用全球竞争机制带来的技术进步条件。

其次,全球合作机制。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竞争,国际合作也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大潮流。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企业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进一步学习了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经验和先进产品,引进优秀人才,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同时,通过全球合作,把我国企业和产品也积极介绍和推荐给世界,吸引更多的优秀产品和技术的流入。因此,通过全球合作机制的作用,将促使我国的技术水平进一步的提高。

(二)国际分工层面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国际分工高的国家的产业结构水平也高,产业结构水平是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巩固和提升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条件。国际贸易通过全球竞合机制提升着我国的国际分工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加剧,使我们能更清醒地认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现状。国际分工的最终体现是靠国际贸易来表达的,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全球竞争加剧,迫使我们更深入地去分析我国进口和出口的产品种类、数量、结构等方面的数据以及相应的国际环境,进而可以分析出我国的国际分工现状。只有认清了我国的国际分工现状才能更好的把握国际分工水平的发展趋势,积极发挥我国的优势,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争取把我国的劣势也变为优势,同时,淘汰落后产能,有针对性地提升产业的技术进步,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

其次, 全球竞合机制激励着我国国际分工的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国际贸易折射出来的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将我国的国际分工水平展示出来, 同时, 通过和世界别的国家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对比, 找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往往国际分工水平高的国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利益也比较大, 这可以激励我国的各产业积极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国际分工水平,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逐步减少简单加工的数量, 提高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同时, 通过进口提升我国的需求结构水平, 通过出口提升我国的资源供给结构, 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水平并逐步提升。

二、产业关联机制

产业关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机制是指某一产业自身的发展而引起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内生制度体系。不同的产业之间的特点是不同的,因此,关联效应也不同。产业关联效应指的是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的前向关联关系和后向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产业关联的实质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以及协调互动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之间的关联在空间上有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同时,我国产业的发展也深受国际产业的影响。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更加紧密,产业关联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口部门必然会不断扩大和发展,而出口部门一般在国内都是产业关联度比较大的产业。因此,这会进一步强化我国产业之间的联系,即强化了我国产业关联机制。从而,在这——关联机制的进一步作用下,会逐渐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关联机制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前向关联

产业向前关联效应是指某产业的发展引起其上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的发展会对我国上游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产业的发展会促进其上游产业的技术进步。国际贸易推动某产业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要求上游产品有更大的提高,这两方面将会促进我国上游产业的兴旺和创新,带动技术进步。通过产业的发展会使上游产业更具有发展前景,激发上游产业的竞争意识,在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的背景下,进一步促进我国上游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其次,产业的发展会促进上游产业的资源整合。产业的发展会给其上游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从而使其上游产业的发展空间越大,而发展壮大的同时,通过进一步的竞争,会使有些更具有资源和优势的企业脱颖而出,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促进上游企业的整体发展。在国际化大舞台中,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全球某一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契机,指引我国产业结构变革的方向,使有发展眼光的企业甚至产业积极准备,利用自身的优势脱颖而出,在全球竞争中抢先一步,获取优势。

(二)后向关联

产业后向关联效应是指某一产业的发展而引起其下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全球某一产业的发展会给我国的下游产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无论是技术质量上还是资源和资本上都是对下游产业的支持,这种支持往往提升下游企业的资本和资源水平,降低其发展成本。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过对国际贸易的分析,能有预见性地发现后向产业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积极措施,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环向关联

产业环向关联效应是指某一产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相互发展的作用效果。某一产业的发展,如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会与其他产业产生相互影响。对同类产业的发展可能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对直接或间接利用它的产业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相关的技术进步等知识会给其他产业带来启示,可能会促进其他产业的连带发展。产业联系是紧密的,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今天,要更密切注意国际产业发展的动态,把握它们的关系,采取积极措施,将危害降至最低或将利益提至最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产业分工也日益细致、复杂,我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通过国际贸易把世界各产业联系到了一起,世界的每个产业结构变动都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作用,而很好地把握和分析世界产业结构,利用产业环向关联关系,将会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重要的条件和指引作用。

全球竞合促进机制和产业关联机制不是孤立的作用机制,而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产业关联机制的存在,会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的竞争和合作,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并提升我国国际分工水平。同样,技术进步和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会进一步通过产业关联机制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全球竞合促进机制和产业关联机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的机制体系,它们的作用往往是贯通相连的,在这个机制体系的作用下,极大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编辑后记

上一篇:缺血性疾病下一篇:运行轨迹